铜陵市人民政府

2024-09-12

铜陵市人民政府(精选7篇)

1.铜陵市人民政府 篇一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8项民生工程的

通知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5〕1号)要求,市政府决定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38项民生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38项民生工程具体内容

(一)省民生工程项目

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按标准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2015年人均补差水平较上年增长10%。

2.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以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继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农村五保对象生活保障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5年五保供养标准较上年提高10%。

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推动社会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为重点,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建立完善困难老年群体养老服务津补贴制度,切实保障困难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完善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提升养老机构服务保障水平。

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特别扶助,兑现扩面提标政策,确保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5.公共租赁住房保障。2015年,住房租赁补贴保障范围继续覆盖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补尽补;新增公共租赁住房42套(教师周转房),已竣工并达到入住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要尽快配租到户。

6.棚户区改造。2015年,实施棚户区改造4188户,基本建成不低于4341套,分配入住1500套。

7.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继续对贫困残疾人进行生活救助。对聋儿、肢体残疾等贫困残疾儿童开展免费康复训练和医疗救助,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对特困精神病患者提供药费补助。2015年,对符合政策规定的5858名一级、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870元,790名三级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400元,实现应助尽助;完成白

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不少于110例;对不少于864名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服药救助(药费补助);为不少于113名0-10周岁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或适配辅助器具,解决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问题。

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为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2015年,将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参(续)保缴费基数13.69万人,养老金发放6.27万人,参(续)缴费率达80%以上,对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9.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继续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城市学校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向农村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对城乡低保家庭免除作业本费;继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单位面积补助基本标准,将校舍抗震加固纳入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年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由小学585元、初中785元,提高到小学625元、初中825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年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

10.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和完善各项助学政策,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2015年,将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由1500元/人·年提高到2000元/人·年,并将符合国家免学费条件的民办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纳入到免学费范畴,确保资助对象认定准确,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5年,参合率不低于95%,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年;住院率控制在11%以内,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55%,继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

1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2015年,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6%以上,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以上,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兜底报销)比例不低于35%。

13.城乡医疗救助。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含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重病家庭的救助力度,合理确定救助范围,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实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

14.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对艾滋病、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对符合医疗救治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部分补助。2015年,救治艾滋病病人8人,贫困结核病病人70人,晚期血吸虫病人205人。

15.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0%以上,免费婚检人数不少于8000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不少于2000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疫苗建卡率达95%以上;做好已建成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养护工作。

16.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引导、组织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规定,积极筹措保费补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加快基层服务机构的改建升级,切实发挥保险经办机构经营主体职责,做到及时查勘、科学定损、快速理赔,努力提高理赔兑现率。

1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2015年,解决0.79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18.农村危房改造。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优先解决住房最困难、经济最贫困的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安全问题。2015年,完成12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19.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通过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县级财政根据农业人口数按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落实奖补资金,并按要求落实好项目管护资金,建立管护机制。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行政村原则上达到行政村总数70%以上,参与筹资筹劳人数不低于全体村民的70%。

20.广播电视村村通。2015年,完成318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

21.美好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奖补。2015年,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建设目标,重点培育建设16个中心村。

22.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以满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基本建立起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城镇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

23.孤儿基本生活保障。2015年,对散居、集中供养孤儿分别按每人每月800元、130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

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实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及卫生监督协管等项目,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5年,根据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25.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省级财政补助及时拨付医院;县级财政将财政补助零差率项目资金足额列入预算;医院招标目录内药品实行集中网上采购,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社会满意度达当年民生工程群众综合满意度平均值以上。

26.公共文化场馆开放。2015年,免费开放4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所有免费开放场馆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

27.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2015年,对140个行政村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农村文艺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体育活动运行补贴,进一步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

28.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2015年,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70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人数达到培训人数的60%以上。

29.就业扶持工程。2015年,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2500个;开发420个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定岗位,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450个就业见习岗位,用于吸纳毕业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锻炼。

3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大病医疗保险,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

3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以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八小水利工程”为重点,推进小型水利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增强农业防汛抗旱能力。2015年,上年结转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座、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330千瓦、小型水闸加固新建16座、中小型灌区改造2处2万亩、塘坝清淤扩挖426口、农村河沟清淤整治43条、末级灌排系统改造3.2万亩新建任务。

32.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固。开展农村公路危桥重建、加固、维修,增强农村公路通行能力。2015年,上年结转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完成1座农村公路危桥新建任务。

2015年,我市实施32项省民生工程(省未下达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民生工程任务),项目具体目标任务以省下达计划为准。

(二)市民生工程项目

33.环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对七大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开展深度治理;建设县区空气质量监测点5个;对2家重点企业治污设施进行深度改造,对1家企业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

34.城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2015年,通过挖潜改造社区资源,利用沿街空地、广场、道路施划等措施,新增停车泊位800个以上。

35.农贸市场改造工程。2015年,完成3处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改善城乡居民购物环境。

36.民生保险。坚持个人自愿和政府购买相结合原则,按照5元/人·年标准,为城乡居民购买因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空中运行物坠落、交通肇事逃逸、溺水伤亡5类事故以及见义勇为行为造成的人身意外伤亡保险服务。

37.食品安全工程。2015年,建设20户豆制品加工示范小作坊;在全市学校和大型餐馆推广“明厨亮灶”工程,完成44户“明厨亮灶”工程;建成1个规范的中央主食厨房、1个配送中心和5个标准化直营店。

38.妇幼疾病筛查工程。通过对新生儿35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和特困人群适龄妇女两癌进行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儿童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二、工作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主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落实新举措,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作出贡献。

(一)聚焦重点,保障基本民生。区分普惠和特惠,多关注低收入等特殊群体的群众生活,立足实际聚焦重点,把雪中送炭、济人之困的工作做实做好,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兜住兜好。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

(二)严明责任,加强过程管控。严格民生工程目标导向,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改进民生工程管理方式,强化绩效管理,注重问题导向,严格问责机制。按照设定的内容、目标,强化过程管控和结果考核,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创新机制,扩大有效供给。在民生工程内容确定、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开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更多地鼓励引导群众参与,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推动民生事项有力有序实施。积极探索市场导向、多元投入模式,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导社会资本等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多渠道增加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四)统筹资源,发挥联动效应。及时发现、分析、解决民生工程实施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把实施民生工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美好乡村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按要求、按时限、有成果地落实到位。

(五)科学谋划,提升保障水平。与中央、省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相衔接,努力做到改善民生与铜陵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提前储备,科学论证,做好后续项目和工作的跟进完善。紧紧围绕“五有”、“三农”等重要方面,持续谋划、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项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2015年2月16日

2.铜陵市人民政府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主要以铜陵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为研究对象,以铜陵市部分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的问题,为铜陵社区体育需求制定“铜陵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问卷”,在老师的指导和无数次修改后,并邀请专家对问卷的效度检验来确定最终的问卷调查。分时间段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40份。去体育馆、世纪广场发放问卷调查80份。共计发放320份,300部分回收,回收率93.75%,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87.5%。

1.2.2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学士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

阅相关书籍文献,为该课题积累提供所需资料和论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符合标准问卷的数据使用了Excel软件进行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逻辑学方法探索铜陵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设定

2.1.1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1991年群众体育管理有关单位开始对社区体育进行定义;1993年李建红、王凯镇、肖树宏都对社区体育做了定义。1995年王凯珍全面地为社区体育进行了定义:以社区所在范围内的一切自然环境和运动健身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居民为主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加强身心健康,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标,就近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一直比较受体育管理部门和相关学者们的认同。

2.1.2 体育需求

体育需求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产生的愿望和要求。生活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求人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保健,娱乐,自我实现的增长和多样化,以满足人们的体育活动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人的体育需求有以下特点:指向某种具体对象;影响内容的选择和行动;不因体育需求得到满足而终止;体育需求的改变,伴随着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2.1.3 研究现状

刘卫等在《有效需求不足,在中国体育转型期研究》中提出,目前中国的大众体育经济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大众体育需求的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有效的体育需求水平还比较低。许多学者也研究了一些地区的群众体育需求的研究。王俊杨(2009)在“中国残疾人体育现状和社会支持需求研究”部分,对残疾人体育需要研究的现状总结: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明显高于正常人的比例;随着残疾程度下降,残疾人体育参与率进一步提高。

在分析前人的研究得出结论,城市居民体育需求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城市居民的体育需求动机研究体育需求类型,总结这些研究可分为居民生存和享受体育的要求,追求体型美化;物质需求动机主要是追求健身、娱乐、身体塑形、爱好、社会交往、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第二,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现状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分为:体育消费需求,信息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劳动。第三,对影响城市居民体育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是促进体育需求因素分析,对群众体育的主体需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认知、人群、文化等方面。其次,制约居民体育需求的因素,主要因素为不同地区通过运动需要知道制约居民体育需求的主要原因是居民体育意识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场地设施不完善,引导群众体育组织工作薄弱等。

2.2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据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男性为99人,占总人数的45%,女性为121人,占总人数的55%,女性比男性多出10个百分点,说明参与体育锻炼的女性多于男性。

由表2可以看出:20岁以下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82%,21~30岁之间的居民占19.55%,31~40岁之间的居民占20.45%,41~50岁居民占25.00%,51岁以上的居民占28.18%。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年龄较最多的是51岁以上的居民,占比例最少的是20岁以下的居民,20岁以下的居民大多都是学生,课余时间较少,参与锻炼的时间较少,51岁以上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较多,时间较年轻人更加充裕,健康意识较高。

2.3 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场所的需求及对小区体育设施满意度

社区体育设施是居民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选在在广场或空地上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体育场馆和健身馆。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选择在广场空地的多位中年和老年人,健身馆主要受年轻人群的青睐。从表4中可以看出:仅有5.91%的居民对所居住小区的体育设施很满意,选择基本满意和一般的居民分别有20.45%和35.00%,而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居民占了38.64%。社区居民对所居住小区的体育设施并不满意,表明该小区的体育设施还不能达到居民的体育要求,影响居民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

2.4 社区居民对健身指导员的需求情况

如表5所示,有80%的居民表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专职人员进行指导,这说明社区居民对社会指导员的需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落差很大。如表6所示,非常希望在锻炼过程中有专职人员进行指导的有36人,占16.36%,非常希望有专职指导员进行指导的有94人,占了42.73%。这说明社区居民对专职人员或社会指导员的需要很强烈。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表示有没有专职人员进行指导无所谓或者不需要,说明这部分居民对专职指导员的指导不认同,或者喜欢自己自由自在锻炼,不受约束。

2.5 社区居民体育消费观念

表7是对铜陵市社区居民关于“您是怎样看待生活中的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从调查情况看,有38.18%的人认为“体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28.64%的人认为“体育消费是花钱锻炼身体”,还有29.55%的人认为“体育消费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形式,体现居民文化层次”,8.18%人在体育消费态度的调查中持相反态度,有16.82%的,“无体育消费”,只有38.18%的人认为“体育消费是高端消费人群,参与的“贵族运动”。这表明铜陵社区的居民体育消费是健康良好的。

2.6 制约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因素分析

从表8可以发现,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余暇时间和场地设施少,分别占了被选次数的38.18%和33.64%,除去一些主观因素,缺乏指导也占了18.18%的比例,这说明场地器材的不足和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年进行体育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铜陵市社会环境发展稳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区居民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后,更多地追求多元化的健身体育及精神需求。

(2)铜陵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主要是体育设施缺乏,体育项目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体育活动无组织,体育信息不流通,体育消费低。

3.2 建议

(1)加强社区体育宣传,提高体育健身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体育消费的认知,从而实现人们对体育消费的追求。

(2)铜陵市政府应将社区体育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优先发展内容,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城市街道和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社区健身环境和条件。

(3)在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和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体育相关工作者、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和运动骨干的力量,来补充铜陵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

(4)提高资本进入体育行业的比重,利用体育市场的能动作用,把体育相关产品与服务带进社区,研发适合各种体育消费人群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雪敏,杨勤,沈浩.九江市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2006(10):9-10.

[2]周沛.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丛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10-11.

[4]贾秀春.山西晋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铜陵市人民政府 篇三

铜陵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8月,是皖中南地区一所新型的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同时也是铜陵地区唯一的涉外医院和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医院环境优美,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另有20层门诊医技楼、17层外科楼,共计9万平方米改扩建工程已动工。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拥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全部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规范要求,医院年门诊量50多万人次、年收治病人3万人次,未来3年医院床位将达到1600张。医院医疗设备先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医院牢固树立“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理念,一大批优势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2011年将招聘应届护理本科生10名。应聘办法: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联系电话于2011年4月5日前寄至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组织人事科。

欢迎有志之士来我院共谋发展。

联系地址:安徽省铜陵市笔架山路468号(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联系部门:组织人事科

邮编:244009邮箱:Rsk2832238@163.com

联系电话:0562-5838326、0562-5838010。

4.铜陵市人民政府 篇四

无意中低头,发现“世界”就在这里„„

萧瑟的风把一张旧报纸吹到脚下,瞥去,头版报道的标题吸引了我:“其实,阴影和阳光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刹那间,心被重重一击,周身的血液流入心房,我一边呼吸,一边让它们获得灼热的温度。风依旧冷冷地吹,只有那满腔沸腾的血液在心间奔涌„„

人生,其实可以这样。

人生,竟然可以这样!

那是电线杆的影子。它们仿佛清晰的五线谱,只是调子已被那年久失修的铁架子分割成几个小节。我多想为它们谱上曲,奏响轰轰烈烈的春日乐章。多希望,动情地演唱着这歌曲的,是南归的候鸟。树木、楼房、商铺、立交桥„„它们的影子渐渐扭曲、倾斜,大半部分浸在寒冬的空气中,渐渐蒸发,小半部分随着车辆的疾驰,被远远甩在身后。那是灌木丛吗?它们的影子竟分外浓重,呈现出不同于往日的茂盛。它们每一簇都在奋力地拔节、生长,一切都为了日后的挺秀、吐香,一切都为了那一季的纷纷扬扬。于是,我小心地把手掌握成涂鸦的太阳,覆盖在它们的影子上,给它们假想的光明。我随口吐出的一小片哈气,竟成了冬日里轻盈的云朵,为它们带去久违的浪漫„„

一切都由于影子而多了一分想象空间,世界也因此多了一分朦胧之美。

于是,我不再觉得日日彷徨而不知所终。影子像阳光一样为我描摹了无比清晰的全新世界。我不再觉得那些阴暗的日子是单调的、乏味的。因为影子比事物本身更富于变化,更令人回味。影子一直都在,可少有人懂得影子的美丽,更少有人为它的美丽而停下匆忙的脚步。它们如不断揉搓的花朵无从坠落,在尘土流水中日渐式微,默默地在阳光下隐去。

在这个冬日的早晨,我凝视着那一道道影子,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我看来,阳光与阴影从来都相伴相依。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光明,也没有永久的黑暗。有阴影,是因为有光明的存在。你投在地面的影子,那是因为头顶的阳光使然。你向着阳光迎面走去,背后必然有影子相随;背日行走,你依然可以沐浴在阳光下。真的要感谢这句话了,是它让所有的影子与我不期而遇,让我的心情随它们一同起落沉浮。于是,一种高贵与另一种高贵相遇;一种思考与另一种思考相通;一种平凡与另一种平凡相依。

我们是怎样打开了禁锢已久的本真世界?这一瞥,竟邂逅了不曾见过的一帧绝美风景。

因无光、背光、逆光而伤心绝望的日子,曾被失意、落寞、伤怀而终结的孤单心事,竟随同这些影子弥散在整条街道的尘嚣里。希冀与梦想,以相同的速度奔向远方,正如阳光与阴影,共同存在于大地之上。

我坚信,坚定与执著一定会在我的梦境里流过,为我带走那些曾经的难过与不安。

在这个平凡又安静的清晨,我拥着所有的影子和那句让我怦然心动的话语,望向街道的尽头,在那里,有阴影与阳光相交织的美丽风景„„

5.2008年铜陵市金融运行报告 篇五

(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

[内容摘要]

2008年,面对各种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铜陵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类需求稳步增长,供给协调性增强,物价逐步回落,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银行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证券市场低迷,保险业持续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功能有所增强,但融资渠道亟待拓宽,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金融呈现良性协调发展的局面。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减,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金融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目 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1

(一)银行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1

(二)证券市场低迷,交易量大幅萎缩 3

(三)保险业持续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推进 3

(四)金融市场功能有所增强,融资渠道亟待拓宽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6

二、经济运行情况 6

(一)各类需求稳步增长 6

(二)供给协调性稳步增强 7

(三)物价涨幅明显但逐步有所回落 8

(四)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8

(五)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9

(六)主要行业分析 10

三、预测和展望 11 附录 1

(一)铜陵市经济金融大事迹 1

(二)铜陵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2

专 栏 专栏1 铜陵市民间借贷发展状创

况新

分分析„„„„„„„„„„„„„„„„„„„„„„„„„ 5 专栏2 铜陵市农村金融析„„„„„„„„„„„„„„„„„„„„„„„„„„„ 9

表 1 2008年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表 2 2008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 2 表 3 2008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2 表 4 2008年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3 表 5 2008年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4 表 6 2008年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4 表 7 2008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4 表 8 2008年金融机构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4

图 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图 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2

图 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图 5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6 图 6 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6 图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7 图 8 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7 图 9 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图 4 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图 10 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图 12 财政收支状况 图 11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图 13 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08年,铜陵市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金融运行呈健康平稳态势。银行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证券市场低迷,保险业持续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功能有所增强,但融资渠道亟待拓宽。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银行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1.银行业机构有所增加,资产规模继续扩张,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效益稳步提升

2008年末,铜陵市银行业机构数较上年末增加8个,新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减少188人,资产总额比上年增加60.9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2.5个百分点,居全省最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8.7亿元,同比增长22.9%。

表 1 2008年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数据来源:铜陵银监分局

2.各项存款稳步增加,结构变化较大

2008年末,铜陵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66.1亿元,较年初增长15.3%,增速比上年回落了4.7个百分点。从存款增长结构看,储蓄存款大幅增加,企业存款下降较多。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新增31.0亿元,同比多增20.2亿元,增长27.0%。人民币企业存款比年初减少6.4亿元,同比少增33.5亿元,同比下降7.2%。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是受国内外经济金融波动因素影响,居民收入预期减弱,储蓄倾向增强;二是房地产、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居民投资渠道受阻,分流储蓄效应减弱;三是物价指数的持续回落使居民对货币购买力升值预期增强,定期储蓄意愿增强,2008年新增储蓄存款中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达到81.52%,比上年提高31.27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下降较多的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产销率下降,流动资金紧张造成企业活期存款大幅下降;二是企业资金来源较少,2008年铜陵市企业未从资本市场融资。从存款变化趋势看,1、2、10和11月份是全年人民币存款增长的低谷,但全年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从存款期限结构看,存款定期化现象明显,2008年末,金融机构定期存款较年初增加28.1亿元,增长30.3%,同比多增23.5亿元。而活期存款较年初减少1.9亿元,下降1.7%,同比少增31.8亿元。

图 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铜陵市金融统计月报》 3.贷款增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

2008年末,铜陵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54.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增长21.3%,增量与增幅分别比上年末提高22.2亿元和9.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按可比口径计算,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四。

信贷投放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全年信贷投放与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上半年受从紧货币政策和“两防”宏观调控目标影响,累计增加人民币贷款20.2亿元,占全年信贷增量的36.7%;而下半年央行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信贷投放加快,下半年累计增加人民币贷款35.0亿元,为上年全年增量的1.4倍;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信贷投放主力军。2008年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量的70.0%,比上年末提高了10.4个百分点;三是金融支持社会薄弱环节力度加大。2008年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35.6亿元,增长40.8%;“三农”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4亿元,增长44.6%;助学贷款同比增长22.8%;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同比多发放274万元,全年累计发放932万元;四是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有所增强。2008年末,铜陵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长56.6%,高于全市人民币贷款增幅28.1个百分点;五是外汇贷款下降明显。受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出口企业外汇需求持续减弱,2008年末,外汇各项贷款比年初下降55.7%;六是新增贷款行业分布较为集中。2008年信贷投放主要集中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居民及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五个行业,共计新增贷款47.3亿元,占同期各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的85.5%。

图 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铜陵市金融统计月报》

图 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数据来源:《铜陵市金融统计月报》

4.现金净投放不断扩大

2008年,铜陵市金融机构共实现现金收入425.2亿元,实现现金支出439.4亿元,净投放现金14.2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和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共10.1亿元,是现金投放的重要渠道。

表 2 2008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铜陵市金融统计月报》

5.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贷款利率水平略有上升

2008年,央行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铜陵市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国家的利率政策执行,逐步健全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827%,较上年上升了0.5114个百分点。从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看:人民币贷款执行基准利率的占比比上年降低13.8个百分点,实行下浮的占比比上年上升4.8个百分点,实行上浮的占比比上年上升9个百分点,上浮利率主要集中在30%以内,占全部上浮利率的87.19%,贷款利率在规定的区间内浮动且分布较为合理。

表 3 2008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利率监测系统 图 4 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利率监测系统

6.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成效显著

铜陵辖区内的建行、中行和工行股份制改造已全面完成,初步建立了以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2008年末建行、中行和工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分别下降了0.4、1.3和0.03个百分点。三家金融机构全年收益比上年增长了11.6%;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也在进行之中, 2008年主要致力于不良资产和闲置资产处置、新会计准则报表转换、配合外部审计和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等工作。全年共剥离不良资产3.4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果。资本充足率比改革初期提高了49.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比改革初期下降了96.2%;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同比增长49.3%。铜陵铜都农合行已成功兑付3358万元专项央行票据。邮政储蓄银行于4月中旬挂牌成立,其业务范围不断拓宽。铜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筹建铜陵皖江农村合作银行申请已获银监会批复。

为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成立了物华小额贷款公司。

(二)证券市场低迷,交易量大幅萎缩

2008年,股票市场呈震荡下跌走势,年末上证指数收于1820.81点,比上年同期下跌65.39%,证券市场呈现低迷状态,交易量急剧减少。

机构保持稳定,人员略有减少,资产总额大幅缩减。2008年末,铜陵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家,其所辖证券服务部3个,全部从业人员72人,较上年减少1人。年末资产总额3.5亿元,同比减少2.1亿元,下降37.5%。

证券交易量萎缩,效益大幅下降。2008年,铜陵市3家证券营业部股票累计交易额306.6亿元,同比减少201.2亿元,下降39.6%。年末,证券投资者开立的股票账户67297户,较上年同期减少5282户;实现营业利润0.7亿元,同比减少0.6亿元,下降46.2%。

表 4 2008年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金融稳定数据库

(三)保险业持续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推进

2008年,铜陵市保险业持续稳步发展,新成立保险机构三家,产险、寿险和农险各一家。全年保费收入较上年增长58.7%,其中: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2.4%;寿险保费收入增长68.9%。全年全市各类保险公司累计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2.3亿元,其中:产险支付各类赔款1.1亿元,同比增长67.9%;寿险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1.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保险的经济稳定器功能作用明显。2008年铜陵市的保险深度为2.3%,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1014元/人,较上年增长50.9%。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新成立的农业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将保险标的扩大到水稻、小麦、棉花等,全年农业保险赔付92.4万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铜陵市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表 5 2008年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铜陵市保险协会

(四)金融市场功能有所增强,融资渠道亟待拓宽

2008年,铜陵市金融市场稳步发展,但传统业务仍占主导地位,民间融资活跃,融资渠道单一

1.间接融资比例大幅上升

2008年,铜陵市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融资总额为44.7亿元,全部为贷款融资,比上年上升了49.5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比例为零,融资结构单一。

表 6 2008年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数据来源:《铜陵市金融统计月报》、铜陵市发改委

2.货币市场场内、场外交易均为空白

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场内、外业务,同业拆借业务、债券回购业务等交易量为零。3.票据业务稳步发展,贴现利率不断走高

2008年,铜陵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稳步发展,全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43.6亿元,同比增加4.3亿元,余额同比增加6.2亿元;贴现余额17.5亿元,同比增加10.4亿元,增长146.5%。上半年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为确保长期信贷额度和资金运用的最大收益,票据融资季初发生较多、季末回落,呈现出季度不平衡现象,成为商业银行调控信贷规模的“蓄水池”,下半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全年票据贴现利率逐季走高。2008年四季度贴现加权平均利率较一季度增长22.0%。

表 7 2008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央银行货币信贷资金系统

表 8 2008年金融机构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利率监测系统

4.代理黄金业务大幅下降

2008年末,铜陵市金融机构代理仓储黄金库存392公斤,同比降低85.3%,主要是由于黄金市场现货紧张,调往外地所致,代理仓储黄金业务收入55万元,同比增长37.2%。由于受会员减少影响,全年代理交易黄金数量164公斤,同比下降82.8%,代理交易黄金收入2.1万元,同比下降81.6%。

5.民间融资频繁,利率水平有所上升

由于操作灵活、手续简便、利率协商性强等 原因,加之上半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铜陵地区民间融资市场

日渐活跃。2008年,铜陵市民间融资在8亿元左右,较上年增长23.1%。民间融资多来源于自有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和流动性周转;还款主要采取一次性还本付息;民间借贷利率高于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且差异较大,最高的一年期年利率达到30%,最低的8%,全年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15.3%,同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风险仍不容忽视。

6.金融创新不断推进。金融机构推出“背包”银行,把信贷服务送到家。针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出了“金翅膀”小企业贷款系列产品,包括小企业以强扶弱担保贷款、小企业动产质押贷款等;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为帮扶更多的农村有志创业人员创立经济实体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民企之星贷款等。2008年金融机构累计共发放创新金融产品贷款6.55亿元。与此同时,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创设了“金融超市”,全年全市中小企业通过这一平台融资额近10亿元。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08年,铜陵市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广泛开展了银行卡、反洗钱、反假货币、征信等系列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增强了社会各界金融意识。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历史遗留的逃废金融债务全部得到落实;司法环境明显改善,全年金融起诉案件胜诉率和涉诉案件受偿率分别较上年提高了3.4和5.2个百分点;金融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基本实现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无重大支付风险,无恶性竞争行为;通过开设金融超市、举办银企对接会等活动,政银企关系进一步和谐。政府职能转变取得较大进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关注民生已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能;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铜陵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5%;第二产业增长14.3%;第三产业增长11.7%。三次产业比例为:2.6∶67.1∶3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4021元。

图 5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一)各类需求稳步增长

1.投资需求增长较快、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增幅比上年上升了18.9个百分点。其中,一产投资增长336.2%;二产投资增长33.1%;三产投资增长67.2%。三次产业投资保持较为协调的格局。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多。投资增长主要是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金隆电解铜扩建、国电一期、沿江高速公路、500KV西通道等30项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宁安城际铁路、电厂六期扩建工程、海螺1.2万吨熟料、生活垃圾处理、精达6万吨电磁线等32个项目顺利开工。庐铜铁路项目省政府和铁道部已经会签;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双千亿铜产业,按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了铜基材料产业链规划;汽车发动机项目即将核准;有色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专项计划。

图 6 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2.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乡消费市场同步

发展

2008年,铜陵市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达1517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到5580元,增长21.0%,增速高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7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8%,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物价大幅上升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市场消费活跃。从行业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22.9%和26.2%。从城乡市场看,市、县及县以下实现同步增长。从服务业组织结构看,规模效益明显,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增长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图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3.进口增势强劲,利用外资规模扩大

2008年,铜陵市进出口总额达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位居全省第二;其中进口值32.8亿美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对外贸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初级产品进口增加;二是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三是外贸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四是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迅速;五是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增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08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170万美元,同比增长47.0%。新批准设立外资企业5家,合同外资额14301万美元,同比增长326.0%。实际到位市外内资100亿元,增长71.0%。

图 8 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图 9 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二)供给协调性稳步增强

1.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2008年,铜陵市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14.1亿元,增长10.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895公顷,总产量14.8万吨,分别增长12.4%和12.3%。油料、棉花面积分别为8314公顷和5401公顷,分别增长16.2%和6.1%。油料、棉花产量分别为1.9万吨和0.6万吨,分别增长21.1%和4.4%。粮食和油料增幅较大。全市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十项重点工程,农业种植模式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继续扩大,特别是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大大增加。

2.工业较快增长

2008年,铜陵市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6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实现工业增加值18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8%。大中型工业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较快。县区工业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8,继续位于全省前列。从产业看,化学工业、钢铁冶炼及炼焦工业、煤气供应及供水工业增长较快,总产值分别增长52.4%、59.2%、33.5%;从产业规模看,铜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62.6%、12.6%、5.5%。

图 10 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3.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8年,铜陵市第三产业增加值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有邮政业增长6.7%,批发零售业增长13.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9%,金融保险业增长7.9%,其它服务业增长15.4%。

(三)物价涨幅明显但逐步有所回落

1.居民消费价格逐步回落

2008年,铜陵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9.0%,涨幅较大;3月份到6月份,涨幅趋缓,并呈现高位趋稳的态势;7月份开始,市场物价稳步回落,并一直持续到年底。08年全年CPI指数为106.1,其中食品类上涨幅度较大,达到116.1。

图 11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2.生产价格明显上升

2008年,全市原材料购进价格明显上升,指数达118.8,其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上涨幅度较大,指数分别为127.5、134.4、130.1,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指数则出现负增长,指数为90.2,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幅度相对较小,为104.9,制造业企业成本费用上升,利润空间减少。我市的主导产业铜产业,因价格大幅下跌,受影响较大。

3.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

2008年,铜陵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达27584元,增长18.0%,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为57%,与上年持平。我市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于2008年元月一日起再次上调,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24元(不含15元门诊医疗补助)。最低工资标准市区540元,铜陵县420元。

(四)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铜陵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79亿元,增长32.8%;上划中央收入45.47亿元,增长40.4%。

全年财政支出为34.89亿元,同比增长32.8%。在支出中加大了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30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建设计划,惠及了城乡90%以上的居民,公共财政的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

图 12 财政收支状况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五)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2008年,铜陵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工程进展顺利。有色铜阳极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磷石膏综合利用、狼尾湖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举办了安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启动了《铜陵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规划》的编制。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深入推进,《铜陵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注重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坚决关闭亚星焦化老焦炉,在全省率先完成立窑水泥企业的关闭工作,累计关停淘汰的项目全年减少工业产值达60多亿元。海螺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等一批节能项目得到国家支持,全面完成节能指标。投资1.36亿元,组织实施了金昌冶炼厂污酸处理等11个污染治理项目,加快推进锅炉煤改气,拆除了38台燃煤锅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酸雨频率39.6%,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重点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全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6.4%和1.6%。

(六)主要行业分析

1.房地产业步入调整期,但在宏观调控中总体运行平稳

(1)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攀升。2008年,铜陵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25亿元,同比增长55.20%。其中土地开发投资4.65亿元,同比上涨124.64%;住宅开发投资22.07亿元,同比上涨71.88%。(2)房地产潜在供给能力强劲。2008年,铜陵市施工房屋面积为278.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6%,其中住宅219.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65%。竣工房屋面积为58.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40.67%。新开工房屋面积120.79万平方 米,同比增长18.89%。

(3)房地产需求降低,市场观望氛围较浓。2008年,铜陵市销售房屋面积38.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43%,其中:住宅销售34.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63%。

(4)房地产价格趋于下降。2008年,铜陵市新建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3768元/平方米,同比下降5.37%;其中住宅销售平均价格3602元/平方米,同比下降0.61%。二手房成交平均价格168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47%;其中住宅成交平均价格210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0.63%。新建商品房价格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及全国一、二线城市出现房价明显回落影响;二是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增加,拉低平均销售价格;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四是中低档商品房的供应,抑制了房价上涨。

(5)房地产贷款增幅回落。2008年末,铜

陵市房地产贷款较年初增长24.1%,比上年同期回落13.9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为12.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4个百分点。

(6)房地产政策“十条”意见出台,政策效应逐渐显现。2008年10月底,铜陵市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11月份新建商品房合同登记备案套数环比增长6.79%,12月份新建商品房合同登记备案套数环比增长216.76%,表明政府出台救市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图 13 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铜陵市经济统计月报》

2.有色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大,全球主要工业品价格快速走低,铜陵有色行业受到冲击,产品外部需求减少,主营产品电解铜、硫酸等价格快速下跌,对行业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2008年,铜陵有色实现销售收入353.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8亿元,下降4.5%;预计实现利润总额9.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4亿元,下降43.5%。全年应缴企业增值税为12.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8%,对铜陵市的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有色金属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料产业,其发展具有周期性。目前来看,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有色行业在短期内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但从长期来看,铜陵有色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企业调整经营思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持续增效能力;贯彻科技兴业方针,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实施资源控制战略,稳定生产成本,推进行业纵深发展。国家对国有大型铜冶炼企业在政策上应有所倾斜。

三、预测和展望

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一切措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关键之年。虽然外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特殊机遇,落实产业振兴规划,对我市支柱产业有色金属行业更蕴藏着无限机遇。预计2009年铜陵将克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上升阶段,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2009年铜陵金融运行的总体环境是有利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处在平稳增长期;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稳步推进,经营活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观念不断增强。但融资结构仍需改善,对“三农”的支持要进一步增强,要高度关注金融资产质量的变化。根据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预计2009年铜陵市本外币存款新增30亿元;贷款新增60亿元。

2009年,人行铜陵中支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铜陵辖区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创新思路,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并购重组、“三农”、中小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的支持力度,确保铜陵辖区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鼓励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篡:权俊良、江四清 统稿:吴问友 执笔:马春芬

提供材料人员:查海林、赵爱华、许梅、孔丽霞

附录

(一)铜陵市经济金融大事迹 1.3月26日,铜陵市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掀开了以“观念大转变、改革大突破、全民大招商、环境大整治”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序幕。

2.4月9日,安徽省银企对接月活动铜陵对接会开幕。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等领导出席开幕仪式。本次对接会,银企间共洽谈项目86个,总融资额207.84亿元。

3.4月1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铜陵市分行正式挂牌成立。4.5月9日,铜陵市金融服务日(金融超市)正式启动。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陶诚,铜陵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姚玉舟,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5.6月6日,铜陵市“征信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铜陵市委常委、副市长万以学以及人行合肥中心支行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启动仪式。

6.6月29日,沿江高速公路暨合淮蚌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典礼在铜陵市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山,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等出席典礼仪式。

7.10月12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支持,安徽省文化厅、旅游局、中国贸易促进会安徽省分会、铜陵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隆重开幕。

8.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铜陵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并于11月1日组织召开“百名干部进百企”培训动员大会。9.12月16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九条”和“金融三十条”,铜陵市出台《金融支持扩大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发展十二条措施》。

10.12月31日,铜陵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物华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挂牌开业。

6.铜陵市人民政府 篇六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基础研究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有居民的职业、收入、住址、家庭结构、从家到市中心的时间、目前住房情况、购房时所考虑的因素、主要交通工具等内容, 在对调查结果整理的基础上, 分析影响铜陵市居民住宅区位的主要因素, 并试图对其成因做一定探究。

二、调查结果及分类

在市中心人流较密集处选择来往路人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试卷286份。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 按照各因素被考虑次数的多少, 得出下列重要性排序:房价、交通通达性、学校、环境条件、离市中心远近、生活服务设施、离单位远近、物业管理、升值潜力、居住氛围、医院。而以上因素可归纳成三类: (1) 经济因素, 如房价、房屋的升值潜力等。 (2) 社会因素, 如交通通达性、离市中心以及单位的远近、生活服务设施、物业管理情况、居住氛围、周围的学校或医院等设施情况。 (3) 环境因素, 即住宅小区的环境条件如光照、绿化、空气质量等。

三、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一)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中的房价是影响铜陵市居民住宅区位的最主要因素。房屋是不同于日常消费品的一种高价值产品。房价主要取决于房屋的结构和面积, 以及与区位条件有直接关系的地价。当房屋的结构和面积一定时, 房屋所处的区位条件就成为决定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内不同区位的房屋, 其价格相差很大, 当一个居民决定了自己愿意支付的房价时, 其购买房屋的区位空间也就决定了。目前房屋市场的形势是房价居高不下甚至持续上涨。在铜陵这样一个中小城市, 多数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是难以与房价的上涨幅度相持平的, 只有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所以房价的高低自然成了居民住宅区位选择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是决定居民进行住宅区选择的客观因素。此外, 调查显示房屋的升值潜力也成为居民购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来说, 购房的目的不仅在于居住, 更是作为一种投资手段, 这类居民十分关注房子的升值潜力。从调查结果看, 这类居民在住宅区位上的选择, 除了倾向于在主城区中心购房, 北部新区的新建住宅区也都是比较热门的选择。根据铜陵市近期的发展规划, 北部新区将建成市级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行政办公集中地, 有可能变成未来铜陵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二) 社会因素

1. 交通通达性成为仅次于房价的第二大因素。

交通通达性是指居住区与外部联系的便捷程度。交通便捷程度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目的地与居住地的实际距离;二是指交通工具的获得性。居住区周围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线路的数量、道路通畅程度、所用交通工具的速度等都会影响交通便捷程度。交通条件的改善, 可以改变居民对住宅区位经济价值和综合社会功能的评价水平, 一般交通通达性较好的住宅区, 消费者对其评价也较高, 居民会乐意在此购买住房。

2. 周边是否有好的学校成为第三大因素。

教育关系到青少年未来的成长,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 “孟母三迁”的故事尤能体现出父母对子女成长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的重视。虽然铜陵市的“均衡教育”策略已全面实施, 各类教育资源力图均衡分配, 但实际上教育资源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 “择校风”也依然存在。因而, 住宅区周围是否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否有好的学校, 理所当然成了影响居民选择住宅区的重要因素。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个好的学区, 上一个好的学校, 许多家庭尤其是中年型家庭争相在这些所谓的好学校周边购房。

3. 距离市中心远近以及工作单位远近的重要性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 有47%的人认为需要选择距离市中心近的住宅区, 只有28%的人选择距离工作单位较近的地区。相比于房价、交通、以及学校等因素, 距离市中心以及工作单位的重要性较低。究其原因有二:其一, 铜陵市区范围较小, 是安徽省乃至全国行政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市区范围内, 从各处乘坐公交车到市中心的时间多数在30分钟以内, 一般不会超过1小时。因而, 无论在城市的哪个位置, 距离市中心都不会太远。其二, 随着城市道路系统的完善, 公交线路越来越多, 交通越来越便利。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小汽车日益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就更淡化了距离市中心以及工作单位远近的重要性。相反,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拥有私家车、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城市居民, 反而更乐意居住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新城区。

4. 居住氛围与物业管理及周边医疗资源对住宅区位的影响较小。

居住氛围主要是指住宅区及其周边的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 例如社会治安状况、主要居住群体、日常社会交流的团体等情况。物业管理情况关系到住宅小区能否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不同类型与级别的住宅小区, 其居住氛围以及物业管理情况是有差别的, 这种差别在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但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在铜陵市尚不突出, 各小区的住宅氛围以及物业管理情况的差异也不是很大。因而对于这些要素, 居民考虑得较少。相比于其他因素来说, 居住氛围与物业管理情况对于住宅区位影响比较小。

(三) 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生活上已从满足物质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由原先“住得下”逐渐发展为“住得好”。环境条件的好坏自然成为人们购房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所调查的300人中, 有48%的人将环境好坏作为选择住宅区的重要标准, 而这也是与铜陵市特定的环境特点密切相关的。铜陵市是在铜矿等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是一个典型的工矿业城市。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可忽视。但是随着城市境整治力度的加大, 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 空气日益清新、污水成功治理、巷道及时回填, 居民对环境的要求由大环境转移到住宅小区的内部。他们对楼间距宽、光照与通风条件好、绿化率高、环境优美、社区配备较好的住宅小区, 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兴趣与爱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铜陵市居民住宅区位的选择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社会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 其中, 房价的高低是决定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客观条件。交通通达性是影响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 周边是否有好的学校成为影响多数居民选择住宅区的重要因素, 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生活服务设施条件、距离单位的远近、物业管理、升值潜力、居住氛围等等都会影响到住宅区位选择。除社会经济因素之外,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政策因素成为了住宅区位选择特定的制约因素。总之, 住宅区位因素多种多样, 不同社会属性的居民在选择住宅区时, 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 而这也正是房地产商开发多种类型住宅小区的重要原因。

摘要:住宅区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功能区之一, 城市居民在进行住宅区位选择时, 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了解影响铜陵市居民住宅的区位因素, 笔者特对铜陵市居民住宅的相关问题做了问卷调查, 并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铜陵市居民住宅区位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在居民住宅区位选择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政策因素成为住宅区位选择中一个特定的制约性因素。

7.铜陵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篇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范围内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活动。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包括房屋建筑、道路与管线、市政公用设施、港口建设等)、房屋拆除、采石取土、物料运输与堆放、公共场所和道路保洁、植物栽种与养护等活动中以及因泥地裸露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周边环境和大气造成的污染。

本办法所称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是指煤炭、矿粉、砂石、灰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的物料。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保部门)对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园林绿化与养护、房屋拆除作业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倾倒运输扬尘污染的防治管理。负责煤炭、砂石、矿石、精矿、废渣、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运输和堆放,公共场所与城区主干道清扫保洁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境内公路(含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建设和养护、港口工程建设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务工程设施施工、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施工、水利 工程建设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监督管理。

第五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监测网络和扬尘污染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扬尘污染的监测监控,建立扬尘污染源数据库,定期发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

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环保部门为联席会议召集单位。环保部门应当与有关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密切配合,部门联动,共同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章 扬尘防治措施

第六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根据扬尘污染防治的需要,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第七条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设单位的工程概算应当包括扬尘污染防治费用。招标单位在对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项目进行招标时,应当要求投标单位提交项目的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建设单位在签订施工承发包合同中,应当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

第八条 建设单位依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对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明确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在城区进行建(构)筑物建设和拆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施工,建设单位除按照规定履行有关申报审批手续外,在项目开工前十五日,应当到市环保部门提供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并提请排污申报,实施扬尘污染防治全过程管理。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施工场所和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施工期间,土建工地、市政工程和道路施工等,在城市主要干道、景观地区、生活密集区、繁华区域,其边界应设置高度2.5米以上的围挡,其 余设置高度1.8米以上围挡。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和防溢座的,应设置警示牌。

(二)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当密闭存储。若工地内堆放,应当采用防尘布苫盖,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三)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四)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其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并按批准时间和路线运输。

(五)施工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性物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或地下楼层时,应从电梯孔道、建筑内部管道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打包装框搬运,不得凌空抛洒。

(六)施工期间,应当对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不低于2000目/100平方厘米)或防尘布。应当对保洁责任区周围环境进行保洁,保洁责任区范围,一般设在工地周围20米范围内。

(七)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间的车行道路,应铺设钢板、混凝土、细石等材料,并辅以洒水、喷洒抑尘剂等措施。施工工地道路积尘,可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路面,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直接清扫。

(八)工地内裸露地面,应覆盖防尘网、防尘布,或铺设细石等材料、喷洒抑尘剂、植被绿化等防尘措施。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裸露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铺装。

(九)开挖、运输和填筑土方等工程施工中,对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并在作业处覆盖防尘网。

(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应当及时清运。在48小时内未能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采取围挡、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

(十一)需使用混凝土的,应当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

第十条

拆迁施工场所和活动,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三)、(四)、(五)、(七)、(九)、(十)项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拆除房屋或建(构)筑工程施工前,工地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的围挡。城区主干道、景观地区、繁华区域的拆除工程应全封闭。

(二)拆迁作业时,应辅以持续加压洒水,以抑制扬尘飞散。

(三)需爆破作业的拆除工程,可根据爆破规模,在爆破作业区外围洒水喷湿。人工拆除房屋时,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除外。

(四)拆除工程完成后,15日内不能开工建设的,应采取覆盖撒水等防治粉尘措施。若超过半年的,拆迁施工现场的裸露地应采取覆盖防尘网、防尘布,或铺设细石等材料、喷洒抑尘剂、植被绿化等防尘措施。

第十一条

修缮、装饰等施工场所与活动的扬尘污染防治,除应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一)、(三)、(五)、(十一)项的规定外,施工单位还应当设置施工标志牌、围挡。对建筑外部进行修缮、装饰工程,应采取本办法第九条第(六)项中的防尘措施。

第十二条

道路与管线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扬尘污染防治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各类管线敷设工程,应提前3天向社会公示,其边界应设1.5米以上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路栏。

(二)施工机械在挖土、装土、堆土、路面切割、破碎等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三)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当辅以洒水等降尘措施。

(四)对已回填后的沟槽,应当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五)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当采取覆盖防尘网、防尘布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三条

运输砂石、煤炭、精砂、灰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车辆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密闭运输。不具备密闭化运输条件的,应当委托符合密闭化运输要求的单位或个人承运。

(二)运输车辆应当持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交警部门核发的准运证与通行证,并按批准时间和路线运输。

(三)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

(四)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车辆机械密闭装置的维护,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装载物不得超过车厢挡板高度,运输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

第十四条

城区、开发区、中心镇范围内的道路和环境卫生保洁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单位应当按规定对城市道路、主要街道、人行天桥、广场等进行清扫保洁。

(二)停车场、车站、港口、体育馆(场)和公园等露天公共场所,其产权单位或经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清扫保洁,防治扬尘污染。

(三)除雨雪天或者最低气温在摄氏4度以下的天气外,城市主要道路车行道至少每日冲洗1次、主要道路的人行道至少每3日冲洗1次。

(四)城市主要道路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其他道路鼓励采取机械化洒水清扫,提高机械化作业面积。

(五)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本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人工清扫作业。

(六)道路两侧和中间分隔带应进行草、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采取绿化和硬化相结合的防尘措施,路肩及道路中间分隔带绿化时,其内土面应低于路侧围砌。

(七)破损路面应当及时采取防尘措施,并及时修复。

第十五条

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对矿石、泥土、煤炭、精矿、粉煤灰、废渣、生产原料、建筑材料等料堆,应利用仓库、储藏罐、封闭或半封闭堆场等形式存储。

(二)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的地面应当采取铺装、硬化处理。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的储库,库内应配备喷淋或者其他抑尘设施。

(三)对装卸作业频繁的原料堆,应在密闭车间中进行,对少量的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活动,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堆场露天装卸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或喷淋稳定剂等抑尘措施。

(四)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临时性的废弃物堆、物料堆、散货堆场,应当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防尘网等;长期堆放的废弃物(尾矿库、废渣、工业粉尘等)堆场,可构筑围墙、挖坑填埋,或者在废弃物堆场表面及四周种植植物。

(六)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

市、县、镇范围内现有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码头、堆场、露天仓库不符合前款规定要求的,其所有者或管理者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改造。

第十六条

露天采石场和取土场作业,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三)、(七)项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废石、废渣、剥离的表土应当堆放到专门存放地,并采取围挡、防尘网等措施。

(二)对于遭破坏的植被、生态环境,要做到边开采、边恢复。

(二)施工工地地面、车行道路应当进行硬化等降尘处理。

(三)遇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当停止土石方挖掘、露天破碎、爆破等作业,并在作业处覆盖防尘网。

(四)矿石破碎作业,应当在装卸、破碎点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

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栽植行道树,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当当天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进行遮盖。

(二)植树树穴所出穴土,要加以整理或拍实,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建植,穴坑土要加以覆盖。种植完成后,树坑应覆盖卵石、木屑、挡板、草皮,或做其他覆盖、围杉处理等。

(三)3000平方米以上的成片绿化建设,在绿化用地周围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密闭围挡,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四)绿化带、行道树下的裸露泥地应当采取草、灌木绿化或者铺装。第十八条

裸地的绿化和铺装,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推行植树造林,实现山体绿化、农田林网化、河岸绿化或硬化,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二)对城区单位范围内的裸露泥地,由所在单位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三)居住区内的裸露泥地,由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四)由市政、水务、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的市政道路、河道沿线、公共绿地的裸露泥地,分别由市政、水务、绿化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五)对裸露建设用地,实施平整压实并定期喷淋。对长期未能开发建设的裸地,应按照《城市绿化条例》相关规定进行。

(六)绿化工地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围挡等降尘措施,四级及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须停止土地平整、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市、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扬尘污染场所、设施的监督检查。对综合性的扬尘污 染防治工作,环保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实施联合执法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按照本办法规定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市、区、县环保部门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违法单位或者个人名单。

第二十一条

市、区、县环保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或机构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对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

环保部门在接到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后,属于环保部门职责范围的,环保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依法处理;属于有关管理部门或者机构职责范围的,环保部门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书面转交有关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处理。

有关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在接到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以及环保部门的转交处理通知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并将处理情况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环保部门和举报人或者投诉人,环保部门负责督办。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或者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未落实的,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施工单位在建(构)筑物建设施工、修缮装饰工程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中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由住房与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严重扬尘污染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其停工整顿。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运输车辆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单位,未按要求采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停车场、车站、港口、体育馆(场)和 公园等露天公共场所未按要求采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码头、堆场、露天仓库、露天采石场和取土工程不符合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的,由市、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严重扬尘污染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二项规定,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不符合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顿。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项规定,有关单位对其范围内的裸露泥地不进行绿化或者铺装的,由住房与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应当予以受理的事项不予受理的。

(二)对举报和投诉未及时处理,或者未按规定及时转交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处理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

(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四)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市其他城区扬尘污染的防治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

上一篇:赴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路学院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学教案空白表格下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