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2024-08-02

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精选8篇)

1.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篇一

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 就是中国特色

学习十八大 解读十八大

十八大报告内容十分丰富,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时候,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十八大报告必须抓住的主线和要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地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时候提出来的,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党中央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伟大的旗帜,为什么过了三十年后在今天,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时候,习近平同志依然要把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要求大家必须紧紧地抓住这条主线。我想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大家常常讲是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举什么旗?就是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什么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方方面面的具体工作,衡量他们的是非、得失,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符合、是不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条主线。各项具体工作,如果忘记了或者偏离了这条主线,那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而且要发展。怎么样发展?只能从实践中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比它刚提出来的时候是更加丰富了。比如十八大提出,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它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突出它的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紧紧扣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根本命题来谈的,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因此,学习和贯彻十八大报告,说到底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还有,在当前思想领域中,确实仍可以看到某一些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很值得我们警惕。例如,有的把中国的现状称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不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改革开放吗?有的离开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各种形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鼓吹、搬弄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那不就一步一步地走向西化了吗?另外,还有的是淡化或者不愿意讲共同富裕这个目标,这不就撤掉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了吗?所以,十八大报告中间有两句很引人注目的话,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显然有很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两层意思组成的,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如果用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来讲,“社会主义”这是主语,“中国特色”这是定语。邓小平同志的巨大历史功绩就是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他曾经从不同的角度作过许多阐述,集中到一点,就是共同富裕。他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又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在南巡谈话中间,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路。小平同志把以南巡谈话结束的三卷邓选称为他的政治交代,他叮嘱大家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动摇和脱离党的基本路线。党中央一直牢记小平同志的嘱托。十八大报告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条基本要求中间很引人注目地规定了一条,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报告要求把这八条基本要求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当然,共同富裕不可能一步达到。十八大报告指出,现阶段的要求,是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如果不是朝这个方向前进,就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就是中国特色。它是一个漫长的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十八大报告提醒我们,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一个是基本国情,一个是社会主要矛盾,一个是国际地位,这三个没有变,是把握中国特色必须牢牢记住的。

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超越阶段、急于求成是我们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许多严重错误的重要教训之一。一切必须以中国现阶段的实际为总依据,以往付出过沉重代价的错误自然再不能重复了。习近平同志最近在广东考察的时候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正是这个伟大的觉醒,孕育着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向全世界发出的重要的信心。我们正在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总之,丢了中国特色,就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丢了社会主义,就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党一贯的信念,也是十八大再次强调的基本结论。

2.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篇二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社会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一次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示, 要认真吸取网络上的善意批评, 当老百姓学会上网的时候, 民意也就随之上了网。不论是针对党和政府的善意批评还是针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善意批评, 我们都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严肃归纳和总结。在这种情形下, 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效应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正效应

(一) 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时刻关注事态发展, 使得事件进程公正透明

以2014年的马航事件为例, 当马来西亚航空宣布MH370飞机失踪之后, 全国各地的华人马上开始关注马航从失踪到失事的全过程, 分析事件过程中的蛛丝马迹, 群策群力, 让事件发展的每一步都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呈现。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的广泛关注和转发使得事件走上了公正透明的发展倾向。从最初马航事件发生时网友的担心和震惊, 到针对马来西亚航空延误消息的追寻和问责, 再到后来对飞机失事原因的关注以及失事地点的分析, 网民的高度关注使得事件的各方都感受到了强大的监督力和推动力。最终, 马来西亚政府和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监督。再如2015年的“东方之星”事件, 在事件发生的十几分钟之后, 网络公众平台就对其进行了报道和跟进, 网友纷纷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搜救工作进行了跟进和分析, 对东方之星客船本身的稳健性和合法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对事发时的气象、船舶行使和驾驶员操作情况进行了动态关注, 并积极地开展民间救助, 呼吁群众将事发地段的高速公路尽量地让给遇难者家属, 号召国家对搜救人员开展事后心理救援工作等。

(二) 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敦促政府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网络反腐成为网络舆论监督下的新词汇, 它是在网络技术及其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的前提下形成的对权力的约束和行政行为的监督。网络舆论监督能够起到预防、惩戒和遏制腐败行为的重要作用, 是反腐事业的新途径和新方向。例如, 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车祸现场微笑被网友拍到, 其不当行径引起群众公愤,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其佩戴的手表价值高达十几万元, 陕西省纪委继而参与到调查工作中来, 发现其存在严重的违纪问题, 贪污金额高达1600万元。最终, 杨达才被撤销党内职务。另外,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走和平发展道路, 很多事情上国家都采取宽容和忍耐的态度, 这和中国传统的以和为贵的文化也是相符的, 但是网络上人民言论相对自由, 他们对政府所持的态度会有所不满, 认为政府太过于软弱, 有的时候会调侃和讽刺。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 政府也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安抚群众。

(三)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提升民众关注国家事务的程度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提升百姓参与时事和政治生活的积极性。网络媒体本身具有公正和公开的特性, 尤其是像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 给予了每个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和平台, 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变得便捷和高效, 使得群众参与政治事务的热情大涨。以上文所述的东方之星事件为例, 作家、评论家、娱乐明星都在关注, 政治人物、平头百姓都在转发, 每一个人或者批评, 或者祈福, 或者建言, 都在发挥自己的力量, 也都只有一个初衷——吸取教训, 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负效应

在意识到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正效应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网络舆论监督有着不可忽视的负效应。

(一) 把关人弱化导致信息失真

把关人理论是心理学和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之下, 把关人指那些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因为大众媒体在传播任何信息之前都要经过工作人员的筛选和过滤, 之后才能被公众所见, 所以他们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监督者。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发布方便快捷, 信息发布者广泛存在, 很多消息未经核实就发布出去, 误导了群众, 造成了群众的恐慌。例如, 在2015年天津爆炸事件发生后, 一名少女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声称其父在爆炸中丧生, 而自己年纪轻轻, 还没有经济自立能力。此番言论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同情和关心, 人们纷纷为其捐款。然而经调查发现, 该少女是利用重大天灾人祸进行诈骗, 诈骗金额高达十数万元。被骗网民知晓真相后气愤不已, 深感社会诚信体制的败坏。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信息把关, 是各大媒体运营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 非理性因素导致网络暴力滋生

非理性因素是和理性因素相对应的一种精神因素。网络舆论监督中的非理性是指网民由于过度情绪化而引发的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在网络舆论监督中, 非理性因素往往会占据上风, 引发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 造成严重的后果。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的时候通常存有法不责众的心态, 而且网民的从众心理也比较明显, 这个时候, 网络暴力很有可能产生。我国网民来自于各个社会阶层, 在生活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境, 当生活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 其心理结构难免失衡。情绪化时有发生, 尤其是针对贫富差距、贪污腐败、住房问题、天灾人祸等人民较为关心的问题, 群众言论通常较为激动。这些不当的、激动地、偏颇的言论汇聚成一种舆论力量, 会产生很可怕的后果, 甚至引发网络暴力。

总而言之, 党和国家应该把握网络舆论监督的正负社会效应, 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正向作用, 运用网络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走上主流和正途。

参考文献

[1]林凤明.我国网络监控的现状及反思[J].法治社会, 2009 (1) :235-236.

3.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篇三

【关键词】十八大 医院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01-01

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了总体布署,明确要求在原原本本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的基础上,要切实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主题,意志坚定,目标明确,振奋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适合中国国情,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希望之路。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意志的充分体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奋斗目标是什么的问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坚定信心,不可动摇。

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工作的重要依据。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强国富民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作为医院工作者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医院服务宗旨,争创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着力打造医院专科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证,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城市做出应有贡献。

深入分析医院的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对照基础可比、方法可学、可追可赶的单位和科室,取人所长,补己之短,明确努力方向,选树赶超目标。

根据以民生为先十大体系实施意见中国的医疗卫生发展目标以及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每个党员要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做出公开承诺,重点做好履诺践诺工作。

推行以“党员自评、行政讲评、组织点评”为主要内容的三评工作方法;广泛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先进事迹,在医院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使“三争一创”成为全院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十八大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各项决议,对照“三争一创”要求,大力弘扬敢比第一、敢争第一、敢当第一的精神,在全院开展一次“三争一创”大讨论活动,深入分析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深刻剖析存在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落实方案,自觉对标定位,比学赶超,积极营造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氛围,努力在医疗技术、专科特色发展上赶超对象,提高医院知名度。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中国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依据实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理论清醒、理论自信和理论提升。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自觉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必须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自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自觉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关系,充分調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社会调研 十八大以来的变化 篇四

本人在假期通过走访和与人交谈,收集到了一些关于十八大以来我们公民生活,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和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反腐倡廉方面的工作起色。总的变化时十分喜人的,十八大以来的成果也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下面我就来陈述一下我所得到的信息与我的一些见解:

一、人民的生活与收入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胡锦涛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

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在这些理论方向的支撑下,党与政府努力工作。

教育方面由于我的调研只涉及山东,所以只列举山东的变化。就高中来说,山东在逐步实现高中划区域录取,在逐步取消中考制度,也就是说12年义务学习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这将造福千万家。并且今年山东开始调整高考的模式,取消基本能力测试,各科难度开始降低,分值向全国卷靠近。2015年开始使用全国卷,换句话说就是山东的高考在逐渐走向公平,这件事可是说是全山东父母与考生最关注的大事。

就业方面去年也有了一些进展。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因为这些数据是刚开十八大不久得出了,所以并没有收到政策的影响。但是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这个数据是十分喜人的。

增加人民收入方面,目前收入方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举措。不过人们普遍对于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倍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已经实现了

一次翻倍,所以人民对于这个目标是很有信心的。

二、关于反腐倡廉

在人民的印象中可以说反腐倡廉才是这一年来最大的主题。十八大以来反腐的力度着实加大,就连人民群众都能切实地感觉到。,在一个个贪官落马的同时,在上访不会被冷眼旁对时,在办理事务时不会被冷落时,人们都在夸赞十八大的作用。下面请看一下党对于反腐的决心:

2012年12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

2013年1月21-22日

第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3年1月2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委员129人,列席295人。

2013年3月20日

国务院工作规则发布 强调廉政和作风建设

2013年3月20日国务院第1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则》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2013年3月29日

五部门: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等物品

国管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

2013年4月19日

国内主要网站推出网络监督专区

2013年4月19日,人民网等国内主要网站均在首页开设网络监督专区,链接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国土等执纪执法部门举报网站以及干部监督 “12380”网站网址。

2013年5月19日

国务院清查政府性楼堂馆所修建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对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情况开展清理检查。通知强调,坚决遏制违规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现象。

2013年6月18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严刹“四风”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2013年8月13日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通知 叫停奢华晚会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

2013年9月2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 公布组织机构图

2013年9月2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上线。网站公布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组织机构框图。据介绍显示,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内设27个职能部门。

2013年9月23日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出台

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日联合制定

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法》要求各单位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京外召开。

2013年10月12日

中纪委等印发《办法》规范干部报告个人事项汇总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材料汇总综合工作,中央纪委法规室会同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起草制定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材料汇总综合办法》。

2013年10月23日

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工作开始 共分10个组

2013年10月23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王岐山在会上强调,严肃认真开展好今年第二轮巡视。要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能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2013年10月31日

中纪委发通知: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

201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

2013年11月15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2013年11月1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决定》提出,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2013年11月21日

中纪委:严禁元旦春节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

2013年11月21日,中央纪委下发《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慰问困难群众职工不在此限)。

2013年12月23日

中纪委等发通知: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

中央纪委、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近日发出《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

2013年12月29日

中组部发通知: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中组部日前印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

2013年1月9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查办案件情况首次电视直播

2013年1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以电视直播形式通报2012年查办案件工作情况,引起社会关注。2012年,超过16万人受党纪政纪处分,3万余人因贪污贿赂受处分,***、刘志军、黄胜等一批大案移送司法机关。

2013年1月28日

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习近平近日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批示指出,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13年3月26日

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 李克强发表讲话

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发表讲话。他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着力建设廉洁政府。

2013年4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我国廉政文化历史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

学习。习近平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013年5月17日

2013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工作启动 王岐山发表讲话

2013年5月17日,王岐山出席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扎实做好巡视工作,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2013年5月27日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清退活动

2013年5月27日,王岐山出席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严肃认真地开展会员卡清退活动,实现自我净化,巩固落实八项规定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2013年7月12日

四部委:违规发放补贴情节严重将被降级或撤职

2013年7月12日据监察部网站消息,《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已审议通过。《规定》明确,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单位,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纪律责任。

2013年8月27日

中纪委等印发《通知》 要求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中纪委、中组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组织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2013年9月3日

中纪委发通知:刹住“两节”公款送礼歪风

2013年9月3日,中共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

2013年9月28日

10个中央巡视组向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反馈巡视情况

2013年9月28日,中纪委网站集中发布了10个中央巡视组向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反馈巡视情况的相关信息。

2013年10月22日

最高检时隔24年再向人大报告反贪污贿赂工作

2013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报告。这是1989年10月25日后,时隔24年最高检再次就反贪污贿赂工作向全国

人大进行报告。

2013年10月29日

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关于开展巡视工作的决定》

经习近平主席批准,中央军委近日印发《中央军委关于开展巡视工作的决定》,对军队建立巡视制度、设置巡视机构、开展巡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印发《中央军委巡视工作规定(试行)》,对开展巡视工作作出规范。

2013年11月1日

《监察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施行

《监察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了监察机关特邀监察员的选聘范围、基本条件、职责、权利、义务、聘任程序和解聘情形等内容。

2013年11月19日

中央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2013年11月19日,中央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

2013年12月8日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印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013年12月25日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印发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2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13年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同意明年1月召开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一年来开过这么多会议,全都围绕着反腐这一个主题,足以看出党对反腐倡廉的重视程度。就和人们普遍反映的一样,这一年来真的变化很大。在习主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下产生了下面的数据

数量之大令人观止。相信在接下来反腐的力度不会减弱,让清廉深入人心吧。

5.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篇五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标题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如何把握社会建设的逻辑和特点,深入解读十八大报告的精神?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的阐述既简明又深刻,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内容十分丰富,充满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和新举措。”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龚维斌进一步指出,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突出了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突出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重要性,突出了政府责任,突出了公平正义。可以从加强社会建设的价值定位、工作重点以及体制保障等方面,深入理解和把握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逻辑。

加强社会建设的价值定位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龚维斌认为,为充分领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系统的部署,可以从加强社会建设的价值定位、工作重点以及体制保障等方面,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方面重要思想的切入点。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必须‟揭示了社会建设的价值定位,揭示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龚维斌说。

加强社会建设的工作重点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个„必须‟阐明了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龚维斌说。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管理得到重视和加强。针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新情况、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五有”目标。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强调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五有”目标,十八报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战略部署: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就业,另一方面要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这表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最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居民收入。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报告中唯一一个约束性数量指标,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关乎人民生活、关乎调节社会分配。过去10年,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社会保障还存在着城乡制度分割、不同人群参保率差异较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渠道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今后,社会保障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加强社会建设的体制保障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个„必须‟指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的举措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龚维斌说。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范畴,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龚维斌指出,“这些范畴既有新概念,也有新概括,是对近年来社会管理理论探索成果和改革实践经验的新提炼、新发展,是对社会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一直是社会管理格局的内涵。十八大报告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法治保障”,而且将“社会管理格局”改为“社会管理体制”,表述更加准确,内涵更加丰富,突出了依法进行社会管理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范围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强调了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要求,贯穿和体现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发展方面。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里,第一次提出了现代社会组织和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两个概念,也是第一次提出了“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新要求,为社会组织的规范健康发展指明了体制方向,预示着社会组织发展要走法治化道路,必将推动社会组织领域的立法工作,必将推动社会组织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升社会组织治理、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政府、市场一道形成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是社会管理理念和思路重要的新发展,不仅要有常态管理,还要有应急处置,更要有源头治理,这三个环节构成了社会管理的新机制。社会管理不仅要着眼于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实行动态管理,着眼于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应该着眼于源头治理,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土壤,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不发生或少发生。应该说,十八大报告,强调改善和保障民生,把民生改善和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在社会建设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就体现了源头治理的思想。

社会建设中四个“突出”特点

龚维斌表示,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了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首次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首次响亮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要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二是突出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社会管理体制,还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都需要有纳入法治化轨道;要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突出了政府责任。首次提出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提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6.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篇六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期,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工作实践,我对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谈点看法和认识,以期深入领会十八精神实质,对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供相关决策者参考。

一、我国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格局不会变

在过去的 2012 年,由于我们面对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事实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得许多人对十八大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心和忧虑。为此,我特别提出坚持了多年的观点:未来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如十八大报告和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那样,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尽管不少,但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国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格局不会变。

(一)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既符合经济规律,也是发展必然

2012 年第二、三季度以来,GDP 同比增长连续创下自 2009 年二季度以来新低,不仅一些地方经济增长处于低迷、股市不振,而且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滑,有些企业甚至面临倒闭。同时,房价没有大的变化,物价和人力资源成本等却明显增加。但是,经济增速由高到低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些企业陷入困境、面临新选择,不是我国独有,是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每个国家都经历过的,这也是世界经济规律决定的,是发展的必然。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适度调整是各国根据国情的正确选择,中国的适度减缓完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我们面临的是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增长速度适度减缓也在情理之中。上世纪初期的美国和上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也面临了同样问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二)2012 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党中央宏观调控预期

2011 年党中央主动调低增速,在 “稳中求进” 总基调引领下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激励举措,以及近来多次申明十八大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这些既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形势及时做出的准确判断,也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推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带领我们实现今天幸福生活的党中央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同时,应该看到 2012 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平均增速为 7.7%,10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指数同比上涨 1.7%,涨幅降至 33 个月来最低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指数为 50.2%,重回 “枯荣线”(PMI 指数 50 为荣枯分水线)以上 ; 而 工 业 生 产 者 价 格 指 数 PPI 同 比 下 降2.8%,环比自 2012 年 5 月以来首度“转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些数据,表示我国的企稳态势已比较明显,第四季度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11 月份全国 CPI 同比上涨2.0%,涨幅较上月反弹 0.3 个百分点,1—11 月份平均,全国 CPI 比去年同期上涨 2.7%; 全国 PMI 指数为 50.55%,环比小幅增加 0.35 个百分点,保持了温和上升态势;全国 PPI 同比下降 2.2%,环比下降 0.1%,1—11 月份平均,我国 PPI 同比下降 1.7%。这些数据表明党中央一定有能力带领我们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三)我国经济未来长期增长的潜力依然很大,不容怀疑

我国有 13 亿多人口,是全球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还有大量待发展的区域和新的发展空间。尽管我国经历了 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均还比较低,仍然是一个还不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人们渴望摆脱贫困、追求富裕、努力工作的热情仍在,中西部地区求发展和沿海及东部地区求跨越的劲头和动力没有丝毫变化,而在十八 大精神的鼓舞下,换届后的新一届各级领导一定会带领大家去实现十八大确定的新的战略目标。此外,党中央已为我们指明,我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2011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5414美元,人均 GDP 仅达到美国 11%,排名世界第 89位。历史经验表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从综合经济因素和客观条件分析,中国的内在发展动力和潜力以及 13 亿人口摆脱贫困的信心都会直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未来仍然有 10—20年的经济较快增长前景,中国经济的潜力是不容怀疑的。

(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原始动力仍然存在,必将集聚

我国经济过去 30 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激发的活力。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尽管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但绝非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人们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对贪官污吏惩治不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及经济垄断行为蔓延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改革完全可以解决。十八大加快改革进程,近来诸多贪官污吏被惩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和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已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必将集聚原始的改革动力,激发人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更会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二、经济增长受国际影响因素正发生新的变化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某些人对中国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对我国的发展不看好,特别是美国的国际战略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各种渠道限制中国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唱衰中国”的声音。加之,国内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问题和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对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加 快改革进程,攸关未来 3—5 年社会稳定等提出疑虑。这些担心和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但万不可过分忧虑和担心,有些建设性的意见也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尊重。

未来十年,和平、合作、发展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尽管我国要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总体上看,国际环境于我有利因素也不少,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全面落实十八大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心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的实际问题,紧紧抓住和抓好这一关键发展期,调整结构、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将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国际经济发展中,对我国的积极因素、有利条件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首先,这场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未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技术进步、产业转移和贸易自由化等重要因素,仍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通信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劲动力。全球产业转移日趋活跃将给我们带来更大机遇。其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多极化的国际新格局将逐步形成,安全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第三,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动力,传统技术和产业的衰落将为新技术、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只要我国抓好自主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动新产业发展,扭转我国产业处于世界产业末端的局面完全有可能。第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国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 危机中的表现和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如今不仅得到不少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已开始主动与我国寻求深度合作,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第五,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和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而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也必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推动力量。第六,尽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国有企业通过深入改革,会继续发展和壮大,但是随着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政企分开成为必然,行业和部门的经济垄断必然要走向终结。我国民营经济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民营化将是未来十年的总体发展趋势,必然为非公经济发展迎来更大空间。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到,未来五年,不仅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平衡区域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成为发展重点,而且深化改革、坚持开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内需、改善收入分配体制和保障民生等也都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只要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鼓足勇气、增强信心、从容应对国内外挑战,必然会从中找到各自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也必然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崛起的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实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但这些问题都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最近,也可看到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追求新的目标。G20 国家也在为此积极寻求办法,采取措施加以协调解决。因此,总体发展趋势是有利于我们的。有理由坚信,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主政,通过理顺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推进重点领域改 革和积极外交政策等,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内生增长道路,迎来更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受国际因素影响,也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逐步降低。

(二)关于国际社会的质疑之声

国际社会不看好中国发展的怀疑态度由来已久,特别是有一些人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故意扩大,混淆视听,不同程度给这些持怀疑态度者以口实。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少数富人行为不端,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此外,我们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比如网上新爆出的一位新产妇从美国一次性疯狂购买了一个集装箱的婴儿用品和礼品等。要想改变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怀疑态度,不仅需要让更多外国人走进来,了解我们的成果和真实的一面,也需要我们在走出去积极推介的同时,表现出每个人具有良好的继承优秀传统、全面发展的素质。

(三)关于大家担心的美国亚洲战略

美国亚洲战略只是奥巴马为竞选连任总统和维护其利益集团抛出的一张牌,他不会轻易将中国偌大的市场需求抛给欧洲或其他国家。明智的美国政企界有识之士明确表示,只有中美合作、共同发展,才真正符合美国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如果中美对立,导致的严重后果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也不希望看到,这也不符合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总要求。而关于日本就钓鱼岛归属问题引发争议的结果,只能是让日本蒙受更大经济损失和激发我们更大的爱国热情。日本新上任的领导也承认中日是重要邻国,处理好中日方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日本社会和民众十分明白,中日严重对立,其后果不堪设想。据日本媒体报道,钓鱼 岛问题发生以来的几个月,日本付出的沉重代价已超过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损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不会更大范围蔓延,何况此事已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重视,就欧洲各国来讲,他们有能力、有潜力来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南海的争端和国际投资的争夺,也不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国际社会必须互相依存,中国已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不用说是一致认可的最大市场。

(四)关于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专家学者的质疑,因为他们有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有理由坚信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定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定能担当起传承接力和继往开来的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有着独特的成长背景,在“文革”中经历了冲击磨砺,对我国的基层社会十分了解;在改革开放初期接受了正规教育,对改革理念深切认同;在地方工作期间抓过经济、管过党务,对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和重大问题具有决断力。特别是他们自中央履职以来,言简意赅的讲话内容,务实沉稳的工作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严格要求和实干兴邦的庄严承诺等,均让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不会辜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期待,一定可以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八大的既定目标。

三、重点领域改革将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虽已出现企稳,这主要得益于不少基建项目的重新启动,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有所回升,但是基础并不牢固。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并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大家知道,基础建设投资和刺激调控政策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应急举措,并非长期有效,不仅对资源有效配置不利,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会越来越弱。在我国未来的经济格局中,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尽快激发内生增长动力,才是根本出路。谁先调整经济结构,谁调整得更充分、更有效,谁才可以掌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稳增长的本质是转型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粗放型发展方式、增长机制正在发生改变,从以生产为中心逐步转向以生产效率和消费需求为中心,进入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分工深化、需求导向的新阶段。可是,更大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并未很好进行,推进产业组织和形态调整的过程远未完成。企业尽管在进行着兼并重组、努力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走向集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但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并未形成。其中的最大原因是我们地方领导干部的观念还未彻底转变,还没有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落到结构调整中,以及现行经济管理的机制体制还是主要障碍,亟待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现在担心的不是增长的速度,而是少数领导同志借口“稳增长” 又掀起一股新的投资热,把转变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国民增长模式又抛到一边去了,所以,2008 年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后,在推进转型发展问题上,中央在多次会议和重要场合都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三个“坚决不动摇”: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信心决不能动摇,二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决心决不能动摇,三是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做好民生工作的要求决不能动摇。

当前针对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突出矛盾,最需要的几项改革已经相当明显,并已形成基本共识。一是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经济的关系,改革行政审批和监管的方式。政府要建设成为公共服务性政府,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府部门不要直接管理经济,而且要摆脱垄断行为,构建真正公平竞争的平台。当然,不是完全取消行政审批,而应把行政审批的过程尽量地科学化、专业化、透明化。二是公共财政改革需要新思维。我国的财政要成为公共服务性财政,要建立和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体制,应进一步增加资产性和资源性的税收。对地方政府而言,过分依赖土地融资方式不可持续,必须拓展新的财政来源。三是金融系统改革需要实质性推进。当前中国银行业资产过于庞大,占 GDP 的比重超过了 200%,远远超过 A 股市值所占 GDP 的比重,面临风险很大,需尽快解决。四是司法改革亟待完善。如减少地方政府对司法系统的干预已迫在眉睫。五是建立健全最基本的、面向百姓的福利保障制度等,让老百姓进一步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需要形成“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新动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促进企业的发展,还是增强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都需要深化改革。如今,这一共识已得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认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已提上日程,未来2—3 年中,大家一定可以见证,重点领域改革必将推动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激发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我国经济一定可以在新的机制下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

四、应把民生经济作为发展方向

前面,从三方面谈了对十八大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走势的初步认识,希望大家能坚定信心、理清思路,切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真抓实干和稳中求进上。“城市、民生、经济、转型”,在多种场合我都谈到过诸多观点,特别是在 2012 年 3月份我出版的《求进与给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思考与探索》一书中,对“城市、民生、经济、转型”有详细的阐述和鲜明的观点。现在看来,这些看法和观点是完全和十八大精神吻合的。在此再重点强调一下民生经济问题,希望有关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关注。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把发展民生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关于“民生经济”的概念及涵义,当前专家学者各有见地,但普遍认同的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首要价值取向,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质量,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即:民生与经济相关联,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的物质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发展民生经济就是基于民生与经济的这种关联,把民生工作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以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民生建设目标,达到发展目的与手段、效率、公平的统一,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全体人民共享。

民生经济的概念和涵义概括起来看似简单,但是发展民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的许多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现实利益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解决。中国生产力学会2011 年底已将其纳入了学会的课题研究计划,正在进行深入 10 研究。当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发展民生经济的条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将发展民生经济提上议事日程,相关专家学者应该尽快拿出合理的推进建议。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把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作为重要目标努力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描绘出一幅美丽壮观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倍感自豪,更感到责任在肩、使命在肩。我们的先人在 2000 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把人类视作自然界中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 ”的要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弘扬和传承。同时,这一明确要求不仅局限在我们节约能源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而且也要求我们每个人改变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7.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篇七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十八大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报告中, 并充分肯定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成果, 明确了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历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代表大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我们改革发展的鲜明旗帜。不论国内外形势和工作任务如何变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 这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我们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已成为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前,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临许多严峻考验和挑战, 但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只有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把握机遇, 迎难而上, 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十八大从当前形势出发, 着眼于未来发展, 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和国家的思想武器, 这也是党立足国情、顺应民意之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十年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各项建设事业阔步前进, 让我们坚信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把思想“利刃”。尤其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摒除不合时宜的传统发展观念, 自觉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 敢于创新, 敢于创造,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实际能力, 投放到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中, 才能加快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在国际国内大局的深刻变化下, 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根本指针, 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轨道上来。

三、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十八大作出了“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 为深化改革开放做好了总动员。可见,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它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里焕发出盎然生机。回顾我国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平崛起、国家强盛、民生改善……无一不是依靠改革开放的推动。实践已经证明, 坚持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充分彰显了党的先进性, 表明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夺取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而不懈奋斗。也正是改革开放, 带来了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成为新的执政理念和方式, 使党的执政能力大幅提升, 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党的建设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然要求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不断对自身作出调整和完善, 保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 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又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打牢群众基础。

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实质, 我们要牢牢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三个关键点, 戮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名人民公仆, 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发展的眼光统领工作, 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同时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成.学习十八大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北方经济, 2012 (21) :25-27

8.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 篇八

党的十八大精神主要体现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案)》中。这些重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指导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遵循和根本指针。各级林业部门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要抓好以下6项工作:

第一,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党的奋斗历程中又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林业部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紧迫性、自觉性和实效性。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基本经验以及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实际,原原本本地研读十八大报告原文,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提高贯彻报告精神、指导林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局直属机关党委要精心组织,对全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出安排部署,对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要加强指导、搞好服务、进行检查。局党组决定近日举办司局长理论研修班,邀请有关专家宣讲十八大精神,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掌握精神实质。各司局、各单位和广大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十八大的主要精神,真正学深弄懂、取得实效。要通过深入学习,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第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作出了精辟阐述。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这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这些科学系统的理论概括,是对我们党第二次理论飞跃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巩固和发展。林业部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中之重,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林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中去认识、去理解、去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分析林业肩负的历史任务、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党的理论建设的又一重大贡献。报告强调,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林业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不断开创现代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四,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确定的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建设、社会事业以及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实现5个方面的新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具体目标,林业在实现这些目标中肩负着重要任务。报告还强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目标和要求既实实在在、求真务实,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林业实际情况,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圆满完成与林业相关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要求,不断开创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尤其要继续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繁荣林区经济,努力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林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共同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第五,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人与自然关系作出了精辟论述,并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要警惕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这一非常有远见的战略思想虽然已经逐步成为人类的共识,但是还没有成为人类的共同行动,更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政党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面对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同时,报告还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指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首要任务。各级林业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主要目标、基本要求以及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推动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当前,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林业工作者,围绕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撰写一批学习体会文章,引导全行业、全社会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理论基础、建设要求、根本任务,为林业改革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要认真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重点工作和制度保障,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生态 产品民生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支持体系、维护生态安全法制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切实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绿色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的重大职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六,切实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十八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纲领,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切实把十八大精神贯彻到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高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旗帜,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当前,重点要搞好“四个结合”:一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与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要按照年初和年中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安排部署,对照检查全年任务完成情况,查漏缺、补短板,不松懈、不放弃,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二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与科学谋划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研究林业工作总体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创新发展载体和工作平台,着力构建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与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素质紧密结合。要用十八大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弘扬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作为最高追求,真正将十八大精神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林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与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十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机关党的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认真做好直属机关党委、纪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目前,已近岁末年尾,各司局、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全年工作情况,全面谋划明年工作思路,确保今年工作收好尾、打好结,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之后,我们还将召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前正值冬春造林、森林防火、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键时期,各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力以赴做好这些重点工作,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下一篇:教育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