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2024-11-30

劳动者之歌(共15篇)

1.劳动者之歌 篇一

《劳动者之歌》组诗----鸡东县分公司梁志敏1少小时,你,用沾满泥土的双手,为我筑起了一个儿时的神话。把我的灵魂,置身在劳动的庇护下,在阳光的节拍中随着钢钎与铁锤声音的响起,在一片片成熟的果实中长大。于是,我学会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如烟的岁月,化作滋养成功幼苗的春泥,让我,为着心中的童话而努力!2长大后,我有了面对竞争的压力,有了生活中太多的喜怒衰愁。但是,每当我再次看见你那握紧丰收果实的双手,我便明白了,人的一生,注定要在岁月与奈何的齿轮上奔走。你把欢乐与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沧桑的烙印留给了自己,任凭着工作中的雨打风吹,让无形的辛苦把自已的脊背拉成了弓。我知道你无法选择离开,更无法对劳动产生恶意,因为劳动就是生命忠实的守护者。人的生命正好像花朵,从泥土开始,到泥土结束。有绚烂的时候,也有凋零的一刻,只有他那为了求实,而生生不息的号角在有奋斗的地方执著地吹响。3如今,我已人逾五十,到了知天命之年。岁月如风尘,早已经一去不再。当我站在一处自认为高的地方,回头望一眼,自己一生所留下的的足迹。我偶然,又想起了你。是你,为我人生的画卷添上了第一抹彩色,让我学会让生命发芽是你,让我继承了祖先的美德,教会我用自己的双手去筑造生活,也让体会出劳动里有血液,有骨头!又是你,让我明白了平凡中也有快乐,使我把握住了自己,在竞争与改革的潮汐中,逆浪拼搏。同样,还是你,让我成为了子孙的楷模,使这群小家伙儿也明白了要想成功必须要日落而息,日出而作,4于是,今天我写下了你----“劳动者”,为着让所有和劳动相守一生的人因为这里面有憨厚,健康,富足,有胸怀辽阔有接近平凡真理摘取到梦中闪光的果子

2.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 篇二

《天真之歌》出版于一七八九年,是布莱克继《诗的素描》之后的第二部诗集。作者的意图是要用“土气的笔”,饱蘸清清的溪水,为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写下优美动听的歌曲,以表现未被“经验”玷污以前的天真世界里的自由、仁爱、欢乐和幸福。诗歌简洁明快,自然流畅,但在质朴的语言外表后面,却隐藏着深刻的人生见解。一七九○年,布莱克的《天堂和地狱的结合》一诗的出版标志着他的创作思想的重大转折。他不仅开始否定传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而且还认识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道理。他写道,“没有对立就没有发展,吸引和排斥,理性和热情,爱和恨,这些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因此,仅仅沉湎于“天真”世界,执着于对未来的幻想自然是不完全的了。和“天国”对立的“大千世界”愈来愈引起他的注意和重视,促使他写了不少揭露现实社会的自私、冷酷、虚伪、欺诈的诗篇。于是,布莱克便把这些诗汇编为《经验之歌》,并于一七九四年将其与先前出版的《天真之歌》刊合一起,出版了他的《天真和经验之歌》,并标明其主旨在于“表现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这样,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布莱克走过了一段思想剧变和认识不断深化的道路。通过对“天真”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对比描写,布莱克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法律的罪恶,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文明”对人类纯真天性的侵蚀和玷污。

在《天真和经验之歌》里,布莱克描绘了一幅天真即理想世界的和谐与经验即现实世界的分裂相对立的画面,以表达他对资产阶级道德法律的大胆否定和愤怒抗议。《天真之歌》里的世界处处洋溢着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欢乐气氛,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欢快情调。这里的一切都处在和谐之中。首先自然之间是和谐的,处处笼罩着一片“详和之气”:明月象恬淡的花朵在坐着对夜微笑;欢乐的麻雀在青枝绿叶间自由自在地跃上跃下,飞来飞去;妩媚的画眉和云雀伴着欢快的钟声,婉啭啼鸣。就连人和自然也成了心心相印的挚友:粼粼水波和着人们的甜美的乐曲,歌唱生活的快乐;习习轻风拂去人的疲劳,抚慰着人的宁静心灵。在《天真之歌》的一些诗里,布莱克采用了象征手法,用上帝和羔羊、牧童和羊群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如上帝创造了羔羊,并给它披上柔软、明亮、光洁的毛皮;牧童小心翼翼,尽心照看羊群。在布莱克看来,上帝并非是高踞我们之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上帝,因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上帝。因此,上帝和其子民的和谐也就代表着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布莱克认为,“天真”即理想世界之所以处处充满和谐,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彼此真诚相爱,在于人们怜悯仁慈,戒绝争斗。他在《神圣的形象》一诗里写道:

“爱、仁慈、怜悯、和平

是上帝——我们亲爱的父亲,

爱、仁慈、怜悯、和平

又是上帝操心的孩子——人。”

这里,上帝和人是同一的,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是真诚的爱。爱不仅是人类欢乐生活的本源,也是一副抚慰受伤心灵的圣膏。“天真”世界虽然是个大地遍撒阳光、生活充满欢乐的理想世界,但也存在着阴影和痛苦。扫烟囱的孩子自幼父母双亡,被卖做苦工,白天为人清扫烟囱,夜晚则睡在煤屑堆里;夜里雾重,可怜的小男孩在遍布泥沼的荒野里迷了路,失声痛哭;黑小孩因为肤色而不为白小孩所爱,向妈妈倾诉郁积心头的苦恼;小蚂蚁因为迷了路面困惑烦恼,哭得心伤。但在布莱克看来,这些生活中的困苦和烦恼只不过是欢乐生活主旋律中的瞬间即逝的小小的刺音。爱的阳光终归会驱散笼罩在天真儿童心头的阴影,仁慈和怜悯也自会排除他们胸中的苦恼。于是,在爱的魔杖的指引下,奇迹出现了:天使手拿明晃晃的钥匙,打开了黑漆漆的棺材,解放了所有扫烟囱的孩子,汤姆也因看到天使沐浴着阳光的身影,在寒冷中感到了“快乐和暖和”;身穿白衣的上帝把丢失在荒凉泥地里的小男孩领回到妈妈身边,使其与亲人团聚;受歧视的黑小孩在妈妈的劝慰下,憧憬着在天堂里和白小孩相亲相爱的美丽时刻。迷路的蚂蚁也停止了哭泣,在萤火虫的带领下,回到了巢里。布莱克对“天真”世界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田园牧歌式的和谐、仁爱终有一天会成为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过,布莱克认为,“天真”只是人类心灵的一种状态,它集中表现于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天真看法。儿童的天真状态固然表现于对生活的肯定、热爱和享受,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和轻信无知紧密相连。儿童的轻信表现在他不假思索就对长辈的话信以为真,把事物的表面现象、只鳞片爪当做全部真理。因此,《天真之歌》在表现被保护的幻想世界里快乐生活的同时,也说明了用轻信无知的态度来看待世界的潜在的危险性、片面性。难道扫烟囱的孩子只要“乖乖听话”就果真会“一生快活”?仅仅怜悯就会使贫儿院的孩子们摆脱贫困、得到幸福?受歧视的黑小孩真的会象他妈妈讲的那样在未来世界里和白小孩“彼此相爱”?这些问题,孩子是回答不出的。不过,好在孩子是要长大成人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见闻的广博,儿童的天真状态必然让位于成年人的“经验”状态。因此,如果说《天真之歌》表现了儿童对未来的天真、轻信态度,那么,《经验之歌》则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成年人对现实世界的成熟看法。在《经验之歌》里,布莱克已不再是一个欢乐童歌的吹奏者,而是一位号召大地站起来以摆脱身上锁链的睿智的诗人。他以锐利深沉的目光、愤世嫉俗的态度观察着周围的现实世界。他看到,在这个“经验”世界里,美丽的大自然罩上了无限忧愁,太阳失去了光辉,田野荒芜一片,道路长满荆棘,到处是无穷无尽的冬天。昔日的慈爱、自由、幸福、欢乐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残酷、压迫、欺骗和猜忌。现实社会成了一片缺少爱的甘霖的荒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虚伪和压迫。《土块和石子》里的石子一心只想满足自身,用束缚别人来达到自娱的目的,因此,它“高兴看着别人失去宁静,建一座地狱来对抗天堂”;在爱神的花园里,昔日璀灿瑰丽的花朵凋零殆尽,堆满了代表死亡的坟墓,“穿黑袍的牧师来回巡视”,把人类的欢情用荆棘捆起;天真无邪的孩子受到保姆的训斥,被剥夺了童年的快乐;小学生受着凶狠目光的监视,长吁短叹;自私的飞虫在狂风暴雨的黑夜里用“黑暗、隐秘的爱”断送了玫瑰的生命;不相信资产阶级道德说教的小男孩被“尽职责”的牧师视为魔鬼,烧死在圣堂里……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布莱克认识到了他先前一些看法的偏颇,开始纠正自己的观点。在《人类的抽象》一诗里,他分析地批判了他在《天真之歌》里所持的“爱、怜悯、仁慈、和平”的观点。他讲道,如果没有把别人弄穷,也就谈不上“仁慈”了,如果人人幸福快乐,“怜悯”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人人坦诚相待,不存戒惧,对“和平”的追求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了。换言之,一味提倡仁慈、怜悯、和平无异于对贫穷、苦难和战争的存在的必要性的确认。因此,他不再局限于看事物的表象,而要指出现实世界的真面目,去探讨产生贫困、苦难、战争的社会根源。他不再轻信别人的诸如“仁慈、怜悯”之类的空洞说教,而要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真知灼见。这种从对人道主义抽象概念的赞颂到转向对现实世界罪恶的社会根源的实质探讨,无疑反映了布莱克思想上的重大转折和长足进步。他的这种转变在《天真和经验之歌》的一些相对应的篇什里表现得最为清楚。《天真之歌》里扫烟囱的孩子命运悲惨,处境凄苦,但由于天使的慈爱和怜悯使他具有一种敢于面对苦难的天真信念,因而,“早晨虽冷”他仍然“又快乐又暖和”。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善意的想象和幻觉,其脆弱性和虚假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首诗里,布莱克对资产阶级道德的讽刺已露端倪。“大家都尽本分就不怕灾祸”,这显然不是扫烟囱孩子的话语,而是雇主的说教。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听到资产阶级道德的代表者雇主的两种声音:一是他对自己不人道行为的辩解,即认为他对扫烟囱孩子的剥削是在“尽本分”,因而自然是正当的了;第二是雇主对扫烟囱的孩子的无耻恫吓:如果你不尽力工作,就要遭鞭打、被解雇。短短一行诗表达了布莱克对资产阶级掩盖剥削本质的道德说教的绝妙讽刺。不过,这种讽刺在《天真之歌》里仍然是含蓄的,而且不占主导地位。《天真之歌》的主调是对儿童的天真信念的肯定和赞颂。但在《经验之歌》的对应篇里,这种信念完全被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的冰水淹没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真实地再现了扫烟囱孩子的苦难的图画:满身漆黑的“小东西”手拿刷子、肩扛烟灰,在大雪纷飞的街道上步履艰难地走着,嘴里不停地哀声喊叫:“扫呀,扫呀。”但布莱克并未止步不前,仅仅满足于再现社会的不公正,而是机锋毕露,把批判矛头直接指向骗人的宗教和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资产阶级的“文明”社会提出了愤怒的抗议:

“因为我快乐,又跳舞,又唱歌,

他们以为并没有错待我,

因而去赞美上帝、牧师和国王,

这些人把我们的惨状说成是天堂。”

《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部诗集各含一首题为《升天节》的诗,但布莱克对升天节的迥然不同的描写充分表明了他对资产阶级慈善事业本质的认识的深化。在第一首《升天节》里,贫儿院的孩子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在手拄雪白拐杖的白头教士的带领下,一对对走进圣保罗大教堂。他们高高举起天真的手,声音响亮地唱着赞歌。布莱克对这种动人情景的描写旨在激起人们对孤苦无依的贫儿院的孩子们的怜悯之情,告诫资产阶级要以慈悲为怀,不要把这些“天使”和“伦敦城中的花朵”逐出大门。这无疑表达了作者对“怜悯”这一人道主义美德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经验之歌》的对应篇里,布莱克认识到“怜悯”并不是包医贫穷等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慈善”事业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用来骗人的道德标签。因此,他勇敢地撕去了中产阶级“善德”的纱幕,彻底揭露了资产阶级所炫耀的慈善事业的虚伪本质:孩子的象“和谐共鸣的雷声”的歌唱原来是悲凄的“颤声的喊叫”,被认为是富裕的国度却是一个“道地的穷邦”,而带领贫儿院的孩子走进圣保罗大教堂的白头教士竟是一个靠利息自肥的放债人!这里,冷酷的社会现实彻底粉碎了布莱克对“怜悯”的天真幻想,他不再沉溺于对“怜悯之心”的呼吁,而代之以对资产阶级慈善事业的辛辣讽刺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愤怒谴责:

“这难道也算是一件功德:

在一个富饶多产的地方,

孩子们过着悲惨的生活,

由冰冷的放债人的手来饲养?”

布莱克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露和对资产阶级道德法律的批判在《经验之歌》的《伦敦》一诗里达到了顶峰。如果说《歌声荡漾的青草地》等篇什以其表现了生活的自由、爱情的欢乐而成为“天真”世界的象征,那么,伦敦则成了整个资本主义黑暗世界的缩影。在这个社会罪恶的集聚地和资产阶级的道德的顽固堡垒里,看到的是身体衰弱、脸上浮现着伤感的过往行人,听到的是成人的无望叫喊和婴儿的惊恐啼叫,感到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对人的心灵的禁锢和压抑。布莱克还通过描写扫烟囱孩子的沿街叫喊,受伤士兵的呻吟叹息和年轻妓女的诅咒叫骂,猛烈地抨击了虚伪骗人的宗教、穷兵黩武的政府和逼良为娼的资产阶级的虚假道德。

布莱克在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同时,也认识到了通过斗争以彻底变革社会秩序的必要性。在《天堂和地狱的结合》一诗里,他就表达了他对推翻旧的社会秩序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的认识:“狮子的怒吼,豺狼的嗥叫,海洋风暴的震荡,以及摧毁一切的刀剑,都是属于天地永恒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社会的热情在他的《经验之歌》里也得到了明确的表现。在《序诗》里,他号召大地站起来,以摆脱身上的桎梏和锁链。在《老虎》一诗里,他通过描写老虎的强大和形体美,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暴政的伟大力量和正当性:

“老虎!老虎!你两眼闪光,

火似地照亮黑夜的林莽……”

“什么样的技巧,什么样的肩,

能扭成你心脏的肌腱……”

“什么样的铁锤,什么样的铁链,

什么样的熔炉把你的脑髓冶炼?”

在布莱克看来,老虎眼中的火是革命之火,老虎的强大形体充溢着巨大的革命活力,因而,老虎也就是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改革社会的热情和力量的象征。正是由于这种热情和力量,法国人民才推翻了残酷的封建暴政,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布莱克认为,要想进行变革,就必须采用暴力,进行斗争。但他又认为,这种暴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界限之内,否则,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匀称”,就会变得“可怕”恐怖,从而带来极大的破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布莱克的资产阶级博爱思想。有趣的是,布莱克所画图案上的老虎并不显得凶狠、可怖,而是和与其对应的羔羊一样温顺无害。布莱克对诗、图之间的矛盾处理可能旨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革命暴力是必需的,但也并不可怕,在推翻了压迫阶级的新世界里,“老虎”和“羔羊”,亦即人与人是会和和平平地生活在一起的。这样,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布莱克走过了一段思想剧变和认识不断深化的道路:从幻想理想世界的欢乐到勇敢面对冷酷的现实,从赞颂爱、仁慈、怜悯等人道主义的抽象美德到大胆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罪恶以及肯定歌颂人民群众推翻旧的社会秩序的热情和力量。布莱克虽在后期的一些作品里表现出了革命意志的消沉,但他对变革社会秩序的热望则始终没有放弃。

布莱克曾长期被人漠视,甚至还有不少人把他称为疯子。但人们现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卓有成就的大诗人。在他的那些被认为是“疯狂”的诗篇里,存在着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见解。这里,我们不妨借用波洛涅斯谈论哈姆雷特装疯的一句话:他的疯狂是有道理的。

3.劳动者之歌散文初二 篇三

在字里行间中,我没有感到一丝心中被拉去号召的力量,而完全是荡漾在抒情句中。文中郭沫若一个人在和地球母亲对话,而却无旁人。这就是本文一大特点,摆脱了那象征性的号召语句。时而激昂,时而乎静的语气扣人心弦,从作者的赞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用意。“我”不单单指作者自己,泛指全人类。从地球母亲成千上万关怀举动透出地球也尽到了责任,而我们人类远未做到尽孝子的责任,作者以巧妙的手法让人们自然地行动起来,比号召性的文字作用更强。作为人类,有理由不报答母亲吗?

本文无平铺直叙,全诗丰富的意想和饱满的情绪组织在一个层次,井然的结构之中,色彩瑰丽。书的第二大特点在此,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反复、拟等,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地球慈母般胸怀,如:“地球,我的母亲!从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思,我饮一杯水,纵是天降的甘露,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 用比喻和比拟手法,表现地球上万物的珍贵,而全人类正是要有这样理念,才会尽到保护地球的责任。除此之外,本文用意想来抒情“我羡慕那一切的动物,尤其是蚯蚓----我只不羡慕那空中的飞鸟,它们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用“蚯蚓”和“飞鸟”抒发自己渴望近地球的恋之情。作者笔触气势磅礴,“我想这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你的化身:需要是你呼吸的声威,雪雨使你血液的沸腾。”他把地球描绘成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伟大的女性。地球是有如宏大的力量来抚育世界人类,与前 作对比,她又何尝不是细腻而温柔的呢?这使得地球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本文主题上,人与地球超越了现实的自然关系。人是地球的儿女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地球的深固。人类应报答地球母亲,不应做她的不孝子孙,通过作者的描绘,我看到的是一个辛劳母亲的形象,听到的是一个未尽孝道的孩子的心声,而在文章末尾更阐明了报答深恩的实际行动就是学着劳动精神,前文也有呼应。

如“田地里的农人,炭坑里的工人”一切都用劳动来尽孝道,是作者想号召大家的,这也符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他赞扬了工农兵的“劳工神圣 ”。

由此我认为,本文的特色落在写作手法上,不仅结合诗歌特点,而融会了各种意象,是值得让我借鉴的。

“我要健强我的体魄,用来表达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我不愿坐车,乘马,著袜,穿鞋,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

诗人用一颗纯粹的心在呼喊,报答地球母亲的深恩。诗人不局限于自己,家庭以及朋友的圈子,他面对的是地球万物苍生。有的人说,那是诗人高谈阔论罢了。其实不然,没有经过心灵的思考、大脑的运作,能有这样的华丽的诗篇吗?越简单的事情越不好做,越平实的诗文越非同一般,郭老做到了。读其诗,应明其志。《地球,我的母亲!》一诗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感恩。

前不久,一位社会学家说,“不光年轻一代,成年老年一代感恩危机同样严重。”现实生活中朋友帮我提包拎袋,理所当然的事;老师父母苦口婆心,那是自讨苦吃;警察同志身体力行,是本而分之的事……可以想象,长此以往,情何在,恩何在?

一个Baby是简单的,给他一颗糖,他会还你一个微笑;一个少儿是简单的,送他一个小玩具,他会唱一首歌献给你。岁月的轮子无声撵过,随着人的成长,生活的模式也变了,有的人甚至把他人的服务当成是自己应享的权利。

见面打个招呼;节日到了,说声节日快乐;别人为我指路,说声谢谢;朋友为我处理文件,道声辛苦了;工人为我搬运物品,为他沏杯茶等等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不做呢?认定人家的功劳,为其有价值的所为投上肯定的一票,何乐而不为?

与其让人说感恩节是个摆设,不如行动起来。

4.五一劳动者之歌主持词 篇四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各位来宾,现场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男:这里是云县劳动者之歌“歌咏比赛”现场,出席今晚歌咏比赛的领导有:

女:(介绍领导)

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男:下面有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吴永斌同志为本次

比赛致词

女:感谢领导的致词、接下来向大家介绍本次歌咏比赛的评委有:评

委主任:刘宏胤 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男:评委副主任:钟汝青 临沧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女:评委徐家泽县总工会原工会主席

男:施泽凡临沧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女:毕玉会临沧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男:王艳菊临沧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女:左光强临沧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男:邢永军云县音乐家协会会员

女:杨国兴云县音乐家协会会员

男: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女:接下来接着给大家介绍评分标准:

1、上下场整齐有序,精神饱满,仪态大方,服装整齐。(2分)

2、音准、节奏准确,声部演唱和谐。(2.5分)

3、演唱完整,声音宏亮、整齐。(2分)

4、创意新颖,演唱有艺术感染力。(2.5分)

5、指挥动作协调大方,与乐曲情绪相符。(1分)

男:下面给大家介绍评分办法:

1、本次比赛设评委9名,由我县部分文艺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组成。

2、评分采用10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以总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并根据各参赛代表队得分情况,由高到低排列名次。

3、评委打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计分台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如果分数相等,则看第四位,以此类推。

4、比赛时评委现场打分,当场亮分。

5、参赛单位如果没有领导参加,在该队的总得分中扣0.02分(由计分台掌握)。

6、凡属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灯光音响故障以及乐队伴奏失误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影响比赛的不扣分。女:欢欣鼓舞抒豪情

男:引吭高歌颂辉煌!

女:为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主旋律,男:展示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弘扬主人翁精神

女:今晚云县各族干部群众在这里欢聚一堂,用优美、豪迈的歌声展示我们的风采,唱响我们的心声。

男:让跳跃的音符抒发我们心中的骄傲,让激昂的歌声带着我们自豪的传向四方。

女:云县劳动者之歌歌咏比赛由云县总工会主办

男:由中共云县委办公室、中共云县委宣传部、云县广播电视局、云县文化体育局云县教育局共青团云县委云县妇联协办

女:参加此次比赛共有17支代表队参赛,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和组织奖若干名。

男:云县劳动者之歌歌咏比赛正式开始,首先上场的代表队是 :参赛的歌曲是:颁奖仪式

男:观众朋友,经过各参赛队的激烈角逐,云县劳动者之歌“歌咏比赛”的各个奖项的最终结果都已经出来了,接下来进行的是颁奖仪式。女:首先向大家宣布活动本次歌咏比赛优秀奖和组织奖的单位是:****男:下面有请领导上台为获奖单位颁奖。感谢颁奖领导,祝贺获奖单位。

女:接下来颁发的是获得本次比赛的三等奖的单位。

男:下面有请*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奖,感谢颁奖领导,祝贺获奖单位。

女:接下来颁发的是获得本次比赛的二等奖的单位。男:下面有请*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奖,感谢颁奖领导,祝贺获奖单位。

女:接下来颁发的是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的单位。男:下面有请*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奖,感谢颁奖

领导,祝贺获奖单位。

结束语;

女:各位领导

男:各位来宾

女: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相聚虽短暂,情谊无限长 男:今天我们欢歌笑语、今天我们畅想未来

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这样伟大旗帜

女: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建设开放、文明、民主、和谐的崭新云县作出新贡献

男:云县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者之歌歌咏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女: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5.劳动者之歌 篇五

执笔:伟杰

开场语:(男)盛世岭南多锦绣

鸳江儿女展风流

(女)解放思想谱华章

奋进之歌齐欢唱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女: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2008年**市总工会“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演出”现在开始!在此,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晚会的各位领导。

他们分别是———(现场落实到场领导嘉宾名单送上舞台主持人处)女: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男:下面有请×××××××(职务头衔)先生为我们讲话,大家欢迎!(观众鼓掌)

引文:

男:五月,吹响了建设者奋进的号角

女:五月,唱响着劳动者激昂的战歌

合:**市2008年“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正式开始!

节目部分:

(1)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男:力量是钢,力量是铁,钢铁的力量,奋进的力量,首先请大家欣赏中船华机公司工会表演的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2)舞蹈:《阿拉木汗》

女:迷人的吐鲁番,热情的火焰山,还有那奔放的阿拉木汗……婀娜的身段为您展示着美丽与善良,和谐的华夏传颂着富饶和吉祥。请欣赏市**小学工会为我们带来的舞蹈《阿拉木汗》。

(3)联唱:《红日》等6首

男:红日当空志不减,雄心万丈冲云天。接下来有请**石油分公司工会潘 虹、陈 战等几位演唱《红日》等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欢迎!

(4)独舞:《天路》

女:心存高远志,天远路不难。请欣赏**海关机关工会带来的独舞《天路》

(5)表演唱:《一路同行、一起走过》

男:酸甜苦辣人生遍尝,风雨同行相知结伴。心相连,情相依,天涯海角任翱翔。接下来请欣赏**巴士有限公司工会表演的表演唱《一路同行、一起走过》。

(6)舞蹈:《呀 火咿嚯》

女:火里有歌,火里有情,熊熊的火焰动人心,暖暖的心头留倩影。请欣赏工商银行工会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呀 火咿嚯》

(7)男声独唱:《留什么给你》

男:君言离别独相思,我欲伤怀语又止。接下来请欣赏广西***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的贾鹏带来的男声独唱《留什么给你》。

(8)舞蹈:《多彩的脚铃》

女:风儿吹,铃儿响。多彩的脚铃响叮当。请欣赏**教育局工会表演的舞蹈《多彩的脚铃》。

(9)小品《代价》

男:友情的代价最感人,爱情的代价最动人,美丽的代价最迷人。诚信的代价却是最急人呀。接下来请欣赏**电信分公司工会表演的小品《代价》。

(10)歌舞短剧:《真情》

女:风雨同行,真情相随。歌声飘扬化甘露,舞姿翩翩露芳华。请欣赏市**医院工会带来的歌舞短剧《真情》。

(11)独舞:《走在山水间》

男:山水常驻人欢笑,碧空放眼云逍遥。人间和谐胜美景,不作神仙也不老。请欣赏独舞《走在山水间》。

(12)二重唱:《和谐中国》

女:中国心,华夏情。万众瞩目根也亲

乐文明,昌国运,举世闻名龙族兴

接下来请欣赏由**洒业公司工会带来的二重唱:《和谐中国》。

(13)舞蹈:《红是红啊绿是绿》

男:红是娇艳,红是风姿,绿是春色,绿是绰约,红绿相间,分外多姿。请欣赏市**幼儿园工会表演的舞蹈《红是红啊绿是绿》。

(14)女声独唱:《迷人的鸳鸯江》

女:鸳江秀水世无双,锦绣岭南最难忘。接下来请欣赏由**实验小学工会的周炜玲为我们带来女声独唱《迷人的鸳鸯江》.(15)舞蹈:《红绿相映》

男:红红绿绿,莺歌燕语。枝头春意闹,风吹落叶跑。相映多成趣,不觉花渐老。请欣赏地税局机关工会表演的舞蹈《红绿相映》。结束语

男:征途上,千锤百炼苦练成钢

女:奋进中,神州大地旌旗飘扬

男:让我们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推进**大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共同奋进,开创家乡美丽**的新篇章!

合:**市2008年“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到此结束!衷心祝愿全市所有的劳动者们、建设者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再见!

(备注:请给予批评并指正,另:每个节目串词的报幕人可以自行适当调整报幕顺序和串词)

6.高唱绿色之歌 篇六

2007年9月9日,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69家名企在首都北京签署《中国名企绿色宣言》。

来自政府、媒体、企业、学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代表400多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作为中国企业进行绿色创建的唯一的综合宣言,《中国名企绿色宣言》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大媒体给与宣传,许多媒体进行了全程报道。有许多学者说,从《中国名企绿色宣言》里,看到了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希望。

企业家们郑重承诺: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改善环境、保护家园的神圣使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治理;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生产,践行绿色生活,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社会环境。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8年里,创造了GDP增长9.5%的奇迹,但是中国产品单位能耗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创造的GDP仅是世界的4%。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严重污染,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形势下,中国有相当多的企业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公民的义务,更是企业的重要责任。作为现代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既是企业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应对环境挑战的必经之路。企业理应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定不移的执行者、推动者和先行者。

21世纪,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环保。绿色企业文化把绿色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理论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灌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因而能迎合世界市场的环保潮流。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从企业自身内部和对外展示两个方面来营造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的营造,绿色管理的实施与绿色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颁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各国企业纷纷实践绿色管理,兴起了绿色企业的热潮。绿色企业、绿色管理、绿色企业文化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人们价值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的产物。

而绿色管理、绿色建设、绿色发展的思想就是企业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和自身的全面提高为根本目标,把生态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用生态论的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由此而形成的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新型的现代管理思想。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家都在关注的问题。建设绿色企业,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发展圈,成为理性企业家们的共同的选择。

绿色企业文化就是把绿色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理论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灌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品牌经济。

7.劳动者之歌 篇七

2019年七子之歌央视新版MV

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央视新闻发布新版《七子之歌》MV。大三巴牌坊前300位小朋友唱起《七子之歌》,举国同庆。歌声再度唱响,每一声“母亲”都不减当年的热忱与激情。澳门回归20年,再听这首歌,再看今日澳门,仍旧泪目。我们是血脉与共的亲人,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年的发展让这个地区愈加的繁荣,这也印证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在未来,澳门也将继续和祖国一起发展,为建设更加美好繁荣的中国而努力。

新版七子之歌是谁唱的(歌词)

《七子之歌》是著名爱国现代诗人闻一多所写的,这首诗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的优秀品质,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这首诗歌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七子之歌》因此也被群众们喜欢和传唱。

在1999年澳门回归前,容韵琳曾经领唱的《七子之歌》迅速火遍祖国大江南北。时间匆匆,转眼20年过去了,澳门人在新传唱人龙紫岚的领唱下,又把这首歌唱出了新的感觉。两代澳门人隔空共唱这首歌曲,满满的回忆,满满的都是爱。

歌词如下: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8.青年团员之歌 篇八

代 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青年团员之歌》旋律的聆听和分析,把握前苏联音乐风格的特点,了解以进行曲风格为主,兼有抒情色彩的小调歌曲。

2、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民族使命感。

3、通过歌曲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大跳音程、变化音等重难点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完整的、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唱,准确的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真正的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个别音准和节奏的掌握及演唱时对歌曲情绪的处理。授课类型: 唱歌课

教学用具: 手风琴,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年级:初三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范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引出课题。①教师范唱歌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②提问:老师刚才演唱的是歌曲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青年团员的之歌,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前苏联的《青年团员之歌》。

2、揭示课题:《青年团员之歌》

二、聆听

1、初听歌曲(教师范唱)

①提问:歌曲的主音是什么?属于几段体结构?

(歌曲《青年团员之歌》的主音是“6”,是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为两个乐句,第二乐段音域拉宽,节奏拉开,同时出现了#5,把音乐推上高潮。)

②启发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分析,并说出歌曲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老师总结归纳。

2、再听歌曲

①分析、讨论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强拍和弱拍起在不同段落所造成的不同音乐特点,大跳音程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调式与音乐风格等。②对比:《青年团员之歌》与《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进行曲的风格

不同:主音不同,调式调性不同。

3、介绍歌曲《青年团员之歌》的创作背景、时代人物、鼓励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① 苏联歌曲《青年团员之歌》是50多年前我国的流行歌曲,许多大中学生都会唱。由伽里契作词、谢多伊作曲,创作于卫国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是话剧《路途的起点》插曲,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歌曲之一。《青年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苏联人民憎恨侵略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在五六十年代的新中国,这首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几乎每一位中国新青年必备的歌曲,这首歌也成了当时中国共青团员的象征之一,该歌曲被很多人认为是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歌。②介绍前苏联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学生随音乐哼唱。

2、A段旋律学唱。

①听琴看谱,找出A段中旋律相同的小节(2、3小节和6、7小节相同)

②听琴看谱,找出A段中的附点音符,并在演唱时加以关注。③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学生划拍演唱A段旋律(学生可按四拍子指挥图示划拍,也可以一拍一次的上下挥拍,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拍点准确,有助于演唱时的节奏准确和情绪到位。)

2、B段旋律学唱。

①听琴看谱,找出B段中的变化音、最高音以及5度以上的大跳音程,并在演唱时加以关注。

②听琴看谱,给B段划分乐句,找出B段中的大切分节奏,分句演唱,准确的演唱弱起节奏和大切分节奏。③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学生划拍演唱B段旋律。(学生按四拍子指挥图示划拍,找到第四拍起的感觉,唱好弱起节奏。)④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学生划拍演唱全曲旋律。

3、歌词学唱。

①朗读歌词,把握主题。加强学生正确的咬字吐字练习

②指导学生把旋律中的附点音符、大切分节奏加注鲜明的标记,以便在看歌词时关注乐谱。

③在手风琴的伴奏下,演唱全曲歌词。

四、提高——艺术化处理:

聆听中国音协爱乐男声合唱团演唱的《青年团员之歌》,找出他们的演唱与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唱得更好?

①把握进行曲风格。

②演唱情绪要激昂振奋,声音要坚定饱满,以体现当时青年的信心和力量。

③从第3句开始的抒情乐句,速度不要慢下来;要掌握好在进行曲速度前提下的抒情。

④为丰富歌曲的表现力,演唱过程中可适当注意声音力度的变化。结尾的地方可适当渐慢。

五、展现——自信的演唱

在老师的手风琴伴奏下全班完整演唱歌曲,全身心投入歌曲的竟境,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声情并茂。

六、小结及作业。

1、《共青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前苏联人民憎恨侵略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这是战争年代青年的理想和抱负。作为今天的我们,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好的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呢?

2、课后请找出两首与《青年团员之歌》调式风格相似的前苏联音乐作品,并尝试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演唱其它的歌曲。(《三套车》、《卡秋莎》等)。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唱歌课教学中不但要教学生唱会歌,还要教学生唱好歌、会唱歌。所以,我把唱会歌和学会唱歌作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使学生在歌唱活动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歌曲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内容。

初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过了变声期,嗓音也比初一初二年级时要稳定,特别是男生,嗓音有特别的明显变化。但男生在音准和节奏上整体来说没有女生的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到达了我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会有点抢拍子;部分学生在唱弱起乐句的时候会不知道如何准确的换气;还有的同学在演唱过程中过于追求音量,会出现喊唱的情况。所以在这些较细的教学环节,还要通过第二次课的时候加以纠正和注意。

奥尔夫说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作音乐,是最重要的”。所以,唱歌课不仅仅是教学生唱会歌,更要通过我们的唱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方法。教学点评:

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唱歌课,教学环节条理清晰,主题明确,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完成了“会唱、唱准、唱好”的多层次目标。体现了执教者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思考与充分理解,较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节有效的唱歌课,跟授课教师的两个基本素质是分不开的。第一,扎实的音乐专业素质——准确的把握音准、节奏,音色及作品情感处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示范性,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美动听的范唱起到了学生学习心理总动员的作用;第二,授课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的角色非常合适,就像一个引导者,教学中提出问题,步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轻松的解决演唱的难点。音乐学习本身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授课教师没有设计过多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去钻,而是根据初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音乐课堂中把教学环节设计简化且步步精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较难唱准的旋律片段,先让学生聆听歌曲的旋律,找出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大跳的音程以及变化音等学唱难点,单独进行分段、分句练习。避免了一遍又一遍整首歌曲演唱,而每一遍都唱不好的情况。

9.追寻心灵之歌 篇九

在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女子怀孕几个月后,会和亲朋好友一起来到周围一片静寥的旷野,他们一起虔诚地祈祷,希望天神能赐予腹中的孩子心灵之歌。慢慢地他们会听到腹中的胎儿开始“唱歌”。回去以后,欣喜的母亲把这首“美妙”的歌曲教给她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随着孩子的出生、成长、结婚,每一个重要的人生时刻,会唱这首歌的族人都会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对着圈中心的他高唱那首世界上只属于他的歌,一曲心灵之歌。当这个人犯有错误甚至罪恶时,没有鞭笞,没有斥责,族人们还是默默地自发围成一圈,用那首心灵之歌来感召和救赎那颗被恶念侵蚀的灵魂。

电影《快乐的大脚》中,曼波是一个曾经迷失的帝企鹅。他五音不全、不擅长唱歌,也没有自己的心灵之歌。曼波无数次自我怀疑,觉得是上帝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忘了给自己一首心灵之歌。他被同类排斥和讥笑,孤独的他勇敢地踏上了一条吉凶未卜之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歌。他一路历险、不断成长、完善自我、丰富内心,最后他明白了,快乐地跳踢踏舞就是自己的快乐源泉,就是自己的心灵之歌,是自己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梦想的声音。最终,凭借他的机智、执著和精彩绝伦的心灵之歌“踢踏舞”,奇迹般地改变了人类对南极开发的计划,成功拯救了已经濒临种族灭亡边缘的企鹅家族,成为种族英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对待突然而降的失聪,贝多芬高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言放弃,同命运抗争,奏响命运交响曲;莫扎特曾窘迫到在天寒地冻中不得不搂着妻子哼着曲子、跳舞御寒,但在寒冷中依然去创造音乐史上的奇迹,用仅仅36岁的短暂生命谱写永恒传世乐曲;面对心爱妻子默勒纳利妮•黛维去世,泰戈尔忍受着痛苦,将这痛彻心扉的惆怅凝成了27首诗,结集出版,诗集取名为《追忆》。他说,我不乞求自己的痛苦会静止,但求我的内心能够征服它。凭着乐观积极,泰戈尔成为印度一代诗圣,面对苦痛,他十分平静:“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他做到了。

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一首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心灵之歌。努力,用心,每一个人终究会有一首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努力去追寻,无论迟早,终会出现。生命长河中,順流而下,逆流而上,人生的酸甜苦辣皆成歌,随风飘荡,自由飞翔,响彻天宇,穿透灵魂。让我们用发自内心的纯真之音,唱响它,用一生的时间。

10.春之歌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流水般的旋律带来的春天气息,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情景。

2.在欣赏乐曲过程中,通过听辨、吹奏主题、哼唱旋律的活动,和伙伴合作、交流讨论,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

3.知道无词歌的基本特色和《春之歌》的曲式结构;了解门德尔松以及主要作品。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变化

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寒假里你们过得愉快吗? 生:很愉快;

师:春天来了,你们感受到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天气变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好,观察得都很仔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

(二)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

认识无词歌和它的音乐地位。

(三)初听《春之歌》

欣赏钢琴版的《春之歌》,以感受情绪为先,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先不出示乐曲的标题,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给乐曲写上标题。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乐曲,想象乐曲表现怎样情景?

生:聆听乐曲,分小组讨论。

师:听完了这首乐曲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

生:感受到“春天”的情景

师:好,大家给这首乐曲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春之歌》《春之声》《春天的乐曲》《春天的旋律》。。

师:很好,看你来大家都听懂了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今天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春之声》,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

(四)完整欣赏《春之歌》(视频)

边看边哼唱主题,跟着旋律节奏轻轻摇晃身体。

1.请小朋友演奏《春之歌》(《选自〈汤普森钢琴基础教程〉》)2.欣赏门德尔松的另一首无词歌《快乐的农夫》 3.展示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

11.五四之歌 篇十一

《立足平凡岗位 唱响青春之歌》

春风轻拂,花海飘香,五月,我们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以“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的精神迅速席卷全国。五四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强盛而奋斗不息!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每个青年人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一个靓丽的季节,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面对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是幸运者又是开拓者。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青年人更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人们用无数美好的词句来形容美丽的青春;青,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青春充满了理想与信念;充满了激情与希望。青春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使我们更应该立岗敬业。我认为敬业就是爱国,要用敬业精神去体现爱国之情。现在,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九十三年前五四运动所面对的情势,九十三年后的我们同样在面对,所以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学习五四精神。所以我们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凡的业绩。这就是我们对青春使命的最好答卷。

我的工作是平凡的,我做的是最普通的“小事”,我想说:我热爱这种平凡,允许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堆砌我年轻的生命,使我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如同一粒珍珠必须经过每一粒沙的磨砺,才会变得光芒四射。我允许平凡但我拒绝平庸,我不会虚度青春的每一缕光阴,我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磨砺出不平凡的自己。这句话对于我是个挑战,但年轻人最多的就是青春的乐观与激情,从不惧怕挑战。在工作岗位上我会虚心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更加迅速的成长起来。一个人的青春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我们要用无限的热情融入到最平凡的工作中,用火红的青春去谱写激情的岁月。青春是整个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站,青春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采,去挖掘,去释放。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但是,“五四”留下的是永不倒的精神!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希望、去迎接机遇和挑战!

12.“和谐”之歌 篇十二

这部书稿不是一般的个人教学经验汇编,而是一位语文教学学科带头人学习、实践、研究“和谐母语教育”的成果,融入了众多实践者、研究者的智慧。

在这部书里,唐文国老师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用简洁流畅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拥有众多智能星座的光华璀璨的世界,让我们走近一位位先哲先贤,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的思辨、睿智,以及对自然、对人类的挚爱与洞察。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在杏坛讲学,阐述着“中庸之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荀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刘邵、王守仁……一位位从战国、从西汉、从大宋、从大明走来,娓娓述说着自己的主张:“和为贵”“和则一,一则多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把自己创办的学校称为“快乐之家”。法国的教育家拉伯雷在著名的教育小说《伽刚丘和潘德格罗尔》中,描绘了使人接受新式教育而获得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图景。还有,英国的莫尔、洛克,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福禄培尔、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日本的小原国芳……一位位从不同的角度叙述着各具特色的“和谐教育”思想。

先哲先贤们的思想、学说和实践恰似一缕缕钟鸣,听似幽远古老,却能使我们视界辽阔,心灵受到震撼,使我们对“和谐教育”的理解,更加丰富、完善,更加深邃。

在这部书里,唐文国老师践行求教,反思明辨,以对母语教育的深情,回望了一节节和谐灵动的课堂教学,让我们于品读、欣赏他在和谐教学道路上的实践探求的同时,同他结伴与一位位专家名师晤对,领略他们的风采,领悟他们对母语教学,对和谐课堂的主张和评点。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兰、著名特级教师葛和生、刘军、孙双金、高林生、高万同、孙景华,资深语文教研专家杨献荣、林纪华、翟启连,学校和谐教育的领军人宋红斌、胡同葵,语文教坛新秀宋建玲、傅冬云、王欢、钱辞苑、秦钰……一位位从语文课堂、从教研活动、从教学沙龙走来,与我们对话交流。

他们说:“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和谐的教育应该是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的”;他们说:“去除了花哨与粉饰,语文教学显得干净、朴实得多,增加了教师的潜心与专注,语文课堂显得全面而高效”;他们说:“学生能与作者和主人公一道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生命的伟大,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得以很好地落实,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翅膀’得到平衡发展。学生的心灵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自由地放飞”;他们说……

字字句句,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热情灼人,如佳曲、如名画,旋律优美,色彩亮丽,让我们对“和谐课堂”的感受,更加具体、清晰,更加真切。

唐文国老师研究文献,研究实践,进行了深入地理性思考。在这部书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他从“实施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基本原则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从“组成要素、基本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等不同领域,分别对“和谐教育”“和谐教学”“和谐母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另一方面,他又从“文本解读,阅读教学设计”“作文教学改革”“学生发展”“德育”“与家长沟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角度,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着力探寻实施和谐母语教学的途径、策略、方法和内在的规律。无疑,这样的思考、探寻是有益的、积极的,字里行间,迸发出教育的智慧,闪耀着创造的火花。

针对当下语文课堂的现状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唐文国老师对如何实施和谐的母语教学,还从“静态”“动态”两个层面,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设计了操作模式。

为了让“学生犹如高山上的植物都能茁壮成长”,他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并且主张:“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基础水平和心理现象,在理论上以最优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把学习目的、教材内容、教法、学法、语言、体态和板书设计镶嵌在理想的课堂结构的平台上,形成最佳的静态和谐。具体操作要突出分层设计教学结构的思想,要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透视教材、精心策划,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监控测评,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依次递进,最大限度地克服班级授课的弊端。

出于同样的目的,对课堂教学,他强调“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创设出生动活泼的热烈气氛,把教学流程中的一切(包括导课艺术、沟通情感、提问技巧、语言体态、板书设计和组织管理等),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启发学生积极思索,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变枯燥为生动,使静态组合和谐地延伸为动态组合,形成平稳协调的动态和谐。在研究中,他还初步构建颇有特色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和谐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课例。

在实施和谐母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唐文国始终铭记着王兰老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现代教育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我认为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和谐教育的核心。”“任何人都有希望被他人接纳、看重、欣赏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在课堂上得以满足,靠的是师生的相互给予,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挚爱、尊重和信任。”

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他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智力发展迟缓的、被学生群体排斥和拒绝的、有过错的种种“待优生”);他注意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手势、目光、话语去赞扬、激励引导学生;他蹲下身来,以一个伙伴、朋友的身份真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

当读到学生在日记中诉说成长烦恼时,他动情地回复:“读了你的文章,作为老师,我沉默了许久,和你一样心情沉重,但我很快放下了沉重,因为我知道这是教育体制造成的,作为个体,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孩子,‘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应该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能指望着环境适应我们。看得出你很努力,老师相信你会迎来一个个丰硕的秋天。”

学生在习作中忘了使用标点符号,他委婉地指出:“当老师打开你的习作本时,总能听到一阵哭泣,原来是句子们挤得难受,标点符号们又觉得你不重视他们。你想想,如果你每天坐的位置一直很挤,或者,当老师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的轻视你的习作,你难道不难受吗?”这里没有板起面孔的说教指责,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一字一句都是从内心深处流溢出来的挚爱之情、切肤之感,进发出自然和真诚。真教育不就是人与人心灵沟通、心心相印的和谐美好的活动吗?

研读唐文国老师的这部书稿,掩卷沉思,我联想到已坚持研究“和谐教育”20年,并以卓著成果享誉于世的江苏名校南京长江路小学,想到以著名教育专家王兰、全国劳动模范、优秀校长宋红斌和特级教师刘军为代表的和谐协调、合作进取的长小教师团队,想到作为江苏省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长江路小学所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在省内外广有影响的和谐教育研讨活动。这部书稿正是唐文国在长江路小学工作的六年中,学习实践、酝酿构思、撰写完成的。也正是在长江路小学这方和谐的天地里,他从教师走上了校领导岗位,跨进了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行列,为挺进“特级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丰收之歌》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

2、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态度。

3、熟练地演唱表演音乐《丰收之歌》。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1、导入: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穿越时光重新回到春天,开始温故浏览一年四季的美好画面。

2、欣赏四季图画。

师:在欣赏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颜色的游戏,大家连连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

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师:同学们非常棒!接下来让我们迫不及待的看看四季的景色吧。(播放幻灯片)

3、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关于一个季节中的某种植物,大家来猜猜吧。(出示谜语)

生:是玉米,是秋天的玉米!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到田野,到村庄去看那金黄的玉米,去看那丰收的秋天。(出示丰收图片)

4、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丰收之歌》中来吧。

二、新课学习:

导语:秋天的田野、果园是那么迷人,我们的农民伯伯唱着丰收之歌从远处走来了。

1、播放丰收之歌视频。

师:同学们初步聆听了《丰收之歌》,大家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吗? 生:欢快、热情。

2、按节奏诵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师:你觉得怎样唱才能表现人们喜获丰收的情绪?

2、再次播放视频,学生再次听赏歌曲《丰收之歌》,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思想升华:知道果实是农民经过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对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师弹唱,一句一句教授学生方法:多次演唱,拍打节奏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演唱。(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在实践中感受的喜悦,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四、课堂小结:

14.江之歌散文诗仿照雨之歌 篇十四

我是燃烧着的星星,从众神之山上散落下来,于是普罗米修斯把我偷走,用以拯救悲苦的大地。

我笑,云朵却在脸红;我掉落下来,月亮却抬起头,弯起了腰,绽放了月牙。

云彩和河流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联系的媒介。这位漂泊不定,我去拉回;那位心绪不平,我去安慰。

15.倾听灵魂之歌 篇十五

近来在教学生品读屈原的《离骚》的时候,突然领悟到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心系民族命运和人生问题,对于世俗的利益就会超脱未然,那么那些所谓的伤天害理之事一定与之无关。说到底,道德的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我很欣赏周国平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更接近人性。“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念。”人为何会有贪念?佛教对此有个很明确的答案: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人性本然,怨不得己。你只能改变形态,却改变不了本质。

记得鲁迅先生有一首名叫《自嘲》的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人们往往只记住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被毛泽东所歌颂的名句,却经常忘记了鲁迅的人生经历与痛苦经验。

其实这首诗中最关键的是第一句“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试想一下,一个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的文人还没有凸显自己的治世才能就被这个万恶的、腐败的政府痛击得死去活来,他怎么能忍下这口恶气,当然会写下:“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才是一个真实的鲁迅。但是这样的灵魂叩问,没有经历过苦痛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准确地说这样的灵魂叩问太过犀利、太过窒息,让人无法喘息。但也让人刻骨铭心,鞭笞灵魂,让麻木的中国人丑态毕露无所遁形,直至惨淡的面对,不得不变化。

在读到苏联解体是因为“和平演变”时,我觉得西方人的智慧不仅仅是改变一个社会体系的问题,而是西方的哲学家、上位者看到了一个社会的本质问题,即人性的腐败、道德的沦丧才是导致这个体系改变的根本原因。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自己有人格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西方是非常讲究人权的,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上位者对人性的一种把握,让人人都感觉到被需要、被尊重。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核心体现。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体系就会永远地被人性所保护,这就是他们道德规则。

一个社会也好,一个体系也好,都会存在不同差异的人性,但是作为一个掌握人性的“上帝”就必须制定“规则”,让所有的人站在“人性的法则”面前,为自己的贪欲、罪恶、诋毁、谩骂、暴力付出良知的谴责。这是一种“软制度”而非道德。

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首先是失势,即站在人性法则的天平

上,做错事的人要接受道德的审判而非“变相嘉奖”;维护正义的人要受到尊重而非冷漠置之。

正确的主导权力的方向,就是主导一个社会、一个集体的舆论导向,也是一切良性循环的开始。

曾经在公园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一个幼儿摔倒在地,自己爬起来。他突然看见妈妈,就重新摆出摔倒的姿态,放声

大哭。

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试想种种强烈的情绪,愤怒或者痛苦的姿态如果没有观众在场,其中你有多少能坚持下去呢?

可见,犯错的固然可怕,但如果没有围观(势),放弃了姿态还怎么能惺惺作态!

当然,舆论是最不留情的,同时又是最容易受愚弄的,于是有人被舆论杀死,又有的人靠舆论获利,何去何从难道不是取决于名人的裁判?人人都说要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必衣帽取人。衣服换来换去,我还是我。当铅华褪尽,你还是如初生婴儿般悄然离去。人要活出个味儿来,不然梭梭光阴,你岂不是上帝的弃儿,时间的笑话。

在各色领袖中,三等人物恪守民主,显得平庸;二等人物厌恶民主,有强大的个人意志和自信心;一等人物超越民主,有一种大智慧和大宽容。因为他们会倾听沉默,倾听灵魂之歌!

智者的沉默是一口很深的源泉,从中汲取出的语言之水虽然很少,但是滴滴晶莹,必含很浓的智慧。

上一篇:电影《苦菜花》观后感下一篇:四年级心愿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