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粤港新型合作模式探讨(精选2篇)
1.自由贸易区--粤港新型合作模式探讨 篇一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信息化时代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1-03
一、选题依据
信息化时代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它的产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信息化时代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使全球人结成新的亲密关系,进行无穷的信息索取和信息交换。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技术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在课堂英语教学方面的拓展、提升和创新性学习,因为仅有的书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正在追逐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的发展趋势,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竞争性的教育模式,是针对当前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高质量的,寻找可替代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坦诚评估,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外合作办学各国高职院校之间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云计算、翻转课堂、创客空间、移动学习和慕课等等教学手段,通过对信息技术采集与对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数据评估,通过对学生课堂互动表现、情感体现以及知识加工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课堂理解学习材料的过程,以有效地指导教师利用这些数据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好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寻找和发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路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形成新型的混合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育,提高课堂英语教学质量;如何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在线活动中获取的经验与英语课堂教学传递的课程主题和中西方文化相结合,促进教学创新,是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和研究发展的趋势。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与英、美、澳等教育先进的英语国家合作。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学业证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技能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对英语教师依赖性强,基础差又缺乏耐心和毅力,很容易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于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成败。随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论是在规模上、层次上还是质量上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但对于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检索中国期刊网,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2016年有相关论文270余篇,2015年有10100余篇,2014年有11100余篇,而真正涉及到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论文近3年仅20余篇,且内容散见在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模式影响、中外课堂教学对比其他成果之中。
在国外,西方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美国2006年启动了“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从外语能力、外语人口、外语语种、外语教育、外语资源利用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外语规划,在高校设立了15个语言资源中心,开展智库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储备战略急需的外语人才。
2.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JISC战略》指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数字化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环境的发展为先导,支持随时随地的网络资源和内容的获取,支持海外学生、终身学习者等不同学习群体实现灵活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移动终端的使用;开发在线多学科学习工具,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提升教学质量。
3.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分别在1996年、2000年、2003年、2010年颁布了一系列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建议,使用新兴的技术为课堂创造出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获得适合的技能。
4.新加坡教育部部长指出,新加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室和学校文化,促进和支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新加坡分别于1997年、2003年和2008年发布教育信息化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发展规划,促成了多元化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能、拥有创造性思维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5.加拿大政府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模式的创新非常重视,温哥华《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
在国内,关于信息化时代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尚无专著,只有少量的课程设计的研究专著和一些相关的论文,内容主要是从人才培养创新和推进课程改革两个角度进行尝试性研究,对于如何推进信息化时代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高度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进行研究。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教育部《十年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提升,包括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和管理的能力;要促进高校、企业、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支持跨地域的协同创新,要帮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2.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在启智性英语教学模式中指出:英语是一门开启学生心智的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英语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形成跨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增进国际理解。
3.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课堂上的核心和控制者,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建构协助者、合作者、导引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4.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支柱,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产生改变。
5.庄智象等专家们指出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在思想上、组织上、管理上面临挑战;软、硬件建设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外语教师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发展缓慢,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之间还存在不匹配、不协调、不成体系等问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低下而成为制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瓶颈问题。
以上内容从国内外的政府政策支持、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学习技能提高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为本课题研究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国际化教育路径、人才培养方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深入地探究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影响的关键趋势,观察、分析和排序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学术层面: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依托于国内传统英语课堂传授和国外开放式教学的小班授课形式,体现了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定位、文化传承与融合、社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和就业宗旨为导向等。信息化时代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该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使师生产生认同感,并没有有效的理论说明,更缺乏实证研究。本选题将从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等特有的属性出发,剖析模式的纵向层面如师生的认知、情感和倾向等和横向层面如中外方共建英语教学课堂等成效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对师生英语课堂教学认同所产生的特有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利于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化策略的制定,有利于合作办学机构以合适的手段和方式促成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为国际化教育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职业型人才资源。
实践层面:国内外资源共享和师生深度学习是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努力方向。英语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现在基础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教师日益关注深度学习,充分利用中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信息技术等手段以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式、课证结合式等方式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课外核心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一是调查分析新型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严重挑战,研究如何将学生从信息技术或网络学习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起来,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进行混合式英语教学,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二是探寻国际化教育开放性教育资源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路径,将学生自创的学习内容和想法与教学行为活动相整合,将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开发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趋势,开辟新的教学路径;三是分析采集学生课堂互动、情感和知识加工方面的数据,以达到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四是探讨建立新型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教育测量评价体系。
总体框架:设定“现象分析—理论诠释—实践验证—理论总结”的基本思路,通过问卷了解师生对信息化时代的了解和受其影响的情况,深入分析现有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总结、归纳其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将运用网络、移动学习、云计算、慕课、国外教学资源共享等多元化、复合式的学习方式,将具有挑战性的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运用并结合于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重新思考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测量评价体系。
重点难点:针对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和兴奋点等进行调查、分析和判断,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和创新程序,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将混合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当作文化渗透的催化剂,师生共同以创新方式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教育领域普及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字信息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工具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困扰的问题。这一现象迫切要求教师提升数字素养、学生培养数字技能,否则会严重影响师生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共同发展。
主要目标:以实证为基础,结合跨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利用资源创造性地学习之间的潜在关系整合起来,提升教育素养、重塑教师角色、将技术与师生教育相融合,完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三、思路方法
基本思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遵循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先导,深入探讨新型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问题、具体过程等,探求测评体系;阐述混淆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开放性教育资源,研究深度学习法即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和师生面对面学习法,充分挖掘新型模式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操作性、显而易见性,进行创新投入: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理念、创新服务意识、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新轨迹,形成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长效机制。
具体研究方法:(1)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及深度访谈法:课题研究的主题包含着跨国、跨学科、跨学科理论相互融合的描述。在研究过程中,以适用于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作为研究工具,开展比较研究,设定开放性结构式问题,通过深入交谈形式,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2)案例研究方法。对个案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用相对严密的逻辑框架全面考察研究对象;(3)问卷调查法:采取阶段性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发放匿名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四、创新之处
课题组将以中外合作办学合作院校和美国阿什兰大学为研究基地,以教学资源共享、网络、移动、慕课等学习手段,以师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为主旨,以英语课堂教学深度学习为研究目标,学生通过信息传递、吸收内化、自主思考到面对面地与教师进行课堂沟通的方式;教师通过频繁的职业发展、信息技术体验、教学技术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达成共识,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世界学习体验对学生更为重要。遵循数据开放的理念,推动数据驱动学习和测评,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成果分享于中外合作办学之中。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以新的科研成果为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将针对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及构建为同类院校提供决策意见及咨询服务。这一研究有利于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化策略的制定,有利于合作办学机构以合适的手段和方式通过混合式教学使师生形成适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同类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和英语教学提供服务理念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Wrights. S. 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Planning: From Nationalism to Globization [M]. Y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4.
[2]Emesto Macar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Guide to Resent Reserach and its Applications [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 Patrick Griffin, Barry M, Esther Care: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 [M]. New York: Springer, 2011
[4]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成功之路》[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新媒体联盟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http://dwz.cn/20Crlz ,2016.
论文类
[1]文秋芳等:评述高等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8).
[2]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5).
[3]朱彦、杨红燕、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话语有效性的多维度评析—试析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教学案例[J].2016(1).
[4]孙浩,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5]刘重霄,信息环境下英语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及策略培养研究[J].2014(7).
[6]彭龙,外语教育需要战略思考,外语学术科研网,2016(2)
[7]方梦洁,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教育学院,2012.12.
2.粤港合作下制造业发展现状 篇二
策划/本刊编辑部
导语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自2010年4月签订实施以来,粤港两地在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口岸等领域为粤港合作开辟了新空间的同时,也为两地合作寻求到新的增长点,其成果显而易见。不过,实施过程中,因两地文化等差异使然,时有摩擦,不足和有待改进的方方面面也凸显出来。
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充沛的资金、实用的技术、丰富的信息、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与广东的廉价土地、优质劳动力和灵活政策相结合,使粤港之间的经济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港商在大陆的投资,带动了商品、技术及信息在粤港间的重新组合,两地合作扩大到贸易、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粤港合作同样为两地的共同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背景资料:
2010年4月7日,在北京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涵盖了粤港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合作领域。框架协议提出,粤港以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为目标,确定以跨界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国际化营商环境、优质生活圈、重点合作区等为合作重点,为粤港合作开辟了新空间。
时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签署仪式上说,框架协议的签署是粤港两地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携手推进更紧密合作的一大盛事,相信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按照框架协议着力推进各项工作,粤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表示,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对于香港拓展其发展腹地、提升粤港区域国际竞争力和民众福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双方在协议签署后,要着重抓好落实,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共同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和项目。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成果:粤港海关多项合作措施,其中推进查验结果参考互认、探索跨境快速通关、推动电子申报资料格式统一等三个通关合作项目,对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及物流中心和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地位,优化和提升区域整体营商环境等,可谓意义重大。
一方拥有庞大的制造企业群,一方拥有优异的研发能力、创新水平,这就是广东和香港在制造、创新能力方面的各自优势,两大能力的融合,无疑将使得两地“强强联手”。但在这联手合作的过程中,仍面临着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弱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压力。
为此,本刊编辑部在香港零售批发总会常务副主席莫景泷的协助、组织下,分别赴香港、韶关、珠三角等地专访香港各界,对粤港合作项目下中小型港企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并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采访和探讨。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制造业基本上转移至广东,但并没有形成特别强势的产业。回归后,由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使当时存在的新的合作机会并没有呈现出清晰的轮廓。近年来,香港经济放缓,香港产业界再度意识到与大陆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成本提高 利润被压缩
一些受访港商反映,作为中国大陆最大、最早的投资者,他们在20多年前来到大陆之初有很大的优势,国内政府给了相当大的支持,例如地方政策、工人工资、人民币汇率等。在那个时期,香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成功引领中国内地经济走向世界,也为世界经济进入中国内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电子产品,还有小孩玩的玩具等等,不管品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产地是在广东,尤其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其中以港资企业最多。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曾在媒体上提过,在广东的鞋厂加起来大概有五六千家,其中惠东就有三千多家鞋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中小型的工厂都面临着困境。
记者了解到,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制鞋企业,像其它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一位服装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铜扣的原材料铜,从2004年初的2万多元一吨,一路飙升到现在的6万多元一吨,上涨了3倍多,尽管工厂的成本上升了很多,然而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同步上涨。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江三角洲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这个制造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荒”、“油荒”,土地、劳动力、能源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而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珠三角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受到严峻挑战。
然而,珠三角中小型港企自身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人民币不断升值、物价的持续上涨、新《劳动法》对劳动者利益的保障、各项环保措施的出台、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的改变、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趋势等等,给这类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在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使用各项资源的成本和紧缺度也大大提高了,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本就不高的利润。
完善法制 还市场自由
受访港商提到,香港政府不重视工业,而是重点发展金融业和服务业,对于基础工业,基本都推向内地。内地相对而言对工业政策放得较宽,但是很多项目审批要经过繁杂的程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希望政府可以重视及鼓励在内地长线投资的港商,同时应机制监控短线投资及炒卖,从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港商在投资时,考虑因素大多是成本效益,但在内地投资,港商大多不能掌握整体开支和成本预算,故此,建议有中间人角色及协调者,政府部门也从中协助,在法制上应有更大清晰透明度和简单易明的指引。
此外,粤港合作既是重大经济战略,更是重大的政治战略决策。然而,这些企业仍面临着政策风险。他们指出,内地政策经常变化,例如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等条例在不断完善;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在修改中日益健全;在投资领域,中国立法机构修改了其中的外汇平衡、当地含量、出口业绩要求和企业生产计划备案等条款……灵活的政策虽说是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前提,但在这种情况下,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企业要付出较大精力去适应和调整。
nlc202309031357
珠三角的制造业主要是由一大批香港资本企业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迁移过去的,是香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向珠三角的延伸。由于香港已经转型成一个金融服务中心,这批制造业已不可能回流原居地,因此已成为根植当地的民族工业,需要在当地完成产业转型。
至于粤港合作会有怎样的未来,这需要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如要发展好两地合作,在经济方面,必须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公平公正是指自由市场,透过自身决定平衡风险,经济需求决定市场,最终由市场主导决定。当然,法治也同样重要,投资看回报,法治是保障投资者,有稳健的法治制度,才能使有意进军内地的港商安心。
防贪反贿 简化“关系网”
《协议》签订已三年有余,在粤港合作实施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就目前的营商环境而言,港商表示,走进内地,他们最担心的是贪污情况。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在这一方面,政府和商界双方均有责任。在营商过程中,就反贪问题而言,需要改善的并不只是政府部门或者相关单位,企业家自身也有重大责任,只有他们的配合,才能长远解决反贪问题。所以,不少港商都大力支持习主席的反腐行动,但是还存在少部分人在助长不正之风,以求通过捷径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商界也须为营造公平营商环境而自我监督。
为了防止跨境贪污,香港廉署和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还合作编制了《“守法诚信”粤港中小企防贪指引》,内容包括营商须知、防贪锦囊,让在粤港两地发展的中小企业家认识两地反贪污贿赂法例,防止发生跨境贪污事件。
接受采访的港商还指出,国内很多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关系网”。关系多,得到的就多;如果关系不够,发展就更加艰难。对于一些风险承担不大的项目,有关系网的企业能够优先得到消息,而真正需要的企业却得不到。这种现状导致出现了很多“第三者”,他们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助企业申请项目,从中收取非常可观的“好处费”,这样,就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审批,但最后到企业手上的收益,少之又少。
有相当一部分港商表示,要带动更多港商进军内地,就要让他们明白,在法规上外资及港商与当地企业的不一样,包括税制、法律、成本等等。他们反映,国内经商关卡繁琐过多,使很多外资却步,所以他们期望港商和内地商人在内地投资时,能够被一视同仁,令港商更有安全感,并且杜绝所谓的关系网,还营商一个公平的平台。
企业断层 上演“用工荒”
在提到制约粤港合作项目进行的因素时,港商还指出了“用工荒”问题。在珠三角加工制造企业集中的地区,几乎每家工厂的门口都常年贴着招工启示。
20年前,珠三角制造业曾是内地省份许多人摆脱农耕的唯一选择,而今日,年轻人有更多选择。因此,在内地设厂的港企还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
招工难,不论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几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劳工荒的原因,这与国内人口结构有关,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现大量80后、90后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他们获得良好教育,进入工作年龄后,能够获得优越的工作环境,导致年轻人投身制造业的兴趣不断下降。毕竟制造业工作强度大,多为枯燥的体力劳动,不仅年轻人不愿投身为制造业工人,父母也不希望子女成为产业工人。而服务业、金融业等则成为求职的首选。
此外,以往制造业集中在沿海省份,但随着内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包括港资企业在内,不少企业纷纷落户内地省份,以往江西、湖南等劳工输出大省,现在当地也有大量企业,工人大可选择本地就业,根本不需要背井离乡,来珠三角打工。
而在粤港合作项目下,正在转型的港企需要很多工厂里的蓝领,就是工业工程人员。但是,不论是刚出校园的学生,还是从前那些从各省市奔赴前来的务工人员,都不愿从工厂一线上慢慢“熬”,导致企业断层厉害。这不得不说,是社会配套和收入分配等出现了问题。
受访企业家表示,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扭转这一局面。例如,政府、企业出资,针对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开设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开展专业工业培训课程,就企业所缺人才进行基础和深入的培训,培训完毕,学员可以得到相关工业技术文凭,厂家就可以从中招聘相关人才。只有社会、学校、企业重视工业人才的培养,才能告别“用工荒”现状。
从历史的观点分析,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格局的形成有政策基础和产业基础。从政策方面看,广东的先行对外开放与对外资的优惠措施,是两地合作形成的重要政策基础;而香港劳动力密集产业的迁移与广东工业化初期的资源、产业发展的状况,是两地经济合作的主要产业基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带有很强的时效性,粤港经贸合作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谈了三十多年,三十年的转变是巨大的,特别是内地的经济发展迅猛,香港的经济发展又面临一个瓶颈,这些因素的改变使两地合作的模式、前提和底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香港和广东之间尽管彼此存在界限,有各自的GDP及民生问题,存在局部的利益摩擦,但两地经济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利益一致的整体。目前珠三角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是世界级的金融与商务中心,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大广东不仅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推动全球工商业运作的一股强大动力,这决定了粤港两地在各自的经济转型中都需要对方的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有很丰富的合作内容及广阔的合作前景。
【自由贸易区--粤港新型合作模式探讨】推荐阅读: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全文07-29
小学语文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06-13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媒介的新闻自由11-30
自由诵读教案07-03
自由辩论技巧07-10
真言自由08-04
自由与成长08-13
自由与束缚09-01
自由的灵魂11-29
原创诗歌自由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