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1 范文(共14篇)(共14篇)
1.全国卷1 范文 篇一
高考语文全国卷1
【相关解读】
20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解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语文作为开门学科,自然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尤其是我们安徽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归到全国卷的大家庭中,对我们安徽考生来说是否适应,这些是我们这些一线老师非常关注的!下面,个人就全国卷的试题难度系数、题型变化等做些浅显的分析。
相对于以前的安徽卷来说,全国卷的试题更合理,难度更适中,考点分布更科学,杜绝了安徽卷的偏、难(安徽卷作文被称为史上最难,每年吐槽)。
年全国卷与相比,他们一脉相承,都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考查;都注重学科内容的基础与综合考查,既体现了基本文化常识的掌握应用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试卷结构与20一致,六大板块18个小题。
试题在平稳中,有些许变化。一是13小题成语使用题命题形式有变化,由年的近义成语辨析变为辨析6个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二是15小题由2015年的选句变为选关联词;三是作文题由新材料任务驱动型变为漫画型!当然,所有这些变化都符合教育部考试大纲要求,虽然和往年难度系数相比稍难,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顺利完成!
尤其是今年的作文题横空出世,到底是令人很惊讶,还是很惊喜?它不是材料作文,因为全国都在培训考生进行任务驱动型写作。对此,网络上很是热闹,各路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评析,在此,我就不一一阐述了。我个人认为,漫画型作文不同于以往纯文本形式,可能对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但我认为它的中心话题和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家长、老师、社会对孩子“成绩”的心态,题目贴近生活现实,考生发挥空间大,都有话可说,但要拿高分难。至于最佳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记得有位特级教师剖析得很好,即:1.家庭教育应该正确看待孩子成绩幅度的波动。2.家庭教育应该正确使用鼓励和惩罚。
2.全国卷1 范文 篇二
一、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那么尴尬?
在应试格局中,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是非常尴尬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 “不作为”。作文教学以考代教, 写作的量不够,指导更不够。另一个是学生“讨厌写”。 为文造情、为理拉事,无情无思、空话套话的“中国式考试化写作”的现象非常普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尴尬呢? 概括来说就是高中写作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轨。中学生明显感觉到平日的“训练作文”与实际应用的“生活作文”截然不同。因为 “训练作文”不知在什么情境下, 不知写给谁看,不知要实现什么目的,甚至不知“我是谁”。没有这些方面的准确定位,教师不知如何评价,自然不知该怎么教, 只能“无为”了。而学生不能质疑题目本身,不知道写作和真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就努力“找事” 来证明题目里确定的所谓“最佳立意”(一个空洞的“道理”),胡拼乱凑,无病呻吟。因为那个“道理”可能学生自己也不理解,也不赞成,所以写作明显变成一种 “假写作”。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的愿景成了印在课标上的空文。
二、“书信体”作文形式有哪些好处?
2015全国卷作文题,从形式上看是“书信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情境真实,写作目的明确———对于材料中的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个作文题目本身就是真实的,有了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学生的写作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写这篇作文时学生有“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内在需求,作文就不再指向说废话和凑字数;而是指向问题的解决,写作不再是“挤”, 而是“交流”,这才有可能培养 “公民”意识。
2.写作对象明确———“小陈、 老陈或其他相关方”。 这个作文题要求“明确收信人”,写作的对象是确定的,学生感觉是在真实世界里对真实的人说话,并且有明确的针对性,作文就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交流,学生需要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华理观、法制观。这样有助于避免滥用文采的虚假表达现象。阅卷者对作文的评价有了依据:这样对 “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说是否合适?交际目的有没有实现吗?交流的方式怎么样?这样评价对象明确,学生也可以自评: 我这样对“他”说合适吗?我的交际目的实现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当学生对阅卷“心服口服”时,他才能重视写作技巧的提高,才不会用“撞大运”的心态对待写作。
3.有助于语体确定和学生自主思辨。情境的真实、目的的明确、对象的确定,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文体的思维方式,对不同的对象必然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学生就会考虑选择合适的语体。另外,该作文题改“要你思辨”为“我要思辨”,就改变了那种“不能质疑,你必须同意我的观点”的霸王条款式的写作,有了质疑才会有独立的思考,才会有真正的创新。这样才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理性思辨。
三、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方向是什么?
这道作文题目反映出我们中学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主要是训练作文,侧重表达;以后我们应该走情境作文路线,侧重交际。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概括地说,表达是自己说,交际是对别人说。具体来说,“对别人说”是一种“交际写作”,是一种有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明确的写作对象和目的的写作,是一种内容、方式、 语体、结构安排都需要遵循确定的评价标准的作文,是一种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真实的语言展现真实的写作技能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让作文和生活接轨,写作不再是空对空的“恶心事”;明确的对象,让学生有表达欲望,易于激发写作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写作动机问题,变“要我写”为 “我要写”。这样就解决了“不想写”的问题。
2. 让写作真正有话可说,真正培养思维。当作文是“交际”形式时,必然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写作对象和对象“交流”的过程,就是内容的生成过程,我要告诉对象什么,对象有什么需要,对象是怎么想,我还要怎样说更能说服他或对他有帮助。这样就解决了“没的写”的问题。
3. 让作文不再 “假 ”“编 ” “凑”。因为有具体情境和写作对象、目的的限制,作文写得好不好就有了“公开的标准”,胡编乱凑、无病呻吟的文艺作文,为理拉事、堆砌典故的宿构作文就受了限制。这样就解决了“挤着写” 的问题。
3.全国卷1 范文 篇三
近几年来,全国新课标1卷理科试题难度较为稳定,题型稳中求变,没有难题和怪题,试题结构仍为12+4+5再加3选1,方法上灵活多变又不失本质.注重考查学生的五大能力、两个意识,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在试卷表述形式上力求简洁,方法考查上力求回归本质,在新增内容算法的考查上,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的统计知识作为考查对象,删减繁琐的计算,摒弃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克服双基异化倾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就新课标卷的试题特点、思想方法、选拔功能做些探究.
1 试题结构的简洁美
简洁美体现在试题形式的一目了然,却又不失方法考查的深刻性,一道好题,不在试题本身的“山路十八弯”,应让学生一看便知,想去做、会去做,但要做对做全,却又不太容易,如2014年高考试题的第11题.题目:已知函数f(x)=ax3-3x2+1,若f(x)存在唯一的零点x0,且x0>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1,+∞) C.(-∞,-2) D.(-∞,-1)
解 当a=0时,f(x)=-3x2+1=0,解得x=±3[]3[SX)],函数f(x)有两个零点,不符合题意,应舍去;
当a>0时,令f′(x)=3ax2-6x=3ax(x-2[]a[SX)])=0,解得x=0或x=2[]a[SX)]>0,列表如下:
f′(x)+0-0+
f(x)单调递增极大值单调递减极小值单调递增
因为x→+∞,f(x)→+∞,而f(0)=1>0,所以存在x<0,使得f(x)=0,不符合条件:f(x)存在唯一的零点x0,且x0>0,应舍去.
当a<0时,f′(x)=3ax2-6x=3ax(x-2[]a[SX)])=0,解得x=0或x=2[]a[SX)]<0,列表如下:
f′(x)-0+0-
f(x)单调递减极小值单调递增极大值单调递减
而f(0)=1>0,x→+∞时,f(x)→-∞,所以存在x0>0,使得f(x0)=0,
因为f(x)存在唯一的零点x0,且x0>0,所以极小值f(2[]a[SX)])=a(2[]a[SX)])3-3(2[]a[SX)])2+1>0,化为a2>4,因为a<0,所以a<-2.
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2).
故选:C.
本题题干简洁,给出的函数是学生所熟知的三次函数,让学生有做好本道试题的心理准备,但要做好做对它,却有些难,因参数位置在立方项系数,需分类讨论方能品味其内涵,这样的试题能多方向、多角度的考查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给出的函数让人欢喜让人忧,简洁而又不简单.
又如2014年的第12题:
如图1,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A.62[KF)] B.6 C.42[KF)] D.4图1 图2
解答 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AB=4,BD=4,C到BD的中点的距离为4,所以BC=CD=22+42=25[KF)],AC=42+(25[KF)])2[KF)]=6,AD=42[KF)],显然AC最长.长为6.故选:B.
对于三视图的考查,全国1卷近几年都放在较后的位置,2012年第7题,2013年第8题,2014年第12题,2015年第11题,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昭然若揭,2014年的这道题,直接给出网格边长为1,简洁至极,削去了许多标注,简化了许多描述,在学生眼中很是常规,但要还原为直观图却并非易事,可借助正方体,将三视图逐个嵌入还原,思维含量高,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试题简洁却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2 试题能力考查的深刻性
近几年全国新课标1卷强调以能力立意,考查能力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数学的整体意义,全国新课标1卷对各种能力考查应有尽有,其中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让笔者印象深刻,2010年考查列联表独立性检验,2012年考查利润分布列与数学期望,2014年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综合,2015年考查回归方程,试题年年都以新姿态呈现,一年一个新,传统式教学难以应对这些试题,新课标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强调综合性、应用性的教学模式值得探究,现以2014年与2015年为例做些说明.
2014年试题: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5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图3):图3
(Ⅰ)求这500件产品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s2(同一组中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Ⅱ)由直方图可以认为,这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值Z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近似为样本平均数,σ2近似为样本方差s2.
(ⅰ)利用该正态分布,求P(187.8 (ⅱ)某用户从该企业购买了100件这种产品,记X表示这100件产品中质量指标值位于区间(187.8,212.2)的产品件数,利用(ⅰ)的结果,求EX. 附:150[KF)]≈12.2. 若Z~N(μ,σ2)则P(μ-σ 解答 (Ⅰ)抽取产品的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s2分别为:
=170×0.02+180×0.09+190×0.22+200×0.33+210×0.24+220×0.08+230×0.02=200,
s2=(-30)2×0.02+(-20)2×0.09+(-10)2×0.22+0×0.33+102×0.24+202×0.08+302×0.02=150.
(Ⅱ)(ⅰ)由(Ⅰ)知Z~N(200,150),从而P(187.8 =0.6826; (ⅱ)由(ⅰ)知一件产品的质量指标值位于区间(187.8,212.2)的概率为0.6826, 依题意知X~B(100,0.6826),所以EX=100×0.6826=68.26. 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统计原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以及正态分 布的特点及概率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第1小题较为常规,考查样本平均数与样本方差 的基本统计知识,第2步让笔者眼前一亮,给出“3σ原则”数据,巧妙地考查了正态分布的μ 和σ,既减轻了学生背3σ原则的繁琐性,又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重视应用,避开 难题怪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很是深刻,一味的背诵、大量的题海战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跟不上高考改革. 2015年试题:某公司为确定下一年度投入某种产品的宣传费,需了解年宣传费x(单位:千元)对年销售量y(单位:t)和年利润z(单位:千元)的影响,对近8年的年宣传费xi和年销售量yi(i=1,2,…,8)数据作了初步处理,得到散点图(图4)及一些统计量的值.图4 ∑8i=1(xi-)2∑8i=1(wi-)2∑8i=1(xi-)(yi-)∑8i=1(wi-)(yi-) 46.65636.8289.81.61469108.8 表中wi=xi,=18∑8i=1wi. (1)根据散点图判断,y=a+bx与y=c+dx哪一个适宜作为年销售量y关于年宣传费x的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 (Ⅱ)根据(Ⅰ)的判断结果及表中数据,建立y关于x的回归方程; (Ⅲ)已知这种产品的年利润z与x、y的关系为z=0.2y-x.根据(Ⅱ)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ⅰ)年宣传费x=49时,年销售量及年利润的预报值是多少? (ⅱ)年宣传费x为何值时,年利润的预报值最大? 附:对于一组数据(u1,v1),(u2,v2),…,(un,vn),其回归直线v=α+βu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AKβ^]=∑ni=1(ui-)(vi-)∑ni=1(ui-)2,[AKα^]=[AKv-D]-[AKβ^][AKu-D]. 解析 (1)y=c+dx适宜,由图像分析可知符合抛物线的方程. (2)d=∑8i=1(wi-)(yi-)∑8i=1(wi-)2=108.81.6=68, =-d=563-68×6.8=100.6, 所以y=68x+100.6. (3)z=0.2y-x=13.6x+20.12-x=-x+13.6x+20.12,由x=49可得z=-49+13.6×7+20.12=66.32,z=-(x)2+13.6x+20.12,当x=6.8可得x=46.24时,年利润的预报值最大 本道题考查散点图,回归方程,试题新颖,不偏不怪,给出关键数据,需要学生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会整理分析并解决问题,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有很好的考查功能. 3 试题选拔功能的加强 高考试题是为高等学校招生服务的,它的功能就是选拔,近几年的全国1卷的第21题均考查函数与导数,对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要求很高,有很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现以2015年全国1卷第21题为例作说明. 2015年试题:已知函数f(x)=x3+ax+14,g(x)=-lnx (Ⅰ)当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y=f(x)的切线; (Ⅱ)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设函数h(x)=min{f(x),g(x)}(x>0),讨论h(x)零点的个数 解析: (Ⅰ)根据已知,f′(x)=3x2+a,若x轴为曲线的切线,设切点横坐标为t,则可得 f′(t)=0, f(t)=0,即3t2+a=0, t3+at+14=0,解得a=-34, t=12. 所以当a=-34时,x轴为曲线y=f(x)的切线. (Ⅱ)当a≥0时,f′(x)=3x2+a>0,于是f(x)单调递增,而f(0)=14,于是y=f(x)与y=g(x) 有唯一交点,且交点的横坐标P∈(0,1),此时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1. 当-340, 此时y=f(x)与y=g(x)在(0,1)内有唯一交点,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1. 当a=-34时,此时极小值为0,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2; 当-54 当a=-54时,此时y=f(x)与y=g(x)相交于(1,0),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2; 当a<-54时,此时y=f(x)与y=g(x)的交点的横坐标大于1,此时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1. 综上可得,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 1,a<-54或a>-34, 2,a=-54或a=-34, 3,-54 本试题很朴素又很大气,学生很熟悉却又很难答满分,会做但不太容易做全对,试题考查的区分度跃然纸上,第一题较为简单,考查曲线与直线相切有关内容,第二步考查零点的个数,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要求较高,试题平淡无奇,却凸显能力,展示学生智慧,深层次考查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其高考选拔功能不言而喻. 紧扣课本,命制试题;少些华丽,多些本质;来点升华,体现选拔;我想这正是命制者的本意吧. 20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1】 掩图而思,不由得想到了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的那一句:“救救孩子。 ”或许有人会说,右边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是家长对进步的鼓励;左边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是家长对完美的要求。 而我,却只看了两个孩子脸上先后的掴痕。 当他们的父母口口声声说着“爱孩子”的时候,却用此等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孩子。 所以,我要疾呼: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 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就要我们在孩子不够拔萃时耐心鼓励。 在我们的孩子尚不够优秀的时候,正是他们的沉潜期,此时,我们需要报之以耐心,鼓励他们穿越低谷,走向高峰。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先后参加过两次高考却均折戟,就在他准备奋战第三次的时候。 村民们大多劝其母亲去说服自己的孩子放弃挣扎,安心将自己的一生绑在土地之上。 在此时,俞敏洪的母亲给予了孩子最大的耐心和支持,借钱教学费,鼓励孩子重头来过。 最终,俞敏洪走过黑暗,题名北大。 再看图中右边的孩子脸上的掴痕,我想,他的父母应该为自己不懂在孩子不够拔萃时应耐心鼓励的道理的蒙昧而感到汗颜。 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就要我们在孩子偶然退步时温情陪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无数挫折、失败、退步,这在所难免,无可非议。 此时,我们应该为在风雨中受尽寒冷的孩子打开温情的臂弯,让他们在温暖的陪伴中重拾信心,再次上路。 想到了民国大师梁思成,其子梁从诫打算报考父亲担任系主任的清华建筑系,原本具备实力的梁从诫在考试时发挥失常,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 此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并未疾言厉色地加以指责,而是选择了温情陪伴,细心分析。 最终,梁从诫扫除了心中阴霾,踏入了分数足够的清华历史系,最终成就了另一番事业。 与之相对,图中左边孩子脸上的掴痕,告诉着我们,他父母的行为不能叫做恨铁不成钢,而应该叫冷漠疏离、叫求全责备、叫爱分数胜过爱孩子。 龙应台说过:“孩子,你慢慢来。 ”在这句话中,我看到了在孩子不够拔萃时的耐心鼓励,看到了在孩子偶然退步时温情陪伴。 图中两个孩子的遭遇让我痛心,我想,如果所有家庭都用掌掴的形式“鞭策”孩子的话,除了能够“遂感激勤学”的西晋左思,应该大多数孩子都会兴趣受挫、信心受阻吧。 (全国卷I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陕西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挨了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揍,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表扬。 以此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解读 今年全国卷1的作文是漫画材料,要求理解漫画的寓意进行作文。漫画的主题不能说很新颖,但是很贴合当下的社会实际。这幅漫画分为组图1和组图2,分别描述了两位成绩不同学生的遭遇。第一名学生,第一次考了满分,但第二次考了98分。第二名学生第一次不及格,第二次刚过及格线。不难看出,第一名学生属于优等生,起点高,所以家长或老师对他的期望要求也更高,虽然98分已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是成绩下滑,还是会受到批评。第二名学生属于差等生,第二次考及格了,虽然61并不高,但进步了,因此受到了表扬。从两位学生的分数和受到的遭遇不同,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1)两极分化严重,对优等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对差等生则会宽容。(2)进步和倒退。优等生的分数再高,体现的是一种下滑的趋势,差等生分数虽低,但体现了一种进步的趋势,因此优等生会受到批评,而差等生可以受到表扬。因此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下几个主题:①正确看待教育公平(正确的教育观)。②多一点宽容。③进步值得表扬。④倒退需要警醒。⑤唯分数论可休矣。 如今的中国,是个思想爆炸的地方。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便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仅看见了美好生活的一面,也注意到社会阴暗面的存在。就像高考的作文题目,褒贬不一的词汇里,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速度,也警示着我们遇到的问题。 其实,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并不是很大的三线城市里,那是个环境优美的小地方,每天早上我需要在家门口等半小时,才能等到那辆开往学校的公车。 如今,从北京到家乡的高铁已经开通3年了。可是,我却再也回不去记忆里的家乡了。这么说有点讽刺,但是事实。曾经的环境优美不见了,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困扰着每个人,而更可怕的是满大街急急忙忙的人群中,你可以从任何一个人的眼中看得到“迷茫”两个字。 再早几年,某一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曾提出过“信仰缺失”这四个字,盛世中国的繁茂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然而当我们透过那些GDP增速,所看到的`却是阶级层面的矛盾重重。 说真的,城市和信仰间是不是会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呢?难道真的是城市发展越快,我们信仰缺失越多吗? 如今是移动支付时代,也就是说从之前的私人订制时代跨越到了共享时代,可是偏偏有些人喜欢破坏共享单车。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看似很突然,其实由来已久了。比方说小区里的健身器械被破坏、广场舞扰民。如果我们细究这种道德层面的“犯罪”,就一直存在着。 还是那句话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可是我们现在想一想,恶小而为之的人不多吗? 这是一种触目惊心的存在,也许我们会说反正不是自己家的,坏就坏了呗。可是我们心安理得的时候,忽略了社会核心价值观。我们常把幸福生活挂在嘴边,那么幸福生活就仅仅是自己家幸福,而其他人就活该受罪了? 国民素质或者说是文化素质,这不是简简单单一句我们人口多,素质低就解决的。而是需要依靠法制和监督,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就像我们所说的幸福一样,幸福无法用钱来衡量,却可以用社会制度来弥补金钱带个社会每个人的差距。关注生活的每个细节,关注社会各个阶级层次。 同样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很多,环境污染、国民素质、法治进程。当然,还有舆论监督。 一、力求稳定 2016年因为多个省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卷语文卷考试,所以国家考试中心在设题方面沿用2015年全国语文卷Ⅰ题型。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养和传统文化,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试卷难度控制基本合理。大题设题求稳,还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翻译)、诗歌阅读(沿用去年唐诗,依然是名家的非名作)、默写、选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成语、病句、语句衔接、语意连贯、图文转换)、作文。 二、稳中有变 (一)设题点出现了变化:多而杂 2015年语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点设在“于文无据”“与原文不符”,而2016年语文卷却考查了学生“以偏概全”“无中生有”“与原文不符”,明显2016年语文卷在论述类设点上就多了。2015年文言文翻译只考查文言现象中的“倒装句”,但2016年文言文翻译却考查到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2015年诗歌鉴赏题考查是“描写手法”“思想情感”“作用”等知识点,2016年则考查了“形象”“作用”“思想情感”,明显发生了变化。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知识点是“线索”“线索的作用”“性格特征”“内容分析”“情节作用”,而2016年则考查“题目内涵”“情节作用”“内容分析”。2015年语文卷病句考查“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到了2016年语文卷病句就考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表意不明”,两年时间把病句所有类型都考查了。 2016年高考语文卷提醒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复习语文知识点上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顾此失彼。 (二)设题灵活:提高学生能力 2016年语文卷变化最大当属作文。笔者的学生一出考场就哇哇叫,说太变态,没见过这样的考题。是没错,因为2015年考的是新材料作文,再加上福建省普教室一直强调要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所以笔者在复习的时候更侧重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但是在训练图文转换题目的时候,很多题目要说出漫画的寓意,而2016年高考作文就是多了这一个步骤,就把学生给难倒了,还好漫画的寓意并不难,很多学生还是看出了漫画的寓意,作起文章来就不难。作文题目需要考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分析事理,然后妥帖地表达看法;需要调动积累,想方设法将场景描摹得详细,将道理阐发得令对方信服;需要发动情感,让文字真正有温度,从而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种类型的写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写作。今年作文的最大功绩,就是尝试着倡导一种有真感情、真思考的真诚的写作。 图文转换题也是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进一步考查。2015年图文转换是徽标类,题目是这样:“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这种题目只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联想力,就能解决,而2016年图文转换是“构思框架”类,题目是这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不单有观察力,还得有逻辑分类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力的要求比2015年高多了。 三、要求考生文化底蕴深厚 从文言阅读第5小题开始就充分考查了学生知识储备量了。第5小题是文化常识,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首相”“建储”“有司”“契丹”等内容,分属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官职”“皇位传承”“称谓”“地理”,一小题四个知识点。第7小题翻译涉及一个通假字“锡”通“赐”和一个古今异义字“从容”学生头脑中要有这个知识储备,在考场上才能快速地翻译准确。而默写虽然都在《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64篇里,但都不是名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背诵能力,又因为是语境填空题,这更需要学生对每篇文章的意思要十分理解,而这理解就需要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5年语文卷成语只考查三个近义成语,学生可以根据语境快速地判断出来,而2016年语文卷考查了“举重若轻”“光怪陆离”“改换门庭”“并行不悖”“空谷足音”“奉为圭臬”6个成语,成语的数量是成倍的增长。 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想在高考中语文拿高分是很困难的一件事。2016年高考已尘埃落定,虽然有些人对高考语文卷有颇多争议,但作为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只能拿起笔,低下头,努力备课,努力研究,尽量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这才是备考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返回目录>>> 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解读 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曹雪: 此题目至少要求学生三方面能力 依我个人的理解,此题目至少要求学生三方面能力: 其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此段文字虽然短小,但内容丰富,且包含深刻哲理,考生必须做到在审题过程中准确体会文意,迅速挖掘锁定核心思想,并联系自身实际作出论述。这个要求有一定难度; 其二:辩证思维能力。毛泽东提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种论述包含哲学辩证观,在我看来这也是考生在论证时需关注的重点。这种思想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对“强弱”二者内外部条件及行动策略的认识,也体现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考生需在哲学观的引领下完成论述; 其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题目可生发的范围很广,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个人生活领域,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价值观和日常眼界视野的好机会。好的表述,必须把题目中的观点提炼出来,并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述论结合的阐发。 返回目录>>>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 《体育之研究》,在我心目中,堪称体育论文的绝世经典。 中国的文化,时常把文人与柔弱联系起来,这无疑是文人的耻辱。在我看来,如果身体柔弱,也根本称不上真正的文人,最起码气质上不像。文与武是不可分的!文、武缺一岂道乎?真正的书生意气,是文与武波峰的交织,是一个绝世儒将的风姿。 从史至今,可称得上英雄的,必是文而兼武者。事实上,文而兼武者,中国历史上有好多好多,比如周瑜“雄姿勃发,羽扇纶巾”,孙策“猛锐盖世,决胜疆场,又常与周瑜、大小乔共读诗书”。以及《体育之研究》中提到的:“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等等。 再说一个更加切实道理: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一切的基础。有了强健的身体,才有充沛的精力,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基础保证。一个人只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却没有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怎能在艰苦的事业中坚持下去呢?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让我们观察一下现在学校读书的小书生们:其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德与体的培养与教导,而是不惜花巨款让他们的孩子学习美术、弹钢琴、学英语等,学习的课程多如牛毛,轻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更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其弊端,使得这些小书生们“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身体不够强壮,意志不够坚强,精力也不堪重负,是得是失呢?加强素质教育,提倡三育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面前,是否显得苍白无力呢? 所以说,只重视德、智而忽略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是100%的舍本逐末。 大家应该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基本作用是为了祛病修身,使身体健康。另一个更加深入的作用,就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使意志坚强,心情舒爽,使人胆大无畏,敢为耐久。“意志者,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体育之大效益尤在此矣!”正如《体育之研究》文中所说:“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健,可以利用体育锻炼来消除烦恼,使精神舒畅,精力充沛,更能增强人的意志,“体育之研究”中给予体育这样的解释:“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在平庸中觉醒的奋斗者啊,须知道德、知识的完备,要仰仗钢铁般的躯体与意志,旧时柔弱的知识分子形象将再也不属于你和我,体弱可以变体强,无知可以变博学,肌络筋骨、山河大地皆可改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正确的理论,只要我们认清方向,明确了目标,从体育锻炼入手,努力学习,哪怕我们现在柔弱无知,又何愁不能文武兼备、身心并完?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也可以不再像那美丽的星空可望而不可及了。 返回目录>>> 高考作文题目及解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具思辨性,有难度,有深度,可以考出水平。首先,考生必须具有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是讨论问题的前提,而且仅仅靠题干上提供的事实是不足以深入生动地进入这个话题的。 齐桓公与管仲、鲍叔之间的故事见于《国语·齐语》等文献,写这篇作文要注意其中的三个节点。一是鲍叔与管仲的友谊与相知。当年二人为友,管仲有老母需要赡养,家里贫穷,鲍叔就多出本钱与他合伙做生意,盈利后分钱,管仲却总是多拿一点,鲍叔仆人以为不公,而鲍叔则解释因为他要赡养老母,这就是所谓“管鲍分金”的故事。后来管仲带兵作战,进攻时总是慢吞吞躲在后面,退怯时却总是跑在前面,士兵以为他胆怯怕死,鲍叔则对大家解释说他是担心自己战死了老母无人照顾。管仲知道后非常感动,说:“知我者鲍叔牙也!”由此二人结为生死相知。第二个节点是,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纠是哥哥,小白是弟弟,齐襄公死后,兄弟二人从国外紧急赶回,争夺王位,管仲为助公子纠抢先得位,带兵堵截小白,并一箭射中其腰部,但被腰带上的铜撘钩住了,小白机智,将计就计,装死倒下,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于是就不着急赶路了,而小白却日夜兼程先于公子纠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这段故事里,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小白与管仲结了死仇。第三个节点才是,齐桓公任命鲍叔为相,而鲍叔深知任重难以胜任,称自己五不如于管仲,宽惠柔民不如,治国家不失其柄不如,忠信可结于百姓不如,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不如,执枹鼓立于军门以鼓舞百姓勇敢不如,因而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以自代,而对一箭之仇则以各为其主以后必忠于你来使齐桓公释怀。此后还有一段曲折是,这时管仲已经在鲁国了,若鲁庄公知道齐桓公的真意肯定不给,乃谎称要报那一箭之仇才从鲁国把管仲捆了回来。后来管仲发挥才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作文时肯定不能展开来讲这么复杂的故事,但对这段故事的了解却是越详细越好,也能检验考生的阅读积累。 这个题目的思考难度在于,如果这算一段历史佳话的话,三个人,谁更值得赞赏呢?管仲?齐桓公?鲍叔?抑或各有所善?管仲的才能当然值得称赞,但不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乎?可是如果齐桓公不肯放下那一箭之仇,这段佳话也成就不了啊。三人都放下了常人难以放下的东西,鲍叔放下了高名显贵,齐桓公放下了夺命之仇,而这两个放下助使管仲放下了疑虑,方能放心施展才干。我想,“当然”“但是”“然而”,这些关联词语的恰当使用,会串联起一段比较周全的思考,成就一篇好作文。三人共成一段佳话,按题目的要求,可以强调某一方面,但若一定要比个高低,甚至强分是非,则难免顾此失彼,流于偏颇。 返回目录>>> 20高考作文范文 宽容成就伟大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宽容成就伟大》。 对于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有人说主要得益于鲍叔的知人善用,有人说那是因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大力辅佐。不过,我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代霸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宽容之心。试想,如果不是齐桓公不计管仲之前嫌, 他会重用管仲吗?他不重用管仲,能够成就其伟大霸业吗?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何宽容可以成就伟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构筑伟大理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想干成一件我们满意的大事,是往前看好,还是往后看好呢?往前看与往后看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过往?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历史的恩怨,纠结于过往的是非,那我们还怎么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呢?因此,我们要胸怀伟大梦想,首先就要宽容对待历史,宽容告别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实现伟大事业。刚刚我说了,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这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抓好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问,“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如果不是宽容对待个体的历史遭遇,哪有心思去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更何谈聚精会神推动中国从阶级斗争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型?从齐桓公到邓小平,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大凡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都懂得宽容本身的价值,都懂得宽容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汇聚天下英才。伟大梦想也好,伟大事业也罢,我们都需要聚集天下大量优秀的人才。没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汇集,我们要想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几乎不可能。而人才得与失,关键就在领导者是否具备宽容之心,是否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容之心感人。所有的人都会犯错,所有的员工也都难免失误,领导者如何对待这些错误与失误?是过分苛责,还是宽容以待?恐怕领导者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员工对待组织和领导的认同与否。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真正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宽容与否和家庭氛围的差异之间的关联。我很感恩我父母双亲的宽容,正是他们的宽容,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哪怕母亲今天受了哪个儿子哪个媳妇的委屈,过两天还不是照样去给儿子、媳妇带孩子,帮忙料理家里家外。这就是向善。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伟大母爱。正是母亲的向善,感染着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善,而且还要始终积极向上。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跟他人过分计较,不执拗于过往的是非恩怨,不算计于个人的利益得失,不纠结于曾经的不爽不满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哪怕他人曾经对待自己是多么不友善,何其不恰当。如果我们具备这种美德,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厚之心感动他人。进而为我们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过去对我们不是很友善,我们曾经遇到困难时,他也并没有积极帮助我们,那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难道他不会感激于我们的宽容之心吗?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宽容成就伟大,这就是我从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的典故中得出来的最重要的结论。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都能够像齐桓公这样常常饱有宽容之心,用我们的宽容之心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进而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试卷给出的材料是: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我觉得这个题目表面让我们写船主和漆工美丽的心灵,而实则是让我们写社会的“不作为现象”----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企业只要回报,不作为 央视曝光的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政府部门不作为、、、分析下,题目中人物有三:船主,船主的儿子,再者漆工。首先船主的儿子肯定不是最佳立意的人物形象,因为其不仅仅是次要人物,成分较少,而且更反映不了材料的核心价值和明显的赞颂对象;接着是船主和漆工两个主要人物,其上述条件都符合,但所表现美德不一样,船主是“感恩的心",、、、而漆工是”细心地随手帮忙“,多种美德的化身,因此存在两个好的立意。而河南作文每年仅有一个最佳立意,所以必要舍弃其一,因而很多童鞋便纠结于此。但命题人仅仅照亘古不变的套路来考察我们吗?非也!作为即将步入高等学府的中学生,我们应该环抱国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细想难道这篇文章考察的仅仅是我们的写作功底和人生道德观价值观吗?非也!他还在考察我们的社会素质。所以我觉得这题目只有联系社会才能写出彩,也能将船主和漆工都体现出来!(在此提供的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卷Ⅰ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特点:一是从命题形式来看每三年一大变;二是从开放程度来看遵循“开放———限制———开放”的发展曲线;三是从改革力度来看不断探索新的命题形式, 敢于弃旧迎新。根据这三个特点, 我们不妨作如下推测。 一、从命题形式来看, 大势所趋 全国卷一向是“稳中求变”, 这既强调了“稳”, 也同时强调了“变”。没有“稳”, 便会显得无所适从;没有“变”, 又会觉得停滞不前。所以最终选择了三年一大变、每年有所微调的方式。每三年一次的大变化有目共睹, 不必多说, 相信2009年全国卷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即使是小变化, 每年的微调也有小规律, 以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为例, 所选择的材料分别是“寓言型”“比喻型” (图画) 和“直述型”。材料不同写作要求当然也不同, “寓言型”可以不引述材料, 只要观点符合其材料含义即可;“比喻型”圈子缩小, 应该看到“摔了一跤”不过是人生挫折的一个比喻, 写作时需作引申类比;而“直述型”最好能引述材料, 至少也要在材料的含义内 (跟灾难有关) 写作, 否则将视为偏离题意。由此可知, 在全国卷大张旗鼓地“放开”审题的同时, 其实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审题的限制。这就是每年的“小变”。而2009年的“大变”将是什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二、从开放程度来看, 艰难抉择 从全国卷自身的发展曲线来看, 应该向“限制”发展。不论是从这九年间的走向来分析, 还是从最近这三年的趋势进行研究, 都在表明全国卷在高呼“放开”的同时, 时时刻刻又在思考着如何“限制”。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 2009年全国卷将向“思辨型”新材料作文发展。也就是说其审题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给出一个本身有争议的材料, 就像2008年课标卷“小鸟放生”和2008年辽宁卷“道德调查”一样, 其本身不能就事论事说对错, 应该把它放在更宏观的视界或更具开放性的视角进行研究;二是给出几个材料, 进行对比对照, 从而发现本质推究本源;三是给出一些很虚的材料, 比如诗歌, 通过分析其含义探析题意;四是给出一些抽象的材料, 而不是以往感性的材料, 让考生用智慧和理性去面对。这些命题的大前提都是强调“思辨”, 需要考生全面地、辩证地、深入地去认识与发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 比如从2008年上海卷的角度去分析, 现在高考作文的趋势正全面走向“放开”。以上海卷“他们”为例, 审题的门槛更低, 并且在立意上已经真正意义地走向“多元”, 立意完全发展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上海的改革有掌声, 也有质疑, 但确实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 受到了启发。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 2009年的全国卷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放开, 甚至会变化为“命题作文”也未可知。 三、从改革力度来看, 值得期待 全国卷2006年的改革是借鉴和修正了2005年湖北卷和2005年上海卷的材料作文体例, 从而开创了现在的新材料作文体例。其改革既能表现出敢于向省市卷学习的勇气和魄力, 也展现出善于提炼、点铁成金、高瞻远瞩的眼光与见识。所以2009年的改革就更会是一个未知数。 不妨作以下几种预测:一是继续新材料作文, 但变感性材料为抽象材料, 把新材料作文发展为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借鉴上海卷“他们”的经验, 结合自己新的思考, 变新材料作文为新命题作文, 把命题作文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三是既非新材料作文, 也不是命题作文, 而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式, 比如出一个问题让考生来用作文回答;四是变单一型一个作文为选题型两个作文, 让考生选择的机会更多。其实, 选题作文早已有之, 像2007年江西卷“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都是选题作文, 只不过这两个选题作文只着眼于立意, 没有着眼于文体。 200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变脸”, 不可能照搬照抄2008年某一省市的命题形式, 但极有可能会借鉴某些省市极有创意的命题设计。所以分析2008年有代表性的作文是备考的一个重点。 不论2009年最终如何命题, 都值得期待。 四、从复习备考来看, 有的放矢 从整个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来看, 话题作文虽然还有省份偶尔会用, 但早已不再是原来三分天下甚至一统天下的情形了。所以全国卷也基本上不再会出现话题作文, 备考的重心应该放在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上。 对于新材料作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课标卷和2008年辽宁卷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湖南卷的诗句分析型新材料作文;三是分析并掌握2007年全国卷Ⅱ多个材料对举型的新材料作文。三种材料不同, 审题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对于命题作文,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上海卷和2008年江苏卷的词语类命题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安徽卷句子类命题作文。这二类一个强调了“放开”, 一个强调了“限制”, 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从思维训练来看, 应强化训练两种思维:一是发散思维, 二是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为我们打开思路, 聚合思维为我们彰显层次、扣住中心。 从文体训练来看, 应侧重记叙文、议论文及常用应用文的训练, 讲究文体色彩鲜明, 不能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 更不能写成套话作文。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高效率的中国。 身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可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幸运的是,我们不畏难题,化压力为动力,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是高铁,高铁总的来说是一种安全、便捷有舒适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城际轻轨与省际高铁。城际高铁极大缩减了人们出行所费时间。比方说A城到B城驾车需要两个小时,轻轨只需半小时即可轻松到达。省际高铁时速可高达350千米每小时,在各个省份之间畅行无阻,所到之地更为精确,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更精确、更快速,有过之而不及。如今大量出口到各个国家,可谓是中国人“别样的骄傲”。 其次,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软件俯拾即是。把外出付费称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简直一点也不夸张,就连最不起眼的街边小吃摊,都无需携带现金。来自英国的来华留学生拂菻坊,也是现在的网络红人,在视频网站上发表的第一个视频,便是称赞移动支付的便利与高效。他所说的:“在所有发达国家都以为中国将陷入人口的泥潭时,中国却以她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他国望尘莫及的高效率”,完美诠释了中国的特色成就。 最后,共享单车也是不得不提的重头戏,它发端于校园,由中国大学生一手创办,如今上至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下至小城镇,共享单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随处可骑,无处不到,可谓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美好使者。这种建立在信任与素质上的特色交通工具,不再是西方国家独占的卖点。中国,也能做好属于自己的“共享服务”。 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其共享单车穿越美丽校园,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一键支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中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便利,高效的新面貌。 中国随时打开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点评 本文能够紧紧围绕“高效和便利”这个中心,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三个方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作者能抓住高速和便利这个特点把高铁和移动支付及共享单车等三个新生事物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表现当今中国的特点。文章开篇从古论述到当下的中国,点明论述的主题,接着分三段介绍,结尾点题照应前文。论述中作者采用举例、对比及列数字等方法,把高铁与驾车及外国同类产品技艺做比较,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中国高铁的高速和准点。通过引用外国人的评价,从侧面写出了移动支付造就了令人忘尘莫及的高效。通过描述扫二维码随时可骑单车,说明中国在分享服务方面不落后于外国。文中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使整个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逻辑性强。多种论述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句式丰富,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字里行间充满自豪之情。 当然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还有可改进的空间,但与同类文章相比,强烈的结构意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及关联词的恰当使用不能不说是这篇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点。 高考优秀作文六) 以和为贵 万物共荣 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由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英国诗人库伯曾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与生态机制日渐脆弱。于是,“美丽乡村”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人发起了一场寻根之旅。上至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口号,下至青年返乡潮的出现,“美丽乡村”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有人评价,青年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是青年再造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北上广”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之地。城市,意味这机遇,也意味着成功;乡村,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一位湖南扶贫青年曾惭愧地回应起自己回到农村老家后放出的狂言:“这里简直比上海落后一百年。”的确,现在的乡村景象是今非 昔比,再也不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景,再也不见“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之景。但正因如此,乡村所蕴藏的无穷潜力吸引着现代青年返乡造梦,大展鸿图。“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的不仅仅是城乡和谐,更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乡村发展自己,在乡村创造价 值,实现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生。 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为(几于)道。”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有人扬言这是“中国威胁”,其实达何尝不是在现今保守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来的、具有当代意义的治世理念呢?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中国,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内在机(肌)理的对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命脉的衔接。21世纪,请看中国和谐建设之路。 点评 1. hear a. nearly b. search c. bear d. heart 2. change a. machine b. headache c. technique d. research 3. surprise a. police b. apologize c. bridge d. children 4. safely a. base b. season c. asia d. usual 5. museum a. subject b. true c. bulge d. busy 单项填空 6. –will you be able to finish your report today? –_______. a. i like it b. i hope so c. i’ll do so d. i’d love it 7. we forgot to bring our tickets, but please let us enter, _______. a. do you b. can we c. will you d. shall we 8. your story is perfect; i’ve never heard _______ before. a. the better one b. the best one c. a better one d. a good one 9. it was not until she got home _______ jennifer realized she had lost her keys. a. when b. that c. where d. before 10. we hope that as many people as-possible _______ join us for the picnic tomorrow. a. need b. must c. should d. can 11. it is no _______ arguing with bill because he will never change his mind. a. use b. help c. time d. way 12. john, a friend of mine, who got married only last week, spent $3,000 more than he _______ for the wedding. a. will plan b. has planned c. would plan d. had planned 13. we thought there were 35 students in the dining hall, _______, in fact, there were 40. a. while b. whether c. what d. which 14. –did you take enough money with you? –no, i needed _______ i thought i would. a. not so much as b. as much as c. much more than d. much less than 15. mary wanted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all by herself, but her parents did not _______ her to do so. a. forbid b. allow c. follow d. ask 16. –what did your parents think about your decision? –they always let me do _______ i think i should. a. when b. that c. how d. what 17. we often provide our children with toys, footballs or basketballs, _______ that all children like these things. a. thinking b. think c. to think d. thought 18.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standing at the door and the small girl couldn’t get _______. a. between b. through c. across d. beyond 19. i know you don’t like _______ music very much. but what do you think of _______ music in the film we saw yesterday? a. /; / b. the; the c. the; / d. /; the 20. as you can see, the number of cars on roads _______ rising these days. 【(上海卷)语文作文】 题目:评价他人的生活 材料: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让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语文作文】 题目:我的青春阅读 材料: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苏卷)语文作文】 题目: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 材料: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 请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山东卷)语文作文】 题目:我的行囊 感悟人生 材料:我的行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请以《我的行囊 感悟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卷语文作文】 题目:模仿与规范 材料: 某人推出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会破坏这一市场。于是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海南卷)语文作文】 题目: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九合诸侯逐鹿成,一匡天下牛耳执。读书会讨论至此,同学们大都对齐桓公和管夷吾感触更深,而我,则独感动于隐于历史帷幕之后的鲍叔。或许,他不是在丹墀之上问鼎中原的国君;或许,他不是在帷幄之中运筹决胜的宰辅;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识人之眼和举荐之心,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请允许我谈一谈:炬眼识英,海心荐秀。 首先,我要为鲍叔能够识别英才的如炬之眼击节称赞。管鲍本为旧交,后各事其主,当己方已经获胜之时,鲍叔还能关注到失败者、阶下囚管仲更超于己的才华。在凝望着这如炬之眼时,我仿佛看到了那能够发现无人赏识的左思“构思十年”而写出的《三都赋》的亮点并着力推荐的皇甫谧写下的暖心序文;仿佛听到了那为政敌骆宾王声讨自己的《讨武氏檄》而感叹“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的武则天发出的由衷赞赏;仿佛触到了那被王勃抢了女婿风头、仍在看过《滕王阁序》之后惊呼“天才也”的闫都督举起的真诚酒杯。慧眼如炬,可以助我们不畏迷雾乱花,识别出真正英才。 其次,我要为鲍叔能够举荐秀杰的如海之心弹剑高歌。明知管仲之才更胜自己,仍能荐诸主公,这是何等宽广、无私的胸襟。在鲍叔如海洋一般的心胸中,还飘荡着贺知章在看过晚辈李白一首《蜀道难》便大呼“子,谪仙人也”并金龟换酒、荐于玄宗的高仁;还飘荡着梁启超在为清华国学院推荐刚学成归国、手无文凭的陈寅恪时说出“我的等身著作,加起来也没有陈先生的三百字有价值”的大义;还飘荡着爱默生在与自己哲学理念相悖的梭罗英年早逝后为其出版、推广《瓦尔登湖》的至善。宽心如海,可以助我们放下内心私念,推荐出真正秀杰。 揆诸现实,在当今时代,有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法识别人才;有的人精致利己,怀抱私心,不愿他人在前。越是在此时,鲍叔的如炬之眼和如海之心才越有穿越历史烟尘的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感悟。 同学们,普希金曾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今天围绕“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过往而兴起的讨论终会平息。当尘嚣散尽,我只愿大家可以看到那带着能够识别英才的如炬之眼和能够举荐秀杰的如海之心的鲍叔,正在清朗的夜空中颔首而笑,眼神清澈,冰心剔透。 何能千古感人久,炬眼海心颂君知。 【全国卷1 范文】推荐阅读: 全国卷作文范文09-30 高考全国卷3范文06-28 高考全国2卷范文11-06 全国卷3语文作文范文08-11 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06-29 全国二卷高考作文范文08-16 语文全国卷三作文范文10-23 全国(1卷) 语文09-23 全国卷1文综高考试题11-16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范文10-144.全国1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四
5.高考全国卷1语文作文 篇五
6.全国卷1高考零分作文 篇六
7.全国卷1 范文 篇七
8.高考作文解读(全国1卷) 篇八
9.2012作文大揭秘(全国卷1) 篇九
10.全国卷1 范文 篇十
11.高考优秀作文全国1卷 篇十一
12.高考全国卷(Ⅲ)英语试题(1) 篇十二
13.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篇十三
14.全国1卷语文作文精选 篇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