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24-10-19

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共8篇)

1.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三)珍惜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两个班人,这些学生虽然年龄小、好动,但学习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因此要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共三个主题:

(一)我在集体中成长

(二)金色的秋天

(三)我们真棒

这三个主题要渗透三条轴线,四个方面

三条轴线:

1、儿童与自我

2、儿童与社会

3、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

1、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2、积极愉快的生活

3、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4、健康安全的生活

四、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3、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内容标准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养成生活和劳动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2、愉快、积极的生活

(1)愉快开朗

(2)积极向上

(3)有应付挑战的需要

3、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1)诚实友爱

(2)遵守社会规范

(3)爱家乡爱祖国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有创造的意愿和乐趣

(2)动手、动脑

(3)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4)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五、重难点

1指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劳动成果,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表达获得的经验信息。

2关心周围环境能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了解红领巾的意义,敬佩革命英雄和少年英雄体验少先队员活动的乐趣和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的快乐,能分清对与错、愿意选择正确行为。

4、合理安排暑假生活,懂得做事情应持之以恒。

六、改进措施

1、采用调查、访问,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多收集资料、根据本地特点,结合教科书进行教学、使之适合本地实际学生易于接受。

3、给学生更多自主活动、自己思考、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参与其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感受生活、学习做人。

2.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生活,问题,措施

当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逐渐脱离,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惰性日益凸显。高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教师一定要灵活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思想品性,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一、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民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因此不断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向上发展是当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当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下面笔者将根据自身周围品德与社会教学状况,对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一)教学意识落后

首先,应试教育模式仍然长时期控制着整个小学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小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仍然以教学成绩为主,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学校面临小升初的严峻考验,升学率不得不被提升至教学重点方向与战略地位。因此,小学教师往往注重于对高年级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对其“德育”发展缺乏教学意识与教学措施的改进与创新观念。其次,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课堂主导型较强,经常忽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地位与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育意识较为传统,认为思想品德是口头说教,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信心一再受到打击。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特定的学习心理特征与成长环境,教师倘若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与培养,必然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与方位性。

(二)效率低,质量差

首先,品德与社会教育的课时严重不达标,新课程小学教育要求与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时每周不可少于3个小时,但是笔者就当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课程课时安排来看,大部分班级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节课,远未达到教学标准要求。不仅如此,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上,由于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使得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常常占用思想品德课时,使得学生的德育发展严重受限。其次,由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受重视,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往往选用文化课程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所以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师资力量差,且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其教学误导,从而在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的发展上受限,同时学生在心理疏导等方面缺乏教师参与与改进。最后,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教材上的内容读一遍,使得课堂偏于理论化,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理论中难以寻找学习乐趣,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一再降低,品德与社会课程本是着重于对高年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促进其融入社会,但是落后的教学模式,不端正的教学态度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程难以发挥教学本质作用,极大阻碍对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要立足于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上,通过对学生们思想发展状态来进行教学了解与辅导。

(三)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性差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程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仔细研究品德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性,通过社会的丰富性与社会知识的勾连性体现小学品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的了解来看,教师对社会知识与资源的整合不够重视,使得课堂教学环节过于机械化,缺少人性素养的渗透。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文《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把教材上固有的生产情况进行讲读,学生们对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仍然浮于表面层次,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社会教学资源的引导,学生往往对社会缺少见解性了解,使得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本质不断被磨灭,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也受到了局限性束缚。

二、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方向与重要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直观感知,要利用品德与社会之间的连接性灵活搭建品德与社会教学平台,不断推动德育发展,让每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时具备端正的思想态度与完善的礼貌修养体系,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本质目的。

(一)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鲜明的多元教学特征,教书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因为学校和家庭是每一位高年级学生在较长时间内的成长环境,一定要在此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体系。俗话说,教师如家长,家长如教师,教师与家长往往存在教育相容性,学生通常在两者的言行举止的感染下逐渐培养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改进时,一定要多方位贯穿家庭接入环节,以此保证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儿时成长历程,阐述自身家庭对自己在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培育,还向学生们列举了一些历史名人的家庭培养过程,让其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不断引导其树立尊爱父母、关心家庭的意识与责任。我还向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任务,让学生们在回到家时观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举动,了解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使得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学主旨。

(二)推行社会化教育

小学高年级的思想品德发展必须要切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社会化教育,让学生们逐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通过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来扫清融入社会的障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切不可被束缚在小学课堂中,学校与教师一定要从社会角度出发,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同时,学校还要在社会上不断宣扬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呼吁社会、家长不断推行德育发展,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修养发展。我国正处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公民整体素质推进的重要性,将公民道德修养的发展立足于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础上,争取让每一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够初步具备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学校、教师一定要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创设品德修养的社会融入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修养,从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能发扬自己的优势,敢于表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此次课堂设置为社会实践课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街道,让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礼貌举止与语言沟通、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教师一定要推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让每一位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基本确立独立、进取的价值观念与道德修养体系,以此推动德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守兴.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J].发展,2010,(05).

[2]吴速建.思想品德课提问艺术微探[J].福建论坛,2007,(05).

3.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浅见 篇三

一、导入要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使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我在导入新课时,总是力求做到“新颖”,不落俗套。小学生爱唱歌、爱听故事、爱看表演……我就采用了读儿歌、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导入;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和感兴趣的内容吸引,我就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吻合的情境导入新课。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健康、活泼的好孩子,大家都有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疼爱,是不是很幸福呀!

生:是(齐答)。

师: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你们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吗?

生:1:眼睛看不见的人。

生2:没有手的人。

生3:嘴巴不会说话的人。

……

通过以上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浓。

二、说理要透

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差,而品德与生活课的要求则是使学生每堂课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德。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道德观念、知识、规范时,充分利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插图、课文里的故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道理阐述透彻,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个故事会——身残志坚故事会。

师:大家感受到残疾人的艰辛了吗?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克服了这些困难,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故事会吧!

(学生上台分别讲故事。)

师:大家的故事真感人,老师这也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电视台还给故事的主人公进行了采访报道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录像)

师:大家看完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她真勇敢

生2:她的生活好苦啊!

……

师:大家说的都对,残疾人用自己的毅力克服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以后要尽量了解他们,关心他们。

三、辨析存真

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一环就是深入理解,辨析是非。低年级学生辨别能力较差,往往是真假难辨,美丑不分,我常常采用学生身边经常出现的典型事例设计辨析题,让他们辨是非,分美丑。如在教学《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一课时,有一位教师就创设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眼睛耳朵作用大

1.猜谜导入,引出话题。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你要猜不着,对着我瞧瞧。(眼睛)

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天天在一起,永远不见面。(耳朵)

2.现场体验活动。

A.蒙眼走路。(用干净的毛巾将学生双眼蒙住,在教室里走一个来回)

B.塞耳传声。(用干净的棉花将学生耳孔塞住,进行传话游戏)

师:经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耳朵和眼睛的作用都很大。

师:是啊,眼睛和耳朵对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没有了它们,我们几乎寸步难行。可是,我们的好朋友盼盼却是这样对待它们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眼睛和耳朵的诉说。

活动二: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脏手揉眼、强光下看书、走在路上、躺在床上看书等不好的习惯。

师:大家知道眼睛为什么那么痛苦了吗?

生:就是刚刚那些不好的习惯。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这些不好的行为吗?还有哪些行为会伤害我们的眼睛呢?

生1:拿着尖锐的东西打闹。

生2:放鞭炮。

……

师:大家听到了吗?耳朵也在伤心地哭泣,出什么事情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媒体播放挖耳、长时间用耳塞听音乐等场景)

师:你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吗?当时是什么感觉?

生:有,会伤到耳朵。

师:还有什么危险的动作吗?

生3:玩闹时拉同学的耳朵。

生4:往耳朵里乱塞杂物。

师:看了这么多,我们要不要保护眼睛和耳朵呢?下面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医生吧!

活动三:我当“小医生”

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护眼、护耳高招)

通过以上的精心设计,品德与生活课就不再乏味,学生也能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4.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二、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

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三、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

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四、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4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本学期紧紧围绕“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5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6

这个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二年级二班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缺乏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以及过多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知识的传输与教育。

2、在课堂上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3、平时与学生交流的太少,不了解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等。

三。改进的措施

1、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3、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7

展望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认真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已逐步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学会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设计中,其教学目标是要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赋予了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加生动而美丽的生命色彩,然而要演绎这美丽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当研究型的教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8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留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熟悉错误,熟悉错误造成的严峻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留意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承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9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后换取成功的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以教研为平台,注重教学创新。

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反思、总结,这对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业提升。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创新。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书籍,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水平的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1

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2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请你支持)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

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4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回眸过去这段时间的成果,一定承载着我们许多的心血和汗水,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五、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我因为不住学校,离学校有很长一段距离,正因为如此,我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学生。每天我都会和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我不仅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对他们在家的表现也很清楚。我每天都要经过很多孩子的家门口,都会和孩子的家长交流。于是我把品德教育带出了课堂,贯穿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发生的事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5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5.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水平的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学习从分享开始

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这个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二年级二班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缺乏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以及过多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知识的传输与教育。

2、在课堂上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3、平时与学生交流的太少,不了解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等。

三。改进的措施

1、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3、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4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㈠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㈡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㈠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㈡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5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6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7

展望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认真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已逐步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学会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设计中,其教学目标是要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赋予了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加生动而美丽的生命色彩,然而要演绎这美丽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6.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教师:金灵

一、教材内容分析

1.生活性。

本册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

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7.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主要渠道;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认知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下面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在情景体验中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传统教学比较重视“有形的、线性的形式训练”。其实,感悟才是学习的核心部分。例如,在教学“我可爱的家乡”内容时,讲到“走进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部分,则可在根据课堂活动的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活动内容的各类照片、图片、实物等资料,在活动场地进行一一展示。我及时播放准备的课件图片,让学生从中欣赏我们的城市建筑、了解家乡特产、知道家乡的文化旅游胜地等。通过参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加深了认识,而且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才认识了自己的家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对家乡有了新的了解,又对家乡产生了自豪感,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活动的真正目的:对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

二、在实践体验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培养道德行为

学生大多的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学校是体验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实,学校里有着大量的体验岗位,如:红领巾广播站、常规监督岗、光荣升旗手等等。我们组织队员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理想,从自身实际出发,每人选择一个岗位上的角色。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培养了责任感,发展了综合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1课“多彩的课间生活”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下课时从学生身边拍摄的录像,通过录像中的片段层层展开,让学生辨别是非,讨论下课后应该做些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抓住下课后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再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合理做好课前准备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重点,分组人人参与编儿歌活动,编好后以组为单位唱一唱、演一演。接着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开展“实话实说”活动,让学生回忆下课时“我”在做些什么,“我”做得对吗。最后在下课前几分钟请小朋友想一想,接下来是什么课,你下课后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随着下课的铃声,我提醒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下课了,你想做什么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的这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校园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三、抓住问题灵活应用方法,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产生怀疑。因此,我们的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

标准。

1.故事喻理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

2.榜样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身边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3.引导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总之,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遵循少年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坚持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实践新的学生教育观。

8.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篇八

这一课主要通过观察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愿意把他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诉给大家,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听觉感官,“春姑娘”与学生亲近了,同时也是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找春天这一环节,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已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一环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视觉等神经,用孩子们的童真去看春天、闻春天、摸春天、找春天,和春天里的动植物交朋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

对于任何一名同学的表现我都将给予赞赏的评价,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共同探索,已经体现出初步的合作意识;站到前面表演春天里的小动物和植物等各种角色,已说明学生具备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勇气;能够把自然界中万物生灵对春天的不同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更能体现出学生超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实每个学生都如同蓄意待发的春芽,只要教师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情境,他们都会充分的利用这种情境资源,而发挥出他们卓越的潜力。因为是教师,所以我们总喜欢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孩子的茁壮成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教学反思

本主题承接第一次活动“春天的脚步”,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格言警句,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的春天。活动融会农民春耕春播、城市各行各业春季开局的工作等生活劳动场景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本次活动主要体现课改中“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因此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种子发芽啦”“播种希望”几个主要学习活动内容。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呈现知识,而是突出呈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致力于低起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学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思想品质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追求,来促成学生道德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在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与种植有关的小观察、小实验、小游戏等研究性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结合播种的经验,让孩子们联想到秋天的收获,知道播种的重要性,进而升华到教师,工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对于珍惜时间,每个学生都懂,嘴巴上都会说,但是真正要让学生学了这课后有收获,这也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为了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让他们在辨析行为的过程中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去珍惜时间,怎样才算是做到珍惜时间,因此在设计该案例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录音、录象等先进的媒体效果,通过讨论辨析、合作表演,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设计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这一环节时,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课中选取的一些事例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涉及到学校,家庭,但都是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的,并且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情,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因此,学习起来就方便多了,同时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开放性。

《留住春天》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生活。”因此在设计本课活动时,引导学生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捕捉信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生活中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

本课活动主要是以学生走进自然界去寻找春姐姐的脚步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观察到的新知回归课堂,欣赏美丽的春色,感受春天的美好,让美丽的春天永远留在身边,用自己的双手把春天打扮得更漂亮。从而使孩子们在春天的环境中产生对春天、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要让孩子从图片去寻找春天,显然干瘪无味,也无法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展开这节课的。开始我就利用课件来诱发学生学习欲望,使之从课堂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让他们置身其中,开启心智,课堂成了孩子们演说的舞台,挥洒智慧的平台,享受成功的乐园。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思想。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总是以一个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活动时,教师运用课件将“春”的多个镜头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使良好的品德在自主活动中,在亲身实践中产生。最后组织了一些列活动,如“画春天”“让我们的教室绿起来”等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去爱护环境,爱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

《家乡,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本节课包括“说说家乡的美景”和“摆摆家乡的物产”两个活动。设计本教案时,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特点,力图通过实地观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举办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与态度。

在上课时,首先呈现给学生的事全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区,旨在引起孩子们的联想,使他们知道本省、本市甚至本县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都是家乡的美景。接着让孩子们先明确家乡魏桥的位置,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最喜欢去哪儿,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周围的同学都喜欢去哪儿,多了解一些家乡的地方,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美景,从而激起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感情自己也在小组里练习练习,为一会儿全班交流打下基础.同学们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发言也积极,但也容易犯毛病,说的时候注重表面上的感受.可当我让他们作为小导游站起来向同学和老师介绍家乡时却显得很慌,后来才知道是说不清家乡的具体地名.这说明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得不够多.

在课堂教学时,同学们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方面谈到了对于家乡的环境美和家乡的特征,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也来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家乡山山水水的美好景色画下来。

在常规的教学中,我确实忽略了课前的预习与搜集资料在教学中的作用.总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但作为老师,我应该让孩子课前口头上向家长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资料,那样的话,至少会有大半的同学能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做到胸有成竹,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整节课来说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孩子在课堂上有感而发!

《大眼睛看家乡》教学反思

这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本课安排了两个次主题,“家乡变化大”和“我敬佩的家乡人”我们要教育孩子爱家乡,就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是爱的前提。在这一主题活动中让孩子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两个次主题是密不可分的,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接着让学生认识家乡历代的人,知道家乡的变化与他们息息相关。

“家乡变化大”,主要通过让学生在听爷爷将故事,看妈妈的相册等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目的。本课注重学生的课前准备,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的过去,通过今昔的对比,学生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对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还自然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到家乡正在翻天覆地的发生着变化。“以前出行步行、骑自行车,能坐上公交车就不错啦。”“以前买吃的要粮票。” “现在的乒乓球台由原来的砖块变成现在的乒乓球桌。”“广场越来越大。”“这是我妈妈小时候买衣服的百货店,很小、款式也很少,现在的衣服款式很多。” 学生说起家乡变化来滔滔不绝。

“我敬佩的家乡人”这一环节的目标是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能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想真正了解、感受自己的家乡,就要了解、感受自己的家乡人。本节课从古至今家乡的名人,他们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了解了近代的企业家,以及普通人对社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身边的人认起,让孩子认识到只要为家乡做出贡献的普通人也是值得大家敬佩的。从而引导学生立志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对今后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1)搜集材料,找准切入点,切入点要小。

(2)密切联系孩子身边的生活,贴近生活。

(3)从课题入手,设计板书,紧扣题材。

(4)活动为目标服务,为目标而设计。

《健康小天使》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设计立足于学生与自我、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遵守规则和纪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人们往往重视对自己能力和性格的培养,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针对课程标准“健康、安全的生活”,教材从了解卫生保健设施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到学生自身应掌握的健康处方,再到环境保护对生命和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只有健康的才是幸福的、快乐的”,引导他们构筑“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的健康心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从小培养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品质,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针对课程标准“愉快、积极的生活”,引领学生探究规则和纪律的作用,了解一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形成在生活和学习中遵守规则好处多的心理,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儿童所面对的世界有着多重范畴: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这些范畴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儿童与自我、与自然界、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范畴中活动的儿童当被置身其中时,这些范畴就成为儿童自己的社会生活。教材引发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学会把握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养成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负责任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保健设施伴我成长》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熟悉的体育场、体育器材、家庭和学校里的卫生保健设施展开,旨在让他们知道,保健设施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也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些物品,很多就是保健设施。而在保健设施的使用方面,则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利用多种渠道了解保健设施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保健设施。组织学生以学校、家庭、社区为活动范围,认识了解身边的保健设施,收集常用保健设施的图片,了解用途,在班内展示交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健设施就在自己身边,随时都可以为人们提供服务。

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足够的关于保健设施的使用资料,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提出补充或正确的修改意见。尤其是身边常用的一些保健设施例如:温度计、饮水机、正确的洗手刷牙的方法等等。

如何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在课堂上,第一点就是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保健设施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第二点就是切实学会这些保健设施的使用方法。

《爱护环境保健康》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设计采用拟人和对比的方法,展现有的人只考虑自己方便而不管周边环境是否会被破坏的不良行为,并通过正面展示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些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生活中去调查环境和健康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就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学生做好记录,然后师生共同查阅资料,就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

2、组织举办环境保护展览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讨论、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大量真实生动的环保方面的实例,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如:不能随便乱扔垃圾、保护小河,杜绝环境污染等。

3、谈谈你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学生小组交流,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甚至是所做,以小组为单位指定一份环保公约。然后全班评比:环保小卫士 如:结合学校保护环境的活动,孩子们纷纷捕捉美国白蛾,既消灭了害虫,又增强了环保意识。

《我健康我快乐》教学反思

“我健康 我快乐”这一活动设计主要创设了一群小学生去医院探望摔伤同学的情景,意在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记忆,引导他们回忆生病给自己带来的不便,体会身体健康的幸福。使他们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构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健康心态。

在课前让学生了解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学生从认识错误到改正错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强烈感受到了自身错误所带来的危害。

整节课,我自始至终贯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原则,学生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护牙齿的知识,了解健康的秘诀。通过活动使他们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构建了“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健康心态。还通过拍手歌、小漫画、学生演讲等多种学生能接受而又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健康方面的小知识。

在了解一定健康常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小处方,作为平时讲究卫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提示。我觉得在这节课的备课的过程中,缺少弹性目标,对学生知识现状、生活环境估计不足。再加上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欠生动,导致在播放《健康歌》时学生没有充分动起来,效果不够理想。

《有规则真好》教学反思

提起纪律孩子第一个想到的是纪律就是不许干什么,是一种条条框框,是不自由的。本节课,从实际生活中的两次交作业这个小游戏入手,这个游戏是学生学校生活中见到的一幕,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纪律保障学生生活的安全有序。

接着引出故事《小狐狸进城记》让学生在愉快的故事中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最后的“议一议”是以回顾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目的在于提示我们在学习本主题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规则,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知道的规则,把他们学习的落脚点定位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

在活动中我指导儿童如何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官(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进行观察,并有条理地分类记录自己的感受。

学生借助各种信息资源能收集有关的资料,但是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能很好的处理。因此教学前,我对学生的材料做仔细地评判,一方面核对其准确性,另一方面要鼓励其丰富性,有意培养了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表演中强化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了解规则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我是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所选取的情景来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行业的规范标准,又有社会的公共秩序,还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安排这些内容,是想从不同的侧面教育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都应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最后的评价环节是想让孩子在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的回忆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道德引领,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和纪律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得到极大的幸福和快乐。

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班内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我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纪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热烈融洽,让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课件,展示守纪律的孩子的图片,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守纪律的孩子的事迹,先分组说,再选代表发言。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了要遵守学校纪律,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好孩子。

《我会选择了》教学反思

这个主题设计了两个活动:“我的选择有道理”“我来想办法”。第一个活动“我的选择有道理”,是针对学生的“吃、穿、用、玩”四个方面,从“同学之间不攀比”和“我的用品我来选”两个层面展开。第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醒儿童在衣着、食物、玩具等的选择方面不要攀比,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爱好而定。第二个环节是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遇事愿动脑、会动脑的习惯,培养他们遇事能提出多种方案,然后再找出最佳选择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或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现在的选择依据和能力,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教育或启发。在引导的过程中,以正面的事例引导学生。为了检验这节课的效果,在课上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对学生进行考察,在互相评议中提出自己的建议,体会到选择的快乐。

第二个活动“我来想办法”,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和学生常见的情景创设,旨在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张、多动脑、善于协作的良好习惯。

我又创设一定的情景,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遇到事情时要遵循以下三点:第一,不慌张;第二,多动脑;第三,善于协作。

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我还搜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其他小组同学的评价中完善解决的办法。

最后我还是相信榜样的力量。又让孩子说说身边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的做法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积累更多的智慧。

《金龟子的启示》教学反思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这一主题设计了两个活动:“金龟子的秘密”“学做金龟子”。

“金龟子的秘密”,这个童话故事是本主题的一个引子,设计这样一个童话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不畏困难、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质,让他们通过故事学会负责任,圆满完成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又举出许多同学的例子,让学生以同学为镜子,照出自己的言行。了解了金龟子的秘密之后,以具体事例反思自己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教训,便于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

活动二学做金龟子,主要列举了“苦练基本功”“学写毛笔字”“坚持打扫卫生”三幅画,目的是呈现儿童不怕困难、有毅力的活动场景,意在用正面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金龟子,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班级内取得成绩的一些同学的展示或汇报,让学生在视觉或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还让学生课前搜集一写名人的小故事,课上开展一个故事交流会,从榜样的身上寻找力量。

上一篇:社区茶话会方案下一篇:愚人节淘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