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2024-09-08

小数的意义练习题(共11篇)(共11篇)

1.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篇一

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个份是1厘米。1厘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米。

4厘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米。

19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米。

3、王茜身高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4、1元是10角,6角是

()

()

元,还可以写成()元。

5、1元是100分,5分是()

()

元,还可以写成()元。

6、5.87元=()元()角()分8厘米=()分米5角2元=()元0.9米=()分米2米4厘米=()米3分=()元7、7角=()()元=()元6分=()

()元=()元

510 米=()米=()分米15厘米=()米=()()

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个份是1厘米。1厘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米。

4厘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米。

19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米。

3、王茜身高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4、1元是10角,6角是

()

()

元,还可以写成()元。

5、1元是100分,5分是

()

()

元,还可以写成()元。

6、5.87元=()元()角()分8厘米=()分米

5角2元=()元0.9米=()分米2米4厘米=()米3分=()元7、7角=()()元=()元6分=()

()元=()元

510米=()米=()分米15厘米=()米=()()

2.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篇二

就尝试教学而言,学习新知识是主要的尝试活动,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去解决新问题。由于练习课提高了练习的难度,增加了变式练习,因此对学生来说,也存在必须用尝试法解决新问题的情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用尝试教学法上练习课。

一、练习课的尝试教学结构

要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必须首先寻找和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练习课结构。尝试教学的练习课一般分为六个阶段,简称“六段式”练习课结构。以下简要说明每一阶段的设计要求。

第一段课堂导入

课一开始,教师简要说明练习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要求是什么,从而提高他们练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这一段,开门见山,时间很短。

第二段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主要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配合本课练习内容选择基本训练题,在尝试性体验中进行检查复习,为解决练习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第三段练前指导

为提高练习的实效性,课堂练习要有指导性地进行。这一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完成,练习之后,引导学生自己讲述练习中所应用的知识和应注意的地方,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前指导。也可以在练习之前,教师先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结论、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学生再进行尝试练习。

第四段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一般有20分钟左右。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尝试性练习情况。

长时间的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特别对小学生更是这样。因此,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可采用闯关、竞赛、数学游戏、打擂台等形式。

第五段练后评讲

教师根据巡视指导过程中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对练习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当堂解决问题。或先由学生总结在练习中的经验教训,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然后教师再进行评讲。通过练后评讲,使学生有所提高。

第六段课堂总结

课结束前,通过师生谈话和学生讨论,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等,然后教师再点睛汇总。最后,也可针对学生容易做错的地方精心设计并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

练习课的结构是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练习分几个层次进行,可以练一段,评讲一段;再练一段,再评讲一段。如果有几个层次的练习,课堂结构中的第三、四、五段可以重复几次。

有些地区根据不同的练习要求,把练习课分成巩固性练习课、综合性练习课、操作性练习课、探究性练习课、思维训练课、游戏性练习课等,在练习课结构的设计上也有所不同。

二、尝试型练习课的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训练,巩固和加深理解算法,能熟练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分析,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学会运用规律对计算结果进行估测和检验。

3.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课。

【练习课一般直接揭示课题。像本节课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本节课要练习的内容是什么,提高了他们练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二)基本训练和练前指导

1.填一填。

0.42÷0.7=□÷7 1.04÷1.3=□÷□

0.4÷0.25=□÷25 9÷0.18=□÷□

(1)学生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说说填的根据。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7.4÷3.7(单纯移动小数点)

123÷8.2(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

6.21÷0.3(商中间有0)

2.08÷3.2(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继续除)

(1)学生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并说说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和练习情况,进行练前指导。

【以上这两组练习题紧扣新知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所有的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知识点。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进行知识的再认和回顾,尝试练习之后,先自己讲讲练习中所应用的知识和应注意的地方,然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前指导。通过基本训练和练前指导,教师可以准确地诊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前馈控制,引起学生注意,为后面有针对性的重点训练及解决练习难点做好了铺垫工作。】

(三)课堂练习和练后评讲

分层练习:

1.计算并发现规律

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他各栏里的数吗?

(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说说是怎么填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讲并小结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二次探索规律

180÷2.4=13.5÷30=

18÷2.4=13.5÷0.3=

1.8÷2.4=13.5÷0.03=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合作交流发现的规律。

(3)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讲并小结规律: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几倍。

3.三次探索规律

(1)观察上面已计算的各题,按要求分类,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商大于被除数的有:()

商小于被除数的有:()

(2)小组合作交流。

(3)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讲并小结规律:

当除数>1时,商<被除数;当除数<1时,商>被除数。

综合练习:

1.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48.5÷16○48.5 1.8×2.9○1.8

210÷1.4○210 1.06×0.9○0.9

7.26÷1○7.269.4÷1.2○9.4÷0.12

32.4÷0.4○32.43.98×1.02○3.98÷1.02

(1)谈话:你能运用我们上面发现的规律来进行判断吗?

(2)班内交流,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评讲。

2.解决问题

(1)最近老师想买一辆小轿车,选了三种款式想请同学们帮忙参谋一下。轿车除了要考虑它的性能和外观外,还要考虑它的耗油量。

桑塔纳7.2升汽油开了79.2千米

威驰1.2升汽油开了21.84千米

飞度1.4升汽油开了21.56千米

请你们帮助老师算一算哪种车用油最省?该怎么算?

(2)假日里,王老师带部分同学去森林公园。

售票处:门票每人4.50元。

老师:我一共花了58.5元买门票。

学生:我们还要准备32.5元买回去的车票呢。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

以上两道题目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讲。

【课堂练习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上好练习课的关键在于练习设计。在这一环节,教师精心设计了练习题目,分层进行,循序渐进,练习形式多样。学生在练习中,需要观察、思考,尝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的同时体现了个性化的思维,学生的各项数学技能得以全面发展。

本环节采用了练一段,评讲一段;再练一段,再评讲一段的方式进行。应注重先思后导,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后,鼓励他们认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发现的规律。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经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这种边练边评,及时反馈,及时评讲的方式,不仅便于调动学生继续尝试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有何评价?

指定多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课结束前,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总结,突出本节课练了什么、怎么练的、有何体会。教师最后进行简单小结,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积极而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尝试型练习课的教学建议

1.分层设置练习目标,有的放矢

有不少教师认为练习课“没上头”,不过是“做题+讲题”老套路的不断重复上演。实质上,练习课具有“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多重发展功能,虽然要突出一个“练”字,但却不能上成“作业课”。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既能“温故”又能“知新”,正是尝试型练习课的优势和本质所在。练习课必须基于教材和学生前后分析、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循着“会———熟———巧———创”的层次循序深入。其中“会———熟”主要从属于一节课的巩固阶段,重在“双基”掌握;“巧”主要从属于一节课的深化阶段,通过变换练习,重在思维训练;“创”主要从属于一节课的拓展阶段,发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通常来说,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内容着重练,易混内容对比练,错题集中辨析练。

尝试教学的练习课主张,练习目标不能只有教师一人明了,也应该使学生明确。通常在练习活动展开前,教师就会简要说明本节课练习的主要内容和练习要求,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要做什么,要求是什么。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练习的主人,把握自己的练习进度,并能及时向老师提出需要个别化指导的要求,从而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效果。

2.优化练习设计,扎实灵活

练习课以学生的练习为主,练习课的有效性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练习设计。优化练习设计,要突出以下几个特性:

(1)针对性。练习设计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对于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点或技能环节适当反复强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

(2)阶梯性。练习的设计要有坡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多层训练可以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思考性。从理论上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题应具有思考性。就尝试型练习课而言,学生需用尝试法解决新问题,所以练习题也应具有思考性。为满足思考性的要求,教师应当研究练习的变式,使练习在整体上呈现基本带灵活的特点。

(4)多样性。讲究练习课的多样性,除了有利于激活和提高练习兴趣,也有利于克服练习的厌倦效应,有时还可以起到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去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在练习设计时要努力做到题型多样、方式多样,多一些新颖趣味,少一些机械重复,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练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5)调节性。练习设计要考虑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课上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以学定教,及时调节,适当调整和变化练习内容。

练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不能贪多求杂,要体现扎实灵活的特点,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反复巩固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智能,培养技能。

3.保证独立练习时空,实活结合

教师组织练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质与量的兼顾,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并为学生留足探索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之都能有所提高。学生完成了练习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与融会贯通,就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解答练习时所涉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切实学会,确有提高。对每一道练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避免产生“匆匆走过场”的现象,发挥练习题的价值。

在练习课上,如何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尝试时空呢?我们可以开展如下活动:

(1)对于基本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尝试提高速度或换个角度解题;

(2)对于变化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尝试提高难度或寻求巧法解题;

(3)对于其他领域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迁移解法或应用创新解题;

(4)对于熟练程度比较高的题目,让学生尝试总结解题经验;

(5)对于条件复杂隐蔽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说解题思路;

(6)对于掌握程度好的学生,让学生尝试编拟题目考考其他学生,或者让他们尝试当“小先生”去辅导别的学生,或者让他们尝试预习、解答后面的题目……

总之,练习安排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每一步都要达到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效果,即练习的要求基本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练习的最佳效果。

4.渗透问题解决思想,发展智能

练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尝试学习。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应对新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更加熟练化,而且应当在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上有新的进展。尝试教学的练习课注重“双基”训练,反对毫无思维含金量的机械操作,要以“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式来整体规划和设置练习题目。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的练习不是不假思索地套用“现成经验”跳入题海,做着重复的动作,而是积极开动脑筋进入一个新意迭出的“问题场”,不断求得新的突破。

比如上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过程中,后面两道解决问题的题目,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选择解答方法,极具开放性。情与知相伴相生,知与能相得益彰,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带着浓浓的解决问题的气息,学生会感到学习动力十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育习惯

尝试教学的练习课,视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为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过程。教师不满足于学生做对、做熟题目,而是努力挖掘练习题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引子,并将之转化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吸收消化的营养。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不仅要会学,而且要善学、乐学。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把金钥匙,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上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中,三次规律的探索过程,不是只关注学生把题做对,而是把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的思维过程中,放在规律发现后的总结归纳上。后面解决问题中的第1小题也蕴含解题技巧,就如威驰轿车和飞度轿车的用油量,无需计算就能比较出威驰轿车省油,所以只需计算桑塔纳轿车和威驰轿车的用油量即可。所以,学生只会做还不行,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在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的同时体现个性化的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新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我们只有掌握尝试教学的精神实质,加强对尝试练习课的实践与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尝试练习课的教学效率。

摘要: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对新学课的巩固、补充和延续。用尝试教学法上练习课首先要把握好练习课的尝试教学结构,然后实施教学。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分层设置练习目标,优化练习设计,保证独立练习时空,渗透问题解决思想,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关键词:尝试教学,教学结构,分层设置,优化练习,问题解决,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3.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熟练地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显示几种东西的价格。问:“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超市或商店买东西,那么,你会算钱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这几种商品价格,任意提一些加法和减法问题。”学生在相互问答中交流,了解不同物品的价格差别,并且由一个同学提问题,另一个同学解答,这样交换进行,巩固对小数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同时掌握住哪些学生已能熟练计算,还有多少学生有待加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

二、指导做题,加强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其中,加法3道,减法3道。可以让学生口算,直接写出得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计算前,老师要帮助学生回顾计算要领:小数加减法与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但小数加减法要特别注意小数点对齐,只有那样,相同数位才能对齐。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两道整数加减法竖式复习,再让学生做第1题。做完后,如果觉得6道题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几道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让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要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这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直接的帮助。)

第2题是比较两本书的价格,让学生准确算出《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因为学生只是初步认识了小数,所以算第(1)小题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算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便宜多少元或者贵多少元都是用减法,用价格高的减去价格低的;二是注意钱的读法以及弄清楚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小数表示“几角”,第二位小数表示“几分”。计算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如果估算有困难,就让学生列竖式计算,算出得数再做比较,得出10元钱不够的结论。

第3题是操作题,即让学生测量自己和邻座同学的身高。做这题时,仪器上显示的读数可能是厘米,需要把“厘米”化成“米”,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比如100厘米是1米,以及如何把小单位化成较大的单位。例如,如果测得学生的身高145厘米,可以问学生等于几米?并启发学生思考换算过程:100厘米=1米,40厘米=4分米=■米=0?郾4米,5厘米=■分米=■米=0?郾05米,所以,145厘米就是1米+0?郾4米+0?郾05米等于1?郾45米。然后再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和同桌的相差数。

第4题是由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数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做题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还记得哪些面积单位?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呢?(平方米)你会提出一些加法或减法问题吗?然后要求学生提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问题,并解答出来。另外,应提醒学生,在提问题时,要注意与“面积”搭配的词语应该是“大小”,比如:“天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比上海小多少?”还要注意比较数的大小和“大多少”与“小多少”的关键。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可提的问题较多,因此不要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某几个问题上。

第5题是算坐车时车票要多少钱。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两站相距约1千米,10千米以内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郾5元。然后请同学们仔细数数她坐了几个站。粗心的同学可能看到“光明街”在第13站,一下子就说出小姑娘坐了13个站。引导学生想想说对了没有,也可以实际数数站数,找出规律并提醒学生“起始站”不应该算在里面。

第6题是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结合。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第(1)小题主要弄清求哪两个数的差;第(2)小题可采用目测,让学生看着统计图,目测哪两段的差距最大,就可以算出哪一年龄段的体重增加得最多。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不能看到“增加”就用加法。

(设计意图:本练习的第2~6题针对性都很强,题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满了生活气息。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或经历,如买东西、坐车、比身高、比体重等,把抽象的小数及小数加减法具体化、形象化,达到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培养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练习中的“思考题”是要学生用指定的数字按要求写数。第(1)小题的小数要“小于1”,那么小数点前面只能是“0”;第(2)小题的小数要“大于7”,那么小数点前面就是“7”。小数点后面的三位数可让学生按要求自由组合,写出多少都可以。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茨嘎完小

4.《小数的初步认识》同步练习题 篇四

一、填空。

1、我会读。

一瓶汽水0.4千克 读作_________

一袋面粉26.8元 读作_________

香蕉每斤2.30元 读作_________

小明的身高1.42米 读作_________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9、0.93、9.03、3.09、9.30 、3.90

( )>( )>( )>( )>( )>( )

二、我知道,我会填。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2元=( )角

4.50 元=( )元( )角

5.6米=( )厘米

1.45米=( )米( )分米( )厘米

2、比较大小。

0.05___0.5

0.46___0.45

0.39___0.40

1.28___10.28

0.07___0.06

5.6___5.7

45厘米___0.6米

520吨___5.2吨

6.20元___6.20角

三、竖式计算。

0.6 +4.3

1.35+13.7

6.2-3.8

4.5-2.3

8.4-7.5

5.小数的意义 篇五

教学设想:

小数的意义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充,也是对学生日常经验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充分调动学生的旧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同时加强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进关系。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数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位小数,二位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归纳小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习卡2张、米尺、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北京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迎接奥运的到来,我们学校为了迎接奥运也举办了一场校动会。(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们从这幅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张兵跳远的成绩是2.36米 生:王志跳高的成绩是0.92米

生:校运会60米的纪录是7.8秒,100M的纪录是13.4秒,跳远的纪录是2.87M,跳高的纪录是1.06M。生:我知道这些数都是小数。

师:孩子们真聪明,观察真仔细.那么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小数吗? 生:想

师:现在我想让两位孩子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学生上台用皮尺测量。生:黑板长3米10厘米 生:黑板宽95厘米

师:孩子们黑板的长和宽是不是都是整数呢? 生:不是

师:在测量的计算中,我们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板书:小数

师:孩子们,我们在三年级时都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那么下面这些空我相信大家都能填出来吧!(课件出示)

1角=()10 元=()元 0.1元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份。1dm=()10 米=()m 0.1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5角=()()元=()元 0.5元是把1元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3dm=()()m=()m 0.3是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二、探索新知

师:孩子们完成的真不错,来鼓励一下自己。好!现在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每个小组(二人一组)的学习卡片1,然后听清老师讲要求。(课件出示)(1)、涂一涂:用斜线把其中十个直条涂出阴影,并用分数、小数表示,再把7个直条涂上阴影,用分数小数表示。(2)、填一填:

分数()10 分数()10 小数()小数()

(3)、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 0.1、0.7都是一位小数,都表示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份,分别取其中的()份,()份。

(4)、讨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几分之几表示一位小数?(5)、完成后,组内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师:好!孩子们我看大家完成的差不多了,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上台用视频展示台把学习卡1展示)我们小组是这样涂的

分数110 分数710 小数(0.1)小数(0.7)

0.7表示把一个正文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7)份。0.7里面有(7)个0.1 0.1、0.7都是一位小数,都表示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数取其中的(1)份,(7)份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这几,十分之几表示一位小数。

师:填得真不错,大家欢迎:0.7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里面7个0.1。(边说边板书)板书: 0.7 十分之几 7个0.1 师:现在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0×10”的两个正方形,第一个涂了一小格。第二个涂了45个小格,如图所示)分数()100 分数()()小数: 小数:

师:孩子们,你们能填出大屏幕上的分数和小数吗?(能)

好!现在就请大家拿出笔自己填一填。填完后,同桌交流一下。等一下我请同学来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第一幅图。分数是1100,小数应填0.01,第二幅图分数应填45100,小数应填0.45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同学填对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填?

生:他填对了,第一幅图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取了其中1份,所以就是1100,小数就是0.01;第二幅图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取了其中45份,所以就是45100,小数就是0.45。师:那么0.45里面有多少个0.01呢?为什么? 生:0.45里面有45个0.01。

生:0.45里面有45个0.01。因为是把正文形平均分成100份,取了45份,取1份就是0.01,45份就有45个0.01 师:孩子们讨论一下,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学生分二人小组讨论)

生:百分之几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比如0.45表示百分之四十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 0.45 百分之几 45个0.01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指板书)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那么,大家猜一猜三位小数又表示几分之几呢? 生:三位小数可能表示千分之几? 师:你是怎样猜想的呢?

生:我是找的规律,因为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百分之几,所以我就猜想三位小数就是千分之几?

师:真不错!那三位小数是不是表示千分之几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片2。按学习卡片2上的要求两位同学一个小组来研究一下三位小数。

(学生拿出学习卡片2。两位同学一组探索两位小数的意义,教师参与其中,同时课件出示学习卡片2上的内容。)(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1mm=()1000 m=()m 146mm=()1000 m=()m 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

其中1份 其中25份 其中107份

分数()1000 分数()()分数()()小数: 小数: 小数:(2)想一想,说一说

0.146表示(),0.146有()个0.001 0.025表示(),0.025有()个0.001 0.107表示(),0.107有()个0.001(3)归纳

①表示千分之几用几位小数? ②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师:好!孩子们,我看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现在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填的,把1m平均分成1000份,1份就是1mm,所以 1mm =11000 m=0.001m;146mm=1461000 m=0.146m,把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11000,小数表示0.001,其中25份,用分数表示251000,小数表示0.025;其中107份用分数表示1071000,小数表示0.107。

生:我们小组做的想一想,说一说是这样的。0.146表示把1m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146份,0.146有146个0.001;0.025表示把1m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25份,0.025有25个0.001;0.107表示把1m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107份,0.107有107个0.001;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的:0.146表示 1461000,0.146有146个0.001;0.025表示251000,0.025有25个0.001,0.107表示1071000,0.107有107个0.001。

师: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正确,把1m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146份,也就是1461000 师:谁来归纳一下表示千分之几用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把课件上的空填好,同时板书)板书: 0.107 千分之几 107个0.001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猜想正确吗(正确)对以后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可以先大胆猜想,再去验证猜想。最后得出了结论。

师:孩子们真不错,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千分之几,那么四位小数呢? 生:万分之几 师:五位小数呢? 生:十万分之几

师:这样我们能说完吗?我们就在后面打上省略号。(板书)师:孩子们,请看老师的板书,想一想什么叫小数 板书: 0.7 0.45 0.107 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 千分之几

七个0.1 45个0.01 107个0.001 生:0.7表示十分这几,0.45表示百分之几;0.107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数叫小数。生:像0.7 0.45 0.107 这样表示十分这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生:0.7 0.45 0.107 后面还应加上省略号,十分十分这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后面也应加上省略号,因为还有四位、五位或更多位小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以前板书补充完整)

板书:像0.7 0.45 0.107。。。这样表示十分这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小数的意义。(边说边在小数的后面写上“的意义”)

师:0.1 0.01 0.001这些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师:想一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生: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师:现在请大家看教材70页,边看边用笔勾画 师:数位顺序在哪些部分组成?

生:数位顺序整数部分,小数点,还有小数部分

生:数位顺序表以小数点为界,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师:小数部分有哪些位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小数部分有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有百分位,计数单位是0.01 ;有千分位,计数单位是0.001;有万分位,计数单位是0.0001;还有很多位数,所以用省略号表示。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课堂活动第1、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什么叫小数?

6.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一道复习题 篇六

(1) 甲、乙两地铁站相距1.8 km, 地铁运行需要多长时间?消耗多少电能?

(2) 公交汽车每千米消耗燃油0.3 kg, 行驶1.8 km路程所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公交汽车的效率是多少?

(3) 根据题中获得的信息, 从物理学角度谈谈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工具的优点。 (写出两条即可)

有意义的是第 (3) 问, 让学生从数据或 (1) (2) 问中计算出的结果比较两种交通工具并写出地铁的优点:①速度快;②对环境污染少, 这点对废气减排拯救地球有着积极的意义;③人均消耗的能量少。地铁在相同的区间内行驶消耗的电能W=Pt=30 kW·h=1.08×108J。以额定载客量500人计算, 人均消耗能量 2.16×105J。而公交汽车在同样的运行距离下消耗能量 Q=qm=2.16×107J, 由额定载客量40人计, 人均消耗能量 5.4×105J。可见公交汽车人均耗能约为地铁的2.5倍。学生通过计算, 明白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对能源的消耗是不同的。在当今全世界全力推行节能减排之时, 我们应该合理选择低能耗的生活方式, 改变高能耗的生活习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众所周知, 我们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消耗国, 更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但是, 资源浪费也是世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但我们却可以看到正在都市化建设的我国, 为了美化城市, 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建筑中采用了亮化工程 (即城市光彩工程) , 各式霓虹灯、射灯, 广告灯半宿不熄, 更有甚者通宵达旦。一个晚上, 一个月, 一年下来耗费了多少电能?浪费多少资源?或许同学们认为那是他人在浪费能源, 我没有浪费, 与我无关。那么请大家看下面这个情况:时下在互联网上风行的一款即时的通讯 (聊天) 工具——QQ, 深受广大网友们和同学们的喜爱。在QQ2004年版本开始推出“在线时长”这一功能, 网友们可通过积累QQ在线的时间, 来获得更高的等级和享受更多服务。自从QQ中增加了等级规则后, Q友们为了更快地升级, 获取更多的服务而开机挂Q了, 一时间在线人数直线飙升。平均同时在线数达10000万左右, 许多网友甚至不论是否使用电脑, 也整日地开着机让QQ在线;使用电脑工作的上班一族下班也不关机, 以取得更多的在线时长。若按每个用户平均30天升一级计算, 则所有在线QQ用户每升一级共约消耗多少电能?我们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计算一下:假定每台电脑平均功率约为200 W。单个用户升一级消耗的电能 W=Pt (P=200 W=0.2 kW, t=30天=720 h) W=0.2 kW×720 h=144 kW·h。则10000万在线用户升一级平均消耗的电能:W总=1×108×144 kW·h=1.44×1010kW·h=144亿度电。减去工作时间顺便挂Q人数, 纯粹为挂Q升级的用户所消耗的电能W=50%×144亿度电=72亿度电。72亿度电好大一个数字!我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年平均发电量为1000亿度电, 72亿度电相当于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一年发电量的7.2‰。Q友里面也包括我们相当部分的同学在内, 为追求虚拟的等级而纯粹地开机在线, 造成了电能大量的浪费。

生活中, 我们当中一些人盲目追求高消费生活, 买车要求大排量, 这在大量浪费有限资源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生产上, 我们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使得资源的利用率非常的低。一些城市甚至因电力不足而不得不拉闸限电, 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7.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教学意义;学习兴趣;自主性

一、新型高中数学习题题型选择

1.探究性型习题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它既不具有死记硬背的特点,又不能通过日常的积累就能够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数学具有较强的程序化、逻辑性和思维性。但是现在的高中生个性化高度发展,他们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喜欢新鲜感,因此,运用探究性型的习题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特点差异,选择探究性型习题是最佳选择。

2.跨学科型习题

在未来的社会中,对人才的选择已经不单单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因此,教育部门已经对教育目标进行的转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学校要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做跨学科型的习题。解决数学习题时,可能还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在习题课堂教师要为学生选择跨学科型的习题,这样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将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整理出来,促进多方面新型人才的培育。

二、实施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1.利用习题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自主解题的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高中教材上的那些数学理论知识也是众多的科学家通过从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启发,对这些现象总结规律,最后得到结论。因此,在高中的数学中,相比初中知识量明显增加,难度也有明显的加大,有的解题方式或者是概念理论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学习科学家那样进行教学,利用习题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解题的积极性。通过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2.通过习题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矫正与纠错的思路与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只能对知识进行讲解。对于数学这个学科来说,明白数学定理并没有那么困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习题中才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讲完教材内容时,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于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利用习题教学法,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理解吸收程度,对于掌握较差的地方教师可以重点强调和解答。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利用习题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在掌握数学套路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纠错、自主矫正的能力。

3.通过习题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想要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创建合适的数学模型是重要的环节,然而建立数学模型的对象是实际问题,因此,实行习题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习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创建数学模型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目标。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推进开来。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分析,还要学会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习题中去,通过习题教学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学习自主性,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习题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刘立.数学题的编制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2004.

8.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八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练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的意义。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怎样进行小数加减的计算。

二、展示交流。

专题训练一: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第二题。

专题训练二:完成课本18页第三题

专题训练三;完成课本18页第四题。

专题训练四:完成课本18页第五题

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18页第六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五、单元测试

(一)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高!(25分)

1、0.78里面有( )个0.01,3.6里面有( )个0.1。

2、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3、0.050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58厘米=( )米

540克=( )千克

7元8角3分=( )元

9吨40千克=( )吨

5、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6、10.1千克、1000克、1.1吨、1千克10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 )﹥( )。

7、在○里填上<、>、=。

7.9○8.2

0.09○0.12

5.7○5.8

3.61米○362厘米

284克○0.284千克

5.3米○532厘米

8、0.8不改变大小,写成三位小数是( )。

9、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

10、□5.□5,使这个数最小是( ),使这个数最大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3、4.4时=4时40分。 (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三)选择。 (10分)

1、0.9比10少( )

A、0.1

B、9.1

C、9

2、由2、4、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A、4.25

B、2.54

C、5.42

3、大于4.35小于5.35的小数有( )个

A、9

B、10

C、无数

4、8080.80这个数( )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A、百

B、十

C、百分

5、小红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减数3.8错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 )

A、66.2

B、142.2

C、10.8

(四)计算。(32分)

1、口算:(10分)

6.9-6=

0.9+0.6=

1-0.09=

0.9+0.1=

2.7+2.2=

0.2+0.8=

0.7-0.7=

5.5+11=

1.3-0=

9.7-7=

2、列竖式计算:(6分)

27.09-9.28

22.45-19.156

9.07+2.88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6分)

15.89-(5.89+6.98)

4.9+12.87-5.38

75.6-10.8-9.2

4、列式计算。(10分)

(1)一个数比2.02与3.28的和多1.3,这个数是多少?

(2)从100.86里减去10.54与20.86的和,差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18分)

1、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30.6吨,二队运货35.08吨,三队比二队多运货2.02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分)

2、妈妈买鞋用去125.4元,买袜子用去13.8元,给了售货员150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分)

3、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

小组: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钱数(元): 50.61、比第一小组少18.29、比第二小组多42.87

(1)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分)

(2)三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分)

(六)智力大比拼(5分)

9.小数除法练习题 篇九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 右)移动( )位,使它(),再将除数2.20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 )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位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6)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 );保留二位小数约等于();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

二、计算

1、口算。

2.4÷24=

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3.24÷24=

3.24÷0.24=

3.24÷2.4=

2.4÷24=

8÷0.69=

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64÷82=

9.29÷291=

11÷0.37=

24÷96=

25.8÷62=

2.8÷3=(验算)

5.98÷0.23=

19.76÷5.2=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

210÷18≈

74.035÷2.4≈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 32÷422≈ 46.4÷13≈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 10÷3.3= 35÷74=

5、脱式计算。

213.6÷0.8÷0.31=

6.6÷5.5×1.7=

32.8×10.5÷0.6=

42÷(5.25÷0.25)=

6、简便运算

3.6×2.5+7.5×3.6=

3.8×10.1=

0.125×32=

6.5×102=

0.125×72=

10.小数的意义练习题 篇十

一、深层解读,丰富拓展

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关注力度有限,教师如果采用“题海”战术,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精力不足、抗拒厌烦的状况,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对每一道例题进行精讲,深层次地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掌握层次,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初步接触到分数时,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具体意义,为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何用图形来形象地表示4/5的意义?”学生在拿到这道问题之后,举出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图案,把图案划分成不同的大小,通过不同面积的大小借以表示分数。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我又举出一道例题“如何表示4/5?”学生一下子给难住了。我就讲到,1元等于10角,相当于把1元分成了10分,4/5就是表示每5份里取4份,那10份取多少呢?学生恍然大悟,理解了4/5元的含义,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小学课堂上,课堂练习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这部分格外注意,对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化,加强学生的理解,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数感培养,落实发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数感来源于生活,又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素材,实现对学生数感的高效培养。

小学生接触的事物有限,其最熟悉的事情莫过于在生活中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因此,数感的培养一定要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有关。如在“分数的意义”课堂练习上,我就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题目“假如你有16个苹果,那么,分给别人1/4是分出去多少个苹果呢?”学生开始在纸上进行计算,很快就得出了结果,很多学生举手回答道是4个,接下来我把问题抽象化,“如果是拿出16个苹果的3/4呢,如果是拿出360个苹果的3/4呢?”当苹果数量较少之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数数等“笨办法”来求解,但当数量增多之时,借助数学运算的算法算式显然是唯一的途径,学生被逼运用数学的方法来求的问题的答案,这种强烈的数学刺激,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且,教师在演示计算的过程中,对算式进行不断的推演,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分数的意义,巩固学生之前的学习所得。

数感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学生只有在合理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了数感,才能够在数学的道路上走的长远。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数感培养效率。

三、参照对象,变换强化

在分数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深化手段,就是对分数教学进行参照对象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化拓展。

例如,分数的意义中最重要的就是参照物,也就是在课本中常说的单位1,如果单位1发生了变化,那整个分数也会发生变化。如我给学生展示一个四分之一圆,以一个完整的圆为单位1,那这个时候,四分之一圆之于整圆就是1/4,而如果将单位1换做半圆,那这个分数就是1/2,如果将单位1换成四分之一圆,那么分数就是1。通过这样变化参照对象,学生对参照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这样的变换之中,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之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尤其是分数的教学,教学资源的运用是有多种方式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教学设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十一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安排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把小数的读写法安排在课的前面是非常好的。在新授中通过揭示“3角为什么表示成0.3元”和“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孩子在用米做单位表示8毫米时,出现了“1米等于100毫米”这样的错误。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孩子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是“1米等于100厘米”“1米等于10分米”这样的换算。对于“1米等于1000毫米”用的非常少,所以,让孩子带尺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想:如果我在出示这一题目的时候,强调一下,这里是毫米,让孩子在米尺上找到毫米是多长,再让孩子找到米是多长,然后放手让孩子合作,发现米和毫米的进率是多少,这样,效果就会好的多。

在练习中,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想如果在新授中就把这些题目放进去,孩子在练习中就不会出现相应的错误,比如,说完了“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个问题后,可以问孩子“4角3分等于多少元呢?”这其实是新授中的一个难点。

板书中“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重要的话,应该板书出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

练习的安排很有层次,每个练习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如果讲评时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那就能节省时间解决没有完成的两个问题。

其实,在教学这节课之前,孩子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和分数,但从孩子的课堂表现来看,孩子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有针对性的复习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当中去,针对孩子是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教学艺术。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与特征,并结合具体的购物环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让学生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又由于新年刚刚结束,学生都有一些压岁钱,购物是三年级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因此一上课我就创设了购物的情境,并出示商品的价格:笔记本3.50元,让学生说说这本笔记本是几元几角,这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进行教学的,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易于接受。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从课堂上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因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老师在教学中再加以指导,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容易,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非常的热烈,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十五,一张一角和一个五分写成1.5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川教网,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小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小数已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课始,以“我们已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小数”置于整个数的系统之中,这为学生的生成提供了诱因。“或许小数与其它的数有内在的联系”。

接着设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这一问题,包容性较大,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物品的价钱可以用小数表示”、“人的身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且说出了许多小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小数的读法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掌握,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小数的价值也有了不同的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数的作用真大”不正是对小数的价值的体会吗?

二、 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真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学习过程,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丰富学生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首先出示“0.1元 0.3米 0.7米 0.4”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说说对于这一组数据自己的理解。前3个数据具有具体的意义,“0.1元就是1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0.1元就是1/10元”……,这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0.1元竟然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我及时进行板书0.1元=1/10元,有了这一学习的经验,学生对于0.3米的认识就显得是那样的到位。对于0.4的理解,由于缺乏具体的情境支持,一开始学生显得比较沉默,当一位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了0.4的意义之后,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不同的思维绽放,“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0.4”;“4分米就是4/10米,也就是0.4米”……学生一次次语言的表述,无一不说明了学生对0.4有了丰富的认识。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1/10 0.4=4/10 0.7=7/10后,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

三、 注意研究方法的迁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其实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我让学生猜测,两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你能不能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又是什么?”这一切,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一、本课设计:

罗静老师上的《小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无论从教学的引入还是新授课的讲解都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充分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较好。

二、听了本课的几点体会: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

2、从生活实际引入,小数作为新的数形出现,学生刚接触对于它的读法及表示的意义仍是难点,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知识引入,处理得当。

3、重点把握比较准确,通过让生自己说小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会学到知识。

4、课件制作较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我在备课时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体验少,教学难点的落实不够到位。

2、给学生质疑空间比较少。

四、教学感悟:

1、让学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与人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4、学会生存,即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中小学阶段对四个学会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除了继续重视“双基”之外,还应加上培养基本的能力和养成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情感和态度,构成“四基”的要求。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数,然后,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三、学数学,并不仅仅单纯是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课外,升华到生活中去,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态等方面得到发展。

本课特点: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本节课,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猜测说出商品的价格,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接着,精心安排学生回忆所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为探讨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课创设了让学生借助米尺探讨小数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识一位小数小时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通过之间的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十分之一米,十分之三米,十分之七米→写成0.1米,0.3米。0.7米的变化,认识以为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这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能熟练地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能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但是学生对于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里面有4个 0.01类似这样的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形如4里面有( )个0.01,学生就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进率去想,二是对于计数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能比较清晰地辨别,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是在多个相似的数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没有顺序性,导致错误频出。

3. 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熟练记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但是在具体题目上对于如何移动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移动的规律,但对于原数没有特别说明移动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数点的左边或右边有几位,若位数足,则小数点点在哪;若位数不足,还缺几位,就补几个0。

对于单复名数的改写,单名数之间的改写错误率较少,但是把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错误率较高。例如:3.56吨=( )吨( )千克 5米9厘米=( )米 2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这里学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具体是因为为什么,学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屡屡出错呢?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单一类型题的讲解与练习,没有把单复名数的互逆改写沟通联系起来。在教学3.56吨=( 3)吨(560 )千克时,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3吨560千克=3.56吨,发现整吨数不需要改写,要改写的是不足整吨数的数目。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对于求近似数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主要在于学生总是在书写时忘记写万或亿字。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以及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所创设的情境是《买书》,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计算错误。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粗心,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如《买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购物情境来理解:3.2元+11.5元=14.7元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用竖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虽然学生已学过一位小数,在生活中也常见一些小数,但有部分学生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我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习,为新知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复习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容易出错。在读法上我主要强调读小数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数,方法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照往常一样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读法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写法上,虽然我在课上一直强调: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是( ),可以用( )表示;为什么要平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写错,特别是写三位小数时。例如:23毫米=( )米有的学生会写成0.23,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时,都是先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而这题是直接进行单位换算,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转化过来,实际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就没有活学活用,或者说小数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

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大胆的放手,教学的过程显得有点机械,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似乎我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资源也很少,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网课课内知识的第一个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时跨度三周,主要知识有: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和小数改写等等,对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对前两周的知识会有所遗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带领学生回忆起本单元的知识点,并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整理。而传统意义上的整理复习课一般选取学生课前整理,上课师生、生生互动补充的模式,或者学生本单元的错题重现,重点讲解的模式,学生能够在自我整理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们交流沟通,充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如何在网课教学模式下,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又能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呢?

一开始我还是选择让学生自主整理,再在授课时逐步呈现知识点,将重点知识融于练习中,进行着重的讲解。试讲一次后,发现这种设计显得枯燥乏味,而且不知道学生自主整理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情是教学的致命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浮于表面地将知识点过一遍,无法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且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十分生硬,模式甚至有点像练习课。

在查阅更多资料,以及向前辈们请教之后,我醍醐灌顶:我需要一个将所有知识点都能串连的一个素材,以此作为导线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整理、复习并总结相关知识点。因此我选取了用几张数字卡片写数作为导入,将学生能写出的数作为后面复习的材料,达到教学素材取之于课堂用之于课堂的目的。课堂总结时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的步骤,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系统性地整理知识,建构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一节课下来,相信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教学之后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因为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重难点知识的突出还是不够明显。比如在学生的作业反馈中还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掌握的很不熟练,有些对单位间的进率不熟悉,有些把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乘除进率弄混。在之后的练习中我带领学生着重复习单位换算,另外建议学生将乘除进率写在题目旁边,再去移动小数点。二是网课的模式还是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引导较多,学生自主的空间比较少。三是练习的设置针对了一般学生,没有进行拔高和拓展,学生失去了一些思考的空间,没有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我对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让复习课上的更有质量,更适合学生学习。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讲了《蛋的世界》窗口4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虽很完整,但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差,师生互动不够热烈,课堂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准确有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甚至柏洋这样的学生说 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当时内心里就有点恼火,语速和表情上就表现出来了。学生更不敢说了。想想确实不应该这样,要耐心引导,也高估了他们的水平,平时和其他老师谈过也发现学生对旧知识好遗忘。我课前没做好准备工作。

在做练习时,多数学生会做也正确。比如把10﹑5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但一问到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就哑口无言了,不会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表达。这时我真正感到学生课堂语言匮乏。四年级是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时期,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我觉得有些欠缺。(这个班刚接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从说理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成功中体验表达的乐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布置的。

本课主要是通过同学认识两位、三位小数,进一步的完善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教材是通过同学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同学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感到同学对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的还是不错的,在小数和分数的互相改写中,基本上都知道要根据小数的数位来确定分母,由次可见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对小数的读写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教学的深度上教师不易掌握。

我是根据以前同学在学习这局部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和表示的意义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专门的训练。在练习中同学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

我觉得这是同学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第一次执教《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从了解小数的产生到探究小数的意义最后到综合练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挺顺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说在超市为了方便,电脑上通常会以元做单位统计,也就会用到小数了。本以为我可以按照预设进入正题了,这时有个学生说“既然有电脑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小数?”由于我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霎时我呆了,最后决定告诉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会儿再解决。在以后教学中,对于课堂出现的“小意外”,要灵活地处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进行解决。

在正方形纸上画出0.1这个小数时,大多数同学都是涂最旁边的一格,我也就是想当然的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正当我为解决这个问题高兴时,有个学生突然地说“一定要这一格吗?中间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只是一带而过。备课时,预设不够充分,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这里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这一份。我想当时我把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产生的课堂效果肯定会不同,学生也会更为深刻地理解0.1的产生及意义。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上一篇:神农溪之游初中作文下一篇:三年级班级少先队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