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2024-06-16

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精选11篇)

1.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一

对新形势下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先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尤其要建好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担当起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历史重任的“领头雁”队伍,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这是当前必须研究和破解的一个新课题。

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支部经过三年整转和集中教育整顿,支部整体结构得到改善,村支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社会生活发生“四个多样化”的深刻变化后,我县村支书队伍不同程度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一面。

一、“双带”能力不够强

根据调查反映,现有的多数村支书自己带头富和带领群众富的“双带”能力比较弱,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思想观念不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部分村支书,至今仍在“穿旧鞋、走老路”,对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不是怨政策不配套,就是怨领导不支持、群众不理解;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有的村支书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认为“只要自己能致富,不在乎当不当村支书”,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只顾自己致富,不去带领群众致富。还有部分村支书,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康则稳”思想,不思进取,不求发展。

领导方式不适应。约占总数15%的村支书始终处在计划经济下的思维定势,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工作作风不够民主,个别甚至有贪占行为,容易引起党群、干群矛盾,造成了个别村的“两多”现象,即写信告状的多、越级上访的多。

工作能力不适应。部分村支书由于长期厮守在一个信息闭塞的地方,经营管理能力偏弱,不要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甚至连自己家庭致富都力不从心,这部分人不可能有较多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办法。

二、干部思想不够稳定

从调查情况分析,村支书不够安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安心的程度,从地理位置看,偏远山区比经济发达乡镇严重;从从业结构看,经商办厂、外出务工的比在家务农的严重,从而形成了“能干的不愿

干,想干的干不好”这样一种局面。村支书不安心工作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工作主动性差,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好,对县、乡镇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消极对待。二是“掼担子”,一部分村支书由于存在悬殊的比较利益,加上工作难度大,干部待遇低,不愿再当支部书记。三是只占位置不干事,长期不过问村里工作,只做个“挂名书记”。

三、“两委”关系不够协调

据调查,全县两委会关系不够协调的村大约占总数的10%左右,不协调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有些村党支部对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实行村民自治不适应。有的村事无巨细件件都得通过党支部,支部书记不开口就什么事也不能办,工作上搞统包统揽,作风上搞“家长制”、“一言堂”;有的村支部则不敢领导、不善领导,基本不发挥作用。有的村委会把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与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认为支委会是少数党员选的,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的,少数服从多数,应该由村委会全权代表村民处理村里的事务,村支部只要管好党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就行了。由于思想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作中争你大我小,比你高我低,造成了村级班子不和、不齐、不强问题。

四、后备队伍参差不齐

尽管我县村支书的后备人选有444人,平均超过了一职一备,但整体素质不高,接班有困难,使不少村感到“青黄不接”。全县现有21个村支部书记是乡镇党委下派机关干部途径加以解决的。有的村因为干部来源问题,不得不留住年龄明显偏大、文化明显偏低的人担任村支书。

成因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从年龄文化看,全县46岁以上的村支书有221人,占总数的54.3%;在407个村支书中22.6%是小学以下文化。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少村支书读不了文件,领会不了精神,对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工作靠经验,办事凭习惯,工作随意性比较大。

从从业结构看,全县407名村支书中,属私企经营者的69人,占总数的17%;属农业致富能手的49人,占总数的12%,目前外出务工经商的只有2人,占总数的0.5%;在家务农的287人,占总数的70.5%。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先天不足,许多村没有可经营的资产与资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没有正确处理好“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关系,不少村将原属集体统管的山林等资源使用权分到了组与户(见表3),使集体丧失了再发展的基础。对村办企业和一些固定资产、经济作物,没有很好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评估,而是一次性低价转让,导致集体资产大量流失,使一部分村收入来源减少、债台高筑。据统计,全县有48

个村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占总数的11.8%。

表3 山林经营管理情况

无山林资源由村集体管理由生产组管理分到户管理

村数 占%村数占%村数占%村数占%8219648.211127.29222.6

经营不善,集体资产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全县集体经济纯收入低于2万元的45个村,拥有山林面积2

6.57万亩,人均10余亩,其中集体统管山有8.98万亩,山林虽多,却没有像样的经济林基地,属于村集体的则更少。45个村有耕地1.43万亩,到户责任山17.59万亩,但1999年只收各种农业承包款26.07万元,绝大部分山林和大部分土地没有收取承包款。在集体该收的承包款收不起来的同时,一些村还为农户承担生产用水电费等额外费用,从而造成集体经济入不敷出。

扶持不力,集体经济创收能力削弱。实行市场经济后,各方面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措施越来越少,加上缺资金、缺嫁接场所,村级经营越来越难。县扶贫领导小组的扶贫专项资金也在逐年减少,在使用上,这里一千、那里两千的“撒胡椒”,扶贫效果不够理想。从调查情况看,由于普遍存在的投入不足问题,使村级经济创收能力越来越弱。如作为我县次中心镇的分水镇,1999年村级经济总收入653万元,人均239.2元,居全县中上水平,收入构成状况(见表4):

表4 分水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金额(万元)比重

经营收入90.8413.9%

〖BH〗〖CM6-5〗承包款收入〖〗82.23〖〗12.6%

〖BH〗〖CM6-4〗提留收入〖〗14.84〖〗2.3%

〖BH〗〖CM6-4〗投资收入〖〗35.3〖〗5.4%

〖BH〗〖CM6-4〗其它收入〖〗429.79〖〗65.8%

〖BG〗F〗〖HT3F〗〖HJ*2/3〗

从上表可以看出,村级集体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极不稳定的其它收入,自身创收能力比较弱,形不成积累,缺乏发展后劲。

村级经济薄弱,帮带能力一般都较差,难以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基本上办不成任何实事,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影响了党支部的威信,也影响了村支书做好工作的信心。

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经济上待遇差。俗话说,农村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人治与

法治转轨时期,社会矛盾多,工作难度大,各种压力大部分落到了村支书的肩上。但由于村级经济薄弱,造成一部分村支书报酬难以落实,除经济发达乡镇的少数村外,村支书的报酬收入明显偏低,占总数67.6%的村支书月报酬收入低于300元,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见表5):

政治上没奔头。自从国家公务员条例开始实施以来,进入乡镇担任公务员必须经过公开招考,原有乡镇聘用的村干部现已基本清退。不少村干部讲“当了村支书,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也就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

生活上有后顾之忧。村支书一方面担心卸任后生活无保障。少数乡镇对离岗的老支书生活上关心照顾不够,大部分乡镇每年只给村主要干部缴纳100元的养老保险,对退下来的支部书记来说,激励作用不大。另一方面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当干部难免要得罪人,只要有一丁点利益分配不公,群众就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村支书身上,发生毒杀家禽和农作物被毁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等打击报复行为,影响了一部分村支书大胆、果断地开展工作。

四、片面理解条例与法

片面理解村民自治。在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一部分村委干部片面理解“村民自治”,认为法比条例大,村里的事应该由村主任说了算,造成一部分村支书底气不足、说话不灵。

片面理解领导核心作用。部分村支书片面理解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什么事都由村支部说了算,支部说了算就是他支部书记说了算,工作上包办代替,不注意发挥村委会和其它村级组织的作用,引起了群众反感,影响了支部的战斗力。

五、后备干部成才困难

现任支书“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这部分村支书怕培养了别人会顶掉自己,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成长,上报的后备干部徒有虚名,根本不给实践锻炼的机会;有的村支部党员内部闹派性,不同派、不同宗的,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加上支部书记决心不大,培养措施不力,也无法如愿;还有的因党员观念老化,对发展党员工作求全责备,把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关在了“党门”之外。

只重视使用“不注重教育培养”。有的乡镇党委对村支书有只重视使用而不重视培养的倾向,用人凭印象,考察走形式。同时,用人观念比较狭隘,视野不够开阔,只在本村现有的党员中挑挑捡捡,导致一部分村出现支部书记由党员轮流当的情况。据调查,全县有20个村半数以上党员担任过支部书记,占总数的4.9%。少数乡镇领导还担心培养后备干部会影响在职干部积极性,而没有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促其早日成才。

年轻人尤其是经济能人外流严重“难以培养”。一些村人才外流严重,年轻的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少,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群众观念落后的局限,内选不出,外调不进,回请不来,下派的也干不长。

2.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二

一、用统筹的思路谋划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 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 部分农村存在的干部后继乏人、现任支部书记素质能力不够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经影响到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另一方面,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领域等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 不少人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主在具备了一定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后, 表现出了到农村施展才华、造福乡亲的愿望。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以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为契机, 完善“两推一选”, 推行“公推直选”, 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 把思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较强、善做群众工作、有知识、多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能自律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要重点统筹用好机关、企业、强村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干部人选的自身优势等因素, 从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出发选配。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凡是安排到村任职的, 必须经所在村党员、群众同意, 大多数党员、群众不同意的, 要及时进行调整。要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选人理念, 打破各种限制, 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 放开选人视野, 统筹使用各类优秀人才,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

二、用灵活的方式挖掘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源头活水

建设一支本领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是保证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 要打破本村人当本村“官”的传统模式, 拓宽视野, 用灵活方法, 不断挖掘村党支部书记的源头活水。

1.“公推直选”办法。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乡镇党委发挥好引导作用, 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方式, 从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的党员中选拔有政治头脑、会经营管理、“双带”能力强、受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担任村支书。

2. 采取“请回来”的办法。

把本村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优秀农村青年和本村在外地的经济能人、致富能人请回本村任职, 在建设好新农村中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

3. 采取“派下去”的办法。

有计划地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文凭、有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干部, 到相对落后村和贫困村担任兼职支书, 强力推进所在村的基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积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帮带、关键岗位锻炼、承担重要任务等措施, 对大学生“村官”严格管理、严格要求、重点跟踪培养, 适时选进村党支部班子。

4. 联建的办法。

即采取村企联建、村村联建党组织的方式, 由企业家担任党支部书记, 培育“董事长、总经理”型企业家村官。

5. 跨村兼的办法。

即让威信高、素质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村支部书记跨村兼任支部书记, 放大优秀人才效应。

三、用教育培训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和素质

干好干不好农村党支部书记, 与其自身能力高低、素质优劣密不可分。因此要把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村支部书记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来抓。

1. 强化理论武装, 增强科学发展理念。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以基层党校、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为主阵地, 全面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教育, 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切实转变不思发展、片面发展、盲目发展等落后的思想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超常发展”的新理念, 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

2. 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双带”本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更多地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一方面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党务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内容的培训。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和种养技术等知识培训, 使每位村支书掌握一至几门实用技术, 成为农民群众科技致富引路人, 力争每一名党支部书记都能熟练掌握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工作流程。

3. 强化实践锻炼, 提升发展能力。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坚持专题培训、基地培训和外埠培训相结合, 不断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积极选派村党支部书记赴沿海地区考察学习,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更新发展观念,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本领。同时, 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研讨交流、基地培训等活动, 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实践技能。

四、用激励措施激发村党支部书记的内生动力

农村党支部书记处在工作第一线, 权力小、责任重、待遇低, 为使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有奔头、有盼头、有靠头, 要建立健全工资待遇增长、生活保障、政治激励等机制, 努力形成“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1. 建立工作补贴机制, 工作有“劲头”。

建立在职村干部“基础补贴+任期补贴+学历补贴”的误工补贴动态增长机制, 县财政每年按标准预算村干部的绩效考核资金, 并鼓励各乡镇依据自身财力酌情提高报酬待遇。

2. 推行政治激励机制, 干好有“奔头”。

制定有关激励政策, 开辟特殊通道, 要积极探索优先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 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优秀村支部书记进入事业编制, 录用后仍在原岗位工作, 享受事业待遇。对优秀村支部书记, 在评优选模和提名党代表、人大代表等方面实行倾斜, 让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有为有位”。

3. 建立党内关怀机制, 离任有“靠头”。

建立离任村干部“基础补助+任职年数补助”的生活困难补助办法, 定期慰问生活困难的离任村支部书记等党员和老党员。要积极解决离任村支书的后顾之忧, 拨出专款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定期慰问生活困难的离任村支部书记等党员和老党员。

五、用严格管理保持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持久活力

建设一支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监督, 这样才能使他们履行好职责, 健康成长, 保持持久活力。

1. 要强化工作责任。

建立村书记任期目标责任制, 坚持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 科学确定村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对村书记的工作职责、任期目标、具体措施进行公开承诺, 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2. 要坚持定期责任考核制度。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党建工作六大类别设置考核内容, 定期由乡镇组织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综合考核。合理确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 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业绩档案,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奖惩、任用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村党组织进行考核、定级, 并与经济待遇挂钩, 实行“以绩定级、以级定酬、级酬挂钩”, 对于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以上优秀村干部的, 按有关规定优先选入乡镇领导班子, 切实强化了对村干部的考核管理。

3. 建立经常化监督管理制度。

3.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三

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当前,基层党组织正面临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的重任。居民区书记作为居民区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调研立足于上海市徐汇区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徐汇区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持续加大储备力度,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后备抓起,选拔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作为书记岗位的主要来源,连续4年,通过招录事业编制专职社会工作者和参照事业编制待遇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共计102人,并结合岗前培训,每年对全体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进行辅导、培训。目前,这支队伍中,已有58人通过实践和锻炼走上居民区书记岗位。

(二)逐步完善日常培训,着力提升工作能力。以提高书记队伍联系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多方联动的教育培训体系。区级层面,加强全区统筹,将居民区书记培训班纳入区委党校主体班次,每年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居民区书记的综合培训,确保居民区书记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街镇层面,针对本地区特点,分别建立起务实高效的培养机制,比如天平街道建立了阶梯式带教机制;田林、龙华、斜土、康健等街道依靠老书记设立了居民区干部带教机制;凌云街道借助社会组织和区域单位的优势资源,开展集中专业培训。

(三)切实加大激励保障,着力增强岗位吸引力。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加大对书记队伍和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是改善待遇,提升职业地位。制定《关于规范居民区工作人员津贴待遇的方案》,将就业年龄段聘用制书记和退休返聘书记平均年收入作了适当提高。二是落实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每年给各个街镇分别提供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和党务公开专项经费。分步增加居民区党员活动经费。三是统筹资源,提供服务力量。依托区域党建促进会,先后启动“徐汇·党员大课堂”、“徐汇区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等项目,为居民区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提供活动资源。

(四)逐步推进考核管理,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坚持个人发展与队伍建设相互促进的共赢理念,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书记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一是探索日常考核机制,制定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相关制度,根据月度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聘期)考核结果决定人员去留。二是注重发挥绩效导向,各街镇党(工)委加大对居民区干部整体队伍的考核评价,并把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津贴挂钩。三是鼓励干部钻研业务,对取得社工师资质的居民区干部给予一定的职业资格津贴,进一步推动书记主动参与社会工作等专业理论的进修。

二、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退休压力较大。队伍老龄化现象是当前居民区书记建设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从徐汇现有居民区书记队伍的情况来看,整体队伍的平均年龄已经开始逐年下降,截至2014年,全区书记平均年龄为51.8岁,全区55岁以上、临近退休年龄的书记比例较大。5年内,全区至少有近47%的居民区书记将因为年龄关系离开书记岗位,这对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延续性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二)成熟书记来源萎缩。过去20多年,居民区书记主要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企改制分流的一批中层管理干部,这批同志当时年富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熟悉群众工作,涌现了一批居民区书记带头人。在全区182名退休返聘的居民区书记中,有168名来自企业岗位、9名来自事业单位、5名来自其他行业。但这两年类似相对“成熟”的书记来源越来越少,2012年以来,各街镇从该类人群中招录培养为书记的共23名,并呈逐年减少趋势。

(三)职业地位有待提高。近几年,徐汇区多次上调居民区书记和居委干部(普通社工)的收入待遇。同时,受宏观经济、就业形势、发展通道不畅以及社会评价低等各种因素影响,居民区干部队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员流失。不少年轻人对在居民区工作存在“跳板”心态,很多不错的“苗子”干不上一年就因为待遇等问题离职了,储备培养无从下手,无法形成一支稳定的后备力量。

(四)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部分居民区书记的综合管理、组织协调能力还有所欠缺,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居民区书记对“三驾马车”的驾驭能力不强;二是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开展居民自治等方面能力不足;三是年轻书记创新意识强但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矛盾的能力不强,群众威信不高,老书记虽然经验丰富,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

三、进一步加强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总体目标。立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现代社区治理和基层联系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能力素质过硬的书记队伍和一支储备来源稳定、培养相对成熟的年轻后备队伍。

(二)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把解决好当前队伍青黄不接作为首要任务,又要把培养和储备工作作为长期工程逐步推进落实。

二是统筹兼顾,系统推进。注重保护和调动各年龄段居民区书记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地把居民区书记队伍纳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体系当中。

三是务实创新,尊重基层。积极挖掘基层在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中的创新做法,鼓励各街道、各部门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三)具体措施。一是增强职业保障,加大事业编制的投放力度。有效运用身份编制手段,切实加大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书记岗位的“含金量”,提高对中青年等就业年龄段人群的吸引力。进一步坚持“专编专用”原则,盘活现有事业编制,使事业编制的书记成为整支队伍的核心骨干力量。

二是扩充新生力量,组织年轻干部充实居民区。结合机关实际和基层需求,按照本人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派年轻干部到居民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形成机关干部下沉和服务基层的良好导向。

三是健全薪酬体系,推动书记队伍职业化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书记岗位的薪酬保障机制,逐步改善书记队伍的综合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宏观就业形势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等因素,适时调整居民区工作者收入。

四是打通晋升通道,完善居民区干部“培养链”。逐步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职业管理体系,理顺不同身份、不同就业渠道、不同岗位居民区干部之间的内部管理关系,形成“党员社工—聘用制书记—参照事业编制待遇—事业编制”的内部发展路径,让有志于社区工作的年轻人看得到希望和发展。

五是树立正确导向,不断优化日常考核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管理的杠杆指挥棒作用,突出两个“扩大”,既扩大参与书记考核的居民区党员群众的范围,又扩大居民区党员群众打分占总分的比例,使考核管理从“自上而下”逐步向“自下而上”转变,推动书记强化宗旨意识。

六是适应形势要求,加强书记队伍的能力建设。以建设多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的立体化培训体系为重点,建立完善由区和街镇两级组成的培训网络,发挥区委党校主阵地作用,通过专题辅导、案例分享、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区居民区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居民区书记在职进修基层党建及群众工作相关课程。

4.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四

着力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XXX镇把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积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关键,健全机制,勇于创新,不断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创新机制,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村“两委”换届后,个别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班子关系不和谐,影响了工作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XXX镇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采取挂职锻炼、“一人兼”等不同的模式,调整了支部书记人选,有效的化解了不稳定因素。AAA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弱,不能协调处理好“两委”关系,我们以AB角的方式安排他到镇直单位挂职锻炼半年,并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进行帮带。BBB村“两委”班子不协调,工作开展不顺利。我们免去了支部书记的职务,任命村主任担任支部副书记职务,实际履行了党支部书记职责,实现了“一人兼”,在工作中检验他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能力。通过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班子关系进一步协调,工作有了进展。AAA村班子调整后,先后整修排水沟1200米,调整土地60余亩,调整林业承包80亩,实行了村干部值班巡逻制度,有效改善了村庄的治安状况,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 坚持开展经常性教育培训。年初,结合市委党校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经营管理、领导艺术、种养殖技术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服务群众的本领。结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的素质教育,重点选派了支部书记和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参加了电大班、农大班。针对食用菌栽培、社区建设、后进班子整顿转化、农村土地规范等重点工作,先后组织支部书记外出参观60多人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还把“以讲促学”活动范围扩大到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要求农村党支部书记同机关干部一起参加“以讲促学”活动,相互交流工作,共同提高。

三、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农村党支部书记内在动力

XXX镇努力为党支部书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党支部支书的经济、政治待遇,保护和调动好村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一是工作上优化环境,在为党支部书记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加强指导,积极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坚决抵制打击报复行为。二是政治上加强表彰奖励,对优秀的党支部书记予以表彰奖励,通过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途径让他们参政议政,进一步增强其荣誉感。三是生活上关心爱护,认真落实转移支付资金,妥善合理解决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报酬,对家庭困难的支部书记进行帮扶,每年为他们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检查,及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以上措施使农村党支部书记在职时无后顾之忧,退职后老有所养,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 建立和完善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制度,建立述职、民主评议、定期审计、离任审计和镇领导谈话等制度,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监督管理机制。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意见》,实行了纪委书记直接抓农村经营管理的工作机制,从集体资产管理、财务预决算、财务公开、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五个方面坚强监管,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招待费、租车费、电话费、报刊费等开支做了限额规定,有效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和新的不良债务的产生,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结合“四民”走访活动,定期开展走访、考察,通过调查走访,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日常工作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今年共召开了四次农村党支部书记分片座谈会,共查找出职责不清、效率低、机制不健全、工作能力差等4个方面的问题,征求意见建议20多条。针对管家茔村信访矛盾突出的现象,我们采取每户一封征求意见信的形式,共发放征求意见信300余封,摸清了该村支部书记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8月份开展了农村班子跟踪考察活动,确定了非“一人兼”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新上任的村、各类矛盾突出的村等21个走访考察村,5个走访考察重点环节,把支部书记作为走访考察的重点对象。全镇成立了4个走访考察组,组织镇村两级干部158名,对全体党员和50%以上的农户进行了走访。对排查的重点问题和重点对象,采取了党政领导和中层干部包案制度,明确了责任划分,确保了活动实效。到目前,全镇共排查重点问题20

个,重点人员46个,走访考察班子21个,走访党员800余名、群众2800余户。通过走访,解决了一批问题,化解了一批矛盾,促进了全镇的和谐稳定。

五、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龙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工作中,镇党委书记认真履行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想党建、抓党建、研究党建,带好一班人,实现强“龙头”,壮“龙身”,齐心协力、聚精会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一是坚持定期研究农村党建工作、定期召开农村党建工作汇报会、定期组织专题调研活动、定期组织党建工作部署和总结;二是落实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包后进村,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先后实施了党政领导谈心制度、分片例会制度、信访案件主要领导首签制度、农村干部谈话制度,党委书记定期同支部书记谈话、亲自参加分片会,带头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5.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五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

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有的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我镇共有农村党员1120人,通过调查表明,50岁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人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6%,且大都以经验性技术为主;50岁以下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干部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8.6%,但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14.6%的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比较低。

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从目前看,我镇党员中虽有一大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已经致富,但是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甚至处于相对贫困线上,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党员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有35%的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4、因无职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农村无职党员虽说不是很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素质不高。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埋头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一些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上卸任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一是精心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

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臵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各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现在农村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用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用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

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6.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六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

六年级

刘仲炜孙叶鹏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我们将王坟镇孙旺片区及周边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孙旺片区位于王坟镇西部,由孙旺村等十几个自然湾组成,共2000余户,6000余人,其中青壮年夫妻大部分在城里务工,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耕地面积5000余亩,以旱田为主。全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林果种植为辅。周边有芦丁化工企业1家,化肥颗粒生产企业1家。鸭棚30多个,鸡棚20多个,小型养猪场1个。山楂饼加工厂6家。研究方案:调查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水污染。芦丁厂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直接排入水库,周边树木庄稼都不能生长。

2、空气污染 :化肥颗粒厂、鸡棚、鸭棚、养猪场的粪便、山楂饼加工厂的污水使四周臭气熏天。

3.农业生产污染。

一是土壤污染。农村土壤污染主要受重金属的污染较严重,土壤毒性剧增,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水质恶化。该区农民在耕种过程中,亩平施用化肥100斤以上,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造成土壤富营养化,导致土壤板结硬化,品质下降。

二是肥水污染。富含无机质的农业用水排放到堰塘、河流中,又造成了新的水体污染。

4.农村生活垃圾、农厕等环境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基本是处于自生自灭的无组织状态,采用空地丢弃、农舍土壤边随意填埋或直接焚烧的方式。生活垃圾的污染带来整个环境如大气、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进而影响周边和自身的生活环境。该区沼气应用不够广泛,人、畜、禽粪便未经生化处理,直接用作农作物肥料,或者直接排入河沟中,使得病菌滋生蔓延。

研究分析: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1.农村环保力量薄弱,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资金全部注入城市,农村没有资金进行环境治理。

2.农业生产污染严重。

一是化肥、农药的流失渗漏。由于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单产数量,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个别地区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偏高,部分蔬菜含硝酸盐超标;由于过量或滥用农药,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

二是农用地膜污染严重。农民为了追求农产品临时效益,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使棉花、果蔬早种植,早结果,早上市,提高单价以增加收入,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终将导致粮食、蔬菜减产。有资料报道,试验表明:土壤中残留残膜每公顷达37—45公斤时,小麦、蔬菜将分别减产7%、10%。

3.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在农村没有垃圾处理场,也没有必要的处理方法,生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另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入水沟渠塘,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含有多种致病病菌和寄生虫卵,直接作为肥料,或一遇大雨,粪便污水随地表径流入水体,导致疾病传播,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泛开展环境警示教育,通过反面案例,使广大干群众受到震动和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环境保护写进《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突出以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结合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明确综合整治任务。对有污染的乡镇企业,要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监控制度;对新建产业,要切实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逐步对乡镇企业发展进行布局调整,以便污染集中治

理。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确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农村环境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搞好卫生,美化环境,生活垃圾做好分类处理。门前不乱堆杂物,不乱倒垃圾。搞好房前屋后和道旁植树工作,做到绿树成荫,风景秀美。

5.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6.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总之,农村的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希望政府早下决心及早采取措施,使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7.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七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以下简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根据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力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使他们成为农村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和群众贴心人,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

根据党内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农村实际,村党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带领农民致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 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村民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村民群众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四)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民群众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和农村社会保障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五)加强党支部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级党员大会的决议。带头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组织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负责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抓好对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健全完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机制

(一)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具体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不同村情,可以采取“两推一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乡镇党委委派等各种方式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好,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带富能力强就是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协调能力强,就是热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善于运用民主、法律、示范和服务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大力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

“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干部的职数配备,要本着交叉兼职、精干高效、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以行政村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配备,一般配备3至5名。

(二)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本村优秀现职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和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级领导班子成员。鼓励机关后备干部,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本村暂没有合适人选的,也可以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支部,从中择优选拔联合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工作薄弱村任职。

(三)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制度,在今年已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目标的基础上,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加强跟踪培养,严格日常管理,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尽快成长成才,优秀的要及时通过党员推荐和参加选举等程序,使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要把发展党员、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不断为农村组织注入新鲜力量。要努力建设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经得起风浪考验、年轻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队伍。

四、健全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机制

(一)整合培训资源。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民政、农业、科技、计生、人劳等涉农部门培训力量,对涉农培训资金“打包整合”,形成培训工作合力。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积极探索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实践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培训。

(二)丰富培训内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管理程序以及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

(三)改进培训方式。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和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开展优秀党建专家、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发达地区农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四)落实培训措施。把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总体规划,及时制定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和计划,抓好组织实施,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县里每年对所有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一遍,培训经费按每人不少于300元的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不足部分党费适当补充。其他村干部由乡镇党委每年组织全员培训一次。

五、逐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激励保障制度

(一)提高工作报酬。加大财政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保证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他村干部工作报酬随着经济实力增强逐步提高。按照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报酬不低于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按600元执行;按照村委会主任工作报酬不低于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80%的标准,村委会主任月报酬按480元执行;按照其他村“两委”干部工作报酬不低于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60%的标准,其他村“两委”干部月报酬按360元执行。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各乡镇党委每月从村干部工资中拿出20%左右作为绩效工资,根据绩效完成情况确定每名村干部绩效工资发放标准,绩效工资一般应半年发放一次。各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制定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逐步为在职村党支部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对2008年12月31日前已经正常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从2010年1月起,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9年以上18年(含18年)以下的,每月给予100元的生活补贴;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8年以上的,每月给予200元的生活补贴。此标准执行后,栾组文﹝2007﹞13号文件同时废止。

(三)健全关爱帮扶制度。各党组织都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对他们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帮助,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定期体检制度,每两年由县委统一组织为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体检,所需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建立生活困难村干部慰问帮扶制度,对生活困难的村干部,县乡党委、政府要定期走访慰问,在生产生活上予以帮助。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谈话谈心制度,乡镇党委书记要定期与村党支部书记谈话谈心,沟通思想,疏导情绪,及时发现、帮助解决问题。

(四)拓展党支部书记成长空间。加大从村党支部书记中招录乡镇公务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定期表彰村党支部书记制度,结合农村党建“三级联创”表彰活动,定期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和奖励。注重树立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监督管理机制

(一)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各乡镇要按照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考核办法。乡镇党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各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因素,科学设置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向本村党员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年初建立岗位目标台账,年中加强督促检查,年终由乡镇党委组织开展“三票评议”,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述职,从群众、党员、组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议结果作为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激励保障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二)完善评议监督制度。在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决策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强化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述职、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保证村党支部书记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同时,积极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村党支部的工作事项要向党员和群众公开,重点公开支部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程序、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民主评议党员、补助贫困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等内容,接受村民监督。

(三)建立优胜劣汰制度。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管理,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简单粗暴、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要严肃处理,形成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机制。

七、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乡镇党委承担第一责任。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列入乡镇党委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定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乡镇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每年对这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管理由县委组织部负责,乡镇党委具体实施。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抓好落实,经常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和村级领导班子现状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县、乡党员领导干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要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牵头抓总,纪委、宣传、扶贫、农业、民政、财政、人劳、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把教育培训、集中整顿、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任务落实到实处。坚持县直单位联系后进村、贫困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积极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支持,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在全县村级组织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家庭联户代表制度,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不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水平。

(三)加强财力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到实处。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他村干部工作报酬、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贴所需费用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市、县财政安排,并由县财政监督乡镇财政统一发放到村干部个人账户。

8.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八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党支部的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党才能朝气蓬勃,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执政党的作用。如何抓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激活基层党组织,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近年来,质监系统从市级到区级两级党建部门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作了调研思考,并对工作作了初步的总结和探索。

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党的建设必须按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运行,实质上就是党建工作高度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党支部是党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党内各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党支部来完成。因此,从党支部入手,导入ISO9000体系管理理念,探索建立标准化建设,抓基层,打基础,是推进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第一步,也是最具基础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步。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党支部工作能力,能达到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整体提高的效果。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发挥先锋堡垒作用的有力手段。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也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对党支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每个党支部,使每个党支部成为政治坚定、团结有力、担当尽责、群众信任的过硬支部。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加强党建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在需要。党支部建设与标准化管理在目标要求、管理方法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党支部很多经常性工作本身程序性要求非常严谨,比如:“三会一课”、党支部换届选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等,这些工作在程序执行上、规范化建设上的进一步要求,实质上就是标准化的要求。

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党建工作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2004年,质监部门建立并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利用标准化的方法,规范业务工作,完善工作记录,加强全过程监控,实现持续改进。总结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念和方法,从体系结构看,主要体现在“岗责明晰、目标引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从具体操作看,主要体现在“写我所思、做我所写、记我所做、改我所错”;从思想观念看,主要体现在“预防为主、自我监控、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如果基层党建工作能引入这一科学管理理念,吸收其科学内涵,借鉴其科学方法,无疑是党建工作高度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最佳途径。

当前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我们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市、区委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功能健全,组织活动平台多样,日常工作活跃,能力素质逐步提升,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积极发挥,有力地推动了中心工作的落实。但按照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考核情况看,发现党支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看。大多数党支部作用发挥很好或较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党支部作用发挥一般,少部分同志认为党支部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部分党支部书记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办法不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能力不强、形象不好、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大部分党务干部都是业务骨干,承担繁重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业务工作和支部工作是“两张皮”,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二、从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看。近几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人事变动较频繁,党务工作者相应变动较大,但长期以来我们党务工作者培训的渠道仅限于机关工委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其他系统性的培训较少。新的党务工作者上岗后只能边干边学,常常因党务工作不熟悉,造成不必要的失误,类似发展党员没及时研究、“三会一课”不理解等等。当然类似这些政策规定都有,但较分散,查找不方便。

三、从党支部运行机制方面看。党支部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有的支部书记贯彻执行党建工作制度的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地按制度办事,狠抓制度的落实,导致党支部工作缺乏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现有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对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缺乏科学系统的量化分析,党建工作的绩效没有与业务工作考核挂钩,以及合理的业绩考核和激励等,致使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业务工作中没有得到确认。这是造成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四、从组织生活效果来看。组织生活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一是缺乏号召力。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仅限于念报纸、读文件,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关怀、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培树典型等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党员干部对组织信任度下降,号召力不强。二是缺乏吸引力。党的组织生活学习的内容没有新意,能够引起党员共鸣的党员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材料太少。三是缺乏针对性。学习的内容不联系改革、发展的形势,不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特别是不联系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大话、空话、套话较多。四是缺乏严肃性。从抽查的组织生活记录看,党员之间不能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好人主义盛行,党员不愿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愿意检查自己存在的问题,组织生活会应付差事的多,认真学习的少;评功摆好的多,开展批评的少;假话凑数的多,开诚布公的少。

五、从中心工作结合上来看。结合中心工作开展的党内活动,在落实环节中,基层党支部不能利用载体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两层皮”现象。从落实情况看,有的党支部研究不深,制定的方案操作性不强,浮皮潦草,应付差事,各党支部推进质量和效果不均衡。

上述所列问题,归根到底是党支部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怎样干得好的问题,是每个党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问题,是党支部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党支部职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基础入手,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确保党支部各项工作更加顺畅、更加规范、更加标准。

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和具体做法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要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班子优化,分工明确。建设一个标准化班子,这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省、市、区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配备班子;围绕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联系、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标准要求,建设班子。同时,选配优秀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做到能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抓典型、抓重点、抓经常、抓结合,抓出成效。党支部班子健全,结构优化,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

二、完善制度,逐步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首先必须把想做的写下来,形成可操作性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手册,作为直接指导具体工作的指导书,这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2012年,质监系统总结出台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南》,就是针对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通过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动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经过近几年的运作,《指南》在指导党支部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如支部书记换届,有制度在,工作的连贯性好,实现换届零衔接。

三、典型引路,示范铺开。为切实将支部标准化建设转化为党建工作的助推器,典型引路尤为重要。选择一个或多个支部作为试点,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后,再在全局铺开,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强考核,把写在纸上的制度落实在行动上,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

四、找准阵地,全面推进。一是营造一个标准化阵地,这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环境。党员活动室是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党组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干部职工、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场所。以“八有”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营造一个向上的环境、一个安全的环境、一个实干的环境。二是贯彻一套标准化流程,这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南》从党员管理与组织发展、党支部换届常用文书写法与范例、党支部会议规范化记录要求及范例等3大方面,给出了40个范例规定,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督促落实,按照标准执行,强化了党支部建设基础。三是创造一份标准化家业,这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这也是对每个党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人人都说党务工作是务虚工作,虚工实做是对党务工作者的考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规范管理,形成一整套长效机制,并在工作中持续改进,达到以良好的精神做事,以优质的制度管事,从而为党支部工作赢得好名声,为后来人留下一份好家业。

9.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九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党的自身建设也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得以加强。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各级党政机关的党支部基本上都是建在部门或处室之上,而机关又基本上都是以部门或处室为单位组织开展工作。机关党支部的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部门或处室的工作开展,并直接影响着整个机关的效能和形象。因此,深入探析机关党支部建设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措施,不仅对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而且对于推进整个机关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所了解的情况,近几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政机关都非常重视机关党支部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是缺乏对党员进行有效的理论武装。加强理论学习、进行理论武装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但有的机关党支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存在着学与不学关系不大的思想,以致有的理论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有的组织理论学习还仍然采取一人念、众人听的老办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严重影响了党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专职党务干部队伍人才匮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机关党务干部兼职多、专职少,年龄偏大,专职人才匮乏。部分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也有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同时承担着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还有些支委党务工作素质低,不懂得如何去宣传教育群众、如何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不善于以党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不懂得怎样讲党课、怎样召开党员大会、怎样过组织生活。

三是党的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性。有 的支部不能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长时间不过组织生活;有的支部书记把一般得处室会当作组织生活会,对党员中存在的问题个人敷衍说几句了事;有的甚至还 以娱乐活动代替严肃的党内生活;也有的虽然也召开组织生活会,但常常是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缺乏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没有取得理想 的效果。

四是对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有 的机关党支部对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在工作上要求多、在思想政治上关心少,抓普遍性教育管理多、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教育管理少,工作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 有的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员中出现的问题不开会研究、不做思想工作、不进行批评教育、不作严肃处理,总是找理由把矛盾上交,想通过上级党组织 解决;致使党员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个别后进党员长期没有转变。

五是贯彻落实党组织的规章制度不力。近些年来,机关党建工作在狠抓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很多机关党支部的有关规章制度也比较健全。但是,贯彻执行的情况却不够得力,尤其是党员学习制 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党费缴纳制度等落实的不尽人意;还有少数支部,制度建设往往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难以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这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 制的要求很不适应。

六是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老套无新意。相当一部分机关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形式老套,满足于开会、政治说教、催交党费,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缺乏创意,党员感到枯燥乏味。对党员的教育监督职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党风党纪不正。

二、机关党支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 前机关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机关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的“不适应症”。这种不适应,从宏观上看,主要是机关党建工作远远滞后于当前快速发展 的经济社会形势。从微观上看,机关基层党务工作者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也有诸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对机关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 中央和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党建工作的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机关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造成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扎 实。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占居上风,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

二是机关党务干部的“双责”意识不强。在 实际工作中,机关党务干部大都扮演着“一岗双责”的角色。但有的支部书记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双责”认识不清,误认为处(科)长是“实职”、书记是“虚 职”,不去认真履行支部书记的职责,经常把支部工作交给副科长去抓,而有的副科长又推给党小组长,从而导致一些工作落不到实处;也有的支部书记对业务工作 考虑的多,对支部建设考虑得少,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了支部工作的开展。

三是机关党支部建设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一 方面,有的支部书记贯彻执行党建工作制度的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地按制度办事;另一方面,现有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对支部 书记的工作职责缺乏科学系统的量化分析、党建工作的绩效没有与业务工作考核挂钩、也没有合理的业绩考核和激励等,致使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业务工作 中没有得到确认,这是造成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机关党务干部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随着30年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机关党员队伍结构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机关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以新的内容、新的载体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和凝聚广大党员,激发他们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有的在工作中因循守旧,缺乏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没有认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 新途径。以致造成党支部工作无创意、方法简单、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缺少足够的动力和活力,满足不了广大党员的需求,难以吸引广大党员参 与。这是当前机关党支部工作没有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症结所在。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学校、机关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机关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对机关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于这种情况,本人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党支部建设的领导。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机关党支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党委成员抓党建的责任意识,改变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切实履行抓党建工作职责。应该把机关党支部 建设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机关党支部的工作汇报,了解掌握党支部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其次,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党支部工 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总结,并且把党建工作纳入机关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一起考核,在衡量处室工作绩效时,把两个目标的考核结果同等使用。第三,要在综合考察处室主要负责同志时,把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纳入考察范围,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对处室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时,把党建 理论和党务工作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提高他们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能力。二是要提高机关党支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机关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紧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机关党支部只有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才能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同时,也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要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寻求机关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支部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真正体现基层党支部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

三是要抓住关键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而做好机关党支部的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作为支部领导班子的“班长”,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机关党支部职责和任务的完成。因此,要高度重视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首先,要选好党支部书记。要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拥护、熟悉党务的党员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其次,要加大对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要通过系统集训,经验交流,领导传帮带等多种办法,不断提高支部书记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待遇。机关党支部书记大多是兼职的,但没有兼职报酬。实践表明,越是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就越有利于鼓励人们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应当从经济上给他们适当的待遇,以激励他们抓党建工作的热情。第四,要支持党支部书记大胆开展工作。机关领导要大力支持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努力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使他们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四是要突出重点提高机关党支部生活质量。开好组织生活会,是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提高机关党支部生活质量的重点,是确保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根本措施,必须认真落实。首先,要确保组织生活会按要求及时召开。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组织生活会时间上不被挤,内容项目上不会丢,落实上不走过场。其次,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下决心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小组生活会的质量,解决好党内批评难的问题,在党员队伍中形成讲党性、讲原则的良好氛围,保证正常健康的党内关系。第三,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要定期对机关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组织生活上的薄弱环节,一个时期突出抓好一两个重点,逐步解决过组织生活不严肃、坚持不经常,重表象,轻质量等问题,完善组织生活制度。

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增强机关党支部的执行力。制度建设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党支部职责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制度建设作保证,但任何完好的制度,又是靠人去执行的。因此,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又要特别注重提高党支部的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加强机关党支部制度建设的新途径和新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机关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要对已有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费交纳等制度进行全面认真的清理。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已不适应要求的要进行补充和修善,确保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源泉。要建立机关党支部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应该实行“一岗双责”、“按责取酬”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评议和测评工作,坚持把党内任职的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因素,激励其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做好党建工作。

六是要强化创新改进机关党支部活动。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机制不活、运转不灵的问题,进一步树立通过创新谋求发展的理念。首先,要创新“经常建”机制。针对一个时期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整顿建设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把“集中抓”与“经常建”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机关党支部的经常性建设上来,确保机关党支部建设“长流水、不断线”。其次,要 创新活动方式。除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外,还应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法,突破活动的单一性、封闭性,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 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邢台市委党校就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的)。总之,通过不 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再次,要创新活动内容。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的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更新活动内容,以更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例如:组织 党员外出到革命圣地学习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等,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如果在这种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在活动内容上创新做文章,其教育效果则会更佳。例如 参观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可以组织党员进行场景体验(如参与一些模拟劳动),开展观后感演讲赛等。此外,党内活动要改变仅限于党员参与的陈旧做法,要有计划地扩大党内活动的覆盖面,吸纳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让一些非党员群众在党内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七是要加强监督树立机关良好的作风形象。机关党支部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机关的执政形象。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作风建设,首先,要 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改进党的作风;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 观;坚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着力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树立机关良好的作风形象。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监督。针对机关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落实好信访接待日、行风评比、书记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从机关的实际特点出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0.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十

——以柳江县农村党支部队伍建设为例

柳江县委组织部以课题调研的形式,围绕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这支“桥头堡”队伍建设问题,从2011年9下旬开始,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基层,采取听镇村委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和下发调查表等形式,对全县127个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和素质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在肯定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对全县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针对性剖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从结构比例看柳江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现状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选优配强村“支书”队伍,对推动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柳江县现辖12个乡镇,127个行政村,1834个村民小组,1202个自然屯,农业人口45.16万。全县共有村级党总支11个,村级党支部116个,有农村党员9468名,其中农民党员7992名。2011年柳江县127个村“两委”换届,通过公平、公正、公开和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公推直选”脱颖而出的127名党支部书记中,选后连任村书记98人,公推直选产生1658名,下派机关干部担任的269名。现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中本科大专学历39人;中专及高中学历474人;初中及以下1145人。在年龄结构上,全县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为46.6岁,比上一届下降了1.1岁;其中35岁以下14人,36岁至45岁之间的50人,46岁至60岁之间的179人,55岁以上的人占了一定的数量,实现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3名,女支部书记(副书记)24人。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上看,村党组织书记410人是致富能手,占总数的24.72%。

二、从实践探索中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效

柳江县通过大力实施“一规定三办法”“四个培养工程”“四议两公开”和“六民工作法”、在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一规定三办法”长足推进。在2005年初县委制定出台“一个规定三

个办法”(即《柳江县关于逐步提高村级干部岗位补贴和建立退岗村级干部养老生活补助制度的暂行规定》、《柳江县村级定编定工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柳江县退岗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和《柳江县村(居)民小组长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2011年对村党支部书记最低基本补贴标准再度进行了调整。退岗村干部养老生活补助调整为每人每月280元,村级办公经费调整为每年5000 元/年。同时,对连续两次评为县级“模范村(居)干部”或者市级“先进工作者”,或者一次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的村(居)干部,继续推行嘉奖一级补贴的办法。政策的出台使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四个培养工程”深入基层。近年来,柳江县通过开展 “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农村优秀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优秀村组干部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标杆”为主要内容的“四培养工程”活动,逐步优化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队伍结构。2011年1-9月,柳江县通过开展干部培训“百千万”工程,对村两委干部培训累计不下于9000人次。目前,全县2588名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加入了党组织,3316名党员、干部成了致富能手,其中61名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占全县村级党支部书记总人数的41.8%。

三是“六民工作方法”破解难题。六民工作法”即民主提议,聚民情,把建议收上来;民主商议,聚民愿,让思路顺起来;民主审议,聚民策,让过程亮起来;民主决议,聚民意,把事情定下来;民主实施,聚民力,把事情办下来;民主监督,聚民心,使结果明起来。柳江县“六民工作法”的实施,实现了村委领导与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丰富和解决了村级组织谋大事、抓重点、破难点的方法和途径。2011年,柳江县各基层党支部灵活运用“六民工作法”,农事村办,成功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28起,促成村屯捐资修路修水利142条。拉堡镇思贤村党支部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积极配合县国土局、环保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苦口婆心做村民群众思想工作,促成了堡隆环城公路在柳江中学、练家坡两个矛盾纠集地带的顺利破土开工,近70亩的征地和建筑物的拆迁问题迎刃而解。成团镇鲁比村党支部运用“四议两公开”,制定和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双季”葡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截至2011年9月底,第一批采收的鲁比葡萄销往广东、湖南、贵州等地已突破1000万公斤。拉堡镇

黄岭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在成功流转土地560多亩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化统一经营,2011村民年人均收入有望突破17000元。

三、从当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看潜在问题

经过县、镇(乡)党委最近几年扎实有效的工作,特别是经过2011年村级换届产生的新一届支部书记,其整体素质和能力均得到普遍提高。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当前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能够完全适应,一些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还存在不适应。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老化比较严重的问题,必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调查中发现知识面较窄、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陈旧的支部书记中,50岁以上的仍占有很大比重。从文化结构来看,高学历人才,尤其是第一学历为大专以上的人才比较匮乏,程度相对偏低,对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缺乏清醒认识,“老办法不经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仍将存在。

二是享有权益与承担的责任存在不对等。特别是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办公经费除上级拨付基本上没有其它来源。经济的窘迫使村党支部书记难以轻装上阵。村级经济发展、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工作,把村党支部书记推到了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上要承担,下受监督”是村支部书记最真实的写照。调查还发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普遍感到在心理上承受着不轻的压力,干事创业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特别是财力有限,使在职的村党组织书记的工资奖金相对较低、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瓶颈突出。对已经卸任的老村党组织书记在经济上的关怀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一定程序上降低了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的“吸引力”。

三是村支部书记队伍后继对接存在盲点。柳江县目前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导致农村优秀人才大多外出务工,使部分村出现了人才资源匮乏的局面,柳江县12个乡镇目前尽管都建有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人才后备库,但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养使用,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村支书的接班人,尚缺乏管用而有效的机制、缺乏必要的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锻炼,人才“青黄不接”,后备库人才匮乏,合适人选难找的现状依然存在。

三、从目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寻找制约因素

上述问题的存在,成了柳江县目前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的最大“羁绊”。深入分析后,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综合素质能力稍有欠缺,处理疑难问题常常感到不从心。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对问题缺乏深层次理解,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安排部署工作缺乏全局性、宏观性,个人掌握知识面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加上任职后,未能经过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培训,独立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仍有欠缺,处理问题方法不多,不够灵活,组织协调能力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农村工作难度日益加大,客观上阻碍书记核心作用发挥。随着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村党组织书记在处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问题时,常常在政策“执行者”和村民“当家人”的角色之间摇摆,个别村党组织书记职位成了宗族势力、派性群体争权夺利的焦点,村级工作的整体环境有时相当复杂,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三是对书记角色认识有偏差,重任务轻能力的思想仍较普遍。有的认为支部书记三年一选,下大力气对其进行素质提升工作,待其素质提升后可能会转向其它岗位,培训投入沉没成本较高;有的认为村支部书记只是落实和执行政策的最基层干部,没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政策理论教育,理论学习组织不够经常;有的基层党委不敢、不愿将具有创新精神、有闯劲、有个性的优秀人才,培养选拔到书记岗位上来,特别是对于个别矛盾比较突出的村,过分注重使用保守稳重型书记,对能力突出的开拓型干部不敢放手提拔使用。有的支部书记缺乏对自身素质的清醒认识,过分满足于现状,不能、不愿正视自身能力的不足,认为支部书记是做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来自实践积累,学习培训对提升素质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致使部分人产生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消极认识,不可避免会出现集中学习走过场、外出学习看热闹、没有有效激发出学习热情。

四是村支书岗位吸引力不高,人才在待遇偏低面前止步徘徊。全县66%的村支部书记年岗位补贴低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人,仅有10%的村支部书记补贴达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水平。市级及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中,优秀村支部书记中所占比例不够高,每年评选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数量不够多、奖励数额屈指可数,很多支部书记仅凭着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退岗后在经济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以上三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了

一些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到村支部书记队伍中,书记队伍素质从源头上得不到保障。

四、从瓶颈分析中寻找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对策

针对柳江县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结构仍不够优化、素质提高不明显,岗位吸引仍不够强等实际,“领头羊”队伍建设须从基础抓起,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机制,切实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后继乏人、选人渠道过窄、选任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是把好源头,加强人才储备。积极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注重从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和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进行选拔,吸纳一批不同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在待就业统招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拔推荐优胜青年,确定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采取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为后备干部成长创造条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和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协调解决矛盾能力强的选人标准,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解决好“在少数人中选,由少数人选”的问题,为那些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能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创造条件。

二是严格审查,提高选任质量。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任前“协审备案”制度,在“入口”上严格把关。届中调整村党支部书记时,乡镇党委事前必须与县委组织部沟通,说明任免职理由及拟任人选基本情况,填报《村党支部书记任免协审表》。县委组织部要按照“年龄一般应在45周岁以下,学历在中专(高中)以上”的资格条件要求,坚持“能人党员、精英党员、知识层次高党员优先考虑”的原则,采取民意测评、背对背谈话等方式,对乡镇党委提出的人选进行严格考察,经部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给乡镇党委下发《协审通知单》,乡镇党委按程序任用。届中调整的村党支部书记,全部经县委组织部协审备案,确保村党支部书记选任质量。

三是着眼长远,抓好教育培训。针对村支部书记素质现状,着眼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不断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完备的培训计划,组织全县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委举办的集中培训,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8天以上。同时,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制定好经济强村书记、经济薄弱村、后进村书记等系列培训计划,按照“实际、实用,有实效”和“干什么学

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加强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保持和彰显党的先进性及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依法办事、民主管理及土地流转等方面知识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队伍的知识结构。同时,完善了培训需求调研制度,积极探索实施党校集中学理论、实践基地学技能、外出参观拓视野、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播学习、优秀村支部书记座谈传授经验等好的做法,整合柳江职业学校、农业服务中心、三产办、畜牧水产及农业示范基地等阵地,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完善村级活动场所;高质量完成远程教育网络拓展延伸工程,建立“管用结合”长效机制,为支部书记经常性地进行理论和知识技能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增强引力,聚集贤能良才。以推行“一规定三办法”为突破口,建立完善村党支部书记保障激励机制,使村支部书记“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相应保障”,增加书记岗位的“含金量”,不断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加入。下一步,力争使全县支部书记岗位补贴达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水平,在村支部书记岗位上任职满届(三年)后,为其办理一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探索从优秀支部书记中招考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做法,积极对上争取扩大支部书记考选乡镇公务员的比例,努力拓宽优秀村支部书记的“出口”,逐步实现村党支部书记从“有位”向“有为”的转变。

11.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课题) 篇十一

培训班上的发言

张振中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板桥镇友好村党支部书记张振中,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谈自己作为村支部书记在工作的一些做法体会,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作为一名村干部,我时常这样想“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担任友好村支部书记以来,我带头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经常召集支部一班人召开会议,分析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解决思想疙瘩,统一认识,明确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阂,心气顺了,工作起来积极性也

高了,村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得到了巩固提高。作为支部书记,我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臵来抓,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思想,积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2010年,我积极联系市县帮办单位,多方筹资146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的集党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会议室为一体的村务活动中心和4800平方米的农民健身广场,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巩固和扩大了党员教育活动场所。阵地完善了,党群活动有了场所,“三会一课”、远程教育经常化了,从而很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群众学政策理论、学致富本领的热情,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当了40多年的村干部,我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当干部就是要公道,先管好自己,才能要求别人,群众心平气顺了,事情才好干。”

2006年,村上要衬砌垄渠,按照规划,渠道两旁的障碍物全部要清理。当时,我们村干部积极带头清除渠道两旁的障碍物,我有一亲戚渠道两旁障碍物较多,随就多次上门做工作,要求他拆除渠道边上的院墙。大家看到村干部带头了,心气也顺了,渠道衬砌工程顺利完工了,但亲戚却很长一段时间见了面都不和我说话。2008年,我老伴郭莲娟被确诊为髌骨囊肿,再加上家庭的一些变故,那时候个人心里确实不是个滋味。大家都让我村上先不要来了,把家里的事忙完了再说,但是村上的制种玉米还没有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于是就带领村上一班人一边跟制种公司联系商谈,一边逐社开会落实制种事宜,直到合同签订,面积落实,才带着妻子去做手术。自家的事固然重要,那正值关键时候,耽搁了生产大计,全村老百姓一年的日子可咋过?咱当干部,不能只顾着自个儿。

“只要依靠科技,黄土地里就能淘出金窝窝,乡亲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只要能够出效益、增收入,不管难度有多大,作为一名村干部,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带头干,才能激起群众的干劲。

友好村靠山依河、地形狭窄,人均耕地少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经过多方考虑,2001年,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实地察看讨论,大胆提出了开发平沙墩荒地资源的构想。不毛之地变良田,那得付出多少代价?面对村民的疑虑,我召集村干部层层召开村民会议,反复宣传,算帐对比,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搞平沙墩荒地开发。当时的平沙墩寸草不生,飞沙走石,冬天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夏天太阳晒在身上像火炉,在荒滩上架锅做饭,饭还没有做好,碗里已经刮了厚厚一层沙子。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5年多的平沙墩开发,全村耕地面积整整增加了1000亩。

为了提高耕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得靠科技。我多次到市、县农技部门寻找致富信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03年,我带头搞精细蔬菜制种,给全村群众试验示范,并动员村干部、党员,与省农科院签订了蔬菜杂交制种合同,种了50亩西红柿制种,秋后一算账,亩均收入8000元,最高的超过了1万元。目前,全村发展精细蔬菜制种300亩,群众交口称赞说:“一亩精细制种田,可顶十亩吨粮田”。2009年,我们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按照发展设施葡萄的思路,在北滩栽植以红地球为主的鲜食葡萄300亩,修建大拱棚葡萄60座,实现了户均1亩葡萄园的目标。2010年,又动员群众在魏家河、平沙墩等地栽植新疆薄壳核桃390亩。在我及支部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村上的产业项目越来越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友好村也创造了全镇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引进制种,第一个通上自来水,第一个配套机井,第一个落成生态文明新村示范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前几年,友好村村庄规划七零八落,全村民居拥挤狭窄,老居民点上的房子都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好多农户老少三代挤在小院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干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么,不管难度有多大,定下来的事情一定要干成”。我心一横,每天晚上一户一户

上门拉家常、做工作,先后动员23户农户迁了坟,调了地,硬是在荒滩上建起了40户生态文明新村示范点。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全村已新建、改建小康住宅18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

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我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来,我们积极争取项目、动员群众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自来水管网改造、电路改网等,关系到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先后争取资金150多万元,衬砌斗渠8条7公里,衬砌垄渠17条15公里,打机井4眼,铺设管道18公里,彻底解决了25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实施人饮工程建设,铺设自来水管道24公里,解决了全村1182人的吃水问题。群众都说,跟上张书记干,一干一个准,心里亮堂;跟上张书记走,步步走得稳,生活踏实。

如今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高了,为了让群众日子过的更

舒坦,我组织“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引导群众抵制歪风邪气,倡导文明生活,帮扶困难群众,实现和谐发展。村民刘某不赡养自己的母亲,被母亲起诉至法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反复做其儿子的思想工作,终于使他悔过醒悟,接回母亲颐养天年。针对一些法律法规管不到、村规民约管不好的问题,我们摸索出了一条以制规行、以德治村的新路子。全面实行“村民德行档案化管理”,对全村300户1182人建档立卡,成立道

德评议小组,对村民日常言行定期进行评议,让好人好事得到弘扬光大,劣迹坏事受到指责批评,影响和带动了良好村风民风。

在大多数村民富起来的同时,我也始终惦记着那些困难农户。谁家买不起化肥,谁家人手少跟不上农时,我和村社干部、党员一定前去帮忙;逢年过节,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家中,也会把脚步送到。五社青年季金山母亲年老病多,自家耕地又少,家庭十分困难,30多岁了还孤身一人。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积极协调,帮助他担保贷款5000元,种植蔬菜制种1亩、玉米制种2.6亩,一年下来纯收入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季金山鼓起了生活勇气,不断扩大蔬菜制种面积,收入节节增加,村党支部还牵线做媒,帮他娶了媳妇。

上一篇:hr经理的年终总结下一篇:业务合作备忘录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