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 助人为乐

2024-11-18

大班语言活动 助人为乐(精选17篇)

1.大班语言活动 助人为乐 篇一

大班语言活动:狗狗的梦想—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案例实录:口袋故事:狗狗的梦想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意图:大班孩子的想象能力开始丰富了,孩子之间的交流话题也越来越多了,我常常听到他们三三两两的在讨论,×××小朋友“你长大后相当什么?” ××× 小朋友就会很神气地说:“我要当警察”、“我要当解放军”、“我要当医生”、“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老师”……当我听到这些远大的理想时,我情不自禁的便问:“那你们是怎样去实现这个理想的呢?”有的小朋友就会告诉我:要学很多的本领。除了这个答案几乎没有更多的想法,于是,我想如何去引导他们想出更多的方法呢?我决定抛给他们一个问题——你们怎样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呢?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思考、去探索,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决定进行一次有关“实现梦想”活动,于是“狗狗的梦想”活动就如期开展。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梦想,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梦想及其实现的方法。

2、能根据图画的内容,创编故事。活动准备:

1、挂图,水彩笔、画纸。

2、故事小册《狗狗的梦想》每人一本。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梦想?实现了几个梦想?(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幼儿会感到很轻松、自然,而且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幼儿有话可说。讨论会很激烈的。)

二、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口袋故事“狗狗的梦想”,并介绍什么叫“口袋故事”?(评:平时我们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幼儿还没有接触过这种故事,所以对这种故事会很感兴趣的,一定会认真的倾听。)

三、阅读活动:引导幼儿两两合作阅读故事小册《狗狗的梦想》并提出问题:

1、狗狗的梦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实现这个梦想的?

3、狗狗会实现这个梦想吗?为什么?

(评:由于故事小册里画面的装订顺序不同,幼儿阅读时的思维一定不相同,就会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同时也给幼儿创造了合作的平台。幼儿在回答以上问题的同时,又为下一步的创编故事奠定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四、小小故事会: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伙伴进行小组故事会活动,即幼儿根据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也可以,以听者的身份参加。

(评: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与幼儿平等地位,同时也进行了小组活动,避免了幼儿长时间的等待,造成幼儿不耐烦,以至于不认真的倾听。)

五、绘画活动:画“梦想”。小朋友们,你们想把梦想告诉大家吗?

(幼:想)那你们想用什么方式告诉大家呢?(用画画、故事……)那你们就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进行画画吧!

(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让幼儿大面积的交流还 难,所以采用画画的形式,可以课后有更多的交流。)

六、延伸活动:幼儿将自己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评: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幼儿多说、多交流,以达到预期目的。)

2.大班语言活动 助人为乐 篇二

1. 对幼儿经验的分析。我班作为分享阅读的试点班,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 幼儿对阅读比较感兴趣,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与技能, 并且能够通过自主阅读, 理解故事中的部分内容。本学期, 我们又尝试将分享阅读与表演游戏相融合, 充分给予每个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但是, 在表演游戏开展过程中, 大部分幼儿只能依据旁白做动作, 缺少人物对话。因此,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尝试用完整的对话式语言表述田鼠们尝试搬走大石头的方法”, 提高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2. 对活动素材的分析。《大石头》采用叙事性语言讲述事情发生的过程, 其中出现的诸多动词, 如滚、搬、撬、挖、变、吊等, 表现了故事的动态发展, 反复出现的感叹词“嗨哟、嗨哟”增添了故事的动感与趣味。故事以田鼠们碰到一个大难题开始:怎么把不请自来的大石头搬走呢?于是, 田鼠们想了各种办法, 大力士、科学家……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居然都没能成功。想办法的过程正是孩子运用已有知识的想象过程, 而失败所带来的情绪低落, 为下一情节的峰回路转做好了铺垫。居然是田鼠宝宝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团结合作。在幼儿足够的关注中, 高潮就这样风轻云淡地来临, 以此更凸显故事的主题。故事的结束部分, 在快乐的场景里, 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和满足。

3. 对活动价值的分析。《大石头》是一个情节富有表现力的故事, 幼儿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另外, 我班不少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碰到困难或问题,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立场, 这个故事能让幼儿明白:大家团结合作会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活动目标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尝试用生动、完整的对话式语言表述、表现田鼠们想办法搬走大石头的情景, 感受团结力量大。

活动准备

绘本的PPT, 人手一本图书, 道具 (纸箱制成的大石头、木棍、魔法棒、铁铲、眼镜等) 。

活动过程

一、音效导入, 引起兴趣

1. 幼儿倾听石头滚入的音效。师:一个静悄悄的夜晚, 有一块又大又圆的东西轰隆隆地朝田鼠村庄滚了过来, 这是什么?

2. 出示大石头图片。师:大石头正好滚进了田鼠们准备造游泳池的大洞里, 这件事情可不得了, 立刻在田鼠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许多田鼠都赶来了, 这下可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二、自主阅读, 展开情节

引导语:有哪些田鼠赶来了, 他们用了什么办法?请你们仔细去书里面找一找, 说一说。

1. 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2. 集中分享交流。师: (1) 有哪些田鼠赶来了? (2) 这些田鼠分别用了什么办法?

3. 分组交流。每组选择绘本中的一张图片, 轮流讲述并表演图片中田鼠使用的办法。 ( 图片1:田鼠大力士 —— 用尽全力搬;图片2:田鼠科学家——利用杠杆原理撬;图片3: 田鼠矿工——钻到地底下挖;图片4:田鼠魔术师——用魔法变;图片5:田鼠发明家——用热气球吊)

小结:尽管他们都用自己的特殊本领做了尝试, 可是最后都没有成功。

4. 转折提问。师: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田鼠都没有成功, 田鼠们很失望。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大家都为这块大石头愁眉苦脸伤透脑筋, 就在这个时候, 谁站了出来? (小田鼠)

5. 猜一猜小田鼠想的办法。师: (1) 这只小田鼠可能会说什么呢?你能猜出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2) 小田鼠究竟想了什么办法?你认为这一回他的办法会不会获得成功? (出示“大家推的推, 拉的拉, 都使出了最大的劲”图片) (3) 大石头终于搬起来了, 田鼠们会对小田鼠说什么呢?小田鼠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哪些小朋友愿意来演一演小田鼠的办法?

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就需要大家合作, 一起来完成。

三、设置悬念, 引发再读

3.大班语言活动:树真好 篇三

1.能根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里叠词的有趣运用。

3.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关于树的知识。

2.教师准备:课件、小树卡。

活动过程:

一、调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课件中呈现一棵茂盛的大树。

师:小朋友,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看,她来了。

你们看,树有绿绿的树叶,粗粗的树干,那么谁会喜欢她呢?为什么?

二、完整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教师第一遍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散文诗,名字叫《树真好》,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诗歌里的谁喜欢树,如果你们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一会他们就会走进我们的教室。

2.教师借助课件帮幼儿回忆出散文诗的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第二页,一片6棵树的树林。

问:散文诗里的谁喜欢树?

(幼儿说到哪一个,教师就从课件边上拖出相应的图片内容放在相对应位置的树旁边,并有感情地朗诵出该诗句,一直到全找出了为止。)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孩子闭上眼睛,非常安静的欣赏诗歌,并通过趣味性的语言,提出了欣赏诗歌的要求。欣赏后,让孩子们说说听到的内容,孩子说到哪个,就拖出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三、幼儿欣赏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教师演示课件,第二次完整朗诵诗歌。

师:这次听,小朋友可要记住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诗哦!

2.分析并理解诗歌内容。

问题: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1)动物喜欢树的部分。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问题:A.小鸟为什么说树真好?

B.大树给小鸟筑巢安家,小鸟有了家会怎么样呢?(开心、幸福)小鸟开心了,它给大树唱歌了,它是怎么给大树唱歌的?(唧唧喳喳)

C.大树听到小鸟的歌声,她心里又会怎么样?

小结:大树给小鸟筑巢安家,小鸟开心了,为大树唧唧喳喳地唱歌,大树也很开心。孩子们,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快乐!

D.请幼儿做小鸟,我们一起学着诗歌里的样子来夸夸大树吧。

E.诗歌里除了小鸟喜欢树,还有什么动物喜欢树呢?(小猫)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叫。

问题:A.小猫为什么喜欢树?(大树保护了小猫)

B.大狗气得“汪汪”叫,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来朗诵呢?

(请两孩子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狗表演,其他孩子朗诵诗歌)

师小结:树真好,小鸟、小猫都喜欢她,还有许多的动物也喜欢它,除了动物喜欢树,诗歌里还有谁喜欢树呢?

(2)环境喜欢树的部分。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问题:A.树为什么能挡住大风?

B.如果树不挡住风沙,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什么后果?树能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什么好处?

小结:树木可以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树还可以吸附灰尘,保持空气清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

C.诗歌里还有大自然环境喜欢树的诗句吗?你能找出来吗?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问题:这句诗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男孩做树挡住风,女孩做飘香的树,来朗诵这两句诗。)

师:那除了动物和我们的环境喜欢树,还有谁喜欢树呢?

(3)人类喜欢树的部分。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问题:A.我们全家吃野餐时怎么样?

B.散文里大家“说说笑笑,热热闹闹”,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呢?(前后两个字都重复)

C.在前面的诗里还有这样的词吗?你觉得这些词怎么样?

D.你能像这样说说别的词语吗?

(如果孩子说不出来,请他们活动后回家跟父母一起去收集这样的词语)

E.大家一起野餐心情怎么样?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请幼儿一起用响亮、热闹的语气来朗诵这一句诗歌。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摇啊摇。

问题:A.在摇布娃娃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摇?

B.那轻轻地摇,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来朗诵呢?

请前排幼儿做布娃娃,后排幼儿做小朋友,一边表演一边有感情的朗诵。

师小结:树真好,我们全家都喜欢她,她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评析:这个环节,分析诗歌内容并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是整个诗歌欣赏活动的重点。这个诗歌有6句,如果一句句分析比较散,教师把整个诗歌分析归纳成三部分:一是动物喜欢树的部分,二是环境喜欢树的部分,三是我们人类喜欢树的部分。在欣赏的时候,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的诗句开始引导欣赏,一句欣赏完了以后再提问“你能去诗歌里找找其他答案吗?”这些问题的提出,都能激发孩子主动地去发现归纳出同部分的内容,从而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非常到位,在每句诗歌的分析处理上,教师也注意了强和弱,重点突出。

5.请幼儿看着课件尝试整体朗诵散文诗。

6.提醒幼儿带上感情再次朗诵,边朗诵边自由表演动作。

小结:树真好,她让小动物有了温暖的家,让我们的大自然环境变得清洁美丽,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乐趣,变得那么美好,小朋友都要怎么样?(保护树木,爱护树木。)

评析:两次的朗诵,教师都作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逐渐加深,由于前面分析的时候,教师在情感上都注意了引导,所以这里孩子们朗诵很有感情。有了前面这些基础,最后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萌发了“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四、结束活动

结束语:树这么好,还有谁也会喜欢树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活动结束后去想想,下次活动我们再来编出我们自己的诗歌。

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用一个问题结束了整个活动,为第二课时的仿编诗歌埋下了伏笔,为以后的延伸活动设下了悬念。

附:散文诗

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热了,树下铺着阴凉,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呀摇,摇呀摇。

4.大班语言活动 篇四

关键词:月亮 衣裳 五天 姑娘 大班 弯弯 比喻 教案 反思 幼儿

《大班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与反思》摘要: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2)你有观察过月亮...相 关: ◇ 月亮姑娘做衣裳 >>详细 ◇ 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大 >>详细

◇ 语言 : 故事——月亮姑娘 >>详细 ◇ 湘教版:《月亮姑娘》教学 >>详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活动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月亮变化图。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4、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附:故事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

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

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

“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虽顺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反思:

本活动我觉得有三个特色:

1、激发兴趣。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用猜想、认识、理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2、提升能力。在想象讲述中体现个别差异性的问题,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简单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较详细讲述,他们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进行了提升。

3、经验重构。这是一个老教材上的童话故事,进行重构后,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给与孩子更多关于科学方面的信息。

第一环节,我采用观察法、对比法、猜测法、排列法开展。一开始我用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导,如教师提问:“这里有三张月亮姑娘的照片,请你看看,比比。画里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发了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后,都发现了三张图片的不同,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经验来建构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我给幼儿创设了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环节,我运用了比较法、视听结合法、归纳法。教师先进行设问,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让幼儿饶有兴致得观看故事。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故事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了整个故事。在为故事取名这个环节,让教师真实把握幼儿理解故事的程度,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回答。

第三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是为了幼儿更深刻理解和体会故事的内涵,教师运用了图片演示法、讲述法、追问法、提升法,让幼儿再次听故事后,逐一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一科学道理。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收藏到: QQ 百度〗〖在线字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

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2、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保护鸟类,产生爱鸟的情感。

3、懂得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了解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活动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几种鸟的作用。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找谁看病呢?可是有一棵老苹果树也生病了,它又要找谁治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仔细听,然后说说最后是谁帮老苹果树治好病的?

2、看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苹果树找医生》 小苹果树为什么要找医生?

小苹果树找了哪些朋友?它们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病?

3、再看故事:

小苹果树首先找到了谁,它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吗?(喜鹊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怎么看出来老苹果树病没有好?(叶子还是黄的,表情愁眉苦脸。)

我们再接着看,小苹果树又找了谁,它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病吗?(猫头鹰只会捉鼠和蛇。)怎么看出来的?(叶子的颜色还是没有变化,表情还是不高兴。)

我们再来看看,小苹果树还请了谁,它又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呢?(啄木鸟)怎么看出来的?几天后,老苹果树的病全好了。她又有了精神,高高地抬起头来,叶子也长得又嫩又绿,结满了苹果。

4、小结:

看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原来喜鹊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只会捉鼠和蛇,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它们的本领真大,所以你们才喜欢它们。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5、课后作业:

6.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六

设计背景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关键是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乐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在语言教学中我认为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养成倾听的习惯;乐意与人交谈;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根据幼儿间遇到困难不能互相帮助这一现象在此设计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按挂图进行观察,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同伴间有困难时要热心相助。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善于倾听,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使幼儿懂得同伴间有困难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挂图 录音机 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组织小朋友随音乐走进活动室,幼儿落座为幼儿出示谜语《桥》,进而为幼儿带来一个关于桥的故事。

二、欣赏视频,展开活动

1、打开课件,播放视频故事奇怪的桥。

设计问题: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有谁?

2、打开录音机,让幼儿认真听故事。

设计问题:

1、你喜欢故事中的乌龟妈妈和小乌龟吗?

2、为什么喜欢?

3、小朋友在平时有帮助过别人吗

3、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说几句话吗

4、鼓励个别幼儿讲故事

三、表演故事,巩固活动

四、活动延伸,总结渗透

7.大班语言活动:快乐的蹦蹦床 篇七

1.两两自主阅读,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绘画、幼儿涂色的小图片 (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内容与故事有关) 、液晶投影仪、大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幼儿两两自主阅读小图片, 相互讨论

师:这是我们自己涂色的小图片, 两个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图上讲的什么事情, 然后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两人讨论讨论。

2.集体交流阅读疑问, 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哪幅图看不懂你们可以提出来, 其他看明白的小朋友可以讲给他们听听。 (幼儿提出哪一幅图片有疑问时, 教师就在液晶投影仪上显示这一部分内容并定格, 集中讨论。)

幼儿对“小刺猬戳破了蹦蹦床, 怎样才能还在上面玩耍”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幼1:如果是我的话, 我会请小刺猬把身上的刺剪掉。

幼2:我认为不能剪, 剪掉身上的刺会流血, 会很疼的。

幼3:我说能剪。小刺猬想玩蹦蹦床, 当然应该勇敢些, 熬点疼。

教师:那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 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 又不戳坏蹦蹦床呢?

幼1:我们可以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

幼2:不行, 小刺猬穿上衣服, 会把衣服戳破, 再戳破蹦蹦床的。

小朋友争论得非常激烈, 观点主要有两种:剪刺、穿衣服。我见他们争执不下, 请全体小朋友表决, 同意剪刺的幼儿略多些。我就引导他们讨论刺猬的刺有什么作用。

幼1:可以背果子吃。

幼2:来了凶猛的动物, 可以用刺保护自己。

教师:那你们认为小刺猬的刺能不能剪呢?

幼1:不能剪, 剪了他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幼2:不, 能剪的。可以把刺剪掉一点点。

幼3:不行, 剪掉一点, 还不如给它穿上一件厚实、牢固的衣服。

幼4:我也认为不能剪。剪了刺, 小刺猬会很疼, 也不能保护自己了。

……

在引导幼儿激烈讨论的基础上, 我鼓励幼儿再次亮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候, 只有一名幼儿坚持要剪刺。我称赞她能有自己的想法, 下课后可以继续辩论。

3.教师以大朋友身份提问, 突出故事主题

师:小刺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 害得大家差点玩不成, 为什么后来还要让他玩呢?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4.幼儿玩猜图片接龙讲故事的游戏, 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一人说出图片内容, 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第几幅图的内容。

师:两个小朋友还可以一起看图片轮流讲一讲故事。

最后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接龙讲述故事, 愉快结束活动。

附故事:快乐的蹦蹦床

牛伯伯买了一张蹦蹦床。他家来了许多小客人, 大家都到上面玩起来。小松鼠轻轻一蹦, 就蹦得很高。青蛙一跳, 在空中翻了个跟头, 都跳到云朵上了。小刺猬说:“让我来试试。”他才轻轻一跳, “哧”的一声, 蹦蹦床就被戳了个大洞。大家都责怪小刺猬:“都怪你, 害得我们大家都不能玩了。”小刺猬伤心地哭了起来。

8.大班语言活动:狐狸爸爸鸭儿子 篇八

1 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感知狐狸情感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能仔细观察故事中角色的动作和表情,并用词语进行概括。

3 体验、表达关爱他人的幸福感,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常见家禽孵蛋的方法。

材料准备:表现《狐狸爸爸鸭儿子》故事场景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森林、狐狸抱着鸭蛋在思考、狐狸各种孵蛋的姿势、有裂痕的鸭蛋、刚孵出的小鸭子、爱心树),背景音乐,狐狸的图片,狐狸孵蛋记录表,狐狸努力当爸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爱”

1 引出故事。

师: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很美的地方,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2 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森林)。

师:森林里面藏了一件神秘的宝贝!这个宝贝是什么呢?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拥有它能让我们快乐、幸福。

师:这个宝贝叫爱。什么是爱?

引导幼儿交流对爱的理解,教师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归纳和提升。

3 感知故事的主角。

(1)师:森林里有一件宝贝叫爱,森林里的动物都生活在爱的海洋中。有一天,来了一只饥饿的狐狸(出示狐狸的图片),他最喜欢吃小鸭子啦,他东找找,西翻翻,最后好不容易发现一只鸭蛋。

(2)提问:此时狐狸的心情怎样呢?

幼儿猜测,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一一给予评价、归纳和提升。

4 感知故事的发展。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狐狸抱着鸭蛋在思考),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2)提问:狐狸是想吃鸭蛋还是想吃鸭子?

幼儿在讨论中学习语言表达的顺序:先说自己的选择,再说理由。

小结: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大吃一顿。

(3)播放多媒体课件(狐狸各种孵蛋的姿势),提问:你们知道鸭妈妈是怎么把鸭宝宝孵出来的吗?看看狐狸是怎样孵蛋的。

重点观察狐狸反复尝试孵蛋的姿势和方法,体验孵蛋的艰辛。

(4)教师配乐讲述狐狸孵蛋的过程。

(5)出示狐狸孵蛋记录表,提问:你知道狐狸爸爸孵出鸭儿子花了多少时间吗?

(6)幼儿再次观看狐狸孵蛋的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狐狸的这段经历。

二、表达“爱”

师:狐狸能不能孵出小鸭来?

1 观看多媒体课件(有裂痕的鸭蛋),

师:说一句感动的话,小鸭子就会出来了。

2 提问:狐狸看到小鸭子孵出来了,心情会怎样?

3 观看多媒体课件(刚孵出的小鸭子),提问:发生了什么事?谁叫谁爸爸?狐狸听到小鸭子喊爸爸会怎么样呢?

小结:狐狸觉得孵出一只小鸭子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他下定决心不吃小鸭子了。

4 幼儿讨论:狐狸是怎样当爸爸的。

出示狐狸努力当爸爸的图片,请幼儿自由观看后讨论。

5 提问:你觉得狐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6 教师讲述:狐狸爸爸很爱他的鸭儿子,鸭儿子也深爱着他的爸爸。在狐狸爸爸过生日的那天,鸭儿子送给他一件特别的礼物——一棵爱心树(播放多媒体课件),狐狸爸爸感动得不得了,从此他再也不吃小动物了,而且他还觉得野草莓比肉更香呢。

三、延伸“爱”

1 提问: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的?你是怎么表达爱的呢?

帮助幼儿理解爱是相互的,是需要表达的。

9.大班语言活动古诗 篇九

设计意图:

秋天里有两个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和重阳节,它们的特点是亲人朋友团聚、登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及欣赏思乡名诗,引导幼儿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如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意思,领悟诗中之情。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活动重点:

欣赏并理解古诗,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活动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活动准备:

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多媒体课件、相关诗句字卡、诵读古诗视频。

教学方法:故事情境教学法、欣赏法、问答法、表演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提问: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二)师幼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三、结束部分

10.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十

《小花猫找汗》是一节听读游戏识字课,有一次组内教研过程中,一位年轻老师提出:“现在上听读游戏课太难了,尤其是长篇的科学故事性的文章,真不知怎么教给孩子?”。其实对于小朋友而言,听读课本上的`文章诗歌很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既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增强识字的能力,每一篇诗歌有讲述一个知识点,在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听读游戏识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花猫找汗》是一篇很适合低龄小朋友的科学童话,孩子们通过阅读能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有趣,课文的画面形象可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鉴于以上几点,我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生字:猫猪狗牛马。学习新授生字:说问汗吐。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诗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杆字卡若干、钓竿小鱼池教具小动物头饰若干个、《小花猫找汗》动画片、律动音乐《小动物》表演用背景幕布、录像机

活动过程:

律动《小动物模仿操》教师领幼儿入座。

一、导入:播放动画片《小花猫找汗》

二、听读游戏诗歌教学:动画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让幼儿发言,教师并依次贴出各种所说出的小动物的图片)(随后教师依次出示词卡:身上、舌头、脚掌、鼻子)

教师引导幼儿玩“连连看”的游戏(请小朋友上前连线,把小动物图片和相对应出汗的位置的词卡廉洁,以此巩固关于小动物出汗部位的知识教育)

三、复习学过的生字

这些小动物还带来几个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把刚才的小动物图片翻过来,后面是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名称字卡:猫、狗、猪、牛、马)

认读认读识字游戏

1、“听声音认生字”游戏(老师或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名小朋友找出相对应的字卡)

四、学习新授生字

这首童话里还有几个小字宝宝不见了,看来我需要魔术帽。(教师运用魔术帽变出“说”“问”“汗”“吐”四个生字)

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独立分析字形,比如说:说——一个人在看电视,电视里有一个人说话问——一个人在大门里问问题。汗——一个人本来是干的,运动后就出汗了。吐——左边是口,右边是土,合起来就念吐。之后进行组词,并说一句话。

五、玩识字游戏

1、小猫钓鱼。儿歌:小猫小猫苗苗叫,我的小鱼哪去了?我请***找一找。

2、谁当小老师?

3、猜猜谁不见了。

六、童话故事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小花猫找汗》的故事,那我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呢?下面我们请大二班的小朋友表演《小花猫找汗》

(教师分发头饰)

(让第一组幼儿讨论分配角色,之后进行表演童话故事)——教师进行录像

表演结束了,请下面的小观众说一说,哪里表演的好?哪里表演得不好?(让幼儿自由讨论优点和缺点,综合之前的经验,请第二组小朋友表演)

七、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小动物,他们出汗的身体不为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问问小朋友,你还知道别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外面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让我们一起出发。

活动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1、活动中,孩子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讨论,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动力。

2、情境创设对于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准备了大量的表演头饰和背景图片,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11.创设玩味十足的大班语言区域活动 篇十一

【关键词】语言区 游戏 环境

进入大班的孩子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在电子化设备和信息开放的时代,孩子们学到的语言形式也变得多样,在模仿或创造性地使用所听到的语言时,好奇心也在不断增大,那么,如果让班级的语言区材料一成不变或比较单一,是不能够满足大班幼儿学习的需求,和达到自我表现的欲望。怎样创设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又更加情景化、内容丰富有趣的语言区呢?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他人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的回应。而且区域活动是具有个别化教育的特征,是能够捕捉其最近发展区并创造条件使其进步的教育形式。所以,创设大班语言区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式多样,自主选择

提到创设语言区,大多数老师首先会想到投放各种图书,这确实给爱看书的孩子们提供了阅读的好去处,但是时间一长,细心的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语言区变得无人光顾。这时候,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让语言区的形式丰富起来。

1.可变的阅读墙。一个主题活动下来,我们往往都会把相关的阅读材料投放进语言区,挂图、绘本、小报等等,如果设置一个小小的墙面,留白幼儿自主布置,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会极大的提升。比如大班上学期主题一的活动中,有一则故事《小鼹鼠过生日》,单单粘贴故事图片还不够,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或创编,画画、剪剪、贴贴一些交通标志等,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量反映在阅读墙上,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说说演演中,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语言及操作能力。

2.神奇的故事屋。《指南》目标指出:能根据连续的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首先制作一个带滚动轴的“电视机”,将孩子们平时的绘画作品布置在滚动轴上,在游戏时,幼儿一边滚动画面,一边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就像电视机在播放一样,随着能力的提升,词汇量的增加,画面也可替换成更为丰富的、幼儿想呈现的绘画作品。其次,用地垫拼搭几个骰子,“骰子”每面也可粘贴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一个“骰子”是与地点有关,一个“骰子”是与人物或动物有关,然后掷“骰子”根据画面进行故事创编,既满足了玩的欲望,又达到了说的目标。另外:故事地图(制作一张面积稍大、带有简单图案的图片,作为固定的故事背景,然后幼儿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主人公、场景,一边摆在背景里一边和同伴讲述故事)、点读笔、录音机都可以投放在故事屋。

3.绚丽的小舞台。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时孩子们也非常希望自己成为故事里的某个角色,那如何给这类孩子充分的表现机会呢?我们在班级围了一个小小的表演台,提供了动物头饰、比较夸张的发饰、斗篷、帽子等,结合生活中学到的故事进行自主创新表演,结合园本乡土游戏特色,还提供了自制的手偶,可以表演脍炙人口的《龟兔赛跑》《老鼠嫁女》《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等等。

二、操作性强,体现层次

皮亚杰曾说:“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获得最大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区域活动看似简单,却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水平。

1.猜猜看。比如大班上学期第二主题中有一首比较长的诗歌《我最爱祖国》,在初步学习时,幼儿很难完整朗诵诗歌,怎样帮助幼儿快速记忆呢?我们在语言区制作了几个立体的卡通小屋,卡通小屋是固定不动,里面的图片可随时更换,门也是可灵活开关的。结合主题,在卡通小屋里粘贴了诗歌三段的标示图片,孩子们在游戏时,打开一扇门,就看懂了这是《我最爱祖国》的诗歌内容,然后根据标示图正确说出了诗歌内容。在制造一种神秘感的同时,孩子们为了寻求答案一个接着一个打开卡通小屋的门,掌握了诗歌内容。

2.补补吧。区域活动时间久了,许多物品也随之变得陈旧或破损,这也是培养大班幼儿爱心和动手能力的好机会。怎么补呢?利用有效易懂的图谱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根据不同孩子的能力发展,修补工具也可以体现层次性,比如比较容易使用的双面胶、透明胶、剪刀,能力较强的孩子会使用打孔机、麻绳打结等,在修补的过程中体会爱护图书和用具的重要性。

3.传传乐。大多数大班孩子知道写信的格式和寄收信件的方式,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巩固加深对这一传统交流形式的认识。比如设置一个“小邮箱”,提供信封和美工工具,相关经验薄弱的孩子在游戏时,可以把想对老师或同伴说的话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好,然后与他人交流分享,知识丰富的孩子可以完成信封,送到相应的邮箱里,每天收取信件做成流动的聊天区,同时帮带同伴,这样也不断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也体会到和朋友在一起谈话的乐趣。

让语言区变成孩子们乐玩爱玩的区域活动,还有许许多多的方式,比如在自主游戏时,幼儿可以选择桌椅式、盘坐的地垫式、有毛绒靠垫或玩具的休闲式……有效融合,充分利用材料,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自信,获得愉悦的体验。教师随时关注不同孩子的活动情况,适时介入,调整和更新区域材料。“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希望语言区能成为孩子们自主学习、快乐游戏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周兢.关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12.大班语言活动 助人为乐 篇十二

为什么幼儿对语言区会不感兴趣呢?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 在每次的区角活动中, 我特别留意去语言区活动的幼儿, 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后, 我发现在语言区活动中, 幼儿的兴趣转移很快, 没有持久性。细想一下, 语言区之所以“活”不起来, 原因一: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语言环境, 无法让幼儿与之产生充分及有效的语言交流;原因二:在材料的提供上缺乏情景性、趣味性;原因三:缺乏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

那么, 针对以上三种原因, 我们应该怎么做, 才能吸引幼儿?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区“活”起来, 更受幼儿的喜爱?我想, 结合《指南》精神,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 对大班语言活动区进行调整, 从而使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到优化。

一、按语言的特性, 创设“以人为本”的语言环境

《指南》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往的功能, 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它主要表现为幼儿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 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往, 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 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获得的发展过程。语言交流应该是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的, 如果只是由录音机讲故事, 而幼儿仅仅在听, 在这种没有需要、没有对象、没有应答的氛围下, 怎么会有幼儿的语言交流呢?所以, 结合《指南》的精神, 从幼儿“使用语言”的环境着眼,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调整, 让语言区的环境具有交往功能。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参与其中。

一般来说, 语言区的环境创设应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 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通常可以放置小沙发、小椅子, 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 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 让幼儿随心所欲地阅读, 进而觉得阅读是一种很美、很享受的事情。为此, 我在创设语言区环境时,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自身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便鼓励幼儿与我一同设计、布置语言区的环境, 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 自由、宽松的语言区创设成功, 幼儿对自己的布置也相当具有成就感, 更爱光顾语言区了。

2.创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让幼儿乐在其中。

我们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来。《指南》中也有一条同样的教育建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可见, 培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南》对5~6岁儿童的目标, 我们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一些调整, 让幼儿对语言区有兴趣。于是, 在语言活动区的环境布置中, 我还呈现了一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 让幼儿有一个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 并在与其的双向交流中学习、运用语言。

如在语言区, 我创设了一块“自编谜语”的墙面, 我将动物的图片贴在上面, 让幼儿看着动物图片, 根据该动物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组织语言, 然后让同伴猜一猜, 可以互相编谜、猜谜。在这种区角墙面与幼儿的“互动”中, 让幼儿有了可以“使用语言”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他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事物外形的特点, 提高观察能力, 更能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动物进行描述, 使幼儿逐渐对语言表达有兴趣。

又如在“童话故事屋”中, 我让幼儿自主地在墙面上将童话人物的图片进行粘贴, 然后根据任意组合的图片自编故事。在活动中, 幼儿通过自由操作, 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快乐, 大大激发了幼儿讲述的兴趣。

在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下, 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使幼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言的兴趣, 从而让我们的语言区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二、按幼儿的需求, 提供丰富有趣的语言区材料

1.语言区材料要具有情景性、趣味性。

语言区的材料不仅有静态的还有动态的,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还能满足他们听觉和运动觉上的需要。所以, 我为幼儿创设一个听、说的对话情景, 提供了“人机对话”的语言操作材料。比如, 我在故事录音中加进了一定的问话交流, 并提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一些情境立体玩具, 让幼儿能边听故事, 边操作摆弄立体玩具, 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并让幼儿随着录音问话, 进行一定的语言交流。这样, 不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形象, 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还让幼儿获得了语言表达上的锻炼, 改变了以往幼儿“只听不说”的状况。这种在情境中的对话设置模式, 让“机器与人”有效地互动起来的操作材料, 能让幼儿在一个互动的语言世界中, 在与“磁带老师”的双向交流中提高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2.语言区材料要及时更新、丰富。

在材料的提供上我还能随时注意进行阶段性地更新与丰富, 既要考虑到当前主题教育活动下的需要, 还要考虑到幼儿兴趣发展的需要。同时, 我充分让幼儿参与其中, 发挥其主动性。在材料的投放上, 与幼儿共同商量, 让幼儿更具主人公意识, 感受到自己是语言区的主人。

三、按指南的指引, 运用游戏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那么, 要提高我们在语言区中学习语言的效果, 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实施《指南》应把握的一个方面也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 也是幼儿学习与运用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游戏制造了一种自在的, 并富有激发力的氛围, 在语言游戏中, 不仅可以避免幼儿进行机械乏味、单调的语言学习, 而且能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寻找答案时, 没有什么压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感悟语言。

因此, 针对以往幼儿在语言区活动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幼儿情绪不高的情况,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 如:“语言棋”“钓鱼”“翻牌组句”等游戏。在“语言棋”的游戏中, 幼儿边玩棋, 边不断地根据画面上出现的人物事件, 组织运用某一句话进行表述, 非常随意及自然。而在“钓鱼”的游戏中, 让幼儿先用钓鱼竿钓出一个姓或名, 然后再钓出一个能配对的名或姓, 组成一名幼儿的姓名。幼儿对此游戏很感兴趣, 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努力尝试钓新的词语来进行组合讲述, 就好像在别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一样。又如在“翻牌组句”的游戏中,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六面体的拼图, 每一面都贴有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随意翻牌组合成不同的画面来参与讲述, 这样既能开拓幼儿的思路, 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 又能增加讲述的难度。在这样一个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 语言区成了他们最喜爱的区角之一。

正是由于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提供了富有情景性、趣味性的语言操作材料, 并设计运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才使原先“安静”的语言区“活”了起来, 成为幼儿语言交流的乐园, 在这里幼儿可以有兴趣地学习、运用语言。当然,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那么, 让幼儿尽情畅游在语言交流的乐园中吧!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握住语言发展这一重要时期, 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 并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及“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根据《指南》精神, 结合教师教学实践, 针对大班语言活动区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大班语言活动区的创设进行三点探索, 让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以优化。

1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十三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桃花瓣作信,桃花瓣变为多种有用物品的意境和想象。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桃花瓣能变成什么东西,并尝试用“如果我收到小白兔的花瓣,我就把它当成……送给……”进行创造性讲述。

3.体验小兔子和朋友们相互关爱的情感及分享美好事物的快乐。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难点:幼儿大胆想像桃花瓣能变成什么东西,并尝试用“如果我收到小白兔的花瓣,我就把它当成……送给……”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故事 PPT、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谈话,引出活动课题。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什么花儿开放了?(桃花、杏花……开放了),噢,这么多花开放了,春天好美啊!你们看,一只小白兔在桃树下又蹦又跳玩的真开心啊!(出示多媒体课件:桃树、小白兔)

春风轻轻地吹过,美丽的桃花瓣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小白兔看到这些飘落下来的桃花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2)展开想象,相互交流

师:噢,你们可真爱动脑筋,想法可真多啊!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欣赏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听一听故事里的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好吗?

2.欣赏故事 PPT,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到“飞吧,飞吧,快飞到我的朋友身边去吧。”

问:小白兔住的地方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小白兔捡起桃花瓣想起了谁?”你们猜一猜它会寄给谁呢?(幼儿猜测并交流)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收到了礼物呢?他们又把它当成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接着听故事。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提问:

提问: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收到礼物了呢?“那山羊把花瓣当成了什么?(当成了书签)

完整表述:山羊收到了小白兔的礼物,他把它当成了书签。(老师出示书签的图片)

“还有谁收到小白兔的礼物?它们又把花瓣当成什么呢?

师:“小动物收到小白兔的礼物后心情怎么样呢?”它们又会做什么呢?让我们接着听故事。

(3)听故事最后一段,感受小兔子的美。

提问:小动物收到礼物后做了什么?它们知道礼物是什么了吗?桃花谢了以后会变成什么?(幼儿知道不能随便摘花和保护植物)回去找一找还有那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

3.听故事录音,感受小白兔与好朋友互相关爱及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感。

师:故事里的小白兔做了什么事情?“你喜欢这样的小白兔吗?为什 么呢?”你跟朋友分享过吗?分享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总结:小白兔看到了被风吹落了的桃花瓣,能想到寄给好朋友,说明它是一只非常有爱心的小兔子、是一只懂得分享的小兔子。我们小朋友也是懂得感恩和分享的小朋友,其实,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4.迁移经验,用创造性地语言进行表达。

师:“小白兔不光给小动物们寄了信,也给你们寄来了信,在你们的小椅子底下,轻轻的拿出来打开看一看吧。收到信,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你们想对小白兔说什么呢?(幼儿交流)你们想用小白兔寄来的桃花瓣儿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会把这片花瓣做成……送给……”的句式创造性地讲述。

小结:原来花瓣可以做成那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而且还懂得与同伴一起分享,给你们点赞!那我们回教室把你听到的故事和收到的礼物去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吧。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跟幼儿一起去捡花瓣,可以装进信封,也可以进行粘贴,做成标本,布置活动室。

14.大班语言活动:《有时》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

2愿意大胆表达,学习用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觉,学习仿编诗歌。

3加深对自我的认识,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心情和感觉的变化。

4认读重点字词:高兴生气伤心冷热。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一些表达心情和感觉的词语,懂得它们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人的表情。

2物质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打字卡大句卡小句卡画有不同表情和表现感觉的的小图片有表情或感觉特征突出的照片或图片若干;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

3环境准备。

激昂准备的照片和图片布置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理解活动

1.交流分享:丰富的表情。

师幼一起观看各种表情的照片或图片。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表情,猜想产生这些表情的原因,鼓励幼儿用相应的词表达所观察到的心情和感觉。

2.欣赏诗歌。

教师出示挂图,播放诗歌录音,幼儿认真倾听,感知诗歌的内容。

3.幼儿自主阅读,教师观察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根据画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回忆所听到...的录音,与同伴相互交流,说出诗歌的内容。

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4.集体阅读,学习描述和感觉的词语。

教师与幼儿以问答的形式熟读诗歌。

三、体验活动

1.教师提问:能说说让你高兴或让你生气、伤心的`事情吗?

什么时候觉得累,什么时候又觉得冷、热呢?那是应该怎么办?

2.幼儿自由的表达,交流自己的不同感受,体验不同的感觉和心情.

四、游戏活动

游戏:找朋友。

教师让幼儿分别选好小字卡和画有表情、感觉的小图片,选好后大家边唱歌曲《找朋友》边在教室里拍手自由走动。歌曲结束后,拿小字卡和拿图片的幼儿根据相应的内容配对,成为好朋友。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五、结束活动

15.大班语言活动 助人为乐 篇十五

教育家曾讲过:“幼年播下什么样的种子,老年将会收到什么样的果实。”针对目前社会中成年人忙忙碌碌,奋斗进取,忙于事业,而没有時间回家看望父母却忽略双亲的内心渴望的现象,和当今独生子女众多,缺乏持之以恒和奋斗的培养与态度,父母亲又将希望寄予孩子身上,孩子将来也许会让“自己”的父母在年老时倍感孤独的现象,所以我要为我所保育、教育下的幼儿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乐观、奋斗、永不放弃、勿忘父母、感恩,并希望这颗种子能在幼儿的成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开动脑筋,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做了才会有希望,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父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由本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轻音乐钢琴曲《记忆》;自创绘本《小黑小白的世界》;普通的小书一本;多媒体设备,课件PPT;小蚂蚁小黑、小白,蚂蚁妈妈的头饰若干。

2.经验准备

知道小蚂蚁很小,很不起眼(在现实生活中);知道父母是爱我们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大书小书,引起幼儿对大书——自创绘本《小黑小白的世界》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请看看老师的手里有什么?小朋友们看的大书多还是小书多?

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本大书中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啊?

二、进入活动

1.让幼儿先观察一下这本书的封面有什么(好奇的眼睛),大胆讲一讲,教师再加以小结。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上的东西进行编故事,注意书中的悬念,引起幼儿的想象,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并能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对幼儿的想法给予肯定。

3.教师与幼儿编完故事后,问幼儿问题。

(1)到最后“小黑”和“小白”为什么看到了山羊的一家而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2)“小黑”和“小白”为什么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3)如果“小黑”和“小白”老是光想而不去做,能看到那么多的美景吗?(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4)我们的小朋友如果有了理想,想要把理想变成现实,应怎样做呀?如果小朋友们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应怎样做?(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让幼儿看多媒体图片(全家福、父母与孩子幸福的时刻)。问幼儿,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快乐、幸福、爱等)注意教师使用开放式的语言去引导幼儿。

师: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爱”小朋友们吗?怎么“爱”的?那你们又是怎样爱你们的爸爸妈妈的?

师:小朋友们将来长大有本领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很爱你们,如果你们不回来看他们,他们会很孤独、很伤心、很难过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让你们爸爸妈妈孤独、伤心、难过吗?

三、幼儿扮演

组织幼儿戴上小蚂蚁“小黑”“小白”“蚂蚁妈妈”的头饰,请小蚂蚁“小黑”“小白”告诉“蚂蚁妈妈”自己想告诉“妈妈”的话。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们听一听,抱一抱、亲一亲自己的爸爸妈妈。

【活动注意事项与活动反思】

本活动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精神,在本活动中我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成为主导者。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懂得独立思考,学会明辨是非,知道本绘本讲了什么故事,并结合我创作的绘本画面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流畅的把故事讲完,从而为幼儿幼小稚嫩的心灵中种下一颗“自强与奋斗”“爱与感恩”的种子,这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在本活动中,我使用的是开放式语言,避免使用封闭式语言限制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同时注意本活动各个环节中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灵活性。我认为这不仅是一节简单的语言活动,更是一节综合性课程和爱的教育。

本活动是我借我园大一的班的幼儿组织了一次公开观摩活动。说实话,刚开始我有点忐忑不安,因为借班组织活动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幸好,我设计的活动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活动很顺利地进行着。在活动节将结束时,我悄悄地把原先预设的活动延伸改了一下,我把原先预设的“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们听一听,抱一抱、亲一亲自己的爸爸妈妈。”改为“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亲人和小伙伴们听一听,抱一抱自己的亲人。”

16.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 篇十六

设计意图:

《雪孩子》是一节语言活动,故事语言浅显,简洁,生动地表现了雪孩子奋不顾身从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融化成水,经过太阳一晒,又变成天上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的经过。既形象地表现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又结合自然现象说明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科学道理,在趣味性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一方面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学现象,很好的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要。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2.使幼儿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3.理解故事内容,记住重要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目标要求,确定活动重点为:理解故事 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从幼儿的现有水平出发设定的难点是: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活动准备:

雪孩子图片,相关头饰,《雪孩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边出示雪人图片边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你看谁到我们班来了(雪孩子,雪人)“雪孩子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然后引出故事。

(二)、教师有感情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子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雪孩子去哪里了?

(三):运用课件,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并感受 雪孩子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本节活动中的重点,因此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将故事分为四段,让幼儿视听结合,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1运用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课件第一段后,提问: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体验小白兔对雪孩子的喜爱之情。

2.欣赏课件第二段后,提问:堆好雪人,小白兔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认为这时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3.欣赏课件第三段后,提问:雪孩子是怎样救小白兔的?(引导幼儿学说雪孩子的对话,学习词冲、跑,进一步体验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急切的心情)4.欣赏课件第四段后,提问:兔妈妈回来了,是谁救了小白兔?雪孩子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此环节采用的媒体课件,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动物形象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角色更加鲜活,幼儿也更感兴趣。运用视听结合法,通过设计的提问引导幼儿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事件。同时使本次活动的重点得到落实。)

5、幼儿分组讨论,进行讨论:

在此环节我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并思考:“雪孩子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最后雪孩子自己怎样了?”“你认为雪是怎样变成云的?”

(四)、活动延伸部分:

1、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理解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科学原理。

2、课后通过将故事磁带及角色头饰放在表演区,小朋友们可以欣赏和表演故事,进一步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美德。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拓展幼儿思维使幼儿从故事中了解、体会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然后我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对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因为活动前幼儿已储备雪遇热融化,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初步经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运用实验法,并让幼儿展开讨论,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从而使活动的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执讲的是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现在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 说活动教材:

《雪孩子》是一节语言活动,故事语言浅显,简洁,生动地表现了雪孩子奋不顾身从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融化成水,经过太阳一晒,又变成天上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的经过。既形象地表现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又结合自然现象说明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科学道理,在趣味性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一方面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学现象,很好的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要。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2.能力目标:使幼儿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3.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记住重要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目标要求,我确定本节活动的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从幼儿的现有水平出发设定的难点是: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雪孩子图片 《雪孩子》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使生动鲜活的画面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四、说教学方法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在本活动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通过与幼儿谈话,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教师生动地讲述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3.提问法:设置提问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说对话等有趣形式,在一问一答中让幼儿理解故事,学说对话,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将对幼儿运用以下学法:

1. 欣赏法: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把幼儿带入童话的优美意境中,去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

2. 讨论法:通过讨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3.表征法: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进行表征,通过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理解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原理。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边出示雪人图片边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你看谁到我们班来了雪?(孩子,雪人)“雪孩子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然后引出故事。我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目的:(1).引起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2)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二)、教师有感情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子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雪孩子去哪里了?

此环节让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后,运用提问法,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回答。也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让幼儿知道雪孩子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

(三):运用课件,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并感受雪孩子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本节活动中的重点,因此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将故事分为四段,让幼儿视听结合,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1.运用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课件第一段后,提问: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体验小白兔对雪孩子的喜爱之情。

2.欣赏课件第二段后,提问:堆好雪人,小白兔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认为这时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3.欣赏课件第三段后,提问:雪孩子是怎样救小白兔的?(引导幼儿学说雪孩子的对话,学习词冲、跑,进一步体验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急切的心情)

4.欣赏课件第四段后,提问:兔妈妈回来了,是谁救了小白兔?雪孩子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此环节采用的媒体课件,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动物形象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角色更加鲜活,幼儿也更感兴趣。运用视听结合法,通过设计的提问引导幼儿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事件。同时使本次活动的重点得到落实。

5、幼儿分组讨论,进行表征:

在此环节 我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并思考:“雪孩子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最后雪孩子自己怎样了?”“你认为雪是怎样变成云的?”通过讨论拓展幼儿思维使幼儿从故事中了解、体会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然后我引导幼儿运用表征法根据已有经验对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表征。因为活动前幼儿已储备雪遇热融化,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初步经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运用讨论法,让幼儿展开讨论,又运用表征法,引导幼儿表征,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从而使活动的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四)、活动延伸部分:

1、继续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理解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科学原理。

1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十七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懂得借助工具能使麦子变成面粉,并知道许多食品都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

2、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麦子变成食品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小石磨一台,面粉一袋。

2、布置一个食品品尝会,有饼干、馒头、面包等面粉制成的食物,供幼儿品尝。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小蚂蚁想让麦子变成什么?

为什么妈妈说要让它们先变成白白的、细细的?白白的细细的是什么呢?

怎样才能让麦子变成面粉呢?

小蚂蚁们想了什么办法让石磨飞快地转起来了?

借助风车和石磨,麦子可以变成面粉,面粉可以变出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

(2)理解麦子变成食品的过程。

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麦子变食品的过程。

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面粉做的吗?

(3)面粉食品品尝会。

引导幼儿品尝一些面粉食品,并自由说说这些食品的颜色、形状、味道。

说说这些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

四、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请幼儿观看石磨磨麦子的过程,如没有麦子可用糯米替代。让幼儿亲眼看到从颗粒状到细末状的变化过程。

2、在区角活动中可投放石磨、糯米、小米等材料,让幼儿学习操作。

附故事:花瓣儿风车

一群小蚂蚁,扛着许多黄澄澄的麦子,嗨呦嗨呦往家走。蚂蚁爸爸、蚂蚁妈妈抬着一只装满麦子的大箩筐,他们开心地说:“麦子,麦子,神奇的麦子就要变成……”

麦子会变成什么?小蚂蚁们又蹦又跳地嚷着:“要变成软软的!”“不,要变成脆脆的!”“我说会变成香香的!”“我想让它变成甜甜的!”蚂蚁妈妈微笑着说:“等一等,你们说得都对,可是,先要让麦子变成白白的、细细的……”

蚂蚁爸爸搬来了一台小小的磨盘。“咕隆隆,咕隆隆!”磨盘转起来啦!“咕隆隆,咕隆隆!”蚂蚁爸爸推不动啦,蚂蚁妈妈接着推,小蚂蚁们都争着来帮忙,他们的力气太小啦,哼哧哼哧拼命推,磨就是不动!小蚂蚁们急得直冒汗!

蚂蚁爷爷说:“麻雀家有架老古董,它会吱吱嘎嘎地转,麦子就会变成好多好多的面粉,可有趣啦!”一只小蚂蚁说:“我知道,那是风车!”其他小蚂蚁都叫起来:“快,我们快去找风车!”小蚂蚁们全出门儿找风车去了。

可是,到哪儿去找风车呢?小蚂蚁们看见了一朵美丽的花,花瓣儿好像风车上的风叶。小蚂蚁们把花儿扛回了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把“风车”安在磨盘上。风儿呼呼地吹来了,花瓣儿风车转起来了,磨盘也转起来了!风小的时候,蚂蚁们就鼓足了腮帮,一起用力吹气,花瓣儿风车越转越快,磨盘也越转越快。“咕隆隆,咕隆隆!”好多好多雪白的面粉磨出来了!

白白的面粉变成了白白的大馍馍,脆脆的饼干,还有又香又甜的面包……小蚂蚁们吃得真香啊,点心里还有一股花儿的甜味儿呢!

五、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能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并以语言、体态、表情等积极肯定每个幼儿独特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还整合了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如提供给幼儿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表现等。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学习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式完整表述。

2、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幼儿事先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名字的写法、含义以及取名时的.小故事;

2、每个幼儿的名字卡片、写字笔、书写卡、一本签名簿等。

三、活动过程:

1、寻找自己的名字

(1)教师将幼儿的名字卡片排成四行贴在黑板上,并用数字做好行的标记。

(2)教师:请你们猜猜这些写满字的小纸片上写的是什么?

(3)教师: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里吗?(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

(4)幼儿寻找: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叫什么。

(5)集体交流:以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幼儿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ד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和位置。

2、说说“我的名字”

(1)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你还有其他的名字吗?你有小名吗?谁会叫你的小名?(引导幼儿互相说说关于自己小名的情况。)

(2)教师:大家叫你小名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如:别人叫我小名的时候我感觉很开心,很亲切;有点难为情,因为我长大了等等。

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钱钟书”,让幼儿了解伟大作家钱钟书有关名字的故事。

(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给钱中书取名叫“中书”呢?(因为他从小喜欢书。)

(3)教师:那你的名字有什么故事吗?引导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的故事。

(4)集体交流自己的名字的故事。

(5)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寓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4、我会签我的名字

(1)教师:小朋友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纸片上写一写。

(2)让幼儿分别在纸片上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3)教师:老师准备了一本签名簿,你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吗?

(4)幼儿逐一在签名簿上签名,互相欣赏自己写的名字。

四、活动延伸:

画名字,让幼儿发挥想象用漂亮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自己的名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和别人进行交谈。

2、体验关心集体、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幻灯片、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树叶,导入情景。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碰到了谁?(小树叶)

风儿把小树叶带到了这里,让它去找找谁是快乐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2、逐一出示后面的幻灯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1)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树叶碰到了谁?

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

小鸟说:“我每天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都很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小树叶找到了第一个快乐的小动物。

我们再去看看。(依次引出小青蛙和小狗。)

(2)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

小青蛙说:“我每天帮大家捉害虫,我很快乐!”

(3)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

小狗说:“我每天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二)分析讨论,引起感情共鸣。

1、小树叶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快乐吗?

它们为什么快乐呀?(依次类推小青蛙、小狗。)

原来它们做了许多帮助别人的事情,所以他们感到很快乐。

2、你们快乐吗?你们做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啊?

那你想不想去了解一下你的好朋友、老师、阿姨是不是快乐的?”

好,我们去采访一下!

(三)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1、采访问题:如: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2、每位幼儿自己也是被采访对象。

3、幼儿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录采访结果。

(四)全班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2、大胆猜测故事内容,较完整表达出鸟与人类的关系。

3、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之情。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难点:

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提问:你们知道鸟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吗?

师:小朋友讲了那么多鸟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1)老爷爷希望家门口有什么?他做了什么?种了几棵树?为什么?

(2)老爷爷年纪大了,只种了九棵树就种不动了,他该怎么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2、看图猜测故事内容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老爷爷为什么要做鸟窝?

(2)有几只小鸟飞来了?你觉得小鸟能帮老爷爷实现愿望吗?为什么?

3、看图验证结果。

提问:老爷爷的愿望实现了吗?你认为是怎么实现的?

4、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到最后。

提问:老爷爷的愿望是怎么实现的?小鸟是怎样帮助老爷爷实现愿望的?

三、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一次提问:如果一开始老爷爷没有做鸟窝,小鸟会来吗?

小树苗是怎么长大的?

老爷爷为什么能实现愿望?

你能为故事取个题目吗?

四、与幼儿交流。

提问:鸟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帮助人类传播种子,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五、幼儿自由看书尝试讲述故事。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借助故事中情节的发生发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线索。

2、意识到其实做自己是最好的,最幸福的,最快乐的。

3、大胆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体验做别人的感觉。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动准备:

1、插图

2、投影仪一台。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如果你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你想变成什么?老师带来一个好玩、有趣的故事叫《想当太阳的小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感知,了解故事内容

(二)、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1)故事里的小狗想当什么?(太阳)太阳答应了吗?(答应了)

(2)小狗当了太阳后,为什么他又变成了乌云?

(3)后来小狗还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4)最后小狗怎么又变回了自己了?为什么?

(三)进一步感知小狗(格林尼)的形象。

再次提问:故事中的格林尼为什么想当太阳?格林尼一共经历了那些变化?最后他决定变成什么?格林尼认为当什么最好?

教师小结:故事中的格林尼是一只爱幻想的小狗,他想做太阳,做了太阳又想做乌云、风、小土堆、水牛、绳子,什么事物最强大他都想做,可最后还是变回了小狗。

(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狗格林尼,你想变成什么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经验,通过交流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

(五)延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讲述《想当太阳的小狗》的故事。

四、活动反思:

上一篇:植树节爱护树木的作文下一篇: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