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结与展望

2024-12-12

论文总结与展望(共12篇)

1.论文总结与展望 篇一

展望与总结

在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我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增强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实现了企业、社会、用户经济效益共赢。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电网建设工作责任我局把电网改造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是成立以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为副组长,各部室主任为成员的电网建设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全面组织实施好农网改造工程;二是在咸阳分公司下达2010年中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后,我局就对工程进行了倒排工期,确定具体实施计划,责任人、安全监督等。三是从局部室管理人员抽派工作认真、作风踏实、协调能力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包片到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处理好电网改造的相关工作,确保电网改造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四是制定《县电力局中低压配电网完善工程实施办法》,明确了人员组织、安全管理要求、责任及义务划分。五是将电网建设纳月度考核责任制考核内容。我局细化责任目标,将电网建设纳入月度考核任务中,实行电网建设责任制,明确下达每月、每季的工程目标,及时总结汇报工程目标完成情况,严格考核。

二、做“细”工程规划,做“实”工程建设

1、为做好电网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我 我局把“精细化管理”工作融入到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成立了电网建设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主配网工程组、工程勘测设计组、物资供应组、财务决算组、工程验收组等。通过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农网工程建设的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电网建设工程进行具体指导,规范电网建设工程。

2、健全工作机制,夯实电网工程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电网建设,我局制定了《电力局中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工作流程图》,内容包括:负责部门、工作内容、专责人等,并严格以流程图开展日常工作,同时,把电网建设工作提到日程工程议程上,局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程建设协调工作会,切实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做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拆迁、青苗赔偿、道路开挖等电力通道建设中的协调工作。电网改造中青苗赔偿、通道开挖赔偿是大家公认的疑难问题,在电网建设中因赔偿问题我局也多次受到村民的阻扰,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原来是由于过去电信、移动等部门在赔偿落实问题上不积极,工程完后就走人,导致村民赔偿费用难以拿到,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在青苗赔偿、通道赔偿问题上,采取现场办公,现场按照《陕西省政府青苗赔偿有关规定》与村民进行协商,协商妥后,立即开票赔偿,很好的解决了线路通道问题,为按期完成工期提供了保证。

3、把好电网技术培训关。为保证电网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制定了《供电分公司配变台区及低压线路施工安装技术标准》、《集表箱及进户线安装规范标准》,对运行专责按照编制好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进行了现场集中施工作业实战培训,促使电网改造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掌握工程的有关技术要求,确保农网工程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符合要求。

4、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项目施工的指导文件,是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的关键管理环节。为此,我局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做到管理部门与供电所、施工单位一起到现场勘测、讨论,征集各方面意见,因地制宜,选出结构合理,适合现代化新农村发展需求的最优施工方案,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2.论文总结与展望 篇二

我国于1990年设置了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开始实行。1992—2008年期间, 几乎逐年增设1~3个专业学位类别, 总数达到19个类别 (本文所讨论的均是硕士专业学位) 。2009年, 一次性增设了19种专业学位。2011年, 增设了审计专业学位。2014年, 原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学专业领域调整为独立设置的中医专业学位。至今, 我国共有40个专业学位类别, 涉及156个专业领域。从2009、2010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专业学位以来, 2009、2013、2015年分别发文《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1]、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2]和《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3], 2010、2015年教育部分别批准一批研究生培养单位或地方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我省现有专业学位培养单位33家, 包括9所部属高校、24所省属高校, 不含中科院研究所和军队院校, 占全国培养单位总数的6.3%。目前, 包括2015年新调整的中医专业学位, 33家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共有25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覆盖了38个专业学位类别, 暂缺警务、军事两种专业学位。授权点数较多的集中在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等, 较少的集中在税务、城市规划、林业等。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年2010年,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中批准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应用型是重点[4];后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特别是培养模式的改革[5]。2013年9月,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在我省宜兴市召开。2014年, 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 意见中强调了应用型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6]。2015年, 我省被教育部批准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全国12所高校、3个省份、3个教指委作为试点) , 在全省34所高校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从2009、2010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 我省在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策略的指导下, 在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不断探索中, 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针对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总结, 以期未来几年全面开展的深度改革更加顺利进展、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二、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总结

专业学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专业学位的思想观念率先改变, 专业学位制度实行至今, 高校在政策制定上同等对待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不再有“贵贱之分”, 教师在培养指导上同时关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不再有“高低之分”, 学生在入学选择上合理考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不再有“尊卑之分”, 社会在招聘用人上公平考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不再有“优劣之分”。正确的观念形成了合理的定位, 合理的定位驱动了有效的行动, 明显有别于学术学位的、多方协作培养高层次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已经定调。

专业学位招生体系趋于多元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来源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在岗或脱岗社会人员, 2009年国家扩大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目前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招生体制上, 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采取全国联考, 全日制的采取全国统考和推免生制度。无论是在职还是全日制, 在复试环节上, 多方位、多层次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和潜力等, 全面性、专业化、职业性得到强化。在招生的复试环节, 有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是着重对考生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的考查, 也是培养单位提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为实践基地建设、用人单位定向培养等垫定基础。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别具特点。各类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形成共识, 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 以掌握研究方法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7]。在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 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要求, 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与创新相结合,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加大了专业技术课程的比重, 增加工具性和职业发展类课程, 设置了更加合理的专业学位课程模块, 辅以建设教学案例库、开发专业学位专门教材等方式, 扣住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和社会需求, 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成效卓然。我省于2008年率先提出融教育与科技改革并举、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举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 政府专款专项支持推动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 并发布了《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8]、《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9]等一系列文件, 从政策上引导加快研究生工作站的发展。从2009年第一批研究生工作站被批准, 截止到目前, 我省已有2998家研究生工作站, 覆盖了省内所有省辖市乃至国外, 涉及到34家省内和44家省外研究生培养单位, 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和运行体制, 培养了大批人才, 产出了大量科技成果。2015年, 我省启动研究生工作站绩效评价制度, 优胜劣汰, 并选拔出49家第一批优秀工作站, 将研究生工作站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

“双师型”导师队伍已建立。师资队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的学位种类要求新型的培养模式, 新型的培养模式匹配新型的导师队伍, 高校研究生培养从学术型为主转向学术型、应用型并重。一时间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 各校形成了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的方式。教学上, 学校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专业素质, 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技术、职业素养, 管理上, 以学校导师为主负责制。“双师型”导师队伍实质是“主导师负责、双导师协作、导师组统筹”的机制。

个别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与职业资格准入的对接。在教育部与卫生部的支持下江苏省教育厅和卫计委联合发文, 推动并实现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 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四证”, 即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通过学习可获得专业学位[10]。

三、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展望

在未来几年,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的 《专业学位类别 (领域) 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1], 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导师队伍等方面已取得的改革经验, 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深化, 将培养改革措施做好、做精、做透。与此同时, 大力发展我省一些刚刚起步的改革领域, 将培养改革措施做全, 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全面开花。

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外部保障机制。专业学位点多年来一直游离在质量监管之外, 缺乏系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外部评估和监控机制, 对高校内部办学缺少强有力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12]决定于2014—2019年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 2014—2018年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阶段, 2019年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阶段。对专业学位点建设的监督评估工作已提上日程, 全国有各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等质量保障机制, 我省也应建立全省各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和教材库、专业学位论文评优和抽检制度等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双师型”导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要求。然而, 一方面, 企业不具备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 企业导师的职责难以从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办学共赢的效率仍是低下的, 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过分依赖于企业导师并非长久之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半边天甚至是主流, 即形势所趋, 学校内部, 要顺应发展, 通过“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法建立一支自己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 在职称评审、人事考核、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应的分配和要求;省级层面, 我省产业教授作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 分别于2011、2013、2015年评聘44名、155名、500名, 产业教授应效研究生工作站, 加大发展力度, 迅速扩大规模, 高校也应适时建立产业教授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

实施职业资格准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衔接计划。专业学位本是为社会专门职业而设置的学位类型, 大多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等各类文件也要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相衔接。因管理体制、培养水平、社会发展等种种原因的限制, 时机一直不够成熟,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的衔接进展非常缓慢。可从教育等专业学位类别入手, 有选择、有计划、有方法地从不同程度上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的有机衔接[10]。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导师队伍国际化, 促进专业学位师生海外访学, 聘请海外高水平大学专业学位导师来我省高校任教或兼职;实践基地国际化, 与国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和国际化的前沿信息和行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国际化,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上的某些职业具有国际资格准入制度, 相应的专业学位培养应与国际化职业要求接轨。

摘要:在介绍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的基础上, 总结了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招生体系、培养方案、实践基地、导师队伍等方面的经验, 提出进一步发展外部保障机制、导师评聘制度、国际化培养、与职业资格衔接等薄弱领域, 以全面深化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3.2015年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 篇三

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成交量逐步回暖,其中一线城市回暖最为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环比止跌转涨,一线城市领涨全国,深圳涨势尤其显著。但土地市场供求同比仍呈下降趋势,整体楼面价格与2014年同期持平。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在二季度快速回升,资金面有所改善,但企业拿地投资仍较为谨慎。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房地产市场阶段性上行通道已经打开,结合历史规律预计,此轮上升空间将持续1年左右。但由于目前主要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一定水平,增量需求空间有限,预计此轮回升力度将不及2009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格局继续演变,强强联合下中小房企生存空间继续受挤压;保险等金融机构加速投资房地产,助力房企轻资产转型,房企与保险等金融资本的联姻开启了新的战略合作模式。此外,区域一体化继续推进,其中京津冀一体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使环北京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为全国市场中新的亮点。

1 上半年市场表现及特征

1.1 货币信贷政策持续发力

今年上半年,在中央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背景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调低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完善。地方也纷纷出台公积金放松、财政补贴等系列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库存去化,改善性需求得到积极支持。在多重政策效应叠加的影响下,楼市逐步回暖趋势基本确立。

1.1.1 定调稳定住房消费,完善市场环境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消费、去库存成为2015年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上半年多轮降准降息、降低二套房首付等政策陆续推出,中央层面以金融信贷政策为主的调整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同时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各项长效机制建设积极落实,住房制度改革稳步前行。

1.1.2 以公积金政策调整为主导

今年上半年,各地公积金政策纷纷调整放宽,通过提高贷款额度、放宽首套房和首改房的认定标准、降低公积金贷款使用门槛等措施,进一步支持自住和改善型需求。除放松限购限贷、调整公积金外,根据不同情况,各地还将财政补贴、契税减免和奖励购房等多重措施叠加,刺激潜在自住与改善型需求入市,缓解楼市库存去化压力。同时,地方供应端调整也开始显现。6月中旬,福建省出台新政允许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这是自住建部3月27日发布的《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来首例执行的地方细则。

总体来看,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政府更加重视房地产在促进消费和拉动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经过2014年的市场调整与激荡,房地产行业高库存压力频现,且整体新开工与投资信心不足,部分城市因房地产调整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央与地方通过多轮刺激政策改善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信贷政策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轮降准、降息明显释放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回暖。目前来看,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房地产在维稳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很关键,未来一段时期,适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依然具备一定空间,也将是贯穿今年下半年楼市政策宽松的主线。

2 二季度市场回暖超预期

今年上半年,市场成交超预期,6月成交量创年内新高。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量约为2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绝对量创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具体来看,2014年下半年以来,限购、限贷逐渐放松,货币政策也开启宽松周期,推动成交稳步回暖。今年一季度,代表城市月均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到20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二季度以来,央行实施新一轮降准、降息政策,加之“3·30”新政效果逐渐显现,市场成交持续回升,5月代表城市住宅成交达量到3191万平方米,6月成交量进一步走高,超过3400万平方米,接近2014年12月的历史单月最高水平。2010~2015年上半年各级城市成交量及同比增速情况如图所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市场实质性的回暖始于2014年四季度,“9·30”新政及2014年11月的降息改善市场预期,推动成交量上行,2014年12月成交创历史单月成交新高。今年以来,尽管前两个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但“3·30”新政及新一轮的降息降准,推动市场需求加速入市,二季度成交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三季度在政策的持续效应下,市场仍将延续上升趋势,预期各类城市都将在此轮市场回暖中获益。

3 一线城市领涨全国

2015年上半年,在宽松政策影响下,楼市回暖迹象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由跌转涨。其中1月住宅价格出现短暂上涨,2月转为下跌,3月、4月跌幅持续收窄;4月跌幅收窄至0.01%,5月环比由跌转涨,上涨0.45%;6月涨幅扩大至0.56%,均价为10628元/平方米。百城及各类型城市不同阶段累计涨跌幅情况如表所示。

今年上半年,各线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上涨态势明显,二三线城市均下跌。

2015年上半年,百城整体住宅均价转为累计上涨,涨幅为0.82%。各级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涨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2.5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累计下跌0.75%,跌幅较2014年同期收窄0.3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累计下跌1.25%,跌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0.37个百分点。

nlc202309031034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价格仅在2月小幅下跌0.08%,其他月份均上涨,二季度涨幅持续扩大,6月扩大至2.49%。其中,深圳上半年累计涨幅高达12.25%,因深圳市场供应不足,而购房人口数量占比较高,在利好政策推动下,需求释放加快,自2014年9月以来住宅价格也呈持续上涨态势。同时,深圳经济转型速度较快,近期互联网热潮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大量的财富人群,助推二季度房价明显上涨,6月涨幅高达6.58%。上海住宅价格自今年1月以来持续上涨,因楼市新政助推改善类需求上升,推动房价相对上涨,上半年累计上涨5.3%。

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1~5月均下跌,但跌幅明显小于2014年下半年,6月均转变为上涨,涨幅分别为0.1%和0.06%。其中,武汉、南京、保定等需求旺盛且有政策利好的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呈上涨态势;三亚、福州、桂林等库存压力仍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仍以去化库存为主基调,利好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但住宅价格仍有所下跌。

今年二季度以来,二手住宅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根据对北京等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活跃样本的调查,上半年,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均价累计上涨4.39%,涨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3.7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微幅上涨0.12%,二季度上涨4.26%。从各月均价来看,除1月均价出现小幅回落以外,2~3月均价都持续上涨,4~6月受利好政策的持续影响,均价继续上涨,于6月达到上半年最高水平,为27461元/平方米。

分城市来看,深圳二手住宅均价自2014年10月以来连续9个月环比上涨,进入二季度以来涨幅明显扩大,6月涨幅达8.59%,居十大城市之首。上海二手住宅均价二季度以来涨幅同样显著扩大,各月涨幅均超过十大城市平均涨幅。从2014年1月开始二手住宅均价连续下跌的杭州自今年5月开始也出现小幅回升。

总体来看,供求失衡是导致城市间住宅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深圳供不应求矛盾凸显,价格涨幅最大,而其他多数二三线城市供过于求矛盾较深,价格持续波动。应该注意的是,房价大幅波动确实不利于当地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重回政策严格调控的老路。各地政府在考虑相关地产刺激政策时,应做到因城、因地、因时施策,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构建稳定的环境,以实现政府促消费与稳增长的目的。特别是出现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的热点城市,更应该通过加快供应与严格保护合理需求来稳定市场预期,以维持市场的稳健运行。

4 宏观环境向好,楼市平稳增长可期

4.1 宏观经济

2015年一季度GDP趋势性放缓,同比增长7.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二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指向不一,说明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较大。PMI等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微弱复苏,但CPI再次下滑,通缩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受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影响,投资和进出口增长乏力,但国内消费增长较为稳健,对整体经济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创业创新等将为市场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整体经济或于三季度企稳回升。

4.2 货币政策

目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市场货币流动性、实际资金成本,以及通缩风险将成为考量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存贷比考核取消有利于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但考虑到整体经济复苏十分微弱,经济不确定性较大,长端利率仍高位运行,通缩风险存在加大的可能,下半年央行仍可能继续动用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工具。

4.3 房地产调控

下半年房地产制度改革将出现新的进展,包括推进房地产业“营改增”进程加快、取消限外令促进房地产市场化运行、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等长效机制工作将逐步展开,同时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和库存仍然居高的背景下,地方政策仍将持续宽松,甚至将会较中央灵活自主先行一步:地方公积金政策已调整过半,未来调整城市范围和调整力度仍可能增大;购房补贴、契税减免、响应住建部“3·27”通知允许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等,未来或将被更多城市效仿;福建、江门已取消“限外”,未来沿海侨乡取消外资购房禁令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对于部分房价上涨超预期的城市,政策调整或更注重分类调整,因地施策。

5 需求继续回暖,投资增速企稳

根据“中国房地产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在结构转型中增速放缓,货币环境保持稳健偏松。在此背景下,预计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小幅增长,新开工降幅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企稳。

5.1 成交继续企稳,全年保持小幅增长

受益于2014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及中央稳定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5996万平方米,同比小幅下降0.2%,降幅较年初大幅收窄。在预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销售回暖的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约4.4%,全年同比增幅在2.0%~5.0%。

5.2 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

历史数据表明,今年下半年是推盘高峰,供应量季节性增长,预计全国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将好于上半年。但受到2014年下半年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滑的影响,下半年供应量或受到限制。综合季节因素、土地购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新开工面积较上半年有所增长,但同比仍下降,降幅约为1.6%,较上半年收窄;全年新开工降幅预计在7.0%~8.6%。

5.3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企稳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小幅回升,正向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同时2015年全年M2同比增速预期12.0%,略低于2014年全年12.2%的水平。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约为10.7%,较上半年显著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在7.6%~9.6%。

收稿日期:2015-07-17

4.总结与展望 篇四

门窗工厂2013年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员工代表

木结构加工中心成立已经三年了,2013年是本厂扩大产品品种的开拓、转型之年。在此分三个方面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第一,基本建设

一、完成了工厂工艺布局的改造

2013年,加工中心在产品品种的拓展方向上的重点是建立仿古实木节能门窗的生产线,原有的大型胶合木生产设备只有部分的可以用于木门窗的生产,加工中心在第一季度确定了实木门窗的生产工艺流程,考虑到产品结构必须的逐步优化的过程,按照机动性、适用性强的要求,添置了25台套通用木工机床,使加工中心具备了有每班150平方米的实木节能仿古木门窗的生产能力。

二、完成了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节能实木仿古门窗的制作、安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保温、节能、抗紫外线辐射、抗风压、防水等性能方面有着传统木门窗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它除了结构上的复杂性以外,特殊的配件如:合页、驱动器、锁具、密封条、中空LOW-E玻璃、风撑等都是传统木门窗所不具备的,通过大量的资源调查,目前,加工中心已确认了一批优选供应商和一批后备供应商,确保了产品生产供应链的安全。

在安装方面,结合木门窗和铝合金门窗的安装特点,协作单位也在加工中心指导下,具备了安装节能木门窗的技术能力,成为一支合格的安装队伍。1

三|、完成了产品设计队伍的建立。

四、完成了生产一线员工队伍的初步建设,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加工中心的生产队伍建设注重以木门窗关键工序加工技术骨干队伍为主,目前在选料、铣形、开榫、组框等班组已成建制。

五、完成了品管队伍的初步建立。

六、完成了仓管制度的建立,材料和成品的收、发、存有专人负责。第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GJSJKL收尾工作,完成了防腐胶合木基材9000立方米的生产加工;

二、JJASHS项目的82842㎡仿古节能实木门窗的生产和安装工程,完成产值22611万元;

三、PVC-DFG二期改造工程仿古节能门窗的生产、安装工程,完成产值2334.7万元;

四、MOHCDYG-992胶合木生产,完成产值9011.83万元。

第三,存在的不足

一、队伍建设跟不上生产要求,老员工技术技能也同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未建立完善的产品设计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在技术管理上存在漏洞;

三、未建立完善的工艺、质量的制度和流程,对产品品质的管理仅能够做到一般的事后检验,还没能做到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全面控制;

第四,2014年的展望和打算

门窗工厂在成长的工过程中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各级领导悉心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工厂在产品的开拓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客户的一些认可,2014年已确定的BSHJ-67

仿古实木节能门窗工程项目正在实施中,还有包括BHHJS、HUQOJ&GDHLSA等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我们进行的传统产业的工厂化生产之路大有希望。

为此,2014年加工中心将在公司的领导的指导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加工中心的技术力量,进一步优化节能仿古实木门窗的结构,在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方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使产品向更高端、更广泛的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加强产品设计队伍建设,完善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的控制,提高设计图纸的准确率;

三、强化工艺、质量管理,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贯彻落得实处;

四、适时进行更高一级的技术改造,选择更专业化的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使产品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质量、价格竞争力等)领先于同行的水平;

五、抓好一线生产员工队伍的选聘和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专业化生产的精兵队伍。

展望2014年,我们充满了希望,也感到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加工中心的全体员工有信心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中,用工业化生产的每一步向OOXXX传统技艺致敬。

门窗工厂

5.未来展望与总结 篇五

十一假期就将来临了,过了假期是开始和老师商量找工作适宜的时候。存在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老师是否会帮忙;

二、在老师帮忙的前提下,能否回到天津。

对于第一个问题,自己以前是十分肯定的,但自从这次从哈尔滨回来似乎开始产生怀疑了。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对于这个项目自己已经只能做这些了,唯一有点后悔的是没能更多的接触理论线损的开发,因为当时程慧琳是有意让我接手的,只是最终自己没有努力去争取。第二个问题似乎更难,难在老师的关系网上面,难在金钱上面。又马上到关键时刻或者说是决定命运的时刻了,需要运气与实力,需要自己这些年来的积累。如果老师帮忙的希望泡汤了,那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也许会很艰辛,在一开始可能也会落在其他人后面,但我想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过上另自己满意的生活。一定要记住是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给别人看。

这可能是自己在学校的最后一年了,二十年的学习,是学到生存的本领,如果以后再有机会进入校园的话,我想那必须要是为了兴趣而读书了。

6.未来展望与总结 篇六

1月1日是外国人的过年,和中国的春节不同的则是日子。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都是人们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展望对的日子。对于学生来说,元旦节不仅可以休息三天,而且在这之后马上就是全国学生更期盼的寒假,也意味着我们一个学期的努力就要有证明的时候,努力的同学,可以拿着自己的成绩表高高兴兴的回家,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应该反思自己的不足,给自己的来年学习制定更好的计划。对于小孩子来说,天真烂漫,过完元旦的假期,春节一到不仅意味着自己又长大一岁,还可以拿到父母长辈红包。对于已经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可以对来年工作的总结,对未来工作进行计划,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始发年终奖啦。对于老人,一年的等待,换来一家儿女的相聚。

随着每个人年龄的增长,随着职业的变化,对于每个人来说,元旦都有不同的意义。记得小时候,还不认为元旦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只知道能放假还是挺开心的,等继续向更高学府深造得到时候,对于元旦节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虽然对于假期充满期待,但对自己的学习也是一种检验。元旦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但值得我们去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7.论文总结与展望 篇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会长陆江,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王慧敏,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选庆, 联合会、学会领导何黎明、崔忠付、戴定一、周林燕、任豪祥、蔡进、贺登才出席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门的代表, 部分省、市区政府物流工作牵头部门以及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 部分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物流研究、教学、新闻单位、投资咨询机构的代表3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何黎明会长在会上做了题为“稳中求进整合提升促进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李德水副主任作了题为“坚定信心努力实现稳中求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专题讲座报告。王慧敏副局长、王选庆副司长分别介绍了物流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商贸物流发展形势及政策取向。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管理年介绍了天津市物流业发展思路与政策。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助理张晓东、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伟华分别就仓储业、铁路物流、制造业物流等专题作了演讲。会议还评选发布了“201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

何会长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 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 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社会物流总需求增速虽然趋缓, 但物流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在结构调整中明显加快。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达160万亿元, 物流业增加值约为3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与上年同期相比, 社会物流总额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增幅提高近1个百分点。预计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为18.3%, 与GDP的比率可能升至18%, 略高于上年17.8%的水平。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来, 我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这一年, 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集中出台, 物流业发展环境受到广泛关注, 物流市场需求发生深刻变化, 物流经营模式经历新的变革, 物流企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 物流区域集聚趋势明显,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缓, 物流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日臻完善。

谈到新一年物流业发展的形势时, 何会长指出,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物流业发展有一些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增速放缓趋稳。预计2012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将在11%和13%左右,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维持在18%左右;二是需求层次提升;三是市场竞争加剧;四是物流企业面临新的选择;五是涉及民生的物流领域更受关注;六是物流新技术加快应用;七是多业联动的经营模式;八是物流政策逐步落实。希望2012年成为物流行业的“政策落实年”。全国物流行业对“国九条”等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充满期待, 也寄予厚望。

8.论文总结与展望 篇八

【关键词】家电下乡;惠农政策

家电下乡是政府财政部门针对农村消费者给予的一定资金补贴的家电农村推行政策。它对推进城乡市场的协调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彰武县农业户籍的所有人员,只要在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国家规定的家电产品,都可享受补贴政策。

一、家电下乡惠农政策总结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家电下乡是惠民新政,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是给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补贴。惠农政策将补贴品种和型号、补贴的比例、补贴资金的负担等政策设计好,补贴流程简便易行,保证补贴资金及时付给农民才是关键的。但家电下乡政策与其他对农民补贴政策的不同之处是以往对农民的补贴主要侧重于生产,家电下乡则是对消费环节进行补贴,农民只有购买了家电才给补贴,拉动了消费。

推广家电下乡政策出台背景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家电下乡的指示精神。财政部、商务部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思路。对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家电下乡利用财政政策杠杆,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完善售后服务,同时引导经销商健全农村家电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实现了财政政策与生产、贸易政策的结合,是这项政策的创新所在。财政部、商务部研究后认为,有必要加快推进家电下乡,发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用。从2009年2月1日开始家电下乡在原来十四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四个增到八个,推出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又新增了电脑、摩托车、热水器和空调,这些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具体到补贴限额上,财政部明确,电动自行车的补贴限额260元,电视机445元,抽油烟机338元,电饭煲65元,抽油烟机338元,燃气灶195元,电压力锅78元,DVD影碟机65元。方案对农民户口所在省内购买新增品种按销售价的13%进行财政补贴。

推广家电下乡能够促进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能让更多的农民买上服务有保障、性价比高的名牌家电产品,享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成果。手机和彩电的普及能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可以让农民获取更多、更新的市场信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最终能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实现和发展。家电下乡的政策综合以下因素进行实施,通过对农民惠农补贴,让中低收入的农民也可以积极购买价格较高的产品;大多数低收入农民对于大件消费品的购买市场很大;产品在农村的销售具有很大潜力,农民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符合国家正规标准和规定,在产品的性能和技术面比较成熟,收后服务也相应完善,补贴产品购买后不会产生服务或质量方面的纠纷。

二、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方向

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节能型产品的普及,而且也拉动了国内市场家电的消费量。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来说,我国实行家电下乡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内需、消化行业过剩产能。家电下乡的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家电在农村的普及,影响意义深远。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各企业的发展上也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政策在提升了市场销售规模的同时,促进了产业升级。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售后服务、产品升级、品牌意识来说是个提升,高效、环保、节能产品已成为农村未来市场消费的主流,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让许多中小企业重新走上经营的轨道,依靠政策补贴存活下来,占据了市场份额,并发展下去。惠农政策调整了市场,并创造了未来家电产品的良性竞争环境。

家电下乡惠民政策扩大了农村群体的消费,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家惠民政策的优惠下,彰武县的农民切身享受补贴政策,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

参 考 文 献

9.工作总结与展望 篇九

转眼间,又到换届选举的时候了。很庆幸大一的时候能够加入学院的团委学生会,并且进入我最喜欢的部门——学习部。在学习部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实践能力和经验。

大一的工作比较少,到了暑假伊始,工作量才开始增加,忙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准备工作。学习部的活动很有自己的特色,既要有一定的学术内涵,又要保证有一定的娱乐性,要做到两者兼顾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年学习部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很幸运能和部长以及干事们在一起为部门发展操劳着。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1、要尽量多的掌握技能,拥有一定的技能是提神工作能力的重要条件。例如说我自己会的电脑软件很少。当需要做视频,要美化页面时,才发现自己对着电脑无能为力。所以平时一定要储备各种各样的知识,尽量掌握更多的技能。当要用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2、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很多时候当我需要帮助时却不知从何开口,需要表达观点时却是不知从何开始。在学习部的这段时间,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会有沟通交流。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使提高团队工作水平,能激励成员的斗志。这对于提高效率来说尤为关键。

3、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必须要承认,自己到后期对部门的工作是有些懈怠的,很多时候力有余而心不足。对于一些琐碎的小事没有心情去理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团队工作。但还好部长没有对

我失去信心,一直鼓励我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4、不要用恐惧限制自己的行动。以前当部长对我说要自己去举办一个活动,我是很担心的。怕自己能力不足,怕自己不够细心,怕一不小心搞砸了整个活动。但现在自己必须要学着承担更多,学习放开手脚去拼。没有拼搏是不会有收获的。

学习部给人一种家庭一样的凝聚力,这一年我在部门的生活有苦恼也有快乐,不至于平平淡淡的度过。部门在这一届部长的邻导下,举办了很多活动,也比较成功,为部门以后的发展也描绘好了一幅蓝图。针对实际情况,我对部门下一年的发展做了如下的规划:

1、举办好考研经验交流会,为想要考研以及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服务。如果有更好的创意也可以更换成其他主题。

2、办好新老生交流会,力求为同学的学习生活提供实质性指导。

3、扩大互助课堂的规模,互助课堂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应该坚持举办下。但它目前还有不足,有待改进。

4、应该将地铁学术举办成一个标志性的活动,成为部门的品牌。

5、开启书籍漂流活动。这是一项很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当书籍储备量足够后,就应该开启这个活动。

6、由于部门创建不久,还在成长阶段,所以要有创新。举办一些有新鲜感、有参与度的活动

7、加强与南校区干事之间的联系。鉴于南北校区联系不便,所以应该以Q群短信为主。也可以每隔两周聚一聚。继续营造一种家的归属感。

10.回首与展望 学期总结[定稿] 篇十

——与其悔不当初,不如立足当下

今天我并不想谈什么学习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看法、理解能力、吸收能力都有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未必适合每一个人。真正好的学习方法,是通过自己实践而来的,是在学习中不断摸索而得到的。

转眼间,一学期已经过去了,每到学期末,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回首过去,总结过去一年里自己做过什么以及还有哪些没有完成。从我这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来说,一段假期结束之后,我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太多的收获感,而是对自己的失望。假期的我们,每天中午起床,然后吃饭,玩玩手机,上上网,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偶尔在天黑时会想到,哦,假期前定的那些计划还没完成呢,还是等到明天做吧。一天天推迟下去,然后假期结束了。这时候的我,内心充斥的是后悔,后悔没有抓住这大好时光,没有努力践行当初的计划,没有完成对自己的承诺,那时候自己甚至有点讨厌自己,为什么不能持之以恒,为什么我这么不争气,为什么不能努力一点?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也许你们比我努力,在假期里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说实话,我很佩服你们。当然对于那些和我一样的同学,我想说的是,你们也不必像我一样悔恨交织,甚至都不能很好的悦纳自己,与其悔不当初,不如立足当下。

上个学期,也许很多人对自己都不是满意,没有达到自己预先设定的要求,很多自己原想做的事也都没有做成。这些是该反思,为什么别人在假期能做那么多事,而自己却一事无成?我承认这种想法是应该有的的,但倘若一个人一直沉溺于这些消极的认知当中,我觉得那是极不明智。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过去当中,我们应当把握的是现在。泰戈尔有一句名言,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也就是说假如你因为现在的哀伤而停下追寻的脚步,拒绝去认知那些等待你的机会:再一次幸福的机会,再一次成功的机遇,再一次获得的机会,那么 你将错过很多,群星未必耀眼如艳阳,但是璀璨的光彩是它的迷人所在,“上帝总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为你打开了一个窗”只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信任,永远不会错过重返光荣幸福的时候.1957年,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对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伟人对我们寄以希望、付以重任的时候,我希望在做的各位能想一想:四年之后我们能真正独挡一面,不负医护工作者这个光荣称号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给我想要的答案,但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应该踏踏实实的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1.论文总结与展望 篇十一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 置换债券 公开招标发行 定向承销发行 信用评级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和期限分析

经全国人大、国务院批准,2015年我国确认地方政府债务发行额度为3.80万亿元,其中3.20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新增债务0.60万亿元。发债类型包括以一般公共预算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一般债券和以政府性基金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专项债券;发行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发行和定向承销发行。

(一)发行规模概况

根据笔者统计,截至2015年8月31日,除西藏和深圳尚未开始发行地方债外,全国共有30个省级政府和4个计划单列市政府已发债,发行规模共计19042.7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发行15712.51亿元(占比82.51%),专项债券发行3330.25亿元(占比17.49%);置换债券发行15303.48亿元(占比80.36%),新增债券发行3739.27亿元(占比19.64%)。从发行方式上看,公开发行债券14408.52亿元(占比75.66%),定向发行债券4634.24亿元(占比24.34%)。已完成发行的地方债券占全年总发行额度的50.25%,其中,置换债券占全年发行额度的47.99%,新增债券占全年发行额度的62.32%。预计未来4个月,还将有1.89万亿元的地方债券陆续完成发行工作,巨大的地方债券发行量势必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

图1 截至2015年8月31日各省(市)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规模总额(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从各区域的地方债券发行额度来看,由于各个省份存量债务规模和发行进度不同,发行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湖北、江苏、山东、四川、浙江、河北、重庆等省市发行规模较大,而大连、厦门、宁夏、海南和青岛等省市发行规模较小(见图1)。

(二)置换债券与新增债券发行规模对比分析

从地方债券募集资金用途来看,以置换债券发行为主,置换范围包括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截至2013年6月30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于2015年到期的债务,以及地方政府甄别经财政部确认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置换债券,可以降低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等渠道举借的存量债务的融资成本1,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从置换债券的发行规模来看,浙江、贵州、辽宁、湖北、四川等15个省市置换债发行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置换债券规模较大。原因主要是这些省份有较大规模存量债务于2015年到期,这与之前审计署和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规模有关。

除置换债券外,2015年地方债发行还包括新增债券额度6000亿元,其中5000亿元为一般债券,1000亿元为专项债券。截至2015年8月31日,已发行新增债券3739.2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发行3388.27亿元,专项债券发行351.00亿元。一般债券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普通公路、铁路、水利、城市地下管网、智慧城市、农村基础设施等无收益和收益较少的公益性项目;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水务工程、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项目。

从新增债券的发行规模来看,西部地区省份如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山西以及东北部地区省份如黑龙江、吉林等新增债发行规模较大(见图2)。原因在于上述省份基础设施新增融资需求旺盛,发行新增地方债券有利于推动区域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建设,稳定区域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图2 截至2015年8月31日各省市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占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三)公开发行与定向发行规模对比分析

图3 截至2015年8月31日各省市定向和公开发债占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地方债发行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发行和定向承销发行。从发行情况看,全国以公开发行为主。从公开发行债券的规模来看,包括青海、河南、甘肃、四川在内的21个省市公开发债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66%)。从定向发行债券的规模来看,有13个省市定向发债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34%),其中湖北、浙江、江苏、河北、北京、青岛、大连等省市采取定向发行方式发债的规模较大(见图3)。

(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期限分析

财政部2015年3月发布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简称64号文)规定,一般债券期限为1年、3年、5年、7年和10年,单一期限债券的发行规模不得超过一般债券当年发行规模的30%;财政部2015年4月发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简称83号文)规定,“专项债券期限为1年、2年、3年、5年、7年和10年……7年和10年期债券的合计发行规模不得超过专项债券全年发行规模的50%”,与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期限品种相比,增加了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品种。

从不同期限品种债券发行比例来看,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共发行1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5个品种,占比分别为0.06%、15.38%、31.57%、28.07%和24.92%,期限主要集中在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等较长期限,说明债券募资主要用于期限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或置换成期限较长的地方债务。

分省市来看,发行1年期债券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安徽省(全国仅安徽省选择发行了1年期债券品种),发行3年期债券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包括四川、辽宁、河北、黑龙江在内的14个省市,发行5年期债券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包括福建、天津、厦门、上海在内的12个省市,发行7年期债券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包括安徽、河北、内蒙古、广西在内的21个省市,发行10年期债券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包括福建、上海、甘肃、厦门在内的21个省市(见图4)。

图4 截至2015年8月31日各省市不同期限品种债券发行比例(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分析

地方债作为一种新的债券品种,发行利率受到非市场化因素影响有其合理性。2014年之前,地方债券发行时间较短,发行频次过低,发行连续性较差,债券期限品种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准确、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作为定价参考。

根据财政部64号文和83号文的相关规定,采用招标和承销方式发行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利率,是在承销或招标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记账式国债收益率平均值之上确定,没有规定采用公开招标和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券的利率上限,但根据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2015年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15﹞102号),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的地方债,发行利率区间下限不得低于发行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记账式国债收益率平均值,上限不得高于发行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记账式国债收益率平均值上浮30%。

从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券发行利率来看,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券发行利率基本紧贴招标利率下限(即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但从2015年8月初以来,受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券发行利率出现上浮,一般在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上浮10~15BP,其中2015年8月7日辽宁发行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利率上浮较高,3年、5年、7年和10年期一般债券发行利率在利率下限的基础上分别上浮29BP、29BP、29BP和20BP,5年和10年期的专项债券发行利率在利率下限的基础上分别上浮29BP和52BP。图5和图6以5年期为例展示了公开发行地方债的利率情况。

从定向发行的地方债券发行利率来看,定向发行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利率一般在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上浮20~70BP。久期风险溢价导致期限越长,发行利率越高。图7和图8以5年期为例展示了定向发行地方债的利率情况。

图5 公开发行5年期一般债券发行利率(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图6 公开发行5年期专项债券发行利率(单位:%)

(编辑注:图例“3年期专项债公开发行利率”和“3年期专项债公开发行利率下限”分别改为“5年期专项债公开发行利率”和“5年期专项债公开发行利率下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图7 定向发行5年期一般债券发行利率(单位:%)

注:定向发行债券不存在利率下限,图中发行利率下限为国债5日均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图8 定向发行5年期专项债券发行利率(单位:%)

注:定向发行债券不存在利率下限,图中发行利率下限为国债5日均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对比来看,定向发行债券的利率远高于公开发行债券利率。如图9所示,同一天发行的地方债券,采取定向发行方式的发行利率比公开方式高10~60BP。

图9 公开发行与定向发行一般债发行利率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从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的发行利率对比来看,尽管二者偿债资金来源不同,但相同期限的债券发行利率基本差异较小。如图10所示,笔者选取了部分同一天以公开招标方式既发行一般债券又发行专项债券的区域,以5年期为例,仅7月17日湖北省发行的专项债高于一般债2BP,其余省份发行利率无差异。

图10 公开发行5年期一般债和专项债发行利率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地方政府债券评级分析

根据财政部2015年3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财库〔2015〕68号)和4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财库〔2015〕85号),地方政府发行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均需由境内一家具有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

截至2015年8月31日,31个省级单位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均已明确了评级机构,共6家评级机构获得地方政府债券评级资格,其中,中债资信获得了12家发债主体评级资格,上海新世纪和大公国际分别获得9家和8家发债主体评级资格,东方金诚、联合资信和中诚信国际分别获得3家、3家和1家发债主体评级资格。

从评级结果来看,根据财政部的要求,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评级均分为三级九等,其中AAA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截至2015年8月31日,已发债的34个主体发行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级别均为AAA级。

在地方政府债券评级上,6家评级机构重点关注的要素较为一致,但评级方法仍有明显不同。在主体评价上,各家评级机构主要从宏观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以及地方政府治理五大核心要素展开2;二级评级要素存在一定差异,如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领导素质、财政收支、市场环境等要素(见表1)。

——

注:大公国际评级方法中的初级偿债来源指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企业可变现资产。

资料来源:各评级公司公开的地方政府评级方法(未获得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方法,其评级方法根据评级报告总结得来)、2015年各评级公司的评级报告(两者不一致以实际评级报告为准),中债资信整理

政策建议

针对201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在期限结构、利率、信用评级、发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利率市场化机制

一是参考国债和公司类债券定价机制,完善地方债券定价和估值体系。建议由相关专业机构尽快搭建地方债券估值体系,估值方法可以参考相对成熟的公司类债券,综合考虑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等因素。

二是提高地方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完善做市商制度。目前,地方债券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导致其流动性溢价需要更多的补偿。从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看,首先,根据地方债券的属性,大规模的地方债券更适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建议借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有交易模式,引导更多的做市商参与地方债券的投资和交易。其次,未来应该继续扩大地方债券投资者范围,尤其是地方债券可以探索面对所在地区居民个人发行,增强其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二)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债券期限品种

建议丰富地方债期限品种,增加15年期、20年期等品种,甚至更长期限品种。目前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平均期限与一般项目回收期相比仍较短。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与民生相关的公益性或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偿债资金回收期限一般较长。如增加15年期、20年期的地方债券品种,则地方债平均期限将拉长至7~10年,将较好地与实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回收期相匹配,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过于集中在短期带来的债务周转压力,解决地方政府资产与负债错配的问题,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三)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评级制度

信用评级机构应加强自身评级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建议实行地方政府债券评级机构准入和市场化评价。首先,对参与地方政府评级的评级人员执业年限和知识储备进行一些限制要求,建立对从业人员经验和能力的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评级机构综合评价,适时建立负面清单,选择投资人认可度较高的评级机构开展评级工作。其次,建议评级机构公开各自地方政府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接受市场的检验,提高评级质量。

(四)完善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制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一套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增强政府风险控制能力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会计报表处于试运行阶段,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透明度相差较大,用于评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信息十分有限,而没有这些信息便难以对地方政府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督,也难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级指导投资分析。从国内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快速发展的经验看,强化发行人信息披露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促进市场快速扩容的有效手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一套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增强政府风险控制能力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地方财政公开透明的基础上,美国市政债券监管的重点就转向强化市政债券的信息披露。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新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需要在人大批准后二十日内公布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全口径预决算报告和报表的制度,并对本级政府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二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地方政府发债信息披露制度,建议披露历年的统计公报、财政审计报告、地方政府债务报表、国有资产数据、土地资源信息等,并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完成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以求使发债政府在未来披露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综合财务报告。

(五)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和制度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整体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规范,但地方政府对于债券发行相关规则不熟悉,部分官员市场化意识薄弱,部分地区存在政府对承销商、中介机构等进行行政干预的行为。因此,监管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规范地方债发行参与主体的行为,加快地方债规范化进程。

首先,在发行人监督方面,建议地方人大负责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规范性进行约束和管理,加大对地方政府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其次,在市场主体监督方面,发挥市场化自律组织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中介机构、承销商和投资者的监督作用。再次,在舆论监督方面,进一步发挥媒体等外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全方位加强对地方债发行、交易等环节的监督。

(六)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度

中介机构在债券发行中,是沟通发行人和投资人的桥梁,有助于促进债券顺利发行,并进行信息披露。健全地方政府债券相关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度,完善承销商、评级机构等招标、遴选制度,将减少发债过程中出现过度价格竞争和信用级别竞争等不合理现象。首先,建议对于地方政府选择中介机构的标准设定一定限制,以避免中介机构进行恶性竞争。其次,可以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对于发债过程中出现的过度价格竞争、信用级别竞争、虚假信息披露或其他不合市场规范的中介机构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对于造成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为主体可考虑取消一定年限的地发债参与资质。

注:

1. 原有融资平台举债成本在7%以上,目前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仅为3%~4%,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2. 根据财政部要求,对于地方政府债券的评级,进行债项评级即可,因此各家评级机构在评级报告中首先对发行主体的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再就发行主体对当次发行的债券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12.仓储业:回顾与展望 篇十二

1. 仓储业总体发展良好,经受住重大灾害和全球经济衰退的严峻考验

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个大型仓储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2008年绝大多数企业的基本层面良好,主要业务收入实现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增速回落了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货物吞吐量8596万吨,比上年增长6.6%,增速回落3.44个百分点,货物周转次数9.5次,比上年降低2.4次。

2008年,中国和全世界突发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对我国仓储业影响巨大。一是考验了仓储业的灾害应急能力。年初的雨雪冰冻和汶川大地震,影响到仓储物资的安全、仓储企业的经营活动。在道路不通、库房损坏、电力中断、通讯不畅的极端恶劣环境下,仓储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克服困难、不顾危险、坚守岗位,保证了货物和企业的安全。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灾区的仓储企业能够主动请缨,利用铁路发运、公路分拨的优势,把仓库变为救灾物资的中转配送中心;组织车队赴灾区救援。灾区之外的仓储企业,组织为灾区捐款,免费为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充分显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风貌。

二是考验了仓储业对经济衰退的应变能力,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仓储业产生了严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配送业务萎缩、社会库存先是爆满、后是骤减、大宗商品价格急跌、质押监管业务风险增大等方面。仓储业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沉着应对,化解了许多重大的风险。

2. 仓储业发展的特点

2008年仓储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仓储业的负面影响逐步加深。金融危机冲击了进出口企业,致使订单下降、出口减少、汇兑损失增加。进出口贸易量的降低,影响到为之服务的货运业、货运代理业和仓储业务量。前10个月的宏观调控虽然使物价水平降低,但也影响了国内企业的投资、订货、贸易和实物流通。这双重的压力使仓储业的各项指标从10月份开始下滑。到12月底,仓储业的贸易业务量减幅为27.5%,现货市场业务下降10%,仓储业务收入下降16%。

(2) 从全年看,仓储资源相对不足。69家企业库房使用率为97%,也就是说空仓率仅为3%。虽然在12月份空仓率达到4%,但距正常空仓率还有较大差距。

仓储资源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物流总额扩大。货物总要在仓储设施上进行集结、分拨、选拣、加工。二是货物的流动更多依赖第三方仓储企业。因为生产贸易企业不可能在全国到处建库。三是城市的扩张,使一部分仓储企业退出仓储行业。四是仓储设施结构不能适应仓储物流的需求。

(3) 新型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增势不减。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的调查,全国建成、在建、规划的物流园区有475家,比两年前的调查增加了268个。其中已经运营的园区为122个,在建的为219个,规划中的为134个。

在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中,外资投资的规模不容忽视。国际快递业的三大巨头纷纷在中国建设自己的物流基础。其中UPS在上海和深圳各建一个物流中心,分别占地9.6万m2和13万m2;Fed Ex在广州建物流中心,占地100多万m2;DHL在浦东建亚太转运中心,投资为1.75亿美元。美国普罗斯公司在全国20个多城市建设了60多个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已建成运营的仓储面积为165万m2,同时有117万m2在建项目。12月24日,新加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收购了普罗斯在中国的资产,包括上述物流地产以及347万m2的储备用地。这样,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已经超过中国任何一家仓储企业的规模,在库房拥有量上居中国第一。

(4) 仓储业务收入中,传统的保管业务收入比重降低,创新增值服务收入比重提高。69家企业调查显示,在仓储物流业务收入中,保管和装卸收入约占41%,而增值服务收入占59%。这充分表明,传统仓储正在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其速度越来越快。

(5) 仓储行业的经营风险在增大。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中,仓储行业风险也有,但规模小、频次低、容易被化解。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中,风险出现的频次迅速增加,规模也超出我们预想。一是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如果继续下去,有可能造成企业亏损,甚至无力支付规费和人工、税收成本。二是各种案件增多。包括盗抢货物、串谋诈骗、虚假仓单、伪造提单、违约、毁约、弃单等。发生在天津的中盛粮油诈骗案,案值高达10亿元。三是仓储企业经营自身的风险,在采购、投资、管理、安全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3. 仓储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仓储物流整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仓储行业在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和装备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库房、货场、道路、供排水、电子、消防、装卸设施设备方面。但仍然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一是对供应链的认知程度和服务理念有差距,对仓储在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重视不够,不能从整体上对仓储功能进行统筹规划,业务单一,服务标准低,不能承担高端业务。奥运会物流服务商最终选择了UPS,充分说明了中国物流业的差距。

二是仓储设施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不能满足国际客户的需要。仓储的技术水平实际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国力水平,仓储行业先进与落后并存。我们拥有最现代化的自动立体仓库,但很少有仓储企业能保证其盈利。在选拣、加工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三是缺少完整的仓储标准体系或物流标准体系,使已有的先进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缺少基础性标准,使库房、站台、包装、托盘不统一、不通用;缺少服务标准,使仓储企业没有标杆,迷失方向;缺少监管标准,使一些人违法乱纪,造成社会问题。

(2) 计算机管理及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一是代码不统一,无法实现信息及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服务代码、物流代码的混乱,使得同一项服务和同一种货物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因而无法实现信息一致和共享;二是业务流程不统一,业务科目不统一,无法像财务软件那样统一推广和大规模生产,从而不能降低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三是缺乏大型的物流信息平台。

二、2009年展望

2009年是中国仓储业艰难时刻,但也充满着机遇。中央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仓储业在这个大的环境中,一定会审时度势、强身健体、较快发展。

1. 仓储业的经营环境:困难与机遇并存

2008年底,制造业和商贸业的状况并未显著好转,如果中央政策能迅速落实,估计2009年三季度开始逐步好转。作为服务业的仓储行业,也将随之出现转机。通过我们调查得知,仓储企业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一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看好,对政府信任度高,相信会举全国之力渡过难关。二是对本企业实力和经验看好。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危机,积累了较丰富的应对经验,同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企业实力较以前大有提高,有应对危机的“本钱”。三是存在投资和业务发展的机遇。从较长时期看,仓储业处在一个上升通道之中,整合、置换、更新、改造,有发展空间。

2. 抓住当前难得机遇,加强业务、制度、流程和管理的整顿,提升企业质量,提升行业水平

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仓储业也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比如战略目标不清晰、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改进、标准化程度不高、业务复制能力差、缺乏国际竞争力、信息化水平有差距等。应该在速度降下来的时期,苦练内功,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3. 仓储业的应急物流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去年的专家论坛上,我们曾经就此问题做过阐述。2008年救灾活动,充分验证了储存与储备结合的重要性。期望有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仓储业的重要地位,把仓储业提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待。一是选择一部分骨干仓储企业,作为平时储存“战”时储备的国家级仓库。在紧急状态下,可以随时征用为应急物流的集散地;二是对这些仓库的设施设备出资进行必要的改造,保证铁路专用线的畅通,储存必要的救灾物资,保证应急时有物可流,迅速响应;三是在征用这些仓库应急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四是保持仓储网络的畅通。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作为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重要补充,就不能满足应急需求。

4. 供应链金融服务将获重视

展望2009年,供应链金融服务可能有以下趋势:

(1) 需求与风险并存。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服务有强烈的需求,加工制造业、贸易流通业、基础设施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恢复正常状态,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中许多已经历了大的风暴,资信状况极差,启动速度缓慢,会造成银行贷款的呆滞,影响通货的流动性。当这些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有可能采取挺而走险的方式,逃债、弃债、赖债等情况也会出现。

(2) 贸易监管融资业务会受到青睐。贸易监管融资业务是针对贸易中的商品进行全程监管,以这些质押监管的商品作担保而发放的贷款。由于2008年的产品价格下跌较多,故市场价格对其价值的偏离度趋于稳定,只要质物选择得当、监管措施到位,这样业务的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2008年,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的监管业务比上年增长131%,2009年仍有增长势头。

(3) 供应链金融服务将更加理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经过危机的洗礼,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借款人和监管人,都会更加理性地看待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会盲目冲动地“次贷”,业务的发展更加规范,各方的权力责任更加明晰,并会严格按规则办事。产品设计和操作过程更加科学,减少漏洞和模糊约定。

(4) 鉴于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形式会更加多样。或者说,质押监管融资业务会受到其他形式担保的冲击。但由于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而能够提供监管业务的企业较少,所以质押融资监管业务仍有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仓储行业仍期待政府有关部门能降低仓储业土地使用税税负,并将营业税降到与运输业相同的税率。

上一篇:高中英语必修2词汇下一篇:甘肃省工会维权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