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理财如何进行的安全、有效

2024-06-17

个人投资理财如何进行的安全、有效(共15篇)(共15篇)

1.个人投资理财如何进行的安全、有效 篇一

我国居民个人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规划

居民投资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兴起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对居民来讲,随着投资理时品种的日益丰富,他们所能选择的投资理时的方式增多了,其理时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啄有的“有钱就存银行”等相对传统的理时观念正在渐渐淡化。在这个居民投资意识的转型期,能否适时把握居民的投资理时倾向,成为备大商业银行业夸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所以,了解居民投资理 时意向,掌握居民投资的新动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居民对投资理财的认识及风险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现代家 庭的投资理财意识逐步增强,成为家庭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和方式也 在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主要有: 从单一的储蓄转向组合式投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经有73.6 的居民将闲置资金投入到储蓄以外的其他投资方式,如基金、股票、保险、汇市等,只有少数居民未进行其他投资。由此可见,除传统的储蓄外,居民已经开始尝试新型的投资方式,由传统的“存钱生利”转向现在的对最佳投资组合收益的追求,可见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储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子女教育。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居民储蓄的主要是为了子女教育,比例为28.7,只有5.9 的市民

把追求利息作为储蓄的目的。另外,紧急周转、创业准备、购置房产、退休养老等考虑因素也被多次提及,它们的提及比例分别为18.8、16.2、15.4、15.1。可见,居民的家庭收入除用于正常的家庭消费、维持家庭生活的日常运转外,其余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子女抚养教育上。可见,传统的家政理财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率是居民进行投资时考虑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且年龄越大,对这两个因素考虑的越多。调查结果表明,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率是居民进行投资时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他们所占的比例均为30.3,且在被调查的三个年龄段中,5O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这两个因素的关注度最高,分别为25、5O。而其他一些考虑因素,如:变现能力、操作的难易度、投入时间及精力、回收期长短等居民普遍考虑的较少。可见,居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比较 强,其投资方式大多属于稳健型。居民投资理财建议

家庭投资最理想的状态是必须符合金字塔原则,要想使整个家庭理财稳固不倒,强力抵御风险,就必须遵循以下顺序: 第一步:首先是打好基础,准备足够的应急资金和保障型保险; 第二步:是进行教育,住房和养老金的储备; 第三步:是对资金进行其他种类,资产的风险投资; 选择买银行理财产品是要看情况的,并不是每个银行或 每个产品都不好;当然也不是每个产品都能保证预期的高收 益。买理财产品时,客户必须了解清楚该产品的投资方向,这样你心

里就有点儿数了。之前债券型和新股申购型的理财产品的收益还是可以的,收益虽不高但是风格稳健;而跟股票或期货呀什么挂钩的产品就说不定了,本身股市期市变数太多,理财可能会出现如预期的高收益也可能出现亏损或者0收益。另外还有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目前基金全线下跌,估计这类产品到期的收益也好不到哪里去。银行不是上帝,它也无法主宰市场行情,所以在买银行理财产品前,千万要搞搞清楚资金的流动方向以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方能下手购买。

此外,还应该从房产、教育金和养老金三个方面实现家庭理财的目标。房产 “买房子是人生理财目标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大事。”所以建议:首先要设定目标并计算所需资金,如5年后希望买一套总价100万元的房子,若预计贷款八成,须先准备约2O万元的自备款;其次对于如何准备2O万元,采用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每个月投资的金额约2583元,假设以年平均报酬率1O 来计算,投资6O个月(5年),就可以攒够2O万元。至于贷款部分,可视本身条件或能力而定,以免日后为了房贷支出过度而影响生活质量。教育金据调查,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培养一个孩子至大学毕业,至少须2O万至3O万元。“虽然实际教育金随时间膨胀,但另一方面,时间愈久,投资的复利效果也愈大,可帮助投资者累积财富,所以储备金应及早开始。”此外,除了定期存款、教育保险等风险较低相应收益也较小的投资工具,有能力承受一定风险的投资者也可以考虑基金等投资工具。所以建议,基金定期定额方式积累教育基金是一个好办法,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又可分散入市时点,减少风险。养老金 面对中国日趋老龄化,社会

日益关注的退休养老问题,认为做好养老理财计划必须考虑六大因素:负担与责任(有无尚须偿付的贷款、是否需要抚养亲属或养育子女等)、住房条件(涉及生活费用的高低)、收入状况、劳保给付、通货膨胀、健康情形等。对退休人士而言,投资最好避免高风险,重在保值、稳健。“当然,每个人在投资时,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也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市场的变动应做相应的调整。”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家庭理财应该有计划,会合理分配管 理,不要盲目的跟风投资,并根据这三个方面实现家庭理财目 标。以上就是我对家庭理财的见解。

2.个人投资理财如何进行的安全、有效 篇二

一、个人理财业务在农村市场发展的局限性

在农村市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软硬件均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不存在硬件设施,缺少服务平台。很多银行考虑到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自愿放弃对农村网点的铺设。再加上缺乏电子化建设,现代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办理都需要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以及理财软件等信息技术支持。但是,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导致理财产品的推广遇到了较大难题。

其次,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并不预示着所有农民的思想意识都得到了开放,很多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陈旧,承受风险的能力差。而且农村市场了解投资理财知识的渠道较少,在不完全了解的前提下很容易对理财产品有扭曲的认识,导致错误的理解。大部分农民了解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单一性,殊不知农村信用社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收电费以及代理保险等等。如果农民们讲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在了不合理的渠道,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使得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最后,不管是农村信用社,还是各大银行,都缺乏相应专业的理财服务人员。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业务,其复杂性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税务知识等等。所以,这就要求理财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目前,我国正缺乏这样专业、称职的个人理财从业人员,使得我国农村个人理财业务推广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二、个人理财业务在农村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培育农村理财市场

综合分析,我国农村理财市场正在逐步形成。目前来说,农村理财产品需求并不是很高,如果单纯的靠农信社开展理财业务,可能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要从其他多方面角度考虑农村理财市场的开发和推广,比如农信社要加快个人理财系统平台的建立,推出更多的适合农民朋友购买的产品,着力培育农村理财市场。又如不断拓展农村了解金融市场知识的渠道,给农民朋友提供更多的金融基础知识读本,丰富其理财知识。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单位的理财产品知识进行重点讲解,提高农民了解兴趣。另外,也要对农民进行投资风险的传导,使其意识到风险的重要性。

(二)改善产品服务,提升金融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理财产品更新换代较为频繁。为了提高自身理财产品的竞争性,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服务层面上。服务是任何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对金融理财产品来说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空间还很大。理财中心为农民提供的服务除了包括对金融理财产品的介绍,更多的是不断拓展农民金融服务领域,利用周到的服务宗旨将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渗透到农民的内心深处。另外,真正能说服农民的是信息的真实、透明。在完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实现金融产品信息的公开披露。让农民真正了解到金融理财产品的实际存在,维护好农民自身的投资利益。农民投资者通过公开披露的信息中了解金融产品的形态,做出正确的选择。针对金融产品信息的披露需要规定必要的时间、频率、披露方式等产品信息形态,只有让农民真正看到自己买的金融理财产品是什么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和理解。

(三)强化市场监管,防范金融理财产品的暗藏风险

随着我国逐渐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理财产品也可能遇到经营不好、亏损的时候,这样就会导致农民的收益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本金。虽然农民的理财意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城市相比,农民已然倾向于银行那些保本的定期存款。也就是说,农民不愿意承担金融理财产品中潜藏的风险。为此,要强化金融理财产品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民利益不受到损失,做到让农民买的放心、买的舒心。首先要拓宽金融理财产品监管的范围,包括前期产品设计、发行、销售以及后续管理的全过程都应该进行规范管理,强化理财产品的审批制度,针对发行、市场份额、业务隔离、信息披露等进行实施监控,降低金融理财产品潜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要从上到下加大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做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统一监管标准,降低监管机构工作开展难度,使得监管效率逐渐提升。明确做到职责落实到个人,杜绝因为金融理财产品监管缺位导致的风险因素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市场个人理财市场业务发展的空间还很广阔。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理财市场业务在农村的发展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谁能抓住这一宝贵的机会,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个人理财业务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普遍推进,农民思想意识逐渐提高。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理财意识也在农民思想上有了新的起色。农村金融市场上也有了较大波动,如邮储、农村信用社等金融主体相继出现了大量的优质客户逐渐流失,且流失速度只增不减。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农信社的理财业务无法满足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使得部分老百姓将个人存款转向其他渠道。本文结合农信社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象分析,并提出有效提高农信社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理财意识,金融市场,农信社,个人理财业务,对策

参考文献

[1]廖凡.竞争、冲突与协调——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的选择[N].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3.怎样合理进行个人小额投资理财 篇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额投资理财的相关概念。要知道理财是不分钱的多少,重要的是理财的观念和方法。很多月收入很高的人,并不通晓理财的概念,所以结果也只能是坐吃山空。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合理的理财的确关乎大家长久的生活。赚得多需要合理规划,赚的少更是需要进行理财规划。因此小额理财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此,小编就要和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投资理财小窍门。

如何进行个人小额投资理财的问题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收入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位。然后对自己所需的各项花销支出进行初步的预算。比例分配一定要合理有序。现在很多人选择进行股票投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不仅需要有敏锐的经济头脑,还需要有相关的经济基础。对于收入不高的大部分人来说,的确有些不合适。最重要的是股票所要面临的高风险。这也是小额投资者望而却步的。还有的朋友选择储蓄,但是笔者认为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虽说没有风险,但是收益过低,只是求得稳妥而已。

所以进行小额投资理财有没有一种收益稳妥但是风险又小的方法呢?我想最佳的选择就是购买投资类的保险了。众所周知,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理财方式。其风险是等同于几乎没有的。而且面对如此的无风险收益,其收益相比较储蓄来说也是很高的。笔者在此推荐给大家泰康人寿的投资保险,相信可以给大家极具保障性的收益。

4.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篇四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巴西教育专家理财教育建议

1.教孩子从小就懂得区别需要什么和想买什么。

2.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参观,让孩子懂得劳动和金钱的关系以及花钱的限度。

3.教孩子懂得区别物品的贵和贱,使他对理性花钱有初步概念。

4、鼓励孩子参与制定家庭预算,向其提示节省开支的方式。

5.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月零花钱一次性全给孩子(从三岁起就可以),但如何花费由孩子自己决定,以培养其自决能力。

6.告诉孩子不应该乱花钱,让孩子懂得将部分所得储蓄起来的重要性。

7.让孩子在花钱时始终想到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8.不应随意给孩子礼品,也不应该用不给零花钱作为惩罚手段。

9.孩子决定购买某种物品时,你不要发表意见,因为他正在学习自己做选择,除非他想购买的物品违背你对他的教育。

10.未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要内疚,因为这会促使孩子更快地成熟,使他更有责任心和更为自重。

11.对孩子的失误不要大惊小怪,他会边错边改。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5.如何进行有效的家访 篇五

作为一名老师,家访是很有必要的。

一、家访交流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家访交流技巧

家访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从而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进一步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有的教师家访时常常在家长面前一五一

十、毫无保留地将学生的缺点数出来,这会令学生的家长感到脸上无光,十分尴尬。事后,家长往往对孩子严厉地责骂一番,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大棍侍候,这会留下更大的后遗症——令学生今后一见到教师来自己家里,就误认为又来“告状”,心里不安,因此对教师的感情越来越淡,甚至怨恨老师,这无形中让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家访本来是一件好事,却成了学生变差的催化剂。因而家访技巧十分重要

1、要态度谦和,不要盛气凌人

老师和家长,从工作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学生。所以说话态度要谦和,语言要礼貌,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这样家长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不要上门盛气凌人,好像自己是来传达“圣旨”的“钦差”,家长只是洗耳恭听的“臣民”,自己说一不二,家长必要的申诉也一概不睬,好像这样才保持“严师”的尊严。其实,适得其反,已给家长留下了主观武断、心理浮躁的不佳印象。

2、要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

对表现差、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家访,要坦然大方,开诚公布的指出学生的缺点。不要说话吞吞吐吐,含糊其词,生怕不给家长面子,好像老师对学生无可奈何,有求于家长,只有请家长“帮帮忙”才能管住他似的。这样家长会觉得老师性格懦弱,缺少经验,不可信赖,从内心里瞧不起你。

3、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炫耀自己

老师工作要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才能给人谦虚、诚实的形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家长也能体谅。不要炫耀自己,什么“你的小孩连校长都不怕,就怕我这老师啊”,什么“他一想什么坏主意,我一看就知道”等等。家长就会想你如此神通广大,何必家访;你未卜先知,何必进行调查研究。过头话同样会损坏老师的形象。

4、要褒奖老师,不要转嫁责任

老师家访,同时肩负着沟通家长和全体任课老师关系的任务,要力求褒奖任课老师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对教学能力强、知名度高的老师要着重宣传他们的教学成果,对经验不足的老师,着重介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上进心,使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不要说某门功课不好就是任课老师的责任,发生某件不愉快的事又是老师的错等等,转嫁责任使家长认为老师不团结,师资力量差,甚至想把小孩调走。

5、要胸有成竹,不要随意发挥

家访前,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品行、爱好、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都要胸有成竹,这样既能表现出你对他孩子的特别关心和了解,又能掌握说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共鸣,使他们产生仰慕之心。不要心中无数,随意发挥,一会儿说学生某方面好,一会儿说不够好,模棱两可,使家长捉摸不透。前后几次家访也不“接轨”,出尔反尔、自相矛盾。使家长觉得无主见、工作责任心差。

6、要一分为二,不要以偏概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不要以偏概全。把喜爱的学生说成一朵花,没有任何瑕疵,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说得浑身毛病,毫无可爱之处,会使家长对小孩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或导致棍棒教育,增加小孩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显然,这样的家访语言也是失败的。

7、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

孩子正在成长,可塑性极强,对他们的评价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不要轻易说:“你的小孩考大学绝对没问题。”也不要轻易断言某个学生“肯定不会升入高一级学校”,更不能说“你的小孩已无法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讲“只要……,你的小孩就会……”,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班主任教育好孩子。

8、要言出必果,不要轻诺寡信

对家长的要求,老师要首先考虑是否合理。合理可行的要言出必果,否则不能轻易答应,要婉言谢绝。如果有的家长要求小孩跟指定的成绩好的同学同座,但这个学生的家长却不同意小孩和这个成绩差的同学同座,你能答应吗?你若答应家长的事办不到,岂不变成“轻诺寡言”,以后家长还能信任你吗?当然,对于能办到的事,也不能不讲情理,例如学生眼睛近视,家长要求座位向前调整一点,老师说:“那后面的座位留给谁呢?”小孩感冒了,家长来请假,老师说“就你家小孩娇气,一点小病都不能坚持。”这样家长会认为班主任不通人情。

9、要掌握时间,不要“点水”、“穷聊”

家访要掌握谈话的时间,该谈的问题谈清楚了,已收到预期的效果,即可适时地告辞。不要三言两语,如“蜻蜓点水”,这样会使学生家长认为老师并非特意家访,只是顺路“拢一拢”,因而效果极差。与此相反,有的班主任往沙发一靠,香烟一抽,天南海北,说得天花乱坠,讲得忘了时间、忘了任务、忘了场合,耽误了别人休息,损坏了自己的形象,即使家长嘴里不说,心理已有看法。

10、交流时,要讲究艺术性

家访时尽可能应让学生在场。老师、家长、学生在一种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增强成就感,他的学习就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会更进步。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批评犯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要有针对性,更应注意分寸。要全面评价学生。最差的学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个问题就下全面结论,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多引导启发。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平和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启发他们说出心里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为痛苦的孩子说句安慰话;为孤独的孩子说句温暖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豪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为迷惘的孩子说句开导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解围话;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

三、家访注意事项:

1、家访要有明确的目的。

老师不应把家访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当学生出现言 行反常、学习下降等不良现象或问题时,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变化的原因,与家长合作,把学生的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千万不要等问题非常严重后才去找家长,这样不但工作被动,解决的效果也不会好。老师要根据班上学生实际表现,随时确定受访对象。家访前,要先告知家长,约定好时间,以免冒失登门,打扰学生家长正常生活,同时也可以避开家长不在家,免得自己白跑一趟。

2、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家访前老师要对学生近来的表现进行梳理,确定要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的问题。只有家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家访时才会避免不着边际的乱侃,或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从而访谈时得心应手,得到家长的尊重和好评。

3、家访时要注重仪表。

整洁大方的仪表会给人带来爽心悦目的感觉。老师家访时尤其要注意自身形象,穿着一定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切忌嫌麻烦穿的随便邋遢,免得家长看低了你。抽烟的老师最好克制一下,不要在学生家里抽烟。

4、家访要尽量让学生在场。

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同时,可以相互听取意见,提出改正意见,鼓励其进步,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与家长交谈时态度要亲切自然。

进入学生家里,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进门要请求换鞋,如果家长执意不换方可进屋。与家长交流时,语气要平和,态度亲切自然,切莫以自己是孩子的老师而摆架子。进入正题前可随便拉一些家常,以拉近和家长的距离,但不可口若悬河,问这问那,弄的家长觉得你不务正业,是来完成家访任务的。

6、家访时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表扬为主。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优秀。不要开始交谈就直言孩子的不足,这样会让家长觉得你是来“告状”的,弄的他们家人都没面子。你花了精力,费了功夫不说,家长还不领情,这又是何苦。所以交谈中要尽量找孩子的优点说,这样学生觉得你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他,给足了他的面子,他自然会感觉受之有愧,肯定会想到要痛改前非,努力学习。有些非说不可的问题,可以设法让学生自己说,万一学生不说老师也要侧面说。然后和家长商量解决办法。在听取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或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老师要认真听取,最好记录下来,这样家长觉得你重视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孩子,从而也重视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7、家访要谢绝家长请客送礼。

6.个人投资理财如何进行的安全、有效 篇六

关键词:投资理财,说课,课堂效率

说课是教研活动的一种, 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1]。具体指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和教学研究人员系统介绍自己对某一章或某一节教材内容的理解, 以及对重、难点知识和学情的分析, 并讲述所教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最后由说者和听者现场评说, 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2]。

1 教材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沈越、张可君主编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3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第3框题内容。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全书分为5个单元, 经济是政治、文化、社会的基础, 作为全书的起始单元, 一方面吸引学生自觉参与经济生活中,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做了知识和能力的铺垫。因此,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导入和铺垫的作用, 是全书的基础。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经济现象———商品交换和消费现象出发, 按照职校生参与经济生活的顺序, 围绕消费者、劳动者、纳税者、理财者的角色变化设计了3课内容。本课是关于投资理财内容, 在本单元处于落脚点的位置,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课共分为3个框题, 投资理财是第3框题, 是本课的落脚点。

1.2 教学对象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 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本课教学对象是护理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 从认知水平看,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对收入的构成和来源有了一定认知, 很想去了解如何理财。同时渴望成功体验, 渴望了解社会;学生已有小组合作学习经验, 有一定自学和探究能力, 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让学生自学部分教学内容。

1.3 教学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要求, 遵循德育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职业”的原则, 结合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学情, 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3.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投资理财的不同渠道, 理解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和风险。

1.3.2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教学, 初步培养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 形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

1.3.3 运用目标

通过教学, 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合理选择投资品种和理财渠道, 让自己的财富增值;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增强调查及分析、交流及访问、查找及展示、讨论及表达和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1.4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所以这些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1.5 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理财知识的落脚点是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因此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2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 本堂课笔者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组织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确立依据: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教学要立足于学生, 立足于生活, 构筑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通过以上教学方法, 教师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中,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有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 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 培养其各种能力, 使情感、价值观得到真正陶冶。

3 学习方法

德育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 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本堂课笔者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和资料收集法。

确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用真实的情节展现问题, 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 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 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 通过自主探究切入并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使学生做到会探究, 想方设法去探究。通过步步落实, 使学生总结出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从而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 教学程序

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制作PPT课件, 力图内容形象、生动, 富有逻辑性。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共45分钟,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学重点安排20分钟, 教学难点安排15分钟, 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课前把学生分成储蓄组、股票组、债券组、保险组,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并排练小品《最近比较烦》。

4.1 发现生活, 从生活中来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最近比较烦》:一位徐大妈养猪赚了10万元, 想投资却不知如何投资, 这时碰到了银行储蓄推销员、股票专家、债券专家及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各路专家都向大妈推荐他们的产品, 大妈听了都觉得好, 不知该听谁的。教师设问:徐大妈的10万元钱, 究竟该怎么投资?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程的“三贴近”原则, 从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为后面教学作铺垫。

4.2 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进行 (研习新课)

(1) 首先请储蓄专家给学生介绍储蓄的含义、特点, 其他组学生提问, 储蓄专家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储蓄的含义、优缺点, 并用PPT展示。

(2) 请股票专家介绍股票的含义、特点, 其他组学生提问, 股票专家回答。教师总结, 并用PPT介绍牛市和熊市、涨停和跌停。

(3) 债券专家给学生介绍债券的含义、特点, 其他组学生提问, 债券专家回答。教师总结债券的含义、三种债券的特点及股票与债券的异同。

(4) 保险专家给学生介绍保险的含义和分类, 其他组学生提问, 保险专家回答。教师总结保险的含义及特点, 并举例说明。

(5) 教师设问:投资只需要考虑收益与风险吗?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小组合作探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学生相互合作, 取长补短, 发挥小组团队的作用。

(6) 教师设问:职校生是否需要理财?教师创设情境:外国及富豪的理财观。设问: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小组合作探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4.3 参与生活, 回到生活中去 (总结生活, 课堂反馈)

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徐大妈设计10万元的投资方案,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 引导学生根据徐大妈的收入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合理地选择投资品种和理财渠道。

5 教学反思

(1) 按照“三贴近”原则, 以生活逻辑为主轴, 以“发现生活、体验和感受生活、参与生活”为核心, 体现了认识的基本规律, 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 在教学方法上, 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资料收集法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

(3) 在学习方式上, 遵循“做中学, 学中做”理念, 体现学生主体性、多元性和差异性, 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总之, 说课重在一个说字, 说课中不但要充实说课内容, 更要体现说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倡导探究式学习教育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势在必行[3]。这就要求教师学习教学理论, 并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因此, 本节课以引导、合作、探究为主旋律, 同时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明朗化、条理化, 是促进教学相长及青年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4]。

参考文献

[1]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 2007 (6) :37~38.

[2]王朴, 王燕虹.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9) :55~56.

[3]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7.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篇七

我记得有一个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轻快活泼的有力保障。

一、课前反思,宏观把握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真领悟新时期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必备条件;系统梳理所学全部内容,分析每册、单元、节内容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每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顺序是否合理,每部分教学时间安排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二、课中反思,微观搞活

课前准备的比较周详完美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学生、环境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实际效果不怎么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关注课堂上自身的表现,关注学生的眼神、动作和反应。上课时教师观察要仔细,不忽略小事,重视教学常规的运用。

1、如教师的声音是否宏量,可通过向学生提问,询问得知;板书、板图、板画是否清晰、合理,可通过在教室里走动时留意观察;

2、教师在上课时有没有把自己的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上课时感情是否饱满,能否以情动人;是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问题,是否过于武断,没有坚持鼓励和包容的原则,学生的话匣子有否打开,思维有没有处于活跃状态。

三、课后反思,总体突破

如果课中反思许多年轻教师还难以得心应手的话,那么课后反思是所有教师都有应该重视和坚持的。著名特级教师王树声在总结教学经验时有十年磨一课的精品意识。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四、博采众长,有效反思。

8.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 篇八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朗读,犹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花木离不开泥土,优秀的诗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需要朗读,在朗读中收到文章的意蕴,在朗读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

朗读历来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离开了朗读,语文就成了脱离实际的空教学,试想,学生连文章都不会读,怎么能叫他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呢?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也都非常重视朗读这一环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施有效的朗读教学呢?

1、教师示范朗读传递情感

学好语文离不开读的功夫,教学语文更不能忽视“读”这一环节。在教学课文时,如果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必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如教学《海燕》这篇散文诗,更需要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感。第一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朗读者身临其境,学生思绪飞扬,像其中的“海燕叫感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这一句,更是激动人心,学生都被海燕的那种勇敢的战斗精神所感染。如读豪放的文章,就要激昂慷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就要读出排山倒海的豪迈气势。

朗读清丽婉约的文章,语调宜轻柔、舒缓,营造出一种淡远幽雅的气氛。教师范读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教师在朗读上一定要入情入文,重音、低音、语调缓慢急速停顿都要处理恰当。

2、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来进行节奏、语调、停顿、轻重音等的朗读指导。如朗读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应该朗读的轻缓,而且带有一点淡淡的愁思,要读出诗人所表现的思乡之情。

如教学《春》时,课后要求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据这一要求,教师就加以朗读指导,如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一词反复出现,要重读,读出一种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中的“来”和“近”要重读,读出春天亲近大地地带来的亲切感。有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读时要对“朗润”“涨”“红”这几个词特别重读,读出一种春天到来时的满怀喜悦之情。

3、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魅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品的魅力。①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作品蕴含的情感决定着朗读时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充分体现出豪放之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应尽量表现出那种老年无依、失落孤寂之情。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地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②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像”与作者契舍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思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像”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扪其形。

4、改变课文形式的创性朗读

创造性朗读,是一种对文本改造后,进行朗读,如何改造文本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余映潮老师在设计的朗读中,有这样的一种“课文变形”式朗读。如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反复朗读: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原是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文字,但在这里“变”了,于是它读起来富有诗味。这就是把一般的问句“变”为诗来阅读。这样的阅读处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牵动学生深层次地进入课文,让他们从心中来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音韵美。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学生进行朗读,早读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利用早读,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课文,诵读经典篇章,不仅加强记忆,而且增强语感。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去读,“读”好文章,“读”好语文,读出文章的感情,读出文章的韵味。

9.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批改 篇九

一像小马过河一样, 亲自下水, 感知深浅

有些人在谈及学生作文时, 将“写作”和“批改”割裂开来, 觉得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其实不然,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批改起来才能更省时省力。因此, 教师应像小马一样先下水, 这样才能知道水的深浅。只有亲自下水了, 才能具体感受到哪个环节是写作的难点;只有亲自下水了, 才能知道哪个环节该用何种方法解决。另外, 你创作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感的“模板”, 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如上学期的中考测试,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看到这个题目, 我就感触良多, 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的“下水文”。在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 我发现要写好这篇文章, 必须要注意:选好写作角度、筛选出典型材料、确定好文体……带着这些收获, 批改起作文来, 那可真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自己都了然于胸, 并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事实证明, 因为自己得当的点评, 也因为张贴出去的那篇“下水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让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 有部分学生甚至在作文讲评后又重新再写了一篇交上来, 作文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件事, 我更加坚信:小马要过河, 必须亲自先下水, 只有这样才能深浅自知, 才能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面批指导, 沟通情感, 促进教学相长

批改作文, 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叶圣陶先生对此也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 几十本, 一本一本改, 可是劳而少功。”面对这样的实情, 我觉得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努力去寻找更有效的批改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面批指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试想, 面对面的平等对话, 批的是作文, 交流的是情感。面批时, 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平时作文水平差的同学, 要对其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因为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很差, 往往前言不搭后语, 写出的文章毛病百出, 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地帮助其修改。同时, 也要尽可能地发现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如一个恰当的修辞、一个描写优美的句子、运用了一个刚刚学过的好词语等, 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 教师可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当面点评, 指出好在哪里, 不足在何处, 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 也有利于其自改。面批时,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不会审题的, 教给基本的审题方法;不知如何积累素材的, 指导并督促其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懂行文结构的, 教给起承转合的基本方法等, 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耗时, 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费力, 但它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面对教师的点评, 学生可能有所领悟, 这时面对面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交流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这种交流, 可以对学生量体裁衣,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交流, 可以沟通师生情感, 促进教学相长。

三“授之以渔”, 自改互改相两宜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 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既然这样, 何不把学生的手脚放开, 让他们自由驰骋呢?但是,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 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教师应引导和指点, 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如规定运用统一的批改符号, 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教师可以把作文评分细则公布出去, 传授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技巧, 让他们自改或互改。学生自改作文时, 可边读边用红笔圈画出作文中用得好的词句。好词用小圆圈标出, 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对文章进行认真的增、删、调、补、换, 达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效果。最后再根据作文评分细则的要求给自己打分并写出评语。学生互改作文就是让学生在批改中建构和提炼自己的语言, 感悟写作的方法、技巧。但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 作文的优缺点往往不能一一看出。因此,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在批改前, 教师可事先打印好一篇优等作文, 先请小作者谈写作经验和技巧, 再让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并各派代表将小组意见进行交流发言。然后, 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 再作适当补充和强调。最后, 学生根据以上的意见和要求, 各自修改手上的作文。这样, 学生改起来格外有劲头, 也能收到实效。经过多次批改实践, 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从而增强写作意识, 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懂得运用写作技能去修改作文时, 既提高了作文水平, 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何乐而不为呢?

10.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组管理 篇十

车间班组长是车间工作第一线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地抓好、搞好车间里的班组建设,促进车间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和公司的和谐、快速发展。在新年工作开端的伊始时期,我们需要从车间和班组正风气、端正工作思想作为新年工作的开始,作为班组建设的开端。

首先,我们需要在我们的车间里形成一个端正的、热爱奉献和工作的好风气、好环境。环境不单单可以影响一个人,还可以改变一个人。因此,我们要下足力气加强车间班组的风气和工作环境建设,使这个环境与风气朝着车间建设有利的方向发展。把大家工作的热情,对车间里工作激情都很好地发挥和带动起来。从而能够很好地影响和带动我们车间里的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家都能充满活力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个工作。因为只有抓好了、做好了这项工作,我们才能很好开展全年的工作建设。

其次,我们很有必要端正和改正车间班组长的工作思想。我们要让我们的班组长清楚地认识到,身为车间班组长的工作不只是带领大家积极地投入本工序的工作建设中,或者带头劳动和带头工作。还要让班组长认识到自己身为本班组的管理者,就必须监督好和管理好本工序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自己工序的工作人员有工作做得不好的,或者不按劳动操作章程等操作的,一定要对这些人员坚决地提出批评和制止。并要求和引导这些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及时地改正工作方法与工作思想。同时,我们还要严格地要求班组长,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监督和正确引导本工序员工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能让自己做一个工作上的老好人,或者好好先生,而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很好地促进作用。我们要使班组长快速地、尽快地端正好自己的思想,清楚地认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与责任性。使我们车间里的监督力度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与上升。从而可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班组、车间和公司。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培养班组长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术。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班组长?我想其中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就是拥有良好的、优秀的工作技术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班组长在班组的建设过程中,才能很好地、正确地处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里指导大家用正确的、恰当的、合理的方法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这样,他们在为车间和班组解决问题与困难的同时,也为车间减少了风险,节约时间和资源。而且他们也能很好地在自己的班组人员中树立威信,带动班组人员的工作建设。因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和培训班组长在工作技术和工作能力上的工作。使班组长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使我们的生产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组长身为最基础的工作者和生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不能忽视地方。我们要让班组长认识到管理就是解决问题,就是着手工作把领导安排的和自己手边的工作安全的、顺利的、高效率地完成。这是班组长身为基层管理者的基础和第一要务。同时,我们还要让我们的班组长知道,在管理和完成工作的同时,要做好组内人员内部的团结和协调问题。只有组内人员内部团结了、和气了,大家在做工作时才能愉快的、齐心协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提高本工序工作的工作效益。所以我们需要逐次地、大幅度地、尽快地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1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篇十一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小学(435005)梁红斌

在倡导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经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已被教师们重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呢?

一、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意识到交流的重要性,也都很想发挥交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很多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秒钟,就匆匆忙忙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其结果由于思考的时间不够,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做听众,或者学生会偏离主题而作漫无边际的闲扯,抛开重要话题仅作浅层次的交流。交流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需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思考时间和空间,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自由,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或向老师提出问题。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同桌进行交流,或者在学习小组小范围内交流,最后学生就会有足够的胆量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交流也能促进学生再次的独立思考,因为在展示中,学生对自身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过程,在交流中学生个体对自身的学习经历有一个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在交流中思维的冲突与认同,正是对自我认知系统的一种整理和修正,从而对问题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入和提高。

二、善于倾听是交流的基础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静心倾听别人发言的意向和行为。其一,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愿意听。由此教师的语言要注意亲切、清楚,语态要随和、自然,面带微笑,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静静地倾听。其二,让学生掌握一些倾听的技巧,要求听的时候抓住以下几个要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听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同,分析出其正确与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以便进行修正和补充。教师可通过“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谁听清楚了他的方法?能再说一说吗?”等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平等对话是交流的展开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和评价。要学会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通过对话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相互理解是交流的深入

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要求师生、生生相互接纳、悦纳,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传统的课堂中,全体学生只是面向教师、独立地与教师交流,而不去思考同伴的想法,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交流的集合里只有一师一生两个元素,相互理解的对象少。然而有效的交流应该是多向交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基础和思维的个性,遇到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层面的困惑,也常常会有不同的解决策略。成员间的相互倾听、积极理解、悦纳对方,对于形成关系良好、思路开阔、互营互养的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效交流不仅要求交流的相互性,还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努力理解他人的想法,并把诸多思想联系起来进行对比,或主动反思质疑,要求学生听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也不随便给予否定,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方式参与交流,这样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交流效果就会好一些。

12.如何进行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十二

一、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 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 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 彼此交流情感、体验,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求得了新的发展,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2. 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识的人。

(1)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 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 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 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 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 有培养前途, 可以获得成功。同时, 还要承认, 处在发展中的学生, 有个性差异性, 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 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2)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 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 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 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 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 正所谓“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3.“以学论教”, 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 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建立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相互接纳, 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行动研究”是以行动而进行的研究, 是在行动中的研究, 在研究中的行动, 是对行动的研究。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极的经验进行总结, 建构理解与反思间的对话, 使其形成规范性的认识。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过程教学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 知识发展过程教学是在结论的指导下的运用, 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 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 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 概括上升, 抽象出概念, 适时强化, 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 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 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 并为下次新授课做铺垫。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 兴趣化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 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四种。

(1) 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设疑法。“学则须疑”,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然后经过讨论分析, 明白道理, 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 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 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 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 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 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 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 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 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生活化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 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 要进行角色转换, 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学会倾听, 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 让学生走进生活, 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 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使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3) 致力人文关怀, 关爱每一位后进生, 要关心帮助他们, 以达到共同进步。

3. 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 而是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 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学生课本内容, 而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 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的新成果。

(2) 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 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而且能激发兴趣, 发挥学生的特长。

(3) 授课者不仅是教师, 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 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 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 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兴趣。

4. 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利用推理进行探究, 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 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 要让学生经历过程,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2) 在实验中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 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 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研究, 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挥学生潜能, 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3.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背诵 篇十三

倪 艳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较强的语言学习科目,如果能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那何愁英语学不好呢?要想“会吟”,那么必须大脑中有材料,而背诵可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有则外国谚语则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是英语学习能力提升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今年09机电大专班级的英语教学使用《新概念英语2》这套教材,教材中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课文最适合用来背诵。因此,在开学初进行教学时,作为任课老师就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每篇课文。但很多学生反映背诵的效果不好,很容易忘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固然有用,但却没有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背诵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首先在背诵时,明确目的,集中精力

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老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

其次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

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开始时可短一些,容易一些,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调整。

而且在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例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 20 One man in a boat 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提纲背诵。提纲:1.Fishinghoursunlucky;4.Insteadbootsless;6.neverboots;7.whole morningshomefriendsimportant thing;10.notfishing;11.onlynothing

最后应该加强默写,强化训练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采取默写手段,可有效地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和知识,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如果能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默写训练,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14.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篇十四

内容摘要:班级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织之一。这篇论文主要是围绕班级管理展开,探讨如何才能高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强调了班主任和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旨在形成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理念,从而指导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班主任、班干部

正文: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在控制的方式进行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而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只有在实践中找到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才能够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教学活动更好的展开,学生得到更大的锻炼和进步。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一个优秀的班级能够使教学活动得到更好地开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地提高,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充分的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整个班级的情况。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的展开就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学生的了解涉及到许多方面,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还要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健康和心理情况。只有充分的掌握学生的情况,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教学任务。

(二)根据学生情况选拔班干部

班干部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班干部能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的荣誉感,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能替班主任减轻负担。如何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其次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最后,分工一定要明确,促使班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提高效率。

(三)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班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合本班级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监督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履行班级义务的职责,让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帮助他们认识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从而也促使班级管理规范化。

二、正确的对待学生

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融洽而和睦的关系能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使学生更加的有存在感,提升其学习的动力。

(一)要充分地尊重和爱护学生

优秀的班级依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理解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使用过激的言语去讽刺,打击和挖苦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导他们,少些指责、少些埋怨、少些强迫、少些命令,多些尊重、多些爱护。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班主任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

(二)讲究方法,言传身教,一视同仁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存在着差异。要想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就得针对学生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并且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起好榜样。不能因为学生学习存在不足,家里条件差等歧视学生,要公平的对待学生,学会一视同仁,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往

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和学生交流,课下也得多留意学生的情况。要学会广泛的接触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根据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及时的去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同时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四)学会运用奖励和惩罚

成功永远都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量的奖励。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严惩不贷,当然,奖励最好当众进行,而惩罚最好私下进行,顾及学生的自尊。

三、与家长取得沟通和联系

单纯的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学会与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可以通过电话和家访等形式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对于学生逃课上网,早恋等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教育。中学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不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就要依靠老师和家长一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做到科学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那么班主任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实践中摸索进步,充分发挥自己组织与协调的能力,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激情,运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多关心,多尊重,多爱护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了解学生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班主任要致力于创建优秀的班集体,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与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5.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 篇十五

一、训练的内容聚焦重点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 我们发现, 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在体裁或写法等方面既有共同点, 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因此在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时, 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教材的编排体系, 关注单元训练目标及年段教学目标。我们应当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入手, 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建构, 选择遣词造句、情感体验、文本感悟等内容进行训练。

有的文章的题眼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抓住其题眼“发愤”, 就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体会人物的精神。有的文章, 抓住其刻画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及情感变化的线索, 就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并且利于写作模仿,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的文章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准确精妙, 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 明白作者的写作用意, 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景物的独特迷人。如《灰椋鸟》这篇课文, 生动地描绘了灰椋鸟傍晚归林时阵容庞大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课文的内容安排详略得当,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课文重点;语句详细生动, 有利于学生写作时借鉴。因此在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 自读感悟, 勾画圈点, 品读想象, 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场面,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关键词语“倾诉、呼唤、应和”时, 我设计角色转换、想象说话的情境, 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对鸟类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 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

二、训练的过程凸显主体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因此在教学中, 关键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阅读教学变成学生自主训练、自我提高的过程。

例如, 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 我围绕中心设计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用心思考探究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在集体交流汇报时, 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依次来谈, 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自主汇报。于是, 有的学生紧扣“乘客的谈笑风生”和“艄公的沉着冷静”这两方面来谈, 有的紧扣“黄河的险”这一方面来谈, 有的紧扣“羊皮筏子的轻和小”这一方面来谈。在感悟文本时, 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最后, 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他凭着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战胜了惊涛骇浪, 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成为黄河的主人”。在此基础上, 我激励学生要像文中的艄公一样, 撑起人生的篙竿, 不畏艰险, 奋力拼搏, 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生活的主人, 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这样的训练, 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训练, 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还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训练的方法变中求效

俗话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在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时, 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原有的知识为基础, 以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手段, 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发挥语文的熏陶作用,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情感, 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 训练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在教学《雾凇》一课的词语时, 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词语:认识“雾凇”时, 我出示了雾凇奇特美丽的图片;理解“笼罩、缭绕”时, 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感悟;认识“摄氏度”这个表示温度的单位词时, 我告诉学生, 我们这里前几天气温很低, 达到零下2摄氏度, 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哈尔滨零下30摄氏度是多么寒冷, 正因为温度低, 才能形成雾凇奇观。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而且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同样, 理解文中某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时, 可以让学生先理解这句话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样也就把握了句子的主要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还可以结合课题题眼或文章中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习《鸟岛》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各组的学习收获, 有的小组在黑板上画了很多的鸟蛋, 有的小组画了很多的鸟窝, 有的小组画了很多的小鸟。这样的展示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读懂了课文, 感悟了文中的语言文字。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不同的读书形式, 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训练的要求明确适中

学习一篇文章 (一个语段) , 语言训练点是很多的:学生的听读能力要训练, 写话能力要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要训练, 思维能力要训练……在短短的一节课上, 不可能把每一项内容都训练到。所以,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段的训练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取舍, 突出主要的语言训练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这样的训练,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小组合作训练时, 如果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训练要求以及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这样的合作训练就会既浪费时间, 又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训练的要求太简单, 学生大都能轻而易举地达到, 那就无需训练;如果训练的要求太高, 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达到, 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者也教得吃力。因此,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 训练的要求要明确适中,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训练的对象面向全体

小学阶段的教育既是基础教育, 又是义务教育, 在校的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每个教师都有教育好全班学生的义务。新课标特别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其中, 以求得发展。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当前的公开课教学中, 我发现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读书时专挑好学生;发言时专找好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时, 也是让学习好的组长汇报, 于是就出现了有些组员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现象, 教师发现了也未提醒制止, 怕耽误时间。这种做法往往是只关注了少数学生, 而忽视了多数甚至大多数学生。教学要对所有学生负责, 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的接受能力, 指导读书也好, 引导讨论问题也好, 都应照顾到不同水平和不同程度的学生, 要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懂学会。

六、训练的时间切实给足

上一篇:加入机关工会申请书下一篇:反分裂反渗透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