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英语(精选12篇)
1.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一
出生日期: 民 族: 汉
户 籍: 中国 安徽 身 高: 178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中技
毕业院校: 广州连邦电脑职业培训学校 专 业: 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政治面貌: 团员 第二专业: 景观设计::
身份证: 341222 现有职称: 中级
毕业时间: 2011-06-20 现所地点: 广东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面议
应聘职能类型一: 园林/景观设计师 应聘职能类型二: 装饰/装潢设计师
应聘职能类型三: 效果图制作 应聘职能类型四: 园林绿化
应聘职能类型五: 预算人员 应聘职能类型六:
希望工作地区: 浙江,不限江苏、山东、重庆、成都 其他地区:
可到职日期: 三个月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相关工作经验: 0年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语种: 无 其它外语水平: 无
普通话程度: 良好 计算机能力: 精通
教育/培训经历
06月至06月,广州连邦电脑职业培训学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人力资源+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双证认证园林景观设计师
中国人力资源+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双证认证室内设计师
中国人力资源+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双证认证展示设计师
工作经验
由于刚学完毕业,所以没有工作经历。
工作技能
本人会手绘、设计、施工材料、预算、3D、PS、CAD、CorelDRAW软件,可以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室内设计方面,展示设计方面的手绘效果图,3D效果图、CAD施工图、施工工程材料预算等工作。
职业目标
希望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方面的工作,可以从小处做起,慢慢工作学习,以后能升为主笔设计。
个人证书
20-10月 中国人力资源+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双证认证园林景观设计师 中级
2010年-12月 中国人力资源+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双证认证室内设计师 中级
2010年-12月 中国人力资源+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双证认证展示设计师 中级
个人评价
本人初中毕业后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十年。个人爱好是读书写字、书法绘画,还有中国古典文化、古玩文玩;而对于山水、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如:室内的装饰布局、艺术品的陈设、展厅、展会、商店橱窗)都很感兴趣,平时都会看这方面的书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此选择进入培训学校学习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学期是一年,内容有三大块: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都进行了全方面的学习。
本人会手绘、设计、施工材料、预算、3D、PS、CAD、CorelDRAW软件,可以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室内设计方面,展示设计方面的手绘效果图,3D效果图、CAD施工图、施工工程材料预算等工作。
刚学习完毕业,要求不高,从小处做起,从小处学起。希望找到这方面的工作,好好工作,好好学习。
2.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二
风景园林学是保护、规划、设计和可持续管理人文自然环境的综合性学科[1]。在世界性的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 空间与生态问题逐渐成为风景园林的中心课题。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生态理念, 在掌握空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正确地认识并引导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实施。20世纪后半叶, 不少学者提出了面向园林规划的、区域规划的生态分析模型。不断发展的景观生态学及其指数方法大量应用在景观分析中, 从而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景观结构与动态过程, 并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规划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风景园林的规划与分析离不开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逐渐建立现代风景园林专业。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环境生态危机的涌现, 风景园林专业逐渐受到重视, 社会需求大幅增加[2]。中国的风景园林专业属于工学和农林学科领域, 在教育方法上比较重视空间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与设计制图方面的训练, 缺乏对于空间信息处理技能的基本训练, 而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也未能与蓬勃发展的风景园林教育有效结合。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 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与自然方面的问题, 处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 因此掌握一定的空间信息分析技术显得尤为迫切。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考虑纳入相应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这对于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有益的探索。
二、“数字地球”与3S技术
“数字地球”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地球”的构想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 其实质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与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地理虚拟系统, 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 自由地链接、调用地理信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3S集成技术。
3S包括GPS、RS和GIS。GPS即全球定位系统, 可通过坐标系统进行全天候精确定位、定性和定时, 在导航、测绘、军事、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RS即遥感技术, 各类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对地表实时监测, 深入、准确地监测地表景观的状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 是各类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数据库平台, 能够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演变分析与三维成像。GIS、RS与GPS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具有共通性, 能够达到无缝连接, 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中分析、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能力。
三、空间信息技术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变革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技能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空间数据、景观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效率化方面。
风景园林研究、规划和设计均涉及各类空间数据。对于规划设计人员来说, 获取、处理有效的数据是重要的专业技能。针对基础数据内容庞杂、种类繁多且尺度不一的特点, 我国已经着手建设地图数据库、测绘档案等数据基础设施。各类商业遥感影像也是重要的数据源, 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有针对性的调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在GIS平台上, 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准确地掌握基地的地表状况, 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貌景观进行广域、实时、高精度的监测, 并通过GIS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RS和GIS技术, 规划师可以定量地掌握绿地植被分布状态, 在GIS中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演变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热岛分析、空间分析 (包括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 、景观指数分析等, 为绿地规划、城乡与区域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引入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空间数字信息技术, 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促进了数据与软件的无缝兼容, 推动了园林设计的自动化进程。设计自动化包括办公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输入输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办公电子设备与软件集成化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效率, 国家大力推动的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化也有力提升了规划设计人员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3]。
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 加强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风景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围绕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而展开的。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对于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的格式与转换、数据的来源缺少科学的认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各类空间数据的特征、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表达、了解数据的来源途径和获取方法, 熟练运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技能, 为识别有效数据、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 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空间数据来源广泛、质量混杂, 初学者往往难以理清数据的来源渠道。比如有学生在课题中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绿化地解析, 所采用的数据为网络下载的栅格数据, 这类数据失真性较大, 并不能用于绿地定量研究。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有效数据的获取途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家和省市等相关机构和商业公司发布的各类空间数据范围及其特性, 以及这些数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用途, 使学生具有识别有效数据, 掌握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的能力。
(三) 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
深入、正确的空间分析是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 也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因此, 应使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利用GIS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表面分析、计量统计等功能, 可进行时间序列演变与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 也可以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各类景观指数的演算, 并制作相应的主题图, 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 掌握数据库能力
数据库是对各类工作数据的管理平台。对于景观规划、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的学生来说, 需要收集、管理各类园林资源、植物和地理空间数据。而现实状况中, 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格式多样, 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据库构建技能, 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效率, 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而空间信息技术本身是系统性的科学, 因此需要以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提炼, 建立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与设计两大类型, 成系列的规划设计课程为教学体系的中心, 相关理论知识点是围绕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这个目标来设置的。因此, 空间信息技术课程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 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技能达到提高规划设计能力的目的[4,5]。
一般来说, 高校园林专业所设置的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园林设计与园林规划两大内容。园林设计是针对中小尺度的场地, 包括庭园设计、专类公园设计、综合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街旁绿地设计、带状公园设计等课程, 园林规划是在大尺度的场地上实施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度假区景观规划、滨水区景观规划等。设计的尺度越大, 与城市、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越复杂, 就越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并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
笔者认为, 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 可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 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 且与相应的园林教学课程相对应。三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 基础模块是理论教学, 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是实践教学。基础模块以学生认知空间数据为基本目的, 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格式与分类、空间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学基本知识、3S技术原理、数据库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与常用空间数据源等教学内容。数据处理模块与园林设计课程相对应, 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获取、处理基地环境数据为目的, 教学内容包括DEM高程数据处理、GPS数据获取与转换、CAD文件格式转换、RS地物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块与园林规划课程相对应, 以学生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地空间分析为根本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等, 并使学生能够制作主题图, 作为规划的依据。基础模块、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依次进行, 只有掌握前一个模块内容, 方能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教学。
基础模块必须开设独立的课程, 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既可以是独立的课程, 也可以作为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组成单元, 或者采用连续性的讲座形式。
六、难点与展望
在风景园林专业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面临基础薄弱、师资和设备场地不足等问题。当前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空间信息技术课程极少, 个别院校即便开设有GIS课程, 多以理论为主, 上机实践操作较少, 难以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产生实质的影响。尽管在科学研究和实际规划项目中, 运用遥感与GIS分析方法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来说, 空间信息技术教学毕竟是新事物, 目前缺少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积累和相应的教学研究, 只能是边尝试、边总结、边推进。
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 要求主讲教师不仅是园林规划设计和研究的专家, 还要熟悉3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技能。目前这方面的师资严重缺乏. 虽然高校中不乏GIS、RS等专业的教师, 但这些老师不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 所开设课程难以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 常导致学生听课后不知道如何运用。因此, 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应大力引入擅长GIS、RS操作, 并有实际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经验的专业老师, 解决这方面师资不足的问题。
教学空间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内容, 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因此, 该部分教学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上机设备, 还需购置相应的教学用软件。只有通过增加这方面的教学投入, 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率才能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深, 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风景园林学科将承担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 必须根据社会情势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笔者相信, 师资问题和硬件问题都将获得解决, 通过不断的探索, 必然能够完善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摘要: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空间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本文阐述了“数字地球”和3S技术的内涵, 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培养所产生的影响。在风景园林专业建立空间信息技术教学体系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使学生掌握获取数据的能力与空间分析方法, 以及一定的数据库技能。本论文提出在教学内容上应围绕规划设计课程, 设置三个模块: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 各个模块应与相应的规划设计课程相组合, 且自成一体。本论文最后提出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空间信息技术教学体系的难点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2010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2010, (4) .
[2]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 2011, (5) :16-17.
[3]许浩.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C].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 2005, (10) :221-225.
[4]王浩, 苏同向, 赵兵.聚点成面、以面拓展、强化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J].中国园林, 2008, (1) :16-18.
3.风景园林教学价值导入与专业实践 篇三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学;价值导入;实践教学;小花园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the features of comprehension and strong cross-cutting.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approach is the pursuit of each landscape educat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mall garden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ing import values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interpreting excellent competition cases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practicing,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approach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Value import;Professional practice;Small Garde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4C18)、2016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苏北地区乡村景观特征与微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风景园林教学价值导入与专业实践
风景园林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应该包含价值观的建立、方法的训练和实践技能的培养[1]。
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园林设计教学不仅是教授设计技能,更重要的是价值导入,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吸收历史经验、尊重自然、承担社会责任、表达文化、实现生态平衡等几个方面,学生只有建立正确的风景园林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模式,才能从被动的模仿设计转向自觉的探索与实践。园林工程是风景园林教学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设计是否可以落实是检验设计价值大小的一个标准。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中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将书本和课堂所学的知识发挥和巩固,然而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在设计与工程两方面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普遍困境和误区,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方案构思就是图纸上的平面构成或者形态表达,欠缺对场地现状的考量。二是认为自然生态理念就是“一些生态词语和一张种植平面图”。生态观念是园林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内容。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在设计时将生态观念实践到园林基础之中,而不是把种植物当做体现生态设计的唯一方式。三是大多数学生的方案设计缺少“工程技术概念”[2],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脱节。拥有尺寸、尺度、构造、材料的实体感受与方案设计之间的转换意识和专业辨识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风景园林师所应具备的能力。
上述问题体现了当下风景园林教育中的两个缺失,一是未能给学生建立完善的园林价值观使设计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缺乏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校阶段无法对施工形成完整正确的认知。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竞赛通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在这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以实现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小花园”竞赛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自2007年开办以来作为一个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项目而广受欢迎,成为学院传统的教学实践竞赛项目。活动多年的举办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与经验,为探讨园林实践与建造教学提供了可靠案例。笔者集中收集了近几年的小花园竞赛资料,为寻找近年来“小花园”竞赛发展的历史脉络,找寻其继承发展的关系,笔者整理了近四年的竞赛概况,列出表1:
从表1中可以归纳分析出以下几条信息:
1.历年竞赛主题所提出的“自然”、“花”等关键字表达生态的价值观,“诗意”、“东方”等体现学习历史、表达文化的价值观。通过主题表达的形式输出价值导向,学生们在解读主题、表达主题时自然就将价值观带入作品之中,例如图1、图2均为“花?径”主题下的作品,前者从自然角度考虑,将花与径巧妙结合,生动有趣;后者则从人生哲理角度理解,把径与花想象为人生道路与境遇;
2.今年的小花园竞赛从往年历来的秋季开赛改为春季开赛,结合主题分析,春季植物花材等更为丰富,有利于营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小花园,增加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是对园林四季造景的积极探索;
nlc202309090752
3.历年竞赛场地大小均为南林大景园内面积仅4.5m2的矩形场地,设计及营建总人数4人以内,突出了小花园竞赛的“小”字,较小的场地考验学生对尺度的把握和对设计细节的考量。从施工考虑,小场地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施工,不过更具挑战性,十分考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4.今年小花园营建施工的时长比往年缩短了一半多,施工难度大大增加,表现出竞赛经过多年发展对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自信和不断挑战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工期的缩短使得学生必须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模式,鼓励学生在施工工艺中尝试创新;
5.历年的竞赛营建经费都不高,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材料,实践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实践平台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时代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优化,这种与时俱进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本竞赛活动的实践价值,也能始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共同创造最佳的实践效果。
三、“小花园”竞赛过程
(一)方案设计——价值导入
竞赛前期通过方案遴选来确定投入建造的设计方案,在方案层面综合考量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包括对主题理念的理解、场地尺度的把控、设计元素的使用、植物配置设计等。
1.主题的解读是整个作品设计思想表达的核心。主办方希望通过主题传递出的信息、价值观,参赛者接收到的越多则越能进行完整的表达。以2016年竞赛主题“花?径”为例,一等奖获奖作品《寻芳九曲》(图3)对主题的解读是:回归“径”的本意——狭长的道路,陡曲的山路,野径生花,寻芳九曲,唤起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鼓励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之趣。此方案将主题解读到位,将两种元素合理地结合,又体现自然生态寓意。
2.设计尺度的把握是较大的考验。尺度背后隐藏的是设计美学、人体科学、心理感受、社会习俗、现实逻辑等等许多方面。合宜的尺度把握是对正确价值观的反映,尺度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小花园场地很小(仅2.5m*1.8m),对尺度的要求更集中于设计美学、现实逻辑等方面,即使如此,对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他们要使用精简的元素来表达完整的设计方案。2014年一等奖获奖作品《风雨声声》(图4)用几块青砖垒出别致错落的院墙和一口古井,墙与井的尺度大小、空间位置布置的十分和谐,虽在方寸之间,却在各元素的相互呼应之下使园林“以小见大”了。
3.设计元素的应用是设计者的巧思。地形、水系、道路、建筑、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在小场地中合理组织这些元素或做出必要的取舍是相比面对大场地时更突出的问题。2014年二等奖获奖作品《境心》(图5)在设计元素的应用上显得较为纯熟,作品借鉴枯山水的形式,在两处堆高的地形之间铺以白砂,白砂兼具了道路和水体两个元素。
4.植物的合理配置是小花园的点睛之笔。以《风雨声声》为例,青砖堆筑的古井之中,栽植一株铜钱草,砖缝布置一些苔藓,经过这样看似简单的植物配置之后,井的生命力与意境立刻突显(图6)。
5.生态设计是作品的生命力之源。生态、低碳、可持续等理念应始终贯穿设计至施工的方方面面,一座生态的园林是“活”的园林,能焕发生命活力。生态优先理念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整体可持续发展[3],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设计之中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义务和责任。实现生态园林的粗放式管理,对降低养护管理消耗也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营建——专业实践
工程与技术涉及地形、水体、道路、种植、材料、结构、构造、工艺等诸多方面,是风景园林实践的基础,也是风景园林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光从书本和课堂教学中获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的现场观察和营造的实践来积累。
1.实际营造园林带来的多重感官体验也是对图纸设计的重要反馈。《风雨声声》方案中流水的视觉流动性、水声与竹篱上的铃铛的听觉体验绝非通过纸上方案可以获得。2015年一等奖获奖作品《禅茶一味》方案留白营造的禅思冥想的空间、主体竹构内LED光源营造明月照竹林的意境也需要建造之后才得以体会。实践使得设计师有了重新审视设计的机会,在这些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园林的设计将愈发贴近生活,打动人心。
2.正如建筑模型的制作之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园林模型的建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效果。《寻芳九曲》方案受垂直村落启发,考虑在土地面积稀缺的情况下,将道路立体化,并通过高差变化营造山路九曲的效果。三维空间中丰富的高度及位置变化通过营建轻松地表达出来,再选用不同高度不同生态位的植物配合立体道路,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景致丰富有趣。
3.施工的过程往往能使同学们对设计产生新的认知。施工中最先开展的是地形骨架的梳理,而其设计中对应的竖向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却容易被同学们忽视而不被优先考虑。这种认知必须在施工之后才能得到,设计与施工的的交错互动是图纸与土地的交流,对于学生今后的设计有积极的作用。
4.施工营建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 2016年小花园的建造时间一反常规,由原本的半个月施工时间缩短为七天,虽说有往年经验的支撑,但对于同学们尤其是初次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参加营建的十四个小组最终都顺利完工,活动中新老参赛者表现出的传承互助精神也是小花园作为一个传统竞赛项目的宝贵财富。
值得高兴的是,小花园竞赛一直以来在价值导入和专业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笔者通过对2015年竞赛一等奖作品的分析来作为实际案例解读,如表2:
结语
小花园竞赛坚持年年开展的目的便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园林人才。2016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第十届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顺利闭幕,经历了十年的不断开展,小花园竞赛已成为园林院一项引以为傲的传统活动,被打造成为一个教学品牌项目,不仅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更引来外界专家媒体等的关注报道。这个实践的平台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希望其能为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贡献一份力量,为其他园林院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参考,也期待活动自身能多加吸取各方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通,林箐.风景园林教学中价值观的建立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心灵的花园”项目为例[J].中国园林,2013(7):102.
[2]刘晖,李莉华,董芦笛,杨建辉.生境花园: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的实践教学[J].中国园林,2015(5):12.
[3]郭苏明,张宁.生态优先理念下的动物园规划策略:以连云港动物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4(2):130.
4.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篇四
古典园林及历史类
1.《园冶》计成著
2.《园冶注释》陈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造园史纲》童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
5.《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著
6.《说园》系列 陈丛周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7.《西方园林》郦芷若 朱建宁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西方造园变迁史》【日】针之谷钟吉著
9.《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 张祖刚著
评:100个古今中外的实例按照时间顺序穿起来
1.《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著 河南科技出版社
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 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理论类
1.《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
2.《景观设计学》【美】西蒙兹著,俞孔坚译
3.《总体设计》【美】凯文林奇著
4.《城市意向》【美】凯文•林奇著 方益萍等译 华夏出版社
5.《城市形态》【美】凯文•林奇著 林庆怡等译 华夏出版社
6.《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7.《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8.《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著 江苏科技出版社
9.《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薛健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丛书分为《世界景园》《世界
城市景观》《世界住宅》《环境小品》四个分册。
10.《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1.《街道的美学》【日】芦原义信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2.《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美】诺曼.K.布思著 曹德鲲译 中国林业出版社
13.《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托伯特哈姆林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4.《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著 何人可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
15.《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6.《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17.《景观形态学》吴家骅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18.《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刘玉杰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9.《Road Form and Townscape道路形式与城市景观》【英】Jim MeCluskey 张仲
一、卢绍曾译 中
建工
20.《绿色尺度》【英】克利夫·芒福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景观游憩学》吴承照著
2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23.《德国景观设计1-2》
24.《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3》
25.《世界景观大全》
26.《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罗伯特霍尔登 中国建工出版社
27.《世界景观设计丛书》弗朗西斯科 中国建工出版社
28.《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 作者:俞孔坚 中国建工出版社
29.《日本景观设计师系列》 作者:章俊华 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佐佐木叶二作品集》《升野
俊明作品集》《户田芳树作品集》)
30.《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夏建统著
31.《当代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作品集》 詹姆斯 中国建工出版社
32.《广义建筑学》吴良镛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33.《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
34.《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35.《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实践及图集类
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2.《德国景观设计1-2》
3.《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3》
4.《世界景观大全》
5.《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罗伯特霍尔登 中国建工出版社
6.《世界景观设计丛书》弗朗西斯科 中国建工出版社
7.《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 作者:俞孔坚 中国建工出版社
8.《日本景观设计师系列》 作者:章俊华 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佐佐木叶二作品集》《升野
俊明作品集》《户田芳树作品集》)
9.《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夏建统著
10.《当代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作品集》 詹姆斯 中国建工出版社
建筑类
1.《广义建筑学》吴良镛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5.风景园林专业解读与就业方向 篇五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风景园林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和风景园林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授予学位:工学或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图面表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掌握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花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熟悉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具有读、听、写能力,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开设课程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学、建筑工程、中国园林史、园林园艺、设计思维学、外国园林史、地质地貌学、资源与环境、艺术与传媒、园林树木栽植养护、风景区规划、插花艺术、专业英语、旅游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测量学实习、北方园林综合实习、园林美术实习、园林植物实习、南方园林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就业方向
6.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六
(2012年试用版)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编写 杜文武
2012.8
前言
LA(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统一命名,其全称是风景园林学,对应的实践工作是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规划与设计是本学科达成专业目标的两种最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是本学科的核心技能,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风景园林专业中开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是培养学生建立规划观念、训练规划思维、理解规划原理、掌握规划技能的关键。此外,规划观念与规划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宏观把握能力,专业领导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俗语称,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一个成功的规划过程,必然包含一个有远见且务实的“规划”与一个强有力的实施保障,规划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性——
要求在本门课程讲授过程中:(1)重理论体系:在本学科专业的宏观背景下,追踪本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建构完整的风景园林的规划理论体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风景园林规划的理论知识;(2)重实践训练: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规划实操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绿地规划等常见风景园林规划类型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3)重模块技能: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相互反馈的规律,通过“模块化”教学,合理安排本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有限的时间增强在工作中应对多种工作挑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1)多学多闻。由于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风景园林规划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应在掌握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的基础上尽量扩大知识面,了解如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游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并加强文史方面的修养。(2)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思考中训练科学、严谨、缜密、求实的规划思维。(3)加强规划技能方面的训练,能够做到将规划理念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予以落实。
本辅导资料适用于我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专业与园林专业。
版块一:规划原理
【本版简介】:
本版以“规划原理”为内核,通过规划概论、城市用地构成、城市绿地构成、城市绿地发展历程等梳理,介绍景观规划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本版推荐阅读】:
[1] 《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
第一章:景观规划:起源、问题和内容(7~24);威廉.M.马什(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第一部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说(3~37);孙施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景观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生态学原理》;文克.E.德拉姆施塔德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保护缓冲带:缓冲带、廊道和绿色通道设计指南》;Bentrup, G.,北卡罗来那州阿什维尔的农业部林务局南方研究站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8]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吴人韦.城市规划/ 1998 年第22 卷第6 期
【本版课后实践】:
任务:绘制重庆市主城区绿地构成印象暨旅游指引图
(在主城区地图中标出典型主要绿地信息:包括类型、特色及其他必要信息)
【本版内容提要】:
第一讲 规划概论
第二讲 城市用地与城市绿地系统 第三讲 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第一讲 规划概论
1规划的含义
1.1规划的概念 1.2规划的特征
2规划的合法性
2.1经济领域 2.2实践领域 2.3知识领域
3规划的领域
3.1规划的三大领域 3.2城市规划 3.3风景园林规划
4规划的思想方法
第二讲 城市用地与城市绿地系统
1城市用地
1.1城市用地的概念 1.2城市用地的分类与构成 1.3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
2.1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2.2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 2.3国内外城市绿地分类 2.4城市绿地分类
第三讲 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西方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1.1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 1.2公园运动 1.3公园体系 1.4重塑城市 1.5战后大发展 1.6生物圈意识
2中国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2.1中国古代的公共园林 2.2中国古代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3城市绿地的发展趋势
3.1要素多元化 3.2结构网络化 3.3功能生态合理化
3.4双向的历史趋势与城乡一体化
版块二:分析评价与规划方法技术
【本版简介】:
本版介绍城市及景观规划中常见的规划调查、规划分析、规划评价及典型的规划过程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本版推荐阅读】:
[1] 章俊华规划设计中的调查系列文章.中国园林 [2] 《社会研究方法》相关章节;艾尔.芭比;华夏出版社
[3] 《设计结合自然》相关章节案例;伊恩.麦克哈格;天津大学出版社 [4] 各综合分析案例(届时提供)
【本版课后实践】:
[1] 重庆市园博园研评报告(从规划前决策、规划设计、会后利用、对城市影响及未来关注点等角度进行详细研究)
[2] 分析性论文写作
【本版内容提要】:
第四讲 规划调研方法 第五讲 规划分析与过程技术 第六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讲 规划调研方法
规划设计研究领域常用的5 大类调查方法包括观察类、访问类、意识捕捉类、实验类、资料调查类。观察类:
1.1群体空间设计.测量 1.2动线观察法 1.3行动观察法 访问类: 2.1问卷调查法
2.2 KJ(Delphi Method)德尔菲法 2.3 社会群体心理测定法
3意识捕捉类
3.1 语境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法))3.2 认知地图法 实验类
4.1心理实验法 资料调查法
统计资料
6调研技术
遥感(RS)
第五讲 规划分析评价与过程技术 分析方法
1.1 AHP(层次分析法)1.2 ISM 模型 1.3 判断分析法 1.4 相关分析 1.5 重回归分析 1.6 交叉集算
1.7 层次分类分析 CLUSTER 1.8 多重比较 MutipleComparison 1.9关数式 Regession 1.10频率分布_Histogrom 1.11排列 PERMUTATION 1.12主成份分析 1.13数量化 1.14因子分析 1.15时系列分析 1.16叠置技术 1.17 SBE法 1.18 SWOT分析法
2评价方法
2.1遥感、GIS(GPS)、多媒体技术 2.2景观分析评价与GIS技术
2.3景观信息管理(景观GIS)
3规划设计过程方法与技术
3.1景观规划设计层面与程序 3.2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表现与交流 3.3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法规条例与技术规范
第六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知识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层次与任务 1.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1.3城市城市绿地系统工作阶段 1.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文件编制
2城市绿地现状调研
2.1现场踏查与调研方法 2.2城市绿地的统计方法 2.3城市现状综合分析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
3.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 3.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 3.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3.4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3.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其他内容
4城市绿地系统案例解析
案例:自贡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版块三:规划过程与模拟实践
【本版简介】:
本版以公园规划(或以某一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绿地)为核心,其他各绿地类型为辅,介绍综合性城市绿地规划的方法、流程、技术要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版阅读文献】:
[1] 《城市公园设计》 [2] 公园设计规范
[3] 国家关于设计深度的相关文件 [4] 国家关于设计成果内容的相关文件 [5] 关于设计、规划探讨的相关文章 【本版课后实践】:
城市公园规划
【本版内容提要】:
第七八讲 城市公园规划 第九讲 公园绿地规划中期讲评
第十讲 其他各绿地类型(G2G3G4G5)规划 第十一讲 学科发展前沿
第七、八讲 城市公园规划 认识公园
1.1公园概念
1.2公园规划应解决的问题
2公园规划基础知识
2.1公园绿地构成
2.2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与内容 2.3公园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3公园概念构思与项目策划
3.1概念构思 3.2项目策划
4公园功能组织与总体布局
4.1公园的功能组织 4.2公园的总体布局
5公园空间组织与形态系统建构
5.1形式美法则对空间与形态的一般性影响 5.2游线组织对空间与形态的影响 5.3视线组织对空间与形态的影响 5.4风格与主题对形态系统的影响
6城市公园总体规划的成果 7公园规划案例解析
第九讲 其他各类型绿地规划
1生产绿地(G2)2 防护绿地(G3)3附属绿地(G4)
3.1 道路绿地 3.2 居住绿地 3.3 工矿企业绿地 3.4 公共服务设施绿地
4其他绿地(G5)
第十一讲 绿地规划的基本原理与学科发展前沿
1绿地规划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1.1栖息地保护 1.2连通性 1.3网络化 1.4多目标与多功能 1.5其他
2学科发展前沿
7.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七
构成设计,是运用点、线、面、空间及其简单的几何图形要素,在二维、三维空间中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构成规律,并构成十分丰富的画面。主要以通过黑白的或色彩的形体对比、交错、重叠、相加、相减、递增、递减、排列组合、物理量、心理量、尺度等手法组成特殊的艺术形态,创造性地表现出某些抽象的形态概念[1]。用抽象思维的方式,从形式美的规律中探索空间形态创新,追求更高阶段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悟[2]。
构成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造型及空间能力的基础课之一,对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空间设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从教学上看,构成设计国内开设于大部分艺术院校,并把它们当做主要基础课或者核心课程,带有浓郁的艺术特色。笔者所在工科背景的院校下,构成设计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融合衔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上,如果采用艺术院校教师编纂的教材,其专业的课程训练则偏向艺术性,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严重脱节,不能让学生明晰开设此课的内涵和真正意义,学生会对专业课程提出质疑,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把它当做其它课对待,进而感到迷茫。教学作业成果上,作品出现大杂烩,看似形式多样,实则偏离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主旨思想,孤立了与园林的专业联系。如何对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的构成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构成设计能够真正服务于风景园林专业,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重要目标。
针对这种教学症状,笔者所在的风景园林教研室对构成设计课程作了全面剖析。一致认为,首先,低年级学生对平面、立体空间意识模糊,对平面与空间之间的概念转化及基础构成缺乏系统认识,对构成设计的共性特征及空间形态生成共同规律缺乏理解与控制,导致创造性能力弱;其次,单纯地从二维平面形态训练、三维形态空间、结构表达等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功能与形态变换的设计能力不足;最后,平面形态训练课程与空间形态训练课程之间,融接设置空间基本功能与形态基础概念的训练较为弱,更多地偏向艺术性。
2构成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索
将构成美学原理法则进行生动化、具体化,做到原理运用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真正衔接。构成设计形式美法则主要来自自然美和人类经验的总结,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审美标准总体上呈现不断的变化,唯独审美标准的形式美法则也随之变化。构成设计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将平面构成设计与园林设计中的道路铺装图案,铺装材质颜色,材质质感的选择、空间中的景观小品构筑物等结合起来,运用形式美法则,通过比例、对比、均衡、节奏与韵律等手法,进行各种形式的组合,将平面与空间进行转换,在空间中形成颇具特色的构成设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探索构成设计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构成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进行了探索研究。
2.1构成设计的形式与空间的感知
风景园林专业学习内容较为广泛,课堂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把对构成的理解、设计、使用与转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低年级阶段,把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讲授简单的构成原理,通过基本点、线、面、体这些构成元素,实践上做些简单的二维平面、三维空间形态组合设计,理解构成形式的发生、构成形式的组合、二维形式向三维空间的转换以及培养学生空间创造、使用的能力等,推动构思的形成、概念的展开,最终推动设计深入[3]。高年级阶段,将构成形式运用到综合设计中,按照构成形式与空间转换侧重点不同,实际课程设计中,运用构成原理对形体进行组合变换,以立体的形式融入空间设计中。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理解从低到高的“构成形式与认知”、“构成形式与空间环境转换”、“建构与营造”的学习阶段。因此基础构成设计应作为教学环节中的组成部分,循序渐进,予以强化,而非简单的基础训练。根据构成设计的形式与对空间的感知侧重点不同,将平面形态运用到空间环境中,以此强化构成形式与空间的形态概念环节有:
2.1.1将构成形式作为认知的重点,并对空间认知的概念有所分离。如:教学过程中运用基本的点、线、面等要素进程构成设计;对具象物体的原型抽象提炼;运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优美的形体构成和模型。
2.1.2基础构成形式与空间感知并重。将平面形式与空间进行转换;以人的尺度比例对空间进行感知;各种广场尺度、滨水廊道、街道等室内外空间。例如:某城市街边广场绿地设计(30m×50m广场室外空间),要求选定城市街边广场绿地这一特定空间环境间的人,从空群使用、比例尺度等角度感知空间,构思提炼出平面设计概念或原型;在此给定的范围内,完成一个由平面构成组合向空间构成的转换,设计中反映出构成的组合方法、构思理念、构成概念的衍生,也要体现出该空间构成的主题。
2.2强化空间构成与建构的融合
空间是由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双重属性组成。实体空间的存在由物体的材料、结构支撑等物质性建构因素组成,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等进行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以往教学过程中把平面构成的二维概念的生成与表达放在首位,但对三维的空间建构设计的内容及技术性要素涉及较少,致使好的创意缺少立体的表现形式。强化空间构成与建构等方面的融合,挖掘不同材料的组配在空间构成中所表现不同的直观感受,直观地面对空间建构方面的物质性问题,理解感知和把握构成中的形体分形、形体组合、组合变换、形态置换、空间搭建等具体的实践。
2.3针对性地细化构成设计课程
构成课程的细化,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构成设计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所谓细化就是使风景园林专业构成设计这门基础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方向发展进行有序的教学。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固定式、无法更改的审美原理的教学实践过程[4]。在此美学原理不变的情况下,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依据其专业特点,在进行方案构思上,运用美学知识与平面构成的形式在封闭空间、开敞空间或半开敞空间中进行创作设计,营造构建空间,也可以将线型构成、面型构成放在封闭空间或开放空间中进行审美组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构成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中的教学实践
根据构成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背景,从2012年开始将构成设计教学列入风景园林专业、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试点,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以下方面:
3.1讲解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分析构成设计美学理论及形式美法则产生的原因,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剖析由古到今其产生的心理因素、社会背景、存在意义等,深入探究构成设计形式美法则的产生与意义,让学生领悟和掌握形式美法则并在以后的设计中综合运用。
3.2美学原理与专业课程实践嫁接
把构成设计的美学原理与课程实践教学嫁接,并把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在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中尝试开放性的思维训练,按照形式美法则和审美原则构建多种模型组合,让学生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在营造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在所构建的空间,这种构成设计训练方式是在二维平面中向三维空间转换有序性、有组织的、反复进行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创造,让参与者中的学生完成课程的审美体验。
3.3探寻数字技术下构成设计的发展新趋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构成设计教学方面带来了新的设计变革[5]。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它带来的是思维、推导、建构等全新的改变,构成设计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虚拟建构的特征。这一全新的构成设计数字建构方式体现出更多的非物质性,借助计算机软件实现三维虚拟模拟,能够将二维的形态通过计算机建模实现三维形态,使人们对构成形态空间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也能使构成设计在空间生成、转换与可塑等方面达到新的高度。
4构成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中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将构成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形式美法则和美学原理进行概念上分类梳理,让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均衡、单纯齐一、多样统一、比例、节奏韵律和调和对比等内容更加清楚易懂[6]。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计上,美学原理,找到与园林设计专业特点相符合的切入点,更好地与园林设计专业方向结合,起到了较好的综合运用效果。
4.1教学思路明晰
在教材的选择上,选用与风景园林基础教学专业性很系统的教材,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完善的、清晰的教学思路。
4.2让学生认识到构成设计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学习指导的重要性
通过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有机地与园林设计专业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晰所学的构成基础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就会有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5结语
构成教学是一门开放的、动态的、综合且不断更新的课程。首先,强化构成设计的形式与空间的感知、空间构成与建构的融合,以教学课题的形式融入到设计中,用二维形态、三维形态等进行生成与表达,推动设计进步并提高构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在教学中有目的、有序地结合课题内容进行设计,采用不同的材质材料进行空间建构,最终在设计概念和物质实体上生成物质形态。再次,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虚拟建构等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使构成设计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交叉与融合,更新思维,形成新的教学特色。
摘要:构成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造型及空间能力的基础课之一,对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空间设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构成设计在风景园林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上,通过对构成的形式与空间的感知、强化空间构成与建构的融合进行阐述;教学实践上,通过讲解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美学原理、美学原理与专业课程实践嫁接,探寻数字技术下构成设计的发展新趋势,以适应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需要。
关键词:构成设计,风景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1]盛小清.教学网页设计的构图技巧透视[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1,15
[2]白春霞,侯伟男.“起·承·转·合”——基于建筑学专业的《空间构成》教学实践[J].福建建筑,2014,09,01
[3]钟力力.认知与建构——建筑学专业空间构成教学改革初探[J].华中建筑,2010,10-25
[4]陈绪春.空间构成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3-05-01
[5]钟力力.认知与建构——建筑学专业空间构成教学改革初探[J].华中建筑,2010,10,25
8.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八
徐正春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岭南园林教学点的开学及第一批新生表示衷心的祝贺,随后介绍了学校与学院的基本情况、国家专业硕士制度和招生情况,重点强调了校企合作对于开展专业硕士教育和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意义,并对新生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随后,岭南园林副总裁刘勇跟新学员分享了自己的在职读研经历,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良性投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拓展发展空间,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各学员能够珍惜学校与公司共同创建的进修平台与机会,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会长杨学波对本次校企共建硕士教学点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同时指出校企合作开展专业硕士教育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举措,能够很好地提升园林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表示将积极发挥学会与协会的作用,促进校企合作与学术交流的开展,促进园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当天下午,华农大林学院冯志坚副教授为学员们上了第一堂课,开启了学员读研进修的新里程。该教学点的开设,是我省园林高校与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创举,为校企联合培养业界英才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促进了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性发展,
(图/文 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9.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九
研究方向
科目
备注
参考书
10.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十
我的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几乎跟景观不沾边,大三时候通过一门叫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选修课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领域,因为一直对“设计”这俩字儿有执念,所以没考虑太多就决定跨专业报考,而选择北大,更多的是由于它在美术功底方面要求不高(我是儿童画都没学过的那种零基础„„)。
真正开始着手准备已经距离考试不足半年了,所以假如学弟学妹里有还在犹豫的千万不要慌,任何时候开始都是有机会的。当时我给了自己两年时间,假如考不上还有个二战的准备,可能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心态一直比较平稳,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正式应考时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关键。
【北大考试特点】
1.范围广:严格意义上来说参考书近30本你需要掌握所有关于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的相关知识。哦对还有生态学、地理学。个人觉得近些年开始作为重点的人性化景观 里面还包含着环境心理学的知识。你要做的不是看书,背书,而是切实的把知识学会、能应用、并且有自己的见解。
2.考察方式灵活:专业一景观设计基础,今年延续一贯风格,立足于俞的那几本著作,结合时事热点和国家政策。没有标答。专业二我选的建筑,考题风格大变,往年至少一半题出自建筑史建设史,有标答,且为该科目常考重点。今年这种死背的题只有几个填空选择,小分值,考察的也比较偏。例如道教四大名山(相信很多人对此印象深刻)我刷了百度文库里所有的建筑史题,也没遇上这一道。还例如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哪些,这其实算是规划原理里面的,今年建筑填空也考了。17年专业二大题画风清奇,全部为无标答开放性,贴近生活,发散思维。非常需要考生很广的知识面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竞争对手:与其他学校不同,北大这边很多二战三战,还有很多是工作后过来考,希望深造。个人觉得在校生政治英语有优势,但容易用平时应付考试的惯性思维复习专业课,死记硬背,效果不好。有工作经验的很适合答开放性试题,但政治英语由于准备时间不充裕,可能差一些。
【北大&北林?】
楼主北林大四生,开始是备考本校风园,16年暑假改成北大景观。
个人观点,北林付出和收获大概成正比。快题是要求很高,但只要跟对人学习,提前准备,最后没什么问题。黑白图要求画的干净规整细致,近些年常考的比例和地块类型也有规律可摸。从北大考研的这些复习资料来看,偏生态、偏宏观。不在意你陡坎是放坡还是台阶,看的是整体的规划思想和大方向。付出和收获 而且农林院校政治英语要求不高。缺点:竞争对手多,很多来自二三本学校的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了。
【复习建议】 1.专业书:专业一每本书要捋脉络,做到可以复述下来,并且提出自己对其观点的异议。(往年考过真题)这个过程可以借助前辈笔记,省力。
专业二看今年考题,已经不局限于历史脉络,转为关注细节。例如新中国的建筑要求方针、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周礼考公记》作于什么年代,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这些小填空需要很仔细的浏览课本,才能发现。看今年的题型,北大建筑史这方面现在已经放弃考那种建筑史题库里出现率极高的考题了。
2.参考题:专业一知识灵活,建议分专题整理归纳复习。我当时看了前辈所有整理的专题,又根据5年内最新文献,和各种媒体资源,做了补充。最后根据真题,做了详细的40个小专题。基本堵住了大题所有的出题点。例如今年专业二大题有一个考察北京市城市风貌,我之前准备了【外国建筑师在中国】【新中式建筑】等几个专题,里面关于鸟巢、CCTV大楼、水立方、协和医院、墨菲的清北校园等等的案例都用上了。
专业二,死记硬背部分还是要刷题和回归书本;开放性部分就要广泛涉猎各种媒体资源,自己辩证的思考总结。
短时间内完成跨专业考研成功这样的事不是死读书可以实现的,信息收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上一届跨考成功的学长和从前北大景观毕业的导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使我可以相对迅速地度过迷茫期。对于正在备考的你们来说,需要至少认识一位往届的考生或熟悉学院情况的老师,获取包括北大景观历年真题、授课PPT、内部讲义、笔记心得、本硕博期末题和面试题、主要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近十年论文、历年录取分数线和人数等等一系列的资料,买齐所有的参考书目更不必多说(ps.对于这个专业而言淘宝复习资料性价比非常低,但是一些不重要的参考书可以在淘宝花几块钱买个电子版,比如《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但这个市面上已经快没有啦!《回到土地》等等;绝版书可以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或者淘宝买影印版,比如李博的《生态学》)。此外,北大景观以考研参考书目众多而闻名,连同一些其他的补充书目差不多光专业书就30本,全部看完熟记是不现实的,所以往届生的经验搭配真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书目仅仅掌握部分章节即可,有的甚至无需浏览,只需了解大致思想即可,具体的内容我会在后文列举。
做好计划也是顺利度过考研之前“痛苦”时光的重要步骤。这一点我做的并不好,造成了前松后紧,后期背诵天天以泪洗面的惨烈状况,很多细节也没来得及看完,所以不要向我学习(此处省略三遍„„)。首先要做的是长期的计划,也就是确定好几个大的复习阶段,比如暑假前浏览完所有参考书并背完单词,暑假期间做好第一遍专业课笔记和英语真题以及政治选择题,暑假结束后对专业课进行重点内容重新归纳,英分进行语部专项练习,政治错题集建立,临考前一到两个月集中背诵专业课和政治大题等等,当然,计划很有可能是实现不了的,对拖延癌晚期患者来说,计划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但是有计划就有压力,能随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是做计划最重要的意义。因为考研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没人督促,没人约束,而计划就是考研路上的警钟,能够让你张弛有度,不至于漏掉太多。大计划中要穿插小计划(每周计划、每日计划等),规定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娱乐时间(主要起到奖励和激励自己的作用),每晚睡前想想第二天要做的事等等,由于计划因人而异,故在此不再赘述。
北大是目前个人所见,唯一一个第一时间公布初试所有考生名单、成绩和排名的人。所有程序公开公正且透明。
哪怕是今年在职研究生改革,整个复试一团糟,他们还是制定了严格公正的复试方案。本专业没什么优势,主要看个人能力。
【最后】
决定考PKU的那刻起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复习考研的这段日子是这么久以来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每一天都充满着忐忑的幸福。
结果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11.风景园林要助力中国梦 篇十一
尽管年事已高,但孟院士依然十分活跃。4月底他还出席了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大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论坛,纵论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底气十足,声洪如钟。
风景园林是“梦境”建设
孟院士说,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首先要适应党和国家政府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强调创造性。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梦”就是最概括的原创。“中国梦”是综合国力,中国风景园林梦是其中之一,其特色是参与“梦境”建设。
在他看来,原创内容最根本的是“生生不息”,尽可能地让地球上的生命持续发展。他认为,当前面对的威胁,一是农村的泥石流,二是城乡的空气污染。泥石流易发地多是光秃的裸山。暴雨后,植物可吸收很大一部分,对此绿化的作用非常显著。要采取措施分流,不让水聚集。在居住区上坡应营造泥石流防护林,防止泥石流直接冲下来。在防治空气污染中,园林植物也大有可为。
他认真学习了2013年12月党中央召开的城镇化会议精神。他说,党中央明确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把青山绿水的重要性阐述得非常清楚。望见山、看见水、记住乡愁,是习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应该成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遵循。
他明确指出,城市的绿地量达到50%才是科学的。目前园林城市的标准绿地率是30%,这还不够。要把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融于城镇建设之中。城、镇、乡都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公园、旅游景点。风景园林事业要为之努力,而且大有可为。
创造宜人环境是中国强项
中国的风景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孟院士说,温故而知新,创新必须温故。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他十分强调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生活,特别是休闲生活的特色和需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进行创新。
他举例说:很多老人喜欢“地书”。但字写得再好,水一干就没有了。设计师应该思考如何为“地书”创造条件。在选择铺装材料时,要考虑吸水率、粗糙度等。要思考怎么才能让水写在地上有像墨写在纸上的效果。或者设置遥控照相机,将好字拍下来;不少老人喜欢养鸟、驯鸟、交流鸟经。如何为此创造条件?可为其设计“空山鸟语”,有树挂笼子,山谷的共鸣放大悦耳的鸟声;打拳的、练功的,都应该为其设计出所需要的环境。习总书记看见洱海就很高兴。人们都喜欢自然山水。风景园林设计要创造的就是这种环境。营造这种环境,是中国的强项,应该发扬光大。
分析起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他看到的是人与自然不协调的原因。上海是黄浦江、长江入海口。上海的生态最根本的是导江入海。中国治水的传统是“安流轨”,即安定水流需要运行的轨道,只要在河床的轨道里就不会出事。要“深掏滩,低做堰”。上海黄浦江不是这样而是促淤。所以黄浦江容积越来越小。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堤岸基本上是水平的,现在高起了两米多的台阶。这台阶就是踩踏事故的一个原因。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增高的数字,高于世界平均值。长江入海口的漂浮物聚集不散。崇明岛湿地鸟类的数量和种类近年来持续下降。对此,他引用管子的话:“人之所为,与天顺者天助之,与天逆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犹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
跨界合作是大势所趋
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大行业,如何跨界合作、学科融合?孟院士说,在古代这三个学科统称为“兴造”。《园冶》开篇就叫《兴造论》。解决一切实际的问题,都要综合运用。这三个学科必须有机融合。
他说,风景园林要介入规划。按现行的标准,城市30%的土地是属于绿地的。同样在机场修条公路,从城规和风景园林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对待树的态度是不同的。客观来讲,由于城市土地紧张,呈现出局部地区绿地率为零。如上海虹桥交通的中心地带,就没有绿地率,是屋顶花园。北京东侧的金融中心也是如此。由于用地紧张取消绿地,这样发展下去环境就很不好。
他说,以往的城规绿地系统都指在自然地面上的。自然地面不够了,就产生屋顶花园了。屋顶花园发展很快,每层阳台都可种乔木。自然地面的绿化有系统规划,建筑上的绿化也需要总体规划而非任其自由发展。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二元的。一元是自然地面,一元是人工地面;对于做建筑的来讲,要考虑建筑怎么能种乔木,屋顶花园的防漏、承重怎么来解决。风景园林也必须介入、考虑这些新问题。学科是科学的分工,但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分工。这三个学科必须融合、必须密切合作。
跨界融合,要看“界”指的是什么。城市不只是单个的城市,包括城市群,如京津冀城市群。交通规划、公共医疗网都必须跨界,不但跨学界而且跨城市界、跨省界。“界”都是人工划分的,自然环境不按人的这个划分。天津和北京的生态环境没有划那么清楚。
吴良镛院士不叫“人居环境”而叫“人居艺境”。人居环境的最佳点就是“艺境”,也就是风景园林界倡导的诗意栖居。吴老也认为,只有建筑、规划是不够的,还要有风景园林。孟院士曾和吴院士合作过,发挥了各自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风景园林要为人民服务
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风景园林师肩负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孟院士说,风景园林设计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充分了解中国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充分了解现代人对休闲生活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出适合人民需要的设计。有一个贫穷的农村,却做了很多昂贵的纪念性雕塑。对这类现象,他给予了严肃的批评。
每一处好风景都是很多代人积累的结果。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会先看看地方志,了解这个地方史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他认为,做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对这个城市的绿地进行历史和现况的调查。
他强调,归根到底,风景园林是供民众休闲浏览的。民众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民众讨厌什么就不做。风景园林师的使命使其有明确的价值观。这就是要为人民的长远、根本的利益服务。要用风景园林为人民服务。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不是谁要我们设计什么就设计什么。哪怕这个项目不做了,也不能把山削平了变成广场。要敢于提反对意见。不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做,以免给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
12.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篇十二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1.1 虚拟现实的概念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 , 又译为临境, 灵境或人工环境。20世纪80年代初, 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 (Jargon Lanier) 提出。虚拟现实是集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并行处理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仿真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计算机领域新技术[1]。其特点在于以模仿的方式为用户创造一种虚拟环境,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行为使用户沉浸于虚拟的环境中[2,3]。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信息技术。1929年, 爱德华·林克设计出用于训练飞行员的模拟器;1968年伊凡·苏泽兰研制带跟踪器的头盔式立体显示器;1976年Myron Kruger完成了Videoplace原型, 创建由参与者动作控制的虚拟世界;1984年, 美国宇航局NASA研究中心开发了火星探测虚拟视觉现实器;21世纪以后, VR软件开发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 世界第一个虚拟现实博览会在伦敦开幕, 世界第一个虚拟现实环球网在英国投入运行[4]。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较晚, 但发展迅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于2000年成立了虚拟现实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都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通过虚拟规划设计、馆内虚拟展示和网上世博三个方面的展现, 使我国的虚拟现实技术繁荣发展。到目前为止, 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航天、军事、通信、医疗、教育、艺术、娱乐、建筑和商业等各个领域[5]。
1.3 常用的虚拟现实技术
在虚拟现实技术诞生后的几十年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虚拟技术相应出现, 应用较多的主要有:VRML, Multigen Vega, Cult3D, Virtools, 360全景以及国产的WEBMAX, 3DVRI和VR-Platform等[6]。
2 虚拟现实技术与风景园林设计
2.1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方向应用较少, 多应用在与其相关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美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两个城市改造进行了虚拟实验, 用于评价城市设计和规划的方案[7];英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及周围建筑群和环境, 让用户身临其境。深圳福田中心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建立的城市模拟系统, 实时人机交互界面, 对城市进行漫游[8];浙江大学开发的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环境[9];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构建的“虚拟紫禁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虚拟现实实验室等。
2.2 虚拟现实技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作用
1) 多维方案展示, 提高效率, 节约成本。在没有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之前, 通过设计图纸、效果图等二维和三维的图纸展现设计方案,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设计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审视、检验设计, 可以对环境做出预期的感受和观测, 提高工作和汇报方案的效率, 又节省打印图纸的费用和节约纸张。
2) 实时互动, 有效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设计多数都是大众性项目, 是由政府承担建设为人民群众构建美好环境。风景园林设计作为一个较为专业的领域, 在向大众征询设计意见时,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让决策者、投资者和公众等非专业人士更好地融入设计, 实时互动, 真实地看到设计效果, 身临其境地掌握周围环境和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
3) 直观感受, 辅助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阶段对于自己的设计还只停留在平面图的布局中, 不能完全的在立体空间中构想, 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方式, 将设计作品通过屏幕展示, 模拟设计场景, 进行方案的直观感受和比较,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学习效率, 比老师重复N遍更具有直接性。
3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实践探索
3.1 教学内容的探索———教学软件的掌握
最终实现展现的效果, 需要经过绘制平面图—构建三维场景—基于平台实现集成三个流程。为了学生更好地展现, 应该掌握以下的主要软件知识。
1) 二维平面软件。平面图绘制是建模的基础, 需要掌握Auto CAD的基础绘制知识, 才能准确、规整的体现设计平面图。基于Auto CAD的平台技术, 软件商进行了二次开发, 如天正软件、湘源控规软件等都是优秀的二维设计软件, 需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和掌握。对于平面图的编辑还需要掌握Photoshop, 绘制彩色平面和立面图, 进行后期的贴图和排版等制作。
2) 三维建模软件。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很多软件进行建模, 选择那些应用性强、使用频率高、易于掌握的软件作为教学重点。如3DMAX和Sketch Up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必须掌握的建模软件。由于Sketch Up易于掌握、高效、快速的模型建立, 常作为设计方案时效果表现, 提高设计效率。3DMAX作为最终效果展现而应用。
3.2 虚拟现实软件
目前常用的虚拟现实软件平台有VRML, Virtools, Multigen creator&vega, Vrp, Vrmap等。VRML是基于网络开发的虚拟现实工具。Virtools应用于游戏开发及楼盘展示。Multigen creator&vega多用在视景仿真、汽车、飞机训练的模拟系统。Vrp和Vrmap都是国内开发的虚拟现实软件, 应用领域广泛, 如数字城市、电子沙盘及地形仿真、智能大厦、房地产展示、水利与自然灾害等专题分析与仿真、遥感测绘与土地管理等[10]。
3.3 实践的探索———构建虚拟实验室
构建虚拟实验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大趋势, 它可以辅助教学,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如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实验室”;曼恒数字为四川大学施工建设的“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实验室”;曼恒数字为南京林业大学开发的风景园林虚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交互设备, 进行三维立体展示, 辅助园林设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建设人机实时交互操作的体验教学系统和实验、实训平台, 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及产业合作等综合功能。
4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这个专业需要不断地与环境保持亲密接触, 关注周围事物。通过运用VR技术, 实现真实互动, 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实现零障碍接触, 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方案设计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王荔, 王明川.虚拟的诗意栖居——搭建传统园林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间的“方案桥梁”[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9.
[2]许微.虚拟现实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 :279-280.
[3]阳化冰.虚拟现实构造语言VRML[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0.
[4]祝晓.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园林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1.
[5]李敏, 韩丰.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软件导航, 2010, 9 (6) :142-144.
[6]曾峻峰, 戈祖国.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选择及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5 (4) :25-28.
[7]陈亚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 2003 (1) :18-19.
[8]苏同向.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6.
[9]詹姆斯·斯蒂尔.当代建筑与计算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推荐阅读:
风景园林专业大学排名07-09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06-25
风景园林设计概念08-25
风景园林工程论文09-23
园林管理课论文——我眼中的风景园林07-24
2024风景园林基础344回忆10-20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06-30
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论文07-12
2018考研:苏州大学风景园林备考经验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