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20110

2024-09-16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20110(精选4篇)

1.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20110 篇一

其实, 焦虑与考试成绩的关系并不是成正比, 而是呈“倒U型”关系。心理学认为, 焦虑对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具有一种“弹簧效应”:紧张太轻则难使弹簧产生弹力;紧张太重则将会使弹簧失去弹力;紧张适中则会形成最佳的工作表现。心理学中的耶基思—多德森法则认为, 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 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即当个人的行为动机处于一个最优值时, 其工作效率是最高的;而当个人的动机低于或高于这个最优值时, 其工作效率都不能达到最佳表现。因此面对高考, 一个考生应有适度的焦虑, 既不能松松垮垮, 毫不在乎, 又不能焦灼不定, 忐忑不安。只有使焦虑最佳, 考试才能最佳。

过度焦虑并不可怕, 只要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的心理调适, 就能变害为益。心理调试泛指个人对自我心态主动、有意识地调控, 以使人尽量感受到正面的情绪体验。它主要包括心理暗示、放松暗示、意念控制、自我安慰等活动。

一、心理暗示法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也指出:“任何见解、计划、目的, 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反复多次地思考, 那它必然会被植于潜意识中, 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座少女的塑像, 并爱上了这个石头少女, 每天不断地看着她, 竟然使她变成了真人, 最后结为夫妻。所以如果你相信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那么在你的身上也会发生这样的奇迹。通过这个神话故事, 我们就能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要诀, 运用到考试上, 方法如下。

首先, 对考试有强烈的渴盼暗示。对考试的来临不是畏惧, 而是带着一种皮格马利翁的期待心理, 把它当成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是展示自己能力的绝好机会, 是一个练兵的沙好成绩, 心中默念:“我要考好, 我一定要考好。”一旦如愿, 就会进入一个自我启动的良性循环———不断地期盼下一个成功的发生, 结果成功就会到来, 这个成功会强化原有的自我信念。相反, 如果总是担心会考失败, 总是想着考砸了怎么办, 结果就会真的失败, 于是每到考试都会万分紧张害怕, 自然就会出现每次都考差的结果, 如此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最后, 要不断地强化这种考试的积极暗示。当成功实现之时, 若没能好好地去享受这种喜悦, 没能好好地去积累这种体验, 就将回到初始状态上, 那么下次考试来临时, 就又会感到焦虑不安。美国心理学大师斯金纳说:“人们的所有习惯养成, 都是积极强化的结果。”不断地强化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每次考试中都加以运用, 它就会推动你不断地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 极大地诱发你的潜能。当高考来临之时, 就能做到从容应对。

二、想象法

这跟练瑜伽是一样的道理。在考试中, 当我们手心出汗、脑袋迷糊、思维涣散时, 可以试着一用。闭上双眼, 平静地呼吸, 一吸一呼, 一吸一呼, 要慢, 告诉自己:“我现在很平静, 我正躺在美丽的沙滩上, 我的头、眼睛、嘴巴、肩膀、手臂、腹部、双腿、双脚都在下沉。”每想到一个部位, 这个部位都要跟着想象走。“放松再放松, 海风轻拂, 吹到了我的脸上, 很凉爽, 我闻到了海的味道。”每句话都要十分缓慢, 一遍不行再来一遍, 大概三分钟, 你就能够平静下来了。

三、十“了”减压心理调适法

一说了之, 与同学或家人话说, 达到内心痛苦的宣泄;一动了之, 参与自己平时喜欢的运动项目, 让身心充满活力;一冲了之, 冲个凉、泡个澡, 让沐浴水冲走自己的烦恼, 感受浑身的清新;一听了之, 听一听自己平时喜欢的音乐, 让大脑神经松弛下来;一读了之, 读一读自己平时喜欢看的书, 让大脑“透透气”;一笑了之, 看一看笑话集, 或与别人调侃一把, 大笑一场;一睡了之, 打个盹或睡个觉, 消除烦恼;一唱了之, 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唱一唱自己平时喜欢的歌曲, 愉悦自己的心情;一看了之, 看一看自己平时喜欢看的碟片或电视节目, 以松弛精神;一坐了之, 闭目养神坐禅一会儿, 让大脑松弛下来。

问题不在于焦虑本身, 而在于对焦虑的态度。学会一定的心理调适, 就一定能够平静地面对高考, 在考场上策马扬鞭, 发挥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2.产妇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篇二

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強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产科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之外,还有精神心理因素,可见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1、了解产妇心理 产妇害怕和恐惧分娩的一切过程,怕陌生的环境,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解,怕胎儿畸形,怕有生命危险,致使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解释,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

2、给予精神鼓励 护理上应做好产妇思想工作,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孕妇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产妇,共同以科学的方法,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同时需要家庭的参与,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家庭宗教和文化需要,因为产妇作为一个具体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期盼维护自身尊严和得到应有的尊重,心理护理可以弥补传统观念的缺陷,使产妇愉快,无痛,向上充满信心地度过产程。同时鼓励产妇多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注重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及时排便,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增强,向产妇讲解疼痛的原因及疼痛与分娩的关系,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使产妇得到生理、心理、体力和精神上的全方位支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分娩过程。

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20110 篇三

1 心理特征

1.1 焦虑忧郁、恐惧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康复时间较长, 有的患者对病情反复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对某些事情的变化比较敏感、比较烦心, 情绪不稳定, 尤其是初发病患者对周围环境生疏, 又因患病之苦, 角色转变不能很快适应, 往往焦虑或恐惧, 不肯轻易透露心事, 常常表现为闷闷不乐, 不愿和他人交谈。

1.2 孤独、压抑、自卑

由于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使患者行动上受到一定的约束, 与外界相对隔离, 担心自己患病给家庭、经济、婚姻、事业等方面带来影响, 害怕自己的病传给家人, 不愿与外界接触, 因而思想负担重, 有孤独、压抑自卑感。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1.3 悲观失望、抑郁

绝大多数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肝炎, 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缺乏根治办法, 恢复较慢, 且复发率高, 并发症多, 顿时感到前途渺茫, 不知所措, 思想负加重, 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对治疗失去信心。

2 心理护理

2.1 患者入院时接待热情、亲切, 详细做好入院介绍, 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消除陌生感。

耐心倾听患者述说,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疏导, 多与患者交谈, 多关心体贴病人, 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使之消除焦虑忧郁心理, 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2 尊重患者, 同情理解其心理感受, 与患者建立信任可靠的关

系, 讲解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怎样消毒隔离, 比如日常生活中, 接触过的被褥衣服进行暴晒, 各种食具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或煮沸消毒, 家庭实行分餐制或碗筷隔离等, 讲解疾病恢复期的护理, 注意休息饮食, 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等, 减轻其不必要的担心。2.3护理人员应表现出最大的同情心, 耐心教导患者, 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特点及治疗过程的有关知识, 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并采取鼓励和必要的保证, 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 消除心理障碍,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除或减轻失望情绪, 同时积极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 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培养兴趣, 树立信心, 使其看到治疗疾病的信心。

总之, 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的相互转化过程中, 既存在着生物因素影响, 又存在着心理因素的作用。心理护理是通过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往过程, 了解患者思想顾虑及家庭、社会、环境影响, 对患者施加有效的心理护理,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自身状态, 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 且病程长, 住院期间进行严格隔离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均有恐惧、忧虑、悲观、孤独等心理特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平衡比其他疾病更为重要。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掌握心理护理知识, 针对不同患者, 进行耐心解释、劝说、疏导, 以消除影响疾病的不良因素, 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通过观察, 对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对减少肝炎的慢性化倾向可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均林.医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22~226.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九大误区 篇四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就是聊天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误区二

谁都能当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师

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目前尚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差距非常的大,只能降低标准启用一些热爱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并基本具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素质的人才。逐步培养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高级专业人才,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

误区三

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地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地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地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

误区四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

有人会把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简单化,也有的会把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的占卜和特异功能等,有的人会故意让心理医生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医生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心理医生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的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心理医生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的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对待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误区五

去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件丢人的事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的区别。对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却不加以科学解决,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一味地“捂”着、“瞒”着让心理问题任其自由发展实在令人悲哀。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最基本原则里面包括“绝对保密”,你可以把内心世界坦陈给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会给予精心的维护保养。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将使你远离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现实、挑战自我。认为“看心理医生丢人”的人是软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与现实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现代有进步思想的人已经毫无顾虑地走进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室,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的未来。

误区六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不应该收费或少收费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助人的事情,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没有多大外在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是不收费的。现代人尽管理论上知道时间和知识是有价值的,但由于这些是无形的东西,加上内心深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人需要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但是却不愿付费。国外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非常昂贵的消费,我国的收费却很低廉,以至许多心理医生不能以此为生,成为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误区七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应该一次性解决问题

许多初次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够一次把自己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拨开心灵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重见真我的蓝天。还我轻松心情与振奋的斗志。然而心理医生不是什么神仙,更无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医生不可能包办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由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一次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每次有时间的限制。过去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由于理论和技术的改进大大缩短了疗程,但绝不可能都一次解决问题。

在我国,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相对来讲还算刚起步,无论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还是广大需要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民众都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认识与接受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有广大的市场与美好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健康的心理对个人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

nlc202309030048

误区八

名头越多,心理医生越高明!年龄越大,心理医生越有经验!

在这里,引用中日友好医院心理专家李子勋(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约心理专家)的文章,作为说明。

下面的方面是最不可靠的:

1.职称:比如教授或主任医师,甚至博士的头衔也不能代表什么,这只说明他们在某些学识上有造就,但不能代表他做心理专业就在行。(心理治疗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光有理论永远不够)

2.心理学会的领头人:如协会主席、理事、全国委员等,忙于事务工作的人,不可能静得下心来做个案。

3.收费昂贵的人:收费贵的人不代表他的水平高,自以为是的人总过高地估价自己。

4.海外镀金的人:有海外求学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么学,镀的什么金。有些人回国来,以为国内的人都是乡巴佬,随他们怎么摆布。我就遇到几个自觉很牛的人,真心地希望她来做一次个案督导或讲讲课,才发现是牛头不对马嘴。

5.出书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能写书的人咨询水平就高,十本中国医生写的东西,九本都没法看,让好人也会看出满身的毛病来。

6.年老的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咨询师必须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开放、灵活、超前,并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老年人的思想很难不僵化,自以为自己吃的盐多,也很难克制得住不去教育人。

误区九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吃药为主,心理疏导为辅

目前很多医院的心理科都是精神科医生兼任或转任,不知不觉之中,总以精神科的观点去看心理障碍,往往动不动就给患者开药吃,每周费用二三百,而极少进行心理疏导。也难怪,现在医院的心理科病人多,每天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如果每人给予1小时的心理辅导。看也看不完……

真正的心理障碍是无需用药的(或仅在急性期少量用药),原因有四:

1.心理障碍均为心灵暂时无法面对压力引起,属于心灵调节功能障碍,心病还是靠心理辅导来调节。

2.吃药可能会让症状很快得到控制,但因为导致心理症状的根源未去除,一旦停药,就容易复发,这样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部分临床心理医生相信心理症状是化学物质不平衡的结果,即某种神经递质过多或过少,进行药物治疗是可以解决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促进来访者恢复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来访者成了生理失调的牺牲品。

4.部分来访者把心理障碍当作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总觉得医生看病不给药不合常理,这也从反面误导了医生。所以,看心理障碍,医生开药患者吃药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周瑜打黄盖”。

上一篇:英文商务辩论赛主持稿下一篇: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