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2024-07-28

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共13篇)

1.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一

应用互动反馈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记北京市龙泉小学“互动技术应用”特色

在中国教育人勤勉奋进的改革身影中,有这样一个群体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以师生发展为本,培养有素质的龙泉人”是他们的至上信念;“创全国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知名学校”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让教师“以学定教、以学定学、因学导学、学中悟得”,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优学”是他们的崇高追求!他们,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的教育人。

作为一所几经改造、迁址、合并的学校,龙泉小学以一系列颇具创新意义的教育实践彰显着自身的魅力与品牌:“互动反馈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他们在浩浩课改大军中独领风骚;有效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落实,使学校实现了“名校培育名师、名师造就名校”的良性循环。教育,就这样在龙泉小学人的创新与突破中绽放出了她极美的容颜。

助力课堂

提高互动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新的更大挑战。以电子交互白板和互动反馈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互动技术走入日常课堂,弥补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几率,使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互动技术走入课堂,为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龙泉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互动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抓手,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办学特色。

所谓互动反馈技术,是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反馈与互动参与工具。这种技术具有即时测评、调查、统计和记录的功能,对于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起到了很有价值的作用。

龙泉小学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的优势,实现“1对1”的有效同伴学习形式。该系统在应用时,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选择器,有学号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能通过这个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随时进行课堂进程的调节或再次反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反复的摸索与研究中,龙泉人逐渐发现前期教学设计中的反馈问题设计(按点)和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的策略调整这两个环节,对于课堂效果尤为重要。基于此,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投入到这两个关键点上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反馈问题的设计(按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点

反馈问题,也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互动反馈技术中的遥控器进行回答的问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组成。由于是学生使用遥控器上的按键进行回答的问题,又把它称之为“按点”。

互动反馈技术应用的抓手是按点,按点设计的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们都非常注重按点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切实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标》的要求和知识的整体架构。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不能为了“按”而“按”,要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按点设计的目的,就如李西刚校长所言,“教师只有明确设计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互动反馈课堂效果。”

基点的打造为按点设计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但一个好的按点设计,同样离不开宏观的把控。因此,龙泉小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个课时或一篇文章的重点、难点,更要掌握单元、学期、学年和学科总的课程目标,宏观地、系统地设计按点,从而形成由点到线和由线到点的完整设计体系。

(二)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点

如果说按点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点,那么,及时的策略调整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点。按点设计得再好,反馈信息再准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理念,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龙泉小学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在《寓言二则》教学中,经过前测可以得知学生认为古文是比较难读、比较难懂的。教师在前期预设时只考虑到了学生对古文比较难懂,并没有考虑到难读。看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首先解决难读的问题。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画停顿符号,学生谈朗读注意事项,学生自读、范读等策略,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古文的朗读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互动反馈技术在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获取学生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上的作用。

助力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互动。

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许多知识和经验都是在动中获得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动”,让学生成为顺着教师杆子前进的小绵羊。龙泉小学的互动技术为学生动起来创造了有益的条件,因为互动反馈信息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拿起遥控器,就是非常兴奋,总是想按,这个时候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种参与的积极性。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以做到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为学生创造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认识的机会,避免了因答错或害羞而不敢表达自己见解的弊端。这正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体验,把自己的认识拿出来,在互相交流中形成正确认识。尤为重要的是,互动反馈技术是将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结合起来。他不仅仅是按,为什么选择A,不选择B,或者是两个都选,重要的是经过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合作对话进行思维参与。学生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表达自己的认识,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的选择并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选择,从中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

助力教师

实现可持续发展

龙泉小学以校本培训为基石,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逐步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使得课堂学习方式得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在全员参与中兴趣得以激发,课业负担逐步减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也因此,互动反馈技术的运用可谓给龙泉小学的教师带来了绵绵福音……

(一)互动技术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互动反馈技术改变了龙泉小学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导”的刻板理念,他们更多地将课堂主动权赋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同时,互动反馈技术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思维方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生活实际状况等提供了便捷,为实现1对1学习提供了条件,进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互动技术的应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互动技术超强的互动功能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了诸多便利,大大节约了教师运用其它平台制作课件的时间,克服了运用其它平台很难实现让学生与媒体进行交互的弊端。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可随时在白板上书写、构画的功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准备的内容不同时,教师可直接将学生的问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融入教学课件中去,使学生随机产生的学习灵感成为课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能直接保存在课件中供课后参考。

(三)互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互动技术的应用,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促使教师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在依据学生反馈信息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应变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相应的预测和策略的制定,在出现不同的反馈信息时能够按照预定的策略进行有效教学,同时,还要能够应变没有预测的结果。长此以往,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就会有很大提升。

(四)互动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互动反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被老师广泛地应用着,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推动了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龙泉小学运用互动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为兄弟学校送课交流,参加各级别的教学竞赛,为教师搭建起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召开全国、市、区级课题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提升的平台。随着互动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学校也随之声名鹊起,闻名一方。

互动技术有效应用的研究,为龙泉小学每一位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校教师们的课例、论文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评比中取得佳绩,有三个典型课例发表在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在全国课例评比中,该校教师获得特等奖4人次,一等奖49人次,二等奖69人次,三等奖56人次。更值得骄傲的是,在2011年11月举行的门头沟区教师教学基本功“春蕾杯”、“百花杯”、“秋实杯”的三杯比赛中,该校共11名参赛教师有5人荣一等奖,5人荣获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在全区城镇学校中排名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而也证实了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大幅提升。

龙泉小学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龙泉小学人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按按按”的“1对1”互动教学,使教育公平的理念在这微小的一处得以落实,看似简单,实则彰显着龙泉人的精巧用心。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细微之处见精神”的耐心、信心和决心,正是凭着对新课程理念深入解读的智慧与创新精神,龙泉小学的“互动反馈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变得“要学”、“乐学”、“能学”,突显了主动性、体验性和独立性;教师变得“乐教”“善教”,突显了合作性与探究性。透过龙泉小学人创建高效课堂的魄力与成绩,我们不禁感叹:尽管也许还会有碰撞,但高效课堂这只世纪鲲鹏,毕竟已经顽强起飞了!有一种奇迹值得等待,是煎熬的也是美妙的;有一种信念必须坚守,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我们寄愿于龙泉小学互动技术应用下三维目标和谐统一、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寄愿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明天!(夏 庆 代 果)

2.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二

关键词:英语课堂,互动,有效,应用

英语教学需要教师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英语, 让学生有信心并积极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从而能够大胆把知识和技能用英语表达出来, 最终具有语言运用能力。初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 教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以后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互动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它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英语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时, 应该把教学重点尽量放在对学生的引导上,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动互动模式。授课之前, 教师应先把教学目标及要求告诉学生。课上, 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扫除知识障碍, 将与新知识相关的各种材料提供给学生。例如:在进行单词的学习时, 要提前将所讲的单词布置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查字典自己认识新单词, 上课时, 按组分别推出代表讲解某单词的用法。利用这种方法先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渴望学习知识。授课伊始, 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 为他们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阶梯式”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处,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advertising”这一课时,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1) 收集熟悉的广告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每小组自编一个广告。这三个任务一个比一个难完成, 课堂上要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成就感, 从而调动他们去主动学习。

二、学生带动学生“动”起来

“互动式”教学不仅要求师生之间有互动, 也要求生生之间有互动。而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是教学目标能够完成、学生学习能力能够提高的关键。如在学习英语对话时, 老师通常会提问几个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和自己一起做示范。然后, 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互动练习, 如果学生之间没有必要的互动练习, 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对话的练习。再如一篇课文学完之后, 教师可以把课文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 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尝试将课文复述出来, 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代表复述, 也可以人人参与, 分工复述, 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关键词自编一个故事, 这些都需要小组讨论来完成。小组讨论给了学生相互启发、交流的机会, 也给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机会,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师生一起“动”起来

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时, 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学是否成功要看课堂上能否形成一种教学双边关系, 要看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最基本要素的作用是否发挥得充分而和谐。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 要看准时机引导学生, 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乐于参与, 努力提高其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必须新颖, 只有教师真正地发挥出他的主导性作用, 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使用多种方法, 引导并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外,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只做单一的总结性评价, 要注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学生实行多元性评价, 因为多元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更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也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互动式”教学则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使英语课堂不再沉闷无趣。“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使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真正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的学生被动听讲的状况, 强调学生的参与,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就促使学生在课下做更多的准备以满足课堂参与的需要, 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完成课堂提问和案例讨论,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自然,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教与学双方都达到最佳状态。经过一线英语教师的实践证明, “互动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是值得倡导和发扬的。这种模式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从而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海燕.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 2003 (10) .

[2]张戴伟.互动式教学法英语课堂实践探讨[J].发明与创新, 2006 (3) .

3.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2-01

所谓的互动模式就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资源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的,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课堂的教学互动模式是一种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构成要件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若忽略或者说在某一方面发展的不好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制约整个教学计划的进行。从事一线工作的教师往往只是注重了师生互动,而忽略了生生互动、教师与教材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师生与英语情景互动。这当中肯定与现阶段高中整个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关系,也是与高中生自身所面临的实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可以忽略其他的项目,这是和我们课改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与教材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师生与英语情景互动是互动模式教学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首选方式。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英语的教学一直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常用的教学方法也主要表现为学生听讲,教师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达到有效的效果。从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中英语的教学课堂并没有把英语当作一门语言来教学,而是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但是我们发现教学成果实用性并不高。教师教出的往往是会考试的学生,而不是会说英语的学生。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游戏教学法等这些新式的教学方法都没有被有效地运用到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仅仅是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仅仅是听讲者。第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也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也习惯性地成为听讲者,不愿参与到课堂中,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却没有将素质教育有效地开展起来,素质教育应该被有效地穿插在任何一门课程中,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要求学生自学。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以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并能够顺利的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学生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教材进行自学和预习。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前阅读课文,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简单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这样,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并提出疑难问题时,学生们才不会感到无所适从,相反,通过结合课前预习的知识以及教师的提示,能够充分的发挥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后会有很强的满足感、自豪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下一次的英语课前,自行对课文进行预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中采用合理的小组活动的形式。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充分的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及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小组活动形式,可以依据基本均等的原则组建小组,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科学地进行分配,小组人员数量不宜过多,4~6人一组为最佳。并在各小组中设立小组长,以维持各小组内组员的活动秩序。当小组分配结束后,就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可以由教师设定,也可以由各个小组自行设定,但探讨的内容或题材一定要具有价值性和实用性,可以是学生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挑选的重难点知识,总之,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小组探讨活动有意义。如果选用一些不适合或没有价值的题材内容,不但会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还会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小组的表现和得出的结论做总结,通过正确的指导,完善各小组的观点,教师可以在此阶段对积极性比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此提高学生参加小组活动的热情。

(三)生生互动。

它包括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约翰逊(D.W.Johnson)说过:“成人──儿童双边活动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我们老师在注重师生互动的时候确实存在着忽视生生互动的现象。生生互动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增加人际间交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在彼此最近的发展区内协作活动。教师当好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组织众多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英语小组,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坚持用英语思维和交流。教师要坚持开展有效的生生互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引入评价机制,丰富教学形式

4.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兴趣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个良好学习环境的带动下,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质量,使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能提高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在教课的时候增加学生讨论时间,使学生理解知识更深刻,讨论热烈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学习一个化学仪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讨论时间,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一些合理的看法继续肯定,这样学生就会更有自信地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使学生喜欢上学习化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要提问学生,学生对一些理解会出现差异,但总体还是不错的,没有太大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有些学生可能回答得不是很理想,这时候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可以将一些危险性较强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步骤,提高学生互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要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扎实掌握相关化学基础知识,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习,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以前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

1、教师要注重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各有差别,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通过教学分配不一样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因材施教,将互动与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渗入课程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一些时间复习,让学生将所学化学基础知识梳理一遍,提高学生记忆能力,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上迅速发展。

2、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更了解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互动,化学课程比较注重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其中一些化学过程需要学生牢记步骤,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实验反复记忆环节,然后让学生相互检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教师更要注意学生学习自觉性,学生在学习与合作上更关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化学比赛,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加强合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参加化学相关实验室比赛,同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有关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互动

5.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五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如果不改革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全面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改进,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有效互动;小学语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存有的互动性问题

1、课堂互动模式太单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从来就不去考虑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只会按照他们的思路去讲解,以填鸭式的方式对待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围着老师的思路转,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才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即使偶尔有什么课堂互动,那也是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这种语文教学互动模式太单调,也很难提高学生们参与互动的热情,有时候教师选择互动的切入点不对,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效率低,效果不如意,时间长久了,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2、教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和谐友好的有效互动

素质教育推行前,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他们很难和谐友好的融为一体。由于受到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学生们看来总是严肃的,难以接近的存在,这就让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很难开展。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划分等级,优秀的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优待,差生总是被教师冷落,时间久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冷淡了,这时候就更不可能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来了。而且学生们长久的感受不到教师们的重视,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而课堂也就成了优秀学生展示才华,表演的舞台。在这种观念下,教师与学生又怎么能有效的开展互动呢?

二、如何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性

1、了解学生提前预习的情况,掌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教室是学生们学习接受知识的地方,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然而上课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习效率最大化呢?教师需要掌握好课堂有限的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只有提前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找好时机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几分钟走入教室,与学生做提前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接下来的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联系其当地的物产特色与学生展开交流,同时,让学生们描述下,通过预习后,他们心目中感受到的桂林又是什么样子,学生就会在与教师互动的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桂林山与水的了解,然后教师在根据课文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此时,学生无论是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还是学习的积极性都会相应的提高,师生教学的互动效果就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时机、找准互动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展开互动,才能更好的实现互动教学价值。

2、在良好愉悦的氛围下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的先决条件就是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此氛围之下,才能消除学生们心中对上课的抵触心理,教师上课也不能板着脸故作威严,应该时常微笑,让学生们在面对教师的时候,就像面对熟悉的朋友一样,自然的放松,才能更好的沟通。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课堂也不会变得沉闷与压抑,学生们反而会主动的要求进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效率。释放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取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中每个角色的用意,同时让学生谈谈作为角色扮演者,在这个扮演过程有什么样的体会,纵观全文又学到了什么,对于生活有什么用意?这能帮助学生们思考,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推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好好把握。

3、以适当的手段提高课堂互动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差距而发生改变。小学生都处于一个爱玩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动好学,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新鲜感,他们总是想把他们所认为的一切美好事物跟人分享。但是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又是有差异的,这也就造成了课堂的千奇百态,导致了沉默的总是不爱说话,活跃的总是说个不停。教师想要与学生顺利的展开互动,那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来引导并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寓言《揠苗助长》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先读通顺了,要是读不通顺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寓意呢。然后教师针对课文不时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探讨,为什么最后禾苗都死了呢?我们什么中又有哪些跟这种现象很像呢?这样做不仅教学效果好,效率高,学生们通过互动对课文也理解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就必须有效的开展师生互动。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制约,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小学生的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俊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才智,2014(08): 124.

[2]尹美媛.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新课程导学,2015(24): 83.

6.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六

目 录

(空两行,以下小四宋体,行距20磅)

一、师幼互动概述„„„„„„„„„„„„„„„„„„„„„„„„„„„„„„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

(二)“师幼互动”的教学意义和理论依据„„„„„„„„„„„„„„„„„„„„1

二、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2

(一)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2

(二)互动内容不注重情感交流„„„„„„„„„„„„„„„„„„„„3

(三)师幼互动模式单一„„„„„„„„„„„„„„„„„„„„„„4

(四)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带来的持续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4

三、构建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措施„„„„„„„„„„„„„„„„4

(一)以情感为互动条件,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4

(二)关注幼儿,建立师生互动的师幼关系„„„„„„„„„„„„„„„5

(三)明确角色,与孩子共同成长„„„„„„„„„„„„„„„„„„„„„5

(四)分组教学,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6

四、小结征地制度改革需要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配套进行„„„„„„„„„„„6 参考文献 „„„„„„„„„„„„„„„„„„„„„„„„„„„„„„„„ 致谢 „„„„„„„„„„„„„„„„„„„„„„„„„„„„„„„„

浅谈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

[摘要]:《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新课改下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探讨,并且在此基于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

[关键词]:幼儿教育;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措施

一、师幼互动概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广泛的与幼儿和家长、同伴及社会上的他人发生互动;教师除与幼儿互动外,也与幼儿家长、同事及他人发生交往。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师幼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了解幼儿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困惑,找到幼儿发展真正的增长点。针对幼儿实际,引导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积极互动。通过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师幼互动”的教学意义和理论依据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在刚颁布的《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维果茨基曾提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单独的学习并构不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不构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而被接受。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为不断改善,积极的师幼关系也逐渐形成,不少教师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因此,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为的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平等的对待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中,作为教师我们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不免存在许多让我们困惑甚至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的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他们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比如人数较多的班级中,进行师幼互动较困难。班级人数多是我园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幼儿人数多,很难面向全体,而且无关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

(二)互动内容不注重情感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方式,有效的师幼互动常常借助于有效的提问。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枯燥或深奥,难以让幼儿理解,更谈不上激发幼儿的参与的热情,此处的师幼互动谈不上有效,甚至使幼儿对学习活动有厌烦之感。从某种方面可以看出,教师为了互动而互动,很少考虑师幼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幼儿的行为举动,来扑捉他们的天真、好奇的想法。而且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中,总体上以不带鲜明情感色彩的中性行为为主,对幼儿表现出的不满、恼怒、厌恶等负向情感行为显著多于对幼儿表示亲和、喜爱与友好等正向情感行为。这样的低效的师幼互动,降低教学活动节奏。

(三)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意识到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幼儿的一种对话交流过程,但是,很多情况下,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幼儿的常规,不影响到教师的传授知识,不断提醒幼儿不要插嘴,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中,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也显得名存实亡。幼儿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势必使幼儿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师幼互动的效果。

(四)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带来的持续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幼儿在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慢慢认识事物,观察一些最基本的现象。有效互动总能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多途径。但是,很多教师不是很重视师幼互动所带来的影响,使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结晶慢慢消失。

三、构建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措施

抓住了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逐步改变现状,提升师幼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构建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以情感为互动条件,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师幼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①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孩子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为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而对话是一种平等民主、和睦相处、不断在多元之间寻求融合并促成新生的意识与精神。然而区域活动就为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进行情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像我们在带小班时,老师可以经常进游戏区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一起玩喂宝宝吃饭的游戏,轻松、自然地与孩子在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教育幼儿要自己吃饭,不挑食。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交流、交往。②来进一步提高幼儿个体与教师交流、交往的频率,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机会。而且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幼儿的情况并且调整教学方案对下一组幼儿进行教学,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关注幼儿,建立师生互动的师幼关系

孩子是环境的使用者,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主管理性,更能充分地体现师幼互动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师幼要达到有效互动,师幼关系是前提。孩子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的,要想让孩子喜欢教师,老师首先必须喜欢孩子、体贴孩子。你对孩子付出了爱,才能跟孩子很好的沟通。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对方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生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如在一个“给小鱼喂饼干”活动,要求幼儿根据小鱼嘴巴的形状和颜色喂给小动物相应形状和颜色的“饼干”,这个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充满了兴趣,他们都在那里喂的不亦乐乎,但是有的孩子喂的时候只是对喂的动作感兴趣,给小鱼喂的“饼干”都没有按小鱼嘴巴的形状和颜色来,“啊呦”在旁观察一会的我此时道:“我的肚子好痛哦,有小朋友给我吃错饼干拉,我拉肚子了,我只爱吃和我嘴巴颜色和形状一样的饼干!”一下子在喂的小朋友都停下了喂的动作,仔细看了看小鱼的嘴巴,然后拿相应的饼干来喂了。“谢谢小朋友,你们现在喂的饼干对了,我很爱吃,我还想吃,再给我喂一些好吗”?我笑眯眯地说着。于是孩子们兴致更加高昂的继续给小鱼喂“饼干”了。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感兴趣的事,就是最好的教学内容。教师擅长逻辑思维,而幼儿擅长形象思维,在利用有效资源的过程中,这两种思维于互补中碰撞出或大或小的火花,这就激发了活动的潜力。

(三)明确角色,与孩子共同成长

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地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影响最深刻的是教师,幼儿需要赞美,喜欢赞美,教师、家长的赞美、鼓励之词无疑会成为他们交谈的动力。但是在过去已往的教学活动中,认为互动就是要解放孩子,让他们

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纲要中明确指出:这种对幼儿放任自流,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或简单地组织一些让幼儿有机会动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并未有实质性的意义。教师在幼儿自主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自主活动环境的创设者;自主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良好、有效的师幼互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克服教师的权威,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关心幼儿,重视幼儿的情感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积极的、有效互动,善于倾听孩子的奇思妙想,善于与孩子在一起,听他们的小故事,和他们共同成长。

(四)分组教学,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如:在语言活动“蓝汽车”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回答问题,由于孩子能力的差异,课堂时间的约束,和其他的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真正能进行师生互动的次数,互动的人数都是不多的。而在分组教学中,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时间不变,自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交流、交往。而且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幼儿的情况,并且适度调整教学方案以此对下一组幼儿进行教学,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提倡互动最终的目的不

四、小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互动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高水平的互动是教育艺术的精华所在,很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新千年,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和教育的整体架构中,正确而清醒地把握幼教的实践方向。教育提倡互动最终的目的也正是如此,教师也应以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建构自己的教育。

注释

注①王雨晴,陈英和.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注②关少英.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参考文献

7.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七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 互动升华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征, 虽然有着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 但这些都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 加之教师照本宣科式教学, 因此历史给同学们的印象与感觉就是“遥远”、无用。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 借助多媒体、对联、歌谣等生活化方式与手段, 联系时事新闻、生活热点等, 设置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 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距离,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知识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感受历史就在身边, 与生活息息相关, 懂得学习历史, 可丰富生活阅历, 将历史视为乐在其中的趣味活动, 更主动地探究, 更积极地参与, 如此才会有课堂上的师生深入互动与对话。

如教学《儒学的兴起》时, 由当今的读经热、国学热、祭孔热等文化现象导入, 引发学生思考:儒学究竟有何魅力?儒家思想的地位是怎样得以确立的?这样, 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着手, 将现实和历史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给课堂互动奠定基础。课堂上, 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合作来探究: (1) 儒学在汉武帝时备受尊崇, 而后成为我国主流思想, 那儒家思想给后来的历史带来什么? (2) 现代社会, 儒学独尊地位已变为历史, 然而复兴儒学是不少人的精神诉求, 请问我们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祭孔热”“读经热”等文化现象? (3) 还有人说, 儒学可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转变, 对此, 在座的你们有何想法呢?这样, 由现实切入历史, 由历史回归现实, 引发学生思考, 互动升华, 提升认识。可见, 在有效教学与互动中, 问题的设计只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同时抓住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的有机契合点, 就能引发同学们的思想震撼以及心灵启迪, 而不是纯粹地看教学气氛的活跃与否。

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 多向互动

在历史教学中, 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 或者设置的问题情境比较单一化, 局限于课本内容, 答案与标准非常明确统一, 是现成定论, 扼杀了学生发散思维, 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索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影响课堂沟通与互动。另外, 由历史课程标准来看, 要重视探究学习, 指导学生敢于多角度、多方位提问, 把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有关方法。这其中就隐含着开放性的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打破单向思维、定势思维。这样, 当学生思维活跃时, 他们才会更主动地参与交流与讨论, 实现互动对话。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 探寻弹性化、多元化结论或答案, 给学生预留广阔思索空间, 使其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能力, 整合表层认识与理性思考, 结合所给材料, 联系所学知识, 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得出不同结论与理解, 而不是异口同声、千人一面。这样, 互动与对话才会更有效。

如教学《辛亥革命》后, 可设置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1) 倘若你们穿越时空, 变成了孙中山先生, 会怎样构建“中华民国”? (2) 假设袁世凯没有窃取革命果实, 孙中山是否可以完成“民主共和”的梦想?请分析并说明原因。这样, 通过开放性问题, 可引发同学们多元看法, 使其主动参与讨论活动, 发挥想象思维与创造力, 表达不同想法。当然, 若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需深入探究“民主共和”, 以事实说话, 促进生本交流。可见, 思维的多向度, 并非信马由缰, 结论的多元化, 绝非随心所欲, 需要符合题意, 注意史论结合, 避免空发议论, 胡说一通。另外, 在不同观点碰撞下, 会形成智慧与思维火花, 深化师生、生生互动, 培养学生不拘泥、勇于批判与创造的习惯, 而不是死守课本、人云亦云。

三、提出阶梯式问题, 互动对话

放眼传统教学, 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即便在新课程背景下, 有些历史教师也未落于实际, 对学生个性重视不够。如在设计问题时, 未兼顾学生整体与个体差异, 在课堂上,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 常常是几个优秀生回答, 其他学生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而“噤若寒蝉”。长此以往, 出现“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也不足为奇了。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为了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 教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教学原则, 考虑学生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差异, 设计阶梯式问题, 适应全体学生, 也顾及个体差异, 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使其在教师引导、点拨之下, 思维步步深入, 实现师生互动。

如教学《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 教师可将本课知识分解为若干阶梯式小问题, 紧扣问题开展教学, 比如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何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等等。同时, 可让学生当当老师, 讲解分析。这样, 给学生创造自主展示的平台, 而台下的“听众”也会更认真聆听, 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他人讲解, 质疑提问, 引发讨论, 促进师生互动。

8.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八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07-01

在当今教育领域的改革之下,互动式教学已经被更多的学校所采用,同时,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代教学的一种新趋势。对于互动式教学而言,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拥有了更多的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教师而言,现如今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的当代,采用互动式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现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近距离沟通,教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进行更好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性学习。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般来说,小学教育重点在于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便于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深层次学习,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小学教育在自己的人生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为简单,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的阻碍。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思维能力与自控力都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一定的人生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锻炼与发展。

二、多维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

1.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导入新課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同时还可以运用于教师准备新知识点的时候,在教师开始讲授新知识点内容之前,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举个例子来说,在小学语文课程之中有《司马光砸缸》这样一篇课文,教师在开始进行上课之前可以选择为司马光进行简单介绍,同时讲述其他一些关于司马光的小时候故事等其他一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让学生对司马光这个人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这样,在进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代入感为更加强烈,从而顺利展开教学。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于互动式教学而言,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前提,如果教师无法在采取互动视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教学氛围,那么互动式教学的成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轻松学习,同时,愉快的心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要想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教师所需要做的有以下几点,第一,与学生多多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当需要对学生进行尊重,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第三,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动力去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而加强教学成果。

3.采用合作学习法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在采取互动式教学法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认为互动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实不然,互动式教学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同时也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互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不够的。在弥补这一不足之时,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展开一定的交流,相互之间进行一定的沟通,从而进行互补式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让学生进行互相合作的方法,促进其共同完成任务,进行学生之间的彼此互动,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展开有效的学习。

4.组织学生演绎情景剧

加强互动性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感情与发展,因此,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对即将进行学习的课文以表演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演绎,这样一来,学生需要对课文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与了解,进而在展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身的认识与感悟。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把握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情感认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5.互动式教学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由于语文自身的广播性所限,教师通常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普及更为广阔的知识内容,否则学生无法体会到语文课文之中的情感背景,因此,这样一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强学生知识点的扩展,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锻炼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就这一点而言,在采用互动式教学之时,需要不断丰富互动教学的内容,否则就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互动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让学生适当发表自身的见解,在班级教学之中进行互相交流与沟通,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展开,通过这样的一种互动方式,不断加深学生的见解,从而顺利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6.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其自身的好奇心较重,因此,大多会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可以有效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加以互动式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景式问题教学,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是通过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的方式,充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有效的投入与互动式课堂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学成果。比如说,教师在开展具有一定疑问式的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一定的猜测,然后再通过课堂教学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学生在自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更有效率的知识学习。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将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加强教学成果都有一定的显著成效,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应当被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周秀兰. 打造互动课堂,涌动生命活力——小学语文互动活跃课堂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4,(04):34.

9.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九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国外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和批判——交往教学论也都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本质即交往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能体现师生互动,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由于认识上的欠缺,课堂教学中那种为交往而“交往”,为互动而“互动”的热闹场面便屡见不鲜。严格的说这种徒具教学形式的表现仍是一种假教学。因此,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究竟有哪些有效的方式”,“怎样判断其有效性”,“怎样促成其有效性”,这些方面就迫切地需要我们基层学校结合教学实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我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以下特征:见识不广,认识较单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加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繁、难、偏、废、差的现象,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收效不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因此,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结合学校实际,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此优化我校课堂教学中师生动态生成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师生行为。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安排、作业练习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控等方面都将得到有效的改善;而学生的认知行为方式、情感参与、交流方式等也将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而这一切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5、促进理论发展。当前国内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促进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更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1.进一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求知欲,成为课程资源的主题和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育理论: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实验对象选择2-6年级学生以及任课老师。实验学科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调查各种教学互动的实际状况及其对师生的影响,分析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方法和策略,提炼评价有效教学互动的主要原则(标准),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动态生成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师生有效互动学习方式,这套方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研究师生有效互动的潜在因素以及激励策略,创设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课堂有效互动的途径。

3、研究师生有效互动的学习环境,创设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有效互动的内容。

4、研究课堂有效互动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引导。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调查研究法。将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5、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八、课题研究步骤

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

1、准备阶段:(2010.4—2010.6)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2、实施阶段:(2010.7—2012.1)

A、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B、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C、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D、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E、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F、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G、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总结阶段:(2012.2—2012.4)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C、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D、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九、课题组研究人员分工及责任

组长:张书利负责课题总筹划,联络协调、指导等工作。

副组长:李建英承担课题组的指导、资料收集、总结等工作。

课题组成员:

许振营 张兵承担管理资料,撰写报告及语文教学实验研究等工作。

刘广新 王红梅承担活动记录及数学教学实验研究等工作。

张凤国 罗海霞承担音体教学实验研究工作。

陈文玲承担整理资料及英语教学实验研究工作。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整理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片断与反思,研究论文。

2、录制有效课堂教学实录。

十一、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教学与管理》王德勋2005年第27期

天津市武清区教育科学课题成果

关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张 书 利

课题批准号:

10.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十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67-01

引言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互动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建立互动教学能够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更主动开心地去学习,减少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调与沉闷。基于此,本文也就围绕着互动教学展开如下几点探究:

一、互动生成方式的预设能力是很重要的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优化教学目标,要能够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预设互动生成。课堂的预设生成要在学生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便于学生接受。比如说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教授,可以让学生分析两个公报的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基于这一教学内容是不需要进行拓展的。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在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再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也能够使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比如说,上课一开始师生可以一起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主干知识,按照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先讲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接着再讲“中美关系正常化”等一些内容。这种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教学,既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实效,而且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更积极了,更愿意参与进来。

二、互动的空间在于弹性预设

这里所说的弹性预设主要指的是在教学内容上也适当地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想象范围,要切实地制定出以学生为学习核心的措施,为实现学生充分想象的目标做好铺垫。弹性预设的重点则在于强调教学方式实现的主要方向,促使其灵活性能够更加积极地显示出来。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经历,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这也历史在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学生们的情感态度是无法从内心实现的,这也需要借助于教师的互动教学才能顺利完成。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以弹性预设为基础,同时还要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性为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富有创造性。 比如,在探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准备资料,课上再由学生发问,问题则由其他的学生进行作答。这样,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对于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更容易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则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匈奴这个种族真的存在吗?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同学们也都众说纷纭。此时,根据学生的疑惑点,教师在适当地加以指导,则能够起到辅助的作用了。有些学生则会提出:“王昭君和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恋爱史也是真的吗?”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都是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的。学生之间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谈论,最后再由教师为大家揭晓这个谜团,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所看的书籍以及在电视上所得的描述把真实的情景描述给学生们听,学生们也会聚精会神地听,效果则非常不错。

三、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步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对一些问题则开始有自己的认知能力了。在这个半成熟的时期,学生们的情感表现也是非常强烈,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各自的情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也希望在课堂学习上教师不要再一味地向他们灌输知识,他们希望教师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把一些知識以典型实例或者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说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理论和真真切切的情感。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师生间的互动,需要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地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从而引发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为有效地实现从知识到情感的全方位互动奠定基础。

例如,在探究“台湾问题”相关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把握学生的爱国情感,先从台湾的沧桑历史作为切口,然后再鼓励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学生们也都能够在互动中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将各自的看法发表出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够促进教学质量上升到更高的档次。

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但是如果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更是一种能力了。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能回答问题,也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在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就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着每一课的重点内容,精心地设计好供学生探究的课题,其中,题目要体现梯度性以及探究性。在讲课的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分类整理,分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变“想学”为“乐学”,进而再达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最终目的。

师生互动主要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个重要宗旨,教学中,师生充分地动起来,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既能够获得最大的收效,也能够让教师也真正地成为受益者,既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对组织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是大有益处的,为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服务的。

参考文献:

[1]杨爱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3(13).

[2]赵灿东.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法.云南教育,2005(35).

[3]刘丰宪.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1(09).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树同教育科研,2006(3).

11.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有效互动的策略 篇十一

在语文课堂, 如何实施有效的互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尊重差异

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的事实。教师的重大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 承认差异的存在, 平等的对待差异, 更应善于把握这种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 心理自由的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差异, 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朗读理解、能力发展、情感体验等各反面的差异, 在相互的碰撞、激荡中产生思维的火花。学习《海鸥乔那坦》这篇课文第四部分时, 有的同学认为这部分写的是新一代的乔纳坦, 有的认为是永远的乔纳坦。看到学生之间的争论, 我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谁对谁错, 而是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然后在此基础上阐明理由。学生的积极性陡然高涨, 朗读、理解、交流, 在书中寻找证据。例如向日葵组的展示过程是:请大家倾听我们小组朗读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四部分, 同时邀请其他各组想朗读的同学一起朗读。此时, 有理解能力稍显落后, 交流能力稍逊风骚但朗读能力强的一同站起来了, 在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中, 我发现他们是自信、快乐的。在向日葵组的强辩手表明观点、阐明理由后, 他们接着说:请其他小组同学质疑、补充。顿时, 语文课堂成了辩论场, 各组中的辩论精英们唇枪舌剑发表自己的见解, 虽然最后统一认为新一代的乔纳坦就是永远的乔纳坦。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呈现的是其乐融融, 议论纷纷, 涌动的是独特的见解, 平等的对话。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 语文教师要目中有人, 有活生生个性鲜明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 给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孩子创造机会, 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合作、勇于质疑, 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自信, 并进而不断构建、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使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尊重学生富有个性, 有差异性的学习成果, 才能使课堂成为生命涌动的场所。

二、激赏生命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 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 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及时、恰到好处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例如在语文互改作文课上, 我首先给出的评分原则是:遇到作文中的靓字、妙词、佳句、精彩段落甚至标点, 除了运用赏识符号外, 尽量多批赞语“你观察细致入微, 这一段描写准确生动!”“本句议论有独到见解, 让人折服!”当然对于作文中的毛病, 也建议学生适当旁批进行鼓励:“能换个更贴切的词吗?”“注意过渡了吗?”

又如在全班展示读完黄雨盈同学写的《傲梅立于雪》这篇作文后, 我立即点评道:“梅花, 正是经过与寒风冷雪做斗争才开出美丽的花朵呀!”多么富有哲理, 而又感人至深的一句话呀!我们感受到了黄雨盈如梅一般的精神品质。全文语言精美, 用形象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 缤纷花色清幽香味, 坚强特性。引诗据典信手拈来。我想只有细心观察, 精心构思, 用心积累才能写出这样的美文。一番评价, 我看到了黄雨盈眼中激动的泪花, 而此后, 她更加热爱语文, 也鼓励身边的同学多读有益的书, 多写令自己心动的美文。

由此可见, 教师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老师一句激励的话语, 一个赏识的眼神, 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温情, 心理上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愿与老师、同学互动。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生命涌动的舞台。

三、共同成长

世界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荀况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韩愈也曾经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不如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先生创造学生, 学生也创造先生, 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如今, 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今教育观对我们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具有启迪作用的, 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 要彼此尊重, 互相信赖, 互相学习。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 走近学生, 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 贴近学生, 与学生交流, 向学生学习, 这样才能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受众多教育思想的启发, 我在讲授某些内容时, 试用“小先生”的方法, 把学生请上讲台, 让学生当“小先生”, 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如讲授新课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环节时, 如果生硬的讲授写字要点, 学生无心听讲, 老师还讲得口干舌燥, 收效甚微。但若能改变教法, 先布置学生在书中圈点勾画出重点字词的书写, 再由学生上台试写, 然后由小老师上台指出优缺点;或先让学生自由书写, 再请小老师上台谈谈心得体会, 提醒哪些地方是应注意的。这既省去了老师繁琐的讲解, 同时也能使有些知识从小老师的叙述中得以补充说明。讲台上, 小老师态度认真, 板书工整, 普通话标准, 语言清楚、准确, 完全没有了过去那种被抽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的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窘态, 也促使老师在今后的书写中应更加规范。

又如教《风筝》一课, 通过小组合作突破难点后, 让学生思考:本文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一般的学生不外乎说本文批判了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 而有一名学生却认为本文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言行的深刻反省和自我批判的精神, 还将理由娓娓道来。显然这位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远远胜于其他同学, 也避免了老师枯燥讲解的尴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合作者, 不再是权威的代表, 而是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超越者, 而不是被权威控制下的服从者。我们迫切需要克服传统上两个“中心”的对立, 逐渐向相互包含、二者并重的方向发展。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说, 教师和学生都将逐步掌握互动的主动权。因此, 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师生在人格上真正平等、在情感上相互融洽、在思想上形成默契, 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学生要对老师充分信任, 老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示范、指点, 学生也给老师启发、感触。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

记住一句话:“你教给学生的和学生交给你的一样多。”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学生要对老师充分信任, 老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示范、指点, 学生也给老师启发、感触。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

12.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篇十二

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畅销书《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全新的人才,它正呼唤一场新的教育革命,《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中也提到:2013年中国教育行业IT总投入达522亿元,中国教育信息化投入不断上升,增加18.1%.在教育技术驱动下的教育的变革迫在眉睫,要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创造出有趣味性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让学习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现实与未来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等,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使学生可以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互动和讨论,笔者运用电子白板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打破传统课件PPT教学,在设计上凸显“互动”功能,设计更多互动环节,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以“图形的平移”的教学实施为例,结合电子互动白板,阐述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1交互式电子白板简介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成了电子感应白板(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Smart Notebook软件),能够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相对于以往的以PPT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更多的功能,可以进行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之间的双向通信,具体来说,感应笔能够发挥出电子白板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功能,一方面可以用来进行自由书写;另一方面又能够发挥出鼠标的作用进行点击,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实用.2互联网下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形的平移”教学案例

2.1课前准备――创设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备资源和备学情.首先,教育是教育资源问题,而不是教育技术问题,笔者利用网络平台将文本、视频、图片等各种资源整合到一起,计算机网络成为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利用“千图网”、“花瓣网”等网站搜索图片背景与Flash.此外,网盘等数据资源也可以运用互联网获取,并且,提前将几何画板制作的“平移的作图”过程录制称微课,再以视频的形式插入到Smart Notebook白板软件中,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其次,根据相关知识的作业情况判断学情,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笔者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通过互联网作业平台,将预习作业推送到学生的手机和电脑中,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完成作业,汇总后运用大数据统计作业的完成情况,以此来确定学情,从而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2.2教学过程――创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主要是: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在课程引入环节,运用动画让学生直观感知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并观察通过平移制作出的图形特征,从而引出平移的概念――图形的平行移动简称平移,在新知探究环节,为了引导学生归纳平移的特点,主要设计以下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运用互动电子白板中的“克隆”功能,让学生向任意方向拖拽福州华侨中学的校徽,从而让学生观察任意方向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了改变,第二个活动是通过学生动手画图直观感知,分组讨论,得出平移性质的猜想,最后再运用几何画板操作确认,以验证学生的猜想,几何画板中,通过向任意方向拉动D点,并观读数可以看到,向任意方向拉动,平移前后的对应点之间的线段,都是平行且相等的,在练习巩固环节,运用几何画板的虚拟操作功能,让学生用尺规作图、计时点击、克隆拖拽等形式,设计丰富的练习让学生上台,与教师互动,并且在练习完成后,同屏对比讲解、批注、互动分享,或运用互联网将课堂小结或笔记发给学生.2.3课后自主学习――创设信息化的学习方式

利用福建教育云的教师云空间,布置课后练习与作业,并提供交流讨论的网络论坛版块,笔者所在学校共有160位教师、2221学生及4442位家长注册了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们积极利用平台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分享,在互联网+特征下,利用云空间或网盘等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创设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以收集和利用资源、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R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互联网的普及,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学习途径,如:资源利用、主观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等.3课堂教学效果与信息技术融合情况的评价

基于互动电子白板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丰富资源和全新沟通机制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实现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本节课在教学上的核心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特征下的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改变学生的被动心态,真正实现以“教学为中心”的模式向以“个人学习为中心”的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拓展性与生成性

利用互联网生成的教育资源,是可拓展、共建,随时生成的,通过福建教育云的教师空间或网盘等资源库,可实现教师的迅速备课,试题的迅速整合等,并且在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下,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横向拓展与纵向加工,进行整合和再创造.(2)交互性与自主性

利用互动电子白板和互联网使得学习资源可以进行双向传递,和反馈功能,并且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学生基于网络,使用福建教育云等服务平台,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自学平台,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本节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情况:

(1)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指的是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首先从课前通过互联网整合教学资源、数据分析确定学情与教学目标,接着基于互动电子白板设计教学环节并运用几何画板等数学工具,最后在课后利用云平台发布作业与讨论,信息技术始终贯穿始终,这恰恰体现了运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相工具,能够大大提升教师备课与上课的创新性和有效性.(2)整合性

一方面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另一方面要评价信息技术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正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基础上的,因此设计平移的作图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小组讨论得出猜想,最后应用几何画板验证猜想.(3)动态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随着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目的变化而随之进行合理的技术调整或更新,例如,在课前就利用福建教育云平台教师空间等网络平台发布预习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最终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从而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主要教学环节.4未来的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展望

在未来,借助互联网思维将逐?u颠覆传统由教师主导的,以黑板、教材、粉笔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收集学生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管理,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数据化分析,来推断学生多不同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3]

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许多移动产品的推出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所在的福州华侨中学十分重视教育的信息化,在每间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和互联网,构建智慧教室与电子备课室等,并多次组织教师培训和学习互动电子白板等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资源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的,但学校本身应该是个性化的,当代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特征的新教育时代,因此,从学校层面上还应该思考,结合学科特点应该如何组织开展具有个性化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育者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设置一系列标准化的核心概念和能力,根据学习者个人的目标、需求、兴趣和过去的学习经历,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学到他们真正关心或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学习者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并获得成就感.[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管理和评价有趣味性而且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运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和学生建立起联系,为他们在校内外学习提供帮助,成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合作者.参考文献

[1]董江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 40

[2]严冰,单从凯.数字化学习资源[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3]王晨.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13.高职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前提的探析 篇十三

关键词:高职,实践课程教学,教学互动,前提

教学互动的目的是要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 并通过教师的主导和善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达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教学互动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1]。教学互动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 不胜枚举, 各有其优点和适应面, 这方面的探讨文章也很多, 但在策略和前提条件方面所见较少, 而教学互动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熟对教学互动的实际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预期能否实现。如果教学互动前提条件不成熟, 那么即便采用了先进的互动方法和合适的教学形式, 也不能取得应有的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互动前提条件成熟, 则能做到事半功倍的互动实效性。

1 通过多年的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笔者认为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需要高职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其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前提工作

1.1 不断提升实践操作技术能力, 让学生“信其道”

高职教师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重任, 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针对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实践操作技术能力。

在当今世界务实避虚的社会大背景下, 高职生的学习也越发显得实用化, 不少高职生把是否对将来工作有用作为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2]。他们一般不满足于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现成答案, 喜欢独立思考, 然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2]。在这样的学生面前, 教师如果没有“一技之长”, 是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 并跟随着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互动也就很难开展,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新形势下, 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内功的修炼,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取得学生的信服, 从而达到让学生“信其道”的结果, 由此树立教师的权威。一旦教师做到了这一点, 那么在整个教学互动中, 教师就能得心应手的去主导课程的走向, 可以很容易驾驭实践课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学生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并给予解决。

1.2 不断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让学生“亲其师”

当下的高职生, 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缺乏信心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因此, 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保持信心, 要始终鼓励学生, 关心学生, 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 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 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 关心学生, 研究学生。教师的亲和力, 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也才能更容易地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知识和技术的追求。自视甚高、我行我素、不顾学生感受的教师, 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即便学问高也未必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1) 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互动更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亲和力可以消除学生的顾虑, 从而为课堂互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并能较快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关系。具有亲和力的教师能在平等基础上发展与学生的交往关系, 并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为课堂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也更容易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使课堂教学更加具备有效性、针对性。

具备亲和力的教师能足够重视学生, 学生也更乐意与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知识、情感等的交流, 使教师能从更深的层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 掌握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 这就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开通了很好的反馈途径。正如医生给病人把脉, 要切准, 然后才可以开方子。了解学生有助于教学互动的顺利开展, 使课堂教学更加具备有效性、针对性;反之教师在教学中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 并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课堂教学, 也较难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

1.3 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 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 做到“亲其友”

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协同合作, 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教学互动是多维的互动, 不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更为丰富, 包括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等[3]。并且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时间、空间及私密效果上也远远超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如果教师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之间的互动, 无疑将会对整个教学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下高职生的生活现实和社会文化背景, 使他们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征: (1) 张扬个性但有时却显得叛逆; (2) 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 (3) 主体意识强但集体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弱[2]。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迟迟没能完成实训任务。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早早的就完成实训操作, 闲暇无事却不理会同学的进度。如果单靠教师来指导相对弱的学生, 不但费时费力, 也会使部分学生在一定时间里无所事事, 还会因此延误教学进度。

要使个性特征强、稍带叛逆和集体观念相对较弱的高职生, 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 树立团队精神, 让学生“亲其友”, 形成互助的学习环境和良性的竞争环境。要让学生明白教学进度是班级整体所创造出来的, 单个学生的超前完成任务并不能带动教学进度的加速, 而单个学生的落后却会影响班级整体的教学进度, 因此同学间应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一旦教师在班集体中, 树立团队精神, 让学生“亲其友”, 形成互助的学习环境和良性的竞争环境, 就能使课堂教学实现多维的, 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就能为学生探究知识和技术创造更良性的学习条件, 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使学生活动充分深入, 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就能很好的处理因学生智慧类型和学习习惯的差别所造成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的速度、学习效果的差异问题。

1.4 不断提高对自己、对学生、对课堂整体的把控能力, 做到“游刃有余”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 教师是主要调控者, 既要调控学生又要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而这些调控又建立在教师对自身调控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对教学互动的气氛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愉快振奋的情感能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易于学生在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领会[4]和操作技术的掌握。因此,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就要提高对自己的把控能力。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动机、认知、意志、行为、注意、情感等心理要素有着自我控制能力, 这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调控的前提基础[5], 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并不总是自觉地进行的, 往往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例如, 当学生学习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或复杂的技术操作时, 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情感, 这时,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形式,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奋心理和好奇心[5], 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后再进入教学环节, 使之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 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 提高对学生的把控能力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学互动是双向的, 是开放的, 是师生互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与传统教学相比, 教学进度不再完全掌控在教师的一方, 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会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有充分的设想, 要对教学方案的执行步骤进行具体设计, 要对教学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对课堂整体的把控能力。

2 教师单方面做好准备还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还需要学生的配合, 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2.1 学生应该积极改变被动的传统教学观念, 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角色位置, 在与学生接触的初期阶段, 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对专业课产生学习兴趣。但长期的一味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会使学生局限于封闭的书本世界, 学生的自我体验与独立判断会被忽视甚至丧失;学生的真实思想、新思路、创新的技术和方法会被隐藏和抹杀;从而使师生共同沉沦于程式化的教学;最终使整个教学缺乏生气、缺乏创新。如此, 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听课时间不长, 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极端的学生则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学生如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以教学的主体姿态进入教学过程, 积极与教师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交流与探讨, 就可以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实际, 教学内容更贴切、教学方法更合理、教学评价更公平更符合实际。如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与教师一同建构教学模式, 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形成主动求知的教学氛围,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教学过程更顺畅, 使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2.2 不断提高自控能力,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普遍对业余时间的安排缺乏目的性, 对掌握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不高, 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较差, 课后较少复习, 对作业不认真思考, 遇到问题容易选择逃避, 不能正确对待。因此, 高职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控能力, 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应该明确大学阶段是为生存、为发展、为完善自我而学, 要认识到自主学习不仅是学习层面的需要, 更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以促使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如此, 学生就能在业余时间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更大程度的能力提升。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控能力,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够了解和掌握日新月异的新知识, 把自己培养成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接班人。

2.3 树立职业人观念, 不断加强专业实操和岗位训练, 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指出, 实施职业教育, 要对受教育者传授职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 进行职业指导, 让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能更快与实际工作接轨。根据这一要求, 作为高职学生, 在校期间一定要不断加强专业实操和岗位训练, 努力学习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除此之外, 还要有意识的把自己往职业人方向培养, 树立职业人观念, 这有助于今后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 能以最快的速度与实际工作角色相接轨。

言传不如身教, 理解不如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高职学生要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使所学知识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并转为己用, 就要不断加强专业实操和岗位训练, 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高职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不但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更是高职学生实现发展的法宝。这需要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 发挥优势、克服不足, 还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要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工作起点、工作环境大体相差不大 (基本都是第一线的初级的工作) , 结果却截然不同, 有的会脱颖而出成为单位的骨干, 有的却会在反复的初级工作中消磨了意志。成功者往往具备许多优秀的品质和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是其必备之一。因此, 拥有自我发展能力的高职学生, 不但能在学习中更优更强, 提早进入工作状态, 会主动调整自己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还能在长期的工作中, 善于把握机会, 发掘自身潜力, 提升自身能力。

3 结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与完善, 并取得良好的教学互动结果。不断促使教学互动前提条件趋向成熟, 对高职院校创新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强.课堂教学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 (01) .

[2]曹霞, 刘利军.人文课程教学的互动:以“军人心理学”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 2009 (01) .

[3]李玉华.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性的前提与策略[J].语文学刊, 2007 (02) .

[4]邱晓芸.职高英语口语教学互动的探索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 2012 (06) .

上一篇: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下一篇:相声剧本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