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策划的基本形式(精选8篇)
1.编辑策划的基本形式 篇一
班会的基本形式
发布时间:2010-12-24 09:22:55 查看次数:
一、班级例会概述 1.班级例会的概念和特点
班级例会是班会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班级定期举行的以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为主的班级学生会议。班级例会具有实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班级例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接受常规教育,做到自觉遵守学生守则,自觉维护集体荣誉,以保证班级正常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班级例会常常是针对班级工作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的,一般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教育效果,因此班级例会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班级例会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具体安排上。班级例会应按学期进行统筹安排,但每次班会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变化着的班级情况作具体安排。学校常规教育以及与之有关的班集体和班级成员中存在的问题,或班级人员在学习、工作、生活、劳动、健康等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及偶发事件的处理,都可以作为班级例会的内容。
2.班级例会的形式和内容
(1)班级例会的形式有晨会、周会、民主生活会和班务会四种。就其具体形式而言,则可以有举办讲座、学习有关材料、组织经验介绍和思想汇报、讨论中心工作等多种形式。
(2)班级例会的内容可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班集体建设: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包括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寝室规则等),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措施;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工作任务,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选举班干部,审议班级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工作,确定与班集体建设有关的具体内容。②学生行为指导:宣传“学生守则”,检查“学生守则”的执行情况,表彰先进,批评错误言行;帮助学生分析和总结自己的情况,提高他们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和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帮助他们巩固优良行为和不断克服不良行为。③其他:组织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
(一)、晨会
晨会又称晨间谈话,是由小学班主任组织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一般控制在10分钟。晨会时间短,可以每天进行。晨会的内容应当既要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又能密切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
1晨会的特点:(1)针对性。晨会谈话要少而精,内容有针对性。晨会是针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及时性。晨会能及时得到发现、解决学生之间矛盾,并通过晨会使全体学生及时受到教育。(3)灵活性。晨会可用谈话式、表扬批评式、示范式、唱歌式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批评要贯彻说理教育为主的原则。2组织晨会的注意事项:(1)晨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2)方法要适当,要以正面教育和说理教育为主。(3)会后要检查督促,让学生自觉遵守,养成习惯。
(二)、周会
周会是在中小学每周一中午读报讲评时间,由全校统一部署,各班主任负责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形式。
1.周会的主要内容:除进行思想品德理论教育外,还包括总结上周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状况,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宣布上周本班的全校纪律、卫生、三操等单项竞赛或检查的经过;提出本周思想品德教育、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要求等。
2.周会的形式:(1)辨是非周会(2)讲故事周会(3)学习名人名言周会(4)文艺演出周会(5)新闻发布周会
(三)、班务会
班务会是由班委干部组成的定期例会,或由全班同学参加的例会。
1.班务会是研究班务、引导全班同学对班级实行民主管理的例行班会。形式有:
(1)民主选举会。民主选举会通常在开学之初进行。新生人学之际,因全班同学互不了解,可由班主任根据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档案中记载的过去工作状况,临时指定班级负责人。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熟悉了,再民主选举班干部。一般情况下班委干部要每学期改选一次,必要时可以通过班务会临时补选、增选。也可经班务会实行自荐和竞选班委,还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
(2)班级常规会。班级常规会的任务是在开学初,制订和修改班级奋斗目标和工作计划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如果由班主任草拟的或由班委会讨论通过的计划,也必须交班级常规会,由全班学生讨论通过,使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计划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增强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诸如班级公约、卫生制度、作业制度的修订,均需通过班级常规会交由全体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然后实行。班级常规会一般安排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进行,以免与学校教学计划冲突。也可安排在周末某个恰当而固定的时间举行。
(3)班委会、分组讨论会。班委会、分组讨论会的任务是在期中讨论班级情况,以肯定成绩,明确下阶段努力方向,及时公布半学期来班级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和班级规章制度执行小结,以利每个学生反省对照、更好地自律。
(4)总结评估会。总结评估会的任务是在期末评选三好学生、单项积极分子,布置假期小组活动等。学校常规性的德育评级,全校或全年级的先进班级和个人的推荐等也适宜在总结评估会上由全体同学酝酿讨论,以利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民主生活会
民主生活会是针对班集体内出现的某种错误倾向召开的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的班级例会。
1、形式有两种:一是班委会里的民主生活会,二是班级全体同学参加的民主生活会。(1)班委民主生活会:主要目的是针对班干部内部的一些不良作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小学生的独立自我人格尚须不断完善。作为班干部,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虽比一般学生更具有发展性、进步性,但他们毕竟属于学生中的一员,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而班主任和一般同学对班干部的期望值往往过高。他们开展工作时,难免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还可能对班级工作和班集体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在心理上产生委屈、悲观,甚至强烈的抵触情绪。作为班主任,如果处理这类问题方式简单、粗暴,极易引起当事人和其他班干部的不满,影响到班级工作的开展。这时,班主任最好的方法就是召开班委民主生活会。
召开班委民主生活会,班主任首先要全面调查研究,了解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找到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其次,要了解班干部的心理。作为一个班干部,要协助老师,要统领同学,要在众人面前讲话,要独立思考解决一些问题,要处理各种矛盾,要学会协调人际关系。他们会因地位、角色、位置的变化,产生自傲情绪。在有了新的责任、新的权利、新的义务后,碰壁次数多了,烦恼也增多了,矛盾的心理也更复杂成熟了。应从爱护的角度出发,从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来对待他们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再次,班主任在民主生活会上要以身作则,带头作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班干部看到民主生活会的目的不是为了整某个人,而是为了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大家才会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认真反省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既不挫伤班干部的自尊心,又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2)班级民主生活会主要是针对全体同学思想上或行动上出现的某种错误行为或倾向而召开的班会。坚持表扬与批评,对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具有重大作用。为此,班主任要注意经常表扬好人好事,坚持原则,维护正确的东西。同时要利用班级民主生活会,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和倾向,抵制歪风邪气,形成人人要求进步,争做好事的班风,把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
主题班会
一、主题班会的概念和特点:指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班上出现的问题组织教育活动。
与其它班级活动相比,主题班会活动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主题鲜明。活动围绕预定主题进行,针对某一阶段班级出现的问题,或结合相应节日、学校工作安排,确定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如:妇女节前布置好任务,组织“了解自己的妈妈”主题班会活动;进行理想教育的“各行业苦乐调查记”、“二十年后来相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常规教育的“会说话的红绿灯”。
2内容集中。班会内容服务于主题,集中有关内容才能突出、强化主题。在“赛巧手”活动中,为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形成较熟练的劳动技能,就要设计系列自我服务性劳动和简单的手工制作,要比“巧”。
二、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 1.专题讲座:在组织某一专题活动中,可邀请有关人员,如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优秀教师等,给学生作系统讲解、现身说法,使事迹、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现实更贴近。围绕一个时期的主题,用讲座这种有效形式配合其它活动。如请本地执法人员作法制知识介绍,掀起学法、懂法热潮;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实习前听优秀教师谈教学心得体会;迎接香港回归活动,利用香港百年知识讲座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香港。
讲座是一种比较严肃的主题班会形式,主要特点是向学生正面灌输正确思想或介绍某方面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可有计划地安排几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选题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主讲人可由班主任自己担任,也可请学校有关领导、科任教师担任,还可邀请校外的人士担任,或者推选学生担任。这种形式常在某个主题教育开始时使用。
2.主题报告会:目的是围绕某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邀请各方面的人作报告。如讲传统,可请革命前辈;讲治学,可请专家、学者;讲纪律,可请解放军;讲爱国,可以请归侨,等等。主题报告会主要为配合主题教育进行,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如澳门回归前后,可举办“澳门问题”报告会,申奥成功后可举办“奥运历史”报告会。
3.座谈会:围绕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的问题,与毕业生座谈在校学习前后感受,与任课教师座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与家长坐在一起说说心里话,消除隔阂等。这种方式的主题活动,气氛自由、民主,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容易袒露思想,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与大家交流,提出尚未解决的疑惑与同学研讨。通过交流,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座谈会需有明确的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还可邀请有关名师或校外人士参加。
4.讨论会: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极好形式。提出讨论的问题要集中,一定要是学生中的典型思想问题,特别是多数学生认识模糊或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统一认识。一时不能统一时不可急于作结论,可指导学生经过学习,继续展开讨论,直至趋于统一。
5.纪念会:主题教育与纪念日的纪念内容相合时,可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活动。例如“五四”运动纪念会,可以对学生进行“继承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做时代先锋”的教育。
6.知识竞赛:为了促使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举办各种知识竞赛。如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可以举办“我爱中华”知识竞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可以举办“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为了帮助学生立志成才,可以举办“探寻科学家的足迹”的知识竞赛。
7.展览会:让学生自己收集实物、图片、报刊文摘等材料,自己办展览。展览内容要适用于教育主题。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相继举办“伟大的中华,壮丽的山河——我国名胜古迹展览”、“伟大祖国在前进——我国科技成就展览”、“我爱中华,献身四化——祖国各条战线的优秀青年事迹展览”。
8.影、视、剧评:是配合主题教育的一种班会形式。应配合教育主题,组织学生观看教育意义深刻的影视剧,看后组织学生评论。
9.参观:如:可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文化古迹;配合“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的教育,参观某个现代化工程。各科展览如能配合教育主题,都可以组织参观。参观主要是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教育目的的实现,还需要通过参观后的座谈或写成书面体会加以落实。
10.社会调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到广大群众中去了解采访新人新事,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澄清一些糊涂认识。进行社会调查要组织好,不能“放鸭子”。要根据调查目的事先帮助学生拟好调查提纲,联系好调查单位和对象,调查结束后应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组织好主题班会的交流。
11.化妆:这种班会是学生十分乐于参加的。化妆与否,化妆面多大,要根据主题需要。常采用的有全体化妆的“理想晚会”;也有个别主持人化妆的“知识老人”、“时间老人”或“春姑娘”的主题班会;还有在主题班会中以化妆表演作“插曲”的,如“人生观”问题讨论会中“张海迪”坐着轮椅“赶”来参加,作即席讲演;又如《向科学高峰攀登”的主题班会,不速之客“祖冲之”光临发言,都属于这种形式。
12.音乐会:是主题教育的一种辅助方式。如配合理想教育可组织不同志愿的学生唱自己的“理想的歌”;可以配合爱国主义教育举办《黄河大合唱》赏析会;配合传统教育组织“革命历史歌曲大联唱”等。
13.文艺演出:可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文艺演出。节目要求形式多样(诗、歌、舞、曲艺、话剧均可),最好能自编自演。
14.演讲会:演讲会是在一个主题教育结束时组织的带有总结性质的主题班会。演讲会要求广大同学都作认真准备,积极参加。特别是要注意安排一些在教育活动中认识提高较快的同学参加演讲,因为他们的演讲一般能联系个人实际,表露真情实感。
其他还有辩论会、汇报会等形式。可根据主题教育的需要选择使用。在一次班会中可以选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安排多种形式。
2.编辑策划的基本形式 篇二
电视新闻学形成的原因
几年前, “现场直播”这个词并不被大家熟知, 而现在, 所有的电视台都在尝试它。传统的新闻学对新闻的定义是对近来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关注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作为工具对最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所有这些定义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现场直播”的出现, 让我们通过电视荧屏上的形声来了解来自全世界的正在同步发生的事件。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视特技的手法大增, 这样大大方便了电视新闻编辑的发挥。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来进行字幕的多种展现效果, 达到一些蒙太奇的境界、画面的分割等等。也就是说, 电视新闻已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也从简单的排列组合向复杂的创作型方向发展着。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
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工作特点和使命是我们必须讨论的问题。电视台新闻部的负责人会按照通常的分工, 把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成外采和编辑两部分, 所以就有了前工就比较清晰。但是这样的分工在某些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发挥, 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功能。电视新闻编辑应该担负起组织指导、控制指挥和编辑制作的重要责任。
1. 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就是新闻编辑部。
新闻编辑要对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等做到心中有数, 要对国家最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做到相当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报道思想和计划, 把握好舆论的导向。2.编辑部内部要展开一些讨论, 通过探究和讨论就可以确定开办的栏目, 也可以组织拍摄连续报道。编辑部还要进行编辑和制作工作。这包括文字的编辑和节目的制作。文字的编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对电视解说词的修改等。编辑不仅要对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 而且碰到一些重要的消息时, 还必须配发一些评论的语言, 编辑好了以后通过主持人把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节目制作是由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以后并不是完成了新闻的制作过程, 编辑还要对记者拍的画面进行剪辑, 对画面进行技术处理、和声的制作和把握新闻的长度。3.新闻编辑应该和记者以及通讯员紧密联系起来。电视栏目的播出, 离不开通讯联系网络, 而这一网络的主体就是通讯员以及广大记者同志。编辑部需要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一些重要信息, 要通过对报道的了解帮助他们出一些主意, 知道他们的新闻采编方向, 并定期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编辑的核心工作是新闻节目的编排
新闻编辑部的首要任务是拟定播出大纲, 播出新闻节目的计划就是当天播出新闻的大纲。每个时段的新闻节目, 都有一个很详细的节目计划。每个节目经过组织以后才能实施。比较起报纸的编排, 电视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以下是电视在规划方面的特性:1.报纸是从空间上来布置排版, 而电视是从时间上来安排相应的节目。单位时间和客观时间都会对节目的编排产生一些影响。单位时间把每个时段的节目固定在某个空间里, 根据特定的电视节目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播出时间。对于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 可以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穿插播出。对于一些突发性重要新闻, 也可以中途插入播出。2.相对的连续性也是电视节目编排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来说, 在不同时段的播出中, 它的详尽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一个时段中只是蜻蜓点水, 另一个播出时段才会充分展开说明并讨论。3.新闻类节目都是相互呼应的。在整天的新闻节目中, 新闻专题和现场直播都是在不同的时段播出, 而中间也会插播文艺节目和电视剧、广告等等, 难免会让电视观众产生厌烦情绪。但是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观众群, 这样也会提高收视率。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 电视新闻既可以根据需要修订节目单, 也可以一个新闻事件分期播出, 还可以采用多种宣传手段, 所有这些特点, 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多样、连贯而且灵活。
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把握的原则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并不是只知道普通原理就可以完全掌握的。也就是说, 如果想要把电视新闻编排好的话, 就必须掌握一些和宣传学密切相关的东西, 以及如何将这些编排规律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电视新闻在编排活动中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观众心理活动的关注, 都是让观众能够接受最新信息, 并让这些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进行艺术性的传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益于适应观众心理, 而管理心理也同样影响着艺术行为。读者是报纸的受众, 所以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问题, 而电视却不同, 它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 二者区别很大。报纸的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 还在影响着现代的电视编排, 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忽视了电视的形声具备的特性以及不可以重复阅读的局限性, 忽视了时间的节奏优势。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 一篇社论, 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 一些典型经验, 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 而电视则不然。电视新闻编辑在确定头条的时候需要掌握如下一些原则:1.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些消息在当天的报纸中已经刊出, 那么电视新闻中就不应该认为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 就算一些新闻的题材重大, 但是由于记者没有最先拍摄到, 那也不应该视为重要, 因为时过境迁, 不能体现电视的特色。所以, 电视新闻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最新的事件报道。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每次新闻广播都是从高峰开始, 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 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新闻节目的时间段靠后的话, 它的新闻价值也就会越小, 观众也提不起兴趣, 就会关掉电视机或者是更换频道。所以应该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让观众感到每个新闻段当中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 都有一些高潮发生。最近广泛应用的“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 就属于这种方法。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直播, 因为实现直播以后, 一些事件的发生就很难摆在头条来播出了。3.要随时变换编排的方式。如果编排的节目都是一成不变的, 观众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也就会忽略收看在既定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 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 后5~10分钟是国际新闻, 而国内新闻常规是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 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从低到高”是一种编排法, “从高到低”也是一种编排法。编排的形式具有多样化, 所以电视新闻编排应该经常进行更新, 经常推陈出新。
电视编排方面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 蕴涵在时空中的节奏感。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 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 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节奏“问题涉及新闻编辑工作的方面”;混排“只是最最简单的形成”节奏的。我们先从小的方面讲, 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 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 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 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 后20秒是现场采访, 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再从大的方面讲, 新闻与新闻的连接, 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 连在一起发, 就会使人觉得疲倦, 换一种排法, 在三条长新闻中插入两条短消息, 就会张弛得当。当然了, 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 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 集纳式报道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 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 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 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等等。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 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 不仅要具备其他新闻编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 还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提出以下技能:
1. 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社会文化、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以及快速变革中,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许多新事物不断涌现出来, 随着社会信息量剧增, 人们的新观念也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具备新闻专业方面的知识, 还要有更宽泛的知识面, 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 还要有信息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和有比较新颖的思路, 这样才能制作出有深度和思路的新闻节目。
2. 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不是所有电视新闻编辑对于电视新闻的编排都很熟悉, 有些编辑对节目编排还是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的。编辑们对于如何进行新闻编排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但是如果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节目, 还要懂得心理学和宣传艺术学的相关知识, 以及如何把这些知识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电视节目在编排方面有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 那就是对于节奏的准确把握。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也要有它的艺术性。编辑在进行节目的编排时, 在懂得技术的基础之上, 还要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的修饰, 使各项新闻报道以电视独特的播报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目前电视特技手法很多, 所以电视新闻编辑可以利用各种电视手法来进行创造, 这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3. 应注重声音功能。
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声音对电视节目的播出起着推动作用, 它可以引出某些画面。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 就要能够把握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功能。有声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听觉信息, 这是新闻现场重要的素材。在一些动态新闻事件中, 声音的作用更加明显。
4. 与时俱进, 及时掌握新闻新知识。
电视新闻不只是对最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它也有对某些事件传递的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传授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功能是新世纪新闻的主要功能。传授新的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电视新闻功能的一种延伸、一种扩展。目前的众多电视媒体都在播报大家感兴趣的新闻。
以上几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 一定要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以及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希望有志于斯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 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洁、徐晨:《新闻标题语的顺应性研究——〈人民日报〉国内版与海外版同一新闻事件的标题语比较》,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6 (1) 。
[2].徐舫州、张伟敏:《话语阐释叙事立言——管窥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两种表意方式》,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06 (4) 。
3.编辑的基本功 篇三
编辑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首先和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任何时候都存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这种斗争更加复杂曲折。编辑要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头脑,关键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编辑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编辑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本保证。这是编辑的政治基本功,不具备这样的基本功,便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编辑还要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人们称编辑是杂家,杂家掌握的知识不是杂烩而是广博。编辑经手的稿件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编辑的分工不可能过于专门,这种实际情况决定编辑要比其他专业具有更加广博的知识,才能适应工作要求。自然科学编辑要懂点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编辑要懂点自然科学,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知识,门门都不能偏废。在学识广博的同时,编辑还要在一门或几门知识方面学有专长。博和专是相互联系和促进的,专是博的基础,没有专谈不上博,博又可以更好地促进专。编辑在学校学的专业即使工作完全对口,也会感到学不够用,结合工作坚持继续学习,是编辑不懈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出版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读者,是传播过程的中介环节。在出版各环节中,编辑工作具有严密的整体性,信息采集、选题组稿、审稿加工、质量检查等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数字出版条件下,编辑工作的链条还要向全媒体延伸。编辑不能仅了解某一环节的工作,而要全面地熟悉编辑业务,这是对编辑基本功的又一项要求。编辑既要是信息采集的内行,又要是选题策划的高手,还要是审稿加工的能手,也要成为数字出版的好手。编辑分工有侧重,但对编辑全流程的业务要懂要会,要拿得起,上得了手。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熟悉编辑业务全过程的要求,体现了编辑要具备的这项业务基本功。
语言文字过硬是编辑必须具备的一项特殊基本功。编辑常年同语言文字打交道,有语言文字“理发师”和“美容师”的美誉。编辑不同于其他语言文字工作者之处是编辑的任务主要是识错找错改错。编辑的眼睛如同火眼金睛,能够明察秋毫,辨识一般不易发现的语言文字差错。编辑灵巧的手,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不露痕迹和恰到好处地改正稿件中的语言文字差错。语言文字是一项基本知识,但是掌握语言文字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要使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和力量,才能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对于外语来说,这点同样重要,外语知识只有使其转化为外语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外语水平。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编辑全过程业务,练就语言文字过硬本领,是编辑的几项基本功。掌握基本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学习、应用、再学习、再应用不断深化的过程。一要思想高度重视,二要常年刻苦学习,三要反复深入实践。掌握了基本功,才能履行好编辑职责,完成好编辑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编辑工作者。
4.土木工程的基本结构形式 篇四
土木工程的基本结构形式
一、知识点
1、土木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的类型---
P39---
2、拱的受力与梁相比的特点---
P42---
3、桁架主要的分类---
P43---
4、刚架的特点---
P47---
二、问答题
1、土木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有哪些?---
P39---
2、拱的受力与梁相比有什么特点?---
P42---
3、桁架主要分为哪几种?---
P43---
4、刚架有什么特点?---
P47---
5、板按受力形式可分哪几种?---
6、梁按所用材料分为哪几种?---(列出3~5种)
7、梁按所除的位置分为哪几种?---(列出3~5种)
8、柱按截面形式分为哪几种?---(列出3~5种)
9、柱按所用材料分为哪几种?---(列出3~5种)
5.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篇五
一、自身为媒介
教师以自身作为影响媒介指导幼儿的游戏,首先要考虑以什么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游戏者和旁观者的两种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
1、游戏者。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
摘要: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在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关注中班幼儿的各种行为和问题,适当、适时介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教师作为参与者、建议者,让大班幼儿自主选择主题,参与规则制订,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后笔者总结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教育和保育,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所采用的游戏指导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有效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介入指导方法,以不断提高游戏的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近年来,在上海,二期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幼教工作者都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二期课改之下的幼儿游戏,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这些价值和贡献的学习、研究,能够打开我们的视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学习有效的指导介入的方法,为日后的教育实践储蓄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比较与实践,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创造出适合本国幼儿的、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才能总结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所以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有所定位。
二、对“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理解
“介入”并不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间内的所有行为,它既不是教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指导”。“介入”一词在字面上没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介入”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愿望,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立足点应是幼儿与幼儿当前游戏。
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如,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实物提供等给予幼儿具体的支持,使幼儿破解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幼儿游戏既需要教师的情感性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技艺性帮助。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三、在游戏中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
从小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生发;游戏内容的形成;到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全掘弃了以往由教师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收集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戏,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烧菜还可以用微波炉;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气等,教师及时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这些游戏玩具。并按自己的兴趣投放和互动。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1、追随幼儿的关注热点,适时确立孩子自主游戏的主题。
老师在整理玩具橱时,不小心掉出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见状后,立即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说:“请马上过来,这里有一个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几位幼儿听到后,嘴里边模仿着救护车的声音,边跑了过来。明明带头将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贴在耳朵边,另一头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给他看病。身边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儿,也纷纷模仿起明明,给手中的娃娃看起病来。明明的游戏行为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使之成为了共鸣。于是,教师将孩子们喜欢的热点及时进行了扩展,游戏主题“小小医院”就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中“诞生”了。老师及时追随幼儿的活动,为孩子的自主游戏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细心观察幼儿游戏,及时介入引导。
经一周的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对娃娃家、小医院、餐厅、等游戏主题普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洗衣房就显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同样是幼儿生成,但参与积极性却截然不同?经过分析与反思,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的对洗衣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参观洗衣店。让孩子亲自去店里看一看,学一学,体验一下为娃娃洗衣的乐趣,同时观察阿姨的劳动。经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孩子们果然在游戏中积极争着要来试一试,学着为娃娃洗洗衣服。这个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3、老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通过评价过程强化幼儿自主性行为。
首先通过游戏分享活动对个别幼儿了解与引导。如游戏观察中发现幼儿游戏主动性、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差异较大。有的游戏自主性很强;有的则躲在一边不敢大胆游戏,老师就在游戏中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一起游戏,在游戏分享活动中重点鼓励与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其次,通过老师以提问、设疑等引导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对游戏的进一步自主探索兴趣。应该说,一次次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独立自信、主动交往的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发展。
四、关注中班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和问题,适当介入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协作
在贯彻《纲要》进行自主性游戏指导的过程中,常思考:怎样使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怎样让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了。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幼儿游戏情况的窗口。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他人,跟着他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语言交往能力如何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观察、指导呢?
1、观察幼儿的游戏,首先要有耐心,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在游戏指导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幼儿游戏的行为有时是无声的,但从无声的动作中可以看到幼儿的内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师的耐心观察,从而发现幼儿游戏的能力。有一次,教师听到“点心店”的“服务员”之间在抱怨:“今天生意一点都不好,包好的小笼和馄饨都卖不掉„„”老师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服务员说是厨师烧的不好,厨师怪服务员招呼不周„„愉快的游戏气氛被破坏了。“点心店”暂时挂出暂停营业的牌子,大家讨论出主意:“点心店要继续开下去吗?如果要继续开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让生意红火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上幼儿园前是一定要吃早饭的,点心店不能关。银行里的工作人员说;我下班后肚子会饿,也要到点心店吃点心的„„
讨论后,大家想出了不少好办法:丰富小吃品种、设计新款菜单、增加外送服务,老师鼓励孩子们的想法,从“物质”上给予支持。游戏比设想的更丰富、更有趣。
教师不断地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他们游戏的经验、能力、态度,幼儿在每次的游戏中都有所收获,体现游戏自身的作用。
2、及时灵活地捕捉游戏中良好的点滴行为,使它得到升华。
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经常能发现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地将这些点点滴滴 “发扬光大”,能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一次,“星星舞台”的新节目上演了,观众们争先购票前去观看。小欣和庄庄两位好友相约一起看表演,可轮到她们购票时,还只剩下一张票了。“买还是不买?”两个好朋友在窗口前纠结,此时,在她们前购票的方宝走了过去,说:“算了,你们是好朋友,我把票让给你们吧!我明天再看!”小小的一张票,表现出孩子间的情谊,让我很感动。老师充分肯定了幼儿的这种行为,请“主持人”赠送一张票给帮助朋友的方宝。节目过后,“主持人”把这件事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分享。通过游戏感受真情,孩子们深受感染。
3、以角色身份参与,师生共同感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认真地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劳动,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参与,又使游戏得到促进。小敏在抱怨,“今天宝宝同我一起开‘花店’,可是他老跑到别处去,只有我一人在看店,太忙了。”教师以顾客身份参与,送‘锦旗’给努力工作的婷婷,暗示提醒宝宝认真‘工作’。又如:娃娃家‘姐姐’病了。老师扮演社区医生来娃娃家给‘姐姐’看病,建议‘家人’要照顾家庭成员。‘姐姐’说:“今天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生病了,辰辰‘妈妈’照顾我,给我送汤喝又陪我上医院。”通过游戏中发生的事,大家对角色身份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在老师的介入指导下,孩子们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培养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锻炼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五、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参与规则制订,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幼儿游戏彰显自由,创设开放的、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自主性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
“新闻坊”游戏初期,我们对此有些担心,之所以设置这个游戏是因为孩子们有兴趣于周围的事情,刚开始孩子们对报刊上的新闻运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整个游戏中的时间孩子们都用来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同时从他们的剪贴内容来看,适合他们且有关注点的很少,这个游戏的目的性在偏离。
一天,琪琪问老师能不能去采访点心店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又没有新品?老师同意了。这个建议一下子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当天的游戏讲评,老师请琪琪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操作进行了介绍,并抛出问题:除了点心店,还可以去哪里采访呢?采访什么?有的说:可以问问顾客,新品的味道如何、新品的外形漂亮吗?图书馆里是不是有新书来了,是讲什么的?图书管理员为大家做些什么?建筑工地上又造了一幢怎样的房子,他们是怎样造的?小学里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等。孩子们讨论得可热烈了,这些热烈的讨论爆发出许多闪光点。
第二天,孩子们可起劲了,忙碌在各个游戏中。播报时他们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他们出示的记录纸,孩子们用图和符号等形式记录着,使每件事有一个延续,孩子们的创意让我大受启发:这是老师发现琪琪和小牧都去采访过点心店,但他们的记录让人以为是同一件事,在此老师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用文字和图进行记录,使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赞同。新纪录方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多个游戏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游戏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材料的更新是基础同时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不仅要充分观察游戏,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还要根据大班幼儿对材料需求的特点,克服盲目性;并根据游戏的充分观察,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有效地运用材料,促进和提高幼儿自我生活的质量,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
“艺术小学”游戏是“我的小书包”主题背景下的自主性游戏,刚开始,孩子们对做“小老师、小学生”很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满足走过场,希望像个正真的老师那样给小朋友上课。此时对小学的参观,使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识,老师适当的投放玩具:数字、加减符号、粉笔、袖珍黑板等,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一下子浓厚了,除此之外,贝贝自己准备了折纸书,说是要教小朋友,教师建议要先自己会折,贝贝立刻告诉老师,她会先在家里“备课”,然后再来教小朋友,小阳带来了剪纸书,来教大家对称的剪纸,这是老师主动告诉‘小老师’手工纸放的地方,并告诉她们可以随时拿,这对他们来说可是“无上的荣耀”,因为这是老师的东西,而且任由他们支配。从等老师提供材料到自己积极的有选择的准备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材料的更新是基础同时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3、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让游戏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游戏
角色幼儿是幼儿自由选择的,自由活动的游戏。但是每一种游戏都有它自身的规则,以达到游戏本身的教育意义,角色游戏也不例外。为使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自由、有序地活动,制订必要的游戏规则就尤为重要。
大班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的介入,游戏主题得到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退出了游戏。教师点拨和推动的作用,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判断是非,推动游戏的发展。
由幼儿自己制订的规则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他们在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中,尽情地游戏。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他们也必须去遵守,才能确保游戏的正常进行。如:“小舞台”中,孩子们尽情地唱呀,跳呀,却不知影响了旁边的“医院”,孩子们立刻想到当有病人来看病时,“小舞台”要安静了,由此他们也想到了需要用一个人来管好,一些不遵守他们自己制订规则的小朋友。于是,大家轮流担当执勤人员的规则,也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个个积极得承担着这个“工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也懂得了在公共场所要学会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等等。
同时,教师也引导幼儿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将解决问题看成是孩子们的一个开放的空间。实际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则并非都是神圣不可冒犯且不可改变的;相反地,有些规则是为了某些选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当规则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或者当情况改变时,规则也应该适时地改变。
大一班游戏中有一项规定:孩子们的建构作品,最多可以保留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拆除且收拾干净。可一天上午,添添告诉老师,她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她搭好的作品按规定下午必须拆除。添添想要保留她的作品,因为昨天她看牙早回去了,她搭建一半的作品想继续完成„„为此,老师把这一问题向孩子们提出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变有关积木作品保留时间的规定。于是孩子们新制定的、更具体的规则“出炉”了。
六、结论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是一个有心人、是介入者,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幼儿游戏,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为了保证幼儿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适度地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找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当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让我们真正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支持幼儿,让幼儿真正体验到自主游戏的快乐!(徐汇艺术幼儿园 葛静)
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语言指导策略
“让幼儿自主的学习”这一新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对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我园自申报“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行动研究”这一科研课题已来,在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这一领域中已经历了三个学年的探索,并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关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许多教师会把游戏与真实生活混在一起来指导孩子,若运用的语言不当反而打断儿童的游戏。教师应好好运用在想象游戏中解说员的角色,有技巧地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这种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可使解说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在什么情景下教师该提什么问题、该说什么话,这是我们老师感到很困惑的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还能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力的提高。根据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我们把游戏中的指导语言归为以下几类:
一、疑问式语言 :
一般以询问的方式语言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把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游戏中总是反映自己原有的经验,教师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经验,使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得以整合。询问式的语言并非教师不了解某种游戏的情节,如:“这是什么呀?你在干什么呀?”等一类幼儿不需要思考或努力尝试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根据幼儿游戏开展的情节,觉得幼儿需要帮助或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是在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戏的情节)”“家里除了爸爸和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帮助幼儿解决争抢角色的纠纷)”“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用于引导幼儿学会用替代材料)”“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打针?(用于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促使幼儿养成做事有责任的习惯)”“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能抓坏人呀?(用于帮助幼儿对警察职业的进一步的关注,达到丰富游戏情节的效果)”“拿不下了怎么半?(帮助幼儿思考更为合理的方法)”当老师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不要一相情愿地直接指导,可以问问幼儿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如:“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吗?”“要不要我来帮助你”等让幼儿感到有自主体验的语言。教师在运用疑问句来提问时,是作为“游戏的真实情况的解说员”,把游戏作为教授的媒介,帮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的经验,用于新的、或不同的情景中。要注意根据幼儿游戏的情节发展需要,根据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语言看起来是在问问题,实质上是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描述出来了,把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功效。
案例一 : “疑问式语言”指导实录
在“快乐的娃娃家”游戏评价中,我尝试采用三个层次递进的询问式语言,引导与支持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我首先问:“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告诉大家?”此问题的提出能让孩子简单回忆游戏的情节,又有机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我然后又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对于娃娃家的材料划分、厨房与客厅区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有的则可能受经验或能力的限制,离开了老师和同伴的支持,就不能自己解决,从而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当老师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豆豆说:“我们客厅太小了,客人都坐不下。他们厨房的小朋友老跑到我们这边来做饭。”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商定了规则。这样既能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又有利于合作解决问题与能力的培养,并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我最后又问到:“你还有什么办法告诉大家?”这时,参与游戏的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又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建议、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成为发展游戏的主人。
二、建议式语言:
有些建议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与询问式语言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常用“这样试试„„”“如果不行再想想别的办法”“我要„„,可是没有„„”等句式来达到指导的目的。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老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在“德克士”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老师可以建议说:“德克士没有油条卖,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当发现幼儿一个幼儿用不同的积木尝试着搭建一个东西不成功而想放弃时,老师可以直接拿出最合适的积木对幼儿说:“用这块积木试试看。”这样使幼儿既接受了老师的指导,同时也感觉到了自主和尊重。
案例二: “建议式语言”指导实录
几名男孩子手里拿着几只恐龙,甲说:“我要搭恐龙陆战队!”其他孩子同意了他的想法。于是,甲拿来4根圆积木,他在圆积木上放上一块长方形的积木。这时乙也拿来几根圆积木,他把积木接着甲搭的继续往上加,可还没搭好,就把甲搭的积木全部带倒掉了。这时,丙说:“还是我来吧。”他拿来3根长积木,然后甲、乙轮流把圆形的积木往上加。这次又全部倒了。于是,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笑着说:“看看你们的积木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把哪根积木放在下面最牢固?”这时乙说:“我们把粗的放在下面。”后来他们轮流把稍细一点的积木放在上面。最后他们的“恐龙陆战队”搭好了,还叫了其他小朋友去参观呢!
老师把握住引导孩子游戏的最佳时机,通过恰当的语言提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三、鼓励式语言:
老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及违规行为,老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如:看到幼儿把玩具洒落在地上,老师就说:“xxx小朋友把地上的玩具都收拾好了。”“xxx小朋友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能干!”“xx今天愿意与大家一起轮流玩玩具了。”“如果声音再大一些,我们就会听清楚了。”等语言。老师及时发现并反馈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三: “鼓励式语言”指导实录
田田和佳忆正在“医院”里给病人看病,只见医生田田对护士佳忆说:“快点,这个病人要输血”。“我们这儿没有血。”佳忆急忙说到。“怎么办?”一会儿,只见佳忆跑到“火锅店”里借了一点红色油泥放入针管里,就开始给病人输血。这时,丑丑抱着娃娃来了,田田拿着听诊器听了听说:“发烧了,要输液。” 丑丑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田田拿一个橡皮筋绑在娃娃的手上并做了一个把针管插入手背的动作,挂好输液瓶后说:“下午还要来哟。” 丑丑急忙说:“不行,我下午要上班呢。”“那你的宝宝就要死了。”“你的宝宝才要死了。” 丑丑很生气地叫到。这时,我急忙走过去,也来到医院看病,边打针边说:“你们的医术都很高明,我真想病快点好,可我下午没时间来打针,你们有什么办法吗?”“那我到你家里给你打吧。”佳忆说。“太好了,谢谢你们。”我开心地说。田田听见了,连忙拿起针管来到丑丑家,敲了敲门说:“丑丑,我来给你的宝宝打针了”。„„
鼓励式语言有时能潜移默化着孩子的行为。
四、澄清式语言: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教师不能随便评价,而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如:有的“警察”到“餐厅”吃饭,不给钱就走了。如果这个问题幼儿并不介意也就算了,但是“餐厅”的老板一定要他交了钱再走,他却说“警察”吃饭是可以不给钱的,这个问题就值得老师让大家讨论:“警察买东西到底可不可以不给钱?”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澄清对警察的不正确的片面理解。
案例四: “澄清式语言”指导实录
欢欢和玲玲正在玩“小医生”的游戏,欢欢的脖子上挂着听诊器,玲玲手里拿着针筒、温度计,这时,只见豆豆抱着一个奥特曼的玩具来到“医院”,指着奥特曼的脖子对欢欢说:“他感冒了,有点咳嗽。”欢欢看了看豆豆,用手指着奥特曼的脖子问:“是这里吗?”豆豆点了点头,只见欢欢随手从玲玲手里拿过针筒对着奥特蔓的脖子就插了下去„„像这样的游戏行为完全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病了,就在什么地方“施药”。当我看到这儿时,并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把这样的游戏场景边用语言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的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幼儿把各自零散的看病、打针、吃药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去碰撞自己已有的游戏行为,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源泉”。
五、邀请式语言:
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人问津的区域,教师可以运用邀请式的方式。如:“我们一起去吧”“你可以帮我理发吗?”“请问你知道‘加油站’在哪里吗?”等这样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带领他们进入游戏情景,促进他们与其他幼儿的交往,让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快乐和成功感。
案例五: “邀请式语言”指导实录
我们班的其其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一到玩游戏的时候就一个人坐在那里,处于一种旁观的、无所事事的态度,以至于同伴对他也是很少在意和关注的。有一天,游戏开始后,他又开始这里摸摸,那边看看。我走到他面前问他:“你愿意和我一起到小舞台去看表演吗?”他看看我,点了点头。我又邀请他说:“那我们先去超市买点东西吧!”他又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一起手拉手来到了超市,我拿了两瓶“可乐”,看看他,他没说话,也不拿东西。我们就一起来到了小舞台,坐在椅子上看表演。我给了他一瓶“可乐”,并边看表演边喝“可乐”。过了一会儿,我说:“我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到‘餐厅’吃点东西好不好?”他拿着可乐笑着点了点头。我们又一起到了“餐厅”,服务员问我们吃点什么。我为了让别的幼儿对他产生关注,我说:“这是我的好朋友,你让他点吧。”随后,他点了好几个菜,开心地笑了笑。吃完饭,我又邀请他一起到“图书管”看书,一直玩得很开心。
面对这样的孩子运用邀请式的语言,让他和你一起游戏。在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意愿的同时,会起到更有效的指导作用。
六、角色式语言:
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你们需要帮忙吗?”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
案例六: “角色式语言”指导实录
娃娃家里的妈妈沙沙从游戏开始就忙着炒菜,爸爸张浩在超市与家之间来回“奔波”,看起来他一点都不累,娃娃却被扔在一旁无人照顾。娃娃家游戏的内容显得有点单调、乏味,难以继续展开情节。见状,我忙扮着客人进入了游戏:“请问家里有人吗?我是到你们家来做客的。”沙沙和张浩看到我十分高兴,连忙说:“何老师请进!”“谢谢你们,我听说娃娃今天要过生日,特意来给他送礼物的。”他俩睁大了眼睛,相互笑了,一脸的惊喜。我又说:“你们准备给他开个什么生日会呢?我来帮忙吧!”“我想给他请很多好朋友,还要给他买新衣服。”沙沙高兴地说到。“我去买蛋糕和生日蜡烛!”张浩也兴奋地说到。当他俩手拉着手去买东西、又到各个角去请客人时,我知道他们已真正地为生日这一情节开始忙碌了,便悄悄地退出了游戏。
七、指令性语言:
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的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但这样做也许效果不佳,这时可用第二种方法:立即用语言和行为加以制止,如:当看见一幼儿正拿着一根木棍向人家的头上打去时,教师别无选择的方法是立即用行为和语言加以制止,如:“你这样做很危险。”“你不能这样做。”“请停下来。”等语言来达到结束幼儿不良行为的目的。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中,教师灵活运用指导语言,抓住适当的时机,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而且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6.形式美的基本特点 篇六
形式美是对象的形式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由而产生和发展着的一种肯定性价值,它与人的实践自由及其情感表现是密切相依的,因此,它一般具有感性可感性、理性象征性和内涵多义性等基本特点。
作 者:张玉能 ZHANG Yu-neng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刊 名:益阳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1 22(2) 分类号:B83-0 关键词:形式美 感性可感性 理性象征性 内涵多义性 formal beauty perceptuality symbolicity polysemy★ 形象思维的四个基本特点
★ 讲稿
★ 中医学美容论文范文
★ 中医学的论文
★ 中医学专业自荐信
★ 中医学简历自荐信
★ 讲稿怎么写
★ 党史讲稿
★ 安全讲稿
7.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篇七
一、策划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有较强的策划能力。编辑除了编辑加工新闻稿件外, 还需要组织策划新闻稿件。能够在电视上直播的新闻, 其新闻内容必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闻的播出形式和方法也需要创新, 只有如此, 才能使策划的新闻主题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 由于新闻的时效性较强, 又对电视编辑的策划速度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遇到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时, 如何报道?如何表现主题?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策划能力。
二、辨别能力
所谓辨别能力, 指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筛选新闻稿件的能力和政治素养。这一点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辨别能力直接影响到稿件的思想性和政治立场。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 选取最优质的新闻稿件, 并且牢牢把握新闻的政治导向, 把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是能否做好新闻节目的前提。
当前, 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化体制改革时期,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 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感度, 就有可能导致新闻稿件出现差错。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辨别能力, 剔除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 让每一篇新闻报道都准确无误。
三、编辑能力
除了把握好新闻稿件的思想内容, 对新闻的编辑也是考验电视新闻编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能否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编排方式将好的新闻呈现给广大观众, 是电视新闻编辑最主要的职责。伴随着编辑技术形式的多样化, 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 用科技知识武装自己和整个编辑队伍。这一能力的具备, 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 电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编辑组合的过程中, 要全面了解电视观众的实际需求。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能力, 编辑出符合广大电视观众欣赏口味、让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
四、知识积累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还应当不断努力充电, 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编辑能力与辨别能力。只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才能启发人的思维、开阔视野。电视新闻编辑涉及的面相当广泛, 新闻触角伸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好的电视新闻编辑, 必须对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所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都要有所涉及, 只有多积累多储备, 才能胜任这份责任重大的工作。如今, 随着互联网等媒介的普及, 学习和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十分方便。电视新闻编辑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方法和手段获取资讯, 博览群书, 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工作中。知识积累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
五、高度负责能力
高度负责既是一种态度, 也是一种能力。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 仅有态度而没有负责能力, 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电视新闻节目, 需要考虑的是观众的接受能力,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到受众的利益, 应知道, 广大观众才是编辑们所要争取的对象, 拥有了观众, 就提升了收视率, 也就有了电视新闻发展的市场。因此, 在选编新闻之初, 电视新闻编辑就应当考虑到这一点。首先, 要培养服务广大观众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够逐渐培养起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的能力。只有思想意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与高度, 电视新闻编辑编选出来的新闻作品, 才能够真正贴近观众、贴近生活, 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六、发现和选取新闻的能力
发现新闻, 指的是电视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的敏感度。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新闻敏感度, 才能够发现新闻, 进而做好新闻。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 除了编排稿件, 还要寻找新闻、发现新闻。电视新闻编辑每天要接收大量的新闻信息, 尤其是每天的新闻热点,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将有价值的新闻和广大电视观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将有价值的新闻和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选取新闻的角度, 因为新闻角度的确定, 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价值, 以及新闻所要表达的重点。电视新闻编辑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把关者, 需要在稿件的选取方面善于发现亮点。能够把亮点、关键点从众多的新闻内容里挑选出来, 是电视新闻编辑所要修炼的本事。当然, 在假新闻时不时出现扰乱公众视线的现实情况下, 能够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也是电视新闻编辑在培养选取新闻能力时, 需要注意的一点。
七、数据挖掘能力
数据挖掘也称为网络挖掘数据。主要就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仔细分析和理解来发现和阐述新的联系的过程。虽然数据新闻主要是以数据信息来作为新闻内容基础,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到对宏观社会概括中, 还是过于表面化。所以这就要求记者在以数据为起点概述的基础上。深入到社会的深处和细处, 从数据得到社会隐藏信息, 主要是在信息基础上进行深入采访。记者应当遵循如下原则:第一, 要具有中立的价值观, 这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的前提。切忌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加入太极端的个人思想。第二, 记者应以定量研究专业知识为基础。严格遵守新闻定量研究的相关规范。所以, 采写数据新闻的记者, 现在重要的就是要系统地学习一下定量研究这个课题, 需要熟练地掌握这么专业的技能, 并要小心谨慎的去实践, 必须要保证新闻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 只有具备了上述这些能力, 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以传统的电视新闻为例, 着重从七个方面探讨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就必须具备以上的基本能力, 才能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的工作使命。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策划能力,辨别能力,编辑能力,知识积累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雨阳.数据新闻学对新闻编辑能力重构的探究[J].新闻传播, 2014 (05) :313.
[2]陈敏.精确新闻的数据采集及应用[J].传媒观察, 2005 (02) :30-31.
8.综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篇八
语言是文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篇文章离开了语言便什么也不存在了。而对于一个事件,一个问题, 或一个人物的表述可以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但是, 其中有一种或两种肯定是最佳的语言状态。只有使用最佳的语言形式, 才能表达得最准确, 最生动, 最深刻。一个好的新闻编辑就应该帮助记者( 通讯员、作者) 共同来完成这个最佳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基础差的撰稿人来说, 编辑就更应该有这种责任。
我们有些新闻编辑习惯在文字上下功夫, 甚至到一个标点。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文字只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本符号, 它与语言的形成相差甚远。我这里讲的语言当然也离不开文字, 但我主要说的是文字如何组合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编辑忽略文字、句式以及语法的整体性,也就等于忽略了语言,而“但求一字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中学、大学时学的语法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副词不能在名词前的“法规”已经失灵。特别是网络语言的兴起更增加了语言领域的活力, 它是一支不可小视的语言生力军。我们更应该看到,有一些语言正在老化, 有一些语言正在死亡, 而代之的是更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如果编辑不具备语言的功力, 再不加强学习,肯定编不出好的稿件来。如果编辑一味按着习惯性、传统性以及学院的教化性来处理稿件, 难免把握不到语言的变化, 更顾及不到大众阅读口味的复杂性, 甚至把记者( 通讯员) 一些鲜活的语言当成不符合“新闻要求”或不符合“语法”, 就更加荒唐了。
二、新闻编辑要能慧眼识珠
一篇稿件在众多稿件中如同沧海一粟, 而每一位编辑又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将所有来稿都逐字逐句地看完, 这就需要一种慧眼识珠的本领才能不至于使有质量的稿件遗漏。要达到或掌握这个本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大量地阅读和修改稿件。只有大量地修改和阅读, 才能积累出经验,时间长了, 就能知道什么样的稿件有价值, 什么样的稿件没有价值或价值很少, 什么样的稿件必须细读, 有的可能要阅读两遍以上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文学稿子尤其如此)。
第二,对稿件要勇于判断善于判断。编辑在審阅稿件时要刻意地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不要一定把文章看到最后一句才下结论。这看起来是违背常规的,但要想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必须如此。比如你对一篇稿件判断错了,你就要用及时地找出差错的原因, 这同时就给自己积累了经验。时间一长,你就不仅敢于判断,而且善于判断。一篇稿子到了你的手上,看上几眼就知其轻重。。
第三,要讲究方法。做任何事都有个方法问题。比如看书, 有人看得快,有人看得慢。再比如吃鱼,有人吃鱼就不会被鱼刺扎着, 而有人就经常躲不开鱼刺, 这其中就有个方法问题。判断稿子也一样。但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固定不变的方法, 因此,编辑既要掌握判断稿件的技巧,又要灵活应用。比如有的文章只要看一下标题就可以做出判断, 而有的文章就不行,必须看内文才能做出判断。
三、新闻编辑要有“坚守”的意念
编辑最重要的是守卫着“关隘”。这个责任的重大不亚于一个哨兵。比如新闻稿件要精确无误, 这不是单指事实不出差错, 同时还指新闻中所有的论断、评语、解释、批评、赞扬也都精确无误。这就需要编辑认真地审阅。有时,一个稿子写得很不成功, 很难发出, 但又有一定的价值,编辑修修改改就会使稿子起死回生,甚至换个导语, 或换个结尾,也会使稿子全盘活起来。
编辑不仅在内容、思想、文句、事件等方面把好关,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关系”稿。有的关系稿其实本来也是不错的, 不是仅凭关系才能见报。但有的就不是。有些质量极差, 就是编辑修改了也还是很差,这样的稿子就坚决不能见报。比如近年来有些评论(特别是副刊的文艺评论) 就值得思考。那些评论者和被评论者本身就有“关系”, 或者说就是一个战壕的, 即所谓“哥们儿”。评者或是刚刚被“哥们儿”评完, 摇身一变,又去“评”哥们儿, 或是正待哥们儿“评”。他们都深得“推销”之妙诀,于是便不遗余力地去吹捧对方, 也好换来他人对自己的吹捧。
还有一些是不负责任的“乱评”。这一类评论者往往都是有些“名气”之辈。他们往往不甘心去为别人做嫁衣, 但耐不住面子, 谁能保证不求谁? 故此,硬着头皮去“评论”, 只将好听的话说的山一样高, 海一样深。“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被评者也达到了拉大旗做虎皮之目的,于是便“熙熙而乐”。更甚者,评论“者自以为学识甚丰, 或上可通天,或以长者自居, “指点江山, 激扬文”, 或引经据典, 或“文心”“ 诗说”, 或动辄搬出孔子、老子、马克思、黑格尔、萨特、叔本华等等来吓唬人,却不见文论中有任何新思想新观点。等等, 这些现象, 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如果编辑不严守关隘, 随意签发通行证, 势必会污染了报刊圣地,流毒流俗害人至深。
还有一种是通过某领导来的稿子。作为这一类稿子, 编辑经常处于一种无可奈何之中。我建议, 编辑要学会给领导做工作, 遇到不能发出的这类“关系”稿,就力争去向领导说明或解释清楚此稿不能刊发的原因,相信开明的领导者不会固执己见。如果领导执意要发出, 那责任将在于某领导而不在于编辑。总之, 编辑要尽职尽责, 严守关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编辑给读者提供的应该是精品, 是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四、新闻编辑要成为杂家
所谓“杂家”就是要求编辑必须熟知各种文体。有些新闻编辑自以为新闻与其他文体无关, 便忽略其他文体的学习和研究, 对于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门类或知之甚少,或根本一窍不通, 长此以往,便限制了他们思维, 编出的新闻难免流于枯燥呆板, 让读者食之无味。其实,“新闻”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已形成的既定事实。这个事实是任何人也权也无法改变的。但是, 怎样将这个事实表述出去.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角度和语言形式,这就涉及到艺术,而艺术, 在某些方面都有相同点, 因此,一个编辑熟悉各路兵法,必然大有益处。
所谓“杂家”就是要求编辑广泛接触社会。编辑们都很忙, 他们经常对着稿件字斟句酌, 大有“ 鹄首穷经”之态,为求一字稳, 或是耐得半宵寒,或是捻断几根须。因此, 他们往往无暇顾及其他方面,很难抽出时间去更多的接触社会。由此, 他们受到了限制,对于社会迅速的变化和发展有些难于适应, 对于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有些目不暇接, 更有甚者,对于有些已经很普及了的东西他们尚一片茫然, “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这样的编辑难免要与作者发生抵触, 有质量的稿子上不来,老歌老调却惯弹而不衰。这就势必不能适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报纸办出来也不耐看,不耐读。
所谓“杂家”就是要求编辑能兼容万象。编者不是作者, 作者是一家之言,他的写作方向艺术追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大体一致, 不如此, 便不能形成他独特的风格。因此, 作者可以排斥与自己不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语言、观点,独树一帜,甚至在自己的路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可以暗暗地坚持.以求得几年十几年之后柳暗花明。编者则不同, 他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这个桥梁上不能只通行只有编辑赞同或喜欢的一种车辆和行人。编辑是第一读者, 这个第一读者兼着审判的权力和任务,因此, 他不能只凭着自己的口味来扬弃其他, 他不能凭着自己的好恶来随意的生杀。
总之,一个编辑必须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 深刻一些,广泛一些, 这样,才能熟知各种文体, 才能自觉地深入社会, 才能养成容百家之长的气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品位高, 影响大,读者喜闻乐读。因此,我们就要提倡编辑应该是杂家。如果一个编辑既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又能慧眼识珠,在众多的稿件中很快能发现有价值的稿子,同时又能坚守住“阵地”, 并且是个杂家, 那他就一定是位合格而且优秀的编辑。
参考文献:
[1]赵鼎生. 西方报纸编辑学[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86- 88.
【编辑策划的基本形式】推荐阅读:
策划编辑的能力论文11-03
新课程编辑部基本信息09-29
应聘编辑的自我介绍09-18
编辑工作的求职信07-08
毕业论文的页码编辑07-21
高级编辑的求职信09-14
关于模块的编辑工作条10-27
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11-07
论编辑工作的创造性08-01
一次当编辑的经历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