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2025-01-02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共10篇)

1.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篇一

弼佑中心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组织机构 根据上级党委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特成立我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组织领导机构。领导小组负责我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组织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决定和部署,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教职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覃廷高(校长)

副组长:李茂成(副校长)

覃正龙(副校长)

杨正安(工会主席)

成员:骆家园岑燕黄金贴各班班主任

二、主要职责:

1、起草我校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谋划活动各阶段工作安排。

2、起草领导小组主要文件,包括阶段性指导方案,呈报校活动办公室的专题报告和总结报告等。

3、负责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4、完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信息宣传组:班德杰黄臣松舒红

弼佑中心小学

2012年7月10日

2.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篇二

我国新农保业务主要由县、乡 (镇) 和行政村三级经办, 但2011年, 在2209个县级市中, 只有1267个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 占57.4%;在29378个乡镇中, 只有4137个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 仅占14.1%, 政府经办力量严重不足。按照目前人员配备情况, 1名工作人员要管理1到两万名农民的参保、领取、退保业务。可见, 我国新农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还较薄弱, 亟待提升。

1 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属地管理模式不利于资金收缴和信息收集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包括新农保) 大多采用属地管理模式。所谓属地管理模式, 指“省、市、县每级均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 上一级对下一级主要是政策法规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不存在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该模式是以“块”为主, 权力分散的扁平化治理结构, “块”与“块”之间缺乏联网沟通。而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参保对象在各地区、各行业之间频繁流动, 作为属地管理模式下的新农保经办机构与其他经办机构之间没有信息对接, 对流动人员的实时信息难以捕捉, 致使大量参保人 (尤其是农民工) 重复参保或漏保, 可见, 该模式在具体实施中不利于信息的统一及时收集和资金的收缴, 从而导致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 在属地管理模式下, 各地方政府有不同的利益和选择, 很难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平台。

1.2 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基层经办服务平台薄弱

虽然各省市新农保文件都明确规定, 应将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经办机构原则上应该单独设立。但由于新农保政策刚推行不久以及部分省市地方财力薄弱, 导致财政对新农保经办机构的投入普遍严重不足, 并没有专门的拨款, 拨款金额有限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往往根据地方财政当年的收支状况而定。一旦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不充裕时, 又容易出现挤占、挪用新农保经办经费的问题。

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为例, 彰武县经办机构16名工作人员和每个乡镇的新农保专管员每人每年有500元的办公经费, 而村劳动保障协办员则没有任何办公经费, 全县新农保办公经费每年只有2万元, 每个乡镇每年只有500元的办公经费,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县、乡镇和村的新农保经办服务人员到农户家中需要乘坐一定的交通工具, 需要较高的费用, 全县每年2万元的办公经费简直是杯水车薪。

经费不足, 往往导致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工作难以开展。各级经办机构拿到的经费只能保证吃饭问题, 办公条件无法改善, 这就难以形成标准、规范的办公场地, 难以购进理想的办公设备。没有固定的合理化的办公场所, 没有单独的业务大厅, 恶劣的经办工作环境又容易带来档案管理的不规范。微机等技术设备配备不足, 更是不能满足新农保全县、全市、全省、全国联网的需求。在管理对象人数众多、情况复杂的情况下, 纯手工或半手工方式进行个人账户信息的登记往往因经办人员的疏忽导致参保农民的个人信息出现差错, 而且效率低下, 容易给个人账户数据库的建立和政策的制定带来不便, 也不利于新农保数据全国统筹管理。

1.3 经办人员缺乏, 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首先, 新农保是一项新的国家政策,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还较为紧缺。经办机构内部负责实施新农保的人员, 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社会保障教育, 多是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 并没有明确的编制和职责分配, 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并不深入。这些业务能力不高的经办人员进入农村进行宣传时, 就很难讲解透彻, 以至于农民虽然参加了新农保, 但对政策还是一知半解。

其次, 现行政策规定新农保业务要全部上网登记, 新农保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档案数字化管理等工作较为繁琐、细致, 目前经办机构一方面普遍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 另一方面现有部分经办人员业务能力较差, 最基本的微机操作并不熟练, 容易造成效率低下, 阻碍经办机构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 由于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多为事业单位公益岗编制, 每个月工资收入固定。他们的工资收入比较低, 和新农保工作的推行业绩基本上没有联系。这也导致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消极怠工, 工作积极性不高, 尤其是在各个行政村设立的协办员, 基本上没有任何办公经费和补贴, 更是没有推进新农保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协办员进入农户家中并不是过多地进行政策的宣传讲解, 而是按照上级指示让农户交钱。有一些村协办员甚至都不深入农户, 而是仅仅借助村子的大喇叭要求村民缴纳保险费, 导致农民对惠民惠农的新农保政策理解不到位、评价不高。

1.4 新农保基金管理不规范, 基金的保值增值成问题

新农保是一项自愿参保的政策, 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和安全管理对保证农民的长远利益和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新农保自2009年开始试点推行之后, 政策效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 在实现运行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些基金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一些试点县违背新农保基金管理的要求, 挪用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资金进行适龄人员养老金的发放, 导致参保人员个人账户难以做实;一些参保人员瞒报户口信息, 本为城保的享受人员还在现居住的村子里参加新农保, 从而冒领养老金。

新农保基金目前均实行县级管理, 养老金的投资方式单一, 主要用于购买国债或存在银行, 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往往是低于物价上涨指数的, 老百姓的保命钱就有贬值的风险。目前, 我国新农保经办机构在对基金进行管理时, 既负责基金的收发, 又负责基金的保值增值。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使未来新农保的基金支出不断增多, 现行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途径狭窄, 容易导致基金收支不平衡, 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1.5 经办机构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策体系不完善

政策是新农保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的根本保障。目前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来说都出于起步阶段, 其实施依据只是《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家至今还未颁布有关“新农保”实施的专门法律。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不健全, 直接导致新农保在推行过程中遇到阻力, 遇到问题不知何处“求医问药”。例如《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 已年满60周岁的农民不用缴费, 可以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无疑就演变成了“家庭成员捆绑缴费”的强制性措施, 如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子女不参保, 父母就不能领取国家基础养老金, 这显然背离了新农保惠及民生, 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的初衷。另外, 新农保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转换不到位, 具体实施操作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2 加强新农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经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模式

新农保经办机构服务对象人数众多, 原则上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考虑到参保人员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 新农保经办机构更适合由现在的属地管理模式改为垂直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模式, 属于以条为主, 科层治理结构。“即统一政策、统一费率、统一统筹项目、统一缴拨方式、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经办机构统一垂直管理”。即全省经办机构的人、财、物、事等直接受省劳动保障厅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和管理。可见, 垂直管理模式可以打破地方局限, 通过由省新农保经办机构指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规范业务流程, 便可以低成本地打造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可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网络化管理的新农保服务体系, 实现参保人员个人社保代码全国通用, 实现参保人员个人社保关系的自由流转, 逐步实现为全国的农民朋友提供便利可靠的养老服务, 也利于提高经办机构办事效率。

2.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政策体系

完善新农保相关配套政策, 健全现有法律体系, 在《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 颁布有关“新农保”实施的专门法律, 如制定专门的新农保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使经办机构在推行新农保工作时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另外, 要加强监督惩处力度, 对经办人员在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消极怠工、挪用资金等问题严加管制, 使其主观上不敢, 客观上不能。同时, 要切实实现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三者之间社保关系的自由转换流转, 提高经办机构工作效率, 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2.3 加大政府财政拨款力度

充足的经费是经办机构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 但经费过分充裕也会导致经办机构腐败滋生, 这就需要政府制定严格的制度来加以监督惩处。新农保经办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 保证工作经费、人力经费和必要的启动经费来源的固定性。更重要的是经费要用到实处, 主要用于建设办公大厅等办公场所、购进办公设备和软件、进行新农保政策的大力宣传和开展等, 这些都是新农保得以进一步推行的保证。

2.4 加强对经办机构人员的培训并引进大学生专业人才

经费的一部分要用于对现有经办机构人员的培训, 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办事能力。培训的方式可以主要采取在岗培训的方式, 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培训,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经办机构可以开发推广网络远程在线培训, 简单、方便有效地帮助工作人员提高能力;还可以采取外包给高校进行培训的方式, 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 让经办工作人员去高校进行进修, 可以更高水平地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 要注意引进社会保障相关专业大学生深入经办机构内部以提升业务经办能力。每年毕业的社保专业学生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 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综合技能和志愿服务精神。通过采取志愿服务、建立实习基地、与高校联合培养等方式, 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破解新农保经办能力低下的问题, 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2.5 建立绩效工资制度, 提高经办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经办机构可以学习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保”绩效考核体系, 将各级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村村协办员薪金与其工作绩效挂钩, 从而调动经办机构各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 会使努力程度不同的工作人员工资出现差异, 一方面碍于面子, 工作人员会努力争取高业绩, 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为了争得高绩效, 其也会加强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 从而实现新农保政策惠民惠农的初衷深入人心。

2.6 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新农保业务

新农保刚刚推行还未成熟, 经办机构力量薄弱, 可以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新农保业务, 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具体来说,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服务的方式, 采取公开招标, 选择商业银行作为托管机构, 选择大型保险公司作为投资管理机构和账户管理机构, 政府对其活动进行监督, 实现管办分离。由于商业保险公司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服务网络, 在理赔程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 再加上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口碑好, 由保险公司来代为管理

2.7 加快信息化建设, 完善“金保工程”

为加强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完善一人一卡式的社保卡制度, 做到“人手一卡”。这样既可以方便广大农民参保和领取养老金, 同时也可以提高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各省市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完善金保工程, 及时建立新农保数据库, 为以后各项政策的修缮制定提供依据。由中央财政直接对养老金进行管理, 各级地方财政只见数不见钱, 做到“数在网上走, 钱在银行流”。一方面可以加强养老金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便于遏制地方政府挤占、挪用养老金, 防止腐败滋生。

摘要:新农保经办服务工作是整个新农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就目前经办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期对我国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农保,经办机构,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苑欢欢, 河北省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 2011.

[2]单羽青, 新农保试行经办力量不足, 保险机构期盼进入新天地.中国经济时报[N], 2010-03-09.

[3]连寅, 我国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模式比较[D].陕西:西北大学, 2011.

[4]王国辉, 陈洪侠, 陈洋, 康琳, 新农保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的隐忧与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 2011, (11) .

[5]吴利明, 郑锁山, 王冬菊, 河北省“新农保”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17) .

[6]叶利朝, 陕西养老保险模式利弊谈[J].中国社会保障, 2002, (10) :58-59

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篇三

关键词:公共机构;节能监督;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2-0087-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2.21

一、公共机构节能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的工作实际看,现阶段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应包含四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监督财政节能减排资金使用。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财政资金使用到哪,审计监督就应到哪。对财政投入的节能减排资金进行监督和审计,是节能减排监督最基本的内容和最紧迫的任务。各级公共机构应通过对节能减排资金的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的过程监督,加强对节能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1]。

(二)监督节能减排政策落实。为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鼓励政策和限制惩罚政策。如节能组织领导方面,要求设立能源管理岗;节能基础工作方面,要求建立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等。各级公共机构监督落实这些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监督节能减排日常管理。各级节能监督机构应定期开展节能日常管理的监督检查,包括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及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能源消费状况报告报送、能源审计与节能规划编制、能源统计与计量、公车管理、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等。同时对基层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环境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以便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实现节能目的。

(四)监督节能减排项目绩效。实现节能减排的方式主要有项目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其中项目节能是最重要的途径。公共机构应将效益监督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节能项目实施过程,用效益监督的方式、方法对节能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监督考评,切实发挥节能监督工作对创建“节约型机关”的促进作用[2]。

二、当前我国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监督基础工作薄弱。一是能耗统计基础薄弱。有的公共机构内部节能减排资料不齐全,能耗统计数据失真。有的公共机构对用能设备管理只设固定资产台账,没有设立用能设备台账,监督检查口径不统一。二是能耗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各地政府对辖内公共机构的节能考核情况普遍没有公开,节能考核结果透明度普遍不高,不利于公众监督。

(二)节能监管机构力量不足。《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由于各级政府机关事务部门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监管工作受到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加上其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各项监管工作措施开展的广度不大、深度不够、力度不足,难以全面有效地监督其他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

(三)节能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2008年颁布实施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有关节能监督的规定过于笼统,一些重要的配套办法如“公共机构节能监察办法”、“公共机构节能审计规范”等迟迟未能出台,节能监督评价的依据不足,给节能监督造成了一定困扰。

(四)节能监督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基层公共机构能源管理岗基本都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节能监管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节能监管的质量和水平。另外,《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对基层公共机构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导致后勤和内审、会计等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监管效率。

(五)节能监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现行《节约能源法》确立了公共机构内部自我监督和外部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但一些公共机构尚未真正建立节能监督机制。一是未明确节能监督的主管部门。二是外部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三、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机制的政策建议

公共机构应加强节能监督机制建设,努力履行节能减排法定职责,实现《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目标[3]。

(一)建章立制,规范节能监督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能源法为核心,基本法、单行法、行政法规、规章、实施条例、实施细则等相互配套的能源监管法律体系。将公共机构节能监督要求细化为地方性、部门性规章,如《节能监察办法》、《节能审计规范》、《节能检查执法程序》等,使节能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增强节能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公共机构的节能监督执法能力,规范节能监督执法行为。

(二)创新监督模式,提高执法水平。现阶段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可以采取三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对被审计单位能源资源利用项目和财务开支进行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切实发挥节能监督对创建“节约型机关”的推动作用。二是与执法监察相结合,对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政策执行监督,推进节能目标责任落实。三是与工会监督相结合,将节能监督纳入职工代表大会和政务公开内容之中,建立职工义务监督员制度,群策群议做好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工作。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绩效考评责任制。一是建立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把节能硬指标按照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层层分解落实,以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加强对节能审计监管力度。从项目设计源头监督和用能全过程监督相结合。三是坚持节能监督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在开展节能监督的同时,为下属机构改善节能管理提供帮助,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

(四)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监督业务操作。一是夯实节能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统计台账制度,实现对系统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定额和最高限额的智能化实时监控。二是推行节能检查标准化建设。拟定标准化节能监督操作规程,推动节能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三是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基层公共机构应普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职工节能义务监督员,建立能源利用状况年度报告和公告制度,提高节能监督效能。

(五)开展节能政务公开,总结节能监督经验。各级政府应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定期通报制度,对违法用能单位和行为予以曝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督促公共机构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应大力开展节能监督执法交流培训,及时总结节能监管经验,提高节能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到规范化执法。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王景武,刘通午.央行分支机构节能减排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陈广福.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初探[N].金融时报,2010-11-01.

[3]李全中.在政府节能减排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初探[J/OL].[2010-12-10],http://www.audit.gov.cn/n1992130/n1992

150/n1992576/2610059.html.

4.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篇四

**厂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工厂机构、人员情况,现对工厂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作如下调整:

一、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一)人员组成: 组

XXX 党委书记

XXX 总 经 理

副组长

XXX 副总经理

XXX 副总经理 成员

XXX 党委工作部部长

XXX 工厂工会副主席 XXX 工厂办公室主任 XXX 企业管理处处长 XXX 人事劳动处处长 XXX 质量处处长 XXX 技安环保处处长 XXX 制造部部长 XXX 市场营销处处长

(二)工作职责:

全面领导工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负责审核批准工厂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及项目实施方案,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重点工作的部署,听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汇报,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及奖惩。

二、企业文化建设小组办公室

企业文化建设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党委工作部。

(一)人员组成: 主

XXX 成员

XXX XXX XXX XXX

(二)工作职责:

按领导小组要求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日常工作。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宣贯及推广,负责督促、协调各牵头部门履行职责,负责指导工厂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及检查。

5.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篇五

关于劳动监察机构及队伍

建设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社会民生。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队伍建设,是基层劳动保障部门长期以来的迫切期盼。今天,部和中央编办组成联合调研组莅我市开展专题调研,这是上级部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首先向各位领导表示

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根据调研组的要求,我先将我市劳动监察工作开展、队伍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机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向中央编办、部各位领导汇报。

一、我市劳动监察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市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三资外资企业多、个体企业多、外来劳动者多的特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是劳动、社保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推进劳动法律法规的切实贯彻执行,改善就业环境,消除劳资矛盾,促进稳定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监察机构是实施这一重要工作的具体机构。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发挥劳动监察机构和队伍的作用,积极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流动就业比例大、劳动监察机构不健全、劳动监察人手少的情况,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大力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切实抓好普法教育、监督检查、信访咨询投诉、劳资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较好地推进全市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扎实开展。

(一)坚持开展劳动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和增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制观念。

《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将开展劳动普法宣传作为推进劳动法律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逐年掀起劳动普法宣传活动高潮。

一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广泛普法宣传。1994年以来,每年以宣传咨询、普法讲座为主要形式,集中开展大规模普法活动,积极借助各级媒体、部门网页、12333劳动保障服务热线建立普法宣传阵地,开展经常性的普法宣传。在普法工作中,市镇劳动部门根据一段时期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与市内广电媒体合作,制作以案说法等节目,直观、生动地向劳动者讲解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劳动执法工作。

二是加强对企业的普法教育。近年来,根据企业劳动法制意识相对落后于劳动者法律意识提高的情况,我们逐步将普法重点从“引导维权”向“引导守法”转变,在坚持全面普法的基础上,突出对企业用工主体的普法教育,重点抓好企业厂长、经理劳动法律知识培训,引导企业自觉树立劳动法制观念,依法开展劳动用工管理,主动消除劳资隐患,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2003年来,我们先后联合外商、台商、民营等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机构等举办了153场劳动法宣讲会、座谈会,共有7650家企业1.3万人次参加了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还将普法宣传贯穿到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当中,通过劳动监察日常巡查,边查边纠,纠教并举,督促企业深入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如,2005年,根据全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我们结合普法宣传、日常巡查等工作,集中利用3个多月时间,开展最低工资标准的专项宣传和指导,印制了2万多份新标准调整指引派发到全市企业,为2756家企业举办了41场专题普法宣讲会,深入4583家企业进行具体指导,引导企业平稳渡过调资关。

(二)坚持抓好劳动监察日常巡查,及时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劳动监察日常巡查,是劳动部门加强企业基本情况掌握,主动开展监督检查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我们实行分组分片管理的方式,将日常巡查责任落实到每个劳动监察员身上。在加强劳动监察日常巡查的同时,市劳动监察大队和各劳动分局在没有专门机构和编制的情况下,想法设法抽调劳动监察员、仲裁员开设信访窗口,设置信访专线电话,积极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并承担12333服务热线的接听接访工作。十五期间,全市劳动部门主动巡查企业6.4万家次,处理群众来信7955封、来访16527批49900人次,立案查处举报违法案件5200多宗,依法纠正部分企业的违法行为。2005年,主动巡查企业19430多家次,完成企业劳动年审17730家,处理群众来信1059件、来访4879批次11978人次,接听12333服务热线咨询、投诉电话16万多个次,受理群众举报案件1813宗,立案处罚违法案件551宗。

(三)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认真开展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在切实抓好劳动监察日常巡查、投诉举报违法案件专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每年都在全市组织2-4次联合执法专项检查活动,上半年的专项检查在春节后企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的2-4月份举行,针对企业新招员工多的特点,以劳动关系建立情况为重点,抓劳动合同签订和劳动权益保护措施的落实;下半年的专项检查在10月份至年底举行,重点检查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基本标准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春节前企业欠薪问题,保证员工工资权益,做

好春运期间外来员工有序化流动工作。经过集中检查行动,逐年促进各项劳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巩固,劳动合同、招用工管理,工作时间、最低工资、特殊劳动保护等劳动管理制度在各类企业得到普遍建立,较好地推进了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进了拖欠工资等突出问题的逐步解决。2005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节前拖欠工资清理、劳动力市场整治、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情况、《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与《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贯彻情况、《劳动法》贯彻情况等5次全市性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企业19310多家次,涉及企业员工245.6万人次,为18.3万人追回被拖欠工资1.55亿元。

(四)加强企业工资发放日常监控,积极抓好企业欠薪防范和处理工作。拖欠工资、欠薪逃匿,是最容易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劳动法》实施后,劳动监察部门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依托基层部门,建立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发放情况的日常监控。劳动监察部门逐月通过企业主管部门、村劳动服务站的情况报告,掌握企业工资发放的实际情况。目前,纳入劳动用工备案的企业有1.7多家,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的实施,虽然一方面加大了劳动监察机构的日常工作量,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劳动监察机构的欠薪防范和监控能力,及时对欠薪企业提前作出跟踪处理。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总结,今年,我们将在市政府支持下,以网络信息化为手段,建立全市的工资支付监控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劳动监察机构的工资监控工作效率。

(五)积极参与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参与处理企业员工集体上访、罢工等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是劳动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我市劳动监察队伍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全市劳动部门共处理各类大小的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2536宗,较好地化解了影响企业劳资关系稳定的突出矛盾。在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欠薪逃匿引起的突发事件处理难度较大,对此,我们认真贯彻省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积极落实欠薪垫付制度,通过督促企业厂房业主、产权主管部门先行垫付工人工资,切实促进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理。2004年以来,市劳动部门共处理企业欠薪逃匿案件199宗,督促垫付工资8749万元,涉及欠薪员工7.29万人。由于劳动监察人员积极介入劳资突发事件的处理处置工作,使突发劳资矛盾基本在当地基层得到协调化解,基本没有发生企业员工集体到省委、省政府上访的劳资信访案件,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我市劳动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

(一)经编制部门批准,在市劳动局设立了市劳动监察大队。

1991年3月,经市编委批准,市劳动局成立了市劳动监察大队,1992年5月批准按科级建制,人员编制20名。2001年9月机构改革,市编委重新核定市劳动监察大队的编制和职能,市劳动监察大队隶属市劳动局管理,专项编制16名,主要职能是: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依法监督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的实施;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负责企业劳动年审工作;负责劳动信访工作;负责劳动普法工作。

(二)市劳动局根据全市劳动监察工作的需要,在各劳动分局内设了仲裁监察办公室。

根据2001年机构改革要求,市劳动局对全市32个劳动分局实行垂直管理。机构改革后,为适应全市企业主要集中在镇村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别注意加强基层劳动分局的监察执法和仲裁等工作,自主完善系统内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在各劳动分局内部设立了仲裁监察办公室,组建了劳动争议仲裁分庭,委托劳动分局依法行使劳动监察、仲裁的职能,以及协助市完成对企业开展劳动年审、办理劳动合同鉴证等日常办公业务。

由于各劳动分局人员编制有限,32个劳动分局总共才185个编制,每个劳动分局为5-6个,承担的工作包括信访、监察、仲裁、培训、就业(包括城乡就业)、行政办公等,各项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各劳动分局仲裁监察办公室人员只有从分局内部、镇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调配,劳动监察工作只作为分局工作人员兼负的其中一项业务。目前,从基层分局编制内自行安排划出协助劳动监察工作开展的人员为64人,平均每个劳动分局2人。另外,市机编办核准全系统市财政供给的临时工作人员105人,部分镇区政府支持聘用、经费由镇区财政供给的261名劳动监察协管员,也被安排到监察执法管理的辅助岗位上配合开展工作。但随着近年就业再就业、技能人才培养、劳动权益保障工作被各级党委政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基层劳动部门承担的任务难以同时兼顾和推进,劳动监察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劳动监察工作难以得到全面深入的开展。

三、我市劳动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我市企业多、员工多,劳资案件处理任务重,专职劳动监察员配备不足的问题突出,劳动部门经常被形容为“救火队”,劳动维权民心工程的实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

如前面汇报所述,目前,经编制部门批准,全市劳动系统专门设立从事劳动监察工作的机构只有市劳动监察大队1个,挂靠在市劳动局劳动监察科。以市劳动监察大队专项编制16个,加上系统内部自行划出从事劳动监察的64个公务人员编制,组成80人的专、兼职劳动监察员队伍,承担起管理全市35万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及584.5万外来劳动力的任务,劳动监察员与用工单位、外来劳动力的配置比例分别是1:4375户和1:73063人。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拖欠工资等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的预防和查处工作的通知》(粤劳社〔2002〕153号),专职劳动监察员与在职职工应按1:8000的比例配备,按照这一要求,我市应配备731名专职劳动监察员,但实际上目前我市专、兼职劳动监察员数仅占这个数字的10.9。显然,我市专职劳动监察员严重不足。

(二)在专职劳动监察员不足的情况下,安排公务员编制以外的人员从事监察执法工作,容易引起行政诉讼。

根据《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劳部发〔1994〕448号)第七条规定,劳动监察员的任职条件之一是在劳动行政部门从事劳动行政业务工作三年以上,并经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或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专业培训合格;又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释义),关于对劳动监察员的任职资格规定:劳动保障监察员要符合国家公务员条件,这是因为执法监察是行政职责,受委托的劳动监察组织中的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实施监察,是依法履行行政职责,因此也应具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条件。

目前,全市劳动系统的专、兼职监察员只有80人,还有大部分是镇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干部职工。按照劳动监察员的任职条件,全市超过80从事劳动监察工作的人员不符合任职资格。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在不符合劳动监察资格的前提下,劳动监察人员、辅助人员在开展执法或者配合执法时,难免会底气不足,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此外,我们劳动监察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别有用心的“黑律师”、无良记者,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找我们的“不足”来做文章,这样一来,劳动部门就很容易会成为行政被告。

(三)进一步推进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需要有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提供保障。

2005年11月11日至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法执法检查组在李铁映副委员长的带领下,到我市开展劳动法执法情况检查。经过检查后,检查组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市劳动监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对劳动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推进做实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100(目前只有82.6);切实解决企业克扣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工资及时发放率达100等。从依法行政的角度,这些要求是应该要做到的,但要达到这些要求,实际工作中难度非常大,仅靠全市80名专、兼职劳动监察员的努力,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应当在劳动监察人员力量方面有相应的保证。

四、加强劳动监察机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劳动监察机构、增加人员编制的部门设想。

1、健全机构的初步设想

目前,我市劳动监察机构只有市一级的劳动监察大队,且没有内设部门,镇一级又没有分支机构,这种机构建设状况与我市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员工主要分布在各镇(街)的实际情况极不适应。2003年,广州市已将劳动监察大队更名为劳动监察支队(正处级),内设5个科室和1个机动分队,人员编制55名,且各区县均设劳动监察大队。深圳市劳动监察大队是正处级建制,人员编制43名,内设5个科室。据了解,深圳、河源、惠州、肇庆的劳动监察大队已先后更名为支队。

根据上级的要求,并借鉴深圳等市劳动监察机构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的设想是:将市劳动监察大队从建制上升格为副处级机构(可以称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也可以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内部增设综合科、劳动监察一科、劳动监察二科、案件审理科和机动大队;镇一级劳动监察机构为副科级建制,市、镇两级劳动监察机构均直属市劳动局管理。

其中,市级劳动监察机构内设各科室的主要职责是:

(1)综合科:负责劳动监察工作计划和文件的起草;负责劳动监察政策调研和发展预测工作;负责劳动监察领域地方性规章的草拟工作;制定劳动监察部门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劳动普法宣传;协调机构内部各科室和下一级劳动监察机构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本机构人员和专、兼职劳动监察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发证;负责企业的劳动监察年审工作;负责本机构的会议、文电、档案、信息、统计、分析、保密、接待、后勤等文秘和行政事务工作。负责劳动监察机构经费管理的指导、协调和财务监督。

(2)案件审理科:负责案件的审查、复议、诉讼;协调法院实施强制执行工作;负责听证会的准备工作;负责案件执行情况的跟踪回访工作。

(3)劳动监察一科、劳动监察二科:各负责16个镇区的劳动监察工作,包括: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检查等监察行动;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查处劳动违法案件,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负责对下一级劳动监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4)机动大队:负责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2、增加人员编制的初步设想

(1)市级劳动监察机构增加编制54名;

(2)镇级劳动监察机构初步增加编制3名,32个分局共增加96名;在完善机构设置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基层劳动监察员编制。

3、经费来源

所增加人员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市财政核拨。

(二)向上级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加快完善劳动监察机构体系,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增加劳动监察人员编制,是推动《劳动法》深入贯彻实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由于各地对劳动监察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同,推进劳动监察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力度难以一致,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从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统筹规划,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劳动监察机构的定位,理顺劳动监察工作体系,统一各地的做法,规范地方的机构设置,增加劳动监察机构编制,扩大劳动监察队伍,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考虑到劳动监察机构的职责要求,建议劳动监察机构在设置上按照中央到地方统一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的模式,明确劳动监察机构行政职能,赋予行政执法权力,机构人员列入公务员编制,使机构和人员在设置上更符合行政执法的要求。

以上汇报不够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6.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整改方案 篇六

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通过参加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挖掘其内涵的同时,也感觉我校与先进学校之间尚有差距。特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回顾,通过总结,查找自身不足,寻找差距原因,确定整改措施和工作方向。力争在认识自身不足之余,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主要存在的不足: 1.校园美化

(1)校园文化整体设计中办学特色不够突出。(2)校园文化宣传栏内容还很单一。

(3)班级文化建设还只停留在表象,其内涵还需挖掘。2.校园绿化

校园绿化面积还需增加,景观、景点设计还需要合理搭配。3.校园净化

(1)校园卫生管理区域,责任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2)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的文化建设内容不够丰富。4.校园动态文化

(1)学生兴趣小组的组建面还较窄,为学生展示才艺的平台和活动形式还要更加丰富。

(2)学生读书活动还要有计划的实施。

二、整改措施

1.提升理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分工明确,整体提高工作效率。

2.建设文化长廊,丰富校园各展示栏的内涵,建设文化长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3.深入挖掘班级文化内涵,突出一班一品。以特色班级、绿色班级、星级班级建设为载体,提升班级文化建设品味,突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达到一班一品,一班一色。各班级在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内涵,真正达到“特色、绿色、人文、书香”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4.校园绿化工作以“四有”为目标,增加校园绿化面积,进一步修缮校园甬路和花坛。在绿化的规划设计和花色品种上,力争达到科学美观,使人感觉赏心悦目。

5.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明确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达到责任区分工明确,专班、专人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每名学生身上,达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管理格局。

6.加强各室的设施设备的配备工作,并根据各室的功能特点,布置相应的文化建设的内容,使简单枯燥、冰冷生硬的专用教室,融入人文气息,提升文化品味。7.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不断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在原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拓展兴趣小组的组数,增加了摄影、科技、球类等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9.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试行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利用演讲、征文、校园读书月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整改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整改方案。

成立组织,做好长远规划与整改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与实施细则。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整改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第三阶段:检查验收。考评总结,检查验收。

天道酬勤,付出必将有收获。相信在县教育的正确引领和指导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校园。

7.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篇七

十年来,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以和谐文化凝聚人, 以环境文化熏陶人, 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以核心文化塑造人”的思路, 积极探索“文化浸润、实践磨砺”的德育途径, 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 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 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 努力使学校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一.以和谐文化凝聚人, 增强发展合力。

团队协作精神是每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和谐的团队合作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校园和谐, 要以团结为基础, 稳定为保证, 发展为根本。团结才能和谐, 和谐才有幸福感, 幸福才能乐于奉献, 奉献才能推动发展。我们努力在校园中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创建了江苏省和谐校园。

1.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强化“职务就是责任, 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 所有行政人员以“讲团结、做榜样、自身强”为准则, 精诚合作、科学安排、落实措施、诊断问题、提出建议、调控作业、加强常规管理, 参与集体备课、学案研制、深入课堂,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坚持校务公开, 重大决策都能问计于民、公示于众;日常工作中, 对教师不求全责备, 多看主流少看枝节, 多用奖励少用惩罚;每逢教师节, 在学校醒目地带, 展示优秀教师风采;每逢教师生日, 学校给每人发条祝福的短信, 准备一份蛋糕, 使每位教职工都把教育当成一种享受, 把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带回家, 让“大家”与“小家”产生合力, 形成共鸣。

2.创建和谐的教研集体。

经验告诉我们,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 他的个人工作能力、状态、竞争意识, 都会比以往来得更强、更积极, 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和谐的教学工作氛围;同时, “一个优秀的组长就是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组长把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信息捧出来与他人共享, 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我们以争创和谐备课组活动为抓手, 倡导合作共赢。一年来, 我校的语文、数学、外语教研组均被评为溧阳市优秀教研组;数学组被江苏省教研室评为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先进集体;语文组被评为常州市首届示范教研组。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要善于研究, 善于反思, 善于总结。正确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 重视案例分析和心理研究, 常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同时推行“二带一、手拉手”导师制, 实行“三生有幸”工程 (尖子生的培养、临界生的提升和后进生的转化) , 即让一名科任老师和一名优秀学生与另一个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 老师面对面跟学生分析问题, 指导学法, 调节心态, 力争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谐发展。今年面对学校改制、划片招生, 初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明显下落的现实, 我们积极思考对策。提出了“适应变化、分层推进、崇尚尊重、和谐发展”的管理思路, 目前年级发展态势良好, 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二.以环境文化熏陶人, 营造文化之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学校环境优雅, 是独特而理想的读书胜地。学校重视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文化陶冶学生。在搞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 通过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布置, 营造出浓烈的教育氛围, 使环境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大门正对的一幅巨画“合抱之木, 起于毫末”诠释了积累、团结、向上, 它给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每年开展“凡人哲语”评选, 让“名人名言”走下了墙壁, 换成了学生的“凡人哲语”, 变学校校牌的名人手书为学生的稚嫩作品;学校里一些小巧别致的标志牌, 简洁而亲切的警示语, 默默地影响着师生的环保、安全、自我保护和竞争意识;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通过开展主题为“励志·青春·活力”的“班级文化布置评比”、“班徽、座右铭”评比活动、“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等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置身于自己的校园中, 心灵得以净化, 精神得到升华, 使校园成为学生依恋的精神家园。

三.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行为形成习惯。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师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 其产生作用的过程实际是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 要将教育内化为师生自我提高和教育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建设整体。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规范发展, 学校将其纳入校内制度化建设的轨道, 使校园文化成为长期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内容范畴。

学校以“做一个杰出的人”为校训, 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成绩好, 还必须有高尚的情操、非凡的气质, 从实验中学走出来的学生, 应该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和领跑者。因此, 学校进一步明确“常规就是素质”的思想, 提出抓常规就是抓质量。我们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 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教育。坚持从最基本的规范做起, 狠抓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 突出守纪意识的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我们提出了“把作业当作品、让认真成习惯”的口号, 进一步规范学生书写, 创江苏省首届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 内化为素质。

四.以核心文化塑造人, 打造生命底色。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 (包括员工, 下同) 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根据学校改制为公办和实施绩效工资的实际, 我们迫切地感到必须加强师德教育, 把“守底线、求尊严、讲奉献、促发展”作为全校教职员工的价值取向, 提出人的尊严是靠力量来保证的, 只有强者才能得到尊重;弱者可能得到同情, 老师“自尊”, 即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敬重;倡导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教师, 绝对不是一个教师;一所没有一大批有奉献精神的教师的学校, 绝对不是一所好学校。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一流教师队伍。

学校一直秉承“办优质教育、育杰出人才”的宗旨, 强化“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 确立了“德育是学校最有效的投入”的管理理念, 探索“文化浸润、实践磨砺”的德育途径, 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2009年荣获“常州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称号。

学校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精心设计系列化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初一主题是“感恩亲情”, 通过召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我眼中的老师”评选及演讲比赛, “亲密沟通”征文等活动, 让学生学会感恩;初二主题是“放飞理想”, 通过暑期开展“我要到北京上大学—放飞理想”活动, 开阔学生眼界,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初三主题是“感悟责任”, 通过开展“走进大别山 (金寨) —感悟责任”的实践活动, 唤起同学们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 学校还开展了“廉政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在实验初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 而且获得了最有价值的生命养分, 为他们走向幸福的人生打下了最亮丽的底色!

8.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思考 篇八

关键词:校园文化 虚实 简丰 上下 辩证思考

作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校园文化建设既不是“校舍装修”,也不是“景观工程”,而是一项将校园赋予灵魂进而使校园更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业。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考验学校的审美观,更是考验学校对教育与文化的理解,以及表达这些理解的能力。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辩证地考虑各种因素,本文所谈的是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虚与实、简与丰、上与下的辩证思考。

1.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虚与实

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是“由虚到实”,“先虚后实”,在“虚”的问题没有考虑成熟之前,不急于动手进行“实”的操作。我们这里的“虚”,是指学校的理念系统。拿我们一所新学校来说吧,它建校于2009年9月,学校的一切都从零开始。虽然是从零开始,但我们充满文化意识。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文化切入”,把“文化建设”作为第一代教师的神圣使命,我们为此逐步地提出并践行一系列的文化主张。2009年8月,我们提出了“从现实世界出发,向理想境界迈进”的整体办学框架,提出“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这一核心价值观。到2011年底,我们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理念系统,并在全体工会会员大会上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对学校的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师生成长目标、学校校训等进行了完整的梳理,理清了“成长”与“坚持”的关系,并把“恒”作为学校校训。我们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是在务实的办学实践中点滴积累而成的;提炼之后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又不断地用实践来丰富与滋养。如果我们把这些无形的文化看作是“虚”,把有形的校园建设看作是“实”,那么,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就是“由虚到实”的。正是在梳理学校理念系统的基础上,2012年6月,在学校成立将近三周年的进程中,我们也逐渐形成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性方案。

校园文化中的“虚”是魂,“实”是体。虚实相生,校园才能充满生机;虚实不谐,就会魂不附体。校园文化中“虚”与“实”的结合点,就在于设计“我的文化”,即具有校本意义的校园文化。比如,为了体现“恒”的追求,我们曾经设计过一组雕塑作品: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绳锯木断,打算置于“恒园”中。但后来又全部推翻这个方案,因为这些作品缺少“我”的元素。我们设计了一个由36本书册堆叠而成的雕塑,这个雕塑的初始想法是:学校初创时,有36位老师,在第一学期,他们参与“土书著述”,奠基了学校以“恒”为特质的“成长文化”的基础,之后“土书精神”一直在延续,至今已经有200本,这里积淀的正是丰富的学校文化。雕塑形成之后,它的含义又可以无限扩展:可以指已有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经由名著阅读造就精神高度;可以指有待书写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无论我们怎样去解读,“恒”的含义却是一定蕴在其中的。

我们以为,一种好的校园文化不应该是直白的,而该是可以引起思考的、引发探究的。校园文化绝不是“校园文字”,校园文化要“少文字”,要“用意象说话”,而这个“意象”就是虚实相生的产物。意,即“虚”;象,即“实”。有意无象,玄虚缥缈;有象无意,平白无味。虚实相生,才能建设有品位的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简与丰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各种景观的堆砌,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追求至简意义上的至丰。“至简”与“至丰”,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围绕“至简”来展开,我们的设计哪怕是极其繁多的,也必将是“至乱”的而不是“至丰”的。因为所谓“至丰”,一定是将核心的东西阐释得淋漓尽致,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多而聚焦谓之丰,多而杂碎谓之乱。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着校训“恒”字展开,我们是一所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学校,我们将校训的源头追溯到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讲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我们的这种追溯,不是卖弄“学问”,不是故作深奥,而是来自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正在用无数的努力逐渐地积淀学校的文化。可以说,一个“恒”字,开启了并丰富着学校的“成长文化”。而学校的LOGO,也由“恒”字演变而成,汇聚了师生们的追求与希望。左边的竹竿与竹叶,象征着成长中的师生;右边的一片云,一卷书,一波湖面,象征着我们的思绪、智慧与胸怀。左边沉静的深绿与嫩绿,是生长的力量;右边跳跃的橙与黄,象征热烈与奔放。就这样,一动一静,寄寓着“育内外兼修学子”的梦想。

校训的确立为学校文化寻找到了至简的核心,LOGO的确立为校园建设寻找到了聚焦的中心。遍布校园的文化景点无处不是LOGO中的元素,它们一起使至简的东西至丰起来。而“竹子”,也就成为了学校的精神意象。漫步校园,到处可见的就是青青翠竹;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也都被融入了竹的元素;校门口被称为校园八景之一“双童迎旭”的恒恒与成成,也被设计成竹笋的模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竹子是中华精神的代言,而在我们的校园,近30种竹子更多地被赋予了“坚持”与“成长”之意。

“恒”的精神被赋以各种“解释”。在开课教室里,每一学期一届的“成长课堂研讨会”展示了“恒”的阶段性成果;在学校图书馆,200册“土”书的书脊展示了“恒”的迷人力量;“毕业墙”上每届毕业生的“毕业纪念册”,留下了“恒”的痕迹。我们试图用生动的故事与正在创造着的历史,把一个至简的“恒”字演绎得尽可能丰富。

没有至简,就没有核心,校园就会失去整体性与统一性;没有至丰,就会流于单薄,校园文化就会变得概念化与表面化。而只有至简,才能使校园的丰富性有所归属,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丰;只有至丰,才能使校园至简的追求更有力量,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简。至简而后至丰,校园才能富有强大的文化张力和文化底蕴。我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endprint

3.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与下

我们可以多元地理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与下”。第一层意思,校园文化建设要处理好校园文化“上位”与“下位”的关系,即“上位”的理性思考与“下位”的物理呈现的关系,也就是“虚”与“实”的关系,这一层意思,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阐述。

第二层意思,校园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上级领导、高层专家、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与建议。但是,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往往是各有各理、各持其理的,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对学校综合取舍能力的考量。比如,我们的LOGO,先后就有十稿,其中好几稿都是单色调的绿色,造型为完整的圆形,在征求教师意见的时候,美术教师就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增添别的色彩,因为孩子会比较喜欢“跳”的色彩;二是要打破圆的完整性。后来,我们根据这两点建议进行调整,又邀请了学生代表进行投票。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听到了很多的不同意见,最后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定下现在的方案。校园文化建设“听谁的”可不是容易找到的简单答案:既不能简单地“听学生的”,也不能简单地“听领导的”;既不能简单地“听文化设计专家”的,也不能由校长来拍脑袋;既不能几个人说了算,也不能依赖于“投票”。这是围绕核心价值观进行综合思考之后的智慧取舍。但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却是必须的。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师生们的智慧投入有多少,校园建设的文化含量就会有多少,师生的文化认识与文化情感就会有多深。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和投入。

第三层意思,校园文化建设要处理好“承上”与“启下”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要建立在梳理学校文化的基础上,要能够集中体现学校的文化追求,做好“承上”的工作;同时,更需要能够通过这种体现使学校文化处于不断创造与发展之中,发挥“启下”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是“始于此”的建设,而不是“止于此”。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留下创造的空间。我们将教学楼底下的一个空间改造成开放式的“成长舞台”,供学生进行才艺表演之用,在改造完成之时,就举办了一名学生的个人演唱会,而原来集中表演的“六一文娱汇演”则分散为成长舞台上的“天天儿童节”,孩子们在这个舞台所创造的精彩,也被布置在舞台对面的展示墙上——这个舞台、这个展示墙就承载着“承上启下”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的重任。类似于这样的充满“承上启下”或“有待创造”意蕴的设计,在我们的校园里很多,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我们对“承上”与“启下”的辩证思考。

9.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 篇九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为导向,以“三抓”为突破口,以建高效班子、创优异业绩、树改革发展形象为工作目标,加强我校教师与行政后勤管理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教职工的品德修养和敬业意识,做到勤奋工作,踏实做人,为人师表;增强使命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为民意识,促进我校教育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二、组织保障

为加强教育两支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工作,保障建设成效,经学校研究决定,建立加强教育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易兴华(校长)

副组长:卢金城(副校长)

成员:侯永钢、张霜、李芝彬、梁顺铖

三、具体要求

(一)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着力加强行政与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学校行政与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行政与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抓好了学校班子就抓好了一所学校的发展,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治校先治长”、“带队伍先抓班子”的指导思想。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政绩显著的行政与后勤管理队伍,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班子建设是龙头,是关键、是重中之重。班子成员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和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也影响着我们的教师。班子成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形象、立足服务、加强沟通、务实高效、令行禁止、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共同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政绩显著的行政班子,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重学习,提升班子管理水平

加强行政与后勤管理队伍的理论建设。学校行政要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通过学习努力提升治校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管理经验,通过学习接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要学以致用,不断研究学校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坚决杜绝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和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倾向。建立行政集中学习制度与学习行为准则,从时间、制度、资料上保障学习必需。同时加强对学习成果的检查与考核。

2.炼思想,提高班子成员意识修养。牢固树立六观六忌,加强行政与后勤管理的思想建设。学校行政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政治思想素质决定了学校办学的基础,每一个学校行政必须在政治思想上与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以求稳定、求质量、求发展为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的精神,在工作中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严谨务实、身体力行、不畏艰险、开拓创新、恪尽职守、依法行政、依法办学、身先士卒、认真履职,带领好全体教职工树好学校形象。要禁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玩忽职守,遥控指挥,甩手掌柜,不思进取,自满自足,甘于落后,老子天下第一,脱离群众,作风不实,当维持会长和守摊子的现象和行为。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学校干部队伍。班子成员必须在政治思想上与局党委和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以求稳定、求质量、求发展为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精神,在工作中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严谨务实、身体力行、不畏艰险、开拓创新、恪尽职守、依法行政、依法办学、身先士卒、认真履职。学校坚

持每周一召开学校行政会,通过工作小结、部署工作重点、理论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响鼓重锤,要求班子成员要有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师表意识、忧患意识。同时牢固树立“六观”:“一碗水端平”的行政观;关心教职工疾苦的群众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苦乐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工作观;有行政者的民主观;有虚心好学,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行政能力的进取观。“六忌”: 忌以势压人;忌独断专行;忌放弃原则;忌个人英雄主义;忌以权谋私;忌居功自傲。

3.严纪律,加强行政与后勤管理的组织建设。要在选、管、用上做文章。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取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办法推荐和选拔任用学校中层干部和后勤管理人员。每位行政与后勤管理干部要廉洁自律,正确行使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名位关、美色关、人情关,自觉约束好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思想、过硬的作风感染和带领好广大教职工,行使好教育教师、管理教师、培养教师的的职责,努力构建好和谐校园,建设好学校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教育。对玩忽职守、履职不力、管理不善的管理人员要及时指出或者进行坚决调整。

4.强制度,形成班子良好作风

结合我校实际,在广泛征求班子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天池学校《行政班子准则》、《校务委员会制度》、《部门工作学月通报制度》、《部门工作考核评估制度》等,并完善以教代会为核心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民主测评,更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班子优良作风,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制定的规章制度就像一把把尺子,我们时常用这些尺子来测量教师。要知道,我们的教师心中也有一杆称,他们也时常称一称我们的班子成员是半斤还是八两。

5.搭平台,夯实班子业务根基

学校工作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由班子成员独挡一面。班子成员要正确行使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对校情、下情要十分清楚;对自己所管的业务要十分熟悉;工作思路要清晰,操作过程要细致、严密可行;要善于协调,不相互推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要善于总结,与时俱进、重在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班子之间要经常性地充分地交换意见,少怄气,常补台,不拆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班子成员要“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学校搭台,班子唱戏,夯实班子的业务根基。

(二)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教育队伍的根本和核心,教师队伍形象直接反映了教育的形象。全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师观,加强师德修养,规范言行,自觉为人师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的要求是:践行“十个再”思想。即修养修养再修养;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勤奋勤奋再勤奋;主动主动再主动;细致细致再细致;方法方法再方法;严格严格再严格;活跃活跃再活跃;成长成长再成长。

1.严师德,铸造师之魂

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用之约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建设一支思想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将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讲团结、讲正气、讲文明、树新风、讲奉献、创佳绩活动,提倡各位教师对事业讲忠诚,对学校讲责任,对个人讲自律,对学生讲爱心,对同志讲协作,对工作讲效率。在师德建设实践中,全面审视教师从教的整个过程,突出对日常工作的考察,甚至细化到每个工作日。在每周教师会上,由教师讲身边的感人故事,对涌现出的师德典型进行表扬和宣传,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弘扬师德建设主旋律。加强“四职教育”,树立高尚师德,引导教师树立主人翁精神,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引导全体教职工工作中讲团结、讲正气、讲奉献,做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禁止混天度日、不务正业、误人子弟、自甘落后、违反学校制度和无组织无纪律及体罚和变相体罚学

生的行为发生。

2.善培训,练就师之能

一位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他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但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学习,他的教学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有的甚至还会退化,我校将逐步探索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管理制度等,以此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给足时间,让教师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将每周四确定为学校教研日,开展常规教研,由教师轮流设小讲座,并对学校科研课题进行研,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构建教改、教研、科研的群体。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成立学校读书屋“铭刻人生”,并建立教师读书学习制度;教职工到读书屋读书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2次,做到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有学习笔记,定期进行检查。筹办“读书节”。

加强教育交流与沟通,提高教师业务素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加强培养,并一年制定一个成长计划。

3.建制度,筑队伍建设之堤。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从制度入手,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政策法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设,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在德、能、勤、绩四方面下力气,对日常制度特别教学常规、教职工规范、教学六认真检查等进行改革,加强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改革教育教学业务考核与教师考核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要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评挂钩,今后凡是当年考核不称职的,学校在聘期内将与当事人解除聘任合同,作待聘处理,待聘期为一年,待聘期满,考核仍不称职的,作不聘任处理,并报教育主管局备案。

4、强化教育反思制度,实行每日工作“清盘制”。引导教师自觉对每日工作进行小结,每天结束后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走进学生,有没有对学生发脾气,有没有读书,有没有进行工作反思,工作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完成本日工作,有没有留下问题(隐患)。

5、重拾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法宝。尤其是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与掌握,要求教师自己会开发计算机课件,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获得网上信息,会运用CAI技术开展辅助教学。积极引导和帮助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拓宽从教知识面和知识深度,从容应对教育挑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素质提升“三大工程”,在学识、学历的提升上下功夫,在争当名教师,骨干教师上下功夫,在专业化方向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全体教师,重塑教师新形象。

7、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工作任务。要求全体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质量来证明、来表现

8、突出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骨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不但要为青年教师起传帮带的作用,而且要担负起教学、科研等更艰巨的任务。

(三)、切实加强退休教师队伍管理。

加强退休教师的管理。退休教职工是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退休教职工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确定专人(工会主席)分管退管工作,要把退管工作摆上日常工作议程,定期研究,加强同退休教职工的联系,广泛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在政治上尊重爱护退休教职工,在生活上关心照顾退休教职工,为退休教职工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有条件的时候要积极成立教老协会,条件暂不成熟时要因地制宜成立退休教工之家,并为退休教职工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经费和条件。同时加强退休教师学习,引导他们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和时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认识,做到老

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工作要求

1、所有教师和各岗管理人员,尤其是行政与后勤管理人员务必根据局党委《关于加强教育三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本方案制定个人改进和专业成长计划,报学校教导处备案。

2.加强督查,为有效开展好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将特成立以校长刘洪军为组长,党支部、工会、教导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队伍建设督查小组,专门检查和考核队伍建设工作,并将队伍建设的内容纳入学校考核和干部民主考评的重要内容。

3.所有教师及管理人员违反本方案及教育科技局《关于加强教育三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江西坡镇民族中学

10.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篇十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完善校区学生工作,促进校园全面和谐发展,我班特利用本次班团会机会做此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问卷,诣在收集大家对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及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宝贵意见或者建议。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专业属于()

A.文科或艺术类B.理工科

4.你本学期参加或组织了多少次校园活动:

A.没时间参与B.1~2次C.3~5次D.5~10次E.10次以上

5.您是否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A.很了解B.了解C.一般D.不了解E.根本不知道

6.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如何()

A.意义重大,很有必要B.一般,可有可无

C.没什么意义,完全没必要

7.您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在于(可多选)()

A.活跃校园文化氛围B.全面辅助教学科研活动

C.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D.提升学校综合品味

E.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F.其它

8.您认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

A.文化氛围浓厚B.一般,有待建设C.人文气息淡薄

9.学生活动方面()

A.团委工作开展的丰富多样B.学生社团自身发展很好

C.一般D.很差,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活动

10.学术氛围()

A.很好,有知名的学者让你崇仰B.一般,偶尔有外来的学术交流活动让你感到不错C.很差,看不见文化底蕴

11.学校得教学方面()

A.好,老师总能让你有兴趣认真听下去,水准很高B.一般

C.老师作用不大D.很差,老师上课很枯燥,让人反感

12.师生道德素质建设方面()

A.素质很高,能体现高校水准B.素质一般C.道德水准低

13硬件建设方面()

A.很好,图书资料齐全,教学科研设施先进

B.一般,基本能满足你的要求,偶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C.较差,很多资料设施不齐全

D.很差,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难题

C.文化活动的开展顺利和谐 D.学校生活民主程度较高

14.你如何看待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A.学生社团的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构成,应加大力度做大做强 B.学生社团的活动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应鼓励积极参加 C.学生社团的活动花费时间太多,应限制开展

D.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烦杂,品味不高,对校园文化建设意义不大E.学生社团的活动管理很差,扰乱学生生活秩序,对校园文化起消极影响

15.你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的关系是:()

A.很重要,相互积极影响B.重要,但主要是起调剂作用

C.一般,可有可无D.不很重要,文化建设是做表面文章

16.您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注重哪方面的活动,发挥何种作用:()

A.社会实践、实习活动,以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主

B.生动有趣的娱乐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放松身心为主

C.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以增长知识为主

上一篇: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下一篇:实习总结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