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共12篇)
1.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一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精神,加快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切实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护岸加固和建设、河道清淤疏浚和排涝工程为主的综合性治理项目。
第三条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项目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中央财政设立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对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予以适当支持。专项资金建立责任状制度,实行区域推进、以奖促治,做到资金到省、任务到省和责任到省,争取安排一批、建成一批、发挥效益一批。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第五条 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管理,奖补结合。按照突出重点、逐个销号的原则,集中资金安排灾害较重、治理后社会和经济效益好以及示范作用明显、地方配套资金有保障、前期准备工作完善的项目。
第六条 各地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确保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中西部地区所需地方投入资金应主要由省、地市两级财政负责解决。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七条 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管理单位,按规定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省际河段的建设项目,须经流域机构复核后审批。建设项目涉及征地、环保等,应履行相应程序。
第八条 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项目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管理,保障前期工作投入,严格把关,确保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设计变更应履行相应程序。
第九条 省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财政部、水利部报送年度项目计划。
第三章 专项资金奖补范围、原则和标准
第十条 专项资金奖补范围为《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治理项目,以及根据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其中,未履行审批程序的项目,专项资金不予安排。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采取集中支持、绩效考核、滚动销号的原则安排,鼓励地方早治、快治、治出成效。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在第一年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安排一定比例的启动资金。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奖补标准,按照对东部地区引导、中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和享受西部政策地区倾斜安排的原则,按不超过规划投资额30%、60%、80%的比例控制。
第十四条 除第一年外,专项资金按照以下顺序安排:
(一)依据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实行相应的奖补。即根据上年治理完成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扣除启动资金部分后,确定补助金额。
(二)对于地方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基础好、建设资金能落实、项目管理水平高、组织实施工作有保证的地区,采取中央与省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中央集中资金加以支持。鼓励地方加大投入,加快治理,早日完成规划任务。
第十五条 项目绩效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地方投入指标。主要考核该地区上年已完成项目实际到位地方投入。
地方投入包括地方财力安排及通过其他方式筹措的资金。
(二)治理效果指标。主要考核项目治理完成后治理河段防洪(除涝)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三)生态环境指标。主要考核项目治理完成后治理河段生态环境是否有所改善。
(四)努力程度指标。主要考核地方开展治理工作努力程度(包括前期工作深度、预算执行进度、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建设验收管理等内容)。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下达和使用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下达到省级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拨付到省级财政部门后,由省级财政、水行政部门负责按照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将专项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轻重缓急原则。优先安排能提高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的防洪能力等急需治理的项目。
(二)统筹兼顾原则。优先安排对粮食安全、水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大、综合效益较好的项目,并向国家级贫困县、较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第十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在收到专项资金后两个月内将专项资金分项目安排清单(含地方投入情况)和实施项目情况表(详见附表1)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条 地方财政部门要将专项资金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各地区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堤防、护岸护坡、清淤疏浚等工程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作业费等,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市建设和景观,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以及楼堂馆所建设等支出。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允许在项目间调剂。当年如有结余,可结转下一年使用。
第五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建项目法人和建设管理机构。执行项目法人制度,按照工程项目等级和重要性控制建设管理人员数量。
第二十四条 严格招标投标程序,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招标行为,选择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有较好业绩的承包商承担建设任务,严防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
第二十五条 严格监理单位资质审核把关,按规定程序确定监理单位。加强对监理人员的资格管理,监理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选配足够的符合要求的监理力量承担项目的监理任务。
第二十六条 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设计、监理及施工等单位要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和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第六章 工程验收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完工后要及时竣工验收,参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2007年水利部令第30号)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并将竣工验收结果报送水利部和财政部。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落实各项管护措施,保证建设项目发挥效益。
第二十九条 地方财政部门要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强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及时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地方财政部门会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重点对资金到位及使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及资金使用安全和投资效益。
第三十一条 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档案管理,项目的相关文件、阶段性总结、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图片照片资料等要及时、科学归档保存,严格管理。
第三十二条 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省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项目完成情况向财政部、水利部报送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表(详见附表2),由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审核确认,作为今后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水利部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不定期或重点监督检查,并组织相关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第三十四条 对于“报大建小”、虚列支出、进行虚假绩效评价等弄虚作假的项目和地区,财政部、水利部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相应资金安排或追缴已拨付资金等措施予以处理。
第三十五条
对于专项资金不能按规定时间落实到具体项目、地方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以及未按要求报送专项资金细化预算和项目建设绩效评价等情况的地方,中央财政将扣减其专项资金预算。
第三十六条 对于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法行为,一经核实,财政部将收回已安排的专项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三十八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负责解释。
附:
1、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实施项目情况表
2、_____年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评价表
2.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二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点多面广, 一个雨量站, 一个水位站或一个水文站建设投资都比较小, 但是有一个出问题, 就可能影响全局, 影响水文形象。这就要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1 工程特点
1.1 建设地点高度分散, 点多、面广
中小河流水文工程通常一个标段包括多个雨量站、水位站和水文站建设任务, 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偏远的山谷地区、小河边, 远离后方基地, 建设与管理难度大。
1.2 建设项目多、内容繁杂, 涉及专业多、专业性强
中小河流水文工程所包含的项目、施工技术和大型水文工程是几乎相等的, 所不同的仅是规模大小的不同, 其重要性和质量标准却都是一样的。规模大, 施工较为集中、容易;规模小, 施工人数较少, 难管理。中小河流水文工程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很大, 施工围堰截流、基坑、排水等是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
1.3 有效施工期相对较短
中小河流水文工程建设时受汛期洪水等因素影响, 同时还要考虑安全度汛问题, 导致实际有效施工时间较短。
2 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
中小河流水文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 使得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控制措施和指令难以达到第一线工作面上。
2.2 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低
中小河流水文工程一个标段是由一家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领导施工, 考虑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建设点点多面广、单站工程量小情况, 常常不按投标文件上所列人员配备, 造成了管理、技术人员普遍不足。具体施工多由未经专业培训的民工进行, 大部分人不具备专业技能, 而且流动性大, 极难管理。为了获取更多利益, 不按规范施工, 减少施工工序, 弄虚作假, 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
2.3 监理工作不到位
中小河流水文工程涉及专业多、专业性强, 监理公司对水文不熟悉, 监理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 质量能力不强, 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监理人员少, 不能每个站点都进行现场监理;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存在部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现象。
2.4 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精度不够
由于中小河流水文工程的施工地点基本为偏僻乡下, 不需办理施工许可证即可施工, 故基本不委托专业审查机构进行图纸审查, 只是内部人员进行图审, 致使部分中小河流水文工程的前期勘测设计深度、精度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时, 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 提高工程质量的途径
中小河流水文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极为重要, 绝不可忽视。一是业主方要加强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严禁工程转包、分包, 进一步规范质量管理;坚持质量过程与质量结果监督并重、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监督并重, 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二是业主方要及时组织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 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要对设计变更及时跟踪管理。三是监理方要加强工程质量主动性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将质量管理作为主动行为, 树立工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 增强工程质量危机感, 实现从“要我抓质量”到“我要抓质量”的转变。要加强对施工工序审查力度和施工材料准入力度, 使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四是施工方要加强工程质量细节管理。要从微小处、细节处着手, 抓重点部位, 抓薄弱环节, 做好预防措施。要坚持质量第一, 树立工程质量无大小、轻重的理念, 要严格依照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4 结束语
在中小河流水文工程中, 只有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根本的保障和有效的提高。
摘要: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任务目标。质量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目的, 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
关键词:中小河流,水文,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3.提高治理中小河流的理性认识 篇三
关键词:中小河流 理性认识 前提
一、从治理时间上看,中小河流治理是连续不断治理的过程
治理中小河流的时间,取决于河流的自燃性。所谓自燃性是指河流主要受气候影响,人的社会活动难以影响其变化。断流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因此,中小河流治理是连续不间断的。当然,人类治理活动的连续性有其固有的内涵。这里的连续性主要是指定期进行,一般在枯水期及时治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连续治理的原因:
第一,为防止河水泛乱,河道清理是长期连续的。不停的的河水总是把上游的泥沙带到下游,由于受到人工圩堤的约束,泥沙会在落差较小水流缓慢的河道沉淀下来,一般下游的河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河流改变地表形态的表现:在自然状态下,下游的地面会升高。然而,这对于有圩堤的河道的周围的人来说,是危险的事情:河道的升高会引发河水泛乱,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毁灭性损失。消除河水泛滥的直接办法是河道及时清理,控制河床的高度。
第二,为防止周期性的洪水和非周期性的山洪暴发,中小河流的治理也要不间断。一是现有的防洪堤坝需要加固,才能有效地在汛期抵御洪水的威胁。二是河道两侧的堤坝越来越坚固,严格约束河水的同时,抬高汛期河道内的水位,可能会不断刷新水位记录,“水涨坝高”,要求增加堤坝的高度。而加宽和升高堤坝的劳动量巨大,非短期能完成的。随着转型,人们都成为相对利益的主体,大规模不计报酬的劳动难以组织。不少地方因为资金缺乏,多年没有治理河流。
第三,社会持续发展,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要求也是连续不断提高的。社会在一个时期治理中小河流的能力是有限的,所要预期的目标也是相对的。但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治理能力则是强大的,最终要实现中小河流的根治。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前期的积累,即连续治理的基础,也不会有质的突破。
二、从治理空间上看,中小河流治理是全局性的活动中小河流治理活动的全局性能够从多个方面得到验证:
其一,社会的中小河流治理,要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当然也要在治理中小河流中体现出来。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脱离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支出,会加重社会负担,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没有治理中小河流的技术进步和相关产业的支持,中小河流治理效率也受到限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些问题,也是生产力落后的时代,社会无力有效治理的反映。相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整体市里的增强,无力治理的局面会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因为社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而且能够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其二,从具体治理的中小河流的活动内容来看,诸方面都是全局性的活动。(1)治理范围应该包括以河道为主体的整个流域。人们一般把河流分成若干段,流域分成若干区来规划治理。但是如果不能够协调一致进行活动,可能会出现“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结果。(2)治理的内容应该包括防洪、灌溉、水利发电、航运、生态资源保护等多方面。任何顾此失彼的治理,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3)治理中小河流需要技术支持,越是深化治理技术要求越高。治理工具及其革新,都和其它产业部门有着密切的关联度。
其三,治理中小河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了全局观念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为了防洪,沿河道修筑了圩堤。在降水过多年份,圩堤丧失了防洪能力。决堤后,圩区成为人工湖,圩区遭到毁灭性打击。由于缺乏整体性治理河流的观念,把防洪等同于加固圩堤。加固圩堤的劳动量大,变为沉重的负担。在降水少的年份,圩堤又成为取水抗旱的障碍。有的圩区,即使在圩堤安全的年份,因为河水水位高于圩区地面,圩区内降水不能及时得到排放而造成内涝,同样可以带来毁灭性。
三、中小河流治理的连续性和全局性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水利部部长陈雷认为:“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实际上,“系统”是指因缺乏相应的制度,全国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的治理。
第一,宏观上讲,全国应该有专门治理中小河流的机构,负责全国中小河流的治理。省一级的可以设置下级机构,县市一级的行政机关不设置下级机构。省以下按不同的河流设置管理处,根据具体情况在河边设置管理站。中央和地方每一年都有经费支持,形成“统一指挥,分河治理”的格局。
第二,微观上讲,众多的河流管理站是治理全国几万条中小河流直接执行者。具体在执行过程中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提出工程招标、分段治理规划方案等。同时,河道管理站因地制宜,通過强化管理,增强自身治河能力。清理河道的砂石,
第三,不断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河流治理状况,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政治上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出来。全国共计5万多条中小河流,影响的人口数以万亿计。 “统一指挥,分河治理”的治理制度,必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也使人们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从经济上讲,能够优化生产力布局、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对农村从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未来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实现中小河流中小河流的根治,就不可能改变粗放式经营的“靠天收”和“望天田”,“三农”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小河流治理急需全面提速.中国日报网,2011- 7- 13
[2]陈雷.人民网新闻.2011- 7- 15
4.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四
实验教师职责..................................................................................2 仪器管理员职责..............................................................................4 济宁市中小学学生实验守则(试行)............................................5 济宁市中小学实验员工作守则(试行).......................................6 济宁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则(试行)...................................8 济宁市中小学仪器室管理规则(试行).....................................10 济宁市中小学教学仪器借用制度(试行).............................12 济宁市中小学教学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试行)............14 济宁市中小学化学药品管理制度(试行).............................16
实验教师职责
一、实验教师应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努力学习教材及教学仪器的有关资料,钻研业务业务,熟悉各类仪器的规格、性能、用途以及保管知识,掌握仪器维修的基本技能,会排除仪器的一般故障。
二、采购或;领取上级配发的仪器设备,对新到仪器进行验收,立卡登帐,及时向任课教师通知,并负责处理有关仪器质量或数量差错等事故。
三、实验课前,按“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实验时须用的仪器和材料。通常情况下,将演示实验的仪器配备在准备台上或放在提盒内,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配置在学生实验台上。
四、协助教师辅导学生实验。坚守工作岗位,解决实验中临时出现的问题,如调换仪器、补充药品等。
五、实验完毕,应清点归还的仪器数量,检查仪器有无损坏。如有损坏、丢失,要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然后,可在学生协助下清洗、整理仪器及实验市。
六、做好仪器的保管工作和实验室安全工作。经常保持仪器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整洁,每周至少应打扫擦拭一次。按要求保管好贵重仪器及危险品。下班时,注意关好门窗、水电。应熟知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并会使用消防器材。
七、每学期结束时,应清点一次仪器药品及实验材料,编制下学期的购置计划。
八、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调动时,应认真做好移交工作。
仪器管理员职责
一、准确及时地为教师试验准备仪器、试剂。学生分组试验时,要事先准备并逐桌摆好全班试验所需仪器、试剂;教师上课时应协助教师辅导学生操作。
二、建立严格的仪器、药品、试剂登记、收发、使用等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爆炸、烫伤、腐蚀衣物、损坏仪器等事故发生。
三、妥善保管仪器、药品、搞好维修。对剧毒、易燃易爆药品,要隔离保管,严格领取登记手续;特别要注意防火、防盗、防腐、防毒、防爆炸。
四、按统编教材内容采购仪器、药品做到供求对号。
济宁市中小学学生实验守则(试行)
一、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场所,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听从老师指导,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
二、实验前,学生应对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器材进行认真清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实验台要保持整洁,各物品应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共用仪器,用后立即放回原处。
三、实验时,学生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思考实验课题,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四、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爱惜药品和实验材料。学生在实验中出现意外事故或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妥善处理。
五、增强环保意识,废液、废纸、火柴梗等杂物不得倒入水槽中或随地乱抛,应分别倒入指定的废液缸或垃圾箱内。
六、实验完毕,学生应整理仪器装置,关闭电源、水源。玻璃器皿清洗后放回原位。学生不得将实验用品及设备带出实验室。
七、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及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不得随意臆造或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记录。
济宁市中小学实验员工作守则(试行)
一、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教材,熟悉各类仪器的性能、构造、操作规范和保管知识,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修、排除故障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室计算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与相关学科配合制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按“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器材、药品,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按时做好实验课开设情况记录。实验完毕后及时清点仪器、器材,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
三、熟悉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注意事项,能熟练指导学生实验,处理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探究性”实验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加强和各科任课教师联系,积极开展教学仪器研制和自制教具活动。
五、认真做好教学仪器的购置、验收、入库及登帐、编号等工作。定期清点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年终做好盘存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及时编制仪器设备、药品添置计划。
六、负责教学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维护、清点、检查、借出、回收等工作。保证教学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七、保持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整洁,做好室内的清洁卫生和安全防范工作,熟悉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消除事故隐患,制定落实发生事故的应急预案。
八、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技术改造,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室全面管理工作。
九、调进或调出实验室,要办好交接手续,帐目清楚,实物点清,以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
济宁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则(试行)
1、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学校要按有关规定指派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2、实验室用于:(1)实验教学活动。(2)课外科技活动。(3)进行实验教学研究,培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4)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适当面向社会,为当地教学和经济服务。不准将实验室挪作它用。
3、做好实验课管理工作。(1)学期初,按实验教学计划总体安排全校实验课程表。(2)分组实验于一周前登记。(3)演示实验于三天前登记。
4、分组实验或课外科技活动结束时,要按教师要求清点好仪器,整理好环境,由实验员验收,认为合格后方准离开实验室。遇有仪器损坏或丢失,要当场处理,不能拖延。
5、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1)实验室日志,记载各次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及其它实验室有关的各项工作。(2)实验室技术档案,记载研制代用、改进教具情况,实验教学成果,科技活动的发明制作,新设计或探索性实验等方面情况。(3)各种仪器说明书要分类长期存档。(4)实验室(课)事故记录。(5)实验室用的杂志及书籍。
6、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节约水电、药品,爱护仪器。
7、严格执行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者及时批评教育,严肃处理。
8、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实验室应有科学家画像,必要的实验挂图、实验陈列橱窗。各学科实验室应体现本学科特点。
济宁市中小学仪器室管理规则(试行)
1、学校要按有关规定指派专(兼)职人员负责仪器室管理工作,其它人员不经批准不得入内。
2、教学仪器要按国家统一标准分科、分类,科学存放。要有明显分类标签、橱目标签、仪器标签。仪器、药品、标本要分室存放。贵重仪器及危险品应设专库(柜)保管。形体特殊的仪器应有专用橱存放。自制教具单独存放并妥善保管。
3、仪器存放要注意防潮、防压、防冻、防晒、防磁、防霉、防震。要经常做好清洁工作,保持室内及仪器表面无尘土,达到干净、整齐、美观。
4、仪器室要有防火、防盗措施。要定期检查防火、防盗设备是否完好。室内无人时,要关好水源、电源及门窗。
5、对新调拨和新购进的仪器应首行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仪器室。
6、仪器室要有严格的帐目管理制度。按要求记好仪器总帐、明细帐和消耗品帐。每学期期末要清点一次仪器,做到明细帐、消耗品帐与物品相符。每学年结束应与仪器总帐核对一次,做到总帐与明细帐相符。自制教具要单独建帐。
7、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要提前填好通知单,使用前要熟悉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用后整理好送交仪器室。
8、仪器室要严格执行仪器支领和借用制度,不符合制度时,实验员有权拒付仪器。
9、根据仪器的技术要求,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对丢失、损坏的仪器要及时登记,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10、对危险品的支领和使用要严格执行危险品支领制度。
济宁市中小学教学仪器借用制度(试行)
1、凡由仪器室保管的教学仪器(包括设备器材、材料等)需移出仪器室使用时,应严格按本制度执行。
2、任课教师因教学需要的仪器、材料等物品,由教师本人到仪器室办理支领手续,在支领仪器时要仔细检查和了解仪器的完好程度。使用完毕,由教师本人将所支领的物品送还仪器室,由实验员检查验收后,注销支领手续。
3、实验室要有仪器支领及借还登记册,内容包括借还时间、仪器名称、数量、仪器完好情况,借用领取人要签字,归还时实验员要登记。
4、校内有关部门或人员因非教学需要借用仪器,应由教务(或实验室)主任批准签字后,才能办理借用手续。
5、非教育单位一般不得借用,兄弟学校之间因教学急需借用仪器时要凭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校长批准签字后才能办理借用手续。
6、教学仪器原则上不能借用给学生,因课外科技活动需要时,由辅导教师代为借用并负责按时归还。
7、教学仪器外借后应及时归还。每学期末必须将仪器全部交回实验室。对到期不还者,由批准人员负责追回。
8、归还的仪器如有损坏现象,借用人要说明原因,能够修理的,待修好后再办理交还手续。不能修理的待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处理后再办理交接手续并注明处理意见。
9、凡不合理的借用,实验员有权拒借,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10、下列仪器、设备不准向外借用:(1)仪器室用于维修仪器用的仪器仪表、工具等;(2)新购进的、未进行验收的仪器;(3)损坏后未修好的仪器;(4)本学期实验教学待用的演示仪器和学生分组实验用的仪器;(5)不宜搬动的较精密的仪器;(6)消耗性材料及易碎仪器,如药品、玻璃仪器等;(7)危险品。
济宁市中小学教学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试行)
一、学生损坏丢失仪器的处理办法
1、凡属实验中正常损耗或由仪器本身原因造成的损失,由任课教师证明填写登记表报损即可。
2、实验中因学生违反操作规程或因操作疏忽而造成的仪器损坏,应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或酌情部分赔偿,并填写登记表。
3、实验过程中因不遵守纪律如打闹或故意损坏仪器的,由任课教师提出批评并填写登记表,照价赔偿,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4、实验结束后,私自将仪器或器材带出实验室的,一经查出,追回仪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二、教师损坏丢失仪器的处理办法
1、教学中正常损耗只填写登记表。
2、因教师不了解仪器使用方法而造成的损坏,应对教师提出批评,并培训其正确使用方法。
3、教师借用仪器未经批准用于非教学活动,或转借他人而造成丢失或损坏的,应填写登记表并照价赔偿。
4、实验员因保管不善而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部分赔偿,严重失职造成严重损失的要给予行政处分。
5、实验员违反借用制度,私自外借而造成损坏或丢失的,由实验员和使用人各赔偿50%。实验员不准把仪器设备或工具私自带出仪器室。
三、校外单位借用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由外借单位负责修理或照价赔偿。
四、仪器室应有专用的仪器损坏丢失登记册,内容包括仪器名称、数量、损坏、丢失原因及处理意见等。赔偿费小于10元的,由实验员提出处理意见;10~30元的由教务主任提出处理意见;30元以上的由主管校长提出处理意见。
五、因防盗设备不齐全造成仪器丢失的,由校长负责,并由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济宁市中小学化学药品管理制度(试行)
一、化学药品室要阴凉、通风、干燥,有防火、防盗设施。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有火源(如电炉通电)时必须有人看守。
二、化学药品要有工作责任心强、有化学专业知识的人负责管理。
三、化学药品应按性质分类存放,并采用科学的保管方法。如受光易变质的,应装在避光容器内;易挥发、潮解的,要密封;长期不用的,应蜡封;装碱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等。
四、化学药品应在容器外贴上标签,并涂蜡保护。短时间装药的容器可不涂蜡。
五、对危险药品要严加管理。
1.危险药品必须存入专用仓库或专柜,加双锁防范。2.互相发生化学作用的药品应隔开存放。
3.危险药品都要严加密封,并定期检查密封情况,高温、潮湿季节尤应注意。
4.对剧毒、强腐蚀性、易爆易燃药品,学校要根据使用情况和库存量制定具体领用办法,并定期清点。
5.危险药品仓库(或柜)周围和内部严禁有火源。6.教学用不上的危险药品,应及时调出,变质失效的要及时销毁,销毁时要注意安全并不得污染环境。7.二氯化钡、汞、苯胺、草酸、黄磷、钾、钠、碳化钙、二硫化碳、苯、乙醚、发烟硫酸、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正丁醇、过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锶等非经常使用的危险药品,同一年级、各教学班在做完同一实验后,剩余部分应及时存入危险药品库(或柜);在各教学班做同一实验的间歇时间,可暂存在化学药品室。
8.剧毒药品,用后剩余部分应随时存入危险药品库(或柜)。
9.下列经常使用的危险药品,化学药品室可保存一瓶,重量不能超过规定限额,多余的应存放在危险药品库(或柜)内:无水乙醇100g、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钾、硝酸钠等各500g,溴100g,浓硫酸和浓硝酸各1000g,工业乙醇10kg。
10.镁粉、镁带、铝粉、三氯化铝、甲酸、盐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重铬酸钾、五氯化二磷、亚硝酸钠、硝酸汞、硝酸铝、硝酸铜、硝酸镉、酚、甲醛、丙三醇等危险药品可存放在化学药品室。
11.以上未列出的其它危险药品,学校根据危险程度,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12.学校应主动争取当地公安部门对危险药品管理的指导与监督。
济宁市中小学实验室安全制度(试行)
1、实验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对安全工作负全责。
2、管理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制度,熟悉、了解各设备的安全性能,对易于发生事故的部位要重点监管。
3、危险品要专柜存放双人管理,严格取用登记手续。确保不发生任何意外。
4、遵守操作规程,严防触电、中毒、烫伤等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要掌握应急处理的办法并备有相关器材。
5、做好安全用电工作,各用电器要有接地保护,实验室内不得乱拉电线,乱接电器,随时检查用电器外壳接地是否良好,禁止超负荷使用电器。清扫卫生时必须关闭电源。
6、实验室要配备灭火器、沙箱等消防器材。实验员要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经常检查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
7、加强钥匙管理,管理人员不得把钥匙借与他人,未经实验人员同意其他人不得从功能室取用任何器材。室内各种安全器材不得随意挪用或拆除。
8、实验人员每天下班前要做安全检查,断水断电,关窗锁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
9、实验室内不得存放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物品,特别是有安全隐患的物品。
10、节假日期间没有工作任务的功能室应当封门,并将钥匙上交。
11、学校要不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
12、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整队按号就座,课后依次退场,防止拥挤。
5.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对策初探 篇五
潘海军李建春
(上饶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江西省上饶市 334000)
[摘 要]江西省2010年主汛期发生的大洪水,呈现汛期早、暴雨强度高、洪水大、持续时间长、分布广、险情多、灾情重的特点,灾害的主要成因是异常的气候引起大洪水。反思这次洪水,反映在中小河流投入上的欠账太多,管理比较薄弱。本文从建立中小河流的长效投入机制出发,在流域规划、工程维护与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初步探讨中小河流治理对策,推动中小河流治理。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对策
江西省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km以上河流有3771条。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五大河流为省内主要河流,纵贯全省,五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涵盖了江西省94.1%的国土面积。江西省境内水系主要属长江流域,占97.7%,其中绝大部分属鄱阳湖水系,仅有少部分属珠江、钱塘江及韩江流域诸水系,江西全省生态系统与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几乎重合;因此,全省的中小河流治理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人们追求优越的水土条件,往往傍水而居;一方面中小河流能够提供丰富的水量,给当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但另一方面,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又给人们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治理中小河流,许许多多的水利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这方面公开发表的文章也不少。自98年长江大洪水以来,全国开展了以河道堤防治理为重点的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以长江为代表的七大江河防洪抗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2010年波及江西全省范围的洪涝灾害表明,中小河流治理问题最为突出,绝大多数防洪标准偏低,常遇洪水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中小河流洪灾以及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据总体的绝大部分,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安居乐业。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利工作的技术人员,试图通过分析江西省中小河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2010年所发生洪水的成因,初步探讨中小河流治理对策,旨在抛砖引玉,推动中小河流治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添砖加瓦。2
1洪涝灾害状况及成因
1.1 2010年洪涝灾害状况
2010年江西发生了全省性的严重洪涝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一是汛情早,3月初,昌江、乐安河就发生大洪水,3月6日,昌江潭口站洪峰水位超警戒0.35m,乐安河虎山站超警戒1.46m,均为历史同期有记录最大值。二是洪水大,全省五大河流及长江鄱阳湖全面超警戒;其中,赣江、抚河、信江三大河流同时发生50年一遇特大洪水,实测洪峰流量均刷新历史最高记录。三是持续时间久,全省共出现25次明显降雨过程,其中强降雨过程15次;从3月昌江、乐安河早汛,到4、5月份的赣江、抚河、信江支流局部暴雨洪水,特别是5月份连续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整个月都在抗洪抢险;6月抗击赣江、抚河、信江特大 1
洪水,长达半个月;7月上中旬,鄱阳湖区水位全面超警戒,到8月6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超警戒时间长达45天。四是险情多,持续暴雨洪水造成全省各地水库、圩堤险情不断。五是灾情重,5月7日,定南县一场暴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就致12人死亡;6月中下旬特大洪水,导致余江、东乡、南城、资溪、铜鼓等县城进水被淹,鹰厦铁路、鹰潭市境内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等道路中断,水利、交通、供水、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特别严重,全省17座千亩以上圩堤决口;6月21日,抚州市唱凯堤决口,导致10万群众被洪水围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前7个月,全省共有114个县(市、区)1513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871万人,32个城镇受淹,农作物受灾面积1483千公顷,倒塌房屋15.9万余间,损坏水库1463座、堤防1.01万处、护岸1.77万处、水闸6680座,直接经济损失502亿元,其中水利设施120亿元;全省因洪灾死亡26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群众207.9万人。
1.2 中小河道现状及洪水成因
2010年的江西发生的特大洪水,表现为中小河流危机重重,损失巨大,分析洪水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气候异常和地理位置特殊。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0.74℃,气候变暖,而且这种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气候变化导致气候事件变率增加和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包括降水的变率增加及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江西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极易发生强降水过程;江西山脉众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易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太平洋东海、南海季风影响,一般从4 月份开始,雨量逐渐增加,到5、6 月份冷暖气流交绥于江南地带,降雨量剧增,7、8月份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会出现台风雨。2010年1~7月,全省出现罕见异常气候,平均降雨量高达1649mm,比多年同期多35%;其中主汛期4至6月,平均降雨量1043mm,比多年同期多42.7%,甚至比1998年同期还多14%。据统计【1】,2010年江西境内强降雨表现为时间早、强度大、历时长、范围广的特点,3月初,赣东北就出现强降雨过程,5月5~6日,定南县鹅公镇高湖站36小时累计降雨量高达450mm、24小时335mm,为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值;6月17~27日,全省平均降雨量达253 mm,有15县市超过500mm,铅山、资溪、广昌、贵溪、黎川等5县市超过600mm,资溪柏泉站24小时高达441mm;7月5~9日,景德镇市平均降雨量231 mm,13~15日,再次降雨268mm;超强度的降雨引发了全省性的严重洪涝灾害。
二是中小河流及小型水库防洪标准低。98年大洪水后,全国开展了以河道堤防治理为重点的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经多年治理,长江、淮河等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今年的强降雨过程中,长江多个主要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但河堤及沿岸重要城镇均安然无恙。然而,中小河流则险情频发、小型水库隐患重重;一般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仅有3~5年一遇,甚至不设防,遇到常见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据统计【1】,2010年1~7月,江西全省共有955座水库发生险情,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1)型水库85座,小(2)型水库863座,特别是有11座小型水库漫顶;360座千亩以上圩堤2000多处出险,其中5万亩以上圩堤36座,1~5万亩圩堤86座,千亩至1万亩圩堤238座,众多中小圩堤渗漏、泡泉、滑塌、管涌等险情接连发生,险象环生。
三是规划简单。多年来国家和地方制定了流域防洪、水资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各种专项规划;但勿庸讳言的是,按照河道分级管理的政策,中小河流大都由省市甚至县乡级实施管理;由于中小河流量大面广、管理权限分散,往往一条河流流经不同的行政区域,管理起来各【2】
自为政,缺乏对整条河流统一认识。虽然近年加强了规划工作,但县级以下往往技术力量匮乏,许多规划的编制往往是1~2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资料收集不充分,规划成果与实际脱节;而且由某一行政区域制定的专项规划往往在治理方面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上下游不能兼顾,标准不一,缺乏全局观念;一旦发生洪水,首尾不能兼顾。
四是无序建设。近十年我省经济发展迅速,从城市到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笔者对部分中小河流的现状调查发现,粗犷型的经济发展往往对一些河流造成破坏。其
一、山塘淤积;由于山塘数量大、分布广,往往不易管理,近年受农民建房及道路建设等各种土地开发方面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山塘淤塞极为严重,有的已名存实亡,大量水体被侵占,水面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洪调蓄的能力。其
二、河道堵塞;一些临河村庄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往往将河道视为天然垃圾场,而垃圾中存在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材料,造成河道堵塞严重。其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乱采乱挖、挤占河道;主要表现在乱挖乱采使河床千疮百孔、糙率提高,随意弃土造成河床淤积、断面缩小,减低了行洪能力。其
四、拦河设障、无序建设;有的地方不经严格的科学论证,在很短一段河道内建有多座桥梁或拦河坝,阻碍了行洪、抬高水位,严重时造成水毁。
五是缺乏维护、治理缺位。江西省内河流众多,中小河堤堤坝非常长,且多为土堤,许多工程已存在几十甚至上百年;过去农民有义务出工制度,农民必须要出水利工,冬修时在自家旁边修堤,农民的积极性很高,每年由当地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河流整治的效果都非常不错;但在国家取消“两工”制度后,地方政府也少有投入,中小河流多年未治理,基层水利工程状况每况愈下,中小河流堤岸管理几乎陷入瘫痪。
六是地形地质复杂。省内中小河流大多为山区性河流,流域面积小、坡度陡、汇流快,气象监测困难,水文观测站点少,防洪难度很大;洪水发生时往往没有预警,因而一场小洪水也可能造成大灾难。同时,中小河流地质地貌情况复杂,发生洪水时极易诱发山地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中小河流治理对策
针对中小河流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省内外一些河道治理的经验,初步提出治理对策,寄望于在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有所帮助。
2.1 加强中小河流的规划
为克服以往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全局性、科学性,而带有局部利益、短期行为的弊端,必须要有综合性规划,同时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事实上,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全国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我省2009年完成了这一规划;但受编制时间、资金限制,目前所编规划仍然是局部性的,往往成为单项乡镇防洪规划。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展详尽的调研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中小河流逐条进行全面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治理目标、建设标准、采取措施等,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止一些地区只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危害生态,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2.2 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
从这次江西特大洪灾看,基层水利的欠账很多。这主要是小型工程大多属村集体所有,相当部分农村小水库仅靠村民承包养殖维持运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和堤垸保护经费逐
步取消,小型工程维护更成“无源之水”。由于全省河流纵横、水系复杂,如果从点到面大兴水利工程,所需资金绝非小数目,这一点,对省内一些财力不足的地方政府来说,尤为棘手。
中小河流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实行中央与地方双管齐下。需尽快将防洪能力弱的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加固列入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大盘子,纳入国家治理计划,中央长期进行投资。2010年初,水利部陈雷部长强调必须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温总理指出“虽然我们在大江大河治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度汛难度大,山洪灾害防治薄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表明国家要加快治理中小河流及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并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地方政府应建立中小河流治理的长效机制,恢复岁修制度;地方财政应每年在中小河流治理中投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金,避免出现“大灾大治、小灾小治、无灾不治”的现象。资金筹措上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如采取治理出的滩地归农民使用若干年,水土保持种植的作物收益归农民等办法鼓励当地农民投资投劳,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按照规划尽快改善薄弱环节、提升中小河流防汛减灾能力,使之成为造福苍生之举。
2.3 采用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从历年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非工程措施建设在防汛抗洪中的作用巨大,因此,有必要采用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
一是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巨大而不可替代,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管护力度。重建设,轻管护,甚至基本没有管护是小水库、支流堤防险情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基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不健全,管护措施不到位,使一些水利工程过早失去设计效益。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相继设立了水管站作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管理基层水利设施,但由于待遇偏低,乡镇水利人才要么流失,留在乡镇的也被其他工作占用大量精力、专业退化。在基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只要没有出现突发事件,日常管护因为表面看起来不那么紧迫,基本没人顾得上,因此,加强基层水利人才培养、建立日常管护基金显得极为迫切;江西省目前采用的水库安全员制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三是转变治理观念。一提到中小河流治理,很多人就会想到建多少防洪堤、修多少座水库;事实上,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设计不同的组合方案,是一条可行路径。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对已有的水塘、小山塘、湖泊进行清淤维护,对水库进行加固,增加蓄水空间;其次对现状涉河建筑进行一次清理,该拆除的拆除、需改造的改造,给洪水以流畅的通道;三是在治理上根据不同河流特性采取不同措施。山区河流,因其具有洪水来势猛、流速大的特点,应在上游区修建蓄水工程和重点城镇堤防防护,河道以护岸为主,给洪水以出路,防止全岸盲目修建堤防,抬高洪水位从而加重水灾;由山区进入丘陵平原区的河流,具有河道宽浅、坡陡流急、游荡性强、洪水陡涨陡落的特点,宜以生物措施生态治理为主,稳定河道,保护两岸土地资源;处于平原区的中小河流,流经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坡降较缓,可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总之,在治理中,应摒弃一味建堤的老观念,从维持生态本来的平衡、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出发,还河流以泛滥区;人员居住则着重在避开洪水、优化建筑的逃生系统;在防汛方面,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是加强执法管理。现状河道走到今天这一步,应该说与疏于管理、执法不严有关。许多地方政府一味强调发展经济,置水利法规于不顾,在建设涉河工程时往往将河道管理部门撇在一边,而河道管理部门也确实属于弱势,执法无力。因此,各地应剖析本次大洪水的实例,大力宣传保护河流的重要性,宣传水利法规,加强执法管理。结语
从2010年主汛期江西省发生的特大洪水来看,呈现汛期早、暴雨强度高、洪水大、持续时间长、分布广、险情多、灾情重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异常的气候引起,属于自然不可抗拒的因素;在这次防汛抗洪中,广大军民英勇无畏、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反思这次洪水,不可回避的是我们对中小河流欠账太多、管理薄弱;为此,今后中央与地方都应加大对中小河治理的投入和治理力度,加强河道管理。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时,应有切合实际的综合规划,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应舍得牺牲眼前部分经济利益,恢复自然湿地,给洪水以出路,如果一味建堤防护,我们就很难走出堤坝越筑越高,洪水越涨越高的怪圈。
参考文献:
【1】 孙晓山 《在全厅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6日
【2】 黄亮 温才国 《浅谈中小河流暴雨灾害的防治》 2010年8月
作者简介:
6.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六
2013年度中小河流治理
专项检查汇报材料编写参考提纲
一、全省(地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总体情况
1、简要说明全省(地市)中小河流基本情况、已批复的治理工程总体规模、近几年各年度实施情况等。
2、简要说明省(地市)级中小河流治理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责任制落实、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
3、重点说明2013年度全省(地市)中央资金分解下达和省(地市)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项目前期工作及工程建设总体进展,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建后管护和项目验收等制度建立情况等。
4、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抽查项目情况(分项目编写汇报材料)
1、项目概况。包括工程建设地点,初设批复的工程建设任务、标准、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等。
2、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前期工作开展过程、初步设计成果完成及审批情况、工程设计变更、现场设代工作等。
3、项目资金安排。包括年度中央专项资金下达、地方配套资金安排、建设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等。
4、工程建设管理。包括项目法人组建、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理、合同管理、安全生产、质量监督、度汛方案落实情况等。
5、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包括项目开工及实施进展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治理河长、完成土方、石方工程量等),工程完工、竣工等各阶段验收情况等。
6、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总结近几年全省(地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包括典型案例)。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意见
1、根据全省(地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总体任务要求,结合当前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对全省(地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下一步工作要求。
7.培育商业组织,实现中小河流根治 篇七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有治理中小河流的专门组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实践中, 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工和社会化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中小河流治理能力, 也必然要体现生产力这一关系。
(1) 中小河流治理要有相对稳定的专门的治水队伍, 以及富有成效的劳动管理。中小河流数量多、流域面积大, 中小河流治理的劳动量大。
(2) 中小河流治理劳动有自身的特殊性。降水和河流呈周期性变化, 有的年份异常。河流都比较长, 劳动的空间大, 地区差异大等等, 江南丘陵的中小河流水流急, 携带能力更强, 河道内主要成分是沙石, 采用大规模的“阵地战”治水方法的同时, 还要针对性实施持久的“游击战”。
(3) 中小河流治理主要目标是防洪和抗旱。第一:清除河道内的淤积泥沙, 消除“地上河”, 使河床的高度稳定在历史低位, 满足泄洪要求。利用河道内的淤泥分期加固已有的大坝, 使圩堤成为永久性的防洪设施。这里所谓的永久性, 是指即使降水异常, 圩堤也不会崩溃。第二:在低位河道上修筑抗旱设施, 最大限度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
分工和社会化发展, 客观上要求社会有专门的组织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从社会现实方面看,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地方上不得不仓促招聘一些建筑施工企业, 选择重点河段集中治理。非专门性组织治理中小河流暴露出诸多问题:
其一, 非专门性的组织, 管理的事情一般比较多, 具体治理中小河流的力度有限, 不能对所辖河流治理提出针对性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顾此失彼。
其二, 完全依靠非专门性的组织治理中小河流, 可能会制约中小河流治理社会化的发展。把土木工程设备直接应用于河流治理, 排斥治理河流专用设备的产生。
其三, 治理中小河流河流的能力亟待提高。治理能力最终要通过相关的设施及其功能体现出来, 而永久性的旱涝有保证的水利设施罕见。
倒圩, 或者说“破圩”, 是圩区人早已习惯日常用语语。意思是圩堤承受不住被约束在河道内洪水的压力而崩溃, 倒圩是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的标志。
二、依靠专门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 是治理中小河流的战略方向
市场经济机制下, 专门治理中小河流的组织具有商业公司的共同性, 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完成防洪治水的社会任务。
第一、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 是治理河流商业组织产生和成长的坚实基础。
(1) 中小河流的现状不能适应未来防洪和抗旱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 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防洪圩堤。这些圩堤对于防洪抗灾, 保证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稳定起到过重大作用。但是, 长期以来, 完全依赖农业社会经验修建圩堤的缺点也暴露出来。
圩堤束水的同时, 也约束了沙石的移动。河流能够改变地貌的功能因圩堤而发生了变化:水流携带的沙石也只能在狭长的河道区域内沉积, 河床以缓慢速度上升。“地上河”使原来的圩堤束水功能下降。
(2) 为避免洪水和干旱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要求由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建立永久性的坚固防洪大坝。
修筑永久性坚固大坝, 消资大, 时间长。由治理河流商业组织完成这一明确的目标, 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体现整个社会的强烈要求。
(3) 永久性圩堤, 对于人们坚定端正信念, 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 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二、治理中小河流的商业组织内在的趋利动机、企业竞争的外在压力为其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按市场规则从事活动。在一定时期向社会报告可以检测的工作量, 尤其是主要技术指标, 包括主河道清理的沙石清理量, 完成的圩堤加固量和抗旱设施修筑。众多的中小河流, 能够为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利益最大化。沙石本身就是建筑材料, 在河道清理过程中, 可以直接上市交易;河水更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为治理河流商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培育河道清理公司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治理河道的商业组织迟迟未能出现?中小河流治理的市场机制也未形成?
其一, 河流治理机制的形成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从根本上讲, 人是通过社会生产力来协调与自然矛盾, 其中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和由此而形成的治理河流的能力。社会生产力和治理河流能力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后者只是前者的子系统, 不能完全用社会生产力取代治理河流能力, 治理河流能力也不完全体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治理河流的能力也有潜在和实现的区别, 一定时期, 治理河流的实现能力改变了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河流问题的矛盾。因此, 治理河流的实现能力提高是解决矛盾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 治理中小河流的过程, 就是不断发掘潜在治理河流能力, 使之成为治理河流实现能力。
发掘过程不是无原因的自发过程。究竟在什么状态下发掘, 能发掘到什么程度, 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程度, 制约了中小河流的治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其二、中小河流治理制度, 同主体对中小河流的认识直接关联。其中, 主体需要和动机的强弱直接诱发治理行为。对需要和动机起决定作用的是对治理中小河流的价值评价。
(1) 经济体制转型后, 国家和集体以及村民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 利益机制抑制了人们对于治理中小河流的动机, 排斥了人们对于治理中小河流的正确评价。
(2) 经济体制转型后, 社会的价值评价也发生了转化。中小河流的治理可能会加重地方经济的负担, 短期不能明显体现经济效益。“不划来”、“吃力不讨好”的心态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中小河流治理的科学认识。
(3) 受传统治水思维定势的误导。面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多重矛盾, 特别是有些远超过预期的压力, 加上治理工作举步维艰, 治理成效甚微, 人们不得不认同已有的认识。一些地方总是抱怨气候异常, 降水过多;河里有水, 叫嚷干旱。似乎中小河流出现的问题是必然的, 中小河流存在不可治愈的问题。
治理中小河流的商业组织会不会自发产生?答案是否定的。一般企业的商业活动, 能够拥有可以移动的自控的产品, 通过自主交易获得利益。
培育商业组织, 实现中小河流的根治是社会发展艰巨任务, 为此:
第一, 通过重新评估, 正确认识中小河流治理隐藏着和谐发展的重大价值, 为治理中小河流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 (1) 采用统计技术, 通过对比分析, 从中看到中小河流治理的经济价值。 (2) 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对治理河流商业组织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充分认识中小河流治理的战略意义。 (3) 把中小河流治理同社会文明发展联系起来, 重视政治价值。
第二, 地方政府是中小河流治理的监督者。鼓励和支持治理河道商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协调可能出现的矛盾, 维护其合法的利益;制定河流治理的指导性规划, 引导商业组织按社会发展要求治理河流。
第三, 中小河流治理的商业组织可以采用河道清理股份公司的形式进行试验。从规模上看, 先小后大。从治理目标来看, 先期有明确的目标。
中小河流不能根治, 总是会带来灾害。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社会发展呼唤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 开创中小河流根治的新阶段。
摘要:提高中小河流治理能力, 需要培育专门的商业组织。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应当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保证专门治理中小河流的商业组织稳定运行, 最终实现中小河流的根治。
关键词:商业组织,中小河流,根治
参考文献
[1]陈雷.人民网新闻, 2011.7.15
[2]中小河流治理急需全面提速。中国日报网.2011.7.13
8.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探讨;中小河流;问题;措施
0.引言
当前我国对一些大河大江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视, 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却相对滞后, 多数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治理或治理标准较低,工程质量较差, 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中小河流具有局部暴雨强度大、洪水突发性强、涨势猛、洪峰流量大、预报预防难度大、发生频率高等特点, 极易造成泥石流、堤防决口、冲毁村庄和道路、淹没农田等重大灾害, 且我省大部分中小河流两岸土地多为良田好土,人口居住较为密集,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1.目前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不足
多数中小河流规划阶段基本情况不明,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社会财富日益聚集,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前期规划治理目标和任务已不能满足河流现实治理和管理的需要。
1.2河流地处地质条件复杂、分布比较偏远地区
大多中小河流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交通欠发达的山区、城镇,这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治理区域经济发展落后,治理中小河流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喀什特地貌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1.3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道萎缩严重
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 洪水暴涨暴落。由于许多中小河流, 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 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 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 多年未实施清淤, 致使河道萎缩严重, 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4群众意识浅薄,生态破坏
由于河道区域群众意识浅薄,受到的教育程度不高等原因,使得整体环保意识不强,民众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给中小河流水体造成污染,随着垃圾日益淤积,加之有些群众在河道里填土种植高杆作物,造成河道淤积。
1.5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落后
由于高水平的水利专业技术队伍严重不足,对中小河流治理在管理水平上还趋于落后,不能很好满足现代水利发展的需要,加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近年来, 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日趋减少。
2.中小河流的治理对策
2.1坚持设计先行原则,制定科学治理建设规划
应组织专门技术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反复比较,优化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规划、勘测设计,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防止重复建设。对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多种问题进行解决时,要把全局规划作为指导的基础,并按照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及标本兼治的方针对中小河流进行逐步的防洪减灾、防治水污染及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治理。在规划时,对治理目标、标准、内容及措施等要明确。
2.2坚持防洪优先、加强岸坡整治与防护
在水利建设布局上要加快现有水利工程的除险保安和续建配套, 使现有水利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 发挥应有的效益。大力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要在抓紧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 加快沿河两岸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人口稠密区的河堤护岸工程建设,采用生态型硬质护坡形成岸体,然后再进一步实施植物护岸。
2.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根据河流特点和防洪保护需要以及治理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结合中小河流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理好裁弯取直与理顺河势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 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 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 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 讲求治理效益。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力求美观,裁弯取直空出河滩,将河道治理作为开发两岸的主要手段,改变原有河势,形成新的防洪隐患。
2.4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 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
建立水利人才激励机制, 为水利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同时, 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大水利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力度, 努力提高水利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水利职工队伍,以适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
3.结束语
中小河流的治理,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小河流的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治理规划。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 以保护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的防洪安全为目标, 要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统筹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与河流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要统筹衔接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 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 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既有效防御洪水, 又安排好洪水出路。要因地制宜, 区分轻重缓急, 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明军,包广来,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2):729-730.
[2]李明,董丽荣,王念忠,于翔.加强中小河流管理确保防洪安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0,(01).
[3]陈鸿飞.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水利,2009,(06).
[4]王君峰.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与对策[M].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01):328-329
9.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九
建设情况汇报
江西省水文局 二○一二年七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总规模为新建水文站124处,改建水文站58处,新建水位站162处,改建水位站7处,改建水情信息中心站9处,新建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1处,建设雨量站866处,222条河流的预警预报软件系统,13个水文巡测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5.9686亿元,分3年建设完成。
2011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主要为改建水文站58处,新建水位站162处,改建水位站7处,改建水情信息中心站9处,新建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1处,建设雨量站866处。
截止2012年7月1日,我省866处雨量站安装全面完成,22处水文站、84处水位站开工建设,其中20处水位站水雨情信息已入网,可在省中心查询到实时信息,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目前完成土石方33983立方米,混凝土3438立方米。完成投资约4000万元,其中雨量站标2293万元,土建标约1200万元,其他投资完成约500万元。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江西省水利厅高度重视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孙晓山厅长任组长的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有四位厅领导任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文局,由谭国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有: 省水文局、省防办、厅计财处、建管处、水资源处、监察室等。省水文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
厅领导十分关心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经常到省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深入工程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进度。
为加强厅直属基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四个安全”,水利厅成立了厅直属基建协调工作小组,由杨丕龙副厅长任组长,驻厅纪检书记李东江任副组长,对厅直属基建项目进行每月稽察,重点稽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基本建设程序,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建设项目责任人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等。稽察情况每月报厅领导,对存在问题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二)省水文局组建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实施。从水利厅机关和厅直单位抽调了10余名专职人员组成,项目部内设综合处、工程技术处、财务合同处、安监处。根据我省中小河流建设站点高度分散的实际,在各地市(鄱阳湖)水文局组建了9个二级项目部,做为省项目部的现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实施。项目部明确了内部职责分工,制定了项目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招投标实施细则、设计变更程序管理规定、现场督促检查办法、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办法、质量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012年2月29日,省项目部在南昌和各二级项目部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书要求按中央确定的目标,完成2011年建设任务,到2014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三)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组织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省项目部认真执行基建程序,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程变更,做到依据充分,集体研究,程序规范。强化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理在质量、进度、资金控制方面的作用,同时采取省项目部有关人员按标段挂点、二级项目部按站点落实专人负责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办法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加强与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各设区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联系,把质量监督落到实处。规范价款结算,做到计量规范、手续齐全、支付规范。
(四)认真做好2012-2013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2011年项目实施的经验和部稽察组对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2011项目稽察时提出的意见,我们在编制2012-2013实施方案时,加强了测绘、地勘工作。在方案设计时针对水文的实际,对测验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比较,组织了专家审查。在设计效果上强调一站一设计,在外观形象上要求突出水文特点,形成符合江西实际的水文形象设计。目前已完成222条河流的预警预报系统软件实施方案送审稿,2012新建水文站实施方案已完成工程设计和概算,7月中旬可完成送审稿。
三、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一)、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监理、施工、设备采购均采取公开招标和公开采购。
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 设程序进行,明确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为项目建设法人,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
2011年江西省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按监理、施工、设备采购分别进行公开招标和采购。其中施工分为一般土建7个标段和缆道施工2个标段,设备采购目前进行了雨量水位设备采购,分7个包公开采购。
(二)、加强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按程序做好项目划分、施工图审查、开工审批。建立建设管理、设计变更、现场督促检查、工程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管理制度。协助设计部门认真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加强工程现场督促检查,建立各类工程档案。
(三)、加强了管理人员培训
由于中小河流建设项目建设任务重,站点多、范围广、专业技术强,为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全面提升我省项目建设管理水平,2月份省项目部在南昌举办了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管理培训班,对省项目部和各二级项目部的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招投标及市场管理相关规定、监理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以及本项目建设管理有关情况。派员参加了部水文局举办的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培训班学习。
(四)、加强征地协调工作
由于水文站点多面广,虽然征地不多但涉及范围广,为此省厅也专门向省政府行文,要求解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 统水文(位)站建设用地问题。为确保2011年实施项目的顺利推进,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赣水防办字[2012]10号)的文,要求各地市、县水利(务)局要指定专人积极配合水文部门完成中小河流建设工作。
我部以赣水文项目部发[2012]1号文件“关于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规范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
(五)、加强安全生产
省项目部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下文要求各二级项目部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安全生产和测汛安全工作,建立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参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尽快上报施工渡汛方案,现在各二级项目部都已向各设区市防办上报并批复施工渡汛方案。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
四、系统运行和信息应用
1、系统运行管理。目前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暂纳入现有水文监测管理体系。由于站点较多,当全部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将成倍增加,现有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2、已完建工程调试运行使用情况
目前雨量站866处已全部安装完成,现正在对水雨情数 据接收时效性、准确率及通信畅通率、雨量传感器、RTU、接地系统、太阳级充供电系统等进行了测试,目前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运行正常。新建水位站中有20多个站已完成主体工程,设备已安装到位,信息已入网。这些水雨情信息已纳入省水文局水情信息网,在省水情信息网中可以查询应用。
五、存在问题
1、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站点高度分散,据统计58处水文站分布在47个县,169处水位站分布在75个县,866处雨量站分布在99个县中。由于建设地点高度分散,增加了项目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难度,项目建设管理与一般水利工程有一定差别,为了加强建设管理,省项目部和各二级项目部配备了40多名人员,有时仍然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管理成本高。
2、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到目前为止,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到位,但地方投资尚未到位。为此,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本项目配套资金情况,已向省政府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省委省政府已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列为省级重点项目,针对地方配套资金缺口问题,孙晓山厅长向常务副省长做了专题汇报,常务副省长批示财政和水利要在省级水利经费投入中落实解决配套资金。目前配套资金正在落实过程中。
3、前期雨水天气较多,入汛后江西省雨水较多,影响工程建设进程。在1月至3月中旬,我省出现持续低温阴雨 天气,全省平均降雨量42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5.3成,出现了罕见的全省范围早汛,多条河流出现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江河水位持续偏高,从项目1月初开工建设以来,3个月时间中,阴雨天气就达80多天。这些因素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致使项目实施进度滞后。
4、运行费用不足,将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我省国家、省级基本水文站等监测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长期依靠事业费和专项资金补贴,特别是中小河流建设点多面广,巡测站多,设施设备长期在野外日晒雨淋,运行维护至关重要。特别是本次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项目建成后,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加大运行维护费用,才能确保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六、建议
1、目前我省国家、省级基本水文站等监测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长期依靠事业费和专项资金补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运行成本将成倍增加,现有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为推进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妥善解决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养护经费短缺问题,建议中央财政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对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
2、建议中央对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共需投资约6亿元。考虑到我省财力状况,配套50%有困难,应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配套为辅,建议中央投资补助80%,省级以下地方配套20%。
10.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十
为进一步做好河长制工作,切实加强全县中小河流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河道防汛排涝和通航水域秩序管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河道清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范围内中小河流河道住家船进行全面清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治理和河长制工作要求,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多方联动、集中整治,全面做好县域范围内住家船的清理拆解工作。
二、目标任务
清理拆解对象为全县范围内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生活用住家船和从事水上运输的船民生活用住家船。2020年11月底,全面完成全县住家船拆解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住家船停泊点脏乱差和水域污染问题,进一步改善我县中小河流河道生态环境。
三、实施内容
(一)做好住家船的拆解工作。
由县政府负责统一组织拆解原居住船和已退出捕捞的生产用船,规范生产用船停泊管理,切实解决停泊点脏乱差问题,加强水域生态保护。(二)做好住家船补偿工作。
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对所有住家船进行价格评估,依据评估价格进行补偿。(三)做好住家船人员住房保障工作。
对于岸上无房居住和住房面积较小的住家船户,可以向政府申请保障房。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
。由住家船船主户籍所属乡镇(街道),对辖区水域的所有住家船进行调查摸底,摸清船主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家庭住房、船舶停泊点等情况,逐条登记造册。
(二)宣传动员阶段
。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在调查摸底的同时,通过发放清理拆解通告、上门面对面做工作、沿河巡逻、广播宣传等方式,对我县水域内的住家船船户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舆论声势,引导船户自觉配合住家船清理拆解工作。
(三)价格评估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
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确定价格评估单位。然后由县农委、县畜牧水产局委托价格评估单位进行住家船价格评估。(四)公示阶段(10月16日—10月22日)。
乡镇(街道)对辖区水域的所有住家船及附属设施的数量及价格评估结果进行公示。(五)集中拆解和无害化处理阶段
(10月23日—11月30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住家船拆解单位。相关单位、乡镇(街道)联合执法,对纳入清理拆解的住家船进行统一集中拆解和无害化处理。对我县河道内的外县市住家船,限期驶离。
(六)长效管理阶段。
住家船集中清理拆解结束后进入长效管理阶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街道)要加强河长巡查和河道管理。五、职责分工
县农委、县畜牧局:负责提供前期渔民住家船调查摸底的基础材料,做好被拆解渔民住家船的档案管理。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住家船评估单位和拆解单位,对住家船进行评估和拆解。
县住建委:负责综合协调无房和少房住家船拆解户的住房保障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县海事处:负责提供前期从事水上运输的船民住家船调查摸底的基础材料,做好被拆解住家船的档案管理;配合做好拆解相关工作,提供水上交通工具,维护航道秩序。
县公安局:负责维稳和矛盾处理,排除非法干扰,保障清理拆解环境,并协助做好清理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被拆解住家船的补偿资金筹集管理和工作经费的安排落实。
县水务局:协调县农委做好涡河、阜蒙新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保洁管理服务,组织困难渔民积极参与。
县环保局:负责住家船所在水域,特别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住家船拆解后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
县民政局:做好住家船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
县卫计委:做好住家船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
县人社局:协调做好住家船渔民的转产就业工作。
县督查中心:监督相关单位政策落实和工作实施情况。
有关乡镇(街道):负责配合做好辖区内住家船的调查摸底和清理拆解实施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
住家船不仅严重妨碍河道交通、防汛安全,并且对停泊水域造成污染,自身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充分认识住家船清理拆解工作及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住家船拆解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出成效。(二)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住家船清理拆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细化任务分解,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三)实施奖励措施。
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搬迁交船的,按评估补偿金额的5%给予住家船户奖励。(四)确保资金投入。
据统计,住家船约XX条,总需资金约XXX万元,其中,评估费约XX万元、住家船、网具拆解及无害化处理费约XXX万元、住家船补偿费约XXX元、住家船户奖励资金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工作经费XX万元。(五)密切协调配合。
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参与,互相协同、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11.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生命教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07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思考生命问题、追寻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教师是否具备生命教育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包括教师自身具备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欣赏学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能够设计和开展丰富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具备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意义的能力。南宁市中小学生生命专题教育课题组自立项伊始,就注重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养的培训工作。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利用本地校园电视、网络,开展中小学生命专题教育的研究》阶段性成果,立足在《南宁市中小学教师对生命教育认识的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南宁市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素养的观点。
一、南宁市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养的整体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低龄化,毒品、艾滋病等泛滥,面对危机事件或突发事件中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弱智、低能等现象,促使教育管理部门更加关注生命教育,进而开始关注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质的提高。2014年6月,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南宁市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分别抽取了南宁市6县9城区的32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其中小学教师占39.5%,初中教师占24.7%,高中教师占35.8%。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缺乏深入认识,参与度和关注度不够
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应该加强生命教育,认为生命教育很重要的占93.2%,如果学校开展生命教育,选“积极参加”的教师占49.7%,选“服从安排”的占50.3%。在“当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时,您觉得该由哪些学科教师承担?”的多选题中,教师作出了如下选择:认为应由心理辅导教师承担的占92.2%,认为应由班主任承担的占77.3%,认为应由生物科学自然教师承担的占67.2%,认为应由语数外教师承担的占64.1%,认为应由体育教师承担的占59.4%,认为应由政治教师承担的占49.2%,认为应由物化史地教师承担的占40.6%。数据说明,一是教师对开展生命教育普遍持支持态度,但态度被动者略多于态度积极者,说明参与积极性还不高,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仍需加强。二是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心理辅导教师”、“生物科学自然教师”和“班主任”这几类教师具有要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说明多数中小学教师对生命教育缺乏深入了解,没能认识到生命教育应该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二)教师对学生在生命成长中遭遇的困境关注不够,与学生沟通时间少、途径单一
在问及“教育教学时间主要使用在哪方面?”时,选择“传授知识”的教师占35.7%,选择“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占23.6%,选择批改试卷与作业的教师占40.7%。在问及“你能主动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成长困境吗?”时,有49.7%的教师选择“会在课间找学生谈心”,有31.6%的教师选择“这是班主任与心理教师的事情”,有18.2%的教师选择“没有时间了解”。
通过分析,我们明显感觉到中小学教师由于主观及客观的原因,普遍对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关注不够。中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生理成长、心理问题和学业重担都给他们带来不适或惶恐,家长和教师如果不能适时进行引导,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就容易堆积,或许会出现紧张、抑郁、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当下教师很少能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很难放下姿态去聆听他们青春的烦恼,更难以朋友的平等身份去和他们讨论生活中的困惑和人生意义所在。
(三)教师缺乏生命教育专业知识
在问及“假如请你参与生命教育,你觉得可能存在的困难”的问题时,有66.9%的小学教师、67.5%的初中教师和56.9%的高中教师选择“现有工作量已经很大,班级学生人数太多,没有多余精力顾及”,有57.5%的小
学教师、35%的初中教师和74.1%的高中教师选择“专业背景不够,担心无法胜任”。
关于生命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目前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而且教师当前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在没有组织安排的情况下,很少能自觉腾出时间与精力投入生命教育的知识学习和资料搜集。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意识不到位、技能缺乏,无法引领学生追求自身生命的美,无法开发课程之外的生命教育资源等。
(四)教师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够,近距离面谈的交流方式减少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师生间的交往方式有了显著变化。一是语言交流数字化。教师通过发微信、发信息、发邮件等以文本方式的间接交流不断增加,面对面的倾听与交流在不断减少。二是师生互动整体化。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任务布置不断增加,师生个别互动、观察、交流在不断减少。三是师生合作任务化。教师与学生教学合作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在不断增加,真正建立在师生感情交往上的合作不断减少。
二、问题根源分析
(一)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
一是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学校接受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与考评,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管理职能和意图,制定管理目标和要求,设置对学校的考评措施与内容。对学校而言,上级考评什么学校就做什么,怎么评价就怎么管。因此,管理部门的考评目标决定着学校的管理定位,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学校生命教育的成效。二是缺乏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各学校的生命教育都是以专题教育为抓手,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灾避险教育”、“毒品预防教育”、“保护环境资源教育”……这些专题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随着各种主题节日的到来而开场,又随着主题节日的过去而淡化。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流于说教或走过场,并未上升到对生命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也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三是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当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时,您觉得该由哪些学科教师承担?”的多选题中,教师的选择结果呈发散状。此外,在调查“哪些事物是有生命的?”问题时,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是小学为20.3%、初中为38.2%、高中为52.2%。说明生命教育还没有进入学校有效管理的范畴,虽然在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自然等许多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或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中有生命教育的内容,但这些不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落实。
(二)部分教师出现人文精神缺失
一是在全社会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调整力度增大,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也需要重建,教师的精神世界存在迷惘。与此同时,整个教育界的改革也如火如荼的推进,一轮又一轮的课改接踵而至,沿袭多年的教学思维要彻底改变,教师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理想目标、精神定位也产生了变化。二是当下的业绩观扭曲了育人的职业取向。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让教师普遍面临升学率比较、个人晋级和评优等越来越大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为了适应当前的管理,教师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教师错把追求高分当终极目标,而淡化了教育本身“求真、育人”的根本,极端学科主义和功利主义取代温情的人文主义,以至于他们在迷惑、彷徨,在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矛盾中迷失了作为教师最珍贵的人文精神。
(三)教育育人的全面性受到功利主义影响
首先,在功利主义的思潮下,教育受到物质、功利的诱惑,出现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以不列入升学考试科目的美术、音乐、体育学科为例,学校在安排课时设置时,当出现时间安排冲突,首先牺牲的就这些科目。在校外给学生补课是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师吃香,学校的绩效考核中占优的是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师,在评优评先的各项评选中优先考虑的也是学生考试高分的教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看得到成绩以外的人文关怀和育人的全面性则被边缘化,教育的任务实际上已经演变成提供给学生快速有效的、能够形成升学效应的实用知识。其次,教师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与学生的升学率和高分数直接挂钩,在这样的考评机制下,教师的教学动机可能就只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了。
(四)教育方式单一
在人文精神缺失、功利主义取向的影响下,说教和题海战术成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固化在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上,而忽略了对身心健康和生命意识的培养。当前学生的生活状态大多如下:在学校,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听课;回到家,还要面对大量作业而挑灯夜战,往自己大脑填充知识成为人生的任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养老院、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走进乡村的机会更少,无法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更没有在多样的生命体验中培养其面对困难的斗志和应对挫折的勇气,最终导致学生面对困难选择逃避,面对挫折轻言放弃。
(五)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不高
在我们调查教师对自己生活、工作状态的感觉时,中小学教师有5%对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不满意,9.3%感到不满意,34.7%感到满意与不满意相等,有43.7%感到满意,7.4%感到“非常满意”。在调查目前的工作压力来自哪里时,有33.7%的中小学教师选择“升学压力”,有48.6%的中小学教师选择工作量大,17.7%的中小学教师选择社会压力。从数据分析中我们感到,教师在这样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条件下,很难有激情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更谈不上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言行去感化学生。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养途径的探索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当前的教育,我们优先考虑德育是应该的,但如果生命不在,又何来德育。所以德育首先建立在对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基础上,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当中,只要我们的管理部门重视,自然会有加强管理的举措。
(二)加强业务指导
1.设立指导生命教育实施的机构
纵观生命教育实施成效显著的国家和地区,其教育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生命教育,以下以借鉴性较强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为例。台湾早在1997年就开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龄段,分别委托长老教会、晓明女中和得荣基金会设计了三个版本的教材,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研修,于1998年在全台湾地区的各个国中开始推行。香港地区在教育署和禁毒处的共同认可下,于1994年成立了一个名为生命教育活动计划的慈善团体,每年为六万多名儿童提供生命教育常识普及服务。同样,我们也有必要在教育管理部门中设立负责指导生命教育实施的专门机构,以帮助广大教师提供生命教育素养。
2.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培训研习
据调查,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对教师开展此类专业培训可谓凤毛麟角,应该引起重视。
3.加强生命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首先每个教师都要在本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意识,特别对显性学科,如小学自然、品德与社会;初中科学和生命科学;高中生命科学、思想政治,促进自然知识和生命伦理道义的有效贯通。其次加强生命教育在专题教育上的整合,如思想品德教育、青春期专题教育等要加强研究,内容有侧重、有层次、有递进、无空白,不简单重复或叠加。
4.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生命教育关注的不是立竿见影的考试分数,而是对学生影响长远的情绪素养与人文素养,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其进行反思,让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实用,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教师则应注重在日常教学行为和生活小事中,对学生开展随机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生命意识。
(三)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号召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没有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人文环境、专业支持、评价机制,很难有效提高教师的生命素养。建议:一是加强学校的人文管理。在学校中培养民主、平等、包容、自由的人文环境,尊重每一位教师,倾听教师的意见与需求,发挥师生的主动性,以校为荣,以校为家。二是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成长。学校建立管理机制,让教师之间既能团结一心、严谨治学,又能各展所长、公平竞争,为他们多创造晋升和求学的机会,让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自身职业发展有明确规划,能从职业发展本身获取自豪感和价值感。
(四)教学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知、情、意、行的改变上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都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与输入上,而教育更深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去追寻与实现生命中的真善美。刘铁芳老师曾经指出“真正的教育是从照顾人的心灵入手,用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心智保持健康和良性运作的姿态,实现生命内在的和谐和心灵的善美,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教育是一个倡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过程,除了知识文化的传递以外,它更关注的是人的心灵与灵魂,它要培养的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责任感、道德良心,以及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加强家校互动,形成全方位的生命教育合力
在生命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当前,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或对孩子教育的方式不恰当,对孩子的关注只停留在学业分数和吃穿用上,对孩子出现的青春期困惑、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各种挫折没有深入了解,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的指引,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厌学自杀等问题发生。因而,学校要帮助家长学习了解心理学知识,通过约谈、家访、讲座、电话、网络联系等各种途径,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处理挫折与矛盾,配合学校做好生命教育。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素养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是实施生命教育中最关键的一步。试问,一个对自身生命缺乏活力与激情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具备生命意识与生命激情的学生?一个对自身价值缺乏认同感的悲观教师,如何去培育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下一代?因此,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前提。期待全社会关心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关注教师生命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肖川.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落实[J].基础教育课程,2008(1).
[3]冯建军.教育即生命[J].教育研究与试验,2004(1).
[4]刘铁芳.沉重的书包与教的权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
[5]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1).
[6]叶平枝.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建构[J].教育科学,2004(4).
12.浅谈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 篇十二
在我国, 内陆城市较多, 在这些内陆城市中大多依靠一些中小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 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中小城市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环境建设, 中小河流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主体, 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中如果缺少河流的点缀, 城市的环境就较为单一, 没有水的映衬下的城市景观缺少相互之间的和谐性, 城市的整体美观无法真正的体现出来, 所以说河流是城市建设的关键, 是城市建设的载体。城市中的中小河流不仅是城市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 对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内陆河流较多, 这些河流很多与大江大海相连接, 在洪水来临时这些内陆河水涨势凶猛, 极容易造成洪灾的发生, 一旦灾害来临则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所以对这些中小河流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使这些河流起到防御洪水的作用, 成为为当地人民造福的河流。
2 目前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道萎缩严重
我国的中小河流一遇到洪水时就会出现急涨猛落, 这种情况下如果河流基础设施好的话, 可能不会对沿岸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我国的中小河流由于长久以来都处于无人治理状态, 中小河流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防洪基础设施, 甚至于有的河流还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连个像样的堤坝都没有, 这样一旦有洪水来袭会引发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而且随着城市的建设的加快, 一些中小河流被不合理采挖而导致水土严重流失, 同时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 一些违章建筑侵占河道的现象严重, 从而造成河流萎缩或堵塞, 严重影响排洪的顺利进行, 对城市的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2.2 现有水库年久失修, 防洪排涝的标准不高
在中小河流上, 水库是较为基础的防洪设施。但大多数现存的水库都是建设年代久远, 都存在着过期服役或是年久失修的状态。而且这些水库由于当时的设计水平有限, 所以在防洪标准上远远无法适当现在的防洪需要。所以这些水库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果不能及时的加固除险, 那对下流的人民群众将会带来较大的威胁。
2.3 分布比较偏远, 地质条件复杂
在我国一些中小河流由于都处于较为偏僻的地区, 由于当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人们的思想意识薄弱, 所以对这些中小河流的治理难度较大, 首先这些中小河流部分地质环境较为复杂, 各种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严重制约了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在治理资金上得不到有效解决, 所以种种原因都影响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
2.4 技术力量薄弱, 资金投入不足, 管理机制落后
长期以来, 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 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近年来, 有关“两工”政策取消, 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对中小河流的治理 (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 日趋减少, 许多的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还是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 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3 加强中小河流的治理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
应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扎扎实实地加大《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 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 充分认识到中小河流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 树立河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2 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 先制订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 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 以生态治理为主线, 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3.3 与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
中小型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丘区, 河道比降陡、切割深, 洪水来势迅猛, 泥沙含量大, 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 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修建谷坊、塘坝等以减少河流泥沙, 调蓄河道径流。
3.4 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依法做好开采河道资源费、采砂管理费、排污费等各种政策性收费的征收工作, 提高河道管理部门的自身生存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治河专项资金, 并积极筹措市、县配套资金, 搞好社会融资和群众投工投劳, 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加强资金管理。
3.5 标本兼治, 控制河流污染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流水质的好坏,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 城市河流绝不应该是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接纳地, 这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治理河流要标本兼治, 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 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 才是河流治理的根本出路。
3.6 要狠抓工程建设质量, 严格执行四项制度
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 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 在项目建设中严把质量关, 工程建设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规范标准,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在工程建设中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质量监督部门要随时跟踪检查督导, 同时要把工程建设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加大监督力度。
结束语
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 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此事的重视, 相信中小江流的治理工作会有效的开展起来, 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及经济的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全社会也应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加入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中来, 还城市一个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松梧.河流治理应突出绿色[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1]李松梧.河流治理应突出绿色[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
[2]陈致泰.汾河水系全流域污染治理建议[J].山西水利科技, 2010.[2]陈致泰.汾河水系全流域污染治理建议[J].山西水利科技, 2010.
【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咸宁市十佳护士先进事迹09-29
咸宁市进一步支持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意见07-18
咸宁市水利局水利安全生产知识问答10-21
拒绝咸宁中考半命题作文12-08
法治咸宁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9-23
湖北咸宁中考优秀作文:比11-25
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引入武汉枢纽方案研究08-23
遂宁市船山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方案09-14
万宁市人才奖励办法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