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免费

2024-06-10

高一历史试题免费(7篇)

1.高一历史试题免费 篇一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 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5、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

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8、“18世纪后期,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

A.牛顿B.瓦特C.爱迪生D.爱因斯坦 9、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

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 ②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 ③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 ④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封建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科技D、实现富国强兵

11、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

A、辅助军事工业B、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D、瓦解本国的自然经济

12、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D、洋务企业的诱导

13、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

14、“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与榨油业B、烟草业也火柴业 C、化工业与钢铁业D、纺织业与面粉业

15、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膨胀的资本是:()A、买办资本B、日本资本C、民族资本D、官僚资本

16、“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

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

18、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科技和教育

19、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A、片面强调公有制B、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

A、纠正文革以来“左”倾教条主义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打破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农村B、沿海城市C、城市D、国营企业

22、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①土地所有制 ②经营管理方法 ③生产经营的权利 ④产品的分配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

① 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

24、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B、海南建省

C、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25、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调节作用的是:()座位号A、市场B、行政手段C、国际环境D、人民自觉

二、材料题:(共2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什么历史现象?(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4分)

(3)材料三的观点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产生什么影响?(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4分)。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8分)

三、问答题(共24分)座位号

33、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6分)

(2)一战期间“短暂春天”到来的原因。(8分)

34.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分)

(2)我国首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4分)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

样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2分)

(3)党的十四大上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

31、(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2)材料三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起阻碍作用。(4分)

(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32、(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3)影响: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8分)

三、问答题(共24分)

33、⑴原因: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分)影响: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分)

(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采取奖励实业的措施,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的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8分)

34、(1)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2)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4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分)(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

31、(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2)材料三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起阻碍作用。(4分)

(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32、(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3)影响: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8分)

三、问答题(共24分)

33、⑴原因: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分)影响: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分)

(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采取奖励实业的措施,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的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8分)

34、(1)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2)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4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分)(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11 篇二

高一年级 历史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本试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周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假如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又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三儿子 D、二儿子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血缘 D、信仰

3、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创新是()

A、皇位世袭 B、神化皇权 C、统一文字 D、推行郡县制

4、古代所谓的“位列三公”意指位高权重,那么“三公”指的是太尉、御史大夫和()A、禁军统领 B、丞相 C、九门提督 D、军机大臣

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B、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C、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三个阶段。

A、监察制 B、俸禄制 C、征召制 D、科举制

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那么,清朝设置军机处()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标志丞相制度的废除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8、下列古代政治人物与专制制度的组合,错误的一项是()A、秦始皇——皇帝制度 B、唐太宗——刺史制度 C、明成祖——内阁制度 D、雍正帝——军机处

9、《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D、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10、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政策

A、自由贸易 B、利益均沾 C、瓜分占领 D、门户开放 11、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设立行省。A、新疆 B、陕西 C、青海 D、甘肃

12、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中法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13、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1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方针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全面抗战路线 C、国共第二次合作 D、百团大战

15、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B、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C、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16、2007 年,在中国举行 12.13 —— 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应包括()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④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7、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一二九运动发生 D、国共合作的完成

18、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9、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A、马克思主义 B、全面抗战路线 C、毛泽东思想 D、武装斗争 20、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0分).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江泽民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

材料四: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了多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随)、共工(功)、华佗(拖)…… 材料五:(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宝物遗品馆“,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1)根据材料一,列举“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哪些侵华战争?(至少两例)(6分)

(2)试列举侵华日军所犯罪行。(至少三例)(6分)

(3)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有人说,国民党一直是消极抗日,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抗战是次要战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2分)为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世界意义?(4分)(5)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10分)(6)材料五说明了日本政府什么样的历史态度?(4分)(7)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提示:从科举制开设的时间,实施的目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等方面来谈。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秦岭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5:DCDBC 6-10:DABCD 11-15:AABAB 16-20:CABCD

21、(共40分)

(1)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全面侵华战争。(6分)(2)略(6分)

(3)不同意。(2分)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4分)

(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4分)(5)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②国共两党配合,协同作战,这是抗战胜利军事上基本保证;③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使抗战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支援,是加速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10分)

(6)说明:靖国神社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者张目,否认侵略历史。(4分)

(7)反对侵略,珍爱和平;民族团结,民族振兴;正视历史,警惕右翼;发展经济,振兴国力。(4分)

22、(酌情给分,共20分)

A.积极性: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官吏来源,笼络了各阶层优秀之士,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

b.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c.促成了普通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3.高一历史试题免费 篇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

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xk|b|1

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6.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C.西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D.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世界

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如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① 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

8.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州进 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 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10.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挺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2.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3.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14.“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1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1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面貌D.传播工业文明

1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18.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19.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2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21.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 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 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上述材料反映出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右图为《170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1875-1909年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1884-1885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薛次降低选民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争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四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l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遣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进出口商品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BD6-10DBCAD11-15.AACBD16-20BADBD 21-25CBDBC 26-30DBDCC 31C

二、非选择题

32.(1)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5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4.高一历史试题免费 篇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839年被道光帝派到广东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是A.琦善 B.林则徐 C.邓廷桢 D.关天培 2.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A.《四洲志》 B.《定国是诏》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康輶纪行》 D.《瀛环志略》 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 B.奕訢 C.李鸿章 D.张之洞 6.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湖北织布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 7.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马尾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战役 9.帝国主义国家掀起掠夺中国的瓜分狂潮,开始于德国强占

A.“新界” B.胶州湾 C.旅顺 D.广州湾 10.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山东 D.直隶 C.天津 D.北京

1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革命军》一书的作者,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邹容是(图略)13.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文学社 1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于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武汉

15.下列条约中,明确规定广大蒙古地区为中国领土的是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D.中俄《改订条约》 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创刊 B.《时务报》创刊C.《民报》创刊 D.《中外纪闻》创刊 17.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鲁迅 C.蔡元培 D.李大钊 18.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日本夺得在山东的特权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商人 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民主革命纲领 D.自由平等学说 21.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

A.二次革命 B.五卅运动 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D.护国运动

22.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事件是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4.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延安 B.会宁 C.瑞金 D.遵义

26.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是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27.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徐州会战 28.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血腥屠杀中国军民达A.10多万人 B.20多万人 C. 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29.1941年,在安徽茂林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包围袭击新四军的事件,历史上称为

A.“一二一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皖南事变” D.“下关惨案” 30.下列不属于1942年中共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官僚主义 3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A.扶蒋反共 B.政治孤立 C.经济封锁 D.军事包围 33.华东解放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余人的战役是A.青化砭战役 B.羊马河战役 C.沙家店战役 D.孟良崮战役

34.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台湾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是A.“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B.“二二八起义”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中原地区 36.发动辽沈战役的人民军队是

A.中原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东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37.严复宣传“优胜劣汰”,“世道必进”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译著是A.《方圆阐幽》 B.《重学》 C.《天演论》 D.《决疑数学》 38.在“史界革命”中,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是A.陶行知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夏曾佑

39.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指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是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实践论》C.《矛盾论》 D.《论联合政府》

4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1.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A.团结─批评 B.批评─团结─批评C.批评─团结 D.团结─批评─团结 42.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综合发展 B.平衡发展

C.重点发展重工业 D.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3.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事件是A.“批林批孔运动” B.“二月抗争”

C.“四五运动” D.“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44.改革开放初期,设置了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浙江 C.四川、湖南 D.广东、福建 4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长期合作,平等互利”的方针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第Ⅱ卷(非选择题 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对变化了的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1分)

(3)指出两则材料相似内容。(3分)

(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这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47.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什么文件?(1分)

(2)依据材料指出这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4分)和实施范围。(1分)(3)这次土改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48.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世界”指什么?(1分)“三个世界”的划分是谁提出的?(1分)(2)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属于哪一个世界?(1分)为什么中国永远属于这个世界?(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怎样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的?(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49小题10分,第50、51小题各9分,共28分。)

49.简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6分)和失败原因。(4分)

50.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3分)为什么说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6分)

51.简要回答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几个问题。

(1)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什么?(1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2分)并果断地停止了什么错误口号的使用?(1分)

(3)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请指出改革后农村经济体制的主要形式及农村改革产生的作用。(4分)

200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3.近代史上,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的事件是()A.金田起义 B.东乡称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5.下列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瀛环志略》 D.《资政新篇》 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 B.魏源 C.姚莹 D.徐继畲 7.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

A.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C.要不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要不要坚持封建伦理道德 8.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

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9.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义军首领的是()1徐骧 2丘逢甲 3刘永福 4唐景崧A.12B.13 C.23 D.24

1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应诏统筹全局折》

12.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北京的是()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12 B.23 C.24 D.34 13.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山东 B.直隶 C.天津 D.北京

14.20世纪初期,保路运动规模最大的省是()

A.广东 B.湖南 C.湖北 D.四川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A.三权分立 B.多党制 C.一党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6.1916年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若以中华民国纪元推算,这一年是()A.民国4年 B.民国5年 C.民国6年 D.民国7年 17.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宣传社会主义A. B. C. D.

18.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9.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冯玉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27年,汪精卫彻底叛变革命的事件是()A.“中山舰事件”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整理党务案”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2.1936年起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的军队是()A.抗日联军 B.抗日游击队 C.新四军 D.八路军 23.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延安 B.吴起镇 C.瑞金 D.会宁

25.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是()A.华北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 26.将下列日军侵华事变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九一八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一二八事变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27.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28.根据下图判断,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以南地区D.西南地区

29.1940年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人物是()A.陈毅 B.叶挺 C.周恩来 D.彭德怀

30.1941─1942年,中共在根据地建设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

A.整风运动 B.反“扫荡”斗争 C.大生产运动 D.“三三制”原则 3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32.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日民族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

33.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北解放区 ③华东解放区 ④山东解放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长春 B.北平C.张家口 D.天津

3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制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6.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事件是()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C.“二月抗争” D.“批林批孔运动”

3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A.沿海 B.内地 C.城市 D.农村

3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原则不包括()A.民族平等 B.民族独立

C.民族团结 D.共同发展繁荣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此材料出自()A.《共同纲领》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告台湾同胞书》 D.《中美联合公报》

4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万隆会议 B.亚非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1.阅读下列材料:5月4 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及地点。(2分)

(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分)

(3)依据材料归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3分)(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 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出自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的报告?(1分)他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怎样转移?(2分)

(2)结合课本知识,写出建国初期被“糖弹”击倒的两个共产党人姓名。(2分)他们在什么运动中被依法判处死刑?(1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共产党人应该怎样防止被“糖弹”击倒?(2分)(4)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43.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

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是谁在哪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的?(2分)(2)依据材料概括,怎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分)(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我们曾经照搬过哪一国的模式?(1分)(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1分)

(5)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4.简要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10分)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年代?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请举一例早期著名民族企业的名称。(3分)

(2)19世纪末,伴随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哪个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掀起了史称什么的改良运动?(2分)

(3)简要指出1912—1919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3分)(4)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政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2分)

45.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并简述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及失败的主要原因。(10分)

46.简要回答下列有关“统一战线”的问题:(10分)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指出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名称及其正式建立的标志事件。(2分)(3)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什么方针?它标志着什么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

5.高一历史试题免费 篇五

一、选择题

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A.禹死后启继位

C.设置官职

B.建立武装 D.制定刑法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说明最高权力转移方式发生变化,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政治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

2.(2018·临沂高一联考)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B)A.君主制

C.分封制

B.宗法制 D.世官制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这个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家国同构”的特点,所以,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宗法制,故选B项;君主制、分封制和世官制都不能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故可直接排除A、C、D三项。

3.(2018·广州高一联考)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A.拥有世袭统治权

C.尊重上级的权威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

[解析] 材料中的“地主”指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统治阶级,而“后世”指的是从战国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目中“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注重血缘性,是一种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一种官僚政治,用区域代替血缘,故A项正确;西周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从战国开始为土地私有制,允许买卖,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封臣尊重上级的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对君主是绝对服从,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主张“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也是人民归统治阶级管理,为两者共同点,非“地主”特殊性,故D项错误。故选A项。

4.(2018·银川高一联考)郑国始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他于公元前

806年被封于郑。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C)A.郑桓公的身份是诸侯 C.郑桓公与周王不同姓

B.郑桓公相对于周王是小宗

D.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嫡长子

[解析] 郑国始祖是周厉王的儿子,被分封后是诸侯王,A项正确;诸侯相对于周王都是小宗,B项正确;厉王的儿子当然也是姬姓,所以C项错误;能成为周王的都是嫡长子,D项正确。

5.(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B)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 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不符史实;题干材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6.(2018·芜湖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材料二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解析]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见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答案]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解析] 本问需要对材料二进行概括,重点归纳宗法制在古代政治中的表现。[答案] 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3)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 本问是典型的观点评价类试题,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包括:观点的原因或背景+观点的实质+观点的影响。表述的关键是史论结合和史论统一。

6.高一历史试题免费 篇六

高一历史(2016.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 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家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3.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富室之 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苏商和徽商

D.徽商和晋商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6.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它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结

D.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7.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 ilippines)。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尊重了当地的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带有宗教色彩

8.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

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9.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萌”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能是指

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10.小李查资料时发现这样的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厂。”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A.最先进的技术传入

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12.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3.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14.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15.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17.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不可能见到

A.一群年轻人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B.有人在谈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该城市刚好在举办大型舞会

D.读报纸时,看到一则征婚广告 18.下列有关 标题,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是

A.《申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B.“我与电视”有奖征文启事——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6周年

C.“二五”计划为我国互联网指明方向

D.《影像中的京剧——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9周年》 19.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变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0.“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21.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22.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23.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 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 24.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 2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26.以轻盈精湛著称,并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的织品出现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7.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28.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29、《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这说明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30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31.“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32.《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3.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35.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0分)

高一历史答题纸(2016.4)36.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汉画像砖市并图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一的发展状况。(2分)

(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3分)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3分)

37.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特征。(4分)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4分)

(3)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6分)

(4)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6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2016.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5: CCDDD

6~10: BADBC

11~15:DCBDD 16~20:CACAD

21~25:BCDBD

26~30:AABCC 31~35:ABABB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37.(1)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经济特征:传统的农业经济。(4分)

(2)政治变革:1832年议会改革;经济变革:机器大生产(或实现工业化)。(4分)(3)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6分)

7.高一历史试题免费 篇七

高一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

1.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B.区别大宗小宗 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稳定统治秩序

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4.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5.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6.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此“怪物”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 C.民主共和制国家

D.邦联体制的国家

7.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

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8.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2①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②二战以来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俄罗斯的国力尚未达到可与美国相抗衡的程度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25.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6.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问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2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28.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 B.牛顿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计算机 29.下列加强封建专制的措施,明清两朝共有的是

A.中央设内阁和六部 B.设置军机处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废除丞相

30.1914一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推卸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3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32.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3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上述社会风貌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4.“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赞叹的是

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

——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材料三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指出其本质。

4.小岗村和南岭村在农村改革上的成功试点,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人的影响(1983-1984)(单位:英镑)

月收入 儿童津贴 其他津贴 纳税 国民保险 实际收入 50 13.0 50.1 0-4.5 80 13.0 30.1-7.9-7.2

200 13.0 0-43.8-18.0 151.2 108.6 108.0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上一篇: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方案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大灰狼来了》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