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散文诗

2024-10-06

过年的散文诗(共18篇)

1.过年的散文诗 篇一

丹枫的过年散文诗

农村的年味是五颜六色的,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年味,如不同的花卉有各自的姿色。

当过年的诗风在每条路上奏响,定有风诗如风笛吹来。于是过年的味道充满了角黍的清香。在清香里触到游子的乡愿,在乡愿里住着儿女的孝心,在孝心里挤满晚辈的期盼,在期盼里蓄着孙儿的泪光。

当过年的诗雨在每个村庄飘洒,定有雨诗像烟篆落到农家的庭院。于是过年的颜色写满了单调沧桑。于沧桑中谁守着家山的梦魂?于梦魂中谁咽着那一轮乡月?于乡月中谁唱着不变的楼头尺八?于尺八中谁邀我共饮老家的清觞?

当过年的诗雷砸响,定有雷诗如鹃雨纷纷落下。于是过年的声音注入了雪粒寒飙。那一片沙汀生有我的信禾,那信禾上写着你的风怀,那风怀上刻着他的鹄心,那鹄心上晒着君的`烟月。

当过年的诗电跳若花骢,定有电诗如东溪照明。于是过年的嗅觉闻到绿条的雅韵,这雅韵下藏着农妇的火酒,这火酒下戴着渔父的簸荡,这簸荡下铺着樵子的块垒,这块垒下养着牧童的黄金。

当过年的笊篱梳过农村,大地的翠岚也要如云石升起。在云石内走动的全是孩童的梦,并唱着他们的欢乐时光。

过年如演戏热闹非凡,如再数数人们不一样的眼脸,农村可谓成了万花筒。从万花筒里,既可以看到笑脸,也可以看到哭脸;既可以看到红眼黑眼,还可以看到方头扁头和歪头。

2.过年的散文诗 篇二

攻擂口号:爱读书、爱写作、爱挑战!

亲友团助阵:妈妈:凡凡, 写作文如同包水饺, 既要语言美 (就像水饺的外观那么漂亮) , 又要有思想 (就像水饺的馅那样味道鲜美) !

要说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那就是饺子了。有句老话不是说:好吃不过饺子嘛!饺子是我们这儿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我盼望过年, 更盼望过年的饺子。

终于, 新的一年的钟声敲响了, 热腾腾的饺子出锅啦!只见一个饺子半圆形的边微微向上翘, 中间部分凹下去。我一看就知道, 这是奶奶包的元宝饺。元宝饺里包着猪肉大白菜。白菜即“百财”之意, 象征着来年发大财。带褶皱的、像弯月一样的饺子, 是妈妈包的月牙儿饺。月牙儿饺里面包着韭菜, 是长久物质财富的意思。既像钱包, 又像包子的是爸爸包的。爸爸说他包的是“钱包饺”, 结果弄成了小一号的包子, 不伦不类的。也不能笑话爸爸, 他包饺子的技术当然不能和妈妈、奶奶相提并论了。那个三角形的面团是我包的。我本来想包个三角饺, 结果变成了一个三角糙面疙瘩。唉, 看来, 包饺子也不容易呀!我真心佩服妈妈和奶奶。为了我们能吃上美味的饺子, 她们可真是没少费心费力。

3.过年的那些事 篇三

一、在他乡过年

老陈今年过年不回家。领导为了让“老陈们”能过上和和美美的新年,特地举办了联欢晚会,节目全是自编自演,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像亲人团聚一般,其乐融融。

在江门做保安的阿发说:“春晚精彩的歌舞表演、幽默的相声小品,冲淡了一些对家乡和家人的牵挂。所以我也算过得开心,还通过网络视频向父母拜年。”

在佛山打工的阿军趁着过年那几天批发了一些红红的中国结和各种年画到街上叫卖。他说,新年代表希望,他要多积累一些经验,来年自己当老板。

“今年就不打算回家了,我要在春节期间把我的文章好好整理出来,争取在今年内出一本书!”在中山三乡打工的阿林说。他边工作边写稿,希望出本书,圆自己的作家梦。

回家过年的人,拥抱故乡拥有幸福。无法回家过年的人,请你也一同幸福。因为春节是所有人感受幸福的日子,拥有幸福他乡亦是家乡。

二、过个欢乐年

阿飞为了筹钱回家过年,趁着月黑风高去抢劫,结果被抓了个正着,现在还在监狱蹲着;春运刚开始,开长途大巴的大兵想赚个盆满钵满,他的车严重超载,转走偏僻的国道,结果因为对路况不熟而翻车,这一下耗掉了他几年的积蓄。小李则做了某黄牛党的下线,他原本想狠赚一笔,结果被便衣警察抓了。

年关也是治安案件高发期,少数人想从中捞些钱回家。但他们忘记了,年关也是警方严打高峰期。在此,笔者告诫那些想靠不义之财过个风光年的人,千万别伸手,还是老老实实过个本分年好。笔者也提醒那些回家过年的人们要多个心眼,比如身上不要携带大量的现金,不要穿戴金银首饰,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讪”,坐车时要打起精神,最好能结伴回家,平平安安过个欢乐年!

三、过个健康年

阿伦在深圳做爆破工,回家过年前,当地的街道组织医院对他们进行体检。他觉得有病早点治好,没病心里也好放心。

回家的旅途是辛苦的,出发前吃好睡好保证精力充足,多吃新鲜水果既能应对车厢内的干燥,又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防止便秘等。年老体弱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出行方式与时间,出行时别忘了随身携带应急药品,以防不测。回家后不要暴饮暴食或通宵达旦玩牌打麻将,要注意劳逸结合。在拥挤的车厢内,由于乘客间的身体摩擦或碰撞,容易引发乘客间的争吵,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保持愉快的心境,减少压力和不安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过个“新”年

1.看升国旗过大年

来自湖南的阿玉准备到天安门看升国旗过大年。她激动地说:“今年虽不能回家过年,但却可以圆我观看升国旗的梦想,春节过得也会很有意义!”

2.泡书店可以陶冶情操

春节假期还没到,中山市一些图书商店就开始迎来节日采购的人群。在安静的书店里陶冶情操,开始成为一些市民新的过年方式。

3.过年值班自由也自在

春节,有人盼归,有人恐归。不是单位不放假,而是主动请缨加班,因为这样既可以挣三倍的加班费,空闲时还可以玩乐一下,自由也自在。

4.去福利院探望孤寡老人

笔者的一个老乡阿美和三个工友约好,正月初一去中山市福利院探望那里的孤寡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这年也过得既温馨又有意义。

5.与外国友人一起过年

阿莉在某公司跑外贸跟单,她身边有很多的外国朋友,约好正月初一一同去登山,并去那里有名的古寺敲钟祈福,过个时尚年。

6.坐地铁看看城市新景

“平时无空,春节好不容易有个长假,我将第一次坐地铁去看看广州的亚运场馆,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在天河某快餐厅工作的阿乐准备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铁好好看看广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7.新春培训新时尚

在一些培训场所,各种短期培训的报名非常活跃。许多企业都为自己的员工报了名,把参加培训当做新年礼物,既表示公司重视人才,还提升了员工的素质,真是一举多得。

在一个流动的时代,我们都是游子。在这样忙忙碌碌的年尾里,我们有理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犒劳自己,温暖自己。不管用何种方式过年,都是为了把年过得更好。

4.回家过年的散文 篇四

回家过年的散文

1盼望着、盼望着,星空中猎户星座濒临正南,春节就要到。

一学期的守候,候到寒假,一整年的盼望,后来这个春节。当做上回家的汽车时,“年”这个字更加活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我几乎每天都在念叨着这句话。从二十三的小年起,家里一天比一天红火,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烈。奶奶早把馒头蒸好,爸爸也贴好春联,然后沐浴,洗去所有的旧疾与忧愁,以开心去迎接新的一年。

度日如年,用它来说我的心情可一点儿不假。虽然从二十三到除夕只有短短的六天时间,但是我却感觉每一天都有一个世纪般漫长。盼星星、盼月亮,星空中猎户座正南,我终于盼到除夕。

除夕的那一天,家里的年味更浓。春回大地、福满人间。今天是2011年最后一天,明天,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年——龙年!玉兔辞旧岁、金龙踏春来。今夜,我将见证这一刻!

鞭炮备好,年夜饭也上桌。鞭炮炸响,年夜饭开动。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一顿祥和丰盛的年夜饭。哎,慢着,还有一道大餐,哈哈,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

今年的春晚主题为“回家过大年”。是呀!“回家”二字,是此时此刻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久久萦绕的二字。回家,团团圆圆,但是有些人至此仍在工作着,他们是多么伟大。春晚的一首歌《故乡的云》就是献给那些思乡的人的。

11点59分50秒,时间步步紧逼12点。我已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倒数:5、4、3、2、1!此刻,鞭炮声响起,欢呼声响起、新年的钟声响起!龙年到!

祥龙踏着春天走来,新年当天,拜年,得红包,这是我最喜欢的。当然,我也该开吃!

饺子是新年的主食,新年当天,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代表着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这团圆的水饺。突然,我的牙被咯一下,这饺子不对,是甜的、还有硬物。我取出硬物,是一枚硬币。妈妈这时说:“你吃到它,说明你会幸运一整年。”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迟到“福”!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每一个华人心中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这里,我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每天都快快乐乐!新年好!

年过,我又在盼望着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的散文

2熟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确在中国过年回家是个习俗,一年到头回家看看父母,妻子,儿子,看看那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很希望你能在大年三十儿回家来陪他们。尤其是父母。

其实过年真的很有必要回家看看,尤其是在离家很远的。因为你可曾想过父母对你的思念。父母是碗,我们是汤,没有碗汤放在那里,没有父母我们岂不是无家可归吗?你可曾知道,当你在外地时,你的父母会时时刻刻关注你所在地的天气。你可曾知道,他们翻看你影集时,会偷偷流泪。你可曾知道,父亲不再是那麽年轻力壮,不再帅气,母亲不在那麽年轻漂亮,不在那麽心灵手巧。他们已经老。他们在生病时老是一拖再拖,为什麽,还不是为我们省钱吗?为我们他们青丝变白发,为我们他们牺牲很多东西。每当我们打电话回家问父母带啥东西回家时,父母总会说把你自己带回来就行。其实这是真的,他们缺的不是任何东西,他们缺的是我们。他们缺的是一个和他们说笑的人。想想我们如果连这点小小的要求都满足不他们,那么我们还配当他们的儿女吗?

当你回家后完全个以教你们的父母上网,玩微博等等,但是不要嫌麻烦,因为当你呀呀学语时你的父母没有一丝无奈。当你回到家是要把一切在外面的不快统统忘掉。在家专心陪着父母,千万不要在父母前露出不快。因为他们也会为你着急的。

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多高,钱有多少,权力有多大,在过年时别忘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最后说一句祝全天下的父母在新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回家过年的散文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思乡的愁绪无边无际地漫延开来,想回家的念头如施肥的野草般疯长。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

一直以为自己很潇洒,头也不回便离开故土,离开温暖的家。十几年,故乡的记忆已变的渐渐遥远,只有母亲的泪眼,还留在记忆的最深处。时光荏苒,十几年的光阴,终于让我知道,那时的我,年轻的我,又怎能解离愁,又怎能读懂离愁?那时年轻呵,年轻的心写满的只有明媚,只有灿烂,少年不知愁滋味?心有落寞谁人知?那时落寞是心中的一点痕迹,淡淡的,无语的,不知也罢。

近日,遇到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总不忘问一声过年回家吗?每每此时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我明白,所说的回家,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那个老家。有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个生你养你的家才是你的归宿,才是回家过年的终点站。

家,其实一直没有被忽略,她隐藏在心底最温柔最脆弱的地方。高兴时,或许会暂时的忘记她,可是在遇挫时,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怀念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回想儿时光着脚丫奔跑在草地上,脚板亲吻大地的感觉让我健步如飞,踏实无比,现在穿着精致的皮鞋,走在城市的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上,却有些跌跌撞撞,步履艰难。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游子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我们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家,多想看看那天天为我们担心的父母。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的团聚,可以陪父母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见父母那渐渐发白的黑发。曾几何时,我们为我们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他们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可曾读懂那背后的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孤独的等待。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过年,我知道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随着年关逼近,闭上眼睛我可以感觉的到他们那渐渐舒展的皱纹......快过年,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5.过年散文的文章 篇五

坐春光纱窗半掩半窗云

看礼花梧桐一树一枝旗【起】

曾几何时?岁月已是二十一世纪,转瞬又是新年到。

回首人生,真是感触颇深!儿时,走进腊月便进入倒计时。

记得,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数日历牌,剩几天,几天就过年了,随之一天比一天激动,甚至兴奋。

现在回想那时候的心情,也许,那时仅为过年能穿一身新衣服,吃丰盛的年夜饭,与几角零碎的压岁钱吧?说起新衣服,也不过一件花上衣,蓝裤子,且有时是妈妈拿自己舍不得穿的裤子反过面来修改而成的。

所谓丰盛的年饭,也不过,一顿纯白面的水饺,一碟粉条,豆腐,一碟,黄豆,白菜丝。

四个盘子已经很满足了,如果外加一盘豆腐干,就更是奢侈的了。

为此,本院的姑姑还羡慕不已呢。

更兴奋的莫过于除夕夜放爆竹了。

那时也没有太多的品种,只鞭炮,二响炮之类的。

鞭炮也是一支,一支拆开来放的,哪像现在大把,大把的燃,且礼花之类的那么多。

我们家,弟弟最小,我是不喜欢这些的,只有二妹的性格像个男孩子,跳跃着,欢呼着。

父亲找一根高粱杆,把爆竹插到顶端,给二妹燃一支香烛,我们在一边看,也其乐融融,很有情趣的。

更期盼第二日去外婆家,外婆给我们二角压岁钱,一路都会喜孜孜的。

我想,那时人生最幸福、美好的时光了。

记忆犹新的是妈妈,蒸花馍,炸油花,就是把面发酵,弄成各种莲花,小动物的模样,或蒸,或炸,我最喜欢与母亲干这些了,那时我可以捏一个小兔子,小鱼之类的,妈妈还夸我手巧呢?不过我们家最红火的时刻是父亲帮邻居写春联,每年二十八九我们家都会络绎不绝的人,要父亲写春联,父亲摆张桌子,一家挨一家地写,都是自己编,自己写,父亲就那么忙乎着,欣喜着。

直到人们满意地走。

最后才给自家写,而此刻父亲让我们姐妹各自编一付。

每次父亲都会摸摸我的头说我编的不错,我也由此好自豪。

这个习惯。

我一直保持着,到婚后我也自己编,丈夫写,其实丈夫是高中生,而我只有初中水平,我的书法也不行,倒是丈夫写得一手好字。

6.过年的记忆的散文 篇六

在五十年代,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过年。母亲们要提前给孩子们做过年穿的新衣服,孩子多的,做几件衣服鞋子也是很费力耗时的针线活,母亲们常常熬夜赶活。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够好,除了一些年龄大点的女孩子买块花布做衣服外,大多数都是自己织、自己做的粗布衣。条件好点的可能做一身,条件差点的可能做一件,再不行就作双新鞋,总之,过年是个喜庆事,得有点新气象;现在看起来那时穿戴很土气,其实那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农民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再就是离年还有十天半个月,就开始磨白面,因为那时候不但没有打面机,石磨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记得我们那个村三十多户人家,只有两盘石磨。我们家有一盘,逢到过年,半个月石磨不会闲的,有时夜里也在磨面。有牲口的用牲口拉磨,没牲口的就人推磨。一家就得磨面半天到一天的时间。腊八前白面是一定要磨完的,因为过了腊八就开始蒸馒头了。

从腊月二十起,集市上开始卖年货了,特别是卖鞭炮的站在大车上,一边放一边吆喝:“不响不要钱,放了不贱卖”,谁家的鞭炮响的厉害,谁就卖的多,从开集到散集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一家比着一家的放,七八里外听着就给刮风似的,很有过年的气氛。那时的鞭炮不像现在的那么小,一般和手指那么粗,单个放起来也是很响的,一般二十到三十头为一盘。男孩子们赶年集主要逛鞭炮摊,听听哪家的鞭炮响,买几挂自己玩的鞭炮。买年货是大人的事。

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除了吃的好,还可以穿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可以痛快地玩几天。那时学生是没有什么寒假作业,更没有什么补习班,衣兜里装上几个鞭炮,找几个小伙伴一起比谁的鞭炮响;或者用钉子把一个鞭炮的屁股捅个眼,把另一只鞭炮的捻子塞进去,再用纸把两个鞭炮卷紧,再用秫秸夹着放,就成了“二踢脚”,每成功一次,高兴的也是手舞足蹈;当然集市上有卖二踢脚的,只是觉着太贵不舍得,自己动手做,自娱自乐。

到了年三十,就要正式开始过年了,早晨起来先把院子扫的干干净净,把饺子馅调好、春联贴好,然后男人们到祖茔地,在每个祖坟前念叨着烧元宝,请祖宗回家过年,再放几个鞭炮,回到家里把家堂请出来挂在堂屋正中,摆上贡品烧上香。吃完午饭就开始包饺子,太阳还没落山鞭炮就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开始吃晚饭了。晚饭后,锅里要放上馒头与花糕,除夕不能空锅,意味着来年不愁吃喝、生活幸福。然后在堂屋当门墙上贴上老天爷,父亲还要贴上“孔圣人的牌位”,內间里贴上赵公元帅、屋外墙贴上玉皇大帝、厨房里灶头旁则贴上老灶爷,然后在各神位及家堂前点上蜡烛和香,再烧一对元宝。大门和堂屋门前地上要橫放着一根木棍,名曰“挡门棍”,一是把孤魂野鬼挡在门外,二是挡住财宝不外流。家堂一般是供在本族长支、或者本支辈分最长的家中,家中没有家堂的,男人吃完饭后提着装有元宝、香、酒壶、酒盅的篮子,到供有家堂的家中先行祭拜一下。那时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只能听听有线广播里的节目,孩子们到街上玩一会、放几个鞭炮,就回家睡觉了。十六七岁的男孩子也有几个人在一块喝酒的,但不多,几乎没有不睡觉过“囫囵年”的,主要是天太冷、夜太长。

大年初一当然是过年的重头戏,有一种说法叫“过年起得早、来年过得好”,特别是刚结婚的、家有高辈分老人的、有半大小伙子的家庭起的比较早,一般三四点钟,反正鞭炮响个不停也睡不着了。年五更还有些禁忌,一是不出太阳不能倒洗脸水,防止把“财”倒出去,所以一家人只能用一盆水洗脸了;二是吃不完饭不能开大门,可能是觉着人家来拜年了,还吃着饭不大好看吧,这也是家里有家堂、高辈分老人不能起晚的原因。吃完饭,给各神位点上香、烧完元宝,全家给家堂祖先磕头,然后晚辈给长辈磕头,再开大门接待街坊邻里拜年。如果家中没供家堂、没有高辈老人,就得出去拜年了。先去供有自家祖先的家中,再去供有本族近支祖先的家中,再去其他高辈老人家中。拜完年天就差不多明了。天明之后男人们一般不再拜年,该妇女们领着小孩子拜年了,嘁嘁喳喳满街是人,碰巧遇见个高辈分年长的,一说拜年一跪一大片,也算是过年一景吧。磕头拜年的方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从正面理解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街坊邻居因琐事不和、按风俗又该着拜年的,借拜年的机会矛盾就化解了,有利于和睦相处。到了八九点钟,拜年活动基本结束,娱乐活动开始。那时娱乐主要是小孩放鞭炮玩,大人当骨牌,会打扑克。

从初二开始走亲戚,先走重要的、再走次要的,先走新亲戚、再走老亲戚;亲戚多的早晨走一家、中午走一家;走亲戚的礼物一般是自家蒸的馒头、菜馍、花糕,再加上两封馃子(点心),如果是新亲戚礼物当然要重一些,一般到初六走亲戚拜年就结束了。

初七送火神爷,这是男人们的活动,很是热闹。就是到各家收集磨秃了的刷锅用的炊帚疙瘩、破篦子,然后绑在木棍上作为火把,到了晚上几个男人举着几个火把向村南的芦苇塘走去,还一边放着鞭炮,等到了芦苇塘边,就把火把扔进芦苇塘里,意思是把火神送到水里去,就不发生火灾了。

一晃到了正月十五,孩子们看中的有两件,一是再次改善一下生活,一是晚上看焰火。那时候我们那里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正月十五叫元宵节,没见过、更没吃过元宵,按着自己的习惯过;早晨还是吃饺子;中午再吃一顿白馍、白菜炖猪肉,就等着晚上的焰火了。晚饭后天一黑,孩子们手里拿着蜡烛上街了,大街上烛光点点很有点万家灯火的味道;当然玩的不只是蜡烛,还有能断续滴出火花的“滴滴鸡”、放着满地窜的“出溜子”、带着小尾巴能上天的“小起火”;还有的用从杀猪的那里弄来的猪蹄甲,里面放上生猪油,再按个捻子,点着后当蜡烛玩。当街上站满了人时,就开始放“起火子”,有时还放几炮铁铳,晚上十里之外都能听见;现在常见的礼花弹那时没见过,那时民间有“花篮”,就是把木炭、砸碎的犁铧(生铁的)装进一个铁丝拧的笼子里,用木杆子和绳索与铁笼子连起来,点着木炭后两个人晃着木杆使铁笼子转起来,迎风一吹炭火把碎犁铧熔化,铁汁被甩在墙上溅出许多明亮的火花,好像梨花带雨甚是壮观。

过了元宵节,好像年已经过完了,其实正月十六还有故事。一是在太阳出来之前到村外跑一次步,名曰“跑百令”,寓意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不生疾病;二是结婚不满三年的媳妇回婆家,说是“十五不看婆家灯,看灯死公公;十六不看娘家火,看火死婆婆”,当然,如果公婆都不在了,也就不那么计较了,总之都是妨碍婆家。

二月二,龙抬头,万物复苏,春天真的到了,也算是一个与春节有点关联的节日。二月初一那天,把泡好的黄豆晾半干,然后把筛好的沙土放在锅里炒,沙土热了后,再把黄豆倒进去炒,炒好后把沙土筛掉、用簸箕簸干净,再拌上些盐或糖,晾凉后就可吃了,又酥又有点咸(甜)味,名曰“蝎子爪”,吃了可一年不近毒虫,人们出门兜里都装着“蝎子爪”,碰到人都互相尝尝,比比谁家的“蝎子爪”好吃;二是在院子里“撒围仓”,就是用草木灰一环套一环的圆圈,期盼新的一年仓满囤满、粮食丰收,再画出爬仓的梯子、撒上芝麻秸秆,寓意生活节节升高;二日早晨要吃年糕,还是期盼年年升高的意思,就是用黍子面掺上熟地瓜、做成小饼放在油锅里煎,吃起来又香又甜又黏;有顺口溜说:“二月二,闹吵吵,家家户户煎年糕,新媳妇拿着小锅铲,老婆婆弓着老腰把锅烧”;早晨除了吃年糕,还要喝面棋儿,寓意“起”、发家的意思,不能喝面条,一说面条是龙须,二说喝面条易遇到蛇;到了晚上屋里不能点灯,说是老鼠今晚娶媳妇,点着灯就娶不成了,不能坏了老鼠的好事。

7.过年 篇七

商场里、大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红包、精美的中国结、代表喜庆的“福”字……把整个城市衬托得红红火火。 我们家里也开始迎接新年了。妈妈和奶奶打扫房间,爸爸在门口贴对联,我和爷爷挂灯笼。不一会儿,家里就年味十足了。

看到这一切,我忽然产生一个问题——“春节为什么要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呢?”我连忙去问奶奶。

奶奶想了想说:“春节俗称‘过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它的名字叫‘年’,老虎、狮子见到它都会吓得扭头就跑。每年的这一天,‘年’就到村里祸害百姓。但是,‘年’怕响、怕火、怕红色。 人们根据它的弱点,每到这个日子,各家各户都在门口挂上红灯笼、贴对联、贴‘福’字、 燃竹子,‘年’听到竹子爆裂的响声、看到红色、 看到火光,就吓跑了。从此,人们便把这一天也就是现在的春节叫‘过年’。过年挂灯笼、 贴春联、放鞭炮的风俗也就延续下来。”

…………

我听得入了迷,没想到这过年的背后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啊!

(指导教师:程永雪)

“盼望着”叠用, 充分表达了小作者急切的心情。

略写过年,既写出了过年的气氛,又给议年做了铺垫,很巧妙。

“看——想—— 问”,简练,自然。

通过奶奶之口, 介绍了年俗的来历, 传播传统文化。

8.过年的味道 篇八

自我懂事以来,我觉得过年是很快乐、很幸福、很温馨的。爸妈给我买新衣、新鞋,家里买鱼、买肉,做香肠、腊肉。父母和其他长辈们还会给我压岁钱,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欢乐乐,亲亲密密。过年的味道真的很美很浓,很让人留恋。

最让我难忘的是2012年春节。我的爷爷奶奶在台湾,那时他们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50多年没有和大陆的亲人一起过年。因此他们决定回来看看大陆的亲人。团聚地点定在广东惠州,爷爷和奶奶坐飞机经香港赶来,爸爸、妈妈和我还有其亲友也从全国各地赶到,全家30多口人终于团圆了。

除夕之夜,爷爷带着我们到淡水大饭店吃团圆饭,一个厅里席开三桌。爸爸妈妈带我和爷爷奶奶坐在同一桌,满桌菜肴,花样特多,色香味俱佳,许多菜我还是第一次吃呢!爷爷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大红包,他感慨地说:“改革开放好呀,我们家终于可以大团圆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我们也给爷爷奶奶送去了祝福,请爷爷奶奶常回来看看,大姑姑和爸爸在谈话中感慨万分,大姑姑说:“不容易呀,今年过年我们家四代同堂,相亲相爱,亲情浓浓,真是天堂般的生活呀!回想起60年代,那种苦难真是无法言表!往事不堪回首,今昔对比,如天堂和地狱的差别,我们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大姑姑和爸爸都是吃过苦的人,所以他们对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十分满足。我喜欢春节,盼望过年。过年的味道浓浓的,幸福的味道也浓浓的。

9.过年感觉的抒情散文 篇九

阿毛家住在城东,换了两次公共汽车才到他家所在的小区,我模糊地记得还要穿过眼前这条窄巷才到他的家,我差不多有3年没有上过阿毛的家了,原因很简单,一是离我住的地方较远,二是他有个脾气暴躁,而且有点武术功底的老婆。他老婆家在离城不远的乡下,每年过年前她都要回老家帮忙杀猪,据阿毛说他们家杀猪从来不用刀,他老婆把拳头一握,然后冷眼瞄下猪脑袋,一声嚎叫拳头像闪电般朝猪脑袋直落下去,猪没来得及哼一声就去见它祖爷爷去了。今年他老婆还有公休没休完,杀完猪就顺便在老家呆到元宵,而阿毛就自己留在城里过年了。

我已记不得具体的门牌号,我和东东在巷子里几经打听才找到他住的那栋楼,这楼原是对面电机厂的宿舍,年久失修,剥落的水泥墙已经长满了青苔。阿毛家在三楼,我们摸着爬上潮湿的楼梯,走过阴暗的过道时,东东差点迎面撞上堆在过道旁的蜂窝煤。敲了半天,才听见里面有拖鞋的声音,东东下意识跳到我的身后,阿毛披着块厚毛毯打开了房门,看见我和东东,他咧着大嘴乐了,一上来就搂着我们把我们大肆吹捧一番,把我的脸夸得热一阵冷一阵,只能以皮笑肉不笑响应,他让我们先在屋里等一下,自己到楼下的小铺去买包“红河88”,东东挨着我背后,吃力的抬起脖子,从门口往屋里四处张望,待确认什么后才贴着我的后脚跟进屋,他大概对3年前阿毛老婆赏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还记忆犹新。

我们三人坐在屋子里相对无言地抽着烟卷,见面前的那种喜悦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或从何说起,现实的生活早就让我们的心情都变成一片黑暗。阿毛恶狠狠猛吸两口烟,浓烈的烟味呛得他剧烈的咳嗽起来,气管一阵痉挛,声音非常恐怖,我随手递过桌上一杯不知放了几天的混浊液体给他,阿毛极不耐烦地扬扬手:走走,边喝边聊。走出巷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居然对这条巷子还是那么熟悉,学生时代我在巷子里有过一次美好但不堪回首的恋爱。

小巷拐角有一个只能放下三四张桌子的小饭铺,它周围的几间平房都开始扒了,一帮民工在换便道上的方砖。我走进铺子的时候看见门口旁边的墙砖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3月1日前自拆”——城管大队宣。经营小饭铺的是一个60多岁的秃顶男人和他如花似玉的女儿。阿毛说这小铺本来也要拆的,只因为城管大队的队长喜欢上身上还带有点野性的女儿,后来得到满足后才应许小铺存活几天。

现在还是春节,铺里没有客人,老男人神色疲倦瘫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不停地咳嗽,女儿站在他身后轻轻揉着父亲的肩膀,看见我们进去,女孩脸上立刻扬起灿烂的笑容。

我们在一张靠窗口的桌子坐了下来,要了8两水饺,一碟炒肉片,一碟花生米,一人两瓶二锅头,边喝边聊,这时我才知道阿毛去年去了海南,本来想去干一番事业的,等到了那边就忘了自己来海南的目的了,到现在一直没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当初到了海南。差不多半年时间他都闲赋在海南一个昏暗的私人旅馆里,颓废一段时间后又从海南回到了百色,回来之后龟缩在家,心情一片灰暗。

因为大家都无事可做,我们从中午一直喝到了傍晚,吃完了饭,酒也喝足了,阿毛用纸巾一抹宽而厚的大嘴,眼皮不抬地说买单,女孩捧着账单在我们三人脸上寻摸时,大家都是目光游移不定,生怕和她的视线遭遇,直至听到东东接单,才如释重负。

那一天我们三人都喝高了,最后索性坐在马路边倾述衷肠,说到委屈处还抱头痛哭,哀叹命运不公,今天已经想不起来当时都聊了些什么。酒精开始在胃里燃烧,我看见一张长满皱纹的脸在我面前晃。

那是我童年时老保姆的脸,她用她的手臂把我拥进怀里,我看见了摇篮,听见老保姆熟悉的心跳和夜晚迷乱的灯火,摇篮里有个幼小,活泼的生命,他在满心欢喜,我想这一定是小时候的我吧。

10.过年过节的烦恼散文 篇十

今天的日子特殊是因为这是的最后一天,明天的日子特殊是因为那是的第一天。两个特殊的日子给了我们许许多多个回忆和遐想。告别这个日子和迎盼那个日子之间,我们应当有一种仪式来庆贺,于是,我同妻商量,我在家准备,她去市场买菜,买肉,我还特意的瞩咐她;别忘了买酒,没有酒的晚餐是没有味道的。

这是一个不能不让人心潮起浮的等待,毕竟是走过去的和将要走去的之间的衔接。衔接中的感慨与期待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因为这其中是许多的意味深长。

一个小时后,妻回来了。该有的欢愉没有,有的却是一脸的无奈。我不解的目光中更多的是疑问,长长叹气的妻那双失神的眸子里闪着委曲的泪花。

这肉啊,菜啊,真的是没办法买了,那价涨的吓人,该涨的和不该涨的都涨到了让人心颤的程度。平时清虾也就20元一斤,现在25,平时2.5元一斤的波菜,今天6元,肉就更别提了。我就弄不明白了,节日的物价凭什么要比平时高出那么多?不就是这一天都要吃肉吃鱼吃菜的过节吗?过节就要多付出这么多?

妻确实什么也没买回来,手上是空空的进的屋。我理解妻的不理解,但是,又没能力说服她理解。妻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她知道手里有多少钱,更知道钱该怎样的花。我不能责怪妻,妻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一个非常会操持家的人,她什么也没买回来,说明她面对的是无法理解的,不能承受的,她怎能不知道今天是过节?她怎能不知道我在家等她买回我需要的一切?她肯定是在万般无奈下才这样空着双手回来的。

家里的冰箱里还有几天前她包的饺子,这成了我俩今夜的晚餐。酒却没喝。妻一直对那些不能理解的嘟嘟囔囔个不停。我劝妻:也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用不着生那么大的气,看电视吧,电视上都是好节目。

妻没看,早早的躺下了,但我知道她一直没睡着,她还在生气?

元旦,我们全家去看爸爸,给爸爸买了酒和水果。爸爸非常的高兴。平时,我们都没有时间陪爸爸,老人家虽不说啥,但我能从他的一次次电话中感到他老人家的期待。

我们全家请爸爸吃饭。爸爸高兴的像个孩子,穿戴整齐,等我们带他去订好的饭店。

我们没有预订饭店,下楼,走出小区慢无目标的寻找。

爸爸家附近有两家高档的酒店,女儿看看酒店,看看我,又看看爷爷。

我看看爸爸,看看酒店,又看看妻。

妻是一脸的茫然,看着我,我知道那目光中的希望。

爸爸不知走向那里,看着我的眼睛。

我在犹豫,我的心在跳,我的脸上在发烧,就是一时的不知该如何的决定。

爸爸笑了,走,就去那家,别看小,菜可好吃。

这是一家应当说是小吃部的饭店。爸爸熟悉的,主动的点了几道家常菜。懂事的.女儿点了鱼,妻给爸爸挑了瓶好酒。

爸爸一直是哈哈的笑着,他老人家喝的高兴,吃的畅快,还碟碟不休的问孙女这那的,问儿媳这那的。我显得非常的麻木,竟然不知和爸爸说些什么。

回到家,谁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也就什么也不说。越是这样,我的心里越是不好受。

一年中仅有的几次能请爸爸吃饭的这一次,我请爸爸去的是小吃部。我心里很酸,也很惭愧。没有钱,再没有钱也不该差这一次吧。钱,让我这个五尺高的男子汉没了脊梁。

我流泪了,是为我没有钱,是因为爸爸的笑。我暗暗的下了决心:从现在开始,我要把春节请爸爸吃饭的钱攒出来,哪怕把烟戒掉。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快,春节的到来,只是再走几步的问题。

置办年货,是每年的同一主题,而且,是必须的。

农贸大厅是不能去的,我知道那里物价我是无法承受的。

早市,也只能是我唯一的选择。早市买的和卖的都和我一样,命属草根。

不过,今年的早市,也变化的让我迟迟不敢出手,我一连去了三天早市,返返复复在早市里走了许多遍,腿勤的我,还有一张更加勤快的嘴,几乎每一摆摊叫买的不管是青菜还是鸡鸭鱼肉我都问问价格。越是问,越是失望,越是不知道这年货还买不买。

我绝对不是一个办事优柔寡断的人,但是,在办年货上我不能不优柔寡断,因为,我囊中羞涩。

繁荣的市场让我感到物质的丰盛,价格的变化确实令我不敢轻易出手,我不能说吃了今天就不想明天,今天吃了,明天就可以不穿,

而且,不单单还有穿,还有煤气、电,电视--等等,哪样不是用钱买回?怨谁?谁也怨不着,只能怨自己没有钱,只能怨自己没本事赚钱,有钱,我也会订一桌2990的年夜饭,那是何等的风光啊。

再犹豫,囊中再羞涩,我也不能不出手,毕竟是过年啊。过年都不舍得花钱的人,还懂得生活吗?况且,家中过年的还有妻女,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爸。

矛盾犹豫的我还是大大方方的出手了。

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人的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春饼,谁都不会破这样的习俗,但谁也不会想到这吃饼也会有烦恼。

每年吃春饼的烦恼是饼店的人满为患,饼店干脆没有位置,有了位置,饼,又没有了,欢喜的立春,总是无言的结局。

今年与妻相商,干脆不去饼店,就在家里自己烙春饼。想不到新的烦恼又来了,吃春饼就要有合菜,合菜中少不了豆芽菜,而今天的豆芽菜四元一斤,平时1.8元一斤的豆芽涨到了四元,这菜还能吃吗?

豆芽,在毒豆芽被横扫之后,由政府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豆芽基地,每天有大量的豆芽供给老百姓,价格也是有明确规定的,每斤1.8元,谁涨价谁受罚。这项措施与规定是多么令老百姓拍手称快呀可是,今天的豆芽竟然卖到了四元一斤。

想想今年以来还有不涨价的东西吗?肉价涨,鱼价涨,青菜涨,就连洗车,理发--等等都在涨,该涨的涨,不该涨的也涨,这物价就如同疯子一般随便的疯狂,想怎么涨就怎么涨。有的涨也就涨了,有的涨怎么那么让我们不理解呢?比如这豆芽,有部门规定了市场价格,还说了:谁涨价谁受罚,现在,这四元一斤的豆芽就那样的摆在柜台上,谁管呢?

11.以过年的名义 篇十一

记得,最早是外资公司开风气之先河,在过年前聚会聚餐,美其名日培养团队精神。或找个会场,叫上酒店外卖,以各种搞笑节目带动聚会气氛。或在星级酒店租个大厅,大小老板们依次发表励志演讲,回顾一年成绩加宣布发奖金啥的。间或抽个奖,宴会上的菜倒成陪衬了,大家都伸长脖子惦记台上的大奖了。如果遇上公司年景好,老板心情好,这个聚会就会皆大欢喜。有一年,我服务的机构包下了淮海路附近某家当年最风行的高档餐厅一整层做聚餐场所。许是当年机构如老板所愿扩展得极快,平日以抠门著称的他居然默许大家啤酒无限量畅饮。德同人善喝,中国人也不赖。喝到最后,一个醉意盎然的男同事变戏法似的拿出了把伞当道具,大跳特跳探戈舞,还拽了好多人同跳一曲,逗乐了所有人。最后结账时,老板的脸抽了一下,但随即就签字付了账。后来才知那顿饭饮料支出居然是菜肴的一倍多,让素来节约的老板偶尔出点“血”估计是员工最开心的事之一。

大型聚餐,别指望吃到啥好的。反而部门聚会或要好朋友、同事年前聚会才能把吃升格到第一位。因为人不会很多,所以餐厅选择就很重要,对菜肴质量的要求也高。崇尚小资生活的小团队,多会选择西餐厅,而且以我的经验最好是家庭氛围浓郁、环境轻松的温馨型餐厅最为合适。烤肉店或火锅店也是不错的选择。高大上的西餐厅只适合和客户聚餐。中餐厅的挑选余地更大,热烈如川菜、湘菜,温馨如粤菜、沪菜,醇厚如鲁菜、东北菜,讨喜讨口彩的菜肴也多,点上几个,配上说词,好吃也好听。

以过年的名义,公司、团队、同事、客户、好友、闺蜜、兄弟、家人的聚餐一轮又一轮,以至各路餐厅生意爆满。当然,小聚会要配以好游戏。譬如有一年过年聚餐,推杯换盏之下,有人出了一题,让大家随口说一句成语,等一圈说完后,再告知这成语意味着你未来一年的走向,稀奇古怪的成语引发的各种点评最是欢乐。酒吧或卡拉OK是餐后再次提升情谊的好去处。几杯酒下肚,几首歌下来,平日里工作上的冲突,心里落下的疙瘩,都慢慢散去。这个就是年终聚餐的好处之一。

前不久在家整理照片,发现一张十多年前的聚餐照。仔细看来,有自己同事,也有办公楼同层公司的员工,还有他们带的一些朋友,依稀记得这是在延安路上的某家私人饭店里的新年聚餐。照片上的人早已各奔东西,想不到的是,就在这张照片翻出后不久,机缘巧合,照片上的不少人又聚到了一起,还依着当年照片上的位置重新拍了张照片,缘分的力量真值得感慨啊!

某家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店自从发明了上门提供火锅餐服务后,我们办公室赶紧新潮了一回。那天下班时分,当公司前台看到他们的送餐员工到来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一旁同事猜出是我们部门的年终聚餐,因为有我这个老出幺蛾子主意的人在。这顿在办公大楼的火锅晚餐据说香倒了很多人,第二天,整个公司都知道我们前一天的“壮举”。上门火锅实在是特别,以至现在我们每年都要以过年的名义叫上一回,外加清蒸大闸蟹,这样的年终聚餐在沪上堪称一绝了。

“不论公司,还是家庭,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总要呼上同事,引上朋友,将吃喝作为一种聚会的媒介,侃侃大山,玩玩游戏,唱唱KTV,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才是过年的真正含义。”

12.煤老板过年缘何喜少忧多 篇十二

矿工、矿难

大同市南郊区某煤矿的负责人老宋最近因为接待记者而犯愁。他说,平时记者们零零散散来得也不少,但年关时候却尤其多。年前生产多,事故也较平时多点。记者随时都在盯着。老宋解释:市里最近严查安全生产,很多煤矿不让开,继续生产的煤矿在这个敏感时期更是紧张。

和其他煤老板一样,管理着大同市南郊区一座年产19万吨煤、有130多名矿工的煤矿的老宋年前最担心的还是矿难。只要发生哪怕再小的事故,年前年后这几个月就全部“赔进去”了。

“谁能不担心?那都是人命啊!这心里能安生了?一旦出了事故,这个年别想过了,后面的年还能不能在家过都不知道。我这里的工人也都别想过年了,矿要是停了,他们哭都找不着调调。”说起矿难老宋情绪颇为激动。

每到过年,矿工的情绪都不稳定,一方面是劳动强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外地矿工着急回家过年,思乡心切,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这些煤老板当然了解,他们也不断采取措施对工人的情绪进行安抚。例如大同南峪某煤矿的老板到过年的时候负责给工人们买回乡的火车票,这一做法很受欢迎,还被广为传播到其他煤矿。老宋也听说了,他说:“过年我可能会给工人发一些东西,但车票不给买,太麻烦。”

同样,因为害怕“出事”,一些煤老板也十分在意自己矿井的“装备”。“‘黑口子’(非法煤矿)太差了,后所沟(大同地名)的大多数小煤矿还在用一些非常落后的采煤机械设备。没有传输皮带,没有溜子和绞车拉煤车,工人也没有呼吸器。在我这里别的不敢保证,安全绝对是不含糊,国有矿有的我都有,别人配普通固架,我上最好的,还是怕出事。我给井下配的综合采煤系统,是直径1.8米的金属割轮。这样的装备就是对矿工最好的关怀。你想想,连安全都保证不了,给他们再多钱有什么用?!有钱拿,没命花。”老宋的说法也代表了部分煤老板的观点。

但对于矿难,一些煤老板还是比较迷信,一部分人甚至认为煤矿事故是“命中注定”、不能避免的。老宋也承认自己“有时候很迷信”,不过“大部分时候还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过年时煤老板们是要给佛爷上供的,他们的信仰比较杂,佛教、道教,甚至基督教,都愿意去信信,只要能保佑煤矿不出事就行。

老宋有个爱好是收集各式各样的手机,然而对于这种先进的通讯工具,只有一个词能够形容老宋对它的感觉:又爱又怕。老宋最担心半夜接到电话,那意味着可能出事了,但他又不得不一天24小时开机以确保出事的时候可以及时处理。

在煤老板中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煤老板在接听电话的时候, 突然听到“”的一声巨响, 他当即吓得脸色发白, 将手机扔了, 人也跌坐在了地上, 半晌说不出话。而当时屋里坐着的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亦是表情痛苦。随后证明是虚惊一场, 巨响来自一辆汽车轮胎过热爆炸。然而这位煤老板却吓得不轻, 自此后连听到放鞭炮的声音都会心惊肉跳。矿工和煤老板在经济利益上是两个对立的阶层, 然而在安全问题上, 他们的命运许多时候却是绑在一根绳子上的。

老宋以前也背过煤,比较了解矿工,所以老宋的人手相对稳定,心理素质也比较正常。比起那些被关停的煤矿主,他是幸运的。

给“权力”拜年

过年对于煤老板来说, 又是最忙碌的时候, 也是需要卖力表现的时候。“过年最经常做的事就是请客吃饭, 陪人玩乐。现在我宁愿出钱, 只要不叫我就行。一个春节花六七十万送礼是很平常的事情。不送礼怎么能行呢?不走关系根本没法开工。”老宋说。

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和地方官员接触的机会,而过年则是拜访领导的最好时机。用老宋的话说就是:“宁不去矿上,能不去傍(陪)上?”对于煤老板来说,一年就这段时间最为关键,明年能不能继续生产,就是要靠春节的“公关”。“今年要开奥运会,年后煤炭产运销是个甚形势谁也说不来,这一段时间就得腿勤。”老宋认真地说,“我最近学会了打麻将,过年给领导们拜年肯定少不了来这个。我以前从来不打牌的,现在不行了,得跟得上形势。”

老宋感慨道:“有钱和没钱的时候都不能跟家人过个好年。以前躲债不敢回家过年,现在是陪领导没时间回家过年。”

年关那些事

因为频繁来访的客人和不断打来的电话,让我们的谈话几度中断。老宋每次都很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他解释自己已经习惯了,“平常这些琐碎的事情就很多,到年前尤其多,各种关系都来找。”老宋讲,以前煤炭市场不行的时候,一到年关讨债的送也送不走;现在年关以各种名目来要钱的还是送不走,订报的、卖书的、佛家开光的、基金会筹款的……数不胜数。

老宋的办公桌上放着十几本台历,大小不一,样式各异。他说:“各个部门都自己制作台历和最新地图,其实不一定是他们自己做的,但是我们都得买,有任务,不买不行。价格也不便宜,有50元的,有100元的,今年光台历我就买了70多个,挂历也不少。买了送人。结婚随份子的事情也很麻烦,农村人结婚大都集中在腊月农闲的时候,乡里乡亲的不去也不合适,花钱倒是其次,就是耽误工夫。”

采办年货也是煤老板过年前的一项主要活动,但他们绝不是像普通人家那样只采办蔬菜、鲜肉、米面油之类,他们一般热衷于购置大宗年货,如汽车、手机、家具、家电等。老宋有个亲戚过年时要结婚,他打算送一套家具给他们做新婚礼物。

老宋喜欢手机,他的书柜里没有多少书,却存放了很多手机。他告诉记者,自己对手机很在行,也很喜欢。今年过年,他准备买上一批最新款的手机,一部分自己用,另一部分送给亲朋好友。

老宋说:“我今年答应给女儿送过年礼物,她说要辆车,改天看看有合适的就给她买了吧。女儿在北京上学,打电话问我过年忙不忙,要是我忙她就把妈妈和哥哥接到北京去了,不管我了。现在想起来除了钱没给过他们其他什么东西,过年给钱,什么时候、什么事都是给钱。大多数时候都不能跟家人在一起,有时候想想真不知道为了啥。刚开始是穷,想过好日子,想吃肉,现在有钱了,却不能吃了,只能吃菜。想想以前整天在外头躲债,饿了就在小摊上吃点,觉得还怪香的。”

说起最近的生产形势,老宋面露喜色,“大同市最近下了严查安全生产的通知,很多私营煤矿不让开工了。加上这两天‘治超’,煤价涨了8块多。现在就是想多出点煤,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运不出去,运得少了,来钱就慢。过年前这一段主要忙着在铁路部门找门子,如果能走车皮会省事很多。”老宋说最近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盘点一下,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了。快过年了,能年前办的都给办了,就盼望着多休息几天,多跟家人待几天,其他的等过完年再考虑吧。

13.过年的散文随笔 篇十三

当初上学学的拼音差不多全忘了,自己呢,又喜欢写文字,女儿为我注册QQ,设置空间,告诉我如何如何操作,如何如何打开,而我呢,也想让自己的文字有个家,便开始在电脑前的敲敲打打。一边摸索,一边踉踉跄跄开始用电脑记录生活轨迹。从开始一句话,到现在罗哩罗嗦总而言之自己小有进步了。网络也成我的好伙伴,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一些好朋友。从盲目的认识,到现在的大浪淘沙,网络已经和现实同步了,不再有雾里看花,是朋友终是肝胆相诚,龌蹉的终须夭夭。

早上感觉很冷有点诚心不想去瑜伽馆,便慢慢腾腾收拾屋子洗漱完毕准备下楼买菜,这时,微信中的朋友圈平安夜的祝福不断,欣喜之余,感慨颇多;这些好友们,我们一路走来,多者5,6年少则也2,3年了,网络是是非非明白许多,所有的一切真诚是最简单的基石,网络不是假面舞会!真诚待人便是待已。

14.不喜欢过年的散文 篇十四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用1至12个字,阶梯式地依次概括《“春节”是啥》:“累;消费;大聚会;胡吃海睡;短信满天飞;大家拜年贺岁;鞭炮声震天欲碎;探亲旅游纯粹受罪;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长假放纵后还是回原位;春节就是全民折腾运动会;最麻烦的是从此还得长一岁。”周边众人涉及过年的话题时,发出的大多都是愁、怕,又不得不过的无奈感叹,现在的“年”成了很大一部分人挥之不去的心病。

我由来已久,主要是因为一过年,定时定量、按时作息等生活规律全被打乱。早年在部队,生活规律被打乱的不厉害,倒没特别不喜欢;转业后,越来越不喜欢过年。除开短时间内突击花钱置办年货、熬更守夜、胡乱吃喝伤害身体等等不说,单说工作上的聚堆忙乱,就让人觉得过年是个大累赘。吃文字这碗饭,如果身处“一好遮百丑”的年代,供职于“获奖专业户”企业,节前的迎来送往、总结表彰等诸多事务,节后开门红等各种会议要用的多个典型发言、先进事迹材料,就由不得你不“自愿”节假不休加班加点地赶写;就不愁你不经常处于有个搞笑段子所调侃的“白甲板(白加班)”的痛苦之中。退休后,我更不喜欢过年,天寒地冻中的东奔西跑,白昼颠倒后的困乏饥寒,都不是我想要的`,却无法一一躲开。于是不由调侃,现在中国的春节,几乎成了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传说中反面款的“凶恶年兽”、集中花大钱买罪受的“传统枷劫”!

偌大一个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都一窝蜂在有限的时间集体出行,单说节中车辆不够用,节后大多闲置这点,就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15.过年的置办 篇十五

一过腊八,就进入年节,从阴历十二月初十到十二月二十五,这是为过年做准备,购买吃食、礼品、添置新衣、扫尘……忙碌一年的人们临近年底,都想享受一下生活,平时不舍得吃的,不舍得的买的,过年前都要买回来。走亲访要准备的礼物,全家老小穿的的新衣服,把家里家外室内室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让旧貌换新颜。

置办年货,一是宰杀家中饲养的鸡鸭猪,下河塘捞鱼,这多为乡间的农户。宰杀的家畜一般要腌制,旧时没有冰箱,量多,吃不掉要变质,故需要腌制。腌制到过年后,便拿出来,挂在室外的屋檐下,因此,旧时过年可以看见到家家户户屋檐下高挂腌制的鸡鸭鱼肉,一派年节富裕的景象。另外一个就是在大街上去购买年货,各个商店、食品店、菜市场,从活的到宰杀了,从干的到鲜的,甜的咸的,还有全国各地的特产。各个店备足货物满足人们的购买,旧时,普通百姓是自己上街购买,而大户人家则要开出货单派人去采购。因此进入腊月之后,各地的商店,商业区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人们购置大量的荤素菜,人们购买的过年的吃食,一定要在吃过正月十五,甚至来年的二月初二,这象征着“年年有余”、“吃而有余”。特别是鱼,因为和“余”谐音,更要吃过新年,这也是人们渴求生活安定,向往着生活富裕的一个体现。其次在这个观念下,旧时各个商店、食品店、菜市场一过新年便歇业了,连买菜的小摊位也很少了,一般要到新年初十之后,才继续营业,这也就难怪人们要购置大量的吃食过年了。

年货购置好,除了自己过年食用之外,亲朋之间必须相互馈赠。旧时赠送年货需要用竹制的油漆圆盘,上面有盖,大户人家的圆盘多需要用担挑,小户人家用手提,俗称送年盘,或者馈岁盘。

所送的吃食多种多样,鸡鸭鱼肉,糖果,糕点,南北货都可以,但其中的猪蹄和鱼是必不可少的,猪蹄象征着五畜兴旺,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吃而有余。送鱼还有一番讲究,不像平时随便什么都可以送,北方一般送鲤鱼,南方一般送青鱼……在北方来看,鲤鱼肥硕,肚大,象征着多子多孙赐福,因此要送鲤鱼。南方则认为鲤鱼是鱼神,不能够吃,要放生。鲤鱼生之后,会跳龙门,跳出龙门就变成了龙。这是一种图腾,其次南方认为鲤鱼肉粗不如青鱼鲜美,所以过年时候吃青鱼。

不管怎么说,过年送年盘是人们表示和睦相处,“来而不往非礼也”至于送的数量不会看的很重要,只要情义到了,互相的心意领了就可以。当然对于贫困的劳苦大众来说,过年互送礼品是个负担,清朝的林琛有一首诗“岁行养群动,岂籍尘物佐,蹄豚路常携,启?青鱼卧。阿侬愧独贫,瑟缩依马磨。蜗庐来往少,顿忘佳节过。清俭感神明,添炉烧百和。”

蒸年糕也是年节的重要食俗活动和象征之一。糕,谐音“高”,便有了年年升高的意思,高高兴兴的寓意,所以年糕深受人们的喜爱,过年吃年糕相当流行。年糕的制作和食用,南方比北方更盛行。

据民间流传,年糕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今天的江苏苏州,曾是吴国的都城,吴王阖闾从军事战略的需要命令伍子胥筑城,称之为“阖闾大城”。城垣建成吴王大喜,召集众将欢宴庆功,唯独伍子胥闷闷不乐,伍子胥回营之后,悄悄对随从说“大王喜而忘忧,要不得,我死后,如国家蒙难,民饥食,可往相门(苏州的八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而得食。”后来伍子胥遭诬陷,自刎身亡,吴国亡于越国。城内的老百姓断食,饿殍遍野……这时伍子胥的随从想起伍子胥的嘱托,便携老百姓前往相门掘地,这才发现原来城门的砖不是泥做的,而是糯米做成的城砖。自此吴国的老百姓为了铭记伍子胥的“爱民如子”,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户户吃年糕,来纪念伍子胥,这种习俗便流传到今天。

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可以看到这种民俗的历史久远。当然年糕也有很多种类,比如有糖年糕、猪油年糕、水磨年糕。糖年糕又有白糖、黄糖、糖元宝等;猪油年糕又有玫瑰、薄荷、枣泥等。

糖年糕的制作过程很简单,用七成的糯米粉,三成的梗米粉家糖后上蒸笼,蒸熟倒出放置在座台案板,趁热时揉搓至韧糯,再掀扁呈长条形,朝中间翻进,在中间撒上糖桂花。旧时的糖年糕比现在的大,俗称方头糕,做成元宝的形状旧时元宝糕,糖年糕色泽凝重,造型方正,是新年必食的食品。

猪油年糕制作与糖年糕相似,待蒸熟倒出放置作态板上之后,加入糖的猪板油与糯米一起趁热揉搓。糖年糕吃法多样,简便、蒸煮煎烹等都可以,风味不同,猪油年糕可以蒸食,最好是切片,肥润香糯,油而不腻,久食不厌。旧时糖年糕大多是自己家蒸制,大户人家雇佣糕工制作,各大糕点店也大量制作,从腊月中旬开始,都开始购买年糕。现在大多是在商店或者超市购买年糕,长形的、圆形的、白色的、黄色的都有,上面还有撒了红绿丝、红枣、桃仁等的,松软香甜,很受欢迎。

水磨年糕原为南方的食俗,制作方法很繁琐,先要将白米淘清用水浸泡一天,然后晾干磨成粉,白米粉上蒸笼用旺火煮熟,趁热倒到石春内,然后由壮汉用木棒反复搅拌,直至韧揉,再倒到案板上,用手搓成长条,切成小段。水磨年糕,搅拌既费力气又要有相当技术,年糕韧揉与否全靠这道工序,所以即使是严冬腊月,壮汉也要赤膊上阵大汗淋漓。

现在水磨年糕已经用机器生产,生产出的年糕整齐,产量也高,但人们普遍反映,机器制作的年糕口味没有手工制作的好。水磨年糕风味各异,有炒年糕,汤年糕,菠菜肉丝炒年糕,荠菜肉丝年糕汤,多为人们津津乐道,汤年糕吃甜味,加糖,加桂花,玫瑰酱,也极为受人们的喜欢。最为有趣的吃法是煨水磨年糕,将年糕切成小段,放在小火上煨,旧时放在稻草烧尽的旺火堆上煨,待烫,软取出,蘸白糖吃,味道极佳,香脆糯甜,回味无穷。

16.过年,一个最好的理由散文 篇十六

今天的小孩也盼望过年,只是他们不在贪恋于吃和穿的。吃的,他们有什么没吃过?除非是还没长牙齿的婴儿。穿的,平时穿的有几样不是名牌品牌的?过年穿的不比平时好。他们最盼望过年,是因为有红包。这红包是权利和自由的象征。平时向家长要点钱,要说理由,理由不好,不但要不到钱,还要挨骂的。所以,平时里,作为小娃儿,有点欲望都得忍着,留到红包到手了来实现。过年了,长辈们这个发红包,那个发红包,小娃儿们自由了。买玩具、买鞭炮、买礼花、买氢气球……小伙伴有什么,自己也能有。到了晚上,就跑到楼顶上,看哪家的放得欢,放得漂亮。如果父母大方的,或者父母常年在外的,小娃儿你要聪明点,你给父母要钱买,他们肯定给,你的红包呀就存下了。就是父母抠门的,不要紧,用自己的红包买。平日里,几个伙伴聚在一起,看电视,打一打麻将,玩玩游戏,那是不行的,家长要骂,催促着你作业看书;更可恶的是老师知道了,还要惩罚。过年了,这一切不自由都不行了。家长不骂,老师更不会管。进游戏厅,上网吧,去吧,早点回来,家长就是这声叮嘱;看电视?看吧,不要隔得太近了。到了晚上,一家人都不出门,那好,拿副扑克,一家人玩“地主”,或者摆上麻将,看谁赢谁的钱。确实,过年好,小孩子平时不能参与的,在过年里都能参与了,甚至是父母主动邀请孩子参加。

大人也是盼望过年的,现在的老人,年轻时过年,和小孩子是差不多的,就是把一年里通过节俭积攒的积蓄,都奢侈到过年上,让一家人穿上新的,吃上好的;如果没有“积蓄”,那就找左右邻居,找亲戚朋友借点,总得想法让家人吃上几顿白米饭,吃上一点肉,穿上一件新衣服,欠的帐来年再想法还上。今天的年轻人,中年人,不愁这些了。那吃的,平时吃的不比过年差;现在桌上最受重视的,就是那蔬菜了,平时就吃腻了肉了,反而那蔬菜珍贵起来。大人最盼过年,也是一个“耍”字。在外打工的,忙碌了一年,过年了,停下手头的一切忙碌,回家好好放松,不担心扣工资,不担心失业。还有,一年了,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和老人了,特别思念的,回家解解思念之苦。平日里哪有时间回家?也是心疼钱,来回一趟的车费贵呢。就是要回家,家里的老人也不同意,还是来回距离远车费贵了。好了,过年了,老人不阻止你回家,也不心痛这几个钱了,挣钱不就是为了花钱吗?过年都舍不得,啥时舍得用?那茶馆里,平日里是不能常去的,要打工挣钱;或者家里活多,果树要管理,韭黄要赶着卖钱,还有那么多猪……总之,勤劳的家庭里,都有干不完的活,哪有时间玩?如果你真要玩,婆娘或男人来了,两口子吵一架是免不了的,回家后在赌一阵子气;有老人的,那勤劳惯了的老人更要骂;左右邻居也要指责你。过年了,好啊!该做的事情年前就做了。这几天安安心心玩。进茶馆,白天不尽兴,晚上接着来。或者弟兄姐妹,端张桌子,一家人玩起来,这好,有一个很感人的理由,“钱不出外”,输多了的也高兴。平日里,那念念叨叨的婆娘也不念了,还要主动兴摊子。是呀,现在有这“小耍”的本钱了,老人们那个时候也耍,但是,是不敢“耍钱”的,哪有“闲钱”来耍啊?这常年两地分居的大人更盼望过年,过年了,两口子能睡到一张床上了。平时,天各一方,连睡一张床的理由都没有。那个年代,两口子天天睡一张床,睡出一大窝孩子来,就是没法弄到吃的和钱。现在有钱了,没有经济的压力了,过年睡在一起,还有那“新婚”的感觉。特别是那种“见不得离不得”相聚几天就可能“大吵小吵”的夫妻,这分离还是一种奇妙的润滑剂。

过年里,是很清闲的,除了吃和玩,是找不到别的事情的。哦,还是有忙绿的,那就是大年三十吃过午饭,要记得把对联贴上,把灯笼挂上,还有那“福”字要贴好了。贴“福”,很多都是倒贴的,谐音“福到”。最近看了一片文章,说这“福”子是不能完全倒贴的,特别是大门上的,因为“到”有“达、止”的意思,大门上倒贴意思是说这“福”到大门口就止了,进不了屋。有网友还说,这“福”字倒贴应该是背运的人才倒贴的,一是暗示“福到”了,一是转转运。也有说,这“福”字在水缸、垃圾箱、柜子上才倒贴,这些里面的东西要经常“倒”出去,为了避免把好运倒出去,所以取“倒”的谐音“到”。网友们还举例说古建筑和央视节目里的“福”都贴得端端正正的。哎呀,说不清楚,还是自己到网上看看吧,就忙这一件事呢,这可是关系到一年的运气哟。要忙的另一件事,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要到家门口放一串鞭炮,有礼花的放礼花,这时的天空特别热闹,特别美丽,这个山窝里是鞭炮响,那个山旮旯里是冲天的五颜六色的漂亮。一年了,就是这一晚嘛,忙忙,看着听着谁不高兴?其他时间,就到楼顶上去,和孩子一起放冲天炮,挺好玩的。这可是今天的家长们的幸运,想想六十七岁以上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当父母的时候,哪里有这些玩意?

这过年呀,平时不能做的能做了(犯法的除外哟),而且做了不会吵架不会受责备,理由就一个:过年。过年要求平安吉祥,是不能骂人吵架的,是不能不愉快的,这一切的一切,在过年都变得很包容,很宽容。还有,就是因为,现在过年不愁了。吃的?不愁。穿的?不愁。用的,玩的,谁还焦愁这些?

17.过年情结的情感散文 篇十七

恍惚间,儿时过年的记忆之门悠然敞开......“二十三,灶王上天;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这溢满东北人家心怀的民谣在潜移默化中演变成了我家和邻里那时准备新年的方圆之规,其实,大家是既图吉利又乐此不疲。

小年那天,按照历年习俗须吃两顿饭,早晨一定要吃饺子,这算是对“灶王爷”的无比敬重吧。二十四,爸爸拿出笔墨,开始写对子,什么“抬头见喜”,什么“春回大地”......我父母是中专生,在河东屯算是高学历。那年头没有买对子的,所以左右邻居有不少找我父亲求字。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不管有多累,总是有求必应,在他挥毫泼墨的洒脱中我读懂了什么是自豪?!后来,我也许是“子承父业”爱上了书法艺术,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我仍然在坚持,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对童年美好记忆的一份坚守吧!二十五,我们全家打扫卫生,父亲负责扫,我和妹妹负责擦,母亲负责洗,我们全家人尽管很累,但是一个个哼着流行小曲,乐呵呵的准备过年。

三十的前几天,我家开始精心准备美味佳肴......三十早晨起床,我和妹妹就换上新衣服,忙着打糨糊、贴对联,有门有窗的地方几乎贴个遍。我母亲忙着做吃的,我家三十下午饭有讲究,一是要做十个菜,叫“十全十美”,二是必须有鱼——而且是鲢鱼,美曰其名叫“连年有余”。我和妹妹馋猫儿寻味儿似的在母亲的身边徘徊,等到香气扑满餐桌时我和妹妹的期盼也就如尘埃一样安然落定。这时,父亲急着让我赶紧去放炮,说“人活一口气,无论过日子还是过年都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这简单的教诲却成了我长大后不断前行的动力!伴随着隆隆的鞭炮声,我家一年中最丰盛、最开心的团圆饭开餐了,一家四口人沉浸在一年中收获与喜悦之中,我母亲还时常唠叨一句,“你们哥俩儿要是总这么大该有多好”!夜幕降临了,那时还没有电视,我和妹妹拿着罐头瓶子,点支蜡烛做灯笼,直系亲属提前拜个年。我家河东屯的亲属有十几家,走了一圈将近晚上九点了。要吃年夜饭前,父亲领着我和妹妹给故去的人烧纸,那红彤彤的火光跳跃着父亲生动俊毅的脸,父亲仔细的撩拨着地上燃烧的“纸币”,似乎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倾注着他对故人的无限牵挂和感激,他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得让他们在那头儿过个好年!”那份幽幽的情怀曾充实了我童年的记忆!

大年初一,我和妹妹穿上新衣服,带上父母的嘱托和真挚的祝福,走街过巷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头几年,父亲让我去,我很难为情,而我妹妹比我主动,所以她的压岁钱比我得的多。到后来,我也懂事了,给爷爷、奶奶送饺子的事我都主动承担。那时候,小孩子的游戏都很单调,我家条件好父亲给买个足球,把我家和邻居老张家的菜园子当足球场,我当主帅,负责调兵遣将,小伙伴们各司其职,我派给妹妹的差事是当“守门员”,她穿个大皮靴,就像个“假小子”,样子可爱极了!十几个小伙伴一下午踢的很累也很开心!散场后,小伙伴儿们扇乎着狗皮帽子,头上冒着热气,笑声荡漾的跑回了家。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四口人坐下来打扑克,按实力分伙,我和母亲一伙,父亲和妹妹一伙,在扑克牌的激烈摔打中畅快着我们一家四口的天伦之乐!

18.过年值班的意外收获 篇十八

创业不容易,即使在春节期间,为了给客户提供服务,一个人也要坚持在岗位上。让冯惠维没想到的是,春节期间的电话比平时还多,而且还得到了很多信息,这让她更坚定了做下去的勇气

又要过年了,想想就高兴。在外奔波了一年,春节总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回老家看看妈妈,看看儿子,看看丈夫。

想想这些年,过得真不容易。十六年前,儿子未满百天,我就抱着他,坐着火车来到了北京。那时,丈夫刚刚来北京创业,我放心不下,急着过来帮他。

开始的日子真的不容易,我们夫妻俩在中关村租个铺位就干起了电脑元器件生意,一干就是十二年。生意不大,但我们确实赚下了第一桶金。

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有钱了,我却过够了看摊儿、吃饭、睡觉、打麻将的日子。我想做点事。

由于平时我们也在网上卖元器件,于是,我想到了自己做网站。说干就干,中国商业企业网诞生了。

从此,我真的过上了不安生的日子。卖元器件,做网站,虽然都和电脑有关,但性质却大不一样。以前是两个人看摊儿挣钱,现在却要养活一个公司。都说互联网是烧钱的行业,自己干上了,算是有了体会,真是很难。

好不容易支撑到去年,又赶上了金融危机,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而我们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网站,自然也受影响。

日子虽然不好过,但年总是要过的。去年春节,我给员工们都放了大假,也把丈夫撵回了宁波老家。儿子在宁波上高中,春节了,我让丈夫回去陪陪儿子。

春节越来越近了,人们都走了,公司里空落落的,我的心里也空落落的,但我必须坚持。过年了,订机票的人很多。虽然每张机票赚不了几块钱,但也聊胜于无呀。何况,很多老乡都习惯了在我这里订票,找不到人,他们会失望的。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去了一位好朋友家。朋友是东北人,也是来北京做生意的。她有一个18岁的女儿,身患白血病。孩子十分懂事、坚强,虽然病痛已经把她折磨得不成样子,但她仍然十分乐观。我和她妈妈陪着她,度过了她在人世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除夕过后,我又开始工作。出乎我的意料,节日期间的咨询电话居然比平日还多。网站的很多客户因为平时工作忙,不经常上网,春节闲下来了,都想上网看看。于是,我那儿的电话也多了起来。每每打过来一个电话,听到网站居然有人值班,客户就非常惊喜,总是很热情地向我拜年、道辛苦,我在帮客户解决完问题后,也会和对方拉拉家常,聊聊各自做企业的艰难。原本陌生的两个人距离拉近了,我空寂的心也充实了。

春节过后,老公从宁波回来,发现我干劲冲天。我兴奋地对他说:做互联网太累了,我原本不想干了。可这一个春节下来,客户的电话激励了我。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太需要帮助了。企业有需要,这就是市场。服务好企业,我们就有出路,我要继续坚持做下去!

上一篇:母爱在我心中_初中记叙文下一篇:初中少先队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