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9篇)
1.《母亲的心》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
11.①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4分)
【答案】11.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2分)
12.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人性最低的标准
(2)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答案】12.(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2分)
(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2分)
13.请说说⑤节写贝鲁特老太太一节的作用。(6分)
【答案】13.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1分)1、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3分)2、让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有迂回,有张力,为下文抒写感受作铺垫。(2分)
14. “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6分)
【答案】14.一是孕育作用:①女人、母亲像大地孕育万物生命一样,孕育繁衍生命。母亲用野菜支撑这个家。精神上,母亲父亲爷爷,历经苦难,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和信念,对我人生价值标准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2分)
②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2分)
二是激励、推动作用。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这种精神信念,又让其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重要句子的内涵和分析概括主旨的能力。母亲和故乡都有蕴育作用。学生能从人生和文学两个角度去答,言之成理,便可得4分。
人生的影响原文有:“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文学上的影响原文中有:
“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等句;“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激励推动作用2分,答题依据:
文中有“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2.《母亲的心》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 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 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 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6. 童年的一次失手,成了“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早”有深意吗?请简要说明。
7.母亲为什么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谈谈你的理解。
8.“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案:
6.有深意,对幼时失手打碎热水瓶母亲却没有打骂“我”感到意外而有了早且深刻的记忆,同时,第一次直觉了母亲教育儿子的宽严不误。
7.是同一个人,但眼前的是白发老人,不复是麦田看守人;母亲教育孩子忘掉仇 恨,学会宽容。
8.“我”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事小,却关乎人品,一是贪小便宜,二是少同情心,因此母亲痛苦万分。
3.《春天的心》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三
春天的心(王蒙)
春天的心活在春天的人的身体里。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生机勃勃的,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都美。
嗅呀!翘起鼻子,刚下完雨的潮湿气息,钻进你的鼻孔,使你的心痒痒的。玩吧!跳吧!高歌吧!舞蹈吧!暂时忘掉你的痛苦。我们都是小孩子,应该有小孩子的心,而小孩子的心便是春天的心呀!
春天的心又是懒洋洋的一股子劲儿。朋友,你可晒过春天的太阳?倚着树,靠着墙,闭上眼睛,让金黄色的太阳从头至脚抚摸你,你感到和暖,你感到舒适,身子散了,软了,像棉花一样;身子轻了,没有丝毫重量。于是你的身躯自然地摇摆着,飘,飘,飘到天空里,坐在白云上,和云雀一同唱歌,和风筝一同跳舞……
春天的心是美好的,善良的,纯洁的。因为美以大自然的为最美,而大自然的美表现在春天。你知道春山——远望苍翠欲滴,郊外踏青便是为了欣赏山呀!你知道春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你知道春花春草,流行歌曲不是这样唱吗:“春天的花,是多么的香。”通俗的对子不是这样写吗:“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你知道春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你知道春宵——“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移花影上栏杆”……这些歌颂春天的句子实在是写不完的。在这美的季节里,丑恶的会变得美善,污浊的会变得纯洁。春天本身就是诗,何待写她在纸上?而春天的心,便是诗里的诗了。
虽然如此,春天的诗和含苞待放的春花一样,和刚伸出头来的草一样,是幼稚的,是脆弱的。她是才入世的小娃娃,而不是千锤百炼的勇士;她是呢喃倩舞的小燕,而不是在狂风暴雨里搏击的`海燕;她是小草而非大树。然而,春天终将被更成熟、更热情、更坚强的夏天代替,春天的心也变成钢铁的心了。(选自《读写月报》,原文有删节)
15.整体感知:读完这篇选文后,请说出贯穿全文的线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内容理解:请结合全文指出,“春天的心”具有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词句揣摩:请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然后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揣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调动积累:选文第5段中运用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你也能写出两个诗句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发表见解:选文第一段中说“春天的心活在春天的人的身体里”,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春天的心
16.生机勃勃、懒洋洋的一股劲、美好、善良、纯洁
17.示例:(句子)倚着树,靠着墙,闭上眼睛,让金黄色的太阳从头至脚抚摸你,你感到和暖,你感到舒适,身子散了,软了,像棉花一样;身子轻了,没有丝毫重量。——这句话以切身的感受写出了春天带给人舒适、悠闲,使人浑身都懒洋洋的,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
18.示例: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没马蹄……
19.这一题灵活掌握,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示例:我们每一个沐浴在春天的人的身体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无限美好;又如:活在春天里,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春天的纯洁荡涤着我们的心灵
★ 激情人生阅读理解附答案
★ 人生没有永远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 油纸伞阅读理解及答案
★ 《父亲》阅读理解答案
★ 富兰克林阅读理解及答案
★ 鸿门宴(节选) 阅读理解答案
★ “鞋”阅读理解答案
★ 竹子阅读理解答案
4.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四
宋庆发
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等一等”吧!
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xx年第24期)
13.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分)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文章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3.答案:等是一种态度;等是一种智慧;等是一种境界。
14.答案:举例(事实)论证这样更能生动具体地阐明作者“等是一种境界”的观点。评分:共2分。论证方法和作用各1分。意思对即可。
5.《墨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鳆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句中加粗词
(1)舍其文轩 文_____________
(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_____________
(3)子墨子九距之 距_____________
(4)公输盘诎 诎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宋之地,方五百里
B、宋何罪之有
C、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D、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请无攻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公输盘距墨子的办法是什么?墨子为什么说“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子将楚国物产丰富与宋国的贫乏作对比,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华丽;(2)造;(3)通“拒”,抵御;(4)折服
2、A
3、①公输盘多次运用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了他的进攻。
②请允许我不在攻打宋国了
4、(1)杀死墨子,墨子的`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拿着防御的武器,准备迎战。
6.《赶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六
赶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大凡高山,均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具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穿隙而过
A.接近
B.机会
C.裂缝
正确答案:C
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席卷群峰
A.酒席
B.席子
正确答案:B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稍纵即逝
A.放松
B.纵然
C.纵身
正确答案:A
4.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静谧
A.mì
B.bì
正确答案:A
5.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铺万顷
A.qǐng
B.qǐn
正确答案:A
6.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这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A.引用
B.特殊含义
C.特定称谓
正确答案:C
7.反复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
答: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节奏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生动的描写,写出了黄山云海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8.“赶海”是什么意思?请在文中找出答案,并写下来。
答:
答案解析:
7.《春尽》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尽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七个字,便将时间(春尽)、人物(行人)、地点(未到家)一一交待得很清楚。
B.第二句游子浪迹天涯,离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怅,连春风也风趣地来责怪自己。
C.颔联写了正值小雨初霁,落花飘满山溪,生动的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晚春风景图。
D.颈联写行人在山间行走的感觉,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以致行人找不到归乡的道路。
E.尾联写山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行人洋溢着如羁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15.全诗最后一句的重点在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作者情感。(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C.D(答C得2分,答D得3分。C“恬静优美”理解错误。D“找不到归乡的道路”错,诗中只是“疑路断”)
8.《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八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①书。
【注释】①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的“远”字,既写出了江水浩渺、了无涯际的阔大景象,又渲染了离别之情。
B.“虚”字,写小船仿佛飘浮在空中一般,表现出了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景象。
C.“访”,即“拜访,探望”,写诗人到闲居的朋友那里看望,表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
D.尾联将友人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降紫泥书”是说友人还会被朝廷起用。
15.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C项,“吾子”,非“我”的意思,而是“你”之意;这句也不是写诗人到朋友那里看望,而是友人到“我”这里看望“我”。)
9.《怀念母亲》阅读及答案 篇九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 hú)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 sà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频”字查音序应查(P),查部首应查(页)部。“寝”字查音序应查(Q),查部首应查(宀)部。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孤寂) 清晰(朦胧)特别(普通)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答: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迎养母亲。
4、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寝食难安
5、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6、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
每看到书桌上的小木船,我的.脸就涨红起来,后悔不已。
7、解释下列词语
(1)母亲弃养:婉辞,指母亲死去
(2)报终天之恨:怀有终生的悔恨
8、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答:祖国频来如梦:作者身居异国他乡,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人往事,心中无限思念,以致祖国频来如梦。
9、“11月16日和11月18日”这两个时间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10、细细品读文末用“ ”扩起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答:世界上的母亲都一样,都爱自己的儿女,都思念自己的儿女。
1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思潮起伏)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可见一斑)
1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沉 )在朦胧的薄暗中。☆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思念祖**亲,思念家乡。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幻)出母亲的面影。☆我体会到了作者 怀念母亲 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 模糊不清 的。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糊)在心头。作者身在异国,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所以感到凄凉。说“这凄凉是甜蜜的”是因为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④、“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⑤、“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
13、《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14、用“ ”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5、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对母亲有强烈的思念之情。缺乏了母爱也就缺少了爱的教育,孩子心中没有爱、没有亲情,成为一个孤儿,他的灵魂就是不全,是一个行尸走肉。因为母亲是每个孩子的一部分,是母亲哺育了她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了母爱,在他的生命和内心中都是有残缺的也说明了母爱的伟大`。
16、为什么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到外地学习不能陪伴母亲感到悔恨,现在母亲去世了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感到遗憾,现在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有能力照顾、迎养母亲却离他而去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17、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表达自己( C )(2分)
A 一种说不清却真挚的情感。
B 过不惯离开“母亲”的生活,想家了。
【《母亲的心》阅读练习及答案】推荐阅读:
《母亲桥》阅读训练及答案08-24
住在母亲的掌心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6-24
母亲阅读理解答案09-08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01-11
答案母亲第一次阅读训练07-29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老舍12-18
母亲与小鱼现代文阅读答案01-09
《母亲的金手表》阅读题与参考答案01-05
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09-20
《黄鹂》阅读练习及答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