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小学生作文

2024-06-09

细雨小学生作文(16篇)

1.细雨小学生作文 篇一

九月的细雨,从从容容地下着,伴着轻雾。乡村裹在乳白色的雾中,似有似无,如人间仙境般。泥地上,房瓦上,池塘里,到处都是雨的脚印。雨细细的,像晶莹剔透的蚕丝,又像一根根闪着银光的绣花针。隔着细雨,绿绿的麦子被浸染成淡绿色,毛竹是米白色的。细雨还在悠悠地下着,山村烟雾蒙蒙。

好不容易回到老家,却只有蒙蒙细雨在迎接。隔着挂满露珠的窗户,隐约地看见公鸡昂着头的模糊轮廓,母鸡低头啄食的身影。弟弟和妹妹戴着金黄的草帽,追赶着毛茸茸的鸡宝宝,从东头到西头,从桌子边到床底下,满院子是脚步声和母鸡咯咯的乱叫声。泥地上一个个小小的脚印都积满了水,散布在一旁的蹄印与大大小小的脚印被雨水冲刷,变得越来越模糊。

雨渐渐大起来,淅淅沥沥,从高空落下,又汇成各种水洼,或流入农田和池塘。看雨,悄无声息地爬上布满苔藓的青瓦,像一条条小河,缓缓流下,形成一条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碎瓦铺出的小路弯弯曲曲,通向那座西式建筑物前的`一块空地上。细雨敲打在水泥地上。虽没有大雨珠那样强劲有力,但这十分轻柔,像小猫的脚爪走路时静悄悄。聆听雨声,在石子上沙沙的唱歌,在池塘里哗哗溅起水花,在泥地上吧嗒吧嗒,在学鸟儿唱歌。泥道上,偶尔几只母鸡咯咯欢叫,大公鸡躲在樟树下避雨。

城市里的雨是灰色的,常常天空乌黑乌黑,雨后的城市道路上水洼混杂着一种汽油味。乡村的雨后空气很清新,带着几丝甜味在村中到处弥漫着,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干净。

2.细雨小学生作文 篇二

1.1 全面了解学生、读懂学生

要教育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计划。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初就了解学生。为了快速、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笔者设计了一张学生信息及需求表,表格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健康状况、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自我评价、高考志愿、大学目标、未来规划、大学期间最希望辅导员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基本情况等。此表格要求同一班级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辅导员指导,同学之间无任何交流,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填写。填写完直接交给辅导员老师,保证所写信息只有学生本人和辅导员知道。辅导员通过这些全面、翔实的资料了解学生的经历,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对了解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的优缺点,学生的所想所需,做到因人施教。辅导员要研究学生,直接观察学生,发现异常学生及时谈心,于细微处见深情。学生生病时有辅导员的亲切问候;失败时有辅导员的关心抚慰;苦恼时有辅导员倾听其心声;迷茫时有辅导员为其指点迷津。要以发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学生,优点和缺点兼顾,现在和未来皆抓,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

1.2 要会预测,要有对策,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

思想预测指根据人们思想活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事先估计和分析产生思想问题和不良品德行为的可能性,以求及早预防和早期纠正。例如,每学期开学初补考成绩公布后要特别关注需要重修的学生,特别是有学籍预警的学生,做好这些学生的安慰工作,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表面看来,思想品德的种种问题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有时想法较单纯,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学会用学生的思维想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处理意见和方法。

1.3 用辅导员自身的健康心理感染学生

辅导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始终都应以满腔的热情坚持工作。无论是境遇顺利还是遭受挫折,在学生面前都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对待学生总是要满面笑容,以乐观的精神感染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流露出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希望,真诚的信任、殷切地期望他们不断进步。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2 帮助学生战胜挫折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学生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的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学生由于经验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产生不安、烦恼、焦虑,形成心理冲突。如果问题解决得愈好,学生的适应能力就会愈强;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心理矛盾、解决心理冲突,就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失常或疾病。为此,辅导员老师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键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在当今就业形势的影响下,英语等级考试的分数是学生的重中之重。在每一次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之后我都会特别注意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们的情绪变化,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发泄,为学生再次备战英语等级考试提供一些建议,使学生找回自信得到鼓舞。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教师要善于做一名心理医生和关爱的使者,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树立起自强进取战胜困难的信心。

3 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的内化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情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辅导员应学会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在每天早晚自修去班级时,除了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回答学生的问题,我还特别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会及时发短信关心学生,试探他们是否愿意向自己倾吐心声,争取做到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开心结。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也会经常查看学生的QQ个性签名。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缺少社会经验,有时想法过于单纯,在外求学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遇到问题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但又不太喜欢主动找人倾诉,通过QQ心情的更换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情绪波动,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心,进而解开学生的心结,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在学生刚入校时对周围的一切并不是很了解,辅导员带的班级又多,如何能及时了解所有学生的所思所想,使无论是性格内向的还是性格外向的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困难说出来?笔者和学生相约通过写“半月记”的形式来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倾吐心声的平台,从而使自己能更有针对性的找学生谈话。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得起任何困难与挫折的洗礼。

4 结语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领域内的任何点滴成功,都是智慧的闪光。高校辅导员要用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摘要: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格。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保证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很难成人成才。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苏巧荣,苏林雁.大学生心理辅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

3.温润的“穿石”细雨 篇三

在邗江中学校园,随处可见教室、宿舍、饭堂、实验室、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办公室等场馆的玻璃门上张贴着的中英文对照的蓝底白字的“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激励语。它的左侧印制着的是含义隽永的学校校标。

校标中心的图形是由邗江中学的首拼“H”、“J”、“z”、“x”抽象变形而来。图形似一只蓄势待发的飞鸟,充满活力、富有动感,一方面寓意学校发展之迅速,如同飞鸟一样越飞越高,体现学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另一方面也暗喻学校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都能够如同飞鸟一样拥有远大的志向、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

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是学校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的隆重时刻,每每此时,全体师生身着具有邗江中学特色的校服,济济一堂,聚集在学校广场,面对校训碑,升国旗,唱国歌,听演讲;而在此之前,全校6000余名师生齐声高唱由著名作曲家、海政歌舞团原团长吴崇生先生谱曲的《江苏省邗江中学校歌》。那高昂的歌声、那激越的旋律,响彻广场上空,弥漫整个校园,发自师生的肺腑。浸润师生的心田……

校歌呼应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它们共同组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表述。

校训及释义、碑记、校标设计意图及含义说明,校歌歌词等。是我和几个与全体“邗中人”一样对学校充满深厚感情、充满美好憧憬,对师生充满热情期待的骨干教师共同撰写并经专家论证而成的。她们既是“合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合道德”学校文化的形象标志,更是“合道德”学校管理用以激励、凝聚师生形成共同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的强力磁铁。她们是有形的,更是无声的;她们是师生说在嘴上。看在眼里的,更是浸润师生心脾,融化于师生血液中,外显在师生行为和气质中的。

4.小学生作文200字:细雨沙沙 篇四

那雨丝很像一根根绣花针,又像细细的头发,更像条条透明的玻璃丝。只见细雨轻轻地飘落在人们的身上,慢慢地,人们的衣服都变得湿漉漉的。细雨又飘落在小树、小草的叶子上,叶子变得亮晶晶的。细雨浇在花儿上花蕾绽开了花朵。浇在田野里,庄家开始发芽,油菜也开出了可爱的小黄花......

细雨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飘悠悠的,发出轻轻的”沙沙“声。湿润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芳香,随着融融的春风迎面扑来,我的心陶醉了。

5.细雨优秀作文 篇五

打着一把墨绿色的伞,在下雨时漫步校园,那时校园的每一丝尘埃都是每颗蒲公英最美的回忆,带着雪松和月季送给给他们毛茸茸的降落伞,带着那回忆随风飞去,而只剩下一颗光秃秃的竿子的校园,一场雨下过后,又有了新的回忆。

看到了雨中那棵大柳树,细嫩、苍老的的柳叶都被雨清洗着,变得越发翠绿迷人,随雨飘扬的长发像一位姑娘,粗壮的躯干在雨中模糊不清,只能看见点点翠绿在风中,在雨中漂泊,雨点打在了树枝上,树枝像是被琥珀雕成的,愈发的美丽动人。

晶莹的雨珠把校园映衬的分外妖娆,淅沥沥的雨声与歌声和读书声草儿花儿大口吸允的声音所混合,变成了雨的协奏曲,晶莹的雨落在地上,不一会就有了一些积水。

这时,下课铃响了起来,孩子们欢叫着跑向操场,鞋子啪啪的踩着水花,水珠调皮的钻到了他们的鞋子里也全然不顾,在雨中尽情的奔跑跳跃,任让雨珠抚摸他们的肌肤,钻进衣领里,有的调皮的雨点落在了孩子长长的睫毛上,就用湿淋淋的手背一抹,反倒更多的雨珠跳了上去,这时的雨,真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和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呢。

6.细雨作文 篇六

细雨

我爱雨,更爱细雨。难道你不觉得雨很富有诗意吗?

走到阳台上,玻璃上的蒸气挡住了视线。用食指轻轻一勾、一点,雨滴的轮廓浮现在眼前。透过手指擦过的地方,外面的风景若隐若现。有时,我会想:雨,究竟为什么这么美?

我喜欢雨,喜欢它的形状。小小的.、弱不禁风的样子,像芝麻一样可爱,像水晶一样晶莹。我喜欢雨,喜欢它的声音。沙沙――嗒嗒――啦啦――落在伞上,落在屋顶上,落在花草上,声音永远都是那么悦耳,动听―― ―― ――

下小雨时,我会打一把伞下楼。在路边轻轻摘下一片沾满水珠的花瓣,放在手心里,便立刻感到雨的清凉。我默默地注视着它,尽管它还不足以称得上美,我却很喜欢。凡是和雨接触过的东西我都爱。

伞触到了柳条,我便仰头张望。绿色的丝条垂下来,上面挂满了闪闪发亮的露珠,犹如一棵水晶树。

在参天大树下面有一组小桌子。我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水洼里的波纹,好安静啊!这一刻,时间仿佛也停止了―― ―― ――

雨停了,我收起伞,准备回家。突然目光停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在遍地的黄叶中,它格外显眼。我蹲下身子,刚想伸手,却又猛得停住。因为那片叶子底下,竟钻出了一只小小的七星瓢虫!

把它放在腿上,它也不反抗。用纸巾把小虫身上的水吸干,然后抚摸了它,将它放在了树干上。

过了一会,它飞走了,我望着它,目光久久不能转动 ――

许久,我拾起那片枫叶,作为书签。留住了雨,留住了景,留住了记忆―― ―― ――

教师评语

太棒了!

小夏的文章美得令人瞠目,

我为有这样的杰作而自豪

7.依稀记得那场细雨 篇七

2014年12月13号,星期六,周末没有上班,我决定到我接手的班级学生黄××家进行家访。

黄××,女,2004年10月6号出生,读四年级。小姑娘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诚实善良,却总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虽然在同一个班级,可她却无法融入班集体中来,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每次一想起她,我的脑海中就会呈现那弱不禁风的身躯披着一件破旧的衣服,瘦小的脸庞被蓬乱的头发遮住了前额,脚上是一双灰色的回力布鞋,一到冬天一双乌黑干燥的小手总是裂得让人内心一阵酸楚,教室是她唯一的栖息之所,书本里总是夹着什么东西似的,鼓鼓的,教室里听不到她发言的声音……沉默和孤僻这些异样的表现是我决定去她家走访的缘故,对于这个还不满十一周岁的孩子,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无人知晓的秘密呢?

那天下午五点,我带着疑惑和不解走出了校门,黄××的家很偏僻,一条又弯又窄的小路,由于常年的雨水冲刷,本来就已毛躁的路更是泛起了沟壑,绵绵的丝雨斑驳了这泥泞的小路,绕了好几道弯路,几经打听终于来到黄××家的门前。这是一间只有一层且还未装修的红砖瓦房,房屋的周围被蜡树环抱着,屋前的地上是一块磨得光滑的木石。

走进家门后,黄××的爸爸问候完就忙着泡茶,“老师,您请喝茶!”他把茶水端到了我跟前。我对孩子在学校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并把孩子在学校沉默寡言的行为也告诉了他,希望家长能多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爸爸大概也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只是面带微笑,点头称是。我想多听听他的话,希望对这个家庭了解多一些,对孩子了解多一些。在和黄××爸爸交谈时,小姑娘不时地瞅瞅我们, 但每次脸都涨得通红。当黄××的爸爸讲述家里的情况时,隐约可以听到黄××的啜泣声,原来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这个可怜孩子的妈妈,如此之大的变故对本来就很脆弱的家庭简直是五雷轰顶。对于尚未学会自理的黄××来说,这是残酷的现实。在孤苦伶仃没有妈妈的日子里,孩子总是以泪洗面,在睡梦中时常呼喊着妈妈。爸爸还悄悄地告诉我:孩子常常拿着相框里妈妈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我问为什么,她说想妈妈的时候就会把照片拿出来看看,就这样痴痴地端详着,我尝试过骗孩子说妈妈会回来的,她在另外一个世界偷偷地看着我们,她很爱你,希望你好好的。听到这里,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是痴念化成泪,突然联想到为什么孩子的书包总是鼓鼓的了,本来就沉默寡言的黄××为什么会远离这本该属于她这个年龄段的班级。

孩子知道,妈妈离去后,这个世界留给她的就只有朝夕相处却常年患有风湿痛的爸爸了,她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为这个家减轻负担。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学做饭,看着高高的灶台,孩子要借助小板凳把自己撑起来才能勉强够得着锅台。 后来黄××给我看了那早已被泪花斑驳了的课本上夹着的秘密, 孩子强忍哭声,一个劲地长呼着气,看着孩子的坚强,我不由得胸口隐隐作痛……

作为老师,我此时此刻只有无尽的悔恨,为什么没在平日里多关心她,却让如此小的她尝到同龄人不应该有的痛苦?就这样,与家长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听的话语,没有彼此的客套,有的只是真诚,有的只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有的只是对孩子无尽的爱,因为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共同探讨了关于孩子的话题。

在家访就要结束的时候,屋外还是那无法掩饰的拈指扬飞的雨丝,含糊描述着小姑娘无尽的憔悴。现实可以支离梦想,但永远无法打倒重组理想的拼图。

8.细雨看过朦胧 篇八

我们第一站选择了南山风景区,我们和喜来登擦肩而过,因为这一次我更愿意去景区里尝尝久违了的农家菜。驱车在景区里缓速前行,山中的气温低了不少,让人觉得清新的空气有点冷飕飕的。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顾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的一株杜鹃花,据传有300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明代僧人开发建寺,因洞口有巨石如莲花,故名莲花洞。志载当初开发时曾出现“龙骨”。1980年文物单位曾发掘出一批第四纪全新世动物化石,还有一枚人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以上。在人文景观之外,景区的景致也是美不胜收,而又是在这细雨中,远近的山林都笼罩在朦胧中,好似白烟缭绕,如同仙境。从景区里几经环游,时间也渐至晌午,此时正巧经过一家农家菜馆,众人毫不犹豫,停好车一拥而入。店家是当地的农户,所用食材大多也都是自己后院圈养的。虽然环境“农家”了点,但饭菜却绝对可口,店家知道我们是从上海而来,便问道:“这口味比你们那儿的香吧?”我们不住地点头称赞。

稍作调整,我们又踏上行程,自南向北出发到金山寺。其实镇江确为一个绝佳的旅游城市,景点与景点之间距离很近,且大部分都分布在市区周围,无论是餐饮住宿还是交通,都便利无比。北行不到20分钟,我们就已到达了金山风景区。50元的门票让人觉得还算合适。踏步而入,雨点也暂且停歇了,景区里香火很旺,即便天气并不好,但烧香拜佛的人仍旧很多。其实,在金山寺之前,景区里无论是香气扑鼻的桂花,还是让人神怡无比的小桥流水都只能算是铺垫。移步走向深处,金山与金山寺便已历历在目。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江心的岛屿,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蓉”,由于长江水流变迁,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遂成为内陆山。现在,金山雄峙于长江南岸,镇江市区西北,山势巍峨,景色壮丽,登临俯视,长江浩瀚。众多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此,《白蛇传》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更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金山高60米,绕山一周520余米,金山寺便座落其上。金山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如护卫罗列;前方宝塔坝田畴似海,村落历历。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初建时又称“泽心寺”。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宋代元丰七八年间(公元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元朝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享有盛名,金山寺也因此而名声日盛。南朝、唐朝时,寺名均叫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宋徽宗时(公元1101~1125年),因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宋钦宗、徽宗被金兵俘虏后,又复名龙游寺。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尽管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远播还内外。它与宝光寺、文殊院、高曼寺并称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凯,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迦兰殿、祖师殿、画藏楼、镇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见山之巅的慈寿塔。慈寿塔高约30米,砖木结构,八面七级,矗立于数重楼台殿宇之上,似乎把金山拔高了许多。最早的慈寿塔建于南朝齐梁时期,原为两座,南北对立,后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修复,重建后成为一座八角七层塔。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明了禅师重修。现在看到的慈寿塔,是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修建的。攀上塔顶,可极目千里,东望,长江滚滚而去,一泻千里;南瞻,都市繁华、长山层叠;西眺,江水相连,天涯无际;北瞰,瓜洲古渡,尽在云雾飘渺中。离塔不远有一凉亭,因宜于赏云望江,称为“留云亭”、“吞海亭”。亭内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书的“江天一览”四个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览亭”。这是欣赏金山胜景,俯瞰镇江全貌的最佳去处。

位于山脚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装有两面巨大的圆形凸面镜,可摄金山全景。大雄宝殿曾于1948年毁于火灾,1990年重建后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大殿更加坚固庄严。殿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1弗和药师佛三尊塑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

登过金山寺,我们向东步行不过15分钟,便到达了毗邻的西津渡。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不过西津渡现今的设计确实不算上乘。古迹外围的广场被小型游乐场、餐厅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音乐所占满。这一切让不远处的西津渡旧址显得很无奈。旧址很好的保留了当时的景象,一切恍如隔日。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现在,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1914”、“德安里”等题额。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竞有各式店铺1 50多家。从行业种类上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当然,这里还有许多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解放前这里还专门设了一个警察分局。这些林林总总的店铺加上救生会和救火会,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当年的繁华。

9.细雨作文500字 篇九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和家人一起去踏青,我们开着汽车来到了街子,终于到了目的地,樱花公园路口早己睹的满满的,没有一个出入口,而我的却热得不行,连忙下车,让父母沿着路边走向目的地。

一到门口,我惊讶了,哇!太漂亮啊!路边的小摊琳琅满目,让情不自禁的想到兜里的钱拿出来买东西,进去就人山人海,太多的人出来玩,我们往前一走就来到了无数的樱花树下面,太漂亮了,各种各样的,千枝百态。有的开花的,也有含苞未放的,也有的调谢了,抬头往上一看,樱花就像一个大家庭似的,围在一起,开开心心!他们好像在讨论什么事一样,也有无数的掉在地上?人们都无情的踏上去,就在这时,天空突然多了几片云朵,有的像船一样乘风破浪,还有的有像小猪一样,正在欢快地跑着。

就在这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的细雨,我们连忙跑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躲一躲!我伴着这场小雨开心的跳了起来,我在雨中欢笑着,奔跑着,像一只机灵的小鹿蹦蹦跳跳着,高兴极了!

爸爸看着这幅画高兴极了,雨水盛过樱花悄悄向我耳语着:春天多美好啊!

10.细雨是春天绒毛 篇十

上课的时间到了,校园里多了一朵朵盛开的花,花瓣下面会突然伸出一张微笑的脸,大声地叫着:“快走啊,迟到了。”雨丝落在地上,被凌乱的脚步踩碎了。

渐渐地,人少了,地上积出小片小片的水洼。这才看清雨丝,掉进去,却激不起哪怕是微微的涟漪。这时,雨丝格外清亮,像一根根银针,闪着光芒,轻轻巧巧地钻进你的脖颈,躲进大地的怀里。平时发黄的土地变得黑亮起来,衬得刚出芽的小草儿绿油油的,讨人喜欢,一片接一片延伸到视线之外去了。那一眼的嫩绿包围了操场、花墙,包围了校门、楼房,连呆板的教学楼也跟着鲜活了起来。想必到了春深,那南面的老墙上该会生满了丛丛的爬山虎,坐在教室里,阳光便星星点点地洒进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难怪连古板的韩愈也写得出这样清晰的句子,不得不让人佩服小雨的力量啊。

你正看着刚种下去的木头桩子在路边魔术般地冒出新芽的时候,你正惊讶于冲天的梧桐用他绿色的手掌托起灰蒙蒙的天空之脸的时候,你正握着精巧的梳子整理凌乱的发梢的时候,你看见人们又都出来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两个女孩追逐着,雪白的裤腿上沾染了雨水的污迹,她们相互指着对方的脸,又忍不住扭过头去,洒落了一地银铃般的笑声;一群男孩子穿着背心在操场上打篮球,球拍起来“啪啪”作响,泥点便溅了一脸,球唰的一声穿网而入,场上便欢声雷动了;一一个女孩撑着伞,走进了花丛中,那若隐若现的白裙子上的红花儿,仿佛比她身边带水的花儿还美丽。

天色暗下来,一个旅人悠悠地走在雨中,他手中的伞没有撑开,淡淡的眉头紧蹙着,忽而又展开了,脸上充满了欣喜的神色。你走上去,会听见他在念诗:“东风里,掠过我的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慢,原来诗人不丢雨伞,就不会知道,细雨是春天的绒毛。

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要一直下到明天,你清晨起来跑步的时候。

(选自《花开的时候》)

【赏读借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话题。文章一扫前人的墨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笔触细腻,情思灵动,语言诗意。其实,春天可写之点很多,诸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水村山廓等,作者撇开这些不谈,而是抓住特殊的环境——校园,特殊的意象——春雨行文,选材颇有新意。文章着重写出了春雨的特点——细密,观察细腻。在这“校园,青青柳色新”的春雨中,校园里的春人更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让我们体验到这个季节的和谐、美丽,难怪文章结尾说“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要一直下到明天,你清晨起来跑步的时候”,难怪作者希望这样的气氛继续下去。

11.那天细雨绵绵作文 篇十一

艳阳细雨乃自然现象,但又和人的心灵息息相关。所谓相由心生,心生万象留含此意。

雨是云中水珠积聚总够了落下来,下雨天的景色很有诗意有不少女人墨宫写了不少关于雨的诗,并流传千古供后人品鉴,也有历史文人用雨寄予情表达一些感情。雨有时感动有时是凄凉有的时候是希望也有的时候会成为人的困扰而那天,细雨绵绵……

那天很特别,既兴奋又不舍。

早上,轰轰的雷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昨天是我在这个屋子睡的最后一晚,心里莫名升起一种不舍感。像平常一样在这个住了十几年的房子里刷牙、洗脸、换衣服……,如机械般的`在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行动。

今天中午就要搬走了。早早地吃了早餐出去赴约了,今天天公不做关早下了倾盆大雨,伴随着轰轰雷声,好像雷和雨较上劲了一会风比雷大一会雷比风大,雨也不服气越下越大。

走到了街上因为大雨的原因街上没有几个人有被风吹过地上叶子垃圾横飞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我如约而至和几个伴随我多年的朋友寒噤了几回,我到了个别便和他们分手了,回去的时候不像之前的凄凉渐渐地有了行人,地上也没这么多垃圾了天气又转晴了。

回了家后收拾了行李告别了邻居,上了车慢慢的离开这片充满回忆的地方,天空又下了雨,如像是在为我到别看着雨打湿了车窗。滴滴答答的下来,心中不禁有些伤感。

12.细雨愁云作文 篇十二

我不愿意对别人说我喜欢余光中,尤其是和同龄人。

大部分人,对余光中的认知,都仅限于《乡愁》。按理说,一首诗脍炙人口,在文学上定有其可取之处——可偏偏我从未觉得。也正是这首诗,让我对余光中的了解,迟了很多年。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当然地认为,他无非是用一首很有时代感的诗,迎合了读者的心意,这也是学这首诗时,我身边多数人的感受。

但我错了。

记得后来读到一篇余光中写爱伦坡的文章,所展现的浓郁的浪漫气息让我惊讶。爱荷华的土地,让文章有了浓郁的西式气息,带着那时几乎所有中国留洋诗人特有的气质,向我扑来,一瞬间,让我猝不及防。我明白,我爱上他的叙述了。

他的特点,多变,却鲜明。从竭力主张西化到回归本土,他总是那样的特别。

关于这点转变,他自己也曾说过:“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读多了余光中的作品,便又发现了他的.两大特点,即常会提到历史和难以掩盖的愁。

在《风吹西班牙》中,余光中把西班牙苍凉的历史在寥寥几行中写得震撼人心,淋漓尽致。他仿佛是让历史带上了情感,带上了沧桑,展现在读者面前,细腻却不失大气。

真正让人难忘的,还当属他在文章中常会带着的一抹乡愁,挥之不去。在美国,在台湾;听雨时,出游时。

他会在整篇文章中营造出浓浓的氛围,最后,仿佛是那愁自己按捺不住而偷跑了出来。

我的最爱,非《听听那冷雨》莫属。它整篇带着一种丝雨的细韵,翻着书卷,仿佛自己的周围,也是湿答答的一片,点点滴滴,淅淅沥沥,滂滂沱沱。古诗被隐隐融入文章,淡淡展现出来。三次听雨,亡宋之痛,亦是思乡之痛。愁,就这样随着雨中的青苔,湿哒哒地渲染着,蔓延开来。

怎样的感情,可以让他诗诗句句不忘,怎样的感情,可以让他篇篇章章惦记。

那时,他不能回来,他只能在厦门街,寻找厦门的安慰。

我常常有一种感觉,他的文字,并非用笔墨写成,而是用从笔尖流淌而出的乡愁。

他思念了很多年。

太多的人在读过他的文章后,留下堆砌辞藻的评语,更多的人从未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我知道,我不必对此不满,因为他不需要。

13.细雨中,走过保安三庄 篇十三

第二天黎明时分,推窗外望,雨依然没有停。走过大河家镇唯一的一条街,没有见到几个人。

又一次站到黄河桥上,雨雾中黄河依然是不见首尾。

不知什么时候,大河家镇的人开始多起来了。大河家镇可能是中国民族聚集最多的小镇,有汉族、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民族。其中保安族是这里独有的民族,在全国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定居地。但保安族的聚居地并非集中在大河家镇,而是集中在保安三庄。保安三庄在大河家镇之西的五六公里处,从南到北依次为甘河滩、梅坡、大墩三庄。几乎所有的保安族人都生活或来自“保安三庄”,而“保安三庄”除了保安族人几乎没有其他民族的人居住。

雨依然没有停的意思,但保安三庄的神秘在诱惑着我。

保安三庄,—个民族最后的家园

七十多岁的马福山住在大墩村的最西头,和所有的保安族人一样,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中间为空旷的院子,出院子的大门一般建在院墙的一角。门板不甚讲究,但最讲究的是门楼两侧的砖雕图案,极具特色。站在他家的旁边就可以看见积石峡,虽然是细雨蒙蒙,但依然可见积石峡的宏大气象。积石峡虽说是峡但却有广阔的峡谷,山峰退向远方,黄河在谷底流成了一条白线,飘渺而去。马福山年轻的时候学过些汉语,在本墩村里算是文化人,这让他有机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深造学习。学成后他又回到了大墩村,教书务农。但作为保安族的读书人马福山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收集保安族的历史并传给后人,保安三庄的年轻人都听他讲过自己民族的历史。

雨依然在下。在马福山的小屋子里,马福山一直用汉语向我讲述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其间他不时转过头和孙子说几句话,开始时我没有注意,以为是方言土语,后来我发现他和孙子说的话我连一个单词都无法听懂。马福山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告诉我保安族人有自己的口头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是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保安族人之间交流使用保安语,现在的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字。保安族由于信奉伊斯兰教,一些讲究点的保安人,在家中显著的位置悬挂着用回文书写着的伊斯兰教的一些教义真言。作为保安三庄的读书人,马福山家里也挂有这样的教义真言。

马福山说,保安族的家庭,在较远的过去多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在过去的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保安族习惯早婚,婚姻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过去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而现在,简单多了!说到这里马福山叹一口气,不知是如释重负还是对过去那种习俗日渐远去的叹惜。在大河家镇,雨密云重,天光阴沉,但那一个个保安腰刀店铺里却是刀光闪闪,让我的目光明亮起来。这些保安腰刀店铺都不甚大,甚至有些拥挤,但陈列的保安腰刀却是非常有名。店里的那个保安小伙说,他们的刀在阿拉伯世界非常受欢迎。这个叫马鹏的保安小伙介绍说,保安腰刀锋利无比,削铁,刀口不缺,刀刃不卷,削发,只要把头发放在刀刃上用口轻轻一吹,头发立即就断。小伙边说边比试,旁边的人跟着就笑。最吸引我的还是精美的腰刀把子,刀把基本上是用什样锦镶嵌而成,图案协调华丽。金黄,翠绿、湛蓝、黛黑、银白、桃红……并夹有朵朵梅花。银白色的刀鞘,包着三道枣红色的铜箍,璀璨夺目。刀鞘上端,有个小孔,挂有别致的紫铜环子。拔刀出鞘,刀锋闪闪发亮,寒光逼人。

那个保安小伙告诉我,最有名的保安腰刀出自“保安三庄”的甘河滩村。

出大河家沿一条河西行,河床不宽,但河床上的石头一片连着一片,被绵绵的雨水冲刷成白花花的一片。我想这应该是甘河滩村的来历了吧。因为下雨,南北狭长的甘河滩村里空荡荡的。在村头清真寺里一位热心老者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村长。村长听说我要见见保安刀师傅,有些犯难地说:保安人个个都是刀师傅。但最后村长还是帮我找到了童艾麦吉。年近四十的童艾麦吉打刀有二十多年了,现在是著名的刀师傅。童艾麦吉的师傅是马吉,现在应该是保安刀的宗师级人物了,但在我到甘河滩的时候,这位宗师“云游”去了,连他的儿子马阿卜都也说不清楚宗师马吉去了何处。童艾麦吉现在还在马吉作坊里打刀,在作坊里不只童艾麦吉一个人,还有他的妻子儿女。儿子还在上初中,放假了,就来到作坊里学着做刀。女儿阿古丽也在上学,我问她是不是也在学着做刀?阿古丽低头一笑,说过来帮忙,而当我在那间作坊里停留的一个多小时里,童艾麦吉的妻子在做镶制刀把骨片,儿子童马乃正在加工什样锦铜片,女儿阿古丽不时地接淬火的水,或者看看煤炉子的火情。我问童马乃在这里干活能挣到钱吗?童马乃憨憨一笑:放假了,下雨了,没有事情干,就到这儿玩一玩。但我看童马乃干活的情形非常专业,还没有等我再问下去。童马乃的母亲开口了:还说没有事情干?不好好学习,一有时间就往这里跑,看大人干活也跟着玩。童马乃也不管母亲说什么,只管低下头有板有眼地干活。而童艾麦吉蹲在旁边看儿子干活,一脸的幸福笑容。

很显然,童艾麦吉一家人都生活在这一把把的腰刀世界里了。而且从他们的神情里可以看出,他们很满足这样的生活。

马阿卜都是马吉的儿子,和童艾麦吉是同门师兄弟:马阿卜都虽然祖上几代都是刀师傅,但他从没有想过要做刀师傅,从小他就不肯到爷爷和父亲的锻铁火炉旁边,但在他成人后却走近那座传了几代的锻铁火炉旁边,开始一心一意地学习锻刀,或许他的身体里流淌的是爷爷和父亲的血液,流淌的是保安族与刀共生死的血脉。马阿卜都锻刀的本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根本用不着学。对于保安腰刀的品种特点与历史,马阿卜都随便拿起一把刀就能讲得头头是道,连老马吉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而现在,马阿卜都坐在作坊的台阶上,向我讲述着各种各样的保安腰刀。方头直刀的“什样锦”已经成为保安腰刀的经典刀型、刀背厚实刀板平直,刀刃折转突兀,三角形刀尖隐隐露出沉郁的霸气。刀柄用银、铜、石、珠在牦牛角上镶、嵌、铆、错出花、星、云纹、水波及抽象图案,装饰效果既璀璨夺目又华丽柔媚。其他如波日季、雅吾其、细罗、马头、尕脚、鞭刀、双落、满把,扁鞘、鱼刀等腰刀,因其制做方法、用料和刀形的不同,也各有其特点。一片叶、七颗星、五朵梅、两条龙等各种图案。马阿卜都说,每户保安人家都有铁匠,每位铁匠都有自己的特定图案。有的图案是某位铁匠的标志代号,有的图案蕴含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或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他拿起一

把刀面上镌刻着一片树叶的刀说,这是波日季刀,保安腰刀中是有名的刀。这把刀的来历和一个传说有关。很早以前,保安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魔鬼,时常下山到村子里掠取姑娘。有一天,铁匠哈克木心爱的姑娘被魔鬼掠走。血气方刚的铁匠哈克木,手持钢刀前去山洞救自己心爱的姑娘在与魔鬼搏斗中,任凭他举刀猛砍,却总是砍不着魔鬼。后来,有一位白胡子阿爷给哈克木托梦说:“孩子,对面山上有今天池,天池西边有棵老树,你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刀,并记住在刀面上要凿上有树叶的图案”。天亮后哈克木遵照白胡子阿爷的话精心打制了一把腰刀,持刀杀死了魔鬼,救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后世的保安刀师傅为了纪念哈克木,在刀面上镌刻一片树叶,称此刀为波日季腰刀。

天空中惟一的风景就是高耸的清真寺

出甘河滩村南行约两公里就是梅坡。甘河滩的马村长告诉我,保安三庄每一庄都有自己的清真寺,而保安三庄中最大的清真寺就是梅坡的清真寺了。在去保安三庄之前,我曾翻阅过有关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得知,保安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和圣训,履行必修功课。还没有到梅坡,就看见了梅坡高耸的清真寺。雨雾遮去了远山的影子,天空中惟一的风景就是这高耸的清真寺了。梅坡村似乎是座落在一处山坡底下,整个村庄好像是倾斜着,而且街巷较多,有的街巷走进去了才知道是条死巷,不通的,只有退回来再找另一条巷子走,因为下雨,村街小巷中不见一个人,但只要看着那清真寺的寺顶走,我想还是能走到清真寺的。在一条较大的街巷口,终于碰见一位老阿婆。阿婆一身黑衣,连头上的头巾也是黑的,看上去有七十多岁的样子,但身体很是硬朗。我上前打招呼,阿婆似乎听不懂我的话,我也听不懂她说的话。我放弃了向她采访的想法,但还是不死心,这里碰上一个人也不容易,哪怕是照张相也行呵。当我拿手中的相机向她比划着时,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但她摆手拒绝。我无奈地按下快门,后来再看翻页时,发现相机里老阿婆双手挡住了那慈祥富态的形象,这让我有些遗憾。正当我要离去时,街上又来了两位年轻些的保安族女子,她们会说汉语,在她们的帮助下,老阿婆才勉强地让我为她照了一张照片。

那两位年轻的保安族女子空的衣服与汉族并无二致。我便问她们怎么和汉族的穿衣差不多,她们一笑,说现在也没有什么讲究,没有结婚的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经结婚的女子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有戴白盖头也有戴黑盖头的。男人们就更不讲究了,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或军便服。

在几位妇女的笑声中,我开始走向梅坡的清真寺。及到清真寺近前,见前塔后寺,塔高寺也高,只看那寺周围的墙体长而高大,便觉这寺是大寺了。只是寺门紧闭,我不能擅自推开那大门。在少数民族地区,言谈举止都有讲究,最好是先问再做。清真寺外没有人,远处有几个孩子在雨中戏玩,我便向他们招。他们就一齐跑了过来。我问清真寺内有没有人,他们告诉我说刚做完礼拜,人都回家了,阿訇爷也外出了。

一个小一些的小孩指着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说:他是清真寺里的曼拉。那个大男孩就笑,我问什么是曼拉,他说就是从小开始在寺里学经,学上几年,才学到曼拉。我还是不大明白,便又问,学经学到最高级时是什么。他回答说那就是阿訇了。在和几个小孩子聊天中我知道了更多。大男孩叫东进礼,几年前就进寺了,跟着阿訇学经。我问他什么时候能学到阿訇,他回答说自己也不知道。他指着远处的一位老者对我说:马海拜力学了一辈子经,到现在也不是阿訇。我随着曼拉东进礼的手望去,那位老者身后跟着十来头羊,在雨中向我们这边走来。我赶紧迎上前去,和老者打招呼。老者说他已经65岁了,还在寺院里学经,不学经的时候就放这几头羊。至于这座清真寺,马海拜力说,这是梅坡村的中心,所有的人都要来到这里做礼拜,农闲的时候一天三次,农忙的时候一天五次,每逢星期五要做大礼拜。只要听见邦开,所有的人都会来。而在平时,村里有大小事务,也会在大寺里做礼拜之后进行商议。

这时我才想起来,当我到甘河滩村时,人们还不明白我要干什么,便首先让我去村里的清真寺里打问等待。看来,在这里,清真寺是村民们宗教、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了。

我最终没有进入清真寺内,我觉得那是一个圣地,—个对于那个圣地的意义不了解的人,最好不要进入。

雨还在下,天空低了下来,梅坡的清真寺就显得更高大了。

花儿就是那心头的话,不唱不由不得咱自家

从梅坡向南越过一座山坡,走三四公里的路,就到了保安三庄的大墩。

大墩有个马黑娃,让保安三庄美名天下扬。这是我到大墩后才知道的。大墩村小学门前有块空地,空地上长着上百年的槐树,枝密叶繁,下雨天能遮风避雨,所以没有事情干的人就出来在大槐树下透气。向他们打听大墩村的花儿王,他们就说到了马黑娃,并且指着前边不远处的一个小孩子说那就是马黑娃的孙子。马黑娃的孙子也就十来岁的样子,领着我在村子里拐了好几个弯才到了他阿爷家。孙子在院子里一声“阿爷”,土屋里就是一声宏亮的回应。还没有等我到屋橼下,马黑娃就已经迎出来了。乌黑娃身材高大,满脸的黑胡茬,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样子。一见面就是两手满把地抓住我的手,也不等我自我介绍,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欢迎欢迎。没有等我坐下,马黑娃的老伴和女儿已经把烧壳子(一种类似于馒头之类的食物)和茶水端上来。马黑娃还是不问我是谁,来他家干什么,只是不住吔劝我吃烧壳子喝茶水。我说,吃烧壳子不急,我是来听你漫花儿的。

马黑娃听说这话,脸似乎有些红,侧目看一眼老伴说,我早就不弄那事情了。我便介绍了自己来找他的目的:这时老伴、女儿、还有儿媳妇及三个孙子都围过来,笑眯眯地看着马黑娃。马黑娃越发地不好意思了。停了半天,他才说那都是年轻时候弄的事情,这几十年也再没有弄过-刚才带我过来的那个孙子说,阿爷还上过北京呢。马黑娃瞪了一眼孙子,但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

提起上北京,马黑娃找到自己平时穿的衣服,从上衣袋里掏出一绵红卡片递给我看。我接过红卡片一看,是中国少数民族歌唱家诗人座谈会的出席证,时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马黑娃说自己那时年轻,喜欢漫花儿,在保安三庄也有些名气,年轻英俊,会唱的花儿也多,省上来人采风就找到他唱,他唱了一天也没有重复。后来又让他到省上唱,到北京唱,还出国唱:那时还年轻,个头也大,头戴一顶小白帽,身着白衬衣红坎肩,往台一站,再—出声,台下就是掌声。这下不但自己红了,而且也让保安人红了,让外地的人知道还有个保安族。现在还唱吗?我试图让马黑娃再展一下当年的风采。刚才还兴高采烈的马黑娃一听我的问题,却有些失落的样子。

花儿是年轻人漫的。马黑娃说,花儿就是情歌嘛,老了还唱什么情歌?保安族的年轻人漫花儿都是自己的事情,不给别人说,别人也不问。想唱了就一对对地到山坡树林里漫去了。当然也有唱其他词的,少。

我便问:您年轻时是不是和阿婆一起漫过花儿?马黑娃连连摆手,说他们二人是自由恋爱,但老伴不唱花儿。我将目光投向阿婆,阿婆也说自己不会唱儿。

不唱花儿的马黑娃并没有忘记花儿,找他采访花儿的人多,他就向外人介绍花儿。所以当我刚一进他家院子他就知道是来采访花儿的,所以他不问来历。

马黑娃说,会唱花儿的民族多,在积石山县,回族,汉族、撒拉族、东乡族、土族、保安族等民族都唱,但保安“花儿”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保安 “花儿”高亢嘹亮,自由奔放,声调由低转高,带有颤音,悦耳动听。保安花儿歌词内容也好,和保安族的生活像极了。“花儿”的曲调也多,花儿的曲调学名叫“令”,我们保安族的“花儿”有“保安令”、“大眼睛令”、“脚令”、“拔青棵令”、“六六儿三令”、“哎西干散令”等。

我再次请求马黑娃漫上一曲花儿,他还是没有答应,说漫了你也听不懂词,还是我说你记吧。保安族人把刀子当命,就先说个内容和刀子有关的吧——

铁匠们打的个刀子来,

皮匠们配的个鞘来;

尕妹们拿的个实心来,

阿哥们豁出个命来!

铁匠炉子里加蓝炭,

风匣里拉出了火焰。

打个箭步到跟前,

活像是梦里梦见,

阿爷马黑娃装了一肚子的花儿,可就是不唱。有好几次他都从椅子上站起来,但又坐下了。直到告辞,他都没有为我漫上一句的花儿,只是反复地说:这事是年轻人弄的。

天已经傍晚,雨还在下着。走过大墩村长长的村巷,心里总有说不出来的遗憾。出了大墩村,走过一片玉米地,忽听一声花儿从雨中穿过来:

14.细雨的呼唤初中作文 篇十四

湛蓝的天空飘来几片乌云,像宣纸上描绘的山水画,好不和谐。“应该要下雨了吧。”我心里这样想。真倒霉,竟然忘记带伞了。一会儿,天空中方果然下起了雨,敲打在窗上,也敲在我的心上,心中一顿烦躁。

“叮铃铃......”放学铃声响起,提醒我们这一天的辛苦结束了。我和同学搭了把伞,好不容易走出了校门,我站在商店的门口。静静地等着父亲。

我看向天空,雨滴顺势打在我的脸上,一丝凉意侵入肌肤。我赶紧往回缩了缩。雨越下越大,有的从屋檐上流下来,织成一层清澈明亮的帘子。我伸出手,想要去摘下来,顿时,这漂亮的水帘出现了一断缺口,我缩回了手,不再去破坏这自然的美好。

小时候,是不喜欢雨的。因为妈妈常说雨是天公流下的眼泪,只要他一流泪,我们便不能结伴去捉麻雀,打弹珠了。长大了,还是觉得天公很坏,粗心的我,时常忘记带伞。一不小心,就会被淋成落汤鸡。可是当你真正静下心来,专心地欣赏着这最原始的敲击乐,你便会发现它独有的.韵律,滴滴答答,这是来自细雨的呼唤。

雨渐渐小了淅淅沥沥的,天也变黑了,昏暗的灯光下,迷迷蒙蒙的小雨在空中舞蹈着。有时,风姑娘会鼓起掌,它们便会更加卖力地演出,在雨伞上,雨衣上,都会出现它们优美的舞姿,可却很少有人停下观赏。

我望着迷蒙的细雨,糟糕的心情顿时被雨水洗涤了。不知过了多久,父亲已经来了。雨滴落在车窗上,一点一点地向周围散开,模糊了一个个身影,颇有一番诗意。

15.细雨作文350字 篇十五

说起江南的雨,很多人肯定会想到清明时节。没错,“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断人肠的时候,因为那一阵阵的细雨,揪着太多人的心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因为这一场细雨而停留在了凉亭里,四目相对,浅笑还羞,真的是春日里醉人的场景;阔别已久的恋人凝坐桌前,说到动情处,面红耳赤,不敢对望,双双把头扭向了窗外:那细如牛毛的细雨,点点滴滴打在绿油油的荷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细雨了落进了他们的心坎,柔软着他们的心,荡漾着他们的情……这样的春日细雨,多么旖旎多么香艳,难怪会有戴望舒的雨巷。

其实,江南的细雨不仅仅是在春日里有,秋日里也少不了。秋日里,细雨是天气的使者,一阵秋雨一阵寒,每一次秋雨过后,天气必然要转凉一分,几场秋雨过后,夏日的炎热早已远去,秋日的萧索慢慢登场。

16.那个细雨绵绵的下午 篇十六

在课堂上,大家开始写作了。我望着窗外绵绵的雨丝,耳边回响起李老师的话语,此时,灵感涌现,三两下的功夫,一篇诗歌就大功告成了。我满怀信心地把诗歌交给老师,老师却皱了皱眉头说:“想要参赛,这首诗歌还不行,必须继续修改,要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老师在我的诗歌上详细地批改,哪里要修改,哪一句要重写,哪里要换词,老师都用红笔在本子上提醒我。有了老师的指引,美美的诗歌,就跃然纸上了。

我最害怕的不是写诗,而是上台朗诵。我从没登台表演过。我又想起老师,马上飞奔到老师的办公室。为了不影响其他老师工作,老师带我来到了操场排练。练着练着,天上飘起了极细的雨丝,可老师陶醉在朗诵中,丝毫没察觉。她声情并茂地示范给我看,我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有模有样地朗诵起来,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老师的头上竟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雨雾……

到了表演那天,课室里坐满了家长,我十分紧张,但我回想起老师的期盼,回想起老师那一头的雨雾,我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中间,大声地朗诵。当我朗诵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妈妈欣慰地说:“从来没有看见过你那么神气的样子。”

上一篇:全国二卷答案下一篇:007电影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