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习题(共8篇)
1.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篇一
一 环境监测的类型
1监视性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
二 环境监测的目的:为了客观,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污染源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 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空分布性(2)活性持久性(3)生物可分解性,累积性(4)综合效应
四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财产安全,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保法和有关政策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和人体的承受力,控制污染的经济的能力,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及污染源排放的数量,浓度,时间,速率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
五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六类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保护其他标准
两级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2.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篇二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学生对此类问题往往感到害怕与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联系实际类题型的特征, 阐述高中物理教学中联系实际类题型的功能, 寻找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困难症结, 提出帮助学生摆脱困难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类题型的特征
1.物理情景的原始性。传统的物理题, 研究的情景往往是滑块、带电液滴等实验室里的情景。而联系实际类题型的背景通常来源于现实, 截取了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科技应用等实际问题中的某一片段。所以, 其物理情景是真实的, 具有原始性。
2.物理模型的隐蔽性。传统物理题的模型, 要么本身就是比较清晰简洁的, 要么已经作了纯化和简化处理。而联系实际类题型与哪些物理知识有联系, 可
以抽象成怎样的物理模型, 并不是一目了然, 需要学生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 才能将问题明朗化。在此类题中, 建立起合适的物理模型这一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一环, 往往是隐蔽的。
3.提供信息的开放性。联系实际类题型中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开放的, 不一定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 有些可能还有干扰作用, 需要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可能也不是唯一的。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联系实际类题型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传统习题较远离物理前沿和生活实际, 学生所接触的问题多为小球、木块等较死板的情景, 所以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由于联系实际类题型的物理情景是接近真实的, 贴近生活实际, 因此远比滑块加木板的纯物理游戏更有意义, 学生也更感兴趣。
2.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联系实际类题型中, 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学生未知的事实, 通过分析试题给出的描绘,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某些自己本来不知道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对于一个信息量多、情景新颖、客观真实的问题, 学生没有可以直接模仿的原型, 没有现成的解决经验, 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 获取有用信息,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4.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目前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但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从哪里来?如何有效地把它落实到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去?却又是一个难题。从现实的角度来讲, 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最好是源于物理学习内容本身。由于联系实际类题型所涉及的内容是截取了实际问题中的某一片段, 并且这一片段往往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片段, 因此, 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对联系实际类题型所涉及的、学生感兴趣的其它内容, 可以让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挖掘深化, 进行再研究。
5.为学生今后处理实际问题提供方法借鉴。今天的“解题”是为了明天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现在解决联系实际类题型的程序与思想, 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 会自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方法, 对以后生活、工作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起到迁移作用。这正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三、学生解决联系实际类题型的主要困难
1.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欠缺。传统训练大多为物理概念的辨别及物理规律在理想模型中的应用, 使得学生已经习惯于处理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 而联系实际类题型通常没有明显地给出简化的或理想化的情景, 需要学生在所给的情景当中抽象出物理的对象或过程, 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某学生能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 而对小孩荡秋千却一筹莫展。因此, 在纷繁的信息中, 如何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 是学生解决联系实际类题型的主要困难。
2.不适应近似处理的方法。由于受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影响, 学生在处理数据时通常要求自己绝对标准。而实际问题, 由于数据是一个测量值, 一定存在误差, 所以处理数据只要有一定的精度就行了, 如果追求绝对标准, 吹毛求疵, 不仅毫无意义, 有时还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如有一个高考题, 其背景为串列加速器, 其中的一处细节是将一价碳离子变成n价碳离子, 失去了若干电子。我们在模拟练习中发现, 有部分学生就不习惯近似的处理, 死死抓住那几个失去电子的质量不放, 结果就对全局问题的解决起了阻碍。
3.心理上不够自信。由于联系实际类题型往往题干长、情景新, 学生在碰到几个解决不了的问题之后, 在思想上容易形成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心理, 认为自己多半对付不了这类题, 从而产生恐惧感, 最终成为信息题前的失败者。
四、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策略
1.培养良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有效阅读题目是解决联系实际类题型的首要条件。应要求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尽力做到“仔细阅读, 一遍到位”。因为如果想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概, 由于联系实际类题型信息量大、题干长, 很难通过“粗读”来理清思路、进行取舍, 这就不仅使得第一遍的“粗读”基本成了无用功, 而且还会对第二遍的“精读”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所以, 阅读多遍不如细读一遍。
2.教师平常要控制作业量, 大量的作业势必会使学生粗糙读题、马虎求解, 从而养成不良习惯。在联系实际类题型讲评时, 教师要充分暴露自己原始的读题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
3.教给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基本方法。在高中阶段, 建立物理模型不外乎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理想化, 二是等效类比。物理模型的理想化, 即根据题设条件, 通过分析、综合, 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略去非本质的次要因素, 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 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物理模型的理想化主要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入手:第一, 寻找实际研究对象的一些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 考虑是否可以将研究对象抽象成我们常见理想化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单摆、杆, 等等;第二, 思考各种条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大小, 考虑是否可以将将研究条件理想化, 如摩擦不计、空气阻力不计、能量损失不计、细线的伸长不计、质量的变化不计、电表电阻不计或很大, 等等。第三, 考虑是否可以将物理过程理想化, 如近似看成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简谐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等等。
等效类比的思维方法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 等效为一个熟知的物理模型或问题的方法, 从而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例如, 实际问题中的磁流体发电机, 其中等离子体进入磁场的过程, 就可以等效为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过程。
当然, 对学生来说, 这种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 需要教师把这种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要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 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真正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
4.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适当降低知识难度, 注重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日常所选的课堂教学素材要包含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多一些“汽车与公路”、“小孩荡秋千”, 少一些“滑块与斜面”、“细线与小球”。努力将应用问题物理化, 将物理问题应用化。将物理还原成有趣的、生活的、生动的学科, 而不是只有公式和数据。让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能很自然地感受到现实生活当中就有物理, 物理知识确实就在我们的周边。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看似复杂、实质简单的联系实际类题型, 让学生去建模解决。其实,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足够的例证, 让其相信这样一种观点:在高考试题中, 看似越复杂的联系实际类题型, 其物理实质肯定是越简单 (当然, 在实际生活中并非如此) 。逐渐使学生体验成功, 抛弃恐惧, 树立自信。
五、反思与总结
联系实际类题型的解决, 充分体现了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较好地协调了知识与能力两者间的关系。但要防止走向新的极端, 由于高考试题注重联系实际的题型, 所以有的教师就企图收集各种联系实际的问题, 汇编成新的“题海”, 让学生去“攻克”, 如此操练, 又会落入新的死板应试的怪圈, 违背初衷。
3.动态性物理习题课程资源的建设 篇三
针对传统习题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必须探索新的习题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笔者认为,根据预设性习题教学中学生认知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习题课程资源进行动态建设,并通过习题课程资源动态建设和相对应的教学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习题教学效益.
笔者认为动态性物理习题课程资源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动态性. 即动态性习题课程资源建设应该能根据学生解答预设性习题以及后续教学中出现的情况作出动态性习题资源构建.
针对性. 动态性习题课程资源则是根据所教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认知情况编制而成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发展性. 动态性习题课程资源则能在预设习题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习题的改变来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究,训练学生思维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对认知结构的发展性构建的目的.
互补性. 动态性习题课程资源则是在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学生间和师生间协作解答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的,具有互补性.
多样性. 动态性习题课程资源是多样的,不仅有问题性资源,而且也包括了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性资源,也包括了学生思维素质和思维能力性资源,是问题性、方法性、思维性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使习题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样.
一、 同化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建设
在预设习题教学中,虽然学生能领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分析讲解,但由于解答问题所需的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以及相关知识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同化没有得到较好顺应,没有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针对预设习题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学中可以构建以同化为目标的动态性习题课程资源,学生通过解答同化性动态习题真正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同化.
【预设问题1】如图1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的总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ab边以ω的角速度匀速度转动. 试求: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角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分析:学生在解答预设问题1时,受知识定势的影响,错误地运用Q=t、ε===求解. 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解答,传统做法是教师向学生指出求解热量方法是要用电动势有效值,而不能用平均值. 由于平均感应电动势在学生认知中比较强势,虽然教师给出正确的解答,但学生对电动势有效值的同化没有得到顺应,过了一段时间还发生错误. 为此,我们进行如下同化性习题课程资源建设.
【同化性资源1】对于预设问题1,试求线圈从图示位置转动一周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热量.
分析:若Q=t中ε为平均感应电动势,则会得出转动一周时间内ε=0、Q=0结果. 但事实上线圈在转动一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会为零. 用平均感应电动势求解的结果与事实矛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原有解答是错误的,打破原有认知的错误性平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等效方法和微元方法从理论上得出正弦交变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间的关系ε0=.
【同化性资源2】如图2所示,一个曲线方程y=0.2 sin10x/3(m)导轨与x轴导轨构成的回路,在回路中O、A点有分别为两个大小不计电阻,每个电阻阻值为r=2Ω,其他电阻不计. 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0.2 T. 一个长为L=0.40 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开始与y轴重合,与导轨接触良好,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v=10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试求:金属棒从O运动到A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尔热.
分析:同化性资源2虽然外表与预设1问题不同,但金属棒产生的感应电势为ε=Byv=0.4sin,为正弦交变电,可以运用有效值和热量公式求解. 通过构建和解答这个类似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正弦交变电有效值同化的顺应.
二、 内化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建设
对于某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预设问题,由于教学中只注重教师分析,缺乏学生自主探究,导致学生对相关方法没有得到内化,自己一做就错或不会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远没有达到习题教学预设的目标. 为了解决预设习题教学中暴露出来的上述问题,教学中可以构建以内化为目标的动态性习题课程资源,学生通过解答内化性动态习题真正实现对相关方法的内化.
【预设问题2】如图3所示,O是一个放射源,从开口处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放出某种粒子(不计重力),而这些粒子最终必须全部垂直射到底片MN上每一地方. 放出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速率都是v,MN竖直放置,长为L.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在O的出口处放置一个有界匀强磁场. 试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以及最小有界匀强磁场的面积S.
分析:预设问题2思维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
先用一般化方法,如图4所示,令对于从O点任意方向射出的粒子从磁场边界P(x,y)水平射出,根据数学中几何知识可得磁场边界方程满足:(y-r)2+x2=r2.
再用特殊化方法,水平向右射出粒子到达M点,水平向左射出粒子到达N点,竖直向上射出粒子到达中点P. 由此可知,磁场边界为一圆心为Q(0,r),半径为r的圆,r=.
对于类似上述设计磁场区域的逆向问题,学生缺乏解题思路和方法. 虽然教师进行了上述问题解题方法的讲解,但学生远没有内化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 为此,在教学中可以构建类似如下内化性问题.
【内化性问题】如图5所示,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以大小为v0 的初速度沿纸面垂直于BC边射入正方形区域. 在正方形内适当区域中有匀强磁场. 电子从BC边上的任意点入射,都只能从A点射出磁场. 不计重力. 求:
(1) 此匀强磁场区域中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
(2) 此匀强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分析:虽然内化性问题2与预设问题3外表有点差异,但解题思路是相似的. 要求学生自主运用解答预设问题3的思路结合逆向思维来解答这个问题,得出如图6所示的有界磁场的最小区域. 学生通过自主解答这个问题,使解答相关问题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内化.
三、 拓展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建设
拓展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指的是:教师对某些预设性习题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探究解答新的拓展问题,通过探究解答新的问题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这类动态性习题资源的特点是发展性,即从问题条件、情景、目标、方法等角度多角度对原有问题进行变化.
1. 比较性拓展构建,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比较性拓展构建指的是对原有问题的本质性条件、模型、求解目标进行改变来构建新的问题,解答比较性拓展问题时需要揭示题中本质性条件、构建模型、明确求解目标. 因而,通过解答比较性拓展问题,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 一般性拓展构建,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一般性拓展构建指的是通过对原有问题情景、条件一般化来构建新的问题. 解答一般性拓展问题时往往要用一般性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3. 相似性拓展构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相似性拓展构建指的是保持原有问题的本质性东西(模型、解题思路等)不变,通过改变问题的非本质条件和情景来构建“形异质同”的新问题. 解答相似性的新问题,需要学生揭示新问题的特点,正确灵活运用原有相关解题方法解答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方法的迁移能力.
例如,在电磁感应习题教学中,可以在预设问题3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新的习题资源的拓展性构建.
【预设问题3】如图7所示,水平放置的电阻不计的平行导轨间距为d,左端跨接一个阻值为R电阻,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金属棒与导轨成θ角放置. 当金属棒沿垂直于棒的方向以速度v滑行. 试求: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
【比较性拓展问题】若预设问题3中金属棒以ω的角速度绕通过b点的竖直轴转到图示位置时,其他条件不变,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多大?
分析:比较性拓展问题中金属棒转动切割磁感应线,求解动生电动势的方法发生变化. 通过比较性拓展问题构建,使学生明确平动切割和转动切割的区别,把握两种切割情形下动生电动势的求解方法.
【一般性拓展问题】若预设问题3中单一磁场变为二个等距离a分布的匀强磁场B1和B2(如图8所示),且B1=B2=B,导轨宽度为a;金属棒变为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导线圈(电阻为R,受到的阻力恒为f). 所有这些磁场都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 求:线圈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分析:相对预设问题3,一般性拓展问题中的问题情景为二个磁场运动、双金属棒切割电磁感应问题,解题所用知识和方法更加一般. 学生通过解答这个一般性拓展问题,明确磁场运动情形下ε=Blv中v的含义(为相对磁场切割速度),把握多棒切割情形下力电综合问题的解题思路(力和运动分析、电路结构分析).
【相似性拓展问题】若把一般拓展问题中的水平导轨变为竖直导轨(如图9所示),线圈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线圈受到阻力. 试求:当磁场以v速度匀速向上运动时,线圈向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分析:相似性拓展问题与一般性拓展问题的问题情景和解题方法相似. 通过构建和解答这两个相似性拓展问题,不仅揭示它们间的本质关系,进一步强化了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而且促进了解答这类问题方法的内化.
四、 整合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建设
学生做了很多预设问题后(尤其在高三复习期间),认知结构往往比较混乱. 针对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传统习题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编制新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结果学生认知中问题系统更加庞大,问题结构更加混乱. 整合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指的是:在学生解答预设性习题的基础上,对一些包含共性化、差异性以及从属逻辑关系物理知识、解题方法和思维素质、问题情景等的物理习题进行重组整合,构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新的习题系统. 学生通过解答整合性习题,不仅理清原有习题结构,更重要的是完善了认知结构.
1. 概括性整合习题资源,促进认知结构的概括化
概括性整合指的是对学生已做的特殊和一般的问题进行概括性整合,把特殊的问题纳入到一般的问题中,简化了问题系统,有利于认知结构的综合贯通,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概括化.
2. 相似性整合习题资源,促进认知结构稳定化
相似性整合指的是对外表不同而本质相似的“形异质同”的相似性问题进行整合,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存联系,有利于认知结构的触类旁通,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化.
3. 比较性整合习题资源,促进认知结构清晰化
比较性整合指的对外表相同而本质不同的“形同质异”差异性问题进行整合,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有利于消除问题间的相互负迁移,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清晰化.
例如,在电磁感应复习教学中,在针对学生已做的两个热点易错问题(整合问题1、2),进行整合构建. 整合问题1中研究回路处于水平,棒做匀速运动,所用知识为ε=s、力的平衡、匀速运动公式等,比较特殊. 整合问题2中研究回路处于倾斜,棒做加速运动,所用知识为ε=ssin、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运动公式等,比较一般. 通过解答这两个整合问题,不仅揭示两者联系,加深认识,把握解答一般问题的概括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整合问题1】如图10所示,固定于水平桌面上的金属框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搁在框架上,可无摩擦滑动. 此时,adeb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棒的电阻为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开始时磁感应强度为B0.
若从t=0时刻起,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当棒以恒定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时,可使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请写出B与t的关系式.
【整合问题2】 如图11所示,足够长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上端接入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间距为L,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竖直向上,导轨和金属棒都电阻不计. 金属棒 开始离电阻R的距离为L,在平行斜面向上外力F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试求:
若从t=0时刻起,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同时撤去外力F. 结果可使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请写出B与t的关系式.
五、 互补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建设
互补性动态习题课程资源指的是:在解答预设问题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的新问题、给出的新的解题方法以及暴露出来的一些思维上的问题. 这种习题课程资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互补性(即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的),其二是具有非预设性(是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实时产生的). 因而,互补性习题课程资源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协作性.
【预设问题4】 如图12所示,质量为M=4kg、长度为L=3.75m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木板的左端放一个质量为m=2kg、体积不计的木块,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2,木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m=kμmg(k=1.2).
(1) 若力F始终作用在物体A上,F为多大时才能把A从B上拉出?
(2) 若F=10N,且不是始终作用在A上,则F作用时间至少为多大才能把A从B上滑出?
分析:教学中让学生探究解答这个问题,暴露思维过程,给出典型的错误解答:
(1) 问题解答:要把A从B上拉出,F只要克服A、B间最大静摩擦力,即F>kμmg=4.8N.
(2) 问题解答:F-μmg=maA,μmg=MaB,L=aAt2/2- aBt2/2,解答t=s.
对(1)问题解答,教学中先用特殊化方法导致悖论来揭示学生解答是错误的:则取F=5N,am=0.1m/s2,aM=1.2m/s2. 则就意味着当力F作用在物体A相对B发生运动时,木板加速度比木块大,这显然与事实矛盾. 这一悖论的出现,使学生真实体验到自已解答的结果是错误的,教师及时把握这一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并给出正确解法.
对(2)问题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解原因,并绘出作用时间最短的情形.
针对教学中学生暴露出来的上述非预设性错误,构建如下互补性问题.
【互补性资源1】若M?垌m,且力F始终作用在A上,F为多大时才能把A从B上拉出?
【学生解答】学生运用隔离分析法解答这个特殊问题,解答结果为F>kμmg(1+m/M),当M?垌m时,推得F>kμmg=6N.
【揭示新旧认知联系】当M?垌m时,M不动,这相当于物体放在不动的水平面上,解答结论F>kμmg与拉动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需力相同. 以前研究问题(拉动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需力)是原始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原有解题方法(克服最大静摩擦力就可拉动物体)是现有解题方法的特殊情形.
【互补性资源2】教师要求学生对(2)问题重新进行解答,教师和学生给出以下多种解题思路.
解法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隔离分析法求解(具体过程略).
解法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巧选参照系方法解答(具体过程略).
解法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图象方法解答(具体过程略).
解法4:在上述解答基础上,教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及整体方法补充解答这个问题.
4.医院和住院环境习题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医院 2.急诊科
3.急诊观察室 4.病区 5.医源性损伤
二、填空题
1.按收治范围划分,医院可分为 医院和 医院。
2.当前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大致分为三大系统,即 部门、部门和 部门。
3.门诊的候诊、就诊环境,以 为目的、突出 为原则。
4.预检护士要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做到一、二、三、四。
5.一切抢救物品做到“五定”,即、、、、。
6.护士应为病人创造一个、、、的疗养环境,以满足病人及的需要。
7.病区为控制噪声,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即、、、。
8.病床一定要符合、、、的原则。
9.铺备用床时,移床旁桌距床 cm,移椅距床尾 cm,盖被上缘与床头。
10.应用节力原则:铺床时护士身体 床边,上身保持,两腿间距离与 肩同宽,两膝,两脚根据活动情况分开。11.铺麻醉床中部橡胶单和中单距床头 cm;盖被扇形三折,开口处
门;枕头立于床头,开口处 门。
三、病例讨论题
潘女士,38岁。因患胆囊炎、胆石症入院待手术。病人性格内向、胆小、多疑,爱干净。病区护士应如何帮助她尽快适应病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
四、简答题
1.简述医院的任务。
2.危重病人急诊时,在医师未到之前,护士应做哪些紧急处理? 3.病区为控制噪声,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为保证病人安全,病区应预防和消除哪些不安全的因素?
五、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管理急救物品应做到“五定”,其内容不包括
A.定数量、品种 B.定点安置、定人保管 C.定期消毒、灭菌 D.定期检查维修 E.定时使用
2.适宜的病室环境是
A.婴儿室室温宜在22—24℃ B.室内相对湿度在30%—40%为宜
C.破伤风病人,室内光线应明亮 D.产休室,应保暖不宜开窗 E.气管切开者,室内相对湿度为40% 3.病室湿度为30%时,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口渴 B.闷热、不适 C.头痛、头晕、耳鸣、失眠
D.尿液排泄增加 E.多汗、面色潮红 4.需准备麻醉床的病人是
A.外科新人院的病人 B.行胆囊造影的病人 C.腰椎穿刺术后的病人
D.肠梗阻待手术的病人 E.腹腔镜术后的病人 5.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是
A.50—55dB B.60—70dB C.75—80dB D.85—90dB E.35—40dB 6.下列有关铺麻醉床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中单要全部遮住橡胶单 B.枕横立于床头,并固定 C.椅子放于折叠被之对侧D.盖被纵向折于门对侧床边 E.换铺清洁床单 7.一级医院所指的是
A.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医院 B.为诊治专科疾病而设置的医院
C.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 D.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E.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
8.急诊室负责预检分诊的护士遇有意外灾害事件时应立即
A.实施抢救 B.通知护士长和医务部 C.通知值班医师及抢救室护士
D.报告保卫部门 E.通知科主任 9.护士应该提醒装有起搏器的病人
A.避免接触X线 B避免跌倒 C避免靠近微波设备 D.避免接触化学试剂
E.避免乘坐飞机 10.对前来门诊的病人护士首先应该进行
A.健康教育 B.预检分诊 C.查阅病案 D.心理安慰 E.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11.不属于门诊护士工作范畴的是
A.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记录于候诊卡上 B.收集整理各种检验报告 C.随时观察候诊者病情变化 D.候诊者多时,协助医生诊治 E.开展健康教育
12.急诊观察室的护理工作不包括
A.预检分诊
B.入室登记
C.建立病历
D.处理医嘱 E.观察病情
13.某病室,长6米,宽3.5米,病床要平行摆放,且不可靠墙放置,该病房摆放的病床不可超过
A.1张 B.2张 C.3张 D.4张 E.5张
14.李先生,70岁,因呼吸功能减退,行气管切开术,进行人工呼吸,病人的病室环境应特别注意
A.保持安静 B.调节适宜的温、湿度 C.加强通风 D.合理采光 E.适当绿化
15.林某,大量呕血,送人急诊室,在医生未到之前,值班护士首先应
A.注射镇痛剂
B.止血,测血压,配血,建立静脉通道 C给氧
D.通知病房,准备床位 E.详细询问发生车祸的原因
16.李某,6岁,因溺水,心跳、呼吸骤停,送急诊室,护士不需实施的措施是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C.配血 D.做好抢救记录 E.胸外心脏按压
17.患者李某,咳嗽、咳痰、发热,前来门诊就诊,护士首先应该进行
A.心理安慰 B.健康教育 C.预检分诊 D.查阅病案 E.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18.患者王某,下肢水肿,挂号后被安排于诊室外候诊,下面不属于候诊室护士工作范畴的是
A.随时观察候诊者病情变化 B.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记录于候诊卡上
C.候诊者多时,协助医生诊治 D.收集整理各种检验报告 E.按先后顺序叫号就诊
19.患者张某,肠梗阻,在急诊观察室留观,护士的护理工作不包括
A.预检分诊 B.人室登记 C.建立病历 D.处理医嘱 E.观察病情
20.患者李某,阑尾炎术后第3天,被安置于普通病房,病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A.12—14℃,26%一30% B.14—16℃,25%—35% C. 16—18℃,35%—45%
D.18—22℃,50%—60% E.22—24℃,50%—60%
21.李先生,40岁,矿工,工龄15年,近日咳嗽,感胸痛,呼吸困难,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片状阴影,怀疑矽肺。为讲一步诊治,该病人应转入的医院是
A.一级医院 B.综合医院 C.企业医院 D.全民所有制医院 E.职业病医院
22.孙女士,恶性肿瘤住院化疗,下列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A.病室应安静、舒适 B.室温应保持在16℃左右 C.定期消毒病室
D.严格控制探视 E.适当户外活动
23.男性,80岁,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家属给病人吸氧后前来就诊。门诊护士应
A.安排病人到隔离门诊就诊 B.安排病人提前就诊 C.做好心理护理
D.让病人按挂号顺序就诊 E.做好卫生宣教 24.孙某,肝移植术后2天,对该病人应实施的护理级别是
A.一级护理 B.三级护理 C.特别护理 D.二级护理 E.不需护理
25.男性,2岁,体温39.2℃,应给予的护理级别是
A.一级护理 B.三级护理 C.特别护理 D.二级护理 E.不需护理
26.男性,45岁,胃溃疡,计划于2天后行胃大部切除术,目前应对该病人实施的护理级别是
A.一级护理 B.三级护理 C.特别护理 D.二级护理 E.不需护理
(二)A3/A4型题(1—3题共用题干)王先生,65岁,1周前因肺炎人院。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王先生斯住病房靠近马路,现马路正在扩建,昼夜机器轰鸣。王先生感眩晕、恶心、失眠等症状加重,血压波动较大。1.该病人出现以上症状可能是因为
A.长期噪声的影响 B.室内温度过高 C.室内通风不佳 D.室内湿度过高
E.室内采光不佳 2.护士应该帮助该病人 A.经常开窗通风 B.调节室内温度 C.适时调节室内明暗度 D.更换病室
E.室内摆满鲜花
3.王先生住院治疗期间,对病室的要求应除外
A.白天较理想的噪声强度是35—40dB B.工作人员执行各项操作时做到四轻
C.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共同保持病室安静 D.病房门、窗、桌、椅脚应加橡胶垫 E.人院后安排在危重病房
(三)B型题
(1—3题共用备选答案)A.按挂号顺序就诊 B.立即送抢救室 C.送急诊室就诊 D.安排到隔离门诊就诊 E.做疫情报告
1.李某,女,26岁,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门诊护士应 2.王女士,76岁,因心前区疼痛前来就诊,门诊护士在巡视候诊病人时发现该病人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发绀,前去询问无应答,对该病人应 3.张某,6岁,因发热、皮疹前来就诊,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该护士应(4—5题共用备选答案)A.寒战 B.闷热,尿液排泄增加 C.黏膜干燥、咽痛 D.口渴 E.头晕、疲倦
4.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时使患者 5.病室温度过低时使患者(6—7题共用备选答案)A.暂空床 B.备用床 C.麻醉床 D.抢救床 E.手术床 6.急性阑尾炎病人手术后需要准备 7.肺炎病人入院前需要准备(8—9题共用备选答案)A.供暂离床活动的病人使用 B.迎接新病人人院 C.护理麻醉后尚未清醒的病人
D.供陪床家属使用 E.准备接收新病人 8.铺备用床的目的是 9.铺麻醉床的目的是
(10一13题共用备选答案)A.一级护理 B.三级护理 C.特别护理 D.二级护理 E.不需要护理
10.大面积烧伤的病人需采用
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小时的病人需采用 12.男性,85岁,因肺炎入院,需对该病人 采取
13.女性,30岁,缺铁性贫血,给予口服铁剂的治疗,适合该病人的护理级别是
(四)X型题
1.对医院任务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A.以科研为中心 B.提高医疗质量 C.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
D.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E.做好预防 2.铺麻醉床的目的是
A.便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病人 B.使病人安全、舒适 C.防止病人术后伤口疼痛 D.保护被褥不被血或呕吐物污染
E.预防并发症
3.麻醉护理盘中的用物包括
A.张口器 B.导尿管 C.舌钳、牙垫 D.输氧管 E.吸痰管
4.保持室内安静的措施包括
A.病房建立有关安静制度 B.工作人员做到“四轻” C.治疗车轴、门轴应经常润滑 D.病室椅脚装橡胶垫 E.避免开门窗以防止噪声 5.病室墙壁可以采用的颜色有
A.红色 B.浅蓝色 C.奶油色 D.绿色 E.黑色 6.急诊室的护士张某,在处理一昏迷病人时,正确的做法是 A.在医生未到现场前,先建立静脉通道 B.医生达到后立即报告处理情况及病情
C. 抢救中使用的药品的空瓶直接丢弃
D.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不需向医生复诵一遍 E.做好抢救记录
7.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医院的种类有
A.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 B.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
C.军队医院、企业医院 D.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
E.甲级医院、乙级医院、丙级医院 8.医院内可能危害病人安全的因素包括
A.跌倒 B.烫伤 C.化学性伤害 D.触电 E.微波、X线及放射性物质
9.铺床时需使用橡胶单和中单的病人是
A.偏瘫 B.昏迷 C.心绞痛 D.术后第1天 E.大小便失禁
10.病区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
A.良好的护患关系 B.同病室病友的相互帮助 C.家属对病人的支持
5.急救技术课程习题答案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2.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3.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受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4.平均反应时间:是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
5.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6.心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即可导致死亡。
7.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8.心源性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由心血管病变引发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9.心室颤动:又称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10.BLS: 即basic life support的简写,为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其主要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11.ACLS:为进一步生命支持。主要为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12.PLS:延续生命支持。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13.口对口人工呼吸:为病人供应所需氧气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借助术者用力吹气的力量,把气体吹入病人的肺泡,使肺间歇性膨胀,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减轻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14.临床死亡:指延脑已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心跳及呼吸停止,机体完全缺血,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中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尚存在心肺复苏及脑复苏机会的一段时间,通常有4-6分钟。15.生物学死亡:从大脑皮质开始到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弱的代谢活动。16.复苏体位:病人仰卧于硬质平面,头不高于胸部,并与躯干呈一直线,解开衣领及裤带。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6.C 7.A 8.C 9.D 10.D 11.B 12.C 13.C 14.C 15.A 16.E 17.E 18.C 19.B 20.E 21.C 22.C 23.D 24.B 25.A 26.B 27.C 28.D 29.B 30.B 31.E 32.ABCDE 33.BC 34.ABCDE 35.ABC 36.ABDE 37.ABCD 38.AB 39.ABCDE 40.BCD 41.ABCDE 42.ABCD 43.ABE 44.ABDE 45.ABDE 46.ABDE 47.ACDE 48.ACDE 49.BCDE 50.ABCE 51.ACD 52.ABCE 53.ABCD
三、填空题
1.首要环节 重要的基础 2.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运送 3.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4.行径 体表标志
5.保护伤口免受再污染 固定敷料、夹板、药品等 压迫止血 减轻疼痛 6.三角巾 绷带 四头带 多头带
7.减少伤部活动 减轻疼痛 防止再损伤 便于伤员搬运 8.及时 安全 迅速 安全地带 再次损伤 9.心源性、非心源性 10.急性冠脉综合征
11.各种原因所至呼吸停止、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严重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等。12.心律失常 13.心搏骤停
14.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 心室颤动 15.循环、神经
16.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17.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18.仰颌抬颈法、仰面举颏法、托下颌法 19.14-16,18-20,30-40 20.看到病人胸部起伏 呼气时听到及感到有气体逸出。21.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2.80-100 23.肾上腺素,早期、较大剂量和连续使用。24.1mg,3-5分钟1-3mg,0.2mg/Kg。25.左、右心室壁。5-10Ws 26.200Ws,360Ws。
27.涂导电膏/垫以生理盐水纱布,右缘第二肋间 左乳头下心尖部。28.心搏 呼吸 智能和有质量的生活/生存和劳动能力,29.循环状态 脑温 30.6.7%,5.5% 31.5 冰帽
32.完全恢复;恢复意识;去大脑皮质综合症/植物状态;脑死亡。33.中心静脉压(CVP)CVP、动脉压 尿量
四、简答题
1.答:㈠平时对呼救者的院外急救 ①危重(急救)患者:挽救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②急症患者:稳定病情,减轻痛苦; 避免并发症。㈡灾害战争或事故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 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㈣通迅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㈤普及急救知识
2.答:先排险后施救--以保证救护者和伤病员的安全;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急救与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减少死亡。
3.答:①部位要准确,要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②压力要适当,上肢为300mmHg,下肢为500mgHg;③衬垫要垫平;④时间要缩短,总体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⑤定时要放松,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4.答:有六种①环形包扎法;②螺旋包扎法;③螺旋反折包扎法;④“8”字形包扎法;⑤蛇形包扎法;⑥回返式包扎法。
5.答: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⑤瞳孔散大;⑥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6.答:CPR技术的三大要素是: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体外除颤。
7.答:CPCR的分期和步骤如下:⑴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A: 开放气道;B: 呼吸支持;C: 循环支持。⑵进一步生命生命支持期(ALS期):D: 给药;E: 心电图;F: 除颤。⑶延续生命支持期(PLS期):G: 估计可治性,判断死因;H: 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 加强监护。
8.答:BLS的主要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时间。ALS主要为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PLS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9.答:①胸部创伤引起心搏骤停者;②胸廓畸形或严重肺气肿、心包填塞者;③经常规胸外心脏按压10-15分钟(最多不超过20分钟)无效者;④动脉内测压条件下,胸外心脏按压时的舒张压小于5.33kPa(40mmHg)。10.答:①冠状动脉灌注压(可预测自主循环是否恢复);②动脉收缩压(预测血流量);③最终生存率和出院率。
11.答:有效指征:①缺氧情况明显改善;②瞳孔由大变小;③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8.0kPa(60mmHg);④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无效指征:①按压时摸不到大动脉搏动;②已出现的有效指标又消失;③瞳孔始终散大或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12.答: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脑死亡的诊断涉及体征、脑电图、脑循环和脑代谢等方面,主要包括:①持续深昏迷,对外界刺激全无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无自主运动,肌肉无张力;④脑干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或全部丧失,体温调节紊乱;⑤脑电图呈等电位;⑥阿托品实验无反应:静脉滴注阿托品1-2mg,心率不增快;⑦排除抑制脑功能的可能因素,如低温、严重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紊乱、肌松药和其他药物的作用等。一般需观察24-48小时方能作出结论。
13.答:高压氧一方面提高了血液和组织的氧张力,增加了脑组织中氧的弥散距离,对脑水肿时脑细胞的供氧十分有利,另一方面由于高浓度氧对血管的直接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颅内压降低,改善脑循环,对受损脑组织的局部供血有利,因而在复苏时提倡应用。
14.答:①除颤前详细检查器械和设备②电极板位置要放准确,并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③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患者与病床④将细颤经心脏按压、氧疗、药物处理转变为粗颤才进行电击⑤电击皮肤红斑、疼痛、肌肉痛经3-5天自行缓解,不须处理⑥开胸除颤,电极板放在心脏前后壁,除颤能量5-10Ws。
五、病案分析
病人女性,心电监护呈直线,呼吸停止。
问:⑴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心搏骤停?⑵如何进行抢救? 答:⑴心搏停止/心室停顿
⑵CPR、肾上腺素、阿托品
参考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2.预检分诊: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档),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
3.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创伤、大面积烧伤。4.急重症:病人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如胸痛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等。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型题
1.A 2.C 3.E 4.E 5.C 6.E 7.A 8.B 9.C 10.E 11.D 12.B 13.B 14.C
(二)多项选择型题
15.ABCD 16.ABDE 17.ABCDE 18.ACD 19.ABCDE 20.ABCDE 21.ACDE 22.ACD 23.BCDE 24.ABCDE
三、填空题
1.急、危、重症病人 缩影 医疗护理 2.提高救护质量 3.仪器设备 物品 药品 4.急 忙 杂 5.接诊 分诊 处理
6.恐惧感 优先感 陌生感 无助感 7.防潮 防震 防热 防尘 防腐蚀
四、简答题
1.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2)接收院外救护转送的伤病员(3)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与监护(4)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5)开展急救护理科研和培训
2.急诊护理人员需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答:(1)医德高尚(2)业务娴熟(3)心理健康(4)身体健康(5)团队精神
3.在分诊过程中护士如何进行资料收集与处置?
答:对急诊病人应重点、快速地收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然后将资料分析、判断,以确定病人救治程序和科别。
⑴ 病情评估①询问:②护理体检:分诊护士除注意病人主诉外,体检的重点是测量生命体征及运用感觉器官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用眼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如意识、面色、表情、颈部浅静脉、体位等;用耳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变化,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用鼻去闻病人发出的特殊气味,如乙醇味、大蒜样气味、烂苹果味等;用手触摸了解脉搏的频率、节律及周围血管充盈度、疼痛的范围及程度等。③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尿粪常规、血糖及血、尿淀粉酶等测定,有助于正确分诊。
⑵ 初步判断依据评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病种及其程度,以便进一步确定救治程序和科别。
⑶ 合理分诊 依据病种和病情程度迅速安排救治程序和相应专科就诊。4.急诊科预检分诊有何要求?
答:⑴ 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分诊护士;
⑵ 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
⑶ 良好服务,合理分诊;
⑷ 如有错误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⑸ 急危重患者送入绿色通道;
⑹ 成批伤员时,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组织抢救工作;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⑺ 遇患或疑患传染病者应隔离就诊;
⑻ 无主人病人先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
5.试述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如何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答:心理特点:恐惧感、优先感、陌生感和无助感
⑴ 分诊护士使病人尽快就诊;
⑵ 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⑶ 对待病人热情、真诚,处理问题沉着果断,技术操作准确熟练;
⑷ 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耐心解答处理;
⑸ 对家属提供心理安慰;
⑹ 对死亡的病人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认真处理善后护理,体现对死者的关爱、同情与尊重。
参考答案3
一、名词解释
1.CVP:即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2.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指集中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集中对临床各科的危重病人进行全面连续监护及治疗的诊疗体系.
二、选择题
1.A 2..A 3.D 4.D 5.A 6.D
三、简答题
1.ICU的服务对象主要有哪些?
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心肺脑复苏后需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危急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等;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各种术后重症患者;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患者;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类大出血、突然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需要支持治疗者;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2.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适应证?
各种危重患者、创伤、休克、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胸、脑外科及较大而复杂的手术。3.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1)判断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心率的增加心排血量会增加。
(2)求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HR/SBp.血容量正常时,休克指数应等于0,休克指数等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休克指数大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3)估计心肌耗氧:心率的快慢与心肌耗氧大小呈正相关。4.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心排血量、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的弹性、血液粘滞度。5.血压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分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法。6.中心静脉压(CVP)由哪几部分组成?
(1)右心室充盈压;(2)静脉内壁压即静脉内血容量;(3)作用于静脉外壁的压力即静脉收缩压和张力;(4)静脉毛细血管压。
7.中心静脉压(CVP)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5~12cmH2O.小于2~5 cmH2O表示右心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 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CVP监测是反映右心功能的间接指标,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8..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房无误(2)将玻璃管零点置于第四肋间右房水平(3)确保静脉内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4)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畅通无阻(5)加强管理,严格无菌操作。
9.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防治?
(1)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2)出血和血肿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穿刺要点。
(3)血气胸、气栓血栓、神经和淋巴管损伤。10.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2)发现或判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3)监测电解质变化(4)观察起搏器的功能。11.什么是潮气量?
每分钟通气量除以呼吸频率即得潮气量。12.潮气量减少见于哪些情况?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梗塞、肺淤血等。13.常用的测温部位有哪些?
直肠温度、食管温度、鼻咽温度、耳膜温度、口腔和腋下温度、皮肤与中心温度差。14.监测中心温度与皮肤温度差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心温度的测温点在直肠或食管,皮肤温度监测点在大腿内侧。连续监测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注是否减少或改善的有价值的指标。如当患者处于严重休克时,温差增大,经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后,温差减少,则提示病情好转,外周循环改善;温度差值逐渐进行性扩大,是病情恶化的指标之一。15.常用的脑功能监测项目有哪些?
一般监测、颅内压监测、脑电图监测、脑血流图监测。
参考答案4
一、名词解释
1.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2.毒物 :某种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若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能在组织或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状态。
3.反跳 :有机磷中毒后,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一周内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4.中暑:由于高热环境或烈日曝晒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代谢失常而发病。
5.中暑高热:重症中暑的类型之一。为持续高热环境导致体温极剧升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6.中暑痉挛: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机体过多丢失盐分而发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伴收缩痛。7.中暑衰竭: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水分的丢失,同时由于病人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病。临床以循环衰竭为特点。
8.电击: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而造成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发生死亡,称为电击或电损伤。
9.单相触电:也称单线触电。当人体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的一相导体时,电流即可通过人体,从人与地面接触处流处而导致触电。电损伤的程度与人和大地之间接触的电阻成反比。
10.两相触电:也称双线触电,人体同时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成为电路中的一部分,电流从一相导体进入人体,有从另一相导体流出,而使人触电。
11.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线断裂、落地,一落地点为中心的20米以内地区形成很多同心圆,电压由中心点向外周逐渐降低。如有人走进10米以内的区域,两脚迈开0.8米,两脚之间即形成电压差,称为跨步电压,电流从电压高的一只脚进入,从电压低的一只脚流出。
12.淹溺: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泥沙、水草等杂物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因惊恐、寒冷、异物等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而危及生命。
二、选择题
1、E
2、C
3、A
4、C
5、D
6、E
7、C
8、C
9、D
10、B
11、E
12、C
13、B
14、C
15、B 16、E
17、E
18、C
19、B20、D
21、D
22、E
23、D
24、E
25、C
26、C
27、E
28、D
29、A 30、E
31、D
32、A
33、D
34、D
35、C
36、B
37、E
38、D
39、C 40、D
41、D
42、A
43、B
44、B
45、D
46、A
47、C
48、E
49、B 50、E
51、B
52、C
53、C
54、E
55、B
56、BDE
57、BDE
58、ABCDE
59、ABCE 60、ABDE 61、BCDE 62、BCDE 63、BD 64、BD 65、BCD
三、填空题
1、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入、皮肤吸收
2、抑制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 3、70%
4、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5、高锰酸钾 碱性药物
6、环境降温、体表降温、体内降温
7、半坐、15~16℃、病人的乳头平面 8、10~15、38
9、新生儿、昏迷、休克(或心衰)
10、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淤滞
11、辐射、传导、对流
12、蒸发
13、肥胖、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伴发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等、应用某些抑制汗腺药物及老年人
14、干性淹溺、湿性淹溺
15、血管内、肺泡
16、高、减少、减少
17、心室颤动、延髓呼吸中枢的
18、肌肉深层、骨髓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毒救治原则?
答: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特殊解毒剂的应用;对症治疗。
2、简述毒蕈碱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的内容?
答:①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瞳孔缩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②烟碱样症状:表现为肌束颤动、牙关紧闭、抽搐、全身紧束压迫感,而后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
3、简述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原则?
答:迅速清除毒物;解毒剂的使用;对症治疗
4、简述有机磷中毒病人病情观察的内容?
答:①应用阿托品的观察和护理:
②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 的观察和护理
③应用解磷注射液的观察和护理
④密切观察,防止“反跳”与猝死的发生。
5、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原则?
答:现场急救;迅速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治疗感染,控制高热;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6、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氧疗方法?
答:①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
②高压氧治疗
③鼻导管给氧,流量8~10L/min
7、简述重症中暑的救护原则。
答: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积极防治循环衰竭、休克和其他并发症。
8、重症中暑如何降温
答:物理降温:①环境降温:将病人安置于阴凉通风处,用电风扇吹风或置于20-25℃的空调房内。②体表降温:可用冷水(加少量乙醇)擦拭全身皮肤;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可酌情行冰水浸浴。③体内降温:4-10℃的5%葡萄糖盐水1000ml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或4-10℃的葡萄糖盐水注入胃内或用于灌肠。
药物降温:如氯丙嗪25-50mg稀释于4℃葡萄糖盐水500ml内静滴。
9、重症中暑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机制如何应怎样处理
答:中暑高热时由于大量水分自汗液排出,血液浓缩,心排血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凡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早期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并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20mg,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10、简述电击伤现场救护要点。
答:有以下几点:⑴迅速脱离电源:根据触电现场的情况,选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具体办法有:关闭电掣,挑开电线,切断电线,拉开触电者。⑵仅感心慌、乏力、四肢发麻的轻型触电者,应就地休息1-2小时。⑶重型触电者,有心搏骤停者行心肺复苏术,伴骨折、大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者应立即对症采取有效措施。现场有利条件时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五、病例分析题
1、答:(1)病人发生了中暑,因为首先他有在温环境中劳动的病史,起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与中暑的临床表现一致。但必须排除脑血管意外,因为病人65 岁,属于脑血管意外的高发人群,同时他还具有昏迷、瞳孔变化等脑血管意外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症。所以,在了解疾病史和临床表现、怀疑中暑的同时,我们还要 结合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经过辅助检查发现:病人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呼吸性碱中毒,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电解质检查示低钠、低氯低钾,头颅 CT未见异常,胸片提示肺部感染。这些排除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X线胸片等检查也支持中暑诊断。至于病人的类型,由于病人的 血压下降、双下肢抽搐、高热、昏迷等症状都存在,因此同时存在中暑痉挛、中暑衰竭和中暑高热。(2)急诊抢救预案应结合中暑的急救护理确定。
2、(1)可能发生了中暑衰竭(热衰竭)
(2)主要护理诊断:体液不足;潜在并发症:休克
护理措施:1)紧急救护:迅速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安静休息。进入室内后,尽快采用空调、电扇或放置冰块等方法,使室温降至22℃~25℃,提供良好的降温环境;反复用冷水擦洗面部、四肢及全身,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
2)一般监护: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病人因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需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盐水或其他嗽口液清洁口腔,防止粘膜溃疡和感染;大量出汗者需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3)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尿量的变化、4)药物护理:物理降温的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补5%葡萄糖盐水和林格氏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液计划。
综合练习一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 救治和各专科的 “ 生命绿色通道 ”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和精心护理的一种特殊场所。
3、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合并休克者。
4、MO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是指患者在遭受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疾病打击或复苏后,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5、超高热危象:是指体温升高至体温调节中枢所能控制的调定点以上(>41 ℃),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等。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1、首要环节 重要的基础
2、接诊 分诊 处理3、5 ~ 12cmH 2 O 右心充盈不佳 血容量不足 右心功能不全
4、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5、现场分类 创伤指数 /TI 院前指数 /PHI CRAMS 评分
6、少尿期 / 无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7、氧疗 高压氧治疗
8、尽快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降温
9、止血 包扎 固定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21 分)
1.C 2.B 3.D 4.D 5.C 6.D 7.B 8.C 9.A 10.E 11.C 12.A 13.A 14.B
四、简答题(共 27 分)
1、院外急救需遵循哪些原则?(6 分)
答:① 先排险后施救; ② 先重伤后轻伤; ③ 先施救后运送; ④ 急救与呼救并重; ⑤转送与 监护急救相结合;⑥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2、如何为 II型呼衰病人正确实施氧疗?(3 分)为什么?(4 分)
答: Ⅱ型呼衰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控制 FiO2 < 35% ;可加用呼吸兴奋剂,但慎用镇静剂;若二氧化碳潴留逐渐加重,出现神志改变,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
原因:此型呼衰的缺氧和 二氧化碳潴留主要是由于肺泡通气量不足引起,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呼吸驱动主要依靠低氧刺激。单纯吸氧只能提高氧分压而无助于二氧化碳排出,并且,低氧纠正后解除了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反而使通气量降低,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3、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进行洗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 分)答:①尽早、彻底、反复进行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农药味 ;
②一般可考虑选用 1%~2%NaHCO3、1:5000KMnO
4、清水、0.45%盐水等溶液,毒物不明时应使用清水或0.45%盐水彻底洗胃 ;
③敌百虫忌用 1%~2%NaHCO 3 及肥皂水洗胃,对硫磷、乐果、甲拌磷、内吸磷、马拉硫磷等忌用 KMnO 4 溶液洗胃;
④ 洗胃溶液的温度以 35 ℃~ 37 ℃为宜,不能过热或过冷; ⑤ 每次灌洗量适度,成人以每次 300 ~ 500ml 为宜; ⑥遵循先出后入、快进快出、出入基本平衡原则;
⑦ 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停止并进行抢救 ; ⑧其他:首次抽吸物应留取标本做毒物鉴定,洗胃完毕保留胃管 24 小时以上等。
4、CPCR包括哪三部分?其BLS阶段的重点是什么?(6 分)
答: CPCR 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和延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其 BLS 阶段的重点是“ A B C ”三步骤,即畅通呼吸道(A : airway)、人工呼吸(B : breathing)、建立有效循环(C : circulation)。
五、综合分析题(12 分)
1、考虑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紧急情况?(2 分)答: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
2、目前的救治原则是什么?(2 分)
答:降低左房压和 / 或左室充盈压,增加左室心搏量,减少循环血量和肺泡内液体渗入,保证气体交换。
3、作为急诊护士,你应如何对该患者进行护理?(8 分)
答:①体位:立即安置 坐位或半坐位、双腿下垂,保护病人防坠床,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 ②给氧: 4~6L/min,以30%酒精湿化;必要时无创通气/正压通气。
③镇静:遵医嘱给予吗啡5~10mg皮下/肌肉注射,紧急时可IV 3~5mg,陪伴并安慰病人,使情绪稳定、勿惊慌;
④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R、咳嗽与咳痰、肺内罗音变化;
⑤遵医嘱应用 利尿剂、氨茶碱、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综合练习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2、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指在心脏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主要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3、复合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4、热射病:亦称中暑高热,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 三联症 ”),直肠温度可超过 41 ℃甚至高达 43 ℃,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DIC。
5、气管内插管术: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运送
2、院内急诊科诊治 重症监护病房救治 生命绿色通道
3、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 5km
4、循环 呼吸 运动 语言
5、一级监测 二级监测 三级监测
6、脑保护 脑复苏 疾病防治
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器官功能不全
8、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9、迅速将体温降至 38.5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A 2.D 3.C 4.C 5.E 6.E 7.B 8.C 9.A 10.C 11.E 12.D 13.B 14.A
四、简答题(共28分). 院外急救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危重病情的现场评估?(6 分)
答:现场快速评估 危重病情,应重点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估: ① 意识 判断神志是否清醒,意识障碍的程度; ② 气道 仔细察看有无气道梗阻;
③ 呼吸 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判断是否存在自主呼吸,有无呼吸异常; ④ 循环 测量脉率和节律,观察皮肤色泽、温湿度。. 现场救护中如何解除呼吸道梗阻?(8 分)
答: ① 松解领带、衣扣,置伤病员侧卧位或头转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 迅速清除口、鼻、咽、喉部异物、血块、呕吐物、痰液及分泌物等; ③ 昏迷及舌后坠者可牵出舌头,下颌向前托起;
④ 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者可托起颈部、使头后仰,以开放气道; ⑤ 对喉部损伤致呼吸不畅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⑥心跳骤停者做 CPR 同时应尽快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是什么?(6 分)答: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②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③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④应用特效解毒剂; ⑤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8 分)
答: ① 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量出为入); ② 限制钾的摄入,遵医嘱补液及用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③ 合理营养,指导病人摄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磷和优质蛋白饮食,适当限钠; ④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每日体重等变化; ⑤ 对症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⑥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⑦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五、综合分析题(12分).考虑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紧急情况?(3 分)
答:糖尿病并发高血糖危象,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针对患者目前状况应怎样实施救护工作?(9 分)
答:⑴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 遵循先快后慢原则。
⑵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尿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输入速度。
⑶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见尿补钾;重症酸中毒时(CO 2 CP <8.92mmol / L,pH<7.1)需给予适量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入。
⑷ 严密观察病情:严密观察 T、P、R、BP 和神志变化;及时采血、留尿送检;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补液时监测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6.医院和住院环境练习题 篇六
医院和住院环境
[A1型题]
1、门诊就诊顺序应先
A、挂号
B、预检分诊
C、测体温
D、提供检验单
E、卫生宣教
2、急诊室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应做到
A、经济化、标准化、程序化
B、标准化、程序化、高效能
C、技术化、制度化、科学化
D、专业化、制度化、高效能
E、标准化、专业化、高效能
3、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诊留观室的护理工作
A、住院登记,建立病历
B、填写各种记录单
C、及时处理医嘱
D、做好心理护理
E、做好晨晚间护理
4、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诊候诊室护士的工作职责
A、按挂号顺序安排就诊
B、扼要了解病情
C、随时观察候诊者的病情变化
D、科普宣教
E、候诊者多时应帮助医生一起参加诊治
5、病室环境舒适的要求,以下何项不符
A、室温18~22° B、室内相对湿度为50%~60%
C、定时通风,每次约30min
D、午休和睡眠时室内光线宜柔和暗淡
E、病室内不宜放置鲜花盆景
6、保持病区环境安静,下列措施哪项不妥
A、推平车进门,先开门后推车
B、医务人员讲话应附耳细语
C、轮椅要定时注润滑油
D、医务人员应穿软底鞋
E、病室门应钉橡胶垫
7、病室通风的目的与下列哪项无关
A、调节室内温度、湿度
B、增加氧含量
C、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
D、保持空气新鲜
E、避免噪音的刺激
8、在传染病房,污染的手可触碰
A、工作服
B、隔离衣内面
C、口罩
D、避污纸
E、水龙头
9、铺麻醉床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A、换铺清洁被单
B、按要求将橡胶单和中单铺于床头、床中部
C、盖被纵向三折于门同侧床边
D、枕横立于床头,开口背门
E、椅子置于门对侧床边
10、为在全身麻醉下做下肢手术的病人准备床单位(被套式),下述哪项正确 A、将床上脏的被单换为清洁被单
B、床头、床尾各铺一橡胶中单和中单
C、盖被三折于一侧床边,开口背门
D、枕头平放于床头,开口背门
E、椅子置于接受病人一侧的床尾
11、急救药品和各种抢救设备应“五定”,其中哪项错误
A、定数量品种
B、定放置地点
C、定人保管
D、定期消毒灭菌及检查维修
E、定时使用
[A2型题]
1、男性,70岁,因呼吸功能减退,行气管切开术,进行人工呼吸,病人的病室环境应特别注意 A、保持安静
B、调节适宜的温、湿度
C、加强通风
D、合理采光
E、适当绿化
2、某患者因车祸而致右下肢开放性骨折,大量出血,被送至急诊室,在医生未到之前,当班护士应立即
A、询问发生车祸的原因
B、向保卫部门报告
C、给患者注射镇静剂
D、劝患者耐心等待医生
E、给患者止血,测血压,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3、某破伤风患者,神志清楚,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抽搐,所住病室环境,下列哪项不符合病情要求
A、室温18~20℃ B、相对湿度50%~60%
C、门、椅脚钉橡皮垫
D、保持病室光线充足
E、开门关门动作轻
[B1型题](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按次序就诊
B、立即就地抢救
C、转入急诊室诊治
D、立即隔离诊治
E、安排提前就诊
1、一妇女抱3岁男孩到门诊候诊,患儿呼吸急促,频繁地喷射性呕吐,当给患儿测体温时,发现皮肤有散在出血点,门诊护士应采取的措施是
2、门诊注射室一位病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弱、烦躁不安,此时护士应采取的措施是
(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口干、舌燥、咽痛
B、不能自由活动,容易感冒
C、头晕、食欲减退 D、烦躁、失眠
E、抑制排汗、尿量增加
3、噪音过高时病人感到
4、病室通风不良时病人感到
5、病室内湿度过低病人感到
6、病室内湿度过高病人感到(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暂空床
B、备用床
C、麻醉床
D、抢救床
E、手术室
7、急性阑尾炎病人手术后需要准备
8、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需要准备
[X型题]
1、门诊护士的工作内容有
A、预检分诊
B、安排病人候诊与就诊
C、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D、做好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
E、对病人做好诊治工作
2、为了保持病房安静、减少噪音,护士应做到
A、说话轻
B、走路轻
C、关门轻
D、搬运物品轻
E、操作轻
3、按收治范围划分的医院类型包括
A、综合性医院
B、中医院
C、传染病医院
D、康复医院
E、职业病医院
第十七单元
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
[A1型题]
1、以下哪项不是急性热病的特征性表现
A、鼻翼煽动
B、口周紫绀
C、呼吸急促
D、面呈红色
E、脉率增快
2、有关昏迷病人的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
A、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B、全身肌肉松弛,被动体位
C、两侧瞳孔常不等大
D、可出现血压和呼吸的变化
E、对光反射消失
3、病人的支持性护理措施不包括
A、对牙关紧闭的病人采取措施防止舌咬伤
B、危重病人要定时进行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C、对呼吸抑制的病人,遵医嘱注射呼吸兴奋药
D、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通过鼻饲维持营养
E、便失禁的病人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属于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神经中枢急性失调的表现是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昏睡
D、谵妄
E、昏迷
5、护理危重病员,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覆盖凡士林纱布
B、定时帮助病员更换体位
C、为病员定时作肢体被动运动D、牙关紧闭、抽搐病员的病室光线应较暗
E、发现病人心跳骤停,首先通知医生
6、伤寒患者面容特征为
A、苦笑面容
B、无欲貌
C、蝶形红斑
D、满月面容
E、面颊潮红
7、发生脑疝时,瞳孔变化特点为
A、双侧瞳孔直径﹥4mm B、双侧瞳孔直径﹤2mm C、瞳孔边缘不齐 D、单侧瞳孔直径﹥6mm,固定E、双侧瞳孔直径突然﹥6mm,固定
8、护理昏迷病人,下述哪项正确
A、测口温时护士要扶托体温计
B、用干纱布盖眼以防角膜炎
C、保持病室安静,光线宜暗
D、防止病人坠床用约束带
E、每隔3h给病人鼻饲流质
9、双侧瞳孔散大可见于
A、氯丙嗪类中毒
B、颅内血肿
C、水化氯醛中毒
D、脑出血
E、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10、双侧瞳孔缩小见于
A、颅内压增高
B、阿托品中毒
C、脑疝
D、乐果中毒
E、硬脑膜下血肿
11、肺水肿患者加压吸氧的目的是
A、使肺泡内压力增高
B、使肺泡内压力降低
C、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D、使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降低
E、使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升高
12、鼻导管给氧,下列哪项步骤不妥
A、氧气筒放置距暖气1m
B、导管用石蜡油润滑
C、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 D、导管每日更换1~2次
E、停用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
13、当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多少kpa时需给予吸氧
A、4.6kpa(35mmHg)B、5.6kpa(42mmHg)C、6.6kpa(50mmHg)D、7.6kpa(57mmHg)E、8.6kpa(65mmHg)
14、鼻导管给氧操作,下述正确的是
A、给氧前用干棉签清洁病人鼻孔
B、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2
C、给氧时,调解氧流量后插入鼻导管
D、停止给氧时,应先关氧气开关
E、氧气筒放置距暖气5m
15、吸痰时,如痰液黏稠,下列哪项处理错误
A、滴少量生理盐水
B、增大负压吸引力
C、扣拍胸背部
D、协助更换卧位
E、雾化吸入
16、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时,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
A、使用前检查吸引器的效能
B、正确连接吸痰管和排气管
C、病情需要时可连续使用3h D、贮液瓶内吸出液不宜过满
E、每日更换治疗盘内的吸痰用物
17、吸引器吸痰法的适应症不包括
A、手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的病人
B、全麻术后未清醒的病人
C、脑外伤昏迷病人 D、年老体弱无力排痰病人
E、胸部严重创伤的病人
18、有关洗胃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口服催吐适用于清醒并能合作的病人
B、电动吸引洗胃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变化
C、使用电动洗胃机时,负压应保持在13.3kpa左右
D、漏斗洗胃利用的是虹吸原理 E、灌入洗胃液前,应先将病人胃内容物抽出
19、中毒物质不明的患者,用电动吸引法洗胃,下述哪项不妥
A、洗胃液用等渗盐水
B、电动吸引器压力为53.3kpa(100mmHg)
C、插管动作轻快 D、每次灌入量200ml为限
E、洗胃过程患者主诉腹痛或流出血性灌洗液,应停止洗胃
20、下列哪种情况适宜洗胃
A、胃黏膜水肿
B、误服氢氧化钠
C、消化道溃疡
D、消化道出血
E、晚期胃癌
21、敌百虫中毒的病人,洗胃时禁用
A、碳酸氢钠
B、高锰酸钾
C、生理盐水
D、温开水
E、蛋清水
22、口服催吐法,常用的洗胃溶液的温度为
A、10~20℃ B、20~30℃ C、25~38℃ D、39~41℃ E、43~45℃
23、实施人工呼吸前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将病人安置在空气新鲜的地方
B、密切观察病人胸部的起伏状况
C、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D、取下活动假牙,用开口器打开口腔
E、为病人取侧卧位并松开领口
24、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
A、40~60次/min
B、60~80次/min
C、80~100次/min
D、100~120次/min
E、120~140次/min
25、两人操作时,胸外按压与吹气之比为
A、2:1
B、3:1
C、4:1
D、5:1
E、6:1
26、使用简易呼吸机时,一般成人的挤压速度为 A、10~12次/min
B、12~14次/min
C、14~16次/min
D、16~20次/min
E、20~25次/min
27、给儿童使用人工呼吸机,潮气量的标准是每公斤体重 A、5ml
B、8ml
C、10ml
D、12ml
E、15ml
28、简易呼吸器挤压一次入肺的空气量约为 A、200~300ml
B、300~400ml
C、400~500ml
D、500~1000ml
E、1000~1500ml
29、病人使用人工呼吸机后,如通气量过度可出现的症状是
A、吸气时看到胸廓起伏
B、肺部呼吸音清晰
C、皮肤潮红、出汗
D、病人出现昏迷、抽搐
E、生命体征稳定
30、使用人工呼吸机注意事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定期做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
B、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病室空气每日消毒1~2次
E、呼吸器的湿化器应每周清洁、消毒
[A2型题]
1、一男性病人因误服乐果被家人急送入院,入院时病人意识不清,四肢瘫软。急诊护士的正确做法是
A、立即进行口服催吐
B、立即1%盐水洗胃
C、立即2%~4%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D、立即1: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E、立即温开水洗胃
2、一中年女性,昏迷,送急诊室。家属主诉,病人误服大量鲁米那片剂。应迅速选用的洗胃溶液为
A、0.5%~1%硫酸铜
B、1%盐水
C、蛋清水
D、1:5000~1:20000高锰酸钾溶液
E、2%~4%碳酸氢钠溶液
3、某患者随意运动丧失,对言语及光线刺激无反应,伴二便失禁,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给予一级护理
B、取下假牙,定时漱口
C、用床栏,防止坠床
D、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
E、给予管喂饮食
4、患者李某,与家人争吵后口服大量巴比妥钠,急送入院,立即给予洗胃、导泻,洗胃灌洗液与导泻剂宜分别用
A、4%碳酸氢钠,硫酸钠
B、0.9%氯化钠,硫酸镁
C、0.1%硫酸铜,硫酸钠 D、温开水,硫酸镁
E、1:15000 高锰酸钾,硫酸钠
5、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员,70岁,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紫绀,宜选用的氧浓度是
A、21%
B、29%
C、33%
D、37%
E、41% [A3/A4型题](1~3题共用题干)
一急诊入院病人,男性,60岁,家务劳动时突然摔倒,昏迷,摔倒前有喷射状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
1、喷射状呕吐应考虑
A、急性胃肠炎
B、颅内压增高
C、急性肠梗阻
D、幽门梗阻
E、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2、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
A、阿托品中毒
B、脑疝形成 C、吗啡中毒
D、急性脑膜炎
E、休克
3、对此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A、头偏一侧,防止误吸
B、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
C、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D、减少搬动
E、20%甘露醇缓慢静点(4~8题共用题干)
患者李某,男性,58岁,慢支、肺心病,近2天因感冒而气急,咳嗽,痰不易咳出,体温38.9℃,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口唇紫绀,两下肢浮肿,患者情绪不稳定,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4、护士收集资料后,列出下列护理诊断,排在首位的应是
A、焦虑
B、体温异常
C、知识缺乏
D、不能有效进行呼吸
E、皮肤完整性潜在损害
5、给患者吸氧,宜用
A、低浓度间歇吸氧
B、低浓度持续吸氧
C、高浓度间歇吸氧
D、高浓度持续吸氧
E、高浓度和低浓度吸氧交替进行
6、用上述要求吸氧,其目的是防止
A、氧中毒
B、肺泡破裂
C、二氧化碳麻醉
D、肺泡表面张力增高
E、肺泡内渗出液增加
7、为利于排痰,给患者拍背,顺序为
A、自上而下,自外而内
B、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C、自上而下,自内而外
D、自下而上,自内而外
E、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
8、该患者避免诱发因素的主要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注意保暖
C、雾化吸入
D、合理饮食
E、呼吸功能锻炼
[B1型题](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
B、熟睡、不易醒,醒后答非所问
C、持续睡眠,易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
D、意识大部分丧失,对声光无反应,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E、意识完全丧失,对刺激无反应,生命体征改变
1、昏睡
2、浅昏迷
(3~4题共用备选答案)A、瞳孔直径﹥5mm
B、瞳孔直径﹥4mm
C、瞳孔直径﹤2mm
D、瞳孔直径﹤1.5mm
E、两侧瞳孔大小不等
3、阿托品药物中毒
4、有机磷农药中毒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氧分压﹥60mmHg,无紫绀,呼吸困难不明显
B、氧分压﹥50mmHg,无明显紫绀及呼吸困难
C、氧分压30~50 mmHg,紫绀,呼吸困难
D、氧分压﹤30 mmHg,紫绀,极度呼吸困难
E、氧分压﹤20 mmHg,紫绀,极度呼吸困难
5、中度缺氧
6、重度缺氧
[X型题]
1、对意识障碍程度划分正确的是 A、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
B、意识模糊出现定向力、思维、语言的异常改变
C、昏睡病人持续睡眠,醒后能基本正确回答问题
D、浅昏迷时无明显生命体征改变 E、深昏迷时深浅反射均消失
2、氧治疗时,正确的供氧方式有
A、气管切开病人用漏斗法
B、张口呼吸者用面罩法
C、家庭氧疗,用氧气枕法 D、婴幼儿用头罩式
E、慢性心肌缺血者用鼻塞法
3、吸痰法正确的操作包括
A、负压调节因人而异
B、先吸净口咽再深入到气管及深部
C、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 D、痰液黏稠时,吸引时间可适当延长
E、气管切开病人应先吸净切开处
4、关于洗胃注意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急性中毒首选口服催吐法
B、中毒物不明时首选2%~4%NaHCO2
C、每次灌入量800~1000ml
D、幽门梗阻者饭后4~6h洗胃
E、抽出血性液体应立即停止洗胃
5、判断心跳骤停的标准
A、拍打、摇动、大声呼唤无反应
B、观察3~5s胸部无起伏,无空气逸出
C、触摸颈动脉5~10s无搏动
D、触摸桡动脉至少5~10s无搏动
E、血压降至50~80mmHg
6、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是
A、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头略低,足稍高
B、术者位于病人右侧
C、术者位于病人左侧
D、双手重叠于胸骨下端,手长轴与胸骨长轴平行
E、肘关节伸直,垂直下压
7、关于使用呼吸机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有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观察呼吸机运转是否正常
C、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
D、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控制感染
E、做好生活护理
8、以下哪些患者不宜洗胃
A、胃癌
B、幽门梗阻
C、食道静脉曲张
D、误服强酸
E、消化道溃疡
参考答案
[A1型题]
1、B
2、C
3、C
4、D
5、E
6、B
7、D
8、E
9、E
10、D
11、A
12、B
13、C
14、C
15、B
16、C
17、A
18、C
19、D 20、A
21、A
22、C
23、C
24、C
25、D
26、D
27、C
28、D
29、D 30、E [A2型题]
1、C
2、D
3、B
4、E
5、B [A3/A4型题]
1、B
2、B
3、E
4、D
5、B
6、C
7、B
8、B [B1型题]
1、B
2、D
3、A
4、C
5、C
6、D [X型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DE
5、ABC
6、ABDE
7、ABCDE
7.新课程习题教学观及有效策略研究 篇七
习题教学历来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目前的习题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不注意练习题的精心设计和使用, 盲目滥练, 课堂交流方式单一, 学生主体性发挥不佳, 对习题缺乏有效的指导等, 导致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效率很低,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 就如何改变这些状况, 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习题教学观
(一) 习题教学的学生主体观
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在练习中的消极被动现象, 积极创设交流、讨论、合作的机会,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反思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 使学生在感悟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个人的理解。
(二) 习题教学的多维目标观和功能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学目标和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新课程的习题教学也要适应教学目标和功能的转变, 练习不仅是训练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因素相融合的过程。
(三) 习题教学的多维形式和丰富内容观
传统的只为训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题, 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难适应新课程习题教学的多维目标和功能的要求, 必须要以丰富的内容、多维形式的习题为载体展开教学。
(四) 差异习题教学观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精心设计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练习, 在练习形式上、内容上、数量上和难度上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并在学生完成差异性练习和选择性练习过程中, 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习题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一) 精心设计习题策略
一个好题就是一个好的科学问题, 教学中发现教师习题设计的时间花得多一点, 设计的习题就会精一点, 学生就会学得活一点, 习题设计得少一点, 学生练习质量就高一点。所以科学习题的设计是开展高质量习题教学的前提。
1.习题设计的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 如果习题游离于现实生活, 学生练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同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得不到相应提升。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选择与现实生活素材结合在一起的习题,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又能在审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对具体的科学事实、规律要领的理解。
(2) 科学性原则。习题表述要科学、严谨, 杜绝那种钻牛角尖, 有科学错误的坏题。因为坏题不仅会浪费学生很多精力, 增加学生的负担, 甚至还会引导错误的思维, 给以后的习题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3) 层次性原则。习题教学要按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层次性设计。
(4) 习题的伸展性原则。一道好的习题, 教师要善于挖掘习题资源, 让习题资源合理有效地体现出来, 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
将习题伸展, 知识点之间有了连贯性、变化性, 通过对原题的扩展, 充分挖掘了一道题的习题资源, 效果远远大于几个无关联的、凌乱的问题练习与讲解。
(5) 针对性原则。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 结合习题内容和难度, 设计出针对性强的典型习题。
(6) 选择性原则。每位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因此教师设计一些分类习题或“弹性”习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 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成就感。
(二) 多元互动交流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上可打破课堂座位“秧田式”的固定模式, 采取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方式把全班分成每组4人左右的学习小组, 实施教师精讲和学生互动的多元交流。
(三) 习题有效指导策略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 并不等于习题教学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 加强习题指导是有效降低学生解题的认知负荷, 提高练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提高习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笔者课堂实践对习题的指导可从注重指导学生思维自我监控两方面入手。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部分学生所采取的解题行为表现为单凭直觉做题, 有的甚至是无意识的盲目尝试。而有效的解题需要明确问题的三种状态即起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所以要指导学生对解题过程中三种问题状态的思维进行自我监控。
(1) 通过自我设问, 提高思维监控水平
解题时应指导学生经常问自己题目有什么关键信息?问题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达到这个终极目标需要哪些条件?通过这样的思维监控搭建信息和大脑储存的科学知识的链接, 对目标作出决策, 实施问题解决。
(2) 开展错题诊断活动, 提高思维监控水平
在批改作业时可将错题进行收集, 利用多媒体技术做成课件或将典型错题印发给学生, 让全体学生开展认知诊断活动, 逐步由教师帮助纠错过渡到学生自己能识别并纠正, 这样做也可以提高解题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 提醒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8.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篇八
“风波”发生在一节试卷讲评公开课中,当时教师正在讲解下列例题: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
(1) 请写出发生上述现象的三个可能原因: ; ; .
(2) 为进一步确定原因,小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该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 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可能原因);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3) 小明同学准备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电阻R两端,根据灯泡能否发光进一步确定原因.此操作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
本题是2011年无锡市的中考题,原题附设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如下:
(1) 电阻R断路、灯L短路或灯泡两端电压远小于其额定电压(其他答案合理同样给分);(2) 灯L短路(其他答案合理同样给分)电阻R断路;(3) 不可行,可能会造成电源短路.
在讲解第三问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答案,实录如下.
学生:可行,可用导线试触R的两端,如果灯不亮,说明灯本来就是短路的;如果灯亮了,说明原来电路中的电流太小了!
教师:题目中交代,导线是并联接在电阻R两端的,无法试触.
学生:可以用开关来试触!
教师:试触?!试触虽然对电表没有什么损害,但对电池会有损害.
学生:对电池没有影响!上次实验时我试过.
教师:损害肯定是有的,只是表面上没有显现而已,所以这个答案不能算对!
学生显然并不认同教师的说法,但又无可奈何,此后该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消沉.
评课时,有的教师认同执教教师的处理,也有教师认为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双方争论激烈,最终也没有取得一致.联想到近年来试卷批阅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场面,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恰当地设置习题的标准答案这一问题,详述如下.
二、 应重视提升标准答案的适切性
新课程实施后,习题的内容与形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答案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叙述量都有所增加,这些都对习题标准答案的设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求在设置标准答案时,要特别重视答案设置的适切性.
1. 什么是标准答案的适切性
适切性本质上反映的是教师规定的标准(表现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多大程度上能准确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隐藏于学生的实际答案之中),是二者间契合程度的表征,又具体表现为“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和“标准答案”的完备性.如果“理应正确”的答案没有被包括,或“白玉微瑕”的答案遭全盘否定,如前述风波中的“试触”答案,则表明我们预定的标准答案的适切性是有问题的.
2. 提升标准答案适切性的意义
适切性反映答案与学习主体——人的契合程度. 不具良好适切性的答案是一种“目中无人”的答案,只会导致“目中无人”的学习评价!而适切性差,正是当前教学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但直接影响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还通过考试这一“指挥棒”影响、干扰新课程的落实,必须着力扭转.
三、 如何提高标准答案设置的适切性
1.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环节之一,答案标准的设置自然也要顺应这一逻辑;另一方面,答案设置中的种种不足,在很多场合、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教师“没有想到学生会如此”或“根本没有考虑学生”,这种“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教师认定的应然”与“新课程认为的应然”间的脱节,来源于设置者“生本”理念的旁落. 由此,提升设置的适切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生本”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变以往一味地站在学科专业的立场上,以成人的角度去设置答案标准的偏差,尝试并逐渐习惯站在生活的立场上,以儿童——“一个成长中的人”的视角去看问题、想问题和表达问题.
2. 处理好与科学性、严谨性之间的关系
重视答案的适切性,并不意味着放弃科学性、严谨性. 三者应统筹兼顾.仍以上述“试触”答案为例,其实瞬时电源短路对电池是有一定损害的!从科学性标准来看,该答案并非无懈可击. 但我们必须考虑到,“瞬时短路有害”既超出了学生的操作经验——在实验、生活中没有直接观察到,也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师并没有传授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对此的无知是必然的、正常的,因而也是允许的!如果因此而否定这一答案,实质上就是否定了学生“总会存在暂时性无知”的合理性,还连带否定了学生在“无知”基础上展开的所有其他正确的推理和判断,更否定了他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创造性心智投入”,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即使存在科学性的瑕疵,我们仍应肯定. 所以适切性会反过来规制答案应该具备何种程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 掌握“差别设置”的策略
提升答案的适切性,教师就必须掌握“差别设置”的策略,就是针对不同的评价境况(如不同的学生人群、不同的学习时段、不同的检测目的与方式等)时,我们设置的答案标准,要具备必要的弹性,有所变化,以适应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学生答题实际,具体来说,当面对不同的学习人群时,学习基础、态度和个体优势智能元分布上的差异,会造成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水平的学生群体,针对不同人群,应设计和执行不同的答案标准,这在平时的巩固性练习、非甄别性检测中也是可行的. 最常见的,一是对学优生与学困生执行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学困生,主要评价其在思路、方法上有无重大的、本质性的科学错误,在表达上是否抓住问题的重点或关键,突出相关概念或规律,有无会引发实质性理解歧义的“表达失误”;对学优生则另外在思路的严密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操作的规范性,表达的条理性、严谨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在评价实践性作业时,除了综合评价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各类单项评价,如:最具趣味研究奖、新颖选题奖、最佳实验创意奖、优秀操作奖、最佳组织奖、最美实验(调查)报告奖、最具人气作品奖,最佳答辩表现奖、最和谐研究小组奖等,来为那些拥有不同优势智能元、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现自身亮点的平台和机会,为不同学生人群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针对不同的学习时段,即使是同一习题的答案标准,其设置也可能有所差别.例如,考查“反射定律中的两角关系”时,初二与初三学段采用的评价标准就应有所区别,初三总复习时可将标准提高为“须体现两角之间的因果区别”,而初二学段则不宜如此.因为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本来对因果关系的了解就很寥寥,加之无法直接感知“入射角呈现在前、反射角在后”的现象,学生自然就对“两角之间的因果区别”缺乏内在的皈依;而到了初三,随着学生对各类“因果联系”研究的深入,此时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就能自行概括出描述两个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正确句式,如:“…果与…因有关”“…果与…因成正比(成反比)”“…果与…因相等”等. 相反,如果在初二学段就“超前”设置如初三那样的标准(实际上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做的),出现的情况就是:尽管教师千叮咛、万强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才是正确的,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类错误回答依然会层出不穷、经久不息!而学生在遭受这类“不可预知和察觉错误”的不断打击下,就会产生“物理玄虚、难学”的心理阴影,在起始阶段就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实在是得不偿失. 面临不同的检测目的时,其所对应的评分标准也应有所侧重. 如:
例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
设置分析:这类习题直接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识别与记忆,识记的准确性是检测的主要目的!所以评分标准必须在关键词句上“咬文嚼字”.
标准答案:不超过36V;不高于36V;小于等于36V.
评分标准:“36V”“低于36V”“小于36V”“0到36 V”等答案都应严格地判定为错误!
例2:小明想用“等效替代法”测量一个电阻Rx(阻值约为数百欧),可用的器材有:干电池(2节)、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R0(200Ω,1A)、滑动变阻器(100Ω ,1A)、电阻箱(0~9999Ω,2A)、开关若干、导线若干;
(1) 自选器材,画出实验电路图;
(2) 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
(3) 待测电阻Rx= ;
设置分析:本题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 “等效替代”的理解与运用,具体应考察:①是否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据此判断学生是否知道等效替代的内涵);②能否辨别应该依据何种效果(是电流还是电压?)来进行替代;③能否筹划正确合理的替代步骤,是先接入Rx还是R0?(根据②和③,可判明学生对方法理解和运用的层次). 只要(且只有)依据学生上述三方面的表现,教师就(才)能较清晰地评估出学生掌握的层次,以上三点就构成了本题的“主要评分点”,而其他诸如“电路图是否规范”“书面表达是否严谨”等,只要没有造成“实质性的误解”. 就不应进入评价视野!如果对例2这类重在考查程序性知识的习题,不坚持“抓大放小”的评分标准,依然喋喋不休地重复强调“规范”与“严谨”,势必会打压有“实践、创新”优势的学生群体的发挥空间,使得由此筛选出的学生“听话细心”有余,而“突破创造”不足,这无论是对学生的继续深造、还是将来的人生发展,都是不利的.
标准答案:(1)实验电路图(2分);
(2) 实验操作步骤:
①将Rx和定值电阻R0如图接入电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2分)
②用电阻箱代替Rx,调节电阻箱阻值直到电压表示数仍为U,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 ; (1分)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3) 表达式:待测电阻Rx= R .(1分)
评分标准:(1)可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替代定值电阻R0;若学生没有正确判断出本题只能依据电压来实施替代,而错误地使用了电流表,则扣2分,但不连累后续得分;(2)中若缺少步骤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因不是主要方面,不扣分;若R0和电阻箱的接入顺序颠倒,则扣2分;综合考察(1)和(2),若学生没有应用等效替代法,则扣去全部6分.
4. 学会了解学生解答思路的方法
提升答案设置的适切性,还要全面、真实、细致地了解学生答题时的所思所为,主要方法有:
作品分析法,即通过分析研究学生的各种作品,如试卷、作业、报告等,来研判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兴趣、习惯、态度的养成状况,主要关注点有:正误答案的类型、对应的答题思路、共性问题与典型错误、学生的相异构想与非主流答案、教师相应的归因分析等. 长期而持续的作业分析与记录,能转化为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为其合理制定同类习题的评分标准,积累必要的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考等重大的甄别类测试中,运用作品分析法,可以先对试卷进行抽样批改,了解各种答题情况,分析其中映射的学识水平,研究恰当的赋分细则,进一步完善命题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提升标准答案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再以统一的尺度,进行大规模批阅.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推荐阅读: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07-10
环境现状监测方案10-03
环境监测配答案08-08
环境监测专业个人简历10-08
环境监测司法鉴定的内容06-18
水环境监测与识别技术06-18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综述06-26
全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讲话稿08-25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10-14
煤矿监测监控工复习题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