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

2024-09-23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共11篇)(共11篇)

1.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 篇一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摘 要]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两方面的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大部分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引入推导;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关键词]兴趣;计算 ; 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是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呢?

1、在游戏中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最有效。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反复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小?W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逐步形成的。教学中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让计算这座大厦稳如泰山。数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计算技能的训练不是机械的重复劳动。算法是解决问题时求结果的实际操作程序,而算理则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只有熟练掌握算理才能灵活驾驭算法,也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操作、知识迁移等方法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例如,教学“

7、8加几”时,可以引导学生摆小棒,通过摆一摆、移一移、合一合等直观形象的操作,使学生自然、高效地理解满十进位的含义,同时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四、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然后、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总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2.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 篇二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是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造成的, 因而,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效的办法。

1.抄题或在稿纸上列竖式时, 不要将数抄错, 而且要分清加、减、乘、除号, 不要落下其中的任何一步。

2.计算时, 首先搞清运算顺序, 再进行计算, 有的题目需要简算, 就要运用学过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有的题目没有要求简算, 在有把握的基础上也可进行简便计算。

3.学生的书写方面也应严格要求, 不规范的书写会给学生造成错觉, 在计算的过程中将数看错, 以至于计算错误。例如, 学生在草稿纸上0和6不分、1和7不分, 不愿去点进、退位点, 小数点也经常被忽视, 给计算带来很大的麻烦。

4.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在每做完一道题时, 一定要进行检验, 检验不光要检查计算过程, 还要检查横式是否写了得数, 如果写了是否和竖式一致。

在整个的计算过程中, 踏实、仔细、认真都是必备的学习习惯,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误, 计算结果都会不正确。

二、掌握计算的基本知识和迅速进行口算

在四则运算中, 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

1.计算首先要掌握运算顺序, 学生要知道先算哪, 后算哪。其次, 对于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应熟记心中, 不要混淆。如教学“两位数相加减”, 有的学生做加法时退位, 做减法时进位, 在加减一位数时相同数位不能对齐。小数的加减法与乘除法相混淆, 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 而乘除法是末位对齐, 这些都是在学习法则不清。

2.学生在低年级学过的20和1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都必须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这是提高计算速度所必要的前提, 这些基础知识不扎实, 无法又快又准地进行计算。

3.口算应作为每天的常规训练来完成, 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口答卡片上的计算题, 既提高了学生的做题速度,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口算的精准是准确计算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是准确计算的一个基本功。

三、掌握运算定律, 灵活进行简算

简算是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的计算类型, 达到熟练简算程度的必备条件是灵活掌握运算定律。首先, 要仔细观察算式, 从中发现其符合哪个运算定律, 其中有的算式需要进行变形才能符合使得学生难以发现。如:, 学生乍一看看不出可以运用哪个运算定律, 但是将23变形成 (22+1) 后, 就不难看出是运用乘法分配律了。其次, 有的运算定律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来体现, 这样学生记忆深刻, 不易忘记。如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 可以给学生举买东西的例子, 一共有100元钱, 买笔用了10元, 买本用了20元, 还剩多少钱?我们可以先把买笔的钱减了, 再减买本的钱, 也可以把花的钱加起来, 再用100元减, 这样学生就会对减法的性质牢记心中了。最后, 学生要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一些小技巧, 如在分数、小数混合计算时, 用分数做乘除法比较容易, 用小数做加减法比较容易, 有时分数的分母和小数也可直接约分, 不必都统一成分数。在计算与圆相关的问题时, 通常3.14最后再乘, 以免先乘完造成后续计算太麻烦。因此, 学生在计算时, 不仅题目中要求简算的需要简算, 没有要求简算的题也可寻求最简便的方法, 掌握计算的技巧, 提高计算的速度, 但是有时计算方法运用不得当, 则会导致计算非常麻烦。

四、讲清算理, 学生不再迷茫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小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运用, 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算理不理解,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一定要注重算理的理解。例如, 在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题时, 学生爱把一位数放中间, 既不与个位对齐, 也不与十位对齐, 如果讲清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是因为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 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是因为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 如果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那就是几个一加几个十, 等于什么呢?无法确定是几个十还是几个一, 所以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学生明白了法则的由来才能牢记并掌握法则。当学生明白了这些法则的由来, 就不用机械地去记忆, 自然而然地就能将题做对。

五、学生的错题不能放过

教师要重视学生错题的收集和整理, 分析其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学生做题时出错, 反映了他做题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能轻易放过,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查出知识的漏洞, 才能及时改正。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导致计算容易出现失误,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经常会出现抄错题, 加法当成减法来做, 做题过程中丢三落四, 不能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道题, 这样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踏实的良好习惯。

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 由于运用不当导致计算出现错误。如学生在学完进位的加法后, 再做23+42时, 他也会点上进位1, 好像所有的加法都需进位, 这就是对进位法则不太理解。在学生学完分数乘法后, 再计算学生就会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减, 与分数乘法的法则相混淆。

3.计算的基本功不扎实导致计算出错。所以学生做错题之后, 教师可以把题目拿出来与学生共同讨论, 分析出错的原因, 让学生引以为鉴。

六、估算不容忽视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先进行估算, 可估计出数的大致取值范围, 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学生在计算完302×21时, 大致可以估计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302可以看做300, 21可以看做20, 这道题应该比6000多, 如果计算偏离这个结果, 那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估算, 去超市买东西时, 提前估计一下每样物品共用多少钱, 在算账时就不会出现大的误差, 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七、让枯燥无味的计算更生动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 因此, 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愉快地去学习, 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也体会其中的乐趣。如可以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展示出来, 开展“我是小医生”的活动, 让学生来找问题, 并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 学生既能印象深刻, 又乐于去完成这个任务。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时, 可以将学生分组, 以抢答的方式完成口算练习, 用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三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是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效的办法。

1.抄题或在稿纸上列竖式时,不要将数抄错,而且要分清加、减、乘、除号,不要落下其中的任何一步。

2.计算时,首先搞清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有的题目需要简算,就要运用学过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有的题目没有要求简算,在有把握的基础上也可进行简便计算。

3.学生的书写方面也应严格要求,不规范的书写会给学生造成错觉,在计算的过程中将数看错,以至于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在草稿纸上0和6不分、1和7不分,不愿去点进、退位点,小数点也经常被忽视,给计算带来很大的麻烦。

4.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在每做完一道题时,一定要进行检验,检验不光要检查计算过程,还要检查横式是否写了得数,如果写了是否和竖式一致。

在整个的计算过程中,踏实、仔细、认真都是必备的学习习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误,计算结果都会不正确。

二、掌握计算的基本知识和迅速进行口算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

1.计算首先要掌握运算顺序,学生要知道先算哪,后算哪。其次,对于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学生应熟记心中,不要混淆。如教学“两位数相加减”,有的学生做加法时退位,做减法时进位,在加减一位数时相同数位不能对齐。小数的加减法与乘除法相混淆,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而乘除法是末位对齐,这些都是在学习法则不清。

2.学生在低年级学过的20和1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都必须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是提高计算速度所必要的前提,这些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又快又准地进行计算。

3.口算应作为每天的常规训练来完成,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口答卡片上的计算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做题速度,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算的精准是准确计算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准确计算的一个基本功。

三、掌握运算定律,灵活进行简算

简算是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的计算类型,达到熟练简算程度的必备条件是灵活掌握运算定律。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从中发现其符合哪个运算定律,其中有的算式需要进行变形才能符合使得学生难以发现。如:■×23,学生乍一看看不出可以运用哪个运算定律,但是将23变形成(22+1)后,就不难看出是运用乘法分配律了。其次,有的运算定律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来体现,这样学生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如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给学生举买东西的例子,一共有100元钱,买笔用了10元,买本用了20元,还剩多少钱?我们可以先把买笔的钱减了,再减买本的钱,也可以把花的钱加起来,再用100元减,这样学生就会对减法的性质牢记心中了。最后,学生要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一些小技巧,如在分数、小数混合计算时,用分数做乘除法比较容易,用小数做加减法比较容易,有时分数的分母和小数也可直接约分,不必都统一成分数。在计算与圆相关的问题时,通常3.14最后再乘,以免先乘完造成后续计算太麻烦。因此,学生在计算时,不仅题目中要求简算的需要简算,没有要求简算的题也可寻求最简便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巧,提高计算的速度,但是有时计算方法运用不得当,则会导致计算非常麻烦。

四、讲清算理,学生不再迷茫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小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运用,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算理不理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一定要注重算理的理解。例如,在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题时,学生爱把一位数放中间,既不与个位对齐,也不与十位对齐,如果讲清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是因为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因为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如果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那就是几个一加几个十,等于什么呢?无法确定是几个十还是几个一,所以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学生明白了法则的由来才能牢记并掌握法则。当学生明白了这些法则的由来,就不用机械地去记忆,自然而然地就能将题做对。

五、学生的错题不能放过

教师要重视学生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学生做题时出错,反映了他做题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轻易放过,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查出知识的漏洞,才能及时改正。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导致计算容易出现失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抄错题,加法当成减法来做,做题过程中丢三落四,不能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道题,这样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踏实的良好习惯。

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由于运用不当导致计算出现错误。如学生在学完进位的加法后,再做23+42时,他也会点上进位1,好像所有的加法都需进位,这就是对进位法则不太理解。在学生学完分数乘法后,再计算2/5+1/4学生就会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减,与分数乘法的法则相混淆。

3.计算的基本功不扎实导致计算出错。所以学生做错题之后,教师可以把题目拿出来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学生引以为鉴。

六、估算不容忽视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先进行估算,可估计出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学生在计算完302×21时,大致可以估计一下结果是否正确,302可以看做300,21可以看做20,这道题应该比6000多,如果计算偏离这个结果,那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估算,去超市买东西时,提前估计一下每样物品共用多少钱,在算账时就不会出现大的误差,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七、让枯燥无味的计算更生动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去学习,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其中的乐趣。如可以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展示出来,开展“我是小医生”的活动,让学生来找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既能印象深刻,又乐于去完成这个任务。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时,可以将学生分组,以抢答的方式完成口算练习,用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教师与学生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对待才能够完成得更好。

4.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四

关键词: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 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 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 表达的欠缺, 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 学生对写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我们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 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下面我就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谈几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消除恐惧心理,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 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 他们就会“想写, 爱写, 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首先, 让学生知道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 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 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写作文《第一次劳动》时, 先让学生试着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也可以找家人来帮忙, 然后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感受等写下来, 结果全班同学眉开眼笑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习作。另外, 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 让他们在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其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 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 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 去比喻, 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 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 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 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比如;在本学期我们学习有关以“桥”为主题的课文后, 在口语交际课上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桥, 其中一个孩子就说他希望自己能建造一座五彩的“和平之桥”, 可以化解婆媳之间, 父母之间的争吵。多么大胆而又朴实的想象呀!另外,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当地的一些名俗活动。比如, 我们这一代就有逛庙会的习俗, 可以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在周末休息时, 跟随父母去逛庙会, 让他们仔细观察会场中的所有事物, 准备写作的素材, 使孩子们在玩中收集集料, 充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俗话说的好“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然写作的素材也源于此。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如说, 科学实验第一课要求学生观察一朵油菜花, 为了让学生有花可观察, 我要求他们在自家的花盆中亲手种上油菜、豌豆、番茄、草莓等各种植物, 并把它带到教室。每天自己负责浇水施肥, 观察记录变化, 和同学交流观察记录。冬天, 当天气骤变, 快要下雪时, 我就及时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下雪前云彩的变化, 下雪时雪花的形状, 下雪后的美景, 积累写作的素材。另外农村的孩子, 有的是时机亲自亲近大自然, 因此可以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跟随父母田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小河边倾听溪水的声音, 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去发现他们的不同变化, 进而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 把自己所观察的事物写的形象生动, 而又具体。

三、多读书, 读好书,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读书, 读好书,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 课内阅读一般指我们的课本, 而课本也正是我们学写习作最好的范文。因此, 我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 通过用普通话朗读来纠正方言中一些不规则的发音, 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另外, 向学生介绍有可读性的课外书籍引导他们阅读, 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 还能开拓视野, 陶冶情操, 增长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学生搜集习作材料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发挥想象力,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其重要。

四、引导学生善于积累

俗语说的好“眼过千遍, 不如手过一遍”“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积累词汇, 在喜欢朗读的同时还要学会摘抄, 做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养成摘抄的习惯。每人准备一个小型摘抄本, 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 让学生分类把写人、记事、写景、读后感中自己喜欢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感觉新颖的词句都摘录出来;同时也要摘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另外, 要做到随时随地的摘录, 如广告用语、电影台词、对联、歇后语、谚语等, 这样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 使习作即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又可以锦上添花。只有不断的积累, 才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能到达金字塔的动物只有鹰和蜗牛, 蜗牛不仅仅靠的是意志, 还有就是它的日积月累。所以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积累, 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5.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五

[关键词]提高;训练;竞赛;计算;习惯;因材施教

一、要从口算练起,为孩子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

口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口算却因内容简单而常常被忽略。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枯燥的训练代替丰富的思维活动,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以至于到二年级还存在一部分学生用“掰手指”口算的情况。 事实上,孩子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如果训练得法,其口算速度可以比疏于训练的孩子提高好几倍。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坚持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會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坚持,就是从简单的整数口算一直坚持到分数口算,最终练就一身口算的好本领。因此提高孩子口算能力,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这样定会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为孩子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

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通过对比、归纳设计出的题型,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学生总是很难掌握这类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出所有能用乘法分配律的题型,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练习、巩固。而且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算法,帮助其他的同学共同掌握。其实,在整个小学数学中,计算最难掌握的属分数了,尤其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约分,多数学生不能熟练地约为最简分数,或者因为约分而浪费了很长时间。因此,在学习约分时,针对约分这类型题,通过分类,反复对各种类型题进行训练,直到熟练掌握,这样为后面学习分数乘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定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所以,在计算练习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学生才能掌握易错、易混及有难度的题目,才能更好地提高计算能力。

三、要经常开展计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学科本身就没有英语课堂那么气氛活跃,因为数学以思考为主,需要静。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多孩子不能用心思考。若能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所以,开展一些计算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开展一些口算比赛,四则运算比赛,简便运算比赛,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等。通过小小的比赛,让学生总结更好的算法,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样的竞赛其实是让学生在“玩”中练。最主要的是通过竞争更能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四、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

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还有要形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促使学生认真审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若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孩子将会受益终身。

五、在进行计算练习时,要注重因材施教

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会完不成任务,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计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总体来说,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进步,都能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把这个重要的任务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此,需从口算练起,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可以经常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并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而且在进行计算练习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探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大观周刊 - 2012.

[4]《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课程教育研究 - 2013.

6.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六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是注重基础的教育,越是科技突飞猛进,瞬息万变,越是要重视基础。扎实的基本知识是良好适应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一种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中的基础。关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运算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运算策略和技巧,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而现在的小学生对计算感到十分吃力,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计算更是无从下手。相反,有的学生对计算十分喜欢,写出的计算过程推理清楚。因此我觉得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生,对数学中的计算不感兴趣,不动脑筋去想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凑十”的游戏),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苍姗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傅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石婧涵,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乘法的初步认识儿歌:乘法算式要记住,相同加数写前头,乘号跟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 时针分针认识歌: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通过这些儿歌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

二、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掌握这些理论依据就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懂算理,只知道机械练习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多次练习使其达到正确、熟练的程度。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众多不同的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这种方法的算理,使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计算教学定会变得多姿多彩、生动具体了。

三、加强基本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运算能力的提高。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学生的计算既快速,又准确。例如: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这样的组题进行强化训练:6+8+2、6+8÷2;10×4-4、10+4-4;125×8、125+8;8+0、8×0。学生在做这些口算题时,容易受到原有知识的干扰,产生思维定势而发生计算错误。因此在平时的口算训练中要多进行这类练习,给学生打预防针,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达到提高他们的计算水平的目的。

四、有效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

五、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对小学生的要求是正确、迅速和灵活。只要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这样的教学和练习,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等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孟杰.解决实际问题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9期

[2]邱广东.迁移教学与数学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年24期

[3]吕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J].广西教育,2005年Z1期

7.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 篇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指出,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 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 博览群书, 开拓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呢?阅读是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么, 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 调动各种感官,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因为,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 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 于是, 才能积极地思考, 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 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 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体现以学生为本, 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 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 允许学生犯错误,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全盘否定, 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 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与学生平等的对话, 提倡教师与学生多向交流, 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 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 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 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 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共同探讨问题, 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2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 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保护好奇心。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阅读教学中, 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 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 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如教学《凡卡》,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让大家展开思路, 丰富想象, 各抒己见, 就会提出以下问题:1) 《凡卡》是俄国契诃夫写的一篇著名长篇小说, 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是虚构的;2) 凡卡七八岁时, 可能上过小学, 加之聪明好学, 所以学会了很多字;3) 凡卡当学徒受尽欺凌, 心理有吐不完的苦水。这样, 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促进了学生质疑和提问。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 哪怕是肤浅的, 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 都应给予鼓励。

3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 (含朗读) 、略读 (含默读) 、浏览 (快读) 三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 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 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 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 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 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 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 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我在多年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光靠做题目解决不了问题, 最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所以建议该学生不要着急, 要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入手。平时要多看、多读一些文学作品, 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过一定的积累肯定会得到提高。

2) 在平时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具体内容概括要准确; (2) 抽象的东西 (如比喻解释) 要解释明白、清楚。

3) 题目问什么答什么, 有几问就几答。如题目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你不能把此答成怎么理解。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 纵观全文, 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 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 归纳每段意思, 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1) 不要急着去做题, 在进入题目之前, 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 作快速浏览, 摄取各段大概意思, 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 仔细阅读每句话, 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 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2)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 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 尤其注意段首、段尾, 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 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 结构层次。 (3)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 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 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 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 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 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 认真审题, 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 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 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 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 把握题目要求, 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文章作者的话, 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 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 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 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 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 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 锁定答题区间, 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 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 准确抓住关键词句, 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 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 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 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 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 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 筛选组合, 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 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 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 问什么答什么, 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 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 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 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 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 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 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 是表意的外在形式, 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 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 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 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 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 变含蓄为直接, 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 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 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 有的生动细腻, 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 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 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 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 概括性的语言, 即为所需答案。

4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 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 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 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 无论是心理、大脑, 还是神经系统, 都会随年龄增长, 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 比如, 低年级要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 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 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 在学校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 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

总之,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离不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掌握阅读的方法、课外书的阅读等几个方面去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8.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 篇八

一、分享图书资源, 让学生有书可读

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非常缺少。初步调查发现, 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 去积累词汇, 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为此, 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设“班级图书角”, 在学校设“校园图书角”。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 相互阅读, 教师也可以带来适合学生的图书。此外, 在每年的寒暑假,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 那就是让家长给学生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 甚至还可以推荐性地开出书目, 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学生的阅读需求就会不断增加, 这可以极大地克服农村学生阅读书籍不足的现状。

二、培养阅读兴趣, 让学生爱上阅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由此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要以教材或阅读材料为依据, 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生活环境, 因材施教。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 利用农村孩子对蒲公英、苍耳、豌豆比较熟悉的优势, 在教学本课前, 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植物, 有了感性的认识后, 在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此时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植物的视频, 后请学生自读课文。由于学生事先已观察了, 产生了好奇心, 他们就主动地投入自主阅读活动之中, 文章的重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 这些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的文字变成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一文, 如果让学生直接朗读, 效果不佳, 但换个角度,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把人物性格表现出来, 学生不仅很感兴趣, 而且很快进入状态。这时, 学生朗读就很容易把握文中的人物特点, 完全投入其中, 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了解了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 还要说得简练得体。教师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进而达到喜欢阅读的目的。

三、指导阅读方法,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例如,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 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 也不懂得积累知识, 吸取技巧, 用到写作上。显然, 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 而且会读, 要读得更好, 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 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 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圈画批注的方法, 略读法, 精读法, 默读法, 摘抄评价法, 写心得体会法等等。

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摆在第一位的并非背书, 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 而是让本人去思考。”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离不开积极的思维。因此, 在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 必须增进和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 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吸收古人的哲理经验, 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不同, 找到突破, 提出异议, 运用所观察到的知识综合分析, 论证自己的观点。阅读的整个过程会让小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 广泛阅读, 积累知识, 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 提出自己个性鲜明的见解。

五、学生尝试写读后感, 锻炼写作能力

阅读后不仅要鼓励学生讲出阅读后的感受, 还要多写读后感。阅读与写作本是一家, 当学生阅读了很多后, 就应该用笔试着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 就得有广泛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 作注释, 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记录生活的点滴。

总而言之, 在新课改下, 阅读教学应该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 笔者坚信可以让阅读真正成为农村学生的生命需要!

参考文献

[1]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

[2]甘肃教育, 2007 (13) .

[3]教育教学研究, 2007 (11) .

9.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 篇九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素材的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广泛的阅读,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我想方设法办好班里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平时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好文章或一些名言佳句,就把它剪下来贴在摘抄本上,以供参考、学习和引用;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着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趣事,我积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这些事记录下来,让学生从这些点滴小事中有所发现, 使身边这些小事成为写作的素材,作文时资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外,有趣的活动也为积累素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园、班级文化氛围越浓厚,各类活动形式越多样,学生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自我表达的需求就越强烈。因此,我充分利用农村有利条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一些农家小活,体验着劳动的意义、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快乐,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灵感,不断地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作文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结合我们村小交通便捷、环境清幽的特点,我让学生写一篇《美丽的校园》。在写之前,让他们带上纸和笔,先去观察校园,欣赏学校的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大声畅所欲言。学生观察回来,在集体交流中,有的说:“学校的桂花开了,有的白如雪,有的黄如金,那香气真能飘到十里之外,让人神清气爽。”有的说:“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真威武,就像一个巨人拔地而起,我们在这里学习,感到无比的安全、舒畅。”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校园的美景便又呈现在了学生眼前,我适时要求:“那就把你刚才看到的、感受到的赶紧写下来吧。” 学生马上动起笔娓娓道来,没有了以前咬着笔杆冥思苦想却写不出来的现象。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 人的自尊心。 ” 因此,对学生的作文应充分肯定,就算是再差,也要挖掘闪光点。肯定和赞美的评语,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以后写作,他就非常努力。除了在评语中加以肯定外,我还让学生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作文中优秀片断或词句,让学生体会成就感,不断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定期张贴优秀作文,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成为范文张贴,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对学生作文的肯定,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積极性。

四、锻炼学生自改能力

作文内容写得好不好,文章思想反映美不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修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例写作《最美的人》写作时由于选材的不同,孩子们写出的人物不同,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有反映助人为乐的美,有反映勤奋努力的美,有反映无私奉献的美……形形色色的美不可能通过一个学生的作品来反映,但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修改,小组交流让孩子们欣赏到,感染到。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评价,不仅可以纠正文章中出现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错误与不足,还可以提高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甚至文面整洁的形式美,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和熏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发现生活真、善、美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还要会“放”,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由地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练习。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六、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因为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10.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十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 如, 四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是整数乘、除法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所以, 我每天坚持给他们安排一定量的蕴含规律和技巧的计算题作为家庭作业, 这样既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 先让学生计算12+88= ( ) , 13+87= ( ) , 14+86= ( ) , 15+85= ( ) , 16+84= () , 再想一想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最后试着写出类似的算式。经过充分思考, 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 和都是100。在后续的练习中, 再让他们做两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 三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两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题目。事实证明, 他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 每次在检查作业时, 都能发现他们在交流计算方法, 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二、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持之以恒地坚持口算训练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关键。每天可用10分钟的时间, 习题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例如, 在学习3.87÷2.5÷0.4这类题目的简便算法的前两天, 我就给学生出几道两数相乘积是整数、整十、整百的题目, 所以在学习小数的除法时, 学生一看到3.78÷2.5÷0.4;7.86÷1.25÷0.8这类的题目, 就会想到:2.5×0.4=1, 12.5×0.8=10, 所以3.87÷2.5÷0.4=3.87÷ (2.5×0.4) =3.87÷1=3.87;7.86÷12.5÷0.8=7.86÷ (12.5×0.8) =7.86÷10=0.786。

课外练习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很快就可派上用场, 这样, 学生练的就很积极主动。每次的练习题同桌之间要互查, 要给对方讲清楚计算方法, 这样他们就不得不认真思考, 既锻炼了学生思维,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让学生明白算理

有些题目, 学生经常出现错误, 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马虎, 有些是因为不明白算理, 导致记不牢方法才出错。如:6.3-2=6.1, 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被减数中的3在十分位上, 表示3个0.1, 减数中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所以十分位上的3个0.1减去个位上的2个一不得一个0.1, 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样的错误很容易就避免了。

还有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125×32×25=125×8×4×25=1000×100=100000

如果学生能明白连乘的运算顺序, 他就会知道这里是不能把4与25相乘的, 要想把125与8、4与25分别相乘, 这里必须借助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125×32×25= (125×8) × (4×25) =1000×100=100000

四、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我发现, 平时学生对于规定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一般都会做, 但是一旦将简算题和四则运算混合题放在一起, 或者将简算题放入文字题、应用题中时, 学生就不会自觉合理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了。归根结底, 学生的简算意识淡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可以经常以不同的形式, 如, 文字题、应用题来训练学生自觉合理地进行巧算。可让学生多做些类似这样的题目:某批发部购回35箱苹果汁和65箱橙汁, 苹果汁和橙汁分别都装24瓶。一共购饮料多少瓶?

35×24+65×24= (35+65) ×24=2400 (瓶)

答:一共购饮料2400瓶。

11.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方法;计算规律;计算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结合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仅谈如何帮助学生领会计算方法和掌握计算规律。

一、帮助学生领会计算方法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影响深远。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为此,在教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都是通过展示组成和分解数的图画或实物,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领会并掌握“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要使学生算得快、算得好,帮助他们理解算理、掌握规律是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究出算理。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猴要请客,买了两箱桃子,一箱9个,另一箱8个,它一共准备了几个桃子?哪位小朋友来帮小猴算一算呢?谁有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多少个桃子呢?经过教师的点拨,在一阵动手操作和相互讨论后,学生很快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学会了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很快学生就学会了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有的学生还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继续学习的。让学生理解透彻,掌握规律,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坚持日积月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才能见到成效。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杜热乡

上一篇: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下一篇: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