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人称诗仙相传他

2024-07-13

李白人称诗仙相传他(共8篇)

1.李白人称诗仙相传他 篇一

“诗仙”李白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具有“原生态”的特征,也是所有书法的源头。篆书的基本特点是因形立意,如马、羊、象等字。我们建议娃娃学书法从篆书开始,是因为篆书具有图形文字的特征,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一个故事。再加上表意性强,便于联想,所以非常符合娃娃们的天性,能够吸引他们去探究汉字的来历,进而达到学前启蒙的目的。

【讲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仙”,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认汉字】

李,形声字。

《说文》:李,果也,从木,子声。古时李字的本义是李花白、李果甜的“李”。

甲骨文里,目前尚未发现有“李”字,战国时代“陈簠”里的“李”字是左“子”右“木”。“战国印”时上“木”下“子”便已固定下来。

①② 战国金文。③ 小篆。④ 楷书。

白:纯粹是个象形字。

甲骨文“白”是一颗白米的形状,中间一横表示上的丝疵。

今天的.“白”字已不像白米了,“白”是霜雪一般的颜色。既然像霜雪,自然便引申出“明亮”(如“白天”“东方既白”)、“纯洁”等意思。

① 甲骨文。② 金文。③ 小篆。④ 楷书。

【学书法】

横弯的写法:

(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受启迪】

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有下面几点值得小朋友们学习借鉴:

1、李白学习和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少年时代的他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喜爱运动,好剑术;

2、李白注意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养分。他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3、李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文敢于揭露现实,抨击时政。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2.诗仙李白及其侠义精神 篇二

李白的诗写得好,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诗仙”,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李白并不是专业诗人,成为 “诗人”并不是他的人生目标。那时的人写诗,就像今天的人写日记、开博客一样,是记述一种心情。“不小心”就成了诗人,这不是他的本心,他的本心是做侠客,当大将(当然,他也想当宰相,并自负有“入相”之才)。认为“剑”比“诗”好,这是李白自己的看法。

李白年轻的时候行侠仗义,到处打抱不平,曾亲手杀过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也许是暗写他自己的经历。这一点,当时的人魏颢在编写李白诗集时就说过:“(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亲手杀死过几人)”。这一“手刃数人”事件的始末,李白和魏颢都语焉不详,大概是有所顾忌。

但李白从不后悔做了这件事:“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他自负是把脑袋拎在手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侠士”、“豪客”!可以推测,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绝不是为了考科举而离开家乡,也许是因为杀了人,要避避风声,同时借此机会“横行”天下,以实现自己成为大侠或者将军的梦想。

李白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自己的“文才”,而是“剑术”。他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地强调:“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释性地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朝宗》)李白身材不够高大(不足一米七),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这一点,史书有记载。

《新唐书·文苑传》就特别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旧唐书》也记载: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不是一般的太监,他是唐玄宗亲封的三品大将军!唐玄宗召其进宫是选他做贴身警卫,有了他,玄宗每夜就可高枕无忧——安全有保障。李白敢于“引足”(伸出腿)让高力士“脱靴”,既说明他有傲气,更说明他有武功做底子,平添了几分自信。否则,高力士“脱靴”时稍稍做点手脚,恐怕李白至少会落个“趾骨骨折”或“胫骨骨裂”之类伤残。反之,高力士之所以甘于为李白脱靴,恐怕也不是佩服李白的“诗”,而是佩服他的“剑”,大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3.追念李白-诗仙赴月 篇三

仗剑远游,你舒了舒衣袖,轻轻挥笔

落成剑阁天险

蜀道峥嵘,阻住了云中的飞鹄

自此,长安也暗生绝壁钩连

一代俊逸,竟与陷于攀援之愁的猿猱结伴

流落于市井酒肆,无意于开元的繁华

斗酒十千恣欢谑,优游壶中流淌出的日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换酒,富贵如云烟过眼

见惯了王侯将相,偏偏独羡饮者,数落着寂寞无趣的圣贤

贺知章说,你洒脱的是个谪仙人

天宝元年,玄宗见你

君臣不谈治国,徒然荒废了经纬之才

此刻你沦落为御用,每日守着皇家的后花园

清平调里,藏下了多少强颜欢笑和心有不甘

面对谗谤,终于,还是置之一笑,凭谁问殿上演出的.是一幕脱靴还是挂印

云游四海,放浪形骸

怎知,你身上也流着王者的血液

心怀天下的豪情

把盛唐舞成剑气,把刀兵吟进了月色

塞下的笛声中信手折柳,摧金鼓,抱玉鞍,挥剑斩楼兰

安史之乱中,一首永王东巡歌

勾画着心中的永嘉南渡

可惜终是做不成谢安,反陷落浔阳狱里

虽得救赎,天命之年,奔波颠沛,流身夜郎

长恨,此生不得淬吴钩,秉烛且作侠客行

桃花潭,念着汪伦的情,黄鹤楼,遗下了搁笔亭

采莲曲,长干行,子夜吴歌声中,似见故人依依相送的身影

辞别长安,远涉吴越,一夜间梦游天姥

远离,离开污浊之地,安可摧眉折腰,安可屈尊权贵

月下身临一万八千丈天台,白鹿青崖,虎瑟鸾车,相逢云之君

拔剑四顾,一曲花间舞

云生寂寞,月影凌乱

剑花轻挽,叹胸中纵横之策已荒芜成了远离尘世的丹炉青烟

悠悠问,杜甫哪里去了

长风秋色沉吟着不知如何作答

你迷失于宦海,却因诗文成名

大唐少了一个政客,华夏有了一个诗仙

这一夜,酒醉后终得自在,由着本性,于碧波间捕捉明月

人们记住了

采石矶上,浪漫悠美的纵身一跃

4.关于诗仙李白的作文描写 篇四

——题记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那么古诗词一定是其中最美的一朵奇葩。不夸张地说,一个中国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已经开始教他“床前明月光”了。不仅如此,我们会在元旦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秋时叹“明月几时有”,送别时曰“劝君更尽一杯酒”,古诗词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与情感表达。我最喜欢的诗人,便是“诗仙”李白。

说起李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李白是很幸运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唐朝国力的鼎盛时期。不甘于做个凡人的李白,有着更加远大的抱负与梦想。他说“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这正是他充满理想的写照。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李白从五岁时与父亲到四川生活,在十五岁就开始“行万里路”。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走出蜀地,便开始游历大江南北。游历中的李白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他也像许多人一样未能免俗地寻找当官的机会。据说李白一生未参加科举,所以他选择了干谒(自荐),写了许多“自荐信”,但可惜全都石沉大海。

自荐不得,李白又选择了隐居,这也许是当时的人让自己出名的另一种方式,于是他在游历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隐居一阵子,因为隐居于山水之中,所以李白的山水诗居多。从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他一直求官不得,他将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融入了诗词之中,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些诗都与他追求梦想不得志息息相关。

在他感到希望渺茫时,朝廷招他入朝为官,但皇帝只是让他写诗来取悦自己,李白不得重用,受到排挤丢了官。后来他逢安史之乱,加入了永王麾下,但因谋反被发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几年后朝廷大赦天下,他回到金陵后不久便去世了,一代诗仙就此陨落。

5.我与诗仙李白的奇遇700字 篇五

刚走到客厅,我连忙跪下,并对李白说:“小弟愿拜您为师,请诗仙收下。”李白看到我,吓了一大跳说:“哪里冒出来的人?”看着李白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的表情,我连忙笑了,对他说:“我刚从床上醒来,原先怀疑您是否是李白,如今见到了您,才知道您就是诗仙李白,请您收我为徒!”李白说:“好吧!看你那么真诚,我就收你为徒吧!”“耶!太好了!”我兴奋的大叫起来。接着,我带着李白去参观了一下我们家,又带着他去了楼下的小花园。李白看着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新东西,好奇得不得了。一直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我看着李白刨根问底的样子,心里一直在默默地笑他,“真是少见多怪。”“已经中午了,我们赶紧回去吃饭吧!”我对李白说。我们一起在饭店宴请李白。饭桌上,李白夹一个菜,就问一个菜,让我们都没法安心吃饭,但是我心里其实可高兴了!因为唐朝有名的诗仙李白,居然也有不懂的问题需要问我。

下午,我带李白去了厦门的鼓浪屿,一旁的路人都在那说那个小孩子好有福气啊!还可以,跟李白并排走。李白东瞧瞧,西看看,反复看了很多遍,还看不够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李白说:“诗仙,今晚,您就睡在我们家里吧!”可是李白却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我今晚必要归家了,已经三年没有归家了,钱不够,所以不能回。这时我对李白说:“诗仙,您不用着急,因为在我们这里,一张机票就可以把你送回故乡。”回家以后,我立刻买了一张从厦门到碎叶的机票,听老师说李白的故乡在碎叶。在上飞机的时候,李白对我说:“再会!”

我对李白说:“诗仙!再会!”

6.李白人称诗仙相传他 篇六

本单元源自苏教版第三单元《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

本单元由《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四首诗组成。体现了李白情感内涵:蔑视权贵的傲气,高标出世的洒脱,面对离情的磊落,呼酒买醉的旷达。找出“豪放飘逸的意象设角度研读这四首诗,可以使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貌,借一苇而渡大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李白豪放飘逸预期成果:理解李白诗情,撰写李诗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送友人》《将近酒》,通过整合教学,感受他“豪放飘逸”的诗风3.能够辩证地认识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生出对人生的理想追求,并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在品味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李白在“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1. 李白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作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 李白诗歌常借助哪些意象传达复杂的思想和多变的情

3. 李白诗歌常借助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其豪迈飘逸诗风

专题一:走进诗仙李白,走进其豪迈诗风(2 课时)专题划分

专题二:走进诗仙李白,走进其月亮情结(1课时

其中,专题一中的“走进诗仙李白,走进其豪迈诗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走进诗仙李白,走进其豪迈诗风

2课时 1.诵读李白的四首诗,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2.了解李白诗歌常用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体会李白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思想和多变情感。

4.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诵读心得。

5.让学生在朗诵自评、互评,个人品味,小组展示,师生对话,并借助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 寻,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1.阅读四首诗,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初读每首诗的感受吗专题问题设计

2.四首诗中,李白诗歌常借助哪些意象传达其多变的情感

3.四首诗中,李白诗歌常借助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其豪迈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2、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选读》课本。

3、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学习活动设计

走进李白,走进其豪迈诗风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李白四首诗。描绘初读每首诗的感受。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活动二:再读四首诗,画出四首诗中,李白常借助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有迷人的仙境、皎洁的月亮、萧萧的斑马、奔腾的黄河、甘醇的美酒。品味活动三:李白借助这些意象,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诗,细细品味,说一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四:四首诗中,李白诗歌常借助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其豪迈飘逸诗风?四首诗其共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各小组自读交流收获,组员互谈诗风感受;概括出李诗诗风特点。活动五:,重读四首诗,分析四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布置作业: 1.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2.背诵六首词。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评价要点 探究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写成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7.李白人称诗仙相传他 篇七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公元701年,他出生在辟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户商人家里。五岁的时候全家一起迁居到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很小的时候,父亲让他到山上的学堂里去读书。在学校里,调皮的李白不好好用功,他经常逃学,所以学习成绩很差。有一次,老师说了他一顿。他想反正我学习也不好,还不如早点离开这个倒霉的地方!想着想着,他便挎起书包偷偷溜出了学堂。出了学堂的李白很高兴,觉得自己今天终于解放了,可以好好地玩一玩了。他一路小跑,顺着山路就下去了。

不一会儿,他就到了山脚下。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逃学的李白以前也经常到这里来玩。他顺着小河向前走去,发现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蹲在河边的一块石头边,手里拿着一根铁棒“咔嚓咔嚓”地在石头上来回地磨着。李白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就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了好半天。他想这位老婆婆磨一根粗粗的铁棒,做什么用呢?铁棒那么硬,怎么能磨呢?

于是,他很有礼貌地问道:“老奶奶,你辛辛苦苦地磨这么粗的铁棒干什么?”老太太说:“我要用它做绣花针啊!”说完,抬头看看眼前站着的这位少年。“做绣花针?”李白更觉得奇怪了,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即使能磨成,那要到什么时候啊!他对老奶奶说:“若是磨不成,你可就白费力气了!”老奶奶听了满有信心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啊!”李白故意调皮地说:“那你今天能磨得成吗?”老奶奶回答说:“今天磨不成,还有明天;明天磨不成,还有后天;后天磨不成,还有大后天„„只要我不间断地天天来磨,总有一天是要磨成功的。只要有决心,世上的事什么都能成功。”老婆婆还对他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铁杵虽然粗,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李白一听恍然大悟,他想:老婆婆的话有道理。这和读书一样,天下的好书很多,可是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能够把所有的书读完哪!老婆婆的话,就像一把重重的锤子猛击在了李白的心上。他对照几天来自己的行动,扪心自省,感到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从那以后,他又到私塾里去读书了。他决心用铁杵磨针的精神振奋自己,加倍努力勤学,再也不偷偷跑掉了。不论先生留下多少课业,他总是认真地按时完成。

除此之外,他还加紧读课外的书籍,终于把古代诸子百家的经书都读完了。

后来李白到戴天山中的大明寺去读书,写了一首《访戴天道士不遇》的诗,成为他早期的著名诗篇之一,当时他只有十几岁。

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人称“诗仙”。

742年,诗名遍天下的李白应召到长安供奉翰林,唐玄宗也给他以特别的恩遇。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已到,可以一展抱负了。但所谓翰林供奉只是一种以文学词章备顾问的侍从职务,没有实际官职。玄宗只是把他看作御用文人,让他写一些华丽的点缀升平的新词,增

加宫廷乐趣而已。这很快就让他感到寂寞和凄凉。三年的宫廷生活,李白看透了政治的腐化和罪恶。他厌倦了,便请求玄宗让他离去,玄宗便准许他的请求。从此,他再没到过京城。

出京不久,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以后又与杜甫、高适同游梁宋。接着在东鲁又与杜甫相见,同游鲁中名胜。他在山东济南接受了高天师所授,正式成为道士。李白夫人许氏死后,他又续娶宗氏,并以梁国、东鲁为中心北游燕赵,南游广陵,往来于宣城、金陵等地。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民间,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希望东山再起,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的抱负。

755年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在此期间他正隐居庐山,他希望有机会为国平叛立功,不久参加永王李瞵的幕府。后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被逮捕,并判死罪。幸得元帅郭子仪相救,才免于一死,被判流放夜郎。途经洞庭湖、长沙、衡山等地,到白帝城,大赦令下,才免除流放之罪。于是李白返回浔阳,途经扬州、南京等地,投奔在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里。61岁时,他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叛军的消息,就从当涂北上,准备去临淮前线请缨杀敌,走到江陵,因病返回。

762年,李白病逝,遗体葬在当涂县青山之南。

8.诗仙李白读后感怎么写 篇八

李白出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李白出生的那天,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了他们家的后院,而与此同时,在后院的李白的父亲李客也看见有一个亮闪闪的东西掉了下来,李客还没有回过神来,屋子里就响起了婴儿啼哭的声音。因为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所以李客给他起名叫李白,字太白。

李白的座右铭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视金钱为粪土,友谊为千金。他一生中认识了很多和他一样的豪杰。如:孟浩然、杜甫等等。

李白疾恶如仇,经常打抱不平。在少年时期中,他带着一位书童,浪迹天涯。几年来把从家里带来的几万两银子施舍完了。他虽然被唐玄宗罢了官,可是依然关心天下百姓。

他曾经让杨国忠帮他磨墨,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他61岁时还决心要上战场做一名勇敢的士兵,讨伐“安史”。可是路中因为生病而没有实现。

上一篇:关于合肥市中学语文教师首届“我读经典”下一篇:致村民的选举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