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圣诞老人的故乡(精选8篇)
1.沪教版圣诞老人的故乡 篇一
沪教版《吹泡泡》的教学反思
本课后鼻韵母的学习在拼音教学中是一大难点,学生对后鼻韵母发音的掌握有一定困难。在整节课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把游戏贯穿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识字、学习拼音,成功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游戏一:吹泡泡
“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揭示课题时,我凭借一瓶泡泡水,让学生来吹一吹,这时,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飘满了教室,我走在孩子们中间,聆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感觉自己也回到了童年,这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
在学完了四个后鼻韵母后,我明显地感到孩子们有点累了。后鼻韵母的发音对上海孩子来说,掌握确实有一定困难。为了避免枯燥,我运用多媒体,把这些后鼻韵母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泡泡上,伴随着泡泡碎了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宛如自己跟着小螃蟹在一起吹泡泡,这时,分散的注意力又重新被集中起来,大家抢着认读泡泡上的后鼻韵母,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游戏二:花儿朵朵开
适当的表扬能激发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把本课要求拼读的音节以小红花的形式出现,谁拼对了,这朵小红花就属于谁。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抢着要得到小红花,枯燥的音节拼读,在学生“我来,我来”的声音中成功进行。
游戏三:猜猜我是谁?
这是我在课堂上经常用的一个游戏。这种游戏操作简单,学生参与面广,既进行了生字巩固,又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
游戏四:滚雪球
这篇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采用“滚雪球”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纷纷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小伙伴一起朗读,雪球越滚越大,学生的训练也越来越大,从而做到了熟读成诵。
游戏五:游海底世界
课堂上,我时时做到拼音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巩固拼音,拓展识字”这一阶段,我把“太阳鱼 章鱼 松果鱼 龙虾 海星 蓝鲸 鹦鹉螺”的音节出现在海底世界,并告诉他们拼对这些音节,这些小动物就会跟你们见面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拼读起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节课上,通过这五个游戏,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沪教版圣诞老人的故乡 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调查表明,“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课程重视“教教材”,教师的创造力受教科书限制。新课程则提倡“用教材教”,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假如课程和学科专家及出版单位编制教材是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是教材的二次开发。正如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那么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也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是具有探究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作品,而不是专家们给予的仅供教师忠实执行的范本。”
二、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
1. 基本含义
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指师生在实施初中化学课程中,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沪教版化学九个章节的教科书进行适当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化学教学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初中生的学习需求。
2. 基本方法
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上、下两册教科书为依托,基于教科书又超越教科书,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教科书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也立足于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需求,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这显然与教材的一次开发是不同的。
3. 基本目标
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方面服务于教师本人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体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诠释,另一方面也使原有的教材更适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加工,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造,而且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实际教育情景下的动态生成,寻求生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应注意的基本属性
1. 重构性
沪教版化学教材是一种正式的课程文本,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和学生需要对它进行解释,以建构其中的课程意义;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对同一文本的解释和建构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例如,初中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催化剂”的特性: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书本对此没有做更多的解释,也没有实验。在二次开发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锰在做双氧水的催化剂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呢?然后通过查找资料,用实验对比、实验后回收药品称量、称量的药品能否再次用作催化剂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构,使学生体验动脑动手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课程进行重构或二次加工的过程。
2. 对话性
教师对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实际上是教师与教材文本、学生之间通过对话而实现融合的过程,是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而达成对课程意义的一致性理解的过程。教师与教材的文本对话主要指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因为任何教材都隐性或显性地反映教材编制者所秉持的理论和观念。教师一方面要解读文本预设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育情景对教材加以调整、改变或加工,赋予新的意义。就像读者和文本的对话一样,读者不仅要理解文本,而且要对它作出反应,而这种理解和反应是主观的,是带有创造性的。例如,化学沪教版下册第九章“化学与环境”中“在你周围能见到的固体废弃物有哪些?请你提出关于回收和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建议。”等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3. 情境性
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载体,教材承载着编制者的课程理念,但无论一次开发如何尽善尽美,其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格式所蕴含的整齐划一的教育要求,是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教材内容和具体情景或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很少是完全匹配的。由于地区经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水平等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别是沪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每一个教育教学情境多半是独特的。因此,教师必定要充当教材与教育情境之间的协调者,以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境的适应性。例如沪教版化学教科书上册“石灰石高温分解实验”就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石灰窑,并配合讲解。这比只是在课堂上做实验更直观、更生动,学生印象也更深刻。
四、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二次开发的注意点
1. 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要转变自己对教材的观念,也许我们早该注意到教师的教材观对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作为对教材的价值、作用、评价标准和处置方式的基本看法,教材观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一个对教材抱神秘主义态度的教师,不仅不敢增删教材内容,甚至迷信教材上的教学方法;一个持开放式教材观的教师则往往以怀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都试图找到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同的教材观将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完全不同的教学生活,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
2. 教材二次开发的关键是延伸
教材的二次开发关键是延伸开发,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必须看到,教材仍然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那么,要能二次开发好教材,就应抓住两点:其一,教师要理解和领会教材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了解各章节教材的基本结构,深刻分析揭示不同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把握教材的特点,使教材所潜藏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其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新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也就是说,教材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般的思路或设计,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3. 教材二次开发的方式是合作
教师之间要精诚合作。大多数教师在通常情况下,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这种开发和使用方式使他们缺乏合作的愿望和冲动。对更好地二次开发教材也是不利的。所以,教师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在合作开发的场景中,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家长都可参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可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与他人共享开发资源。
3.沪教版圣诞老人的故乡 篇三
关键词:教材;共性;相异性;启示: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1(S)-0027-3
2005年,江苏省进入了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并将于2008年迎来新课标下的新高考。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人教版”教材进行了仔细深入的研究,同时注意把它和“沪教版”教材进行了比较,从两种教材在宏观结构、章节内容以及对微观知识点处理上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更全面地把握新课标的精髓,更有效地指导高中物理的教学。
1 两版教材的共性
1.1 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两版教材都十分注重物理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从身边的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乐于探究的习惯。
如,教材在“传感器”的处理上,“人教版”在7个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陈述、演绎和归纳。在传感器的应用方面也举了7个实例:有力传感器——电子秤;有温度传感器——电饭锅、测温仪;光传感器——鼠标器、火灾报警器等。这些实例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沪教版”以生活中的传感器——光声控延时开关为背景,通过3个探究实验,步步深入地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物理原理,使学生以问题串的形式感性地接受新知识。在“信息时代离不开传感器”一节中介绍了丰富人们生活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随处可见的红外测温仪、酒精浓度测试仪,高科技的智能传感器、微型传感器,遥测与遥感等。两种版本的教材共介绍了近20种传感器。
1.2 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两版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很注重可读性,教材中设置了大量轻松愉快的活动,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他们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信心得以充分的展现,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分子动理论”一章中,“人教版”从“暮春时节,油菜花飘香”引入分子运动的概念;“沪教版”则从似乎离题万里的“降水概率”引入本章内容,巧妙地提出了研究分子运动的新方法。又如,“人教版”中给出了一幅茶叶蛋的照片,说明了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屡见不鲜,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在两版教材中所安排的“做一做”都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实验,如“人教版”中“溴蒸气的扩散”实验,“沪教版”投掷硬币的实验等。此外,两版教材在形式上也十分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多种形式的呈现使教材的版面活泼生动,内容充实有趣,从感官上增强了对学生的刺激,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愿读、爱读、想读。
1.3 进一步设计知识线索,使知识链更加完善。
不同的知识线索形成不同的知识链。在新教材中,编者对很多章节之间及章节内部的知识结构作了调整。笔者认为,这一变动更贴近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习惯。如“人教版”大纲教材将“力”放在第一章,而课标教材将“运动的描述”作为学生接受高中知识的第一步。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明显感觉到物理的学习并不是那么吃力,与以往学生一入学就感觉物理知识高深难懂形成了明显对比。又如,在对“电场”知识线索的规划和设计上,虽然各版教材不尽相同,但也都在立求让知识链更加完善。在此,笔者以“人教版”大纲教材和课标教材中的知识链作一对比,如后图1、2所示。
可见,人教版大纲教材中的知识链是残缺的,在课标教材中知识链得到了完善。完善的知识链让物理概念更加严谨深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1.4 渗透探究思想,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教材很重视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的引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的丰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而且也能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充分体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所以,做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与实验相关的栏目(演示、实验、做一做、思考与讨论、家庭作业与活动、实验探究、课外活动等)展示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动手实践,开拓思路提供条件。
探究的思想和过程渗透到了两版教材的各个角落。在“电场”一章中,对于示波器的使用,很多老师认为这不是自然规律,不好进行探究。但在“沪教版”教材中,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究范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观察现象,从而明白一些旋钮的功能;再从探究示波器开始,引出电场力的性质、能的性质,以探究为线索总领全章。当然,其间还嵌有许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探究活动来丰富教材的编写理念。
2 两种教材的相异性
教材是《课程标准》再创造的产物,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体现了编者的教育思想及相应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这里,结合“碰撞与动量守恒”的具体内容,就“人教版”和“沪教版”的教材进行分析与比较。
2.1 章节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设置上有差异。
两种教材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对“碰撞与动量守恒”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知识的过程性和系统性,同时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动量守恒的结论。如,“人教版”在火车、台球、微观粒子的碰撞中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沪教版”设计了一个公园划船的生动情景,从中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进而设计实验进行论证。
从相异内容中可以看出两种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首先,在知识点的联系上,“人教版”在通过实验得到动量守恒之后,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推导了出动量守恒定律;“沪教版”则运用图象,将动量变化和瞬时变力的作用效果加强了联系,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动量的变化时,还设计了动能变化的探究实验,加强了动量和能量的联系。
其次,在内容的阐释上,“人教版”比较周到,既有弹性碰撞又有非弹性碰撞,有对心碰撞又有非对心碰撞,有宏观碰撞又有微观碰撞,有生活中的碰撞实例又有科学探究中的碰撞实验;“沪教版”则更有启发性和探究性,如探究动量变化,安排了这样一些栏目和任务: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完成一份实验探究报告、课题研究等。
2.2 在栏目设置上,“两版”教材也不同。类别人教版沪教版栏目设置参考案例、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科学漫步、做一做、问题与练习实验探究、讨论与思考、多学一点、课题研究、信息浏览、家庭作业与活动插图数量30幅36幅虽然两种教材设置的栏目名称不同,但研究其内容,会发现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探究性,如参考案例、实验探究、课题研究;二是启发性,如思考与讨论、讨论与思考;三是应用性,如问题与练习、家庭作业与活动;四是拓展性,如家庭作业与活动、多学一点;五是开放性,如科学足迹、科学漫步、信息浏览。两种教材共近70幅图片,使问题阐述更形象生动,更能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图景,使教材的表达更简洁、准确。
2.3 例题和习题设置的个数和情景有区别。教材例题数习题数例题的内容情景人教版425小球相碰、火车挂接、导弹炸裂、棒击垒球沪教版518蹦床、保龄球、碰碰车、质子和氦核碰撞、火箭喷气两种教材在例题的选择上都注重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关,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情景,让物理走进生活,特别是让学生走进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同时也不忘让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体现物理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沪教版”还注意了动量守恒在微观世界中的运用,间接地告诉学生动量守恒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意义。
3 对教学的两点启示
3.1 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优化整合教学方案。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虽然我们只使用某一个版本的教材,但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不要拘泥于某一套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要将它们进行优化整合,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按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主动感知、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
3.2 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教学中往往涉及到一些抽象、微观和复杂过程,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表述清楚。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适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形象展示物理过程,清晰表达物理图象,简明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笔者仅以两例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加以说明。
如定性研究“自感现象”,实物演示实验按图3连接,发现断开开关,灯炮没有立即熄灭,而是逐渐变暗。调节RP的大小,可能出现灯泡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的现象。随后笔者用“几何画板”模拟了该过程并描绘了灯泡中电流的流向及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解释这种现象。
再如,探究“电阻定律”中电阻阻值与其粗细的定量关系时,可以先猜想R∝1D,经过采集数据,利用Excel拟合R-1D图线(图5)。通过让学生去判断该图线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假设不成立。然后,再进一步猜想R∝1D,并拟合出线性关系(图6),这有效地学让就很容易发现阻值是与截面积成反比的。
当然,通过对两本教材的研究,笔者受启发颇多。它通过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不仅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物理学的内在价值和知识结构的逻辑美。
充分利用好教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钟启泉,2003.8。
[2]《走进高中新课程.物理》江苏科技出版社,李容、陆建隆,2006.7。
4.沪教版《水里的娃娃》的教后反思 篇四
沪教版《水里的娃娃》的教后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一种新鲜感。为了使学生朗读好课题“水里的娃娃”,设计三个阶梯:一是老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二是根据提问的语调,引导学生朗读;三是说话训练中,巩固朗读技巧。这三个“阶梯”体现我们对学生朗读训练“由扶到放”的过程,并且将朗读训练与口头语言表达训练融为一体。当然在这过程中,班级中还有不少学生由于智力问题跟不上这个节奏。
二、拼音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课文中声母y、w和它们组成的整体认读音节wu yi和yu是前一课的新授知识,也是本篇课文要巩固的复习的内容之一。将此复习环节放在课文新授前原因有二。首先运用游戏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生状态。其次是巩固声母,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拼读出许多中出现的由y、w组成的音节。不过有不少同学对于整体认读音节,wu和yu特别是yu掌握的还不够。
5.沪教版七年级古诗 篇五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P16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松
(唐)杜荀鹤
P17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杂诗
(唐)王维
P42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P43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石壕吏
(唐)杜甫
P44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又呈吴郎(唐)杜甫
P45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登岳阳楼(唐)杜甫
P46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 P48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卖炭翁(唐)白居易 P49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P52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P54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无题(唐)李商隐
P5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P6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P6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P75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P76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红梅(宋)王十朋
P92
桃李莫向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P93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P109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人怜故乡水,万里送归舟。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霄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唐)李商隐
P110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唐)P92
(唐)P92
(宋)P17
移舟泊烟渚
(宋)P76移舟泊烟渚(宋)P76(宋)P76(宋)P76(宋)P76(宋)P76(宋)
(宋)
(宋)
(宋)
6.沪教版《野兔》优秀教学反思 篇六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沪教版《野兔》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沪教版《野兔》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在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训练要求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本篇课文是一篇老教材,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一个奇异景象:在野地里,一只弱小的野兔踢死了凶猛的老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老教材上出新意,同时又能让学生学得扎实?这是我在本课备课之初就想有所突破的问题。
弱小的野兔能战胜凶悍的老鹰,不可思议的故事本身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三、四小节的学习上,以读代讲、少讲多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材料。
1、以读代讲。本堂课,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读课文的机会,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互助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基本达到了熟读成诵的要求。
2、少讲多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练习:( )的野兔用( )战胜了( )的老鹰。理解课文时,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找句子:课文中哪些是描写老鹰向野兔进攻的句子?用~~~~~划下来,哪些是描写野兔对付老鹰的句子?用划下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野兔以弱胜强的计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野兔是怎样用巧计战胜老鹰的,使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了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
7.沪教版圣诞老人的故乡 篇七
知识与技能:知道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河流径流量变化判断主要补给类型;理解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同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不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013年11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浏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河床裸露、干裂, 这还是江西第一大河, 长江重要支流赣江吗?赣江水位会持续下降吗?
呈现2013年上半年以来赣江水位变化的新闻标题:《赣江水位猛涨》《江西第一大河赣江水位持续上涨》《赣江水位持续走低》《“潭美”过后赣江水涨》《赣江提前进入枯水期河床现龟裂》。
师:赣江水位为何“起起伏伏”?河流流量的多少, 流量的季节变化是和河水的补给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河水的补给”。
二、新课教学
课件显示河水补给的概念和河水补给类型:以河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受制于降水的变化, 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则与温度变化有关。
(一) 补给类型不同, 河流的径流总量和季节分配也不同, 下面请各组同学抽签选择各组的河流, 根据课本的介绍以及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学习任务一)
引导学生按照描述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补给类型、分析原因的思路交流学习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出各条河流的分布地区。
问题1:地下水补给与湖泊水补给有何不同? (地下水补给比湖泊水补给更稳定;湖泊水与河水互为补给, 所以有季节性变化;外流区湖泊水河流源头是河水补给, 大多数情况下与河水互为补给, 内流区的湖泊往往是河流的归宿 )
问题2:冰川融水补给与积雪融水补给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积雪融水补给在西北地区不突出? (东北地区春季到来时, 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西北地区则是在夏季温度升高很多时, 冰川才会融化补给河流。西北地区积雪融水补给不突出, 是因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雪总量不够多, 并且由于风大也使降雪难以积累)
前四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1:河水补给是河流水文特征之一, 直接影响河流径流量多少及径流变化。第五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2:同一条河流不同季节主要补给往往不同。
(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补给类型是否可能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资料“长江水系图”及文字介绍, 完成学习任务二。
上源: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雨水补给为主。中游:湖水补给为主。
结论3: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补给类型也可能不同。
(三) 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河流径流总量以及季节变化深受河水补给类型的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并结合上一篇《大气、天气与气候》旧知, 画出我国东北、华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曲线。
师:两个地区河流的径流总量不同, 通常情况下哪一地区河流流量大? (华南、东北) 为什么? (两个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都是以降水补给为主, 两个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 受夏季风影响, 南方雨季长, 降水多, 所以受气候影响补给也更多)
师:为何两个地区的河流流量曲线都是双峰型的? (东北3、4月份春汛由于积雪融化, 华南地区4、5月份的流量峰值由于雨季来临;东北7、8月份夏汛雨季来临, 华南9、10月份再次受雨带影响使水位再次上升)
师:我国南、北方相比, 哪个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 (受夏季风和雨带移动影响, 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 雨季短, 降水更加集中, 所以季节变化更大) 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 怎么应对? (保护湖泊等湿地, 增强湖泊的调蓄功能, 合理使用地下水, 河流枯水期时能得到其补给, 植树造林这是天然的绿色水库, 修建水库、水坝应对水旱灾害, 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力等)
例如:湖泊与河水有互为补给的关系 (展示课件) , 再看鄱阳湖面积的变化, 问如果鄱阳湖面积缩小, 会对长江产生哪些影响? (更容易洪水泛滥, 旱灾更加频繁)
三、课堂总结
附:分组合作学习任务书
学习任务1: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图中A、B、C表示三种补给形式, 其中A是补给, B是补给, C是补给。
学习任务2: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 流域面积最大, 入海水量最多的河流, 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 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 湖口以下为下游。
8.圣诞老人的故乡 篇八
圣诞老人的故事,在欧洲有很多版本,但被世界大多数的人们认可的还是来自北欧芬兰的圣·尼古拉斯的故事。相传圣诞老人的名字叫尼古拉斯,生平最爱济助贫困。有一次,他送三袋金子给三个贫穷的少女,帮助她们摆脱被卖的命运。他把金子从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晾在壁炉上的一只长袜子中。于是,将礼物放进圣诞袜的送礼方式便流传至今。随着圣诞节在全世界的兴起,圣诞老人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1985年,芬兰当局在拉普兰省的省会罗凡涅米市郊建立了圣诞老人村。
我第一次去圣诞老人村是骑着自行车去的。初冬时节,温度还在零摄氏度左右徘徊。下过雪,但没有积下来。一路上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但在满是白霜的树林和偶尔出现的房子中骑车穿行,也颇有意思。因为没有走主路,常常迷失在众多的岔口边。就这样走走停停,问问找找,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SantaClaus Park”(圣诞老人公园),周围全是姿态优雅的雪松。心想,要是再有雪落在树上,就更是会美不胜收了。
再往前不远,就是圣诞老人村了。
即便是没有指示标牌,你也能猜出这里是圣诞老人村。这里的建筑与罗凡涅米别处的建筑明显不同。罗凡涅米城里和乡下的建筑大多装饰不多,没有太多欧洲的典型特点,而这里的建筑就像盛装上场的演员,雪松、驯鹿、圣诞老人的形象随处可见。
圣诞老人村是一组木建筑群,包括有邮局、圣诞老人办公室、购物商场、鹿园等。
圣诞老人村的邮局几乎是每位游客都会光顾的地方,因为从这里寄出的信件和贺卡具有特别的意义。圣诞老人邮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上面还有英文的“北极圈”字样。圣诞老人村不大,但邮局有好几个,可能就是因为业务太繁忙。除了主邮局,在圣诞老人的办公室里以及其它几家商店里也有邮局。圣诞老人村的主邮局就坐落在北极圈的边上,是外边,所以不算是北极圈中的建筑。每年,无数张卡片从这里寄出,就像是圣诞老人的礼物从这里发出。
邮局有南北两个门,北门正对着北极圈。从门口的挎包小男孩雕塑不难看出这是邮局。
从南边的门进入邮局,我感觉自己来到了一间装饰华美的宫殿。大厅是一个圆形的建筑,中间是多边形的柜台,几个着红色装束的工作人员站在柜台里面忙碌着。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邮局,你一定会觉得他们不是在忙邮政事务,而是在为什么特殊的节日做准备。
周围的墙上布满了各种小礼品和贺卡,琳琅满目。罗凡涅米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是开架自选,好像店主从来没有担心过有人会顺手牵羊。在柜台的一侧,靠墙的位置,放置着一红一黄两个邮筒,分别用中、英、日等九国文字写着“当日特殊纪念戳”和“圣诞节特殊纪念戳”字样。不管你在任何时候来到圣诞老人村,只要你把邮件放到左边那个黄色的邮筒里,你的邮件将被盖上当天的邮戳寄往目的地;如果你把邮件放到右边的那个红色邮筒里,你的邮件将被盖上圣诞节那天的邮戳,而且一般来说你的朋友会恰好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你的邮件。想想那是一份多么特殊的礼物!
从主邮局的北门出来,你就会看到有一个像木桩一样的方向标,而且很快你会发现有一条方向标上写着“Peklng 6680KM”字样,从这里到北京6680千米,不算太远吧。中国南北相距就有五千多千米。再低头看,你会发现一条写着66°32’35”的白色粗线赫然横躺在地上,原来这线正是北极圈的分界线,过了这线以北的地方就属于北极范围。有些游客在线上跳来跳去,感觉像在北极进进出出,颇为有趣。
主邮局在北极圈外,圣诞老人办公室则在北极圈内。据说现在的这个圣诞老人办公室是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来访的启示下所建。二战结束后,罗斯福夫人访问芬兰,到罗凡涅米市参观。主人为供罗斯福夫人驻足领略极地景物,在北极圈这点上,修建了一个面积不过十平方米的小木屋。客人对此颇感兴趣。原来的这个小木屋则成了现在的圣诞老人办公室。
还没有走近,你就可以看到正门的尖顶上那位和蔼可爱的圣诞老人在向你微笑。除了前厅是双层,圣诞老人办公室其实是单层平房,是圣诞老人一年四季长驻的地方。屋内布置得像座堡垒,墙饰摆设充满圣诞色彩。圣诞老人的工作主要是跟客人拍照。办公室一角出售圣诞卡,款式漂亮,不妨买几张寄给自己或亲友,可谓意义重大。
另外,旁边的一张书桌,摆有好几本册子,不要忘了签上大名留下地址,除了留个纪念外,每年圣诞节还可以收到由圣诞老人寄出的圣诞卡呢!
走出办公室,隔邻是购物商店,里面货品色彩缤纷,圣诞钟、圣诞树、圣诞花、挂饰等,样样俱备。最可爱的还有那些圣诞老人及罕见的圣诞婆婆。此外拉普兰民族住宿的篷帐、毛公仔、鹿角等亦是颇有意思的纪念品。
漫步到林边,有个木栏围着的鹿园。驯鹿在芬兰是多产的动物,有时车在公路上穿过树林,也会见到一群鹿走过,或者在路旁觅食。夏天它们懒洋洋地躺在草坪上养生:到了冬天,特别是圣诞节时,它们却成为圣诞老人及游客所专用的。坐在鹿车上于雪地里飞驰,让雪花拂面,圣诞卡上的情景活现于现实中,十分迷人。
离开的时候,下雪了,纷纷扬扬地,很美,给本来就很奇幻的圣诞老人村又平添了一分景致。
链接:
各国圣诞节习俗
法国: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美国: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波兰: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晚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12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除外。
保加利亚: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道:“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澳大利亚:正当北半球的人们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正是热不可耐的仲夏时节。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澳大利亚在圣诞节期间,还会有年度最蛊大的海上帆船比赛——“悉尼·霍巴特帆船赛”,这个比赛被公认为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水域竞赛,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人聚集在悉尼港观看游艇飞驶出码头。
【沪教版圣诞老人的故乡】推荐阅读:
假冒的圣诞老人08-16
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作文11-29
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300字11-24
圣诞老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初二作文10-16
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300字250字作文12-02
300字有关平安夜的作文:圣诞老人来了01-09
用英语给圣诞老人写信11-14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读后感心得10-12
帮助老人的作文:帮助老人的快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