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市场

2024-11-01

高校市场(共11篇)(共11篇)

1.高校市场 篇一

开拓高校市场执行方案

——之“长沙理工大学手机数码专场团购”促销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构想

目前,高校学生是当前3C数码产品的消费主流人群,是具有消费实力的群体。与生活小区是生活家电的重点推广区域一样,可以说高校就是目前3C产品的主力消费区。众商家虽每在开学、寒假之际推出针对学生的大规模促销活动,但真正走进高校进行近距离宣传推广、主动争取并深度挖掘高校潜在消费力的商家几乎为零。

由于学生们平时对家电行业关注较少,购买电子产品时缺乏可信、就近的渠道,往往是随性而买。如果我司加强在高校的宣传推广,主动将3C品类的商品资讯、促销、优惠信息等送到学生手中,不仅针对性强,对提高销售有所帮助,还有利于我司的形象宣传和品牌的有效推广。

当前的高校学生就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军。抢在竞争对手之前,通过团购让利、外联支持学生活动、现场送券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们对通程电器的了解和熟悉,并形成前往通程电器购买家电的习惯,就是抢先制敌,占领未来家电消费市场的绝对高地。

如果由高校代理全权负责,只需支付宣传物料的费用及较少的代理费用,费用使用少,而回报率高。如若执行到位,从长远角度考虑,收益可观。

首次选定为长沙理工大学。由于活动产生的费用较少,需求人员少,如果活动不成功,带来的损失并不大。反之则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为开辟高校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嗨转周末快乐同行

——长沙理工大学学生手机数码专场团购会

(待定,可再商议)

(二)活动对象

仅限长沙理工大学(含城南学院在内)在校学生,云塘校区和金盆岭校区均可参与此次团购。

(三)团购品类

手机、相机、电脑等3C类产品

(四)参与品牌

诺基亚、OPPO、步步高、LG、三星、佳能、索尼、尼康、苹果、联想、戴尔等。

(五)团购方式

招募长沙理工大学校园代理全权负责团购组织事宜。

由学生代理在本校召集校内有3C产品购买需求的学生,统计好所需品牌产品型号和数量,然后由企划部指定对接人,对接学生代理和商品部之间的沟通。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为期2周)

通过在校内公告栏张贴海报、在食堂、教学楼等人流聚集地发放DM彩单,或逐楼层逐个寝室一对一发放传单、长沙理工大学贴吧、QQ群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推广,达到宣传活动的目的。

此过程由学生代理负责,宣传时间可相对拉长。自张贴海报起,即接受学生在学生代理处报名,并且企划部指定对接人,每天和学生代理汇总信息。

宣传时应注意:

1、着重对此次活动力度进行包装,强调活动的唯一性(仅限长理),及相关确定优惠政策,如凭学生证复印件可减免100元。

2、由商品部提供某款具有价格优势的畅销单品,在报广上进行重点体现。由于学生上网频繁,网上购物较多,报价最好接近或低于网络报价,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3、可给出活动的大体框架:厂商优惠、凭借学生证优惠、抽奖、赠礼,表现出看得见的优惠。

4、需强调团购人数越多,价格可更优惠。

5、我司简介和形象宣传。

第二阶段:(为期一周)

根据学生报名情况,以学生代理及时发布相关团购优惠政策(以海报的形式体现,并在贴吧、QQ群内及时更新),提醒学生参与团购人数越多优惠力度越大,号召发动身边好友一起加入到团购当中。

第三阶段:(为期3天)

总结每个品牌、型号的需求量,发布相关优惠政策,进行最后阶段的征集。此刻,可将已征集到的所有报名情况通过各个渠道进行宣传,仍以提醒学生为争取到更多价格空间,最大限度发动身边的好友为主。

第四阶段:

征集结束。在校内发布团购时间、团购地点及相关安排、注意事项,或发短信通知报名学生时间、地点等。团购当日统一安排前往门店进行现场操作。

现场设置抽奖环节,奖品可设为U盘、读卡器、耳机等实用赠品。

每位到场购物学生赠送纪念礼品一份。

备注:1、2、3、该活动安排东塘店或芙蓉南路店进行全程对接。活动形式结合厂商折扣、学生证减免、购物赠礼。体现“专场、尊享”:

A 该活动仅对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开放,可为每位报名学生发放序号对应名字,没报名无资格参与。

B 凭借长沙理工大学学生证和学生卡现场购机可享受100元的优惠(注:必须携带学生证或学生卡的复印件)。(此条待定)

C 可安排专车统一接送。

三、学生代理

1、代理人选要求:

(1)长沙理工大学在校学生,年龄不限,年级不限,性别不限;

(2)具备商业意识和挑战精神,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沟通能力,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的宣传、推广及效果的监督,有学生会、丰富社会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

(3)学生可组团,携手合作,共同挑战;

(4)待遇:

A 按活动最终成交额的0.01%(待定)抽成为学生代表奖金;

B 给与活动组织者活动费500元(待定)。

C 表现优异者可成功入选企业大学生储备干部队伍,毕业后可转正,竞逐部长、经理等高层、管理层职位,自我展示的平台大,未来前景良好(可为公司做形象宣传,吸纳人才)。

2、相关事项

A、企划部负责海报的设计和印制;

B、企划部提供宣传资料。

2.高校市场 篇二

一、大庆高校旅游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 大庆市旅游业发展很快, 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 旅游总收入达39.93亿元, 接待游客1974万人次, 旅游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0.72%, 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强。经过几年的积累式发展, 大庆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 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旅游产业的牵动力逐渐增强, “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三大品牌叫响全国, “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国温泉之乡”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在大庆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而对于高校旅游市场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目前大庆拥有高校6所, 在校学生人数为61989人, 大学生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但大庆旅游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缺乏对大学生市场研究的问题, 旅行社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大庆为例, 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大庆高校旅游市场的前景与问题, 为开发大庆高校大学生市场提供现实依据。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 问卷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与2008年11-12月间, 对大庆市部分高校 (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哈医大大庆分院) 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获取第一手资料。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86份, 回收率96.5%。其中有效问卷386份, 占100%。在本次调查中, 受访大学生的男女比例、文理专业基本持平。

(二) 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旅游意向明显。

在调查中, 有151人有过旅游的经历, 占总数的41%, 有135人有旅游的打算, 占总数的36%, 有75人对旅游感兴趣或如果有机会会尝试旅游, 占总数的20%。这就证明大庆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旅游消费的意向明显, 需求旺盛。

2. 以中短旅游距离为主。

55.8%的大学生会选择去本市周边省市地区旅游, 据大庆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消费水平, 大庆的大学生会选择到哈尔滨或齐齐哈尔等物价相对较低的城市旅游购物。23.6%的大学生选择去远地旅游, 大庆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大庆本市的, 他们由于家庭条件优越, 有远距离旅游的经济条件, 20.6%的大学生选择在本市旅游, 对于来自外地, 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大学生, 在本市旅游成为他们经济实惠的旅游选择。可见, 大庆大学生由于经济和假期长的影响旅游半径较短。

3. 旅游内容丰富。

如表1所示, 在调查中有68.31%的大学生喜欢接近大自然的旅游;有32.56%的大学生喜欢探险式的旅游;有21.78%的大学生喜欢主题体验式的旅游;有10.4%的大学生喜欢去历史遗迹旅游;有7.92%的大学生喜欢民族风情式旅游。这样的调查结果表示, 大庆的大学生与国内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征基本一致, 他们旅游有多形式, 内容丰富创意新颖。

4. 注重事项多。

在调查中, 有75.0%的大学生关注旅游中的住宿问题, 有71.3%的人关注安全问题, 有67.8%的人关注餐饮问题, 有57.1%的人关注娱乐问题, 有46.4%的人关注交通工具的问题, 有41.7%的人关注导游质量, 有25.3%的人关注购物问题。旅行社提供服务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是大学生旅游特别关注的问题。

5. 消费水平不高。

问卷从每月消费水平、旅游花费来源和以往出游一次的平均开销三个方面考察大学生在旅游方面的消费水平。每月消费水平在300元以下的有1.8%, 在300-500元之间的有37.5%, 在500-800元之间的有41.1%, 在800元以上的有19.6%。旅游花费的来源有82.1%来自家庭支持, 有39.3%来自平时节俭, 有12.5%来自奖学金, 有16.1%来自兼职收入。对于有过出游经历的人, 调查其以往出游一次的平均开销, 在100元以下的只有1.8%, 100-300元之间的有23.2%, 300-500元之间的有37.5%, 500元以上的有37.5%。这就证明大学生用在旅游方面的开销并不高。

6. 对现在的旅行社服务不满。

针对旅行社的服务, 问卷就随团旅行的不便之处设置了问题。对于随团旅行的不便之处, 62.5%的大学生认为时间受到限制, 76.8%的大学生认为玩的不够尽兴, 75.0%的大学生认为是随团旅行不能按本人意愿安排景点。可见大学生对旅行社提供的很多服务都不太满意。

三、大庆高校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

(一) 形成形式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

1. 依据大学生不同需要发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大学生因为其崇尚自由喜欢挑战的性格, 在对旅游产品的选择上也极具个性, 所以旅行社应该针对大学生这一个性开发不同旅游产品。

2. 根据大学不同年级进行具体分析。

对大一的学生要设计一些短距离的以学校所在地为中心的本市游, 或为了给刚上大学的学生一个相识机会的交友游等。对大二的学生提供价格合理、时间适度的省内游或邻省游, 也可以推出到山清水秀景区的放松身心游。对大三的学生可以开发学校联谊游或社会实践游等, 能帮助他们增加社会经验。而大四的学生, 有些学生会想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 这样旅行社就可以设计一些实现梦想游, 满足学生的愿望。

3. 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旅游产品。

理工类专业可开展学术游, 参观工厂、博物馆等旅游地, 期间可穿插学术交流和讨论等活动, 扩展他们的交友面和专业知识面。文管类专业可开展古城游、山水游等, 而且可设置诗赋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 是他们既得到放松又陶冶了情操。艺术类专业, 可让他们回归大自然, 追求刺激。

4. 针对大学生出游方式以自组群体为主, 设计适合的产品。

旅行社可以推出各种组合形式的旅游, 如同学游、情侣游、寝室游等等, 给大学生自由的空间和和谐的旅游氛围。特别可以对大学的情侣顾客群进行细致设计, 大学生情侣是非常有潜力的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细分市场。

(二) 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调整产品价格

旅游景区有冷、温、热之分, 旅游时间有淡、旺季之分。旅游企业应该根据出游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来制定价格。如在冬季降低各大景点的价格, 在旅游旺季降低冷景区的价格, 在夏季降低滑冰场等冷景区的价格。这样既能以部分景区的低价吸引大学生, 又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 调节旅游企业的经济收益结构。特别要注重假日经济, 在五一、十一、双休日及清明、中秋的等节假日, 或是在寒暑假, 推出适宜的旅游产品, 充实假期旅游市场。

(三) 多渠道多形式的旅游产品信息传播

在旅行社传统的经营模式中, 旅游信息的传播途径狭窄, 且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符。旅行社应增加传播信息的途径, 如采用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 在食堂、校园宣传栏等地方进行促销, 或通过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网络来进行宣传, 增加大学生旅游信息的获取量才有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旅游动机, 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旅游产品。

(四) 建立高校旅游网络

学校作为能够有效联系大学生和旅游业的桥梁, 应在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各高校可以建立网络平台, 筛选一些优质的旅游信息提供给大学生, 同时还可以进行旅游企业质量调查, 引导大学生与信誉好服务好的旅游企业合作。这样既保障了大学生消费者的权利, 又为旅行社开拓了一条争取大学生消费者的捷径。

(五) 对旅游产品合理定价

大学生消费水平不高, 对当前旅行社针对有固定收入的顾客的价格无法完全接受, 所以旅行社在开发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时, 应在保证成本前提下制定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价格。再有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高, 对于旅行社在旅游产品定价时所做的手脚很容易识破, 所以旅行社在设计针对大学生的产品时应少作手脚, 明码实价。

(六) 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

作为旅行社要以诚信为本, 切实树立为旅游者服务的思想, 提高经营者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导游人员的服务理念, 还要具备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在规范合同范本的基础上,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维护旅行社之间、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诚信关系, 尽快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

(七) 形成良好的口碑, 培育潜在旅游市场

旅游企业要培育和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消费群体, 必须以诚信为本, 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 树立诚实可信的旅游形象, 形成良好的口碑这实际上也是在培育一个新的潜在市场。

参考文献

[1]郭伟等.秦皇岛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9) :34-37

3.高校市场谁领风骚 篇三

发源于哈佛大学的Facebook的日渐红火,让很多互联网的创业者开始重新审视学生市场。而中国2800万的在校大学生,更是很多互联网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目前,校内网、校友录、占座等已经在开荒。10月30日,Myspace中国区总裁罗川表示,Myspace中国的主要用户目标群体是学生。日前,赛尔新概念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匡鹏说,高校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赛尔新概念将锁定高校市场。

学生群体消费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心的数据,截止2006年底,国内互联网用户达1.34亿人,其中25

岁以下的用户比例超过51%,而在这超过51%的年轻用户中,大学生的比例达到了30%。也就是说有超过2000万大学生活跃在互联网上,他们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核心使用者、主要提供者和重要消费者。

巨大的用户群必然吸引广告主,这也是众多网站把目标用户锁定在大学生的原因。匡鹏接受采访时说,大学生现在的消费水平不菲,而且是未来的的主流消费人群,非常适合知名大品牌的传播。

基于庞大的高校市场,当赛尔新概念的母公司赛尔网络准备投资一间新的公司时,几经考证,把定位锁定在“校园新媒体”,致力于创立中国最大的校园门户和校园渠道——校园梦网,并于今年7月宣布成立。

对于同样定位于高校市场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校园梦网”似乎是“含金而生”。其母体赛尔网络有限公司(简称赛尔网络)是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共同出资组建的计算机互联网企业。从2001年起,受教育部委托,赛尔网络全面负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主干网的运营与维护。孕育高校的深厚背景以及自身的高速网络,使得“校园梦网”一出生便拥有了众多的资源。

据介绍,赛尔新概念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使校园网络门户CDREAM.COM的注册用户数达到800万,校园数字媒体终端Shutter & Shutter Mobile的注册用户数达到500万,校园网站联盟CDREAM Union的日Page View达到1亿,在千所高校建立校园渠道梦之队Cdream Team,成员达到十万人。

“预计今年我们的营业额达到3000万元,基本持平;明年达到2亿元收入、4000万元利润。” 匡鹏说。

线上线下互动

尽管高校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目标用户为高校的互联网公司,目前的赢利状况普遍不乐观,这些互联网公司应如何实现赢利呢?Myspace中国区总裁罗川说,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匡鹏接受采访时说,赛尔新概念(校园梦网)收入的渠道有三个:一是广告收入;二是网络服务;三是营销,包括代理等。

目前,校园梦网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建立了校园网络门户Cdream.COM,提供基于Web的宽带内容产品、聚集大学班集体成员和信息的“班级网”和教育网资源导航服务,这部分的营销模式是瞄准大的品牌厂商。其次是以占领大学生的PC桌面和手机终端为目标,采用国际最先进的GIPS数字语音技术及P2P媒体技术,研发基于PC和手机的数字媒体终端“Shutter/快门”,力图将增值产品和服务延伸到每一个校园用户的硬件终端。此外,利用依托中国教育网CERNET的骨干网络资源优势,赛尔新概念通过“校园网站联盟Cdream Union”与“校园渠道梦之队Cdream Team”为核心的校园线上线下渠道网络,打造中国最大的校园新媒体平台,为接入CERNET的1500所学校、科研院所的2000万用户,以及关注高校市场的厂商和企业提供通讯(Communication)、内容(Content)、广告(Advertising)和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服务(CCAE)。

4.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训方案 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成现在的买方市场,不再是注重短期利益,更要注重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笔者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更好为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

为实现全国各地教育发展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各层次的教育,一些专科院校升本为本科学校。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地方化和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地方建设的,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地方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市场营销人才需具备的素质

储备丰富的知识

营销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对其他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营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边缘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理论修养,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高度和准确性,提高自己制订解决问题措施的战略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优秀的营销人员既不是理论家也不是空想家,而是实战家。只有不断地从书本和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与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营销活动中顺利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才能掌握市场,赢得客户。

运用开阔的视野适应国际竞争

我国加入WTO后,现代企业除了和国内企业竞争以外,还要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应该树立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观念,用国际上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来武装自己。比如竞争手段上抛弃简单的价格竞争,必要时和竞争对手联手合作,强化服务意识,努力适应国际营销服务水平。同时,市场营销活动涉及面广,活动内容广泛,这决定了市场营销人员要有开阔的视野,既要把握WTO对本行业的影响,还要了解WTO对各行业的影响;既要熟悉国内市场,又要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国外企业先进理念的冲击下,中国市场将日渐成熟和规范,营销人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综合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职业道德。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营销人员必须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及具有的社会意义,同时承担应尽的责任,并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通过公平竞争维护营销行业的健康发展。正如针对受吃碘盐可以防核辐射、食盐涨价的谣言误导,出现“食盐抢购”的现象,一些营销人员做起借机囤积食盐、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这势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营销人才新型培养方式的探索

针对未来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要求、社会需求特点和目前学校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就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式笔者提出自己的愚见。

在校内校外建立培训基地

建立培训基地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的实战技能和素质。就我院药品营销专业建设方面看,我们建议在学院内成立一些市场营销学生实习药店,可以通过多个专业、多个年级学生承包实习药店,自己当老板,并且争取让学生参加学院医药、医疗器械、办公用品等的采购机会,让学生参加考察、招标、采购的全过程,这样在真实的营销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市场营销人员的各种能力。同时,在市内建立一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和训练基地。请一些出色的企业市场营销人员为学生做经验介绍,让学生对市场发展情况,商品进销渠道,市场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有更合乎实际的了解。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据。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一般来说,地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为主,同时培养少量的研究性人才。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应根据国家的“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进行“拓宽专业,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内容要优化

课程体系能否整体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整合与凝炼。课程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市场营销的学科发展,新的学科知识取代旧的学科知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灵敏地反映出知识和社会的进步,要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渗透到课程中去。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更要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向为着眼点,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理论、原理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先进性、适应性、科学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复合性人才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当前,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建设,应求质保量,即追求质量的提高,保证有足够实践教学时间。同时,扩大地方高等学校的开放度和社会化,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横向联系,与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或联合体。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还可以利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训练计划,如举办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大赛、市场调查报告大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因材施教 强化师资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编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重在兴趣培养、加强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更深层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则重点要求理解各门课程基木概念,掌握基本技能,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力求能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通过鼓励教师自身学习与高等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自身学习上,高等学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引导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探索自己所研究领域内更前沿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培训人才方式改革措施

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多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育观念都是比较保守的,思想比较狭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教学渠道单一。并且作业练习很少关注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巨大变化,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育人原则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课堂的理论知识外,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去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专业课学习后的市场调研、活动策划等作业,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研究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知识上的差距,为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标杆,形成教学——学习——教学的良性循环。

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

在讲到产品定价时,结合案例,重点向学生讲清定价的几种策略观念,然后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企业如何应用定价策略的论文。

案例讨论

在讲解完营销渠道建设的内容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专题讨论,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对渠道构建的认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原理、策略和方法,从而比较具体、生动、实际地认识市场营销的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讲课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和学生容易接受的理论,如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己组织材料,上课时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课,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和总结。

充分利用多媒体授课

现代科学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power point教学课件,并利用网络进行网上互动,加强交流,这样教师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何京蓉 颜帮全创新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2010

赵鸿雁 市场定位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的改革分析2007

5.中国联通高校市场营销策划书 篇五

班级:10自动化

姓名:罗静

学号:2010103034

中 国 联 通 高 校 市 场 营 销 策 划 书

班级:10自动化 学号:2010103033

姓名:郝慧敏

联通公司市场营销策划书

活动目的

推广联通,打倒学校几乎移动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学生有的选择,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和节约话费。

活动对象

成都市2012级大学新生

活动口号

省钱, 如此容易!联通公司简介

(一)以改革促发展

应该说,中国联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市场改革的产物。中国联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打破电信垄断坚冰的重任。

十几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为在我国电信行业深化改革、打破垄断批准成立中国联通,这一重大举措是我国电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中国电信业仍处于垄断状态,电信业务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电信业巨变的前夜,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新的技术可能性、全球信息产业变革的潮流、政府开放市场的决心、消费者意愿、各种专家意见和广泛的舆论压力等,合成了一股难以违抗的力量——中国电信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引入竞争机制。

面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电信业改革必然波及到对整个社会通信资源的重新分配。在一片广泛的探讨与论证中,原机械电子部、电力部和铁道部联合组建新通信公司的方案逐渐引起各方关注。组建新公司的初衷是充分发挥这些部委在专用通信网之外的富余通信能力,为国内通信产品制造业创造新的生存和发展条件,通过调动专网和制造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为公众通信服务。

为尽快组建联合通信公司,三部委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开展了一系列调查、论证及研讨工作。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对电信业打破垄断、开放市场的决心已定。中国联通的组建脉络逐渐清晰。

1993年12月14日,组建方案历经两年的艰难曲折,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国务院正式发出国函[1993]178号文《国务院关于同意组建中国联合通信公司的批复》,同意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共同组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明确联通公司按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组建,是一个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享有长话(对铁道、电力专网进行改造、完善,提供长话)、市话(在公用市话网覆盖不到或市话能力不足的地区)、无线和电信增值业务运营权。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钓鱼台举行。自此,中国联通迈上了改革发展的艰难征程。

要完成“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重任,就要尽快形成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实力,成为我国电信市场竞争主体之一。“竞争主体”意识,是新兴电信运营企业敢于与原主体运营商同台竞技的挑战意识,是提升整体实力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意识,是实现超常规、跨越式腾飞的发展意识,是在市场竞争格局中做大做强做优的定位意识。“竞争主体”意识所期盼的结果,不是由反垄断而再次成为垄断,而是要实现与国内兄弟运营企业的公正、公平的竞争;不是以吃掉对方为最后目的,而是创造出多极化、活力化而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不是兄弟企业之间的互相血拼,而是在面对更激烈的国际竞争浪潮前,能够磨练出“与狼共舞”的本领。

在中国联通竞争的强烈冲击下,电信竞争格局在拆分和重组中迅速形成。各运营商纷纷采用新技术,积极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主动改善服务质量,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正是有了中国联通的竞争,我国电信业务内容迅速丰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业务资费不断降低,各运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不断改善。竞争给用户带来新的选择,也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繁荣。

(二)在改革中发展

当然,中国联通并不满足仅仅为电信市场带来竞争,成立以来,在不断竞争和发展中,中国联通心系用户、牢记责任,以自身的高速发展,掀起电信改革的巨浪,推动产业在“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实现了企业和整个电信业的壮大和兴盛。

1998年之前,是中国联通的艰苦创业阶段。这一阶段,公司发展的基础十分脆弱。四年多时间里,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公司几任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呕心沥血,在垄断的电信市场上破土开荒,按照“无线起步,移动先行”的方针,边组建、边建设、边发展,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国家第二个公众移动通信网,发展了142万移动电话用户,铺设了近万公里光缆,艰难地站稳了脚跟,并带给用户以“低柜台服务、即买即通”为代表的全新服务理念。公司经过艰苦创业,在电信领域引入了竞争,并奠定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然而,公司依然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

1999年,以公司的重组为契机,中国联通进入了跨越发展阶段。当年2月10日,国务院对中国联通公司领导班子作出重大调整,任命杨贤足为中国联通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信息产业部任命王建宙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石萃鸣为公司副总经理。这次对中国联通公司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充实,是信息产业部组建以后,按照政企分开、引入竞争、促进发展、打破垄断的原则,结合中国电信重组工作作出的重大举措。

在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紧紧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快发展。四年多时间里,公司清理了“中中外”项目,完成了资产重组,实现了境内外上市,建成并开通了CDMA网络。公司以“两新两高一综合”(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主体之一。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然,作为一家发展中的新兴运营商,今天的中国联通公司成立时确立的目标——建成“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主体还有距离,与国际一流电信运营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据介绍,从联通公司内部看,一是仍处于大投入、高增长阶段,利润率还不高,需要努力提高效益水平;二是企业基础管理需要不断加强,网络优化、运行维护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和不足;三是员工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需要加快建设一支懂技术、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四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从公司外部看,面临许多外部环境的挑战:首先,中国联通作为新兴的电信运营企业,与原垄断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占有率相差悬殊,电信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其次,电信市场上不规范竞争甚至恶性竞争频繁发生,中国联通等新兴运营商的正常发展受到阻挠。再则,网间结算政策对联通来说负担较重。尤其是固话运营商发展“小灵通”业务以来,网间结算方式对移动运营商、特别是中国联通这样的新兴移动运营商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互联互通仍然是制约公司发展、影响电信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问题之一。

十年奋斗,奠定了中国联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面对困难,联通人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中国联通正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弘扬联通特有的“竞争、创新、激情、诚信”的企业文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确立了力争在2005年前后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争取早日成为国务院提出的“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主体,进而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电信运营企业。

活动背景

中国联通自成立之日起到今天,特别是从1999年到现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这样的规模,其发展速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在全球看来都是超乎寻常的。中国联通是惟一一家拥有C、G两网的运营商,这是联通独特的优势所在。但是联通在C、G两网的优势互补、Ð调发展方面,还有更多可以深化的地方。在内部管理方面,包括绩效管理、精细化营销、人才使用等方面也应进一步加强。高端通信市场形成由移动、联通、电信从市场格局上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凭借其低廉的资费优势,联通在上市初期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以燎原之势获得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数以万计的首批联通用户已感受了价格低廉、绿色环保联通的时尚和魅力。但是联通在各个高校内受到了竞争对手的猛烈阻击,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发展情况并未像人们前期预料那样的乐观。分析其原因,固然有目前成都市的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消费、大部分有通信需求的用户都已经选择移动的因素,以及由于竞争对手提前进行市场阻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话费套餐服务。高校学生群体即属于被忽略的一部份。

就成都大学生市场来看,大多数学生属于有移动通信需求的低端用户,他们追求以时尚的移动通信作为日常沟通方式的补充,同时他们又属于无经济收入来源的低端消费群体,两者之间的矛盾给联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联通业务在校园市场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隙。

在此情况下,随着成都市通信业的进一步发展,努力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校园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由此辐射全社会,为联通业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前期准备 :

1、活动主要负责人联系成都联通,向联通的主要负责人说明活动策划方案;

2、活动主要负责人与联通协商, 为大学生量身打造一种资费方式有可能的话 可以建造大学生的局域网 3、为吸引学生使用,电信最好是进行一些活动。可以 预存话费送联通SIM卡,新入网学生可享受几个月的免月租等;、进行一次高校的宣传活动。可通过在各个学校里招一批学生参加此次活动。要求,口才好,沟通能力强,能吃苦。

联通的优势

1、综合优势 a.客服服务好;

b.能捆绑原网通的固定电话为亲情号.选择中国联通WCDMA(3G)的四大理由

a.WCDMA是技术最成熟的3G制式;

b.支持WCDMA的手机品种多供选择;

c.人心所向,联通被业内人士看好的发展前景;

d.联通的3G网络可实现国际漫游,移动的只能在中国使用.2 话费低、计费准

由于联通的资费标准和固定电话基本相同,所以在本市多用联通则可大幅降低话费;另外联通不但可以打国内国际长途,还可拨IP电话,让用户在市内随时随地享用便宜的长途电话。多姿多彩 酷炫生活 目前移动通信设备不仅具备基本的通话功能,更成为可以上网看新闻、玩游戏的随身娱乐设备,在这一点上联通毫不逊色。用户借助联通线市话系统高达64k/32k的数据通道,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无线互联网服务。

成都各个高校具体情况 市场潜力

12级新生人数多,加上高年级学生,市场潜力极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是以后社会消费的主力军, 学生现在形成的消费观念对以后的消费方式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际需求

学校里有手机的人很多。99%的学生有手机.说明高校学生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量很大。用户对通信的“移动性”有需求,这就意味着他可能会成为夷联通服务的顾客。“移动性”是联通区别于固定电话的最大优势所在。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几乎98%学生主要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进行沟通联络,这一比重是很大的。这决定了他们是联通的潜在用户。竞争对手的情况

移动公司的网络在校内并不好。在机房楼等地方经常没有信号,很不方便。移动的资费并不便宜且移动在校内的用户早已过饱和了由于没有经济收入,日常花费大部分由家里提供,高校学生的通信消费能力不高,月消费话费约25-200元不等,人均月话费约50元左右。表明高校市场虽然是一个低端市场,但联通的arpu值(每月平均每用户收益)比固定电话要高,成本又低很多,是运营商应该着力培养的消费群体。宣传方法: 联通和各个高校联系,每一封录取通知书的信封上印上电信的有关资料 并在每封录取通知书中附上宣传单

注: 宣传单内容包括

6.高校市场 篇六

20世纪末几年至21世纪初叶,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高等教育实行新一轮的改革,改革的结果,不论从招生规模还是招生人数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加,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部分高校,尤其是非重点院校开始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进行重新定义,目的是找出“大众化”高等教育下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以顺利帮助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成长成才。高等教育及规模的变化带来的冲击

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7年高校并轨招生期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到2%,后逐步扩大,1998年~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教育时期。

“大众化”教育时期,从过去面向学习成绩优良到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进行转变,学生素质明显的参差不齐,学校教育也从过去的专业知识强化转为受社会和市场导向为调控手段进行随时调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众化”教育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人有了进高校受教育的机会,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对学生的培养,与其说是对个人的培养,毋宁说是对一个家族的培养,尤其是对那些来自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过程,往往也是家长们圆梦过程。这批学生,思想状况尚未摆脱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依然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人上人,就有好的工作等等,导致个别学生对社会现实情况分辨不清,抗挫折能力低下。

2“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系列变化

(1)“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变化:传统的精英化教育时期,教育本身的结构没有太多的转变,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大同小异;大众化教育时期,学校的教育逐步转为与市场接轨,在专业结构上有很多高校新增与市场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设置上也将传统地以课堂教学为主转为一部分采用课堂讲授,一部分采用社会实践验证,一部分依靠素质拓展活动拓展技能等模式展开,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进一步学习和拓展能力的,拥有较为完善的人格的普通社会劳动者。

(2)“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学生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与传统“精英”模式下的社会观、人生观相比更具有多元性。日本著名心理学家:依田新认为:青年期的个人化和社会化具有突出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成为对工作、对社会以及对家庭负有责任的社会人,另一方面,要使自我确立,自我形成。所以,青年期,尤其是大学时代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十几年甚至是整个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是世界经济文化相互交融最紧密的时期,开放兼收的态度、新媒体新技术——网络等带来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已经远非“精英化”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可比。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机会增多,对新事物好坏判断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寻求自我肯定、主体意识,使大学生在面对金钱、名誉、地位时的表现也千差万别,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受社会批判的体制内原因,其中不乏因价值观的偏差而误入歧途,抱憾终生的同学。

(3)“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学生就业出路的变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与传统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相比较而言,出现了量和质的变化,过去的学生少而就业单位多,供大于求,是以往这个时期的量化关系;另一方面,传统体制下大学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学生学习基础好,专业技能强,多是以对口岗位就业为主。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首先从量上来说:截止2010年,安徽省提供就业岗位30万,而2010年安徽省共有本科毕业生260万人,这仅仅是安徽省一省的情况,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就业岗位的需求可想而知。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是这一时期大学生就业的显著特点。其次,用人单位更加理性,按需设岗、薪资标准等均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确立,也使大学生就业真正实现了市场化和大众化。3 基于“大众化”高等教育产生的诸多特性采取的措施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的定义可以归纳为,已经从过去的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转变为受过专业技术教育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普通劳动者。针对以上特点的分析,首先是要从定位上纠正大学生个体对于“大众化”背景下的自身定位问题。只有首先正名——大众化教育培养出来的是普通劳动者而非精英劳动者,才能既让学校转变培养方式又让学生知道和了解该学些什么,怎么学。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减少理论课学时,代之以实践课;继续推行和深化通识课教育,加大通识课改革力度;引入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进行授课、管理,以社会的标准对学生的部分课程进行考核。

其次,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让大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以一个准社会人的面貌学习、工作、生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扩充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素质,聘请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精英人士担任学生导师,学校实行课业、人生双导师制度,既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又避免因学生缺乏思辨能力而误入歧途,为坏人所利用。

第三,扩大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为学生创造回笼再教育的畅通渠道,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和解决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加大惩处力度,杜绝混文凭的现象发生。

第四,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大众化”高等教育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家长、学校、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就业难”是一个不断被提及不断被探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其实质上不应是“就业难”而应该是“择业难”。这种“难”从根本上来说是“投入和产出”比值不合理的关系问题。鼓励学生先就业,通过实际岗位的需要再回笼教育,这种方式要好于先就业——再择业——再就业——再择业……这一就业怪圈,既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避免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不信任的情况产生。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教育出现的诸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在积极探索讨论并着力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制度、二是思路。制度是保障,思路就是寻找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理清“大学生”的重新定义或许就是发现新思路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7.对西安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思考 篇七

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 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 另外有8所军事院校, 29所成人高校, 近百所民办高校。高校教师人数众多, 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 教职工人数在2300人左右。近年来, 随着旅游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普及, 旅游消费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消费的热点, 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 蕴涵巨大的商机。

二、教师旅游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首先, 高校教师拥有充裕的闲暇时间。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法定或学校规定的假期安排, 每年寒暑假有将近80天的时间, 周末有70天的时间, 以及节日放假等等, 高校教师与其他人群相比, 具有更多的休闲时间。

其次, 高校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高校的教师, 就国内和其他行业比较, 工资收入较高, 且收入也比较稳定, 相对较高和稳定的薪金收入水平, 使教师具有较大的旅游消费潜力。

再次, 高校教师有着强烈的旅游愿望。高校教师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 追求求较较高高的的精精神神生生活活, , 有有着着强强烈烈的的出出游游愿愿望望, , 他他们们文文化化层层次次高高, , 渴渴望望有有““旅旅游游阅阅历历””, , 明明显显比比低低文文化化层层次次的的人人更更具具有有出出游游倾向性。

由由此此可可见见, , 高高校校教教师师具具备备出出游游的的客客观条件:有钱而且有闲, 而且也具备外出旅游的动机。按照市场规律, 开发高校教师旅游市场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近几年来, 高校教师旅游市场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讨。

据两位业内人士讲, 教师团往往最容易被投诉, 这几乎成了旅游业界的共识, 高校教师购物比较“理智”, 而对服务又“较真”, 对教师团“敬而远之”的现象在全国都普遍存在。更为离谱的是, 从几年前开始, 对教师、医生、律师、记者组团出行都会收取附加费, 是因为这些群体由于维权意识高、不盲目购物而在旅行社遭遇“职业歧视”, 这些人群组团参加港澳游、泰国游, 地接社要加收数百到上千元的“附加费”, 这就造成了旅行社与教师游客之间的对立情绪, 高校教师组团旅游造成了困难,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源于旅行社对教师旅游团的特点缺乏了解, 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组团旅游的特点。

三、高校教师旅游特点

第一,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总体来说, 由于平时工作节奏快, 旅游时大多数教师会选择自然风景区优美的地方, 希望可以放松心情, 享受一下大自然, 或是人文历史厚重的地方, 希望借助旅游扩充知识面, 能够了解其独特的民俗民风。近几年, 出国游就很受高校教师的青睐, 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异国风情吸引着众多教师的参与。而商业化的都市和宗教气氛浓重的地方就不大能吸引到他们, 户外, 探险, 漂流, 自然环境相对不好的地区, 也使高校教师产生不了太多兴趣。

第二, 旅游时间的选择。高校教师每年的7月初到8月末和1月上旬到2月份是他们常规的暑假和寒假休假期, 因此, 他们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表现出了群体的一致性和不同于其他职业人士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认为最合适出游时间是暑假, 暑假是高校教师真正的旅游黄金时间。与暑假相比, 愿意寒假出游的人就少得多, 这种选择跟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选择在“五一”和“十一”期间出游相比有着明显的倾向差异, 说明教师在旅游时间的安排上比其他行业的人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可以理性地避开两个黄金旅游周的高峰, 将近2个月的暑假为教师出游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第三, 对服务的要求。高校教师文化素养高,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服务水平要求较高。高校教师对旅游过程中接触的服务人员的素质较为敏感, 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从旅游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 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在城市大众旅游市场方面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如果选择某一具有潜力的细分市场, 即把高校教师旅游市场作为切入点, 谋求在这一市场的突破, 就能为旅游企业占领市场赢得契机。旅游企业只要根据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特征, 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 必将会形成“井喷式”的高校教师旅游热潮, 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必定被激发, 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因此, 针对高校教师的旅游特点, 旅游行业要做出针对性的策略, 来开发高校教师的旅游市场。

四、西安旅游企业需要调整策略

(一) 有针对性的线路设计

关注高校教师的旅游心态特征, 最好向教师推荐一些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既可以满足身体上的休闲, 又可以满足对文化的需求。

此外, 要重视开发周末旅游休闲产品, 吸引教师进行旅游消费。更重要的是, 要改变部分教师对于旅游的看法, 重视休闲旅游。让他们切身感受到, 周末的两天时间完全可以进行短途旅游, 这样, 不仅高校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高校教师旅游这一细分旅游市场的潜力也能被充分挖掘。基于老师们对异域风情的偏爱, 业界人士尤其是旅行社企业应多考虑发展高校教师的出境旅游, 相信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旅游企业必须大力开发高品味, 低价位的旅游产品, 尤其是有明显度假休闲功能的旅游产品, 吸引高校教师进行旅游消费。

(二) 灵活的营销手段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师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利用好网上宣传和营销。首先进一步完善旅游网, 及时更新补充旅游地信息, 提供在线预定服务。其次与各大高校网站联合, 在其BBS上开辟旅游专栏或建立友情连接。在各大门户网站和著名旅游网站的社区、论坛、BBS上发布各景区概况和出游信息。总之, 在师生经常光顾的网站上应当能看到本地的旅游信息。

(三)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客观地分析所谓“教师难伺候”的观点, 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服务质量的高要求。在目前旅游市场尚缺少规范的情况下, 旅行社如何“伺侯”好“挑剔”的教师团, 实际上就是提升自身服务品质的一个过程。组团和接待社要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多形成高品位, 低价位的旅游休闲度假产品。高校教师对于旅游服务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 一方面要提高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手段;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态度。形式上要丰富多彩, 内容上要精益求精, 符合高校教师这一知识群体的品味和口味。考虑到高校老师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旅行社和导游人员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才能提高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满意度, 并促进旅行社自身的发展。对景区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 使他们了解本地景区全面的人文地理知识和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识。尤其是导游人员, 他们必须熟练掌握该景区的自然、人文知识, 同时要有良好的气质形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 古城西安高等院校众多, 并且有着浓厚的旅游氛围, 在旅游活动日渐生活化的趋势下, 高校教师旅游市场孕育无限的商机, 从长远来看, 尽快开发高校教师旅游市场对今后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金霞.青年旅游市场探微[J].商业研究, 2002 (4) .

8.民办高校招生市场亟待规范 篇八

一年一度的民办高校招生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许多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抢夺生源,铤而走险,采用虚假宣传、滥竽充数、移花接木等非正常手段来“吸引”考生,比如在招生简章和宣传内容上做手脚,散布虚假的或误导性的招生信息,通过名目繁多的办学方式,如自考助学班、国际办学、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电大或其他非学历教育手段,混淆视听,蒙骗考生和家长。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家长根本无法辨别这些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的办学性质及其真假,收到的各类录取通知书一大摞,却不知道哪个可以相信。

招生的不规范,被耽搁的是学生的前途,受损害的是民办教育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长此以往,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及公信度必将大打折扣,使得民办高校在混乱中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因此,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急需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如何走出发展困境和招生怪圈,是当前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首先,民办高校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赢得家长考生的信赖。随着全国适龄高考生数量的下降,那些办学质量低下,靠虚假宣传和传销式招生来维持生存的民办高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民办高校必将进入优胜劣汰、质量制胜的新一轮大洗牌,唯有确保质量才能赢得发展。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质量不高,缺乏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学环节薄弱,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在注重规模发展的同时,花更大力气加强内涵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教师队伍,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大考生。

其次,民办高校要注重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塑造办学品牌,打造办学特色,走差异化办学之路。民办高校具有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可以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根据市场需要大胆革新,打造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国外许多小而精、富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反而要超过规模大而全的学校。最近2010年美国大学福布斯排行榜出炉,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鼎鼎大名的哈佛和耶鲁大学仅仅分列第八和第十名,排名第一的竟然是非常青藤联盟的威廉姆斯学院。该校仅有2200人,属私立学校,而排名第三的是阿莫斯特学院,也是私立,目前共有教师161人,本科生1570人,是一所典型的“微型”学院。由此可见,只要有特色,民办高校也能独树一帜,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和教师都应该有志向也有信心办国际领先的一流大学。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学校。

9.高校市场 篇九

该授课方式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融为一体;全课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以学生完成项目为教学目的;学生以小组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作品的形式作为学习和实践的结果。教师通过从课堂到实践的设计,对引入市场项目进行论证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创新,结合引入的实际项目完成任务,并产生实际的市场价值。

在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课程内容甚至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在一个项目中融入多个教学任务及内容,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备课量,授课教师必须根据自身课程项目的进展情况科学制订授课计划,灵活组织教学环节。就市场营销策划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营销人员被替代性很强,而另一方面行业内却非常缺乏有一定发展潜力、敢于开拓创新、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面对这一矛盾,专业教学必须考虑变革,加强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重组的研究。

项目式教学方法作为新型教学方法改革比较成功的案例,在很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导致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发生了变化,逐步向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方向发展。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只看结果,且往往只以成绩为单一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随着“项目式”教学的推广及改革的深入,这种评价方式已有较大改变,毕竟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人,应允许异步发展,应该多元化;学生发展具有主动性,评价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外部推动,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并注重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在教学中为了推动和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程考核体系中可增设“有效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一考核指标,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学习课程的兴趣。

10.高校市场 篇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系统构成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指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育和建立起来的,对毕业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人才市场,其任务是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系统的观点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有三大基本构成要素,一是作为供方的大学毕业生,二是作为需方的用人单位,三是作为服务方的高等学校。其中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是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就业市场的主体,而高等学校就业服务机构作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第三方,主要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下面就这三大要素及就业市场的功能和特征作必要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方分析

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方,应届大学毕业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专业水平上,都高于一般劳动力市场中的供给主体,更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具备的现代意识、超前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一特征为市场需求主体提供了一个选择各类人才的广阔空间。其次,应届大学毕业生一般是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落实就业单位,因而呈现出显著的时效性和群体规模性,由此,也对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了很高的要求。第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并非简单的一蹴而就,而是具有鲜明的选择性,他们既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也要考虑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发展空间等。第四,应届大学毕业生并未真正进入社会,他们经历的事情不多,社会上的急风暴雨一般也袭击不到他们,其就业观念大多来自于家庭和社会舆论,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从众心理。不仅如此,学校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也使得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手足无措,明显表现出底气不足。此外,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以及完成就业的时间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受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分析

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方的用人单位,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着不同的用人需求和策略。在创业阶段,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许他们并不特别重视学历,而是秉持人才消费要实惠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有能力的人是受欢迎的。

不过,在企业的初级发展阶段,有相当一批企业老板都有一种看法,认为不少大学生好高骛远。虽然他们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差。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企业一般很少招聘大学生。然而当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后,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就成为一个重点,这个阶段将开始特别吸收有知识背景的人才。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成为他们的重点选择对象。不过,为了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用人单位一般都需要通过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的介绍,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的差异,如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对应关系、各专业所学的实际内容和适用方向、大学生就业工作流程的特殊性等问题。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还急需加深对毕业生的了解,希望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能够提供某种类似于认证类的令人可信的推介和介绍,以方便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选,降低毕业生招聘成本,并提高招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服务方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服务方既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也包括社会上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但主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从上述分析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双方都急需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毕业生的推介工作,这种供需双方的客观需求其实也就是高校就业服务机构的市场机遇。因此,面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应在为提供满足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需求的就业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寻找对策,主动出击,不断研究和尝试就业市场化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国家政策、体系科学、过程完善合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立体化培育模式

功能完善、高效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应当是一种涵盖不同层面的立体化系统,并主张就业市场建设应采取立体化培育的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涵义是,以高校为主体,以四大网络为中心,建立起沟通学生、用人单位、学校的就业工作市场化系统,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大学生就业推介工作。

(一)“地网”——就业基地建设

一些高校的成功实践表明,建立广泛、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是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长盛不衰的关键。就业基地能够为高校提供就业用人信息及接待安置就业推荐人员。就业基地一般应选择建立在能够长期和稳定用人的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还应当根据本校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例如吉林大学提出了“建立以东北地区、京津唐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龙头的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地区,大力支持西部大开发,加强与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打通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渠道;积极支持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作为我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基地加以建设”的就业工作目标;并确定了以汽车、通讯、航天、地矿、石油、化工、医药、机械、传媒等行业系统为毕业生就业的重点行业;建立起以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为基础,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且效果明显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体系。

高校就业基地建设可以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如成立学校董事会,并聘请有关用人单位为董事会成员;成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会,并聘请用人单位成为研究会的成员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协议并具体实施。在实施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首先学校按用人单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并将其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生入校后,按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学生毕业后则一次性输送到该用人单位。(二)“天网”——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障碍就是信息障碍,包括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缺乏广泛的信息交流,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政策宣传不够及时、到位,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信息收集面较窄等等,这些都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求职、招聘过程中信息流失和低效率问题。而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却能发挥极大的帮助作用。事实表明,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正在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导型操作形态和重要手段,而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也正在成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使校园招聘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市场,优化就业无形市场建设,就必须打造高效、快捷、高质量和富有本校专业设置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首先应做到有独立的域名、独立的机构,并保证技术成熟,运行良好。其次,网站开辟的功能模块要丰富多样,内容不断更新。如可开辟求职、求才、就业指导、形势分析、就业龙虎榜、毕业生档案馆、就业论坛、留言板、就业新闻要点、就业信息滚动栏等。第三,要努力拓宽就业网的服务功能。如可以开辟毕业生聊天室,以便吸引已就业的历届毕业生参与到聊天室的讨论中来,与应届毕业生交流求职就业的经验;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个人求职主页”制作服务,以便毕业生可以定制具有自己特色的个人主页,多方面展示自我风采,更好地引起用人单位的注目。此外,高校就业信息网还应当与遍布全国的就业基地、信息站、信息员紧密联系,从而实现跨时空的就业市场信息沟通网络。

(三)“人网”——就业推介队伍建设

为了弥补就业基地的信息不足以及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本身不能自动获取新信息的缺陷,就业服务机构还有必要在校内外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就业推介队伍及兼职就业推介信息员队伍,从而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人网”体系。“人网”体系的运行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学校派专人到外地采集就业信息和建立就业信息网点,同时直接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如湖南农业大学每年都分几批次到江苏、浙江、广州、深圳、珠海、广西等地看望毕业生,走访新老用人单位和董事单位,以此采集各种就业市场信息,并适时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和推荐毕业生。二是聘请专兼职毕业生作为学校就业信息员,让他们及时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并激励他们积极为学校毕业生推荐工作。

(四)“活动网”——校园招聘活动策划

实践证明,在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过程中,邀请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召开大、中、小型校园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或招聘会,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功能的一种十分有效和不可缺少的方式。校园招聘活动策划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大型供需见面会,第二类是中、小型供需见面会或校园招聘会。校园大型供需见面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周密策划,并注重活动创新,然后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和实施,方可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湖南农业大学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就成功策划了两项颇富创新性的辅助活动,一是用人单位的文化宣讲,二是欢迎用人单位的专场文艺晚会,这两大活动均是供需见面会的亮点。中、小型校园招聘会应经常性、不定期地举行,如有的高校每年举办中、小型校园招聘会上百余场。只有依靠“活动网”的作用,方能真正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主导地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持续改进策略

(一)就业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开发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背后是一个大型数据库,而数据库的建设首先依赖于就业信息的收集。就业信息收集工作既要广泛收集,又要确保专业对口单位的需求这一重点;既要注意有关本省、地(市、州)、县(市)、乡镇的纵向人才需求信息,又要注意收集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横向人才需求信息;既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当时的需求信息,又要随时关注市场信息的动态变化。由于就业信息数据库除了收集就业信息,还必须学会有效地运用就业信息数据库。高校就业信息数据库储存着有关毕业生资料、用人单位资料、单位需求、签约情况等各种类型的数据。高校就业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帮助学校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政策,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就业部门对就业工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及对市场和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并由此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以及根据社会需求提出学校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要求的合理化建议。

除了现存市场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外,还要时刻注意发掘和拓展新的工作联系,在看似平常的需求中及时发现和开发新的市场信息资源。特别是用人单位的信息开发和数据更新,是市场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核心内容,应予以特别关注和加强。当前,有许多变化都孕育着新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开拓机会,例如,上海及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带迅猛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成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各跨国公司、外资公司纷纷在上海等地设立办事处、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等,也为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同时又由于许多企业开始在不同领域中扩展业务,需求面加宽,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显然,这些在不断变化中层出不穷的市场机会,要求高校就业服务机构积极主动开拓联系,发掘新的市场信息,并利用新的信息资源,在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加强更广泛的推介合作。

(二)毕业生跟踪服务策略

“学校主导型”的就业方式应当是一种全程服务的方式,而要持续改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就必须致力于就业服务的全程化。全程服务方式是从新生入学接受就业指导教育开始,到毕业实习的预就业再到毕业生就业后的继续跟踪服务。实施毕业生跟踪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了解学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以便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信息反馈;二是在用人单位与学生相互适应中,学生可能存在不适应这一单位的情况,学校就业服务机构则可以指导学生再次寻找适合他的就业岗位,直至满意为止。高校实施毕业生跟踪服务策略,就如企业实施产品售后服务策略一样,不仅能增加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而且能更好地建立、维持和发展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还能从毕业生那里获得对母校更多的回报。

(三)就业推介渠道创新策略

11.浅谈高校零售市场营销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零售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3-0136-02

高校零售市场以其高校大学生的主体而变得充满诱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稳定的收入,但他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潜力却是无可限量的。虽然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经济来源,其消费更多的是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撑,但他们的消费心理却是以对未来的预期为基准的,这赋予了高校市场颇为独特的商业价值。

1 高校零售市场消费需求特点

1.1 消费的跨层次性和多层次性

众所周知,在低层次需求满足之后产生高层次的需求,然而大学生的需求表现出非单一层次和跨层次的特点。作为无固定经济收入的在校大学生,生理需求的满足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所有学生因其接受的正规教育和社会文化影响,不论生活状况如何不同,均存在同样的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2 消费的循环性

因为大学生在就读期间,经济状况一般说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购买对象也不会发生大的转移,所以大学生的需求循环性特点比其他社会消费群体更为突出,对一些日常必需品,如食品、透明皂、洗衣粉、毛巾等日常用品,总是不断需求,重复购买。

1.3 消费的时尚新颖性

对于大多数处在20岁的大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能力均发展到了较为完善的水平,表现出感觉敏锐、反应灵活、记忆力强、大胆创新的心理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方面就是对时尚及新颖产品的追求欲望强烈。他们比其他消费群体易于接受新型产品和性能改进型产品。虽然新产品价格较高,学生购买能力有限,但对其发展状况仍较为关注,比较容易接受和尝试。

1.4 消费的从众性和标新性并存

大学生们共同生活在同样的校园环境中,一方面他们要求和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相互接近,以得到群体的认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和别人雷同,追求与众不同,实现自我表现,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这种心理外显在行为上,就使得大学生的购买行为从众因素和标新因素并存。

2 高校零售市场的现状分析

高校零售市场是指在校园内向师生员工及其家属销售商品或提供附属服务以满足其非商业目的的需要的行业。目前的校园零售商业,已经严重的不能满足校园内师生员工及其家属的购买需求。并且校园内零售商业规模较小、网点数量少、规模分散且管理混乱、出售价格贵等现状,使得校园内商品市场上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的缺口。近年来,高校校园周边零售商业网点数量的增多与经营的火爆,从侧面反映了校园内商品市场上这种供给严重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

3 高校零售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3.1 高校零售市场产品组合和服务决策

第一,树立“商品优先”的经营观念。要想成功的经营校园零售商业,固然需要很多的必备条件,如良好的店址条件,对于所需经营的商品品种的选择必须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对所进货品的流转速度做出预估,同一品类商品品牌要有层次性的原则,同一品类的商品通常有多种品牌可供选择。第二,更多的采取产品组合,校园零售市场内部以一家校园超级市场作为核心店,与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等组合构成。第三,我们注意到大学生购物有较强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上还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且比较强烈,服务员必须注意不能过分的热情。大学生由于其心理上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自主的渴望,同时店堂氛围应当达到“整洁明亮,方便舒适”的要求。

3.2 高校零售市场经常采用促销决策

高校零售市场的促销方式大致包括: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这些促销方式在校园中的运用,应充分考虑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如不可能在校园内广播极为嘈杂的促销音乐等,在不同的销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可以合理的利用促销策略,吸引不同喜好的消费群体,会获得非常好的收益。

3.3 高校零售市场的渠道决策

高校零售市场其选址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就可能选中校园的“死角”,即使勉强能够营业,也必然是举步维艰。因为校园零售商业的规模并不大,其经营范围更像一家规模扩大了的便利店,也就要求校园零售商业的选址越靠近学生活动的中心区域越好。这就是靠近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和宿舍区。

3.4 高校零售市场的价格决策

高校零售市场的价格决策,要考虑竞争态势、市场地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品牌形象与长期发展策略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竞争态势的分析和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分析。还要考虑同行的价格动向,也许表面上风平浪静,但竞争对手可能随时在准备下一波的攻击。季节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因素。

4 结束语

高校市场以及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点,给我们的广大零售企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施展舞台,尤其是消费品、服务行业的企业有充分的理由把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而且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2(4)

2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第9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高晶、许雯.企业选择和发展零售业态的战略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3)

4 孙若南.大学校园服务业及其在市场经济下的改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3)

5 阳红曼.中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分析[J].商业研究,2003(3)

On College Retail Market Marketing Strategy

Wang Yangping

Abstract: As China’s college of further expand the scale, the retail market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make the economy is a retail business enterprise campu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retail market consumption demand characteristic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上一篇:具体落实考察地点和内容下一篇:黄山沿途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