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为什么离开?(共14篇)
1.优秀人才为什么离开? 篇一
亚父范增的介绍
在秦末的反秦战争中,范增是最早建议立楚怀王的后裔项梁、项羽为最高统帅的。在项梁时代,范增就已经是项梁、项羽叔侄的谋主,等到项梁死后,他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了项羽的最主要谋臣。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项羽出谋划策。在范增的帮助下,项羽杀掉了企图叛乱的宋义军队。又由于范增年过七旬,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
分歧
项羽与范增的最大分歧在于对待刘邦的态度上。范增始终把刘邦视作争夺项羽天下的最大敌手,他曾力主大军进攻刘邦部队,杀掉刘邦。而项羽则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也违反了自己当初和刘邦定下的盟约,刘邦还不足以构成其夺得天下的威胁。
在鸿门宴刺杀刘邦的计谋失败以后,具有远见的范增已经看到项羽的大势已去,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感叹。
决裂
陈平利用项羽的多疑和自大成功离间项羽和范增之后,范增就受到项羽的猜疑,并被项羽削夺了兵权,范增愤然弃官告老还乡。范增原以为会得到项羽的极力挽留,但项羽同意了范增的辞官请求,使范增彻底失望。范增与项羽的君臣关系也全面决裂。
司马路在《汉朝的密码》一书中论述范增与项羽的决裂时说:
对于范增的离去,项羽没有作太多挽留。羽翼丰满的幼鹰,往往急于离开母鹰的怀抱,去翱翔天空。初出茅庐的青年,更是不耐烦老父亲的絮叨。年少英武,早就名满天下的西楚霸王,或许久已厌倦亚父的唠叨,更不满于他老人家的说教训斥。
范增的离去,自然是满腹感伤,今日之西楚霸王,已非当年叔父暴死,茫然失措的少年项羽。当初那依靠在亚父肩头哭泣的头颅,如今已是高高昂起,不屑一顾!
范增是居巢(今安徽巢湖)人,他走到途中,“疽发背而死”。所谓“疽”,乃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一种疮肿。范增的死,恐怕也是愤懑积累而导致心力交瘁的产物。
范增的死,令人感慨。刘邦手下,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项羽那里,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个范增是王佐之才。项梁在定陶战死的时候,项羽刚满25岁,范增却已经70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高官厚禄,珍宝美女,对于范增来说,已经没有太多意义,所以他辅佐项羽,完全是出于与故人(项梁)的近乎兄弟之义,与项羽的近乎父子之情。所以范增的身份,与一般谋士不一样,既是项羽的师长,又是项羽的参谋。项羽管范增叫亚父,正是对这一层非同寻常关系的肯定。
但也正是这种关系,使得范增在项羽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对项羽说话的口气、姿态,往往是居高临下的、不留情面的。当项羽拒绝他的建议时,范增往往据理力争、大声呵斥,令项羽的感觉,如同一个小孩子被父亲严厉地斥骂一般。由此而产生的逆反心理,给陈平以离间之机会。所以,陈平的离间,只是催化剂而已。真正决定项范分裂的因素,早已经在鸿门种下。
范增的死,宣告西楚霸王终于成了孤家寡人,这是致命的一击。从此项羽如同失去指引的蛮牛,虽然力大无穷,却只落得个被刘邦、韩信、彭越等戏弄玩耍,直至筋疲力尽的结局。
范增为了项羽的霸主事业鞠躬尽瘁,并且看到了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对手,多次向项羽阐明杀掉刘邦以绝后患确保江山的利害关系。但是,项羽为人注重义气,多疑且自大,一方面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不利于自己重情重义的名声。另一方面自大地认为刘邦无论在才智还是军事策略上尚不足以对自己夺取天下的事业造成威胁。迟迟不肯杀掉刘邦。陈平的反间计轻易就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疏远和猜忌,范增作为一介忠臣,为项羽鞠躬尽瘁的忠心和苦心却换来项羽的疏远,范增只能感叹未能遇见明主。在范增死后,项羽在其他谋臣的劝谏下才意识到范增的一片苦心和自己对范增的误解。
范增死后二年,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彭越的联军击败,退至垓下(今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不久,项羽逃到和县乌江,自刎而死。刘邦以“楚汉战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朝。
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好员工为什么离开你 篇二
工的流失是管理者极为头疼的一件事。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估计,总体而言,基层员工的离职让组织付出的代价大概为其年薪的30%~50%,中层员工的离职让组织付出的代价大概为其年薪的150%,而高层员工的离职让组织付出的代价大概为其年薪的400%。
好员工的流失还不仅仅是高成本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如果好员工都不在了,企业的未来在哪?那么,如何留住好员工?
关键不是改人之短,而是用人之长
每个人发挥自身优势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修正自己的缺点却是痛苦的,尤其是在他人的敦促、批评下。企业家希望员工改正缺点,无论初衷如何,都是一个你对我错的局面,极容易形成对立、对抗。所以,企业家最好的方式不是修正员工的缺点,而是发挥员工的优势。
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位员工都有其优势、独特的能力,这不难证明,只要到互联网上转一圈,你就会发现处处是“奇人异士”,不得不惊叹。那么,为什么在公司里面的人就成了这缺点那缺点。
那是因为企业家缺少一颗发现的眼睛,看到的是员工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改人之短,不如用人之长。而且发挥优势带来的提升速度远大于改进缺点带来的提升速度。
想想在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韩尚宫对长今的培养方式。韩尚宫用自己成功的方式去教授长今,当长今失去味觉的时候,她盯着的不是长今失去味觉的缺陷,而是长今画出味道的能力。对比看一下崔尚宫对金英的教育,一直按照祖上传下来的方式修正金英,金英的成就远不及长今,且极少看到笑容。
不只是执行者,更是领导者
没有人愿意只做机器的一个螺钉,一个零件。每个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价值。做螺钉是痛苦的,这是违反人性的,人不是物。谁也不想成为《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
尤其是在这个“80后”、“90后”彰显个人价值的时代,更需要创造员工发挥智慧的空间。这一点丰田集团做得很好,他们的员工快乐地共享彼此的智慧。再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海底捞,正是那些普通的员工创造了海底捞卓越的服务体系。
因而,要给员工参与权、决策权。当他们参与了、决策了,他们的智慧就释放出来了,他们就会感到自我价值、感到快乐。另外一点对企业非常好的就是,员工自己的决策,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执行。道理很简单,没有人会反对自己。
决策和执行是一体的,当企业对决策和执行做“二元处理”:一类人决策,一类人执行。也就是把决策和执行割裂开了,这正是执行难的原因。所以,不要把员工当成执行者,他们还是决策者,还是领导者。
进步不是“匿名化”,而是“小团队”
人本质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都会本能的追求关注度和认同感。人们穿了件新衣服、剪了个新发型,就会觉得别人在看自己,实质上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就是这个道理。
失去了关注度和认同感,也就失去了中心感;失去了中心感,也就失去了安全感。这是违反生物进化出来的本能的,如何开心?现代人多有焦虑,就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匿名社会,普遍缺少关注度和认同感。
因而,企业必须给予员工足够、持续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员工的工作能得到及时的反馈、鼓励、肯定,这就需要多种渠道的及时沟通,需要运用即时激励的方式,需要及时的颁奖仪式。当员工做得好的时候及时肯定,当员工做得不好的时候及时指导,对员工的想法、希望、担心多一些认同。这也要求企业打造“小团队”机制,大团队是很难提高个人的关注度和认同感的,交易成本高的你无法那么做。
匿名化被看作现代社会的一个进步的标志,但是在企业,却是要反对匿名化的,要“去匿名化”,以小团队的形式提高每个人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而不是随意贴标签
中国人历来有家长教育的做法,也好为人师。在企业里面,领导教育、培训员工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这里面就有一个让员工非常痛苦的方式,就是给员工定性、贴标签。
正面的标签还好,负面的标签是让人很痛苦的。比如说“你这人不负责任”、“你这人没有创新精神”等。谁被贴上诸如此类的标签都是不舒服的。
这种做法不好,这里面有一个“自我预言的实现”的心理问题。当给一个人贴上标签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他本人,都会在后续工作中寻找能够证实这个标签的行为,久而久之,你证明了你看法,员工也真的成为那样一个人了。
对员工的评价,可以借鉴一下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方法,塞利格曼在其经典著作《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解释风格”的理论非常值得学习。其中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普遍的还是特定的。比如“这次策划没创意”和“你缺少创意”,前者是特定的解释,后者是普遍的解释,显然后者让人难受。
第二个维度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比如“今天你失误啊”和“你水平不行”,前者是暂时的,后者是永久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第三个维度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比如“今天的处境太糟糕了”和“你缺少安全感”,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3.优秀人才为什么离开? 篇三
1、态度诚恳,让别人觉得你在跟他讲实话,:“原来的公司挺好的,各方面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挺好,但是公司的发展方向跟我的有一些差异,我还是寻求更合适我的发展模式的公司就业,据我了解,贵公司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怎么样,我很希望能和贵公司一起实现自我的价值:”
2、我到贵公司来应聘更看重的是贵公司的给予我的发展平台,工资方面我没有太多的要求,具体还是看一下贵公司的工资标准。
网友二
这是因为用人单位在招用员工时,通过当面询问这个问题,一是看你是什么原因离开的,离开是否有道理;二是看你面部表情,看你这人是否诚实;三是看你择业的标准、动机,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回答,我认为:1、要说原企业是怎么的优秀,但原工作岗位不适合我;2、我现在选择贵企业,是认为更适合本人的发展;3、我近来通过阅读有关贵企业的有关资料,我认为贵企业更有发展前景。
网友三
4.离开优秀作文 篇四
同学三年,我们朝夕相处,情谊深厚,一起哭,一起笑,我们在一起有那么多的快乐和悲伤,这些我都记得,你呢?是不是也像我想念你那般想念我。
记得以前,你无论有什么好东西,都会记得给我留一份,不管是吃的还是好玩的。我们分开那么久了,可那些日子却仿佛就在昨天。你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好吃,好玩的,你知道我的喜好,了解我的喜怒悲欢。
明明你比我大,可是却总是你在照顾我,我像是个孩子,什么都要依赖你,现在回想起来,常常忍不住的想要落泪。在你身边,我总是感到特别温暖和窝心。可是我知道那些都是过去了,但是那些真真实实存在的日子,却是永远也记在心里的。
当我们别后重逢,再回首,一定会想起曾经的时光,会谈起我们曾经的理想和明天,回忆起昨天。
我们年少初遇,如今都过了那么多年,读书的情是最干净的,会让我们记一辈子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毕业后,我无比珍惜我们每一次的见面,因为我们都没有三年的时间在一起了,在一起说说笑笑,谈天说地,聊未来,聊心中的那个他。
每一次的相逢,我心里都充满了期待,想想你是否改了模样,想想我们是否还像曾经般心有灵犀,彼此的一个眼 就能读懂对方的心事。
亲爱的闺蜜,好久不见,你结交了新的朋友,她是不是不会让你操那么多的心,是不是不会什么事都依赖你。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不会想起在远方的我。才分开时,我常常在想,你在另一个地方,会不会又有了新的朋友,她会取代我的位置,和你一起朝夕相处,一起度过另一段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可后来你回来,我才知道自己一天到晚都是在瞎想,你说我是你生命中谁也取代不了的。你不会知道,看见你我有多么高兴,只是从小就学会藏心事的我,又怎么会表现出来呢,你不在的那段时间,我把自己变的更加沉默,更加不爱说话,身边的人都说我安静,其实不是,只是因为没有人懂我。
还记得那次,午休我回家吃饭,在家跟爸妈吵了架,到了学校,所有人都没有看出来,你却在问我,怎么了?我笑,没啊,你生气了,说,我要不要拿块镜子给你照照。那一刻,我好想哭,却生生把眼泪逼了回去,我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掉眼泪,不愿意展示我的脆弱。只有你懂我,我在笑,你却知道,那是在哭。不能落泪,只能用微笑来代替。
全班那么多人,我信任的只有你一个。我一直都觉得,无论后来怎样,那段时光的你和我,我都会记一辈子,惦念一生。
那一天一天积累下来的记忆,那每一刻相处的温暖,我如今常常怀念。你我,莫逆之交。时间改变我们的模样,改变我们的性格,却永远改变不了我们之间的友情。
5.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读后感 篇五
近日时断时续地把《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这本书读完了。读后,的确感到很受教育,受到很多启发和鼓舞。其中的强人手记,具有很强说服力。特别是在第一章“你在为谁工作”中,道理分析的十分透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获……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是“态度”!
我们为何要努力工作和如何去努力工作,通过“佛塔里的老鼠”这个寓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像“老鼠”,公司就像 “佛塔”,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背后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或知名公司的员工,他们的名声、社会地位以及荣耀其实都归于他们背后的“佛塔”,公司的背景帮助了我们。
这告诉了我们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将来,为自己的成功而奋斗。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任何人在任何岗位都可以获得成功。
第一,公司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优秀员工不应将薪资待遇视为唯一标准。大家都梦想自己的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领钱领到手抽筋”,理想很骨感,现实很残酷,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这告诫我们要在每天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机会,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应当看到我们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第二,我们想要追求的是自身的提高,所以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消极的思想会让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会让我们失去对未来工作前途的动力和信心,会让我们放弃很多宝贵的机会,使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永远无法达到自我实现。
第三,只有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人才会出迸发出持久而强大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作为我们个人来说,一定要喜欢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心全意做好它,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的价值。我们的这种热情不应该只是外在的表现,它源自内心对这份工作的喜爱。
第四,在工作中不要找任何借口。我们要点燃对公司和工作的热情,真正融入到里面去,发挥团队精神。做事不拖延,有任务马上行动。有机会一定把握住。记住这些,我相信会有有大的成就的,每天都会有新的进步。
最后我想说一说工作态度,这似乎是些很老套的问题:工作态度。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当中,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有时怕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有时会找N个理由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完成,只要不耽误事就行,有时因看不惯某个同事心里就不愿与其合作,想想看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情绪的,是人赋予了它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态。因此,书中多次警醒人们:“作为员工的我们应该记住每个人都是再为自己的未来与梦想而工作,为使自己的将来是成功的,幸福的,现在就应该努力工作。”以这样的工作态度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有多高,而我们的公司将会以怎样的速度发展。
书中说“没有不完美的工作,只有糟糕的自己。”我觉得这句话很对,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
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既然选择了工作,就应该坚持到底。”只为了完成工作,那在工作时的外在表现绝不会激情四射。
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在公司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能否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木匠收了徒弟,先教他做一个木箱子,箱子做好后,师傅将木箱外面修整好后,开始仔细的用沙纸打磨箱子里面的各个角落,徒弟不解,觉得没有必要。师傅说,这手艺活里面也透着做人的品性,手艺不但要好,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态度要认真不能浮躁,信任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生意也自然会越做越好,钱自然也会越赚越多。而徒弟不以为然,出徒后徒弟离开师傅自立门户,可不到两年,沮丧的回到了师傅身边,不但生意没做成,声誉也是一片狼藉。这毕竟是个故事,现实生活中那些被解雇或者始终得不到提升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只会导致竞争力减弱,最终被市场淘汰。
工作态度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激情。但不管怎样,如果希望获得成功事业,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不论何时,我们都应努力、认真、一丝不苟的干好本职工作,把工作当做学习,从学习中处理业务。学习人际交往,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所以我们时刻应该把现在的工作当作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一份使命感和成就感。
6.为什么不能笑着离开 篇六
A: 职场风云,分分合合、来来往往。因此跳槽或离职,无论是对一个机构还是对一个个体都是一件随时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如何处理离职前后的事情,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技巧,更是一种道德。因此说,善做是应该的,善走更是必要的。
而要做到善走,则需要劳资双方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双方从业者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胸怀及克制能力。
首先,对于离职者来说,他应该具有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在离职时带一队人马或者带一批项目再指责一下老东家的如何不足,以证明自己的离去是被逼无奈。这其实早已被职业人们所不齿,但为何还不断地有人重演这一幕呢?我想这还是情绪化及短视所为。
的确,作为一个离职者,特别是在一个企业中做到一定层级的离职者,他要放弃现存的一切,去投奔一个新的机构或自创一份新的事业,是要有一种回归原点的勇气和决心的。但光有勇气还不够,还需要有方法,否则他就真是归零而难再起飞了。而在探讨方法的问题上,我们某些离职者便会寻求捷径:是不是可以从老东家处挖些人走呀,是不是可以利用在老东家处供职的最后时期给自己今后创业做些铺垫呀,是不是可以把老东家的项目也带走呀……他(她)便可不必再从零做起,给自己的新职业一个较好的开端。
本人认为,这种重新开始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可能是一种捷径,但从长远来看,则不一定是良好的选择。首先,带些旧部下重起炉灶,从一开始就使你与部下形成了一种欠债的关系。因为你要游说旧部下与你共同从零做起,大凡要讲一些老东家如何日薄西山,新事业如何方兴未艾的道理。不管这部下是否在老东家处受到重用,反正他们在你的摇唇鼓噪之下是认为自己被你重用了,而且会顺势做出一副为了追随你放弃原有的一切与你共赴艰难的架势。这下,今后事业成功了,这些人自是功劳大大的,事业失败了,你便要承担起为人安排后路的责任。就是在事业进行中,你也不能够以完全理性的心态对待下属。于是你的新事业仍无端地染上了一些非理性和非职业化的色彩。如果你再挖了老东家的项目或技术,即便人家不与你对簿公堂,即便你因此项目而大获成功,那时你们得到的赞美和自我成功的感受也会大打折扣。
当然,在没有善走的情况中也有因情绪化造成的一种赌气行为。因为老东家有负于我,所以我要想方设法把你搞垮。这在古往今来的商战中也不是鲜见之事。但事到如今,商业机会越来越多,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职业经理人越来越成熟,再用这种非理性的方式处理原本很理性的职场行为恐怕的确是落伍了,而且也不一定有效。
以上谈的都是离职者的问题。我想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处理好善走的问题,还需老东家保持雍容的姿态和包容的胸怀以及有效的克制。没必要以牙还牙—假如你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成熟企业的话。大可不必像此次两虎之争一样闹得不可开交,其实对双方的形象都是一种伤害。
7.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读后感 篇七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上个月,林董也让我们传阅看一本书,名字是《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这个题目,心里感觉他太“牛”了,怎么会用这样的书名。等我迫不及待地把它读完了,才体会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的确是,公司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从我们上班的那天开始,从物质到精神层面,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都是公司给了我们想要的一切。在这本书中,作者赵总就是用他自身的经历,阐释了身处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获得成功。书中还列举了大量成功人士的真实事例,并用诙谐的语言和独到的解读分析,阐述了职场中的生存博弈与智慧,揭示了一个个职场人的成功秘诀。尤其是书中总结的那些“强人强语”,让我都倍受启发,受益匪浅。
书中共分了八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团队合作,你到底在为谁工作等等。每一章节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醍醐灌顶一般,让我意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生活热情,我们给公司打工,实际上是在为自已而工作;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公司成就了员工,而不是员工成就了公司。心态决定未来,天堂与地狱都是由自己建造的:如果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女研究生对待工作的态度:
说的是作者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一次招聘,有个女研究生经过初试和面试,被录用了,被安排在前台实习三天。这是一个很难令人接受的安排,怎么说人家也是研究生嘛。但她还是欣然接受了,并认真做起了领导分配的第一个任务:把公司去年的部分文件整理归类并在电脑里存档保存。刚过了两天,公司管理层突然做了一个新决定:紧急
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正在实习的也就地解散。很多参加实习的员工愤愤不平,丢弃手头的工作转身离去。只有这位女研究生还在成堆的文件里忙碌着,她是这样和领导说的:“您分配给我的任务刚做好了一半,换成别人来做,又要从头开始,不来上班也没关系,但是让我把活儿干完再走吧,这样我心里才会踏实。”公司里很多员工听到她的话都笑了,这不是傻吗?然而,就在她完成任务,转身离开的瞬间,作者突然就决定:留下她。于是向公司董事长请示,这样的员工应该留用。这不是真的傻,这是责任感,是优秀员工的基本素质。果不其然,在以后的工作中,她的“傻”气一如既往,但是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她也是那批实习生中唯一的被公司聘用的一个,现在已经是公司部门经理。聪明的员工固然很多,但是“傻”气的员工最难得。难得的是大智若愚,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真诚地付出。曾有位名人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是不可以没有责任心。”美国前总统杜鲁门也有一句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
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待工作的态度,让这个女研究生获得了这个工作机会,如果她也把实习工作当作是一种义务,也向其他实习生一样,听到被就地解散的消息时,愤愤不平地甩手离开,她也就不会被公司最后留用,也就不会有后来在公司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也不会成功了。因此,以工作为荣,以工作为乐,会让一个人的工作越干越有劲、人越活越年轻、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8.《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读后感 篇八
这本书也提到了我们在工作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压力大了,怎么办?销售不好怎么办呢?等等!让我在工作中有时候会感到烦闷和不解,我在这里工作到底是为了谁?读了这本书才让我知道,我们的工作原来是在为自己,不是为公司也不是为老板。公司给了我们一个施展能力和锻炼自已的平台,没有了这个平台,就算你有再大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是纸上谈兵。有了沙场,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才能驰骋纵横;没有战场,你只能怨天尢人,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别人只会为你扼腕叹息。
在工作中我们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个工作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也是公司给我们这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我们更好的知道了自己也了解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全面发展、力争上游。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平台,我们就要好好利用,让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不管在什么岗位,立足本职,富有责任感。在本职范围内,诚心实干,尽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或许做到的不能令自已或他人满意,但在内心能够理直气壮的说出:“是我该做的,我已经尽力了,其他的因素不是我的职责,这就可以了。
以后我对工作有了新的看法,对我自己有很大的益处,我感谢工作给我提供了这次阅读的机会,在阅读书的同时,让我们自己的学习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也希望公司在这里给我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让我们的团队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9.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离开我 篇九
她和他相差十二岁,走过小段人生的轨。
假如他要走,世界上又会多一只要打狂犬疫苗的单身狗。
喜欢他十几年,才知道一个人吃生日蛋糕,没那么甜。
Chapter 1
我端着水杯斜倚在门框上看着周连年。
那人正坐在床边,正低着头认真地帮我整理东西。
微长的刘海倾斜下来遮住了左侧的眉毛,夏季毒辣的阳光透过浅色的窗帘照到他身上,
他就在我面前,穿灰色的家居服,脚下踩着咖啡色的棉质拖鞋,修长的手指将我柜子里那些杂乱不堪的衣服一件件挑出来然后折叠整齐放进旅行箱里。白色打底的行李箱上印着大大小小的浅色史努比看起来清新可爱。在行李箱锁清脆地发出咔嚓声的一刹那,我原本坚定的想要离开这个家的心竟然因为他好看的手指和微微落下来的刘海变得柔肠百结。
“周连年,你会去看我吗?”
“哈?”
大约是没有听清我的话,周连年一边整理还在一边念叨着什么,我又往前走近了几步,这才听到他小声地重复。
“衣服、手机、水杯、钱包……”然后他抬头,“瑶瑶你的电脑呢……”
转身把水杯放在书桌上,我弯腰把行李箱合上,直视周连年,又问了一遍。
“你会去看我吗?”
这样看着他,那人的眼神居然有些放空。我忍不住有些懊恼,干脆站直了瞪他一眼不再理他。他大约是回过神来,看到我恼火的样子轻轻浅浅地笑了。
“你啊,”他又伸手打开行李箱,“要是不想住校我们就去找你们班主任说说,谁还能勉强你呢,快去把你的电脑拿来……”
“哦。”
“顺便,”周连年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又笑眯眯地看着我,“跟门外的女人说一声,我不在家。”
无比笃定的语气,像是确凿肯定我就会按照他说的去做一样。
我讨厌他这样的笃定,讨厌他总是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全局的笃定。
他是我命里的劫,我可以胡闹,可以虚伪,可以做作,可以做自己讨厌也被别人讨厌的事,可是只要周连年的一句话,只要他说,瑶瑶,我们回家吧,我就会马不停蹄地抛弃被人唾弃的自己,重新变回天真单纯的我。
一如很多年前,他见到我,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们走吧,我就真的跟陌生的他一起走过了这么多年。
可是,周连年,我曾经一度以为我们的世界是一样的。
我以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喜欢了就应该相爱。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世界里多了许多我所不知道的花花色彩。
掩饰性地喝掉杯子里的水,我转身瞪了周连年一眼。
“那个女人早就被我打跑了,你可真烦,我都要高考了你还耽误我时间。”
周连年于是笑了,合上行李箱说:“走吧。”
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听到拉着行李箱的周连年在后面嘀咕。
“瑶瑶,你要是住校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可是周连年,”我跟在他身边笑得不怀好意,指着前面的梧桐树说,“不算今天这个被我赶走的女人,截止到昨天,你已经在这棵树下和四个不同的女人接吻……”
再回过头来,是笑得没心没肺的周连年。
他说:“瑶瑶啊,哥哥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人啊,这样魅力大的人啊。”
需要带的东西出奇得多,我从来就没有想到住校需要准备那么多的东西,周连年几乎把我的卧室搬了个遍。半个小时后,周连年成功地锁上后备厢坐在驾驶位上,我看着身边这个刚刚过了三十岁生日的男人,忽而就生出万千感慨来。
我说:“大叔,你找个合适的结婚算了,都这么大年纪了,到时候万一没人要你可怎么办?”
周连年不自在地咳嗽了两声,然后又调笑着说大千世界这么美好,花花世界这么灿烂,最后终于落在我说的重点上,“大叔”这个词是他仅有的词汇量中所最不能忍受的。
他张牙舞爪地挥着两只拳头冲我咆哮:“不要叫我大叔!我是哥哥!”
不管是“大叔”还是“哥哥”,这两个词统统与我无关。
八年前我十岁,被二十二岁的周连年从孤儿院领回来与他相依为命。我曾经以为整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像我们这样亲密这样依赖彼此。我们曾经因为喊他“叔叔”还是“哥哥”而争执不休,可是现在我无比地憎恨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无法忍受他和别的女人站在我亲自种的梧桐树下亲热,亦无法忍受他不定期地更换不同的女人。我宁愿离开他,去我不喜欢的学校生活。
一路无语,我倚在副驾驶座位上闭着眼睛佯装睡觉,小时候的把戏至今表演起来依然得心应手,只不过这次因为周连年的安静不语真的一不小心就睡着了。
梦里周连年站在我面前,脸上是和从前一样温暖的微笑,他说,瑶瑶,你知道的,我从来都不是那样的人。
到了学校门口之后,周连年将我摇醒,我揉着惺忪的眼睛冲着他咧着嘴呵呵地笑,好像是他真真切切地站在我面前说梦里的那句话一样。周连年却傻了,看了我很长时间直到我拉着行李箱准备进学校时他才在后面喊住我。
“瑶瑶,想家的话就回来……还有……不要抽烟了。”
末了,我听见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声音轻轻的,却足以被我听清楚,他说:“其实,住校也好,你总归是要长大的。”
我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刚刚还咧着的大嘴瞬间闭成一条直线。
我知道,可是长大的代价如果是离你越来越远,甚至是离开你,那么我情愿从来就没有认识过你。
还未等我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走出广场,周连年的声音就又从我背后响起来了。就在我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诧异地转过身去的时候,他已经小跑着来到我身边并顺手拉过行李箱,边喘气边郁闷地嘟囔着,以后要做运动,多做运动。
我站在他面前努力抑制住自己想要翻白眼的冲动,周连年却已经冲我弯起了嘴角和眼角。
nlc202309090300
我所在的市一中是本市的重点高中,倒不是因为我学习好,而是周连年当初花了大价钱帮我交了赞助费,我才有了在这里上学的机会。
我还记得当时周连年在餐桌上把鸡翅嚼得津津有味,然后又不知道给谁打电话,说,学校分三六九等,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瑶瑶当然要上最好的高中。
我意兴阑珊地听着他讲电话,却在他说出“我们瑶瑶”时心里泛起了波澜。
当然,那个“大价钱”也是周连年后来向我描述的,他夸张地张开两只手为我描述“大价钱”是有多么大。记得当时我还在心里暗骂他小气,现在想来这个人还真是小气,小气又较真。
重点高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门禁,而且禁得相当厉害,周连年竟然有这个能耐大摇大摆地进来,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你怎么进来的?”
我指了指门口的保安。
“走进来的啊,”他冲我眨眨眼睛,又凑近我的耳朵,说,“我给了他们一条烟。”
那天,炽热的阳光照到人的脸上是惨淡的白,周连年穿着白T恤牛仔裤,美好温和的面容像是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他贴着我的耳朵说话时左眼睛上的眉毛微微扬起,洋洋自得的样子像是做了错事没被发现的小孩。
我于是白了他一眼,说:“周连年你很无聊啊,这些东西我自己弄就可以了,而且我都高三了。”
周连年抓了抓头发,说:“是哦,你都这么大了,可是还是觉得应该要给你都安顿好,觉得你还太小。”
他拖着行李箱走得越发轻快,时不时地还吹声口哨感叹一下久违的校园。
我兀自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思绪早已穿过他笔直宽厚的背影延伸到了远方。
周连年,如果我没有长大,那该有多好。
十岁那年,我跟在院长身后,忐忑地穿过那条黑暗的如鬼魅般的走廊,安静的走廊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的脚步声。因为阴天的关系,那条从我们宿舍一直绵延到后院门口的长廊显得格外恐怖,我只能紧紧地跟着院长的步伐,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生长在暗夜中张着血盆大口的鬼怪抓去。偏偏原本一脸严肃,甚至有些凶恶的院长却一反常态地时不时地转过头冲我笑笑。那过度的表情让她原本肥胖的脸上挤满了褶子,在黑暗的走廊里甚至有了些狰狞的感觉。我原本就有些忐忑的心突然就生出了莫大的恐惧。
走到门口的时候,外面的亮光打进来,院长站在门口冲我伸出手,外面洒进的光在她身上投下一丝光亮。她微微地向我招手,周围笼罩的黑暗越发显得那一丝仅有的光亮神圣无比,那时的院长很有点圣母慈临大地的感觉。我犹豫着要不要把手伸过去,“圣母”却一把把我拽到她身边,拉着我的手喊得格外亲热。
“小瑶瑶啊,你看,院子里的那个人就是来接你的。”
我看着她因为兴奋过度涨得通红的脸,下巴上的赘肉随着讲话的节奏一抖一抖有规律地跳动着。
好吧,“圣母”这个词当我没说过。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院子里最大最茂盛的梧桐树下有个男人站在那里,我只能看到他修长且笔直的背影,墨色的西装、略长的墨色的发。他的双手伸进西装口袋里,微微仰着头。我顺着他的视线也抬起头,天空黑蒙蒙的,除了几朵阴云连只苍蝇都没有。
院长隔着老远喊他:“周先生,周先生。”
这个男人姓周,那是我当时最先知道的讯息。
他转过身,隔着老远,我看到他脸上带着微笑,安静又温暖。
院长拉着我的手小跑着来到他身边,然后低下头看着我。
“小瑶瑶啊,这位是周叔叔,是来接你离开孤儿院的。周叔叔对小朋友可好了,你看周叔叔还给了我们一大笔赞助费……”
我深吸了一口气,忽略掉她的长篇大论,院长常年不离的三个字就是“赞助费”,而获得赞助费的渠道就是,我想了一下我自己和上星期被领走的婷婷,果然,卖孩子是比较快速的一种方式。
我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尖不说话,良久,面前的男人蹲在我身边看着我。
“是瑶瑶啊,来,喊哥哥。”
我当即无语,抬头看了看院长,眼神示意院长到底该称呼这个人什么。院长大概也觉得自己说错话了,瞪着眼睛张着嘴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面前的男人倒是满不在乎,清咳了一声,站起来拉过我的手说,我们走吧。
我们走吧。
我们走吧。
这是我一辈子最想忘而忘不掉的话。
以至于在后来,在我没有周连年的后来,每当我想起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那个时候的自己,那个义无反顾地跟着那个人走的自己,和到头来终于一无所有的自己。
院长在后面扯着大嗓门追着喊,周先生吃个饭再走呗。
那个阴云密布的夏天,那个叫做周连年的男人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们走吧,我没有说话双脚却不听使唤地跟随着他的步伐,这一走,就已经过了十年。
十年间,那些刺痛我们的伤痛过往被我们刻意避开,心照不宣地绝口不再提起。
周连年站在宿舍楼下转过头喊我。
“瑶瑶你快点,在想什么啊,你东西好重啊。”
我回过神来看着周连年一只脚已经踏进宿舍楼,我想到楼管阿姨值班室门口“男生勿近”的牌子,立即扯着嗓子冲他喊:“周连年,你等等我!喂!你不能进去!”
Chapter 2
周连年确实很牛叉,他不但能进我们封闭式学校的大门,还可以进挂着“男生勿进”招牌的女生宿舍。
在他踏进女生宿舍的千钧一发之际,我快速地冲过去,而后在众人纷纷对我行注目礼之时拉着他就往外走。
可是如果我早就知道在此之前周连年已经将我住校的事情安排妥当,我断然不会这么不顾形象地拉他出来。
周连年有些哭笑不得地拽住我,然后在我瞠目结舌的时候大摇大摆地走进宿舍楼。我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进管理员的房间,然后又走出来冲我比了一个大大的V字,我当即了然,这个人,是有备而来的。
nlc202309090300
他甚至比我还要轻松地找到了307宿舍,然后敲开宿舍门像个主人一样寒暄着让我赶紧进去。我翻了个白眼,禁不住长叹一声,明明我才是这里的主人!
宿舍是四人间,舍友都是我平时在班上要好的同学,体育生周倩、说话轻声细语的赵雨燕,以及我高中时代的同桌兼死党——袁婷婷。她们都跟我很熟,在班上坐前后桌。
周连年轻车熟路地帮我铺床贴墙纸挂帷帐,然后还絮絮不止地跟着宿舍里的其他人聊天,大都是围绕我的,什么瑶瑶怕黑啊瑶瑶爱吃什么瑶瑶脾气大之类的。他甚至还不断地吩咐我把包里的零食拿出来分给大家吃。我茫然地分着零食,眼睛盯着在床前忙上忙下的周连年,心里却涩涩的。
明明,很久之前,我是确凿想要一辈子和周连年在一起的。
贴墙纸的时候,周连年冲着吃零食的大家说,我家瑶瑶脾气不好,你们以后多担待点,她性子倔,要是你们受不了她的话,给我打电话我就接她回家……
“周连年,你把墙纸贴反了。”
我打断他,然后看着墙上头朝下的海绵宝宝觉得无比悲哀。
这一句话立刻引起了宿舍里其他人的强烈不满,袁婷婷最先跳出来抗议。
“林瑶!你从进来什么都没做,你哥哥这么辛苦地帮你收拾,墙纸贴倒了又怎样啊!”
赵雨燕在一旁轻声附和着说,“就是就是”,周倩则默默地爬到我床上把墙纸揭下来重新贴好。
我蒙着头看周连年,他正因为袁婷婷喊的那句“哥哥”而不是“叔叔”心花怒放,注意到我看他,继而得意地冲我挑挑眉,说:“瑶瑶,请你们宿舍的同学去吃个饭怎么样?”
送周连年出来后,他还在纠结着到底什么时候请宿舍的人吃饭合适,从宿舍楼到学校门口不远不近的距离他大概说了五六种方案。
我指着校门口他的无比庞大的路虎说:“大叔,你该回去了。”
周连年出乎意料的没有像平时一样张牙舞爪,他拨了拨我额前的刘海又抱了抱我说:“瑶瑶啊,如果不想在学校住就打电话给我,我接你回家。宿舍的床铺那么高,真怕你从上面摔下来啊……”
我安静地把头埋在他的胸口没有和他顶嘴,鼻尖突然酸酸的,第一次在心里涌现出了一种孤单无助的感觉,即便是在孤儿院,这样的感觉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我大概是个感性的人,自很多年前和周连年生活在一起,就开始莫名其妙地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即便是因为周连年的一句话,我也会或者难过或者感动地掉下泪来。
我记住了他对我说的那么多话,记住了他所有的动作所有的表情,他说不用带伞放学我去接你,他说学校的饭不好吃真怕你吃不饱啊,他说瑶瑶你别哭啊……可是他越是说这些明明就不是煽情的话,我就越想哭。
掩饰性地捋了捋滑落耳前的头发,却意外地发现周连年微红的眼眶。
我说:“周连年你眼睛红个毛线啊,又不是生离死别的,一个月以后我就回家了。”
“也是哦。”
周连年笑了笑,似乎是刚刚才想通。
我盯着他的脸,生怕错过一丝他欲言又止的表情。
“那瑶瑶,我回家了啊,改天来看你。”
木讷地点了点头,我看着他上车后摇下车窗冲我挥手。
熟悉的引擎发动的声音咆哮着离开,我的心似乎随着那渐行渐远的声音沉沉下坠,坠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洞中瑟缩发抖痉挛。我紧紧地抓着包,眼睛里的热潮一瞬间汹涌澎湃。
周连年,直到现在你还是选择隐瞒我。
那个人要回来了不是吗?
我知道,一直都知道,那天在家里吃饭,你刻意地压低声音却满含欣喜,你等待了十年的刻骨铭心的那个人回来了。
周连年,我们之间隔了十二年,你那么多的生活我没有参与,我不认识你爱的人,不知道你们分开的原因,可是我知道你对她那种深入骨髓的疼,那个人,叫做陈安宁,她回来了。
可是周连年,你以为我离开家是为什么?
我讨厌你和不同的女人暧昧,我讨厌你一个月和几个女人在我最爱的梧桐树下拥吻。可是周连年,我最最讨厌的是你刻意回避的钟情,我不能忍受你时不时地盯着你卧室里的照片发呆,我也不能忍受你偶尔打完电话之后眼睛里掩藏不掉的幸福。
我更加不能,看着你和那个即将要回来的人一起双宿双栖,我要离开你。可是就算是这样,你也不打算告诉我,就算我再怎么问你,照片里的那个女人是谁,你也始终淡笑着说是一个朋友。我一点也不懂,究竟是什么样的朋友,会影响了你这么多年,即便是一个淡淡的笑,也只有对着那个人的照片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轻松。
我抓着包往宿舍楼奔跑去,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模糊,似乎只能听见耳边的风在呼啸,偌大的世界只有我自己缓慢的心跳声,直到横插过来的自行车突然把我撞倒。
我捂着膝盖蜷缩在地上看着手心里的血迹,眼泪终于掉下来打在周连年为我挑选的白色帆布鞋上。
“你没事吧?”
肇事者从地上爬起来走到我身边,我低着头注意到前面的人和我穿着同款的帆布鞋。因为骑车的关系,帆布鞋显得一尘不染。而我特别悲哀地发现自己的鞋子因为被眼泪打湿沾上了土,左侧拇指大的一块地方脏得不成样子。
我没有看他,只是盯着他的鞋,哑着嗓子跟他说:“你的鞋真干净。”
那人竟在我面前缓缓地蹲下,疑惑地喊我的名字:“林瑶?”
我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眼前的人,还未等我细细辨认,那人竟在我抬起脸后打量了我不足三秒钟后放肆地大笑起来。我盯着眼前这张因为表情过于夸张而抽搐的脸,心底里满是纳闷和鄙夷。良久之后,就在我满脸黑线欲以为其冠上“精神病人”这个桂冠时,那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我的表情充满了不屑与嘲讽。
他说:“你真的是林瑶吗?城乡结合部来的吧,这黄了吧唧的头发挺新潮的,可这穿着怎么就这么接地气啊。”
说“地气”两个字时他的眼神又瞟了瞟我的衣服。
nlc202309090300
白痴。
我在心里暗骂了一声就要站起来,只是膝盖处传来的刺痛感让我根本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看着眼前的白痴一脸幸灾乐祸地抱着胳膊看着我,我从牙缝里忿忿地挤出来四个字。
“扶我起来。”
“那你猜我是谁,猜对了我就扶你,还会把你送到医务室。”
“有病!”
这是我最直接的反应。
我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的时候,那人忽地就垮下脸,又伸手推了我一把。
“呀,你这人真没意思!”
这我可就不爱听了,我生平最讨厌不讲道理和不可一世的人,当然,周连年那个自大狂除外。这个人,他把我撞了,不道歉也就算了,居然还不赔钱。不赔钱也就算了,居然还推了我一把!
“滚!”
“怕你了,”面前的人朝我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而后才伸出手把我拽起来,一边拽还一边嚷嚷,“你怎么这么重啊。”
“喂,你骑车以后要看路好不好,你不会是近视眼吧,以后麻烦戴上眼镜,这样我就不会撞到你,你也不用耽误我的时间了。”
“你头发那么长染黄色干吗,学少爷我啊……”
“……”
我于是停下,冷着脸喊他的名字:“陈安然。”
“哈?”那人也忽而停下,听到我喊他之后眼冒亮光,“你知道我?看吧,就说不会有人不认识我……”
“对啊,你很烦。”
……
那人就不说话了,抿着嘴显得很委屈。
陈安然,我当然认识。
就在上周,市一中的副校长在主席台上主持会议的时候,还在重复近两年一直不曾变过的话题,只是那次话题,明显将某些同学直接改成了陈安然和林瑶。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就是,副校长说,在我们重点高中,从一创建到现在就秉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不断发展。可是,理八班的陈安然和文一班的林瑶这两位同学很明显就在给学校抹黑。因为从我任职到现在只有这两个人染黄发逃课、抽烟,我希望以上这两位同学能够明白学校的好心,班主任也应该做好督促工作。这是我听过最为温婉的批评的话,因为散场以后我听到前面三三两两的同学依然在重复这个话题,其中有一个女孩用很整齐的句式总结了我们两个人,学校的人渣,社会的败类。
可是学校对我们还是很无奈的,仪表和抽烟的问题不至于要开除,每当袁婷婷听到我又被主任或者老师“批评”的时候,露出一副担心的模样,我总是拍着她的肩膀说得大义凛然,我林瑶诚诚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他们不敢拿我怎么样。至于陈安然,虽然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他,可是这个人被一中的万千少女捧成了忧郁王子,染头发叫潮流抽烟叫忧郁,就连成绩不好也是应该的,因为王子是不需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这一点,我身边的花痴袁婷婷就是一个绝对的例子。她甚至在一段时间曾经每天偷偷地跟踪陈安然,然后拍了很多他的背影照珍藏起来。
只是陈安然不好接近,这一点很让大家失望。
市一中的BBS上曾经有人发了一个流传很久的帖子,叫做《男有陈安然女有林瑶》。这个帖子大意是说,我们这两个人敢于打破学校非人性化的规定顶风作案,而且还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活得风生水起茁壮成长,丝毫没有被打压的痕迹。这还是后来袁婷婷告诉我的,我很喜欢里面的“非人性”三字,一度觉得发帖人“孙悟饭”深得我心。
我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着装,这一看我就又郁闷了,我林瑶哪里城乡结合部了,哪里接地气了,跟你陈安然同款的帆布鞋,一样的夏季校服,只不过你陈安然在上衣上随意涂鸦而我没有,至于被你说成城乡结合部吗我。
气氛在陈安然的插科打诨下降到零点,我冷着脸看他的嘴巴一张一合有规律地上下摆动,在看到医务室红色红旗张扬在门口上方时,我及时制止了内心想要冲上去抽他两耳光的冲动。
就在我右手转动医务室门把手的时候,陈安然似笑非笑地盯着我的侧脸,说:“林瑶,你刚才低着头坐在地上抱着膝盖的样子,可怜得很像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哦。”
我怔愣了三秒钟,然后在推开医务室房门的一刹那冲他大吼:“你才是小狗!”
坐在医务室正在打瞌睡的老大爷显然是被我吓坏了,大概是想就算他医术不精也不至于到被人骂成是小狗的地步吧,老大爷站起来哆哆嗦嗦地看着我:“你说什么?”
我扶着门框挣脱陈安然的手,说:“我要打狂犬疫苗,我被狗咬了!”
“林瑶!有你这样对待救命恩人的吗?”
陈安然反应过来后跳着脚大骂。我则坐在椅子上认真地把玩着刚刚从陈安然左侧口袋里掏出来的手机,装作听不到陈安然的抱怨。
我就是这样一个偏执又小心眼的人,就像周连年排斥“大叔”这个词,“小狗”并不能引起我的反感,反而是“可怜”这个词会让我没来由地抓狂。在孤儿院,每年过节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大人来看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每年我们都被打扮得整整齐齐,然后站成一排,恭恭敬敬地鞠躬,再然后接受着所有的爱心人士肆意打量的眼神,那些眼神中无一不透露着“可怜”这个字眼。
在我很小的时候,周连年就一针见血地告诉我:“瑶瑶你知道吗,越是因为自卑就会越看重自尊,你之所以会比你同龄的人更加不可接近,是因为你心里还把自己想象成孤儿院里那个和好多小孩子抢东西吃的林瑶。可是瑶瑶,你得明白,现在我是你的亲人,我可以给你大多数人没有的生活,你应该学会接受这个世界而不是抗拒。”
我没有听进去他说的“物质”理论,只是死死地记住了“自尊是因为自卑”。
下期预告
在学校闭关的林瑶觉得自己真是委屈,一想到周连年和他的初恋女朋友你侬我侬就各种委屈。于是,她带着一大瓶卸妆水,雄赳赳地去找他女朋友决一雌雄了。然后,在警察叔叔的教育下,她决定下次拿辣椒水试试……
10.舍不得离开优秀作文 篇十
桃林镇小桃林村是我的老家。村后是历经沧桑的马陵山,山后是川流不息的文山河,西南面有波光粼粼的黑龙潭水库。
从小班到大班,我都在老家上的。上小学,我转到了县城,只有逢年过节或假期周末才回老家看望奶奶。今年暑假,我又到老家过了很多天。
“奶奶,我回来了!”我是人未到,声先到。刚踏入家门,我差点踩在一堆灰乎乎的东西上。在门口向里张望,看到了奶奶家屋檐下的一群小燕子,我激动地叫:“哇,一窝小燕子!”一共有五只,棕色的小小身躯,翅膀没有我手指长,头小得我都看不见了。
一只小燕子好像被我的声音吓到了,惊吓着飞了起来。突然,我觉得脸上热乎乎的,伸手一摸,只见一块黄豆粒大小的软溜溜的东西,黑白相间。这时奶奶从厨房走过来了,我指着手上那个黑白相间的`东西问奶奶:“这是什么?”奶奶大笑,“那是燕子的屎!”啊!我晕……
吃完了饭没事干。对了,我要去我们家的“小农场”掏鸡窝、掏鹅窝。
真扫兴,鹅窝里居然没有蛋,不知鸡窝里有没有!我把脚步放轻,一步步逼近鸡窝,把盖在鸡窝上的锅用力一推……里面竟然有两只鸡,被我惊吓到了,急速奔跑出去。我也被吓得要死。那两只鸡惊魂未定,不停地喊:“咯咯哒!咯咯哒!”
午休的地点是在树下,我很惬意地躺下,呼呼大睡起来。醒来后,我有抓头的习惯。一抓,竟然又抓到了鸡屎。我捏着鼻子大叫,再想到一只鸡曾在我头上散步,而我却浑然不觉,又忍不住大笑!
下午,奶奶要下田干活,我也跟了去。
我家的田在文山河边,风水不错。我数了数,田里有23行玉米。我们要做的农活,是将长得太小或生病的玉米苗拔掉。有的玉米苗两棵长在一起,要拔掉小的那棵,只留一棵大的。拔掉的玉米苗,投放到我家的鱼塘里喂鱼。
干完农活,我去找泉水解渴。来到马陵山的山腰间,我发现了8个泉眼。那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我迫不及待地扑上去!8个泉眼的水我都尝了一遍,也真正明白了“甘泉”的滋味。
到了暑假的第三个星期,奶奶家的小燕子会飞了,无花果结了两个果子,银杏树上挂满了银杏……在老家的日子,很快活,很幸福。正如萧红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说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11.意想不到的离开五年级优秀作文 篇十一
意想不到的离开五年级优秀作文
这世界真是有太多的意想不到,谁会才想到下一秒将会是什么结果,的确,并没有谁能够知道,而我的一生经历过太多的意想不到,有一些我都已经努力地将它遗忘了,我都不愿再去回忆那场意想不到的离开,那一次对我真的造成了很重、很重的打击,现在,像放电影般的影像流程全出来了。
记得那是一个暑假,正是夏季,还很热,那时我还主动参加了一个英语的兴趣班,而上好兴趣班时,我并没有及时的回了家,反之去了我同学家,在我同学家玩了好一会儿才想着回家。从青山坐着公交车回家,本来还很开心的我,到了家门口时,我整个人一下子就蔫了,因为当时我一进门时,妈妈就带给我一个不好的结果,我们家养的.宠物狗“宝宝”被面包车撞了,原本妈妈还想让我见它最后一面的,可我迟迟都还不回来,妈妈就把它埋葬了。 我当时哭着想着,为什么我总像个小孩总也长不大,我都已经是个初中生了,总还想着贪玩,要是我早回来了,我就可以看住宝宝,那时宝宝就可能就不会去马路被车撞,更何况能够再见它一面。为什么,今天早上还活蹦乱跳的小家伙,到了中午就这样意想不到的离开了。 宝宝是我最喜欢的狗,无时无刻不是它在和我玩,有时我把自己的秘密都说给它听,我总觉得它能理解我说的意思,在家感觉无聊时,就是它陪伴着我,可如今,一切快乐的事就到此为止了。我失去了一个玩伴,同时也失去了一个知心者,在那时,一切都变得很安静,很安静,仿佛一根针掉落在地上也能够听得见。
12.“离开祖国你什么都不是”? 篇十二
在欧美国家,中国人普遍不太瞧得起印度人,但实际上,印度人的发展却比中国人好,中国人被自己瞧不起的人迎头赶上,而且还盖过一头。在直观感受上,欧美大企业的高管,印度裔占比高于中国裔;在硅谷、华尔街,很多明星高管是印度人,中国人在国际大公司中的表现相对较差;在欧美学术界,印度裔的发展也比中国裔强,很多国际著名学者来自印度(我指的不是汉学这样的专业),尤其在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强势更明显。数据也有证明:美国移民局统计,2016年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收入中位数最高的印度裔家庭约达10.2万美元,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则约7万美元,差人家一截。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英语说得不如印度人好,这个理由我认为太牵强。如今中国在大城市的英语教育普及程度不比任何国家差。就算印度人的英语讲得好,中国人在欧美的发展不如印度人,但中国人的英语总不至于没韩国人好吧?但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NGO中,韩国高管比例远远超过他们和中国的人口规模比例。
当然,外出发展会受到爱国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影响,不过这个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国人出国后的失落感——过去因为祖国弱小,华侨在欧美没有地位,现在中国都崛起了,我们是大国子民,为什么走出去还混得不如印度人、韩国人?
归根究底,我觉得要反思的是教育的问题。为什么出国前在国内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不少人还是“学霸”,就是这些中国教育体制中的成功者,到了欧美之后,发展得还不如印度人?第一,肯定不是智商问题,中国人绝不比印度人笨,也不比韩国人笨;第二,肯定不是文化问题,中国人一身炒菜味,印度人一身咖喱味都不是影响发展的理由。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印度人和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比较符合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而中国的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人的全球化能力。
比如着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产生创新,在一个组织里表达不同看法的人,在国际社会里更容易被欣赏和器重,因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印度的教育中鼓励这种素质,印度裔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写了一本书《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书中讲述的就是印度人从小到大都爱吵吵闹闹;韩国人本来也遵循儒家传统,但民主转型后也是整天吵吵闹闹;当然,现在最爱吵吵闹闹的是犹太人,我到以色列访问希伯来大学,一个教授说,过去犹太民族传统社会也是非常讲秩序的,现在也是“目无权威”,学生都是来创新的,在观点上才不管什么学术权威。这样的人在国际舞台上自然就比较容易被重视和欣赏,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强调教出听话的乖孩子,强调背诵教科书,做习题,讲求服从能力,从小开始朝这些训练方向引导智力,不倡导批判性思维,更不鼓励挑战权威。从这样的教育体制中,层层筛选,一路培养出来的优胜者,到了国际竞争领域,就像是从小就被捆绑而不自知的人,突然要重新学会奔跑一样,难免竞争不过印度人、韩国人,更不要说以色列人。
但还是那句话,国人必须要有自信,相信国家会进步,相信国人本质不比他人差,中国人走到世界哪里都可以很优秀,不要再宣扬“离开祖国你什么都不是”这种妄自菲薄的话了。
(作者系文化学者)
13.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读后感 篇十三
乍看书名,真有一股想把书扔进垃圾桶的冲动,直接跟帖,离开公司我至少还是个人吧。这么挑衅的书名,怎么卖给当下嚣张个性的年轻人?莫非又是一本故作高深、靠拼广告的书?带着揭开羊皮看到狼的心态,随手翻了几页。然而,就是这一翻,让我茶不思、饭不想的看完了整本书。最后,我不得不佩服的说:“赵强,你真是个牛人,我服了你。”
首先,这本书带给你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它是一本通过作者自身经历及自身感悟总结出来的宝贵职场经验,是以你人生职场的各个角度和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心态为切入点,教你如何经营自己,调节心态,调整工作方法,寻找最优途径,如何突破瓶颈等,它是一本真正站在员工角度帮助你成长的书,从这就看出它绝对不虚伪,每一个在职场上想发展自我的人,都值得一看。
其二,有深度。这个真的有。从精炼的语言、诙谐的故事、独到的解读,到回味的哲学,智慧的道理、宝贵的经验,真的耐人深思。本书共分八章,看似各述其词,然而,它就像你人生的八面镜子,让你正己“衣冠”。读一读文章,思考一下自己,你会和书中说的一样,那样考虑事情和工作吗?当读完全书,你会发现一条职场黄金宝典,共八句话:
一、不让薪水束缚自己;
二、享受融入团队的乐趣;
三、老板是最好的学习榜样;
四、别以为自己有才华;
五、职场有规则,做人有底线;
六、有令必行,不找借口,高度负责,有效执行;
七、心态决定未来;
八、成功的人生,关键在于感恩。
其三,比其他职场类书籍更有内容。它没有大口号,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做不到,只有真实的事迹,直白的生活,经典的总结。强人强语,一语中的,道破问题实质。举个例子:书中问到我们和中小学同学毕业时,起点都一样,可是5年、10年、15年后,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紧接着,书中答道:“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随后附上对有目标和目标模糊,有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调查分析。这不仅仅是逻辑上的顺畅,而是从内心深处一种真实的信服;不谈空话,不说假话,是这个书中我喜欢的风格。
其四,赵强先生是老板,但他最懂员工。是不是经常会有同感,如果你的上司是从你行业一线上去的,他一定更能理解你,你们之间的沟通也会很轻松。赵总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从记者、小说家、主持人,再到职业经理人、高级培训师,到最后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他自己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之书,他的职场心得一定不会空谈,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推心置腹,沁尽智慧,将自己一生经验总结,相信你也会在书中找到你此时职场中的影子。
当读完这本书,才懂得,即便你离开公司依然是个活生生的人,要没有公司这个发展平台,你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生存没有丝毫价值,也只是行尸走肉,只有人的躯体,没有人的灵魂!
市场部:杨兆程
14.离开家乡的人为什么不愿回去? 篇十四
142年前的今天,一艘载着数十名中国儿童的船,驶向太平洋的风涛中。三万二千里之外,一个陌生的国度正等待着他们。航程还未过半,他们已能娴熟地使用刀叉,爱上了面包和牛奶——这是他们父辈无从理解和想象的饮食习惯。九年后,清廷将他们全部召回。没有一个人愿意回来。回国一年后,还有人给美国的家庭写信,表达国内的种种不如意。
十多年前,我不能理解这个故事,觉得那些幼童缺乏民族意识,不够热爱家乡。但今天,有人问我想不想回老家工作,我毫不犹豫地说不想。我问过一个朋友,他说,宁愿在北京端盘子,都不愿意回老家当公务员。假如我回到老家,不仅是我的失败,也是老家的失败——你看,老家培养出来的人,在外边混不下去了。
首先,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回到老家,你就失业了。我有个高中同学,在伯克利做博士后,硅谷有很多他适合的岗位,如果回到我们县,只能去当网管。而且还当不好,因为他管不住那些喝了酒在网吧撒尿的小混混。还有个同学在深圳大学任教,如果他回老家,只能当物理教师。我要回老家,只有失业,因为我们老家没有媒体。那里最牛逼的媒体团队就是广场舞大妈,她们收罗全县的小道消息,传遍整个城区。
在我们县,一个人没法上街吃饭,因为找不到一家不把辣和油放到爆棚的馆子,找不到一家桌面洁净的餐馆。连肯德基、麦当劳都没有。要说穿,整个县城都买不到一件合意的衣服。就算大厦里死贵死贵的衣服,也洋溢着山寨气息,能让王家卫穿出王宝强的效果。走在街上,当外边世界流行的《小苹果》退潮之后很久,老家的步行街飘出的歌还是“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很多馆子没有洗手间。只有脸盆,毛巾,香皂。客人来洗手,盆里是前一个客人用过的水,泛着灰白的泡沫。但往来的人很少会介意这些。作为一个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我自然也不会大惊小怪,手在浑水盆里搅两把,抄起劣质筷子,轰走咸菜盆上嗡嗡成团的苍蝇,夹一筷子放到自己碗里。回到家,蹲在马桶上拉肚子的时候,我明白自己已不再适应这种自小就习惯的生活环境了。
不要誤会。对老家,我没有贬抑的意思。我只是如实承认,不再适应这样的环境。我不习惯走在大街上想丢个矿泉水瓶都找不到一个垃圾桶,逛遍全城找不到一间公共厕所。而十多年前的我,对这样的环境异常亲切。在外地见到脏乱差的地方,甚至会萌生一种“跟我老家差不多”的亲近感。但是,当你的生活习惯逐渐被你所生活的世界濡染、改变之后,就会发现,老家的不适远远多过了亲近。
老家有人娶了外地媳妇,带着孩子回家,婆婆喂小孩吃饭,先把汤喝到嘴里,尝尝温度合适,咸淡适中,再吐到勺里喂给孩子。孩子妈实在不能接受这样“不卫生”的习惯。但孩子奶奶说,她的四个孩子都是这么喂大的。1980年代,大陆同胞可以到台湾探亲了,有个家族有人1948年去了台湾,一个族的亲戚合在一块商量,人人都想去,后来亲戚凑钱,派了两个代表去了。代表回来很失望,说台湾的亲戚一点都不热情,嫌老家的人不卫生,没教养。
其实,这不是教养问题,而是环境问题。我回到老家,照样当街丢垃圾;和别人吃饭,照样大家用同一个酒杯喝酒——所有人都这样,喝到酒底,还得用嘴对着酒盅“嗞儿”一下,以喝得滴酒不剩。如果你提出不用公杯,换上自己的杯子,别人面上不会说任何话,但全桌都会笼罩一层尴尬的气氛,因为你分明是在嫌弃亲戚们不讲卫生。
这种生活的根本,是因为粗糙。由于物质的匮乏,来不及去留意很多生活的细节。就算是土豪暴发户,在生活上也很粗犷。《舌尖上的中国》讲了好多穷乡僻壤间的美食。但真相是,穷乡僻壤之间,不可能有美食,只可能有天然的好食材。因为没有人有精力把吃捣鼓精细。不仅吃,在任何方面都是这样。没有足够细的分工,就不可能在文明程度上走得更远。
高手不可能存在于民间。在情感上,在传说里,存在。在逻辑上,在现实中,没有。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且不说搞理工科的人要有好的仪器设备来支持你完成实验,就算你搞历史,在老家,去哪里看敦煌文献、出土碑刻和善本古籍?除非你要做个诗人。但小县城最不缺的就是诗人。你找来他们的诗看,如果不是曾经外出游历过的,往往诗格卑下,俗气逼人。
这种问题,根源在于不够开放,不够包容,从而滋生出狭隘、自大、固步自封的心理。对待故乡,最好的回报就像孔子所说的“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一个人不应该躲在家乡为家乡辩护,说家乡有各种好。而应该行于四方,知事理、识大体,让外界的人通过你看到你家乡出来的人,是这样的面貌。他们会把这种赞誉归于家乡对你的教化,家乡也会以你为标杆来激励后辈,这是很大的荣耀,远远大过“宗族称孝,乡党称悌”。
编辑_赵萍
【优秀人才为什么离开?】推荐阅读:
优秀人才计划和专业人才计划区别08-09
优秀人才的标准06-26
优秀人才选拔总结11-24
逆境造就人才优秀作文06-11
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事迹材料08-22
优秀人才工作总结计划素材10-19
努力培养和造就最优秀的人才10-21
优秀专家、拔尖人才选拔管理规定08-16
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