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2024-07-25

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共14篇)

1.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一

我国海底取样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了我国常规海洋地质取样设备与新式取样设备的特点,提出了我国海底取样设备的发展趋势.

作 者:耿雪樵 徐行 刘方兰 张志刚 陈奇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 刊 名:地质装备 英文刊名:EQUIPMENT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10(4) 分类号:P634 关键词:海底   取样设备   现状   趋势  

 

2.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二

核电设备的监造不同于监理, 监造包含于监理, 换句话说, 监理的概念更为宽泛。监理包括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几个阶段, 然而, 监造只是对设备的质量和成本信息等的管理, 是监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核电设备的监造工作, 从而推动整个核电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探究我国核电设备监造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对此作出相应对策, 加强监理力度, 改善目前不太乐观的地方, 努力促进核电事业平稳发展进步。

2 监造核电设备的现状分析

2.1 目前, 核电的安全性是人们最为担忧的问题, 由于核电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核电设备监造的是否符合规定决定着核电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

一旦核电设备出现差错, 引起泄露现象发生, 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会给人们造成忧虑和担心的局面, 同时也对核电事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和影响, 必须受到各界的重视, 才能共同解决难题, 营造良好的家园。现阶段, 由于各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层次不一, 有的厂家因考虑生产进度及成本, 不太重视产品的生产及质量检验环节, 尤其是一些小的分包方比较严重, 即便是外国进口产品及国内一些大厂在生产核电产品时也会出现某些问题。譬如美国EMD公司、西屋公司以及业主和工程公司的设计审查均未发现主泵壳体和法兰两道焊缝、冷却水套内侧焊缝在水压试验时全部或部分不可见问题和飞轮材料标准使用问题。该问题暴露出AP1000项目设计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2.2 有些核电设备使用时间过长, 经过长期的磨损和破坏, 很难更换零件, 不能进行维修护理。

设备过于老化, 一些年数过多的设备根本没有更换的备用零件给核电监造带来很大的难题和麻烦。一些核电设备在服役期间虽然可以进行更换和维修, 但是造成的经济消耗却不可估量。而且有些重大的核电设备一旦不能维修更换就会存在致命的缺陷, 不能向原来一样正常有序地发展, 后果将一发不可收拾。新型先进的设备能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且能够带领整个核电设备走向前沿, 开创一条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道路。

2.3 一些重大核电设备制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生产周期过长影响整个核电设备监造工作的进行。

除此之外, 有些制造商没有按照规定采用标配的零件进行制造, 即便生产出来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和缺陷, 为后期的工作留下隐患, 同时还给核电站造成不必要的巨额损失, 真是得不偿失。因此, 核电设备的质量问题要始终提到日程上来, 决不能有半点松懈, 否则会引起不可想象的后果和损失。

2.4 在监造核电设备过程当中, 有些监造人员缺乏经验, 自身素质不高, 对设备不熟悉。

监造工作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 如果请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监造人员进行监造, 不仅会影响核电监造的效率, 而且增加了监造过程中的核电问题发生的概率。所以, 加强监管人员的要求,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选拔专业人士进行监造工作, 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隐患。

3 核电设备监造的优化

3.1 由于核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要对核电设备进行严格质量监造, 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核电设备, 要采用符合标准的零件进行制作, 不能以次充好, 滥竽充数。

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相关执行报告, 对核电设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测, 一旦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 要及时指出并找出问题所在, 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正不良缺陷。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 认为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一旦在后期出现设备问题, 引起核泄漏等突发事件, 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3.2 在核电设备监造之前, 要做好充足的监造准备工作, 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

业主让一些没有经验的年轻监造人员直接上任工作, 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熟悉阶段, 很可能会在工作后期出现问题和隐患。因此, 在职工上任之前, 要组织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工作, 对不同的监造设备进行详细准确的介绍, 并说明监造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做到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有些新来的技术人员虽然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 但是从未付诸实践, 难免会有一些顾虑和担心。这就要求对其进行实践训练, 让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人员把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并在培训之后对被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评估检验, 通过考核的技术人员方可上岗工作, 那些没有通过考核的需要参加下一轮的培训工作, 这样既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 也有利于核电设备良好有序地监造, 推动核电设备监造的顺利进行。

3.3 在选择核电设备上, 要特别注意不要选择过于落后老化的设备, 一旦投入工作, 引发的更重问题会一发不可收拾。

一些落后的零件无处可寻, 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不必要损失。因此要深入考虑设备的性能, 选择先进可靠的核电设备, 在使用起劲能够得到方便快捷的维修和更换, 这样不会阻碍核电设备监造的正常运行, 也减少核电设备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损失。先进的核电设备会提高效率, 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带来雄厚的效益, 也一定程度上促进核电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3.4 对核电设备监造的方式进行优化, 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实施计划, 改变原有的老式监造模式。

注重设备监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科学的监造是促进监造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对监造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预测, 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监造工作, 使得监造工作有序顺利进行。比如监管人员的选拔, 设备的选材以及对设备技术的掌握等问题进行监督和严格要求, 促进监造工作全面进步与发展。制定监造要求有利于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以监管的各项要求为旗帜和动力, 共同进步, 达到最终的目标, 获得成功。

结束语

在众多核电工作中, 核电设备监造是控制设备质量和促进监造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组成阶段, 良好的监造工作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如期进行。目前, 核电设备监造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隐患亟待解决, 这就需要人们重视设备监造问题。对设备监造方式进行合理优化, 改变旧式落后的监造模式, 私营时代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监造的技术水平核能力, 给核电站设备的质量和顺利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帆, 王支荣, 朱庆峰.龙滩水电站机电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0 (1) :55-56.

[2]李峰.核电项目设备采购模式和采购过程风险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0 (9) :77-78.

3.核电:中国制造新名片 篇三

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召开媒体座谈会,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博表示,近20年内,只有中国保持了较大规模的核电建设,目前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高端制造正在成为中国“走出去”的新名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时,主推的两大“走出去”项目分别就是高铁与核电。

不仅如此,中国在核电方面的优势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家前来“取经”。

中国核电成“龙头”

汤博表示,中国是核电方面的后来者,总的来讲还没有骄傲的资本。但也不应妄自菲薄,因为近20年内,只有中国保持了较大规模的核电建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在建和运行核电机组共计50台,其中在建核电机组27台,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1/3。“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安装、建造经验。”据汤博介绍,上个月他去美国参加一个核电监管信息的会议,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NRC)的一位官员就向他表示,中国目前在核电建造安装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而美国已经很多年没有建设核电项目了,所以特别希望能与中国合作。

在工程质量方面,中国已经具备了一些优势。例如,法国一个核电项目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曾经发现有大的裂缝,国家核安全局听说后,也担心我们的AP1000项目、EPR项目等存在类似情况,于是组织排查,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最终发现中国并不存在这一问题。这件事说起来还挺有意思,当初法国方面之所以发现裂缝问题,是因为新的核电项目为了缩短建设周期,采用了新的施工工艺,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但问题是混凝土遇水会产生热量,如果控制不好,混凝土中就会出现裂缝,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热量不易散发,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但我国这些年正好是在大规模地进行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施工方面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个问题在中国得以避免。

相比欧美,我国的核电装备能力已经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根据国家核安全局提供的数据,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排名中,我国部分机组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广核集团公司2014年11台商运机组的99项WANO指标中,有75项达到中间值及以上水平,比例为75.76%;其中,有62项达到先进值水平,比例为62.63%。其他国家之所以“低调”也是有原因的。汤博表示,核电设备厂商投入建设前也会考虑这个国家核电发展的预期,未来是否能达到一定的规模,保持一定的时间等。如果批量比较小,那么设备厂商投入的积极性肯定也会小很多。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一年只建一两台机组的话,规模太小,所以他们的核电产业链基本上慢慢就都断掉了。“我们国家这些年总体情况还不错,所以现在很多国家想跟我们合作,看中的也是这一点。”汤博表示。未来,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2014年11月25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解振华曾表示,要实现“十二五”完成碳强度下降17%目标,中国必须调整能源结构,仍将大力发展核电等非化石能源。

助推“走出去”

中国核电“一枝独秀”,反过来又助推“走出去”的进程加快。

国家核安全局核一司副司长谭民强表示,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寻求与中国合作。例如,英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和低碳电力生产商之一EDF能源集团正准备投资建设新的核电厂,就要求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参与。罗马尼亚即将建设的一个加拿大重水堆机组,也希望中国能够参与,其中有一些项目已经落地。今年1月25日,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34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2月4日,又与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使得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中央高层在力推核电“走出去”上已表达了积极的态度。2014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28日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就加快核电等装备制造“走出去”进行重点部署。谭民强表示,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多次提到的两个“走出去”的产品,一个是高铁,另一个就是核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核电的产业链条很长,能够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据了解,核电设备投资占核电站投资总额的60%左右。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资约250亿元,可以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约150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全球绝大多数核电设备的生产能力都在中国,因此为了消化生产能力,中国核电也需要走出去。谭民强表示,目前,我国的几大电气集团都已经具备一定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主设备制造方面已经基本没有瓶颈了。即使是AP1000这样的新技术,当初引进时也都和外方谈好了,制造技术也都会同步引进来。目前,除了少量的关键设备和材料外,大部分核电设备中国都已经能够制造。“供货能力方面,我们现在一年保证10~12台主设备的供货基本上没有问题。”谭民强说。(摘自《华夏时报》)

4.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四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2012年我国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投资1896亿元,建成337公里地铁。截至2013年5月我国已有18个大中城市(含香港)拥有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2100公里,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获批,在交通领域投资规模仅限于铁路和公路,市场空间巨大。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时期,今后还将修建城市轨道6000多公里,投资将达4万亿元。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国产轨道交通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力拉动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中国已形成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纵观我国地铁、轻轨发展动态,未来5-10年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及其设备制造市场前景广阔。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经济特点、系统模式等,接着系统分析了国际国内城市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做出了具体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及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行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后,报告对城市轨道交通及设备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的预测。

5.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五

物流系统包括物资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支撑物流体系的除物流搬运技术、管理工程、信息技术外,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物流过程是具有成本的。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据产品本身的40%左右,而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只占其产品的25%左右。今天的物流系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除了相应的技术外,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2.2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2.3供应链管理薄弱

6.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六

邓寿鹏:我同意刚才那位先生的发言,中国酒店的硬件建设处于世界前沿,我到很多国家,他们星级饭店未必由我们后发的新建的星级饭店基础设施更好,但是我们的软件差距很大。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顾客,希望酒店业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今天我第一次到汉华,我也佩服汉华恢宏的气势,当然我还没有领会它的软件,我希望所有的饭店,软件服务和硬件设施相匹配,这样中国的旅店业在世界会受到更多的尊重。

我根据会议的安排讲国家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我觉得这个题目对大家未必有用,因为你们更关注的是饭店业的管理,但是我要讲的是世界信息化前沿的动态,如果不符合你们的需求请谅解。

第一点,国家信息化进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从1982年就开始准备阶段,到1993年,我们启动了“三金工程”,1997-2000年我们首次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2000-2007年,党中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2007年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就是中国从80年代初期经历了20多年,我们走过的大概五个阶段。今天,中央强调的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国家信息化历来是在总理、副总理一级直接领导,从1993年邹家华,一直到1999年吴邦国,到2001年朱熔基到2003年现任总理温家宝,理解的最高领导就是这些国家当时国务院主要领导。因此国家信息化的领导体制,反映了国务院、党中央对信息化发展关注和对这个工作直接干预。

中国的信息化可以用这样一个框图表示,我们首先有信息基础设施,这就包括信息源、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应用系统,所谓的信息源是数据库、信息库,所谓传输系统就是有线网络和无线的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就是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应用,包括在旅游饭店业的应用也是信息应用系统。这样一个系统支撑在两个基点上,一个是信息人力资源,必须要有合格的专业人士和操作者,另外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上,应该说今天中国做的还可以,我们有强大的ICT产业在支持着我们的信息化。最后信息需要软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都应该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这样中国的信息化基本框架就是这样一个图示。要说信息化最主要的体现在信息网络和互联网的联络,现在中国政府授权有八个网络可以通过国际出入口局进入互联网,这八个授权的网络它们的带宽在不断发展,因为用户越来越多,所以总共八个骨干网络总的带宽已经到了493729M,这个数量很庞大,要知道中国的网民也是世界最多。

到最新的统计,去年6月30日,上网的用户已经有2.53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是19.1%,应该指出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值,所以中国的网民数量还有发展的空间,19.1%和21.1%还差2个百分点。现在我们大量的使用移动手机上网的人数已经达到7305万,网民在网上子开的博客人数也达到7092万,这是最新的统计,下一次统计应该截止到去年年底,今天才1月8日,还难以做到,我们应该拿出2008年12月31日的数据。中国的网民从2004年到2008年上半年一直是在增长,从不足1亿人,到去年上半年达到2.53亿人,看得出来我们增长是非常迅猛的,中国网民总数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互联网的普及率我们并不怎么样,全球的平均普及率是21.1%,俄罗斯没有达到是20.8,中国19.1,印度5.3。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美国,他们都高达70%多一些,应该指出世界上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是冰岛达到85.4%。

我们简单描述了一下互联网,看一下技术发展的前沿动向,这支持着今天所有技术系统的进步,是今天科技力量的一个标志。我们都知道,集成电路的进步是惊人的,现在已经到达第四代,每10年集成电路要发展一代,它的特征尺寸要缩小1/3。集成电路的标志就是微电子,我们做集成电路,电路的特征尺寸指最小宽度越来越细,今天已经到了纳米阶段。所以我们除了单核的架构以外,现在许多集成电路都是多核结构。因此在目前一个集成电路里面拥有的晶体管数量都是以亿来计算的。

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是如此之快,是不是价格难以承受呢?刚好相反,集成电路的成本在大幅下降,在1980年,1G的动态随机存储器需要70万美元,2005年只需要10美元,过去25年及IC的价格下降了7万倍。这就是高技术。还有什么产业能够把你的价格20年内降低7万倍?只有集成电路。有人说我们集成电路和汽车一样,那我们几分钱就可以买汽车,不可能有几分钱的汽车,它大量是永远材料,集成电路多大?你指甲盖那么大,所以能源材料消耗最少,但是它的技术是最前沿的,没有几个国家能把集成电路做好,今天中国也在突破。

每一个计算机都有CPU(中央处理器),在1971年,当时CPU有2300个元件,能执行的速度是6万条/秒,2006年,芯片的集成度已经达到17亿/芯片,能执行的速度是200多亿条/秒,这就是技术今天创造的奇迹。35年间,CPU集成度提高70多万倍,执行指令的速度提高了30多万倍。

今天微电子技术已经跨入纳电子技术的门槛,所以我们今天在以微米来计量微电子不够了,我们今天应该用纳米,把微米分解1千份占了多大尺寸比例。所以今天在技术前沿的进步,是你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实验室,在IC企业,每天都再创造奇迹。

有了集成电路我们就可以建造世界的超级计算机,目前世界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经进入每秒百万亿次,这个速度与人类大脑中信息传输的速度已经接近,以前说电脑再快没有人脑快,这个结论今天已经证明,如果只讲速度,将来电脑比人脑跑得快,但是计算机程序是人编制,计算机不可以创造人的智慧,人可以创造计算机的智慧,这就叫智能化。应该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处于前列的国家,我们当然不可以和美国、日本这些最前列的国家相比,但是今天中国已经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

美国超级计算机已经达到每秒千万亿次,1秒钟的时间距离,计算机已经完成千万亿次运算,这就是超级计算机。美国的“走鹃”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26万亿次,要这样的速度干什么?因为它可以大量替代人力难以完成,甚至不可以完成的任务。“走鹃”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全世界60亿人,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不休息不间断的计算需要46年,这就是一台“走鹃”相当于全人类46年去计算。中国比美国低一个数量级,是每秒百万亿次,我们最新建造的曙光4000A已经达到11万亿次,它的性能可以相当于多少中国人计算,不言而喻,这个数也是令人惊奇。现在曙光2000需要288个机柜,占地75平方米,成本2亿人民币,这个数量够便宜了,如果你要买日本和美国的计算机,可能要花十倍的价格,也许别人不卖给你,因为有了这样的计算机可以大大增加我们的国防威力。

世界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不断攀升的,从2004年40.96到了2008年已经是1026,预计2012年达到10000。模拟一条峰值曲线是绿线,不断的上升。超级计算机的能力,做这么大干什么?因为对超级计算能力的需求没有止境,超级计算在国防尖端领域需求日益剧增,在民用领域,石油、医疗、金融、气象等部门的需求也十分强劲。美国NASA无为了精确预报气象数据,因为要做航天发射,在构造气象模型的时候需要使用巨量的参数进行计算。对计算机运行能力的要求是,形象一点说,把现在全世界计算最快的500台计算机能力加起来还要×10万倍,所以不用操心这个计算能力有用吗?今天没有满足气象图形的构建上,NASA需要全世界500台最前沿计算机能力加起来还要提高10万倍,这就指出超级计算机的能力需求没有止境。

今天要特别讲到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刚才这位领导提到,很多事情需要手机,也就是移动化,不需要守在终端上,信息领域移动化是普遍的趋势,现在各个领域有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移动电视,移动搜索,移动博客,移动计算等等应用层出不穷,越来越强调移动化。全球目前移动通信,所谓的3G,国际电联已经确认3G是个标准,美国提出的CDMA2000,欧洲提出的W-CDMA,中国提出的TD-SCDMA,Intel提出的Wimax,现在是四角竞争,但是三大主流,Wimax还没有在全球布网,但是它是ITU同意的国际标准。

我国现在有三大运营商,在移动业务上,这是九月份统计结果,中国移动有4亿多用户,中国联通有1.3亿多用户,中国电信只有4千多万用户。这三大公司,业务收入,中国移动达到3013亿元,联通536.7亿元,中国电信1343.5亿元。请注意净利润,中国移动825.9亿元,中国电信已经盈利172.3亿人民币,中国联通只盈利41.1疑人民币。大家都在向移动缴费,缴电话费、手机费,我们都感到困扰,方便是方便,买单对中国人来说还是过高。中国移动每天的净盈利是2亿,我们开会到现在有多少利润进入中国移动?因此中国的电信改革没有彻底完成,这种过高的利润,实际上是垄断造成的。今天三个公司都是全业务,这是国家希望看到三家竞争,但是三家竞争仍然是一家独大,所以中国电信的改革没有完成,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中国的移动通信,特别它的资费应该更可以接受和更加合理。

今年已经宣布了3G牌照,去年10月16日我在深圳指出,我国发展3G牌照的时机成熟,我提了四点理由,第一网络技终端系统总体成熟、公平竞争格局基本形成、IPR权益及共享机制确立?已经经历了预商用/商用的验证。所以我当时说牌照应该发放。

今天牌照已经落定,中国全面进入3G时代,去年最后一天,国务院通过了3G牌照发放,智能化峰会正好是中国3G牌照宣布后第一天,昨天已经宣布了,工薪不把三张牌照发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连通,分别执行的制式的是,移动TD-SCDMA,中国电信CDMA2000,联通W-CDMA。这个事情争论若干年,用胡主席三个不,中国移动还做TD不动摇,过去对中国TD有很多质疑,总不如国外的好,要说这是缺乏自信的观点,中国为什么不可以,中国不是也有原子弹,也有洲际导弹,也可以载人航天,为什么自己标准就不可以,本人一向支持TD不动摇,今天中国政府明确表示TD是我国主流标准之一,我相信这是件幸事。我们大家将来很多用户将会使用自己的标准进行3G通信。中国电信过去没有被允许搞移动电信,今天切入了CDMA2000,因此我认为它不要现在。中国联通过去有两张网有G网有C忘,现在把C网卖了,留下G网延伸到W-CDMA,所以我说联通也别再折腾,就一心一意搞W-CDMA,这样中国用户有三种选择,我们可以搞TD,也可以搞CDMA2000,也可以用W。这样谁的服务好,谁的资费合理就选择谁,这样可以促进中国的移动时代全面进入每个家庭。今天已经宣布3G不能高于目前2G的收费,这就告诉你,我们用3G有更好的性价比,但是我们付费只维持现在的水平。现在各个公司以各种方式返回资费,这也是竞争促进的,谁也不敢失掉自己的用户,在未来更不敢失掉自己的用户。用户就是上帝现在我国三种造式进入恩新起点,现在2000进入了3X时代,TD进入了HSDPA,现在已经进入3G时代,将来还要进入3.5G,4G。

7.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七

所谓再制造是指主要以机电产品等废旧工业制成品为原料,在基本不改变产品形状和材质的情况下,运用高科技的清洗工艺、修复技术,或者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专业化、批量化修复和改造,使得该产品在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等方面能够达到满足再次使用的标准要求。再制造能够回收在产品制造阶段添加到产品中的附加值,包括材料、费用、技术及劳动力等,可以达到最大化地利用废旧机电产品资源,从而为社会发展节约大量能源和材料[1]。

1998年,Lund等人提出了可进行再制造产品的7条标准,分别是:(1)耐用产品;(2)功能失效的产品;(3)标准化的产品与可互换性的零件;(4)剩余附加值较高产品;(5)获得失效产品的费用低于产品的残余增值;(6)生产技术稳定产品;(7)再制造产品生成后,满足消费者要求。基于这样的标准,再制造技术可以应用在汽车、电力、机械等多种产品领域中,而废旧机电产品所含有的丰富可再利用资源和高剩余附加价值,以及数量急剧增加而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等因素,使其成为目前再制造的主要目标产品。

例如,废旧电脑及其部件中含有黄金、钯等多种贵重金属,废旧汽车中的许多汽车零部件可以再制造。如果废旧发动机回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其回收的原料价值只相当于原值的3%;但通过发动机的再制造,可以使原值85%的附加值得以保持。所以,机电产品再制造(对废旧(机电)产品的高技术产业化修复和改造)是实现废旧机电产品循环利用的关键措施,是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途径,对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2]。

2 国内外机电产品再制造的现状

废旧机电产品的处理和利用问题已成为新的世界性环境问题。废旧机电产品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在发达国家已引起普遍警觉。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人们对环境问题逐步取得了共识:人、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次大会上通过的一份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3],为全人类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制定了抉择和行动方案。在文件的第19章重点阐述了“对危险废物实行环境无害化管理”,并遵循“要最少量化,尽量重新利用和回收,促进环境无害化处理,扩大废物处理服务范围”等4项原则。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政府立法和回收技术研究,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废旧机电产品回收利用系统,众多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产品或资源”的良性循环。

我国已进入机械装备和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期,废旧汽车和报废家电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快速增长,但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低、拆解分类技术含量低、再制造技术使用量低。目前国内的再制造产品,还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机床设备等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上,其他机电行业则缺乏相关的回收企业、再制造企业和资源再生企业,从而导致材料、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相对于国内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率低的现状,目前国外已经普遍将再制造作为一种最优化的产品末端处理选择方式,再制造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再制造产业群。

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例,目前欧美等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发动机、传动装置、离合器、转向器等部件,汽车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上达到80%以上,丰田和福特等汽车巨头甚至可以达到95%的回收率。欧盟对汽车报废和再制造制订了严格的规定,从2006年1月起,欧盟所有报废汽车材料的最低回收利用率是85%,最低再利用率达到80%;2015年1月之后,欧盟报废汽车材料回收利用率将在95%以上,再利用率将在85%以上。而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才开始起步发展,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器、电机等附加值较高的汽车零部件上,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还面临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制约。

在再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对废旧产品进行性能升级和式样翻新,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与时俱进的需求。如美国在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再制造过程中,将使用燃料由汽油或柴油改造成的环保型压缩天然气;加装随车携带的微型计算机和传感器,对车辆的传动装置、空调系统及润滑系统实施远程监测和控制等。

事实上,再制造就其本身实力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产业。据统计,1996年,美国再制造工程一年创造了540亿美元产值,解决了43万人就业,与美国钢铁业产值相当。美国2002年再制造产业的年产值为GDP的0.4%。我国2020年GDP预计达到4万亿美元,如果以美国2002年再制造的水平作为我国2020年目标,则再制造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60亿美元。

研究表明,美国的再制造、再循环产业每产生100个就业岗位,采矿业和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理业仅失去13个就业岗位。美国的再制造业2005年安排就业100万人,对应的资源化产业安排就业214万人。我国2020年如达到美国2005年水平,则创造就业机会将超过200万人。

3 我国机电产品再制造业的前景和发展重点

在资源和能源相对紧缺的今天,由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许多制造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但“再制造”产品却不受原材料的限制,而且价格低廉,使市场大大拓宽,卡特彼勒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欧文斯认为,“再制造”产品具有很大的潜在增长率,在未来几年里年增长率可达10%~15%。虽然我国的再制造起步较晚,产业规模也较低,但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后发优势显著,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技术和政策等有利条件,再制造业将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据预测,全球再制造市场大概有1000亿美元规模,中国到2010年将达到100亿美元市场规模。

如此看来,再制造大有空间,应该怎样推动这一“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呢?根据目前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情况,以下几类机电产品将是我国机电产品再制造发展的重点。

3.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汽车再制造由于与消费者距离最近,也是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中最成熟的一个领域。汽车上的钢铁、有色材料零部件90%以上可以回收利用。再制造产品的成本只是新产品的50%,同时可节能60%、节材70%。以发动机的再制造为例。市场上,一个新发动机的价格普遍在1.3万元左右,而一个再制造的发动机,其花费是全新发动机的40%~50%。

在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汽车再制造业发展得很快。可以进行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有内燃式发动机、传动装置、离合器、转向机、水泵、空调压缩机、雨刮器马达、油泵、动力控制泵和减振器等。当前,美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有5万多家,产值达到360亿美元。通过再制造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占美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份额的45%~50%,部分再制造零部件所占市场份额甚至达到100%。

根据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的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生产的正规企业共14家,产能普遍较小。而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600万辆,每年报废车辆已达200万辆。预计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将增至5500万辆,而当年报废的汽车将达到275万辆,这为开展再制造产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国家也正在加快建立与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相衔接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制度,《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也已经出台。因此,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大有可为,仍是我国再制造的重中之重。

3.2 机床数控化再制造

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CNC)和表面工程技术对旧的加工机床进行数控化再制造,可充分利用现有旧机床的剩余价值,其生产成本要远远低于新品成本,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与购置新机床相比,数控化再制造的机床一般可以节省60%~80%的费用,再制造费用低,特别是大型或特殊机床尤其明显。一般大型机床再制造,只需新机床购置费用的1/3,可采用自行再制造或与再制造公司联合的方法,缩短再制造周期。但有些特殊情况,如高速主轴、刀具自动交换装置、托盘自动交换装置等的制作与安装过于费时、费钱,往往使再制造的成本提高2~3倍,与新购置机床相比,只能节省投资的50%左右[4]。

同时,由于机床本身的特点,机床再制造所利用的床身、立柱等基础件都是重而坚固的铸铁构件,而不是焊接构件。以车床为例,在结构与重量占绝大部分的床身、主轴箱和尾座等零件都能再利用,而这些铸铁件年代愈久,自然时效愈充分,内应力的消除使得精度比新铸件更稳定。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占机床总重量高达85%的铸铁件的重复使用,既节约了社会资源,又减少了重新生产铸铁件时对环境的污染,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我国作为一个机床拥有量极大(其中大部分机床使用时间较长),而经济财力又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采用旧机床再制造来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和数控化率,是一个极其有效和实用的途径。

3.3 家用电器再制造

2003年起,我国已进入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期,电冰箱年均报废400万台,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各在500万台以上。

日本在此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体系,日本每年产生的四种家电产品报废数量约在2000万台左右,废旧家电的金属材料经过残留塑料再循环系统处理后,其中不含金属、聚氯乙烯的塑料颗粒被高炉还原成再生塑料,利用再生材料而制成的塑料零件将被应用于空调室外机机壳等家电新产品。同时“为分解设计”的理念目前正越来越受到日本家电环保从业者的重视。它是指在产品研发阶段,工程师就必须从再回收角度出发,将含有有害物质如铅等的零件,难以粉碎如电动机、压缩机零件和可以再出售、再制造继续使用的零件以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标识一一区分,从而使以后的回收拆卸更为容易。

而此方面,我国既缺乏废旧家用电器的管理法规、再生利用管理体系,更缺少再生利用、处置技术[5],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而企业则应加快研发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的通用技术、关键技术和升级再制造的工艺过程,并将环境污染控制到最小。

3.4 工程机械再制造

工程机械再制造是指对工程机械产品中易磨损、易坏部件进行修复和更换以达到以旧变新的作用。制造商用相当于新设备30%~50%的价格回收旧设备,整修还原(确保与新设备同等质量)后再按新设备的价格出售。这个过程不仅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了工业旧设备,还降低了用户的设备购买成本,制造商也有相当可观的利润。工程机械再制造在国内尚少有工程机械公司涉足,但在国际市场,工程机械再制造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以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为首的工程机械巨头于2006年末就开始在我国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的产业化进程。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机械行业的可利用剩余相对较高,因此发展再制造产业逐渐成为一些工程机械企业积极探索和尝试的新途径。考虑到当前资源、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能力,而且能够活跃市场、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4 结束语

在我国,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认同,各方面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的重要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成熟产业。我国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加大对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力度,加强管理,逐步实现机电产品再制造的机械化、网络化、产业化。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而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再制造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近来我国回收再制造技术发展迅速,如铝塑分离、用电刷镀银技术制造电触头部件、电视机、电脑阴极射线管的利用技术以及废旧电冰箱制冷机回收研究和无公害化技术等等不胜枚举,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机电工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机电工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向永华,姚巨坤,徐滨士.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与再制造工程[J].新技术新工艺,2004(9):23-24.

[2]钟骏杰,范世东,姚玉南,等.再制造与维修[J].机械,2003,增刊(30):276-278.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家环境保护局译.21世纪议程[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4]罗明超,胡仲翔,张甲英.普通机床数控化再制造效益分析[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4(10):63-64.

8.中国烟灶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八

品牌格局比较稳定

油烟机市场2005年销量前三甲分别是帅康、老板和方太,三者共占有15%的市场份额。由于厨卫市场品牌集中度作常低,各品牌占有率波动均不明显。但是,从具体价位段印产品类型上来看,各品牌侧重点和市场表现则呈现较大差异。方太一直定位于高端市场,在2000元以上价位段牢牢占据市场老大的位置;帅康的产品型号最为密集,其在欧式机2000元以上价位段投入在加重,份额也有所扩张;老板在中端走量市场的产品布阵和高端市场的产品规划上都比较清晰,使得其中高端品牌的定位更加明朗。

燃气灶市场品牌竞争格局因产品类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台式灶市场格局非常稳定,前三名为华帝、美的和万和。其中华帝和美的占有率均在15%以上,而排名第三的万和占有率仅有其五分之一左右。嵌入式灶市场前三名为方太、老板、华帝,共占有26%的市场份额。

烟灶市场发展趋势

9.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九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在“稳中求进”的政策指导下,各省市、各部门将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干混砂浆,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在“稳中求进”的政策指导下,各省市、各部门将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干混砂浆,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整体上已度过了推广阶段,进入到发展时期。

一、市场总体现状

2013年4月起,中国砂浆网中国砂浆产业研究所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砂浆产品的市场调研,通过走访、填表、电话咨询等方式,咨询政府主管部门、土建与装修单位、砂浆生产企业、添加剂企业及建材市场砂浆代理商等,得出了初步的市场摸底结果。1、2012年各类干混砂浆产量及比例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吉林、海南、云南、甘肃、宁夏除外)有普通预拌干混砂浆生产企业546家,比上年末增加87家,增长18.95%;从业人员1.09万人,增加0.17万人;年设计生产能力16324.8万吨,新增产能3530万吨,增长27.59%。全年生产普通预拌干混砂浆2236.69万吨,同比增加690.72万吨,增长44.68%。产能利用率为13.7%,比上年12.08%提高1.62个百分点。”①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干混砂浆生产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总产能1.9亿吨。总产量4593万吨。其中,普通砂浆为2236.69万吨,特种砂浆为2356万吨,行业整体的产能利用率为24%。排除以普通砂浆为主的企业13.7%的产能利用率,以特种砂浆为主的砂浆企业产能利用率在30%-40%之间。按照砂浆厂标准的盈亏分析,只生产普通砂浆的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而以特种砂浆为主的企业整体上保本或略有盈利。2、2013年概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实际增长14.9%;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7.34亿平方米,比2011年增长13.2%;房屋竣工面积99425万平方米,增长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9亿平方米,增长6.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亿平方米,比2011年增长1.8%。2012年,砂浆总用量为3.4亿吨,干混砂浆与现场搅拌砂浆的比例为13.5:86.5,干混砂浆同比增长3.8%的市场占有率。

图1 各类特种砂浆市场比例图

2013年,由于年初大面积、长时间的雾霾事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国务院到各省市政府纷纷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建筑扬尘”成为众矢之的,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力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普通砂浆因此取得了市场上突破性的进展,如上半年北京市普通砂浆移动筒仓供不应求,多数砂浆厂加班加点生产;特种砂浆方面,保温用砂浆市场回归,粉刷石膏、瓷砖胶、自流平、饰面砂浆厂家多数达到了200%的销售增幅,表明这四类特种砂浆的市场认知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防水砂浆、压浆料以及灌浆加固修补砂浆也处于稳定的两位数增长阶段。

3、营销现状

防水砂浆、瓷砖胶、勾缝剂、饰面砂浆多采用经销的方式,销售市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有实力的生产厂家在各地布点、扩张;普通砂浆以直销为主;保温用砂浆、灌浆料等以代理为主;腻子、粉刷石膏、界面剂等市场已经成熟,渠道竞争激烈。

品牌含金量的高低,与设置大区总代理的比例成反比。自有施工队伍的经销商是最有意愿也是最受欢迎的经销商。按照已经从事的领域(如防水、瓷砖等)或较为齐全的辅材供应商,在增加代理品种或扩大业务时会选择做相关砂浆产品的代理。发达地区已在县市级设置总代理或经销商。

建材超市由于入门和日常费用较高,日趋不受国内企业欢迎;建材批发市场成为厂家和代理争夺的热点;网购处于上升阶段,日渐引起重视。

由于砂浆行业集合度不高、行业自律弱、市场规范程度低,砂浆的拖欠款一般在20-35%。功能性的特种砂浆能够与开发商直接签订合同,回笼资金的比例一年内在80-90%左右,而与建筑商签订合同,回笼资金比例多在70—80%。特种砂浆中的保温、防水拖欠款较为严重,其他品种的砂浆非正常拖欠较少;普通砂浆的拖欠款最为严重,当年回笼资金比例在55-65%。同业之间恶性竞争是产生拖欠款的直接因素。

二、增长较快的砂浆产品简述

1、普通砂浆

普通砂浆包括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地坪砂浆,市场销售比例平均为46%、49%、5%。2012年增长幅度为44.68%。M10抹灰砂浆的价格在230-320元内浮动,全国平均单价为260元/吨。

普通砂浆在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成都市是目前发展最好的城市,2012年普通干混砂浆市场占有率为42%,2013年有望达到90%,总产量将达到380万吨。南京天云新型建材是以普通砂浆为主的单厂产量最大的砂浆企业,现有职工400人、砂浆罐车30辆、平板车6辆、背罐车1辆、砂浆筒仓500余个,2012年实际产销量52万吨,2013年产量有望突破80万吨。

普通砂浆主要依赖于政策的执行力度。2013年上半年,仅江苏省辖市散办检查了750个工地,责令整改150起,立案33起,结案19起,处罚68.79万元。2013上半年该省累计生产使用干混砂浆205万吨。浙江省2012年共检查禁现区域范围内的建设工地700多个(约建筑面积4000万平方米),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30多份、处罚决定书10多份,行政处罚金额20多万元。2013年一季度浙江省干混砂浆供应量达到73.33万吨,同比增长77.68%,执法效果显著。2012年8月,合肥市城乡建委批准合肥市散装水泥办公室成立了“合肥市公用事业监察第一中队”,将执法中队与散装水泥办公室业务科合署办公。2012年底,合肥市干混砂浆合同签订量比专项执法检查前增长了110多倍。2013年上半年,仅合肥市普通干混砂浆合同签订量已超过120万吨,生产砂浆43.24万吨,同比增幅为108.79%。此外,禁现城市利用各自的优势从多种角度强化了干混砂浆的推广工作,如北京的标准规程、上海的市场监管、广州的干湿并举、成都的闭环体系、西安的立法先行、济南的联合执法、郑州的市场准入等等。

2、粉刷石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日益重视的家居环保要求,脱硫石膏固废利用带来的成本下降,2012年石膏基砂浆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底层粉刷石膏,增长率超过了100%。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已普遍使用粉刷石膏代替水泥抹灰砂浆找平,南京市装饰装修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南京市找平石膏用量已达10万吨。底层粉刷石膏的售价在350-500元之间,在建材市场随处可见。同腻子一样,粉刷石膏目前已产生区域性品牌,但还没有覆盖全国的品牌。

在应用技术领域,粉刷石膏的机械化施工体系较为成熟,机施面积达到100万平米以上。

3、瓷砖胶

通过十多年的培育,尤其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瓷砖镶贴技术专业委员会系统性的推广活动,瓷砖胶的社会认知大大提高,华东、华南及北京市瓷砖胶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0-30%,并且该领域品牌意识相对较强。2013年3月开始,北京1039交通台频繁播出希凯、圣邦、东方雨虹、美巢等企业的瓷砖胶产品广告,以此为主打产品的企业已开始在全国布局。目前的平均售价在1500元/吨。

2013年2月18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陶瓷砖92亿平方米,天然花岗岩石材4.1亿平方米,出口陶瓷砖10.86亿平方米。按照2012年国内建筑陶瓷市场销量80亿平方米计算,瓷砖粘接市场砂浆总需求量为1728万吨,瓷砖胶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10%,达到11.6%,发展迅速。

4、流动性砂浆

流动性砂浆包括自流平砂浆、灌浆料、压浆料、修补砂浆、加固砂浆在内,属于砂浆中相对利润较高的产品,生产厂家也不断增加。2012年平均每类产品有200个生产厂家,产品售价呈现下降趋势。部分底层自流平砂浆成交价已降到1100元/吨。流动性砂浆基本以10-20%的增长率稳定发展,但其中加固砂浆增长较为迅速,2012年增长率达到80%。灌浆料早期由各行业内部企业及部分国外企业所控制,但民营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后势头强劲。

三、行业特点

尽管中国干混砂浆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自2010年开始步入健康的轨道,但仍然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砂浆行业有不少于5000亿的市场,目前的产值仅占总产值的9%。2012年还有3亿吨仍然是现场水泥、砂子配置的传统现拌砂浆。

发展干混砂浆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价格以及施工习惯。与国外干混砂浆的市场化发展不同,国内的推广主要是依赖政策的强制执行,在政府领导下发展,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市场化发展的土壤。综合表现为干混砂浆市场竞争不规范、市场集中度不高、进入壁垒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等问题,以及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短缺等深层次矛盾也较为突出。行业同时面临着经营成本增加、管理费用加大、用工成本提高、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融资难等诸多压力。就全国而言,整体存在“三多三少”的格局,即“产能多、产量少”、“小厂多、大厂少”、“产品多、品牌少”,具体体现在:

1、产能多、产量少

2008年以来,全国普通干混砂浆企业设计生产能力平均以68.9%的速度增长,而这一阶段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61.93%,现有的产能已经到达建筑砂浆总用量的59%,实际产量只占到13%,两者相差高达46个百分点,设备闲置严重。

2、小厂多、大厂少

截止到2012年底,产能15万吨以上的干混砂浆企业只有603家,占砂浆总数的15%。特种砂浆企业为数众多,其中有一半是以保温砂浆为主的小企业。2010年前,全国产能5万吨以下的小型砂浆厂总数约80%,平均投资不超过200万元。尤其在中部、西部地区的小企业大多投资在100万以内,产量在5000吨以内,产值在500万以内。据新疆节能办的估算,全疆大大小小的砂浆企业近400家,年产量只有100多万吨,平均每家产量只有2500多吨。

在2009年的央视大火尤其是2010年“11-15”上海火灾之后,保温行业遭到重大打击,不少小砂浆厂转行或关闭,砂浆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从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整体素质也得到了一定提高。这是行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现在新投资的砂浆厂多在千万以上,小作坊式的企业比例在逐年下降,行业平均投资估计翻番达到400万元。

3、产品多、品牌少

行业的成熟很大水平上可以通过市场的细分水平体现出来。砂浆本身的品种丰富,但目前中国砂浆行业同质化现象却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国人惯有的经营思路导致多数厂家扎堆于量大而成熟的产品,如特种中的保温用砂浆,该类产品不存在市场推广,只要销售得力就可以;二是厂家技术力量普遍较弱,不具备新产品研发能力,30%的小厂甚至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只依靠供货商提供的配方生产,产品差异化很低;三是砂浆门槛不高,企业的业务骨干在有机会时多愿意自己当老板,在同一领域甚至同一区域内用基本同一的产品与原来的老板竞争。

据估算,全国不少于2000家在生产腻子、保温、防水、瓷砖胶,但落实到全国性的国产品牌,包括较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每一类都不会超过20个。普通砂浆主要靠规模,单厂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的企业还没有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前创立的企业,发展到现在的基本上都有了自己明确的产品定位和发展战略,并且开始了品牌建设。这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越来越多的砂浆广告和招牌竖立在上海九星、北京玉泉营等建材市场,这一切都彰显着干混砂浆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并开始进入到百姓家庭,揭开了行业步入品牌时代的序幕。

目前国内干混砂浆的投资者,绝大部分来自于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厂、砂石厂、小型建材企业以及施工单位,投资者普遍都带着各自的经验以及经营理念,对干混砂浆还停留在“沙子水泥混合”以及“和混凝土差不多”等认识阶段,对产品质量、对机械化施工、对干混砂浆的本质含义缺乏基本的认识,从规模、投资水平、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品战略、产品价格、产品性能上各企业之间没有多大差别,导致价格竞争和无序竞争。

四、2013-2018行业发展趋势

从国外同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干混砂浆的发展必然从分散的、个体的小企业发展为集团型、综合型的大企业。欧洲多数的砂浆企业都具有类似的特点:集团化、规模化、跨地区、国际化。推广干混砂浆,是建筑建材业节能降耗、提高效率、创新升级的有效手段,符合政策导向,政府在未来几年无疑将加大扶持力度,相关政策重点是扶大扶强,推动产业成熟、行业稳定发展。

从政府到企业,决策人员目前以60后为最多,70后次之,80后也渐渐成为骨干力量。这批人思维更为活跃、更为务实,重视合作与共赢,行业已显露或将要显露如下发展趋势:

1、大企业通过兼并迈向规模化、集团化。

2013年1月22日,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意见》第二款第三条第三段明确要求“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基础上兼并重组上下游关联企业,优化物流配送,整合发展预拌砂浆、商品混凝土及建筑预制构件产业。鼓励具有科技研发优势的建材企业集团,以并购、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融合咨询、测试、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工程承包等业务,促进运营服务及生产一体化发展。”可以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业内将上演一系列兼并重组的好戏,2018年有望见到干混砂浆各个领域的初步格局。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空间、宏大的社会效益吸引了大型企业和实力雄厚的投资商的关注,尤其是大型国有集团的目光。这些集团的加入,将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行业向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彻底改变目前干混砂浆企业“小而多,多而乱”的局面。

2、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迈向专业化。

砂浆关联的市场包括了工民建、装修装饰、市政园艺、铁路公路、机场码头、桥梁涵洞、冶金能源、矿山水利、通讯电力乃至工业产品、包装饰品等众多行业,中小企业想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迫于规模型对手的压力,中小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选择单一产品做深做专,走精细化、服务至上的发展战略。

3、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与集采模式、家装市场共同推动品牌创建步伐。

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日渐提高将会使小型的地产开发商退出市场,大型地产开发商及大型建筑集团已逐步采用集采模式管理供应商,更加注重供应商的品牌效应,尤其是精装房所购材料对其地产的附加值,同时也规避购房者投诉、索赔。我国在售住宅的精装比例仅有8%,而发达国家几乎达100%。在这种大趋势下,地方型、无品牌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假冒伪劣砂浆将逐步退出市场,品牌砂浆企业或将受益于此。

4、依法推动的力度加强。

依托于《循环经济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至2013年9月,全国已有18个省市人大代表委员会出台了专项推广的地方条例,还有3个省的条例正处在审批阶段。在未来5年内,将有更多的省市出台相关条例,为依法推广干混砂浆提供法律依据。

5、监管手段信息化。

大部分禁现城市已基本建立推广和监管干混砂浆的政策体系,需要加强的是在执行环节。如果监管方不能实时、真实了解到需方是否购买干混砂浆、购买的是不是备案的砂浆产品、已购买数量的多少,就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为此,天津、上海、北京、哈尔滨、成都、广州、西安等先后建立了“干混砂浆动态监控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生产企业和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在未来5年内,将有越来越多的政府主管部门利用信息化来推动干混砂浆的有序发展,确保相关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6、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受到青睐,材料与机械搭配成为营销手段。干混砂浆施工技术的完善是行业发展的临门一脚。施工基础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具、施工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补救办法将得到深一步的研究,会出现同一标号但不同手感的砂浆供工人选用。机械化施工体系将在2014年基本成熟并开始大面积推广,输送机械将最早普及,随后是喷涂与收光机械,施工流程更加人性化。初期模式将是砂浆厂购买并随材料提供给专业工队免费使用。地坪砂浆、石膏基砂浆、灌浆加固、压浆料、抹灰砂浆都将逐步过渡到机械化施工。专业化施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得到重视,精通“人、机、材”的复合型人才将受到青睐,并产生第三方的专业施工队伍与多家砂浆生产企业配套合作。

7、固废利用进一步产业化。

为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和税务负担,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增值经济效益,固体废弃物掺量技术如利用脱硫、脱磷石膏生产粉刷石膏、利用炉底渣替代部分河砂、钢渣磨细粉作为掺合料、建筑垃圾粉碎作为骨料,还可利用水泥、钢铁工业的石灰石矿,玻璃、陶瓷工业的石英砂矿,耐火材料工业的铝矾土矿、尖晶石矿,煤炭工业的煤矸石,有色金属工业的原料(铅锌)矿,硅藻土余矿、火山渣、浮石等等。

8、普通砂浆企业加快进军特种砂浆市场。

基于产品延伸和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普通砂浆生产企业将进入特种砂浆市场。基本上是新建产能15万吨以下的特种生产线,并对原有市场形成价格冲击。

9、网络零售发力。

成立较早的砂浆厂多是通过固有渠道销售,而大量运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则是新入行的中小企业,已有个别企业没有一个传统渠道,100%通过互联网营销开展业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电子商务完全可以开辟出一个新的领域,弥补企业可能的短板。传统的经营方式虽然已有丰富的销售资源,但是在成本方面,与电子商务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电子商务避免了经销商的回款或者其他的账目问题。同时,网络可以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展示平台。在提升品牌方面,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在渠道方面,电子商务是一片新蓝海,如果运用得当,将能够更大范围地吸引用户。降低成本是企业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也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优势。

11、家装市场领域取得较大突破。

据调研,家装工地现拌的砂子15公斤一包为5元,折合每吨333元,325水泥50公斤一包为18元,折合360元。现场搅拌的抹灰砂浆成本高于商品抹灰砂浆。同时,干混砂浆具有的施工简单、易用、干净、环保等优势,普及家装市场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合于家居装修的小包装、简便适于自己动手的施工机具、通俗详细的施工图册、体验式的专卖店会应运而生。

五、2018年市场预测

未来3-5年,中国经济将缓慢回落,但这不会影响干混砂浆的推广。无论建筑市场如何波动,干混砂浆都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2011年9月13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1]322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4800万吨。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②,城市人均住宅将达到35平方米,农村将达到40平方米,需新建近200亿平方米的住宅③。同时,2015年全国工业化率上升到65%,城镇化率上升到60%,未来5年将有4亿人进城居住④。2015 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所占比重达6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75%以上⑤;建筑构配件(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也将取得长足的发展;二次装修、DIY装修将会在今后几年内发展起来;上世纪80、90年代的公租房、公建房以及当时修建的混凝土建筑物的修补加固,也是重要的存量市场;2012年开建的1000万套保障房以及2013年开工的500万套保障房,以及这两年积累的庞大的在施工面积,都为干混砂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基础。

从宏观经济、建筑业市场、政策导向、材料与工艺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年期内,我国干混砂浆市场将有一个较快幅度的稳定增长。

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希望我们组织一个专业团队分析未来的重点领域,这也是中国砂浆网作为第三方信息平台努力的方向。经汇总专家、顾问意见,采用类比法、德菲尔法等综合测算,现将2018年各类砂浆预测结果刊登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参 考 文 献

①《2012年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发展报告》,2012年6月24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报告》,2012年11月8日

③《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2005年4月9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2011 年3 月16 日,国务院

10.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十

摘要:对中国消防产品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及时和准确掌握消防产品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作 者:张延祥 张阳 刘福存 ZHANG Yan-xiang ZHANG Yang LIU Fu-cun 作者单位:张延祥,张阳,ZHANG Yan-xiang,ZHANG Yang(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泰安,271000)

刘福存,LIU Fu-cun(泰安市商会,山东,泰安,271000)

11.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十一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总产量约在1600万吨左右,行业总产值为1300亿左右(约合200亿美元),产值规模还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0%,低于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总人口数量的占比。这一数字距离市场饱和也还很远。

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58家百强企业调味品的总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销售总额达到280亿元以上。其中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5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对调味品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同时,随着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的繁荣,调味品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调味品产业发展的特点(一级)

市场集中度高,地域特征明显(二级)

由于调味品是从中国饮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个行业,受制于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地域特征明显。

尽管随着人口和文化迁徙,全国各地口味逐步呈现大杂烩形态,就像四川也有够味儿的鲁菜,山东也有正宗的粤菜一样,但主要局限于餐饮渠道。就家庭消费而言,地域化特征仍然非常明显,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比如,我国酱油市场的规模为500万吨,海天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企业,产量却仅占全国酱油总产量的8%。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酱油企业集中度不高,呈现出“诸侯割据,区域为王”的业态。而著名的“四大名醋”,也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目前,调味品行业内的整合只是集中在一线品牌对中高端市场份额的争夺,对中低端市场的冲击力依然非常有限,这意味着调味品行业的商机无限。

调味品企业应及时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突破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工艺的束博,用现代化大生产体系取代原始的手工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创新产品、口味和生产技术,如在传统行业中注入时尚化的元素,这将是调味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外资品牌仍占主导(二级)

国内传统的调味品企业大多是从国营企业转制而来,因受企业机制的影响,大多形成了僵化、固化的经营风格,企业竞争力不强。

近十年,随着大批外资企业进驻中国,我国调味品市场正在经历着一轮大的行业洗牌。经过数年的行业整合,我国部分调味品企业已经被外资控股或收购。在各个细分品类中,已基本形成了以外资品牌为龙头的市场布局。

虽然这些外资品牌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多数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尚未对中国的调味品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国内调味品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势必能成功占据调味品行业更多的市场份额乃至部分高端市场份额。

目标消费群以餐饮和家庭为主(二级)

调味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普通家庭和餐饮渠道,消费成本和消费者的调味品消费观念对产品销售产生直接影响。

作为日常生活的快速消费品,家庭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品质和价格,一般不太愿意为高价调味品买单。因此,调味品企业在适当时机利用价格促销的方式,将更容易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能快速提升产品销量。

一个餐厅的调味品用量相当于100个家庭,调味品需求量大而且稳定。提升调味品在餐饮渠道销量的关键,是吸引厨师的注意力。

竞争格局呈两极分化趋势(二级)

低端市场多被地域性品牌占据,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网络以自然流通为主,辐射当地及周边市场,品牌力有限甚至谈不上品牌力。

中高端市场则是全国知名品牌及外资品牌的竞争阵地,特点是营销立体感强,高空广告支持,地面精耕细作,产品线细分化程度高,覆盖全国市场。

调味品的发展现状(一级)

消费领域结构调整趋势明显(二级)

调味品新品层出不穷,产品结构调整趋势明显,并朝着几个方面发展:高档传统调味品,方便面调料和汤料,复合调味料,快餐食品调料,加工肉类渔类海鲜食品调料,加工各种小食品调料,速冻食品调料,西式方便调料,新型味精,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原料。

在传统调味品生产增长的同时,消费领域越来越宽泛。除了家用和餐饮企业用之外,还增加了用于配合各种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微波食品的调味品,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工业用原料。

复合型调味品开发不足(二级)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烹饪程序更加简单。因此,开发各种口味的复合型调味品是大势所趋。调味品发展近年来明显呈现出复合化、方便化、营养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复合调味品产量每年以20%的幅度增加,是调味品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种。但是,就数量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就口味来说,还集中在辣味、鲜味等少数风味上;就用途来说,以增鲜品、汤料、蘸料、佐餐酱为主,尚未覆盖中餐烹调的方方面面。

单就菜肴调味料来说,品种也非常有限。然而,利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多样化的烹调调味类型,可以开发出各种菜肴用风味调料以及用于凉拌菜、烧炖菜、烹炒菜、煎炸菜、拌面卤等的调料,其品种丰富程度不可限量。

同时,可以针对不同食物原料开发复合调味品,如鱼、肉、海鲜食品具有特定的风味。举个例子,很多消费者不了解如何使用各种香辛料,开发专用调料则可以极大地方便其使用。

也可以针对不同烹调方法开发复合调味品。如蒸菜调料、腌渍调料、凉拌调料、煎炸调料、烧烤调料、煲汤调料、速成汤料等等。其中既可加入多种调味品,还可加入其它小量配料,迎合风味时尚多元化的营养趋势,各种复合型西式调料均大受欢迎,奶油浓汤调料、烤牛排调料、串烧调料、咖喱调料等也浮出水面。迎合这种趋势,各种传统调味品中也增加了异国风情的产品,如紫菜饭卷专用醋、生鱼片专用酱油、韩式醋、日本酱等。

产品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二级)

当今调味品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生物和化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从发酵菌种的基因工程处理,到风味物质的分离提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给调味品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行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经常应用于调味品当中的食品添加剂包括:增稠稳定剂、凝胶剂、防腐剂、增鲜剂、香精、色素、品质改良剂、营养强化剂等,今后其应用还将呈现不断增长和拓展的趋势。

新技术为新品种和高档品的开发提供了可能,也为调味品的复合化、保健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原料涨价,成本压力增大(二级)

以粮油为基础的调味品原料价格开始上涨,幅度达到70%~80%,调味品企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成本挑战。

为了转嫁成本压力,调味品企业除了可以适当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外,还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不断地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促进消费升级。功能化、细分化,将是调味品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调味品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丰富,以营养、健康为诉求以及针对不同菜肴制作的调味品,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将逐渐步入细分化时代。

根据餐饮业对标准便捷化的需求、家庭消费对方便味美营养的需求、食品加工业对专业化的需求,调味品企业可生产出各种特色鲜明的产品。

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单位:千亿元)增长趋势图

调味品发展的10大趋势(一级)

中国调味品产业,在经过数轮结构调整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转型为市场规范、竞争激烈的朝阳行业。

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调味品产业的巨大潜力正在被逐步释放出来。目前,调味品行业已经呈现出以下十大趋势——

1.产品线将进一步丰富。(二级)

比如,从烹饪的角度,醋演变出饺子醋、凉拌醋、海鲜醋等品类,酱油衍生出味极鲜、老抽、草菇老抽等花样。从健康的维度,不断涌现出低盐生抽、铁强化酱油、儿童酱油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产品线的拓展并不简单等同于市场细分,因为调味品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只能是低附加值商品,只有规模才能产生效益。所以,企业要做的是,深入市场去发现大众市场的潜在需求,而不是小众市场的个性需求。

2.行业质量标准将进一步提高。(二级)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务院等有关部门空前重视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消费者也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产品安全。这也促使调味品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加快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近年来,来自德国、欧洲、日本、美国等欧美国家的先进工艺都在我国落地。

可以预见的是,近几年内,国家对于调味品生产企业的卫生、安全、工艺等各方面的要求会更严格。引入现代化、标准化生产体系,主动升级质量标准,是打造调味品品牌的核心幕后工作。任何质量安全方面的纰漏,都可能会给调味品生产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复合调味品比例将提升。(二级)

据相关统计,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复合调味品比例在8成以上,而国内市场不到三成。

随着80后、90后步入婚姻,逐步担纲家庭的核心角色,复合调味品呈现出绝对潜力空间。这个人群的总体特征是:口味刁钻,疏于厨艺;美食家的嘴,笨媳妇的手。复合调味品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完全可以精确到菜名,对号入座即可。比如王守义炖鱼料包、李记枭雄的酸菜鱼料包等。

通过几种普通调味品的组合,溢价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实现1+1>2的效果。

4.外观时尚化,产品便捷化。(二级)

新一代消费群体在选购调味品时,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情形下,外观形态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作甚至用超过产品本身。比如,很多80后之所以不选择老陈醋,原因并不是味道不好,而是颜色太重。时尚的产品包装,也是中高端调味品在终端让产品自己会说话的有效手段。

同时,由于新生代消费者的生活节奏快,又对生活品质要求高,因此,方便、标准、时尚、快捷将成为年轻人对调味品需求的代词。在这样的情况下,调味品企业下一步的产品研发趋势将偏向于为80 后提供“懒人”调味品。

5.家庭消费比重将持续增大。(二级)

受到通胀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饮食健康、营养搭配等方面越来越重视,回家做饭的人群比例将会增大,家庭消费将呈现出增长态势。

另外,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因失业返乡的数量正在增加,这将进一步扩大家庭消费的市场空间。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在建设餐饮渠道的同时,也应加大对流向家庭消费的各种渠道的投入力度,提高品牌大众知名度,掌控好终端市场,以防止在消费趋势变化时造成市场损失。

6.品牌管理将被重视。(二级)

品牌管理承担着品牌品类占位与价值塑造、实现与消费者沟通的重任。

目前,调味品企业的品牌管理应该说还处于摸索阶段,或者说初级阶段,还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没有打造一支完善的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品牌互动、市场监测、品牌审计、品牌改善相衔接的一套品牌管理运营系统。

随着调味品消费越来越重视品牌,品牌消费逐渐成熟,我国调味品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间品牌竞争将成为一个常态。

7.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二级)

金融危机在给调味品行业带来了融资困难、资金链紧缩、运营压力加大、企业风险加剧等问题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整合扩张的机会,中国调味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整合高潮。

在这个整合高潮中,产品、价格、渠道等多方面的竞争将明显加剧,酱油、醋等传统调味品的品牌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国内外大型企业主导性增强,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越来越不容乐观,很多产销在5000 万元以下的调味品企业将面临着退居二线或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8.农村市场将成为利润增长点。(二级)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改变了农村人口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用于农副产品的购买支出相应增加。

惠民新村的建立,改变了农民分散居住的方式,带动了社区连锁超市的发展,扩大了调味品的销售市场。

商务部在2007 年开始推行“万村千乡工程”,拓展扩大了调味品企业的配送范围……

随着惠民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无疑将为调味品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而面对渠道网点的变化,调味品企业也需要不断地调整配送方式,创新营销网络。

9.行业将会掀起品类占位风潮。(二级)

太太乐占位了鸡精品类,成就了鸡精品类第一的位置;茅台找准了“国酒”占位,成就今日的茅台;王老吉抓住了“预防上火的凉茶”的占位,成就了如今的辉煌市场业绩,其他竞争对手即使蜂拥而来也难以撼动其地位。众所周知的宝洁,更是靠多品牌策略,分别通过海飞丝、飘柔、潘婷实现“专业去屑”、“柔顺”、“营养护发”的细分品类占位。

纵观调味品行业,品类占位营销还比较落后、混乱。正是因为没有实现有效的品类占位,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成功打造一支清晰的产品线,导致消费者对品牌没有一个明确的细分品类认知,从而未能实现品牌竞争力的打造,未能充分实现主导产品品牌的品牌溢价和外溢效应的发挥。

调味品行业品类不断细化,而每次细化总呈现行业总体收益,没有形成独占。在一些标杆性的企业率先实施品类占位的情况下,必将掀起整个行业的品类细分占位大潮。

10.中高档化势不可挡。(二级)

通货膨胀已经将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推升到一个新的水准,食品安全的升级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成本压力。涨价、产品升级成了必由选择,企业必须实施中高端化才有未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白酒行业引发的中高档化引起了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一大批二线、三线品牌引领了行业的发展,直到2005年以后,传统老八大名酒才逐步恢复元气。

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消费者的选择还处于基于品牌知名度与产品属性的选择,还没有转换到基于品牌价值选择的阶段。与此同时,调味品企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品牌之于消费者还没有稀缺性的认知,品牌还不具备明显的象征效应,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占位尚未固化。中高端化推动更多品牌的加入,必定拉动行业的洗牌。

(空一行)

表面看起来,调味品市场变化类似于有机化学反应,复杂而缓慢。而事实上,目前调味品行业在产品创新、品牌升级、渠道多元化等方面都仍有很大潜力空间。尽管消费总量不会有太大提升,但行业产值仍有30%多的提升空间,市场容量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预计增长速度在20%~30%之间。

对于所有目前仍存活的调味品企业来说,无论规模大小,只要顺势而动,机会一直都在。

编辑:张铃185996006@qq.com

【抽文,放第二页】

我国酱油市场的规模为500万吨,海天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企业,产量却仅占全国酱油总产量的8%。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酱油企业集中度不高,呈现出“诸侯割据,区域为王”的业态。

【抽文,放第三页】

低端市场多被地域性品牌占据,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网络以自然流通为主,辐射当地及周边市场;中高端市场则被全国知名品牌及外资品牌把持,营销立体感强,高空广告支持,地面精耕细作,产品线细分化程度高,覆盖全国市场。

【抽文,放第五页】

除了家用和餐饮企业用之外,还增加了用于配合各种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微波食品的调味品,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工业用原料。

【抽文,放第六页】

12.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现状与趋势 篇十二

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从20世纪初期的规模化及降低产品成本、20世纪中后期的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及产品质量, 至20世纪后期的交货期、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 进入21世纪以来, 已经发展至创新能力的竞争。这种态势导致制造业竞争焦点集中在产品研发速度和创新能力上, 为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 数字化战略已成为跨国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的首选战略。

(一) 制造业数字化的内涵

数字化是以数字的生成、加工、传输、使用、修改和储存为基础, 以数字样机为核心, 以单一数据源管理为纽带, 在设计、制造和管理过程中用数字量取代模拟量、用数字技术取代传统技术, 并以数字量作为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唯一依据。

制造业数字化的核心是数字化制造技术, 数字化制造是指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快速原型、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支撑技术的支持下, 根据用户需求, 迅速收集资源信息, 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和重组, 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 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性能的产品整个制造全过程。

(二) 制造业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数字化生产方式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制造业数字化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与应用的结果, 也是制造企业、制造系统与生产过程、生产系统不断实现数字化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制造业的数字化不断加强, 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 制造业数字化成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三)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亟待加快

随着美国“制造业回归”强力推动以及国内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 我国制造业依赖传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难以为继。当前,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传统比较优势难以持续、新工业革命正在孕育的复杂背景下, 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 加快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培育和发展新优势,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赢取主动, 成为促进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抉择。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现状与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制造业生产总值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 未来数十年我国将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的变革, 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 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大量应用

我国政府组织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 推动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 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大量应用:一是CAD/CAPP/CAE/CAM的推广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生产、制作模式, 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特征;二是MRP/ERP的推广应用;三是CIMS的推广应用;四是网络建设方面,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企业网络迅猛发展。

目前, 数字化制造技术正在深入发展, 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正由2D向3D转变, 形成以基于模型的定义/基于模型的作业指导书为核心的设计与制造;二是并行和协同, 通过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资源的建模仿真及集成优化技术, 提高多学科的设计与制造的协同性和并行性, 实现产品和工艺设计结果的早期验证;三是数字化装配与维修;四是数字化车间与数字化工厂, 这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车间和和工厂集成应用和高效运营的全新生产模式, 为高效物流实施以及精益生产、可重构制造、元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提供辅助工具;五是工业互联网, 由机器、设备组、设施和系统网络组成, 能够在更深的层面将连接能力、大数据、数字分析、3D打印等结合。

(二)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初见成效

数字化制造具有柔性化和敏捷化的特征, 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制造业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转变,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初见成效。首先, 我国制造业设计数字化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其次, 我国数字化制造快速发展, 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行业自主创新成效初现, 3D打印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再者, 我国制造业管理数字化成效显现, 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企业得到大量应用。

(三) 我国数字化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待提高

近年来, 高技术产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制造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 创新能力不强, 高新技术方面仍然处在追赶状态, 许多关键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 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较弱, 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目前, 我国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大约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数字化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亟待提高。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必须促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生产方式转变, 跨越难度大, 面临严峻困难。

(一) 制造业数字化是长期的“再造”过程, 推广周期漫长从传统制造方式转向数字化制造方式, 将是动摇现有制造流程的“再造”过程, 从基于2D的传统制造方式向基于3D的新型数字化生产方式转换是一场长期的改革

举例而言, 从美国战神航天飞行器数字化制造全流程看, 突破由3D实体模型向可用于制造和车间转移的转折难点有:一是3D模型的可制造化;二是3D设计向3D工艺的转换;三是将3D产品和一、制造业数字化的战略意义

工艺信息向制造作业的工人传递;四是制造作业现场的数字化数据采集和反馈;五是数字化智能和依从性文档的管理。目前看,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任重道远, 主要原因是核心能力不强, 具体表现为: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二是产品质量不高, 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三是制造水平不够, 环境和成本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 数字化制造的核心软件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品牌不足, 推广成本巨大

我国缺乏自主品牌的数字化制造软件和关键设备, 核心软件和关键设备仍然主要依赖国外。现阶段, 数字化制造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 采购软件和装备的投资成本要靠增量效益来消化, 普通低附加值行业难以承受, 难以得到广泛应用。亟待发展自主品牌的数字化制造软件和设备、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可靠性, 发展能够大规模推广的数字化制造软件和装备。

(三) 缺乏基础数据资源和共享管理机制, 专业化标准化艰巨, 缺乏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源和共享管理机制, 是中国制造业推广数字化制造技术的难点

当前,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在专业化、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以下难点:第一, 多数复杂制造企业没有数据标准, 这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中的阻碍;第二, 丰富的数据资源是制造业数字化的基础, 而现有数据资源的可利用率不高, 降低了数字化的实用价值;第三, 缺少统一规划和认证, 各行业系统数据之间缺乏统一标准, 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 数据开放度低, 给制造业数字化发展造成阻碍;第四, 制造业数字化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推动公共基础数据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规仍需健全, 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仍存在种种障碍;第五, 数控设备利用率不高。

(四) 数字化生产方式将改变权力的本质关系, 面临改革阻力制造业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变革, 还会导致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机制改变

13.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更具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90年代后,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技术日臻成熟。柔性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工业化国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制发展重点。

1 基本概念

11 柔性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柔性主要包括 1) 机器柔性 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2) 工艺柔性 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3) 产品柔性 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 维护柔性 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5) 生产能力柔性 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6) 扩展柔性 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7) 运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12 柔性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1) 柔性制造系统(FMS)

关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很多,权威性的定义有:

美国国家标准局把FMS定义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联结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系统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产品族的限制。”而我国国家军用标准则定义为“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简单地说,FMS是由若干数控设备、物料运贮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目前常见的组成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目前反映工厂整体水平的`FMS是第一代FMS,日本从1991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性开发项目,属于第二代FMS;而真正完善的第二代FMS预计本世纪十年代后才会实现。

2) 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的一种产物,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3) 柔性制造线(FML)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 柔性制造工厂(FMF)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

2 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2.2 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2.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柔性制造技术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

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柔性制造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柔性制造业(尤其智能型)中起着日趋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目前用于柔性制造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柔性制造技术中的应用规模将在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故IMT被称为未来21世纪的制造技术。对未来智能化柔性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领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它使传感器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

2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14.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篇十四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还在于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模具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模具工业起步较晚,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六五”(后两年)以来近3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模具工业体系;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部分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模具的生产能力受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拉动,也得到了快速增加,销售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240亿元;进入21世纪,我国模具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推动了我国模具大步走向国际市场,我国模具出口额从1999年的1亿美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3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超过20%。2012年1-12月全国模具累计总产量21,140,392.82套,同比增长46.58%。

目前,我国模具产业正在从较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内地和北方扩展,在产业布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具生产较集中的地区,有北京、天津、黄骅模具城、长沙、成渝、武汉、皖中等地区,模具集聚发展成为新特点,模具园区(城、集聚地等)不断涌现。在东部地区,已形成昆山、无锡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泊头、芜湖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宁波、黄岩、深圳、东莞大型、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

模具制造业前景趋势分析:

模具的下游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生产性需求中,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相关度较小。而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为主要内容的固定资产投资未来面临降速,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模具市场将具有更旺盛的下游需求。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模具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产品,接着细致分析了国际国内模具产业的发展及中国模具制造业的财务状况。然后对塑料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汽车模具、轮胎模具、IT模具及我国主要地区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随后,报告对模具制造业做了原材料市场分析、相关行业分析、前景及趋势分析。最后报告对模具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及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了详实的分析。

上一篇:公司讲解员讲解稿下一篇:百分数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