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思念诗歌散文

2024-09-20

家的思念诗歌散文(9篇)

1.家的思念诗歌散文 篇一

雨,淅淅沥沥。

空洞的眼神,垂落的双手,无声的哭泣。雨,嘲笑着,我的懦弱。外公离去了。

我没有力气去诉说老天的不公平,我恨老天,恨他的绝情。雨,越下越大。尽情拍打窗户,冰冷的雨,冰冷的心。

记得在四年级时,外公病倒在床。我当时回到家乡,拿着较好的成绩单给

外公看。当我看到脸色苍白的外公躺在病床上睡时,我不敢吵醒他,我只能坐在病床旁边,看着熟睡的外公,我害怕,有一天他会离开我,我不知怎么做才能让外公好起来,我悄悄走出病房。在床头柜的成绩单,静躺着。

我回到家时,外婆打来了个电话。说外公已经醒了,看到了我的成绩,立马坐了起来。我笑了,我让外公和我说说话,外公重新有精神的声音让我欢喜,我放开了声和外公争辩家里还剩多少食物的事情,他哈哈大笑的声音极其好听。

我之后的每天都去看看外公,一天,外公的病情严重了,他偷跑出去下棋了。在下棋时,不小心倒了下去,之后送到医院,外公去世了。

就这样,他没有声息的离开我了。曾经的拌嘴,倒下的背影,该怎么去面对呢?明明说好了要活到我长大的时候,让我孝敬他,照顾他。可是为什么要违背对我的诺言呢,为什么。

葬礼上,我哭不出了。我有什么理由再去哭泣,我答应他,一定要坚强,我遵守了,他呢?

灰色,空间。压抑着黑色情绪,回忆,不去妥协。灰色,思念多重。

2.在思念中望着你思念散文 篇二

明明看见你那双手,我把手伸过去,却怎么也握不住你的温暖,于是午夜里我在哭泣中醒来。落了一枕清泪,只为想你,想你。

人生最痛苦是痴迷。曾以为我会潇洒挥手,把你当作我生命中的美好回忆和过客,偶尔会想起,但是不会占据我的生命和生活。事到如今,方知道,对你的万古思念已经交织着我今后的一切。

曾经我是被尘世的风雨侵袭过的蛹,难以化蝶,只阐化成了自己的风景。把多少的无奈都埋在心底,多少的`忧伤强压心头,习惯于背负着一切人生的沉重,默默一个人行走。

习惯于不去倾诉,只怕是弦断无人听。

你知道,知道,这些话,真的只愿说给你听;而这些心情,也真的只愿你懂。我想,你一定是佛派来的使者吧!在我的心中你高贵的像个仙子。不食人间焰火的样子让你拥有决然的清绝和令人不敢逼视的风雅。

多想,就这么生生世世地陪着你,其实是奢望地想你陪着我,我便不在怨言着红尘的孤苦,不在期望着自己羽化为仙,只愿为你清香,为你在尘世间绽放。

有时候我感觉,你于我,只是惊鸿的疾惊,浮云的转逝,分明近在咫尺,真切可见,可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遥不可及。

3.家的情怀诗歌 篇三

你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走到哪儿,你都在

你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梦外

想起你的时候

一股温暖在心间慢慢漾开

想起你的时候

仿佛看见了

年迈的.父亲

在村口久久把我等待

想起你的时候

仿佛看见了

白发苍苍的母亲

在为我做一顿拿手的饭莱

想起你的时候

仿佛看见了

儿时的伙伴在小河边等我归来

春雨飘落

在大地母亲的胸怀

白云悠然

在天空的怀抱自由自在

我何时能重温那份欢快

眼泪啊,为什么比我还难奈

还没有确定回家的消息

你就落下来

心跳啊,为什么比我还急不可待

回家的路,一步没迈

你就把速度加快

满怀感慨

只想早点感受走在

4.家的味道优美散文 篇四

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房顶的炊烟袅袅地飘上半空,风一吹就弥漫开来,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云烟雾绕里,那柴草燃烧的味道就是母亲呼唤孩儿归家的信号。

秋季里,农人们将收成归了仓,耕种结束的时候,就开始将腌制过又晒成干的生咸菜,连同腌制时的盐水一同放进锅,点火加温烘煮,一直煮上它一天一夜才罢手。不到半天的功夫,那特有的浓香就流趟了大半个村庄,引人垂涎。家的味道就在这份诱惑里滋长。

清晨,布谷鸟清脆的欢唱惊醒沉睡的梦,家的味道就从张开眼的那一刻起,母亲进进出出做早餐烙煎饼那忙碌的身影里生发。

夜晚醒来,煤油灯依然昏暗的亮起,母亲在灯下踩着缝纫机为我赶制新衣,“砰砰砰”的响声让我感觉温暖与甜蜜。家的味道就在母亲的那双灵巧的手指间敲击。

长大后,去往外地,家的味道变成了柴米油盐,变成了丈夫孩子。一栋小小的房子,一米温暖的阳光,一屋子甜蜜的欢笑,还有晚归中,一盏留给我的灯。它是多么的温暖如风,它是世间最美妙的风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叠加,家的味道也越来越浓烈,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表象,还常常走进我的梦里来。有一次,看见街道上车轮剐蹭来的麦子的秸秆,被颠簸遗留到路上,弯腰捡起,秸秆特有的气息一下子冲澈了心扉。正是麦子收割的季节,家乡的麦垛就这样挨挨挤挤的走进我那晚的梦里。那些林林立立的小山一样的麦垛,又一次让我“嗅”到了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真的是无处不在,它来自于平淡,来自于细微的感动。

5.想家的日子散文 篇五

国庆节要到了。节日里要放假,这是我最盼望的。我已经在距离节日很远的时候,就开始期待了。我想在这个假日里,回到家乡去,和朋友们在一起吃饭,到商场里转一转,或者躺在习惯的床上睡觉,看电视,每一天都过的很快,但是每一天都愉快着。记得刚到九三的时候,我每周都回到家里去,在漫长的旅途中,快乐的盼望着。这种急切的带着兴奋带着安慰的回家的心态占据了我度过的生活的大部分。无论是在城里上学,在京城培训,在外地出差,每次回家都是这种心情。以前的家里有父母,后来的家里有妻子女儿,现在那个家,只是一个空屋子。但是我和妻子和女儿还是盼望着回到那个家去。那个家里留着温暖,留着生活的信念。

这一段时间里,喝过两次酒,都喝的很多。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放松的喝,也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态是什么。以为我不顺心,以为我烦躁,以为我快乐。其实都有,也都没有。在我心的远远的地方,有一种呼唤,一种隐隐的声音,在我的心头萦绕。那种莫名其妙的感召,那种莫名其妙的兴奋,使我在喝酒的时候放松了自己。一种家的幸福感笼罩在我的意识里。也就是要放假了的快乐使我解开了自己的束缚,让自己的快乐放纵奔流。

这种感觉和季节联系在一起。秋天的高远,秋天的肃穆,秋天的明净,都会点燃一缕乡愁。粘贴在深蓝色的天空上的蚕丝一样的云絮虽然很淡,但是就是那种浅浅的,模糊的,即将融化的云丝,才令人魂牵梦绕,才让人拿不起放不下,欲说还休欲罢不得。碧云天黄叶地,秋思无限。而把我的秋思扯起来的,就是想回家,回到那个地方,休息一天都十分的满足。

我用酒去浇灭我的乡愁,我用我的语言去化解我的乡愁。我站在这美丽的北国的小镇上,遥望辉煌的田野,我在开阔之余体会着一丝凄凉。那种放逐的,孤独的,背井离乡的,形单影只的情绪油然而生。我看到了我的渺小,看到了我的狭隘。我如一只越冬的`狗熊舔食着自己的积存,在狭小的树洞里等待着春天。

又是去年的时候,去年的季节。冬天已经在地平线的那一边集结,雪花正在悄悄的飘起来。一年的经历就要冻结在一个新的严寒里。我想翻动大地这本书,去阅读关于我家乡的那段文字,来平息我的乡愁。也许永远都读不完的,就是读完了还会接着去读的。读那行脚印,那棵开始落叶的杨树,那只张望着的狗;读那泥土的房屋,夏天的雨冲刷出的沟痕,烈日里暴晒的门窗已经膨胀的无法关上。妻子说,家里还有你当年写的日记。那二十几本日记在家里放了很久了。想当年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在造纸厂下班回来,身上是汗水,手上是泥土,我就趴在箱子上开始写一天的感受。那时候家里还没有一张写字的桌子。父亲的工资都被用来购买食物了。那段历史完全可以写出故事来。

每个人都有一种家的情结。我远离了家乡,才会这么的浓烈。我也知道,那里都是家,可是理解是一回事,思念就是另一回事了。也许没出息,就是从恋家得来的。

6.我们家的散文 篇六

保护花草,丛林,动物,是在保护自己,防止沙尘暴,洪水……以保护他们,把危害从我身边赶走。

小鸟爱它的家DD大树,白云爱它的家DD天空,小鱼爱它的家DD大海,所有的动物爱他们的家,就像爱护自己爱护“家”DD地球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我爱山那坚强的毅力,爱山中树的高大,碧绿,尤其是松树一年四季常开,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是我们很难做到的。我爱山中花草的美丽洁白,这是我们多么羡慕的;我爱那平静的湖水,它是那么平凡,但又是那么高尚……世界需要它们,我们保护他们的一个小举动,将给我们的世界加一分精彩,保护他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完不成自己的职责,将是我们一生的遗憾。连小动物都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家”,我们更要爱护这个“家”了。

7.家的幸福情感散文日志 篇七

幸福不是轻易能体会到的,家是你的归宿,家给了你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祖父祖母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混淆的,因为有大小两个祖母,在父亲两岁之后她们便相继去世,所以我们并不清楚父亲的生母究竟是哪一位。那时只有家是个深刻而且真实的东西。

在这个六口人的小组合里,只有母亲一个家庭主妇。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一个月很难回一次家。面对着那五亩四分劣等田地,母亲仍然将它料理得干干净净,齐齐整整;茅草厢房已倾斜了十八度,楼板早在父亲流落曾祖婆家时被强盗席卷一空;两间松篾老屋总是通了又编编了又通。后来父母说他们二十年的功劳就是守住了这幢破房,如今还有几匹篱笆挂在老屋档栅的柱子上,厢房也改成了二层平房。那时我们兄弟四人都还小,帮补不了家计,母亲说我们不打不闹不惹事生非就已经给她减少很多麻烦了。

父亲是工薪阶级,母亲也因此沾了光彩。但在那“共产共享”的“公分年代”,一个月还没吃完一撮箕谷物,月底还能从油罐里刮出一二两油来。大哥穿的锦衣二哥穿,二哥穿了不烂三哥穿,三哥穿着小了我还可以穿;书包袜冒也是如此,到我这儿就像是收藏珍品一样压在箱子里,母亲总在为找一块碎布或手绢时翻到这些,看着他们发一阵愣还是舍不得扔。母亲还省吃俭用为我们添置新衣、买学习用具,我常常看见她饭没吃就躺在房间里一声不吭。在吃方面,母亲什么都会做。那时最好吃的要数炒面,那是一种把燕麦炒脆后磕成面,加糖和开水的吃法。第一次吃的人不小心都会被呛着,尤其是和得干了难以下咽时呛出泪花的滋味,至今我都还记忆犹新。逐渐长大的我们懂得用门板来划分自己的领地,却从中发现了发黄蛀烂的粮票菜票,还有布票,为什么存的是这些充值票而不是钱呢?在门板的刨沟里还残留着蛀虫的粪便,可想之前他们是那样幸福地生活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记得小时候,母亲起早去挣公分,大哥成了我们的保姆。天都黑了母亲还没回来,一天两餐都吃那玉米面兰瓜稀饭和红薯粑(有时也吃麦麸和狼橛),水食货早就消耗殆尽,螬(曹)家与肚(杜)家的“官司”正纠缠不清。大哥看我们可怜得不行,便给弟仨一人一个红薯粑,他自己却借看书一直等母亲回来;我的双脚在冬天常常长满冻疮,母亲就把我交给三个哥照看,每天上学放学他们都轮流背我,回到家后母亲又把我往地炉洞里一塞,一个时辰之后我又能自由自在地飞跑,母亲第二天又不得不重复着昨天的叮咛。那时我们竟可以貌似虔诚地用猪篓盛下这些絮絮叨叨,哥们竟可以教我一个使猪篓看上去很满的办法:在猪篓半中腰撑一两根横木棍子,猪草就搭在横木上,如果被母亲发现了,那半篓就是他们的。直到我考上大学,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在陪我走不完的路上说许多话的原因。尽管哥仨没成大器,他们也美满地走进结婚的礼堂,每人都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没有纷争,不像父母当年那样空对着两堵篾墙。

这时的家因为哥仨的分立而被划分成四块,我还在念书。似乎是余下的这块暂时收留了老爹老妈,也是这一块好像成了宝地,有父母守着,一切的财产都不会流到他人手里。我该本份地幻想着有父母的关心和史长的支持,还有侄子女们在周围呢喃的声音,我现在是这个十三口之家唯一的骄傲和榜样。然而,我的.要求似乎高了一些,我不该得到这么多。我的哥们只念到初三,而我却上了大学,无论在知识或金钱上都大大优越于他们,如果用上大学这笔钱就可以为我讨好几个老婆,或者平均了哥们就可以不必去辛苦上半年。用中国前些年的某些现象说,如果多数人都富了便是基本达到共产主义,而只有少数人富就是走资本主义。我想我正是犯了这条不该犯的错误,所以每次回家取生活费时总要听母亲作“普及共产主义思想”的工作汇报:也无非是没照看好小家,饿着了孙子;重男轻女,压岁钱给一个不给一个;放牲口乱拉了几堆屎,见不得有匹鸡毛粘在哪儿;大家占了肥地,二家没了灰塘,三家多用圈房……于是妯娌间呕气,婆媳间冷眉,史弟间揣测。二老没法只能把余下的拿来割舍,人说从小看大,由大看老,父母该是看到了“自己”。我理解母亲的心态,但要四平八稳的端平一碗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有一天我和女友叮了几句,没料到那居然是我们分手的征兆。三年来我一直很真诚、很忠厚的爱着她,曾经的点点滴滴是那样的热烈、那样的铭心刻骨。想着如果这段感情能够长久,我愿意放弃任何一切优厚的生活条件,甚至我那令人嗤鼻的家。我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变得如此自私,想要脱立那个曾用兰瓜稀饭和红薯粑把我养大的家而独自去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空间。想不到曾拥有却在瞬间失去,一切努力都等于白费。母亲劝诫过我别轻易相信外人,我曾背叛了家,又背叛了自己,我决定还是回去。母亲抚着我的头轻轻地说:“回来了就别去哪儿了,我们也想有个人陪在身边。”

8.壮家的七月节散文 篇八

今年的暑假,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决定要回老家与年迈的父母一同过“七月节”,而且这种意念是十分强烈的。也许是我工作以后的三十年来,只有两次在回老家过“七月节”的缘故吧。这一次是第三次,与上一次隔了近十年了。

家乡的父老们将“七月节”习惯地称为“七十四”。“七十四”的原意虽然是指农历七月十四这个节日,然而家乡人所说的“七十四”是整个农历七月所有的六个节日的简称,即包含了七月初七、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五、七月十六、七月二十这些节日的。

汉族传统节日里,农历七月只有三个节日:七月初七叫“巧节”或“七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的日子;七月十四叫“鬼节”;七月十五叫做“中元节”。

我们壮乡那里的人家,将上述的六个节日统称为“七月节”、“七月大节”或统称为“七十四”。那里的人们把“七月节”看得很庄重,一因七月的节日特别多,二是七月节的祭祀祖先有很多的操作项目,非同一般的。他们说,七月初七是祖先开始回来的日子,祖先一直住到七月十六才回去,而七月二十十又是祭祀鬼王的日子。七月初七、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五这几天,都要举行家祭,用鸡鸭鱼肉糯米饭以及茶酒果品上供于家中的神台。七月十六这一天的祭祀活动就更加庄重和更具神秘色彩了,要烧纸衣送祖先上路回去的。七月二十祭祀鬼王,虽然不用烧纸衣,但祭祀的规格也不亚于前面的。这一天由于又有一番说法,使得这一天的节日更加庄重了。我想不明白,七月初七祖先就回来了,为什么只在初七、十三、十四、十五这几天祭祀呢?其它日子祖先们又如何打发呢?

我曾听说过,一些地区的汉族人过七月七,有“听夜语”和“接圣水”的习俗。所谓“听夜语”,就是在七月七的晚上,当月亮还在的时候,如在葡萄架下静静地等候着,不久就会隐隐约约的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深情的窃窃私语。我家从来没有葡萄架,这个趣事我就没有试验过,我无法说出我的体验来。我想,那些自称听见了的人,首先是相信有这回事,“信则有”嘛。其次是心理诱导的作用,就算真的听见了,那也是幻觉的原因。

所谓“接圣水”,就是用锅碗瓢盆之类器皿,接收七月初七那天的雨水,并把它称作“圣水”珍藏起来。据说这种“圣水”是“万能之药”,“包治百病”,这都是从那“巧”字上来的。最使我不解的是,七月初七那一天,为什么多多少少都会下一阵子雨的?人们传说那是牛郎织女相会时流下的眼泪。据我的回忆,好像每年七月初七那一天,真的都是有雨的,这又怎么解释呢?

壮乡那里的人家,也知道“牛郎织女会鹊桥”的故事,但他们不专注于此,他们一般也不把“听夜语”和“接圣水”当回事。他们更注重于“祖先回家”的传统观念,更注重于祭祀祖先的活动。

壮乡那里的“七月节”,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烧纸衣”了。七月十三日起就开始制纸衣了,人们用黑、白、紫、蓝、花等各色纸,剪裁纸衣,制作各种冥器。纸衣的幅面一般是“四开”,各家所制的数量不同,决定于自家祖先亡灵的个数,一般从高祖往后统计,一个亡灵备一份。这一份里面,有衣、裤、鞋、袜、巾、帽、碎布头、纸钱、元宝、包袱、行李袋等等。现在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衣、裤、鞋、袜一刀剪成,不像过去那样,先分别剪制,然后再粘贴起来。巾、帽、包袱、行李袋现在也都免去了。“碎布头”就是剪纸时被剪下来的纸屑。这一份一份的“衣物”,都被封装在“行李袋”或“包袱”里,男的装袋子、女的装包袱。袋子和包袱都设有担耳,以备装挑子,并用稻草扎制一个“仆人”,让他挑着上路,送祖先们到各自居住的.地方去。

纸衣分男女两式。男式的近于长方形,正中置扣子,两只衣袋分居于左右下角;女式的略呈梯形,右侧置扣子,单只衣袋藏于纸衣右腋之内。一套纸衣有内衣和外套,内衣用白纸做成,不设衣袋和扣子。外套一般用黑、蓝或紫纸制作,内衣被置于外套之内。

“裤子”、“袜子”和“鞋子”,一般不分男女,并且这三者是一刀剪成的,也就是说这三者是不用粘贴就相互连结了的。若是有心思的人家,在剪制女式裤鞋袜子时,就特别地剪得小巧一些,以示区别。

每个纸袋或包袱上都贴上字条,字条上有几行字,写着收衣者(亡灵)的称呼和他的名字,在落款处还写着赠衣者的自称和名字,并注明年月日。例如第一行写上:“高祖父×××收衣”;第二行:“官衣×对,外鬼不得抢夺”;第三行:“玄孙×××赠”;第四行:“×年×月×日”。这一切操作,他们很认真地做,煞有介事一般。

最后,他们还要用稻草扎制一个稻草人,有一两尺高,四肢俱全,表皮用白纱纸糊好,其五官用笔墨点画勾勒。又削制一条小扁担,扁担两头挂着那些纸袋子、纸包袱,就让这个“仆人”挑着,准备上路。

七月十六那天,是壮乡人送祖先上路归阴的日子。中午就在堂屋的神台下摆上供品,无非是鸡鸭鱼肉、茶酒果品之类,让祖先们用中餐。到了下午,就在大门边另设供桌,同样要摆上鸡鸭鱼肉,茶酒果品之类供品,说是要给祖先们“饯行”。这时就将挑着担子的稻草“仆人”立在供台上,让他“吃饱”好挑担子跟祖先们一同上路。待香燃过半之后,由家主或家中的长者擎起稻草“仆人”,连同他的担子走出大门,在门外的火盆上焚烧这些纸衣、纸袋、纸包袱和稻草“仆人”。这时家中的其他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部躲进后屋,不得观看。据说如果谁观看了,他就会被先人打招呼道别,他就会丧魂失魄而生病。

七月二十日,是七月节的最后一天,那里的人要祭鬼王。据说又是道公、师公们祭祀祖师的日子。祭祀的供品也是鸡鸭鱼肉、茶酒果品之类,但是没有纸衣等等纸制品。七月二十日这一天,更有“登高观月卜前程”的传奇说法。说是这一天晚上,要是人们感兴趣,可以爬上最高的山,观看东方月出的景像。据说各人的未来吉凶不同,所看到的景像就不同了。有的看见像锣鼓铙钹,这是吉相;有的看见像棺材、梭子,木船、织布机之类,这是凶相。还有看见像舂臼磨盘的,水缸蒸笼的等等,各有各的吉凶寓义。这些说法吸引着许多男女青年们,那天晚上他们成群结队,登山望月,以卜吉凶。从这个活动中倒也生出不少欢乐趣事来。

在七月节,当地人还有一个禁忌,就是说从七月初七到七月二十这一段时间里不得理发,谁理发谁就犯“防王”(壮音,不知何义)。说是谁犯了“防王”,今后的这一年里,他的头发就会经常脱落的。

对于这种做法和说法,我是打心眼里不肯相信的,但是为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我是不便悖论和批评的,更不必做出违背的表示或行动来。

这次我回老家过七月节,在县城、在乡镇,都可以看到满街摆卖着各式各样的纸衣纸裤、纸鞋纸袜、纸巾纸帽、纸钱和香烛等等冥品。见到老家的人们基本上还保留着这些传统的习俗,虽然也有许多细节是已经简化和忽略了。对于这种种现像和情况,我认为不能以“迷信”、“愚昧”和“落后”的字眼,一概给予否定的。

因为地域不同、习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那么所表现的方式方法就自然不同了。上述我所看到和听到的,应该是当地壮家人纪念祖先的一种形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都有纪念先人的风俗和习性,只是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我想,家乡人过“七月节”烧纸衣的种种行为,这与国家建纪念碑、献花圈、开追悼会、下半旗示哀等等的做法,不是一样的吗?

9.没家的日子散文 篇九

好容易熬到了周末,原想可以任性地做平时没空做的事。不想这一刻真的来临,心里却又有些茫然无所适从之感。随手拿起一本张瑞图字帖翻看,须臾竟昏昏欲睡。索性洗洗睡吧!反正今晚也没心思做什么事。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脑,眼前所有新鲜的信息亦无法给我一丝新鲜感,网速又慢得让人窝心。音乐听来听去还是那几首。心里像塞了棉花似的烦闷。这些天虽每日心灵都倍感焦灼,却也时时充溢着自适和充实的愉悦,可今天到底是怎么了呢?莫名地烦闷,难道真是春天到了,我也思春了?

不想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便待入睡。正睡意朦胧之时,厨房传来锅铲炒菜的锵锵之声,声声刺耳。我不堪其扰,霎时睡意全无。平时都是午夜之后入睡,今晚趁隔壁不在家,无人喧扰,难得就此早睡。谁想却是少了虎豹,来了狼犬一般,照例还得忍受聒噪。(我所住的是合租房,周围这些兄弟姐妹常发春似的,会在午夜梦回之际突然发出阵阵大笑和喧哗,伴着电视机的巨响和电脑上要命的DJ音乐。我被惊醒亦成了常有之事)

我的斗室,门前即是通往阳台的必经之路。在无数个我昏昏思睡的夜晚,在无数个我睡梦香甜的早晨,常会有一阵拖鞋趿拉着于地相碰的咚咚声。睡眠质量向来差极的我,哪能忍受这种噪音?可是这些兄弟姐妹没却毫无知觉,尽管房东在屋子的各处都张贴了写着类似勿扰他人之类的便条。不过好像没有什么效用。即使是凌晨两三点,这些豪爽的人们走起路来,照样是脚底生风,如雷霆乍惊,说起话来,照样是底气十足,声如洪钟。有多少次,我甚至唤起了心底的恶念——我真恨不得持刀挨户血洗这帮精力旺盛的虎狼之徒!然而每当有了这样的念头,我就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过激,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甚至可耻的.。枉我平日自认斯文,乖张起来,竟也这般不讲情理!可是,我又实在学不会压着怒火,故作温和地跑到人家门口,满脸堆笑地说:“诶,哥们儿,声音小点好吗?”再则,我想,不要影响别人休息,这是我们从上幼儿园时就已学到的常识,这种事难道也要人提醒吗?假若有人半夜来敲我的门,要求我说话声音小点,不等他说完,我想我多半会感到惭愧。

然而,这里终究不是我的家,我只是寄居在这一屋檐下的过客,自然就不能不低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使打扰我的这些人都走了,我想我还是会迎来新的打扰者。不变的只是这永远向房客敞开着的房屋,它就像电影《和平饭店》中那个独处荒漠的一家客栈,广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浪人。不同的是,电影中那个客栈是所有逃难之人的避难所,而我们寄居的这些房屋,仅仅是我们生命某个时期身体的寄托之处。它仅仅是使我们免于日晒雨淋的一个地方,它却不是避风港,因为这里缺少爱;它也不是家。因为这里没有亲情。

回想以往租过的那些房子,纵然苦亦有之,乐亦有之。然而一旦时过境迁,这些房子连供我凭吊的理由都没有。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住房经历,便是和一家三口做邻居。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一个年老的母亲。那年夏天,那位老母亲常常在清晨六点在我门口洗衣服。(因我门前空地大)隔着门听她用搓衣板搓衣服的声音,就像是猫狗之类动物的利爪在我门上一阵乱挠,挠得我心烦意躁。那时我几乎每晚要练字都凌晨两点,六点钟被吵醒后总是睡不着,不得已也只好起床。白天是繁重的体力工作,夜里又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我想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一再自我安慰,早起有早起的好处,可以多看书、学习啊!遗憾的是,尽管频频这样地说服自我,心灵还是难以完全释然。况且我又不是马克思,又不能像他那样伟大,为了给广大工人争取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自己每天只睡4个小时!

后来当我在那个夏天得知一件事后,我对这位老母亲的烦怨释然了———在那个炎热的夏季,她常常站在又小又热的屋门口,手持一把扇子祛热,而她的儿子和儿媳则享受着电风扇的习习之风。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妈妈,尽管我还没结婚,但我知道,如果把这一家三口换成我、我未来的妻子、我妈,那么,甘愿站在门口的,肯定是我妈妈。只是不知道,假若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会忍心让我妈妈这样吗?

尽管我能体谅那位母亲的不容易,毕竟她对我的干扰还在继续,我终于还是选择搬家,离开了那里。尔后偶有几次路过那里,忍不住想上楼看看曾经寄居的屋子,可是始终迈不开上楼的步伐。看什么呢?纵然那件屋子盛载过我无数的欢乐悲愁,可现在它是别人的房屋,我若站在门口探头探脑,说不定会被当成贼也未可知,因为那里的贼也实在是多。

上一篇: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下一篇:梅花诗词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