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共7篇)
1.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 篇一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明确组合事例论据的意义,了解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
学习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失误例文片段引入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出示课件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其中的问题。
归纳明确:
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
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从刚才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议论文事例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想想解决的办法。
二、论据的选择
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哪些事例作为论据?出示课件
学生各自说自己选择的论据,边说边评,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论据选择原则的感性认识。老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为后面使用论据作准备。注意提醒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正面的事例,也可以选择反面的事例。如果学生说出的事例论据很有限,可以补充材料让学生来做出选择和评价。
补充材料。
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做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3、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
4、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落后。
5、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7、你踩扁了紫罗兰,她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学生自由选择,评价。教师点评,总结。
可见,事例论据的选择,主要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三、论据的使用
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比如大家熟知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叙述这个故事,如果从二人恩怨的前因后果来叙述,则太过繁复,如果概括为“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忍让廉颇的无礼,赢得了廉颇的尊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那么就简明的多了。
从上例可以看出,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事例论据。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学生概括,回答并明确,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示例: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得悉后却主张“让人三尺又何妨”,张家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在列举事例后缺少必要的分
析,是同学们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具体怎么分析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分析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一些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寻找和借鉴分析的方法。
例
1、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必须跨过这道坎》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分析: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此段中用的是并列句式。
总结方法一:正反评价法
参考句式:没有„„而是„„
请仿写句式,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而是()。
参考例句: 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
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
例
2、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贝壳• 划痕•记忆》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分析: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用的是因果句式。
总结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参考句式:因为„„,„„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
参考例句:因为他知道,忍一时邻里和睦,冰释前嫌;退一步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例
3、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文段中打括号的句子,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哪些事例论据?是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总结方法三:假设推理法
参考句式:若无„„,怎能„„
请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参考例句:若无张英的通情达理,主动出让,怎能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
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仗义大度,怎能有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示例展示,齐读,有了简洁的概括,多角度深入的分析,文章才会准确而深刻。
四、课堂练笔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自选事例论据,先概括事例材料,再运用至少一种方法分析事例,写一段话。下边两则事例论据供参考。
材料
一、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2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
材料二:哈提卜是一个12岁的巴勒斯坦少年,他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一座难民营玩耍玩具枪时,被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伤,11月5日在医院不治身亡。在哈提卜去世后,为他医治的那家以色列医院宣布,哈提卜的父母已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叔叔说:“看到哈提卜的器官将被用来拯救病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以色列人,毕竟我们都是人。”
五、拓展
同学们刚才运用各种句式分析事例论据,写出了一个文段。体会到分析的妙处,有时候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也许看起来平常、单薄、片面,但若干材料组合使用就能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内涵丰富,其效果是孤立静止运用一个材料无法企及的。而且还可以选用反面的事例,通过正反两面的事例对比来增强说服力。
而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请以学会宽容为话题,选取同类或相反的例子,组合使用。同类事例并列组合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国谚语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世上没有完人。只有能够敏锐洞察人性、胸怀宽广的智者,才能以博大之心包容一切。鲍叔牙了解人才的可贵,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蔺相如懂得合作的重要,包容了廉颇的公然挑衅;李世民牢记隋亡的教训,包容了魏征的犯颜直谏……包容成就了他们的辉煌,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正反事例对比组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这就是宽容。
齐威王虚怀若谷,诚于纳谏,所以能大治齐国,强于天下。唐太宗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所以有“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他们不拒细小,纳为己用,这就是宽容。周厉王杀人止谤独断专行,遂使国人暴动,仓皇出逃;秦始皇焚书坑儒,愚民而治,终致民怨沸腾,身死国亡。这都是因为不懂得兼收并蓄的道理。周厉王若能“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百姓又怎会怒目而视,聚众起义?秦始皇若能以宽大为怀,以百姓为念,百姓又怎会怨声载道,揭竿而起?宽容就是这样一种非凡的智慧:严于律己,宽以待民;博采众长,为民造福。有了这种非凡的理解,才能成就事业的海阔天空。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介绍了选择论据的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了使用事例论据的具体方法。无论是选择论据,还是使用论据,都必须围绕话题,紧扣论点。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让事例论据为你的文章服务。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平时加强积累,才能运用自如。
如果说论点构成文章的骨架的话,那么论据就是丰满这一骨架的血肉;如果说论点是文章主干的话,那么论据就是茂盛这一主干的枝叶。骨架坚实、血肉饱满,文章才有充沛的活力;主干鲜明,枝繁叶茂。文章才成为明丽的风景。让我们用事例论据来充实文章内容,让论据之花在我们的笔头尽情绽放,给读者带来满纸芬芳。
附:板书设计
选择和使用论据
切合题旨概括论据正反评价
选择论据真实典型使用论据分析论据因果分析
角度变化组合论据假设推理
新颖独特
2.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篇二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让生活低配一点儿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许套作。
低配生活的高贵
泰勒·斯威夫特说:“生活不是如何在暴风雨中生存,而是如何在雨中起舞。”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资源和配置决定的,而低配生活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贵。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在剩余价值未得到利用的今天,低配生活塑造了作家毕淑敏的纯朴与善良。她说,电脑虽然方便快捷,然而一不小心就会中了病毒,把芯片里的稿子全部丢失。所以,她喜欢只用一支笔,只摆一盏茶来书写对人情冷暖和对自己孩子的教诲。毕淑敏女士的书畅销于全国各地,自己也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的前列,然而她坚持不为家里购置新的电视、电脑等。蜗居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里跑跑步,手握一只笔,她便像伫足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一样,获得了人生的大境界。曾经的居里夫人、鲁迅,不也正是在这样的低配生活里为人类作着贡献吗?在我看来,正是这样的生活造就了他们的勤劳与真实,性格的朴实,乃至高贵。
低配生活培养了周恩来的节省习惯,周恩来曾是国家总理,然而他从不利用公款吃喝,有时候没钱了还得让妻子邓颖超给大家请客,从而为一个国家节俭风气的形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追溯周总理节俭习惯的成因,除了与他所处的年代和自身经历相关外,更多的是他为自己营造的低配生活起了作用。如果他生活中处处都是高端的电子设备,手里拿着那个年代最先进的传呼机,那么他还会在一些小地方节约吗?低配生活不仅为我们节省我们不需要花费的资源,更培养了我们生活的态度与习惯。高配生活可以表现一个人财力的雄厚,却不能展现出它的主人品格的优劣,而最终能使我们高贵的还是低配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习惯。
低配生活是一种乡村音乐,一种重复简单却也恬淡的美。是炊烟袅袅、空气微甜,草木生香;是白米黑炭、长凳方桌;是一种贵重的宁静,让那些万年不用的资源物归原主,让自己的心灵如种子一般低入尘埃里去,让生活开出高贵的花儿。
【考场得分】43分
内容:观点明确,本文围绕“低配生活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贵”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为充实。评分20分。
表达:本文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评分18分。
发展:文章材料较为丰富,能够在生活层面上揭示“低配生活”与“人生高贵”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评分5分。
【场外分析】V
本文是议论文,从审题立意到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观点不太准确,缺乏严密性。从作文材料来看,命题指向“崇尚低配生活”,而本文作者却将“低配生活”与“人的高贵”生硬地联系在一起,观点显得不太严密。因为“低配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人的高贵”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必然。
第二,论据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选取了毕淑敏、居里夫人、鲁迅、周总理等人物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还是有一定论证力度的。
第三,论证不太准确。文章在围绕论点,对论据进行分析、阐述的过程中,有自相矛盾、强加因果、臆想杜撰的嫌疑。如毕淑敏的富豪榜的排名,居里夫人及鲁迅的低配生活的形态,周恩来不使用“传呼机”等。
【跳级升格】
泰勒·斯威夫特说:“生活不是如何在暴风雨中生存,而是如何在雨中起舞。”现代社会,多元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身份标签,进而追求更高的生活配置,以致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殊不知,功能的繁杂,高级的生活配置,未必是一件好事。简约些,可能会更让人感到舒心,让人产生对生活的美感。而这,正是简约之美。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在剩余价值未得到利用的今天,我们应该降低生活配置,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轻松。日本有一个品牌“无印良品”,意思是“沒有商标的好东西”。事实上,他们卖的日常用品都很简约,从颜色到样式,从材质到功能,都从消费者实用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没有过多的重复和累赘,这样简单实用的物品,反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为颜色单一,更容易让物品融入家居环境;功能单一,更容易体现专精的价值。
在无数种的颜色中,黑白两色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颜色,然而谁又能说由这两种色彩构成的世界不美呢?在巴黎时装展上,由黑白两色为主色调构成的时装,永远是最经典的。中国的国画,运用毛笔的钩转提捺等不同的技法,仅用黑白两色便可画出万千气象。《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富春山居图》的悠远,齐白石虾的灵动,徐悲鸿马的力量……充分说明了黑白两色的无穷魅力。简约,才是一种美。
中国文化独树一帜。唐诗的空山新雨、宋词的晓风残月,散文的言外之意、小说的铺垫伏笔,京腔的咿咿呀呀、昆曲的袅袅余音,无不说明:简,不仅是生活的逻辑,更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毕淑敏文字的清新朴实是一种简,鲁迅文字的犀利泼辣也是一种简,在文学艺术中,处处存在着简,处处彰显着美。
“大道至简,大仁至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抑制自己的欲望,因为高配置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穹顶之下,人心日渐疏离,诚信虚无,我们从此变得复杂。而低配生活是一种乡村音乐,一种重复简单却也恬淡舒心的美。是炊烟袅袅,空气微甜,草木生香;是白米黑炭、长凳方桌、亲情围座……让那些万年不用的资源物归原主,让自己的心灵如种子一般低入尘埃里去,让生活开出高贵的花儿。
简于自然,行于简朴——这,就是简约之美。
【跳级要点】
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相比,修改几乎是颠覆性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提升。
一、立意。将原作就事论事的立意(生活之中的“简”),提升为“简”是一种“美”。
二、论述重点。根据立意,文章的论述由生活开始,重点论述“简”在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呈现方式及其所呈现的美、美的原因(即“道”),使文章显得更有逻辑性,更有深度。
三、事例的选择。改文删除了原作论证力不强的几个事例,如居里夫人、周恩来等,补充了时装、中国画、唐诗宋词等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例子,使文章显得更有文化味,更有品位。
四、语言表达上。将原文部分散句改为了整句,如文章第4段,这样使行文更顺畅,更有气势,从而增加了论证的力度。
【应考攻略】
一、审题要准。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首先,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次,要符合材料或命题的意图。
二、立意要深。立意要注意:首先,不要只是就事论事,要对材料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层的思考;其次,在贴近写作材料或题目主旨的基础上,尽量体现自己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对宗教、哲学的参悟。
三、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要体现文化味。首先,尽量选取人生、生命、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更能反映文化某些特征和内涵的人或事;其次,对一般的人或事,在分析解读时,尽可能阐释出它们在人生、生命、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意义;最后,叙例要简,重点在于分析其意义。
四、语言要“美”。要学会使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让文章更有气势,增添感染力;同时,在写作中,要尽可能让文章显现理性。
3.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据的使用。
【教学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工具】PPT
第一课时
【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1、论据的分类: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二、快速浏览课本76~77页的本尹方荣《论度量》
1、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3、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
三、论据的选择:
1、论据的选择要紧扣论点。这包含两层意思:①论据必须与论点统一,与论点有密切关系。1
②运用论据过程中切忌出现与证明论点无关的内容。
讨论:论述“勤能补拙”,下面哪些材料可用?
①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②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论据要真实。
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引用的一些论据,你能指出他们的不妥之处吗?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闻风丧胆。
3、论据要力求新颖;
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不能老生常谈,缺乏时代感。韩寒《三重门》: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
4、论据要典型。
指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下面是一篇《学会宽容》高考作文片段,试分析文章的论据的典型性。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我们应该学会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着称,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着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你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宽容的力量让对手恐慌。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穿小鞋,正可以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给
你打击,正可以像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增加你的爆发力。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四、论据的使用:
1、论据的叙述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2、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3、叙述论据应选择多元化的方式;
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4、要学会分析材料,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二)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
骗过日子,以致落是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三)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四)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手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五)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第二课时
作 文:
1、请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请以“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4.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 篇四
陈立今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论据选择的全面性和典型性。
【课型设计】以学生练习为主的训练课。
【课时设计】1课时。
【教 具】常规教具、教学投影。
【教学步骤】
一 开场白:
上次作文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上周已经让同学自学了第137页的“作文训练──让事实说话”,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二 第一阶段训练。
1.教师给同学发讲义并指导完成讲义上所提的问题。
讲义内容:
贵在有恒
若有恒,何须三更起半夜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子说出了一个道理,若要事业有成,必须有恒心。“有恒”就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爱迪生说得好,“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无一人离得开“恒”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巨著《资本论》。李时珍品尝百草,足迹万里,博览群书,写出《本草纲目》。百岁老人孙局仙九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练字,成为全国书法征稿赛中的佼佼者。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之所以能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是因为他在30年中,天天坚持了观察星象。“有恒的”,就是要不怕苦。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艰难曲折。要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必须经得起苦和累的考验,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折磨。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采摘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受的折磨是难以言传的。
“有恒”,来源于有志。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凡在学业、技艺上能持之以恒、顽强奋斗的人,无不怀有造福人类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马克思写《资本论》就是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砸碎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今天,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中,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每个青年都应该为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而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工作,百折不挠。只有这种人,才能为现代化作出较大的贡献。反之,经受不住苦和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都将一事无成。
问题:
(1)如果将证明“‘有恒’,就是要不怕苦”这个分论点的有关陈景润的事例换成“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事例,可以吗?
(2)如果将证明“‘有恒’,来源于有志”这个分论点的事例换成科学家诺贝尔不顾自己被炸伤,家人被炸死而最终研制成炸药的事例,可以吗?
(3)如果将证明“‘有恒’,就需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这个分论点中的“孙局仙练字”换成王献之刻苦学书,终成书法大家的事例,可以吗?
答案:
(1)不可以,因为从全文看,文章是说的“治学”。
(2)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更多的是体现诺贝尔为了科学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3)不可以,因为这样不能照顾到古今中外四个方面。
2.教师指导同学总结选择事实论据应注意的事项。
(1)要能有力证明论点,忌讳模棱两可。
(2)要能多方面照顾论点。
三 第二阶段训练: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资料,指导同学完成。
投影片内容: 下面哪些事例可以证明“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个论点?
A 民族英雄文天祥从小就喜爱读书写作,被俘后在狱中还不忘创作,写下了有名的《正气歌》,表现了自己的铮铮铁骨。
B 邓亚萍身材矮胖,高不足1.50米,但她能针对自己的弱点坚持刻苦训练。她除了认真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外,还自觉延长训练时间,提高训练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成为世界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
C 爱迪生一生的发数以千计,他经常为解决一个难题而连续工作数天不出实验室一步。他说:“天才就是一分智慧加上九十九分汗水。”
D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勇气当如斯”,铁人王进喜和他所率领的1205钻井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打出了我国第一口高产油井。
E 少年毛泽东即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这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鼓舞着他克服了日后革命征程中的重重险阻。
F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豪,有人向他请教写作秘诀,他说道:哪里有什么秘诀,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G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虽以残暴闻名于世,但他勤于政事却是值得称道的。传说他每天必须看120斤的竹简文书,看不完就不休息。秦国得以结束诸侯割据的状态,统一全国,和秦始皇的这种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
答案:B、C、F、G
四 布置作业:
任选下列一题,从古今中外四个方面寻找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题目:
1.小处不可随便
2.适应变化
3.志当存高远
4.开卷有益
5.议论文论据使用技巧 篇五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事实和理论。论据如何择取,有哪些途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论据如何组织,才能更好地证明论点的正确?以下试以高考考场作文为例,扼要解说论据择取与组织的技巧。
一、论据的择取
(一)从论据的来源看,择取路径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 1.从教材课文中择取
中学语文教材课文中有大量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素材,同学们不可轻易错过这一论据富矿。平时学习中,就要予以高度关注。可以利用摘抄本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以便理解与记忆。高三复习过程中,大家对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应翻阅一遍,对其中典型的名人名家等事实论据,名言锦句等理论论据,要做到胸中有数,写作时能随心调用。
示例:不要一味地包容那些不优秀的人,因为那样会让他停滞不前,你一定还记得身为天才的仲永吧?一味地包容赞美之下,有了我们今天所读之文《伤仲永》。(2016高考全国卷I标杆作文《双重标准》)
点析:该语段为了阐述一味包容会让人停滞不前这一观点,列举初中语文教材课文《伤仲永》中的故事为论据,典型、精当,较有说服力。
2.从课外阅读中择取
除了语文课本外,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也要养成积累论据素材的好习惯。无论是阅读报刊杂志,还是经典名著,一有接触到那些触动过你的事例或名言等,都可以及时摘记,加以点评,并按一定主题归类整理,以便日后写作时调用。
示例: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2016高考浙江卷考场优作《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点析:该语段引用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来阐述盲目赞美虚拟乃至以之为全部,将导致创造性思维丧失等危害性的道理,引言得当,论析透辟,发人深省。
3.从现实生活中择取
除了从课内外阅读资源中积累并择取论据外,还应高度重视从现实生活观察与思考之所得的资源中择取恰切的论据素材。热爱生活,关心时事,贴近现实,可以获得大量鲜活的论据素材。
示例: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2016高考广东卷优秀考场作文《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点析:该语段为了论说育人不可仅是注目分数浮动这一道理,列举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校园投毒案这一为人们所聚焦的社会现象来深入剖析,颇具说服力。
(二)从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角度看,择取论据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选择最切合论点内涵的论据。观点是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的,材料是观点的客观体现。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写作议论文,择取论据时,要选用那些与论点有紧密联系的材料。
示例: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偏见开始。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
点析:该语段援引《论偏见》中的论述、罗素的名言以及《红楼梦》中的故事为论据,阐述了创新应从尊重个性与偏见开始这一观点,论据与论点内涵契合,叙议结合,较有说服力。
2.要选择真实的论据。
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是逻辑推理过程。它要求前提——材料是真实的,不可胡编乱造。只有真实、确凿的材料,才能支持正确的观点。
示例: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不听从老师的劝诫,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没有以往画师的瘦马,病不啦唧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身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为人记住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
点析:该语段选用韩干画马这一典故以及鲁迅的名言,论据真实、确凿,有力地论证了创新才能免于平庸的观点。
3.要选择典型的论据。典型的论据,是指那些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从而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论证才会越有力。
示例: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曾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
点析:该语段引用黄遵宪诗句,列举义玄禅师、马云的事迹为事实论据,阐述了创新最初可能被视为叛逆、另类的道理,论据能反映问题的本质,有代表性。
4.要选择新鲜的论据。
新鲜的论据,是指那些新颖的、独特的、新近发生的、有时代性的材料,避免人云亦云,这样论证才能避免一般化,文章才有生气,才能使读者感到新鲜。
示例: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
点析:该语段列举陈道明发飙这一事例,契合论点且新鲜、有时代感,阐述了要理解、尊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旨,较有感染力。
二、论据的组织
(一)概举法
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只叙述事例的精要点,一般是一个事例只用一个简单单句来表述,这种例证方法称为概举法。
示例:不完美才是一种完美,没有黑哪有白?没有绿叶哪有红花?把包容给优秀的人吧!原谅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原谅李宁的汉城之败,记得他们曾经辉煌的过去,并相信他们会创造比过去更美的未来。
(二)点示法
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为节省笔墨,只简要枚举事件或人物名称,这叫点示法。用这种方法组织论据,简练流畅。
示例: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三)排比法
用排比辞格来列举事例,形式整饬,衔接流畅,能增强语气和节奏感。示例: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 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2016高考全国卷II优秀考场作文《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
(四)对比法
将内涵具有正反相照特点两个事例并举,或就同一事实论据的前后等方面进行对比,而论证论点。
示例: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地争夺,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2016高考广东卷《唯分数论之殇》)
(五)简述法
列举一个人们圣书的事例为论据时,应将事例的内容作简要的叙述,以便读者明白,这种例证方法,称为简述法。像上文所举《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篇考场作文中“韩干画马”的事例,作者就用了较多笔墨,简述韩干画马的状态以及韩干所画之马的特点,给那些不熟悉的读者以明晰的印象,以便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
(六)综述法
综合列举多个事例来论证观点,各事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属于同一类型,事例叙述简略,这种例证方法,称为综述法。例如下列语段类比列举陈忠实、王阳明、杨绛这三个都含有退中求进内涵的事例,简要叙述,论证了“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这一论旨,较有说服力。
6.高考议论文论据使用方法 篇六
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只叙述事例的精要点,一般是一个事例只用一个简单单句来表述,这种例证方法称为概举法。
示例:不完美才是一种完美,没有黑哪有白?没有绿叶哪有红花?把包容给优秀的人吧!原谅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原谅李宁的汉城之败,记得他们曾经辉煌的过去,并相信他们会创造比过去更美的未来。(2016高考全国卷I标杆作文《双重标准》)
(二)点示法
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为节省笔墨,只简要枚举事件或人物名称,这叫点示法。用这种方法组织论据,简练流畅。
示例: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2016高考全国卷I标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三)排比法
用排比辞格来列举事例,形式整饬,衔接流畅,能增强语气和节奏感。
示例: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2016高考全国卷II优秀考场作文《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
(四)对比法
将内涵具有正反相照特点两个事例并举,或就同一事实论据的前后等方面进行对比,而论证论点。
示例: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地争夺,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2016高考广东卷《唯分数论之殇》)
(五)简述法
列举一个人们圣书的事例为论据时,应将事例的内容作简要的叙述,以便读者明白,这种例证方法,称为简述法。像上文所举《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篇考场作文中“韩干画马”的事例,作者就用了较多笔墨,简述韩干画马的状态以及韩干所画之马的特点,给那些不熟悉的读者以明晰的印象,以便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
(六)综述法
综合列举多个事例来论证观点,各事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属于同一类型,事例叙述简略,这种例证方法,称为综述法。例如下列语段类比列举陈忠实、王守仁、杨绛这三个都含有退中求进内涵的事例,简要叙述,论证了“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这一论旨,较有说服力。
7.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 篇七
一、探病因: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分组讨论并指出文章在使用事实论据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大 爱
罗斯金曾说过:“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终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大爱精神。一名年仅23岁的吊装工人被沙袋带到楼下,当场身亡。令人更加感到痛心的是,有人在事故发生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高喊着“都躲开”!“明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提醒楼下的人别被沙袋砸到,这孩子真仁义!”这是当时目击者所说的话。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表现出他时刻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的可贵品质。这位普通的工人心中隐藏着的是大爱,他是无私的。
2008年5月15日凌晨,严情勇所在的部队从云南到达灾区。在从高川镇的山脚到群众被困的山顶间崎岖的道路上,严情勇和战友们24小时连续战斗,用接力的方法,搭建了一条“生命通道”。16至17日,严情勇突然腹痛,但因急于救灾,没当回事。阵痛加剧后,他只是紧了紧腰带,再用武装带死死地扎住痛处,继续往返在“生命通道”上。19日凌晨6时,已经在“生命通道”上往返了近20趟的严情勇,正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下行进。一阵剧痛突然袭来,他忍着刺骨般的疼痛,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将老人稳稳地放在地上,然后就晕过去了。他是一位钢铁战士,为了人民,他不怕苦不怕累,勇敢无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这就是大爱。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男孩子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然而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9位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位大学生,而另外3位同学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而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关键时刻,他们纵身一跳,跳出了人间最美丽的弧线,他们用青春传承了大爱。
世界上总有一种爱是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便是大爱。
二、求疗法:
1.如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论点,下面的材料该怎样叙述?(请注意压缩裁剪)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2.阅读下面文段,说说其在使用事实论据方面的特色。
自古以来,坚守我心,终生不渝之人比比皆是。屈子身处浊世,抱满腹才华,风流倜傥,为人瞩目。以他如日中天的声势、地位,要为个人谋取大利,简直易如反掌。但他身处高位,心系国家。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竭忠尽智,即使一黜再逐,此心终不改。是什么力量支持他,终至玉沉汨罗清流?是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是面对污淖仍坚持自我,面对威逼利诱却宁折不弯的不屈精神!当千百年后我们读到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那种高洁浩荡之语,犹不肃然起敬。
如屈子傲然于世者,又何止一个?文天祥、方孝孺、钱学森,他们哪一个不是跳出利网,坚守“我心”,为万人景仰呢?他们在功名与节操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可谓“上无愧于天,下无怍于地”。
评: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在使用事实论据方面学到了什么。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但马谡固执己见,终致街亭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评:
三、施妙手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提示:扣论点,重概括,或详例与点例搭配,或事实叠加用例)挫折在人生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
因为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这许多人都因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将挫折踩在脚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写作素材
1.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3.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4.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他一举成名。
5.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6.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的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7.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8.越国在公元前494年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只好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9.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10.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1941年后被兰州反动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罪名逮捕,入狱三年。1951年冬天妻子黄玉兰在北京病逝。1960年在新疆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积极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成为了一位不朽的音乐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议论。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议论文论据素材:选择11-03
宽带网络交换机的选择和使用10-24
选择数据恢复软件的要点和使用注意事项09-17
历史和人民怎么选择了07-07
PPP项目具体操作和模式选择07-02
我国企业员工福利制度改革和模式选择08-24
高考后留学面对国家和学校要如何选择10-16
模特和空乘艺考培训机构-选择技巧07-04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07-19
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决策过程(管理学作业)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