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双语教育

2024-11-01

学前双语教育(11篇)

1.学前双语教育 篇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双语》教材选题论证报告

《学前双语》课是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必备课程。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语言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重视,幼儿园开设英语课成为了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设置《学前双语》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由于没有校本教材,原来的教学内容都取材于几所同类院校的相关教材,理论性强,实用性弱,不适合新形势下的双语教学。因此,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双语课的课程建设,我们计划编写大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双语》教材。

立足于校本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本教材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兼顾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技能两方面的训练,从理论概述、基础技能、教学实践和资源积累四个板块进行编写。第一板块为概述部分,内容涵盖基础教法理论知识,包括学前双语教育的内涵、学前双语教育的特点、学前双语教育的原则、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以及学前双语教育的方法五部分。夯实基础理论是指导具体实践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对双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明确应遵循的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原则、掌握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方法为教学实践做必要的铺垫。第二板块为基础技能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对单词教法步骤的讲解(预热、呈现、练习、游戏)、对典型的句型教法的介绍(引导、呈现、练习、游戏)、对歌曲、歌谣部分的教法的介绍(预热、呈现、游戏)、对故事欣赏活动的组织和展示、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词汇游戏、句型游戏、歌曲歌谣游戏、TPR游戏、数字游戏、拼写游戏、竞技游戏)六种常用途径的基础教法训练。本板块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教学技能为主,通过对学生基础教学环节的训练,为完整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第三个板块为教学实践板块,包括物质环境创设、教案撰写、课堂管理和主题活动四个部分。其中,物质环境创设包括: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具的创设与运用。主题活动分成了以下六个主题:1.my name(我的名字)2.my food(我的食物)3.spring outing(春游)4.my kindergarten(我的幼儿园)5.my family(我的家庭)6.my hometown(我的家乡)。本版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工作。第四个板块为资源积累板块,包括幼儿园常用语、幼儿英文歌曲、幼儿英文歌谣、幼儿英语故事、幼儿英语游戏活动、英美文化习俗六个部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准备。

本教材计划采用集体合作方式进行编写,各章有不同教师分工撰写。

2.学前双语教育 篇二

一、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运用到语言教学的内容当中

以上是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节奏与语言结合。如果单纯教授语言部分, 会比较枯燥,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二、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引入语言教学的内容当中

民歌是民族历史和生活的结晶, 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上, 都是出类拔萃、无可替代的, 其价值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典范。笔者建议教师从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中选出合适的内容, 如果需要, 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 在不影响歌曲特点的位置对歌词、音符等稍作改动。举例:

我是新疆小巴郎

这首歌曲旋律选自库车县的维吾尔族民歌《永远不会把你抛》, 笔者将原来的歌词换成了儿歌, 歌曲就成为大班幼儿音乐活动的素材。

以上几个例子是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作为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的示范。这对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用他们熟悉的音乐背景学汉语, 和汉族学生相比, 接受得要快得多, 这也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在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 节拍种类很多, 有2/4拍、4/4拍、3/4拍、5/4拍、6/4拍、7/8拍等, 音乐的节奏型比较复杂。单纯教授节奏, 即使是成人, 都不容易掌握, 但是将节奏与语言结合, 感受节奏变得容易很多, 并且印象深刻, 不容易遗忘。“通过民间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 并且会进一步促使儿童热爱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经过了这样教育的人, 将会有高尚的艺术趣味, 对他所听到的东西会有正确的判断力、艺术的鉴赏力, 而不会被谬误引入歧途。”①

可见, 语言的学习与音乐文化的学习并行不悖, 它们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音乐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更加凸显学前教育的特点, 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愉快、高效地学习语言。

摘要:笔者针对学前双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运用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恰当的音乐教学法, 使学前儿童在其所在地的语境中, 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语言, 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

关键词:新疆,双语,学前教育,音乐

参考文献

[1]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鲁新民, 鞠文雁.树立学科意识引领双语教学科学发展[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4]周欣.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6.

3.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分析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 双语教育 研究

很多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十分看重,认为应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据此双语教育受到了诸多家长的追捧。经笔者研究,尽管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展了双语教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到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笔者分别从: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现状、促进学前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关于学前双语教育,我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研究成果。相关学者认为学前双语教育是一种教学媒介,也就是在母语的基础上对另一门外语进行学习,从中不难看出,学前双语教育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双语环境下。与母语教育相比,双语教育存在诸多特点,其中最凸显的特点为差异性与一致性,所谓差异性,具体是指双语教育是以母语环境为载体,然而就本国环境而言,母语环境相对而言更加薄弱,这便是两者差异性最好的体现。而学前双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的一致性则体现在于幼儿正处于语言敏感期,众所周知,三到六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得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如同一块海绵,急切摄入各种知识。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模仿能力也达到了顶峰,会模仿自己接触到的一切知识。

此外,學前双语教育还具有一定独特性,尤其是与成人双语教育相比,特点更加凸显。与幼儿相比,成人早已错过语言黄金时期,且成人在学习语言时通常是受生活所需,据此目的性更强,挫败感也会更强。然而幼儿本身对新鲜事物就充满好奇,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受到焦虑感的影响,这是幼儿双语教育方面优于成人教育的一个显著之处。

二、学前双语教育现状

经笔者分析,目前在学前双语教育中最为凸显的问题,分别包括:缺乏对双语教育的理解、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笔者将从这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缺乏对双语教育的理解

据笔者研究,目前很多幼儿园已经开设了双语教育,但依然有部分幼儿园对于双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有些幼儿园将双语教育理解为英语教育,这些认知偏差都对双语教育的开展带来了阻碍。实际上,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具备母语基础上,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来营造有效的双语环境,以此促进幼儿双语口语能力的提高。由于幼儿园对双语教育缺乏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仅仅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育目标。

(二)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

除此以外,目前幼儿园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经研究,幼儿园教师大多数为普通教师,尽管有部分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但还不具备成为双语教师的资格,

这一现状也严重影响到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幼儿园应对聘用的教师进行严格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帮助教师达到双语教师标准。

目前,在学前双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上述提到的两点,为了改善学前双语教育现状,就必须根据这些问题来制定有效措施。

三、促进学前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措施

(一)激发幼儿兴趣

“学习的刺激来源于浓厚兴趣的驱使”,要促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首先应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幼儿认识动物的时候,如:狮子,教师在为幼儿描述狮子的外形特点时,还应引进双语教育,告诉幼儿狮子的英文读法,并采用一些配图,将狮子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例如:狮子正在睡觉,然而一只老鼠把它吵醒了“He caught him and was about to kill him”因为其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狮子被吵醒的状态,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从而实现了双语教育目的。

(二)开展幼儿双语活动

为幼儿创设有英语特色的学习环境,采用相应的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得到第二语言方面的熏陶。幼儿双语教学如果做到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带动听、说的兴趣、提高说的积极性。如:“hello, Yang ming, I have a new water bottle.” “Good look, I have a new story book.”这样日常会使用的句子,教师可以重点教学,提高幼儿双语口语表达能力,树立幼儿自信心。在设置对话时,教师最好贴近生活,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起来更容易,其次,对话设置必须简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教师在教授“sit、walk、run”等动词的时候,可以适时加入肢体语言,同时让幼儿也跟着自己一起做相应的动作,然后在幼儿基本认识所学单词、掌握这些单词的含义和使用环境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上台演示这些动作,从而提升幼儿双语水平。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学前双语教育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笔者对幼儿双语口语能力的形成提出一系列可行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热玛扎.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2-25.

[2]雷红云. 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理论反思[J]. 现代教育论丛,2010,06:66-68.

4.学前双语教育 篇四

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前“双语”幼儿园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学前“双语”教育保障经费的管理,推进我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发展,根据《预算法》、《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幼儿园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享受财政补助的农村“双语”幼儿园。主要范围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七地州所属县市以及托克逊县、吐鲁番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温泉县、若羌县、尉犁县、和静县等九县市(即“七地州及九县市”)。

第三条 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由中央财政、自治区本级财政和地(州、市)、县(市、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级负担。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原则

第四条 学前“双语”保障经费包括“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幼儿伙食补助经费、幼儿免费读本经费、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费、幼儿园教学、生活辅助及活动设施经费、幼儿园聘用教师生活补助。

第五条 “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由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年300元标准全额负担。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水电暖费、交通差旅费、邮电费、图书资料费、园舍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炊具更新、购买低值易耗品、教师培训费等。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和偿还债务,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和接待费支出。

教师培训费按照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补助。

第六条 学前“双语”幼儿伙食补助经费按每位幼儿每年1000元(每年按10个月补助,每生每月补助100元,每生每天约4.5元)的标准安排。其中: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三地州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其余四地州及九县市由中央财政与自治区本级财政按6∶4比例分担。

伙食补助资金不直接拨付个人,由学前“双语”幼儿园统一管理使用。伙食补助经费开支范围包括:购买蔬菜、清油、面粉、大米、肉、水果、牛奶等伙食材料。购买伙食材 料必须确保卫生条件达到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第七条 学前“双语”幼儿免费读本经费按每生每年90元标准安排,其中:中央财政每生每年补助70元,自治区本级财政每生每年补助20元。免费教科书范围包括:幼儿读本、教学挂图、教学图片,教师参考书,教学光盘的配发与更新等。免费读本由自治区本级采购后,向各地配发,资金不拨付各地。

第八条 学前“双语”教育资源库建设经费用于重点制作汉、维、哈、柯、蒙五个语种的幼儿教育资源,引进汉语优质教育资源,开支范围包括:远程同步直播课堂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远程同步直播课堂由自治区统一制作并通过远程教育网直接播放到每个教学班,多媒体教学资源由自治区统一制作后配发到每所幼儿园。此项资金不拨付各地。

第九条 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教学、生活辅助及活动设施经费按照每所幼儿园15.6万元补助,主要用于七地州及九县市新建的“双语”幼儿园设施购置。开支范围包括:按每所幼儿园配备教学及活动器材,图书资料及影像制品,生活设施等(含床、桌、椅、厨房用具),为每班配备一台电视机和一台DVD播放机。“双语”幼儿园教学、生活辅助及活动设施设备主要由自治区本级采购,并向各地配发。

第十条 学前“双语”幼儿园聘用教师生活补助按每人 每月1028元、每年12个月补助,其中:双语教师生活费每人每月800元,“三金”补助每人每月228元。“三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160元/月,基本医疗保险52元/月,失业保险16元/月。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乌什县学前双语教师的生活补助资金全部由自治区本级财政解决;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阿克苏地区的其他县市学前双语教师生活补助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和地县财政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

第三章 资金的拨付与管理

第十一条 自治区财政根据财政部批复的规划,将每年需要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的资金列入年初预算,中央资金到位后,按照分项目、分比例的原则,确定分配、使用方案并及时下达。

第十二条 地(州、市)县(市、区)要将需要各地承担的资金列入预算,并连同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各学前“双语”幼儿园。

第十三条 农村“双语”幼儿园经费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各地财政、教育部门应兼顾不同规模学前“双语”教育机构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双语”幼儿园倾斜,保证较小规模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基本需求。凡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 和服务,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四条 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本园公用经费、伙食费补助资金的内部使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当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做到账、卡、物相符。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五条 各地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经费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 农村“双语”幼儿园要将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园内外公布,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5.学前双语教育 篇五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即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分段课程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有层次有步骤的PBL“项目工程”,使得学生在“虚实幼儿英语课堂项目”中实现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的双向互动,这对培养高素质学前双语人才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引言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火爆。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很难胜任未来幼儿英语教学。将PBL教学模式细化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的英语分段课程教学中,培养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学前双语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潜力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即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研究活动为形式,并以获得语言技能、学科知识,以及提高各项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的专业特色和该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学校课题组从总体上来设计PBL“项目工程”,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有层次提出每次不同的“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全程实际参与、实际体验,在“虚实幼儿英语课堂项目”中实现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双向互动。教师从整体上主导整个项目过程,是“项目设计师”及“教练”,不断驱动学生进入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和幼儿双语教学的各项技能。由此可见,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双语班英语分段课程教学中的细化与渗透

在充分调查我校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了解省内外兄弟院校该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情况基础上,学校课题组提出细化渗透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双语班英语分段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升该专业学生幼儿双语教学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我校学前双语人才培养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分段课程教学,即将英语课程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英语基础课阶段、学前英语专业基础课阶段和学前英语专业技能课阶段。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和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有步骤分层次设计系列“项目”,从不同侧面训练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储备阶段,提高基本技能,即把语音、口语训练作为项目,强化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和口语表达;在提升阶段,增强基础知识,即把英语阅读、英语写作作为项目,培养学生扎实的英文功底,提高其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在体验阶段,培养教学技能,即把虚实幼儿英语课堂作为项目,锻炼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课题组通过构建科学的、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的英语分段课程教学,把项目任务细化并渗透到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使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教学中发挥出了巨大潜力。(附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项目工程示意图,如图一)

通过该示意图可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分段课程教学是一个项目工程。通过统筹安排,课题组把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既注意到了难度梯度又顾及到了前后间的衔接。教师根据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子项目要求,在学生自由结合基础上,均衡分配项目小组。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项目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具体的项目计划,其中包括时间安排、实施步骤、资料来源等。制定项目计划过程中及时与教师沟通,最终的计划要得到老师的认可,不认可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改,直至得到认可为止。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地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并对于所查找到的资料进行研究,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最后把学习成果制作成手抄报,或是PPT文件,或是英文小短剧(English short play)等各种形式的项目成果。在项目成果的展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三方”评价(即项目完成者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主评),给出本项目所涉及知识点的总结,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差距,在实践与创新活动中发现自身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提升英语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PBL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学生在全程实际参与、实际体验有层次的“项目任务”过程中,理解和认识到英语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探索知识的过程,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分段课程教学中的细化与渗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更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习惯;激励了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更是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尊重他人、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团队精神。因此,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分段课程教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及综合英语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培养高素质学前双语人才做出了一份不容忽视的贡献。

四、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

1、教师方面的问题

此次实践研究中,在教学一线实施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老师,多是一线优秀英语教师,通过参加课题组培训,基本掌握了适用于该专业英语教学的PBL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具体实施办法。但是,由于缺乏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行业英语的特点无法充分体现。今后,学校和课题组会通过进修或幼儿园观摩学习等手段加强此类一线教师的双师培训,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懂理论、有技巧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

2、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较强的唱、跳、演专业技能,但是英语基础差,如没有标准的语音、口语知识和基本的交际语技能;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如制作课件和运用电子教具等,这些都是影响PBL教学模式有序推行的障碍。今后,学校和课题组会通过大力增加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如语音教学技能、口语教学技能、游戏教学技能、绘本故事教学技能、歌曲歌谣律动教学技能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

3、教材方面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PBL教学模式所使用的学前教育行业英语的教材,大多数教材无法紧跟行业变化,内容呆板,无法使学生体会到PBL教学模式带来的体验乐趣。今后,学校和课题组会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教学及学生的特点,着手编订一套专门针对PBL教学模式所使用的学前教育行业英语的教材,以解必要之需。

4、实习存在的问题

此次实践研究中,“虚实幼儿英语课堂项目”中真实教学资源比重较少,学生真实教学体验不足。今后,在学校领导帮助和合作实习幼儿园配合的配合下,课题组进一步增加学生实习见习机会,以增加“虚实幼儿英语课堂项目”中的真实体验项目。

五、结语

在学前教育专业双语班英语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有层次地实施“虚实幼儿英语课堂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值得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并加以大力推广,希冀能为兄弟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幼儿英语教育高素质人才提供借鉴。

6.关于学前双语教学的利与弊 篇六

【摘要】:针对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的需求,外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与日俱增。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打出了“双语教育”的招牌,开展所谓的“双语教育”,来吸引客源。但是,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双语教育名不副实,目前我国幼儿园所开展的双语教育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存在这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关键词】:幼儿教育、双语教学、幼儿外语

引言:随英语课程着在中小学的广泛开设,“外语学习越早越好”的观念开始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另一股热潮蜂拥而至,那就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双语幼儿园。不仅在各大城市,就连在众多的社区中也悄然出现了双语幼儿园。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双语幼儿园的教学不够规范,不仅没有正规的双语环境、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而且教学还是处于“中国式的教学”状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这样不仅不能为孩子打好双语教学的基础,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一、幼儿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邓小平先生曾说过,“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期有必要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从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产力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打破国界。从社会方面而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相互接触、交往的首要条件是语言的沟通。从个人方面而言,学习第二语言,熟悉不同类型的文化将促使人的智力的性质和结构发生变化。现在的幼儿是将来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也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具体措施。

教育要面向世界,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声,而且,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程的起始环节,理应在双语教育上先行一步;另外,从开发幼儿智力和潜能的角度出发,双语教育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能培养孩子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

(二)幼儿具备学习双语的基本条件

从幼儿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目前有关语言及语言学习的研究成果来看,幼儿学习英语存在很多优势。例如: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此时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幼儿学习和使用语言纯粹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周围事物及其简单关系,他们不去琢磨语言是什么,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的作用和如何使用语言;幼儿的母语发音系统和语言习惯尚未定型,他们对任何一种新语言都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母语发音规则对幼儿的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较小,更有利于幼儿较快、较准确地获得另外一种语言的发音规则。

(三)双语学习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双语家庭的孩子获得两种语言的速度要比他们只学习一种语言的同伴缓慢得多。然而这种落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消失了,他们在两种语言上的精通最终会使他们达到自如地运用任何一种语言。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双语教育没有导致儿童的认知不足,双语语言技巧的缓慢发展以及学习两种语言引起的言语上的暂时混乱,恰恰表明,双语孩子在一些认知领域的发展比只说单一语言的孩子进步更快,双语教育会促进孩子的语言与智力的发展。

二、幼儿学习双语的利与弊

1、有利之处:

语言的习得都存在关键期(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虽然说外语的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但是年龄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青春期前(临界期2-12岁)是语言学习的生理积极期,这时,大脑皮层的两半球并未完全侧向化及功能化,且此时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语言的习得可自然而轻松地进行。

所以,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外语教学,不仅使孩子将来学外语更容易,同时也因两种语言的不同,对孩子的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从双语教育的科研情况看,国外双语教育已经经历了100多年漫长的研究历程,跨越了负面影响时期、中性影响时期和积极影响时期,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可见,双语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人具有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的能力。所以应把英语教育放到母语教育的位置上来,教育应从孩子抓起,英语更应从孩子抓起。

最新研究表明,1.5岁至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这段时期,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天才”。这时期他们的舌根软,模仿力强,头脑就像电脑一样,给他什么就吸收什么,而且不怕羞,没有功课上的压力,所以幼儿学习英语是利大于弊的,可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英语语音语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不利之处:

虽然从年龄和外语学习的关系争论中可得知幼儿期位于英语学习的生理积极期内,但各幼儿园在具体决定外语学习的其实年龄时,应结合各自幼儿园的师资及物质资源的实际情况。因为,如果幼儿学双语如果引导不妥,容易导致语言系统混淆和思维混乱,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导致失语症。若是让儿童学会了错误的发音等,会对幼儿以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孩子应该先学会中文,再学习其他语言。

虽然研究表明,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但幼儿的年纪毕竟小,理性思维较弱,几种语言的相互干扰、混淆,他们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关系的转换;而且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双语幼儿园还是很不规范的,要是没有得到正确的英语输入(语音、语感、兴趣等)的话,反而会对未来的英语学习留下不良隐患。尤其是不少私立幼儿园,尚不具备进行“双语教学”的人文背景和师资、环境等种种条件、也没有统一的幼儿双语教学教材。因此要开展幼儿双语教学,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手,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做到事半功倍。

三、幼儿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老师没有一个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就没有笼统的计划。

2、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现在的幼儿英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啊。可是教材的版本和种类繁杂,水平参差不齐。

3、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教育局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师执行起来很困难。

4、幼儿英语教育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里的英语教师是有普通的学前教师来充当,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多是在幼师学校或者进行稍微的培训获得的。

5、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欠科学性。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的到体现和发展。

6、幼儿英语教育没有融入生活,可以当幼儿平时在幼儿园内,老师可以用英文与其交流,这样就可以将英语教学融入平时的生活。

7、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四、学前双语教育的建议:

1.遵循幼儿学英语口语的特殊规律

强调用直接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教dog这个单词时,边读边出示狗的图片或者模仿狗叫,把单词的读音和相对应的图象建立直接的联系。

2.采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按照夸美纽斯“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幼儿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上要求安排得丰富多彩,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常用的方法有:

(1)图形添配;

7.学前双语教育 篇七

一、课程开发背景

五年制大专师范院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 符合学前双语教育发展需求的, 既具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英语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 身心和谐健康, 胜任组织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师资[1]。毕业生除具备一般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外, 还要具备幼儿双语教师特有的素质要求:

(1) 教育理论知识。

了解掌握国内外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 掌握双语教育的基本理论, 能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 把理论和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同时, 鉴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 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 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等。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 教师才能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 较强的外语能力。

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英语能力, 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发音标准, 语言规范, 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娴熟的英语口语组织学科教学, 把学科知识顺利传授给学生。

(3) 扎实的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 它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因此, 双语教师必须懂得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方法, 能够深入浅出的把专业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4)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掌握双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规律, 能将学科知识和外语结合起来, 融会贯通[2]。

二、学前双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1.合格的学前双语师资的专业要求

幼儿园双语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幼儿教师, 她需要同时兼具幼儿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双重角色。一名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音, 词汇, 语法, 语用方面的知识, 此外为使英语教学能在一个尽可能纯粹的环境下进行, 幼儿英语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和查阅跨文化背景的能力, 从而在自学英语、备课时, 遇到困难能自行解决。

教师在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实施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模仿力。在读音准确的前提下, 教师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 教师要注意西方人讲话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在动作行为的模仿力方面, 教师在讲对话时, 模仿各种角色要惟妙惟肖, 给幼儿做动作要夸张、幽默、引人入胜, 尽量使幼儿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其次, 在教师语言方面, 作为幼儿英语教师, 教师的教学用语要简洁,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此外, 教师还应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基本的教学原则, 具备唱歌、跳舞、绘画、游戏、制作等综合的教学技能, 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与幼儿进行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

为了给孩子创设轻松, 愉快, 有趣, 真实的学习环境, 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如: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 包括计算机、因特网等。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英语的平台, 使环境更好的为幼儿的英语学习服务。

教师还应具备出色的科研能力, 要善于发现本学科领域内发展的新动向, 并能够分析这些新动向, 还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把握这些新动向而且还要善于归纳总结, 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五年制大专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也要研究课程的主体——五年制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年龄上来看, 他们正处在青春期, 兴趣广泛, 思维活跃, 喜欢与人交往, 有强烈的交流欲望, 比较关注社会新观点;从认知角度上看, 其英语水平进校时略低于本市四星级高中的水平, 但学生在中学的英语教育主要是公共英语, 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语言的输入为主, 输出很少, 英语技能的弱项是语言的交际, 而且对所学的双语专业并没有很多的了解和基础,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 学校就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三、课程设置的反馈 (职前)

研究目的:对我校第一届双语班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评估,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设置课程和提高教学有效性。

研究对象:2011届学前教育 (双语方向) 班学生。

研究工具:本次调查使用的工具为:学生调查问卷1份, 幼儿园园长调查问卷1份。问卷设计的目的在于了解课程设置在哪些方面有空缺, 在上课模式, 考核评价中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效果。学生问卷发放33份, 收回30份, 幼儿园园长问卷发放5份, 收回5份。

研究方法:文献法:广泛搜集与阅读国内外相关理论, 并对不同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特点予以深入辨析, 以此构建整个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调查法:前期调查我市幼儿园英语教师的组成情况。重点关注幼儿双语教师学历, 专业, 困惑等与课程设置相关的问题, 剖析现在幼儿双语教师存在的问题, 为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

问卷法:通过问卷了解在课程设置上是否有空缺, 在上课模式、考核评价中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学生问卷中, 第1~3题关注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的问题;第4~5题关注上课模式;第6题关注课程考核;第7~8题为综合。园长问卷中, 1~4题关注的是园长在选用双语教师时聚焦哪些技能, 哪些知识。

观察法:选择典型的课堂教学或辅导活动予以实况详录、记录, 以此积累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双语案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开展反思。

研究结果:

1.课程内容

从表1中我们发现, 学生感到使用最多且迫切需要加强的是“即兴伴奏”课程。从总课表中我们看到, 琴法课贯穿5年的学习, 但琴法学习的种类很多, 真正专供“即兴伴奏”的时间是进入专科段后的一年半, 每周仅2课时。此外, 学生对美术, 舞蹈, 电脑也有较强的求知欲。心理学, 教育学作为教师招考的必考项目, 同时作为合格双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 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 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等。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 教师才能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表1中我们看到, 幼儿教育学, 幼儿心理学开设在第三, 第四学年上半学期, 在第五学年没有安排相关课程, 学生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遗忘较高。

补充科目:英语语音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对英语听说和课堂用语的需求比较高, 同时, 作为基础的英语语音没有列入教学总课表中, 有些意外。作为幼儿园双语学科的教师, 英语方面的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幼儿英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方面的知识, 此外为使英语教学能在一个尽可能纯粹的环境下进行, 幼儿英语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和查阅跨文化背景的能力。幼儿学习英语更多的是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直接对象, 教师的英语语音语调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 教师在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实施能力。教师要认识幼儿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要了解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流派, 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教法产生的背景、长处和短处,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幼儿的英语教学法。

从表3中, 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对英语语音, 多媒体教学, 美术类的技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需求。

从园长的角度, 她们在选用双语教师时最关注英语等级考试, 其次是计算机, 艺术技能证书, 育婴师资格证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她们会比较主动参加钢琴、舞蹈的考级, 今年也集体报考了育婴师, 但对英语等级考试的关注度不高, 学校曾有过相关考级的规定, 但后来都不了了之, 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提醒学生及时考证。

作为参考, 我们还向金桥, 连元, 实验等幼儿园的领导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相关结果如下 (表5, 表6) , 其结果与学生所反应的基本一致。

2.上课模式

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对学习能力, 专业知识, 基本功方面的认可程度是很高的, 同时, 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创新、合作交际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与此产生对比的是“教师常用授课方式”的调查,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对常用的“教授法”的授课方式不太认同。——“因为授课法上课时感觉自我意识比较少, 也就是思想不自由, 授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自己不要多动脑子, 很容易就分心了。”——“我选择合作探索法。这样学生就不是被动学习, 而是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在学习, 比较有成就感。”

3.考核评价

在课程考核方面, 学生对常见的书面闭卷方式不排斥, 但对于教法类课程, 学生希望能加入其他方式, 例如实践等方面的考核, 使考核更加全面。——“对于我们幼师班来说我认为技能实践更重要, 所以书面闭卷考试就片面了, 不能体现我们技能方面的优劣。”

我校对大二毕业班有一系列的技能考核, 在学前教育专业, 分阶段也有简笔画、琴法的考核, 但这些因素如何能被综合运用到实际上课中去, 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来磨练。

4.小结

(1) 加强英语基础, 尤其是语音的训练。本届毕业班学生共33人, 绝大部分参加了公共2级的考试, 从幼儿园园长的调查反馈来看, 对于双语教师的选拔, 园方对英语等级证书是十分看重的。掌握外语在于培养熟练的外语技能。学前双语教育新师资英语言语技能的培养应侧重听、说、读等技能的培养。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 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总是从发音开始的。人们在生活中习得语言时最大的缺陷是发音不标准, 腔调不标准。教师的语音有一定的示范性, 作为未来的学前双语教师, 学生应该, 也必须准确、流利地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 掌握语音基础知识。学前双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对幼儿的英语输入量不足。所以, 在学前双语新师资的培养中, 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所谓扩大语言输入就是扩大语言的接触机会, 接收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 向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量越大, 越有利于其输出能力的形成。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在口语训练中, 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打破沉默, 开口讲英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活动, 如英语演讲比赛, 英语故事比赛, 英语剧表演比赛等, 参加社会上语言培训学校的活动, 以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英语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关键, 对于学前双语师资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缺乏实践支撑。每科教法每周只有两节, 由于课时甚少, 只能集中学理论, 而没有时间边学理论边试讲, 由于缺少实践练习和接触幼儿园实际, 从而削弱了理论学科的应用价值。有的学生的教姿、体态、表情和幼儿园老师差距甚远, 她们的教姿、体态、表情让你感觉不出她们所教的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只通过学习理论, 模仿录像, 试教等, 是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学前双语教师的。所以, 学生们一定要多实践, 在校内增加微型课练习的次数, 在校外, 创造机会到幼儿园去亲身体验。在幼儿园里, 学生们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感受到幼儿园里活泼可爱的童真, 还能观察幼儿园里英语环境的创设, 了解幼儿的英语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 尝试用英语与幼儿交流, 并学到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

(3) 在校学生游戏储备甚少, 缺少专业的游戏设计教学训练。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通过游戏, 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和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 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实践表明, 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大有裨益。游戏教学可以活跃气氛, 帮助幼儿更好地习得语言, 能调节教学节奏, 放松儿童的情绪, 让幼儿乐学而不倦。英语游戏活动使幼儿对英语的习得过程变得愉快、有趣、轻松, 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学生们应领会游戏在学前双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教学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掌握英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技巧, 并懂得游戏创编。

(4) 提高幼儿学生微机操作及课件设计能力。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教学, 还是幼儿园管理以及教师素质提高、实施信息共享, 电脑在幼儿园各领域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因此, 幼儿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微机操作技能并具有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学生现在做的PPT课件都比较单一, 技巧不足。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学校课题组.试论学前双语新师资培养规格标准及其课程设计[G].2005.

[2]虞翔.苏南地区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8.学前双语教育 篇八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问题 建议

笔者“以问题为导向”,到州直幼儿园进行调研,发现我校在学前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伊犁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实施性培养指导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政治合格、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乐教适教的中专层次学前‘双语教师”。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培养目标的界定,其对应职业岗位有幼儿园保育员、育婴师、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教师。因此,目标定位不准确容易导致培养方向、教学模式等出现偏差。需要说明的是,我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多了“双语”二字,是根据新疆实情突出强调双语素质和能力,符合自治区要求,但绝不意味着其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标准基本达成一致的可行性。笔者建议将原“培养目标”做如下调整: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农牧区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培养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等工作,具备双语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定位问题

《伊犁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实施性培养指导方案》主要阐述了课程体系构建,但对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必要的关注。在“四大块”教学课程中,虽然安排了足够数量的“学前教育专业课”,但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过多强调知识积累,而忽视技能培养,课程教学多半未能实现“理实一体化”。如对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幼儿园游戏等课程教学只突出知识积累,缺少实操、创编或体验环节,难以培养能力和技能。要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仿真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及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课程体系定位问题

1.保育课程没有引起重视。

幼儿园的工作任务由保育和教育两大块构成。《伊犁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实施性培养指导方案》制定的课程体系对幼儿园教育涉及较多,但对幼儿园保育却涉及很少,如现行教学计划并未将幼儿园保育、0-3岁婴幼儿抚育与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笔者曾走访过多家州直幼儿园,园领导普遍反映我校实习生保育能力欠缺,实际工作中存在不知所措或上手慢的问题,这大概与我校课程体系定位有关。因此,将保育课程纳入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课程类别划分不尽科学。

我校现行教学计划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教师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课四个板块。这种划分看似结构分明,但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度强调每一板块的独立性,但忽略整体性。如“教师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刻意强调各自的功能,不尽科学,应整体考虑,将二者合二为一,即合并为“专业技能课”。《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划分为两大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在专业技能课中又划分出“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板块,这样划分既重视了课程的整体性,又兼顾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四、教育教学理念问题

我校将学前双语教育专业作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进行建设,广大教师为之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发展定位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市场调研不够,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不够,人才市场岗位标准了解不深,学生技能训练与就业岗位需要难以对接,有的甚至能力素质弱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标准,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根据这一要求,我校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巧并重的原则,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突出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五、几点建议

1.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优化教学条件

增加教学投入,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及其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包括:继续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提高利用率,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

3.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本着适当压缩基础理论内容,强化专业基本技能的原则,增加与幼教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增设儿童营养、保育、保健等专业课程,并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

4.教学方法改革

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探究型和自主研究型学习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讨论、作业、试讲、见习、技能竞赛成果展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积累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5.制定或修订校本教学文件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地学前教育现有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大纲等。

9.学前双语教育 篇九

论文题目: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学前双语教学

施莹

0201—09 指导教师:卢英俊

随着“双语教学”热潮的不断掀起,出现了各种褒贬不一的声音,对此进行的研究也逐渐从教育课程的人文角度转向了儿童脑发展的生理角度。本文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先进的无伤害神经成像技术来反映语言和脑的关系,并基于研究脑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提出当前学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期望能从中获得启示。

【文献综述】

一、言语产生的认知神经机制

言语产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例如,目前主要的研究焦点是词汇产生中词汇通达的过程。关于这一研究存在两种理论:①“两步交互激活模型”(two-step interactive activation theory)(Dell,1986)。即语义和语音这两步在激活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重叠,且激活方式是交互的,向两个方向进行扩散。②“独立两阶段理论”(Word-Form Encoding by Activation and VERification ,WEAVER)(Levelt等1999)。即词汇通达过程存在两个分离阶段,没有互相重叠。

在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使用,人们已经能描述特殊言语功能的神经活动的时间进程。

1、时间进程

认知神经科学中,人们使用脑电测量方法和脑磁图(MEG)方法来研究词汇产生的时间进程,因为这两种方法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分析出在一秒种内人的大脑所产生的约两个词语。

研究者已经对图画命名的反应时(Levelt,1998)包括从视觉加工和词汇概念通达到词条选择,音韵编码及语音和发音过程进行了全程的研究记录,得出图画命名的平均反应时为538ms。

关于语义和音韵的时间进程研究中,通常使用电生理指标:单侧化准备电位(LRP,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和N200,并以此做了大量的有关语言和脑关系的研究。Thorpe等(1996)使用N200监测了图画视觉加工的时间进程。van Turennout等(1997)使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探索词汇产生过程中语义和音韵编码的时间进程。Schmitt等(2000)第一次同时使用LRP和N200来对语义和音韵编码的时间进程进行研究。两个指标的结果 1 都显示语义信息的加工早于音韵加工。次年,他又用LRP和N200研究关于图画命名中概念和句法编码的时间进程,两个指标再次共同证明概念加工早于句法编码80ms。这样他的两次研究先后支持了言语产生的系列模型和层叠式模型,而否定了平行加工模型。

2、言语产生的脑区定位

在言语研究的神经生物学上,一直有人认为在脑的左半球里分布有三个大脑区域:在前额叶的布洛卡区,具有计划和执行言语的功能;韦尼卡区,具有分析和识别言语的功能;角回,具有在阅读时将拼写转码为语音的功能(Dejerine,1982)。

最近,先进的无伤害神经成像技术已被应用于正常人的脑的语言组织研究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事件相关电位(ERPs,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脑磁图(M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不仅可以研究正常的成人的脑的语言组织及正常的儿童的脑的语言组织,还可以用来研究诸如:失语症、无语法症、杂乱型失语症、命名不能症等语言障碍的病例,为正常的言语产生过程的研究从另一角度提供独特的视角和观点。

3、言语的发展

应用现代科技,如:fMRI和高密度的EEG以及ERP等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对言语和脑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早期语言机制里,有研究表明:婴儿较大程度地依赖于音韵信息。同时,最近在成人的研究中,利用fMRI显示成人对音韵信息的处理主要通过脑的右半球。由这两个实验结果获悉:在早期语言机制中,脑的右半球一度是音韵的输入口。

由于诸多的困扰,如,技术尚不完善;对儿童使用像PET这样的检测仪器存在道德等因素的制约,使认知神经科学曾经只限于成人的研究范围。但一个新的且备具挑战的研究领域——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已悄然兴起,并小有成果。

二、第二语言产生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

随着对儿童发展的日益重视,研究儿童的领域也逐渐扩展到了生理范围——认知神经科学,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对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而言,关于儿童言语和脑的关系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具有广大的研究空间。至少可以有三个领域去被研究和发展:

①特殊认知和语言功能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依赖于脑的发展。因此,成人与儿童之间存在某些能力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影响。这就使我们可以对儿童的语言发展的自动化过程给予研究和关注。

②左、右脑半球的转化问题。儿童在幼年期,他们的韵律系统机制和成人的有所差别。研究早期语言发展过程中脑与言语关系的主要焦点是获知早期使用的右半球是何时在何种条件下转移到左半球的,并最终由左半球支配言语功能。

③不同的子系统或平行系统的相关分布也可能在成年期有所变化。最近,对正常成人使 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所做的研究中发现:词汇-语义整合过程的脑反应速度会随年龄降低(Gunter,Jackson and Mulder,1995)。由早期句法过程激发的脑反应,即无论那些相关的结构再分析过程或修复,都依赖于年龄,并随着年龄而降低。(Gunter,Vos and Friederici,1999)

由上述的三个领域已有的实验结果可知,人类语言早期的发展和晚期成人阶段的形成有很大的差别,对于科学研究而言,这是一个未知领域。然而,最新的脑成像技术,例如,fMRI,EEG及MEG等诸如此类的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有能力更好地去研究和认识并开发这一领域,同时,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现在已经有不少的研究结果。

1、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

在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中,根据语言语音和书写系统的特性,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形式表征,通过利用PET和fMRI等技术,研究者形成二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不同语言的语义在双语者头脑中是共同存储在一个语义系统里。Illes等(1999)对熟练的英语-西班牙语双语者做了语义和非语义加工时的fMRI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英语、西班牙语两种语言在双语者大脑中由共同的神经系统控制语义的加工过程。由于实验被试都是在1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他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不需要增加一个新的语义加工系统,也不需要重塑一个新的脑皮层功能区。

Pu等(2001)用汉-英双语者做被试,用事件相关脑功能成像研究,实施动词产生的实验任务。和Hernandez(2001)用西班牙语-英语熟练双语者做被试,用一种语言或交替用两种语言做图片命名实验,使用fMRI,两者实验的结果说明无论是汉语为母语者的双语者,还是西班牙语-熟练英语双语者的语义加工均具有类似的神经机制,没有明显的差异。

第二种,认为不同语言的语义在双语者头脑中分别存储于不同的语义系统。多数的脑损伤方面的脑成像研究倾向于这一论断。Ku(1996)等人对一名16岁的右利手汉-英双语患者,罹患单纯性疱疹性脑炎,病灶侵犯左脑颞叶并继发失语症,相继恢复汉语书写和英语的读写功能,这一病历于独立表征理论相吻合。

当然,也有来自健康被试的实验研究。Perani等(1996)使用PET对双语者进行测试,发现双语者和单语者在倾听第二语言讲故事时,双语者的左半球一些区域明显被激活,而单语者则没有。

通过脑成像技术,我们对双语者的语义表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尤其是汉-英的双语者而言,由于汉语文字系统的独特性,汉语文字加工和英语加工的不同,使我们需要进一步应用脑成像等技术来揭示不同的加工过程,更好地的指导双语教学。

2、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事件电位研究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引起的有关听觉方面的变化,研究者通过应用事件相关电位,选取3—6岁以荷兰语为母语的儿童,观察他们在学习法语过程中所引起的听觉变化,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研究结果反映,在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后的两个月内,幼儿能在自然条件下学会识别非母语的声音。在实验的所有三个阶段中,MMN的反应时逐渐减弱。即在一开始的2个 月里,MMN的反应时有所增强,而之后便不再有明显的提高了。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不再是一件偶尔为之的事了,甚至足不出户都能碰到外国人。因此,对于现在的人而言,掌握一门外语是最起码的要求。相应的,国内出现了“双语教学”热。从大学到小学,幼儿园也出现了双语教学的课程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所谓“双语教学”严格来说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教学,它应贯通在课堂教学、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等所有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多的英语课程被开发出来,诸如:剑桥少儿英语、快乐英语等。那么他们都适合幼儿吗?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双语教学是什么样的呢?

现今学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教学时期上。幼儿期(2—6岁)是否适合学习英语呢?他们的脑发展是否能接受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呢?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是否和第一语言一样存在关键期呢?„„

第二,教学内容上。幼儿的双语教学是否就是该让幼儿死记硬背单词?或者,就是让幼儿学习英文歌曲或是背诵英文儿歌吗?或者,是让幼儿获得对英语的感知,比如:音韵,语义等诸如次类的体验。

第三,教学方式上。幼儿期的双语教学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游戏的形式?是师幼互动的对话形式?是用听觉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或者,是按照小学生的上课形式,给予背诵记忆要求?

第四,教学环境上。双语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幼儿在学习上获得最大的效率呢?是长时间的英语刺激,即不间断地给予强化吗?还是交互刺激呢,即中—英文按照一定的频率出现,那么这两者的频率又是多少呢?

第五,双语教学会造成幼儿的语言障碍吗?

鉴于上述问题,作者将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谈论儿童早期第二语言习得,即所谓的“双语教学”。通过应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改进当前存在于双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以期用更适合儿童脑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儿童能更有效地进行第二语言的习得。

二、研究思路及论文写作大纲 『研究思路』:

本文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收集利用最新的脑成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事件相关电位(ERPs,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脑磁图(M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先进手段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研究学前儿童的脑发展特点及语言和脑的关系,从而 从脑发展的生理角度启示学前双语教学。

『论文写作大纲』:

1、言语产生的认知神经机制 1.1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

阐述发展理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相互作用论。1.2儿童语言习得的认知神经科学机制 1.2.1 时间进程

介绍实验研究结果 1.2.2 言语产生的脑区定位

介绍实验研究结果

1.2.3 成人脑损伤并训练之后的神经可塑性

介绍实验研究结果

1.2.4 儿童语言发展可塑性

介绍实验研究结果

2、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 2.1 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

如 语觉论

2.2 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机制 2.2.1 双语者的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

介绍实验

2.2.2 双语者学习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介绍实验

2.2.3 第二语言学习对双语者第一语言习得的影响

介绍实验

3、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双语教学的意义 3.1双语学习的意义

从生理、认知发展、能力发展、智力发展等方面阐述。3.2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现状分析

资料总结和实地走访相结合,使用个案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现在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的现状粗略调查。

10.母语教育与双语教育的区别 篇十

数学教研组

迪力甫祖尔·吐尔逊

母语教育与双语教育的区别

母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就听到、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自然习得、发展起来的,双语能力即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并根据需要能进行适时、恰当的切换。

母语教育和双语教育的区别

一、母语教育是本

母语教育是本的意思是,母语教育是双语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母语教育是双语(汉语)教学的思维、文化和情感基础。母语教育是伴随着一个人的出生就开始的,是自然习得的,其水平又通过学校教育而得到提高。随着母语的获得和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随之发展,一种文化、情感也随之形成。对于一个维吾尔族儿童,在语言思维上,“apa”、“nahxa”就是他今后学习“妈妈”和“歌曲”的基础;在文化上,他开始接触并深入心灵的都是古尔邦节,抓饭有了这样牢固的母语文化基础,对以后出现的“古尔邦节”、“抓饭”,就只是产生了解和尝试的心理;第二,母语教育是双语(汉语)教学的语言基础。儿童在母语教育中获得了母语学习的能力,如32个字母、字母相连、造句,朗读等。有了维吾尔语的字母相连能力,就很容易掌握汉语拼音和拼读、造句方法;有了母语朗读基础,在读汉语文章时,就会有切换、断句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母语诗词的韵律基础,就能较快认识和区别汉语诗歌韵律的特点。总之,有了母语的基础,才能将维吾尔语与汉语的相同语言现象实现快速正迁移,才能将主要精力和时间较多地投入到那些不同点上,取得快速、高效的汉语学习效果。

第三,母语教育是双语教育的基础。首先,母语教育,如前所述,是双语教育的思维、文化和情感等的基础。其次,母语教育是语言切换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母语基础,切换才能自如、恰当、达意。这一点对于老师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在教学中,他必须把握和决定什么内容须用母语,什么内容用汉语讲,讲到什么程度等。

二、双语教育是路

双语教育是路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能自如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学科双语人才。要培养出这样的双语人才,双语教育是必由之路。

在我国这样一个单语国家,要使大面积的维吾尔族学习者从小学就开始用普通话和维吾尔语学习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只有实施双语教育,才能将单一的母语学科教学扩展为以母语和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学,才能将汉语学习时间从有限的汉语课堂延长到学科课堂,学生学习和操练汉语的时间和机会就能成倍增加;只有实施双语教育,学生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学科汉语,才不至于在成为学科专业人才之后再从头学起,我国人才培养时间才能大大缩短;只有从基础阶段就实施双语教育,才能培养出双语小学生、双语中学生、双语大学生,最后为社会输送各类学科的双语人才;只有实施双语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科型人才因汉语水平不高而难以进入中国前列名校。只有从现在就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才能尽快填补我国双语人才培养的空白。汉语是我国

渭干乡中学评定优秀论文活动的作品

数学教研组

迪力甫祖尔·吐尔逊

国语,维汉双语教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养双语人才的必由之路。

11.学前双语教育 篇十一

摘 要:英语口语课程是学前双语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目标在于培养优秀的幼儿英语师资。本文以合作学习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双语方向 口语课程 合作教学

课 题:本文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英语口语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2020745。

当前教育国际化日益增强,双语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特色之一。这就要求从事双语教学的幼儿教师既要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掌握出色的外语技能。英语口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以幼儿英语教师在职场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能够使幼儿英语教师运用语言开展工作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培养优秀幼儿双语教师的必修课程。其核心为培养学前专业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英语教育工作相关的能力。

但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口语课程教学仍然很传统;学生听说的训练量不够,应用语言交流积极性不令人满意,缺乏良好的听说习惯等诸多问题,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差强人意,无法胜任幼儿英语教育工作。因此,设计合理的口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一、口语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该理论提倡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的相互作用,彼此互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它以“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教学中的合作和交互为基本特征,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集体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对于教师因材施教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合作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使他们求同存异,真正实现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真正的交流、互助有利于学习者更形成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的成果。小组活动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一种以一定目标为导向的集体活动。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实践机会。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学生的英语口语课程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能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和从事其他幼儿教育工作。因此,课程模式要与教学内容及工作环境相结合,从而有效实现培养目标。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搜集资料构思设计

根据幼儿双语教师的工作情境,教师布置和某一主题相关的材料收集任务,学生根据主题组织小组讨论,理清、明确所涉及的词语、对话等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如何表达问候这一主题上,教师确定内容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每名组员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如组员1可以开展有问候涉及哪些具体情况;组员2可以查找相关的词语;组员3 可以设计语言应用的展示情境等等。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信息交流,并相互比较讨论各自的看法。这样就完成围绕一个主题所需掌握的单词,句型的学习和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去激发学生进行有效输出的前期准备,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网络。

再如,教师在圣诞节来临之际,以幼儿园即将开展一周的圣诞主题周活动为题材,要求学生围绕主题,以小组的方式,搜集和圣诞有关的英文词汇;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所涉及的句型句式,如:Merry Christmas, Can you draw a Christmas card?;学唱和圣诞节有关的英文歌曲等。

2.小组合作,展示实践

学生在第一阶段经过合作完成信息搜集,轻松自如地完成了语言的有效输入。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的材料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主题,模拟幼儿园实际教学开展教学展示,要求把其搜集的资料尽可能的用到模拟教学中,从而实现有效的输出。一人展示,其他组员配合,实现小组合作。

3.小组讨论,多元评价

在学生进行以幼儿园工作情境相关的语言输出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件的讨论、点评,查缺补漏,从而使学生自主的掌握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关键词汇、句型的掌握,并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给予点评总结。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都是在互相帮助和交流中共同完成任务,增加了任务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慢慢提高,避免了传统口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生操练的单一教学模式,以职场工作任务为主题,促进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三、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应注意的几点

1.合理分组

教师在小组分组时应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即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成绩个性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将学生合理搭配,兼顾性别,做到组内异质。同时,对于各个小组,教师要考虑各组的水平、能力要大体均衡,做到组间同质。此外,教师把小组分工具体到小组每个成员,使每位学生有可做的事、有可说的话,对不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也要进行轮换分工。这样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2. 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相当于一场活动的策划与指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根据幼儿园工作任务与情景,确定口语课程的整体内容,以确保口语课程真正和职业相结合,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和培养目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指导;教师还是督导者,要时刻监察各小组任务进展情况,即时督导。总之,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不仅是指导者和督导者,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建议者和参与者。这样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评价机制的转变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传统的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能力,具有片面性。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必须改变评价机制,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同时,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教师与学生、组对组,学生对学生的互相评价,这使得学习效果的检验更科学合理,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四、小结

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口语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们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其今后踏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干飞飞.小议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2]张艳东.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6).

上一篇:2010统战工作总结下一篇:《心灵捕手》观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