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运动课题

2024-08-20

幼儿园运动课题(精选9篇)

1.幼儿园运动课题 篇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对于某些事情他们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

二、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家庭结构和孩子的养育方式都有所改变,应注意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三、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体弱、内向的孩子活动时常会碰撞;而平时比较好动、顽皮、身体健壮的孩子却难以碰伤,我们总觉得侥幸。究其原因,其实不然。体弱的孩子平时不爱活动,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顽皮、健壮的孩子由于好动、灵活,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自救方法,因而受伤害就小。可见增强孩子的体能是提高孩子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孩子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这些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如:知道随季节和早晚增减衣服;春天吃预防感冒的药;二是对突如其来事件的灵活处理。孩子有时候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较危险的事情,这就需要成人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总之,我们应为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培养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我们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综合考虑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挖掘、整理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安全自我保护内容,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常规培养的方法来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一、开展各种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途径

1、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于他们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差,同时又缺乏生活经验,在平时玩耍时,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动及户外游戏中很容易发生一些事故。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应有目的的给孩子讲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让幼儿知道危险存在。

2、进行适当的锻炼、磨砺,提高幼儿自护能力。

曾有专家作过实验,让家养的猫和老鼠呆在一个箱子里,猫不但不捉老鼠,反而与老鼠共同玩耍。原因就是这只猫一直都由主人饲养,没有吃过老鼠、也从没有看见猫吃老鼠,它也经丧失了捉老鼠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裹在层层“爱”的保护罩中的孩子,他们是否也会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大家知道,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平常总是被“锁”在“保险箱”里的孩子会不会束手无策?因此,让年幼的孩子适当的锻炼、磨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他们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尤其是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唯有靠充分的体育活动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家园合作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针对现代家庭幼儿溺爱过度的特点,幼儿园教师要注意提醒家长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不要因疼爱而去代替。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开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这些不良行为的弊端,让家长知道:每替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失去了一次培养孩子发展能力的机会。

二、选择合适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

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教育。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边,不在马路上踢球、玩滑板车、奔跑、做游戏,不横穿马路等等。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禁止行人通行等),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③帮助幼儿初步形成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可选用一些儿歌、故事和游戏以增加趣味性,也可请交警叔叔来园授课,进行模拟表演,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如:中国儿童交通安全网等)。

2、消防安全教育。

从以下方面对幼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呢?①要让幼儿懂得玩火的危险性。知道如果发生火灾,不仅会损坏财物,还会危及人的生命。②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幼儿一旦发生火灾要马上逃离火灾现场,并及时告诉附近的成人或拨打火警电话119。当发生火灾,自己被烟雾包围时,要用防烟口罩或干、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趴在地上,在烟雾下面匍匐前进。③可以进行火灾疏散演练。幼儿园可事先确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线,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各个通道,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安全疏散,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教师可在幼儿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开展防火自救演练,让幼儿学习拨打119,尝试简单的应急措施——用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赫鼻子尽快逃离现场等。④还可通过多媒体让幼儿观看消防队员灭火情境。向幼儿介绍火灾的形成原因、消防车的作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饮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教育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进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等。

4、幼儿园玩具安全教育。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爱。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中,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对幼儿进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儿玩不同的玩具,应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时,要教育幼儿不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小型玩具积木、串珠、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

5、幼儿生活安全教育。

这一类的安全教育,必须家园配合同步进行。为了孩子的安全,一要教育孩子不随身携带锐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二要教会幼儿认识一些安全标志,特别是一些禁止性的、警示性的标志,知道看见这些标志该怎样做。如禁止攀登、禁止触摸、禁止通行、禁止烟火,注意安全、当心车辆、当心滑跌等等。三要教育他们在运动和游戏时要有秩序,不拥挤推撞;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能从高处往下跳或从低处往上蹦。推门时要推门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门缝里。告诉幼儿不要爬树、爬墙、爬窗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伤。四要教育幼儿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诉大人,教给他们有区别的对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五要教育幼儿,当他独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门时,不随便开门;不随意开启家中电器,特别是电熨斗、电取暖器等;不玩弄电线与插座;教育幼儿在遇到突然停电等情况时,不慌不乱、不到处跑。不独自玩烟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蝎子、黄蜂、毛毛虫、狗等动物。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六要教育他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不推挤,打雷闪电时不站在大树底下等等。

2.幼儿园运动课题 篇二

一、微型课题不“微型”对待, 教师科研意识获得提高

1. 制度保障、规范落实

自2010年启动微型课题研究工作以来, 幼儿园调整了科研工作思路与做法。重点加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组织建设; (2) 加强制度保障; (3) 加强课题研究实效性; (4) 加强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 (5) 加强调研指导; (6) 加强研究成果的征集、评选及转化。

2. 全员参与、认真重视

第一, 园级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结题工作, 由幼儿园参照市区级课题管理办法执行;2、园级微型课题的活动开展和档案收集参照市区级课题的管理标准进行;3、园级微型课题在申请结题时, 必须符合“实施期限内, 与该课题相关的;4、规定时限内, 不能满足结题条件的园级微型课题, 课题注销。该课题主持人2年内不得申报担任新课题的主持人工作。

二、着力解开科研面纱, 群众性科研活动蓬勃展开

1. 结合特色、因需而成

在园级微型课题开展过程中, 我们着力淡化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神秘感, 努力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等教师们耳熟能详的大科研理念与幼儿园、年级、乃至班级的具体特色紧密结合。围绕本园的区域游戏特色, 指导教师们申报了《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挫折教育的研究》《科学区域活动种幼儿记录能力培养的研究》《幼儿园户外活动器材有效利用的研究》《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等园级微型课题, 这些微型课题的形成, 均是围绕我园教师们关注思考的热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习需要酝酿形成的。

2. 鼓励新手、以“小”见“大”

以“小”来见“大”, 一步步熟悉科研活动的实施方式, 学会科研方法。这种以微型课题实施为基础的群众性园本科研活动的蓬勃展开, 使得各年级积极以学年、学科等不同形式的小组为单位, 组成园本微型课题研究团队。紧密结合各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困惑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以研究, 极大地拓展幼儿园一线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

三、整体构建、行动研究, 科研带动教学共提高

在日常化、实用化的科研实践中, 老师们也逐渐感觉到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 二者是同一活动中的两个侧面:教学是做的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则是反思的过程。科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 有研究的教学, 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 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 不是任凭经验和惯性的教学, 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 教学效果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视觉效果上, 或者是简单的经验上, 而是能够上升到抽象升华、揭示教学规律的理论层面上, 进而再次指导教学。

四、条目清晰过程规范, 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感悟加深

狠抓微型课题的过程管理, 是确保微型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由于加强了对园级立项微型课题的目标管理, 并且毫不放松对立项微型课题的动态指导。从扎实搞科研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 的的确确是有效提升了教师 (特别是没有什么科研经验的年轻教师) 对一些科研环节的把握力度, 如: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对实验班级幼儿进行个体跟踪、如何着手记录自己的观察?……这些细致之处的把握, 彻底打消了一线年轻教师中过去存在的课题畏难情绪, 改变了个别教师们以往片面追求科研课题证书, 不注重扎实搞课题研究的务虚倾向, 使课题研究不再是一座大山, 变成了日常化、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五、搭平台常鼓励, 教师眼界拓宽互动变频密

近年, 幼儿园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加强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了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力度, 实行市、区、园三级结合的培训方式, 积极探索有效培训模式。努力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活动聚合一批人、引领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提高一批人、推出一批人。幼儿园科研部门更是主动邀请市区级科研领导专家光临我园进行指导, 为教师们提供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机会。

六、多思考重积累, 微型课题成果丰富, 形式呈多样

细致的研究, 扎实的微型课题工作开展, 带给教师们的无疑是沉甸甸的收获。实施微型课题研究两年来, 多数微型课题组老师们, 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内涵丰富, 有分量, 比以往任何时期阶段的成果都显得厚重:因为这些成果不再是少数名师骨干的专利, 而是跃出了一位位教坛新手、年轻教师的身影, 教师中论文获奖普及率和获奖频次大大提升。

随着微型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教师们的科研能力、科研热情、科研能力得到了磨练和提高。我们聚焦热点、关注问题, 虽微小却包含深意。教师们经由微型课题的实施开展, 变得更为明锐、更为善思, 她们的研究不再好高骛远, 而是有了稳健的脚步。

摘要:我园尝试将微型课题的概念引入园内, 从扁平化、亲民化的课题特质入手, 在幼儿园全面启动了园级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实践证明:微型课题工作开展, 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能够使科研活动具有群众性, 能够带动一线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随着微型课题的深入开展, 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感悟加深, 教师眼界拓宽互动变频密, 微型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呈多样;教师们的科研能力、科研热情、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3.幼儿园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思考 篇三

一、幼儿园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

(一)目的不明确

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本应是为了将研究成果用于工作实践,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然而许多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并不是出于这一目的。有的幼儿园是受外力驱使,纯粹为了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有的幼儿园是追随潮流,“别的幼儿园在做了,我们也不能落后”;有的幼儿园是出于竞争需要,因为要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一定要有课题研究成果。出于这类目的而开展课题研究的幼儿园很少会去考虑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不重视过程

1、选题盲目

第一,缺乏针对性。选择课题时应联系实际,考虑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如针对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等。但目前许多幼儿园不考虑自身实际,有的直接选择省、市级规划课题,有的上网查查别人都在研究什么,什么话题最热门就研究什么。事实上,有的课题并不符合幼儿园的基础条件和教师的研究能力,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课题许多幼儿园一哄而上参与研究,看似热闹,其实大多是低层次的重复,缺乏现实意义。这样的课题研究花费了幼儿园大量的精力,实效却不高。

第二,有课题无问题。有的选题大而空,不具备可操作性。例如“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中国神话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论游戏对幼儿的影响”,等等。这些课题涉及面太广,只确定了研究范围,却没有提出具体问题,导致教师无从下手,无法操作。其实这些课题可以缩小研究范围,进一步聚焦,例如研究“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中国神话故事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论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样一来,问题也就清楚了,课题的可操作性也增强了。

2、忽视过程

课题研究应是一个从假设到论证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然而,许多幼儿园的课题研究过程常常走过场:课题组教师集体研讨分配任务,教师围绕课题组织活动,开展几次教学活动观摩或以经验介绍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结题时每位教师写几篇经验性的文章。仅此而已。许多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如何保障研究计划的达成,如何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始终稀里糊涂,最终导致“开题轰轰烈烈,过程懒懒散散,结题匆匆忙忙”。

3、缺乏保障

很多教师都提出,幼儿园缺乏合理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首先,幼儿园常常忽视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也很少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使得教师在研究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导致研究停滞不前;其次,课题组教师日常带班工作任务很重,研究时间得不到保证。专业水平的限制、研究精力的缺乏使得幼儿园無法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导致课题研究得不到保障。

二、对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课题目标,增强课题意识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一定要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增强课题意识。园长要首先明确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然后引导全体教师讨论课题研究是否只是教授、专家的事情,幼儿园需不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如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寻找相关课题。集体的思想碰撞可以使教师理解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重视课题选择,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

幼儿园要重视课题的选择。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园长可以组织教研骨干通过讨论列出一些课题,并在幼儿园公示,鼓励教师进行研讨:哪些课题确实反映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哪些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后,教师们在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需要以及幼儿园的研究基础和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确定课题。

幼儿园还应重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在确定课题之后,课题组负责人应组织教师对该课题进行剖析,找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了解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人手开展研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研究兴趣有选择地承担一部分课题任务,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其中一部分。同时,幼儿园要引导教师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课题组要定期集中讨论研究的进展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共性,共同探讨解决的策略,切实把握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

幼儿园还需建立并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顺利地开展。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开题后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机构,专门负责提供后勤保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确定研究过程每一阶段的任务并监督研究进程,同时聘请顾问或指导教师(中小学、兄弟幼儿园课题研究骨干或上级管理部门的教科研人员等)定期给予指导与帮助。

(三)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思考;分析问题需要教师作出判断,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人手进行研究;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了解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体会到“原来这样做更好”。

4.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篇四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06年9月——2006年11月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06年12月——2007年11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07年12月——2008年2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篇五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62.9%的幼儿不能听辩出本土音乐、100%的幼儿不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72%的幼儿不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82.8%的幼儿只能听辩出一种民族音乐。经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本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了解到本土音乐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木偶戏、鼓队舞、游戏童谣等,高甲戏、南音是我们闽南最具有特色的戏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82.9%的幼儿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97.3%的幼儿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间童谣,如《打铁哥》、《掩乌鸡》和《抓啄歌》等,91%的幼儿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只鸟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碰球舞》。93.9%的幼儿会用两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90.9%的幼儿能听辩出三种以上民族音乐。在游戏中学习,身心愉快,并初步感受并喜爱家乡民间艺术中的美。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敏感性,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成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参观访问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4月,民间舞蹈欣赏《碰球舞》参加省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5月节奏活动《采茶扑蝶》园课题组观摩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10月艺术活动《小小新娘》获马来西亚幼教考察团的高度赞赏;年12月艺术体验《群丑献艺》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201月《幼儿园开展本土音乐欣赏新视点》一文获泉州市幼教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学园汇编了两本教师反思集、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

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

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

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6.幼儿园课题工作计划 篇六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七、研究内容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边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十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结题,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十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二)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管理规程》和《幼儿教育纲要》为指南,进一步落实《规程》、《纲要》精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儿童的生命。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创造环境,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同时引导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造实践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其专业发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潜质,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具体包括: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5、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培训实验教师,组织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订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收集资料、分析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4、进行前测,实验班调查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游戏水平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学目标体系。

5、初步确定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6、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四、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各阶段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以及游戏水平、发展现状。

2、各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3、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7.幼儿园运动课题 篇七

一、了解家长对“亲子教育”的认识程度, 不急于宣传

首次调查问卷显示, 有好多家长压根就没听说过“亲子教育”一词, 有极少一部分家长知道此项活动, 也是在电视、网络、杂志上看过, 但都是属于只看表面不知实质, 概念很模糊的那种。考虑到亲子教育对农村来说是一个新名词, 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都是涉及的一个新领域的这一特殊性, 所以, 我们改变了以往的那种“新事物先宣传”的传统认可方式。这次我们没有先召开家长会, 也没有发放有关亲子教育的宣传单, 更没有举办任何的讲座。我们认为就“亲子教育”而言, 表面性的宣传、理论性的资料太空洞, 远没有实际活动来得更直接更具体, 大城市开展的活动再好, 那是别人的, 是遥不可及的, 只有家长自己从活动中尝到了甜头, 才会真正地认可它。

二、在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 指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1. 亲子秋游:

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教室, 赋予了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 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 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 也为了给父母和孩子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机会, 增进亲子感情, 我们第一次组织了“亲子秋游”活动。走进云龙公园, 盛开的菊花、多彩的秋叶、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令孩子们欢呼雀跃, 欣赏、陶醉、教育……亲子活动在美景中拉开了序幕。在公园里,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在《找妈妈 (爸爸) 》游戏中, 孩子蒙着眼睛, 听声音去找家长, 罗煜喆爸爸的一声柔情呼唤“宝宝我爱你!”当孩子找到爸爸相拥的那一瞬间, 让公园里好多的围观者为之感动。“登云龙山“比赛, 是对幼儿耐力、体力、坚强意志的训练和考验, 培养幼儿从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另外也想看看幼儿在家长面前的表现。没想到大多数孩子都是自己完成了上山、下山的任务, 表现还真的很出色。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累了想抱抱他, 没想到孩子却说, “老师说我们长大了, 不要爸爸妈妈抱了, 我不嫌累!”有个别幼儿偷偷让爸爸、妈妈抱着, 看到老师后立刻不好意思得溜了下来。我们说———这就是“累并快乐着”!美丽的云龙公园、小南湖畔, 东坡运动广场、云龙山上留下了孩子们的串串脚印、阵阵笑声, 随行中我们不忘时时捕捉教育契机, 让家长们充分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是教育以及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

2. 第二届亲子运动会:

有了对亲子教育的正确认识, 也有了上次参与运动会的经验, 第二届的亲子运动会, 可以说家长是有备而来, 同样是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这次的场面更是热闹非凡。当孩子说:“爸爸, 你真棒!我们跑了第一名!”时, 当孩子说“妈妈, 不得奖也没关系, 我们下次继续努力!”时, 我想比赛、奖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们收获了自信、快乐, 家长们得到了欣慰和满足。

3. 第二届亲子互动玩具大赛:

如果说“第一届亲子互动手工大赛”是无意试探的话, 那“第二届亲子互动玩具大赛”, 就可以说是我们的有意挖掘了。通知上我们写明:“玩具, 不一定非要到商店里去买, 有时家里的小塑料瓶、塑料袋、空易拉罐、剩布头、旧扣子、旧挂历纸等, 经过你们的巧手一翻加工后, 都可以变成孩子们喜爱的玩具, 而且这些玩具会更具有实用意义。”几天后, 我们见到了比上次更丰富、更实用的手工玩具作品, 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从内在实用性上, 我们都能看出家长是用了心思、费了功夫的, 孩子们自然也是有资格炫耀一番了。亲子制作活动, 给更多热爱手工的大朋友、小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同时在亲子互动制作的过程中, 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其实亲子教育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它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不需要家长有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 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与孩子同乐的心就够了。

4. 亲子教育讲座:

家长们有了对亲子教育的认识, 体验到了参与亲子活动的乐趣, 感受到了亲子教育带来的实效, 再聘请亲子教育专家来解读疑惑, 学习“什么是亲子教育?”“亲子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有了专家的引领, 让家长真正走进亲子教育就显得容易多了。在学习中再结合我园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走过的历程, 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活动中家长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感受颇深的家长们会更加理解亲子活动蕴含的教育意义, 也从而拓宽了家长亲子教育的思路。

在亲子教育的研究探索过程中, 我们通过不同的教学主题、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活动形式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心理环境。亲子教育是现代大教育观的必然趋势, 我们老师就是亲子教育的呼吁者、引领者、指导者,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为最终实现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州市北环幼儿园“早教研究”课题小组的“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Z].

[2]太仓市城厢镇四小幼儿园的“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研究”[Z].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卢乐珍.走进童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8.体能训练是幼儿教育的主课题 篇八

幼儿园的教育是把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增强幼儿体质。我园很重视幼儿的体能训练,详细制定了“幼儿体能发展评价”。在体能训练的组织、安排和实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园从小班到学前班都实施了《依托主题教育,开展幼儿体能训练研究》实验课题,各班还设立了符合自己班年龄特点的子课题,投放了多品种的活动器械,如:呼啦圈、可乐瓶等,全园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我们在实现体能训练后,我园幼儿出现了“三个明显”,即发病率、服药率明显减少,出勤率明显提高,动作发展明显加快。事实充分说明,体能训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究竟如何对体弱幼儿实施体能训练呢?

1 尊重差异,关注体弱幼儿的体育活动

体弱幼儿是指那些身体抵抗能力弱,运动素质差的幼儿。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做到“一个也不能落下”,要关注体弱幼儿的体育活动,制定科学、全面的体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体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发展动作、增强体质,使他们也能凭借健康之躯面对未来的挑战。

2 展现趣味,用游戏化的体育活动吸引体弱幼儿

一部分体弱幼儿平日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很少,他们比较胆小,且依赖性较强,对体育活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基于“游戏是儿童生命”这一说我们应以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来吸引体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一方面,以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带动体弱幼儿参与活动,并在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通过游戏能将幼儿难以理解、掌握的动作,变成具体的游戏情节,使体弱幼儿愿意努力完成动作,并在游戏中获得动作的发展。

3 因材施教,确保体弱幼儿得到适度的锻炼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体弱幼儿也丝毫不例外,在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时,他们也会玩的很尽兴,甚至大汗淋漓。然而,体弱幼儿由于本身体质问题,机体极易疲劳,若体育活动量直线上升或强度增大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我们要遵循个体的差异性,了解体弱幼儿的体质特征,适宜适量的组织体弱幼儿的体育活动,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增强体质的功用,反之会“欲速则不达”。

4 保教结合,重视体弱幼儿的保健工作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体弱幼儿的保育指导工作。

体弱幼儿的抵抗能力较差,易生病,在体育活动锻炼前后,穿脱衣服稍有不甚就会生病。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体弱幼儿的体质情况,做好体弱幼儿的保育指导工作。

其次,通过培养体弱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做好保育工作。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是《纲要》中健康教育的一项要求。体弱幼儿动作发展相对比较差,在体育活动中易造成不安全因素,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甚为重要。

5 家园合作,延伸体弱幼儿的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对于体弱幼儿来说轻松、自由的教育环境和父母针对性、指导性的教育是非常可贵的资源,如果家园共同配合,帮助体弱幼儿科学的参与体育活动,则会事半功倍。教师应向家长表明科学的观念、传授正确的方法,争取有效的家庭教育资源。

9.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九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透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贴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搞笑、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透过体育锻炼,不仅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潜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好处。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资料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资料选取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透过选取科学、系统的教学资料,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构成具有我园必须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透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资料、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到达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必须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构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就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好处,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构成也有很大关系。必须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能够帮忙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靠,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取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到达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取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资料,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群众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潜力,到达增强体质的目的。

3、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1)透过研究,探索出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资料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透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资料,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潜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

七、研究资料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透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资料、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带给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资料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带给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透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状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透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忙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2.透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带给依据。

3.充分思考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透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资料,构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资料。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状况,活动的不同资料,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状况,灵活选取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到达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构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十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2)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好处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8)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透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9——20XX.2)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构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构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十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十三、课题组织

专家指导

朱文学: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

曹丽萍:苏州市相城区教科室主任

课题领导组

组长:葛丽华,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评课选优二等奖获得者。

副组长:沈美芳,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早期阅读工作室成员。

课题组成员(排行不分先后)

张建芬:小学高级教师,黄桥中心幼儿园小班年级组组长

陈怡璐:小学一级教师

唐叶:小学高级教师

朱磊:3年以内新教师

李庆锭:3年以内新教师

胡燕萍:3年以内新教师

十四、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

3、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上一篇:早安心语经典励志句子下一篇:it程序员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