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受(共11篇)
1.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受 篇一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马原以经有半个多学期了,现在对唯物辩证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下面就简单地说一下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所得到的一些收获与体会吧。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具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它的两大总特征。从不同角度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种联系是辩证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它和发展与运动、变化属同一序列概念,但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以及现象和本质。这些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补充和具体体现。这些逻辑范畴是对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的反映,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因果关系,以把握事物规律性;在必然中把握偶然,利用偶然;从可能到现实,并立足现实,把握可能;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透过现象以揭示本质。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百花盛开,但是庄稼不能结出果实:秋天万物凋零.枯萎,却也能有收获的果实: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春天或秋天。又如盖房子的先有地基,才能往上盖,没有地基的房屋是没有的,就算有也是不稳定的。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以及“蝴蝶效应”理论都充分说明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同时,整体对部分具有统率的作用,就比如说一块木板并不能盛水,但要是多块木板构成一个木桶,那么整体的作用便体现出来,这也是我们所学的系统优化的原理。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果我们坚持一成不变的思想,搞“形而上学的一刀切”是不行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动力,应该说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没有矛盾事物就不能向前发展。
所以我们要学会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影响,分清谁是主流谁是支流。例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要扬弃,扬的是精华,弃的是糟粕。此外,我们还要树立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所以通过这一部分哲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服务当中去的意志!
2.浅析高等数学学习中的辩证法思想 篇二
【关键词】高等数学 辩证法 函数
【基金项目】川油气科(SKB13-08)。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49-01
微积分为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非数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不仅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绝大多数学生面对高等数学里抽象繁多的概念理论,计算的复杂性加上授课时间短等特点而产生厌学头疼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所有工科数学老师面临的共同难题。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恩格斯说过:“要想表示事物运动状态、形成和发展过程,唯一可以实现或达到目的的只有微积分。”唯物辩证法是揭示事物本质矛盾的方法,是探求真理与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辩证法的方法论指导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学习高等数学,会让原本枯燥无味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有趣,从而有利于提高我们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量变到质变等方面,讨论辩证法思想在高数学习中的运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唯物主义讲究理论联系实际,只做不想或只想不做是行不通的。同样,在高数的学习中,我们也必须要学和用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这门课程的学习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微积分原本来源于实际生活。极限思想在圆周率,曲边三角形等近似计算中就有所体现,而导数概念则包含了物理和几何背景,是人们在实际中提出问题,理论上解决问题,最后把结果推广到各个领域加以运用。可以说微积分知识成就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在高数学习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如果将理论与实际应用脱离,学起来不但显得枯燥无味,兴趣黯然,而且不会领会其精神,更谈不上创新。
二、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
辩证法的认识论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简单原理,即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而大学高数的学习恰好符合这一原则。例如,由以前的数引导到符号,即变量的名称;由符号间的关系引导到函数,即符号所代表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这就把同学们的理解力从以前的数推进到变量、从描述推进到证明、从具体情形推进到一般方程,开始领会到数学符号的威力。在此过程中,高等数学首先就帮助学生发展了函数概念——变量间关系的表述方式。学习微积分,是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来讲解的。先介绍一元函数微积分,然后二、三元函数微积分,最后将其推广到多元函数的情形。如果低维的情形了解掌握了,那么一般有限维的情形也就容易了。回过头来当你纵览这些知识时,不会感到陌生,相反会让你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概念的实质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细节少许有差别而已,由此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了。
三、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高数的学习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元函数的可导与可微恰恰说明了这点,导数是用极限来定义的,是关于函数变化率的问题;而微分是用函数变化率的线性主部来定义的,用于近似计算。两问题出发点虽然不同,但从侧面揭示了同一问题的本质特征。因此对一元函数的可导与可微是等价的。又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研究的是完全不同形式的积分,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反映都是区域上积分与其边界上积分的相等的问题,其本质是相同,只不过不同的几何形式对应的表达式形式不同而已。如果明白了这点,对于各种各样的积分公式就不会陌生了。
四、运动、发展与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没有绝对的“静止”。而微积分恰好处理的是“运动”着的量——变量,即函数,尽管也有“静止”的量,如常函数,常数列,不过这只是特例,属个别现象。而其主要内容则是函数概念中的因变量、之间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无穷小量是“运动着”的0,无穷大量是运动过程中的越来越大。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深挖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函数概念却深刻的反应了变量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极限概念描述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另一个变量改变的变化趋势,又如,数列极限的“ε-N”定义中的ε,就是变量与常量的统一。连续性、可导性则说明了变量与改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又如微分中值定理与积分中值定理,表面上看公式形式不同,一个涉及到导数,一个涉及到积分,但仔细分析,就可发现这两个定理是可通过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建立桥梁可以相互转化,是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总之,运动联系思想贯穿于高数的整个学习之中,理解了这点就不难领会微积分为何要讨论这些内容了。
五、量变到质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中基本状态。质具有内在性,而量具外在性。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有区别有联系,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外在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内在质的变化,质的变化是事物本质的变化。在高数学习中,导数概念的建立以及定积分概念的建立,就充分反映了这种近似向精确转化的典型方式;又如定积分定义的基本原型是曲边梯形的面积,求曲边梯形面积采用微元法,而微元法采用分割、近似、求极限的过程,其基本思想也是先近似再精确,借助于极限方法从有限转化为无限,从量变过渡到质变。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讨论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函数在某一点处连续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当它在某一闭区间上每一点连续时,函数就具备了很多完美性质,如最值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定理以及一致连续性等等,而这些性质在整个实数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又如收敛数列极限中,随着的无限增大,数列的项无限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当有项变到无项时,这种量的变化最终引起了质的变化,将变量变成了唯一常量。可见只有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六、结语
总之,高等数学内部处处蕴含着辩证思想,辩证法观点在数学成果的推动下不断进步。为培养出新型复合性创新人才,数学老师应将辩证法思维融入数学,使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具体生动。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郑毓信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学习辩证法的感想 篇三
职责和责任这两个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能听到主管给员工做思想工作或提工作要求的时候频频出现。那么,如何去理解领会这两个词的内涵呢?我认为,职责即工作份内应做之事,是根据工作性质,为完成工作目标而制定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是某个人接受某项任务的一种义务。既然他接受了,那么就要负责去做,而不能把这种职责赋予或传递给下级或他人,若没有做好这份内事,就要承担过失责任。责任是履行工作职责的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认识,这种履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职责是具体的可以描述的,而责任相对来说,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
职责与责任之间往往有着这样一种辩证性的相互关系:我们先制定一个目标任务,随后朝着目标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自己承担所有责任,也可以跟团队一起合作承担责任,当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又会确定新的目标,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起决定因素,内因是发展的动力,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认为,这里的责任就是内因,职责是外因,有责任心才是发展变化最先必备的条件,职责只有通过责任心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才能把份内事做对做好。
态度决定履职效果和人生命运
究竟要把职责当做一种习惯、还是义务、还是姿态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责任心,而责任心又取决于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会促使你努力做好每一件份内事,完成好你的职责任务。据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人们发现:“一个人如果得到一份工作,那么能不能做好,85%取决于其工作的态度,只有15%取决于其治理和能力等。”所以说,工作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工作态度,而不是那些所谓高学历、高水平等东西。工作态度是一面镜子,能够找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德。同时,工作态度也是衡量一个人生存环境好坏的试金石,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认真只能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人生没有人会给你负责,你只能自己给自己负责。离开良好的工作态度,实际上就进入人生的死胡同。主动负责、勇于承担责任是成熟的标志,对于责任,人们往往不愿意主动承担,但对那些获益丰厚的好事,邀功请赏者去总是不乏其人。主动承担责任的人是成熟的人,他们善于把握自身的行为,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会做自我的主宰。
4.学习辩证法 篇四
没有普遍性即没有认识,没有科学,没有理论,但普遍性不是超历史的.黑格尔对辩证规律普遍性的证明是错误的,是倒果为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是辩证的.
作 者:朱德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xx 6(4) 分类号:B024 关键词:辩证法 普遍性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5.自然辩证法与医学学习 篇五
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医学教育的整体观21 世纪已经到来, 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竞争的挑战, 面临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矛盾, 医学教育对社会的 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因此, 必须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
素质的整体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渗透, 现代医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带头学科;现代免疫学的兴起和 生物医学工程的产生, 给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整个医学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 基础医学已从微观及宏观双向深入发展, 生物学研究从分子水平到量子水
平, 并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阐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阐明疾病与疗效的机制。第 二, 预防医学将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引导下, 研制出多种高效安全的疫苗和 新的预防药物, 进行立体化和多方位的社会预防。第三, 临床医学将充分应用高科
技成果, 发展和更新各种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和手段。第四, 医学将向整体化、综合 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整体化即要求医学研究必须注重人体的整体性 把人与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把健康与疾病置于该整体之中探讨医学的规律。综合化即医学将更多地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融合,产生新的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学科。多元化即医学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实验、理论、微观、宏观、个体、群体多元研究的趋向。第五, 21世纪的医学将从原来的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模式。这标志着未来医生的任务已不单纯是在医院里坐等病人, 而是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社会和家
庭服务,从诊治疾病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治疗扩大到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关注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整体性的“ 全球医学” 的医疗保健服务。系统论认为: 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最优化等特点, 而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首要原则[ 1]
。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 课题教学——实验室教学——临床教学” 模式, 是先基础后临床的“ 三段”式教学, 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并使教育脱离于社区与社会。而医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对外开放的大系统,现代医学教育强调“ 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 三阶段的连续统一, 在校医学教育只是基础阶
段, 是为毕业后接受进一步的医学专业培训作准备的阶段。医学教育必须适应医学的新特点, 全方位地开展教育, 应同未来医学人才的智能结构趋于一致, 并向德、智、体、美多维结构整体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及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向医学领域广泛渗透的特点应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反映,应重视重组新兴的边缘性的学科课程和前后期融合交叉的课程, 积极吸纳医学科技的新成果, 及时引入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 纳入老年医学、信息学、社区医 学、卫生管理学等综合化、社会化学科的内容,引入卫生质量、效果、效率、评价、费 用、风险、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 养,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课程。增强医学 生的预防观念, 在以医院为中心的专科医治的同时, 扩大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
进、疾病预防、常见病诊治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群体医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智能 和发展潜能, 要加强方法论课程和技术性课程,如科学方法、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
计学、计算机、外语等。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作为一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永远处于一种绝对的非平衡状态与相对的平衡
状态的转化之中, 非平衡状态是个体发展的主要矛盾,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非平
衡是绝对的、永恒的[ 2]
。在教育观念上要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 以问题为中心, 实践为手段, 社区为基
础” 的实践课程教学中, 培养学生具有创
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以及培养他们开展社区工
作、社区活动等多方面的能力。医学教育的平衡观
现行教育模式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以学生毕业后迅速适
应特定的岗位为目标, 强化医学专门知识
与技能的教育, 重专业知识,轻个性发展;
重身体素质, 轻心理素质。导致长期以来
我国医学教育办的是单一性的院校,突出的是知识水平的教育,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 84所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 5 年 制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查(按在校 4 年
计, 第 5 年实习除外), 结果为:平均总学
时数为 3600 学时,其中理论课为 2242 学
时, 实验课为 1358 学时, 二者比例为 1∶
0.6;公共基础课(含政治、数理化、外语
体育、生物等)为 1208 学时, 占总学时的33.58%;医学基础课为 1013 学时,占 28
14%;医学专业课为 1317 学时, 占 36
57%;任意选修课仅 17所高校列有,平均
62学时,仅占1.71%。人文类课程为 33
学时, 占总学时的 9.27%;计算机 88 学
时, 占 2.44%;预防医学 117 学时, 占 3
25%。在医学人文类课程当中,仅 44 所高
校开有医学心理学,平均仅 30 学时;而医
学伦理学仅 19 所高校设置,平均 16 学
时;临床专业课与预防医学课的比例为1
∶0.098。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医学课程与
自然、人文科学课程之间、临床医学课程
与预防医学课程之间严重失衡[ 3]
。过窄的专业教育, 忽视复合知识的传授, 局限了
学生的学科视野;过重的功利导向, 只重
视知识的积累, 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实践能
力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 只重视平
均发展, 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
足, 培养出的医生面对患病但具有不同鲜
明心理特征的社会人, 只能用生物的眼光
去审视他们, 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显得束手
无策, 不能作出全面的分析治疗。
科学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表现为分
化与综合两种基本趋势的辩证统一。20
世纪以来, 在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
过程中, 各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 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这些新学
科创立的同时, 也就架起了某些学科之间的桥梁。世界的激烈竞争, 决定了医学教
育必须把人才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谁掌握
了面向新世纪的医学教育和科技,谁拥有
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谁就能争得了 21 世
纪医学科学中制胜的关键。一位优秀的医
师除了必须有精湛的医技外, 还必须对心
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死学甚至宗教学
有基本上的认识, 要有良好的医疗伦理判
断水平, 并尊重病者以促进医患关系。倘
若一位医师精专业医术, 但却缺乏恻隐之
心, 对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紧张压抑无动
于衷, 则绝不能成为一位好医师。显然, 要
塑造良医, 有关的自然科学和医学人文科
学绝不能在医学教育中被忽略。
医学课程必须与自然、人文科学综合, 以培养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人才, 促进医学的发展。教育模式必须适应“ 复
合培养模式” ,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究
会提出: 未来人都应掌握 3 本“ 教育护
照” : 一本是学术性的, 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 4]
。医学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教
育的价值观。现代社会健康观察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命
意识的转移、医学目的的深化、保健体系的改变、医学人际关系的变化、卫生制度的改变等等, 要求拓宽基础和专业教育的界面, 进行均衡的学科教育。跨世纪的医
学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能
力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宽厚的理论基
础、敏捷的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能力、准
确的判断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 成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3 医学教育的发展观
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暴露往往需
要一个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受
到时间、空间、思维能力、客观条件及认识
水平的限制。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认
识, 才能一步步向真理逼近。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告诉我们,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
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水平, 人们对客观世
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深入到事
物的本质中去, “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此及彼, 由表及里” ,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和求实精神, 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揭示
事物的本质规律。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
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认
识是不断进步的。医学知识在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疾病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医学教育也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 医学教育亟须将科学教育与技术教
育并重,并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从 1534
年近代实验医学的诞生, 到 1972 年 CT的发明, 以科学发现为主体的实验医学时
代已转入以技术发明为主体的技术医学
时代。我国现在无论从经济体制还是从经
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方面, 都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它对医学最为直接的影响, 表现
为医学产业化趋势的凸现。21 世纪有巨
大经济潜能的、能改变整个医学面貌的医
学计算机软件产业、生物信息电子探头技
术、医用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等高科技领
域, 其所形成的医学计算机软件、生物信息探头、医学纳米器件、个体基因图谱等 技术产品将走出校园、医院,进入社会、家
庭, 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生长点, 也同时
成为医学科技发展的生长点[ 5]
。围绕信息
高速公路出现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将使远
程诊断和全球会诊成为现实, 计算机诊断
网络将覆盖全球。届时, 任何一位医生,随
时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 利用诊断网络装
置, 通过医生个人便携型计算机, 接通医
院的诊断中心网络, 为病人作出诊断甚至
治疗[6]
。未来 30 年,科学前沿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领域, 这同样是医学科技的主战
场之一。面临这种机遇与挑战, 医学不仅
是治病救人的事业, 同时也是振兴经济的新型产业。医学教育必须紧跟医学的发
展,不仅要继续培养“ 学院式”、“ 个人技能
型” 人才, 还要培养能够把握市场经济形势的实践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有科学 家的创新气质与创新能力、工程师的工艺
设计和实验水平、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商
人的营销策略, 对其人文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有优良的医疗技术服务,还要
有完好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但要有健全的医院内医疗服务, 同时要发展社区保健服
务,从而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
树立医学教育的发展观, 尤其应注意
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科学不仅需要理智,而且需要想象。人们把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富有
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叫做灵感。而想象是指
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设想和组合, 创造出新形象或引起联想、猜想的思维活动。灵感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从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角度考察和认识医学
创新中的灵感和想象,对于开发智能、提
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泰
勒认为, 对创造力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
三: 智力因素、动机因素、个性因素[ 7]
。而
目前我们的医学教育恰好在这三个方面
都重视不够。我们应抓住创造性思维的培
养,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 提倡广泛的学习
和打破常规的思考。爱因斯坦说过: “ 想象
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美国物理
学家廷德尔说: “ 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测
作为研究依据, 想象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
论的设计师。” 只有在尊重客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
学研究才会有所发明创造。尊重客观事
实, 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创新是
科学研究的灵魂。要创新就必须在重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形成自己的科研思路,并以此来指导
自己的科学研究。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
时代, 知识经济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创造性的应用和广
泛传播来发展经济, 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
要的资本, 它正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
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并深刻影
响着医学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这个过程
中,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自然辩
6.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感受 篇六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故事引入、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等。如笔者在教学《扁鹊治病》时,就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扁鹊银针救太子”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认识到扁鹊精湛的医术。笔者趁势引导:扁鹊是怎样给蔡桓公治病的呢?结果怎样?带着问题,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开始自主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终生受用。
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时,笔者有两点体会:一是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位置不熟悉,二是单从文字上很难体会其壮观与美丽。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讲读课文之前,笔者让学生从报刊上、地理书上收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来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当学习其他课文时,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促使他们自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他们将来收集、整理资料打下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等,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三、培养质疑解难的能力
学生的质疑能让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哪儿,便于教师集中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减少无效的劳动。
学生应该如何质疑呢?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问题。如笔者在讲《中彩那天》时,学生提出了“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的?”等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解疑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合理的评价是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教师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所以教师应多带几顶“帽子”进课堂。因为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有所差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蹦一蹦都能摘到桃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有层次,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反馈评价。
7.辩证唯物主义学习探究应该加强 篇七
辩证唯物主义学习探究应该加强
辩证唯物主义可称为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现代科学体系的核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最高层次的理论.加强对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探究,是攀登科学最高峰和落实三个代表的需要.本人就以往忽略的`问题,如时空观、否定之否定等问题--其中有的部分较冷僻、较热门或较前沿,作了抛砖引玉的粗浅分析.
作 者:杨扣琪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刊 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POLYTECHNIC 年,卷(期):2002 2(1) 分类号:B02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8.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篇八
关键词:教材本真;知识营养;写作铺垫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多把精力放在课堂中,如何运用各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忽视了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探究和挖掘,以致于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了,但对授课的内容和需要领悟的知识点却一知半解,语文学习的技能也没有掌握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重新提出了“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这一话题,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指明深挖教材的重要性,还原教材的本真,让教材说话,让教材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最终达到学生认知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感知它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各种技能。
一、回归课堂,回归教材,还原教材本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回归课堂。那么,回归教材,还原教材本真,教师是否也做得很到位和很深入呢?这也正是广大教师需要探索和深入探究的教学课题。我们知道,每位教师都有他们不同的授课风格,但在深挖教材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探讨如何深挖教材。下面将具体用一课堂教学实例来进行阐述。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二首》中(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认识并记住生字生词外,还要理解有些生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词的深刻含义,并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词来了解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在这两首古诗词中分别各有一句提到了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这时教师可启发同学们熟读这两首诗词,从中发现并找出分别是哪两句描述和体现了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在进行这一项教学任务前,教师鼓励同学们站起来讲述一下自己童年的乐事及生活中的乐趣。教师还可通过播放多媒体图片,如春天里几个小伙伴一起放风筝,来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美;另一幅图片则展示几个小朋友在开心地玩捉迷藏的游戏等。同学们在看了老师展示的童年的图片后,都情不自禁地对古代儿童他们在童年会有什么样的乐事和生活乐趣产生了好奇,这时教师启发同学们回到课堂中,回到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中,通过教师这一诱导启发的过程,同学们把注意力转入教材内容中,教师为同学们对教材的深入領会创设了情境和切入点,这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最后教师对两首古诗词进行画龙点睛,揭示这两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意境:这两首诗词同时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儿童们展现着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表现了他们极富天真无邪和烂漫的真性情,流露出诗人对童年时光的追忆和渴望,表现了诗人童心未泯的内心世界。最后揭示的两首古诗词的含义才是教师挖掘教材的所在,才是同学们最终学习本课的主旨所在。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并为学生揭示地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习语文的技能。
二、挖掘语文教材,提取知识营养,为学生写作做好铺垫
在教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入探究,总结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同学们也会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中受益。教师从教材中汲取的各种知识营养会孜孜不倦地浇灌同学们这一盆盆茁壮生长的小嫩苗。同学们对语文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要体现在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上,通过对教材中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和内容含义的理解掌握来学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的记录、描绘、探讨和论证,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语文学习技能掌握才是根本。
总之,广大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为同学们提供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感知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为更好地掌握学习技能打好基础。教师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让同学们充分回归课堂,回归教材,感受学习的乐趣。
9.浅议我学习工笔画的感受 篇九
在线条与墨色中感悟中国画的灵性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从古至今我国先民一直用线条记录着东方绘画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虽然我过去仅从绘画形式与内容来了解与认识中国画,但自从临摹宋人花鸟之后,就一直在思考古人为何这样来画线条,其线条的形式、内容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耐着性子,竭力去模仿,从画论里寻找答案……
叩问画论,我慢慢的了解了工笔画,理解了线条背后的内含,认识到了中国绘画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看到的线条与造形,更在于画者内心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思想和观画者之间产生的共鸣,这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与认知。我生活在现代,从白话文学习开始,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少之甚少,我们所画的国画仅仅是西画的造型、国画的线条形式再加上中国画工具材料,这一切似乎只停留在物象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对象的本体,没有感受对象的精神内核。此类国画仅是中国古画的再現,缺乏画者的表现,我觉得这仅是用中国画材料画的西洋画。
在临摹时,我不断揣摩宋人画出水芙蓉时想要表达的心境是什么?《出水芙蓉图》一画虽小,画得却十分精致生动。用没骨法、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我画此画时选用了较受老师肯定的白描线条先勾勒,所缺的是轻细、柔美之感,虽然我花了不少功夫,但却未能真正的表现出莲花花苞的最美艳时刻,也未达到宋人画中的那种感觉。随后我又临摹了几次,自感有所进步,线条墨色变淡了,柔美对比加强了,荷叶与花苞的色感与空间拉开了,我似乎感受到了其中奥妙之处。
在国画课堂训练时,老师总是提示我们每次上色时都要染一次淡墨,有时全染有时分染,刚开始我不解其意。但我按照老师的方法作画后,发现有两个好处:其一可以表现立体感,显得很厚实,增加层次感。因为工笔画以线条著称,层次感只能通过线条的深浅表现,其他部分就只能用分染;其二全染墨色可以使画面统一,降低火气,避免俗意,使其格调更加高雅。
线条与墨色基本构成了中国绘画的主体,即用笔与用墨,其中精髓值得去钻研一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家。我觉得课程结束不是学习结束,而是需要不断去练习和研究,提升自我的笔墨修养,完善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西洋素描训练体系难以糅合中国画线条造型方式
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学员都是由西画入手开始美术学习的,由于学员们接受了多年的西画绘画造型训练,所以其绘画时的形体结构、明暗调子、冷暖色块等都是原原本本移植于西洋绘画基础,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线条几乎没有接触。
在画工笔人物写生稿时,我感到虽然画得很辛苦,但总是很难画出中国画人物中的那种味道——宁静、脱俗。和老师的范画相比,我的写生稿缺少简单而流畅的线条,缺乏天真稚拙的情趣,取而代之的是准确的人物结构比例。我觉得我的写生稿写实性太强,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因而线条过于繁复,没有对人物造型的取舍和提炼。在经过老师的指导后,我慢慢发现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事倍功半的素描造型很难抓住工笔画的关键——线条。
10.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讲我来交大上课已有半年之余了,各个课程的老师严谨负责和认真的态度给了我太多的感触,最近我们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结束了,童梅老师在讲台上认真的态度,生动的把自然辩证法给我们从各个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传授着,童梅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倍受感动,在我的内心留下深深的印象,也使我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有了真正的认识。
我们每周上课的时间都是在周末,都占用的是周末时间,但是童梅老师没有丝毫怨言,每次都是比我们提前进入教室,提前做好教学工作准备。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我们周内和老师一样都是要进行自己本职的工作,我们怀抱着求真务实和态度严谨的思想来到交大进行入职之后的再教育,老师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让我们明白了交大的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作为研究生,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本分,学习和研究是我们的首要问题,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让人研究的,它源于实践,并且随时接受实践对它的检验,学习自然辨证法可以让我们人眼开阔,思想活跃,对我目前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才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研究绝对的客观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绝对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人们所能认识和把握的只有观察到的事实.人们所说的事实一定是具体的观察主体在一定的理论背景指导下观察到的结果,由于人们的局限,也由于观察主体的背景不同或指导的理论不同,人们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一个对象常常包含有无数的信息,但具体能够观察到什么信息,即看到什么样的事实一定是和观察主体紧密联系的,另外人们观察到的事实一定是对事实干预的情况下的结果,绝对的脱离观察主体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
既然人们发现和掌握的事实只是观察主体站到各自的角度,在他所能凭借的条件下观察到的.因此不管在当时当事人看来他看到的事实是如何正确,他也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真理与事实.不可能存在一个人能够掌握观察对象的全部的信息,因此对一件事情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尽管结果不一致,但他们都是对事实的真实反映.真理可能不只有一个。人类甚至还不如那个瞎子摸象中的瞎子,因为瞎子还有能力摸完整个大象得出对大象的正确认识.而人类穷其智力对一个事情也常常是一知半解,雪泥鸿爪,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永远都要保持对研究对象的敬畏之心.永远都要谦虚,人类是有很多局限的,我们观察了解到的事实永远都是对象的一部分,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对象,对很多的对象我们了解的要比我们以为我们了解的要少的多。对待研究对象,我们在积极探索的同时,也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夜郎自大,不强以为知.其次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既然对同一个对象观察由于主体的观测的角度或背景不同从而得出的事实不同,并且建立在不同观测事实基础之上的判断也肯定会不同,那么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事实,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跟自己不一致的人都是错的,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尽管是相反的观点,也有可能都是对对象的正确反映.比如当前对我国改革的讨论,两派观点争锋相对,但在我看来都有道理,都说出了部分事实,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不同,对对象的认识也不同.既然真理即不是存在于那一个聪明的人所独有,对同一个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也不只一个,那么人们要获得对一个对象的全面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对象的不同层面与不同侧面.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是要营造一个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的环境,要鼓励别人说话,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要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力.只要这样才能掌握对象的更多信息,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少犯错误。三是永远都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对事实相对正确的判断,因此对一个理论和一种判断一定要知道他的约束条件,知道观察者是从那个角度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在运用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要注意人的观察活动对事实的干扰,人观察对象的时候必定会对对象有干扰,我们可能降低干扰,但不可能消除,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观察了解事实的干扰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管理活动或者考察人员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干扰,尽量减少这种干扰的影响。
学习自然辩证法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充实,对生活和工作的帮助很大,虽然课程学完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的进步,书实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童梅老师用心血教了我们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一些方式和方法重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学习为主,最后,我还是得感谢我们辛苦负责认真的童梅老师,正式因为童梅老师的教授我们材进去了自然辨证科学的世界,使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和认识观有了新的认识。
管理学院
工程硕士1135班
杨少坤
11.让孩子感受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乐趣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课堂;全程服务;学习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36-01
一、用爱激发学习欲望
每个学生都需要同情和爱护,当学生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的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抱有殷切的希望。
我以前教的五年级二班,发现课上很少有人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于是,我尽量通过我的态度、表情、语言和教师的爱心把我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由信赖教师到学习上用更高的热情来回报教师。实践证明,中小学期间许多孩子是因为喜欢那位老师才喜欢他所教的那一门课。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关爱,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心中充满希望,感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的被重视、被关注。如有位同学过去上课有时不听讲,经常需要提醒。后来我发现他爱画画,而且画的还很不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让他参加了板报组,并在班上表扬他为板报工作做出的努力。这样促进了他对教师情感上的转变,此后他愿意学数学,还乐于写作业了。课上他能认真听讲,有时还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还有一名女生,反映慢,接受能力较差,平时很少讲话,与谁都合不来,作业总是回家再写,班上没人爱理她。有的同学告诉我,她爸爸妈妈帮助她写作业。过了几天,果然她的作业都对,但三次单元测验她都不及格。为此,我首先表扬她的作业写的认真、整洁,对老师有礼貌,纪律较好。同时鼓励她独立完成作业,不懂的地方问老师,我保证耐心解答。在我的帮助鼓励下,她有几次在校内完成了作业。我在班上表扬了她,还让大家都来关心她,并在几次外出活动中,我找一名能力较强的班干部照顾她,使她感到集体的温暖。现在她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开始有了转变,有困难也敢找我和同学了。我认为,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获得几次成功的体验,这样可以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撼,从而增加自信心,心理上感到愉悦,学习上有了劲头,积极性也就高了。
二、为学生全程服务
教师除了爱学生外,还应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我讲三角形面积时,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课上让他们先用每对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摆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分组讨论,同学们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我问:这三种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我再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最后,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及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合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把旧知识与新问题联系了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三、创设竞争氛围
没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应付不了时代挑战的。而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慢,吃饭慢、写作业慢。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采取了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的策略。如果有错误可以改一次,改对了给满分。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我还要求学生作业要写的干净规范,并对学生所写的作业进行评比,写出优秀作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作业优秀率达到90%。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我经常进行口算比赛,要求两分钟内必须做完基本的20道口算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我们班有的同学20秒内能正确的计算出20道口算题,学生的口算能力明显提高。
上课我提倡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能提出自己见解的,特别是对勇于指出老师讲课中问题的同学,大力赞扬,并且给予奖励,使我们班学习研讨的气氛越来越浓。例如,我们复习平行四边形这部分知识,有这么一道判断题:两个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当时有的同学说对,有的说不对,争论得很激烈。我不急于发表意见,让同学们回家好好想一想,要拿出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同学们回家后,有的画图,有的剪图形证明,还有的问家长。第二天,不用我讲,学生们已经完全弄明白了这道题的原由。而且举例说出两个同底等高平行四边形,它们形状不同,但面积相等的道理。通过讨论,并积极思考,学生们对学习上的问题研讨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当遇到新的问题,他们都愿意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我让学生思考:从一个顶点到对边可以做几条高?有的说只能做一条,有的说做无数条。我让他们通过看图、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思考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到两条不同的对边可以做两条不同的高。学生对此印象深刻。这次期中测验,我们班39人只有5人在90分以下,平均分95分。同学们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了。
我从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建议学生们在学校完成当天作业,课余时间他们可以读更多的课外书和参加体育锻炼。
虽然我接班只有两个多月,但我和学生们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看到学生们在一天天地健康成长时,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我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我的希望可以在学生的身上实现。我将努力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把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喜欢学习,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井冈山小学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受】推荐阅读: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07-29
高中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笔记)11-09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创新观12-14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07-03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06-19
论唯物史观的价值内涵09-30
发展:唯物史观的当代主题11-05
唯物辩证法改革开放11-30
西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争辩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