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制剂论文

2024-12-19

微生物制剂论文(共11篇)

1.微生物制剂论文 篇一

微生物制剂对水产品免疫能力影响的研究

通过施用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研究了解水产品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喂微生物制剂后7-8天,实验组水产品溶菌酶的.活性显著差异于投喂制剂前及对照组,在停止施用微生物制剂后21天,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即无显著差异.

作 者:王开进  作者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4002 刊 名:农业与技术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4 24(5) 分类号:F762.6 关键词:微生物制剂   溶菌酶活性   水产品  

2.微生物制剂论文 篇二

一、试验材料

褐煤:黑龙江省林口县,资源丰富;草炭: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储量丰富;

珍珠岩:河南省信阳市珍珠岩厂;蛭石:河南省南阳市广溢矿产品有限公司。

二、试验方法

将上述载体各100克分装于15厘米×30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折叠卷起(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防止杂菌效果),插入到真实的灭菌样品中间(25千克的肥料袋中),用巴氏灭菌法进行灭菌。用同样的方法准备样品后分别进行高温高压湿热灭菌、γ-射线灭菌,另设不灭菌的样品为对照。

三、试验结果

采用三种灭菌方法, 分别在不同灭菌时间段取样,用显微镜镜检法结合活菌平板计数法,检测每种灭菌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活菌存活情况,确定最佳的灭菌方法和灭菌条件。试验结果见表1。

试验结果表明:出巴氏灭菌法的堆置灭菌14天、高压湿热灭菌150分钟 (121℃) 、γ-射线灭菌法的照射剂量200G为最佳的灭菌条件。

为了更进一步的比较这三种灭菌方法的优劣, 我们进行了这三种灭菌方法的灭菌均匀性试验,即利用上述三种灭菌方法对载体灭菌后,选取灭菌后载体不同部位的样品,进行载体中存活杂菌数测定, 选取样品的主要部位有以下几个:1.周边部位2个样品 (1, 2, 号) , 2.中心部位1个样品 (3号) ,灭菌后不同部位载体中活菌数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巴氏灭菌法的堆置14天灭菌,对于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草炭和褐煤,效果很好,而对于矿物质占主要成分的珍珠岩和蛭石,则灭菌效果不是太理想。高压湿热灭菌法的灭菌150分钟 (121℃) 能够较彻底的杀灭载体中的微生物,但有时对于个别的部位灭菌不均匀。γ-射线灭菌法的照射剂量200Gy,能够均匀地杀灭置于其照射范围内的载体中的所有微生物,综合上述的试验数据结果,我们认为γ-射线灭菌法的照射剂量200Gy,为最佳的载体灭菌条件。

四、结束语

微生物制剂所选用的吸附载体中如果含有杂菌数量较多,将直接影响微生物制剂的质量。因此对吸附载体进行灭菌,能够使微生物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最大限度地吸附到载体上并定植和繁殖,减少吸附载体中原有的杂菌对微生物肥料中的大豆根瘤菌菌体的竞争抑制作用,使制剂发挥应有的微生物效应[3,4]。

摘要:文章进行了巴氏、高压湿热、γ-射线灭菌法三种灭菌方法对草炭、褐煤、珍珠岩和蛭石四种不同吸附载体的灭菌效果试验, 从中确定了γ-射线灭菌法的照射剂量200Gy为最佳的载体灭菌条件, 为微生物制剂选用吸附载体灭菌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微生物制剂,吸附载体,灭菌方法

参考文献

[1]牛彦波, 昊皓琼, 李智载体、灭菌方式及pH对生物肥料产品活菌数及保存期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 15 (3) :36-39

[2]李永兴, 匡柏健, 李久蒂.不同载体对微生物菌剂质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9 (6) :30-32.

[3]刘雯雯, 姚拓, 孙丽娜等.菌糠作为微生物肥料载体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 (2) :787-791.

3.微生物制剂论文 篇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情况确定在叶县渔场实施。该场是平顶山市国营事业良种场,叶县渔场池塘养殖集中,池塘条件相近。我们选择4口池塘,1、2号池塘面积共0.47 hm2作为试验鱼池, 3、4号池对照池养殖面积0.2 hm2。主要培育具有代表性的鲤鱼种。

1.1.2鱼种放养试验1、2号池投放0.8~1 cm的小规格鲤鱼苗21万尾。对照3、4号池投放同规格鲤鱼苗9万尾。夏花鱼种下塘前,进行体外消毒。选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杀灭病菌、寄生虫等,一定要掌握好药物的浓度、水温的高低和鱼体耐受程度,确定消毒时间,既要消毒彻底,又要防止对鱼种产生副作用。

1.1.3选用微生态制剂采用复合微生态制剂——三色生态菌。

1.2方法

对照组的饲料不加三色生态菌直接投喂,试验组的饲料加入三色生态菌投喂。具体操作方法:每次投喂时,提前30 min在饲料中拌洒三色生态菌,拌施后投喂,不曝晒饲料。用量为每公斤饲料加2 mL。为了拌施均匀,微生态制剂应先加水稀释3~5倍后再喷洒。

2结果

2.1产量

试验1、2号池共产鲤鱼种3 686 kg,平均规格25.0 g/尾,平均单产7 998 kg/hm2,对照3、4号池共产鲤鱼种1 540 kg,平均规格24.8 g/尾,平均单产7 700 kg/hm2,试验池比对照池平均单产提高298 kg/hm2。

2.2成活率

试验1、2号池投放0.8~1 cm的小规格鲤鱼苗21万尾,产出鱼种14.742万尾,成活率70.2%。对照3、4号池投放0.8~1 cm的小规格鲤鱼苗9万尾,产出鱼种6.21万尾,成活率69.0%。试验池比对照池提高1.2个百分点。

2.3饵料系数

试验1、2号池共投喂鲤鱼种饲料7 000 kg,饵料系数1.9。对照池3、4号池共投喂鲤鱼种饲料3 200 kg,饵料系数2.1,饵料系数提高9.4%。

3效益分析

3.1投入

1、2号池投入共计32 200元,主要包括鱼种费2 500元、饲料费17 500元、人工工资5 600元、水电费2 800元、生态菌费300元、药物及其他3 500元。3、4号池投入共计14 300元,主要包括鱼种费1 080元、饲料费8 080元、人工工资2 400元、水电费1 240元、药物及其他1 500元。

3.2效益

鲤鱼种单价12元,试验1、2号池鲤鱼种的产值44 232元,投入32 200元,利润12 032元,平均利润25 600元/hm2。对照3、4号池鲤鱼种的产值18 480元,投入14 300元,利润4 180元,平均利润20 900元/hm2。

试验池比对照池的平均利润高4 700元/hm2。

4小结与讨论

4.1三色生态菌能够促进鱼类生长

在同等的养殖条件下,试验池比对照池平均单产提高298 kg/hm2,平均规格高0.2 g;本对照试验充分说明三色生态菌能够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对饲料的吸收利用,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营养成分。

4.2改善机体微生态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试验1、2号池鲤鱼种成活率70.2%,对照3、4号池鲤鱼种成活率69.0%,试验池比对照池提高1.2个百分点;试验证明三色生态菌能够调节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形成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增加鱼类免疫力,减少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4.3饵料系数

试验池鲤鱼种的饵料系数1.9比对照池的饵料系数2.1低0.2。

4.4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试验池比对照池的平均利润高4 700元/hm2。经济效益提高22.5%。

4.5提高鱼的品质

养殖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品,不但会造成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和污染水域环境,而且还会杀害水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微生态失调。在病害防治中,如果进行微生态调控,尽量不用化学药品,这样既可防治疾病,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生产健康的绿色食品。

4.6三色生态菌拌饲投喂鱼类对水质的作用

我们通过对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监测,对照分析,饲料种加入三色生态菌和不加入三色生态菌没有明显的变化。

4.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复习题 篇四

一、练习题、什么是灭菌法?比较灭菌、消毒、抑菌、防腐、无菌的不同。、什么是 F 值?什么是 F 0 值?各有何应用?、什么是物理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什么是湿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使用热压灭菌柜时应注意什么?、灭菌的标准是什么?药剂学上灭菌有何特点?、什么是无菌操作法?有何特点?、什么是注射剂?应符合哪些质量要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什么是热原?污染途径有哪些?有何特性?除去方法有哪些?检查方法有哪些?、注射剂的溶媒有哪几类?质量标准如何?、什么是去离子水?常用何法制备?什么是注射用水?常用何法制备?什么是灭菌注射用水?三种水各有何应用?、注射剂的附加剂有哪些?举例说明。、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怎样?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怎样?比较两者异同。、安瓿应符合哪些质量要求?安瓿按玻璃化学组成分为哪几类?各自适用性怎样?如何处理?、注射液配制方法有几种?各自适用性怎样?、注射液应怎样过滤?常用的滤器有哪几种?各有何性能特点?、注射剂的灌封包括哪几个步骤?灌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是输液?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输液的包装材料有哪些?应分别符合哪些质量要求?怎样清洁处理?、输液在质量要求与制备工艺上与安瓿注射剂有何不同?、什么是粉针?哪些药物宜制成粉针?举例说明。粉针制备方法?、冷冻干燥工艺流程怎样?有何特点?、滴眼剂应符合哪些质量要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举例说明。、配制 2%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150ml,需加多少氯化钠才能成为等渗溶液?(已知: 1%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冰点降低度为 0.12,1% 氯化钠溶液的冰点降低度为 0.58)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注射剂的制备中,洁净度要求最高的工序为()

A、配液 B、过滤 C、灌封 D、灭菌、()常用于注射液的最后精滤

A、砂滤棒 B、垂熔玻璃棒 C、微孔滤膜 D、布氏漏斗、塔式蒸馏水器中的隔沫装置作用是除去()

A、热原 B、重金属离子 C、细菌 D、废气、NaCl 等渗当量系指与 1g()具有相等渗透压的 NaCl 的量

A、药物 B、葡萄糖 C、氯化钾 D、注射用水、安瓿宜用()方法灭菌

A、紫外灭菌 B、干热灭菌 C、滤过除菌 D、辐射灭菌、()为我国法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

A、离子交换树脂法 B、电渗析法

C、重蒸馏法 D、凝胶过滤法、()注射剂不许加入抑菌剂 A、静脉 B、脊椎 C、均是 D、均不是、注射剂最常用的抑菌剂为()

A、尼泊金类 B、三氯叔丁醇 C、碘仿 D、醋酸苯汞、滴眼液中用到 MC 其作用是()

A、调节等渗 B、抑菌 C、调节粘度 D、医疗作用、NaCl 作等渗调节剂时,若利用等渗当量法计算,其用量的计算公式为()

A、x=0.9%VEW D、x=0.09%V-EW 11、冷冻干燥正确的工艺流程为()

A、测共熔点 → 预冻 →升华→干燥

B、测共熔点 → 预冻 →干燥→升华

C、预冻 →测共熔点→升华→干燥

D、预冻 →测共熔点→干燥→升华、()兼有抑菌和止痛作用

A、尼泊金类 B、三氯叔丁醇 C、碘仿 D、醋酸苯汞、注射用水除符合蒸馏水的一般质量要求外,还应通过()检查

A、细菌 B、热原 C、重金属离子 D、氯离子、配制 1%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200ml,需加氯化钠()克使成等渗溶液。(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 0.18)

A、1.44g

B、1.8g

C、2g

D、0.18g 15、焦亚硫酸钠在注射剂中作为()

A、pH 调节剂 B、金属离子络合剂 C、稳定剂 D、抗氧剂、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中()

A、酸价越高越好 B、碘价越高越好 C、酸价越低越好 D、皂化价越高越好、热压灭菌的 F 0 一般要求为()

A、8-12 B、6-8 C、2-8 D、16-20 18、大量注入低渗注射液可导致()

A、红细胞死亡

B、红细胞聚集

C、红细胞皱缩

D、溶血、注射剂质量要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各类注射剂都应做澄明度检查

B、调节 pH 应兼顾注射剂的稳定性及溶解性

C、应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D、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酒精 B、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注射用水、某试制的注射剂(输液)使用后造成溶血,应改进()

A、适当增加水的用量 B、酌情加入抑菌剂 C、适当增大一些酸性 D、适当增 NaCl 的量、药物制成无菌粉末的目的是()

A、防止药物氧化散 B、方便运输贮存 C、方便生产 D、防止药物降解

(二)配伍选择题

[1-5] 请写出维生素 C 注射液中各成份的作用

A、维生素 C B、NaHCO 3 C、NaHSO 3 D、EDTA-Na 2 E、注射用水、pH 调节剂()、抗氧剂()、溶剂()、主药()、金属络合剂()

[6-10] 请选择适宜的灭菌法

A、干热灭菌(160 ℃ /2 小时)

B、热压灭菌 C、流通蒸气灭菌

D、紫外线灭菌

E、过滤除菌、5% 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空气和操作台表面()、维生素 C 注射液()、安瓿()

[11-15] 处方分析

A、醋酸氢化可的松微晶 25g B、氯化钠 3g C、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D、硫柳汞 0.01g

E、聚山梨酯 80 1.5g 注射用水 加至 1000ml 11、药物()、抑菌剂()、助悬剂()、润湿剂()、等渗调节剂()

[16-20]

A、电解质输液 B、胶体输液 C、营养输液 D、粉针

E、混悬型注射剂、生理盐水()、右旋糖酐注射液()、静脉脂肪乳()、辅酶 A()、醋酸可的松注射剂()

[21-25] 请选择下列去除热原方法对应的热原性质

A、180 ℃ /3-4 小时被破坏 B、能溶于水 C、具不挥发性

D、易被吸附 E、能被强氧化剂破坏、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用活性炭过滤()、用大量注射用水冲洗容器()、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玻璃容器高温处理()

[26-30]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脊椎注射、等渗水溶液,不得加抑菌剂,注射量不得超过 10ml()、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软组织内,剂量为 1~2ml()、用于过敏试验或疾病诊断()、起效最快的是()、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注射的是()

[31-35] 利用热原的性质除去热原

A、耐热性 B、水溶性 C、滤过性 D、不挥发性

E、不耐强酸、碱、氧化剂

31、安瓿经 250 ℃ /30 分钟灭菌()

32、用重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33、配液时加入适量活性炭,最后用微孔滤膜过滤()

34、塔式蒸馏水器中安置隔沫装置()

35、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溶液荡洗输液瓶()

[36-40] A、粉针 B、胶体溶液型注射剂 C、溶液型注射剂 D、混悬型注射剂 E、乳浊型注射剂

36、右旋糖酐制成()

37、辅酶 A 宜制成()

38、盐酸普鲁卡因可制成()

39、黄体酮制成()

40、脂肪制成()

(三)比较选择题 [1-5]

A、注射剂 B、滴眼剂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pH 要求为 5.0-7.8()、pH 要求为 4-9()、每一种制剂均要求作无菌检查()、常用硝酸苯汞为抑菌剂()、要求无热原()

[6-10]

A、热压灭菌 B、流通蒸气灭菌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用于输液灭菌()、用于安瓿注射剂灭菌()、可杀死热原()、属于湿热灭菌()、注射用油灭菌()

[11-15]

A、注射用水 B、注射用油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电渗析法制备()、离子交换法制备()、重蒸馏法制备()、反渗透法制备()、只能肌肉注射()

[16-20]

A、有去除离子作用 B、有去除热原作用 C、以上两种作用均有 D、以上两种作用均无、电渗析法制水()、离子交换法制水()、重蒸馏法制水()、反渗透法制水()、0.45 μ m 微孔滤膜过滤()

[21-25]

A、注射用水 B、去离子水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用于配制注射液()、用于安瓿的粗洗()、用于安瓿的精洗()、用于溶解粉针()、用作水源制备重蒸馏水()

[26-30]

A、微孔滤膜 B、砂滤棒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6、注射液的精滤()、注射液的粗滤()、除热原()、可截留一般滤器不能截留的微粒()、分粗、中、细三种规格()

[31-35]

A、静脉注射 B、脊椎注射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1、不许加抑菌剂()

32、要求严格等渗()

33、主要是水溶液,少数乳浊液也可()

34、混悬液可以注射()

35、每次注射剂量可达数百 ml()

[36-40]

A、维生素 C 注射液 B、葡萄糖注射液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6、可用流通蒸气灭菌法灭菌()

37、必须用热压灭菌法灭菌()

38、灌封时须通惰性气体()

39、不许加抑菌剂()

40、必须在 100 级洁净区中灌封()

(四)多项选择题、输液的质量要求与一般注射剂相比,更应注意()

A、无菌 B、无热原 C、澄明度 D、pH 值、除去药液中热原的方法有()

A、吸附法 B、离子交换法 C、高温法 D、凝胶过滤法、延缓主药氧化的附加剂有()

A、等渗调节剂 B、抗氧剂 C、金属离子络合剂 D、惰性气体、注射液机械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药液蒸发 B、出现鼓泡 C、焦头 D、装量不正确、注射剂安瓿的材质要求是()

A、足够的物理强度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具有低的膨胀系数 D、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输液的灌封包括()等过程

A、灌液 B、衬垫薄膜 C、塞胶塞 D、扎铝盖、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当活性炭,其作用是()

A、吸附热原 B、脱色 C、助滤 D、提高澄明度、下列()不是去除器具中热原的方法

A、吸附法 B、离子交换法 C、高温法 D、酸碱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有()

A、离子交换法 B、重蒸馏法 C、反渗透法 D、凝胶过滤法、输液的灭菌应注意()

A、从配液到灭菌在 4 小时内完成B、经 115.5 ℃ /30` 热压灭菌

C、从配液到灭菌在 12 内完成 D、经 100 ℃ /30` 流通蒸气灭菌、使用热压灭菌柜应注意()A、使用饱和水蒸气

B、排尽柜内空气

C、待柜内压力与外面相等时再打开柜门

D、灭菌时间应从全部药液真正达到温度时算起、注射剂配制时要求是()

A、注射用油应用前经热压灭菌

B、配制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配法,易产生澄明度问题的原料应用稀配法

C、对于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活性炭起吸附和助滤作用

D、所用原料必须用注射用规格,辅料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特点是()

A、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B、可随意选择溶剂以制备某种特殊药品

C、含水量低 D、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特性、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灌封后的注射剂必须在 12 小时内进行灭菌

B、滤过除菌法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C、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溶液中最小

D、在达到灭菌完全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灭菌的温度和缩短灭菌的时间、热原的化学组成为()

A、淀粉 B、脂多糖 C、蛋白质 D、磷脂、下列()均不能用来溶解粉针

A、去离子水 B、重蒸馏水 C、高纯水 D、灭菌注射用水、安瓿注射剂的灌封包括()等步骤

A、精滤 B、灌液 C、熔封 D、衬垫薄膜、凡()不稳定的药物均需制成粉针

A、遇热 B、遇水 C、遇光 D、遇氧气、可以加入抑菌剂的制剂为()

A、滴眼剂 B、注射用无菌粉末 C、静脉注射剂 D、肌肉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是()

5.微生物制剂论文 篇五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注射剂溶剂的是

A、注射用水

B、乙醇 C、乙酸乙酯

D、PEG

E、丙二醇

2、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时,以下不属于抗氧化措施的是

A、通入氮气 B、100℃,15分钟灭菌 C、通入二氧化碳 D、加亚硫酸氢钠 E、加入依地酸二钠

3、在某注射剂中加入亚硫酸氢钠,其作用可能为

A、抑菌剂 B、金属螯合剂 C、缓冲剂 D、抗氧剂 E、增溶剂

4、有关滴眼剂错误的叙述是

A、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疾病的无菌制剂

B、眼用溶液剂的pH应兼顾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刺激性的要求

C、混悬型滴眼剂要求粒子大小超过50μm的颗粒不得超过2粒

D、用于眼外伤或术后的眼用制剂必须满足无菌

E、增加滴眼剂的粘度,使药物扩散速度减小,对治疗效果不利

5、可作为栓剂的促进剂是

A、聚山梨酯80 B、尼泊金

C、椰油酯

D、聚乙二醇6000 E、羟苯乙酯

二、配伍选择题

1、A.含水量偏高B.喷瓶C.产品外形不饱满D.异物E.装量差异大 <1>、装入容器液层过厚 A B C D E

<2>、升华时供热过快,局部过热 A B C D E

<3>、冷干开始形成的已干外壳结构致密,水蒸气难以排除 A B C D E

2、A.维生素C l04g

B.依地酸二钠0.05g C.碳酸氢钠49g D.亚硫酸氢钠2g E.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上述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中 <1>、用于络合金属离子的是 A B C D E

<2>、起调节pH的是 A B C D E <3>、抗氧剂是 A B C D E

3、A.甲基纤维素B.盐酸C.三氯叔丁醇D.氯化钠E.焦亚硫酸钠 <1>、用于注射剂中的抗氧剂的是 A B C D E

<2>、用于注射剂中局部抑菌剂 A B C D E

<3>、混悬型注射剂中常用的混悬剂 A B C D E

4、A.稳定剂B.调节PHC.调节黏度D.抑菌剂E.调节渗透压(滴眼剂中加入下列物质其作用是)<1>、硼酸盐缓冲溶液 A B C D E <2>、氯化钠

第1页

A B C D E <3>、苯扎氯铵 A B C D E <4>、聚乙烯醇 A B C D E

5、A.气雾剂B.静脉注射C.口服制剂D.肌内注射E.经皮吸收制剂 <1>、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百分之百利用 A B C D E

<2>、由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全身吸收很少,药效发挥较慢,常用作局部治疗 A B C D E

<3>、可以通过肺部吸收,被吸收的药物不经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A B C D E

6、A.膜剂B.涂膜剂C.喷雾剂D.气雾剂E.粉雾剂

<1>、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装置中制成的制剂 A B C D E

<2>、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的制剂是 A B C D E

7、A.可可豆脂B.十二烷基硫酸钠C.卡波普D.羊毛脂E.丙二醇 <1>、潜溶剂 A B C D E

<2>、栓剂油脂性基质 A B C D E

<3>、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作乳膏剂的乳化剂的是 A B C D E

8、A.PEG 4000

B.棕榈酸酯

C.吐温60 D.可可豆脂

E.甘油明胶 <1>、吸湿性强,体温下不熔化而缓缓溶于体液的基质 A B C D E

<2>、多用作阴道栓基质 A B C D E

<3>、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A B C D E

9、A.聚乙二醇B.硬脂酸铝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没食子酸酯类E.巴西棕榈蜡 <1>、可防止栓剂中药物的氧化 A B C D E

<2>、可增加栓剂基质的稠度 A B C D E

<3>、可促进栓剂中药物的吸收 A B C D E

<4>、属于栓剂的硬化剂的是 A B C D E

三、多项选择题

1、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常用乳化剂

A、大豆油 B、普朗尼克F-68 C、红花油 D、卵磷脂 E、豆磷脂

2、下列有关葡萄糖注射液的叙述正确的有

第2页

A、活性炭脱色 B、采用浓配法 C、盐酸调pH至6~8比较稳定 D、灭菌温度和PH影响本品稳定性 E、热压灭菌

3、下列可作气雾剂抛射剂的物质是

A、氢氟烷烃 B、压缩空气 C、压缩氮气 D、碳氢化合物 E、压缩二氧化碳

4、按给药途径将气雾剂分为

A、溶液型气雾剂 B、混悬型气雾剂 C、非吸入气雾剂 D、吸入用气雾剂 E、外用气雾剂

5、根据形态可将凝胶剂分为

A、乳胶剂 B、油脂性凝胶剂 C、胶浆剂 D、水性凝胶剂 E、混悬型凝胶剂

6、目前的栓剂基质中,可可豆脂较好的代用品有

A、椰油酯 B、羟苯酯 C、羊毛脂 D、山苍子油酯 E、棕榈酸酯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注射用溶剂包括注射用水、注射用油(大豆油、芝麻油、茶油等)、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不包括乙酸乙酯。【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影响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还有空气中的氧、溶液的pH和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因此生产上采取充填惰性气体、调节药液pH、加抗氧剂及金属离子络合剂等措施。【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表面活性剂在注射剂中可以用作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亚硫酸氢钠是注射剂中常用的抗氧剂。【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适当增大滴眼剂的黏度可延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从而增强药物作用,有利于治疗。【该题针对“眼用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通过与阴道或直肠接触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栓剂,可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脂肪醇和脂肪酸酯类、尿素、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羟甲基纤维素钠、环糊精类衍生物等作为药物的吸收促进剂,以增加药物的吸收。聚山梨酯80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配伍选择题

1、<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冻干制剂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

(1)含水量偏高:装入液层过厚、真空度不够、干燥时供热不足、干燥时间不够、冷凝器温度偏高等均可出现。

(2)喷瓶:预冻温度过高或时间太短、产品冻结不实、升华供热过快、局部过热等,可使部分内容物熔化为液体,在高真空条件下从已干燥的固体界面下喷出。

(3)产品外观不饱满或萎缩:冻干过程首先形成的外壳结构较致密,水蒸气很难升华出去,致使部分药品潮解,引起外观不饱满和体积收缩。一般黏度较大的样品更易出现这类情况。【该题针对“注射用无菌粉末”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注射用无菌粉末”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 C

第3页

【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注射用无菌粉末”知识点进行考核】

2、<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C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设计。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故显强酸性。注射时刺激性大,产生疼痛,故加人碳酸氢钠,使维生素C部分地中和成钠盐,以避免疼痛。同时碳酸氢钠起调节pH的作用,以增强本品的稳定性。影响本品稳定性的因素还有空气中的氧、溶液的pH和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等。因此生产上采取充填惰性气体、调节药液pH、加抗氧剂及金属络合剂等措施。但实验表明抗氧剂只能改善本品色泽,对稳定制剂的含量没有作用,亚硫酸盐和半胱氨酸对改善本品色泽作用较显著。故本组题答案应选BCD。

3、<1>、【正确答案】 E <2>、【正确答案】 C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混悬型注射剂中常用的混悬剂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等;常用的抑菌剂有: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等;而氯化钠是调节渗透压;盐酸调节PH;焦亚硫酸钠是抗氧剂。

4、<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滴眼剂的各个附加剂的作用;硼酸缓冲液常用于调节PH;氯化钠调节渗透压;苯扎氯铵属于抑菌防腐剂;聚乙烯醇调节黏度。<2>、【正确答案】 E <3>、【正确答案】 D <4>、【正确答案】 C

5、<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E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口服吸收的某些药物会受到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一般口服吸收的药物,会在全身起效。肌内注射给药存在吸收过程,由肌肉组织渗透到毛细血管,从而进人体循环发挥药效。

6、<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气雾剂是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定量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该题针对“喷雾剂和粉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喷雾剂(sprays)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7、<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潜溶剂系指能形成氢键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可可豆脂是栓剂的一种油脂性基质。

第4页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水包油型乳化剂有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山梨酯类。

8、<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PEG4000的熔点是40~48℃,体温下不溶解,此类基质吸湿性较强,受潮容易变形,故应储存于干燥处。<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甘油明胶常用作局部杀虫、抗菌的阴道栓的基质。<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棕榈酸酯:系由棕榈油酸加硬脂酸与甘油酯化而成,对直肠黏膜和阴道黏膜均无不良影响,抗热能力强,酸价和碘值低,为较好的半合成脂肪酸酯。

9、<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当主药易被氧化时,应采用抗氧剂,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叔丁基对甲酚(BHT)、没食子酸酯类等。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当药物与基质混合时,因机械搅拌情况不良,或因生理上需要时,栓剂制品中可酌加增稠剂,常用作增稠剂的物质有氢化蓖麻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铝等。<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目前常用的直肠与阴道黏膜吸收促进剂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脂肪醇和脂肪酸酯类以及尿素、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环糊精类衍生物等可供选择。<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若制得的栓剂在贮存或使用时过软,可以加入硬化剂,如白蜡、鲸蜡醇、硬脂酸、巴西棕榈蜡等调节,但其效果十分有限。

三、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BDE 【答案解析】原料一般选用植物油,如大豆油、麻油、红花油、棉子油等,所用油必须符合药典的要求。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的乳化剂常用的有卵磷脂、豆磷脂及普朗尼克F-68(Pluronic F-68)等数种。一般以卵磷脂为好。稳定剂常用油酸钠。

2、【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葡萄糖注射液有时产生云雾状沉淀,一般是由于原料不纯或滤过时漏炭等原因造成,解决办法一般采用浓配法,滤膜滤过,并加入适量盐酸,中和胶粒上的电荷,加热煮沸使糊精水解,蛋白质凝聚,同时加入活性炭吸附滤过除去。采用热压灭菌。

葡萄糖注射液另一个不稳定的表现为:颜色变黄和pH下降。有人认为葡萄糖在酸性溶液中,首先脱水形成5-羟甲基呋喃甲醛,5-羟甲基呋喃甲醛进一步聚合而显黄色。影响本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灭菌温度和溶液的pH。因此,为避免溶液变色,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灭菌温度与时间,同时调节溶液的pH在3.8~4.0较为稳定。

3、【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ACDE都可以作为气雾剂的抛射剂,压缩空气不可以作为抛射剂使用。

4、【正确答案】 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雾剂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可将气雾剂分为吸入气雾剂、非吸入气雾剂和外用气雾剂。

5、【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凝胶剂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乳胶剂、胶浆剂和混悬型凝胶剂。

6、【正确答案】 ADE

第5页

【答案解析】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系由天然植物油经水解、分馏所得C12~C18游离脂肪酸,部分氢化后再与甘油酯化而得的甘油三酯、二酯、一酯混合物。这类基质具有适宜的熔点,不易酸败,为目前取代天然油脂的较理想的栓剂基质。常用的有:(1)椰油酯;(2)山苍子油酯;(3)棕榈酸酯;(4)硬脂酸丙二醇酯。

6.药物制剂项目简历 篇六

只作为模板范文,大学生在毕业时要怎样写好一份个人简历?对于个人简历包括那些内容?简历有那些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个人简历都要包括什么内容?以下大学生个人简历网小篇为大家推荐以下这份药物分析应用工程简历模板参考个人简历写作范文。 姓名:个人简历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8岁(1988年5月2日) 居住地:天津 电 话:151******(手机)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 位:制剂项目负责人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药物制剂 学 校:天津中医药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目标地点:天津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制剂项目负责人 工作经验 /4 — /12:XX有限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研发部 制剂项目负责人 1. 单独承担并完成所有的申报临床的制剂开发工作; 2. 负责车间工业化规模的生产工艺放大; 3. 负责原料药粒度研究和晶型考察的补充研究; 4. 临床样品生产和车间商业化批量的生产工艺放大。 /7 — 2013/1:XX有限公司[1年5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研发部 制剂项目负责人 1. 负责本项目申报临床阶段制剂开发的所有工作; 2. 完成CTD资料; 3. 文献调研和处方筛选; 4. 工艺参数基本确定 教育经历(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小篇为大家收集) 2007/9— 2011/6 天津中医药大学 药物制剂本科 证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为人随和,擅与人沟通,有亲和力,工作有较强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今凭借敬业的心,向贵公司谋求一份充分发挥我特长和优势的职业。如能加盟当竭尽所能、为贵公司明天的辉煌尽一份微薄之力。

7.旺发生物微生态制剂专家 篇七

益优健 (母猪专用、仔猪专用、育肥猪专用系列产品)

优菌素 (肉鸡专用、蛋鸡专用系列产品)

生物有机肥发酵剂EM菌剂

单一菌粉:枯草芽孢杆菌, 纳豆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 地衣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 光合细菌, 乳酸菌, 肥水菌, 底改活菌

总部地址: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西路颐和国际商务中心A座1区807-8120317-2188466 2128466传真:0317-2188466

8.微生物制剂论文 篇八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菌剂;纤维素酶制剂;牛粪;堆肥

中图分类号:Q939.9;S1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1—0362—04

牛粪主要用于生产有机肥和沼气,用牛粪堆肥处理后的有机肥在施入农田前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的虫卵、病菌和草籽。牛粪属于冷性堆肥材料,所含纤维素量大,自然堆肥降解速度慢,并且不易起温,达不到我国堆肥无害化标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牛粪堆肥中加入发酵菌剂可以促进牛粪堆肥的腐熟进程,并能提高堆肥的质量。徐大勇等将外源腐熟菌剂用于牛粪堆肥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腐熟菌剂的堆肥比自然堆肥进入高温期(>50℃)提前了11 d。赵明梅等认为加入发酵菌剂的堆肥,C/N下降速度比单独牛粪堆肥下降的速度快。刘佳等认为接种菌剂的牛粪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快于自然堆肥,接种微生物菌剂加快了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单一种类的微生物不如接种复合菌剂的堆肥效果好。隋文志等认为加入调理剂能促使堆肥快速升温,并且调理剂不同会影响堆肥的养分。然而,对于加入菌剂和纤维素酶的综合研究比较少。

本试验将自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添加到堆肥中,共4个试验组,分别为处理A(空白对照),处理B(接种0.5%菌剂),处理C(接种0.5%菌剂和0.03%纤维素酶),处理D(接种0.5%菌剂和0.05%纤维素酶),通过测定堆肥中物理、化学、生物各指标的变化,判断堆肥的处理效果。其中,接种0.5%菌剂在先前的研究中确定为最佳的菌剂添加量,本研究侧重于鉴定堆肥中菌剂和酶的最佳组合。研究发现,处理D(接种0.5%菌剂和0.05%纤维素酶)的堆肥效果最好。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堆肥材料为辽宁省本溪市木兰花牛场的脱水牛粪和稻壳。微生物菌剂为前期试验所制得的微生物菌剂。该菌剂是从腐熟牛粪与土壤中分离出的HN1(枯草芽孢杆菌)、HP2(地衣芽孢杆菌)、TG1(放线菌)、P3(枯草芽孢杆菌)共4株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菌种配合比例为TGl:P3:HP2:HN1=3:1:1:1,经前期试验得出加入0.5%菌剂时堆肥效果最好。纤维素酶制剂为市面上所购,经试验测得其纤维素酶活性为2.35万U/g。堆肥原料牛粪和稻壳成分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堆肥时最初的C/N应为30~35,含水率在50%~60%。计算得出当牛粪与稻壳的质量比约为2:1时,可满足上述条件。

1.2堆肥设计

为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外加纤维素酶制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本试验设置的堆肥处理组如下:处理A,200 kg牛粪+100 kg稻壳粉,即空白组;处理B,200 kg牛粪+100 kg稻殼粉+0.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c,200 kg牛粪+lOO kg稻殼粉+0.5%复合微生物菌剂+0.03%纤维素酶;处理D,200kg牛粪+100 kg稻壳粉+0.5%复合微生物菌剂+0.05%纤维素酶。堆制时,堆长、堆宽、堆高分别为100、100、80 em,顶部尽量平整。雨天在堆体上加盖塑料膜,以免雨水对堆肥的冲刷。

1.3采样及测定

1.3.1样品采集在堆制当日取样,并在开始堆肥后每2 d定时采样1次,采样方法采用多点采样法。将采回的样品48 h内测定。

1.3.2测定项目 测定的项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指标3类,包括堆肥温度、含水率、pH值、C/N、氨态氮、纤维素酶活性、细菌数、种子发芽指数、大肠杆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

用乙醇温度计测定堆温和气温,测定温度分别在09:00和15:00进行。将堆体分上层(10~25 cm)、中层(30~45 cm)、下层(50~65cm)测温,每层选测3个温度值,将平均值作为该层的温度,将3层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堆体的温度,将当天测得的温度进行平均作为当天的温度。从堆肥开始到第1次升温,需每天测温,之后可隔1 d测1次,当堆体温度开始下降时,对堆体进行翻堆。

含水率、pH值、C/N、氨态氮测定参照国家农业标准NY 525—2011。纤维素酶活的测定参照文献[10],细菌数的测定参照文献[11],种子发芽指数的测定参照文献[12](所选择的种子为小白菜籽),大肠杆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参照文献[13]。

2结果与分析

2.1堆肥中温度的变化

堆肥温度是从表观上判定堆肥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图1可见,堆肥初期的升温速度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在堆肥1 d后温度分别升到了49.0、54.7、56.5、57.0℃。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温度在50℃以上维持天数及最高温度分别为:8 d(56.8℃)、9 d(57.7℃)、9 d(58.4℃)、9 d(60.1℃)。在堆肥10 d时,各处理温度都下降到50℃以下,3个处理组温度下降速度都明显快于空白组。此次堆肥在7月份进行,气温较高,由于牛粪经脱水再经过运输,所以堆肥的起始温度比环境高。本次试验在堆制3 d和6 d进行了翻堆,翻堆后温度又形成1个峰值。

nlc202309031610

可见,堆肥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可提高温度峰值,且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其中,加入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0.05%纤维素酶的处理组升温快,最高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效果更好。

2.2堆肥中含水率变化

本次堆肥每个处理的初始含水率都在70%左右(图2),原因是在堆肥的前1 d降雨淋湿了堆料。各个处理随着堆肥的进行水分含量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但堆制4 d水分含量突然增高,主要由于降雨从覆盖塑料膜缝隙进入了堆肥。4个对照组的含水率均在堆制4 d左右达到峰值(和温度峰值相对应)。在堆肥结束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的含水率分别下降了4.91、7.17、7.61、9.66百分点。虽然堆肥后的含水率依然比较大,但从含水率的减少量可知,处理B、处理C、处理D的效果要好于处理A,且处理D的处理效果最好。

2.3堆肥中pH值变化

堆肥中pH值变化为先降低再升高(图3),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在堆肥初期可利用的能源物质较多,微生物繁殖较快,其活动产生的有机酸使堆肥pH值下降,随着堆肥的进行,有机酸被分解,同时又有含氮有机物產生的氨,使堆肥的pH值升高。3个处理组的pH值在堆制6 d达到最低值,空白组比其他3个处理的pH值到达最低点的时间晚2 d。在堆肥结束时,堆肥的pH值大小排序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

2.4堆肥中C/N的变化

本次试验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的初始C/N值(图4)分别为34.84、32.22、32.34、34.23,堆肥结束时4组的最终C/N值为23.67、21.03、20.05、19.89,C/N值分別降低了11.17、11.19、12.29、14.34,由以上分析可知,处理D中C/N值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处理C,在牛粪堆肥中加入微生物菌剂与纤维素酶共同作用更能促进堆肥的腐熟。

2.5堆肥中氨态氮变化

堆肥初期氨态氮含量下降,之后氨态氮变化趋于平稳(图5),氨态氮的降低标志着堆肥趋于腐熟。处理B、处理C、处理D在堆肥前2 d氨态氮含量迅速降低,在2 d后氨态氮含量趋于稳定,说明3个处理前期氨气挥发速度与硝化细菌硝化作用之和大于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矿化作用,之后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与微生物矿化作用平衡,使堆肥中氨态氮保持稳定,处理A在堆制6 d进入稳定期,比后3个处理晚了4 d。

2.6堆肥中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本次试验在堆肥中加入纤维素酶,通过提高堆肥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牛粪中纤维素的降解。由图6可见,4个处理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最后减小的趋势。

处理A和处理B一直保持较低的纤维素酶活性,加入纤维素酶的堆肥酶活性的峰值要明显高。堆肥起始时,处理C、处理D的纤维素酶活性大于处理A和处理B,这是由于处理C、处理D中加入了纤维酶的原因;随着堆肥的进行,微生物快速繁殖,在堆制2 d纤维素酶活达到了峰值,此时4个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大小分别为1.254、1.587、2.954、3.345 U/g;到堆肥4~6 d出现了纤维素酶活性的极小值,可能是4~6 d出现的高温使嗜温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活性降低了,而嗜热微生物还未来得及大量繁殖;在堆制8 d时,处理c和处理D又一次出现峰值,而处理A和处理B在堆制10 d才出现峰值,这个阶段可能是由于嗜热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使纤维素酶活性升高;处理C、处理D和处理A、处理B分别在堆制8 d和堆制10 d之后纤维素酶活性开始降低,堆肥开始进入腐熟期;堆肥结束后,纤维素酶活性由小到大的排序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且堆肥结束后处理B、处理c、处理D的纤维素酶活性小于开始堆肥时的纤维素酶活性,而处理A的仍大于堆肥开始的纤维素酶活性,表明处理A没有完全腐熟。

从上述分析可以推知,在牛粪堆肥中加入纤维素酶制剂有助于堆肥中纤维素酶活的提高,从而加快牛粪腐熟。

2.7堆肥中细菌数变化

由图7可见,堆制4 d,细菌的数量达到了峰值,且处理c和处理D的峰值明显大于处理A和处理B,这可能是由于在堆肥中加入了纤维素酶,从而加快了牛粪中纤维素的分解,使堆肥前期的能量物质更加充分,因而细菌增殖速度加快;堆制4~6 d,细菌数目降低,可能是由于在4~6 d堆肥经历了高温期使细菌死亡或休眠的原因;堆制6~8 d又有1个增长期,是由于堆肥的温度下降,细菌开始繁殖,但峰值的高度远没有堆肥初期时大,主要是由于在堆肥的后期,营养物质的匮乏成为细菌增殖的制约因素;在堆制8 d以后细菌数量开始下降,主要是由于堆肥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消耗,细菌数也随之下降。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加入菌剂的堆肥中加入纤维素酶制剂,可以使细菌更快的繁殖,并且能够提高细菌的数量。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中细菌数目的最大值分别为78亿、223亿、432亿、467亿个/g,处理C和处理D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处理A和处理B,且处理D细菌数量最大。

2.8种子发芽指数

试验用的牛粪是经过粪尿分离的,所以堆肥开始时,堆肥材料对种子已基本无毒害作用了。试验对种子发芽率和平均根长进行了跟踪测定(表2),进而得出堆肥初始和堆肥结束时的种子发芽指数(GI)。由表2和图8可知,堆肥期间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有了大幅的提升。堆肥结束后种子发芽指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且处理D远远大于其他3个处理,说明加入纤维素酶可以显著提高堆肥的卫生质量。

2.9堆肥中大肠杆菌群数及蛔虫卵死亡率

由表3可知,4个处理的蛔虫死亡率都达到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12),大肠杆菌群数发酵后明显少于发酵前,且处理B、处理C、处理D都小于100,达标。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但是处理B、处理C、处理D的效果没有太大差别。处理D中纤维素酶对大肠杆菌数的降低并没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见,纤维素酶主要对堆肥的腐熟进程和质量有显著贡献,对于堆肥的卫生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试验中的堆肥在加入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添加了纤维素酶,设置了4个处理,通过测定堆肥物理、化学、生物指标中各参数的变化来判断堆肥的效果。

堆肥的初始阶段,处理C、处理D升温速度要明显快于处理A、处理B;处理D出现的最高温度最高(60.1℃),高温持续时间最长(9 d),堆肥期间平均的高温为55.6℃;虽然堆肥期间受到雨水的影响,但各处理的含水率在堆肥结束时都有所下降,处理D下降的幅度最大;堆肥中C/N值下降,在堆肥结束时,处理D的C/N值小于20,达到腐熟标准,而其他3个组都大于20,未达到腐熟;处理C和处理D由于在堆肥前期加入了纤维素酶,峰值明显高于处理A和处理B,所以在菌剂堆肥的基础上加入纤维素酶,可以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加入纤维素酶的处理,其细菌增殖速度也较快,且最终达到的数量要高于单独用菌剂处理的堆肥;处理D的GI值最大;4个处理的卫生指标中,蛔虫卵死亡率都达到了农业行业标准,而处理A的大肠杆菌群数比其他3个处理要大,而且大于100个/g,超过了行业标准。

总体而言,处理C、处理D(即接种了微生物菌剂与纤维素酶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处理B(即只接种了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且处理D的效果好于处理C,即在堆肥中加入0.5%的菌剂和0.05%的纤维素酶制剂效果最好,能更显著地促进牛粪腐熟。

9.药物制剂技术复习提纲 篇九

04、常用的非离子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哪些? 05、热压灭菌柜使用的注意事项

06、制备复方碘溶液加入碘化钾目的是什么? 07、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有哪些?

08、写出Stokes公式,描述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哪个因素有关。09、直接或间接有效评价片剂吸收情况的体外和体内指标是什么?

49、助溶剂与增溶剂的作用机理 50、药物微囊化目的51、钙皂常用来制备那种类型的乳剂基质

52、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哪三个方面

53、常用的软膏哪三类。

54、药物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

55、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有哪些?

56、乳膏基质处方、维生素C片、尿素霜、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分析

10、GMP、GSP、GLP、GAP的中文名。

11、热原组成及致热的主要成分?

12、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酸值、碘值、皂化值)

13、输液剂的滤过、灌封要求的洁净级别

14、将青霉素钾制成粉针剂的目的

15、延缓主药氧化的方法

16、哪些制剂不得加入抑菌剂,哪些又可以呢?

17、药筛筛孔的“目”数的定义

18、树脂、树胶等药物宜用采用的粉碎方法

19、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口服起效快慢及原因分析20、空胶囊壳组成

21、片剂的特点

22、片剂中填充剂、崩解剂、吸收剂、润滑剂等各自的功能 23、2005《中国药典》规定薄膜衣片和糖衣片的崩解时限

24、片剂常用崩解剂及泡腾崩解剂

25、片剂包衣的目的26、滴丸制备时种冷凝液的选择

27、丸剂特点

28、喷雾干燥优点

29、栓剂的特点

30、栓剂水溶性基质和油脂性基质有哪些?

31、不污染衣服的基质

32、肛门栓以哪种形状较好

33、PEG4000和PEG400按一定比例混合作软膏基质的目的?

34、哪些物质可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

35、液体制剂的特点

36、甘油在膜剂中的主要作用

37、质地坚硬的矿物药,欲得极细粉时,宜选用什么方法?

38、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39、常用辅料中文与对应的英文缩写 40、半产品、成品、药物、药品、剂型的定义

41、以下辅料在不同制剂中的作用:PEG6000、水、液状石蜡、硬脂酸、蜂蜜

42、溶液剂、亲水胶体溶液、乳剂、混悬液、疏水胶体溶液的定义

43、哪些给药方式能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

44、确保滴丸剂制备时圆整度的有效方法

45、中药合剂能否能随症增减

46、注射方式有哪些?皮下注射常用于什么情况?

47、栓剂制备时注意事项

48、控释制剂的优点

57、能判断所学过的剂型属于那种类型的制剂:如真溶液属于液体剂型

58、回顾分析曾经做过的实验,写出所运用到的药物制剂技术

59、计算题:栓剂基质用量计算、等渗调节剂用量计算 60、对热不稳定药物的常用干燥方法 61、注射用水的pH值要求

62、石灰搽剂、液状石蜡乳、炉甘石洗剂、复方硫洗剂的剂型判断 63、液体制剂中常用防腐剂 64、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作用 65、热原有什么性质

66、滤过是制备注射剂的关键步骤之一,精滤用什么滤器 67、密度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宜用什么方法混合 68、适于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制粒的技术 69、常用作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有哪些? 70、甘油制剂中的作用

71、配制遇水不稳定的药物软膏应选择那种类型软膏基质 72、油脂性基质制备的栓剂全部融化、软化或无硬心的时间要求。73、栓剂制备时,润滑剂如何选择。74、乳剂不稳定的表现有哪些? 75、液体制剂常用的抗氧剂

76、汤剂制备时,对于人参等贵重药材应如何处理 78、目前包合物常用的包合材料 79、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氮酮的目的80、微孔膜包衣片、生物黏附片、不溶性骨架片、亲水凝胶骨架片属于那种类型制剂

81、药品批准文号中“字母”相对应的中文名称“Z”“H”“F”“T”“S”

82、流浸膏的浓度、浸膏剂的浓度、酊剂的浓度、稠浸膏的含水量、干浸膏的含水量分别是多少?

83、常用增塑剂、防腐剂、避光剂、着色剂 84、药品的有效期定义 85、制粒目的86、影响渗漉效果的因素 87、粉碎度、置换价的定义

88、哪些情况下药物不宜制成缓释制剂 89、HLB值与亲水亲油性的关系

90、临床上阿司匹林有哪些剂型,简要说明制备的原因

10.制剂车间消防应急预案 篇十

1.1 编制目的为切实加强消防管理,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突发火灾危害,确保车间在处置火灾时,反应及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三精黑河药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以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车间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的防范和应急预案,对于一般性火灾事件可以参照执行。

1.4 工作原则

1.4.1车间负责制订和协调组织实施本预案,本预案在具体实施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1.4.2 本预案涉及的车间各相关班组,应根据本班组在消防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落实各项支持保障措施,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在处置火灾时作出快速应急反应。

1.4.2在处置火灾时,保护车间财产安全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员工财产和车间设施的安全,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4.3 车间和各个班组不仅要落实预防火灾的各项措施,更要做好紧急应对突发重、特大火灾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应对重、特大火灾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置得当。应急领导机构与职责

2.1 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车间的“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是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领导小组。该组织由车间主管安全生产的车间主任、技术主任、工艺员、班组长等组成。日常工作由车间安全员,并24小时监测值班。

2.1 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审查、批准和修订。

2.组织实施本《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预案》演练。

3.检查落实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火灾现场的组织指挥:发布命令、事故报警、灭火救援、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物资疏散、道路管制、内外联络等。

5.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6.安排受损设施抢修,恢复生产。

7.本《预案》明确为车间日常消防工作责任人。

8.本《预案》在车间发生火灾危害时启动。对于一般火情,车间安全员在接报后,立即向119报警,同时迅速地组织扑救工作。

9.重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地点: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3.1 车间火灾预防

车间维修班组开展经常性的车间级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防火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火源,规范生产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检查监督,消除各项火灾隐患。

3.2 火险预测预报

依据在厂区明显处悬挂防火旗,时刻监测可能发生火灾点。

3.3 火警监测

日常消防责任人实行24小时对在车间可能发生火灾的危险源进行巡查,当火警监控中心报警器报警时,应立即派人根据监控屏幕上显示的火灾点去现场查看,以便把火灾消灭于萌芽中。

3.4 信息报告和处理

3.4.1 发生火情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车间火灾应急小组负责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做以汇报。

3.4.2 各班组接到可能导致灾难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4扑火指挥

扑救火灾由火灾应急指挥小组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人员必须服从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到位,随着火情趋于严重,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之提高,人员组成相应调整,但要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根据火场情况划分战区后,各项工作分指挥部按照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可以全权负责本战区的组织指挥。

4.1 扑火原则

4.1.1 消防重点部位出现一般火情的应急措施

4.1.1.1火情所在部位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安全员报告,并上报公司有关部门;根据火情实际情况同时向119报警。

4.1.1.2车间安全员必须在5分钟内赶赴现场扑救。

4.1.1.3车间有关人员就近利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扑救,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物资。

4.1.2消防重点部位出现重大火灾的应急措施

4.1.2.1发生重大火灾,必须按照“救人重于灭火、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积极组织力量,快速实施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

4.2 火灾应急通讯

4.3 车间洁净区内和一般区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1.发现火情立即向安全员报警(或大声呼叫报警)。

2.安全员5分钟内到达火灾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开展灭火行动;及时向发现者了解情况,采取控制措施,防止蔓延;查明火源和人员是否受到威胁。

3.对范围不大的小火,立即使用附近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并及时向公司工程部和生活服务部报告现场情况。

4.如发现火情蔓延,难以扑救,应拉响警报,拨打119向当地消防部门求援。

5.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火灾区域的门窗、通风系统,控制火势扩大;注意保护、隔离其他区域。

6.利用电话、喊话稳定人员情绪,维持秩序,由现场安全员将车间员工迅速向周围安全地带转移疏散。

7.组织抢救重要物资、贵重物品等。

8.配合当地消防部门开展扑救工作。

9.当确认火已熄灭,立即排烟、抽水,彻底扑灭余火;布置人员值守,严防余火复燃。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破坏现场。

10.详细记录火警发生时间、地点、火警发现者、火灾种类、施救情况等。

4.4制剂车间安全逃生路线

(1)车间二楼洁净区内人员迅速分散汇集到东西两侧的安全玻璃门处,拿起旁边的铁锤或铁棒将玻璃敲碎,迅速离开洁净区,东侧沿对面楼梯下到一楼顺走廊逃离事故现场;西侧由对面的疏散通道离开事故现场。

(2)车间二楼一般区人员由二楼西侧的疏散通道离开事故现场。

(3)车间一楼洁净区内的人员迅速分散汇集到东西两侧的安全玻璃门处,拿起旁边的铁锤或铁棒将玻璃敲碎,迅速离开洁净区,东侧由走廊离开事故现场;西侧由安全门离开事故现场。(也可由一楼物流门离开事故现场)

(4)车间一楼一般区的人员由一楼安全门离开事故现场。也可由一楼物流门离开事故现场。

(5)由于电失火引起局部着火,马上切断所有电源,阻止火势蔓延,同时用灭火器灭火;若无法控制火势,则按(1)中所述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6)由其它原因引起着火,马上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若无法控制火势,则按(1)中所诉迅速离开火灾现场。善后处置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5.1 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由善后处理组负责组织开展,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包括:稳定员工、受伤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协助公司对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按规定给予抚恤或赔偿;配合公司协助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等。

5.2 事故调查与处理

应急状态终止后,事故调查组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各有关班组应及时做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基本内容是: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的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事故责任班组、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的权限及程序按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下,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总结并吸取事故教训。应急保障

车间要做好应对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人力、财力、物资、通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应急保障工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救援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基础通信设施的作用,为扑火工作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后备力量保障

加强车间消防队伍建设,重视后备扑火力量的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扑火梯队。各种扑火力量要在车间救援应急小组组织指挥下,互相支援、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6.3 扑火物资储备保障

车间根据防火任务,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建立相应的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扑火装备。

6.4 应急人员安全

应急响应人员自身的安全是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应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应急功能中应明确保护应急人员安全所做的准备和规定:应急队伍或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包括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有关培训确认等;根据事故的性质,确定个体防护等级,合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收集到事故现场更多的信息后,应重新评估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选配和使用的是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应急人员的消毒设施及程序;对应急人员有关保证自身安全的培训安排,包括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培训与演练

⑴ 运用各种工具、手段,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防意识,明确防火灭火在企业的重要意义。

⑵ 除昼夜巡查外,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消防)检查和法定假日前的安全(消防)大检查。

⑶ 根据生产和季节特点,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提高实战水平。预案生效时间

11.微生物制剂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中职;教育信息化;生物制剂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082-03

收稿日期:2015-05-16

作者简介:刘芸(1981-),女,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化学与分析、药物分析等实验实训的建设与教学管理等。(广东 广州/510430)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日益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校教育的诸多环节发生了巨大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为基于班级授课制、强调知识传递、以教定学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整合探究模式。现阶段,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独特优势受到众多教育者的青睐。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或操作,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完成作业或实训操作的一种教学形态。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讲授完成,知识内化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完成。现阶段的大班制教学环境下,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阶段教师的活动面对全体学生而进行,教师由于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讲授课堂内容,较难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内化阶段,学生遇到问题很难及时得到有效沟通与解决。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生物制剂分析》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现将实施过程阐述如下。

一、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环境的构建均需要信息技术相关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目前,我国已拥有高校精品课程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多个教学视频网站,此外,网易公开课程网、微课网也积累了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作为华南地区的医药类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我校每位教师均配备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信息化教学的比率达100%;教学场所配备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软硬件设施;学生几乎人均一部可通过WIFI或数据连接互联网的智能手机。上述条件表明我校具备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支持。

(二)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生的学习类型

现阶段,中职生的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如何因材施教,是众多职教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永恒话题。笔者根据心理学学习风格特点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1。分析表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偏重于视动混合型,该类型的学生对于互联网充满兴趣,对实践动手操作的兴趣大于在传统理论课堂上的学习。

表1学习风格测试结果分析表

学习风格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视动混合型听动混合型比率23.13%8.08%9.13%41.06%18.6%2.学校作息时间

中职学生一般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周末在家学习和休息。在校期内,晚自习时间从晚上七点至九点由学生支配。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时间得到保障。

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软硬件的配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作息时间来看,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学校生物制剂分析课程的教学是可行的。

二、翻转课堂在生物制剂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一)生物制剂分析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操作流程

“生物技术制药”是医药类学校重点专业。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生物制剂分析》容量大,操作性强,是一门理论知识重要、实践知识更重要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受到场地和教师人数等资源的制约,学生的学习和操作是在教师讲解重难点并演示操作后进行的,学生只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模仿操作,得出数据和结论并撰写实训报告。课堂上,教师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很难及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和答疑。鉴于此,引入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制剂分析》课程的教学中,选取其中的典型学习任务“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检查”为例,介绍翻转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以期对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所提高,为因材施教以及有效教学添砖加瓦。

在中职生物制剂分析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三大环节,其一是课前教师创建视频等学习资料和学生的课前自学环节,其二是课中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内化和评价反馈,最后是总结提升。具体操作流程见下图1。

图1翻转课堂操作流程图

(二)生物制剂分析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组织结构

职业教育的本质即就业教育。根据职业教育的理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相结合,因此,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标准、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测定、检验结果的判断,按照企业工作程序将“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检查”这一程序整合、序化,形成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即一个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图1的操作流程为各子任务的学习创建视频、音频、文档等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课前以及课中各子任务的学习,达成以下学习目标:能够根据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检测标准,编写检验的操作规程;能够运用正确的检测方法,测定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能填写检测报告,并根据检验数据正确判断注射用青霉素钠的质量状况。

翻转课堂在中职生物制剂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三)生物制剂分析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过程

1.视频创建和发布

(1)视频创建。高质量教学视频的录制,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视频内容包括两种,其一是核心原理的解读以及文字类图表的填写;其二是实训操作规范化的演示。笔者主要根据以下三个原则进行视频的创建: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差异,结合组织结构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收集素材,制作PPT课件,录制视频。②根据不同子任务,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的每一个视频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视频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③录制的视频中只有声音和操作步骤,不出现教师的形象,避免了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因教师的不同穿着打扮等课程以外的信息而分心。以《生物制剂分析》课程实训内容“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检查”为例,根据学习情境与教学内容的不同,创建的视频如下表2。

表2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检查教学视频

视频

序号视频主题

(学习情景)视频内容(教学内容)1任务1资料查找1.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含量标准。

2.UV2300紫外分光光度计双波长测定的操作规程2任务2制定计划制定检验操作规程并完成相关表格3任务3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检查1.取样及称量。

2.溶解与定容。

3.双波长法测定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4任务4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检查结果分析1.填写检验原始记录。

2.填写报告书并作出结果判断。

3.归纳学习要点

(2)视频发布。视频录制完成后,经剪辑处理后即可发布。发布的途径有:其一,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发布视频,学生利用智能手机、U盘、移动硬盘、电脑等终端设备存储和分享视频学习资源。其二,将视频学习资源上传至学校资源库建设网站——生物制剂分析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模块中,学生以学号登陆网站下载或在线学习。对于少数没有电脑和互联网支持的学生,教师为其准备DVD光盘,将教学内容刻录在光盘中,学生可利用电视机观看学习内容;对于极少数没有条件利用自身的现代化信息设备完成自主学习的学生,学校在规定的时间段开放学校机房以便学生进行学习。

2.课前自学

学生登陆学习平台并下载学习视频后,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和控制学习进度,并完成在线测试及相关表格的填写。教师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可由自己掌握。学生观看并完成上表2中的视频内容后,需完成的在线测试及相关表格见表3。

表3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检查操作要点及评价表

步骤具体内容评价1.查找

标准《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的检查》测定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2.试样

制备称取0.45g试样置于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加水溶解、搅拌,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制成每1ml中含1.80mg的青霉素钠溶液3.试样

测定将紫外分光光度计开机稳定30min。选定测定波长为264 nm和280nm,以水作空白,进行基线校正。取待测试样倒入比色皿中,用擦镜纸把比色皿表面擦干,进行双波长测定共13个空格(下划线处),正确填写≥12个为A,≥9个为B,≤5个为C

3.课堂内化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课前观看视频和在线测试等学习,还需要高质量的课堂内化。课堂上,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知识开展实验实训,教师运用实施过程评价表(表4)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表3的步骤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填写原始记录见表5,从而形成学生操作过程的评价,完成知识的迁移、内化。

表4实施过程评价表

步骤标准操作要求评价(以标准操作要求为参照)符合

(10分)基本符合

(8分)较多失误

(4分)1.取样均匀取样2.称样准确称取0.45克,并记录数据3.搅拌、转移按搅拌和转移要求操作4.定容、摇匀准确定容、摇匀操作得当5.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打开到双波长测定操作界面,并输入波长264nm及280nm6.比色杯操作规范操作比色杯7.紫外分光光度计基线校正正确校正基线8.紫外分光光度计双波长测定正确进行双波长测定操作9.记录数据,并作出判断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判断样品中杂质限量

表5检验原始记录表

产品名称规格 克/瓶(支)生产日期 年月日有效期至 年月日生产厂家检验数量 瓶检验依据《中国药典》

(2010年版二部)检验项目注射用青霉素钠

中光吸收杂质的检查检验日期 年月日报告日期 年月日[注射用青霉素钠中光吸收杂质检查] 取本品0.45g置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制成每1ml中含1.80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80nm的波长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10;在264 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光度应为0.80-0.88。

仪器型号:

样品1:g

测得光吸收值:波长264 nm

测得光吸收值:波长280nm

样品2:g

测得光吸收值:波长264 nm

测得光吸收值:波长280nm 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检验上述项目,结果规定复核人:检验人:

4.评价反馈

除了上述过程性的评价,在实训课程结束前十五分钟,笔者结合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以及实训操作情况,与学生一起完成“能力评价表”。同时,对本次实训总结、归纳,优化实训方案,进而调整实训难度与进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为新一轮的翻转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三、翻转课堂的效果及反思

(一)翻转课堂的效果

1.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

以现代信息化手段为载体的翻转课堂,以大量直观的视频为学习内容,符合现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学习时间更自由,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对比传统的实验实训教学,翻转课堂应用于实训课堂,学生在课堂前已经历了一轮主动、系统的学习,明白课程的重难点,知晓自身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能够在实训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操作和掌握更多的实训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更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

3.课堂容量增大

由于课前已进行了深度学习,课堂上解放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能掌握更多学习内容,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内化在课堂上更能得以实现。

(二)翻转课堂的反思

1.翻转课堂并非“视频教学”的代名词

翻转课堂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知识内化”过程,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从表面上看,翻转课堂似乎是用视频教学取代了教师,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了。但剖析其实质,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双重变化。课堂通过翻转,使学生由原来机械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学生由原来“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真正回归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最初的本源;使教师由原来“讲台上的圣者”转变成“身边的指导者”,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导师”,是强化了教师的作用,而非弱化。

2.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制作精良且画面简单、清晰、明确的教学视频,即微课。教师是否具备拍摄、录制、剪辑视频的技术?另外,在中国大班制度下,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与西方国家不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掌控能力如何?再者,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更关注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情感方式的形成,教师能否确立并实施新的评价理念?因此,翻转课堂的出现,对教师来说既是激励又是挑战,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全新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了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医药类中职学校生物制剂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准确把握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46-5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3]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6.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2012-05-06].http: // 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2012-05-06.

上一篇:《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下一篇: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