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共8篇)
1.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 篇一
国土资源局2017年上半年地籍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展望 上半年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各镇所、二级单位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市局中心工作,积极落实年初工作计划,按照局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地籍上的各项工作。现将20xx年上半年地籍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一)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仙女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试点工作。本次试点调查的主要完成仙女建制镇建成区0.7平方公里和覃家坡、屈店、九龙、鲁港、施店、施岗、向巷、赵家冲、张家湾、余家冲等10个村59.18平方公里村庄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通过调查,一是查清建制镇各类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分布、闲置土地、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二是查清10个村庄内农村宅基地及各类土地利用现状与分布状况;三是编制城镇地籍图和村庄土地利用图件;四是分析建制镇和村庄内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现状的分析,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提出土地利用潜力挖掘、开发和保护的方向与措施。于三月底完成,并上报成果,报请省、部验收。
(二)组织开展建制镇土地调查工作。
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建制镇土地调查工作,对建制镇土地调查,完成一个乡镇,实时对建制镇调查成果检查进行一个乡镇的图形录入工作,现已完成三个镇图形入库。
二、日常的地籍管理工作
(一)按时、按质完成了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自查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检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电发xx]184号)精神,上报了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总结和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汇总表。
(二)配合土地执法监察大队进行xx全省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配合执法监察股完成全市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上半年共调处土地权属纠纷2起,让土地权利人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调处率100%。
(三)协助信息中心搞好地籍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上半年来,地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在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与各单位综合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在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上,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四、下半年工作展望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组织完成建制镇土地权属调查和数据建库建设工作,做好调查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及检查验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建制镇调查范围内网上审批工作。
三、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做好20xx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数据库更新上报工作。完成20xx年地籍管理进度工作上报任务。
2.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 篇二
2014年上半年甲醇市场走势一般, 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年初时承接去年下半年的高位, 华东地区价格还能维持在3150元 (吨价, 下同) 以上, 向来被视为国内甲醇价格洼地的西北地区出厂价也在2250元以上。但春节过后, 甲醇市场则开始出现下滑行情, 价格震荡走低。3月上中旬后价格出现第一波大幅下跌, 与年初相比, 华东市场跌幅达400元, 华南市场下跌近600元, 华北及山东市场跌幅均在300元附近。进入5月份后, 价格又出现第二波大幅下滑, 主要原因是需求不景气。5月进入雨季, 板材需求有限, 对甲醛采购力度较低, 且随着环保检查力度的加大, 局部甲醛厂受影响, 使得甲醛对上游甲醇市场支撑力度弱;二甲醚行情疲软, 开工率不高, 对甲醇支撑有限;醋酸装置5月计划检修较多, 开工率进一步降低;MBTE、DMF等对甲醇采购无明显放量。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新型下游支撑力度也有限, 虽中原乙烯装置重启, 但神华宁煤、南京惠生烯烃装置已计划内检查, 后期宁波禾元也可能检修。截至5月27日, 全国甲醇综合交易价为2346元/吨, 较4月下跌4.98%, 价格指数创年内新低。进入6月份后, 在抄底资金介入及市场气氛有所好转的情况下, 甲醇价格有所反弹, 甲醇价格指数重上2400元。6月26日, 全国甲醇综合交易价为2472元/吨, 其中山东南部主要甲醇企业零散价格在2390~2400元/吨, 北部市场报价在2480~2500元/吨;西北地区甲醇主流出厂价围绕在1650~2150元/吨;河北地区主流出货区间在2370~2450元/吨;华南地区市场价格2600~2650元/吨;江苏国产甲醇主流出罐价2630~2680元/吨;宁波天然气制甲醇市场价2660~2720元/吨。
上半年甲醇市场走势较弱, 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产量增长较快。据行业数据, 2014年5月份国内甲醇产量为302.72万吨, 同比增加32.97%;1~5月份国内甲醇产量为1142.5万吨, 累计同比增加21.29%。上半年国内成功开始出产品的装置有青海桂鲁60万吨, 同煤广发60万吨, 内蒙兖矿90万吨、四川玖源50万吨和安徽昊源化工分别在6月底出产品, 山西孝义鹏飞60万吨预计在下半年投产, 陕西龙门煤化已经投产, 目前处于限产状态。虽然2014年整体计划投产的产能不多, 但在2013年投产的装置均在2014年开始向市场释放压力, 新产能的增加使得甲醇产量增长较快。
二是国际甲醇价格走低。受主要甲醇进口来源国装置故障的影响, 2013下半年华东地区甲醇价格一度短暂上涨至4000元/吨的高位, 但在2014上半年, 全球甲醇市场进入“跳水”模式。中国现货价格年初以来重挫30%, 东南亚市场价格大幅走跌了32%, 欧美现货价格也随之跟跌。市场人士认为, 甲醇价格“跳水”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和中东多套装置重启, 这些装置总产能高达650万吨/年。国内甲醇价格向来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 国际甲醇价格的大幅下跌也使得国内甲醇价格下滑明显。
从进出口数据看, 今年上半年我国甲醇呈现明显的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特点, 据海关统计, 1至4月我国共进口甲醇87.33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208.5万吨大幅下降58.11%。1至4月共出口甲醇41.11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7.29万吨大幅增长463.92%。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甲醇价格较低, 使得国外甲醇出口到我国受阻, 同时我国甲醇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使得出口明显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相当于减少了国内市场的供给量, 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矛盾, 这对上半年的甲醇价格也形成一定支撑, 没有出现尿素价格那种过度下跌的悲惨状况。
三是原材料煤炭价格下跌。我国绝大部分甲醇均是以煤为原料, 煤炭价格高低对甲醇生产成本影响很大。今年以来,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佳, 煤炭价格持续走低。6月2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 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报收528元/吨, 比前一报告期下降2元/吨, 创下该指数2010年发布以来的最低值。在煤炭大省山西, 煤炭价格已从2011年10月的最高纪录853元/吨下跌到目前的532元/吨, 跌幅达37.6%。
四是需求较为平淡。从上半年甲醇下游的开工率情况来看, 均为较低水平, 甲醛开工不足5成, 醋酸开工亦低于50%, 二甲醚开工在5成附近, 整体下游需求偏弱。甲醇制烯烃、甲醇汽油等新兴需求虽在不断增加, 但所占需求在整体甲醇需求中占比不高, 未能扭转整体甲醇需求平淡的状况。
下半年甲醇市场展望
去年下半年甲醇价格曾出现大幅飙涨行情, 主要原因是国际甲醇价格大幅上涨所带动, 而国际甲醇价格大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大的甲醇生产装置出现故障, 造成货源偏紧, 但这种情况具有偶发性, 不是市场真实状况的反应, 今年下半年再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从需求、产量、生产成本、市场心态等多种因素考虑, 今年下半年甲醇市场预计会相对平稳, 下有支撑, 上有压力, 价格预计在400元/吨左右的厢形内整理。具体来看, 市场预计会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产量仍会呈现较快增长。截止目前, 同煤广发、青海桂鲁化工、玖源化工、陕西龙门煤化、宁夏宝丰, 山东联盟、安徽皖北煤电等厂家的投产, 累计今年计划投产的甲醇厂家700多万吨, 甲醇产能进一步上升。再加之目前煤炭价格低, 对于合成氨联醇企业而言, 生产甲醇的效益远高于尿素, 所以会想方设法多生产甲醇、而减少合成氨及尿素产量, 预计今年下半年甲醇产量仍将呈现较快增长, 全年甲醇产量预计将突破3000万吨大关, 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气头甲醇受挤压, 煤头甲醇优势明显。在我国多煤少气的资源格局下, 天然气始终供应紧张, 特别是在2012年年底, 我国禁止新建天然气制甲醇项目后, 天然气制甲醇的比重大幅下降。据统计, 截至2013年年底, 国内天然气制甲醇装置的比重由2008年的27.8%下滑至18.1%。
供应偏紧直接导致了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居高不下。数据显示, 重庆工业用管道燃气由2013年8月1日的2.24元/立方米上涨至目前的2.49元/立方米, 涨幅为11.16%, 与国内煤炭价格的走低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日市场有消息传出, 工业用天然气下半年将实行实施新的价格机制,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上调0.2元/立方米。如果此传言成真, 这对天然气制甲醇企业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一般来说, 天然气价格每提高0.1元/立方米, 气头企业成本上升约100元/吨。以西北地区为例, 当地气制甲醇成本在1700多元/吨, 如果天然气价格上调0.2元/立方米, 甲醇的生产成本将会提高到2000元/吨附近, 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大幅缩减, 有些甲醇企业甚至可能出现亏损。与日俱增的成本, 令天然气制甲醇企业压力重重。
而相比之下, 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走低, 煤头甲醇企业的状况则要明显好于气头甲醇。金融危机之后, 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 国内煤炭价格一跌再跌, 环渤海动力煤指数自2012年年初的797元/吨跌至今年5月中旬的537元/吨, 跌幅为32.62%。据悉, 目前有些煤头甲醇企业每吨能有300元以上的盈利。目前国内煤制甲醇已成为主流, 再加上进口天然气制甲醇的竞争, 国内天然气制甲醇企业劣势渐显, 这也迫使气头甲醇企业审时度势, 思考新的突破口。有些气头甲醇企业可能会退出甲醇领域, 4月24日, 新疆吐哈油田公司果断关停年产24万吨甲醇装置, 该装置始建于1996年, 以天然气为原料, 2000年10月投产。该甲醇装置关停以后, 公司每年退出的1.4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向下游用户销售, 将有效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
三是国际甲醇价格影响大。我国每年约有10%~40%左右的甲醇来源于进口, 进口甲醇对国内甲醇市场的影响和冲击都比较大。加拿大温哥华投资银行Raymond James分析师Steven Hanse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今年上半年甲醇价格“跳水”的导火线是东南亚和中东多套装置重启。这些装置总产能高达650万吨/年, 约占全球甲醇产能的十分之一。包括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petronas) 的两套装置、Zagros位于中东的两套装置以及BMC位于文莱的一套装置已经恢复运作。不过, 据IHS化学公司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长远来看, 受中国需求强劲增长的刺激, 全球甲醇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2010~2012年增长了23%, 未来十年仍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全球甲醇需求量将从2012年的6100万吨显著增加至2022年的1.37亿吨。与2008~2009年年均4%的增速相比, 未来甲醇需求增长将十分迅猛。IHS化学公司也预计, 2012~2022年, 欧洲的甲醇进口量将温和增长, 东北亚甲醇进口量将强劲增长近3倍, 而北美地区2022年甲醇供需将基本平衡。中东和南美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出口地区, 当前这两大地区的出口量占到全球总出口量的约70%。
四是新兴甲醇需求成关键。目前甲醇新兴需求增长较快的主要有甲醇制烯烃和甲醇汽油两大领域。
甲醇制烯烃方面, 据专家介绍, 目前烯烃制取有3种路线:一是石脑油制烯烃, 二是煤制甲醇再制烯烃, 三是烷烃脱氢制烯烃。近年来, 煤制甲醇制烯烃及PDH (丙烷脱氢) 工艺开始迅速崛起, 未来几年, 一大批煤制烯烃等项目将陆续投产, 有望在烯烃市场各占一席之地。届时中国丙烯产业将出现以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为主的传统副产工艺、煤制烯烃工艺和PDH工艺“三分天下”的格局。随着煤制甲醇再制烯烃和烷烃脱氢制烯烃技术的迅速发展, 近期石脑油制烯烃辉煌的历史似乎正在渐行渐远。据数据测算, 当原料煤350元/吨时, 煤基聚烯烃产品相比石油基聚烯烃产品可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甲醇制烯烃产量的增长将成为2015~2020年间拉升甲醇需求的主要动力。
展望2014下半年, 新投产的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包括神华宁煤MTP、山东神达DMTO和阳煤恒通MTO/OCP三套装置, 甲醇消费量合计357万吨/年。
甲醇汽油方面, 山西的甲醇汽油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从山西省经信委获悉, 山西省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 晋中、长治两市试点运行正常平稳, 晋中市甲醇汽车运营总里程约达580万公里, 最大单车运营里程近9万公里, 长治市已有100辆甲醇公交客车在正常运营。按照国家《数据采集方案》要求, 从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对甲醇汽车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数据采集工作, 试点工作满一年后抽取3辆运营车辆送到有国家级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不仅整个甲醇市场面临新兴领域的拓展, 就是原有的传统甲醇消费领域也面临拓展。例如, 甲醛是甲醇的传统第一大消费领域,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 中国甲醛行业在2000年到2008年间经历了快速增长期, 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政策收紧, 甲醛行业开始走下坡路。目前市场仍旧低迷, 甲醛行业深陷产能过剩、产品单一、需求不旺的困境, 整体开工率在60%左右。
现在看来, 甲醛行业在传统应用领域中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 甲醛最主要下游产品“三醛”树脂胶在建材领域的需求难有起色。而纺织行业中, 消费者对纺织品健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绿色环保的替代品受到青睐, 使得甲醛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受到进一步挤压。甲醛行业想要重振雄风, 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石油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兰化所等科研院所和一些龙头企业已经进行了新的探索。柴油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 (DMMn) 就是一个被业界看好的、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型甲醛衍生物。DMMn具有较高含氧量和十六烷值, 与柴油有很好的相溶性, 添加比例可以从5%到30%, 掺混后不仅可以提高柴油的燃烧性能和热效率, 满足国Ⅴ柴油的标准, 还可以减少CO2排放20%以上, 降低颗粒污染物排放30%~80%, 可在我国的油品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 江苏凯茂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发成功DMM3-8工业化技术, 今年将会有3套5万吨级、10万吨级的工业化装置在河南、四川等地开工建设。
我国仅交通运输用柴油每年就超过1.5亿吨。一旦DMMn被市场认可, 几年之内甲醛的消费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专家介绍, 创新型的甲醛下游产品不仅仅只有DMMn, 在清洁能源、工程塑料和环保涂料领域中, 新型甲醛的衍生物还有更多用武之地。比如用于汽车制造的高品位的工程塑料聚甲醛, 用于防弹衣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用于粉末涂料树脂的原料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品种, 都有着乐观的市场前景。但要将这些愿景变为现实, 前提是业内企业要不断挖掘市场潜力,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 以开创性的工作推动甲醛行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
3.彩电业下半年竞争展望 篇三
液晶电视行业在下半年的价格竞争幅度预计会比上半年加大。据AVC Display报告显示,预计2011年Q3季度随着几大面板厂商陆续量产,且在面板需求上主要是靠十一促销的拉动,而厂商在上半年不济的销售业绩下,已经积压了一些整机库存以及面板库存。从需求层面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对3D面板的需求,但是由于3D电视的销量毕竟有限,对面板的需求能力还是有限。面板价格在下半年停止上涨甚至还有所回落,为厂商的降价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整机厂商上半年的销售不济,为完成全年业绩,在下半年的销售中势必会对产品进行较有力的降价。
产品力竞争会成为行业竞争的基础与核心。从当前彩电产品的流行趋势上看,窄边框+金属质感+超薄+高清将成为短期内产品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据AVC对13个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认为,电视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用于观赏电视节目,也将是要作为家中的一种装饰品,要符合家居中的装修风格,因此对于电视产品的外观、颜色、材质等方面都要符合当前的流行趋势。从当前的流行方向看,窄边框,薄机身,人性化的操作及界面已经成为消费关注的焦点。然而未来的整个设计风格需在紧跟国际工业设计潮流的同时加入民族和传统的元素。从产品设计上来看,窄边框+金属质感+超薄+高清成为产品力的核心。从产品功能上来看,LED+3D+智能的捆绑化特征日益明显。LED+3D+智能的组合拳打法,增加了产品溢价能力。
终端体验成为争夺顾客的重要砝码。随着电视功能的逐渐增加,电视操作的便捷性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智能电视的UI界面设计是否简单好识别,操作上是否便捷便成为了制约智能电视普及的一个关键问题。面对该种疑问,不仅仅在UI界面的设计上要秉持人性化的原则,终端体验的便利与综合愉悦感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对厂商提出了终端卖场演示上的更高的要求,对促销员的培训,演示设备上的准备更是需要时刻到位。
另外,行业消费趋势看,趋低消费和趋优消费趋势同时并存,但趋优消费趋势成为行业主导,同时,质量、品牌和价格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
4.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 篇四
半年工作会暨夏季拓展DAY1
7月20日
当第一抹朝晖升上天空
91科技集团的小伙伴们背好学习资料
走入红旗渠迎宾馆的会议厅
我们在红旗渠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啦!
回顾成绩,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91科技集团2018年半工作会议
2018年对于91科技集团是不平凡的一年,本次会议更是在集团起步之年、乔迁新址之前、开启新征程之际,在富有创业基因的土地上召开的一次关键的会议,为砥砺奋进决胜下半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去半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金融安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更加严格;2018年,集团全新开启全国战略,武汉、西安业务部成立,上海业务部、天津业务部也有迅猛发展,91科技集团从北京出发,将逐步扩展至全国重要城市、重点区域;文化业务全面发力,新增超百万用户;实业项目全面发展,91众创空间健步发展,红色盛景项目全面升级;
上半年,我们也获得了党和政府及行业充分肯定认同。获得重要媒体报道,赢得多项荣誉。6月27日,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014年、2017年、2018年,我们的事业已经第三次获得《新闻联播》报道!上半年,获得《人民日报》7次报道,获得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北京你早》、《北京议事厅》,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等栏目11次报道;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我们巩固领先地位。荣获Fintech创新能力TOP30、中国Fintech品牌价值TOP50;荣获《融资中国》创新企业奖等奖项。
会议上,许总还发布了一个好消息:7月26日,91科技集团将迁址至西城区玉廊西园9号楼,这座楼宇已被命名为:91金融科技大厦。这是我们创业以来第五次乔迁新址,将从三环内搬迁至二环内的更核心区域,融入金融街商圈,办公面积近万平方米,实现办公环境全面升级,成就我们的新环境、新生活、新气象!
回顾成绩,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砥砺前行;上半年,我们成就满满,下半年,我们意气风发,让我们擎起91科技集团的旌旗,吹响青春奋斗的集结号,一起前进,前进!
统一思想,决胜下半年
——91科技集团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报告
20日下午,91科技集团董事长、CEO许泽玮对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进行分享,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加快集团化改革。
团建拓展在我司从来不是吃吃喝喝,而是一次思想上的凝聚和升华。讲话中,许总回忆立方庭,那个我们梦开始的地方,转眼间,我们将搬到新的办公楼,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集团创立到现在,已经快要度过七年时间。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对91科技集团而言,过去快七年犹如一曲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记载着其每一段栉风沐雨的征程,镌刻在每个“91人”的记忆里。
现在我们站在这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土地上,愿红旗渠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间。
豪情满心间,壮志剧中还
——91科技集团观看参演话剧《红旗渠》
20日傍晚,为了更好地理解红旗渠精神,91科技集团全员来到了红旗渠干部学院,观看话剧《红旗渠》!
《红旗渠》由河南省话剧院根据河南林县(现林州)人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红旗渠的真人真事编排而成,讲述了县委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花费10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间修建起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艰辛历程。
“敢叫日月换新天,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誓言回荡在耳边,在感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精湛表演中,大家仿佛身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艰辛修建历程,深刻感悟震撼人心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剧组还邀请91科技集团的同事们一起参演。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下图中哪个是91人吗?
林县县委常委会表决引漳入林,全县人民集体出动修渠,为修路拆掉村里祠堂,村民在青年洞工地举行婚礼以示全县人民修渠的决心和信心……一个个根据真人真事展现的动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我们。
河南林州市委副秘书长未金林和91全员们一起,观看了这场震撼的演出。
表演结束后,91科技集团的高管们赞叹于震撼的红旗渠精神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一起合影。
花絮——中原落日,引发朋友圈摄影大赛
之前说过本次团队拓展的几个“首次”,还有一个就是这是91科技集团首次踏入中原大地。
而中原大地,也结结实实地给我们了一个巨大的惊喜——美轮美奂地落日余晖,这无疑激起了朋友圈的一场摄影大赛!
快来看看91科技集团同事们的参赛作品吧!
5.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 篇五
2015-07-23 7月22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工信部、能源局领导及相关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咨询分析机构和地方行业组织人士悉数到场,与光伏企业代表一起分析上半年全球及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并预判下半年产业发展走势。小编将昨天现场的干货第一时间呈现给大家。
工信部 内容根据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彭红兵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1.宏观工业经济研判:2015年1-5月工业增加值低于GDP的增长,工业经济的下行压力更大。光伏行业逆势保持增长,2015年1-5月增长约30%。
2.行业发展总体情况:光伏行业耗能及制造成本整体水平下降、转换效率有所提升,但符仍有大部分光伏企业没有达到国务院推进产业发展相关意见的要求水平。
3.面临的风险:国际贸易变化;经济下行风险;我国光伏企业技术储备不足,若出现颠覆性技术将打破整个产业格局;
4.出路:顺应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战略,依靠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发展战略。
5.政策导向:让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做先导,起示范作用。
能源局 内容根据能源局新能源司邢翼腾处长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1.上半年发展形势:光伏行业继续延续以前的快速势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15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约750万千瓦,增长约150%,其中分布式大概新增100万千瓦。上半年发电量达到190亿,基本上与去年持平。
2.未来趋势:太阳能产业是未来能源一个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保持约2000万~3000万千瓦/年的发展规模。
3.限电情况:仅局部地区出现限电情况,其中上半年全国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新疆、甘肃地区限电比重较大。
4.发展指导思想:单靠补贴的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在积极推动财政部扩大补贴额度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成本降低。
5.政策导向:规范上下游发展秩序,重点关注倒卖路条问题;联合工信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①在上下游联动环节设置准入门槛,把市场中的低端、低质产品淘汰掉。②促进先进产品应用如领跑者计划的推广,“领跑者计划”每年要推出2到3个基地,差不多每年200万到300万千瓦。
发改委能研所 内容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局研究员王斯成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1.递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修正后的中国能源消费推演。
2.2015备案及开工情况:2015年备案总量可能至少是到20GW(不含自发自用项目和光伏领跑者项目),除河南、四川、海南三个省没有公布备案情况外,其他所有省都已备案完成。上半年项目开工率余约40%,其余未开工项目主要受资金因素影响。
3.分布式光伏用地风险:开发商应注意开发分散式光伏项目时要落实土地性质,农业部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强调:“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国家林业局也发文严格要求审批手续。
4.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成本下降
5.技术创新趋势
6.智能化运维 补贴 以下内容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高虎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修订。
1.可再生能源补贴发展现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作为唯一支撑整个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来源,财政部已把所有其他专项资金停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在国家增加的电价里面占30%左右。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
2.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需求很大,风电光伏补贴需求最大,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决于我们可再生能源经济成本到底能够降到多大水平。
2020年非石化能源利用量-规划目标
补贴总需求
3.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发展建议 ①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管理
②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③建立长效机制
技术 以下内容根据中科院电科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静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修订。
1.光伏系统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2.组件封装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使得封装损失进一步减小 3.从电池到组件正在共同克服PID现象
4.常规电池的效率提升空间已经很小,只能走低价竞争的路线了
5.PERC电池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在国外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落后
6.HIT电池被认为是最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电池,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设备制造企业介入前期技术开发,估计未来2~3年将会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希望中国企业别在HIT电池上落后了。
2015上半年 内容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王勃华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修订。
整体情况:
1.多晶硅产量约为7.4万吨,同比增长15.6%;硅片和电池片产量分别为43亿片和18.2GW;组件产量约为19.6GW,同比增长26.4%。
2.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7-8GW,同比增长近30%,其中地面电站约为6.5GW。
3.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多数企业扭亏为盈。
一、按行业类型来看 1.多晶硅
上半年16家企业产能17.2万吨;产量快速提升,但仍需大量进口;成本已达全球领先水平;进口总量仍在增大,但占比下降;产品价格下滑,多数企业仍在盈亏平衡点;其它信息:太阳能级进口替代能力愈发增强;搭IC发展春风,电子级硅料突破正在加速。
2.硅片
上半年产量约为43亿片;硅片产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单晶拉棒逐步往西北地区转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单位能耗:单晶降至40kwh/kg以下,多晶降至近8kwh/kg;出口额:约为12亿美元。出口地:主要集中于中国台湾、韩国和马来西亚;多晶硅片出口主要集中在协鑫、赛维LDK、宇骏等几家企业,单晶硅片出口主要集中在隆基、中环、卡姆丹克;
3.电池片
上半年产量约为18.2GW;多晶仍为主流,单晶占比在提升;高效电池技改或扩产在加速;电池生产线全球布局趋势明显;上半年出口额近4亿元;主要出口区域为韩国、印度、日本等。
4.组件
上半年产量约为18.5GW,晶硅电池仍为主流;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盈利水平:大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观,中小企业仍在盈亏线附近;出口额:上半年达到61亿美元;出口地:日本、美国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区域,但新兴国家如洪都拉斯、智力等光伏市场快速扩大。
二、按企业经营情况来看 1.光伏装机&投资情况&应用情况
上半年我国新增装机约7-8GW,累计装机达到35GW; 光伏投资热情从早些年的制造环节向光伏应用环节转移,除金融机构外,很多传统企业也切入光伏投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光伏概念股中,被用于光伏电站的募集金额就达到260亿元,电站规模达到3GW。光伏应用呈多样化融合发展趋势,如光伏与扶贫、农业、环境、气候结合等。
2.制造业盈利能力
由于企业财务成本偏高,尽管企业产能利用率同去年相比回升到合理水平,毛利率升高,但净利率仍然在3%以下。2015年上半年,29家组件企业合计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9%与9.7%。2015年上半年,29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个百分比。虽然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仍然较弱。
3.海外投资
欧美“双反”加快了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步伐;上半年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投产海外电池与组件产能分别达到800MW与1.5GW,在建及扩建产能分别达到3.2GW与3GW;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光伏企业也在积极扩充国内组件产能。据Energy Trend统计,2015年多家中国企业已宣布扩产计划,将新增2GW组件产能,其中海外组件产能将新增1GW。
4.产能利用分化
下游开发商在采购中对小型组件公司能否长期存活并兑现其对组件的质保普遍持怀疑态度,转而青睐有品牌的大企业。为了应对2014年的订单要求,大企业大多通过技改提高现有设备有效产能,或以找第三方代工的方式来增加出货量。随着大公司自有产能的扩充,这种第三方代工方式将很难再继续大规模存在,部分中小企业将由于缺乏订单与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2015年上半年,已上报的40家组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0.7%;2014年上半年,组件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7.7%。
5.新兴国家市场逐步兴起
我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下降,原因是欧洲市场增长放缓,并且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有 “限价限量”措施。今年1-5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至欧洲地区约为11.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1%;新兴市场开始逐步兴起。2014-2015年,除日美等较大出口市场外,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智利、洪都拉斯等光伏市场需求加大。
三、产业发展的问题 1.贸易壁垒
欧美针对我国的“双反”调查愈演愈烈。近一个月主要出口国家接连的“双反”调查,对国内光伏企业带来重挫,直接导致中国光伏出口额下滑,光伏贸易往来也受到影响。
应对措施:
①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企业纷纷海外建厂。到今年底,中国生产商将在境外设立产能至少5.3GW的组件厂以及4.7GW的电池厂。如晶科在马来西亚,天合在泰国、印度投资建厂;
②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更为高效、科学的国际化扩展。2.补贴拖欠
光伏补贴拖欠额度已高达上百亿元。15家光伏电站营运商统计的数据显示,总的光伏补贴拖欠额度已超过100亿元;
原因:
①缺口较大:现阶段很难实现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尽收,2014年应收补贴约为700亿元,实际上缴400亿左右,西藏等省份收缴难度较大。征收上来的400亿元补贴320亿元用于补贴风电,留给光伏的补贴额度供不应求。
②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程序较为复杂:获取补贴需从地方财政、价格、能源部门开始进行初审,最后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进行审批,审批完后进入目录,中央财政再拨付至地方财政,企业拿到补贴时间有可能超过1年半的时间。
3.土地税问题
现状:
①政府乱征光伏土地税,造成电站开发企业税收过重,电站收益难以保证。土地税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光伏发展的新矛盾;
②光伏电站用地土地税各地征收标准差异大,造成严重不公平各地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标准是0.6~12元/㎡。不同地区对光伏电站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标准相差近20倍。
建议:
光伏电站土地税不能乱征,最好免征。应尽快参照国家对常规火力发电的等相关政策,对光伏电站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充分体现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鼓励。
2015下半年 长期规划:
1.计划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2030年提高到20%: 2.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水电450GW, 风电200GW,光伏100GW,太阳能热发电1-3GW, 生物质30GW。
3.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水电500GW,风电400GW,光伏500-600GW,生物质50GW,核电200GW。
1.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
国外:根据全球主要资讯机构数据,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在20%以上。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体量较大市场,以及英国、印度、智利等新兴市场。
国内:国家能源局2015年光伏建设规模为17.8GW,加上领跑者计划指标,今年总装机容量预计在20GW以上。根据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并网光伏容量在7-8GW之间,因此下半年装机量在12-13GW,超过去年光伏全年并网量。
2.供需趋紧,制造企业利润率提升
预计国内下游应用市场扩大,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光伏产量增速减缓,组件产量预计将超过35GW;
下半年由于我国光伏市场需求量大增,但企业扩产相对理性,供需关系将趋紧,预计光伏组件价格在四季度将有小幅上升,制造企业利润率提高;
骨干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品牌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部分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及新技术突破,生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3.技术升级受内外部环境共同推动
内部环境:①“光伏领跑者计划”,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建立技术优势的意识,将会推动全行业的技术升级。今年下半年将有多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陆续获批;②《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对现有技术设置了门槛,淘汰落后技术,鼓励技术升级。
外部环境:受欧盟、美国“双反”的影响,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开拓欧盟、美国等海外市场,PER、IBC、HIT电池等高效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加快“走出去”,规避贸易风险
受“双反”影响,我国光伏企业下半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光伏企业“走出去”将成为新常态。下半年将加快通过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风险,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
为开拓国外光伏市场,我国部分企业已在海外兴建一批光伏电站项目,下半年印度、智利等新兴市场将成为国内企业的重点目标。
5.电站质量有望改善
6.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 篇六
2013年上半年飞逝而过,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的回暖走势,行业呈现出“一冷四热”的局面:在“国五条”调控政策遇冷的同时,行业投资环境全面回暖、城市住宅市场成交量持续回升、重点城市房价普涨、土地市场量价齐升。大好形势下,房地产企业上半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万科、恒大、绿地、中海等龙头企业业绩均出现了大幅的增长。
但房地产行业在稳步回升的同时,外部环境却正在酝酿着极大的变数:首先,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其次,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正在发生转变,在其对房地产行业明确表态之前,体系外因素对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变数。种种变数之下,下半年市场将如何演变,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不佳,国内房地产业喜忧参半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跌宕起伏,变数颇多。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虽然美国经济出现了反弹征兆,但从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表现来看,好消息并不像预期中的那么多;国内方面,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企稳目前已出现反复的迹象,尤其下半年,地方债陆续到期和新一届政府推行经济结构改革将有可能令中国经济出现一波集中回落。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QE3的退出以及国内货币政策有可能到来的紧缩,无疑将打压整个行业中长期的资金面,但从短期来看,国内经济数据的下滑却也保证了至少年内行业政策面的相对稳定。
1、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外部环境仍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回升形势初显,外界普遍认为本轮危机最坏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但仔细分析,我们认为好消息不多,外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这可以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复苏状况中看出端倪。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相对明显,但是对中国的正面作用其实并不大。
其一,美国经济复苏并非是因为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美国制造”其实更为经济实惠。在我国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大量的传统制造业回流到美国本土无疑将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形成阻力;
其二,6月19日美联储在结束两天的议息会后宣布并且明确了量化宽松放慢和全部退出的时间表、路线图,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QE3的淡出意味着国际资本的集中退出,这对于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诸多资金密集型产业来说,显然都是坏消息。
而欧盟经济恢复仍较为缓慢,加上近期的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日本奉行的零利率“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带动日本的实体经济复苏。
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对于改善我国整体出口环境不利,同时考虑到欧盟与我国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实施以出口推动就业和经济复苏的政策,未来我国出口增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国际外部环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2、二季度国内经济颓势已现,下半年国内两大变数或引发新一轮危机
虽然上半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延续2012年底的反弹趋势表现尚好,但二季度以来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征兆:首先,去年三四季度经济的复苏主要由政府投资带动,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后续效应差,今年二季度以来一系列先行指标已经明白地显示经济的上行乏力,在外界普遍关注的“克强指标”中,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3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为4.67%,比上月7.66%的增速大幅下滑,1~5月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2178万吨,同比明显减少,而全国铁路日均装车数也较上年减少5309辆,我们判断,二季度GDP数据恐怕将出现明显的下滑。
在我们看来,2013年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走势有相当大的变数,如果说2012年上半年经济下滑的主要诱因是国际大环境不景气拖累我国进出口的话,那么2013年之后除了进出口部门起色不大之外,国内更将出现负面因素。
首先,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上届政府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这波天量信贷就将集中迎来还款期。近两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被调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大规模减少,一部分二三线城市一年卖地收入甚至不到过去的三成,在收入大幅缩减的情况下,支出却依然在增加,基础建设还在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完善社会福利、发展新兴产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甚至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地方政府支出,在财政收支情况本来就紧张的背景下,地方债务的集中到期可能引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其次,从种种迹象表明,新一届政府正致力于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客观上讲,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始终缓慢,一方面以进出口和政府投资为主要拉动的增长方式始终未能有转变,导致一直以来我国经济抗外部风险能力偏弱,另一方面国内产业升级缓慢,在唯GDP论的逻辑下,部分传统制造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新兴产业却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在上一届任期内经济结构转型就已经非常迫切,只是2008年开始的国际经济危机打乱了相关部署,而温家宝总理在其执政的最后两年,出于政治因素方面的考虑又有意识地放缓了转型。时至今日,经济结构转型无疑已经成为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最大课题之一,从李克强总理上台半年以来的动作来看,无论是在国务院会议上否定继续用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还是近期面对银行“钱荒“时的按兵不动,都体现出其不同于前任的管理风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届政府执政满半年之后,经济结构转型将逐渐加快,而这样的转型从长期来看无疑是巨大的利好,但在短期之内恐怕将给经济带来阵痛,可以预期到的是,2013年下半年国内经济数据出现明显滑坡将是大概率事件。
二、201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一冷四热”
2013年上半年,行业呈现出“一冷四热”的局面,“一冷”为:今年初的“国五条”调控政策在出台后全面遇冷,在地方层面上被普遍消极对待,而成为调控主基调的房价控制目标对市场的影响仅局限于短期;而“四热”则为:行业投资环境全面回暖、城市住宅市场成交量持续回升、重点城市房价普涨、土地市场量价齐升。
1、“国五条”调控全面遇冷,房价控制目标成为主基调 纵观本次“国五条”新政,与2012年延续一整年的喊话调控有了根本性转变。但是,地方政府消极的响应态度,使得本轮调控面临失效的尴尬。
(1)为了调控而调控,“国五条”陷入少人响应的尴尬
2012年以来整个房地产市场量价齐涨、地王重现、企业销售业绩持续攀高,过热征兆的出现使得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压一波确实是有必要的,但“国五条”所选择手段却出现巨大偏差。地方政府对待本次“国五条”的态度又一次让我们看到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不缺政策,所欠缺的一直是政策的执行。
“地方问责”这唯一强调政策执行的条款几乎无人关注,对于新政,本次地方层面的跟进态度也明显偏消极。其一,“限购加强”响应者寥寥无几。全城限购仅沈阳一地落实;关于“已限购城市进一步从严”,仅在北京细则中有所体现;而“未限购的三四线城市酌情加入限购行列”,在地方层面上也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其二,二套房贷未立即落实。仅北京等极个别城市将二套房贷首付提升至7成,而在全国范围内仍未达成共识,甚至在一线城市中也未有更多效仿者。其三,存量房交易个税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力被严重高估。个税20%征收也唯有北京一地落实,其他一线城市大多处于宣而不行的状态中,而在三四线城市层面上,由于住房信息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对于该条新政原本就不具备基本的执行基础。
(2)房价控制目标成为今年调控主基调,对市场影响局限于短期
本次“国五条”,唯一得到地方政府普遍执行的是房价控制目标,这几乎已经成为今年调控的主基调,从目前来看各地的落实情况来看,对房价的控制普遍以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比较对象。
在我们看来,首先,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压制商品房均价数据不存在任何难度,当前各地房管部门普遍的做法是:高档项目限制预售证的批复、中档房限制价格的涨幅、低档房加紧审批入市,通过这样的操作,我们相信到今年年底,各地的房价控制目标一定都能“圆满完成”;其次,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如果我们将典型城市最近几年统计局所公布的商品房销售均价涨幅数据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做比较,不难发现房价其实一直都在控制之中,例如一线城市近三年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大约在10-12%之间,而相应地2012年房价上涨最多的南京和成都涨幅也仅是9%,二线城市也同样如此,在我们监测的城市样本中,仅有厦门和昆明两地2012年商品房均价涨幅超过20%,明显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总结来看,如果以统计局商品房均价数据为基准,则房价控制目标的达成毫无压力,但这样通过行政手段来“制造”数据走势,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在短期内使得部分房源难以上市而人为造成供应紧张。
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回升,房屋新开工全面回暖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2013年1-5月中投资额达26798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60%,同比增速正走出2011、2012连续两年的下跌趋势,在经济企稳回升、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背景下,行业信心逐步回升,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根据201
1-5月份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依然高达20.42%,因此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回升,对国民经济三架马车中的投资的影响较为乐观。
2009年至今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同比走势
房屋新开工方面,2013年1到5月,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36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从2013年前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幅已经完全走出去年的下跌区域,房屋新开工面积的增加,稍许缓和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但是从历年市场来看,2012年商品房新开工全年累计同比增速跌至负值,虽然今年有所回升,但仍旧与2012年以前的水平相去甚远,持续处于历年来较低水平。
2009年至今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及同比走势
3、一二线城市住宅市场交易量持续回升,各档次项目百花齐放
(1)全国:去年一季度低位效应下全国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已超过30%
根据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3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91亿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5.60%,事实上,出现同比增幅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2012年全国市场的回暖始于二季度,2012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仍处于低位;另一方面,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9年至今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同比走势
从全国层面来看,市场交易量的上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今年1-2月),市场延续了去年年底的回暖态势,政策环境较为宽松,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步释放,全国市场成交量也普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第二阶段(今年3月),从3月1日“国五条”拉开序幕一直到3月31日各地地方细则在最后期限被迫出台的一个月时间里,赶末班车效应促使各城市交易量陡然上涨,大部分城市甚至达到了近三年月度成交的最高水平。第三阶段(今年4月至今),交易量较3月的天量有所下滑,但承接着今年第一阶段的市场回暖趋势,成交量仍旧处于近几年的较高水平。
(2)城市:二线城市较一线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三四线城市继续分化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限购、限贷、个税20%等“国五条”政策已经执行了多年,在经历了政策全面收紧的2011年之后,需求开始逐渐释放,2012年在行业政策逐渐好转的背景下,全年市场交易量全面回升,而2013年1-6月维持了这一上涨趋势,成交同比增幅达29%。纵观“国五条”以及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会出现的新一轮调控,其政策的核心将仍然停留在限购、限贷、财税等渠道,而在“国五条”在地方层面被弱化之后,所谓的下半年的新一轮调控恐怕也不外乎是在“国五条”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执行而已,这对于原本已经执行着相关政策的一线城市而言,其实压力并不大。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所面临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多数二线城市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限购、限贷、财税等相关限购政策,所以在“国五条”在地方层面被弱化以后,二线城市市场也迅速回升,2013年1-6月其同比增幅甚至达到了56%。
但是,二线城市也有与一线城市不同之处,二线城市刚性需求所占的比例较一线城市更大,更多的首置首改需求使其受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及投资性需求较多的一线城市,其抗政策风险性更强。例如在2011年的政策重压时期,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全面下跌,而典型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合计同比却略有上涨,2013年“国五条”的出台更是对一线城市市场的压制作用要大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同比上涨的幅度比一线城市高了27个百分点。
典型二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单位:万平方米)2013年典型三四线城市1-5月成交量同比平均上涨59%,成交走势与一二线步调基本一致,3月份赶末班车效应同样出现在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月度成交量达近年新高。末班车效应过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4、5月成交量虽然较3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历史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城市正逐步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房地产市场恰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三四线城市,这类城市今年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步调,从2013年1-5月城市市场成交量来看,晋江、清远、洛阳、泉州、宜昌等城市同比去年同期市场规模增长都在150%以上,晋江同比增长了221%之多。另一类是个别投资过热的城市,这类城市由于前几年开发过剩,今年风险快速积蓄。株洲、惠州、常州等城市1-5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仅增长了10%-20%。
典型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3)项目:刚需、改善、投资各类型项目销售百花齐放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认为正常的市场回暖周期应当经历三个阶段:其一,市场筑底之后刚需首先回暖;其二,市场筑底回稳、行情向好之时改善型需求逐渐释放;其三,市场处于上行趋势之中时,部分持观望态度的投资型需求逐渐入市,市场全面回暖。而2012年全年的市场恰好经历了整个过程,直到去年年底投资型需求逐渐入市之后,成交量创历史最高。从6月全国典型热销项目来看,刚需类产品延续了一直以来火热的销售态势,荣盛花语城开盘销售300多套面积段在40到73平方米的产品、如东碧桂园开盘当天3小时销售700套。而产品面积较大的改善型产品也颇为抢手,保利生态城开盘1小时内100套房源即被抢购一空。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型产品的热销打开了各档次项目百花齐放的局面,大连御龙海湾6月10日当天销售额突破3亿元,金茂雪山语更是开盘半小时内全部推售产品即告售罄。
2013年6月全国典型热销项目
4、房价指数创新高,重点城市新开盘项目价格呈现普涨
进入2012年下半年之后,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好转,重点城市房价明显企稳回升,至2012年底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已与本轮回调前的峰值持平,2013年上半年,指数已连续12个月上涨,且已明显越过前期高点。
在我们看来,2013年上半年房价上涨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从企业层面来看,市场良好的销售情况保证了企业拥有充足的周转资金,企业没有降价跑量的动力。然后,从供应方面来看,市场持续性的回暖使得企业库存逐渐减少,供应的暂时性短缺使得市场偏向卖方市场,企业没有降价的必要。最后,从需求方面来看,市场的持续回暖增强了消费者信心,持观望态度的至今逐渐入市,需求的旺盛也成为了高房价的推手。
中国城市住房(一手房)价格288指数
5、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量价齐升,地王项目层出不穷
(1)成交: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全面升暖,三四线城市相对平稳
今年以来,房企拿地策略发生细微转变,与之相对应,土地市场也呈冷热不均现状,一二线城市相较三四线城市的热度更高一些。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量价涨幅显著,而三四线城市表现相对平稳一些。
在市场回暖期,一线城市土地价值尤为凸显,该类城市在上半年的土地成交金额同比提升181%,楼板价提升73%,远远超出其他城市。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量价增长幅度也较为显著,分别同比提升了37%及77%,这类城市地价相对稳定,供应充足,企业关注度较高。由于企业前几年在三四线城市的投入较大,而这类城市内需不足、经济水平较低,整体利润空间不高,因而今年房企在这类城市的拿地量增幅最低。
2013年上半年53个重点城市经营性用地成交情况
(2)地价:地王项目层出不穷,一线城市地王门槛反复被刷新
土地市场除了量价齐升以外,高溢价地块、地王项目不断出现,尤其是4、5月份开始,以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年内地王纪录不断被刷新,而这些地王得主大多为中小型房企,如福州泰禾、北京世纪鸿、北大资源等等。去年年底,龙头房企掀起拿地热潮,土地热度迅速飙升,但中小型房企由于资金实力及品牌等方面略有不足,难以与典型房企抗衡,错过了拿地时机。今年以来,房地产资金环境较为宽松,部分资金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发起了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否则可能出现无项目可卖的尴尬。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高溢价成交的地块幅数显著提升,上半年溢价率高于50%的地块幅数总计296块,比去年全年还多。其中,二线城市高溢价地块幅数超百幅,而一线城市高溢价地块占比最高,而且高溢价地块幅数同比显著提升,再度证明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较热。
2013年上半年53个重点城市经营性用地高溢价地块幅数及占比
三、下半年房地产行业形势五大预判
1、调控加码可能性较小,首套贷款有望维持宽松状态
近段时间,外界对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加压的担心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上半年“国五条”的全面失效,房价上涨的势头没有得到遏制。对此,我们认为下半年调控加码的可能性极小,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宏观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新一届政府执政第一年经济不太会被允许出现过于快速的下滑,房地产业作为当前少有的景气行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政府出台新政打压的可能性不大;第二,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正在发生转变,近一个月来,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连续大幅上涨,一时间外界对流动性短缺的担心甚嚣尘上,然而央行却罕见的对此不予置问,从此举中我们似乎能够体会到新一届政府正在有意减少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推及房地产市场,下半年遭遇严重打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此外,从中央高层近期支持首套房的表态来看,下半年针对首套房贷款的放松政策成为大概率事件。6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这是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上台以来第一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样级别的场合中,对房
而上述表态传递出对于房地产政策面的讯息无疑偏向利好。尽管首套房利率已不太可能进一步放松,但是至少不会在下半年再度收紧。
2、国内外融资成本上升将促下半年地价趋于理性,成交规模较上半年或进一步攀高
上半年的土地市场的反弹近乎疯狂,企业拿地高潮迭起,其中很大的原因要归功于上半年海外宽松的融资环境,但是随着QE3政策的退出以及美国经济的回暖,将导致资金大量回流美国,因此下半年房企赴海外融资的大环境将大不如前;另外一方面,考虑到本届政府对金融机构去杠杆的强硬决心,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宽松的幅度将非常有限,如果美国、欧洲在下半年相继收紧货币政策的话,则国内将适度跟进,则年内国内流动性紧张的格局也将延续。对于房企来说,国内外资金面的收紧意味着下半年融资的成本将明显提升,由此我们预计下半年的土地市场将变得更加理性,地王项目和高溢价地块的比率将较上半年出现下降。
交易量方面,我们预计平稳走高应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作为供应方的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驱动下,卖力地推介地块几乎出于本能,而下半年又往往是政府集中推地的时期,因而今年真正的土地供应高峰期还远未到来。另一方面,作为需求方的房地产企业,自2010年本轮调控正式展开以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企业在投资环节表现偏谨慎,当前房企土地储备规模依然处于近几年以来的低位;而企业销售业绩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却处于持续增长中,从2013年上半年全国房企销售排行榜来看,榜首企业业绩依然处于快速扩张的状态,以销售额830亿元位居榜首的万科地产同比去年同期业绩上涨了36%,而位居榜眼的绿地集团成交金额也同比上涨了45%。同时,2013年上半年企业销售TOP10门槛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3%,以目前的速度来看,今年全年破千亿的企业将继续扩容,总结来说,当前这个时间点上房地产企业其实正处于一个“有钱缺地”的状态中。因此,我们预计下半年土地市场交易量仍将延续上半年的势头,一二线城市流标率将不会比之前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3、全年商品房成交量有望突破12亿平米,三四线城市将有较好表现
对于全国市场来说,考虑今年下半年行业大环境,估计2013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量将增长10%左右,有望突破12亿平方米。尽管有调控影响,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仍达3.94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5.6%。下半年,我们预计行业大环境将维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市场活跃的态势将能够持续。当然由于去年下半年成交量的高位因素影响,今年下半年市场成交增幅将明显低于上半年,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增长10%左右,全年成交量将有望突破12亿平方米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我们认为,前两年市场多呈动荡的三四线城市,在今年将有较好表现。由于新增供应量较为充足、房价水平也较为合理,因此今年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市场成交量将出现较高的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中小城市开放户籍的政策,将对相关城市的房地产业形成利好,进而推高未来市场交易规模。
4、一二线城市供求矛盾决定房价上涨趋势仍难以改变 一二线城市市场库存普遍处于低位,供求矛盾在下半年仍难以缓解,因此房价上涨的趋势仍将延续。
CRIC数据显示,5月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消化周期持续下滑,其中北京、广州、深圳和南京4个城市当前的消化周期已经降至6个月的供求红线附近;此外5个重点城市中,除了天津的消化周期依然高达20个月以上,其余4个城市当前的库存仅能够维持7-11个月。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消化周期不足6个月,市场呈现供不应求;12个月附近,市场供求基本平衡;18个月以上,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可见,当前绝大部分重点城市已经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从新增供应来看,2012年全国新开工面积增速全年出现负增长,截止到5月这一指标也仅仅回升到1.0%,由此我们判断: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在下半年继续存在,尽管在限价令的压制下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涨价项目将越来越多地出现,房价总体上涨的趋势难以出现根本改变。
5月重点城市商品住宅存量和消化周期表现(单位:万平、月)
5、供应短缺将推升中低档刚需市场热度,高档产品仍不宜过分乐观
对于具体项目来说,中低档产品市场供应短缺,尤其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每年新增的商品住宅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膨胀的人口规模,而新增人口住房的主要流向即是以首置为主的中低端市场。另外一方面,由于2011-2012年小户型的去库存量一直保持高位,导致企业手中的中低端产品储备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预计2013年这一细分的市场供需矛盾将比之前两年更加激烈。而高档产品方面,客观上讲,自去年四季度至今,之前困扰企业多时的高档豪宅库存确实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去化,受益于此,相当一部分以开发中高档豪宅为主的开发商也长舒一口气,但是在我们看来,豪宅市场仍然处于政策的不确定风险之中。由于高端住宅的销售情况深受政策大环境影响,鉴于我们对于下半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判断,未来形势仍不应过于乐观。结束语
7.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 篇七
一、上半年宏观政策回顾
上半年,我国经济在宏观政策主动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环境的影响下,经济增速延续2011年以来的趋势。为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货币政策,加强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消费的增长,同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如节能减排政策、扩大基础投资政策和放开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等,从不同程度推动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有:
(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贷款利息,释放流动性
中央人民银行于2月份和5月份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按当期月末存款余额粗略计算,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释放约8000亿元资金,扩大市场流动性。此外,央行于6月份和7月份,在时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下调银行贷款利息,表明政府对经济下行的担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局对“稳增长”的决心,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二)出台节能补贴政策,促进绿色家电消费
5月份,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等节能家电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广期限暂定一年。会议决定安排财政363亿元补贴政策,包括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和节能灯等家电,以及支持推广部分节能汽车高效电机。此外,财政部日前宣布,今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和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尤其是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
(三)加快项目审批速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政府决定加快重大项目的审批和启动,尤其加快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其中,优先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并且继续资金支持在建续建项目。5月份,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进度明显加快,仅5月前两周就审批225个项目,与4月份审批总量相当,审批项目达2200多亿元,大大推进了基础建设投资进程。
(四)打破行业垄断地位,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等领域建设。政府将会进一步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范围以减轻服务行业税负,并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减税;通过产业调整的指导作用,对重点支持行业进行信贷倾斜;打破行业垄断壁垒,引导和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
二、上半年政策效果分析
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着眼于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与中长期结构调整的任务相结合,增强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当前政策措施不仅有助于阻止当前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风险,更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等,以实现“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
(一)短期效应而言,有效减缓了经济下行的冲击
在外需疲弱情形下,已出台政策重点在于鼓励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增长。特别是支持投资加快的有关政策,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于拉动社会需求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加大对在建续建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增加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供给等,不仅有利于钢铁、建筑材料、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去库存化”,也有利于银行信贷需求增长,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在提升消费方面,直接采用消费补贴政策,有利于在短期内增强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能力,对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我国经济下行风险,避免经济大幅回落。
(二)中长期来看,相关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新出台政策不仅着眼于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坚持了结构调整的长期目标。投资方面,相关政策虽然鼓励加快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但并非单纯扩大投资和产能规模。例如,发改委新核准的广西防城港、广东湛江、首钢迁钢三大钢铁项目,以压缩钢铁产能为前提,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方面,国家财政补贴的重点是节能环保领域产品,预计节能消费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此轮扩内需和促消费的重点。产业方面,国务院最新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20项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新一轮投资主题。因此,相关政策在发挥稳增长作用的同时,也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导向作用。
(三)从所有制结构看,未来民营经济有望得到更大发展
今年以来,在推进改革和稳增长的宏观背景下,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从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温州金融改革方案,到近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的实施细则,预计还将出台更多类似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发展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启动民间投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不仅可以为当前经济增长增添动力,而且从未来发展看,也将为今后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微观基础。
三、下半年宏观政策展望
展望下半年,我国面临的风险包括欧债危机演变成为全球危机风险对我国外部环境造成的冲击、投资拉动效果递减风险、流动性陷阱风险、通缩风险和企业营业能力持续减弱风险。因此,下半年需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继续加强预调微调,经济工作重心有望真正放在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惯性下滑上,并把调控的前瞻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更加强调调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一)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随着政府的换届的完成,下半年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重点领域方面,比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和各种税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利率化改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社保体制改革;扩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合理资源价格机制;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铁路、电力和公共事业体制改革。
(二)加快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内需、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温总理进行部分省市调研和召开的几次座谈会时,专家都提出了将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减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负担。而实施结构性减税正是从长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发,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回落趋势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大减税力度,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一方面减轻财政的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增大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培育新兴产业,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财政政策方面,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居民的税负将有所减轻,营业税改增值税及房产税试点范围将扩大,个别领域和行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有望兑现,如节能减排、研发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以及对中小微企业和物流类企业。在货币政策方面,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物价出现趋势性回落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将得到充分使用。货币信贷的投放力度和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将加大,通过“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确保重大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扩大内需。因此,公开市场操作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是下半年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预计下半年还将通过下调2次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扩大信贷规模。而除非三季度经济持续糟糕,否则再次降息的可能性较小。
(四)从投资政策来看,将保持适度、必要和合理的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对内需的影响是个快变量,特别是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下,通过政策引导公共投资、基础建设投资立竿见影。为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在地产调控政策不变的指导下,国家会重点支持已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的资金需要将优先得以满足,城市市政工程、铁路交通、环境保护及农村基础设施将会加快,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的开工进度将加快;加快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建设进程,如重要能源的输送通道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细则将进一步出台,未来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将被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将会更快地进入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及社会事业领域。
(五)从消费政策来看,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替代政策将陆续出台
从长远看,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是影响消费内在因素。因此优化个人所得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从短期看,政策是影响消费的外在因素,通过政策的发布来引导消费在短期内可以取得良好效果。预计下半年将出台新的刺激消费的政策,包括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节能环保类家电产品消费等政策将会进一步得到完善。此外,为促进消费升级,消费税征收范围有可能调整,消费税税率有可能适当下调。
(六)从外贸政策来看,为缓解外需持续减弱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稳定外贸的各项支持政策有望加快出台
出口主要受外围经济影响较大,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变量。而出口结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效机制,短期内无明显改变。因此预计近期对出口行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完善出口信贷、简化出口退税程序、推进贸易便利化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优化和改善外贸公共中介服务等措施。
随着下半年经济工作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把短期政策推进和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扩内需、平衡外贸结合起来,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开拓新兴市场结合起来,与促进民间投资结合起来。在各项政策的预期推动下,下半年经济增速将好于上半年。
摘要:2012年上半年, 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背景下, 中国经济延续2011年以来的下滑态势, GDP季度增速创下近三年来的新低, 与经济增速高度相关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全社会用电量也持续下滑。为防止经济加速下滑, 中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贷款利息, 扩大市场资金的流动性, 此外还出台相关政策, 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国际经济复苏乏力, 加之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下行压力严峻。因此, 下半年中国将继续着眼于“稳”住经济发展, 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出台各项政策措施,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促进内外需的发展。
关键词:宏观政策,结构,风险,预调微调
参考文献
[1]怎么看待消费增速放缓 (N) .人民日报, 2012-7-19 (1719) .
[2]胡少维.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 (J) .金融与经济, 2012 (1) :54-56.
[3]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中国经济:结构改善中的企稳回升 (N) .2012-7-11.
8.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 篇八
2010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1%,其中第2季度增长率为10.3%,比第1季度的11.9%降低1.6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出现适度降温,这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受宏观经济调整影响,上半年我国港口运输生产高开低走,趋于平稳,主要生产指标运行良好。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呈现如下特点:
1.1 港口货物吞吐量创新高,增长率高位回落
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仍在缓慢复苏之中。我国宏观经济也在高位运行。受益于国内外贸易持续增长,第2季度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屡创新高,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率达到14.8%,港口运输生产继续保持高位态势,但增长率有所下滑。受上年基数较低、季节性因素以及国内对大宗货物需求旺季等利好因素影响,首季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率达到23.2%,其中1月份更是达到35.8%。此后,在外贸铁矿石、煤炭领跌下,增长率逐月递减,4月份、5月份、6月份增长率分别为15.9%,15.3%和14.9%,呈现平稳下滑态势,显示由于2009年基数较低而产生的高增长已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平稳增长。
上半年,2009年20个亿吨港口中有15个港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增长率高于港口平均增长率,营口港、秦皇岛港、唐山港、烟台港、日照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湛江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等港口中的大部分增长率超过20%。而2009年相对抗跌的北方港口由于上年基数较高,增长率低于平均值。
1.2 “进口因素”隐退,内贸增长重返主力
矿石、煤炭齐降,“进口因素”逐渐隐退。2009年同期受4万亿投资刺激,全国“铁、公、基”项目大干快上,大宗商品需求旺盛,当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海运价格均处于历史低点,国内对铁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货物的需求突飞猛进,“进口因素”成为最大亮点。有数据显示2009年港口外贸进口增长率达到23%,占沿海货物增量的71%。而2010年上半年尽管原油进口大幅增长,但仍改变不了外贸进口增长率大幅下降的局面,其中铁矿石进口连续3个月下降,煤炭进口也出现滞涨。
内贸货物吞吐量抗跌性相对较强,从第2季度开始其增长率不跌反升。上半年内贸增长率为16.9%,高于外贸6.5个百分点,在较短时间内扭转2009年增长率大幅落后外贸的局面。
1.3 经济回暖,集装箱运输“驶入快车道”
与铁矿石由热趋冷相反,随着全球经济回暖,集装箱运输“驶入快车道”,成为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最亮点。2009年欧美日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需求萎缩使集装箱运输成为港口“重灾区”,全年呈现较大下降。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发达国家经济需求恢复性上升,东南亚、中东等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较快,贸易量急速上升,成为世界集装箱运输新的增长极。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年初吞吐量就超出金融危机前水平,上半年增长率达到22.3%,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的货种之一,并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形势好于预期。但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集装箱吞吐量不尽如人意,其增长率低于平均增长率。2009年降幅较大的一些南方大港,2010年上半年出现补涨,业绩表现良好。全球排名第2大港的上海港,5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深圳港、宁波―舟山港上半年增长率均提升到30%以上,成为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中坚力量。2009年增长相对较快的北方港口,由于基数较高而表现相对平稳,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值。
2 下半年展望
2.1 货物吞吐量高位运行,增速平稳或放缓
港口担负国家建设物资运输的重任,其运营情况能及时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要把握和研判下半年港口运输生产趋势,首先要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走势有基本的认识。全球经济刚走上复苏之路就遇上欧债危机,美国经济近期也出现反复。国内经济在经过一轮快速上升后,一些原有的结构性矛盾重新浮出水面,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宏观调控难度加大,政策处于“两难”境地,经济走向处于“十字路口”。鉴于下半年宏观调控可能偏重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这一研判,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放缓,港口运输生产也将受到影响,上半年的增长率将难以持续,但降幅预计有限,因为国民经济仍在高位运行。6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对港口运输生产有直接影响的投资和外贸增长率仍在高位。
2.2 大宗货物吞吐量增长放缓
受我国能源结构及区域经济特点影响,煤炭、金属矿石、原油、矿建材料、钢铁等5大货种是水上运输的最主要货种,合计占货物吞吐总量的60%以上,直接影响港口运输生产。由于这些货种与国家投资规模及基本建设息息相关,宏观经济走向决定其走势。下半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上述大宗货物需求提供较大支撑,但“有保有压”的经济结构调整,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货物的增长,不明朗因素增加。近期更多的经济数据显示,大宗货物需求放缓的概率正在加大。
(1)煤炭需求高位回落。随着经济较快复苏,南方电厂发电量快速上升,1―5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长率达到30%,是所有货种中增长最快的。上半年北煤南运航线十分繁忙,但近期形势出现变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占工业用电量80%以上的重工业用电增长率从4月份的28.7%降至6月份的16.1%,下降十分明显。考虑到下半年国家将加大对高耗能产业的调控力度,取消对钢铁出口的退税政策,9月底全国将陆续淘汰一批高耗能企业,电力企业和钢铁企业作为用煤大户需求预计减少。预计下半年港口煤炭吞吐量将高位回落,保持适度增长,但其在港口运输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2)铁矿石进口下降几成定局。2009年受大规模投资拉动,在金融危机中受损的中小钢厂逐步恢复生产,我国粗钢产量每月均超万t。2010年需求没有跟上,造成产品过剩,无论钢材还是铁矿石库存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库存高企说明前期港口大幅增长的铁矿石进口量未能全部进入有效需求。高库存同时也引来过度竞争,钢价自2010年4月份以来阴跌不止,至今仍无见底迹象。整个钢铁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减产限量成为不少企业唯一的选择,对铁矿石的需求随之下降。据海关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1亿t,同比增长4.1%,较2009年41.6%的增长率相差甚远。9月底之前国家要淘汰一批小高炉,并且去库存化也需要时间,因此下半年进口铁矿石需求可能继续下降,全年下降几成定局。
2.3 集装箱吞吐量高增长难以持续
【下半年工作计划展望】推荐阅读:
房地产销售半年工作总结与展望09-11
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11-07
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10-16
工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07-26
商会下半年工作计划07-22
人事下半年工作计划07-27
下半年财务工作计划08-17
下半年普法工作计划09-14
客房下半年工作计划09-23
路政下半年工作计划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