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兴衰

2024-10-05

中国古代兴衰(共8篇)

1.中国古代兴衰 篇一

中国古代书院兴衰史及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书院发展史的.回顾,可以了解书院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规模及其兴衰的原因.同时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如下启示:一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二是搞好大学功能定位,明确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三是强化大学的核心功能-知识发现.

作 者:陶爱萍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浙江,舟山,316004 刊 名:高教论坛 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2010 “”(5) 分类号:G649.21 关键词:书院   兴衰史   现代高等教育   启示  

2.中国古代兴衰 篇二

一、稳定开明的货币政策对国家兴盛的推动作用

从西汉、三国的蜀国及唐朝的货币政策, 可以看出成功的货币政策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及巩固政权具有推动作用。

1. 西汉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汉武帝的经济制度依赖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就是货币的流通。汉朝初年沿用了秦朝的半两钱。由于对民间铸钱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小钱逐渐出现,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很不规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元狩三年 (公元前120) 汉武帝开始废止四铢半两钱, 铸造新的三铢钱, 并相应制订了皮币 (方一尺的白鹿皮定价四十万) 以及白金货币[1]。然而, 这一政策失败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 诞生了五铢钱。

五铢钱, 顾名思义重量为五铢, 约3.5克。五铢钱成为后来七百多年中国货币的主体, 一直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出现 (公元621年) 后才被取代。然而, 最初汉朝一如既往在各地铸造。虽然是官方铸造, 分散的铸造使得质量不一, 并难以防止民间的私自铸造。元鼎四年 (公元前113) 西汉政府痛下决心, 废止各地铸造货币的权利, 统一由中央铸造。各地均输官将铜矿石等运来, 地方铸造的五铢钱也一律回收作为原料铸造新钱。中央独占铸币的权利以及货币的成功流通为汉武帝时代的经济财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大大增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因此才有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们可以扬威异域, 国力大增。

2. 蜀国的货币政策促进国家的稳定

蜀国的货币政策与刘巴密切相关。刘巴, 字子彻, 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才智之士, 每当重大事件, 他都能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做出准确的判断。早在跟随刘璋时, 他就曾谏阻刘璋不要引刘备入蜀。这在当时对刘璋来说不失为良言。但刘璋昏聩, 终致亡国。追随刘备后, 刘巴也多有奇策良谋。刘备攻成都时, 为鼓励士气, 曾许诺城破之日不过问府库财物。所以成都城破后, 刘璋数年的积蓄被士卒一扫而光, 导致军用匮乏。刘备问计于刘巴, 刘巴建议赶铸面值百文的大钱, 把货物定出价格, 开放市场。结果, 那些被士卒抢走的财物很快就回收了[2]。诸葛亮曾称赞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吾不如子彻远矣。”早在那个时候, 刘巴就懂得用货币的供需量来调节经济增长, 用政府手段来干预市场、平抑物价, 比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整整早了1700年。应该说刘备的荆州军远征蜀地并能很快站稳脚跟, 稳定了经济形势, 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之势与正确的货币政策密不可分。

3. 盛唐的货币政策推进了开元盛世的出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鼎盛的时代, 除了明君贤相、诗仙画圣之外, 当然离不开稳健的货币政策———开元通宝。

唐朝承隋之后, 又重新恢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时, 封建地主经济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 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繁荣景象。唐太宗于公元626年8月即位后, 励精图治, 审慎地调整了统治政策,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使封建国家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的相对稳定的局面, 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元年 (公元713年) 登基后, 在位44年。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 唐朝进入极盛时期, 是唐朝高度发展的黄金阶段, 史称“开元盛世”。其时, 在城市中, 商业兴旺, 交通发达, 很多城市都设邸店, 为商人服务, 并出现了原始的汇票“飞钱”和信用机构“柜坊”, 当时商品交换活跃、钱币收支频繁程度可见一斑。唐代冶炼技术取得新成就, 全国有168个银、铜、铁、锡冶炼所, 金属器物以捶击与浇铸制为主, 运用切削、刻凿、焊接等技术。另一方面, 汉五铢钱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 其间历经盛衰, 大小轻重已无统一标准, 即使隋五铢也有大小多种样式, 至隋末战乱, 社会上薄小劣钱大量出现。唐建国后, 为适应其统治需要, 于高祖武德四年着手整顿货币, 颁诏废五铢钱, 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

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 开创了钱币史上的新纪元, 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此, 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 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 沿袭近1300年。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 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唐朝币制的成功推行, 对唐朝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混乱的货币政策加速政权的瓦解

我们从王莽时期及两宋的货币政策中可以透视出失败的货币政策能直接导致经济崩溃, 出现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乃至王朝的衰亡。

1. 王莽改革币制的失败加速了政权的衰亡

在汉朝四百年的历史上出现了15年的中断, 始作俑者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空想家王莽。无论几千年来人们怎么评价王莽试图挽救西汉末年的政治危机进行的改革, 但他所实行的货币改革, 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因而招致了全国从上到下的反对, 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身死国灭, 却是不争的事实。后人曾经在评价王莽币制改革时说:中国历代币制的失败, 多有别的原因, 而不是货币本身的缺点, 只有王莽的宝货制的失败完全是制度的失败。

王莽共进行了四次币制的改革。第一次是在他即位前的居摄二年 (公元7年) , 下讼在五铢钱之外增铸大钱、契刀、错刀。新朝建立后, 王莽又在始建国元年 (公元9年) 进行第二次改革, 废除五铢钱及刀币, 另外发行宝货, 计有五物 (金、银、龟、贝、铜) 、六名 (钱货、黄金、银货、龟、贝货、布货) , 共28种货币。由于货币种类太多, 换算起来又十分困难, 因此流通非常不便。所以人们仍在暗地使用五铢钱。为推行新币制, 王莽采取强制措施, 下令严禁私铸钱, 甚至民家藏有铜、炭者, 都被指为私铸货币, 一家盗铸, 五家连坐。即使这样, 也无法使新货币顺利流通。一年以后, 王莽被迫废除刚刚施行的28种货币, 只留小钱 (值一钱和五钱) 和大钱 (五十两) 继续使用。第四次改革是在天凤元年 (公元14年) , 废大、小钱, 另作货布、货泉两种[3]。货泉重五铢, 货布重25铢, 但一货布却值二十五货泉, 货币价值的比例十分不合理。这次改革, 非但没有理清混乱的货币体制, 反而加剧了混乱。而且, 这些改革都是以新铸的劣质货币代替质量较高的旧币, 然后又以更劣的货币代替原来铸造的货币, 每更换一次货币, 百姓就要遭受一次盘剥。由于这些货币无信誉可言, 所以在王莽施行货币改革期间, 物价飞涨, 社会经济十分混乱, 黎民百姓深受其害, 每一易钱, 民用破业而大陷刑, 不少人甚至在市场上痛哭[4]。

2. 宋朝币制失败亦构成其衰亡之因

提到宋朝我们总会想到一系列积贫积弱的词汇:求和、岁币、城下之盟、燕云十六州……可是最近几年为北宋唱赞歌的专家们忽然发现并认定宋朝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年代, 其中北宋的交子 (后改为钱引)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成为了一大重要论据。笔者认为, 恰恰相反的是脱离了金银做支撑的纸币产生本身说明这个经济体产生了问题。交子约产生于太宗淳化年间, 开始由成都16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 发行交子[5]。天圣元年成立益州交子务, 翌年发行官办交子。交子发行以三年为一界, 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每界发行控制在125万余缗 (贯) , 以铁钱为钞本, 币值较稳定, 这个时候交子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仁宗庆历年间因对西北用兵, 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无钞本交子60万贯, 以充军费。神宗熙宁年间, 规定两界交子同时使用, 引起贬值。哲宗绍圣年间, 因对付西夏, 增加发行额达到188万余贯, 由于两界发行, 实际数加倍, 于是通货膨胀加剧。到北宋徽宗在位时, 政府滥发交子, 交子信用下降, 遂于大观元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 改称交子为钱引。不久, 河、湟的军费全仰发行纸币来解决。发行额达2 655余万贯, 其数相当于神宗以前的42倍, 一般贬值3/4, 有些地区贬值90%, 引起物价飞涨, 民怨沸腾, 北宋政权在内外交困中加快走向灭亡[6]。可以说, 北宋灭亡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 而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腐败、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南宋亡于蒙古而不是金起码说明南宋的失败不仅是军事上的, 经济上的原因也不可忽视。绍兴三十年开始由官府发行会子。孝宗淳熙三年开始两界并行, 光宗绍熙元年 (又曾三界并行。到宁宗开禧年间韩侂胄之流靠大量发行纸币作为军费, 从此发行额扶摇直上。开禧年间发行14 000万贯, 嘉定年间23 000万贯, 理宗绍定五年22 900万贯, 绍定六年32 000万贯, 嘉熙四年50 000万贯, 淳佑六年65 000万贯[7]。与此同时, 会子币值也直线下降:乾道四年一贯合铜钱770文, 咸淳三、四年为75文, 已跌到不足1/10。在此情况下, “市井视之, 粪土不如, 朝廷宝货, 自轻太甚”, “民愈不售, 郡县科配, 民皆闭门牢避, 行旅持券终日有不获一钱一物者。”到后来, 一贯会子已不值一文钱。嘉熙三年李韶概括说:“楮券日轻, 民生流离, 物价踊贵, 遂至事无可为。”[8]南宋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样的国力又怎能抵御得了蒙古的铁骑。

三、经验教训

从上文的论述中, 已可看出币制的得失直接牵动着经济能否顺利运行, 牵动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脉,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实际上, 不管古代现代, 不管经济危机还是金融危机, 归根结底都是货币层面出了问题, 进而导致人心恐慌、信誉崩溃和市面萧条, 严重的会导致政治混论、政权更替甚至产生因转移国内矛盾会发生战争。比如上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德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希特勒乘势而起登上历史舞台, 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近期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 埃及、沙特、也门诸多国家发生颜色革命, 也是由于这些国家最先在经济领域的崩溃引发的。

在古代, 货币形式只有贵金属货币 (金银) 、贱金属货币和法定纸币 (如:北宋的交子) , 国家可以用行政手段强行稳定市场秩序。而到了现代, 货币的形式却是纷繁复杂的, 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传统的贵金属货币、贱金属货币、法定纸币, 还有银行放贷、国债、股票, 还有虚拟货币, 至于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种更是种类繁多, 层出不穷。

在古代只有政府可以发行货币, 而到了现代, 可以发行货币的机构有:政府、银行、实业型商业公司、网络公司、金融投机机构, 等等。所以, 在古代一般只有政府可以制造金融危机, 而现代, 政府、银行、商业公司、金融投机机构都有可能造成金融危机。而且, 现代的金融危机, 在信誉化、法制化、自由化、信息化、炒作化的武装和打扮之下, 这种偷窃行为更是无形、有力和规模空前。今天波及全球的美国金融风暴, 直接原因就是以“两房”为代表的美国抵押贷款机构, 滥用信誉, 向美国社会和全世界的投资人, (非强制性) 发行了规模过大、过于乐观的“债券货币”所致。而这些债券规模巨大信誉薄弱, 已经到了脱离了贷款消费者长远支付能力的程度。所以, 一旦美国的众多贷款消费者无力还贷, 就将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本质是美国抵押贷款机构利用他们“先进而美味”的货币工具, 引诱并偷盗了全世界投资者的价值和资产。由于长期积累的次贷危机引发, 数月间连锁反应, 有瞬间拉垮美国金融构架之势。

总而言之, 中国古代币制得失的经验教训, 颇值得借鉴, 在今天复杂的金融形势下, 更应予以认真思考, 以免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1]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2]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班固.汉书.王莽传[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 2007.

[5]脱脱.宋史[M].卷五.本纪第五.北京:中华书局, 1985.

[6]脱脱.宋史[M].卷十九.本纪第十九.北京:中华书局, 1985.

[7]脱脱.宋史[M].卷一八0.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古代气候变化与朝代兴衰 篇三

一、几次典型的因气候变化引发的朝代兴衰

1.秦、汉的覆灭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个温暖期,当时的黄河流域到处是稻米、竹林。《史记》中记载:“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今天亚热带才有的桑麻和竹子种到山东和陕西渭河流域,说明当时气候比现在温暖。秦政权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还修建大批水利设施,使更多农田得到灌溉,农业增产增收,国力日趋强盛。

到汉代,温暖期持续,经过“文景之治”的发展,社会民生稳定,边疆多年没有战事,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主动出击,将突厥和匈奴驱逐到西亚和东欧,大大扩张了汉王朝的政治版图,迎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辉煌。但自西汉成帝建始四年起,气候进入寒冷期,当年出现“四月雪,秋桃李实”。气温降低导致干旱加剧,粮食减产,饥殍遍野。不仅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大量南迁,北方游牧民族也第一次越过长城,攻入汉文化区。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一天天败落下去,直至最终覆灭。

2.唐王朝的兴衰

公元600年隋、唐初期,我国气候结束近600年的寒冷,进入温暖期。唐天宝年间,长安曾经长出橘子树和竹林。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复种指数提高,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社会矛盾比较缓和。而北方草原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游牧民族安居乐业,再加上唐王朝的强大,因此边疆相对稳定。但从8世纪中叶开始,北方气候转冷,而且冬季风加强使东亚气候变得干燥少雨,粮食产量下降,国库亏空,赋税加重,导致节度使频繁叛乱。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彻底摧毁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最终让唐王朝走向衰落。

3.宋朝的衰落

北宋初期,气温比唐代明显降低,但还不算很低,与现代差不多。但自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开始,气候急剧变冷,此后一直处于寒冷期。据史料记载,1153—1155年,靠近苏州的大运河冬天常常结冰,船夫不得不常备铁锤破冰行船,福州的荔枝在1110年和1178年曾经全部冻死。北宋初在黄河流域活动的大象南迁至华南,只留下河南省(古豫州)“豫”的简称,证明这里曾经生活过大象。气候变冷使大批以农耕为生计的汉人被迫南迁,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也难以为继,而中原的空虚为他们伺机南侵提供了机会,辽、金、西夏等政权相继入主中原,而强悍、勇猛的蒙古人更是一鼓作气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元朝。

4.明朝的灭亡

自明神宗万历28年开始,中国再次进入寒冷期,伴随着寒冷的是旱灾频发。自1636年,我国出现了近500年来最严重的大旱灾,持续长达17年之久,波及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实为历代罕见。粮食颗粒无收,饥民遍地、饿殍遍野,老百姓由于饥荒才铤而走险加入农民起义的队伍。而此时的明王朝国库亏空,军饷奇缺,崇祯也无能为力,因此,起义军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长驱直入北京城。而同期东北地区风调雨顺,满清伺机挥师南下,明朝灭亡。

虽然汉、唐、宋、明的兴衰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从而诱发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内迁等社会后果,这些后果的发展与持续,使社会矛盾完全激化,引发大规模的战争,最终导致朝代兴衰更迭。

二、气候变化造成的其它影响

1.气候变化影响农牧分界线南北飘移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寒冷干旱的气候不利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同样不利于游牧民族畜牧业的发展。据了解,如果气温下降2℃,牧草的可生长期就会缩短40天,导致草原产草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气候变冷造成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物质短缺,迫于生活需要,必须南侵。而汉人因粮食产量下降,国力衰退,再加上内部农民起义频繁,无力抵抗游牧民族的进攻,只能南撤,游牧民族大量侵占汉人的农田,使农牧分界线南移。

当气候趋于温暖时,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产量提高,遇到明君,实行优惠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国力逐渐强盛。于是对北方游牧民族采取强硬攻势,开拓疆土,收复“失地”,牧场变为农田,使农牧分界线北移。气候变化决定着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民族实力强弱对比,进而影响农牧界线的移动。

2.气候变冷使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五千年来中国气候总体变化趋势是,温暖期逐渐变短,温暖度逐渐降低,这就决定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经济重心向南迁移的大趋势。中国以南的民族势力相对较弱,而且不存在因气温低造成的农业减产,所以中国各朝代与他们相处融洽,很少发生冲突。气候变冷对北方造成的影响往往更大,而且北方各游牧民族既有彪悍好斗的本性,又因为缺少生产生活用品,一直与各朝代处于对峙或冲突之中,因此北方就成为主战场。

人们为躲避寒冷的气候和战乱,大批向南方迁移,同时带去先进的农具和生产技术,改变了南方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把黏重贫瘠的土壤改良成肥沃的水稻土。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生产,经过多年辛勤耕作,人们把这里变成“鱼米之乡”,稻米产量逐渐赶上北方的小麦。到宋代,尤其是南宋,大批汉人由黄河流域迁入长江流域,造就江南的富甲天下,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表面看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举侵犯,政治中心南迁的结果,实质上气候变冷才是潜在推手。

3.气候变冷更易引发战争

4.中国古代兴衰 篇四

《大败局》里面给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史玉柱也不是仰融,也不是李经纬。而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政治家,一个演说家,一个理想家……”的四不像牟其中。里面一句话我影响特别深刻,牟其中算不算中国的企业家?如果把牟其中定义为一个企业家,则不但真正的企业家不愿与之为伍,牟其中本人也不会同意,因为他志在在此。前段时间我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鸿门宴》的时候还一直担心被雷到,结果看完后给出五星高分评价。我在评价里写到:抛开历史不说,《鸿门宴》绝对是诚意之作。电影最后刘邦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他身边和他一起出来闯要么被杀要么选择离开。项羽除了爱情和友情 输掉了一切,但刘邦赢得了天下却输掉了一切......

是的,如果以成败论英雄的话,成王败寇,牟其中是失败的。正如序言那般:他们都在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的伟大实验之中。他们都是有尊严的失败者――尽管有时候,他们会模式道德的底线和破坏他们自己参与建立的商业准则,但在更多的事发后,他们投身与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实验,同事也承受着转型社会注定难以避免的阵痛、煎熬和苦难。他们以自己的失败为代价,记录了一个时代所有的光荣、梦想与悲哀。我们应该为悲剧鼓掌,苦难出来都是成熟者的影子...

附牟其中的六大神话:

1.罐头换飞机:89年,牟其中用国内大量轻工产品,从前苏联换回4架图-154民航机。结果:这笔颇具新精神的跨国生意,使他一夜之间名闻遐迩。

2.放俄罗斯卫星:为了退还无锡公司的股权,南德忍痛将已经出租、按合同总租金收入为4440万美元的卫星股权,以1450万美元的价格,变现出让,承担了极大损失。”由此可知:仅俄罗斯卫星转发器的一买一卖一倒手,牟其中即亏损大约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

3.制造10亿-100亿芯片:牟其中9月说:“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们正在做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项目。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能生产电脑芯片,日本也不行。我们的计划是,在6-8个月内,生产出运算速度在10亿-100亿次之间的芯片。”而参与我国“银河”大型计算机研制的工程师则称,目前尚未听说有哪个公司能达到这一速度

4.把满洲里造成北方香港:牟其中199月说:“在满洲里,我们有15平方公里土地,其中有5平方公里在俄罗斯。”结果:据调查,牟其中曾宣布“独家独资”开发满洲里,投资100亿,但南德公司在满洲里实际投入远远不足1亿元。

5.制造“牟氏火锅”:1993年6月,牟其中在重庆举行隆重新闻发布会称:他与重庆大学合作,改造重庆山城火锅。5年内做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人民币。结果:因没有后续资金,牟其中的“麻辣烫火锅快餐公司”早已熄火收摊。

5.中国古代兴衰 篇五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一、教材分析

(一)、确定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点拨学生阅读与理解、观察与感受、分析与评价,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建立自信。

3、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获得美的感受,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确定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鉴赏与推介。

2、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三)、教材处理

中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本课虽受篇幅的限制,但是仍以较大的容量介绍了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有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兵马俑、有浑圆天成大气磅礴的汉代杰出的石雕群、还有精彩纷呈的石窟寺雕塑群以及晋祠圣母殿侍女彩塑。内

容丰富,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内容方面调整为:秦兵马俑、汉石雕略有增加,四大名窟各有重点,晋祠美少女重点欣赏一件作品.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导读、导看、导思、导说、导疑„„教师主导,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为了吸引学生,教学中考虑增加视频使用量。

(二)、学法设计

带着问题阅读与观赏、讨论与探究、质疑与答疑、鉴赏实践„„

分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课内学习课题,以邻座为探讨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对表现出色者为小组计分,以赛促学。

(三)、手段选用

多媒体课件协助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课前二至三分钟等学生时)

1、课前等学生时边看视频《赛马》、中国旅游标志图案和《马踏飞燕》图片,边听音乐《赛马》,边与学生聊天——你看过哪些雕塑作品?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名的雕塑是什么雕塑?

2、上课后通过问题“你知道什么雕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吗? 导入探究课题《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二)探究部分

(开始部分约2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本课开始部分(关键词、重点句),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1、秦汉陵墓为什么会产生恢宏的雕塑群?

2、宗教雕塑主要是什么题材?

师生活动:听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秦汉陵墓为什么会产生恢宏的雕塑群?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期望死后升天,仍能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生前不惜巨资修建陵墓。墓前:石柱、石人、石兽等;墓室中:陶俑、铜俑等。(播放图片)

2、宗教雕塑主要是什么题材?

宗教教义和与其相关的人物、故事为题材的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播放图片)。

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均以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而成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师活动:话题——发现秦兵马俑——简介: 1974年3月29日,陕西农民杨志发在西杨村打井的时候一撅头挖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史无前例的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约8000件兵马俑阵容整齐、紧密排列,还有600匹战马佣、125辆兵车„„

探究一: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约8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本节内容,准备回答问题:秦陵兵马俑是怎么编排的?秦陵兵马俑采用了什么手法?

教师活动:听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讲问题回答完整(播图片)。

解释“致广大,尽精微”。(播图片)

教师活动: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细节刻画精心细致、真实生动。

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活动:陶马群、战车同样精彩绝伦——图片演示

教师活动: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整体和局部图片。请学生讨论:你怎样向别人推介秦兵马俑——秦兵马俑的艺术特征从整体上看是什么特征?从局部上看又是什么特征?显示了秦国的哪些方面? 师生生活动:一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自由补充。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可谓“致广大,尽精微。” 那么,秦朝过后是哪个朝代呢? 探究二: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约8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本节内容。准备说说霍去病是谁?汉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教师活动:听学生简介霍去病。汉代石雕。播放《卧象》图片,引导学生鉴赏。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师生结论:汉俑写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鉴赏,《伏虎》和《卧马》石雕作品 学生活动: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教师活动: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 学生活动: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教师活动:播放“三匹马”——秦马俑、汉《马踏匈奴》、汉《马踏飞燕》,你喜欢哪匹马?为什么?

学生活动:发表感受。

教师活动:听学生说,引导、点拨学生说。

探究三: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约16分钟)

学生活动:分四小组分别阅读:

1、敦煌石窟、2、云岗石窟、3、龙门石窟、4麦积山石窟内容。准备分别说说四大石窟各自以哪种雕塑形式为主。

师生活动:听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说透。分别鉴赏四大石窟雕塑

教师活动:简介 敦煌石窟:孰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泥胎彩塑。

教师活动:播放敦煌194窟彩塑,简介佛坛形制。

师生活动:分别播放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唐代人物造型特点。

教师活动: 简介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

师生活动:播放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北魏佛像特点。

教师活动:简介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石雕。师生活动:播放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唐代大佛造像特点。

教师活动:简介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

师生活动:播放麦积山127窟菩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北魏造像特点。

教师活动:播放不同朝代的菩萨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不通朝代的菩萨为何各不相同?说说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发表意见,探究四: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陕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约4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本节内容。准备说说那群美丽的少女。

教师活动:简介晋祠圣母殿。听学生说那群美丽的少女。播放图片,引导学生鉴赏。她们的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

(三)小结(以下2分钟)

中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本课受时间的限制,主要鉴赏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兵马俑和浑圆天成大气磅礴的汉代杰出的石雕群、还有精彩纷呈的石窟寺雕塑群以及晋祠圣母殿侍女彩塑。

(四)、课外学习活动

P68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致广大,尽精微——写实

汉俑——圆浑天成、质朴雄浑、大气磅礴——写意

敦煌石窟-——泥胎彩塑

石窟寺雕塑 云冈石窟 ——石刻造像 精彩纷呈

龙门石窟——石雕

麦积山石窟——泥塑和石胎泥塑

山西宋代彩塑少女——栩栩如生、一美千年

6.中国古代爱情诗词 篇六

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 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诗《结发为夫妻》)

3,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那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4,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5,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6,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7,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敫日(大车)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持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0,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1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3,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14,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能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5,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16,华山畿(是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17,长干行李白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18,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9,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杜甫《新婚别》)

20,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1,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孟郊《列女操》)

22,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2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4,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25,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6,《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7,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8,李白《长相思》二首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29,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30,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31,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32,1,张衡·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这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民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峙(足屠),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33,苏伯玉妻·盘中诗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高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心中悲。北上堂,丁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知四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这是一个小隶的妻子给出差丈夫写的,写在一个盘子里,“当从中央周四角”就是从中间向四周读。)

34,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35,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下西洲 3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37,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8,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39,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子襟)

40,南朝,《读曲歌》

其一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其三

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

其六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41,南朝,《子夜四时歌》

冬歌一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如?

冬歌一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42,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 43,《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44,徐陵,《乌栖曲》

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45,我以我心荐明月,为君歌到夜郎溪

46,妾心难逐郎心去,折柳年年到白头。

4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

*48,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自君之出矣》)*49,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刘禹锡《视刀环》)50,生查子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51,最高楼

程垓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长记得、凭肩

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52,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的《长命女》)

53,《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54,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55,四张机

鸳鸯织就欲双飞 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56,[绫子]

一张机,樽前折柳送别离。清愁欲谴终无计,君行异地,我于此处,盼使有灵犀。

两张机,临别强笑整寒衣。愿随春草郎边去,暗抛粉泪,凭栏望远,楼外晓烟低。

三张机,无聊心绪莫轻题。相思一点留残梦,漫屈纤指,行程细算,应是到陇西。

四张机,未知青鸟何枝栖。王孙去后无消息,盼得云外,锦书忽至,字字是珠玑。

五张机,倚窗重看乐章集。句中多少凄凉意,疏疏淡淡,柔柔袅袅,掩卷叹堪惜。

六张机,画梁时见柳莺啼。花香月色怜只影,昨宵枕上,分明梦见,叵耐五更鸡。

七张机,衾凉被冷夜寒袭。香闺辗转人无寐,残灯书卷,卧听更漏,却见晓星移。

八张机,漾蓝春水似琉璃。记得携手同游日,花前小坐,解颐妙语,幻做梦依稀。

九张机,金钱卜落问归期。柔丝款款萦相系,愿得明月,照人归路,莫教远途迷。

57,(和韵)

一张机,长亭相送柳依依。漫天飞絮随风起,使君千里,恨别无计,从此两分离。

两张机,低眉无语泪湿衣。强牵裙带人难去,风情万种,奈何此际,回首复轻啼。

三张机,夜来惊起静闻笛。一窗明月空幽寂,相思易醒,梦残难续,寥落晓星稀。

四张机,去年双燕共衔泥。幼雏索哺添愁绪,闹声可嫉,不随人意,焉懂慰心迹。

五张机,高楼默望冷凄凄。托腮苦暝烟波里,花间赏月,香茵缓步,相忆总难极。

六张机,倦慵书案谱诗集。玉帛锦字无从寄,白头空许,鸿来雁去,思念到何夕。

七张机,疏烟晚暮日归西。庭前枯叶残堆地,瑟风乍起,怎敌寒意,憔悴待谁惜。

八张机,晚秋已过盼无期。常将寂寞随灯泣,薄衣凉锦,朝云暮雨,寒夜怎将息。

九张机,三冬欲尽雪偏急。相思何忌成灰烬,芳魂消损,愁积心底,消瘦已成疾。

58,张幼谦写了一首《一剪梅》

同年同月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

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

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59,《长相思》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宇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60,《卜算子》: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61,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陶渊明

62,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

63,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吕本中《紫微词》

64,道是不相思,相思令人老,几番几思酿,还是相思好

65,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66,相思怨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67,绝句狄平子

急雨渡春江,狂风入秋海。辛苦总为君,可怜君不解。68,《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70,《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71,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

昔昔长如珏

但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脱

唱罢秋坟人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清 纳兰性德

72,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韦庄 73,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74,长相思

李白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75,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76,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籮。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77,妾为无根草,缠绵托微躯。

识君少雨露,和泪自灌育。

*78,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尽。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莫相识!

79,纳兰性德

金缕曲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絃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命薄,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80,沁园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倚声声邻笛,谱出迴肠

8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携,此物最相思

82,无端隔江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83,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杜甫《新婚别》。

8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汉武帝

8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6,《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87,《双调·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88, 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

轻烟织成愁

海棠未雨

梨花先雪

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

89,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90,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官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

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91,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珊珊其来迟?——汉武帝念李夫人语

92,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 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毛文锡《醉花间》

93,《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95,灯花耿耿漏迟迟

人别后 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

谁念我 就单枕 皱双眉

锦屏绣幌与秋期

肠欲断 泪偷垂 月明还到小窗西

我恨你 我忆你你争知

--------------魏夫人

94,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

96,愿将终生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9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98,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后主《金缕鞋》

99,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10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01,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谭复堂《蝶恋花》

102,[南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103,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西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104,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05,[绿 衣 ]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106,[ 汉 广 ]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07,[采 葛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108,[子 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09,[野有蔓草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120,[绸 缪 ]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12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23,夏日炎炎等郎信

井底黄莲苦得深——黄梅戏《孟姜女。梦会》之唱词

124,学画宫眉细细长,只知一笑能倾国,不知相思会断肠!

*125,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26,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君早,日日与君好

*127, 年年江山见寒梅 暗香来 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 故人远 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 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 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 特地点征衣

花轻飘零人易老 正心碎 那堪寒管吹

----------------王观

*128,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29,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元稹 13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

131,湖湘秋雨多,成败亦天磨。

相望三千里,但念锦衾薄。132,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33,郎是山中黄桷树,妹是书上常青藤。

藤生树死生缠死,藤死树生死缠生。

——《金子》

134,大王义气尽,贱妄何聊生。

135,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136,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37,温庭筠的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38,苏轼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

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

曲阑干,为谁安?

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139,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140,夜游宫——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141,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42,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14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44,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145,天仙子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146,羽族之长

名为凤凰

一日失雄

三年感伤

故见鄙姿

为君辉光

身远心近

何当暂忘。

147,与君相向转相亲

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做贞松千岁古

谁论方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

千秋万古北邙尘——刘希夷

*148,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魂随君去终不悔, 绵绵相思为君苦。相思苦,凭谁诉? 遥遥不知君何处。扶门切思君之嘱, 登高望断天涯路。

乐府《古相思曲》 149,昨夜夜半

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

半羞又半喜

欲去还依依

觉来知是梦

不胜鹧鸪天·半死桐 150,鹧鸪天·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51,杨柳丝丝弄轻柔

轻烟织成愁

海棠未雨

梨花先雪

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

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

15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152,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杂曲歌辞·秋夜曲】王涯

153,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南朝乐府名歌《子夜歌》

154,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善说.说苑

155,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56,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157,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 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15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59,凤求凰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与兮,欲诉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徨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与飞兮,使我沦亡

160,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161,飞来双孔雀,乃从东南飞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将负汝去,羽毛日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关关幽相远,哀哀鸣相啼

殷心伤泣血,泪目与诀别

见汝西北坠,吾何东南去 162,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163,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时,除非想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宴几道《长相思》

164,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165,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166,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 *167, 千秋岁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168,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169,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曲江》

170,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房中曲》

171,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正月崇让宅》

172,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參差连曲陌,迢遞送斜晖。

肠断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花·妻死之后作》

173,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曼倩辞》 174,罗刹海市:

“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

“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

175,语已多, 情未了,回首尤重道:

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176,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衾死同穴。

177,卷帘人去也,天地化为零。

178,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想忆深。179,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80,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秋风肃肃晨风思,(风思)

东方须臾高知之。

18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82,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183,子夜冬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渊冰厚三尺,素雪复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184,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185,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186,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187,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188,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姚燧

189,两处相思无计留

君上孤舟妾倚楼

这些兰叶舟

怎装如许愁

---姚燧

190,与君别 情易许

执手相将 远成鸳侣

一去音书千万里

望断阳关 泪滴如秋风

到如今 成间阻

等候郎来 细把相思诉

看着梅花花不语

花已成梅 结就心中苦

----陶氏

191,何处是秋风 月明霜露中

算凄凉 未到梧桐

曾向垂红桥上看 有几树 水边枫

客路怕相逢 酒浓愁更浓

数归期 犹是初冬

欲寄相思无好句 聊折赠 雁来红

--------------------陈允平

*192,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193,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经《女曰鸡鸣》

194,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19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196,对花时节不曾愔 见花残任花残

小约帘栊 一面受春寒

题破玉笺双喜鹊

香烬冷 绕银屏 浑是山

待眠 未眠 事万千

也问天 也恨天

髻儿半偏 绣裙儿 宽了还宽

自取红毡 重坐暖金船

唯有月知君去处

今夜月 照秦楼 第几间

----------------赵汝茪 197,倚窗拨断琵琶索

一一相思 一一相思

无限柔情说似谁

银钩欲写回文曲

泪满乌丝 泪满乌丝

薄幸知他知不知

-----------黄机

198,松竹翠罗寒 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 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 香在无心处

-----------曹组 199,陶渊明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7.中国古代兴衰 篇七

1 体操的起源和发展

体操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从词源来看,“体操”一词希腊语为Gymnasitike(意为裸体,古希腊人崇尚裸体)。在很长的时期内,人们把一切身体的活动,都称为体操。直到18世纪,德国出版的《青年体操》一书中,仍把所有的身体活动均称为体操。近代体操的传人及其发展,据史料记载,在18世纪以前体操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当时的体操都是和游戏、军事、祭祀、竞技等活动作为一个总的体育系统存在。直到19世纪初叶和中叶,先后形成了德国、瑞典两大体操体系和学派。体操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体育场馆是文化活动的中心。人们聚集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进行体育运动,而且也是来了解艺术、音乐和哲学。古希腊人认为只有在体育锻炼和智力活动相结合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才能调和。如今,体操通常被认为是体育和艺术最终结合的产物,但是其实这种观点早已不是什么新观点了。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荷马都曾积极地宣扬体操运动能够提高人的素质。这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希腊人并不是唯一的早期体操追随者,希腊、中国、波斯和印度四个文明古国都曾将体操作为年轻人参军前的准备训练,这种做法一直断断续续地延续到19世纪。

2 体操运动特殊的健身、实用和心理拓展价值

体操是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体操在大众健身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1 体操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既能全面、又能重点地锻炼身体

体操运动可以全面增强人体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全面发展。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灵敏程度,塑造健美形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练习以达到平衡发展和矫正某些畸形的目的,这些特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

2.2 体操运动的许多技能在生活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克服障碍、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基本体操中的攀登、爬越、荡绳、搬运,技巧中的各种滚动、滚翻,器械体操中的各种上法、下法等。这些技能的掌握对人们在生活中特殊情况下的自我和相互救助、保护有很大帮助,也使得体操运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2.3 心理拓展训练借助身体练习达到促进心理发展的目的,这一点给学校体育工作者以很大的启示

体操运动中的许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承受较强的心理负荷,需要练习者具备一定的勇敢、果断和相互合作与信任的心理品质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心理拓展价值,如深入开发利用,体操运动在实现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效果不可低估。

3 中国体操教育兴衰时期

3.1 体操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兴旺时期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均开设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节,教授内容除“普通体操与有益之运动”外,“宜以兵式体操为主”。中学堂每周2节,教授内容主要是兵式体操、普通体操、矫正体操、柔软体操、游戏、哑铃等。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也是兵式和普通体操,亦是兵式体操为之。此后20年左右,体操运动几乎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

1923年北洋军阀政府公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将体操一词改名为体育,“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并剔除了兵式体操。在此前后,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体育课程内容多样化,使田径、球类等自然体育内容开始在我国学校兴起。体操、球类、田径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在此之前,学校体育的内容是体操的“一统天下”,那么,此后一段时间,便是体操、球类、田径的“三足鼎立”了。

解放后,我国在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把体操列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和单双杠等,后来又加入了韵律体操。体操内容的课时在整个中小学体育课总课时中的占15%左右。

这个时期又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8~1965年、1966~1976年、1977~1982年期间的体操教育。

1958~1965年,正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时期。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这一高潮很快就波及到教育界和体育界。学校教育和体育上的“大跃进”是以实现“四红”和“双红”开始的。在中学实现除病残外,100%的学生分别达到《劳卫制》一级、二级、等级运动员和普通射手的标准(即“四红”);在小学实现除病残外,100%的学生分别达到《劳卫制》少年级和少年级运动员的标准(即“双红”)。这种“体育大跃进”和“教育大革命”的政治背景,为体操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和提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这一时期我国尽管还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体操的普及和提高仍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59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有来自22个单位的296名运动员参赛;1964年在长春举行了21城市少年体操锦标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194名;1965年在成都举行了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参加的单位也是21个,运动员242名。这3次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几乎全部是中、小学学生。到1966年时,我国男子体操技术无论在难度、编排、质量方面,还是在比赛临场经验上,都已达到或接近了日本、苏联的水平。

1966~1976年,我国教育事业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损失。1966年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高考制度的取消,中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出路就是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即“上山下乡”。而当时只有能进入体育界或文艺界才是唯一合理合法的躲避“上山下乡”的选择。可见在这一时期,体操还能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与当时人们对“上山下乡”政策所采取的合法躲避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1977~1982年这段时期是我国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重新制定了全国统一要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的体育课程,体操再次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再次得到贯彻执行。在各组(儿童组、少年一组、少年二组和青年组)的项目标准中,均把体操列为必测项目。并把“体操项目必测动作的标准”单独列为第一节,其中包括有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等,并附有详细的动作图解。全国各类各级学校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体操等级动作的贯彻与实施,对我国体操运动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中国体操教育衰落时期

所谓衰落是指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因此确切地说,中国体操教育的发展历程还没有出现衰落时期。但“冷落”现象已经出现,而且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1982年9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这次《标准》中,取消了体操成套动作的测试项目。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1985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007年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是,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许多新概念、新思想和新举措不断涌现,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休闲与娱乐”、“阳光体育运动”等等,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这种背景下,从50年代由前苏联传入的体操教育内容开始受到冷遇,传统的体操教学逐渐减少,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显著下降,出现了“冷落”现象。可以预言,在中国尚不发达的地区,体操教育的“冷落”现象还将更为严重。

虽然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1985、1990、1995、2000年我国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连续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一些重要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如肺活量、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等呈持续下降趋势。

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限制和具体要求,但在内容标准中提出,当学生达到水平四和水平五的学习目标时,应能够完成一两套技巧或器械体操动作。这实质上是保留了原体操中技巧和器械体操的内容,放弃了对基本体操和支撑跳跃等内容的要求。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试验过程中,由于对教学内容的放开,不少新兴的体育项目,健身方法,民族的、传统的、改造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课堂,中小学体育课内容呈现一种“群英竞秀”的局面。在“群英竞秀”的同时,由于体操尤其是器械体操动作的难度偏大和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后索赔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运动的内容和地位正悄然发生变化。

3.2.1 体操教材内容逐渐减少

中小学体育与保健教学指导纲要,对体操教材有明文规定,尽管新教材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均属于体操教材范畴。如基本体操、滚翻、平衡、支撑、悬垂、支撑跳等。各个年级体操教材占一定比例。显而易见,目前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学忽视了体操教材,这与各校体操场地器械设施不足,体操教学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由于体操练习减少,学生力量性、爆发性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从目前大、中学《达标》五类项目测验情况来看,学生引体向上、双臂屈伸、铅球、实心球等项目成绩较差,得分明显低于其他项目。

3.2.2 体操场地器材设施配备不齐和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根据国家教育局关于《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目录》的有关文件精神,对体操项目器材配备均有明确规定。而我国中小学大部分体操设施条件比较差,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部分学校除了有几块体操垫子,其他器械设备一概没有。教师只教几个技巧动作,而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项目由于没有场地器械,一律不上。个别学校由于没有高单杠,身体素质测验项目(引体向上)只在门框或树杈上做。体育经费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项经费,有些学校有少量经费也只能保证球类和田径等项目的教学需要。除重点中学外,大部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较少,在体操项目上投入更少。由于各校对体操教学不很重视,以致学生力量素质都比较差,测验结果平均处于中下水平。学校体操场地器械设备较差,经费投入少的主要原因:(1)由于教育行政部门下拨的计划内教育总经费比较少,不能满足学校教育各项日常基本开支,有些学校只能从计划外弥补一部分;(2)体育器材价格,尤其是体操器械设备更贵,学校无力购买;(3)体育器材损坏率很高,损耗大,维修经费无力投入;(4)目前中小学体操项目很少有比赛,学校认为经费投入意义不大。因此影响了体操教学活动的开展。

3.2.3 各校体操教学中经常出现损害事故

在体操教学中,除了没有条件上器械项目外,各学校每学期均有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单、双杠和支撑跳跃项目出现伤害事故较多,受伤部位大部分的在踝关节、手腕和腰部,以扭伤和挫伤为主,严重的有骨折。造成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1)学生力量素质普遍较差,女生尤为突出。体操项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力量素质,才能顺利完成动作。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力量素质普遍较差,给完成动作带来了困难,容易引发伤害事故;(2)学生心理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体操练习要接触器械、要腾空、要经过头部的翻转,学生往往会出现恐惧心理,做动作时犹豫不决,导致动作失误而出现伤害事故;(3)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机体本体感觉反应迟钝。体操项目是全身各环节都参与活动,在做准备活动时必须将各关节、韧带和肌肉都活动开,做一些适应性和专门性的练习,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4)保护与帮助不当。在分组练习时,由于小组长在保护帮助时手法不对,或时机掌握不好,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在河南省2004年体育示范课评选活动中参评的100多节课中,除了几节技巧和健美操课以外,支撑跳跃和器械体操的内容一节也没有,尤其是单双杠一类的内容,学生不想学,教师又难教,大有淡出体育课堂的势头。

4 中国体操教育的振兴

1. 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使学生、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了解我国体操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了解体操的教学的特点、练习方法、安全措施和其他运动项目无法取代的特殊的健身、实用和心理拓展价值。只有让人们明白了我国体操在世界体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体操教学内容并不比其他的运动项目更危险而且更有锻炼价值时,才能使全社会一起来推进体操的开展和体操教学内容的开设,并且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时予以充分地理解和谅解。

2.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大部分普通中小学没有按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操教材内容(组织专家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教学时数明显不足,教学内容偏向以垫上运动(技巧)为主,而单杠、双杠、支撑跳跃各校很少涉及,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应引起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各校领导和体育教研组负责人的重视。建议行政职能部门对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执行情况、场地设施配备、体育经费等方面进行一次检查,督促学校合理安排。

3.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要求

1903年和1923年的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若排除客观原因,这与体育教师有很大的关系。1903年学制改革较匆忙,教师等各种条件一时难以齐备,体操教师为数极少,教师的质量也不高,大都是以军人或会武术者充任教师只是会教一点队列训练,这在解放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如此。在当前体操学习中,教师是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只有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挑战未来各种新事物出现和个体自身变化。因此,在体操教学中,领会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被大力提倡,教育部门也经常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讲座、经验交流及教学会诊,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高等体育教育本科学制上,尤其强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预见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对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有系统性、有组织性和有专业性的体操教学,大多可以避免盲目性地和跳跃性地教学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因此,体育课程改革要成功,体育教师是关键。

4. 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中国在体操教学中大多采用传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主,模仿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普遍采用的系统教学方法主要特征是正规,注重基本功,课堂气氛死板,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转,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教师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习,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也在吸取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整个教育课程的体系逐渐转变:从注重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传授能力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5. 加大对体操教学设施的投资

体操运动号称“贵族运动”,其主要原因,一是需要较大的场地,二是需要昂贵的器械。体操教学场地和器械是体操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资源。对教学场地和器械的投入,是我国体操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教育经费融资渠道不宽而造成体操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使我国部分地区体操教学逐渐消退,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体操后备人才和体操教师的断层与匮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其功能,体现其属性,这确实是一个令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的优劣和能否满足教学需要不仅是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声源的条件,更是能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减少教学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大对体操教学设施的投资,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完成体操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陈镇华,陆恩淳,李世铭.中国体操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594.

[2]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体操教材编写组.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张予南.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39-241.

[5]李晋裕,滕子敬,李永亮.学校体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58-59.

[6]蒋国昱,王妍.近代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9-71.

[7]刘邦华,等.奥运战略与我省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13-1714.

[8]张猛,吕春永.中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72-73.

8.中世纪中国商会兴衰(中) 篇八

明朝盐商的衰落

与历代一样,明朝起初也对盐业实施国营垄断,但缺乏效率。1370年,为了解决北方边境驻军物资匮乏的难题,朱元璋被迫将盐业向私人资本放开,允许为长城沿线明军运输粮食的华北商人买卖食盐,即“盐引改革”。但由于经济萧条,起初毫无成效,盐商经常亏损。由于后勤不得力,明军在与蒙古的战争中一再遭到惨败,就连明英宗都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俘,北京也几乎陷落。至1509年,多达46万多引盐无法兑现。

但到了1517年,由于明武宗巡游山西,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盐业突然兴旺,商人抢盐都抢不到。从此,山西盐商中不断涌现出巨富。据嘉靖时期的权臣严世藩统计,当时中国富商资产超过50万两白银的有17人,其中5家都是盐商。

按照明朝政府的《纲运制》,盐商要组织成“盐纲”,内部选举出“总商”,由总商代表所有盐商与政府协商盐业事务。这是一种典型的商会,它的规模和影响虽然不及沿海的“海盗”商会,但具有合法的地位,因此更为稳定长久。

于是,山西盐商持续扩张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影响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投资科举,涌现出了重臣王崇古和张四维。作为来自资产阶级的官员,王崇古和张四维等家族在明末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政商合一集团,多代成員相互通婚,渐有官商合一的趋势,显示了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山西盐业、金融业的腾飞与海外高产农产品、白银的涌入,大大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使明朝人口迅速超过1亿大关,进而又逼近2亿大关。不过,这也导致明朝经济对外国的依赖度提高,不再自给自足。

山西盐业、金融业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明朝面临着蒙古的巨大军事压力。一旦明蒙和好或蒙古衰落,明朝政府对山西商人的重视就会烟消云散。王崇古和张四维作为山西商人的政治代言人,力主明朝与蒙古阿勒坦汗(俺答)讲和,短期内固然使山西商人收获了边境贸易的丰厚利润,却导致山西盐商的长期衰落,可谓鼠目寸光之举。对明朝经济影响更大的,是此时的欧洲和日本局势。

明朝经济毁于通货紧缩

16世纪末欧洲的“三十年战争”令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衰落,无力购买中国水银,美洲白银生产逐渐萎缩。与此同时,日本石见银山的产量却越来越大,占到全球白银产量的1/3。当时正逢日本的“战国时代”,拥有石见银山的诸侯毛利辉元野心勃勃,与日本最大的军阀织田信长争夺日本霸权。为了击败毛利辉元,织田信长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装甲舰,击败毛利家族的海军,命大将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入侵毛利辉元领地高松城,但屡攻不下,织田信长于是又派另一大将明智光秀去援助丰臣秀吉。急于立功的丰臣秀吉放水淹高松城,毛利辉元情急之下,利用其冠绝日本的经济实力大搞反间活动,导致织田系内乱不断,明智光秀倒戈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织田信长自杀。丰臣秀吉闻讯后急于乘机回师夺权,连忙与毛利辉元化干戈为玉帛,两家联姻。

依靠毛利辉元的经济支持,丰臣秀吉在此后8年扫平群雄,统一日本。这时,石见银山的产量达到历史顶点,富甲天下的丰臣秀吉志得意满,决定出兵海外,征服朝鲜、中国、印度、西班牙等国,统一全球。侵朝日军共20万人,分9个军,毛利辉元任第7军军长,因其经济实力最强,第7军多达3万之众,在侵朝日军中规模最大,号称主力。然而,第7军成员多为富有的“银老板”,普遍贪生怕死,毛利辉元又不善用兵,刚刚登陆便被朝鲜民兵杀得落荒而逃,被迫退回日本。

丰臣秀吉死后,毛利辉元与德川家康争夺日本统治权,被诸侯奉为“西军总大将”。但他优柔寡断,在1600年的关原决战中不敢亲临前线指挥,只象征性地派了1万部队,又不让他们参战,使西军葬送了大好局面。战败的毛利辉元为了保命,将石见银山送给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将石见银山划为自己的直辖领地,打下了日后德川幕府统治日本三百年的经济基础,毛利家族则从此一蹶不振。之后,石见银山的产量大幅萎缩,日本对国际商人的吸引力随之迅速消失。眼看外贸无利可图,甚至变得弊大于利,德川幕府效法明朝,自1633年起多次下达“锁国令”,至1639年停止了一切外贸。

见过毛利辉元的中国人和朝鲜人都说他谦逊文雅,不像其他的日本军阀,并未犯下什么侵略罪行等等。军队统帅得到敌人如此评价,实在可悲。其实,身为世界首富,毛利辉元的一生成败在中世纪极具代表性。

中世纪资产阶级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热衷于开历史倒车,总想设法融入地主阶级,欧洲的美第奇家族和富格尔家族如此,中国的海商、盐商也是如此,把大部分财富用来购买田宅、参加科举考试和巴结官府;二是在军事上极其无能,汉朝陈豨、公孙瓒等军阀任命商人当将军,结果都被敌人轻松打败,毛利辉元的例子则更为典型:坐拥当时全世界最充裕的军费、最先进的武器和日本最庞大的军队,居然每战必败。

究其原因,中世纪的火器效率不高,战争仍以冷兵器为主,冷兵器要求军人长期专注的训练(有些武器需要训练十几年才能得心应手),这很适合“有恒产、有恒心”的地主阶级,而不适合热衷于趋利避害、频繁更换经营范围的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相比,资产阶级最大的优势是现金充足,能够研发和购买昂贵的武器,支付高额的军饷,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训练军人,组织性差,而且秉承“和气生财”的古训,缺乏进行长期武装斗争的决心和毅力。因此,对于训练有素的中世纪地主阶级军队而言,资产阶级的军队实为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通常形不成太大威胁。

毛利辉元的商人气质使他既缺乏指挥能力,又缺乏战斗的意志。守着世界第一大银矿,他完全有条件从世界各地聘请军事专家,研发新武器,发展军工业,打造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建立资本主义政权。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退回到儒家和佛教典籍里,希望能够摆脱商人气质,获得地主阶级的拥戴,巩固以农为本的传统封建国家,结果白白浪费了手里的庞大资源。

身为石见银山的主人,毛利辉元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内,提供了东亚市场上的大部分新增货币。也就是说,毛利辉元当时既是日本中央银行行长,也是大明中央银行行长,他的失败给予明朝经济以沉重的打击。自1620年起,日本和美洲白银进口都渐趋衰微,1633年后日本停止对华输出白银,美洲白银输入自1638年菲律宾当局屠杀华人后基本中断,明朝经济于是在灾难性的通货紧缩中毁灭。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推翻。

崇祯皇帝自杀前并不理解自己的失败原因,因为他之前的几代明朝皇帝都不如他勤勉,他在位初年处死袁崇焕等争议性事件也和李自成等人起兵反明毫无关系。事实是,当日本和美洲白银年复一年大量通过走私渠道涌入中国时,明朝政府无论怎么折腾,国家都安如泰山;而日本和美洲白银停止涌入中国时,帝国经济便迅速崩溃,民众大量破产,李自成等反明武装得以迅速壮大。这是传统中国历史理论无法解释的,因为中国古代历史学家从未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郑芝龙成就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集团

逼死崇祯皇帝的李自成并没有笑到最后。占领北京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被多尔衮的清军赶了出去。一年后,清军横扫中原,渡过长江,占领明朝陪都南京。残存的明朝势力退入东南沿海,分为浙江的鲁王和福建的唐王两个相互敌视的政权。随着清军步步逼近,鲁王和唐王都不得不求助于另一股原本敌视明朝的强大势力——“倭寇”。

由于明朝中国与日本德川幕府的双重“海禁”政策,“倭寇”转而向东南亚发展。在明朝末年,东南亚的中国和日本移民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欧洲殖民者,在有些地区甚至比土著人还多,无可避免地导致严重的冲突。林凤率领的中国海盗几乎在1574年攻下马尼拉,随后二位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相继死于华人之手。

西班牙人的报复坚定而残忍。1603年,在日本侨民和土著人的协助下,西班牙军队突袭马尼拉的华人社区,25000名华人几乎全部被杀,但引发冲突的华人商会领袖却幸免于难。这个名叫李旦的商人被西班牙人留在船上做苦力,6年后逃上一艘华人商船,渡海来到日本平户——当时日本唯一的通商口岸。

在平户,李旦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重新发达了起来,许多急于挣钱的华人和日本人投奔他的帐下,其中最受他喜爱的一个年轻人叫郑芝龙,被李旦收为干儿子。李旦、郑芝龙父子仿效王直、徐海、林道乾等“倭寇”先驱,很快组建起自己的商船队,中日两国的“海禁”政策迫使更多的民众投靠他们,最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海上势力。

1624年,郑芝龙的日本妻子田川氏生下长子郑成功,但郑芝龙却不在妻儿身边,因为他已经随李旦坐船南下了。李旦的船队并不独行,它们与荷兰、西班牙海军会师,横扫明朝的东南沿海,最终在福建巡抚南居益的劝说下,转而侵占台湾岛,并将其瓜分。次年,李旦突然死去,郑芝龙继承了其商业帝国,并以台湾为基地出击,先后占据了厦门、金门各港。崇祯皇帝继位后,被迫招安郑芝龙,任命他为总兵。郑芝龙部下纷纷离开台湾,荷兰人乘机独霸全岛,双方反目成仇。1633年,郑芝龙大败荷兰舰队于料罗湾,从此威震西太平洋。这位明朝总兵乘机拓展自己的商业帝国,从日本到爪哇的所有海上船只都要向他缴纳过路费,年收入高达约3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崇祯朝廷年收入的好几倍,或是各个欧洲东印度公司年收入的总和,成为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商业集团。

正如南宋末年发生的事情一样,明朝崩溃时,唐王选择了依附郑芝龙集团,鲁王则试图联合几个与郑芝龙敌对的沿海势力。当清军南下时,唐王被俘,郑芝龙决定降清,却因儿子郑成功的反对而丧命。郑成功一面抵抗清军,一面兼并鲁王势力,被迫接受郑成功庇护的鲁王称郑成功为“寓公”(房东),只能靠吃红薯度日,最后被活活饿死。郑成功北伐南京失利后,转而驱逐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郑芝龙的遗产。投降清朝的郑成功部将施琅后来率清军攻下台湾,明朝的复国大业就此落空,同时被埋葬的还有中国海商集团。

“天地会”曾是地球上最大的商会之一

郑氏集团的覆亡,在亚太地区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地带,使得新来的西方殖民者得以长驱直入。但正如上文所述,数量稀少的西方殖民者只有依赖数量庞大的华人协助,才能在东南亚建立起巩固的殖民地。东南亚华人与西方殖民者虽然发生过几次激烈的冲突,但更多时候却是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的基本社会组织——东印度公司,就成为东南亚华人的重点学习对象。

郑成功生前,便效仿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了“义兴公司”,在东亚和东南亚沿海地区发展贸易,搜集情报,筹集物資。郑氏集团覆亡之后,部分成员组建了旨在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天地会”,其中不少人都来自“义兴公司”。与此同时,东南亚的其他华人也仿效东印度公司和义兴公司,成立了多个公司,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数今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岛西南部)的“聚胜公司”和“兰芳公司”。与欧洲东印度公司和梁道明、陈祖义、李旦等华人先驱者一样,义兴公司、聚胜公司和兰芳公司等东南亚华人“公司”虽然名为贸易企业,实则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令东南亚各国畏惧。这些东南亚华人公司之间关系也相当密切,大都服从天地会的统一领导——事实上,天地会完全可以被视为十八九世纪地球上最大的商会之一。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公元1777年,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的次年,兰芳公司老板罗芳伯肃清了婆罗洲的天地会力量之后,结合西方近代的民主制与中国古代的禅让制,成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自任共和国元首“总长”,政府首脑称“甲必丹”(即英语“Capitain”),是为亚洲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这个“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吞并了加里曼丹岛上的多个政权,并数次击退欧洲殖民者入侵,生机勃勃地存在了一个多世纪,1884年才被荷兰殖民者吞并,纳入荷属印度尼西亚版图。兰芳共和国是东南亚华人商业组织力量的重要证明,它证明了,在华人社会,商人一样可以领导国家。当然,兰芳共和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华裔商人对欧洲资产阶级的学习借鉴。

与明朝灭亡的同时,亚欧大陆对面的另一位帝王也陷入了麻烦之中,这就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在位时,英格兰分裂为代表地主阶级的保王派和代表资产阶级的议会派,两派之间爆发了内战。查理一世深受多数民众爱戴(因此他的子孙在他死后还多次被拥立为英国国王),在战争初期也确实多次战胜议会军。

但是,查理一世面对的敌人并不是毛利辉元,而是一群拥有贸易公司股份(如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地主,因此不像“儒商”毛利辉元那样缺乏指挥能力和战斗意志。此外,燧发枪、加农炮和战列舰等新式武器的发明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不需要冷兵器或早期火器那样漫长的训练时间,就可以被军人熟练掌握,可靠性还有所增强,一群小市民和农民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便可以打败最精锐的武士,这极大地提升了资产阶级军队的战斗力。几年下来,议会军越打越强,战败的查理一世被俘虏斩首,英国从此落入了资产阶级之手。但这些早期的英国资产阶级身上的商人气质和资本实力其实还不如地球对面的毛利辉元,他们参股的英国贸易公司比东亚的“倭寇”更像海盗组织,后来以贸易的名义征服了半个地球。

上一篇:师德师风培训方案下一篇:全国总工会入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