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实习报告总结(精选8篇)
1.化工厂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
巨化集团公司锦纶厂2013年4月份实习总结 转眼4月又将结束,回顾这一个月,现将这个月实习总结如下:
4月初我和4个同事5人被分到一轮班组,正式开始了车间倒班实习,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学习己内酰胺合成和精制岗位的设备,流程及操作等.4月2号我们开始上班,第一天就是大夜班,从夜里十一点半到早上7点半.记得刚下班组第一个大夜班时我感到很新鲜,虽然是夜里上班,但一点困意也没有,较强的适应力让我很快熟悉了班组的环境.大夜班我们不需要走现场,所以就在休息室里看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正好也为白班的时候可以去现场熟悉做准备工作,之后班长让我们去操控室了解了dcs操作生产流程,并且还安排了师傅给我们讲解不懂的地方.3天大夜班之后是小夜班,从下午3点半到夜里十一点半,在下午的时候,我们由车间师傅带领着到去现场走了一圈,熟悉各个设备及管道流程,现场有化工物料的气味,而且现场声音很嘈杂,师傅需要大声地给我们讲解同时我们要围上去仔细听才能听到.我们带着安全帽,听着师傅现场指导,这种场景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如今亲身体验,感到相当自豪.第一次进车间实习时,什么都不懂,只是听师傅讲解流程图,感觉很茫然,但是进入现场后很快我就进入了状态,因为之前看过流程图,所以对流程脑子里也已经有了印象,当看到真实的设备后,熟悉了一下遍就很快明白了,不懂的地方及时地问师傅.师傅也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慢慢地就熟悉了各种设备和管道流程.回顾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己内酰胺车间大部分的化工设备,熟悉了各个管道流程了解了各个阀门和仪表的功能作用,学会了画转位,中和,萃取等工序的带控制点的流程图,感到自己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又一次感受充实,感受成长。
总之,这个月的学习收获很大,自己也感触很深:理论学习是基础,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现场工作中是能力.工作的闲暇之间,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师傅的交谈中,深知,在工作岗位上,责任,严谨认真的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我们一班这个大家庭中更能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4月即将离去,等待我的将是更进一步的考验,艰难而又充实的一个月我已经坚持下来,未来我更有希望。
2.化工厂实习报告总结 篇二
一、行业生产情况
生产增速呈加快回升运行态势。1~4月, 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其中4月份增长10.6%, 增速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以上水平。4月份, 重点监测的30种主要化工产品中超过七成的生产增速快于一季度 (包括部分产品降幅趋缓) 。
1. 基础化工原料生产
4月份主要基础化工产品的产量基本上呈恢复性增长态势。4月份, 在无机化工产品中, 硫酸、纯碱产量同比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扭转了产量持续下降的局面。其中硫酸产量为477万吨, 同比增长1.97%, 纯碱产量165万吨, 同比增长5.27%。但盐酸、烧碱、电石产量比上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 盐酸产量65.1万吨, 同比下降1.16%, 烧碱产量163.1万吨, 同比下降3.44%, 电石产量116.1万吨, 同比下降16.23%。
在有机化工产品中, 纯苯产量继续保持增增长, 乙烯、精甲产量下降速度放慢。其中, 4月份纯苯产量为34.3万吨, 同比增长1.36%, 乙烯产量为85.7万吨, 同比下降0.16%, 精甲醇产量为88.1万吨, 同比下降0.47%, 冰醋酸产量为16.3万吨, 同比下降3.92%。
2. 化肥生产情况
4月份, 随着用肥旺季的到来, 主要化肥和农药产品产量增长情况明显好转。据统计, 2009年4月我国化肥总产量598.3万吨, 同比增长10.51%。其中, 氮肥产量433.6万吨, 同比增长12.86%;磷肥产量为130.4万吨, 同比增长4.23%;钾肥产量34.2万吨, 同比增长6.79%;磷酸铵肥 (实物量) 产量146.4万吨, 同比增长14.62%。
4月份, 我国共生产化学农药22.34万吨, 同比增长14.22%。其中, 杀虫剂产量8.1万吨, 同比增长16.25%;杀菌剂产量2.3万吨, 同比增长19.67%;除草剂产量8万吨, 同比增长19.67%。而杀菌剂产量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3. 合成材料产量
在合成材料中, 4月份, 国内合成树脂产量349.8万吨, 同比下降1.2%, 降幅明显收缩。其中, 聚氯乙烯70.6万吨, 同比下降9.22%;聚乙烯出产量66.1吨, 同比下降4.74%;聚丙烯产量124.8万吨, 同比下降0.54%。
二、化工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房地产、汽车、家电行业的持续回暖, 化工行业的市场销售情况明显改善。同时, 多数产品需求回升价格上涨。在下游行业需求回升、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作用下, 4月份, 多数化工产品价格延续了前两个月的上涨态势。据统计, 当月主要化工产品价格比上月回升7.3%。中国化工网重点监测的42种主要化工产品价格比3月末上升的有25种, 占59.5%, 其中16种产品价格上涨10%以上;9种与上月末持平;仅有8种下降, 除硫磺价格下跌24.4%以外, 其余降幅均在6.3%以内。从工业销售值看, 2009年1~4月, 化工行业共实现产品工业销售值9687亿元, 同比下降1.86%, 市场库存进一步下降, 行业发展出现探底回升趋势。其中, 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完成工业销售值2409.7亿元, 同比下降12.17%, 肥料制造完成工业销售值1 41 5亿元, 同比增长6.33%, 农药制造完成工业销售值3 9 8.2亿元, 同比增长7.17%, 合成材料制造完成工业销售值15 67.5亿元, 同比下降11.24%。显然, 肥料制造、农药制造已基本走出市场销售的低谷, 基础化工、合成材料销售下降的势头也开始缓和。
三、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由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较强, 因此宏观经济的下滑, 对化工行业的利润造成了巨大影响。2008年以来, 化工行业在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利润总额增速迅速下降。2009年1~2月, 化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7.6亿元, 同比下降49.27%, 整个行业基本上处于微利和亏损经营状态。
化工行业本身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 一旦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扩张带来的支出加大、融资成本的上升、产品毛利率下滑以及销售的放缓等因素在增速下降的宏观经济下将可能加倍放大, 行业的亏损压力很大。2009年1~2月, 化工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13亿元, 同比增长65.39%。但在行业分化特别是农用化工行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的情况下, 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了44.66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情况看, 亏损程度明显加大的主要是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和合成材料制造两个行业。
四、产品进出口情况
1. 农用化学品
因国内供给能力持续扩大, 再加上钾肥产品进口谈判延迟的影响, 我国化肥产品进口数量继续减少。今年1~4月累计, 我国共进口肥料206万吨, 同比下降9.9%。
2. 化工原料进口
2009年1~4月份, 受国内化工市场回暖的影响, 基础化工原料进口出现逐月上升的态势。1~4月累计, 我国共进口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二醇、异氰酸酯30.37万吨、146万吨、105万吨、199.6万吨、6.75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91.5%、-4.5%、1.8%、12.9%、-15.3%。
3. 合成材料进口
由于国际合成材料价格下跌, 进口增长较为明显。今年1~4月累计, 全国合成树脂进口723万吨, 同比增22.8%。其中, 聚乙烯进口164.6万吨, 同比增长66.8%, 聚丙烯进口121.1万吨, 同比增长44.5%, 聚氯乙烯进口82.8万吨, 同比增长101.9%。
4. 化工行业出口增长情况
3.化工类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研究 篇三
一、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岗位适应能力差。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生已经习惯于自己的学生身份,愿意接受学校的领导,总以为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再加上部分学生过高估价自己,“眼高”现象较突出,认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付出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一旦与其要求不符,则在思想上有情绪、行动上迟缓,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难度大。目前,各专业没有专职的实习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除指导实习外,还担任其它班级的授课任务,对实习指导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学校只能派出非专业人员协助,而这些非专业人员对具体的技术环节不能做具体的专业指导,不能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起一般的组织作用。同时,由于学生实习岗位种类多、人员分散,要让每个学生得到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困难较大。受人员数量和资金制约,指导教师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功能弱化,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与企业的关系上,面临的种种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3.企业配合力度不够。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实施顶岗实习的平台在企业,学生在企业主要以企业中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指导为主。学生在岗位上,其技术的掌握、提高、熟练、创新主要依赖于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一个高水平、并愿意传授技术的企业师傅,对学生技术的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考虑到生产秩序、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对学生不够放心,尤其是化工生产最大的特点是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出于安全生产、管理以及新设备与工艺技术保密等自身利益的需要,一般是不欢迎学生实习的,即使是允许某些特殊关系的院校学生实习,企业的设备也不敢让学生动手操作。企业师傅有的会做不会说,有的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种种因素,制约着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4.顶岗实习重开始,轻结尾。顶岗实习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的进行阶段安排的井然有条,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由于受时间制约,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上升到理性。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大顶岗实习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适应性。首先要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因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迹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事先预测的人和事,都会使学生产生许多想法,甚至产生很多不适。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应当怎样做,准确给自己定位,为有序地落实实施方案和各项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进行金钱观、吃苦观、敬业观教育,使他们不应以获取金钱为目的,并能扑下身、静下心、吃得苦、耐得住寂寞,并能敬业爱岗、安心本职工作,对企业忠诚。目前企业认为学生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过高、好高骛远、对企业忠诚度差的问题。常常会不辞而别,对企业造成损失。这也是他们不乐意接受实习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重视学生HSEQ(健康、安全、环保、质量)四大意识的养成。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长久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要选择一些与化工类专业对口的具有现代规模的企业,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本着“双赢”原则,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在目前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比如,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学生现场的技能培训,学生可在此基地进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弥补校内实训资源的不足;引进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中心,学校教师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优先为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学校利用自己的师资、设备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促进校企合作。
3.强化实习指导队伍,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学校要选派得力的实习指导教师教育学生摆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学会用员工的意识思考问题和要求自己。一方面,从校内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管理部门要在实训人员组成和资金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入实习一线,为实习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介绍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设备的维护及操作安全等内容,以利于学生的实习,对于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学校要付给一定的报酬。
4.做好实习时机选择、成绩的考评和经验总结。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学完全部主干课程,考试合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过岗位技能的培训,具备初步的实践能力,能基本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才能安排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岗位必须是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岗位,不能跨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考核不同于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学校与企业作为共同的评价主体,要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考核内容主要是所在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要引导学生做好日常工作中的记录,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让他们通过顶岗实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还要组织初期、中期两次抽查,对抽查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阶段检查不合格者,系可以取消其毕业答辩资格。及时上交实习记录,其中要有企业对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评定,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都要上交“工作报告”或“岗位生产工艺流程”,在实习过程中,要组织好人员,从考勤、思想表现、操作技能、完成程度、实习总结、内部交流等方面,及时地、客观地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评分标准要具体,明确由谁考勤,由谁评定技能,由谁组织总结,怎样考勤,评定技能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总结等,以便于量化和操作。实习结束后,系实习考核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上交材料等情况会同企业指导教师在企业组织汇报或答辩,并进行综合考核,给出实习成绩。组织校外指导教师座谈,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在下次训练时发挥优点、克服不足,使实习效果不断提高。在实习中要加强过程监督,给学生预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实习中自己寻找答案,解決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
4.工厂实习报告总结 篇四
在工作上每位员工有着认真诚恳的工作态度,在生活上都有互相关心、互相帮忙的习惯,在某些平凡的细节上做得是更加完美!在疑难故障面前,教师傅的耐心指教,同事之间的交流探讨,使我们在技术上不断得了提升!
在进后的工作道路上刻苦钻研汽车维修技术,不断提高自我的汽车维修技术水平,以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工作,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让我们共同携手,用真诚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以不断学习创新,勇创高峰的执着,共创一流业绩;使我们的企业蓬勃发展,也使我们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完美的明天,让我们一齐共同努力吧!
5.参观工厂实习报告总结 篇五
火锅是重庆的标志性食品,当然火锅底料也是必不可少的。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前身为重庆三九火锅底料厂,系重庆火锅底料、调料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是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火锅底料、复合调料生产企业。麻辣香水鱼底料系列是周君记的重点品牌。
走进周君记,我们首先来到了展示厅看到了它的生产原料。主要有不同种类的辣椒和花椒胡椒,火锅底料制作中主要用到益都红,朝天椒等。火锅之所以香,还因为火锅底料中的香料,有常见的茴香,八角,不常见的有丁香,砂仁,三萘等。制作火锅底料首先要将原料按比例混合进行打碎搅拌,再进行后续处理,就成了我们平时吃到的香喷喷的火锅中的底料了。
实习体会:活到老学到老,生命在于奋斗,这是从周君记的董事长身上学到的。参观周君记只是再一次看到了中华食品的博大精深,虽然还没有进入专业的学习,还是一次次的领悟到我们专业的广博。
6.石油化工实习报告总结 篇六
首先还是由技术人员王国君带领我们进行安全教育,之后参观了中央控制室,
王技工告诉我们生产上所有可能存在安全和尽量上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检测,并相应作出处理。然后在车间会议室,我们分别学习了mtbe生产工艺,1-丁烯生产工艺,并对生产现场进行了参观。其中mtbe生产的工艺原理是醚化反应原理,是由抽余碳四的异丁烯和甲醇再强酸性苯乙烯系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合成反应,反应在液相中进行。反应方程式:
生产原料是抽余碳四和甲醇,所得产品是mtbe,副产品是粗丁烯。
1-丁烯工艺原理为1-丁烯装置采用的分离精制得方法得到1-丁烯产品,原料粗1-丁烯组成中含有40-65%(v/v)的1-丁烯和少量的丁二烯(<8000cm3/m3),由于1-丁烯和丁二烯沸点接近,故采用加氢方法脱去丁二烯,原料粗1-丁烯与一定量的氢气一起通入加氢反应器,在金属钯的催化作用下,丁二烯进行选择性加氢。从而除去丁二烯,然后通过精馏除去剩余的.氢气,碳三,异丁烷,水分,甲醇等杂质,再通过精馏除去正丁烷,顺反2-丁烯等成分,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
三、7月31日行程
由技工李茂国带领我们学习了大苯乙烯装置生产工艺,进行了实地观摩和工艺流程的学习。虽然在本车间我们所做的停留最为短暂,但是所学的知识并不亚于在其他车间,我们学习的都非常认真。大苯乙烯的生产工艺原理有三点,分别为烷基化反应,转烷基化反应,乙苯精馏。装置包括乙苯单元,苯乙烯单元和制氢单元,共有六个生产岗位:烷基化和转烷基化岗位、乙苯精馏岗位、乙苯脱氢岗位、苯乙烯精馏岗位、中间仓库和公用工程岗位,变压吸附岗位。分别生产半成品乙烯,成品乙烯,氢气,苯乙烯,重油等。乙烯是近代石油化工的主要原料,在三大合成材料工业以及其他化工部门均有广泛应用:(1)、在高压下聚合,可以制得聚乙烯;(2)、在氯气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烷,进一步加工可以制得聚氯乙烯;(3)、在催化剂作用下,水合制取乙醇;(4)、与苯反应,生成乙基苯,脱氢后置得苯乙烯,经与丁二烯聚合,制出丁苯橡胶;(5)、在催化剂作用下,经水合生成乙醛,醋酸,最后制得维纶。
四、8月1日-2日行程
这两天为周末,我们也随工厂放假休息了两天。1日我们集体游览了美丽的松花湖,在山川秀美和湖水清澈动人的景色间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和快乐的倩影。第二天我个人爬了一下龙潭山,山上景色宜人,还有山泉再缓缓流淌,让人神清气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幽静,非常舒服。
五、8月3日-4日行程
这是实习进入的最后一个车间-有机合成厂乙烯车间。
7.关于实习教学中工厂化模式的探索 篇七
通过产教结合, 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 完成生产任务, 使纯消耗性的实习教学变为效益性的实习教学。这样既促进了校办产业的发展, 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习加工零件过程中, 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单纯抓零件加工, 还要抓工艺知识讲授。通过认真备课, 把相关工艺知识讲授给学生, 以产品加工带动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既知道怎样加工零件, 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加工的道理———这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显著特征, 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本质所在。在此过程中, 学生们能深刻地理解到工厂企业中工件加工的原理等问题, 促进自身对以后工作环境的认识和对零件加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逐步适当地引入企业和公司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规章制度,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按规程操作, 以免出现废品、残品等, 让学生逐步去适应那些安全制度等。这为学生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培养好的职业道德起到良好的作用, 也为学生进厂工作后能很快地适应其规章制度、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适应公司和企业的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 毕竟学校环境和公司企业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以便学生很好地完成进厂过渡工作。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学生平时的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渗透一些企业的知识, 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 切实做到产教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操作练习企业生产过程, 这样就直接为社会提供了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加大产教的力度, 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 逐步适应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 还要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 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要做到“自检、互检、专职检”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质量第一”意识。出现质量问题, 采取教师分析原因, 并明确补救的措施, 然后按照合理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零件。
二、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是许多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 是职业学校与用人企业紧密合作, 实现学校与市场相结合、教育者与市场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合作由初期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政府引导和干预的自觉行为, 逐渐向有序和规范行为靠拢, 目前的问题是这个培养模式如何在我省职业教育中落到实处, 技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 校企结合具体途径及实现方式还有待深入研究。
在校企合作工作中, 我们参观先进企业的精密设备, 研究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 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 加深他们对企业的认识。重点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如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反映良好, 认为这种讲评课生动、具体, 听起来有味道, 收获很大。然后分批让学生到企业和工厂进行实习操作, 真切地感受产品的加工过程, 这为学生以后到企业和工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探索、完善, 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共赢之路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多年来, 对于定向委培的学生, 我校与公司、企业共同制定和编写了一些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公司和企业很认可, 学生也容易接受。学校与公司、企业还分工承担了教学任务。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主要由学校负责, 校内外学生实习训练主要由公司和企业负责。学校与公司定期召集双方的人员, 一起研究教学、实习工作, 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这样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为以后到单位直接参与生产、直接创造效益提供了保障, 也为单位节约了再培训的资金。
校企合作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创新体制改革, 能有效地摊低创新成本, 分散创新风险, 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 企业利用学校的知识技能, 而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固有的一些设备, 二者起到了相互承接的作用, 有利于企业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 也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对学生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者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对学校教学的过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另外, 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深入企业、工厂参与技能操作训练
让实习学生深入企业、工厂, 了解产品加工过程, 观看流水作业, 因为企业和工厂在加工零件程序已经做到工序分散, 以便提高加工效率, 较容易发现哪道工序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工一个工件的时候, 工序比较集中, 很难体现企业和工厂的流水作业和批量的生产。所以我们先让学生了解工厂、企业的生产模式, 然后分批让学生去实际操作, 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把学生, 按技能等级和实际的操作水平分配到各个工序的流水线上, 先让师傅带一段时间, 然后让学生独自去操作和完成一个工件的加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使企业和工厂有了一定的效益, 还为学生分配到企业工厂后直接接受任务, 实现直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更为企业和单位节省了再培训的资金, 做到了双赢。
在企业、工厂参与技能操作训练的同时, 我们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规章制度的理解, 使其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和工厂的文化, 做到学生和企业工厂融为一体。同时, 这也为他们今后到企业和工厂能顺利地发展打下基础。
8.化工厂实习报告总结 篇八
当2008年8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坐在东莞市城区开往其辖区长安镇的公共大巴上,沿途所见“转租厂房”等类似字样的巨大横幅比比皆是时,十字路口上的东莞所遭遇的“阵痛”已经开始显现。
东莞是否正在遁入“20年产业转移周期”规律?在东莞市被中央确定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城市大背景下,广东省政府于8月19日宣布把东莞市确定为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副省长万庆良强调东莞要争当广东省和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广东省给东莞的时间是5年到10年。届时,东莞能完成一个漂亮的转身吗?
“东莞模式”的困局
1978年9月,一个叫张子弥的香港人来到东莞市虎门镇,提出要开办一间手袋厂。当年9月15日,太平手袋厂开业,并获得由中国工商总局发放的关于“三来一补”企业的第一个牌照。自此,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开始承接二战后国际产业转移的第三波浪潮。外资陆续涌入,农田变为厂房,当地农民成为第一批产业工人。
就东莞外资而言,张子弥是第一批来东莞投资的港商代表;在这之后到来的是一批从深圳转移过来的,以轻工制造业为主的工厂;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的电子、IT产业作为东莞市第三批投资大户也纷纷向深圳、东莞转移,这一类产业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东莞市GDP增长的重要力量。
对于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当中成长起来的东莞而言,它崛起的密码是什么?为什么是东莞,而不是内地其他城市?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东莞紧邻香港和深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客观上成就了东莞。
相比于深圳,东莞是一个低成本洼地,同时他又可以利用深港两地齐全的基础设施,包括便捷的货物输港通道。
其带来的效应是明显的。深圳的基础设施沟通了东莞和香港港口及服务中心,亦使得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便捷地来到东莞。同时当90年代初深圳成本上升并驱赶“三来一补”产业时,东莞成为它们的最佳选择:1~2个小时可以到达香港,而成本则远比深圳低得多。另外,还可以利用香港所建立起来的全球贸易网络。
而这一优势同样被台资所倚重。
事实上,从其成长史看,东莞模式潜在危机蜇伏已久,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使得东莞在产业分配中只能赚到两部分钱,一是内地外来工的剩余价值,一是东莞本地赚到的土地增值(地租和房租)以及低层次生活服务业的收入。
在另一方面,粗放的“东莞模式”的资源消耗极快。采访中,东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人员,及其下辖乡镇的镇长书记、当地居民,普遍对东莞的“市场化”和“灵活性”赞不绝口。而实际上,他们给东莞“市场化”所作的注释是:市政府对各乡镇,以及乡镇对各村在经济发展上给予的充沛“分权”。土地的批租权以及收益权掌控在乡镇以及各村手中,虽然调动了各镇、村招商积极性,但同时也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消耗殆尽。
于是乎,当东莞稳居“世界工厂”位置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无地可用了。
在区域政经评论家金心异看来,到2001~2003年前后,台资的电脑制造产业从桌面电脑时代开始走向笔记本电脑时代之时,东莞的土地都已被此前台资的PC组件和电子元件工厂填满,在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台商开始寻找更低的成本洼地,这回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了苏州和昆山——这是IT制造业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原点,从而也将东莞模式复制到了长三角。
东莞模式:转变基因?
“其实东莞的产业一直都在转型和升级。只不过今年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加剧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产业的严峻程度。”东莞市长安镇镇长陈福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产业早就在调整之中,其中,本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东莞进行产业转型的骨干力量。
以长安镇为例,据陈福坤介绍,该镇民营经济税收已经占到全镇税收总额的40%,与三资企业基本持平。而真功夫、步步高、王老吉、方达等知名品牌无不和长安这个乡镇有联系。
东莞也在设想,未来尽量扶持更多的民营经济,同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逐步迁走,包括一些历史上贡献较高的企业。
陈福坤举例说,由于环保政策,全国印染大户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下称“福安公司”)年底前将彻底搬离东莞长安镇,结束其在当地长达20年的辉煌历史。福安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是香港上市公司福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福田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两百多亩,员工近1万人。福安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东莞全市投资规模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外资企业,年出口创汇最高时达50亿港元。
福安出走东莞,反映了东莞模式的无奈。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描述了东莞面临双“边缘化”和“两个难以为继”,即靠大量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东莞制造业在全球的分工格局中继续处于低端已经难以为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19日,广东省正式将东莞定为建設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
“通过5~10年努力,加工贸易企业经营业务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转变;经营方式从OEM(贴牌加工)向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由品牌营销)转变;经营路径从加工制造环节向营销服务环节转变;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广东省为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的试点目标。
“在具体试点过程中,东莞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江凌提出东莞模式要转变基因,需要从税收征管、所得款出境和大通关等16方面营造大环境。
江凌提到目前东莞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均由地税部门征税,如变更成三资企业,则需将税收征管关系转到国税部门。对此,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表示,在来料加工企业转三资企业后,原有的税收征管关系维持现状不变。
江凌还建议广东省政府支持东莞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建设,支持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虎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加工区的申报和建设;同意东莞建立“电子口岸”,允许东莞在“电子口岸”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为全省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提供经验。
据悉,目前广东省政府将在政策、审批权下放和资金三方面对东莞转型提供支持,希望东莞能成为中国制造转型的样本城市。
作为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城市,东莞,准备好了吗?
从台湾,到东莞,再到湖南郴州
此去东莞市区约20分钟车程,石碣镇地处东莞东北东江河畔。位于深圳、广州两大现代经济重镇的中心位置——南距深圳78公里,北离广州62公里,在地缘上石碣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现代加工制造的流程控制中,物流时间成本尤为重要。” 东莞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IT企业——台达电子中国区行政总经理曾纪坚在接受采访时说,1992年,正是东莞石碣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让他做出了台达电子在大陆的第一个投资决定。
遵循这样的产业逻辑,石碣镇在短短十几年中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到中国投资的第一个落脚点,从而使这个原本户籍人口不到4万、面积不足36平方公里小镇,现在聚集了450多家包括台达、雅新、田村制作、莫莱克斯、三星电机等全球知名电子企业的IT重镇。
然后,随着新一轮产业淘汰升级赛的到来,石碣镇也开始与东莞大多数城镇一样,成为“重灾区”。
“我们有的供应商也部分关停,这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曾纪坚说,东莞,这个依托改革开放政策迅速崛起的边陲小城,轮回30年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
承接台湾产业转移
上世纪90年代初,促使台达转战大陆的原始动因是,大量订单与短缺的劳动力资源之间的矛盾。
“那个时候,我们在台湾是有订单,但是出不了货。”曾纪坚介绍,制约其台湾工厂不能扩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台湾的人力资源匮乏,尤其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之时,人力紧缺局面加剧。
“我在1992年第一次来到大陆东莞考察,相比台湾,这里低廉的土地价格和人力成本让我很吃惊。”曾纪坚回忆说,当时他在东莞支付给一个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在350元人民币,而这在内地还算偏高的,相比之下台达台湾工厂的平均工资是这里的7倍。加之东莞政府在土地方面给予的诸多优惠,这使得东莞在当时变得很诱人。
曾纪坚是台达电子来大陆投资的负责人,内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让曾做出一大胆决定:台达东莞工厂先期规模一下扩张到3000人——相当于曾当时所管理的台湾工厂规模的一倍还多。
尽管如此,在投资初期产业配套依然是台达面临的首要难题。“很多配套产业,我们需要从台湾直接搬迁过来。”曾纪坚给记者提到一个细节,由于大量的设备是从台湾转移到东莞,而台湾的适用的电压是110伏,而内地却是220伏的电压标准,为此当时的生产设备不得不捆绑大量的变压器。
“由于大量的设备从台湾搬迁,我们运输成本不菲。”曾纪坚认为,台达早期在配套搬迁,以及相关成本上亦为搬迁东莞付出了巨大成本。但是此后的成本优势开始日益显现,以台达东莞厂最初的主打产品交换式电源设备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刨去产业配套及运输成本,其依然能达到15%的利润率,而该产品在台湾工厂的利润率仅10%——内地低廉的制造业成本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在投资的第二年,台达电子就决定在东莞自建工厂,计划产值4亿台币,这是当时台达台湾电源厂产值的4倍。
“那时,台达已决定将生产基地陆续向内地转移。”曾纪坚说。
珠三角优势渐变
在内地低廉成本优势的刺激下,台达电子在东莞开始了急速扩张。
1994年下半年,16000平方米的台达东莞一厂建成,并在电源设备产品基础上,增加了风扇产品线。1996年底,台达东莞二厂建成投产,而1997年台达在东莞的产能扩充达到极致——1年时间先后又建成3家工厂,产品涵盖电源供应器、通讯产品组件、网路及无线传输产品等。
随着台达以及更多IT整机企业在当地扩张,围绕着他们而生的核心产业配套产业群也逐渐形成。记者在东莞采访了解到,因台达电子的落户,在石碣镇周围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五金产业链,这里大部分的工厂生产的螺丝、散热片都直接给台达电子定向供货。
“这是一个庞大的低成本循環产业链,由上至下,越往低端利润压缩越低,成本也就越薄。”东莞当地一加工厂人士告诉记者,一旦产业链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其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整个产业链条。
这个曾经堪称完美的链条曾经制造了世界工厂---东莞的辉煌,但随着近年各种经济要素的变化发生,链条的连动效应开始危及到链条中的每个个体。
今年年初,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东莞众多五金类企业首先受到冲击,纷纷关停。
“包括我们的一些配套企业在内,有的也关闭了。”曾纪坚表示,尽管公司能够即时调整配套供应商,但对生产“多少会有一点影响”。
而对于90%产品出口的台达电子来说,更大的影响则是来自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据曾纪坚透露,今年以来汇率变动带给台达的成本增幅预计在10%左右。
今年4月份,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下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包括台达电子在内的曾经被认定的高科技企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重新认证,由此决定是否将继续享有15%的优惠税率。
曾纪坚透露,根据新的“认证办法”,台达在内地的四家公司中,其中的一家生产直流风扇的公司,目前尚未获得认证:“我们正在跟有关认证部门积极沟通。”曾说。
研发中心首次转移至大陆
在曾纪坚看来,产业升级是沿海经济发展的必然,顺应潮流实现企业产品结构升级也是台达的必然选择。
为此, 2007年,台达电子在东莞投资8000万美元兴建研发中心,这是台达电子首度将台湾的产品研发向内地转移。
据曾纪坚介绍,此前台达电子在上海有一个基础研发部门,但从事的仅为基础研发,而非产品研发。知情者透露,台达一直不愿将产品研发内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制于台湾当局关于技术转移的系列政策限制。
但在珠三角劳动力成本普涨的现实背景下,产业升级成为产业“突围”的必要路径。
“产业转移的趋势,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把产品研发部门迁至内地。”曾纪坚解释道,一方面台达位于台湾岛内的工厂实际上已经陆续关停,将研发中心迁至内地,将更靠近生产工厂;此外,随着近年内地成本优势的减弱,提升产品附加值迫在眉睫,这也是台达研发部门内迁的战略考量。
此外,台达电子生产部门向更低的成本洼地转移也已开始,截至目前,台达电子在天津、江苏、湖南相继投资建厂。
2007年,台达电子在湖南郴州的项目正式落户,这是台达在内地最新的一个投资项目。据曾纪坚介绍,在沿海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热情空前高涨,并给予目前在沿海一带难以获得税收等政策优势。
“我们不打算在东莞再扩产了。”曾纪坚明确告诉记者,新近投资的台达郴州工厂,将作为东莞厂的产能补充,这中间可能包括那家尚未通过最新“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台达直流风扇的公司。
【化工厂实习报告总结】推荐阅读:
化工专业工厂实习报告07-01
关于化工厂实习心得感言09-20
化工厂个人总结范文07-18
化工厂开车个人总结08-21
化工厂工作经验总结10-05
企业实习-天人化工设备集团实训总结10-14
化工工艺开题报告07-17
化工公司实习心得09-07
化工认识实习报告汇总08-17
化工班长个人总结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