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2024-12-05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精选13篇)

1.《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视觉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1

一、论述题(共20

分)

题目1

请你谈一谈对于视觉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作用的认识,并结合你的喜好举例进行说明,请将例子上传为附件。

答:1,视觉需要传递准确的信息

2,视觉应包含一定的信息量

3,视觉效果来源于匹配程度

4,视觉与信息的唯一匹配性(这是视觉传达的最高境界)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

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由于这些设计都是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给消费者的,因此称为“视觉传达设计”,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此外,视觉设计在商业设计领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根据周韧所著《当代视觉设计精品——欧洲篇》对视觉设计的归纳分类,视觉设计还包含商业店招及门面展示设计、指示系统设计、设计雕塑、商业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橱窗展示设计、壁面展示设计等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立体造型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与分析题(共

道试题,共

分。)

题目2

1.何为“形式美法则”?它包括哪些内容?(本题8分)

答: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其中最高法则便是变化与统一.审美关系的构成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过于追求变化就破坏统一关系,使其显得杂乱无章;而过于追求统一就会显得单调、平庸而空洞.所以形式美的法则就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尽量制造变化,内容丰富而不失主题.这一关系用辩证法原理加以理解最合适不过,任何适用于辩证法的实例都可以用来解释形式美的法则.典型的实例便是道家的黑白阴阳图,外边的圆线及对称式结构体现了统一的秩序感,这是大前提,然后在圆中制造变化---本来黑白是两个不相容的两极,又处于面积等分状态,可谓是追求变化的极致了.但是阴阳鱼用S型曲线缓冲了黑白等分面积的强烈对比,又用白点和黑点相互渗透到对方,使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加强了黑白之间的联系和形式上的统一.题目3

2.谈谈你对下列作品的评价,并且用形式美法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每个作品的分析不少于100

字(本题12

分)

作品1

奥林帕斯照相机广告

作品2

奥迪汽车广告

作品3

卫生巾广告

答:

作品一:节奏通常表现为一些形态元素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随着视觉路线,形成视觉的节拍。韵律是指按照美学要求而产生的由元素与元素之间有节奏的连续进行或者流动,通常体现为视觉流动的通畅性。在奥林帕斯照相机广告这个广告中,手臂上的金属圈的有序排列构成一个韵律和谐,节凑协调的画面。

作品二:对称均衡,重心等法则也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任何形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色彩或明暗的分布等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在奥迪汽车的这个广告中,气球和气嘴的组合中,成功的将人的视觉重心集中到他们的接触面,产生一种和谐稳定的美感。

作品三: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在这个卫生巾的广告中,设计师巧妙的利用了对称的原则,将人们的视觉焦点从卫生巾的外部形状转移到内部构造上,以协调整齐的形式表达产品的内部构造与功能。

三、简答与分析题(共

道试题,共20

分。)

题目4

1.色彩的视错觉有哪些?(本题10分)

答:

(1)并置色彩错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安置在一起时,每一种色的纯物理性质在视觉中有所改变,如红和绿搭配,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色彩并置得当则可使色彩交相辉映,相互衬托。

(2)补色错觉

视觉色彩补偿现象也称为色彩的视错觉现象。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要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这种颜色补偿。色彩补偿现象在色彩理论中非常重要,作为视觉规律,直接关系到色彩的美学问题。当我们在黄底色上放置白色块时,白色块会带有紫味;在红色底上放置灰色块时,灰色块会呈现出微微发绿的现象;在蓝色上放灰色块时,灰色里好像加入了橙黄色。这些色彩对比规律在视觉设计中被得到广泛应用,设计师应充分利用视错觉为设计服务,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3)距离

高纯度与低纯度颜色同时出现在一起则会出现高纯度颜色更艳丽夺目,而低纯度颜色更灰暗退让;冷暖色对比,冷色会令人感到远退、漠然,暖色会让人感觉推进、积极、热情;当高明度色系与低明度色系并置时,高明度色明亮推进,低明度则更加后退。

(4)温度

色彩有冷暖色调之分,它不是物理上的实际温度感觉,而是来自和我们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是视觉上和心理上相互体验并相互关联的一种知觉效应。一般把红橙类色定为暖色类,把蓝绿色类定为冷色类。设计师就经常利用色彩的冷暖感而产生的色彩视错觉进行设计创作,以求与设计内容的吻合。

(5)重量

色彩具有轻重感,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白色有“上升”感,显得轻

;黑色带有“下降”感,显得重。

题目5

2.请你结合利用色彩视错觉进行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请将例子上传为附件。(本题10分)

四、简答与实践题(共

道试题,共

分。)

题目6

1.请回答点、线、面的定义及其特点。(本题10分)

答:

点就是宇宙的起源,没有任何体积,被挤在宇宙的“边缘”;点是所有图形的基础。

线就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面就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

题目7

2.请分别找1幅主要由点、线、面构成的平面设计作品(标识、广告作品、包装设计、书籍封面作品)。灵活运用造型元素的的特征等原理进行作品分析。(不少于300字)(本题10分)

题目8

3.请利用点、线为主要元素设为:“酷听”音乐网站设计一个标志。(本题20分)

注:“酷听”英文名称:COOL

MUSIC,英文简称CM。

要求:

(1)手绘或电脑设计均可;手绘设计需上传作品照片,电脑设计请同时上传源文件及效果文件jpeg;

(2)须准确表现音乐相关的行业特点;

(3)须以点和线为主要设计元素;

(4)须原创设计,不得抄袭现有相关标志;

(5)提交设计说明不少于100字;

2.《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二

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远程教育, 我国还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 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建立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指导原则, 根据课程内容研究远程基础教育课题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策略是开展远程基础教育的首要工作。

远程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基础教育方面, 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毋庸置疑的。网络学习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在时空延展、个性化学习和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确立教育目标和内容, 设计教学环境和过程。

1.提供优质资源, 促进均衡发展, 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各类教育资源建设,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资源共享, 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我国地域广, 人口多,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全国范围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即使像北京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 也存在着城区与山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因此, 为教育不发达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以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

将精品课堂实录作为当地教师的观摩课实例, 以培训的方式提高当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是一种好的应用模式。每一个优秀课例, 都是根据相应的学生认知能力群体设计出来的。所谓备课, 包含备教材、备实验、备媒体, 更包含着备学生, 备与学生的互动。好的课一定是在与学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 学生是通过交互、反思来实现知识的重建, 而当地的教师最熟悉当地的学生, 最容易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程。

课堂实录是远程教育资源种类之一, 远程教育资源不仅来自于各类学校, 还可以来自于社会其他机构和组织, 而且, 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 其广泛性和“鲜活度”, 更适合促进个性化学习。

2.根据社会需求, 推进人才发展, 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

要通过建立适用于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来推进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 建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环境。

如果将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在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非广泛性特征的、与时代的科技文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不适于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而大范围实施的文化知识与实践活动, 将使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具有明显特征。

应用远程基础教育开展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无论从选修课程设置, 还是教师、教学内容 (包括教育资源) 、教学环境等方面选择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原因是:第一, 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异地教学可解决异地选课、异地学习等问题。第二, 远程教育可将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教育资源引入基础教育, 可解决学校缺少教育资源和实践环境的问题。第三, 与课堂教学相比, 远程教育本身的开放和交互的环境, 更好地提供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其他社会资源的引入, 也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充实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

在学习管理方面, 通过建立学生远程选课系统, 建立适应基础教育学习特点的远程教育管理和评估制度, 以确保远程基础教学的课程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 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技术课、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实践活动课等活动, 从动因和学习目标来看, 应用远程教育模式, 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3.尊重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 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策略

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对满足兴趣爱好有充分选择空间的教学系统是开展远程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

组织并建立以专业技能类、艺术实践类、调查研究类、学科类和跨学科等类型的远程基础教育研究组织, 并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和远程教学特征, 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搭建符合个性发展的远程学习双向互动平台, 搭建适应专业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保护和延伸, 这也将是通过远程基础教育推进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有效机制。

保护、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通过正面的鼓励、引导使其得到发展, 进而走专业发展之路, 这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使得人尽其能;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目前高考报志愿的盲目性。国外大学的“宽进严出”被视为是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实, “宽进严出”还能更好地将自身兴趣、爱好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 以弥合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

用一个模子来铸造学生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引入, 为多元化的教育开辟了实施与实践的空间, 对基于同一教育内容的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提供了可行环境。无论因爱好产生学习的动机, 还是因需求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都能找到适合自身认知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学习团队和导师, 这同时也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制定远程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在基础教育方面, 基于目前社会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和技术资源条件, 教育形态还应以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方式为主, 与成人教育相比, 青少年心理发展、生活经验积累更适合以情感交融的方式进行。同时, 我们也应意识到:知识经济的发展, 构建学习型社会, 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远程基础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态, 尽管在教与学环节与面授教育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教与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尽管远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实这也正是基础教育应该传授给孩子的基本能力) , 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要求并没有改变, 而且对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高远程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 就要建立相应的远程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提出具体要求。要充分、恰当使用技术手段和媒体类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创建有助于师生间、学生间交互的环境等。

作为对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需要, 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内容和形式上应体现出鲜明的互补性。在课程结构上, 远程基础教育更看重“实践应用”, 而非课堂教学中的“论述推论”;更看重“解决问题”, 而非课堂教学中的“解答习题”;更看重“任务驱动”, 而非课堂教学的“知识驱动”。

适合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策略

要根据远程基础教育的教育环境、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学生个性特征、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过程评价管理和课程过程评价等方面, 针对具体的教育科目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 提高远程基础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

要充分研究教育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环境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有效地实现文化的重构。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 教师有效的、可控的把握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是基础。尽管在远程教育活动中, 师生在空间上是彼此分离的, 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作用举足轻重, 同时也是教学策略研究中最基础性的问题。参与远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清晰、准确地识别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并能有计划地选择恰当的策略、方法解决教学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通过自我评价, 及时调整节奏和方法, 完成教学目标。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 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是核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各类课程 (远程基础教育课程类型可涉及科技实践、社会人文、艺术活动、语言文字、经济统计、体育运动等) 的体系结构, 采取恰当的逻辑关系解释定义、定理、定律等规律, 形成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要通过教师的行为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学生品行、情感、行为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 建立有助于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是策略研究的重点。通过设计研究任务情境、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学习支架等助学策略, 创建远程教学环境;通过建立学生与学习环境 (自助式) 、学生与教师间 (他助式) 和学习共同体 (互助式) 的交互环境, 激发学习内部动机, 驱动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动态评估、反馈等绩效支持策略, 增强师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意识, 促进师生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通过建立和组织远程基础教育知识体系结构,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依据积累、共享和交流原则为远程基础教育服务。

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远程基础教育的作用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特性, 使现代信息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时交互环境。网络通信技术使教育信息的传递实现了双向、多向互动, 为师生和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实时的交互环境。

教育资源应用。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使教育信息的传递不仅有字符、语言, 更有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综合信息, 通过积累, 形成动态的、可控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库。

教师指导作用。为教师从讲授传递知识向指导、辅助学生学习转化提供了应用空间, 教师可通过应用各种技术指导学习, 激励并启发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个性发展。通过网络和技术应用, 使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 提出不同的指导建议, 使每个学生都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进度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习过程评价。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学习评价从过去的考查知识记忆转向检查学生行为、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网络技术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内部动机, 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引发动力, 促进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3.《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三

关键词:基础英语课程;语用教学;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56-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14

1 . 语用教学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教学对二语语用发展的影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展至今,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语用教学研究已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者的疑问主要集中在课堂教授语用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语用教学的优势。通过第一阶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学者们对众多疑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学者认为将真实语境下的语篇融入教材作为课堂语言教学的内容,能在提高学生语用意识的同时教授语用知识(Scotton & Bernsten, 1988; Kaplan & Knutson, 1993)。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有教师指导的语用教学环境对学生语用意识的提高和语用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Bardovi-Harling, 1991, 1998)。Bardovi-Harling(1991)通过对课堂语用教学环境下6位英语为母语使用者和10位英语高阶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历时研究表明,课堂语用教学环境对二语习得者语用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Tateyama(2001)通过显性和隐性教学方法的对比分别观察了二语学习者对话语隐含的理解和语用能力的发展,发现总体而言,显性的教学方法优于隐性的教学方法。House(1996)的研究证明二语学习者可以从教师明示语用指导下的对话演练中受益更多。

近十年研究者的关注点从宏观的层面深入到更为具体的研究问题:语用教学的内容、语用知识与语用能力关系、语用信息的质与量、语用教学组织形式等等。国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是将言语行为理论和具体言语行为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Boxer,1995;Park,Chang & Lee,2000;Rose & Ng,2001)也有学者将语言交际的普遍语用信息和目标语言的语用信息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Liddicoat & Crozet,2001;Tateyama,2001)。二语习得研究者及教学研究者们在语用教学研究初期发展阶段观点较为一致,与此相比,在第二阶段,学者们的观点和意见更丰富多样。

2 . 专业基础英语语用教学的内容

在国外语用教学研究基础上,国内有学者根据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和环境将语用知识划分为一般的语用信息、元语言、元语用信息、言语行为、文化知识、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导向的任务、如何学习语用知识的信息(季佩英,2010)。在该分类中,不仅概括了形式多样的语用知识,同时兼顾了学生学习和使用相关语用知识的方法,较为全面。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基础段学习课时量最多、综合性最高的课程。我国大学生外语学习环境的现实决定了课堂教学是英语语用知识输入的主要环节,而基础英语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最佳课堂环境。基础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在专业基础阶段巩固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一课程特点是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强调能力发展,因此对教师课堂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输入都提出了要求,尤其对培养学生如何完成以语用能力为导向的任务和如何学习语用知识更加重视,因为这两项内容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助益。基础英语基本采用语篇教学,为丰富教材中语篇的层次,语篇均选自英美原版读物,体裁和题材多样,多属于既有书面语也有口语的复合语篇。课后大量的练习题中,巩固语言知识点的练习题比重较小,而有关语言在语境中的搭配使用、语法形式的意义功能、结合语境推理等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导向的练习题比重很大。在使用教材时,教师主动挖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用知识才能充分体现教材在语用教学中的作用。

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语篇均是节选的篇章,教师在导入部分就要对原语篇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作者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这部分就属于语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文化知识部分,许多教师误以为这样就完成了语用教学的任务,季佩英对2010年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上海赛区参赛选手的语用教学内容所作的统计表明:教师将语用教学中50.25%的时间用来讲授文化知识。而对其他语用教学内容涉及较少、较分散,尤其是一般语用信息和元语用信息。基础英语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文化语境、情境语境、文内语境和互文语境进行语篇教学,那么有关语言使用的语境、得体性、语域、言外之意等语用信息就必然会融合到教学中,同时文化信息中的通俗和高雅、浅层和深层文化都会有所体现。在文化语境中,教师可以讲授目标语社会的文学、历史、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等相关的文化信息;在情境语境中则可根据具体的语篇引导学生寻找与日常生活、吃穿住行相关的文化信息。部分语用信息是隐含在语篇中,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示或指导学生寻找,另一方面语用信息量不大,在处理这种隐含语用信息时,教师要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显性直观的形式加以补充说明,同时把握文化语用信息的质量,以紧扣语篇语境、适量为原则。

由于书面语篇的特点,基础英语教师普遍反映一般语用信息和元语用信息的讲授的机会和内容很少。但就发展语用能力而言,文化语用知识只是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外部和背景信息,而学生在语境中语言使用的恰当得体、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的匹配、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交际双方的合作等是语言交际成功与否的核心。因此在缺少口语交际的书面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另辟蹊径为学生挖掘学习这类语用信息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面语篇看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这样作者在当前语篇的文化和情境语境以及与目标读者交流的隐含语境中为准确传达自己的意图所选用的语言形式是否得体、是否是表达意义功能的最佳选择、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如何产生的等等语用信息就会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并和语言知识的教授融合在一起。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般语用信息和元语用信息很感兴趣,但老师多数是以讲授阅读策略和写作技巧等形式讲授这部分语用信息,讲授过程脱离语篇语境,目的性太强,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主动的推理过程以至于失去兴趣。教师可将这部分语用信息融入到语篇的讲解过程,让学生自己推理判断语言使用的语域、恰当与否以及作者的真实意图。

3 . 专业基础英语语用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适用于外语教学,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一方面,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01)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为了做好大学新生英语课堂的衔接适应,消除英语学习环境的陌生感,专业基础段英语教学多采用任务型教学。另一方面,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罗少茜,2011:68)。这和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但是任务型教学的形式多样,在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合的任务形式。Ellis(2003: 16)将任务分为“结构集中型任务”(focused tasks)和“结构松散型任务”(unfocused tasks)。前者以语言本身为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运用能力,而“结构松散型任务”是为了完成某个真实生活或模拟场景中的任务而设计,不是以集中的语言结构和内容为重点,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选择性应用任务中涉及到的多种语言结构。综上可见,结构松散型任务形式能很好地满足英语专业和基础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

基础英语课堂对任务设计有其特殊的要求,由于该课程是涉及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思等专项能力的综合课程,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往往力图通过一项任务发展多项能力,最终造成任务目标不明确,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过多的任务要求会加大任务难度,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畏难情绪,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情感上会产生“过滤器”,阻碍语言的输入,进而影响语言的输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进度,分阶段地设计课堂任务,按照语篇讲授由外及内、由上而下的过程设计的任务应按由易到难、由概括到具体、由掌握到应用、由理解到思辨的顺序进行。

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册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一文为例,教师可首先从外部入手,以语篇的文化语境信息为先导,明确地将有关作者的背景信息、美国犯罪率状况、美国监狱状况、美国法律体系的等级制、美国假释制度的单项任务指定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查阅,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总精简。第二步让全体学生以自己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情境语境为线索,在给定的阅读时间内,讨论思考作者写作该语篇的视角——是单一视角还是多重视角。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后,从作者写作的视角出发,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以及篇章的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随后教师可进入语篇内部分析,在进入语篇讲解后,给学生设计同语言形式使用相关的任务,首先以明示的方式讲解反义疑问句、类比、重复和数据罗列等语言形式的结构作用,然后结合情境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分析他们在语篇中所完成的语用功能和作者的意图,之后教师可通过文字叙述、图片或视频等直观的方式或是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模拟的方式搭建语境,让学习小组根据给定的情境使用所学的语言形式传达交际意图,教师还可进一步在所学的语言形式基础上,给出更多能够表达同一语言意义功能的语言形式,提供多种语境让学生进行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匹配练习,在匹配操练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总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总结出语言形式和功能意义不是单一对等的,不同的语言形式可表达同一种语言意义功能,而不同的意义功能也可用同一种语言形式表达,选择匹配的关键就是语境因素。完成这项任务后,给学生五分钟再细读语篇中所讲解的语言形式出现的段落,自主思考作者使用该语言形式是否是传达交际意图的最佳选择。同样的任务可简化应用到微观层面词汇句法的讲解上。在篇章讲解结束后进入最后的任务,让学生结合新加坡的社会法治现状分组自由讨论犯罪和惩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该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的,也体现了语篇教学从外部进入内部再返回外部、从语言文化知识到语言语用知识再到思辨能力学习培养的规律。

4 . 结语

语用知识是语用教学的根本,而课堂任务设计是语用教学实施的关键,基础英语课堂讲授部分的任务设计,基本是按由易到难、由概括到具体、由掌握到应用、由理解到思辨的顺序进行。由于语篇的特点各不相同,具体的语用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差异很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在把握基础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语篇的重点、教师的专业兴趣、学生的语言和语用水平、课程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任务设计,因此教师要综合协调语用教学的内容,设计的任务应有层次,难易结合穿插进行。

参考文献

Bardovi-Harling. Developing pragmatic awareness: closing the conversation[J]. ELT Journal, 1991(1).

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OUP, 2003.

House, J. Developing pragmatic fluency in EFL[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18).

Tateyama, Y. Explicit and implicit teaching of pragmatic routines[J]. In Rose & Kasper(eds.), Pragmatics in Language. New York: CUP, 2001.

Scotton & Bernsten, Natural conversations as a model for textbook dialogu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8(9).

季佩英.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研究[ M ]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季佩英.对大学语用能力培养的再思考[J].外语界,2010(6).

4.二维动画设计基础实验任务书 篇四

实验项目名称:Flash 8的基础入门

实验目的与内容:Flash8操作界面的理论教学和工具栏工具使用的实训。实验达到的要求:Flash8的操作界面、工具栏的认识。实验时间:2010年10月27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操作界面和工具使用及其快捷键。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菜单栏 2)主工具栏 3)时间轴

4)场景和舞台 5)工具箱的认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实验内容对于有软件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很简单。

四、实验小结

软件界面结构相对复杂,但是组合很紧密。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元件和库

实验目的与内容:库和元件的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训内容。实验达到的要求:了解元件的类型和库的作用。实验时间:2010年11月3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创建和编辑元件以及元件的拆分,如何储存和组织元件、声音、位图和视频文件。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图形元件 2)按钮元件 3)

影片剪辑元件 4)

创建元件

5)

拆分元件实例 6)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形元件有自己的编辑区和时间轴,一般用于创建静态图像或创建可重复使用的、与主时间轴关联的动画。如果在场景中创建元件的实例,那么实例就会受到主场景中时间轴的约束。

四、实验小结

影片剪辑元件也像图形元件一样有自己的编辑区和时间轴,但又不完全相同。影片剪辑的时间轴是独立的,它不受其实例在主场景的时间轴(主时间轴)的控制。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原画技法

实验目的与内容:原画的角色表演技法。

实验达到的要求:了解动画片的原理、定义和要求,角色表演技法。实验时间:2010年 11月 10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原画的角色表演技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了解动画片的原理 2)原画的定义和要求 3)原画的角色表演技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原画涉及的知识很多,如力学原理的应用,动画语言的掌握,剧情风格的把握,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四、实验小结

Flash动画可以是很简单的动画,也可以达到传统二维动画片高级片的程度,中间原画设计师的水平决定了动画片的质量和档次。工具只是提供制作的基础而已,质量还需要人来提高。

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动画技法

实验目的与内容:中割技法和对位方法、曲线运动的原理。

实验达到的要求:掌握动画的技法,并且能运用动画技法进行动作设计。实验时间:2010年 11月17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曲线运动的原理,中间线、中间画练习定位等。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中间线、中间画的练习2)中间画的对位

3)

掌握曲线运动的原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制作Flash动画片的过程中,原画和动画没有像传统的二维动画那样严格分工,常常是原画的工作和动画的工作由一个人承担。

传统的二维动画片原画所承担的工作是动作的设计和表演的设计,是关键张 的设计,那么动画的工作就是根据原画的指示,在两张原画张之间按照运动的规律加上动画张。

四、实验小结

动画运用最多的一个技巧就是“中割”。“中割”就是将两张原画张放在拷贝透台上,按照运动的规律,画两张原画张的中间线条,之后得到中间画。然后根据原画提供的、控制节奏的“轨目”逐一画出中间画,这样就可以非常顺畅地衔接起两张原画,使动作连贯起来。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动画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与内容:人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实验达到的要求:了解人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并且能运用在动画片的设计制作中。

实验时间:2010年11月24日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人物、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人的走路动作 2)行走的循环画法 3)人的不同角度行走 4)不同情绪的行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我们所讲的运动规律,是以现实为参照的,运用动画表现手段的一般规律。了解和掌握一般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体会,丰富自己的表演语言,创造出有个性的、有表演张力的设计。

四、实验小结

动画的运动规律一般可以分为人物的运动规律、动物的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三个方面。课程名称: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学习Flash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掌握Flash动画片制作的技法。实验目的与内容:动画理论教学和课内短片实训内容。实验达到的要求:学习Flash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掌握Flash动画片制作的技法。实验时间:2010年12月2日至学期结束8:20-11:40 实验地点:二维动画实验室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

剧本、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绘制脚本、绘制设计稿、绘制元件、元件的制作以及动态背景和人物运动、遮罩、动作补间的制作。

二、实验的方法、过程步骤 1)剧本

2)造型设计 3)场景设计 4)绘制脚本 5)绘制设计稿 6)绘制元件 7)原画制作

8)合成并导出png逐帧图片 9)用Adobe After Effects做特效 10)用Vegas剪辑软件编辑合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动画短片的制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久的耐力和恒心!

5.《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五

。在几何学中点表示位置,它既无形状也无大小。但点一旦作为造型元素出现在设计图面上,无论多见,必然存在大小和形状。它可以是一个几何形,也可以是一个自然形;它可以是一个文字,也可以念是无限的,通常可产生小巧、集中、定位、闪烁或游移等心理效果。不同形状的点给人的感觉也有组合形式也是无限的,相同的点,不同的结构方式也会构成不同的图形。

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粗线的,只有长度和方向。线在视觉设计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表现动与可以表现对象各种不同的性质与特点,可以表现不同感情和特色。在视觉上线有较强的张力,有丰富的心理暗示与引导作用。在视觉设计中,线是我们表达想法所运用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正是因,才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视觉符号。

了面。面的形态在视觉上往往给人整体感、重量感等。面最为直观的特点便是大小和形态。大面积的;小面积的面,给人以向心感。面的形态较为复杂,可归纳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

用相当普遍的基础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又富有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共性或整体联系。它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多样统一要求设计师在综合设计时把多种相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这一基本法则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试题,共 30 分。)

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形成不同形态的点(b)

方向性延伸的现象,大都可理解为线的意象。(b)

计作品它必定具备一定的内容和形式。(b)

比内容更重点。(a)

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因此各地的形。(b)

试题,共 60 分。)、面的视觉特点;

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单个的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居中会有占据全部视觉空间;位置偏上时,在下落、不稳定感,形成自上而下的视觉流程;位置偏下时,画面觉,但也容易被人们忽略。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偏上的位置时,最易吸引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形成静,曲线表示动,折线有不安的感觉。垂直线:具有上升、下降、稳定、挺拔、崇高的感觉,赋予生感。水平线:具有开阔、延伸、安定、平静、稳定感、呆板的感觉。斜线:运动感、速度、不安、动。折线:具有节奏、危险、不安定的感觉,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几何曲线:具有节奏、运,体现规则美的感觉。自由曲线:具有浪漫、韵律、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的感觉。细线:粗线:壮实、敦厚。、菱形等,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 形式出现、厚实的 视觉效果。徒手的面。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偶然形的面,是约的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的形态。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内容以及它们的特点?

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 的形式美。在设计作品中,单纯是指在形式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单一的色调、简洁种整齐划一的美,即以特定的形态组成一个单元,再将这一单元形态按照一个统一规律进行反复、重能够体现一定的节奏感、秩序感和条理感。

式美的核心。对称是指整体的各部分按照实际的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所形成的等形、等量的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使对象的一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视觉的可比因素很多,如大小、曲直、明暗、,都可以形成对比。和谐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可比因素之间存在的某种共性,也或调和关系。

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是表示时间上有秩序地连续重现。在视觉设计中,它指一些形态要素在空间上有条理地反复、交替或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

一是一种使用相当普遍的基础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一整体,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它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多样统一要求设计师在综合设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

觉有哪些?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安置在一起时,每一种色的纯物理性质在视觉中有所改变,如红和绿搭配。色彩并置得当则可使色彩交相辉映,相互衬托。

觉色彩补偿现象也称为色彩的视错觉现象。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要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这种颜色补偿。放置白色块时,白色块会带有紫味;在蓝色上放灰色块时,灰色里好像加入了橙黄色。

与低纯度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起则会出现高纯度的颜色更艳丽夺目,而低纯度的颜色更灰暗退让;冷人感到远退、漠然,暖色会让人感觉推进、积极、热情。

冷暖色调之分,它不是物理上的实际温度感觉,而是来自和我们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经验的心理方面的理上相互体验并且相互关联的一种知觉效应。

具有轻重感,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底低的色彩感觉重。概念及其特征

们为了达到信息传播、促销、告知等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有成效的图文设计活动,它是对设计内容、的综合设计,是一门集艺术、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播信息是视觉设计活动的基本功能,大量的产品、服务、社会活动等信息通过各类形式的视觉设计,传达给特定的消费群体与受众,以达到传达信息和促进销售的目的。造形象、促进销售

释(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事或概念想到别的人、物、事、概念的心理过程。有的联想是根据具体形象进行直接的、相关的想象相近的或多种元素组合起来联想形式,有的甚至是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个因素通过转折达到联想的目的。

面中实在的形总是被看作“图”也就是正形,而负形是指在图形设计中,由正形的设计形态与底子间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图与底的关系。在图形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利用负形进行创作,它可使图形在冲击力,大大提高图形的逻辑承载能力和综合表达信息的功能。,改变自然的空间,创造出看似合理,实质上充满了矛盾性的视觉空间,更新了视觉刺激模式。往往,而当我们的视线延伸时,即会感到它的矛盾性,设计者就是利用这种在视觉上的错位现象,创造出。

持原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物体中某一部分用其他相似或不相似的图形所替代成的异常组合。虽,但经过组合后的替换图形面貌却焕然一新。在新形状结构中,两个物形的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导致了出张冠李戴的谬物,以此渲染,加强了视觉传达的效果。

法则,它是色彩美的有力手段和基本杠杆。不同的对比方式的运用,产生了不同的色彩效果,形成不说,没有对比就没有色彩美。色彩对比主要有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色相对比三个方面。有时还必面积等方面的对比。试题,共 40 分。)属性?

相、明度、纯度,是研究色彩的基础,也是色彩知识中最重要的概念。料的运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哪个方面?

择材料(2)材料的对比与统一(3)材料选择、设计与文化

即指材料的质感、肌理中隐藏着一种潜在的性格。简单介绍几种材料的特性?

细腻、柔软,而且有韧性、折叠时不易断裂等性能。与其他材料相比,纸材具有独特而优异的造型性具简单,价格便宜。纸的品种很多,主要有:白板纸、铜版纸、卡纸、牛皮纸:牛皮纸、玻璃纸。是设种材料。(2)木材:在纹理、色彩、肌理、易处理性上都有着多样的变化,它与生俱来的温暖感和充他材料中无法找到的。同时木材材质轻,有较佳的弹性和韧性,易于加工。常被运用于包装设计、展属:有华丽与辉煌感和特有的韧性与光泽。会使观者产生现代的、冷漠的感受,金属种类十分广泛,现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设计反映现代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表现材料。因此,要依据作品所要表现的的金属材料,使内容与形式相统一。(4)玻璃:玻璃具有化学性能稳定、耐酸、无毒、无味、生产成莹剔透、流线形态和闪烁发光的特质非常吸引人,是所有材料中最具自然美的一种。但存在分量重,塑料:所有材料中最具现代意味的一种,具有牢固、轻便、美观、经济等优点,尤其是可塑性强,能。形态有硬有软,透明或不透明,并可配制出各种彩色和质感。(6)皮料:皮料有厚重、古朴的特征,分,因连接不同可使皮子之间有起伏、重叠,而产生不同的厚度,如果与金属、木质等其他材料结合富。(7)陶土:这种材料,它的多样性、耐久性是其他材料难以代替的,能表现一种质朴的感情和粗

更加浑厚、原始、古拙、纯真而毫无修饰的美。(8)纤维:纤维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最古一种自然温馨、亲切和谐的美,常用的纤维共四种棉、丝、毛、麻。而在它们之间还有细腻、粗犷、系? 的原因制约着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决定着设计的制作工艺,材料又丰富着结构形态的样式,传统材材料的不断产生以及制作技术的进步又为结构的形态变化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创造天地,让视觉地更新,传统结构形态总是不断地被突破、新颖地、奇特的、富于个性特色的结构形态也在不断地涌把结构与材料完美结合在一起,让视觉设计结构形态呈现出一片丰富多彩的局面。

(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原则?

是对标志设计的最根本要求。要让标志易读易记能高效地发挥标志的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使人过目读易记中求变化,传达正面信息,启发联想,使人联想到绚丽多姿、欣欣向荣的美好蓝图。易读易记既是求,也是视觉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简洁准确按常规的视觉特点来说,标志越简洁明快就越易于信息名度高的标志设计都是非常简洁的,同时准确性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内容。独特新颖独特要求标志的其它图形区别开来。对于某一标志来说,与其它图形的混淆会造成很多不便的地方。因而大部分标志这样能达到树立自身的地位和形象,并与其它标志区别开。新颖则是指标志设计要有新鲜感,创造新核心所构成?

体、标准色三大核心所构成。试题,共 30 分。),说说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有哪几种? 有:(1)音的设计、(2)形的设计(a笔画变化、b结构变化)、(3)义的设计。(答出上述内容可得5得10分),广告设计的元素有哪些?

标题、标语、正文、随文、标志、图形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把以上内容放在同一幅广告作品中,从中选定几个,这样能使画面更加简洁,视觉效果更加强烈。(答出上述内容可得5分,列举实例说(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几部分的编排设计

分的编排设计编排设计包括:(1)文字的编排设计、(2)图片的编排设计 与分类

类包装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包装分为两大类:即运输包装分类还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包装的形态分类:为大包装、中包装、小包装等以包装的用途分类:专业特殊用品包装(军用品、化学用品等)以包装的工艺技术分类:为一般包装、缓冲包装,喷雾包装、等以包装容器形状分类:可分为箱、桶、袋、包、筐、捆、坛、罐、缸、瓶包装等。以包装材料分类: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制品和塑料制品包装等。以包装货物种类分类:可分为食品、医药、轻工用电器、机电产品和果菜类包装等。以安全为目的分类:可分为一般货物包装和危险货物包装等。以:普通包装、标准包装等。试题,共 30 分。)分内容的设计?

容的设计书籍总体包括两部分的设计:一是书面设计,二是内文设计。

1、书面设计书面设计的概念一是广义上的书面设计,是针对内文设计而言的,指包在书籍外部的整体,其中包括护封、封面、封分;二是狭义的书面设计是针对护封、书脊、封底、勒口而言的,指包在书籍外面、书皮前面的部分,、封底三部分。

2、内文设计(1)确定内文设计的布局方式(2)确定通栏的数量(3)确定横栏的基

(4)确定骨格边框和版面上下左右边缘的尺度关系(5)确定标题的大小变化(6)填入文字图形(7)例,说说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有哪几种? 法有:(1)符号优先、(2)形象展示、(3)情调渲染、(4)图形装饰、(5)情节刻画、(6)情趣诱导6分,每个内容1分,列举实例说明可得9分)

6.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篇六

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54150 课程英文名称:Visual Design 授课对象:工业设计本科

课程类型(指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专业必修课 建议学时:56 学分:4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素描》、《色彩》、《色彩构成》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察结合,考勤和交流占实验成绩的20%,制作效果占实验成绩的80%。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在利用多种媒介传达信息的当今社会,视觉传达所特有的规律和方式。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有关传达和视觉传达的基础概念。2.掌握视觉传达的重要要素。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视觉要素完成设计。4.掌握科学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传达设计。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有关传达和视觉传达的宏观和微观概念。2.灵活运用视觉要素完成设计创意的准确传达。

3.部分学生能够创造出有鲜明个性的视觉符号以帮助设计信息的准确传达。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分配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课程练习安排以及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二)第二章:图形与视觉传达(6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掌握图形的形式类型;掌握图形表现方法;掌握图形的构成法。

教学方式:讲授

(三)第三章:文字与视觉传达(8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文字与字体设计的含义;掌握字体变化设计;掌握字体设计与视觉传达。

教学方式:讲授

(四)第四章 :色彩与视觉传达(8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色彩的视觉心理;掌握色彩的配合;掌握色彩构成;掌握色彩的视觉设计。教学方式:讲授

(五)第五章:空间与视觉传达(6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重组;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发散。

教学方式:讲授

(六)第六章:CI与视觉传达设计(1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CI的概念;VI中的基础系统;VI中的应用系统;VI手册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

(七)第七章:视觉传达设计(10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科学有效的设计流程并进行综合能力练习。包括视觉流程设计;视觉导向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教学方式:讲授

四、实践环节

1、实验项目名称:企业司旗设计与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矢量图形软件

2.掌握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与构成形式 3.在设计制作中合理运用图形设计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2、实验项目名称:公司铭牌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铭牌制作方法 2.掌握字体表现的方法

3.将字体变化协调的运用在公司铭牌中,达到视觉传达的协调统一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3、实验项目名称:DM单设计与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DM单的基础知识

2.掌握色彩在DM单中的搭配运用 3.了解色彩在DM单中的视觉心理作用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4、实验项目名称:产品外包装设计与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包装的基础知识

2.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重组和空间发散在外包装中的运用以及所达到的视觉传达作用。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5、实验项目名称:VI的基础设计系统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VI基础系统的构成

2.掌握运用电脑软件制作VI基础系统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五、教材

《视觉传达设计》,曹方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六、参考资料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宫六朝主编,山花文艺出版社,2001

7.《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七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设计,新车推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进行学习领域转换, 而学习情境设计则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和深入化的体现, 设计出具有科学性、职业性的学习情境是培养工作过程能力的前提, 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将以汽车营销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新车推介”进行深入分析, 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学习领域的转化和学习情境的设计, 以期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一) 典型工作任务

新车推介。

(二) 工作岗位

汽车4S店销售展厅。被分析的工作岗位位于汽车4S店的销售展厅内, 属于汽车销售部, 该部门有员工15名左右。工作地点在销售大厅, 照明良好, 温度适宜, 装修雅致, 有背景轻音乐, 为客户准备有休息时看资料和喝饮料的玻璃圆桌和时尚优雅的靠背椅, 有展车若干辆, 装有宣传单页的货架2个, 墙壁上有展车图画, 空中有促销活动吊旗。整个工作环境优雅、轻松、干净、明亮。

(三) 工作过程

在汽车销售展厅内, 销售顾问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 向前来咨询和购车的客户推介符合客户需求的车辆, 整个推介过程需要遵循“汽车展厅核心销售流程”, 使用厂家开发的“销售话术”和宣传单页等, 进行相应的产品展示, 最终实现销售目的。另外, 整个推介过程要求销售顾问按照相应的礼仪规范和礼貌用语进行接待, 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 并能巧妙解决客户异议。工作过程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 进行产品分析———首先, 需要对展厅所售车型进行产品分析, 熟悉各款车型的性能、数据、亮点、卖点和各种优劣势;其次, 分析各种竞争车型的性能、数据、亮点、卖点和各种优劣势;再次, 对比所售车型与竞争车型之间的优劣势, 做到知己知彼, 并对顾客可能提到的竞争车型的优势进行销售话术化解, 提高化解来自竞争车型优势的处理技巧;最后, 还需对目标消费群体有深刻的认识, 并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社会特征、生活形态、价值观等进行分析, 对其消费习惯、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等进行研究, 以便对顾客的服务更有针对性。

第二步, 挖掘潜在顾客———潜在顾客挖掘的方式各种各样, 比如汽车展销会上收集有意向的顾客资料、举行促销活动时收集顾客的资料……对展厅销售顾问来说, 收集来店看车顾客的相关信息 (比如联系电话、购车用途、购车预算、购车时间、预约第二次看车的时间、顾客着装情况、顾客所在行业及职业、看车人员组成等等) 是挖掘潜在客户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步, 展厅用户接待———用户来展厅看车, 销售顾问应使用规范的礼仪及合适的礼貌用语按照店内接待流程接待顾客, 在此环节要注意和观察客户乘坐的交通工具并采用不同的接待动作, 当顾客进入展厅、自行看车、需要帮助、离开等各个时段, 销售顾问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接待措施, 使顾客在整个接待过程中感觉舒适、轻松、愉快。

第四步, 需求分析-当顾客来到展厅, 销售顾问需要通过观察顾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着装、年龄等对顾客进行初步判断, 以便确定向其推荐的车型。另外, 需要通过与顾客的交流, 了解顾客的购车用途、乘坐人员、配置要求、购买时间、购车预算等, 以便准确了解顾客需求, 同时也需要通过观察顾客在看车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捕捉顾客需求。总之,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顾客需求, 并对顾客需求与相应的产品利益进行比对, 快速确定首先应向顾客推荐的产品。

第五步, 静态展示汽车———通过需求分析以及所确定的推介车型, 销售顾问需要通过一定的工具向顾客展示产品。大多数汽车制造厂都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目标群体的需求开发有“销售话术”工具, 销售顾问需使用销售话术工具按“六方位绕车介绍方法”向顾客仔细展示所推介车辆, 此环节销售顾问除介绍产品特点外, 还需将产品特点与消费者的利益进行结合, 同时还需帮助顾客对比竞争产品, 以帮助顾客进行更好的选择。此环节需体现销售顾问的专业性。

第六步, 动态展示汽车———试乘试驾。如果顾客愿意, 静态介绍完产品后, 可向顾客动态展示车辆———进行试乘试驾活动。此环节说明顾客对所推介产品已经产生兴趣, 因此非常重要, 销售顾问必须重视此环节, 并在陪同顾客试驾途中有意识地建议顾客体念试驾车辆的与众不同之处, 以便加深顾客的认识, 增加成交机会。当然, 试驾之前一定要向顾客说明试驾的规则以确保安全。

第七步, 价格谈判———通过动、静态两种方式向顾客展示产品后, 销售顾客可通过一定技巧使顾客进入价格谈判阶段。出于各种动机, 顾客都希望能给予价格优惠, 销售顾问则需通过交流试探顾客的真实动机, 并针对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第八步, 完美交车———如果价格谈判顺利, 则进入交车环节, 此时需要陪用户再次甄选产品, 办理缴费、开票等手续, 最后将购车发票、随车工具、使用说明书、保修手册等一一向顾客进行清点, 并签字确认, 同时告知相应的服务规则及注意事项。

第九步, 恭送顾客———此环节要求销售顾问送顾客出店、微笑目送其离去并看不见为止, 整过程一定要体现出始终如一的服务, 此时不可懈怠, 否则前面良好的服务就付之东流。

第十步, 与售后服务部门对接用户资料———送走顾客, 销售顾问需要将购车顾客的相关信息汇总到售后服务部门, 以便售后服务部门能接上销售顾问的工作, 开始售后服务工作。

第十一步, 售后回访———车辆售出3天之内销售顾问需给顾客打电话关心车辆使用情况, 并再次提醒售后服务的24小时急救电话, 同时向顾客说明随后将有服务部的专职人员会主动与顾客联系并做好后续的服务工作。

(四) 工作任务的对象

向顾客推介适合其需求的汽车产品。通过对顾客的需求分析, 确定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 并以静态、动态两种方式向顾客展示产品, 并通过各竞争产品的分析, 和顾客的利益点, 帮助顾客选购新车, 达到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 同时达成销售任务。

(五) 工具、方法与工作组织方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汽车销售话术”、汽车说明书、有汽车性能和数据的宣传单页、新车若干辆、记录信息所用的笔及笔记本、用户信息登记表格等。

完成任务需要运用“汽车核心销售流程”, 在销售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需要一些承上启下的处理技巧贯穿整个工作任务过程, 使整个流程环节掌握于销售顾问手中。

整个过程以销售顾问独立工作为主, 但当顾客有多人时需要多个销售人员合作照顾到所有的人, 在试乘试驾和交车等环节需要团体合作完成任务, 所以整个任务以独立工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六) 对工作的要求

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新车推介”工作提出的要求, 另外, 要求销售顾问要有汽车专业知识和汽车营销知识, 能处理用户提出的与专业相关的各种问题;再者, 要求销售顾问有团队合作能力, 因为“新车推介”在很多时候需要队友协助, 需要时也需协助其他销售顾问完成任务;最后, 还要求销售顾问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接待礼仪, 着装干净整洁, 给顾客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 可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而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可转换成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新车推介”作为汽车销售领域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可转换成汽车营销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新车推介”, 而一个学习领域可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分为若干学习情境, 因此, 学习情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化”处理结果, “新车推介”的学习情境设计如下:

(一) 学习情境设计

1. 学习领域:新车推介。学习情境:新车推介。学时:44学时。

2. 工作情景描述:

北京现代汽车4S店来了位客户, 销售顾问将顾客接待至展厅并通过一定方式了解到了顾客的购车需求, 向顾客推介了一款刚上市的北京现代第八代索纳塔2.0顶级版轿车, 最后, 通过产品介绍、试乘试驾和价格磋商, 顾客满意得购走了一辆第八代索纳塔2.0顶级版轿车

3. 职业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当顾客前来销售展厅时, 销售顾问推介符合顾客需求的某款新车, 即“新车推介”———汽车销售顾问根据顾客需求, 结合所销售的各款汽车的产品特点及与竞争产品的优势分析, 帮助顾客选购更适合的汽车产品, 并在整个过程中努力做好各种服务。

在“新车推介”的工作过程中, 销售顾问必须根据一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并借助“汽车销售话术”等工具和技巧, 以汽车产品及其宣传单页、性能数据说明手册等作为载体, 完成新车交易任务, 最终还需要通过与售后部门的工作对接, 完成“新车推介”后进入“汽车售后服务”工作内容, 使“新车推介”工作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依附在整个汽车营销服务的工作过程之中。另外, 如果顾客有代办牌照、新车装饰保险、旧车置换、分期付款等需要时销售顾问还需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衔接;如果面对客户的有些异议无法解决时, 销售顾问还需向经理汇报, 取得领导协助。

4. 学习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 学生可以在4S店借助“汽车销售话术”、汽车产品说明书、汽车宣传单页、汽车市场分析报告、汽车目标消费者分析及研究报告、竞争车型分析报告等工具, 独立完成以下工作: (1) 进行产品 (包括竞争产品) 和目标消费者分析; (2) 挖掘潜在消费者; (3) 以规范的语言和礼仪接待展厅用户; (4) 能够以一定技巧获取并分析消费者需求; (5) 能使用“六方位绕车介绍法”和“FBI”等方法静态展示产品, 使用试乘试驾方法动态展示产品; (6) 能与顾客进行价格磋商; (7) 能协同财务和库管等人员完成缴费、交车工作; (8) 顾客有其他需要时能与相应的业务部门进行衔接; (9) 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请求领导或同事的协助; (10) 能运用一定的技巧化解顾客异议, 能运用沟通技巧获得顾客好感和认同;○11能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总结。

学习完本课程后, 学生应当可以到汽车4S店从事汽车销售顾问工作。

5. 工作与学习内容:

(1) 工作及学习对象——— (1) 分析产品和目标消费者; (2) 挖掘潜在顾客; (3) 接待来店 (来电) 客户; (4) 获取并分析顾客需求; (5) 静态产品介绍; (6) 通过试乘试驾动态产品介绍; (7) 销售促进与价格磋商; (8) 签订合同成交; (9) 介绍售后服务内容及流程; (10) 送走顾客;○11销售后顾客回访。

(2) 工具——— (1) 产品性能和数据单页; (2) 产品宣传单页; (3) 汽车生产厂家提供的“销售话术”培训; (4) 竞争产品分析资料; (5) 目标消费者分析研究资料; (6) 所销售产品所在细分市场分析资料; (7) 汽车产品实体及相关说明书、使用手册、合格证和随车工具等。 (8) 名片; (9) 各种表格:来店 (来电) 客户登记表、试乘试驾评估表、报价单、销售合同; (10) 展厅销售流程。

(3) 工作方法——— (1) 接待用户的礼仪方法; (2) 处理异议的方法; (3) “六方位绕车介绍”和“FBI”等方法; (4) 获取顾客需求的方法; (5) 客户回访方法。

(4) 劳动组织方式——— (1) 为客户提供专业汽车消费咨询和导购服务; (2) 配合及服从销售主管的日常管理工作; (3) 与二手车、保险、贷款、上牌等业务部门衔接; (4) 销售经理的核查与评价。

(5) 工作要求——— (1) 能熟练使用接待礼仪和礼貌用语; (2) 能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 (3) 能熟练使用产品介绍的方法; (4) 能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并分析顾客的需求 (5) 能巧妙处理顾客异议; (6) 能娴熟使用“新车销售流程”; (7) 在“新车销售流程”各环节间过渡自然, 不露痕迹; (8) 能详细、规范、及时填写用户信息; (9) 参与Q C活动, 评价和反馈每次“新车推介”的工作经验; (10) 能与其他部门和同事协作完成任务;⑾、能始终如一的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6. 学习单元:

(1) 产品和消费者分析; (2) 潜在顾客挖掘; (3) 来店 (电) 顾客接待; (4) 顾客需求分析; (5) 汽车静态展示; (6) 试乘试驾-汽车动态展示; (7) 销售促进与异议处理; (8) 价格磋商; (9) 成交及交车; (10) 售后回访

7. 教学条件:

(1) 教师与学生:主讲及实习指导老师; (2) 教学场地:汽车工程中心营销实训室; (3) 学习资料:《汽车营销实务》、《汽车及配件营销实训》、任务单、评价表、用户信息登记表、销售合同、报价单等; (4) 设备:实训车辆 (轿车) 3辆、销售接待台一套、汽车性能数据展板3个、教学用多媒体一套、可移动白板一张、汽车销售格式合同若干份、来访用户登记表一本、汽车价格牌3个、汽车宣传画报3张、供用户厅内休息桌椅一套、客户休息室 (内有桌椅若干, 可用作理论学习区和讨论区) 1间、销售经理室 (内有桌椅和沙发) 1间、财务室1间、库房 (存放随车工具等) 1间和微机房 (内配装有营销教学软件电脑40台) 1间、饮水机1台。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1) 产品和消费者分析 (6课时) ; (2) 潜在顾客挖掘 (2课时) ; (3) 来店 (电) 顾客接待 (4课时) ; (4) 顾客需求分析 (6课时) ; (5) 汽车静态展示 (8课时) ; (6) 试乘试驾-汽车动态展示 (2课时) ; (7) 销售促进与异议处理 (2课时) ; (8) 价格磋商 (6课时) ; (9) 成交及交车 (6课时) ; (10) 售后回访 (2课时) 。

9.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学习任务的“学习准备”阶段采用正面课堂和独立学习为主;“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 明确小组负责人。小组组长相当于汽车4S店销售经理, 负责组内纪律、人员分工、营销实训室工具和设备、学习资料的管理等工作。实训场地为相当于汽车4S店的销售展厅的汽车营销中心, 里面配备实训用的新车3~5辆, 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步骤、工作要求都与4S店销售大厅接近一致。

1 0. 学业评价: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 借鉴企业评价员工方式,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3) 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二) 课程实施

1.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 仿真汽车4S店的营销大厅既是理论教学区也是

实践教学区, 另外客户休息室可根据教学需要临时改变成讨论区;

3. 为保证教学效果, 每个老师可负责16~20个同学, 同学分组为4人/组;

4. 由于学习情境“新车推介”实操较强, 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 对每个学生的考核分为3个部分: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实时点评,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每个评价的权重为自评占60%、互评占30%、老师点评占10%, 最后, 每个学生在本学习情境的评价为:A学生成绩=A学生自评分×60%+学生互评分 (所有参与对A同学评价的成绩的平均分) ×30%+老师评分×10%;

5、教材以王梅、常兴华主编的《汽车营销实务》为主, 实践教学以李刚主编的《汽车及配件营销实训》为主。

三、结论及建议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 体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理念, 再现了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要素, 也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使学习情境设计来源于工作又高于工作。本文中学习情境《新车推介》的设计和教学, 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更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刚.汽车及配件营销实训[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8.《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八

1.建构主义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 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得到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与任务相结合,以解决任务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任务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分析问题。

2.高考改革的现实背景

2014年9月19日出台的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无疑对传统的化学学科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在不分文理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能够从情感上接纳这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亟需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落实。而课程标准提到:“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此,为实现学生能力的最大化、最优化,笔者决定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来设计一节在学生参加选考、学考前的复习课——高中化学定量实验分析方法总结及探究。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任务1:根据资料卡1中有关信息,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归纳出高中阶段化学实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把讨论结果写在任务卡1中。

资料卡1

1.为测定某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范围在0.05 mol/L-0.2 mol/L),阿翔同学在实验室找来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0 mL的滴定管、甲基橙溶液、锥形瓶等药品和仪器来完成实验。

2.实验室里小莉同学为了完成氯化钠样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测定,她决定采用硝酸银溶液做沉淀剂,同时配合使用了漏斗、烧杯、玻璃棒、干燥器、天平等仪器。

3.某固体纯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氢钠,为测定纯度,冰冰同学打算用酒精灯、大试管、装有碱石灰干燥管、天平来完成实验。

4.某石膏样品,为测定结晶水含量,大卫同学决定加热已称量的样品从而除去结晶水。

任务卡1

1.阿翔同学采用了何种定量实验分析方法 。

2.小莉同学采用了何种定量实验分析方法 。

3.冰冰同学采用了何种定量实验分析方法 。

4.大卫同学采用了何种定量实验分析方法。

通过任务1,学生可以讨论并巩固在高中阶段常见的化学定量实验的分析方法,并得出滴定法、沉淀法、测气体质量法、热重法等结果,有效巩固已有知识和日后灵活应用,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

任务2:在资料卡(2)中展示一种未曾学习过的化合物——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 (4Na2SO4·2H2O2·NaCl)的样品,为确定其纯度,通过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资料卡2

中性高档洗涤剂、高档烫发剂、医用消毒剂等是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 (4Na2SO4·2H2O2·NaCl)在生活中的应用。它可以看做是三部分的综合,其性质也由各部分来体现。

任务卡2

为确定某4Na2SO4·2H2O2·NaCl样品(其中含有硝酸盐杂质)中该加合物的纯度,每小组至少讨论出一种实验方案,并将本小组的结果写在下框中: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得出以下几种方案:

1.沉淀法测定Na2SO4

准确称取样品,配制成溶液,准确量取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 ,称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H2O2

准确量取V1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酸酸化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高锰酸钾V2mL,重复三次实验,取平均值;

3.热重法测定H2O2

准确称量m1g样品,热解,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至恒重,根据实验前后质量差来测定

H2O2含量。

任务2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目的是为了引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和实践重难点的任务3,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平时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的测量气体体积的方法来确定该新物质的纯度。

任务3:资料卡3中提供气体体积测量方法的实验原理和装置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搭建好装置进行实验,并完成任务卡3中的相关讨论。

资料卡3

1.上图装置主要用于测量气体体积,从左至右以此为Y型管,滴定管,干燥管。

2.这套装置在实验前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搭好装置后,向水准管内加水,一段时间后,量气管和水准管内形成液面差,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3.中间量气管部分读数时需注意:

(1)“冷”: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

(2)“平”:反应前、后调整水准管和量气管高度,确保左右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切。

任务卡3

根据资料卡中的信息,采用测量气体体积的方法来确定一份含有杂质的4Na2SO4·2H2O2·NaCl样品的纯度,写出实验方案,完成装置搭建同时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

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就是任务3的实施和完成,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得出以下方案:称取样品m1g,配成溶液V mL,量取V/10体积于Y型管中,加入适量MnO2,用量气管读取产生的O2体积V1mL,计算出氧气的质量从而算出H2O2的含量,根据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计算出

4Na2SO4·2H2O2·NaCl的总物质的量。

三、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设计三个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来驱动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则是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三个任务是环环相扣的,第一个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定量实验的分析方法的总体框架;随后任务2抛出了一种学生闻所未闻的陌生物质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并试图对含有该物质的样品进行纯度分析,让学生依据任务一中总结的实验方法来设定实验方案;最后,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气体体积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对一些在中学阶段甚少经历抑或是从未动手操作过的实验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感受。

2.存在不足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群体能有更高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从而确保每一节化学教学课能充实而有意义。

9.《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九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因此,大多章节都很具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条件。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设置也必然发生变革,如何在内容不减甚至增加新的教学我们内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仍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摸索出要淡化计算机理论知识,突出“实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任务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学生学习完每堂课之后,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注重案例任务教学,理论精讲少讲。

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讲的比较细,往往是各种应用软件启动和退出的方法我们要讲三、四种,认为讲的多,学生学的多学的好,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内容杂乱没有条理,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所讲的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PT等这些软件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只重点讲WORD软件的使用,其它几个软件的教学过程,基本操作方法和WORD的基本一致,可以一带而过重点讲解这几个软件的不同之处。比如EXCEL重点讲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和关系,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数据管理的应用,只讲解一些比较难懂的的知识,易错的地方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任务驱动法在WORD中的应用。

我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确立教学操作内容,给学生下发教学任务,先让学生试着操作,老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操作结果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专心的去听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也透彻,然后给学生再讲解还有其它的操作方法也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哪种方法会更好、更方便,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等综合素质。在讲课前,我会找一些好的案例先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WORD制作出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想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以这些案例为依托,讲解它的制作过程。由于讲课前给已经先给学生展示作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任务:“如果你参加学校学生会成员竞选,如何利用WORD制作图文并茂的个人宣传材料。”这个教学任务所需的知识包括从文件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文档格式化中“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图文混排中的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首字下沉、边框底纹、分栏、背景、表格制作等所有内容均涉及到。比如讲授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及编辑、图文混排的使用这一节课时,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个人简介”具体的教学子任务,通过讲解如何制作“个人简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演示备课做好的“个人简介”并下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找出完成任务要用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知识如:艺术字、文本框或自选图形等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如。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则不宜采用。

(2)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学不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3)给予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积极动手操作,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完成任务后,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任务驱动法”是让学生先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法”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结束语

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对案例与任务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是一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会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10.《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十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设计素描/ Design Sketch

2、课程代码 162Y001

3、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 4

6、先修课程 基础素描平面构成

7、适应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目的:通过结构素描练习,学习排除光影的因素,用立体的严格的透视分析方法、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推理来表现物体,使学生学会从表面现象中直接分析出物体形体的本质特征,从而建立全局观察和整体表达的观念以及创新方法,达到设计中自由创意表现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结构篇:结构素描基本概念和透视知识。结构素描平面直角立方体透视分析方法、立体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推理方法和训练。排除明暗色调、材质肌理等非结构的影响,准确表现客观物体结构方法和训练。

2.抽象篇:抽象素描主观表达形式、依据、规律和方法和训练。抽象创意

语言的概括力、单纯性和创新和训练。

3.意象篇:意象艺术主观表达形式、依据、规律和方法和训练,意象创意的形态的联想及类型方法和训练。

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指导实际,系统训练,使学生科学的较熟练的表现和创意。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念(2学时)了解:素描的分类。

理解:认识素描学习设计素描的必要性。掌握:具象素描创意素描的区别。

教学重点:具象素描、创意素描的结构分析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透视与结构的分析方法。第一节:素描的分类。知识点:认识素描。

第二节:具象素描、创意素描的结构分析和表现方法、透视与结构。知识点:具象素描结构分析和创意素描的表现方法。第二章 结构素描(38学时)了解: 普通静物的结构素描写生。

理解:认知结构素描。结构素描透视要求和表现方法。

掌握: 结构素描的多角度观察、研究、表现物象的写生分析方法。结构与透视关系。

重点内容:1.结素描基本概念和透视知识。

2.平面直角立方体透视分析方法、空间逻辑思维、科学的推理。3.排除光影、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结构。

教学难点:把握形体的比例、结构与透视关系。第一节:结素描基本概念和透视知识。

知识点:结构素描平面直角立方体透视分析方法。第二节:立体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推理方法和训练。

知识点:排除明暗色调、材质肌理等非结构的影响,利用立体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推理,准确表现客观物体结构。

第三节:静物写生。

知识点:1.结构透视分析与表现要领。

2.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分离关系。3.多角度观察、研究、表现物象。4.感性与理性的交叉换位意识培养。

第三章 设计素描抽象创意(12学时)了解:静物抽象素描表现。

理解:抽象表现、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掌握:从具象到抽象表现和创意的方法。

重点内容:1.抽象艺术主观表达形式、依据、规律和方法。

2.抽象绘画语言的概括力、单纯性和创新。3.黑、白、灰、点、线、面、形运用。

教学难点:抽象绘画语言的概括力、单纯性和创新。第一节:抽象艺术主观表达形式、依据、规律和方法。知识点:抽象素描的表现,平面构成抽象表现。第二节:抽象绘画语言的概括力、单纯性和创新。知识点:抽象表现和创新。

第四章 设计素描意象创意(12学时)了解:静物意象素描表现。

理解:意象表现、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掌握:意象素描表现和创意的方法。

重点内容:意象艺术主观表达形式、意象素描创意的形态的联想及类型。教学难点:意象素描创意的形态的联想。第一节:意象艺术主观表达形式。知识点:静物意象素描表现。

第二节:意象素描创意的形态的联想及类型。知识点:联想与创新。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考试

题型构成:空间造型40%,构图技巧30%,明暗色调30% 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中国]王冬梅、张志强、张向荣.编著.《结构设计素描》.(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9月。

(二)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唐鼎华 编著.《设计素描》.(第一版).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4月。

[2].[中国]颜铁良 编著.《素描》.(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五、其他说明

1.本课程没有先修透视基础,本课的透视知识作为重点要求,需贯穿结构素描全部。

2.对于抽象与意象素描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因材施教。3.课程结束后学生优秀作品由主讲教师推荐,交教研室留存并发给《优秀作品留存证》。

撰写人(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院(系、部、基地)院长(主任)(签字)(盖章):

11.《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任务教学法

1.何为任务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员在普通教室讲课,学生只是静静的听,讲完一定的章节再去机房动手实践。而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员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员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2.为何使用任务教学法

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情绪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教员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员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员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员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员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

3.怎样使用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主要是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第二阶段,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第三阶段,教师进行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四阶段,学生在看了别人的作品或方法之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个阶段,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在得到启发后作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同时提高创作水平。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目的,是让他们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借助计算机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工作中使用任务学习法,在短期内就可以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技能,例如对Word文档进行排版,利用Excel处理数据,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课件,在网上查找所需资料等等。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其次,“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考虑“ 任务” 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三,进行任务教学法需要一定的实践条件,最好是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授课。

任务教学法是主动与被动教学相结合、慢教与快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法的充分发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通过使用任务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认真的去完成所设计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可以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冬梅.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5(10).

[2]黄智慧.给予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3]唐洪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2007,12.

12.《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十二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填鸭”式、“独角戏”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多维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问题”或者“任务”紧密结合,通过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

任务驱动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获求欲望,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特点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来自于中学时期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一般不理想,对各科知识的掌握并不好,更缺乏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但他们并不缺少创新探索精神,他们喜欢追求新事物,获得新体验,头脑足够灵活,动手能力足够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来说,要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这些“纨绔子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就必须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变得精彩生动,甚至像一部悬疑大片一样,步步牵动着学生的神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方面可以将课堂上零散的知识点和教学步骤衔接在一起, 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 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尤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从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和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导入、讲授新课、作业布置等)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以讲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以下简称《基》)这一课为例 ,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 )导入任务。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疑问无疑是一次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特别是电工基础这样的理科课堂,相对于语文、历史那样的文科课堂,本身就显得枯燥单调。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提出的任务(问题)必须让学生感兴趣,能触动学生的思考神经,让学生一开始就追着“任务”走。无论是联系实际、引用事例,还是道具使用,实验展示,目的都是为学生布置好的学习任务。

为了在第一时间就把学生吸引住,笔者在《基》这一课导入阶段进行了一段简单而有趣的情境展示———在一个空水瓶底挖一个小孔,然后用两个烧杯同时往瓶中灌水,水从瓶底小孔流出,让学生比较流入的水与流出的水体积重量是否相同,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将水换成电流, 那么当它们通过同一节点时, 前后大小也会不变吗? ”

(二 )设定任务。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后 ,学生往往会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亲身体验一把。这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合理设定一些过程性小任务,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像拨洋葱一样,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学生获得破解知识密码的快乐。

笔者在《基》这一课讲授阶段先后设定了三个小任务:一是总结旧知识得出新结论 (即由之前学过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特点展开学习);二是通过实验亲身领会所学(即按图连接实际电路,测出电阻大小,确定电流方向,计算电流之和);三是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即按图写出电流方程、已知电流方向求电流大小),先学后做再巩固。三个小任务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一个也不能少。

(三 )完成任务。结果往往比过程更重要 ,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任务最 关键。这 既是一个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过程, 又是一个体现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更是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生全身心投入和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之外 ,教师更要 像一个演 员一样 ,找准自己 的角色 ,演好自己的 戏码 ,做好组织 者、引导者 和掌控者 ,确保教学 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在学生完成以上三个小任务环节之中, 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而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提供解决问题的部分线索,并及时对学生的想法观点进行点评,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不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协作互助探求,让他们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和修正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经过笔者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充分学习和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在任何时刻,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四 )评价任务。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 ,客观理性的效果评价必不可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毫不吝啬地表扬和鼓励,以及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都会对他们今后学习产生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比如,对学生在每节课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劲头。

笔者在《基》这一课尾声阶段,对学生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评价, 对实验环节中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及学习小组进行了表扬, 同时帮助其中实验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找到原因,并鼓励他们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节课有所突破,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从而继续检验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13.《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篇十三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CAD软件设计/CAD Software Design 2.课程代码 163Y095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5.学时/学分 32/2 6.先修课程

立体构成、coreldraw软件设计、Illustrator软件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熟练地掌握Auto CAD软件的基本工具、基本绘图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有关Auto CAD软件基本功能特性的基础上,明确Auto CAD软件应用的意义和任务,重点学习和掌握与现实相联系的Auto CAD软件的常用工具、绘图方法,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完成二维图形绘制方面应知应会的训练,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的相关绘图设计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了解CAD设计的基本概念、形成对施工图设计的认识(2)熟练掌握CAD软件在室内展示装饰中的运用。

第一章 计算机绘图概念(4学时)了解:AutoCAD 概述。理解:AutoCAD的基本功能。掌握:图形文件的管理。重点内容:图形文件的管理。教学难点:设置绘图环境。第一节 计算机绘图概念。知识点:绘图概念。

第二节 AutoCAD的发展历程。知识点:发展历程。

第三节 AutoCAD的基本功能。知识点:基本功能。

第四节 中文版AutoCAD新功能简介。知识点:功能介绍。

第五节 安装中文版AutoCAD。知识点:安装方法。

第六节 中文版AutoCAD的界面组成。知识点:界面形式。第七节 设置绘图环境。知识点:设置方法。第八节 图形文件的管理。知识点:文件管理。第二章 使用与管理图层与精确定位图形 了解:“图层特性管理器”选项板。理解:图层特性设置。掌握:管理图层。

(4学时)

重点内容:图层特性设置。

教学难点:3ds Max 2009工作界面简介。第一节 “图层特性管理器”选项板。知识点:图层管理器设置。第二节 图层特性设置。知识点:图层设置。第三节 管理图层。知识点:图层编辑。第四节 使用坐标系。知识点:坐标设置。第五节 捕捉和栅格。知识点:捕捉运用。第六节 使用正交模式。知识点:正交运用。第七节 对象捕捉。知识点:对象捕捉形式。第八节 对象追踪。知识点:对象追踪模式。第三章 绘制与编辑二维图形 了解:AutoCAD概述。理解:AutoCAD工作界面简介。掌握:AutoCAD工作界面简介。重点内容:AutoCAD概述。

教学难点:AutoCAD工作界面简介。第一节 绘制命令的使用方法。知识点:绘制命令。

第二节 绘制命令的使用步骤。

4学时)

(知识点:绘制命令。

第三节 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知识点:编辑命令。

第四节 编辑命令的使用步骤。知识点:编辑命令。

第四章 面域、图案填充和渐变色(4学时)了解:AutoCAD概述。理解:AutoCAD工作界面简介。掌握:AutoCAD工作界面简介。重点内容:AutoCAD概述。

教学难点:AutoCAD工作界面简介。第一节 面域的特性与意义。知识点:面域的特性。

第二节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的方法与步骤。知识点:图案填充。第五章 图块与外部参照、文字、表格 了解:图块与外部参照的特性与意义。理解:图块与外部参照的创建。掌握:文字绘制与编辑。

重点内容:图块与外部参照的创建。教学难点:文字样式管理器。

第一节 图块与外部参照的特性与意义。知识点:图块与外部参照的特性。第二节 图块与外部参照的创建。知识点:图块的创建。第三节 文字绘制与编辑。

(4学时)

知识点:文字绘制。第四节 文字样式管理器。知识点:文字样式设置。第五节 表格的插入。知识点:表格设置。

第六章 尺寸标注与打印(4学时)了解:标注的种类与区别。理解:打印样式管理器。掌握:标注的方法与步骤。重点内容:标注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布局与打印。第一节 标注的种类与区别。知识点:标注的种类。第二节 标注的方法与步骤。知识点:标注的方法。第三节 打印样式管理器。知识点:打印设置。第四节 布局与打印。知识点:布局设置。第七章 室内施工图的绘制 了解:室外景观立面图绘制。理解:室内平面布置图绘制。掌握:装修用室内平面布置图绘制。重点内容:装修用室内平面布置图绘制。教学难点:室内景观立面图绘制。第一节 室内平面布置图绘制。

(4学时)

知识点:室内平面图绘制。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考查。

题型构成:操作步骤30%+操作方法50%+表达效果20%。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中国]龙飞(编著).《中文版AutoCAD 2014从入门到精通(附光盘)》.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二)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 吴为善(编著).《中文版AutoCAD 2013从入门到精通(附光盘)》.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3年。

[2].[中国] 黄殿鹏(编著).《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3年》.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2年。

[3].龙飞(编著).《中文版AutoCAD 2013从入门到精通(附光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五、其他说明

课程结束后学生优秀作品由主讲教师推荐,交教研室留存并发给《优秀作品 留存证》。

撰写人(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院(系、部、基地)院长(主任)(签字)(盖章):

上一篇:打字小学作文下一篇:学生体育运动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