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论文

2024-07-02

食用菌论文(精选8篇)

1.食用菌论文 篇一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摘要:金针姑是备受人们青睐的食用菌之一。它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键功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3大食用菌。通过科学家和广大菇农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金针菇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使广大金针菇利,植户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阐述了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然后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原料配比、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期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金针菇栽培技术:实践证明,只要周到安排、科学管理,栽培金针姑是可以成功的。关键词:金针菇、形态特征、生长条件、栽培技术、菌种、关键要点

1、绪论

1.1金针菇的简介

1.1.1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 Mushroom ”,拉丁文学名为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1.1.2地理分布: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1]。

1.2生物学特性 1.2.1形态特征: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2.1.1 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

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

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

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1.2.1.2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

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

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

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

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

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

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2、生长发育条件

2.1 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

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 1

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原料,在栽培配料中麦麸、大豆粉等原料含有大量的氮素养料。糖类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金针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金针菇可利用培养料中的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40∶1为好。金针菇需要的矿质元素有磷、钾、钙、镁等,所以在培养中应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等矿质养料。金针菇也需要少量的维生素类物质,由于在培养料中如麦麸、豆粉中含有的维生素量基本可以满足金针菇生活需要,因而在栽培中常不再添加维生素类物质。

2.2 温度: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

适温度为22~25℃,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进行,但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低温下金针菇生长旺盛,温度偏高,柄细长,盖小。同时,金针菇在昼夜温差大时可刺激子实体原基发生。

2.3 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菌丝生长

不良,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

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为宜。湿度低子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过高,容易

发生病虫害。

2.4空气: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菌丝生长

阶段,微量通风即可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在子实体形成期则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大量栽培时,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积累量超过0.6%时,子实体的形成和菌盖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

2.5光线:菌丝和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盖生长慢而小,多形成畸形菇,微弱的散射光可刺激菌盖生

长,过强的光线会使菌柄生长受到抑制。以食菌柄为主的金针菇,在其培

养过程中,可加纸筒遮光,促使菌柄伸长。

2.6酸碱度:金针菇要求偏酸性环境,菌丝在pH 3~8.4范围内均能生长,但

最适pH值为4~7,子实体形成期的最适pH值为5~6。

3、栽培技术

3.1栽培时间的选择

金针菇为低温结实性真菌。主要栽培季节:地下栽培为9 月-次年4 月;地下道栽培夏季其内气温不高于15 摄氏度(l3 摄氏度更好),通风好的可周年栽培,高于18 摄氏度的应用高温品种也可周年栽培。

3.2培养料的配制

3.2.1原料及配方

玉米芯或锯末、棉籽壳等占95 %,过磷酸钙1 %,石膏1 %,硫酸镁0.4 %,生物学效率110 %8 天检查1 次,发现杂菌及时拣出。并将发菌未满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继续发菌。袋内培养料2 / 3 或全部发好菌的,即可移入栽培室。袋内培养料2 / 3 或全部发好菌的,即可移入栽培室。

3.5搔菌及催蕾

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菌皮和5-10mm培养基一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和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形成的气生菌丝形成,有利于催蕾出菇。

此期应把袋口松开,室温保持温度10-15摄氏度(6-10 摄氏度最佳),空气湿度90 %-95 %,二氧化碳含量保持0.114 写~0.152 %,光照1-2 勒(相当于每隔15 天挂1 盏3-5 瓦的电灯泡的亮度),促进菌柄延伸,抑制菌盖开伞。空气新鲜菌蕾长得丰盛健壮。通风时间:温度高时,早晚通风;温度低时,中午通风。并定期向袋四周空中喷雾,但不可向菌蕾直接喷水,也不可使水流入料内,以免菌蕾生长不良,-般5-15 天就可出蓄。菌蕾形成后,将袋口拉下折叠,离料面3 厘米,以增加通风量,并把凸出于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畸形的小菇拔除。待子实体长至袋口,拉直袋子,覆盖地膜保湿。在出菇过程中,若用地膜覆盖,在塑料袋下部垫-张不透水的薄膜,膜内灌-层水,从而不喷水、不掀膜就可以创造适于金针菇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3.6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艺的低温,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于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匀发育。均育要求温度约8℃,空气湿度85%-90%,一般2-3天。抑制是为了控制先伸长的金针菇的生育,促进后长的金针菇的伸长,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长1mm,菌盖直径为1.5mm为适,抑制期温度保持在3-5℃,湿度为85%-90%。CO2浓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还可采用降温、降湿,通风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成批采菇。

3.7生育阶段的管理

当菌柄长0.5-1.0cm时,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由于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2-3cm时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一个15W灯泡,产生垂直光,促进菌柄伸长。此阶段以温度8-15℃,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中CO2含量保持0.10%-0.15%为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约15天,菌盖直径可达1-2cm,菌柄长可达8-15cm,即可进行采收。

3.8适期采收

当菌柄长13-14cm,整齐,菌盖直径1cm左右,边缘内卷,没有畸变,菌柄菌盖不呈吸水状,菌柄根根分清,又圆又粗,全体纯白色,菇体结实,含水量不过多时为采收期。采收前几天要检查菌盖含水量,如果含有很多水分,采收前2天要通风促进水分蒸发。采收后把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及生长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小包装,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气密封,低温保藏。二潮菇后,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将菌柱脱出调头装袋,也可封闭原出菇袋口,打开另一头出菇[4~12]。

4、关键要点

4.1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许多人认为、采用25×50厘米的塑料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实际上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要求。所以,还是以17×33厘米的塑料筒为好。

4.2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

金针菇是维生素B

1、B2的天然缺陷型,在维生素B

1、B2含量丰富的培养料上,生长迅速,粉孢子数量较少。但维生素B1不耐热,在120度以上时容易迅速分解。所以培养料常压灭菌为好,但为确保纯菌率,可将灭菌时间由10-12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

4.3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

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卧式摆放4层左右发菌。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70%以上。

4.4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

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生长成熟吐出黄球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应以后酌情慢慢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CO2浓度。在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

4.5改放任菇柄伸长为红色弱光诱导

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每隔4米左右吊装1个15瓦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的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但此时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和弯曲。

4.6改出菇期乱加营养为科学施用

很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它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得其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0.5%的古十烷醇和1×1.0-5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浓度。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500-1000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

【参考文献】

[1] 张松,食用菌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69~170]

[2] 王旭,闫丽娜,齐力,等。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9):79。

[3] 马晓霞。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0(7):8~9。

[4] 陈志赋, 梁志萍, 雷瑞铭, 陆明科, 曾涛, 薛国亮.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 2004,(03)

[5] 李国元.金针菇的优质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1999,(11)

[6] 林永让.反季节金针菇袋栽技术[J].厦门科技, 1999,(01)

[7] 邵长启 , 张安辉 , 从洪利.大棚地槽栽培金针菇[J].农家参谋, 1995,(03)

[8] 贺永喜, 李钧, 牛瑛萍.玉米芯袋料栽培金针菇技术[J].宁夏科技, 1999,(04)

[9] 张孙连.金针菇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J].食用菌, 1994,(03)

[10] 张士义,杨军,刘娜,刘国宇.金针菇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04).[11]杨彦秋,蔡正勇,柳继三.金针菇高效生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06).[12]黄金树.金针菇塑料袋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8,(10).[13] Atlas R M.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St.Louis: Mosby-Year Book , 2005.[14] Dix N J, Webster J.Fungal Ecology.London: Chapman & Hall ,2009.[15] Ingold C T ,Hudson H J.The biology of fungi(6th ed.).London:Chapman&Hall,2008.[16] Chang S T, Miles P G.Edible mushrooms and their cultivation.Florida: CRC Press ,2008.[17] Webster J.Introduction to Fungi(2nd ed.).Cambrid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18] Deacon J W.Basic microbiology : introduction to modern mycology.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Publications ,2010.

2.食用菌论文 篇二

1、自然干制

以太阳光为热源, 以自然风为辅助进行干燥的方法, 适于竹荪、银耳、木耳、金针菇、灵芝等品种, 此法简单、古老、投入少。加工时将菌体相互不挤压的平铺在竹帘上晒干, 翻晒时要轻, 以防破损, 一般2~3天即可晒干, 此法适于小规模加工厂。也有的加工厂为节约费用, 到晒至半干时再进行烘烤, 但这需根据天气、菌体含水量等情况灵活掌握, 防止菇体变形、变色, 甚至腐烂。

2、机械干制

用烘箱、烘笼、烘房, 或炭火热风、电热以及红外线等热源进行烘烤而使菌体脱水干燥的方法,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直线升温式烘房、回火烘房及热风脱水烘干机、蒸气脱水烘干机、红外线脱水烘干机等。

食用菌脱水干燥的工艺多种多样, 以香菇为例, 为使菇型圆整、菌盖卷边厚实、菇背色泽鲜黄、香味浓郁、含水量达到12%的出口标准, 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

1) 采摘、装运:要在八成熟、未开伞时采摘, 这时孢子还未散发, 干制后香味浓郁、质量上乘。采前禁止喷水, 采后放竹篮内。

2) 摊晾、剪柄:鲜菇采后要及时摊放在通风干燥场地的竹帘上, 以加快菇体表层水分的蒸发, 摊晾后, 按市场要求, 一般按菇柄不剪、菇柄剪半、菇柄全剪三种方式分别进行处理, 同时清除木屑等杂物及碎菇。

3) 分级、装机、烘烤:要求当日采收, 当日烘烤。将鲜菇按大小、厚薄、朵形等整理分级。质量好的菇柄朝上均匀排放于上层烘架, 质量稍差的下层排放。为防止在烘烤过程中香菇细胞新陈代谢加剧, 造成菇盖伸展开伞、色泽变白、降低品质, 在鲜菇烘烤前, 可先将烘烤室 (机) 温度调到38~40℃再排菇上架。

4) 掌握火候:采后鲜菇含水量高达90%, 此时切不可高温急烘, 操作务求规范。在升温的同时, 启动排风扇, 使热源均匀输入烘房。待温度升到35~38℃时, 将摆好鲜菇的烘帘分层放入烘房, 促使菇体收缩, 增加卷边程度及菇肉厚度, 提高香菇品质。烘房温度控制:第1~4小时保持38~40℃, 第4~8小时保持40~45℃, 第8~12小时保持45~50℃, 第12~16小时保持50~53℃, 第17小时保持55℃, 第18小时至烘干保持60℃。

5) 注意排湿、通风:随着菇体内水分的蒸发, 如烘房内通风不畅会造成湿度升高, 导致色泽灰褐, 品质下降。操作要求:第1~8小时打开全部排湿窗, 第8~12小时通风量保持50%左右, 第12~15小时通风量保持30%, 第16小时后, 菇体已基本干燥, 可关闭排湿窗。

用指甲顶压菇盖感觉坚硬且稍有指甲痕迹、翻动时“哗哗”有声, 表明香菇已干, 可出房、冷却、包装、贮运。

3.食用菌干制加工技术 篇三

一、自然干制:是以太阳光为热源

以自然风为辅助进行干燥的方法,适于竹荪、银耳、木耳、金针菇、灵芝等品种的干制,此法简单、古老、投入少。加工时,将菌体相互不挤压地平铺在竹帘上晒干,翻晒时动作要轻,以防破损,一般2~3天即可晒干。此法适用于小规模加工厂。也有的加工厂为了节约费用,到晒至半干时再进行烘烤,但需根据天气、菌体含水量等情况灵活掌握,防止菇体变形、变色,甚至腐烂。

二、机械干制:是用烘箱、烘笼、烘房或炭火热风、电热以及红外线等热源进行烘烤而使菌体脱水干燥的方法,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直线升温式烘房、回火烘房以及热风脱水烘干机、蒸气脱水烘干机、红外线脱水烘干机等

食用菌脱水干燥的工艺多种多样,以香菇为例,为使菇形圆整、菌盖卷边厚实、菇背色泽鲜黄、香味浓郁、含水量达到12%的出口标准,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

1采摘、装运。要在香菇八成熟、未开伞时采摘,这时孢子还未散发,干制后香味浓郁、质量上乘采前禁止喷水,采后放在竹篮内。

2摊晾、剪柄。鲜菇采后要及时摊放在通风干燥场所的竹市上,以加快菇体表层水分的蒸发摊晾后,按市场要求,一般按菇柄不剪、菇柄剪半、菇柄全剪三种方式分别进行处理,同时清除木屑等杂物及碎菇。

3分级、装机、烘烤要求当日采收,当日烘烤将鲜菇按大小、厚薄、朵形等整理分级。菇柄朝上,质量好的均匀排放在上层烘架,质量稍差的排放在下层。为防止在烘烤过程中香菇细胞新陈代谢加剧,造成菇盖伸展开伞、色泽变白而降低品质,在烘烤鲜菇前,可先将烘烤室(机)温度调到38~40℃再排菇上架、

4掌握火候。刚采的鲜菇含水量高达90%,此时切不可高温急烘,操作务求规范。在升温的同时,启动排风扇,使热源均匀输入烘房,待温度升到35~38℃时,将摆好鲜菇的烘帘分层放入烘房,促使菇体收缩,增加卷边程度及菇肉厚度,以提高香菇品质烘房温度控制:第l~4小时保持38~40℃,第4~8小时保持40~45℃。第8~12小时保持45~50℃,第12~16小时保持50~53℃,第17小时保持55℃,第18小时至烘干保持60℃。

5注意排湿、通风。随着菇体内水分的蒸发,如果烘房内通风不畅,会造成烘房的湿度升高,导致菇体色泽灰褐,品质下降。操作要求:第1~8小时打开全部排湿窗,第8~12小时通风量保持50%左右,第12~15小时通风量保持30%,第16小时后菇体已基本干燥,可关闭排湿窗。

用指甲顶压菇盖感觉坚硬且稍有指甲痕迹、翻动时有“哗哗”的响声,表明香菇已干,可出房、冷却、包装、储运。

4.食用菌栽培实验 篇四

一、实验材料:马铃薯300g,琼脂20g,二、实验药品:葡萄糖20g,三、实验工具:水果刀、试管40支、漏斗

5、铁架台

5、止水夹

5、纱布三层、报纸若干、胶皮管

5、玻璃棒

1、锅、电炉、天平、1000ML量筒、PH试纸、棉花塞(皮棉非脱脂棉)、皮筋或长绳若干、高压锅(手提式)、干净毛巾、培养皿2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二 母种接种

一、实验材料:实验一制作出的无污染的试管斜面、食用菌专业母种(平菇)、二、实验药品:75%酒精棉球

三、实验工具:镊子

5、棉花若干、接种针(接种锄)、酒精灯、火柴或火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冰箱 注:恒温培养一周左右待菌丝体长满斜面转入冰箱冷藏室内储存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三 食用菌菌丝体观察

一、实验材料:由实验二转管的母种

二、实验工具:显微镜12台、酒精灯、接种针、蒸馏水、载玻片

15、盖玻片20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一

一、实验材料:玉米芯6.8KG、棉籽壳1KG、麸皮2KG、石膏粉0.1KG、碳酸钙0.1KG

二、实验工具:水桶、胶皮手套

12、聚丙烯袋(15CM*15CM)、绳子若干、高压锅、《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二

一、实验材料:由出菇实验一所得高压消毒的料袋、实验二制作的母种、二、实验工具:无菌室、酒精灯、75%酒精棉球、透气的盖子(食用菌专用若干),干净的房子用作培养。定期进行观察,消过毒葡萄酒实验室的框子4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三

5.食用菌实习报告 篇五

实习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各类食用菌形态特点,生产制作流程及科研生产现

状实习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农科研究所

一、房山区食用菌简介

为了更好地学习食用菌栽培学,我们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农科研究所进行实地调查,房山区是京郊食用菌产业大区。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总面积已达到500万平方米,食用菌年总产量达1.81万吨,年总产值达1.1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带动农户5000户,栽培品种以平菇、香菇、双孢菇等为主要当家品种,除此之外,还建设了食用菌主题园,集文化展示、科普培训、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科技园,为房山区食用菌营造一种产业文化,进一步扩大房山区在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力。

二、食用菌生产机械设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真使得生产设备,有技术人员为我们讲解生产菌袋的制作过程,有粉碎机、搅拌机、传送带、装袋机、培养室等等,这些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食用菌前期的制作。先由粉粹机将原料需用的秸秆等大型料物进行粉碎,再将培养料所需的各物质按比例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加水使之混匀,搅拌分为两级,经二级搅拌均匀后有传送带传送到装袋机,工人套袋后培养料自行装入,然后灭菌——接种——培养,使菌种生长,这些过程均要无菌操作。

三、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经查阅一些资料可得知,房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菌种资源丰富,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的50%以上,在供应北京市和周边市场的同时,20%的鲜菇和加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大面积生产平菇的同时已开发出草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10多个优新品种,通过反季节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有菇,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品种达到20多个,以白灵菇、杏鲍菇等高价位品种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推广了20多项栽培技术,完善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四季有菇,周年生产,全区食用菌良种覆盖率已超过80%。

四、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菌种使用与管理混乱

一是生产秩序混乱,没有专业权威的供种单位,导致菌种在生产过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现绝产现象。二是缺乏主导品种,一种食用菌多个品种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形态,内在质量也不统一,特别是优质的主导产品产量不足总产的5%。

2、上市集中,缺乏合理的产业布局

生产的食用菌大都是应季上市,四季供应较少,上市都集中一个阶段,这样会影响产品销售并且价格较低,利润较少。没有合理的产业布局,造成不能四季供应食用菌,应该想办法创造良好适宜环境让食用菌可以四季供应,提高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深加工总量很低

国际上现在开发的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已为第三代功能因子明确的保健食品,而我国食用菌食用和药用功能性产品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房山区只有少量的淹制罐头产品,并且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产品包装简陋。要想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的拓展,产品的增殖,必须利用高科技进行新功能产品的开发

4、基础设施差,机械化水平低

欧美的双孢菇,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杏鲍菇已全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而房山区90%的食用菌是人工或半人工栽植,质量提高速度缓慢,受自然环境因素限制,产量的提高只能靠生产面积的扩大来累积完成,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

五、实习总结

经过了对食用菌产业的探究,我们了解到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却也发现了食用菌产业中存在许多待完善的问题今后在食用菌发展上可以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取得新发展。例如:

1、加强菌种培育与管理

可以利用房山区农科所生产各类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等菌种研发中心。收集全国食用菌资源,筛选适合房山区及周边种植,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进行一级种、二级种及三级种的生产,不断提纯、复壮筛选出优良品种,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菌种

2、合理布局,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对全区原的食用菌生产温室改造,延长生产使用周期,增加反季节生产设备,增加食用菌淡季生产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周年生产,提高利用效率。通过主导品种的周年生产示范,带动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3、发展食用菌观光休闲产业

可以建设野生菌观光、旅游、采摘、休闲一体化生态野游区,野生菌加工厂,小型供游客采购的野山菌交易市场。通过野山菌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合理发展食用菌的观光休闲产业。

4、加强食用菌产业体系建设

通过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化的开发建设,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配送、服务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使之成为房山区农业种植业主导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成为北京地区食用菌技术服务及信息中心,带动整个北京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通过辐射作用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菌种及菌袋生产、供给基地,安全高效生产的示范基地,深加工及产品出口基地。

6.食用菌种植工作总结 篇六

2012年**县食用菌种植工作,以“抓示范、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带动种植区农牧民开展种植工作。据统计:种植拱棚379座、“一棚三用”81座,种植面积为7.8万平方。

1、干部包棚,示范操作,带动农户开展种植工作。

各种植区在积极宣传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帮扶,乡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户,种植棚上做标识,方便种植户与工作人员的联系。乡村干部从4月份农户准备基料开始就建立了联系手册,逐一落实牛羊粪、麦草、大棚面帘等各项种植工作的前期准备情况,为做好种植工作打好基础。

二、加强培训,技术到位,强化种植管理力度。

种植区从自治区、地区、福建等地请食用菌种植专家授课,干部、群众一起听。同时地区专家还长期住在种植区,自己承包大棚带着农户种植,按生产环节一一示范到位,营造出种植去农户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氛围,使农户的种植信心进一步得到增强。

3、组织收购,种植户无后顾之忧。

为了让种植户的食用菌不滞销,农业局一面鼓励农户自己销售,一面积极与**圣野、**喀尔里克食用菌合作社联系,鲜菇按每公斤不低于8元的保护价收购,促使种植户的利益最大化。目前没农户反映食用菌未销现象。

4、种植户的效益分析。

种植户每平方投入牛羊粪、麦秸、石灰等价格在20元,每平方产鲜菇4公斤左右,按每公斤9元的价格计算,种植户的收入每平方在16元。2012年种植460座棚,计7.8万平方,纯收入在124.8万元,每座棚平均收入2713元。

5、存在的问题。

1、指导食用菌种植的技术员少,不能构建起良好的技术服务体系。

2、不能在当地培育菌种,购买到的菌种在农户手中保管不当,造成一定的损失。

3、依靠传统粗放的种植,难以提高产量。

六、下一步计划。

1、认真总结,采取一对一的模式给种植户算清帐,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的主动性。

2、引进食用菌制种、鲜菇加工企业,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体系。

7.抑制食用菌虫害四法 篇七

每50千克培养料用三氯杀螨醇15毫升(兑水10千克),均匀喷洒在培养料上,边喷药边拌料,喷后堆积3天,即可消灭培养料中的虫源。

二、诱杀成虫

菇蝇、菇蚊等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因此,可在灯周围悬挂粘虫板或在灯下放置盛有敌敌畏溶液的药盆,让成虫触药中毒。

三、药物熏杀

在密闭条件下栽培食用菌的,可每立方米空间用2~3片磷化铝熏蒸,以消灭虫源。

四、喷药杀虫

8.发展食用菌助民增收 篇八

1983年秋天,操新明高中毕业,参加了浙江省微生物学会举办的食用菌高级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留在杭州参与“食用菌良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课题研究,3年后,该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987年,操新明被开化县食用菌公司聘用,负责技术攻关,成了该公司的技术骨干。从理论到实践,操新明积累了丰富的食用菌生产知识。1995年,县食用菌公司改制,操新明回到家乡林山乡,自筹资金20余万元,开展食用菌培育科技服务。

多年来,操新明把自己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围农户,每年都为农户提供优质菌种,同时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并为他们送去《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资料。他多次上门为农户传授栽培技术,从选场、接种、养菌至出菇管理、采收加工,都给予耐心指导。

在操新明的帮助下,当地有500多个农户栽培金针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不少人成了当地的“致富明星”,有些农户还走出山门,到全国20多个城市发展食用菌生产。为此,操新明被县政府授予“科技致富大户”称号,他创办的正大食用菌厂被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A级企业”称号。

上一篇:2024年专升本模拟试题下一篇:教师转正个人总结怎么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