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道作文(共10篇)
1.家乡的年道作文 篇一
光阴似箭,转眼间,已经20年过去了。我在异乡求学,终于学成归来,我心潮澎湃,满怀期待地坐上自动高速飞机,只要一个小时,我很快就回到了南通。
回到南通,眼前的这一切都把我震惊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路边绿树成荫,宽阔的马路上,太阳能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还有许多行人,人来人往,丝毫不失20年前的绚丽多彩,反而更加欣欣向荣,仿佛置身在一个科技王国。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太阳能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刚上车,关好门,车就“嗖”地一声,飞快地飞向目的地:我的母校—崇川学校。渐渐地,我有些开始好奇,现在,它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想着想着,我慢慢进入了梦乡……睡梦中,如今的崇川学校,已不再是从前的那幅模样。学校曾经白瓦红墙的学校楼如今刷上了好像红苹果一样红的漆;所有的教室焕然一新,雪白的墙,一尘不染,没有一个黑印子和乱涂乱画的痕迹;教室的窗户擦得都能把自己照出来……还没等我把梦做完,智能汽车就提醒我下车了。进入我的母校,我第一个走进的就是教学楼。进入教室,我看见的是学生们每一个人手拿一个小平板,戴着耳机,自己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我没有见到自己儿时的老师,有些失落,不过看见孩子们如此努力、用功的读书,我的失落也就减少了几分。
然后,我来到爸爸,妈妈居住的小区了,所有人家几乎都是别墅。在小时候,别墅是我连做梦都想住的呀,现在居然普通百姓家都能住了!我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可没想到他们竟然准时地来迎接我。后来问爸爸才知道,原来,在每家门口都会装一个感应器,里面有一种智能芯片,可以观察,跟踪某个人的路线……
啊!家乡的改变是巨大的,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2.家乡的年作文 篇二
题词
从小到大,我在城市里度过了十几年的新年,但是回到家乡桃园过年的机会很少。在城里过年,和往常一样,起床,写作业,吃一顿正常的饭,看一会电视,一点过年的味道都没有。但是桃园,我的家乡,过年很忙。时间步入腊月,家乡桃园的新年气氛浓厚。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包括卖衣服的,卖零食的,卖坚果的。商品琳琅满目,喊叫声充满韵味。从市场回来后,成年人打包成袋的年货,而孩子们则拿着成袋的鞭炮在乡村道路上跳跃。嘭嘭无数鞭炮在空中爆炸,声音传到了每个村庄。村里的人会说:新年到了。
夜晚,天空飘着雪,乡间一片白茫茫。在村子的路上,孩子们拿着手电筒走来走去,明亮地照在路上的雪和树叶上的雪上,逆着光线转动。树是白色的,草是白色的,我们的头发是白色的。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放鞭炮,放烟花。冷风吹在我们的脸上,但我们并不觉得冷。直到肉香从家里飘出来,我们才发现香味在里一哄而散。/.
桌上的腊肉让我流口水,辣椒刺激我的味蕾。我用手抓了一块咸肉,放进嘴里。油脂立刻蹦了出来。肉的味道特别香,有辛辣和咸味。它们在我的嘴唇和牙齿之间徘徊了很长时间。晚餐准备好了!外面,姐姐和哥哥冲进来。干杯!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
爸爸说我们一般半夜在桃园吃年夜饭。大一辈被禁止吃年夜饭的时候,有人进来,有外人进来,说明他们家会过不好的一年。
新年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声音在山中回荡,没有间断。这是辛苦一年的农民最开心的一天。当他们的孩子回来时,房子里充满了团聚的快乐。
元旦是红包的天下。大人带着孩子给长辈拜年。乡间小路,人来人往。我们孩子最幸福,就说新年快乐吧!会有红包。然而说起来,一个个红包,这种事怎么能不开心呢!
元旦那天,深山里的人开始出门。
3.家乡的年俗作文 篇三
光泽县地处闽北山区,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过年的风俗由来已久,丰富多彩。据清版的《光泽县志》记载:“人性犷真,俗尚朴素。”每当年前的10多天,家乡人就开始忙里忙外地大扫除,擦洗桌椅门窗,清理一年留下的尘埃污垢,俗称“扫尘”。农历大年二十三,家家户户在厨房置灶神香案,供酒茶果品,点燃香烛,在鞭炮声中举香拜天,礼送灶君“上天言好事”,俗称“送灶君”。直到大年三十年夜饭后,又在灶台上贴有“司命灶君神位”红纸,摆上香烛果品,放鞭炮举行礼拜,迎接灶君“下界降吉祥”,俗称“迎灶君”。二十四至二十六,是“过小年”,家家户户弄些酒菜庆贺一番,商家店主请受雇师傅伙计帮工,以酒酬劳,续用和解雇在此讲清,钱也付清,次日放工让人回家。接着家家户户打糍包文子,蒸糕、炒瓜子花生、杀猪,俗称“忙年”。到大年三十,贴春联年画和窗花,供祖宗,备年饭,这晚最为隆重,晚餐也最为丰富,家家团圆,俗称“辞岁”。饭后小辈向长辈行礼,长辈向小辈发红包,俗称“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瓜子花生果点,讲年成,讲往事,到半夜,俗称“守岁”。子时一人出去放炮,引万家鞭炮轰鸣,俗称“封门”。第二天一早,每家开门放炮,大大小小换上新衣,将昨晚的饭菜热一下吃,开始接待亲友拜年,人们出门也相互道喜,走亲串友拜年,天天吃酒娱乐到元宵。这些天晚上有灯舞到处发帖,进行上门到户表演,以庆吉祥。中间还有逢春,谓之“新春大似年”,家家户户要备酒放炮庆贺,俗称“接春”。到正月十五,各家办席团聚,然后外出观灯看戏,热闹半夜。元宵过后,谚云:烧讫门神纸,各人忙生理。该外出做什么就做什么,表示年已过去了。
丰富的年俗增加了光泽小县的年味,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是小县城一道过年的风景。
光泽人对这年俗看得很重,千百年来沿袭着这古老传统的年俗。不管日子怎样,年一定要过好,一年的积蓄花光就是为了过好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每家过年一定要打扫干净,如哪家没打扫,旁人就会说你家的“闲话”。过年不管穷人富人,都要做新衣,实在做不起的也要换上干净的衣服。记得小时候,我家日子也不宽裕,有一年母亲没有多少钱,只给弟弟做了一件新衣服,我和姐姐没有,就在地上打滚哭着要。母亲最后没办法,向人家借钱让我们穿上了新衣。今天想来觉得万分惭愧,也铭记着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家乡过年不打骂孩子似乎是定规,最记得一年,邻家一调皮的孩子放炮扔在别人家里,这家大人出来骂几句,马上街上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出来干预,让骂声止住。过年不讨债在家乡似乎也是约定俗成。不准上门讨债,如谁上门讨债被骂不管再有理都没人同情,让借债人过上一个好年,这也是家乡人人性的美德和人心淳厚的标志。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不管贫富家家都会有好衣穿,好食吃,有鞭炮玩。特别是小辈拿一包糖到长辈家拜年,长辈都得掏一点压岁钱,多少不限,回去也不用交给大人,自己可以自由地花。还有街上每晚灯舞流动,整条街都热闹。有时还请来戏班,你可以连着几天坐在台下边磕瓜子花生边看戏,那本地著名的三角戏、茶灯戏、赣戏让你如痴如醉,回味不已。
尽管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尽管人事更迭了多少代,光泽的年俗都亘古不变,作为年文化一直传承下来。里面包含着多少浓浓的人生情结,是老人们的怀念,是中年人的期盼,是青年人的希望,是幼小人的梦想。让你多少次咀嚼、多少次回味,一直沉浸在那美好氛围中。岁月留下美好的东西,一直刻印在你的生命里,不会被历史的风尘所掩没。我们挥之不去这历史留下的文化情结,更挥之不去那寓于其中的朴素乡情、亲情、人情的风味。
4.家乡的年和酒作文 篇四
家乡的年和酒
小时候有两盼。一盼过年,二盼吃酒。
先来说过年。尽管那时侯的年过得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却是盼之不得。其中的原因不用我说大家都应该能猜得十拿九稳,那就是逢年过节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不管一年四季怎么忙,我们农村过年那几天都只是吃喝玩乐。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普通人家都一个样。虽然吃上虽不一样,但大家在年里的高兴与欢喜都是一样的表情。
吃。在我乌江源头的农家,不管一年四季怎么忙,家家户户风里雨里其本上都要喂一头过年猪的。除非运气不好,左买一个也死,右买一个也不成气候。要不即使是最贫穷的人家,无论如何都要喂一头过年猪的。养猪为过年,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那家一年到头来一头过年猪也没喂成或没喂,那肯定是要遭村里人瞧不起的。要到过年的前的七八天里,家家户户最忙的就是宰杀过年猪了。于是年里餐桌上的大餐,那必然是猪肉宴了。猪心,猪肝,猪头,猪脚,猪肚,猪腰子,猪瘦肉等等。当然,其他的蔬菜,也是不可少的。条件稍好的人家,也杀鸡宰鱼的。记忆之中,大多人家都是猪肉米饭唱主角。
喝。小时候由于家里穷,我们家过年几乎不买可乐高成饮料什么的。但过年前的个把月,母亲无论如何也要做一坛咂酒的。如果这时候你有机会到我们彝家串门走亲的话,有咂酒一碗或一杯给你,那就是我们彝家逢年过节最高的待客礼仪了。如今每逢过年过节,要喝什么饮料已经不在话下了,可是再也找不到小时侯过年的乐趣了。
玩。小时候巴不得一下子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到处去玩。家乡那时逢年过节玩的地方可多了。什么大坟梁子,小白岩,关口,百草坪,刘家大坟等等。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小白岩,这地方离家乡不远,个把小时左右就走到。每当我们吃完饭后,跟着大一点的屁股后面赶到小白岩的时候,这地方差不多人山人海了。一眼看去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花衣服长衣服,这而一堆,那儿一撮,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彝家少女和英俊帅气的彝家小伙,就开始拉开阵势扯开嗓门大吼大叫了。什么七天不见面,眼泪双双流,“搜你拿吗红,那只走走埋”。这是一句用彝话唱的歌曲,意思是三天不见你,眼泪流干了,很是思念的意思。你来我往,一整天都在唱。如果情投意合的,晚上还要到山坡老林里去“曲谷”,继续唱。听说有的唱了几天几夜,都还没有停歇的意思。于是唱着唱着,美女俊男就滚到一起去了。记得我有一次陪着寨子里的几个男歌手跟一个十多里之外寨子里女孩去“曲谷”。那晚,我们顶风冒雨约会成功后,到深山老林对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我们钻到一个小岩洞里,拉了一夜的歌。我虽读过几年书,可在这样的场合,我除了用心聆听,其实就只能跟着撵赶后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彝人,我也仅有的一次“曲谷”的经历。如今,这种传统的对歌恋爱习俗,早已在打工的浪潮中灰飞烟灭,再也难以找到了。听说百草坪花场也是挺好玩的,可这里离家太远,我们几乎不去。而大一点的,今天去这里,明天有去那里了,不会过年三天都到一个地方去。听说哪里好玩,大家几乎就跑到哪里去了。
现在来说吃酒。小时候家里穷,加之兄弟姐妹多,赚钱门路少,平时生活中油水不足,常常是清汤寡水的,好一顿差一顿。在记忆中,虽说我们家年年都宰杀过年猪的,但一两头猪的肉油毕竟经不起一年四季的吃喝。于是就有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于是寨子里那家要是操办酒席了,小孩子都巴不得父母派他去。至于我,小时候到现在,其实都不大喜欢吃酒的。
时下不要说城市里的酒席之风越刮越猛,其实乡下农村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说,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而一方面也表现除了酒风盛行,就像流行感冒一样。酒席的花样名目繁多,满月酒,长毛酒,状元酒,结婚酒,乔迁酒,年轻的生日酒,年老的寿酒,丧葬酒。如果说婚嫁酒和丧葬酒不得不举办之外,其实其它的酒是可以减免不办或少办的。然而时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让人难于应付疲于应付。同村之中,你说不走吧,早不见晚见,心里过意不去;同事之中,你说不走吧,朝夕相处,鼻子处着眼睛;左邻右舍,你说不走吧,鸡犬相闻;亲戚之中,你说不走吧,人家说没有人情味。真是做人难,难做人,做人难做也得做。前段时间,我有机会看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几份礼单,少的0.5元的,多的是50元,而今则不行了,少也得二三十元起点,多的则几千,而一般大多不是50元就是100元。
5.家乡的年作文600字 篇五
带着疑惑,我便踏上了寻找答案的路。我曾问过大人,也曾上网查找,但终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我的老家——庐陵,找到了答案。
老家有一道菜叫粉蒸肉,它是庐陵人的最爱。今年回家过年,外婆也为我做了这一道菜。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回老家,这是桌上最常见的的一道菜。但随着时间像潮水般泻去,回老家的次数少了,吃到粉蒸肉的次数也少了,渐渐地,它像一道光,消失在了我的记忆里。
广州,一个大城市,虽说每年过年都有大鱼大肉,但少了那种和家人团圆,吃到家人做的菜的感觉,总觉得这和“年”又差了些什么。
今年,为了寻找我的答案,我回到了老家。这次外婆在为我做粉蒸肉时,少放了一些猪肉,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辅菜,例如:豆角干、梅菜干、南瓜等。外婆将他们铺在肉的下面,一来让它看上去是满满一碗,二来即便我们没有吃到肉,但能吃到带着肉香的辅菜,也是一种享受。看着外婆皱的像纸的手和脸,我的眼眶湿润了……
在那满满一碗粉蒸肉端上后,香气瞬间灌满了整个房间,吸一口气,人间美食好似尝了个遍。用筷子扎一扎,再拨开那一层金色的蒸肉粉,露出那嫩得流油的肉,轻轻地夹起一块,含在口里,让它慢慢融在嘴里,我尝到了爱的甜味和外婆对我的用心的咸味。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时间,口水都会飞流直下三千尺。豆角干脆脆的,梅菜干酸酸的,南瓜粉粉的,全都披着一件金色的外套。这是“色香味俱全”啊!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五香味浓郁。浸在粉蒸肉的香味中,我找到了我的答案:“年味”既不是一种东西,也不是一种情感。其实是一种陪伴,外婆身体不行,我不知道我还剩多少时间去陪外婆,她为我付出了了太多,我现在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陪伴、陪伴……
6.家乡的年优秀作文 篇六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所以我打算今天回去看看。
刚到瑶湖,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是立体感十足的现代高楼大厦,犹如一把把出鞘的利剑,鳞次栉比间,阳光照耀下,闪着银灰色的一道道刃光,直冲云霄;一条条环境景观绿化带,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一样迷人般地穿梭在高楼之间,漫步在人流如织的时尚气息十足的商业街里,道路旁边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小商铺,上面是生活区,很有怀旧风。
我拦下了一辆出租车,坐上去开了一会儿。
突然一个小男孩横冲马路,马上就要撞到了!突然,出租车的两端伸出了两只机械“大手”,一把抱住了孩子,才有惊无险。
7.家乡的年“味” 篇七
米果是一种类似于水饺形状,但是要略大于水饺,当然馅料和面皮也有很大的区别哦。首先我们来说说馅料吧,一大早外婆就开始忙活上了,馅料有冬笋、猪肉、豆腐、咸菜、葱等,所有菜切成小丁,下锅炒好备用。接着就开始做面皮了,面皮是用米粉加水和好,放进锅内蒸熟后取出不停地揉捏,然后分成一个个小块揉成小圆球。
面皮和馅料都准备好了,接下去就是最好玩的“压皮”了,所谓的“压皮”其实就把一个个揉成小圆球的放在特别的压皮器下,再在压皮器使劲往下压,就可以压成又薄又圆的皮了。这个重要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身上了,可是,这个活需要力气大,而我人小力气也小,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下压,还是不够,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使用“泰山压顶”的方法,其实就是整个人坐到压皮器上,扭一扭,哈哈,没想到还真压地又大又薄了,外公外婆还笑着夸我聪明呢,嘻嘻!
8.我的年作文 篇八
夜空中,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着,闪耀着。这声音,这色彩源源不断,使整个衡阳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看着这五颜六色的烟花,我心头不由得一阵痒痒。于是,我和姐姐、舅舅买了各式各样的焰火和鞭炮,准备在家门口燃放。只听见“哧――”的一声,舅舅用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捂住耳朵,等待着焰火绽放的那一刻。“嗖――”“魔术弹”从炮筒中冲向天空,足有五层楼高。红通通的,绿莹莹的、银晃晃的、金灿灿的,许多颜色交织在一起,如同百花盛开,冲上天空,飘洒下来,又像天女散花,真是美极了!我高兴地拍手叫好,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9.绿色的年作文 篇九
看看这人行道,两边是一年四季都开着鲜艳花朵的大树,它们在人行道上空形成了一个弯着的圆顶,可以帮人们遮阳挡雨。小鸟在花树中跳来跳去,毫无顾忌地叽叽喳喳,无比俏皮可爱;人行道的转角地儿有几处欧式的喷泉,高高喷出来的泉水在空中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落在柔软的草坪上……这样的美景有好多好多,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这里没有人随地吐痰、扔垃圾,他们可以把用过的垃圾重新利用起来做出美丽的饰品,放在大街小巷的路两边装点街道;断枝残花也可以利用起来,做成各种有用的生活小物品……我赞叹着,伸手想要摸一摸这些变废为宝的漂亮饰品,可是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我左扔右甩地扔到了一个地方,我疲惫地睁开眼睛,蓝色的天花板,白色的木头柜子,还有一条粉色的被子。我的被子?啊?我的房间?那只是个美丽的梦?“哦——”我沮丧地叫道,“这个梦是现实就好了。”我把被子蒙在头上,努力地想再回到梦中去……
咦,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既然我们所处的环境如此糟糕,而人人又都梦寐以求干净、美丽的环境,我们何不知错就改,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还来得及,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一举一动抓起。
10.家乡的年作文600字 篇十
旭日东升,初春的早晨还散着寒气,“迎神”队伍就由祠堂出来了,一路欢闹。列队而回,旗幡开路,“文武”跟前。游神队伍中有人撑阳伞“护神”,有人撑大旗扛关刀,锣声哐哐,村民纷至沓来。众神被抬到村口,守候的妇女们手中燃旺了香烛,相率奔香案争插头柱香。大家都盼望着,求神保佑,期待百花争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更盛大的是“摆醮”和“祭神”。村前的荒地上聚集了几百人,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花灯轻曳,红联飘香,烛烟袅袅,祭品丰盛。面对着神像的地上铺放着长长的凉席,锁呐吹响了,锣鼓敲响了,穿着阴阳八卦袍的道公,用特别的语调,叨念着冗长的祭文。仔细辨听,无非是邀请众神光临,以保佑六畜兴旺、谷粮满仓、益了旺孙、团结和睦之类的内容。村民朝拜,更是讲究礼节,三拜九叩,动作规范,在虔诚地祈愿饱暖富余、世道清平。锣声再起,鞭炮氤氲,香油更旺,年例亲意春情满乡间。
【家乡的年道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家乡的作文:我爱家乡10-29
家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11-24
我爱家乡作文200字 描写美丽的家乡07-27
关于写家乡景色的作文:我美丽的家乡11-26
家乡小镇作文06-12
难忘家乡作文08-26
家乡变化作文09-09
家乡菜作文01-26
焦作家乡的作文06-10
小学作文家乡 田野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