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10-09

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共17篇)

1.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

摘要:本研究通过比较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原有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发现,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加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协作、对话等教学方式,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增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质量的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新需要。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医儿科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35-0185-03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旨在调整完善教学计划,加强课程的逻辑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力求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在理论知识的质量、数量上,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系统。本研究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Pediatrics中医药教学的启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五年制本科生2014级中医学专业的四个班级共256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两个班级128人,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47人,平均年龄(21.9±1.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以建构主义理论引导,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要求,结合临床专业学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资料。(1)教学情境方面,教师充分利用示教室、多媒体、音像资料及医学类互联网等手段创建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实景)。(2)协作共享方面,如中医儿科察指纹、外治法操作等内容,支持师生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整体投入,通过积极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把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和智慧在小组教学中分享,由全体同学共同建构学习的意义。(3)对话与沟通,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来临床跟教师见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全程处理病人,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并与组员共享,达到理论和临床共同提高的效果。(4)意义建构,学生可以通过以上教学阶段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新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转移,实现基于内容的认知结构,更加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事物。通过上述设置,激发兴趣、合作、对话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评价。期末理论考试试题库随机抽取理论考试题,学生统一进行考核,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定。比较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在教学中对构建主义理论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4.统计学方法。将考核结果(90—100,80—90,70—80,60—70,0—60)进行统计学分析,标准偏差测量数据(+s)表示,根据数据的统计学特征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等级或不符合测量数据的正态分布的秩和检验。相关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针对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计算资料统计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H0:两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总体构成比相同

H1:两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总体构成比不同

α=0.05

X2检验如下:

X2=256(4×4/128×17+30×30/128×87…+2×2/128×7-1)=28.32

ν=(行数-1)(列数-1)=(2-1)×(5-1)=4

通过查阅X2界值表得P<0.005。按α=0.05的.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H0: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总体分布位置相同

H1:实验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

α=0.05

令n1+n2=N,按如下公式計算u值:

本例取T=T1=19345,n1=128,n2=128,N=256

u=[(19345-128×(256+1)/2)]/√[128×128×(256+1)÷12×(1-1778988/16776960)]=5.1725

通过查询t界值表得单侧P<0.0005,按α=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实验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

三、讨论

中医儿科学建构主义教学法,一方面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阶段自然学习能力培养的转变,是临床工作的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应以符合中医儿科临床常见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积极思考,系统分析,并通过讨论的形式对临床诊室进行课堂模拟,把重点放在系统完成教学任务上。通过中医儿科学建构主义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思考—学习—再思考—归纳总结—获得知识”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我学习、协调合作的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中医儿科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结合中医儿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设计问题、安排课堂、控制教程,让学生在问题的一一解析中逐步掌握中医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案,将课堂与临床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融为一体,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结果表明,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验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方法克服了中医儿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中医儿科学采用建构主义教学具有有效性、必要性及现实可行性,可以优化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五年制中医学本科生的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开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可以切实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推动与导向作用,凸显新模式优势,得到“教”与“学”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参考文献:

[1]王青,张延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科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2.

[2]萧鸿,刘学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快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19(4):18-23.

[3]陈阳静,赵谦,张鹏飞.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30(5):45-47.

2.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念

所谓建构主义主要是指一种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 在此过程中, 突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 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生成的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与传统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指导意义。该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 其理论中充满着唯物辩证法, 坚持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 丰富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内容。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促使教师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必须包括情境、协作、交流等要素[1]。将其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 能够为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创建良好的范围, 教师将传统知识讲授转变为声音、文字就图像等多样化形式, 极大激发学生兴趣, 为整个群体的意义构建发挥重要作用。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 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非操纵与被操纵关系, 而是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探索和发现。

二、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 转变教学观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 教师、学生及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元素, 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 将无法真正实施意义建构。因此我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然后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知识外化机会, 最终引导和鼓励学生将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2]。

如我在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文章中的表达形式, 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电影、书籍等, 让学生感受不同情境下表达形式在其中的应用, 逐渐培养学生语感, 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或者在学习Classical and Popular Music一文中, 其中涉及大量乐器单词, 我并未直接讲解, 而是让学生先对文章大概内容进行了解, 将其不懂的单词圈出来, 然后开展针对性教学, 当学生了解单词后再重读文章, 最后完成对文章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构建高效教学情境

信息时代下, 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高中教学的一部分, 英语也不例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脱离情境, 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长期被动接受知识, 形成了高分低能局面。因此在教学中, 我认为要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 构建相关教学情境, 将抽象的单词、语法等知识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实现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 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3]。不但如此, 通过情境教学, 还能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改变“胆怯开口”的局面。

如在进行Sports Around the World一文教学中, 我运用多媒体, 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体育运动项目, 将学生置于其中, 让其自由发挥想象力, 而并非我的口述, 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三) 采取协作学习模式, 增强学习效果

协作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 学习伙伴在其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和协作学习, 才能够使他们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进行小组划分, 让学生在群体中围绕着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思考、讨论, 最后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落实新课改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同时, 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逐渐构建英语知识体系, 为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如在学习Good Friends一文过程中, 我先让学生回忆与朋友相关单词, pretty, kind等单词浮现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我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性格、喜好等写到卡片上, 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我提出了“What kind of friend is a friend indeed?”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阐述出来, 采取贴近生活原型的方式开展教学, 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4]。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 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 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上文所述,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复杂过程, 涉及教学理念、方式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加大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内涵及本质的研究力度, 并切实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灵活、活跃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为学生外语学习提供平台,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从而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浅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10 (16) :548-549.

[2]安娜.新课标下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7) :140-141.

[3]林漫莲.初探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 (9) :152-153.

3.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2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27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作为素质教育推广和普及的产物,其将学习者作为中心,努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英语是高中教学结构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写作等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将二者有机整合,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更为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加强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念

所谓建构主义主要是指一种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在此过程中,突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生成的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与传统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指导意义。该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其理论中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坚持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丰富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内容。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促使教师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必须包括情境、协作、交流等要素[1]。将其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创建良好的范围,教师将传统知识讲授转变为声音、文字就图像等多样化形式,极大激发学生兴趣,为整个群体的意义构建发挥重要作用。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非操纵与被操纵关系,而是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探索和发现。

二、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师、学生及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元素,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将无法真正实施意义建构。因此我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然后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知识外化机会,最终引导和鼓励学生将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2]。

如我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文章中的表达形式,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电影、书籍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情境下表达形式在其中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语感,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或者在学习Classical and Popular Music一文中,其中涉及大量乐器单词,我并未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先对文章大概内容进行了解,将其不懂的单词圈出来,然后开展针对性教学,当学生了解单词后再重读文章,最后完成对文章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教学情境

信息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高中教学的一部分,英语也不例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脱离情境,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了高分低能局面。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构建相关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单词、语法等知识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3]。不但如此,通过情境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改变“胆怯开口”的局面。

如在进行Sports Around the World一文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体育运动项目,将学生置于其中,让其自由发挥想象力,而并非我的口述,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三)采取协作学习模式,增强学习效果

协作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学习伙伴在其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和协作学习,才能够使他们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在群体中围绕着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思考、讨论,最后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落实新课改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逐渐构建英语知识体系,为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如在学习Good Friends一文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与朋友相关单词,pretty, kind等单词浮现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我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性格、喜好等写到卡片上,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我提出了“What kind of friend is a friend indeed?”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阐述出来,采取贴近生活原型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4]。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4.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适合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文章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协作学习、抛锚式教学、情境性教学方面探讨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的教学方法.

作 者:陈萍 鲁芳 CHEN Ping LU Fang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重庆,400038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建构主义   社区护理教学   建构  

5.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 自主学习

[论文摘要]以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开展内容多、涉及面广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怎样弥合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差异等问题为主要目的,分析当前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现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和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问题。

一、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使高等学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使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很大,这种差别在高职高专院校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如何正确定位,怎样组织课程内容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怎样弥合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差异,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课题。„针算机信息技术”内容多、涉及面广,而这些基础知识对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大学生又“一个都不能少”,在有限的学时中开展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直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三个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培养使用计算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抽象思维、分析、合作、交流、预测等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有别其他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设计应有所突破,从“以教为主”逐渐过渡到“教与自学相结合”,甚至“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近年来在西方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理论依据。笔者尝试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并实践建构主义理论,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m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Et益扩大其影响。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mberg)、斯滕伯格(R.J.stem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这一核心思想也与大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非常相似,对课程教法的改革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积极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既是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验证和发展,又能以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教学,两者互相指导,相互促进。

(一)建构主义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1.信息持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在对当今的社会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带来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一场深刻革命,并导致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反过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起着有力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成了一个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也有着非常实际和实用的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传递知识的权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很强的控制力。随着对学习与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以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传统的教师地位受到质疑。教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仍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教师的职能已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生知识和能力建构的积极帮助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洞察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组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使教学成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验能力的过程。教师根据这样的原理和思想去指导教学,引导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也更能实现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的角色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更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的引导和帮助。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角色定位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它最好的效果是与协商过程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既是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也更是信息社会对学生胜任本职丁_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人。

(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

笔者在大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大学信息技术教程(第4版第2次修订)》教材,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组织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以教材第二章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自己动手(DIY)装机须知”为教学案例,主要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钳‟,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学生有很多对计算机硬件感性认识的基础。尽管高等学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使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感性认识的是缺乏的,如果教师通过课堂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也是不现实的。而现实世界中却有很多学生可以自主获取的有关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如各大电脑网、图书馆和电脑市场,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这一课的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课例“自己动手(DIY)装机须知”,笔者就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要求,为自己装配一台计算机,同时要列出每一个配件的简要说明和选择理由。”教师通过这一个问题的设置既将整章知识有机地串连起来,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媒体和资源,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真实体验到计算机硬件知识,完成了这一课内容的学习。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通过这一„锚”的抛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能将整章知识有机地组织了起来。

3.自主学习。在这一课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然在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中有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那么就不需要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和方法。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几家知名电脑网站,如太平洋电脑网(DIY硬件专栏)、中关村在线(模拟攒机频道),并鼓励学生能到图书馆多查阅资料,亲身到电脑市场去了解和体验。

4.协作学习。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例如同样的功能要求下如何比较选择最具性价比的配件。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而这些效果最终都体现在学生的装机配置单和说明上。为了更好地评价学习效果,在学生完成任务时,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小组讨论和点评,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了“最佳配置单”以鼓励学生。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努力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教师本人也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计算机和因特网等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法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正是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协作精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学习和创新的潜力,同时教师在帮助和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了自身素质,更新了自身的科学观和教学观。

参考文献

[1]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2]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4]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5] 崔毅锋 《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研室

[6] 谭

蕾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模式》

6.谈谈建构主义在英语教学中应用 篇六

1.建构主义的内涵及其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将个体的认知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它是认知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关注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在重视个体主观建构的同时,关注建构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所谓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指人们相互之间协同合作的过程,当然,在协同过程中还需要调节和修改,以便使建构更加丰富和全面。“会话”、“情境”、“意义建构”、“协作”是建构主义的主要构成元素。其中,“情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认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协作”则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教学的系统性,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促使他们在交流合作中不断进步。“会话”是协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引导学生在小组模式下以会话形式讨论相关问题,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意义构建”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建构主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随机访问式教学法所谓的随机访问教学法,就是指将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背景下,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不同角度的思考、理解和感悟。当前,社会各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要采取有效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进而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例如,学生在阅读某一课文前,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话题进行导入,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在阅读过程总,教师还要适时地转换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进而实现对课文全貌的认知。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判断和鉴定文章内容,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内容进而知识一一。在教师预设的理论架构范围内,学生可以自主地解决问题和分析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由引领情境、合作学习、构建支架、效果判定、自主研究等环节组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9中的文章时,就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现在完成时概括新加坡的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先构建新加坡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并根据选择内容划分合作探究小组,要求小组成员通过会话形式讨论所选内容,并将讨论结果归纳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这显然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7.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与健康教学,自主建构,应用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承受学习中的艰苦, 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 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在艰苦努力的探索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心, 享受学习和探索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生活化、情景性与趣味性;在教学的方式上, 强调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强调积极体验与探索, 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更关注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学校文化对个体学习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和情感性。学校体育作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受到学校良好的体育教育, 在生理、心理、运动技能、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关注不够, 对如何培养人、发展人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过多地强调体育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然而, 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使得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 不仅可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发生改变,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认可和发挥, 还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体育教学活动朝着科学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 有义务探讨一下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即建构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 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

1. 建构主义的概念及发展。

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 皮亚杰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 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发展工作, 相继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 (Social Constructivism) , “个人建构主义 (Tndividual Constructivism) ”, “极端建构主义 (Radical Construc-tivism) ”和“温和建构主义 (Moderated Construc-tiv is en)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为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建构主义对体育教学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认知结构, 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 能动地建构对客体即学习材料的认识的过程, 有成效的活动总是建立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体育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素质化的关键要素。这使得现在的体育教学任务包含以下几方面: (1) 必需的体育知识; (2) 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 (3) 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观念, 健全的人格; (4) 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及教学模式。

(二) 建构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 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过程, 意义也不是简单的由外部信息决定的, 是学习者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 原有的知识由于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学习是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体不高, 表现为学生最怕体育课、最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学习上以传统的接受型为主, 较少主动参与个人的知识建构中, 缺乏积累, 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训练, 有一定的目标指引但缺乏自我反思和评价, 其内驱动力仍是以应试为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这些问题都应得到解决。建构主义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 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 这个学习环境包括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首先应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体育教育不是针对一个学生的而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 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刺激心理, 由不学到学、不想学到想学、再到比着学。其次, 学生间师生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助、互助、会话, 能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师生间的感情, 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并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合作, 在体育教学中可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项目, 即使单项活动如体操等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指引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行为。再次, 要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的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高于一切、成绩代表一切, 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 应该始终强调学生是认识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2. 建构主义学生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是学习的主体, 是自己知识技能建构的主体,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很丰富, 但其核心观念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即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也是最主要的要素, 其他要素都是围绕学生这一要素展开的。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也不是求助于他人来解决问题, 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的理解试着完成各种练习。例如, 提高力量这一内容,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借助健身器材进行练习, 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用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来练习上肢力量, 采用跑步、蛙跳等来练习下肢力量。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每个学习者都有达到相同目标最适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习惯养成后学生会自动地去学习训练, 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此外, 学生在学习某一技能时, 除了教师教授以外, 还可以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如网络、多媒体等进行学习, 空闲时间进行练习, 以达到掌握这一技能的目的。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空间, 不要给学生规定统一的要求, 应用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而非某种单一的评价;让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 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3. 建构主义教师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教师观认为,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者和呈现者, 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主, 以教为辅的, 看起来似乎削弱了教师的作用,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体育教师仍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理论并没有削弱体育教师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的出现, 体育教师的作用反而被加强了, 他们需要承担更艰巨、更关键的职责, 体现出更大的不可替代性, 教师的角色定位也越来越切入教学的核心,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如体育教师必须会利用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 能使用IE轻松浏览, 掌握Power Point的基本功能, 还必须有更广博的知识、更开阔的心胸和更高超的教学技术、技能, 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现在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以完成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建构。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 可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规律。在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以达到教学效果质与量的高水平。

4.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 (1) 支架式教学 (Scaf Foldinn Instruction) , 支架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iamework) 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方法。借助该概念框架, 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建构意义。体育教师要把比较复杂的动作技术加以分解, 启发、引导学生在概念、单个动作的框架中继续攀升。 (2) 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即教学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 即事件或问题被确定, 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例如, 可以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件或成功体育人士的技术动作对学生进行教学, 激励学生自己去学习、锻炼、去探索,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随机进入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 随机进入教学就是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下, 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和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在体育教学中, 这种方法可得到很好的应用, 如运动技术的动力定型必须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后才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 动作技术要在不同的时间、情景下运用, 从而也形成了对同一技术动作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使技术在任何情景下得到正常的运用, 达到更好的掌握技术的目的。

(2) 建构主义整个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协助者, 教材所提供的不再是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注重已有知识经验对要学习的知识经验的同化作用;教师可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及工具, 为学生的学提供更好的意义环境。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坚定信念, 以学生为主, 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以终身体育为宗旨,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要趋于更合理, 体育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要恰当选择教学模式的类型, 既要选准切入点又要标新立异, 为体育教学实践服务。

(三) 结论及建议

1. 结论: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体育教学理论, 才能适应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应该与建构主义相结合, 建构主义也应该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不难看出其巨大的优越性: (1)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增强, 主体地位显现出来; (2) 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全面完善; (3) 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4)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5) 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观念。这是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相比的。然而, 建构主义理论在应用于具体体育教学实践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有待于体育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

2. 建议:

(1)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 应坚持贯彻和落实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学习观,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标, 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自身知识技能建构的主体。应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 为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自学条件、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3) 教师要转变思想, 积极地配合、引导、帮助学生的学, 从传统体育教学的“以教师为主”变为现代体育教学的“以学生为主”, 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以更好的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4) 改变教学模式, 加快建构主义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校的教学条件, 为学生的学提供丰富资源, 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赵广涛, 焦现伟.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 (19) .

[2] (美) Jacqueline GBrook.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10) .

[3]吴军.建构主义——革新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J].体育学刊, 2002, (9) .

[4]周兵, 邹玉玲.以建构主义教育观建构体育教学新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 2000, (7) .

[5]周顺锡.建构主义与高校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0) .

[6]李茜, 周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体育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3, (1) .

8.建构主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观点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心理自发运作的一个过程,且此过程是积极的。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单纯地通过教师单方面地传授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借助于其他媒介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手段及学习资料,通过内部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论是建立在其学习论的基础之上的,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的主要目的;强调教学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知识的内部处理和转换;强调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机会,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因此,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多样化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词汇、使用词汇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而自发主动地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建构主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要明确词汇教学的目标

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此理论指导下,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限于一味地传授单词表中的新单词,而应该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发现法、探索法去帮助学生在原掌握单词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单词体系。

2.要掌握多种词汇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倡导者在其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而这些教学模式对英语词汇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交互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词汇学习动机;抛锚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词汇进行运用,以形成意义建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词汇学习方法的生成。

3.要进行全面的词汇教学设计

教师对词汇教学的设计不应仅限于词汇读音、意义、搭配、用法和文化历史意义的呈现,还应包含词汇的巩固、运用和反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三、建构主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为学生创设词汇学习的真实场景

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词汇,从而使新学的词汇纳入自己的语言和认知体系中(宗凤昌&孙绪阳,2012)。贴近生活的真实场景能让学生意识到词汇学习的目的,提高词汇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也会有助于他们词汇用法的掌握。因此,词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把目标单词置于具体情境中来学习和运用。

2.帮学生了解词汇学习的规律

帮学生了解词汇学习的规律将有助于学生词汇习得。词汇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一个蕴含了错综复杂的词汇网络的整体。事实上,词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Thornbury(2008)就认为词汇的学习是个人化的习得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标记能力和归类能力,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联想能力,能将不同的词汇囊括在同一张词汇网络之下,以便词汇运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这能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单词的记忆、巩固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姜俊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3):1-5

[2]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Thornbury.How to teach vocabulary[M].England:Person Education Li mited.2008

[4]宗凤昌&孙绪阳.基于文本阅读和理解层面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1):33-38

[5]郑焕华.例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2):27-32

9.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简介:一,建构主义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n 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理论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认知的问题上,提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

以社会和文化的...一,建构主义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n 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理论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认知的问题上,提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根据这样一种知识的哲学观,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彻底屏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材,教师,学生和媒体间的相互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助探索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设计,都应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否则,无异于传统教学.建构主义理论为制定新课程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二,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中,学生被认为是”空罐子“,教师可以往里面灌输信息,学习基于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被认为是思考者,创造者,建构者,能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验证,并进行思考和探究.基于这一教学设计思想的人教版NSEFC教材在编排上已经为一线教师开辟了一条可行的教改之路.例如:模块1 Unit 1 Friendship 的Warming up 就以Make a survey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回答What do you do to be a good friend 和Are you good to your friend 这两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这一教学设计原则,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至关重要.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要积极地学习.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当学生为了用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教材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他们必须做一定的事情.杜威说过”教育基于劳动.“这就意味着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做中学“,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正如新课标中所阐述的那样”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 需

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就是说高中英语是一门工具课,它将在学生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学习时间中发挥作用,它本身是用来”做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了Unit 2中的阅读文章Standard English and Dialects 后,可以提问Do you think Chinese English will become one of the world Englishes Give the reasons.这个问题既是文章的后续,又为学生创设了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的情景.2.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化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权威,用说教的方法来传递指令性的信息;而建构主义教学论却认为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以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选择者,使用者,评判者.因此,多数课堂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多数时间里,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学生不是整齐划一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同样的事情,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共有以下八个部分: 在热身(Warming up)环节中,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以探索者的姿态投入该单元的学习,去获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兴趣的激发者和新旧知识的连接者.在读前(Pre-reading)环节中,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在这一

环节中,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讨论的组织者.在阅读(Reading)环节中,呈现了该单元的大部分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阅读课文应被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词汇和语法应在语境中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语言现象的呈现者和语言障碍的清扫者.在理解(Comprehending)环节中,学生要做一些习题来检验阅读课文的理解程度,有表层理解,也有深层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题意的分析者和理解的导向者.在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环节中,采用发现和探究的方法,通过词句的提示自己找出书中的重点语言知识及有关规则;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学生探究的启发者和发现语言规则的帮助者.在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环节中,学生要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综合练习,通过与该单元有关的语言材料,创设运用语言的情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情景的创设者和学生视野的拓宽者.在小结(Summing up)环节中,要求学生自己总结从该单元中学到的内容(Content),生词和习惯用语(Words and expressions)以及语法结构(Structures);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复习巩固的协助者和取得成绩的欣

赏者.在学习建议(Learning Tip)环节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运用学习策略的促进者.3.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教学是分离的,只有通过测验和考试来评价.在这种理论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往往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学生本人和学习群体对学习的评价.评价的重点也往往放在终结性评价上,而忽略形成性评价和实质评价.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意义建构是由一个学习群体共同协作完成而非一两个学生完成.学生的学习评价与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观察学习状态中的学生,以及学生的作品,观点,行为表现和测试成绩来评价,过程和结果,形成和终结并重,也就是说要实行评价方式多元化.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纸,笔方式的考试,还要采用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促进作用的评

价方式;在评价的主体上,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例如:在模块1 Unit 1 Friendship 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学生个人的评价:即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作出自我评价.结合本单元的Summing up和Workbook中的Checking yourself进行自我评价.看自己是否加深了对友情和朋友的理解,对如何交友,如何解决朋友间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在语言习得

方面有哪些收获;在学习策略方面有哪些改进.小组集体的评价:小组其他成员对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作出评价.通过一系列的pair work 和group work,小组成员彼此成为学习伙伴,对彼此的了解也进一步

10.远程教学的建构主义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

一、前言

远程教育在蹒跚走过农业时代的“选拔”考试、健步跨越工业时代的邮递和大众传播教学之后,已经激昂地迈向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征程。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学习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使远程教育有着远大的前程,并成为了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途径之一。在世界、在中国,今天的远程教育又将开始一个新的起点。

二、对我国远程教学发展的思考

(一)远程教学发展的新特点

面对21世纪的教育发展,一位国外教育家曾经指出“未来学校,是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上设计的,第一个假设是并非所有的学习者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人们已经有了强化这种差异的方法)。第二个假设说起来使人伤感,那就是当代人没有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这一反思在当前远程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是极为有益和重要的,特别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远程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当前远程教育教学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远程教育研究重点的变化。分散的远程教育学习者的质量保障、教学组织等一系列管理问题曾经一直是远程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新教育理念与新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研究重点正在逐渐转向对远程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和对构建信息化的远程自主学习环境的研究。新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式成为远程教育研究的核心话题。二是远程教学理论需要充实、创新和发展。远程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新途径一跃成为教育民主化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社会活动,使原有的形成于工业化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彼得斯的“工业化”理论、霍姆伯格的“教学会谈”和基更的“教学活动的再综合”等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学习的全部需要,也使完全地引进、依赖传统学校教育理论和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成为不可能。客观上,普通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学院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和研究课题。虽然,远程教育本身代表着新型的学习理念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但是,使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远程教育院校所采用的仍然是“课本、教师和标准化考试为中心”和“以课本内容为主媒体、教师讲授为核心(包括录像方式),少量采用其它辅助媒体”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支持模式。尽管使用了网络的传播形式,但是,课程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实质上都是陈旧的。关键问题也许是,不在于你使用了什么样的媒体,而在于你是受到什么理论思想的指导,不在于你是否高喊过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在于你在执行着什么、能否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办学。在当前,这不仅是一种态度问题,也是一种能力问题。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发展与更新同在飞速地前进着,“常青树”式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就像我们5年前使用的新计算机,在今天看来都已经过时了一样。

(二)建构主义的兴起

面对新时期的远程教育,一些理论家描述为由于教育媒体种类的应用变革、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进化,形成了“多代的教育形式”,并以此来引导人们认识远程教育的教学发展和改革。诚然,媒体的使用和传播很重要,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上探讨远程教育的观念也未必没有意义,然而新媒体不能代替教与学,新传播 方式的使用也不意味必然有创新教学活动的发生。没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适当整合,教育事业不可能得到应有的进步与发展,而没有“学与教”的理论的指导,信息技术与教育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整合。建构主义作为与客观主义观念相左的一种后现代理论,它在“学与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的逐步成熟,使其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思想指导。建构主义的理论有助于推动我国远程教育事业与时共进,为丰富远程教学活动,构建更为高效合理的学习活动与教学模式,展示了新的实践领域及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的观点得到广泛的支持,但缺乏在广泛教学中采用和实践的研究,孤立的建构主义的术语和策略经常在缺乏潜在基础和假设的情况下使用着。例如,学习者控制的被指导被认为是建构主义的方法,但是这种实践真正关心的是明确的指导,相反,缺乏外部支持的情况也被认为是建构主义的方法,却没有所需的“支架”的支撑。对于使用互联网作为开发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其经常性特征是采用一系列的超级文本链接。但是,仅提供与课程主题有关站点的网页平台的链接,并不能认为就是建构主义的,尽管,这种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是由学习者独特选择和推动的。建构主义还有许多重要内容和关键特征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

(三)“亲和力”和归属感

远程教学的基本对象是成人,成人是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自主能力的学习者。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合作学习和基于真实情境脉络学习的远程教学,在成人学习者看来,更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使用价值,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动机和引发学习兴趣。远程教学是使用学习资源和传播媒体的“师生准分离”的教学,强调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将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建立起来。现代远程教学更是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真实技术、智能计算机技术和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策略来组织教学环境。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构成的教学模式,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支架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合作学习(collaboration learning)、情境学习或抛锚学习(situated or anchored learning)和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等同样需要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虚拟环境、协作学习的条件、微观世界等。同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远程教学“环境”的结合,将为在远程教学中有效使用“环境”提供组织“框架”和指导“灵魂”。因此,远程教学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于成人学习者或远程教学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归属感。

结束语

11.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一、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建构主义在教学上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担负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并通过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精心筛选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在保证掌握一定知识数量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即实现知识掌握的高效化。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问,创造一个宽松适宜学生提问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搭建的支架上亲自建构自己的知识。支架要做得合理,过高过大学生不能达到,也就不可能正确解决问题;过低过小,学生感到乏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这个“架子工”特别关键。与传统教学相比,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催化、帮助的有效作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构主义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素质。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宽广、深刻、轻松驾驭知识的能力,能够对问题仔细、深究、烂熟于心。第二,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观言察色,及时应对。当学生提出有谬误的问题时,教师绝不能一口否认,而要帮助其分析探究原因,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三,教师必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课堂上争辩激烈、互不相让时,教师能够组织协调,使对阵同学达到台上对手、台下好友的教学氛围。第四,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宽广的胸怀,学会欣赏学生,绝不能因为学生理解问题不全面,有偏差就动肝火,从而影响教学。第五,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要想把建构主义教学法贯穿于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对知识储备的情况,清楚了解应该何时细讲、点拨发问,何时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三、对高等数学《微积分》内容的解读

微积分是非文科专业必学课程,此内容把初等数学的知识广泛渗透其中,而且多用几何方法寻求严密推理。整个内容以极限思想为灵魂,以微分法为核心,从量变到质变,用已储备的数学、物理等知识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数学方法,本质上是几种不同的极限问题。函数的连续性是以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看其函数的增量是否趋于零。导数是当自变量的改变量趋于零时,函数的改变量与自变量的改变量之比的极限是否存在。一元、多元函数的定积分都是和式的极限,而无穷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最终也归结为极限。把微、积分看作是两种运算的话,它们之间是互逆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方法不同、相互依赖与转化的关系。

四、微积分教学的支架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一个“架子工”,让学生负责在架子上掛与其相匹配的“东西”,使其全面、合理、正确、完美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参与积极建构知识的全过程。

1.以图形为支架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大家都知道,几何图形给人以直观的感觉,能帮助人们理解、分析、解决问题。微积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支架,让其“顺着梯子向上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定积分的概念是学生所学过的定义中篇幅最长而又难于理解的概念之一。它是由量变引起质变,新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数学定义。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直观意义的认识,毫无兴趣可言,更不要说掌握这一概念的实质问题。借助几何图形及多媒体,演示一个曲边梯形进行无限细分后,学生观察每个小曲边梯形的顶部后会发现,由于无限细分,顶部看似直线,用小矩形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然后,学生就能够积极寻求整个曲边梯形的面积,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储备知识为支架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知识在于积累,积累的知识又在于应用。要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已储备的知识,并恰当、充分得以释放,达到最大化,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例如,导数的应用,是应用导数解决问题。教师所做的支架就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有增减,具有水平切线及尖点的曲线来。利用已学的导数知识,让学生自己找出函数的增减性、极值、凹凸性等问题的结论。只要让学生在支架上“顺藤摸瓜”,使学生在“摸瓜”的过程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就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好习惯。

3.以问题为支架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高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情景或接近实际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的教学策略。它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种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应用与现实情境相似的情景学习,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景为目标。教学应创设与真实任务类似的问题情景,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提出问题、发问、促使学生探索和与学生交谈。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架,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微分在近似计算中应用教学的设计,教师让学生当技术员,进行现场办公,工人师傅在加工零件时需要具体易读的数字,作为技术员应如何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并展开积极思维,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4.以配对为支架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以配对问题为支架进行建构主义教学,是一种高级思维策略的教学方法。它能够给学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很快掌握知识,并能够正确判断正误,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不会在解题时走弯路。解题思维过程具体化,并能够通过配对问题,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例如,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函数的连续与间断,函数的可导与不可导等,都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配对讲授,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并避免了理解及做题时的错误,增强了学生的辨别力,使其牢固掌握知识。

除了教学内容的配对,学生与之间采取配对,角色之间进行转换,也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及相互学习。例如,同学甲为解题者,要把解题的思路及过程讲给同学乙听。乙同学认真倾听后,并做点评,给甲同学认真分析,指出正误,共同探讨问题。角色相互转换,使学生都能体验实践者与监督者的身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互学感和团队意识,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浓厚学习氛围。

总之,教学中采用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认知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自信心得以提高。

12.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然而,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 上课的内容全靠教材提供, 上课方式都是以知识的记忆和公式的套用练习。这种教学方式, 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枯燥感甚至厌学情绪, 教学效率不高。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该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起源可追溯至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主动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 强调的是“学”, 把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把知识传递关系,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 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依靠同化和顺应来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同化是指把外来的信息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以丰富和加强原有的思维取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信息产生冲突, 调整原有认知结构, 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这两个过程不断相互交替, 循环往复, 学习者将新知识转化、组织和重新组织, 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通过交流和协作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 它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传递给学生, 而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即教学的关键其实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3.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 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 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 在此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智慧) 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意义建构”: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三)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者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其建构意义能力, 而不是他的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也就是说, 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都是把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传授模式对知识进行再现、分析, 学生只是被动地记笔记或机械地模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 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同化和顺应) 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 大学物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其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采取的做法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主动搜集并分析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 把当前的知识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给学生以想象的自由, 而不是简单推导公式和告诉学生答案, 限制学生的思维。2.创设逼真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举习, 可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 从而赋予新知识的某种意义。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物理本身就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教师把知 (下转第163页) (上接第171页) 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让学生在生活的场景中使用科学并感受到科学的通俗性与亲和性, 即使枯燥的内容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科学也可在日常生活中扎根, 以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的知识为背景, 学习才能深入并达成内化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角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 可以用杂技演员在做旋转动作的时候, 手臂伸展的动作来做例子。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时候, 可以讲解为什么第一类和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实现。3.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协作和会话对最终知识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 而是源于主体的构建, 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世界的意义, 对世界理解也是多元的。通过合作学习, 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 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合作式学习教学中, 教师和学习者分别以自己独到的方式对世界进行建构, 因而, 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意义建构各不相同。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给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 师生、生生之间, 完全可以通过协作对话, 获取对世界的各种理解, 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在进行合作式学习教学时, 可以采取小课题的形式, 把4到6个学生作为一组, 设计一些难度不太大, 具有启发性的小课题。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 结合个人的兴趣, 从中确定要研究的课题。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与调查, 期开小组会集中讨论每个小组成员的见解、意见和疑惑在组里定。最后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写出小论文。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围绕某个课题进行研究与讨论, 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知, 使原有经验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联系。通过讨论会, 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外显化, 不同观点发生冲突、碰撞, 学生不断反省自己学习的误区, 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 意识到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认知策略的优劣。通过这种研究性质的合作式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 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 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使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谢应宽.建构注意理论与教学原则体系建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12-116.

[3]姚力之.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大学体验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导刊, 2005, [1]:60-62.

13.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对建构主义在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实践过程进行深入地探究.提出一个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操作模式”,即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新的课型体系.

作 者:王波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外国语学院,163318 刊 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28(21)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操作模式   课型体系  

14.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贫困地区超越式发展的哲学建构--拉卡托斯模式在高新技术扶贫中的应用

与发达地区比较,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贫困地区能否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式发展?这是许多人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1968年,匈牙利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提出一种科学发展模式,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许多人认为该模式精致但不中用.能否将拉氏理论加以推广并找到有用的证据?这是许多人关心的`又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高新技术用于扶贫实践,并按照卡拉托斯科学发展模式建构了贫困地区超越式发展的战略.

作 者:宋子良 姚晨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年,卷(期):200117(11)分类号:N031 F120.3关键词:贫困地区 超越式发展 哲学建构

15.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智是在人与人、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交互中形成的。每一个学习者都不是一张白纸,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前,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在学习者的头脑中组成了一个知识体系。外部的一些信息对学习者进行刺激后,学习者会将外部的信息与头脑中的原来具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内化一致,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中。学习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学生主动去理解、体会知识,而不是完全听老师讲解。

二、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

1. 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自有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以及独特的分析方法。基础理论体系中包括各种理想元件的抽象模型、基本的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规定等理论。基本的分析方法包括模型分析方法、项目分析方法、分层分析方法。

2. 概念多

为了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电路基础课程中概念众多而且较抽象。如电压源、电流源、功率、功率因数等概念,这些概念是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3. 实验和实践多

电路理论虽然是抽象出的理论体系,但是其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在电工基础课程中要多让学生动手实验以及让学生多参加技能实践。

三、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引入课程时,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录,通过习题练习加深记忆理解。这种模式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不能够获得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新奇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感官上和思维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可视、可听、可感觉的。比如,进行楞次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磁铁从铝管中下落的实验。教师先要说明磁铁和铝管是不相互吸引的,然后将铝管竖直放置,让磁铁从铝管中自由下落,磁铁下落的速度非常缓慢,这一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符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实验后,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产生这个实验现象的原因,可以收获较好的效果。

2. 小组合作,共同建构知识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同化、建构是在互动中形成的。学生单独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够让其获得交互,因而对知识的建构理解也不深刻。电工基础课程的概念抽象,学生靠个人努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可以使用小组学习法。

首先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搭配要均衡,可以让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有资料收集能力的学生担任资料收集员,让有演讲才能的学生担任汇报员。教师还要帮助各个小组建立活动规则,并且监督活动规则的执行情况。比如,进行基尔霍夫定律教学时,给出几个探究问题,让各个小组探究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小组的活动,形成探究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3. 分解问题,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维果茨基的学习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分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是指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学习者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

电工基础课程中很多内容比较深,已经超过了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所以教师必须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切割分解,给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容易成功。比如,进行涡流教学时,先从单匝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探究,再进一步深入整个金属块,最后学习实际的应用。

4. 联系实践,外化反馈加深理解

学习者的学习建构过程也是环境之间的相互交互的过程。电工基础理论课程必须和实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实验和实践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外化,然后得到反馈加深理解。

教师在讲授电工基础课程中,可以将实验带进课堂,对各种电工基础理论运用实验探究或者验证。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模拟展示。实践性强的章节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实践基地参加实践。

如何教好电工基础课程一直是中职教师探讨的问题。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好和其他的学习理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摘要: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具有很多的特殊性,比如概念多、规律难,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讨论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方法,并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电工,建构主义,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美丽.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研究,2012,(11).

16.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语文;建构主义;教学法;应用探讨

一、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即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皮亚杰认为,是所生存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儿童自己的意识使然,才促成了儿童对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充分认识和了解。这样的一个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应于具体环境,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是吸收还是改变的过程,也就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便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地领略表面皮毛的知识,更应该获得对课堂内容意义层次的了解。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严重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大多数老师习惯老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自己占据整整一节课,一点不给学生机会自主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课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天在厌烦厌倦甚至厌恶中昏昏沉沉地学习,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深思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严重打消了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而且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一些老师不注重实际学习效果,单纯追求升学率,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根本没有考虑学生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也谈不上开拓视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本来很生动的语文知识变得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一径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三、建构主义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实践方法

1、创设想象空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性思维。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作用之下,学生能够形象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把那些单纯的文字化成具体的画面来深入理解,体悟,领会,从而获得无限的趣味。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只是枯燥乏味地简单背诵,就没有趣味的产生,也无法进一步参与到作者所创设的特别情境中以及其所营造的深层次的蕴涵里。这样的语文教学显然与真正的语文教学原则背道而驰。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中,在课文内容所提示的特有的情境中流连,体会,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崭新印象,从而更鲜明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历练。

2、架设沟通桥梁,营造宽松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法能够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桥梁。这是提供给师生的一个有益机会,双方可以藉此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这个时段里,知识的摄入与情感的滋生,同促共进,彼此助益,成为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引导得法,学生会在这个过程里意识到老师的一片苦心,也能充分激发自主性,深入到课文所有的情境中,以及特有的情感氛围中。以致潜移默化,得到升华。进而也就会进入愉快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激情。情感的植入,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里最大化地予以实现,无疑,就成功了一大半。惟其如此,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想素养培养才能同步进行,语文教学任务才能完美完成。如,我们在讲授《我与地坛》一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我们既可让学生意识到课文里那令人动容的母子之间的深切情感,又可以领略到作者面对生存困境以及诸多普通人时,生发的对生命的无限联想;而针对《背影》一文,则可以在教学中既渗透父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也可以突破这一点,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可以做到的有很多,根本無以穷尽,做老师的,理当尽力引导,给学生丰盈富足的互动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语文这门功课的无穷魅力。

3、丰富学习内容,尝试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能够丰富其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个性化。不可否认,语文课本里收录的文章皆是文学长河中的上乘之作,不过,倘若将视野无限放大,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篇章,也不过是广阔世界的几粒微尘罢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关键不在于授之以鱼,而在于授之以渔,即让学生以前辈的既有经验为基础,大胆创新,以达到更上一层楼之目的。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有案例为证,譬如在讲解《石钟山记》一文时,有个同学直言对文中的“而笑李渤之陋”不敢苟同。这个学生按照原文注解以及生活常识展开了大胆的猜测,他提出或许是因为石钟山独特的外貌特征,李渤才会在敲击石头时听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如此一来,李渤看似荒唐的行为也便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所以说,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不管是不是站得住脚,应该予以及时的鼓励,作正确引导,切不可无视甚至取笑、打击。

综上所述,把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学、动脑筋学、运用自己的智慧科学地去学,是重要的。这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精髓之处、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采用该种教学方法,要记住以下几点,一定要善于發掘学生的这种自觉性,保持始终如一的课堂活力。要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力四射的情境中,汲取语文营养,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明确的,即充当一个中间人,做好学生与课堂学习的沟通桥梁,还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造设民主的学习环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领会到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精髓,才能真正意义上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法来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进而为探索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提供可借鉴性意义。

17.建构主义模式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七

摘要:阐述项目教学模式在财经应用文综合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提出在实际运用中的实例,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构主义;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一、项目教学模式概述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传统财经应用文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上课沉闷,缺乏积极性与热情度,其弊端日益显现。探索职教特点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所以,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职教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协作处理一个项目的过程,从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教学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此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做,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化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改进型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建构主义教学体系

作为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最初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所以,建构主义围绕什么是学习和学习的方法两方面说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换言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1、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首创精神和开拓意识;

2、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多种机会下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显”;

3、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实现自我反馈,达成主观建构。

以上三点,即培养首创精神、知识外显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单纯完成教学目标。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三、应用案例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做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最终完成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现场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2]主要包括项目选择、项目分解、教学实施和评价方案等四个阶段。以商业计划书为例:

一、项目选择

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描述,简单地说项目是什么,做什么事情,学习完成什么任务;

2、教学目标:熟悉商业计划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掌握写作方法。

二、项目分解

教学组织:如何分组;如何协调使用教学场地;如何协调课内、课外教学

教学资源:尽量涉及感知、认识、理解、操作四个层面。如教学用具,教学资料等。

三、项目实施:

教学过程:先是教师口头布置项目任务,并作示范,然后教师将前后相邻的学生,如设定总人数35人,按7人标准分成5个小组。每个组模拟一家公司企划部,撰写商业计划书。各组组长为项目经理。老师的角色转换为公司总经理,各小组的商业计划书设计要征求总经理的意见。接下来学生分组实施项目,先各组在项目经理组织下热烈讨论,然后分工设计。总经理在各组间巡回指导。最后提交作品,学生完成撰写后,每组选出一份优秀作品,交总经理。

四、评价方案

一是各组项目经理介绍本组撰写的商业计划书,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二是其它组的同学提问;三是互评,选出总经理最满意的作品。如时间允许,展示优秀作品,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项目的实施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运用提示、演示、引导、讨论、归纳和总结的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和正确找到项目中相关知识点的出处及答案;学生则通过模仿、动手、查找、研究、讨论、理解和开发的项目实施过程,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从教师“做什么”开始,到最后学生自己的已完成项目“做的如何”进行评判的过程。

四、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项目任务,解决了学生课堂上“亲自”“有事可做”,有时间来“做事”;二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在培养学生“与人共处、学会做人的”的能力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舞台,体现了课堂面向了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开始几分钟教师交待学习任务和要求,中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生小组合作中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学中做、做中学”,最后简短的时间为教师的总结归纳。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获得了学习主动权,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讨论撰写方案时还差不多争吵起来了,出现了难得的争鸣气氛。也折射出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背景,对方案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通过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也就发生了同化和顺应的转变过程。教师要做的是倾听、鼓励,帮助学生完成项目的建构,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和学生观点的收拢,让学生多说,教师可以少说,甚至必要时才说。[3]

当然,单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需要进一步完善。[4]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其本身就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也就顺应了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他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所以,建构主义充满唯物辩证法色彩,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开发设计,建立起由“学科为中心”向“多元整合”转移的课程模式。[5]找到一条符合社会和学生需求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2012.11.26

[2] 朱华生.改进型项目教学法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4.第30卷第2期

上一篇:范仲淹火烧咸鱼庙的历史典故下一篇:伤感的句子 看了我都想流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