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精选10篇)
1.数学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篇一
水泉小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于玉霞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德育教育、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使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1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总之,全班同学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家访不够及时,对学困生的转化措施不够得力,当然这也是今后对本班教育工作的努力的方向。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2.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二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受到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为完成以上德育教育任务,我制定了以下学科渗透计划。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本册教材安排得20篇文章进行了归类结合本册教材所涵盖的德育因素,安排阶段性的、持续地进行德育渗透。
1、进行“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景观”的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江畔独步寻花》等课的阅读教学,相机进行。
2、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冀中的地道战》、《革命烈士诗二首》、《狼牙山五壮士》、《丰碑》、《毛主席在花山》等课文的阅读教学,相机进行。
3、进行“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养花》、《落花生》等课文的阅读相继进行渗透。
4、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蛇与庄稼》、《彩色的翅膀》等课文的阅读教学相机进行。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本学期教材了写景、记事、写人、状物的作文类型,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相继进行各项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要通过实际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磨练,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目标,但愿这份渗透计划能够很好的完成德育教育内容。
周文琴
3.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三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尤其要注视德育渗透,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等,使得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我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课外活动为辅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德育内容
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世界艺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学期主要内容以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教学包括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的能力、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自己动手的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学习态度来继续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三、具体措施
1、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绘画来感染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要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
2、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3、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培养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学会分辨生活中的美、丑,学会独立,自尊、自强、自重、自立,做一个有用的人。
4、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多种形式渗透德育,如通过比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竞争精神;命题作画,如植树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从多种角度加强德育,通过活动,增加友谊,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在互相竞赛中,取长补短。
5、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和领域的拓展性,增强时代气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特长得以有效持续发展,培养健康个性。
总之,在美术教学及其活动中,将尽可能多的与德育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社会有用人才!
美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4.五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5.语文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五
一、语文科德育渗透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2、仁爱教育。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结合所教授知识对学生进行仁爱教育。
3、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状况,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二、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
教材中许多篇章都是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讲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文章,让学生学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扛起社会责任大旗。通过写作进一步加深学生责任感,进一步体会爱国之情。
2、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活动课中,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观看相应影视材料等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把握文中情感。
3、选取经典教育资料进行潜移默化教育
利用每周早读时间,或播放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听读,或印发相关诚信、励志等材料让学生朗读,或利用课前五分钟和学生一起阅读德育美文,进行潜移默化教育。
6.音乐学科德育教案 篇六
学 校:五常市第三中学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音乐 教 者:孙明娟
教学内容:学唱《阿西里西》
一、关于案例德育内容设计的说明
(一)对中学音乐教学总体德育目标的解读
当今,愈来愈多的美学家与教育学家主张“寓教育与艺术”,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陶冶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乐辅德,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本课的德育目标确定为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冶,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本单元包含的德育目标
本单元通过聆听、学唱、感受、体验歌曲《阿西里西》,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同时通过演唱,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三)本课德育目标的设计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及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四)教材德育内容的分析
本课是中学音乐人音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歌曲《阿西里西》。歌曲原为一首彝族民歌,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歌词短少,简单易懂,第一段歌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五)德育教学情境的预设 创设彝族情境——了解彝族风土人情 感受彝族音乐——发声练习师 体验彝族节奏——节奏训练 表现彝族风采——歌曲处理
(六)本课实施德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1、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能浸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本课通过创设彝族情境——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节奏——表现彝族风采,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最好途径。
2、音乐课的整个设计过程应充满结构美、语言美、情境美。
3、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人心,并能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真善美。
二、本课的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在歌曲的处理中认识、体验 mp、mf、f、<、渐慢、等力度记号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运用自如。
2、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并鼓励学生尝试设计不同的方式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计进行演唱。(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彝族情境——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节奏——表现彝族风采,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力、表演力和演唱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审美为核心,及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教学重点: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二、课堂教学实录展示
(一)、创设情境
了解彝族风土人情。彝族的分布、彝族的民居、彝族的服饰:彝族的音乐、彝族的节日。(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
(二)、新课教学
1、发声练习师:
彝族的火把节有“东方狂欢节”之称。尤其是晚上的篝火晚会,人们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弹月琴、吹口弦,热闹极了。讲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已经很想亲眼去看一看啦?正好,我刚刚收到了彝族朋友的邀请,让我去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我带你们一起去好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登上“音乐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教师跟学生一起做一组舞蹈动作。)(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三个意图,1、做为情境的设计;
2、做为过渡;
3、这组动作课前已学会,这里做为复习)
听,什么声音?(教师模仿鞭炮声),一定是彝族朋友知道我们来了,放鞭炮欢迎我们呢。大鞭炮: x x | x x || 砰 啪 砰 啪
小鞭炮: xxxx xxxx | xxxx xxxx || 劈里啪啦 劈里啪啦 劈里啪啦 劈里啪啦
大鞭炮: 5 2 | 5 2 || 砰 啪 砰 啪
小鞭炮: 6 2 1 2 6 2 1 2 | 6 2 1 2 6 2 1 2 || 劈里啪啦 劈里啪啦 劈里啪啦 劈里啪啦 6 2 1 2 6 2 1 2 | 6 2 1 2 6 2 1 2 || 丘都拉迪 丘都拉迪 丘都拉迪 丘都拉迪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学生乐意模仿的音响来作为发声练习。由节奏过渡到旋律,再过渡到歌词,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2、歌曲学唱
a、教师带领学生跟记旋律,培养学生记谱能力。b、出示歌谱,熟悉旋律,听伴奏徒手加进打击乐器。(设计意图:采用参与音乐的方式来熟悉歌曲旋律。)c、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d、熟悉歌词。采用只动嘴不出声的方法来熟悉第一段歌词。
e、师生接唱练习第一段歌词。(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集体演唱第一段。出示第 2、3 段歌词,学唱尾声部分。
f、完整地演唱歌曲。(设计意图: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跟唱旋律、听伴奏音乐徒手加打击乐器、听 教师范唱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
3、歌曲处理
a、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小记号,并进行练习。师:歌曲中有很多小记号,发现了吗?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 mf mp < f 渐慢 着重处理 mp —— < —— mf —— f 这一句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表现 mp —— < —— mf —— f 吗?
b、根据处理演唱歌曲第一段加尾声。
c、欣赏《阿西里西》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设计意图:穿插欣赏合唱版《阿西里西》,感受合唱丰富的音色效果;感受歌曲活泼、欢快 的情绪,为完整唱好歌曲做引导。)
(三)拓展延伸
1、由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以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演唱。师:刚才,我的彝族朋友告诉我,呆会儿在晚会上非让我们表演个节目不可。如果我们以这首歌曲参加演出的话,还需要加入什么?使歌曲更丰富更具有感染力呢?
出示节奏:
a、x x ︱ x x || b、0 x ︱ 0 x || c、x — ︱ x — || 教师出示乐器,由学生选择合适的节奏,并徒手进行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演练一次。拿乐器的同学是伴奏,没有乐器的同学是演唱者,教师是指挥。(设计意图: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作一些能力的拓展。通过对歌曲的处理,从认知到体验,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歌曲再表现
师生共同参加篝火晚会演出: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领唱、齐唱、第二段:女声、齐唱、加伴奏、第三段:齐唱、加伴奏、加道具(设计意图:歌曲的再表现,巩固教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今天参加的彝族篝火晚会,只是接触到的其中一个,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更 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
(五)课后作业布置 寻找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
(六)课后反思
《阿西里西》是一首彝族歌曲,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同时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光荣。
一、创设情境,增加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想象和创造,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7.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篇七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探究寓德育于地理教育教学之中,强化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地理教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地理教育指导纲要》和新的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出台后,地理教育已经走出了单纯作为一种实用科学学习的传统,成为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地理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价值观为目标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因此,探索符合地理学科新特点的德育方式与模式,将德育贯串于地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已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一、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它提供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授古今中外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内容,使其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因此,要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强化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必须紧紧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将地理教材中可以挖掘出来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必须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思维品格,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树立科学的精神。
要把德育寓于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必须把握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实事求是。即要从地理学科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将德育自然、和谐地融于学科教学。
[键入文字]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不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教育的内容,还需要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除了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外,还要注意改进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努力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过程中,在以自我为主体的活动中自然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二、把德育寓于地理教育活动之中
德育的实施应当按计划,按一定的程序,但更应认识到它无时无处不在,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德育的实施应当有说理、有引导,在明理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性教育的成效。因此,我们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外,还要注意寓德育于各种地理教育活动之中。既把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渗透到活动过程中,又强化活动过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能受到心灵的感动、震撼和启迪,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体验,促使其内在的道德认识外化为积极的道德行为。
学校中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活动是其有效的活动形式。例如,结合课本中《人口与人种》、《世界语言和宗教》、《合作与发展》等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组织自然地理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和旅游知识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自然地理知识或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录像;布置学生从动物、植物、水、空气或垃圾中选一个专题,设计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和制作环境教育的投影片。这些活动既可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又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念,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幼教专业等的思想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德育的实施还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键入文字] 生带进“社会”,把“社会”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明确责任、经受锻炼。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身边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例如,确立带有针对性的课题。如铁西商业网点分布的调查、影响铁西农业发展的因素的调查等,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到工厂、商店或农村进行参观和社会活动,使他们加深对铁西经济发展成就的了解,在丰富有关地理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类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实实在在而又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学习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坚持与学生身心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相适应的德育工作原则
为了提高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我们在研究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和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专家认为,德育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相适应,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与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德育不能强加于人,必须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必须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新变化,不断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克服成人化和形式主义弊端。要坚持上述原则,就必须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把握好四个方面。其一要强调了解。进行德育渗透,首先须深化对学生的了解。当前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等问题的出现和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变化的这些状况,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地调查、准确地了解,从分析现象到把握本质,才能使德育工作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二要强调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成效。我们要把学生道德观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有机地结合到学科课堂教学或教育活动中进行深入剖析、正确回答。从学生最关心[键入文字] 的、与他们学习生活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而不是从已经总结出来的教条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德育渗透。其三要强调养成教育,把“重人格”和“立规矩”有机结合起来。在摸清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和德育的总体目标,既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更重视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四要强调诱导和体验,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德育工作基本原则。在德育渗透工作中要注意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不断寻找教育的最佳点,既结合教学内容循循说理,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身边一个个日常的道德问题,把说教变成学生自主进行的道德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不断进行道德参与、道德选择的同时,增强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步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总之,把德育寓于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德育的实施途径和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我们地理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道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以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认真地探究这一课题。把德育贯串于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强调道德选择的过程中,经过判断、选择,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观念和道德准则,从而使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键入文字]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方案
8.九年级数学学工作总结 篇八
油江中学 刘刚
今年来我校面临转型,领导和我们在思想上都有一个共识:要创高一级学校,必须要有高一级学校的教法水平和教法成绩,而中考成绩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学校领导的督促下,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学科的中考目标,同时,制定了“个人责任制”和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围绕这些计划,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以强烈的科研意识投身于教法中,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积极努 力,出色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取得了较优异成绩。
一、依靠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教研气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班的成绩突出,不能代表整体水平,整体水平高,才能真正打得出去。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备课组的四位老师荣辱与共,相互支持和鼓励,课组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保质保量。我们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坚持不少于10次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老师的研究课给我们提供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集体备课时,大家毫无保留,广泛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研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效保证了教研的质量。我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强调个人的工作责任制,避免吃“大锅饭”,根据各人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订出了相应的奋斗目标。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打团体战的概念,没有单独冒进的念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二、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高考竞争的残酷,带来中考形势的严峻。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型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法方式,让他们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在普通班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提高。对于差生,我们本着提高一个算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收获,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潜能的机会。
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营造课堂教法高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法,大面积提高教法质量的关键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中考要取胜,必须从七年级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很重要,我们这次能取得好成绩,也就是因为有前三年的基础。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当然九年级复习的后期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两个月时间里,把七本书复习好,不讲技巧,不讲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们很讲究“精讲”这一环,学校给我们的教法时间与别的学科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对教师来讲,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对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练”这一环也是我们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基本上保证每节课有30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而练习题必须是经过我们精雕细啄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应变能力,及技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考是一场硬仗,要打好这场硬仗,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我们只有不断去面对、去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切实遵循教育教法的方针办事,团体智慧 + 个人努力 = 一定能成功。
9.一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九
市南路小学李丽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抓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品德教育范围很广,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针对性。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走进学校,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步入一名小学生,无论从纪律意识上,时间观念上,文明行为上,正确的言谈举止都要规范自己,入学教育的前一个月,每天利用晨检时间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一条,对照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热爱祖国,热爱老师,友爱同学,乐于助人的合格小学生。课堂纪律上,通过儿歌的形式,如:上课铃声嘀铃响,小朋友们进课堂,文具课本摆整齐,等候老师把课上。课间纪律要求:文明举止不喊叫,上下楼梯往右靠,教学楼内不乱跑,互助互爱不争吵。还有一些关于上好三操歌(眼睛保健操,课间操,早操),个人卫生儿歌,作业歌,升旗歌,上下学歌……让孩子们快乐地在儿歌朗读中督促自己,监督自己,努力让自己做到课堂认真,课后守纪的好习惯,遇到有表现好的同学,以此为典范鼓励表扬,让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楷模,耳濡目染规范自己,遵守学校制定的校规校纪。
文明方面,通过平日生活,以及阅读,品德课老师的渗透教育,让孩子懂得讲文明,有礼貌,平时会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老师好”,校外见到长辈会问“爷爷奶奶好,叔叔阿姨好等。”同学之间应如亲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彼此关爱,学会谦和,学会宽容,有爱心,伸出友爱的手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小到班集体,大到家庭,社会,国家。劳动方面,从小事做起,从家庭生活中做起,在学校,由于孩子们还不会劳动值日,所以从拣起一片烂纸做起,平日生活中教给孩子们如何扫地,如何擦黑板,如何墩地洗墩布,倒垃圾,回到家里,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努力去做,一个月下来,学生懂得课间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地面无杂物,勤敦地勤洒水通风的好习惯,以保证下一节课顺利进行,从中教育学生,每一个同学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班级卫生,以流动红旗为标志,以流动红旗为导向,渗透爱劳动及班级向心力,凝聚力的观念。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
(一)、以教材为主线,贯穿德育教育。根据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统筹计划安排,对学生进行系列德育教育,学会勤于思考,不懂就要问,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感受亲情的温暖,做个诚实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比如像学习《四季》、《哪座房子最漂亮》、《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借生日》、《雪孩子》等。
(二)以课堂为阵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随地的渗透德育教育;根据语文课的不同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由表入里,逐步消化,由知到行,由情达意,由外因转化成内因。
(三)观察辨形,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教“明”这个字时,我就引导孩子们观察 这个左右结构的字谁占的空间大,告诉他们,日是大哥哥,特别礼让月这个小弟弟,把大部分地方让给了月。这样孩子不但记住了明在写的时候要日小月大,还知道了要谦虚礼让。
(四)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二、日生活为内容,以活动为动力,推动德育教育
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找春天,学雷锋活动,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目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和教育模式。如:母亲节在班内号召孩子们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画画,写话。
10.六年级语文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篇十
本学期,我根据所教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培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结合第二单元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中华少年》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詹天佑及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了解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启发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少年强烈的使命感,并下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其次,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爱护动物,培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等课文时,紧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主题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资源,树立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
六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思想素养外,还需要具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教材也正好有相应的课文,我就充分利用教材,向学生传输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学《我的舞台》时,通过“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如何执着追求、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从中明白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勇气和毅力。
【数学学科德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科复习计划06-25
乐高教育数学教案11-18
数学学科年度工作总结10-08
数学科教学计划11-08
三年级上册数学科计划08-02
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10-08
2007学年数学科组工作总结06-14
高中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07-06
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08-05
数学学科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