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2024-08-10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精选8篇)

1.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篇一

,做会计只是一个死板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懂得经过数据管理来使企业达到更好的效益的话,那会

很吃香的。

财务管理跟会计是两个专业,按当时我们老师的说法,会计是管钱的,财务管理是管会计的,财务管理专业其实跟会计专业差不多,一般就是比会计专业多学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有限的几门课程,除了数学等基础课外,财务管理专业学的有财务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还有国际贸易类的一些课程,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讲的内容应该侧重财务分析,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企业今后的经营战略提出建议,同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区别

(一)会计学: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说白了,就是做账,把企业的发票等票据做成会计凭证,再登记入账,然后编制报表!其实质是,把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系统的核算一遍,以便报表使用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企业的各项业务,各项资产的金额,已经本期实现的收益!

(二)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管理、重在“理”。相比较与会计,倾向于对资金在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当然也包括使用后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学习如何使用企业的资金,如何筹集企业的资金(钱不够花的时候),用完以后,反思下这么用是否合理!

二、两者的联系

(一)会计做的帐以及报表,是财务管理者最重要的数据来源,财务管理分析大部分就是使用报表的数据!

(二)学会计的必须得懂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的必须要懂会计。因为,两者很多时候是互补的!

(三)目的都是提高企业效益;指向的对象都是企业资金。实务工作中。两者往往相互交叉,不分彼此。但是,两者的职能、内容都是不同的.三、关于两个专业的其他问题

(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必定会设置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定也会设置会计课程。

(二)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他们找的工作基本是互通的。也就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找的工作,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也可以找;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找的工作,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找。

四、如何选择这两个专业

如果你更喜欢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核算每一笔业务,那么去学会计专业。

如果你更喜欢思考如何使用一笔钱,如果凑集一笔钱,如何从银行贷到款,如何让企业少花一点钱,那么去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对内会计,做的是内帐,这种报表的作用是帮助经营管理者采取正确的经营决策,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会计是对外会计,是给投资者,税务局看的报表,重要的吸引投资和对外界负责。现在我们中国的会计还并没有把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严格的区分开来,财务管理还没有真正的作为一个职业存在于中国,但是在外国,财务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在中国,财务管理也将越来越中重要,所以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财务管理学的最基础的也还是会计的

基本知识,所以出去以后还是可以做会计的,因为你如果连最基本的会计都不会的话,那怎么更深层次的学管理呢、。管理是会计的更深一层,在企业里,做会计只是一个死板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懂得经过数据管理来使企业达到更好的效益的话,那会很吃香的。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本论文从现实经济状况、衡量标准、企业治理结构等角度阐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对立点,从而明确指出财务管理目标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演进是必然趋势。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近年来,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说法没有统一,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对其现实目标的选择加以分析。现就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来谈谈看法。

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未考虑同投入资本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不便于企业的比较。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它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但是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性和综合性,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很难体现出来。

4、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市场化较早的国家一般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但是该目标存在重大缺陷:(1)使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2)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克服了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在对以上几个财务管理目标的对比分析可知,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对其界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范围。就我国而言,更加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通过借鉴以下两种财务管理目标模式,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1、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两种财务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银行制度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

(1)美国模式:企业的个人股东居多,股权比较分散。

①劳动力市场比较发达,员工和企业之间没有稳固的关系。员工很少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比较关心当前的工资和奖金的高低。②美国债权人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当企业财务状况好时,银行会主动提供贷款;反之,当企业经营业绩不好时,则要求企业清偿债务,甚至可能要求企业破产还债。(美国政府认为,管的越少就是管的最好。政府一般不对企业干预,但要求企业遵循有关法规、法律。

(2)日本模式:

①日本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以法人为主,股权相对集中。股票不经常转让。②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关心是比较多的。政府通过各种中长期计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经营、财务决策。③日本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80%左右,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稳固、密切的关系,债权人在企业出现展示困难时。一般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研究表明:美国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各利益关系人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在美国,美国公司的财务经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

目标.而股东财富主要表现为股票的上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又转化为股票价格的最高。在日本,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在企业财务决策中都起重要作用,财务决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得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同时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最明显的区别。

2、影响我国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经济现状

(1)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总体来说还不规范,信息传递速度慢,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力较差。

(2)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会产生一种程度的影响。

(3)中国政府目前还不可能向美国政府那样对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预。在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只是应当尽可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而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地发展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衡量

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控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科学设定薪、息、税和净利等权数的前提下,谋求其加权和的最大。即用相关者利益为指标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

三、从企业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1、两种企业治理结构的对比

从企业治理的主题角度来说.美国模式可称为“股东至上”模式。日本模式可称为“共同治理”模式。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理财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为股东利益服务,还是为利益相关者或当事人的利益服务。“共同治理”的逻辑是强调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这种企业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符合契约主体机会平等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及理财目标的发展变化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由于这种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因此,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3、“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财目标是企业合理的选择

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的逻辑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个人利益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有所增加,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更有利于协调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1)--

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单独凭借企业自身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形成多方的合力。一方面政府从立法、金融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持;社会建立完善的服务和监督体系,创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苦练内功,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调查显示,做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仅占46.6%,未做过的占53.4%,个别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

明,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三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四是银行体制缺乏活力,营运方式呆板,贷款门槛较高;五是无直接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一般通过增加股本金和银行借款融资,政策上不允许发行股票和债

券筹集资金。

2、财务意识薄弱,财务结构失衡

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另一方面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中小企业发展如此迅速,与高速成长战略有着直接关系。高速成长战略必然会造成资金短缺,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又会加剧债务水平,造成企业过度负债。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就会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加快了财务危机的爆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倒闭、破产的道路。

3、经营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素质局限,不懂得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讲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辟二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转变商业银行的观念,由被动贷款变为主动贷款,发挥银行对中小企

业的促进作用,要改革和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城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以辖区内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向区县延伸分支机构;省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则以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办的初期不应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

2.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这牵涉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财务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1)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

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看得远一点,以增强其风险意识。为此,应

从以下几个制度上入手加强管理。首先重视企业财务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指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2 人或2 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管帐”。这样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其次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实施是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再次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字,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人员应拒绝执行。由此对于控制发生不合理的支出及保持支出的合法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3.财务分配活动的创新。在工业时代,物质是第一生产要素,谁拥有了物质资本,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享有收益的分配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因此,按“知”或按“智”

分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四、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网络财务

知识经济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经济,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将逐渐向网络式财务管理变化。网络财务系统突破了空间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管理能力能够在网上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节点。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实现,例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强化了主管单位对下属分支机构的财务监控。网络财务的远程处理和协同业务能力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跨进。网络财务在时间上,实现了会计核算动态化、实时化,使得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极大地增强了财务处理活动的及时功能,提高了会计的价值。我国中小企业应牢牢把握住网络财务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机遇,使企业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经营更上一个台阶。

五、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表现在: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及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资本流动加快,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如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知识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会使现有资本结构不稳定,技术资本的泄密、流失、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是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由于上述原因,迫切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合理规避风险。

六、信息披露的创新

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对外公开,主要取决于其社会影响。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大部分进

行了审计,从增加企业社会信用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有必要建立如下披露体系:

1.小型企业可自行选择是否对外披露,若披露,对外披露的报表必须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披露时间比中型企业可更长,此外,还应加强企业社会信用的宣传,造成披露信息的企业具有良好信用的氛围,给予纳税或银行信用方面的便利或优惠,促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披

露。

2.建立地方性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媒体和渠道,如工商、税务系统的出版物或网站,可供社

会公众随时进行查阅。

3.强调对成长性的披露。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板的公司通常盈利现状不太理想,但成长潜力较大,同时公司的风险也大。为了减少风险,必须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进行披露。通过对成长性披露,也可以让一批质地真正好的公司受到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青睐,求得发展。

七、财务监管活动的创新

中小企业约占40%的比例都是兼职会计,还有约10%的比例是会计记账机构记账,大多仅限于简单记账的财务管理。这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中小企业自身财务总监管理的基础上,应设立政府管理的公共财务总监机构(第三方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中小企业的行业分类,由专门的财务总监(专家团队)定期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社会化监督管理,参与中小企业重大投资、经营的决策,进行行业性的财务分析,提出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方案。

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可以说不创新则停顿,不创新则衰退。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必然选择。浅谈企业如何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

系(1)【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 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当前企业市场经济竞争中,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机制。

【关键词】企业 体系 财务管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

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2.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篇二

1.1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的, 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以下几类:企业在资金市场上筹集资金时, 所产生的企业与股票持有人的净资产所有权关系;发行长期债券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由于企业与企业股票、债券持有人发生了一系列的财务关系, 因此财务会计必须按照其职能要求, 将这一系列的财务活动定期地在证券市场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充分体现出来, 各股东、债权人才能据此做出投资决策, 此时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主体为企业的所有者或债权人。由此可见,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外部相关部门或机构, 而其实现的目的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对财务进行及时定期的报告来实现。这方面的特征可以通过其“外部会计”的别称得到体现。

1.2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会计”, 其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服务, 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其具体职能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在高度发展的市场条件下, 引进了市场机制“优胜劣汰”, 从而出现管理不善而破产、重组、兼并等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企业若不能实现对自身的有效管理, 则就会陷入破产、重组、被收购或兼并的困境。由于财务会计在功能上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的产生满足了企业在管理上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管理会计在企业进行战略投资、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 提供优质高效的会计信息, 给相应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数据分析与支持, 从而使企业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从容地应对各种变化和复杂情况。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初步看出, 管理会计, 在服务主体的定位上, 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的主要管理者, 这也是管理会计被称为“内部会计”的重要原因。

2 会计主体的区别

根据会计主体的定义, 我们可以知道, 它决定了会计核算的相关的范围和具体的内容, 是会计核算中, 首先要确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主体范围之内的相关经济活动, 有关会计从业人员都要对其进行严格地认定、量化和对相关人员进行会计报告。而不在其范围的经济活动, 会计从业人员则无需对其进行会计上的考虑。从另一种角度来看, 会计主体是对整个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核算, 也就是说, 会计主体是面向整个企业的。相比之下, 管理会计, 则主要是从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单位的角度出发, 对企业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从而为重要事项的决策提供依据, 并相应地减少经营活动中的风险。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对企业内部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其会计主体往往并非是一个单独的存在, 相反是多个存在的有机构成。

3 约束依据的区别

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外部的各报表使用人, 因此公众要求其出具资料的规范及统一性, 为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国家财政部颁发了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 以便规范企业的会计程序、会计方法, 确保企业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基本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使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财务会计上客观的历史还原。因此财务会计应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 同时受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约束。相比之下, 管理会计在受到外界的约束方面要比财务会计少得多, 因为其可以对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一些具体规定不予考虑, 只需要从管理者的实际需要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管理会计里面的基本原则及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对具体的财务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以为企业提供的更加高效的会计服务。

4 会计程序上的区别

财务会计和会计程序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通常其会计信息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签字后, 向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定期的报告, 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财务报表来完成的。相比之下, 管理会计则具有处理方式上的不定期性和会计程序上的相对随意性, 它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拥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格式上等诸多方面都没有具体固定的要求, 这些都依据管理人员的实际需要而进行个性化的制作。

5 会计工作时间周期不同

由于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人且受到的约束较多, 会计工作具有很大的规范性、规律性。因此它对外编报基本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则很少有弹性。相比之下, 管理会计则在会计期间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 当然其也因其自身的职能而具有较高的时效性。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具体操作中, 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从而更好地为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

6 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不同

财务会计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报告特征, 其信息主要通过编制基本财务报表, 提供系统的、连续的、综合的财务和成本信息, 且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 并具有可用货币量化性。管理会计由于其固有的内部性, 使得其在报告的形式上, 不同的企业会各不相同, 同时其不对外公布的特性, 决定了其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 也不对外部人员负任何的法律责任。在信息载体方面, 财务会计主要信息载体为各类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 而管理会计的信息载体主要为企业的账簿资料及各类数据报表。

7 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同

财务会计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且要求必须了解一定的财会法律法规, 并且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还应具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管理会计主则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对较高的对经济现象敏锐的观察反映能力和高度的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简要分析,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 同宗同源, 既有联系又存在许多区别, 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共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潘飞.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案例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2.[1]潘飞.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案例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2.

[2] (美) 罗纳德w希尔顿等著, 管理会计学:在动态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2] (美) 罗纳德w希尔顿等著, 管理会计学:在动态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

3.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篇三

关键词: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 分析 控制 管理

一、前言

上个世纪中期开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就从会计中分离出来,属于其中的两个不同的分支,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运用与核算,依据是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属于会计,但是主要是保障报账形式;管理会计也属于会计,他们提供的财务或者其他财务相关的信息是非强制性的,这些信息为企业提供管理依据,满足企业信息需求。管理会计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多样,程序样式多种,以此对企业的未来进行规划,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它的性能属于企业经营性。本文主要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关系及区别作出浅要分析。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尽管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是二者提供服务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企业会计管理的总体要求,它们为实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目标以及利益相关者服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组成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最核心的位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属性相同

会计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服务而诞生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属性。它们都是管理活动会计,都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是通过对收集的信息处理、加工,然后利用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来掌控经济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的记录以及总结;而管理会计是通过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定,其侧重点在于过程的控制以及决策。两者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而存在的。

2、目标相同

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属性都是会计,所以它们都有着会计的基本职能,那就是对企业运营的监督和反映。管理会计通过一定的手段或者是技术,来对企业运营中的活动或者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和管理;财务会计的核算是为了通过所得到的信息,来对人们的行为或者决策产生影响。所以两者都是为了服务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他们都为了满足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针对对象相同

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是通过人的加入、设定目标、收集、加工以及利用经济信息,进而做到对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和调控,促使利益相关者或者是管理者对利弊分析更明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的两部分,所以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从整体而言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价值运动和物资的运动作为基础的,信息运动作为其运行的纽带。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更是会计科学向综合会计以及边缘会计发展的一个产物,这是其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而成长起来的一种科学。财务会計和管理会计两者之间除了上述的相同点外,同时还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1、会计的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的工作只是针对整个企业,重视对经济信息的收集;而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内部的各负责单位为主体,其行为管理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对整体企业有一个兼顾。所以总体来说,财务会计的工作更广泛一点,而管理会计的工作就更细节一点。

2、职能各异

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内部管理系统,它的工作偏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这就摆脱了财务会计中“公认会计原则”的束缚,工作方案多样,没有严格的工作程序限制,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是通过企业运营方法,帮助责任主体修订工作的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责任主体的行为。同时管理会计还非常重视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企业内部多方面的影响,根据企业的预定目标来制订工作方案,同时履行预测、规划和决策等职能。而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是为企业的外界利益提供信息,所以其工作的方式是一定的,而且有着统一的工作制度,它主要为债权债务人、股东以及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属于报告型会计。

3、信息特征各异

财务会计的信息主要是企业以往的经济信息,而管理会计的信息却是跨越了整个时间,包括对未来的预测。财务会计对外公布其所提供的信息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报告日期和固定格式的报表,而管理会计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条款。管理会计向企业提供分析和处理后的信息,其内容包含价值单位和非价值单位,例如企业的某一个工作程序中的工人的价值单位,都是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考虑内容,企业的后勤也是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的。其次管理会计还可以为企业的内部提供一些没有法律作用的信息,完全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存在的。从上述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对比分析中得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会计系统的一部分。管理会计一般情况下要受到财务会计的需求的驱动,所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决定了他们在应用中的职能,同时也加强了两者的协调和沟通。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沟通,来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管理者对经济形势的决策和推断,满足不同组织外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减少了以往对信息浪费的现象。总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各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两者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协调沟通关系。

参考文献:

[1]傅丹.成本管理会计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4期

4.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篇四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两个分支其本质都是经济信息系统。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把资源委托给经营者运用,经营者则承担资源的委托责任和获取相应的报酬。企业内外部的主要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差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差别集中表现为两者具有不同的目标及信息处理系统结构。

1目标的差异

目标在这里基本上是两个问题:一是谁是信息的使用者,即香水共信息;二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既包括企业内部,也包括企业外部。而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集团,尤其是哪些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好坏对他们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类似的信息使用者应是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即主要的信息用户。在我国,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还应考虑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需要。财务会计信息通常是借助于通用的财务报告传递给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中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报告的信息主要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管理会计则不同,它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当局所需要的主它要信息主要是有助于他们进行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和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他运用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作业成本及分部成本等新型的成本概念,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需要,面向现在和未来,利用本企业对财务报告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全方位决策的方案。

2系统结构的差异

正如上文所言,财务会计输出的对外财务报告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较为严密的要素所构成。财务会计系统结构的特点是:第一,它主要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表外信息披露等程序所构成米一个程序都有特殊的标准和方法。一切经济数据必须通过桑树程序加工,才能记入财务报表。第二,财务会计的处理程序和最终编制财务报表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第三,按公认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尚需独立公正的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进行审计,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和表外信息一般应由企业以外的专家进行审阅。

管理会计信息的加工和输出没有一个特定的系统结构或模式,它主要通过预测、计划、计算、评估、比较等程序来完成,不受会计准则的制约,主要面向未来,运用预测科学、决策理论、行为科学和现代数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管理会计的程序和信息输出,不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但获得管理会计证书的会计师可以提供咨询和服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并非绝对的,两者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联系:一是二者所使用的基本信息同源。管理会计所使用的资料固然很多,但绝大部分原始资料都来自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只是管理会计依据其信息要求对这些资料进行相应处理和加工。二是服务对象相交叉,职能目标相通。财务会计虽为“外部会计”,同时也为内部服务,管理会计作为“内部会计”,同时也为外部服务,只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二者虽然核算方法、程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职能目标却是相通的,都作为信息系统向企业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起着参谋、咨询作用。三是都要求核算资料客观、真实,并易于验证。

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你就参考一下,不一定准确)

财务会计指的是对企业当前的会计进行分析、计量,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企业以后的营运,着重指未来

资本性支出:假如企业购买一台笔记本,而这应该记入企业的固定资产,而不应该记入管理费用,它能为企业在会计几个为企业带来收益。费用性支出:其实我感觉应该是收益性支出,假如企业购买办公用品,这些用品在企业一个会计之内用完,没有任何资本性收入。

5.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篇五

破产清算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有什么区别?

在破产清算工作中,财务会计称为破产清算会计。破产清算会计须具备会计师(或助理会计师)资格并具有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方能胜任。破产清算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有哪些区别?其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起点和终点的不同 企业会计在企业经过工商注册成立后,会计开始建账,建立新账时各个科目的起点均为零。会计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立会计科目;核算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核算利润;进行利润分配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达到资本积累的目的。 而破产清算会计是破产企业在宣告破产并成立破产清算审计组后开始工作。破产清算会计建账的起点是以企业破产前专项审计报告为基准数,应当在清算开始日另立新账。会计应接受清算组的指导,协助清算组对企业的各种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登记,编造清册;同时,对各项资产损失、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定查实。破产清算会计要根据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会计处理。破产企业经过破产清算后,账务各个科目最终归为零。破产清算的过程也就是如何将破产企业的债权、债务和资产归为零的过程。会计账务将记录这一全过程。破产案件终结后,经过工商注销,标志着破产企业的消亡。 二、会计原则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的原则之一是持续经营的原则。会计记帐要有连续性,不得因为企业会计人员的更换而中断。企业在发展、在持续经营,会计就要连续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而破产清算会计的`原则之一是一次性原则。从清算之日开始,到清算终结,破产企业经过清算后账务各个科目最终归为零,企业消亡,会计工作终止。 三、设置会计科目不同 在设置会计科目方面,破产清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有区别的,企业会计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而企业破产进入清算阶段后,会计要根据“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会计处理,在设置会计科目和结转期初余额时有些科目需要合并。如: (一) 资产类: (1)“银行存款”在结转期初余额时将原企业科目中“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 等明细科目的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银行存款”科目。 (2)将“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等材料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新设置的“材料”科目。 (3)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科目的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投资”科目。 (4)将“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减去“累积折旧”科目余额后的差额(即固定资产净值)转入新设置的“固定资产”科目等等。 (二) 负债类: 将“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科目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借款”科目。 其他各科目可根据清算需要决定是否合并。 (三) 损益类: (1)将原企业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及“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的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清算损益”科目。 (2)要根据债权人大会及人民法院核准的清算费用支出计划设置“清算费用” 明细科目,核算被清算企业在清算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3)设置“土地转让收益”科目,核算被清算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以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支付的职工安置费等。 清算组可根据被清算企业的具体情况,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四、帐务处理不同 在清算期间,处置破产财产、发生零星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要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6.会计与出纳的区别 篇六

关于会计与出纳的区别 1、财务包括出纳和会计,一般公司要有3个基本的存在,出纳,会计,财务负责人。一般说的财务指的是财务科。

2、会计要做的份内事也就是登帐和记帐还有出报表啊.我们这的会计是没什么事可做的,就是月底忙点.平时就是做做转帐凭证,登登帐.

3、以前出纳,经常做的`就是填写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偶尔去银行查查款,每月去国税局报税。

4、员工来报销,是由员工自己填写报销单,然后到会计那审核,审核后由出纳给钱.出纳再根据报销单做凭证.

5、制作记帐凭证,严格来说是由按日期一笔一笔编制.如果是收款凭证或是付款凭证最好是按日期编制,因为随时要登日记帐,至于转帐凭证,可由会计做也可由出纳做.

6、会计和出纳是企业搞好财务会计工作,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岗位。

7、他们是又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所谓区别,是会计出纳所负的责任不同,出纳员在小型企业里又管现金,又管银行,即要负责现金的结算,又要负责银行存款的结算业务。所以主要是记好现金和银行存款两本日记帐,每月按照要求编号银行余额调节表,保证经管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帐帐、帐实、帐表相符。

8、而会计人员除了出纳的工作外,整个会计核算都要由会计负责,尤其在小单位又是

会计又是会计负责人,从设立账薄到填制会计凭证,从平行登记总帐、明细帐到编制会计报表,还要完成纳税申报和成本核算,担子是非常重的。只有出纳和会计密切配合,才能把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搞好!

9、会计从其所分管的账簿来看,可分为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和出纳。三者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第一,各有各的分工。总账会计负责单位经济业务的总括核算,为整个单位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总括的全面的核算资料;明细分类账会计分管单位的明细账,为单位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明细分类核算资料;出纳则分管单位票据、货币资金,以及有价证券等的收付、保管、核算工作,为单位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总体上讲,必须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和会计档案保管,不得负责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账目的登记工作。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则不得管钱管物。

7.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篇七

战略管理会计最早是由英国学者Simmond于1981年在“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提出来的,此后,人们更加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战略管理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管理由传统的仅注重内部管理,发展到现代的既重视内部又重视外部的战略管理,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范围必须加以扩展。为了适应这种管理内容的变化,这就需要在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形成诸如适应战略决策需要的战略成本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等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战略管理会计。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支持

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管理的迅速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必须进行革新,向战略管理会计过渡。传统管理会计不能适应战略管理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 传统管理会计失去了真实性。

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同建立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的制造环境不相适应,因而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真实性。近年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计算机一体化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环境和适时生产系统 (Justin Time, JIT) 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潮流,深刻动摇了管理会计的传统方法。 (1) 成本计算方法亟需改进。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资金、技术密集化程度日益提高,活劳动在投入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这两方面综合作用导致企业成本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日益下降,而各项间接费用则大幅度提高。成本结构变化了,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仍采用工时等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造成了成本信息失真。因此,寻找真正的成本动因,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势在必行。 (2) 业绩报告系统需要加快更新。传统的业绩报告一般是一月、一旬或一周编报一次,时效性较差。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的制造周期一般是很短的,通常要求在问题发现之时或当天就能取得相关的信息。此外,传统的业绩报告中缺乏与企业战略直接相关的非货币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等。

2、传统管理会计重点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除了成本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没有能够提供,这就会使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市场、管理战略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

二、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风险因素。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则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根据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和具体目标,可总结出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下面这样的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形势、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具体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战略目标群体的教育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新的法律的出台及原有法律的变更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整个经济市场、自然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动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更关注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全局利益

传统管理会计注重对投资方案的评价仅限于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展开,企业经营业绩也只表现在当期的利润上,只注重追求企业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因素,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战略管理会计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决策行动,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全局利益的最大化,着眼于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战略管理会计更具有全面性

同传统管理会计不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范围更加广阔。它既重视主要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着眼于现有的活动即经营范围的活动,还放眼于各种可能的活动。战略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广泛,不仅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财务信息,而且大量提供诸如市场占有率、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度、产品质量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四)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

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即对那些相对不太可靠但又相关的信息,只要在披露的同时披露其计量方法和假设即可,这样,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战略决策。

摘要:战略管理会计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 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的有关理论基础之上, 并以管理会计手段, 运用会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新领域。本文将对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其与传统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 2001.

[2]、怡桂香, 李丽君.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及其内容与方法的创新[J].商业经济, 2007 (6)

[3]、牛淑华.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及特点分析[J].北方经济, 2007 (5)

8.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的区别 篇八

业余和专业,听上去好像是一贬一褒,其实,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让刘翔去跳水,他就是业余的;当然,让胡佳去跨栏,同样也得承认是业余了。下面是AMT的一位顾问和客户老总交流后的记录,看看确实有点意思。

有一次晚上和客户老总沟通我们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并说明解决思路。老总听完后,很吃惊地看着我,冒出这么个问题:为什么我十年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你却可以用一两个月就想明白了?当时没思想准备,想了十秒钟,大体说了这么一席话。

×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归根到底一句话:你十年想的问题太多了,而我这么多年就考虑一个问题:怎么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今天给你汇报的,就是这个问题答案的一部分。这么多年我只能想明白这样一个问题,而你只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笑)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管理其实也是一门专业,就好像我们不学解方程组的方法,就很难解决3个以上未知数的应用题一样,光靠我们去试,去猜,是很难找到答案的。我相信你上了EMBA会有这种感受,很多以前不是想得非常清楚的问题,现在可能就想得很明白了。其实,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包括去看书,去学习,去请教一些知道这些答案的人。

还有,对于我们而言,一个方面有机会去很多企业做项目,做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其实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很多问题还是很有共性的,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可能在其他企业也碰到过,他们已经解决了,我们总结一下,就卖给你了,所以,说白了,我们有时候就是在贩卖知识(笑)。还有一个方面是因为我们在企业内部做项目的时候,可以听到各个层面的人的问题和想法,因为我们和他们没有利害冲突,他们愿意和我们交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所以我们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再总结归纳一下,就又卖给你了。所以,说白了,有时候我们就是一个二传手,把企业各个层面收集到的信息,梳理一下,揉一下,就又卖给你了(笑)。但要是你自己去,可能他们还真不敢讲真话,讲实话。讲实话,这个东西比较重要,我们比较容易做到,是因为我们的位置比较特殊,而不是因为我们水平高。

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你没有时间,你的时间太值钱了,而不是你想不明白。因为你有更宏观更重要的事情要考虑,就把这些看起来比较小,却比较复杂,也比较烦人的问题交给我们去处理吧。

老板听完略有所思,却感觉非常舒服,我想心里边应该比较满足,因为觉得自己虽然很牛,但实在太忙了,还是花点钱搞定吧,免得再烦了。

其实这段对话已经揭示得很明白了,在企业战略执行保障体系(SISS)里的每一块去耕耘,是AMT的工作,说白了,是吃饭的营生,所以必须努力做成专业的。而对于企业里的人来说呢,做好企业内部的各项实际工作,开拓市场、提升业绩、抓好管理、培养员工等等,这些才是他们要下力气去深化的。因此,大家根本就是奋斗在不同领域,当然是互为专业,又互为业余了。

咨询的专业性体现在哪儿

第一:咨询能帮助企业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广泛存在而不为管理者所知的事实。

所谓旁观者清,由于顾问特殊的第三方的身份,能进行广泛的调查并比较容易获得真实的信息,经过顾问结构化的归纳和总结,往往会得出令企业吃惊的结论,其实这些问题和事实是广泛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只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分析。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老总对调研访谈后所谓的诊断非常感兴趣,一则希望听到来自各方面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顾问能够把问题体系化。这些广泛存在于企业内部而未被系统化显性化的问题对企业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时甚至会得出与经验完全相反的结论,这让管理者大为吃惊。而一旦发现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非但不那么困难,而且非常有效。

第二:咨询能帮助企业全面系统地了解外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管理上的问题就是这么奇怪,很多发展中的问题是非常相似的,很多解决方法不是有多难,而是不知道。在企业中的管理者往往比较难以全面接触到外部的做法,对行业或者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或许知道一些,但不够全面,而且没有体系化的归纳。而顾问就有这个优势,一则对其他企业尤其是做过咨询项目的企业能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也善于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和表达,一旦全面而且变得体系化,就会对企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也更容易进行操作了。

第三:咨询能帮助持续地推进问题的解决。

我们在咨询项目中往往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问题,企业里的人都心知肚明,甚至于已有好的解决办法,但就是没有人去推进问题的解决,因为很多问题,由于部门分工的原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问题就会被拖延,被积累。而一旦启动咨询项目,作为项目目标,顾问会持续关注并推进问题的解决,不解决这些问题誓不罢休,于是就会召集企业里面相关的人坐到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落实责任人就行实施。

上一篇:关于春联的种类及例子下一篇:《我不》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