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2024-07-04

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精选7篇)

1.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篇一

扬子晚报消息:3岁的小男孩每天晚上都跟妈妈说,他在幼儿园交上了个名叫查理的好朋友,还夸奖查理如何勇敢、如何聪明,对自己又是如何讲义气等等,简直把查理形容得活灵活现。然而待母亲去幼儿园开家长会时一问教师,方知幼儿园根本就没有叫查理的孩子――显然这个查理子虚乌有,完全是儿子杜撰的人物。

2岁多的小女孩珍尼把自己的一个布娃娃取名为简,并一口咬定简就是自己的妹妹。此后珍尼便在一个完全臆造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向往着姐妹俩一起上天入地,甚至想像着她们都嫁给了一个古代王子……更令母亲气恼的是,每当母亲为帮助女儿恢复正常而取走这个布娃娃时,珍尼便又哭又叫,仿佛被夺去了最爱――她已离不开这个幻想中的妹妹简了!

可能不少的爸爸妈妈都受到过自己年仅2-3岁的孩子讲述的故事或有趣经历的欺骗或愚弄。经历了多次愚弄,或面对多次无计可施的尴尬之后,很多爸爸妈妈颇觉忧心忡忡――要是孩子经常沉醉于幻想之中,那么他们今后的人格成长是否会受到致命的消极影响?

但美国教育界权威却认为,幻想,甚至带有荒唐色彩的幻想,一般集中发生在孩子的.幼儿期,即2-4岁之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而且对孩子的人格成长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而在孩子长到四五岁之后,单纯幻想便很少光顾孩子的精神世界,取而代之的往往是更为理性的想像。

2.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篇二

“乔布斯去世, 我第一时间通知正在读书的女儿。她的第一反应是:‘他是谁呀?’我说, i-Pod、iPhone、iPad、Mac都是他创造的呀。女儿这才觉得此公了不起, 不过还是没有太大震撼。原来, 乔布斯创造的这些东西, 女儿一个也没有。她的同学们都换了好几代苹果产品, 但她从来不稀罕, 没有要过, 毫不受同伴压力的影响。”

小女的特立独行, 引来不少网友的赞扬。不过, 反对跟帖也来势汹汹:“你女儿真可怜呀!”“不怕有人说她是个畸形人 (freak) 吗?”“她社交有问题吗?”“不知道乔布斯, 还见识过什么?”

其实, 女儿不知道乔布斯, 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我也及时给她补上了这一课, 但是意外并不代表失望。她刚刚读完《伊利亚特》, 完成了布匿战争的研究。若说知识面, 她在同龄人里鹤立鸡群。她不知道总有她的道理。毕竟, 乔布斯的那些产品, 她都没有用过。但是, 这方面的落后, 并不妨碍她比那些使用这些先进玩意儿的同龄人知识更丰富, 更有创造力, 更有领导力。一个人是否有创造性, 更要看她对自己事业的专注, 看他能干出些什么事情来, 而不是享受了多少别人创造的果实。

如果还觉得这些像是空洞的说教, 那我们不妨问问:乔布斯自己怎么教育孩子的?可惜, 这涉及家庭隐私, 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回答。但是, 那些在乔布斯式的创意文化氛围中工作生活的、对高科技的理解远远超出常人的IT (信息技术) 精英们, 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什么样的理念呢?

《纽约时报》头版曾发表过一篇非常有趣的报道, 讲的是位于美国加州Los Altos (洛斯拉图斯) 硅谷中的著名私立学校WaldorSchool of the Penin-sula。这里是苹果、雅虎、谷歌、惠普等著名公司的工程师和高管们的孩子读书的地方。3/4的学生来自高科技背景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来说, 这所学校最大的“卖点”是“低科技”:在那里, 教育的基本工具是笔、纸、毛线、纺针、胶泥以及各种书籍。不仅教室里禁止使用电脑, 老师们甚至对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脑也非常反对。学校的教育哲学是通过动手操作、身体的运动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 技术往往被视为是学习的障碍。只有到了八年级, 学校才容许学生有限地使用若干技术工具。

正是这样的教育, 使许多精通高科技的家长不惜支付高昂的学费把孩子送来。一位在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工作过、目前正在创办新兴科技企业的家长说, 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投入” (engagement) 。这种“投入”在本质上是人际间的互动:和老师、同伴不停地交流。而电脑、网络等, 往往让孩子从这种人际互动中分心。不懂高科技的人往往急着要让孩子学计算机, 但在这些真正搞高科技的人看来, 这是最不用着急的事情, 因为把握这些现代技术如同使用牙膏一样简单。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遇到问题总要试图寻求解决办法, 这是其学习的动力所在。作为家长, 要鼓励孩子独立探求。可人类毕竟有了几千年的文明, 对各种问题都已经有了许多现成的解决方案, 包括i Pad在内的一些电子产品就是这些解决方案的成果。如果把这些现成的解决方案简单地塞给孩子, 孩子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探求呢?更糟糕的是, 新奇的技术太多, 什么神奇都能创造, 孩子只会对前人的创造惊叹不已, 进而产生依赖心理, 觉得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会有新一代更酷的东西来应付。自己就更懒惰了。

在同伴们不知道怎么消磨时光时, 女儿总能发明出一些游戏来让大家一起玩。如果她不挑头, 那些已经换了几代iPod、i-Phone的小伙伴们往往就无所适从。有时, 大家坐在那里, 各看各的i Phone, 彼此之间的交流反而没有了。最近媒体上也不停地对此进行讨论。

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也会滋养懒惰, 所以,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 要尽可能保持世界的原初状态。把现成的解决方案或道具移开, 这样才能解放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实, 即使是禁绝电脑、计算器等, 纯粹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的原初状态也已经不存在了。比如, 即使孩子仅靠一支笔、一张纸来解数学题, 像十进位这种数字系统已经是前人组织好了的。如果我们再把前人制造的各种现成道具交给孩子, 最终有些孩子会发展到连游戏都不会玩、一定要有个什么机器代劳才行的地步。试想, 如果20世纪60年代长大的乔布斯执迷于当时的时尚, 对新款汽车、摩托车穷追不舍, 他还会是今天的乔布斯吗?

3.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篇三

无论在中考还是高考中,作文都是最大的一个考题。作文的成败决定考试的成功与否,这个已是共识了。学生怕作文或写不好作文,原因有多种,学生最常说的是“没啥写”或“不知道写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以前总是批评学生“平时积累得少”。本来,因积累少而没什么写是合乎逻辑的,可是却常常遭到学生的反驳:“我光读书笔记就做了好几本,还背了很多古诗名句。就是到时候想不起来。”也常常听学生们说,平时读文章,看到人家的作文里引用的名句呀事例呀,心里常常不服气,“这有什么稀罕的,我早就知道了”。不知道各位同人有无相同的经历。

语文学习靠的是“零存整取”,语文材料库是靠日积月累充实的,即使在整理上下一番工夫,也很难做到全面系统。平时作文时间较充裕,心态也平和,写起来还顺手,有时还有下笔可千言之感。考试的时候就不同了,时间紧张,心情更紧张,越紧张越想不起来,越想不起来越紧张。最后,只有匆忙应付,凑够字数完事。作文质量可想而知。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做法是“给学生一个搜索引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大脑的仓库中搜索材料。下面我以“生命中的探索”话题为例,具体说明这个“搜索引擎”的各组成部分。

(1)词语、熟语、名言

独树一帜独辟蹊径开拓进取披荆斩棘执着勇敢坚持不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裹足不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打破一切,寻求一切,敢作敢为敢破坏,这就是真理和生活。--雨果

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在它的深处保存着无数的奇迹。--别林斯基

(2) 名人事例

神农尝百草唐三藏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日本派出遣唐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尔文环球考察自造火箭向宇宙进发的明代的万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稻田中探索第一个走出无名山谷的先驱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走过三峡的`人等等

(3) 自然界的例子

种子破土而出是探索果实落地也是飞蛾扑火凤凰涅磐溪流跳下悬崖变成瀑布黄河九曲东流入海鹰击长空驼走大漠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也是探索

(4) 现实生活事例

一国两制的政策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科技领域各项革新等等

总之,“搜索引擎”大体包括这四方面:(1)词语、熟语、名言--(2)名人事例--(3)自然界事例--(4)现实生活事例。每一部分都可以有正反两方面。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加一些部件,使这个“搜索引擎”变得更加精致好用。

4.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篇四

在接待家长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家长这样的困惑:

“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最近老是不完成作业,可我看到孩子每晚要写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

“孩子回家说,今天上课时明明不是自己说话了,可老师偏偏怀疑自己,说自己是班里的“祸害”,感到很憋屈,我该怎样对孩子说啊?”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把我单独留下,说了一大堆孩子的不是,并且说家长如再不想办法让孩子改正,就要考虑让孩子退学,这可怎么办?”

如此类的问题,大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家长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从孩子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作为家长,我们就有相当一部分精力随孩子一起与学校、与学校老师连接了起来,怎样做好家校结合成了摆在我们每位家长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有位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朋友有一天向我诉苦:“从小学毕业到现在二十几年了,孩子上学才感觉到,自己对现在的学校和老师还真是不了解了。该怎样和学校老师打交道呢?”

是啊,想想我们即使从大学毕业算起,到孩子上学也至少有十几年,如果从上小学算起,至少有二十几年了。这一二十年的时间,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现在,孩子上学了,又把我们与学校、与老师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掌握科学合理的处理老师、孩子、家庭之间关系的方法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一,老师对孩子评价概述;二,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类型;三,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原因分析;四,家长怎样处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一、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概述

1、老师对孩子评价的渠道家长会,打电话,当面交流,写评语,通过孩子反馈;

2、老师对孩子评价的内容

从评价的性质来分:孩子表现优秀的方面,孩子表现不好的方面,孩子在学校的平常表现;

从评价的角度来分成绩,行为,性格,品德;

从评价的主体来分班主任老师的评价,任课老师的评价;

从评价的时间来分随机性评价,具体事件的评价,阶段性评价,学期总结评价。

老师都是经过专门系统学习的教育专业人才,又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在评价孩子方面一般是比较准确到位的,这对我们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科学开展家庭教育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但我们也应该想到,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老师也是普通人,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在评价孩子时同样可能出现许多不正确的时候和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进行再评价,引导孩子辩证的分析理解老师的评价,避免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要充当好孩子的“保护神”。

今天主要给大家交流一下老师对孩子不当的评价。

二、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原因分析

1、受社会、学校大环境的影响。

我们应该清楚,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大多还是在扎扎实实的搞“应试教育”。“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现象还是在普遍的。社会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以及格率、优秀率老评价老师,家长以孩子能不能升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来评判学校、老师的优劣。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老师不得不把分数、名次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家长埋怨老师布置作业多、按名次排座位、疏远成绩不好学生时,很多老师就觉得冤屈。这种“惟分数论”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违背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成长发展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每个孩子有都有个性差异,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能客观评价孩子的。

2、教师精力的限制性

现在好多地方的学校班级人数太多,少的五六十,多的七八十,有的一个老师还要教两三个班级。这么多的学生要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是不现实的。在对孩子爱好、性格、优缺点、成长经历、家庭状况、学习发展不熟悉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评价,不准确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3、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的局限性

客观的讲,老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是不一样。虽然现在老师都是科班出身,上岗前都经过了系统的培训,但由于个人基础、勤奋程度、敬业精神、教学时间长短、教育经验等不同,老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学生状况的准确分析、对处理学生事件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如有的老师教育教学方法不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成绩,没办法,就强压学生时间里熬,让学生无数次重复练习,完不成就加重处罚,这种“好心办错事”不但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会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反感。

认识一位年轻的教师,刚毕业,工作满腔热情,总想着把自己的班级抓好。有一天,有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叫了一遍后孩子又趴在桌上了。看到这种情况,这位老师怒火冲天,对这个学生在班级上大加批评。学生当场顶撞,一时都下不了台,对学生、老师都是伤害。后来了解到,那个学生那两天家里出了事故,心情不好,无心学习。过后,这位教师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冷静处理,不会那么盲目冲动了。

4、教育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影响

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些老师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深沉的爱,对学生认真负责。但不能否认,也有些老师只是把教学工作当做一门谋生的职业,只管上自己的课,不能对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关心爱护,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出了问题,就埋怨学生笨,不努力,或者是直接推给家长。更有些老师,职业道德不高,工作敷衍了事,孩子出了问题就一味指责抱怨孩子。这样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就不能做到客观公平了。

5、教师情绪化的影响

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当遇到表现优秀的孩子时,就会“锦上添花”;当遇到缺点突出的孩子时,可能就会“雪上加霜”。还有,有的老师情绪化较强,高兴时,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优秀可爱之处;心情不好,或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时,就可能看着孩子很平常的小毛病,把它无限扩大。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当的原因所在。

虽然我们每位家长都想着自己的孩子能遇到责任心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但现实却不会和我们的理想完全一样,能认识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也可能存在不当的地方,对我们做好家庭教育还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

三、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类型

1、终身性评价

每个孩子都是发展中的个体,如果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是终身性的是不能认同的。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如果老师说孩子“低能”“天生笨”“白痴”“这辈子肯定没出息”甚至是“你家孩子若有了出息,我手心煎鱼”一类咒语似的评价,家长是不能认同的。同理,夸奖孩子是“天才”“聪明绝顶”“无人可比”“不学也能考名牌大学”一类评价,家长也只能一笑置之。因为给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下终身性定论绝对是不科学的。

2、性格和品行混淆的评价

性格和品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如:自信,独立自主,果断,勇敢,优柔寡断,固执己见,任性,情绪化强,积极乐观,有主见,随大流等等。而品行则是有关道德品质的内容。性格没有绝对的优劣,而品德则是有明确的好坏。如果老师将性格问题混在品行问题里去评价,家长要进行再评价。比如一个孩子很自卑,处处退缩、顺从,一般不可能争强好斗,惹是生非,教师也就可能评价孩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这种正面的肯定评价会掩盖孩子的不良性格,是不良性格得不到纠正。又如一个孩子独立性强,支配性强,有主见,常常坚持己见与老师争辩,甚至顶撞老师,不服气,老师就可能评价孩子“不礼貌”“品质差”,这就把良好的性格特征作为非良好的品行来评价。

3、夸大或者缩小的评价

老师在评价孩子问题时很可能出现夸大或者缩小的情况。如有个孩子看到同桌有个新奇的玩具,就偷偷拿回家想玩一玩,第二天再还回去。老师发现后就反映孩子有偷盗行为,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现在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常有老师向家长反映,“你的孩子有早恋倾向”,“你的孩子早恋了”等等。其实很可能就是孩子对某个异性表示出了好感而已,这本来说就是很正常的心理生理反应。

有个家长说自己孩子原来成绩一直在班级倒数3名,后来经过鼓励学习努力了,在一次考试中前进了五个名次,但还是在倒数十名之内,老师就说孩子“我看你真不行,怎么学也上不来”。孩子刚刚记起来的学习热情一下子给浇灭了。对这个孩子来说,前进五个名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4、过于笼统的评价

有些教师习惯于孩子笼统的评价。如“这孩子学习就是差”就比较笼统。“学习差”差在哪里?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努力程度不够,还是其他?同样,“学习好”也要指出哪方面表现突出,哪方面还需改进。过于笼统的评价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5、“贴负面标签”式的评价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

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现象就会直接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学生吼着“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这位学生就真的成了你所说的“笨蛋”了,“贴标签效应”也因此发挥出了它的负向功能的作用。因为这样的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上进心,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的标签。当我们看见一个大孩子欺负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语言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怎么搞的,比你小的都要欺负,你是虐待狂啊!我跟他的父母讲,也揍你一顿,看你怎么办?”“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不是真的要欺负小朋友的是吗?”两种说法,两种效应,结果截然不同。

6、“揭老底”的评价

孩子时刻都在变化着,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用发展的眼光,就事论事。当孩子犯错时,不能把孩子以前的不好的事情都翻腾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揭孩子过去的“伤心事”。有一次,有个家长对我讲,说自己孩子上高中后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改正以前上课迟到、旷课的毛病,可开学两个月后的一天又偶尔迟到了,老师就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江山难改,本性难移,我就知道你初中时的恶习是改不掉的。”一句话,把孩子的刚刚建立起来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打击的全没有了。

四、怎么对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1、不能完全复制

有的家长听到老师对孩子的不好评价时,缺乏冷静、理性分析,回家后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孩子,把责任全部推倒孩子身上,并且不容孩子辩解,这是非常错误的方式。老师反映的情况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有不当的地方,完全复制性的反馈给孩子,或者只相信老师不相信孩子是忽视孩子的个体独立性的表现,只会激化矛盾,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2、不要不管不问

有的家长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信息后,不放在心上,认为无所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作为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家长的失职。无论对错,老师的任何评价都会是有原因的,都可能隐藏着教育的契机或者暗含着对孩子的伤害,不管不问就可能失去机会或者埋下隐患。孩子的问题出现是有潜伏期的,问题出现了,大多是长时间积累的爆发。

3、客观分析

得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后,要用心去观察、了解孩子,看看老师反映的情况是不是客观真实的,如果是,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老师反映的情况与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应该怎么和老师沟通,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不能只听孩子的,也不能只听老师的,在这个时候,家长充当的角色就是“法官”,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老师反映孩子最近作业老是完不成,想想是不是孩子最近身体不舒服,家里有没有发生一些影响孩子写作业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还是作业就是太多了,其他孩子也存在完不成的情况,或者孩子最近课程学的吃力,作业不会做,甚至是孩子和老师产生逆反,故意不完成等等,找到了问题真正的原因所在,才能想出解决的好办法。

4、冷静处理

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有时家长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么解决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什么形式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成长改变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要有耐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冷静观察中寻找契机。如有的家长一听到老师对孩子不当的评价,立马就来火了,回家后当着孩子的面说了一大通老师的不好,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有位家长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迷上了经商。在一次我们带他到文具市场去批发水笔后,他发现价格与学校附近的商店相差较多,便利用周末自己去市场批发来以稍便宜的价格卖给同学,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除了笔又做起了书的生意,为了培养一下儿子的经济头脑,我们也没有横加干涉。只是关注着事情动态的发展,但我们要求儿子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正当生意蒸蒸日上时,班主任老师知道了,把他叫去狠狠的训一顿,并把我们叫到学校,问是否知道儿子在学校做生意的事。孩子回家后,很沮丧,也很委曲,还非常害怕我们也把他批一顿,因为他看到老师跟我们在交谈。晚上我抱着儿子,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看着孩子无精打彩的样子,我对他说,妈妈知道你今天受委曲了,老师的话也并不是都对的,你要自己学会分辨,但是不能怪老师,她是从这个班集体来考虑的,所以你要理解并尊重老师。而且从你个人来说,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在学校里交易,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别人。儿子见我非但不像老师那样骂他,反而安慰他,非常的感激我们,很乐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感觉这位家长的做法是智慧的。

5、安慰鼓励孩子

如果真是老师错怪了孩子,还要想办法给孩子解压。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是很重要的,父母的鼓励安慰能给孩子以很大的精神力量。有位家长说“既然我不能阻止别人不对我做任何不公平的批评,我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决定是否要让我自己受到那不公平批评的干扰。”我感觉是很道理的。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受了委屈可以在这里得到抚慰。

6、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亲其师,信其道。”无论孩子面临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这不仅仅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有利,更是培养孩子以后走向社会的必备的素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老师不是圣人,也是优点和缺点并存,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做的完美无缺,让每个同学和家长都感到满意。如果孩子因老师对自己评价不当,而产生敌对心理,受伤害的还是孩子。当然,理解、尊重不是完全接纳,不是屈从,而是换角度思考而取得自己心理的平衡,使自己不受伤害。

有个学生成绩不好,老是感觉老师和自己过不去,犯错的事往自己头上安,很是苦恼。家长就打印了一张纸条,贴在孩子的房间里。纸条的内容是这样的:不喜欢老师,最愚蠢的办法是不学习,让自己破罐破摔,而聪明人的做法,就是更好的学习,用实力证明自己。你没资格不喜欢老师,老师甚至也不在乎你是否喜欢他,只有成绩上去了,成了班级的顶梁柱,老师就会努力与你改善关系。结果还真管用,很短的时间,孩子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7、保护孩子的个性差异

老师的评价往往是按照一般的标准,大多数的标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行为特点都有个性差异。如果把孩子的个体差异当做“另类”,就可能扼杀孩子的天性,消磨掉孩子独特的地方。

日本前两年做了一个发明或者是创新,就是西瓜。因为它是圆的,占空间,运输也是比较不方便的,他们就把小西瓜在不大的时候放在一个塑料盒子里面,这个西瓜很快把这个塑料盒子长满了,然后把这个盒子打开,这个西瓜就是正方形了。我们现在有些教育就是做的这样的工作,叫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最后把孩子弄成一个方的了。孩子一旦到了社会,尤其是今天这样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我们已经把他完全规矩化了,孩子已经习惯于被指责,然后再去埋怨孩子怎么这么笨呢,你说我们的孩子冤不冤啊!

最好的教育结果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在这方面,家长应该担负起主要的责任,因为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才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8、主动与老师沟通

当老师对孩子有了不当的评价后,家长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要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和老师的沟通要注意三点。

一是尊重理解老师。有些家长听到老师对孩子的不当评价,就气愤难平,带着满腔的怨气非要去找老师讲理,这样只会把事情搞的更麻烦。所以一定要等自己情绪稳定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去和老师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双方相互尊重理解,真诚相待。人都是有情绪的,你把怨气发泄完了,也就等于把沟通的路子给堵死了。

二是说清真相。无论是老师错了,还是孩子错了,都要把事实真相、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有的家长在和老师交流时,拍老师以后报复孩子,不敢说老师的不是,只是说孩子的错,这样老师就不能认识到自己错怪的地方,不利于孩子的转变。

5.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篇五

当我的宝贝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我应该告诉她:“宝贝,见到叔叔、阿姨你要问好,他们和你说话,你不要害怕,他们是喜欢你呢!”

当我的宝贝快到入园年龄的时候,我应该告诉她:“宝贝,幼儿园里有专门带小朋友跳舞做游戏的漂亮姐姐,她们是老师,幼儿园里的老师会好多好多为什么,而且幼儿园里还有好多小伙伴,你再也不用为了没人陪你玩儿发愁啦!”

当我的宝贝具有独立意识的时候,我应该告诉她:“宝贝,你很勇敢,已经能够下楼玩耍了呢!”

当我的宝贝建立生活技能的时候,我应该告诉她:“宝贝,你真棒,都可以帮助妈妈买酱油了呢!”

当我的宝贝明白什么是善良的时候,我应该告诉她:“宝贝,你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我们要帮助那些比我们贫穷困难的人!”

当我的宝贝懂得什么是正义的时候,我应该告诉她:“宝贝,正义代表了光明,任何黑暗都会被光明照亮,任何邪恶都会被正义取代!”

我的孩子,我真的很想让你知道,叔叔阿姨有多么的喜欢懂礼貌可爱的你;我真的很想让你知道,幼儿园里比淘气堡有趣的多;我真的想让你知道,独自寻找朋友是多么酷的一件事;我真的想让你知道,学会买东西是很重要的生活技能;我真的想让你知道,心地善良比长得漂亮还要美丽;我真的想让你知道,正直义气是非常高尚的品格。

但是,作为母亲,我退缩了……

宝贝,请原谅我的自私,原谅我的迟疑,原谅我的懦弱,原谅我用大人的灰暗遏制了你对这世界彩色的幻想。

在你说话的时候,我告诉你:“宝贝,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在你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告诉你:“宝贝,请不要和老师小朋友太亲近!”

当你自由玩耍的时候,我告诉你:“宝贝,不可以跑出妈妈的视线!”

当你去小商店的时候,我告诉你:“宝贝,请让爸爸陪你!”

当你搀扶老者的时候,我告诉你:“宝贝,请你不要靠近他摔倒的地方!”

当你打抱不平的时候,我告诉你:“宝贝,请你做一个看客!”

我并不想这么说,给你的行为加上围栏。可我的内心依旧存着怀疑,带着盔甲………

在那开口前,我也曾犹豫,可是我怕夸赞你的叔叔阿姨别有用心;

在那开口前,我也曾踟蹰,可是我怕与你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伤你最深;

在那开口前,我也曾迟疑,可是我怕拐角处的你一下就找不见;

在那开口前,我也曾纠结,可是我怕买东西的你一去就不再回来;

在那开口前,我也曾内疚,可是我怕善良的结果会让你无所适从;

在那开口前,我也曾自责,可是我怕正义的抉择会让你成为无人感恩的受害者。

我的孩子,我不要你成为丐帮里的小偷,不要你成为幼儿园里的发泄品,不要你成为别人家的继子,不要你成为被栽赃的对象,不要你成为替别人献出生命的勇士。

我多么想要告诉你,宝贝,太阳并不能照亮整个世界,也不能温暖每个角落,妈妈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会有很多黑暗,也懂得要把自己的人生安全放在第一,不要轻易相信他人,不要太快付出自己的善良。

可是,我又害怕这样令你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害怕过重的描绘灰色的饱和度,害怕给你的不是盔甲,而是墨镜。我希望你能学会辨识坏人和防御坏人的技能,而不是成为冷漠和有色之人。

面对世界的黯然,妈妈也信心不足,不懂得如何给你描绘色彩斑澜的世界,我坚信一定要给你装上自我保护的盔甲,希望能减低伤害发生概率。

当然,我也依旧会告诉你,世界上有阳光照得到的地方仍然会多彩,仍然闻得到花香,仍然会温暖人心。

在这逐渐黯然失去色的世界里,我依旧希望的是你能继续保持着发现世界美好的能力,保持一颗看真的童心,保持着善良和真挚!

妈妈不希望大人的世界影响了你,妈妈会一直陪伴着你,做你的盔甲,做你的后盾。

妈妈仍愿陪你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愿你永远正直善良!

公众号:辣妈原创

6.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篇六

〖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失败了的时候,家长应该要即使去肯定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重拾信心,让孩子有自信面对这一件事情。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有这样的一类家长,当自己的孩子失败了的时候,总是打击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做不好那就不要做了”、“你怎么这么笨呢?什么都做好”。这样下去的话,孩子是会慢慢失掉自己的信心,让自己不敢于面对失败。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是要多肯定鼓励孩子的,让自己的孩子不用害怕失败,从而慢慢的让孩子学会承受失败,学会应对失败。

〖培养孩子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总是会遇到一点挫折的,总是会遭遇到失败的,孩子也是不例外的。

所以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失败了的时候,这时候家长就要告诉孩子,失败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失败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只要你勇敢的面对了,那么失败就只是暂时的,终究胜利是会到来的。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教育孩子要勇于面对失败,不断的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很多很多孩子为什么一旦自己动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老是容易失败呢?那是因为家长很少有让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件事情的机会。

在生活中,孩子是父母手心中的宝贝,父母都是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的,什么事情都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了,什么事情都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让孩子一直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没有提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其实这样是不好。如果孩子缺乏锻炼的话,那么一旦他们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当面对失败的时候,他们往往是不知所措的,所以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结失败的经验〗

其实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失败的机率总是会有的,特别是当孩子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失败的机率是更大的。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失败了的时候,虽然是失败了,但是失败有留给我们一些好的方面,比如说是经验等,它让我们在下一次做该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很快的吸取教训,让自己下次不再犯。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让孩子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吸取失败带来的经验,让孩子学会把有用的事情收藏起来,把无用的东西给丢掉。

〖不要指责、嘲笑孩子〗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遭遇失败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有人嘲笑他们的话,那么是会很严重的打击他们的信心,容易让他们一蹶不振的。

所以在生活中,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避免指责、嘲笑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这样做的话,那么是会让孩子的得失心变得更重,自信心也是会受到伤害的。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自尊的,孩子也是不例外的。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应该是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要让自己不经意间就嘲笑了自己的孩子。

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

人生道路上难免是会有很多失败在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

如何去面对失败就成了每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

敢于面对失败,如何面对失败

往往是他们长大后能否获得幸福的最关键的因素了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勇于面对失败

7.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 篇七

当我沉浸在作者对母亲的追思中时,却有孩子发出了笑声,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我停止了视频的播放,我告诫孩子们,你们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感动?

正好月考有一篇阅读文章《你遗失了感动吗》,讲述现代人既不会被别人感动,也不愿去感动别人。

我教育孩子们,如果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的未来是不会有多少幸福可言的!

深究其原因,孩子的心为何变得如此的坚硬?

一 爱的泛滥

现代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六个直系长辈对他的爱,让孩子形成了自私的心理,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当然。正因为爱的泛滥,让孩子对爱的感觉麻木,心也变得坚硬无比,一旦得到的爱不够多,便会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二 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大多重成绩,轻思想。只要孩子成绩好,一切都好说。殊不知孩子的成绩只是他在校学习的效果而已,对长辈的不闻不问,对老师的爱理不理,对同学的傲慢无理,这都说明我们教育的重心出了问题。就像一棵树,他只是往上疯长,最终的结果,要么被风吹折,要么杂枝四逸,成不了材。

三 阅读量太少

孩子整天忙于应付学业,留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太少太少。周末或寒暑假孩子又忙于玩游戏,看电视,试问他又何来细腻的心思,何来柔软的内心,去感悟人生或悲或喜,有的也只是个人的愿望在满足和不满足之间的喜悦和痛苦!

家长们,老师们,让我们多一些时间让孩子去体味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会感动,学会去感动别人,在人世情感的长河中捡拾珍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服务于社会。否则一颗坚硬的心可能随时会破碎!

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课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

作者:关二哥

上一篇:奇石诗词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