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2024-09-18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共10篇)(共10篇)

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篇一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

定西市体育运动学校

2017年11月22日

目录 学校情况...................................................................1 1-1学校概况.............................................................1 1-2 学生情况.............................................................2 1-3 教师队伍.............................................................3 1-4设施设备.............................................................4 2 学生发展...................................................................4 2-1学生素质.............................................................4 2-2 在校体验.............................................................5 2-3 资助情况.............................................................6 2-4 就业质量.............................................................6 2-5 职业发展.............................................................7 3 质量保障措施...............................................................7 3-1专业动态调整.........................................................7 3-2 教育教学改革.........................................................7 3-3 教师培养培训.........................................................8 3-4 规范管理情况.........................................................8 3-5 德育工作情况.........................................................9 3-6 党建情况.............................................................9 4 校企合作..................................................................10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7 4-2 学生实习情况.........................................................8 5 社会贡献...................................................................8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8 5-2 社会服务............................................................13 6 举办者履责................................................................13 6-1经费................................................................13 6-2 政策措施............................................................13 7 特色创新..................................................................13 8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16

定西市体育运动学校2017质量报告

本报告是根据定西市体育运动学校2017教育、教学等工作执行情况编制而成。全文由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社会贡献、举办者履责、特色创新、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八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自2016-2017学年。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甘肃省定西市体育运动学校是1986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体育专业学校,面向全市招生。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教学训练设施已初具规模,占地2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有武术、柔道、跆拳道馆,综合体育馆、塑胶田径场、灯光篮球场,配有图书室、公寓楼和学生餐厅等教学、训练设施,是一所具备一定规模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体育专业学校。学校开设田径、篮球、武术、柔道、跆拳道等五个体育专业项目。

学校始终坚持“读训并重”的办学方针,以培养高水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具有丰富专业技能的社会人才为宗旨,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学校审时度势,坚持办学形式求活,办学管理求严,办学条件求强,中专、大专并举,抢抓机遇,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训练环境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

集体”;被市委、市政府两次评为“先进集体”,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综治先进单位”;2008年被甘肃省体育局命名为“甘肃省体育优秀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田径单项(中长跑)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3年经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组评估再次被确认为“国家田径单项(中长跑、竞走)两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2 学生情况

由于招生存在选材因素,因此对专项选材有着特殊要求。我们本着将身体形态、心理素质、专项素质列为首选要素进行选材;目前我校共有在校在籍学生180名(不含走读学生),其中2017年招收新生人数为90人,且这些学生均为各项目主力队员。同时学生主要分布在田径、篮球、武术、柔道、跆拳道等五个训练项目队。我校大部分生源主要来自定西市的安定区、临洮、陇西、通渭、漳县、岷县等地区的农村户籍家庭。我校充分发挥体育训练培训优势,将体能合格、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输送至省队及国家队进行深造,确保体育训练和教学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1-3 教师队伍

我校目前采取兼职教师和在校正式老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主要以我校老师为主导、兼职老师为辅的方式。以“特色专项”(中长跑、竞走等)为龙头,构筑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平台。针对运动员不同的训练特点、体能素质要求及竞赛规程,按照“目标明确、科学训练、创新创优、师资优化”的原则打造师资队伍建设和运动员队伍筛选,在教学、训练等方面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在2017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复评中,名列前茅;同时我校的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也顺利通过检查。我们以努力建设一支适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发展目标,以输送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方向发展。

1-4设施设备

为满足教学及训练需求,学校训练处专门负责器材和设施的采购工作,我校定期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设备更新,特别是对运动器材的添置,按照市政府财政招标工作具体要求,进行分阶段实施和采购;针对青少年心理特征,选购专业书籍和辅材,进行运动员文化课程的充实和提高,以改善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目前所有训练集运动器材均分布在各训练场馆内,并做到有专人保管,固定资产明细账目清晰,严格实行报损制度。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我们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秉承“以健康心理、开心学习”的理念,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2-2 在校体验

学校定期利用班会课发放各类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课程接受满意度等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学质量、提

高学生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小品表演多种灵活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怀揣感恩之心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燃眉之急,每学期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及演习。

2-3 资助情况

我校认真遵照国家及我市各类资助政策,严格资助认定程序和流程,及时对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

2-4 就业质量

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和回访调查显示,我校专业队运动员就业渠道主要包括:在俱乐部担任教练,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在其他系统任职,月工资在2500元;较去年就业率和工资基本水平都有提高和增长。

2-5 职业发展

学校强化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念。对在校生进行面向职业生涯、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指导。规范的就业服务流程、毕业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管理和发放规范、严谨,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引导其就业和推荐就业,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我校常年致力于打造优秀运动员团队为首要目标,通过“质量工程”,实施“以人为本”的观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学校结合体育训练特点,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专业教学。对重点运动员除了进行常规训练以外,还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训练,挖掘自身潜力,制定专门训练计划和方案。

3-2 教育教学改革

我们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校制胜,理念先行。克服办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形成适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开展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变革传统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并乐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先学”的目标,才能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突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能力即自学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3-3 教师培养培训

通过以老带新、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引导青年教练过好教学关。目前拥有的一支能够有计划的教学训练团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我们确定各课程的训练负责人,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 规范管理情况

要办好一所学校,要使一所学校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如何,就要看学校的德育师资队伍如何,为此,我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丰富方法途径,严格管理,先后出台《行政人员出勤管理规定》、《教练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及报销制度》、《行政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和细则若干规定》等相关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大家坚持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的工作作风。通过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综合水平和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进。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定西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量化考评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切实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3-5 德育工作情况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完善德育机制的同时,形成工作合力,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学校从《定西市体育运动学校班级量化考评细则》和《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

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利用开学典礼,班会和队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使德育工作全方位覆盖。

3-6 党建情况

我校党支部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一主线,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开辟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宣传阵地,组织党员进行大讨论,开展党员的学习讨论活动,畅谈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交流学习十九大心得;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学习新《党章》、实践“习近平讲话”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重温入党誓词、创建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活动日等活动。为提高办学水平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组织在保证学校的正确发展方向上充分发挥了作用,党组织在强化监督上充分发挥了作用。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由于体育专业训练与其他中职在校生的就业渠道不太一样,因此在校企结合方面,我们一直在加大和拓展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上做文章,积极推荐他们去运动场馆、体育健身俱乐部、学校体育课指导等多方面手段,提高与社会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建立一批较为稳定、口碑较好的单位,以促成长期合作协议。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生走向社会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将学习积累和技能得以发挥。我校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军入伍完成了职业梦想,有一批学生因成绩优异被大专院校录取,还有的学生由于个人原因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专业,选择转行或跨行业。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积极探索专业运动员培养方式,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有效的训练方法。先后向国家、省、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包括代表国家田径队参加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张新艳等。截至目前,学校是2008年被甘肃省体育局命名为“甘肃省体育优秀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田径单项(中长跑)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3年经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组评估再次被确认为“国家田径单项(中长跑、竞走)两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我校为加强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直努力奋斗着。

5-2 社会服务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我们结合“体教结合”的大趋势,在校园开展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体育技能指导和讲解;同时加大与各协会间的相互配合,在全社

会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积极参与氛围,由专业教练担任社会指导员,科学指导全民健身,在社会中引起较好的反响。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全年财政拨付资金用于发放校内助学金、奖学金、校内资助及满足办学需要。同时加大和提高教学经费投入比例。

6-2 政策措施

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所有费用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科室负责人签字审核后,再上报校长签字审批。特色创新

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学校的体会是:学生的培养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增长的过程,更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依靠言传身教,更需要把学生引入社会生活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和实践,在体验中将优良的品质融化为自身的精神内涵。这并不与知识传授相冲突,相反,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个践行过程,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

创新学校文化,彰显学校特色,在体验中提升修养。“感恩之心”是学校一项成功的系列化教育活动之一。学校以每年的开学为契机,全体学生,提笔给自己的初中老师写一封情感真挚的感恩信,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时时记住培养自己多年的恩师;毕业

时,举行成人仪式,结合资助政策的宣讲,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已养成了假期回母校看望自己的老师,逢年过节给老师们拨通电话表达谢意和问候的习惯;进入 省队或参军入伍后,时常不忘给父母们稍回一声问候,亲情在问候中不断升华。

走德育课程化之路,学校以此为契机,强化德育特色,将“德育教育课程化”融入学校新课程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将德育活动纳入到各班级班主任目标考核中,更卓有成效。

自2013年以来,学校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素养和道德品质。学校在主题班会上多次讲解思想道德建设系列化教育纲要中的每一个细节。

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学生自身热爱体育的这一特点,合理开展体能及身体素质拓展活动,这种课程化管理模式,促进了同学们在参与管理的同时,提高主人翁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服务他人的意识,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步提升关注自我心灵、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本学年,我校继续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拟在一下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1、将打造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均衡的发展模式

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打造出了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练队伍,但随着大赛的需求和对运动员年龄层次的要求,中职学生对口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在将来会不断增加。作为一所长期注重德育管理和技能训练的中职学校,我校以基础文化课教学为重点,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素养,配套体能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型兼顾多面性,以适应社会的用工需求,满足学生就业和各项能力的提升。

2、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克服盲目教学和非规范化训练方式加强对教职员工的考核,鼓励年轻教师担任新课题研究。

3、各训练队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今后还要健全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详细规范、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学校还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各项方针政策情况,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及服务面向,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情况,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推进中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全体师生需要在传承学校优良文化的同时,努力创新特色文化,构筑更加融洽师生关系,创建更加和谐、更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篇二

一、优化师资力量建设

据资料显示, 近5年来, 我国中职学生激增64%, 但教师只增加20%, 有些学校的师生比高达1:33。远远不能达到教育部规定师生比1:18。职教师资数量缺口大, 水平不齐, 适合职校要求、熟悉专业、长于实践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讲, 相应提高教师的待遇, 吸引优秀的人才来投身职业教育, 造就胜任旅游专业素质人才培养任务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派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到企业挂职;另一方面吸收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进入旅游高等教育做兼职或指导教师, 补充教师力量。以将职业教育发展得更好为主要目标。

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强化实际操作能力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 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和考核应多在实训室或实习岗位上进行, 以“学会做”为标准, 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 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而实践又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认识。应加强校内实践环节的仿真性, 从场所布置、设施设备、实操着装、职业语言、操作流程等方面都要尽量模仿行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受到职业气氛的熏陶和感染, 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学校和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比如,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比赛或者导游模拟大赛等等, 支持学生成立一些社团组织, 让学生自己在组织旅游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力度,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顶岗实习, 实习前与旅游企业一起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 对学生在实习中要了解的行业知识、要完成的能力目标、要掌握的行业技能等都要细化到岗位, 并应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 通过建立“校企一体”的时间教学平台, 使校内实训基地得到落实, 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 从而形成校内实训基地——校外产业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比如, 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模拟教学法等等。在有的旅游专业课程中。例如, 在讲导游相关课程的时候, 如有些历史建筑等等, 如果仅教师讲授, 学生听上去比较抽象, 所以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有关的地方进行实地教学, 如此教学方法能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 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与实际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设置切合实际课程及内容

旅游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在开设专业课程时, 应该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设计和确定, 应重视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实际, 同时又要具有预测性, 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为主要依据。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 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 扩大教学信息量, 增强趣味性、直观性, 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 应根据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来设置课程内容,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适应世界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的不断深化, 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已逐步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旅游职业教育, 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培养出更多受旅游企业欢迎的人才, 带动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既是旅游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急需研究的课题, 也是保证我国旅游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任务。

摘要:在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之下, 我国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了解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解决旅游教育和旅游企业之间供需错位的问题, 加快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推进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学质量,中职教育,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姜建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对策

近年来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推动下,江西中等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到2014 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300多所,在校学生数增至40多万人。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随着教育规模和招生数量的扩大,生源素质却相对下降,教学质量提升很难。当前,如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已成为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问题。

一、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1.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教学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理实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影响了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中等技术人才目标的實现。

2.学校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招生成为第一要务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近几年发展迅猛,出现了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些学校为了生存,制定的各项政策都是以招生工作为中心,忽视教学工作,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学校专业建设未能体现中职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中职教育一切问题的核心是专业建设。无论是中职教育定位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和专业建设中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而现实却是,中等职业教育并没有体现技能应用型的特色。

4.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不高

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根基,更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取决于教师积极性的高低和师资水平优劣,可以说,师资状况决定了学校兴衰。但是目前江西省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不高。

5.学校教学基础设施欠缺

实训基地、实验室以及必要的校外实训场所,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投入与更新,是中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但是中职教育在上述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二、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明确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同时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风气是教师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营造留人、留心、爱岗氛围,为教师全身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3.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市场的现状。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要考虑学生的人文教育,考虑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生产的工具。笔者认为,专业课的教学应牢牢遵循一条准则:提高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

4.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根据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围绕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学改革,重点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工夫。

5.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中等职业院校近几年在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上有了一定的投入,但目前教学基地和硬件设备还远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中职学校开设实践教学课程的重点在于实践教学设备的完善,应该明确的是:没有完善的实践设备和设施,就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训练,这样的职业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当然,学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淘汰一些没有实力和办学质量差的职业学校,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扶持特色学校,让有实力的职业学校从招生素质差、培养质量差的泥潭中走出来,发挥自己的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

4.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篇四

一、学校基本情况:

阿热勒镇汉族小学创建于1994年,当时没有校舍,是借用镇中学的两间教室开办起来的一个教学点,只有2名代课教师。1995年正式成立,学生23人。占地面积18亩,校舍1960平方米,绿化2574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3397平方米。2005年由上海新梅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上海新梅房地产公司投资20万元、县财政30万元、危房改造36万元)建成了977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室及办公室。为温宿县教育局管辖。我校现有正式在编教师26人(19名特岗),其中小教高级 1人,小教一级 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100%。在校学生314人,班级8个,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民族学生 人,占全校学生的 %.学校有党支部、行政、教务、政教、总务、少队、工青妇等工作人员。目前,校园布局基本合理,有教室两栋,远程教育教室一个,电脑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六室”各一个(体育、音乐、美术、卫生保健、图书、科学室)。

二、自查自评实施情况

我校教学质量工作在县教育局和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落实《温宿县教育系统2010年教学常规管理与教研工作实施方案》、《温宿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加强教学质量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自查自评是我校一项长期的、规范的、自觉的行动。学校教学质量工作有学期计划与总结,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完善两个网络:一是由校长牵头,政教处、教务处、少先队、团支部、各教学班参与组建的校内教育管理网络;二是由教育局、学校、部分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与社会综合教学管理网络。做到三个落实,即对领导小组成员落实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坚持四个一,要求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必须做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教师授课情况;与科任教师及班主任教师经常交流,把握学生思想、学习情况;每学期至少开两次教学质量分析及提高会议,认真听取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措施有力的保证了自查自评工作的贯彻落实。三自查自评情况:

1、成立了评审专家组

组 长:(校 长)

副组长:(教务主任)

(政教主任)

(总务主任)

成 员:(小学理科教研组长)

(小学文科教研组长)

2、自查自评的工作程序: 分工:学校自评工作责任人

组织领导责任人:(校 长)方法途径责任人:(教务主任)

(政教主任)

(总务主任)自评工作材料整理责任人: 过程:

(1)召开评审专家组大会。

(2)分四个阶段开展自评工作。首先认真学习县教育局下发的《温宿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评估细则,明确分工。其次对照指标体系全面检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总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和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第四结合自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3)自查总结

本次教学质量自查自评对我校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时发现并弥补工作中的一些不足,看到了差距,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质量工作指明了方

向,迫使我们知难而上,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经过自查自评,我校教学质量工作自评分 1085.4 分,附加得分0分,总得分 1085.4 分。学校评审专家组自评打分:

A1、领导重视 分值:10分 自评分:10分 B1、领导重视 分值:3 分 自评分: 3分

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精神,深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改革,使我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认真执行教学法律、法规,依法治校。有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教育教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并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各项经费落实到位。领导小组每学期能针对上期学校教学质量召开研究教学质量的工作会议,研究学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且会议有记录。

B2、创建规划和措施 分值:5 分 自评分: 5分

学校领导小组能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和方案,且易于实行。每期结束,学校领导小组能对本期工作进行自查自评总结,并有整改的措施和方法,且能具体落

实下去,督促每位教师完成,如 年-年第一学期,我校教学质量不是很好,于是学校领导小组召集全体教师召开“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会议,全体教师出谋划策,“功夫不负有心人”,年的 考试中,我校 获得了全县 第 的殊荣。B3、部门配合 分值:2分 自评分: 2分

学校有党支部、教务、政教、总务、少队、工青妇等负责人。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且能落实到位。同时,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工作不推诿。

A2、队伍建设 分值:15分 自评分:15分 B4、校长队伍建设 分值:3分 自评分: 3分

我校校长于2011年4月至7月参加了相关管理培训,符合任职条件。校长有大局意识,对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目标管理、任期责任制,校长职责明确,并能履行自己的职责。B5、教师队伍建设 分值:9分 自评分: 8.5分

学校制定了师德评价体系,教师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实效性强。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培训,学科带头人初步形成。学校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B6、教研队伍建设 分值:3分 自评分: 2.8分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我校成立了教研室,由校长牵头,教研主任组织,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教研领导小组。

各成员职责明确,齐心协力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但终究由于精力有限,有些

A3、常规管理 分值:25分 自评分:25分 B7、组织管理 分值:3分 自评分: 3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领导小组,随时掌控学校的教育教学动向,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校长、教务处、教研室职责明确,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B8、教学管理 分值:15分 自评分:15分

学校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要求教师提前一周进行备课、教研组长每周一对教师教案进行批阅,并查阅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法,并要求其限时整改。上课要带教案,作业布置要适量。课后要及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学中有考试与学生评价机制,有总结,总之,学校在教学管理这一块有计划、有措施、且对出现的问题整改措施效果好,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B9、督导、奖惩 分值:7分 自评分:7分

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对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对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和稍微落后的教师,按学校的奖惩机制进行处理,力在促进教师的尽快成长。A4、“双语”教学 分值:10分 自评分:10分

B10、“双语”教学推进有序 分值:10分 自评分:10分 我校没有开设“双语”班,也没有“双语”教学任务。B11、建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分值:5分 自评分:5分 我校没有开设“双语”班,也没有“双语”教学任务。A5、质量监测 分值:10分 自评分:10分

B12、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分值:10分 自评分:10分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主任组织、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制定了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能够利用中考、期末监测等方式对本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科学的分析评价。并且要求每位教师组织好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考试后,要针对考试结果,写出试卷分析,包括每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不排名次,对暂时落后的学生不辱骂,细心帮其找原因,寻方法。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我们力争在本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A6、教学器材和远程教育 分值:15分 自评分:15分 B13、领导重视 分值:3分 自评分:3分

学校成立了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和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重视教学仪器和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并亲自进行督促。教务处和远程教育人员对学校全体教师每学期进行不少于8课时的样本培训,内容为:如何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如何说课等。

B14、使用率高 分值:12分 自评分:12分

学校科学实验教学演示开出率达98%以上,学生分组实验率达96%以上。教师使用普及率达到50%以上,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期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60课时,是总学时的88%。

A7、教育科研 分值:15分 自评分:15分 B15、领导重视 分值:5分 自评分:5分

学校公用经费中不低于4%的经费用于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学校领导参与教研活动,且教研活动卓有成效。

B16、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分值:10分 自评分:9.8分 学校教研工作有领导小组,能结合实际定目标任务,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强,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学校建立了样本研究制度,围绕素质教育每周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有小课题研究,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社会评价 分值:5分 自评分:4.8分

社会、家长对学校逐期提高的教学成绩赞不绝口,今年内初班 但另一方面,社会、家长又为学校师资力量的极度缺乏感到担忧,毕竟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上级领导能尽快解决学校的师资问题。

近一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在 在全县的教学成绩排比中名列第一。

二、在 门学习科目在全县的教学成绩排比中名列第一,小学部成绩大有提高,三年级语文在全县14所学校中排名第。

三、今年。

5.教育质量综合评奖自评报告 篇五

`

我校按照《关于做好2009学校教育质量评奖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认真开展了相关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杨修堂任组长及相关领导任成员的教育质量自评小组,对照市教育质量综合评奖指标体系》进行逐项逐条的自评。具体情况如下:

一、办学条件

1、经费落实到位。学校教育经费做到了逐年增长,教职工工资及各种津贴、奖金做到了定额发放,每月15日之前准时发放教职工工资,教职工工资做到了逐年提高。学校在教师办理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学校员工全面实施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经济保障水平。

2、校园建设美观。规划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校门周边美观整洁,学校为教师提供免费食宿,教职工满意度很高。

3、学校规模较大。今年秋季以来,随着社会和家长对我校的充分认可,办学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目前,现有班级17个,学生600多人。

4、设施设备、教学仪器配备齐全。常规教学仪器按新课标实验要求配齐,与学校的办学规模相适应,并按国家规定配齐音乐、美术教学仪器设备、劳技仪器设备。除此之外,学校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图书馆1个,学生阅览室1个,教师阅览室1个,生均藏书达到生均藏书25册的标准,学校报刊总数50种。

5、教师队伍配备达标。按省规定的配齐学校领导、专职教师,其中学校行政领导5人,专职教师在编人数2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学校管理

1、办学方面明确,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办学以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同时,学校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为工作目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使校园成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学校在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同时,积极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操作性强,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

学校校长负责制落实,任期目标清晰,成效显著。校长能励精图治,治校有方,积极理顺学校工作思想,制订学校建设规划,明确学校品牌打造的方式和途径,团结并带领一个具有改革创新和实干精神、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科学态度和理论水平的领导班子,办事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在师生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积极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视观念更新、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熟悉并深入教学工作,重视并带头开展教改、科研工作。

2、教师管理规范严格。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都是全国各地的优秀应聘者和优秀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了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与此同时,还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开展校内、校外教研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效果很好。

近几年来,教职工中无违法、犯罪现象。

3、德育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教育工作文件法规,学校德育机构、队伍、教育网络,制度健全,德育工作贯穿教育环节,学科渗透德育内容。学校先后开展

了“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感恩父母”、“法制、禁毒、安全”等主题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教学工作注重常规。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开齐课程,严格落实省市有关“减负”规定,学生课业负担合理。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先后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学校教学常规制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学校各类用字符合规范化要求。学校严格执行《管理规程》关于学籍的管理要求,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学校建设有专门的档案室,配专人负责,做了资料规范、齐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并根据学校实际补充,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5、体卫美劳工作,凸现特色。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法规,重点培养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按课程开好课,没有挤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的现象,课间操、眼保操开展正常,质量高。学校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一年开展一次全校型的体育艺术节,效果很好。

学校认真贯彻有关卫生工作的法规文件,做到卫生工作制度和卫生监督制度健全,档案资料管理规范,新生入学进行常规体检工作,在防病、防污、防近视等方面制定有详细的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学生近视率低。

学校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确保艺术课按规定开课,没有挤占现象,课堂教学质量高;通过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展示艺术教育成果,学校艺术教育成绩突出。

6、后勤工作保障有力。学校依法对经费实施管理,健全并落实财务、会计制度,学校教代会对学校经费进行透明化监督,确保了开支合理、帐目清楚,教师满意度高。

学校教学仪器使用率、完好率高,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健全,认真落实“四防一消”等相关措施,把好食品卫生关,确保了全校师生饮食的绝对安全。学校教师餐厅、学生食堂的服务水平高,相关负责领导和员工虚心接受师生意见,根据师生的口味不同,推出多元化的菜式。教师餐厅还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并且菜色品种繁多。师生对后勤服务满意度很高。

三、教育教学效益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发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益。学校重视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艺术节。其中有学生体育比赛和教师、职工体育比赛。学校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了98%、98%、30%。

6.XX中学教学质量评估自评报告 篇六

一、学校概况

XX中学位于“广东最美的街区”、“广府文化”发祥地XX古巷旁,学校创办于1944年,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抗日烽火时期创建于XX的一个红色摇篮。学校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300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教学办公楼、饭堂及套间式学生宿舍楼各一栋、教师宿舍楼三栋。各教学场室设备设施按国家或省标准配置,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1319人,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114人,学历100%达标,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8人,未定级3人。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我校已成为粤北农村中学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 “XX市教学先进单位”。2005年5月,晋升为“韶关市一级学校”,2009年评为“韶关市规范化学校”,2010年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验收。2011年被评为“XX德育示范学校”。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理念引领——走生本发展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指引,是发展的引擎。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秉承 “铭记革命源流,培育时代XX”的校训,确立了“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沿着“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粤北农村一流的校园”的办学目标,逐渐形成了“敬岗、严谨、精业、爱心”的教风;“笃志、善思、博学、探真”的学风;以及“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人格自尊”的良好校风。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把具有浓郁乡情、校情的办学传统与素质教育理念结合,确立了XX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二)管理策略——走科学人文之路

坚持科学、高效、高位管理,是我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升教学理念,实施科学人文管理。在“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制定了 《XX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XX中学教学目标管理制度》,对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实施重在激励、贵在和谐、根在文化、本在育人的人本管理策略。通过学习研讨、专题讲座、外出培训、岗位锻炼、考核奖励的人本化管理,努力创造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工作环境;实现教师的全面并可持续的发展。

(三)保障能力——走品位提升之路

教学保障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品位提升之路。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建优秀教师队伍

德高方能为师,身正才能垂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固然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我们制定了《XX中学师德工作制度》,通过校本培训,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一是在教学岗位上践行师德规范。二是在师德活动中体验探究。三是学校每学期组织家长与学生问卷调查和评教活动。近年来涌现了邓健、叶名亮、周宏华、梁桂连、汪孝凤、徐承政、何际棠、黄超文、曾祥根等优秀教师。

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整体优化为目标,以培养骨干为重点,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培训的制度化。制订并实施了《XX中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XX中学教研制度》和《XX中学校本培训制度》,做到了有目标、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行动、有效果。

二是强化培训交流,提升业务能力。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近几年来,一方面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骨干教师丁泽泉等参加韶关市“教师成长伙伴计划”培训学习。每年还组织教师先后到北江中学、韶关市一中参观学习,同时我们也接纳来自专家、同行到校共同研讨新课改及提升办学层次的新路子。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交流。学校安排双周一的科组活动时间公开课已经成为了优秀教师的“门票”。

三是以老带新,共同增效。通过“一帮一”活动的开展,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独挡一面的干将。如蒲书妍、何明军、丁泽泉、黄海军等青年教师,已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推行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行素质教育,我校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做好各学科的常规检查工作,无论是中考科目还是非中考科目都一视同仁,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卫生与健康、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均按照广东省课程设置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同时认真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要求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兴趣小组,如成立“绿珠文学社”、“化学兴趣小组”、组建乒乓球队、篮球队。近年来,学校兴趣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2010年的XX市2010年初中化学“校迅通”杯实验技能竞赛,李宏雷老师辅导的徐先荣同学获XX市一等奖;王衍清老师指导的卢毅同学,荣获2010年第20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三等奖。

(四)过程优化——走素质教育之路

教学过程是实践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由途径和主要方式。近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拓德育渠道,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铭记革命源流,培育时代XX”是我们的校训,培养学生崇尚道德,教化学生探真知、求真理、做真人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加强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为此德育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按时检查班会课,加强班主任培训,此外还不断完善考核机制。

营造一方浓郁的校园文化。加强对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在规范教室布置的同时,创建班文化。在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净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让每一面墙、每一棵树都能说话的机会。组织初三学生种植“成长树”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努力营造平安的校园环境。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至今为止,我校未发生一起违法事件。

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机制,抓好养成教育。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文明班”评比、“校园之星”评比,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的系列活动。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文明中学生。

拓宽一个空间,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共建和谐局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德育工作显著。近三年来华世林、刘思华、陈伟山等十位同学被评为“韶关市三好学生”、“ 韶关市优秀学生干部”;黄乙秀、张伦慧等42同学等被评为“XX市三好学生”、“XX市优秀学生干部”,何小花等406位同学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2011年学校被评为XX市“德育示范学校”。

2、落实教学常规,夯实教学质量基础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我校咬定常规教学不放松,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做好常规教学的“六坚持”,学校始终把常规教学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来抓,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常规教学工作。

第一、计划总结,落实到位。每学期初,教导处把计划作为检验阶段性工作的主要文本依据,期末写好总结,总结出经验作为下学期工作计划的重要指导决策依据。

第二、常规检查,常抓不懈。一是定期检查教案。二是随堂听课。三是定期检查教师批改作业及对学生的分层辅导情况。

3、创新评价体系,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评价方式和结论价值取向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心态和教学行为。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确立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观念,不惟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教师业绩,而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和老师专业发展来评价教师。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根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重新建构了学生的评价体系,制定了《XX中学学生操行等级评定实施细则》、《XX中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和《XX中学学生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片面的、“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和价值取向。

四、取得的成效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优良的传统;历代的艰辛,夯实了厚实的基础;先进的理念,引领着新的征程;勤勉的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展现

近三年,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率均为100%,优良率均达到98%以上,后进生转化率为98%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同时,学生的体育课程考核合格率100%,体质健康标准达标都在率99.96%以上,优秀率都在32%以上,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合格率均在97%以上。

2、中考成绩稳步提高,农村教育独占鳌头

作为一所农村市一级学校,我们的学生来自山区农村,生源质量相对比较薄弱,但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中考成绩一直来皆居农村中学前列,考入高中人数名列农村中学第一名。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荣获全国奖有10人次、荣获省级奖有5人次、荣获韶关市级奖有15人次、荣获XX市级奖有20人次。

3、专业发展成效显著,教育科研硕果累累经过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和实践,我校教育科研活动生机勃勃,成果丰硕,近年有146篇获得省市级奖励或发表。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学校负债过大,教学经费短缺,学校设施和设备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教学、教研和教师培训的需要。

2、教学管理达不到精细化目标、薄弱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

3、专任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努力方向

1、千方百计筹备资金解决教学经费问题。

2、继续强化岗位培训,全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新课程观念的内化;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挖掘潜能,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3、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大力度培养更多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自评结果

7.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篇七

一、政府出台措施, 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 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 大多实行“双证”教育, 对在规定时间内修完专业教学计划全部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准予毕业的, 发给国家承认学历的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印制和电子注册的普通中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通过职业资格考核的, 同时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师范专业可认定教师资格) 。但是, 楼根良在《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中指出中职毕业生基本上为一线岗位员工, 实行计件工资, 但是, 采用计件工资, 中职毕业生的收入略低于民工工资;中职毕业生首次就业后, 短时间内离岗比例最高, 在岗时间最短;中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以专业职业群为主, 真正做到专业对口的比例并不大, 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工作的比例也很小, 有75%以上的中职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不满意。这些数据都说明在接受教育后, 中职毕业生就业在质量上并未显现出优势。政府加强证书制度, 体现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优势。

(二) 制定行业具体工作条件, 保障从业者的利益。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 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 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劳动合同法》在宏观层面对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了规定, 但是, 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 劳动合同条款中的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条款, 并未具体化这些条款的标准, 用人单位和职工对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都不是很明确。中职毕业生大多是技术工, 一般在制造业就业, 大多有严重的职业病、工资水平偏低、参保率低等情况。国家和行业协会联合出台具体条款明确规定该行业的劳动条件, 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 对从业者宣传, 提高职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真相、自我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意识到不做好职业卫生防护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减少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不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现象。这样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后, 当劳动者在权益受到损害时, 由于有明确的劳动关系, 私营企业不可能逃避本应由其承担的保险责任和义务。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要增大财政投入, 加强监管。

二、合理设置专业, 实现对口就业

目前的职业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

(一) 组织专门人员, 调研市场需求。

由于教育的周期长, 中职学制一般是三年, 学生入学时市场的需求与三年后学生毕业时市场的需求会有所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第一线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他们将直接和生产相结合, 因而受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大。学校设置专业前,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市场进行分析。抓住市场信息综合分析, 调查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战略的转移和调整以及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合本校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制定专业目标、内容。

(二) 采用“校企合作”模式, 针对企业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 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企业通过参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及招生和就业工作等, 从而建立校企多元紧密型办学模式, 在培养人才上实现“零间隙”, 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目前, 中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订单培养模式。首先, 企业了解未来员工的招聘数量、人才的类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等信息。这些信息作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或调整、课程设置的决策依据。然后通过订单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 学校必须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 企业则要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后, 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参与“订单式”培养, 组织实施订单教育。最后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期间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跟踪调查, 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了解学生的岗位变化和薪酬状况, 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增强学校为企业和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办好一个专业,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师资队伍是关键。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目前, 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与职业教育改革目标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任教师职业课程开发能力欠缺;专任教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差;专任教师的工程开发能力差。

(一) 完善专任教师队伍。

由组织物色与个人自愿相结合, 安排本校青年教师自学或派出进修, 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任教师队伍。同时, 教师要积极参加生产服务一线岗位锻炼,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师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树立市场观念, 理解企业文化, 提高专业技能, 从而促进了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结合, 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拓宽渠道, 广开门路, 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二)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高等学校为主要依托, 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作用, 与企业携手,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摘要:目前,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国家要在宏观层面保证就业质量提升, 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作用;学校调研市场, 合理设置专业, 加强技能教育,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就业质量,技能教育,“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8.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篇八

英语作为职业学校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无疑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缩影。毋庸讳言,职业学校学科教学由于过于强调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意义,从而弱化了学生对诸如英语等基础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这些都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利影响,诚然,影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做到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才能从源头上打破制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1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

1.1 发展的学生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始终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学生文化课程基础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这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中既有知难而上的乐观教学思想,也有畏难退缩的看衰认识,这无疑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职业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学生害怕英语学习,基本无学习热情可言,这决定了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有着显然区别。但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往往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大多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容不得教师以生源质量差为借口而产生任何教学懈怠情形。我们可以想象一旦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偏颇,这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急剧下降,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回答好如下问题:能否结合职业学校育人整体目标,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效解决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被动学习、消极参与的情形;能否在有效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实际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是否把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形成与发展必要的职场英语运用能力。

1.2 进取的教师观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不排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不能放松教学要求,事实上,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重身份,诸如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等角色都对教师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只有在自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得到满足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素质体现在不同方面,其中保证课堂顺利发展的外在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当中包括了教师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优美的语音语调,清晰的语言谈吐首当其冲,还包括了教师规范的板书能力、教师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策略的适用能力等等,教师日常教学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展示这些基本能力和个人素养,一旦这些外在行为感染到学生内心深处,他们必然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踊跃参与、思维活跃,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有效夯实教学基本功;积极参与英语教育科研活动,善于教学反思,并通过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践的调研,确立自己明确的教学思想;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状态的分析,运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个人规划,实现个人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 构建优化的教学过程

2.1 明确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专业对英语教学有着各自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迎合学生所选专业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针对性。毋庸讳言,职业学校传统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着“两个缺乏”:缺乏专业区别,即,英语教学目标只是置于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总系统之中,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更为详细的、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缺乏调整意识,即,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社会岗位变化及发展及时调整英语教学目标,使学生将来更好适应岗位需要,诚然,上述两种现象的存在使得英语教学质量由于缺少正确的目标而不断丧失发展的机遇。事实上,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弊端在于教师固守英语知识体系,突出英语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不仅导致短期英语教学整体质量的下滑,而且学生毕业后不但难以表现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连基本的日常英语会话也无法正常进行,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支撑。

2.2 丰富的活动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基础上的,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际设计符合学生英语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显得十分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活跃学生思维,变学生被动学生为积极参与。结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诸如,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演出等等,学生只有积极参加英语教学活动,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并对其它同学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活动氛围,特别创设与职业活动有关的场景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多向交际,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能形成与发展学生将来职场应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诚然,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英语交际能力、实践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健全的个性品质,从而确保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而英语教学中各种活动的开展无疑是达成目的的有力支撑。

3 運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3.1 评价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教师科学评价手段的运用既有利于自己反思英语教学活动,自觉摈弃不适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践的弊端,不断完善英语教学过程,又能确保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树立合理学习目标,并促使他们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实现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职业学校学生由于以往学习惰性的客观存在,不良学习行为会随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学评价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的管理,教师要把过程性评价作为鞭策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确保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状态。毋庸讳言,职业学校学生初中阶段往往是教师边缘化的对象,很少能够获得教师的关注,更不用说教师对他们的积极评价,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教师即使再简单的鼓励,诸如“Excellent”“You are clever”都能使产生学生久违的感觉,并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实质性影响,事实上,教师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积极评价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3.2 评价的方式

英语教学评价要始终从职业学校教学特点出发,把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关注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因此,英语评价要摈弃过去泛泛而谈的做法,明确具体的评价细则,诸如,就听的要求而言,既要能听懂课堂教学指令并做出适当反应,又能捕捉不同职业场景中的会话内容;就说的要求而言,既要确保流畅的表达,又要能借助一定的肢体语言丰富信息传达过程;就读的要求而言,要能读懂文本教学材料,同时要具备阅读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英语素材;就写的要求而言,确保写出来的内容具有可读性,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具体评价标准既方便了了教师的量化,又有利于学生自我对照、自行靠拢,确保它们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交际活动、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动力。

4 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评估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英语教学质量策略的构建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9.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篇九

2011年07月05日 11: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国家教育督导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文件,依据2005年至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统计数据,以及2009年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企业、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32万份抽样调查问卷和8省份实地调研,从战略地位与政策落实、事业发展与社会贡献、资源配置与经费保障、人才培养与改革创新四个方面,对全国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本报告旨在客观评价全国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推动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引导社会关心和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一、战略地位与政策落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的重要地位,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举措,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一)主要进展

1.着力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党和政府提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任务。2002年到2005年间,国务院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提出了重点发展的目标任务,并明确了各级政府统筹管理责任。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先后出台了本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各地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建设力度。近年来,黑龙江、福建、上海、甘肃、天津、安徽、广西、重庆等地重新修订或出台了地方职业教育法规。2008年浙江省发布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宁波因此成为全国首个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专门立法的城市。2010年,又有山东、陕西、甘肃、广西等地将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列为工作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各地的积极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创新工作机制

各地积极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提出的“要继续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要求,各地区通过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了省、市(地)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天津作为教育部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的第一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政府办学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先后组建了16个职教集团,使单一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化;同时,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地。河南、广西、四川等地分别实施了“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推动了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

各地不断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机制。为解决政府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交叉重叠的问题,各地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探索,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另据抽样调查,有57%的市(地)、县已建立了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还有28%正着手建立这一制度。2006年,新疆成立了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省级统筹机构,加强宏观指导;上海对技工学校与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实行归口统一管理,有效整合了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3.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实现翻番。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总经费达到1199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各级政府预算内中等职业教育拨款增幅更大,达到709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47.1%提高到59.1%,全国有13个省份该比例达65%以上。

国家还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力度。2002年以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社部等中央部门累计投入职业教育专项资金20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235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68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以及近20万人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培训。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近300亿元,专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国家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2010年又将免学费覆盖范围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使400多万学生直接受益。

(二)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落实尚不到位。国家提出的“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要求,在多数地区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据抽样调查,86.6%的中职学校反映政府对就业准入监管不严,65.6%的企业反映政府未落实对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各地落实国家要求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执行不力。《职业教育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目前,全国有27个省份尚未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标准。2009年部分省份省内所有市(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低于20%。

二、事业发展与社会贡献

按照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各地采取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主要进展

1.中职培养规模快速增长,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提前完成“十一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目标。2005年以来,各地按照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落实扩招政策,办学规模快速扩大。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达到810万人,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提前三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的目标;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近2200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四成。从区域发展的情况看,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增长较快,有效改善了中西部地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了2875万名毕业生,超过2500万的预期目标。每年数十万、上百万毕业生数的增长,有效缓解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提高全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就业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经过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努力,近4年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据实地调研,由于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未接受职业教育的同龄人相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更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各地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服务面向。近年来,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各地根据人力资源需求和企业用人需要,积极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开发和建设了一批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新专业。教育部及时修订和发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对半数以上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并新增85个专业,大幅度充实涉农专业,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近年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年培训规模均超过1.5亿人次。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培训注册学生数达478万人次,岗位证书培训注册学生数达537万人次。据抽样调查,6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面向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和面向转岗、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50%左右的学校参与了各项为农服务计划,承担了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村青年农业技术培训任务。

3.拓展职教服务范围,逐步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

努力践行“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拓展中职教育与培训服务面向的要求,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了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力度。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中,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的比例已超过10%。适应经济转型的各项培训不断加强,20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3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5000万人次,企业职工年培训达到9100万人次。

(二)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适应性仍不强。据抽样调查,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农林、土木水利工程、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

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据实地调研,还有不少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为农服务的能力依然比较弱,尚不适应培养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要;也没有涉及培养新型农民的项目,这不利于改变这些地区“三农”实用人才短缺的状况。

三、资源配置与经费保障

各地政府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家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基础能力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要进展

1.生均经费水平明显提高

各地努力落实以政府为主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生均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4549元,比2005年增长88.7%。其中,东部地区的北京、辽宁、上海、浙江等省份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的吉林、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份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提高,为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规模大发展提供了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2.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基础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加大投入,通过实施专项工程等举措,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达到2746.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77.4亿元,计算机达到266.2万台,分别比2005年增长37.8%、40.4%和55.2%。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全国有12个省份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仍实现了增长。东部地区8个省份均有增长,其中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增幅超过60%;中西部地区的江西、湖南、安徽和宁夏4个省份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共享普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明显扩大。据实地调查,有的地区以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为培训基地,覆盖周边农户;有的地区通过共享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代信息资源,发挥远程教育点的作用,积极服务“三农”。

3.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得到加强,以双师型为主的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增长较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达到86.9万人,比2005年增加11.9万人。各地通过加大从企业和社会招聘力度、校企合作培养、出台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到企业培训的制度等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10万人,比2005年增加1.8万人,增幅大于专任教师增长;双师型教师达到13万人,比2005年增长78.9%,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天津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设立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设立500万元专款,每年推选100名青年骨干教师攻读专业硕士,培养400名骨干教师,40名高水平、高技能双师型专业带头人;目前全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已超过40%。湖北在用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金1000多万元的基础上,本省又投入900万元,用于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每年培训1200人。河南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由编制部门牵头颁布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试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上海由政府牵头、依托行业开发了中等职业专业教学标准,组织所有相关专业和文化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开展新课程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规模发展需要,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普遍较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尤为薄弱。按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在2009年全国1.4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中,各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标准要求的仅有148所;70%以上的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指标不达标。2009年,全国有19个省份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与2005年相比出现下降,其中3个省份2005年至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连续4年下降。另据抽样调查,近四成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认为本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教学计划要求。实地调研也显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老化严重,实训基地建设极为薄弱,特别是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缺乏,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非常薄弱。

教师数量仍严重短缺。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为25.3∶1。按20∶1的教师配备标准,全国专任教师缺口高达20余万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仍面临困难。据抽样调查,59.6%的教师表示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每两年两个月的要求;76.2%的教育局长表示,本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少。

四、人才培养与改革创新 各地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取得初步成效,体现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

(一)主要进展

1.注重以德育人,学生道德素养明显提高

围绕“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按照2009年中央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各地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据调查,有近七成的市(地)、县教育部门出台了落实六部委意见的实施办法,八成以上的地方教育部门表示“当地已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考核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加以落实”。

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工作,特别是结合实训实习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和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和方法,使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较大提高。据实地调研,企业普遍反映其职业意识明显强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同龄人。据抽样调查,六成左右的家长反映,经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行为习惯有所改善,更有礼貌和诚实守信;七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学校教育使其养成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多种形式办学,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

各地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加强了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据抽样调查,56.7%的企业参与了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61.0%的企业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根据国家关于推动资源整合与集团化办学的要求,各地在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共享职教资源,实行校舍设施设备、师资和经费的统筹使用,探索学生培养、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

3.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各地从实际出发,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实践能力,以顶岗实习为关键环节,强化顶岗实习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强化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强化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的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据抽样调查,近七成教师和近八成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六成左右的学生称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能按月足额支付实习补助,并有专门实习指导教师较好解答实习中的疑难问题,使自己提高了实践技能。

(二)主要问题

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仍不充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缺乏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据抽样调查,仅有17.5%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仅有16.8%的市(地)、县教育局长表示本地区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审批中,制定并实施了企业参与的制度;有61.6%的企业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相关评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67.4%的企业希望政府出台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参与主体权责的政策文件,推动组建职教集团。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仍然薄弱。据实地调研,一些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比重尚未达到总学时三分之二的要求;用于实训的经费短缺,实训设备及耗材投入不足。据抽样调查,53.3%的学生反映实训课程比重小,实习实训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技能提高要求;63%的企业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用性技能的培养,改变学生在校所学技能与企业实际脱节的问题。

五、督导建议

依据本次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的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体制,增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办学机制,加快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今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是进一步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放在实现国家战略、促进地区发展、体现惠民利民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省域内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切实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相适应;建立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的政策机制,设计为农服务的专门项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切实改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

二是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探索建立多种途径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并落实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和优惠政策,调动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和发展制度,切实解决专任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及指导能力。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教师予以支持;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制度,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10.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精神,探索xx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更好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xx年5—6月,xx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代表专题调研了中等职业教育情况。调研组一行走访区内的重庆立信职教中心、重庆光华女子职中和南岸区的重庆机电工程技术学校、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专程赴四川德阳市学习考察了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召开了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负责人座谈会,先后听取了区教委工作汇报及南岸区、四川德阳市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介绍,详细了解他们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一、现状

xx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狠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逐步调整、培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并形成了“打造一个中心,带动几个重点,公办民办联动发展”的发展思路,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初步构建了以公办学校为龙头、民办学校为补充、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比较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截至今年6月,xx区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0所(区教委直属公办中职学校1所,行业办中职学校3所,民办中职学校6所),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全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实现了规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

(一)坚持改革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完善规划布局。坚持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人口规划、资源环境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努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和技能人才高地。制定了《中共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xx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根据xx区全域城市化和“东中西西”发展战略,按照调控规模、提升质量、扩大效益要求,中部整合重庆市立信职业高级中学、重庆市小龙坎职业中学、重庆市童家桥职业中学和重庆市虎溪职业中学等4所学校教育资源,成立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带动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重庆东亚技工学校、重庆立事信息工程学校,打造中梁山脉职业教育带;引导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新华技工学校、重庆市新渝技工学校等5所学校协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一带五点”空间布局。三是调整专业结构。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原则,合理调控区域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培育学校品牌专业。汽修、轨道交通、机械、学前教育、采矿、护理等一大批品牌专业,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较好,重庆立信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二)坚持内涵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逐步增强。一是实训基地建设紧贴生产实践。按照统筹规划、开放共享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共建模式,五年来,立信、科能、铁路等中职学校争取中央、市财政等多渠道资金2.3亿元修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等13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环境更贴近生产实践,实训设施更符合专业设置。二是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试行校长兼厂长、厂长兼校长的校企合作“二元双长制”管理方式,探索设立“校中厂”、“厂中校”,实现校长与厂长、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的深度融合。立信成立有近2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的“校行企协作会”;微电子、科能、铁路等中职学校也与广达、英业达、富士康科技、轨道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办特色班、开展“订单培养”等合作项目。三是就业市场渠道日益拓展。围绕xx区确立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培训等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整合教育、劳动、就业等部门就业信息资源,培育就业市场,近三年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土主铁路物流园输送1.3万名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人才,为其他产业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

(三)坚持以赛提质,中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一是教师队伍指导能力不断提高。按照“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的理念,建立“训-导-赛”师资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自2011年启动区属中职学校师资引进和培训计划以来,引进87名学校急需专业师资,投入培训经费600万元,采取高等院校脱产培训、行业企业挂职轮训和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方式,加强“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区属中职学校教师本科学历达90%、研究生学历达6%、“双师型”教师达50%以上。二是大赛成绩不断刷新。根据“校级预赛打基础,区级复赛提能力,市级大赛展风采,全国决赛争荣誉”的四级大赛目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找苗子,在学校预赛中带弟子,在区级复赛中选种子”的“三子”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近三年,累计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14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15个。重庆立信职教中心连续六年蝉联重庆参赛学校获奖金牌、获奖总分第一名。三是学生就业率不断攀升。近三年,xx区中职学校共培养合格中职毕业生36500多名,开展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农民工转业职业技能提高等培训25361人,一次性就业率达96.5%以上。立信等区属中职学校市内就业率高达90%,为本区输送各级各类合格人才6846人,尤其是为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输送了大量人才。中职教育成为xx区建设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实现充分就业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保障。

表一:20xx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分专业类别统计表

专业类别

在校生

百分数(%)

农林类

220

0.69%

资源环境类

903

2.82%

土木水利工程类

989

3.08%

加工制造类

4864

15.18%

交通运输类

8205

25.61%

信息技术类

6777

21.15%

医药卫生类

1125

3.51%

休闲保健

33

0.12%

旅游服务类

1855

5.79%

财经商贸类

2496

7.79%

文化艺术类

15

0.05%

教育类

2573

8.03%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49

0.15%

其他

1932

6.03%

合计

32036

100%

表二: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情况

学校名称

教职员工总数

文化课

教师

专业课

教师

专任

教师

外聘

人员

双师型

教师

立信

535

137

216

353

317

200

光华

177

61

95

156

23

24

微电子

135

33

92

125

0

4

科能

222

18

97

115

68

70

铁路技工

213

59

134

193

89

145

机械电子

123

31

47

78

28

37

新华

88

15

38

53

10

20

新渝

39

8

10

18

4

2

立事

86

12

45

57

8

26

南丁

101

15

55

70

21

8

表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情况

学校

占地面积

(平方米)

教学用建筑面积

(平方米)

在校学生总数

(人)

数量

生均

占有量

数量

生均

占有量

立信

147985

30.9

130180

27.2

7352

光华

36630

11.4

24500

7.6

3241

微电子

84004

26.2

36691

26.2

3515

科能

93240

17.9

120000

23

5339

铁路

68934

12.2

98604

17.5

5329

机械电子

19547

4.8

25026

6

3208

新华

30000

27

5000

4.6

1434

立事

333500

196

43000

25

1660

南丁

41354

58.25

11362

16

735

新渝

24464

97.47

22640

90.2

223

★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教学改革论文

★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定位论文

★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建设论文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 市职业教育教研工作总结

上一篇:数学学习方法名言名句下一篇:公寓楼增加网络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