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4-07-27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共14篇)

1.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一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曾 英

保靖县毛沟小学

摘要

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回顾和对民俗艺术的实地考察,认识到湘西民族民间美术是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确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文化资源,应该成为湘西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在湘西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并未得到重视和运用。美术教育中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美术教学中对当地地域资源也没有很好利用。基于上述认识,以期引起大家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重视,从而加强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价值及种类、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构想、民族民间美术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为达成研究目的,解决其中的问题,该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湘西;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

I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言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现代学校教育既要顺应社会发展,还要适应本民族发展的需要。运用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中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教育已成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地区不仅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具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这既构成了湘西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又拓展了湘西美术教育的新领域,为湘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湘西民族民间美术是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确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是湘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使受教育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认同,也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相互之间的民族团结,唤起人们的自觉保护意识,使之自发地参与对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因此,民间美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的,民族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法第二十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

二、民族民间美术的概念、文化内涵及种类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

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形态各异的灿烂文化,人们习惯于把表现各种文化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和“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是指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老百姓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多数直接被它的创造者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民间美术以其简洁的造型、完美的功能,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了劳动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其通俗的形式受到劳动者的欢迎,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涵着各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其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流,它的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图3 木雕窗花)

(图4 根雕老头儿)(图1 剪纸作品)

(图2 纸扎狮子头)

(图5 棕榈编的公鸡)

(图6 竹编背篓)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竹编、棕榈编织

湘西土家苗家的竹编代代相传,记忆高超的竹编艺人可以编织出各种精美实用的器具,如背篓、箩筐、饭篓、簸箕、凉席等;也可以编织各种玩具、装饰品。棕榈编织也是特别好看的,可以编织实用美观的扇子、草鞋;技艺高超的艺人几分钟的功夫就能编出栩栩如生的蜻蜓、蚂蚱、鸟、公鸡、蛇等等。老人经常编织一些小动物来逗小孩儿。3.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制型,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图7 苗族儿童服饰

图8 苗族儿童服饰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4.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就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线或面线为伟,完全用手织成的工艺品。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品种已达1000多种,表现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除原有的西兰卡普(被面花)以外,根据时代的变化织出了各种图案的壁挂、服饰、香袋、坐垫、桌布等工艺品。目前湘西还有许多古镇还继承这这种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制作。

图9 土家织锦

图10 土家人正在织锦

三、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构想

(一)湘西民族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

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丰富的民间艺术积淀以及淳朴的艺术风格,可直接为美术教育提供参照。由民间艺人所创造的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可以带上学生去拜访当地那些纯朴的老艺人,走进他们的家中,与老艺人一起织布、编织竹具、编织小动物、摆弄根雕,亲身去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我们还可以把当地的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让他们来给学生上一堂真正的民间美术课。我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孩子们一定是兴趣十足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主动的走进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真善美,同时拉近了孩子们与民间美术的距离,增加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激对民间美术学习及创作的热情。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能是历代艺人穷其一生精力研究的结果。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难度很大的,而且现在的小孩对民间美术了解甚少。我们小时候会编织的各种玩具现在的小孩很少有人会了。

(图12 民间娃娃)

(图13 民间娃娃)

(图13 纸仿陶艺)

(图13 纸仿陶艺)

1.材料上的创新

民间美术大多用的是普通的竹、纸、木、泥、石等,这些都是湘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改变课本上的一贯要求使用的材料,笔、纸、橡皮泥等,而是把原生态的资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而且能节约教育成本。如把芭茅、松果、棕榈、玉米棒子、风化石„„。孩子们在学习民间美术时,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2.内容上的创新

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往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如“连年有余”,“福寿双全”,“鹤寿延年”“龙凤呈祥”等等。然而生活在现代的儿童对理想生活有自己的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在了解认识传统民间美术的同时,选择表现儿童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注入自己对理想生活和审美价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值的取向,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是一派生机和活力。3.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湘西美术种类繁多有的做工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在此类美术教学中,可以在欣赏和了解的同时,改用其他形式进行制作和学习。如木雕面具改用撕纸、泥塑、陶艺制作。银饰、服饰、刺绣等改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蜡染、扎染、印染可以改有水彩颜料或者墨水和纸学习。在张老师关于民间美术的讲座中讲到一些实用的例子如:用纸、墨、和笔芯颜料做的仿古面具和一些器具;用纸、笔芯颜料、锡箔纸 做的银饰,银光闪闪,难辨真假;用超轻泥和纸做的“瓷娃娃”等等。

图14 锡箔纸仿制的苗族头饰

图15 锡箔纸仿制的苗族头饰

图17纸制仿古器具

图17纸制仿古器具

图18纸制仿银饰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的教学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的美术创作体现出较强的生活性,既具艺术性,又富有生命力。

(四)民间美术的适用能够弥补教科书的局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中,由于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教具学具少。大多数的美术课都变成了简单的简笔画课,单调乏味;有些甚至就上了自习课。但在调查的过程中惊喜的发现有几个老师已经开始把民间美术带进课堂了,李老师在美术课上教学生用芭茅编枪,王老师在美术课上教学生用棕榈编蜂窝、蟋蟀、蜻蜓、栩栩如生。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幸福的,甚至有些自豪。他们看来把随处可见的材料变成各种动物、玩具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从中受到启发,在马王小学也上了一堂美术课,用棕榈编玫瑰花,全班18个学生,学的特别认真,连男孩子都编的很漂亮。在下课前,我把所有的玫瑰花扎成一束带走的时候,学生对我说:“老师,别把花弄坏了啊”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我确信,孩子们是非常喜欢、乐于接受和学习民间美术的。可一把农村美术教学条件由劣势转化成优势。民间美术在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利用有了充分的地域资源,如将其用于农村基础美术教育的课堂,使之一方面弥补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好地丰富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从而保证基础美术教育的质量。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http://tese.hnvc.net.cn/Article/xiaoxue/135.html [2]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 [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2 [3] 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中原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2):27 [4] 李鼎.试论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1(05)[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http://wq.zfwlxt.com/blog/blogshow.aspx?user=155328&itemid=57b44066-b699-46aa-847c-9e9501808cca [6] 徐静秋.倾听传统艺术的声音——浅谈民间美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应用 [J].大众文艺.2011(17)

[7] 陈启鹃.谈谈黔东南民族民间美术走进美育课堂[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6)[8]谢 雱.小学美术教学论[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131)

[9] 彭瑶.民族地区小学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以石林彝族自治县为研究个案[D].云南: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 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 [11] 李勇.高等艺术教育中本土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应用——以新疆少数民族民

间美术为例[J].大众文艺,2010 [1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26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致 谢

经过不断的修改润色,当论文终于完成,心中有了一种不曾体验过的快乐和轻松。在此,我要感谢给予我帮助的领导老师,还有可爱那群的学生。谢谢你们对我工作的帮助与支持。

2.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二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 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应大于审美性, 也就是说民间美术不是一种单纯的审美创造或艺术创造, 其创造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在这种实用功能实现的同时创造了具有审美性质、意义的作品。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 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 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 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 大致可分为:1、绘画 (版画、年画、壁画、灯笼画等) 。2、雕塑 (有彩塑、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等) 。3、刺绣染织 (蜡染、印花布、刺绣、补花等) 。4、家具器皿 (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等) 。5、戏具 (木偶、皮影、面具等) 。6、剪纸。7、纸扎灯纸。8、编织 (草编、竹编、柳条编、棕编、纸编等) 。

中国民间美术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小农经济的解体, 它的生存空间遭到重大破坏, 民间美术日渐衰落。由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日益城镇化, 民间美术在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很多民间美术没有得到传承而失传乃至消失。

二、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在构成形式上,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深受民间美术中阴阳哲学观的影响, 如阴阳相对的格局和两两成双的造型方法在我国民间美术中称之为喜相逢, 喜相逢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 这种方法被人们大量的使用于刺绣、染织和陶瓷等方面, 现代设计者把这种喜相逢的造型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中, 如香港凤凰卫视电视台的台标借用了民间彩陶上的凤凰图形, 两只凤凰旋转互动而成, 这种喜相逢式的创作, 透过阴阳哲学的理念, 蕴含着变化无穷的宇宙法则, 寓意着企业的前景的美好。

适形造型法中的限制类造型方法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适形造型法是指在各种形状、材料的限定范围内的一种能动性设计创作, 是一种融入感情和想象力的设计, 是根据图形规律进行的一种再设计, 适形造型法常常采用连续、对称, 均衡的设计方法, 如扬州的玉雕工艺, 在一块开采的玉石上, 如何根据玉石本来的形状进行雕刻设计, 从而在尽可能保证玉石体量不变的情况下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现代艺术设计创作则是适形造型设计的一种传承发展。如建筑设计中的有机建筑派, 它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 有机建筑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完美结合。把室内空间尽量的向自然伸展, 把大自然的景色引入室内。其中最著名的是赖特, 他的代表作是位于美国的现代建筑杰作“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背靠大山, 建于小瀑布与巨石之上, 室内外空间相互穿插、自然延伸。流水别墅在空间上的整体设计是适形于所处的地理环境, 是将建筑的各个布局与粗犷的山石、潺潺的溪水、秀美的树木极其自然的融合为一体的设计, 这种人与自然、建筑与景观相互交融的设计会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听感受。

在中国民间美术中, 象征造型是在民间应用的数量最多、最为大众所接受的一种造型思维表达的方法。我国民间美术象征造型法包括谐音、喻意等两个方面, 如玉雕白菜, 谐音就是“百财”象征着荣华富贵。如杨柳青的木版年画连 (莲) 年有余 (鱼) , 画中的小朋友手里抱鱼, 手持莲花。喻意是在民间美术中, 人们用一件物件、一组画面来传达对美好的生活向往。如石榴、莲蓬等喻意多子多福, 松树、寿桃代表长寿, 百合象征百年好合。现代设计者根据这一设计思路设计出了如北京08年奥运会的福娃, 通过不同的造型颜色象征着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 而他们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 合在一起谐音就是北京欢迎你。

中国民间美术对于色彩的理解不仅限于色彩本身, 更多的融入了一种特殊含义在里面。在民间美术中, 他们赋予了颜色以生命, 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 并将这种意义表现在美术作品创造上中。现代设计中运用了这一点, 奥运的五环由5个不同颜色环圈连接在一起, 代表着五大洲:欧洲 (天蓝色) 、澳洲 (草绿色) 、美洲 (红色) 、亚洲 (黄色) 、非洲 (黑色) 。五种颜色不同的环圈紧紧相连, 象征着世界各国运动员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和团结。同时这五种颜色也正是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色彩, 这是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最精彩的结合, 把中国金、木、水、火、土的哲学思想与奥运五环相匹配, 向世界展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国民间美术其独特的造型语言一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质朴又富有创造性的造型及配色方法, 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吸收中国民间美术的设计思路、制作工艺, 创造性地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去, 对于开发我们的思维, 丰富我们的设计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可以形成一整套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体系。

三、扬州民间美术漆艺为例, 它在现代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

扬州, 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扬州靠水而生, 因水而兴, 也因水而衰。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 也是重要的漆器生产地。秦汉时期, 扬州有所发展, 特别在汉代, 社会富庶起来, 在扬州挖掘出万件汉代漆器, 体现了汉代扬州漆器的生产规模与技艺水平, 唐代扬州手工业发展迅速, 对外特别是对日本交流频繁, 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东渡日本, 带去了扬州的漆工与玉工。宋元时期扬州漆器已雕漆和软螺钿工艺而著称, 在《髹饰录》中描述“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日渐薄也”反应了当时软螺钿工艺的发达。明清两代, 扬州漆器鼎盛时期, 扬州城内以漆器命名的巷名有十几条, 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鸦片战争后扬州的漆器走向衰亡, 很多工艺逐渐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现代漆器受到国家重视, 成立了扬州漆器厂, 从而扬州漆艺逐渐走向复苏, 不仅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提供国礼, 还为众多场所提供陈列产品。

如今扬州漆艺与扬州地方的礼品, 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 设计出台屏, 小挂件, 漆砂砚, 收纳盒等家居用品, 工艺与材料是漆艺最基础的语言, 产品最基本的切入点就是工艺和材料的创新, 现代设计中将各种技法综合运用, 并以现代机器与设备进行辅助, 缩短生产周期, 例如我们引进电脑激光雕刻机, 刻出的花纹准确, 清晰, 快速。我们尝试使用非传统的材料, 在旅游纪念品胎骨的制作过程中引入现代雕塑所用的玻璃钢, 可以大规模成批量生产, 减少了大量的成本与工时。

随着漆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现代设计师将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融入到漆艺家具设计中, 更加贴近现代人家居设计的时尚口味。如今简约风格大行其道, 同时出现了中国特色文化成为室内设计新潮流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 极富古典韵味的漆器家具将会大受欢迎。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纯粹的元素堆砌是行不通的, 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 在古典艺术与现代审美情趣的结合上下大功夫, 如将写意、抽象等现代艺术手法巧妙地融入扬州漆器的创作, 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现代产品。使之成为更多人喜爱的室内装潢、陈设的艺术珍品。通过古典吉祥之意, 传递出现代的时尚潮流。特别是在具有不同风格的家居设计中, 如果点缀几件漆艺家居作品, 像条案、琴桌、桌几、花台则可以起到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的视觉效果。

将漆壁画运用于现代公共空间, 是漆艺与现代环境艺术融合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漆壁画画面风格与墙体、窗框部位自然衔接, 浑然一体, 能获得整体和谐的视觉效果。漆壁画运用到公共环境中, 不但能装饰墙面, 而且还能弥补和修整了空间, 实质上已经实现了装饰材料的主要功能, 它使得装饰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种设计形式在宾馆、饭店、会议厅等空间较大的室内中效果尤其突出。

现代设计师还将高档食品 (酒、茶叶、月饼等) 、高档滋补品 (人参、鱼翅、燕窝等) 、文化产品 (骨牌、笔、文具四宝套装、印章等) 、工艺品 (茶具、瓷器、水晶、金银铜饰等) 、首饰 (手表、项链、手镯、戒指等) 搭配扬州的漆盒, 提高产品的档次。

四、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得到传承与重生

民间美术强调的是艺术中的情感和艺术为人服务的原则, 这对现代工艺创新和现代设计发展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这样的艺术作品就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 既斗争、又融合的关系。面对这样辩证统一的关系, 我们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石, 并通过实践工作来印证。我们就能够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对待并处理, 逐步形成一个既有深厚的中国民间美术文化, 又符合现代设计发展规律的中国现代设计体系, 让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结语

总之,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之路的奠基人, 他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西方现代设计发展历史, 从工艺美术运动到建立包豪斯学院, 西方设计艺术无论从其创作特征或者思维方法都不能彻底摆脱其传统民间美术的影响。这些历史和现实对于如今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而言, 其意义是巨大的。因此, 从现代设计视角学习和研究我国民间美术, 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分析,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创造性的将二者合二为一, 将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玫.扬州现代漆艺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乔十光.漆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3.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三

美术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是一项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学生艺术情操的一门课程,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重视。美术作为一种人文艺术,没有过多的局限性,在学习阶段需要对不同的美术风格进行了解。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加强小学生的民族感情以及对于美术多元化的认识,丰富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和个人情操。

一、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美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小学教师将美术教学看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对美术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画画内容的布置。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不能支撑其对美术艺术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不进行讲解,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临摹、效仿,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对于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更是意识淡薄,不予应用。

2、小学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有待改善

大部分小学教学中并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而言掌握语数外是重中之重,忽视了对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并没有对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单纯的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教案,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学生进行画画为主。小学美术教师没有向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进行创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有待改变[2]。

3、小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不高

小学生尚处于多动时期,对于新鲜事情的好奇心依然很重,由于教师对于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同时,大部分小学生自身没有对美术课程产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工具准备不齐全,上课不认真听美术教师的安排,将画画作为一种娱乐,胡乱涂鸦,导致美术教学的作用在部分小学生身上产生的艺术效果不明显。

二、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设备,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于民间美术艺术有直观的感受,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欣赏。民间美术资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受到美术教学的普遍欢迎,因此教师要搜集符合小学生性质和接受力的民间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形式进行分析,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艺术情感。例如在走进大自然的美术教学中,课本中出现很多自然界中的生物、植物,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民间美术资源,例如皮影戏中动物的形象、剪纸中动物、植物的形象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对民进美术资源与课本画作进行对比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同种动植物的不同美术表现形式,提起学生的绘画热情,开发学生思维。

2、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民间美术艺术创作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创作,教师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主题的设定,但是学生如何进行创作教师不进行干预,在需要帮忙的情况下教师进行指导。例如在美术教学撕画的课程的安排上,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民间的剪纸美术作品,包括动物、人物、字等,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后,使其进行自由创作,可以进行模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民间的美术材料多是木、竹、泥等,在教学中很难运用,但是橡皮泥可以作为泥的替代品应用于美术教学当中。例如在对民间陶瓷、雕刻艺术的美术教学讲解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脱离课本,扩宽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课本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对于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也不多,并不能够满足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民间美术资源,例如家中的印花布、陶瓷瓶上的图案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并进行绘画,使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民间美术艺术、感受民间美术艺术。同时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特殊节日的不同特色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资源,例如元宵节有放花灯的习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美术工具进行花灯的设计;春节中的民间美术资源较多,有剪纸、窗花、中国结等,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先搜集这些东西的民间美术特点,然后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进行创作,让学生亲身感受。

结束语:

吸收民间美术资源的艺术特点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是对美术教学的创新,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分析,使民间美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

4.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四

浅谈畲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民族民间艺术是基础美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畲族民间艺术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把畲族民族民间艺术引进中学美术课堂,在造型理论教学、意象造型教学、色彩教学方面作了融合的尝试,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民间美术文化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我们今天所用.并以此为媒介,改进美术课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作 者:王省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浙江,瑞安,3252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关键词:民间艺术 畲族服饰图案 造型教学 色彩教学 传承

5.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五

晋师附小 陈宇娟

美术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吸收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民族文化会通过美术这样一个特殊的平台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孩子心中。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学生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宏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做为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思考:如何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吸取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让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的点滴想法。

如何能让学生爱上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让民族艺术大放异彩?学生在感受中华美术博大精深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丰厚了文化底蕴,为文化的传承 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小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使学生在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中国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我们保护、继承、宏扬。

我通过小学美术课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能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二、通过民族艺术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正确审美价值观。

无论是传统的彩陶工艺,灿烂辉煌的青铜工艺,享誉世界的陶瓷艺术,巧夺天工的玉石雕刻,威严神秘的石窟艺术,还是借物抒情的中国绘画,布局宏伟的宫殿艺建筑,妙造自然的园林艺术,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以及充满美学意蕴的书法篆刻等,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它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这些都将深深印刻在学生的心中,更会是精神上的极大震撼。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

三、在美术教学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多样的教学形式的选择,将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对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学生当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祖国未来发展壮大的需要。

中国美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始终与文化情景相联系。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美术文明,是祖先用辛勤的劳动,智慧的创造为后代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青少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主人翁,引导、激发青少年热爱、敬重、宏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激情是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宏扬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加深了认识,增加了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有效的促进名族文化的传承。

四、了解本土民族文化,重塑美术课堂。

1、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剪纸、刺绣、泥塑、脸谱等,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我县小东中学将剪纸艺术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剪纸内容与技法与美术教育结合,开展剪纸艺术教学。现在,很多孩子都掌握了剪刻方法和技巧,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纸便能创作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剪纸作品。

2、整合民间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即把民族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美术教学。学生在作品内容、选材、形式及制作的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中国审美感情的影响,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

五、给传统民族文化加入新元素,使美术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1、变俗为美,给民俗风格加入新元素。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格和民族文化,农村大多种植玉米、青稞、荞麦、大豆等农作物,这些作物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以把这些常见的东西纳入美术活动课中来,根据农作物自身的颜色、质地进行创作,制作出了一幅幅别具特色的拼贴作品。另外,我们还在民俗风格上加入现代元素,如当地的民族刺绣,大多式较为传统图案,可以让学生加入更多的具有现代气息图案,绣出来的腰带有了新的特色。这些乡土乡风的手工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形能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学。同学们收获的是一种思想: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这个大背景下,除了传承,还需要有创新精神。

3、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案例。以现今最有代表性的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为例。这个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标志,它不仅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而且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同时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传统图案设计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在现代设计艺术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1、乡土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拓展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将乡土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关注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引导学生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拓展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使得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切合地方实际,同时也能让师生得到更多元的发展,无论是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能力,还是学生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动手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方面,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我们在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地域文化特点,通过对文化和艺术的本土挖掘→吸收融合→创造转化这种传承过程,实践美术教育传承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文化的传承。

2、在文化传承模式上,改变过去单一的由学校教育的师授学承的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把过去师生之间依附、依赖、顺从的关系改变为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反思的新关系,加强对学生认知方式、处世方式的培养与锻炼。教学中我认为,只有在正确的“文化观”的指导下,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艺术、认识文化。在传承模式上要充分利用网络、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物、社会实践活动、影视传媒、民间艺人、节日风俗等教育资源,从内容与形式和表现材料上改革创新。从文化传承、心智教化、创新能力等具有民族文化特制上下功夫,以培养学生“厚德载物”健全而开阔的心智,以及“自强不息”坚毅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将会成为美术教育者肩上的一项责任,如何正确引导,加以善材利用,我们美术教育者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做为国际化教学模式的今天,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认识民族文化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6.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六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及实施的浪潮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德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应占据核心地位。

德育渗透 美术课堂 素质教育

印度哲人泰戈尔说,德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点燃知识之灯的智慧,其目的在于造就健全的人格,完善人的心灵和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点缀”,使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美术教学是学校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美术课堂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每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学画中国画》这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剩余2291字)

7.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篇七

关键词:民间美术,设计,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特点

1、艺术之源

我国民间美术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沉淀体现, 来源于百姓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内容与形式表现都非常的丰富多彩。现在的民间美术样式虽与传统的表现形式不同, 但都是民俗文化的反映。如我们常见的体现在刺绣、剪纸、雕刻、年画中的神人合一、神兽合一、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的艺术形象。民间美术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无论宫廷艺术、宗教艺术, 还是现代的艺术创新之作, 其创作都来源于民间美术这个基础, 质朴、纯美的民间美术被誉为艺术之源。

2、意蕴悠长

民间美术来源于民众的生活经历, 是民众祈福、盼福的美好愿望的体现, 如花开富贵、多子多孙、年年有余等民间画面的展现, 都是表达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和愿望。如剪纸、雕刻、刺绣、建筑彩画等, 其构图表现对称饱满、和谐丰富, 是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体验和表现, 表达了人们对果实丰硕、谷穗饱满的美好的大丰收的愿望及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如此, 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都依托于某些载体的实用性, 使自身得到延续和发展。

3、多元发展

民间美术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艺术门类, 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包括雕刻、绘画、剪纸、刺绣等工艺种类。这些门类包含了人们能想到看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民间的美术作品大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社会的变革, 其精华一部分在继续传承发展, 一部分则融入了现代美术、设计中。这也给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使它可以渗入到设计领域的更多方面。

二、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现代设计在快节奏的时代下发挥着其自身的优势, 如:方便、快捷、市场占有迅速, 设计理论理性、系统、规范, 但其缺点也随之产生, 如:设计师生搬硬套、设计堆砌、设计手法单一, 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程序化, 缺乏人性化的设计, 要克服这些问题, 非常有必要从民间美术中吸取创作灵感, 做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特色设计, 而此时人们对于民间传统美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人们迫切希望能够从民间美术中挖掘最原始、最纯朴的、扣人心弦的设计题材。需要融入民间美术独有的内涵, 丰富和充实现代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这个前提下, 现代审美艺术与现代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共鸣。民间美术中的题材、设计手法、构图技巧、色彩搭配等被应用到了现代设计当中, 同时, 民间美术重意向表现、重传神写照的特征也在现代设计作品中得到了传承和体现。将民间美术有意识的引入现代设计, 使得民间美术所具备的朴素的美与现代人所追求的简练自然的美融为一体, 这种融合迎合了社会大众对民间传统美术的热爱, 使得社会大众能够与设计者产生共鸣并欣然接受。正是这种审美意识的共鸣, 往往会使以民间美术为表现手段的设计作品, 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同。

2、民间美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蕴藏着商业设计特质, 这种特质主要体现在民间美术的主要载体中, 如灯笼、剪纸等工艺品。灯笼在古时用来显示该户人家的地位、显示其门庭的气派豪华;现在每家每户都悬挂色彩斑斓的灯笼来表达节日的喜庆。旧时人们用纸裁剪一些图形, 用来表达喜庆、招揽生意或辟邪之用, 这种剪纸工艺很难被复制, 而大机器时代的剪纸艺术被赋予了浓重的商业色彩, 使得现代剪纸艺术为了达到市场流通目的而被批量复制。可见, 民间美术与商业设计有着紧密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毋庸置疑的。现代设计是大机器的产物, 它需要民间美术来充实和丰富其文化底蕴, 来弥补现代设计所缺乏的情感元素。著名未来社会学者John Naisbitt在《大趋势》一书中描述:“新信息时代的技术并非绝对的, 它的成败取决于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后果, 一旦高技术与高情感失去了平衡, 就会出现使人烦恼的结果”, 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高技术信息社会中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存在的意义及价值。现代设计注重视觉冲击力的体现, 而忽视人与人之间心灵间、情感间的相互碰撞。因此, 急需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的介入, 使其达到平衡。现代市场竞争中, 人们利用夸张设计感来期待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却忽略了在现代社会生活重压下的人们更需要一种情感的诉求, 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的商业设计, 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民间美术取材于为大众所熟知的民间, 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题材, 能使大众从中找到熟悉的生活原点, 唤醒人们对“民俗艺术”的亲切追求, 感知设计带来的纯真、原始、温暖、亲切, 从而找到寄托情感的一方净土, 激发大众的消费欲望。

三、民间美术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古老的中国人民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不断改善并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不懈地劳动着, 不懈的探索着, 通过双手、依靠大脑征服了自然界, 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风俗和文明。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在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出现受当时社会文明所影响的对物象的形式、功能、色彩等各方面的审美感受, 再将此感受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 便沉淀归纳成为了人类带有设计创意和质朴意味的民间美术。人们的观念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改变, 但民间美术和民俗生活一样继续存在, 民间的美术作品依然是民族的、地方的, 我们要传承传统的民间美术思想, 让民间美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创造新时代的民间美术, 使中国的艺术长河涌流不息。

四、结语

8.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八

民间美术 功能 小学美术教育 教学策略

一、美术的功能

关于美术的功能古人早有论述,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左传》中指出:“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葛路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中讲:“《左传》的这段夏朝‘铸鼎象物的记载,我们可以看作是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代表理论。‘使民知神奸说的是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1]南齐谢赫在《画品》中讲:“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2]南朝时期宋王微在《叙画》中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1]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言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非繇述作”,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性情”[3]。古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的功能进行了阐释。在现代,前苏联美学家卡冈在他的《美学教程》中把美术的功能分为交往功能、启蒙功能、教育功能、享乐功能。还有人指出,美术具有情感或情绪的宣泄功能、精神慰藉功能、心理医疗功能等。作为上层建筑的美术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即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民间美术的功能及其特殊性

作为生长、发展于传统民间社会的民间美术,是下层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下层民间文化的一般内涵和性质,从而与对应于上层文化的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具有不同的艺术旨趣和风格面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众的生存方式、风俗习惯等,蕴涵着当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民众的生活与民间文化的传承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民间美术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从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来看,民间美术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性需求,而且它还进入到了民众的精神性需求领域,具有为民众提供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并且还具有承载和传承民间文化的文化功能。笔者认为,从民间美术的本质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来看,民间美术不仅具有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而且还具有其特殊的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民间美术的这五大功能是互相联系、整体统一的,它全面作用于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活动中。

1.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

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是通过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象感知得来的,不同的民间美术样式可以让民众认识到作品中所反映的不同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在民间美术中,某种形象的某种特定组合,表达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民俗场合,都是事先约定好了的,世世代代就按那个先于意识的规定来做。”[4]民间美术经久不变的程式性造型语言特征,推动了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得以体现。在原始农耕时代,民众虽然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可以通过民间美术的程式化特征认识到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

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民众的伦理道德教化上。民间美术受中国民间文化中伦理道德大格局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对情感的倾诉方面。民间美术在题材的选取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为经常借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和戏曲等题材内容宣扬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表彰先烈圣贤。这类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将道德教化融于审美娱乐中,是宣传伦理道德的重要外在形式。农耕社会时期农村的大部分民众就在这种传统的节日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民间美术也在悄然发挥着它的教育功能。

3.民间美术的审美功能

民间美术作为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折射了当地民众的审美观念、审美品格。民间美术那单纯且朴素的艺术风格、淳朴且率真的艺术语言是其独树一帜的审美品格和永恒的魅力,这种质朴的风格不仅表现在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上,而且表现在创造主体朴实无华的人格上。只有心灵的纯真、朴实,才能物化为形式的质朴。民间美术的质朴之美,既是形式的、风格的,又是精神的、情感的。民间美术的审美观念是向善求真,只有“善”与“真”的结合才能达到“美”的标准,追求事物真、善、美的统一是民间美术的“大美”所在。

4.民间美术的生活功能

民间美术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充分体现了生活原型的特点,它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民众的生产生活,有时甚至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述。民间美术是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民众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民间的巨宅陈设到生活的日常器具,从祭祀供奉的用品用具到游艺活动中的面具、道具,以及装点节日的年画、窗花,都是民间生活的缩影。这种生活特征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创造性必然随生活的需要和改善而不断进行变化。人类造物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与人的生命原则和生命价值紧密相连的。民间美术的创造不仅忠实于这一原则而且把生命维系过程与造物活动相沟通,成为联系生活的重要方式,因而民间美术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遍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凸显了民间美术的生活功能。

5.民间美术的文化功能

作为民间文化重要载体的民间美术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即民间美术鲜明的延续性、传承性、集体性、模式化和地域性。悠久的农耕社会成就了民间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性质,也是民间美术生长的文化生态环境,民间美术基本上保持了民间文化的特征,体现了民间文化的精神,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民俗活动中,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基础,因而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鲜明地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春节的年画、元宵节的灯彩、婚礼的喜字花、丧葬的纸扎、祝寿的花馍、定情的荷包等无不表现为精彩的民间美术形式,体现了不同民俗活动中的民俗心理和民俗观念。endprint

三、民间美术的功能与小学美术教育

1.民间美术的功能契合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5]小学教育是学生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美术教育既要着重以美术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又要于学科教育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智育功能,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心灵手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培养创造性功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首创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教化、提升情感的功能,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与品格;充分发挥美术的情趣性和情感性特点,使学校在偏向严肃的理性的约束的学习生活中增添活泼的非理性的自由的情趣和活力,使学生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从而获得情感的平衡,使身心和情感得以健康发展和提高。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教育,即身体、心理、文化、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培养。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中小学美术教育专家尹少淳先生指出:“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既然是生活美术教育,那么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可接触到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民间美术的功能恰恰契合了这一需求,可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充教学内容。

2.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健康的个性人格

民族认同感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基本价值观和主体文化的归属感的认同,是一个民族得以绵延发展,民族文化稳定传承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是最能直接呈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多元文化纷繁交织和网络信息发达的读图时代,有必要通过民间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是个体形成良好自我认同感,从而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心理学认为自我认同感是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定位、判断、信念和感受,当学生具备了健康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便会推动其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可以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信、具有同情心、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特色的创新精神

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6]。民间美术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劳动群众是最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创作者,因而民间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古今中外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寻找艺术创新的艺术家比比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类的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肩负了功能与审美有机结合的使命,实现了其社会功能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为纯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源泉。

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形象思维的发展如果与民间美术联系起来,将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开辟一片崭新的领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将民间美术通过画笔、涂鸦、剪纸、泥塑等方式传递给儿童,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而且在正确的引导之下,还有助于小学生主动去认知和感受他们眼中的新奇事物;将民间美术中的美学规律传达给小学生,如造型语言上的循形、扭曲,色彩运用上的补色和冷暖等对比,外在构图形式上的对称与统一,不同视角的形态描绘、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也能够激发和实现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习惯,形成健全的审美观念

审美作为理解能力的一种,它除了以感觉为依托之外,还与人生体验、情感、想象和创造等认知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先天因素与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固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后天的培养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民间美术通常在满足现实生活需求之外也实现了对生活美的表现,它一方面承载了人民大众对美的最初的认知意识,一方面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理念,其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民间大众的审美意愿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改造客观世界与憧憬圆满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于审美;民间美术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民大众对美的本质认识的一种最自然的感情流露形式。人们经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将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民间美术所内含的稚拙、天真、自然等都和小学生的天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提高民间美术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审美观念。

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提高民间美术功能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想发挥好民间美术的功能,教师首先要提高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妥善设计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审美起点和接受能力。

1.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原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主动性的体现。”[7]民间美术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尤其是那些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题材样式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转化为持久的态度。教师要勤学习,多思考,与时俱进地结合新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小学生对民间美术学习的动机来看,“主要与感情需要的内驱力有关,小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从学习的本身获得一种内在的快乐”[5],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努力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进一步发挥民间美术的娱乐性特点。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民间美术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手制作作品、体验成功的愉悦感,提高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品质。endprint

2.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效教学应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民间美术的功能要想通过教学完满地发挥出来,首先必须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结合学生的情意、操作的程度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不同文化区域内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间美术在当地是广大民众的审美取向、风土人情、思维模式和民族心理特征的具体呈现,这就要求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意结合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样式和题材,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只有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选择恰当的民间美术样式和众所周知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才能有利于民间美术功能的完美发挥。

3.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突出民间美术实用性

民间美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学习到的民间美术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所学知识和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所学与所用相互贯通,从生活“实用”中学习,又能回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依据美术学习活动分类方式可以将小学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这四个领域民间美术都可以涉足其中。尤其在“设计·应用”这个领域,民间美术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可以为处于不同文化地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青少年学生、儿童提供多样的学习选择,在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有效地突出民间美术的功能,增强小学生细致观察、敏锐发现的能力,养成善于借鉴、敢于创新、勤于动手的良好生活习惯。

4.增强教师的美术素养,开发民间美术的资源

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美术教师个人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良好素质、丰富学识与高度的专业能力对美术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主体,为了合理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理论素养”[8],民间美术的功能能否发挥出来,与美术教师所掌握的民间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课程资源知识等密切相关。教师在业余时间要主动地去学习并掌握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更应该熟知本区域内的民间美术样式。“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和行为表现,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供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策略,灵活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9]美术教师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增长教育智慧,开发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以图像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易被感知和接受的视觉形象,蕴涵并折射出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品格,充盈着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需求的多姿多彩生活空间。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和快速的信息化社会进程中,民间美术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形成朴素的视觉文化意识和培养创造力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效用。民间美术可以补充当代小学生对朴素的风土人情美感的认识与体验,也能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因而,通过民间美术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总而言之,民间美术是小学美术教育重要的校外素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隐性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民间美术功能的发挥,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和效率性的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教学策略。

————————

参考文献

[1]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4]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5]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5.

[6] 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9]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王胜选(1981-),男,河南滑县人,陕西安康学院艺术系讲师,文学硕士。]

9.“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篇九

摘要:学习兴趣是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教学只有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多运用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致勃发中学习,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 学习兴趣 小学 美术课堂 运用

学习兴趣是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教学只有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但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多运用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致勃发中学习,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游戏呢?

一、巧用游戏创设美术学习氛围

刚上课时,由于刚上完了另一门课程和课间休息,学生们此时的思维兴奋点,往往不在与本课课程相关的区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在这时应用教学游戏,就会使学生情绪逐渐安定下来。如课前几分钟教学生制作一件简单有趣的手工。这样,既可营造美术学习的氛围,又可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写写画画、问答竞赛、接句子等小游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中不该兴奋的区域逐步得到抑制,使该兴奋的区域逐步兴奋起来,把学生的兴趣慢慢地引向美术课的学习上来。

二、用游戏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利用恰当的游戏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主次分明的构图》一课时,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使用画图或拼贴的方法来说明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Photoshop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打开Photoshop,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一些蔬菜、水果、陶罐的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这样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为新内容作了铺垫。

三、运用游戏突破难点、强化重点

学生对老师单调地讲解,会觉得枯燥无味。对于一些难画的图案、易混淆的颜色更是如此。如果长期这样,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增,学习中的重难点往往也会迎刃而解。

如在教颜色的辨认时,我将一些学习用品与小玩具放在气球内,击破气球后猜出东西的颜色,猜中者得此礼物。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发言。由于学生们对游戏很感兴趣,所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巧用游戏消除疲劳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他们的注意力经过10-15分钟后,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进入思维低谷。因而,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着如何处理思维低谷的问题,而运用游戏便不失为一条快捷方式。通过教学游戏,能够使学生们大脑皮层出现疲劳的区域稍稍休息,而使其它区域稍微兴奋一下,这样就很容易帮助学生闯过这段“思维低谷”。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水墨、油画、水彩、铅笔、色粉笔、浮雕……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或者给学生一张图片说明:这就是浮雕,这就是油画。利用Photoshop,教师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浮雕、油画、水彩画等作品时,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我先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学生的头像,根据讲解需要,打开滤境,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油画以及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五、用游戏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模仿能力和创造潜能,但这潜能要教师平时耐心地去开发。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手工艺品,然后把它们放进自己事先编好的情景剧中当堂表演,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10.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

绘本故事是由优美的图画和简短的文字组成的故事书,绘本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明显相关,因此很受学生欢迎。我经常在课间看见学生捧着绘本看得入迷,甚至有时已打了上课铃他们都浑然不知。就算是像我这样的成年人,有时也不免被绘本中的唯美画面和深刻的寓意所吸引。既然如此是否可以把绘本故事引入美术课堂,把学生对绘本故事的阅读热情转化为对学习美术的动力,并帮助我有效组织教学,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美术作业更加精彩纷呈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将绘本资源引入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一、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绘本故事中多样的艺术风格

在夏洛特·S·赫克(Charlotte S Huck)等人合著的《儿童文学在小学》(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2004)一书里,绘本故事的艺术风格大致被分为八类——写实或具象派艺

术、印象派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稚拙和民间艺术、卡通艺术、文化习俗及个人风格。如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一部公认的抽象派作品。在这本绘本里,作者完全摈弃了我们常见的具象,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乎圆形的抽象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像这样的绘本在低年级孩子中特别受欢迎;如获得凯迪克奖金奖的《夏日海湾》,作者

用充满韵律感的散文和美丽的水彩画,为我们描绘了一段悠闲而又充满了大自然神秘感的小岛生活,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特征;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总是让人联想起超现实主义。在《梦想家威利》中,他精心走那成绘术

塑造的小猩猩竟然在梦中进了达利的画中,只不过些柔软弯曲的钟表都被换了香蕉。这些不同风格的本故事书我一般是放在美课前的2分钟预备时间欣赏的,我发现从这些优秀的儿童绘本中挖掘出美术知识进行欣赏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孩子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解。

二、观察、学习绘本故事中的绘画技巧

儿童绘本中有太多的表现技法,除了水粉画、水彩画、水墨画、油画、版画、蜡笔画、铅笔画等,还有照片拼贴、彩纸撕贴以及电脑

制作等等。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绘本故事更加迷人,也使绘本可以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在不同年级的美术课堂中,挑选部分单元,选择与之有相似绘画表现技法的绘本故事进行深入的观察、学习,然后运用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去。例如:彩纸、报纸撕撕贴贴类的课程可以选用李欧·李奥尼的《玛修的梦》、艾瑞克·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等绘本进行欣赏学习;中高年级的版画课程可以欣赏斯万森和克罗姆斯的《夜色下的小屋》、埃里克·诺曼的《我的兔子朋

友》等绘本。

上教版美术课三年级下有一课《有趣的池塘》,上过这堂课的老师

一定知道,这是一堂中国画课程,上课过程无非是示范、讨论、欣赏范作等等。最后学生作业的内容不是荷花、荷叶,就是青蛙、蝌蚪,能不能更有趣一些?想多找些关于池塘里事物的画,但对于刚接触中国画不久的学生而言,除了啧啧称赞外,对他们的作业影响并不大。这时我想到了小时候看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画面简洁、生动,非常适合学生欣赏、临摹。而且现在它已经被改编成了绘本故事,还有电子书形式的更方便我上课的时候用。每一页故事就是一张简单的水墨画,有青蛙与水草的组合;有蝌蚪与莲花、鱼、虾、蟹、龟等的组合;有渐渐退去尾巴长出四肢的蝌蚪与青蛙的组合;还有青蛙妈妈和一群小青蛙的组合。

这样的池塘实在是太有趣了。边讲故事、边欣赏水墨画、边点拨要点,最后单独示范了几个池塘生物的画法。因为每一帧画面都不是很复杂,学生们创作的热情也开始高涨了,最后作业呈现时也很有趣,除了故事里出现过的事物以外,还有画《丑小鸭》的,画《鹬蚌相争》的,不论效果如何,孩子们已经知道可以把学到的绘画技巧灵活运用了。

三、将绘本的故事性渗透到学生作业中

绘本本身就是由一幅幅的插画组成的读物,所以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每一次的美术课堂作业当做是单幅的插画作品进行创作。把故

事性融入到每一张作品中,这样画的人有兴趣,看的人也觉得有趣味。在上二年级第一学期《昆虫乐园》时,我特别挑选了一本《100层的房子》去和学生们一同欣赏。这本绘本说的是——有一天,多奇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信上写着“欢迎你来我家玩儿”。多奇按照信上的地图走啊走啊,终于找到了信上所画的房子!多奇使劲向上看,可是怎么也看不到房子的顶层。

多奇好奇的走进去,发现这里住着老鼠一家。原来这是一座100层的房子,每十层住着一种动物,那么接下来的十层住的会是什么动物呢?这座房子的顶层住的又是谁呢?它为什么要邀请多奇来玩儿呢?多奇能顺利地到达第100层吗„„?每到翻页时孩子们都异常激动,都在猜测上面10层住的是谁。这100层里住的不都是昆虫,这也是我选这本书的原因之一,看完之后我们讨论了到底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到底有哪些特征。知道了原来蜗牛和蜘蛛并不是昆虫。而且每一页居住的动物,在属于自己的10层里,根据自己的生活特性做着特别的事情,屋内装饰也是辨识度很高。这些都被串在了一个故事里。完成作业时,有的学生选择用四格漫画的形式表现某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有的学生选择用单幅作业的形式呈现,但是有改变的是,他们的作品中都多了些故事性。

除了课堂中我们一起读的这个故事以外,我还向他们推荐了与这本书同系列的《地下100层的房子》,另外还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绘

本故事,比如:《昆虫运动会》、《昆虫音乐会》等等。看过的学生还会兴致勃勃的和我讨论里面的内容。

四、激发学生尝试创作绘本故事

一年级至五年级的美术课程中一直都穿插着一些需要描绘故事场景的课程。例如:一年级的《画画我的幼儿园》;二年级的《故事

画里趣味多》;三年级的《剪出来的成语故事》;四年级的《快乐的新年》;五年级的《感受漫画造型》等等。为了激发学生们对故事的创作热情,我们会一起先读读绘本故事,从中获得快乐、感动、忧伤等各类情感的同时,发现原来这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呀,感同身受的学习会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比如:日本作家武田美穗的《同桌的阿达》,一上课,同桌之间存在的真实小问题即以充满童趣的故事和图片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阅读兴趣和共鸣。

由低年级开始慢慢引导,积累单幅有故事性的插画式作品,到中高年级,可能单幅插画就能慢慢变成多幅,甚至是整本的完整绘本。这样也为之后的绘本故事书创作打下了基础。

可见,绘本故事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性思维特点的,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与图的内在关系,符合学生语言习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画面精美,富有内涵的,不仅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陶冶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是能充分激活学生想象的,几乎每一本好的绘本都会预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空间,便于让学生根据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联想,在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投射的同时。学会以第三者角度分析、理解绘本角色的行为动机,体验绘本角色的情绪变化,从而产生自我共鸣。

11.论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 民间美术 现代设计 教学应用

一、引言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文化特色,是历经数千年文化变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现代设计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从工业化时代起,现代艺术设计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共通之处

民间美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的劳动创造当中,在追求其质朴本真的审美感受的同时,同样贯彻实用功能的体现。譬如一个刺绣荷包不仅要造型美观,还要有良好的收纳和便携功能;一条雕花木凳,既是一件家居装饰的精美艺术品,又具备极佳的使用价值。其审美特征直接源于实用功能当中,是对物质生活及精神层面追求高度统一的鲜明体现,反映了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这正是现代设计思想所努力追求和找寻的。

在我国民间美术的众多类型里,尤其在实用型手工艺产品当中,不难发现民间艺术与当代艺术设计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比方说民间美术侧重于意蕴的传达而不在意外观的形似,常采用抽象形态对客观物象进行夸张、提炼与变异,这种方法和现代艺术设计中追求简洁、单纯的形象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造型形象大多有着极为丰富的寓意内涵,如年画《连年有余图》中的莲花和鲤鱼图形,形象地反映了老百姓追求丰收的美好愿望;《五蝠捧寿图》也以蝙蝠的谐音“福”寄托了盼望五福临门的吉祥意愿等。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看似相差甚远、没有关联,而实质上却有着相当多的共通之处。民间美术相比于现代艺术设计同样注重以少胜多、虚实相生,民间美术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手把手的传授,每一件民间手工艺作品当中都融入了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这份纯粹无华的真情实感正是现代艺术设计实践所切实追求的。不管是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抑或是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民间美术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越民族的就是越国际的,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汇入传统民间艺术因素,必将成为未来设计领域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民间美术作品中对颜色的运用和搭配同样大大拓展和扩充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信息容量和表现形式,例如民间年画作品中大多选择那种高纯度的原色相互搭配组合,色彩冲击力非常强烈,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当这种极限的配色技巧运用于诸如广告招贴、包装装潢等现代设计中时,这种颜色艳丽、对比鲜明的配色很容易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更好地提高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三、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艺术设计,到处充斥大量舶来文化元素,各类“国际化”视觉图形符号的泛滥和“本土化”视觉元素失语没落现象显得十分严重,世界设计的大同之日便是其大限到来之时。作为一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需要努力寻求一种扎根于民族本土文化且又紧跟时代步伐的合理表现形式。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设计都必须根植于自身所独有的文化底蕴,方能在世界文艺之林站稳脚跟。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众多璀璨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大量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但在不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设计从业人员眼中,民间艺术仿佛已经成了陈旧和落后的代名词,认为民间美术不过只是一种粗俗和不入流的村野文化,正是这种观念上的偏见,使得当前许多现代设计作品中过于崇洋,譬如在作品中一味照搬西方设计样式而丝毫不顾及国人的接受程度,其设计作品往往令人不知所云,长此以往,必然会脱离民族文化根源而步入歧路。

民间美术造型中的符号化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着很大的表现空间,譬如中国结的造型被巧妙运用于中国联通的企业标志图形当中,将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和四通八达相互联通的特点的与企业发展特征完美融合。还有诸如中国银行的LOGO造型,采用了中国古代圆形方孔铜钱的造型,蕴含天圆地方的寓意,同时把汉字“中”嵌合到图形当中,可谓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民间艺术作品大多选择那种遍地可拾的天然材料进行制作修琢,比如根雕艺术便是对各种自然生成的树根造型“因材施艺”,在凸显其审美特征的同时也完好保留着其自然朴实的天然形态,实现了人类设计思想和自然形态美的完美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恰恰也是现代设计所极力追求的。当代人在享用着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日益远离了过去那种自然本真的状态,对民间艺术中所饱含的浓郁生活气息和清新自然的形态则更添向往和追求。

自古以来,民间美术造型中反复出现的被人们广为传颂的纹饰通常除了具备优美别致的审美外观外,也常常蕴含深层次的吉祥寓意和美好象征含义。譬如中国联通的LOGO造型来源于佛教图案中的“盘长”形象,包含“源远流长、四通八达”之意,形象地体现了企业的前景蒸蒸日上、不断开拓进取的雄心壮志。诸如这种对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民间美术造型延伸出新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中经常采用并收效颇佳的一种表现手法。

我们在将传统民间美术形式运用于现代设计时,必须勇于摆脱旧有观念的约束,敢于突破常规。比如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的构成理念,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打散分解重构”的方法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推陈出新。通常从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来看,打散的方式要比表层观察更显透彻深入,打散解构不仅利于认知事物的架构,更有助于深入体现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的内在美。

四、结语

民间艺术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在材料选取运用、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能给现代设计提供诸多的启示和灵感,丰富和拓展现代设计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内涵,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设计养分和素材。当然,对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的运用绝不是简单地照搬或一味地认同,更需要把握好其内涵精髓,将传统审美理念与当代设计巧妙融合,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生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3).

[2]钟福民.新民间语境中的民间美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3]郝亚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3(4).

12.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篇十二

1. 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1.1 民间美术为艺术设计提供源泉和创意

艺术设计是工艺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 两者互相结合, 不断发展着传统美术。可以说, 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的设计。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的源泉, 民间美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种艺术流派。它是一个民族心理和文化的沉淀。在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 设计师有必要成分了解、吸取民间美术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启发, 创作出新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特征。在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中, 民间美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民间美术当中发掘传统艺术风格, 并与现代的艺术风格相结合, 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样的创新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潮流, 只有立足于民间美术当中, 才能够取其精华, 为艺术的设计提供灵感。

1.2 民间美术为艺术设计提供情感价值

民间美术有着艺术设计当中所需要的情感价值。艺术设计要想留住客户的眼球, 抓住客户的心。光是表面上的美是不够的, 还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民间美术就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因为, 民间美术不单单具有审美价值, 它还能够很好地体现美术的情感, 具有丰富的情感价值。民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民间风俗、民间文化, 同时也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此, 民间美术很好地展现了文化特征, 这些对于艺术的设计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2. 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作用

民间美术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应用作用具有以下几点:

第一, 色彩的表达作用。色彩所谓艺术当中的视觉语言, 在众多的设计当中, 色彩的选择会让艺术产品的设计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对于人的情感、联想以及思维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美的色彩能够激发人不同的情绪。例如鲜艳的色彩能够激发人的奋斗精神。

第二, 色彩的联想作用。民间美术的色彩能够给人无限的遐想、在艺术当中, 设计师通过运用色彩对艺术品进行包装, 能够使客户从艺术当中产生各种联想, 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例如注明的产品如百事可乐, 由于商标色彩的独特,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看到这种色调的人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百事可乐、这就是色彩个人们带来的联想作用。

3. 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分析

3.1 民间美术造型对艺术设计的应用

民间美术具有传承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这两种特点构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体系。而这种造型体系中“形”与“意”不断的结合, 因此也给艺术的设计提供一些心得体会。

3.2 民间美术造物观念在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 它接近原始艺术的文化, 体现着民间人们的工作和劳动, 是人类不断发展所得出的文化产物。因此, 民间美术当中体现的更多是人的思想、社会的现状, 它蕴含着更多人性化的思想, 强调物质与思想的相结合, 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好地将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相结合。这对于艺术的设计来讲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其中包括对自然生态有着独特理解的自然观念方面的启发;在设计当中强调人情味与亲切感的关于人性化方面的启发。

4. 民间绘画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现在很多的平面艺术设计当中, 印刷字体的设计、包装的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都运用了民间传统美术的绘画概念, 并得到了人们的公认。其中, 美术的色彩表达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中国红的应用能够有热情、奔放的效果, 能够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加深人们对该设计的认识。

另外, 在一些产品的艺术设计当中, 色彩对于消费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产品颜色的不对味而打消购买产品的念头。因此, 合理地采用色彩的搭配艺术设计的另一大要点。关于这一点可以吸取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例如:关于儿童的产品可以选择一些色彩明亮度较高的色彩, 例如红色、粉色、黄色、绿色、蓝色等等;而对于年轻人来讲, 代表的色彩可以有红色、紫色、白色、黑色以及一些进行调和的色彩。结束语

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 现代艺术的设计要融合民间美术的优点, 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设计风格。

摘要:民间美术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它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 绘画色彩的运用是民间美术中最典型的特征。它为我国艺术设计的应用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色彩语言。本文将从民间美术的相关特点, 介绍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的设计当中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严爱林.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谢群.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J], 社会科学家, 2012

13.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三

内容提要: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景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情感的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新的音乐课程教材正是这样的一套面向21世纪,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材。以往的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音乐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呢? 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渴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采,产生更佳的感人、化人的效果。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都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教学情境应该如何创设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歌曲《大鹿》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一天早晨,小白兔早早地起床了,因为兔妈妈要它到森林里去采些蘑菇作为早餐,小白兔乖乖地提着篮子走进了大森林,忽然发现前面树下的草丛中有许多新鲜蘑菇,它高兴极了,不一会儿就采满了篮子,正要回家去,忽然“砰”的一声响,小白兔想是猎人来了,吓得丢了篮子拔腿就跑。它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直奔那儿跑去,这是大鹿的家,这时大鹿正站在窗前往外瞧,小兔没命地喊大鹿哥哥快救救我,猎人追来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你们想知道结果吗?同学们都想知道结果,这样提高了学习歌曲的兴趣。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都长大了,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坏了,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各自踩着荷叶,听着歌曲,学习歌词,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主动地参与学习。

2、创设生活情境。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听、看、想、说、唱、动)体验,进行劳动模仿动作,如: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再让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再通过以小

组为单位的洗手绢接力赛,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在兴趣中自动、自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再如教学《苹果丰收》时,我先问学生是否去过果园,因为有的同学家有果园,有的同学家没有,让家有果园的同学说一说你知道苹果从小到大你们家是怎样管理的吗?让学生体会一下管理果园是多么的不容易。虽然很艰苦,但当人们看到苹果丰收了,脸上也会露出很欣慰的笑容。你们想去看看那丰收的苹果吗?我们去帮果农们收苹果好吗?同学们会很高兴,你们听果农们唱起了好听的歌曲。学生们很有兴致地就学会了歌曲。

2、利用画笔展示情境

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艺术。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把听音乐的感受用画笔画出来,音乐从抽象到具象,更能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如小学音乐第一册中《闪烁的小星星》一课中,小朋友画了星星闪烁。歌中唱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教师可根据歌中所描绘的这些景色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并在教室的墙面、天花板贴上彩色玻璃纸做的小星星。并拉上窗帘。让学生身如其境的感受到音乐描绘的画面。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的版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如欣赏《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边是温柔的、波浪平静的海面,一边是波涛起伏的汪洋,小船有被吞没的危险。让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欣赏,根本无须教师解释,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个环节后,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更好。通过引导学生也参与情境的创造,能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歌曲。

3、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音乐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有:找朋友、摘果子、演双簧、红绿灯、夺红旗、猜一猜等。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例如,在教唱新歌时,孩子总耐不住老师安排的程序,从听示范曲的时候,特别是听到曾听过的歌曲或他们喜欢的歌曲时就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唱。如果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而过早地让他们演唱,他们必然会唱不好。这样的参与就是一种无效的参与。如果此时采用“演双簧”的趣味游戏,让孩子边听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边配上动作、表情、口型,使孩子们可以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和学习,然后通过老师与小组的配唱以及与个人的配唱等多次变化的反复来得到巩固。等到他们比较熟悉后,就由他们唱,老师配口型,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掌握歌曲。这样就丰富了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方式,建立了孩子的内

心听觉,培养学生用“心”唱歌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将来的音乐学习中自觉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

二、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三年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了哪儿?课件中出示大森林的图片,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是谁在叫?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学生们纷纷模仿小鸟展翅高飞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

又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

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构建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三、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现实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高潮。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

四、即兴创作,体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新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体会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由此可见,情境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融入快乐的课堂中,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14.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四

第二,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赏析,主要从色彩的独特性、饰物的丰富性和构思的巧妙性入手。要让学生了解贵州的民间工艺,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民间工艺作品往往以色彩斑斓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图画。不管是刺绣、挑花还是蜡染,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只要你仔细斟酌,总会在这些不经意的物件中看到奇妙的东西。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世界中徜徉。比如在对刺绣、挑花等常见的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整个画面有一个完整的.记忆,然后再看看成就一幅图画需要的各类丝线。一幅图看起来很普通,需要的丝线单从颜色上来看就有几十种,加上民间艺术家们的精巧构思,已经不单单是一幅画,而应该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第三,把课堂学习和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色彩画的部分,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然后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结合我教给的欣赏方法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比比赛。例如,青花瓷上面的图案显得清凉、安静、淡雅,就让学生着这样的色彩;如刺绣的图案显得浓艳、夸张、复杂,就让学生画出适合刺绣的作品……把传统的民间设计融入美术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学生不但掌握了绘画的基本知识,还掌握绘制了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技巧。

第四,开展课外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制作民间工艺作品,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一直都是中学生课外活动最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民间工艺作品展。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展。比如可以开展刺绣、蜡染、绣花、挑花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艺术作品。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去查阅资料,去请教民间艺人,也可以进行创新体验。

上一篇:质量部年中总结下一篇:家乡游记高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