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2024-06-15

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15篇)

1.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一

论文摘要:以山东省不同县、市、区的城镇中学、乡镇中学、农村中学共计9O所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中学体育师资结构及社会需求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中学体育师资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别显著,中西部体育人才市场需求潜力较大;高校体育现行的办学模式、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与教育评价体系与中学体育存在偏差,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重新定位,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体育师资;社会需求;综合素质;现状调查

1研究目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毕业生的前途和学生家长们的期盼.因此,了解基层单位对体育师资的需求现状,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交流,有助于高校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剖.本文对山东省中学体育教师的师资结构和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2山东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特点

2.1体育教师分布状况

对我省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中学、城镇重点中学体育教师数量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回答已经饱和的占53.6%,即将饱和的占30.4%,没有饱和的占16.1%;而乡镇非重点中学和广大农村中学,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农村中学,有55.4%的学校缺乏体育教师(表1).

这表明,城镇重点中学仍然是体育教师向往的工作环境,也是造成目前我省体育教师的比例失调,地区差别严重的重要原因,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制约我省中学体育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障碍.

2.2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状况

对我省体育教师月工资收入实际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东部沿海地区,如威海,青岛、烟台、东营等地,工资水平普遍较高,1500.元所占的比例为55.5%,而中西部地区,如荷泽、泰安、聊城、临沂、济宁等地市的部分地区工资水平偏低,1000―1500元月工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1%和71.3%,甚至我省西部教师月工资处在1000元以下的水平的比例占到11.4%(图1).

由此可见,地理位置的差别造成我省体育教师工资待遇差异较大,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较高,中部次之,西部偏低,这也是我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向往东部而远离西部的重要原因,是今后我省东西部体育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2.3体育教师流失状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体育教师整体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令人堪忧,尤其是中西部经济较为贫困的中学,体育教师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调查结果显示,有78.4%的中西部中学存在着体育教师流失现象,而只有43.5%的东部地区中学承认存在体育教师流失现象.对造成体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是,经济收人占43.6%,工作环境占30.2%,深造占16.1%,住房条件占10.1%.由此可见,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存在体育教师流失现象,经济收人是导致体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当前我省体育教师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改善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与住房条件,是稳定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促进中学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2.4山东省体育师资结构状况

2.4.1体育教师年龄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为,3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比例为33.7%,30―40岁岁的占34.5%,40-50岁的占20.2%,50岁以上的占11.6%.这说明我省近几年体育教师退休的数量较少,加之近几年高校连年扩招,给本来就业就有难度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添了更大的难度,因而我省体育师资的培养与师范教育的发展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可见,目前我省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的特点为:年龄结构不合理,逐步趋于年轻化.

2.4.2体育教师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是指获得不同学历的教师的比例,学历代表着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和评价一个体育教师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省中学体育教师本科学历的人数占48.8%(包括同等学历),专科学历占39.4%,中专学历占8.4%,其他占3.4%,反映了我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表现为一是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二是基层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大.但我省体育教师学历的达标率与全省其他专业在职教师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省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为高中本科学历68.88%,初中专科学历85.13%).由此可见,目前我省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的特点为: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山东省全体在职教师的平均水平.

2.4.3体育教师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不同职称教师的比例,职称是体育教师对体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见证,同时也是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真实体现.通过对山东省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的调查显示,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8.7%,一级教师的比例为32.4%,中级教师的比例是40.8%,初级教师的比例是18.5%.而中学其他学科在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分别为:20.3%,46.4%,19.2%,14.1%(图2).

表明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与其他专业教师的职称相比,普遍存在偏低的现象,这与当前中学的体育课不被重视有关,同时也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提出了要求.由此可见,目前我省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的特点是:职称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2.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二

一、沈阳市儿童体育设施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 沈阳市儿童体育运动设施现状

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沈阳市体育馆建设投入力度较大, 场馆分布较广。据统计, 沈阳市体育场馆主要分布于教育系统 (见表1) , 数量可达到1759个, 其中中专中技和高等院校的数量较少, 分别是92个和337个, 而中小学体育场馆数量居多, 为1330个。

沈阳市大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设施较为完善, 一些重点类学校内部设置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田径场、乒乓球桌、游泳馆及一些运动器材, 如单杠、双杠、跑步机等。一些非重点类学校的体育设施数量和种类较少, 而且安全性和卫生性有待提高。

(二) 社区和家庭儿童运动设施状况

1. 儿童体育运动设施配备参差不齐。

调查组成员了解到, 虽然绝大多数社区配备了相应的体育设施 (见图1) 如滑梯和秋千, 有些较大型的社区还配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和足球场, 但还有部分老旧小区缺少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在配备了体育运动设施的社区中, 儿童的运动设施大多为娱乐性设施, 如滑梯 (78.3%) 、秋千 (75.6%) 。体育锻炼类设施较少, 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篮球场为35.2%, 其次是乒乓球台为28.4%, 足球场和排球场所占比率相近, 分别为8.4%和10.2%。

2. 家长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满意度不高。

家长对社区儿童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是衡量社区体育设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调查家长对社区体育器材的认可程度和利用情况, 了解家长和儿童对社区体育运动设施的期待和需求, 为改善社区体育设施提供依据。

根据图2显示, 对社区的体育设施持“一般”态度的家长所占比例为42.7%, 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说明社区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社区对儿童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高, 忽视儿童体育运动的需求。还有少部分家长表示其居住社区没有相应的体育运动设施, 这给家长和儿童都带来了不便。

3. 对乒乓球台和足球场等儿童体育设施需求量大。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在社区中增加体育锻炼设施, 给孩子一个体育锻炼的空间。如足球场 (35.2%) 、乒乓球台 (30.5%) 、篮球场 (15.2%) , 其中足球场的需求量最大 (见图3) 。

4. 儿童体育器材家庭拥有量大。

通过调查, 调查组成员了解到大多数儿童家中拥有不同种类体育运动器材 (见图4) , 在调查的360个家庭中, 有97.8%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中有体育运动器材, 其中45.3%的儿童家中有哑铃、68.3%的儿童家中有自行车、36.1%的儿童家中有拉伸器、13.1%的儿童家中有跑步机、30.1%的儿童家中有其他类的运动器材, 其中大部分为跳绳。这些现象表明体育运动观念深入大部分家庭中, 在家中配备体育器材更方便儿童进行体育锻炼。

二、沈阳市儿童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一) 学校成为儿童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

调查中发现, 由于学校的体育设施大都十分完善, 有83.1%的儿童会选择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 其中大部分还选择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体育锻炼 (48.8%) , 也有一部分的儿童选择去公园 (38.5%) , 但根据家长和儿童的反映, 公园中适合儿童使用的体育设施较少, 而且安全状况都较差。仅有7.4%的儿童会去体育馆进行体育锻炼, 这表明孩子基本选择在免费场所进行运动。

(二) 儿童对体育运动场所满意度不高

孩子对上述体育运动场所的满意度 (见图5) 。感觉“一般”的占54.7%, “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占14.6%和12.1%, “非常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分别占8.3%和10.3%。这说明沈阳市的儿童体育运动设施迫切需要改善, 孩子虽有运动的愿望, 却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场所。

(三) 儿童运动次数较多但时间不达标

调查表明, 孩子每周进行体育运动的次数集中在1-6次, 共占86.7%。随着年龄的增长, 运动次数递增。六岁以下的孩子的运动次数多为1-3次/周, 大于六岁的孩子每周的体育运动次数能达到4-6次。大部分小学每周有三节体育课, 孩子能在课堂上完成体育锻炼。

每个孩子的运动时间存在着差异 (见图6) , 有近50%的孩子每次运动时间能达到45分钟, 达到科学家建议每次运动60分钟及以上标准的孩子比例较少。

三、沈阳市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一) 家长根据孩子喜好选报体育辅导班

很多家长会为孩子选择不同的体育专业辅导班, 每个孩子对此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见图7) 。绝大多数家长会针对孩子的喜好为其选择相应的专业辅导班, 孩子们可以乐在其中。

(二) 游泳和球类运动学习需求量大

超过半数的家长 (68.3%) 希望孩子学习游泳和球类运动 (40.1%) , 其次为武术、舞蹈和田径 (见图8) 。

(三) 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存在性别差异

调查小组发现, 根据孩子性别的不同, 家长倾向的体育项目也不同 (见图9) 。女孩的家长大部分为其选择游泳和舞蹈, 男孩子的家长选择多为游泳、武术、田径和球类等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项目。

(四) 家长积极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持“非常支持”和“支持”态度的比重分别为54.9%和33.4%, 超过了五分之四。几乎没有不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 这对沈阳市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参与调查的家长们普遍认为通过体育锻炼, 孩子可以增强抵抗力、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 同时也能满足孩子的体育兴趣, 在群体运动中增进友谊。

(五) 每次运动的期望平均花费较低

虽然绝大多数家长都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但是他们愿意为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支付的价格各有不同 (见图10) 。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每次运动花费在0-100元之间, 愿意支付100元以上的家长相对较少。

(六) 重视体育场所的安全性

根据图11显示, 家长为孩子选择可供锻炼的体育场所时, 有超过半数 (59.4%) 的家长更注重体育场所的安全性, 可见儿童体育设施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其次有39.2%的家长更关注娱乐性;家长对体育场所是否收费和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相近;有29.2%的家长关注孩子选择的体育场所是否有专业辅导;有26.1%的家长更注重可供孩子锻炼的体育场所的卫生状况。孩子年纪较小的家长更关注体育场所的卫生状况、安全性和专业辅导;而孩子年龄较大的家长更多关注体育场所的收费情况以及体育场所的自然环境和娱乐性。

四、沈阳市儿童体育运动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 增加学校内的体育设施

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儿童都是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学体育设施都是完善的。中小学应该增加体育设施的种类和数量以方便在校内进行体育锻炼。同时, 当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时最好能有老师在旁边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 增加综合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 减少天气带来的不便

北方冬天的寒冷决定了儿童锻炼的时间只能集中在春夏秋三季, 而这三个季节还会出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锻炼的时间。因此, 建议拓展室内活动并多开辟专门的室内活动场地, 如多功能活动室、综合训练室等供儿童进行体育锻炼。

(三) 提高卫生标准

家长让儿童进行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但是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大多都会在公共场所, 而这些地方是细菌滋生的高发区, 儿童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并产生交叉传染。因此, 建议在有体育设施的地方增加水龙头、淋浴等配套设施, 这样方便孩子在运动之后清洁个人卫生。同时体育运动场馆应该定期消毒, 提高卫生标准。

(四) 提高设施安全性, 优化场地材质

建议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对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由于儿童活泼好动, 为了保证儿童的安全, 原则上要尽可能增加保护性地面的数量, 如沙地、拼塑铺地、塑胶、地毯、橡胶垫等;适当控制硬性地面数量。除部分教室和专门的体育活动场地 (如轮滑活动场地、篮球场等) 的拥有硬性地面外, 其他活动场地均应以保护性地面为主或者铺设其他的保护性设施。

(五) 增加公园内儿童专用的体育设施

现在公园里多数的设施都是以成人的项目为主, 适合儿童锻炼的项目较少。因此, 呼吁在建设公园时应该更多关注儿童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六) 增加公益性儿童体育锻炼场所

建议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的独立自主经营;建立多元化利用格局;合理安排资源的配置方式, 完善体育场馆的市场运营及管理机制。从本地实际出发, 促进区域联合发展, 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并尽可能制定最平价亲民的收费标准。

(七)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积极拓展儿童的体育活动空间

把体育设施引进社区, 让社区的资源成为儿童体育活动的拓展空间。利用社区自然环境进行体育活动, 既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又能陶冶孩子的性情;利用社区的体育设施进行体育活动, 如利用社区中攀登架、秋千、双杠等器材进行儿童的体育锻炼, 也可利用草地、水泥地、台阶、鹅卵石路等资源。

沈阳市的家长和儿童对儿童体育设施的需求较大, 但沈阳市多数地区缺少完善的儿童体育设施场所,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体育事业的开展。因此,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引起社会和政府对儿童体育设施的关注,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积极有效地发展沈阳市体育事业。

摘要:沈阳市儿童体育运动设施从现阶段来看并不能真正满足儿童和家长的需求。主要是由安全性差、种类少、价格过高、卫生差和对儿童的针对性不强等五个因素造成。因此, 建议儿童体育运动设施要真正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增加儿童体育运动设施的种类, 并提供良好的服务, 保证其安全性;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专业、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这样既可以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又有利于沈阳体育事业的发展。

3.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 G812.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54-01

一 前言

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体育的角度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全民健身计划能否顺利推行落实,关键在农村,也在农民。农村大众体育不发展,农民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正如原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在全国农民体协会议上指出的:“在亿万农民奔小康的活动中,小康生活本身就有一个身体素质问题,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奔小康,身体健康也是小康社会的一个指标”。因此,农村居民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二 研究方法

1.本项研究在2012年10月对保定市清苑县、满城县、唐县、易县农村居民较集中的街道、居委会进行访谈调查,调查以叙述性社会调查为主,以解释性社会调查为辅,并结合预先设计的指标进行问卷调查。

2.在调查中从个体和小群体入手,按社会学类属群体划分,采用分层调查和随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察。

3.数理统计方法:对采访、问卷收集的材料进行统计处理,运用SPSSI5.0和EXCEL,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心态特征考察。

体育需求心态起源于人们对体育态度的初级认识,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同主体产生的心理活动即感知、兴趣、动机、需要、体验到评价等都有过认识和自我完善过程,只有运动锻炼对人体生命的作用,才能产生相应的需求心态活动。通过考察发现,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五种心态:一是被动观望心态:39.3%的农村居民对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采取不主动投入的观望心态,认为体育锻炼并不是主活中的必需。二是调剂消遣心态: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调节精神、摆脱烦恼、消除疲劳、低强度为主的身体活动者占18.3%。三是热情投入心态:对体育锻炼有较强的需求意识和参与意识。常常运用各种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来娱乐身心的占11.8%。四是担忧顾虑心态:有12.5%的居民认为自己每天因工作、家务劳动的强度已很大,身体再也承受不了户外锻炼给机体带来的负荷,认为采用绝对的休息方式,才是机体恢复的最佳途径。五是消极抵触心态:有8.1%的居民对体育健身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这给社会带来不了任何效益。

2.影响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心态的因素分析。

不良的体育心态对农村居民实施全民健身效果有严重的滞后作用。我们有责任对它的形成机理予以揭示,同时启发人们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消极、投机取巧、迷信赌博等社会不良风气和人性弱点,建立起自我投资、自我需求、自我锻炼、自我受益的全社会的自我体育意识。调查显示,影响和阻碍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心态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对体育缺乏认识,没有理解体育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综合作用,没有体育锻炼后的良好体验。二是,生活区域远离活动场地,随着部分农村的繁荣,户外空间和活动场地限制影响了居民活动的需要。三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父母照顾占去了大部分闲暇时间,很大比例的农村居民谈到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回家以后无情趣和精力再去户外锻炼。尽管知道锻炼对人体带来良好的作用,但并没有将体育列入生活的日程表。四是,大众体育组织、指导工作薄弱,在农村居民较集中的区域,群众体育辅导站还不多见、健身器械也很少。这种状况很难促使居民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四 对策与建议

体育由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且受到社会需要、经济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因素的不同,人们的体育需求心态也随之不同。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体育的需求愈加科学化。他们需要科学的健身方法来指导,对社区生活环境中的体育设施建设格外关心。如何来满足和适应农村居民的体育之需求,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加大对群众体育的组织领导和研究,增加对大众体育的投资。目前保定市的居民健身活动完全是一种自发的或小群体的聚集,有些活动与本身机能特点不相适应,缺乏科学性。

2.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让农村居民和家庭建立起自我锻炼、自我需求、自我投资、自我受益的价值观。

3.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战略以在校学生和广大职工为中心,以农村居民为发展基点在一手抓培养在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同时,将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同提高全民族体质融为一体,与文化娱乐康复保健相结合、使群体这一薄弱环节占有一席之地。

4.应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和推广。武术、导引、养生太极、气功等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推动体育社会化,把国家、集体、个人办体育结合起来、把"增强人民体质"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根本任务,把体育看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五 结论

1.在中国,没有广大的农村居民的体育就没有真正的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全民健身家庭是基础.老人、父母应成为家庭体育锻炼的带头人,使晚辈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体育习惯的熏陶。

2.本研究提出改善农村居民体育需求观念的对策,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进人们身心健康,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是让每一个公民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的需要,是农村居民自身健康的需要和心声,对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兆风,伍天慧.基于现状的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0.11

[2] 刘胜.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3] 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4

作者简介: 马辉,男,1980年出生,讲师,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

作者简介: 党磊,男,1980年出生,讲师,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

4.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四

对人们来说,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做什么事情都是白搭,一个良好的身体是人发展的基础,而健康需求主要是个体为了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而在行动、心理以及意识等方面的健康目标实现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积极的健康需求可以有效激发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提升体育锻炼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如何更好地诠释大众健康需求,也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大众健康需求特征

2.1多样性特征

所谓的健康并不是说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健康指的是人的心理、身体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一个良好的表现。个体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必定会受到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今后激励人们关注的时候,也能够对人身体、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们在追求健康的时候,要保证其健康的多元化需求。

2.2主动性特征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及身体,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更好地进行生活、学习,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由于会受到工作以及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人的身体构造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不断增长的压力影响下,个体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实际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上升,这种主动性需求也给个体参与体育锻炼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

2.3动态性特征

5.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五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大量的居民对购买新房的需求不断的增大,随之家居设计装修这一行业迅速崛起。尽管目前国家对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预期商不明朗,根据专家推测:2010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无论是新房还是存量房,消费者对于家装的需求仍然巨大,并且对于装修风格的设计也将更加的关注。承德市的家居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根据承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每年承德市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面积数量巨大。根据承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新竣工1000万㎡,如果按每年平均100㎡计算,达到1万套。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新房的装修率一般都超过60%,即达到6万套。

(二)、已有住房的装修需求旺盛。承德市市辖8县3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9万(依据2005年人口普查公报)。如果按重新装修年限10年计算,每年重新装修的住房将住房将超过50万户左右,即使按20年装修一次的频率计算,每年也至少有25万户旧房需要进行装修。

以上两项需求相加则体现:家居设计装修时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如果按每套房装装修费用为2万元计算,总消费额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本次调查采用了实际派发问卷、查阅书籍和网络调查三种方法,发放问卷六十份,收回五十四份,回收率达90%,其中有效问卷为五十份。

二、调查目的1、付费设计接受程度与市场成熟度有关

2、加强宣传和引导家居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3、注重家居行业的素质提升

4、实施一条龙服务。

5、低碳环保成为室内装修基础选项

七、调查结果

1、付费设计接受程度与市场成熟度有关

由于住房装修消费是一种一次性投资较大、频率较低的消费,大多数消费者对房屋装修、装饰都缺乏经验,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期望通过专业设计的消费者占60%,不需要的占40%;而消费者直接找认识的人装修占46%,通过中介公司找人装修占32%,直接找装修公司装修占32%,通过网络找装修公司装修占8%,自己改装的占14%。装修费用消费2万以下的占20%,2万-4万占36%,4万-6万占30%,6万以上的占14%。

2、加强宣传和引导家居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本次调查中,多项问题的数据采集结果显示出,由于被调查对象对家居行业的关注度不够或不够了解,对家具行业提供的相关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因此,在调查中显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材料中选择品牌好的占70%,普通的占20%,其他的占10%。在线家居设计网站的占24%,不通过网络的占76%。

3、注重家居行业的素质提升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内在质量作保障,一种产品要扩大消费者接受,不仅要有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质量过硬,在本次调查中,家居设计装修售后服务满意的消费者占24%,一般的占66%,不满意占10%。不满意采取的解决方式中与原公司继续协调的占80%,向公司索要赔偿的占16%,不予理会的占4%。

4、实施一条龙服务。

一条龙这一特色服务在家居设计装修市场上逐步形成,它对消费者有很大的益处,可以节省购买材料时间,对装修过程的监督程序,设计风格与家居用品达到统一的效果等。在本次调查中显示,装修和安装家居电器全过程过于耗费时间及精力占42%,装修装饰和家具风格难以统一占40%,设计师的方案总是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占38%,家居的价格差异太大难以掌握占32%,装修和家居安装后的质量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占28%。

5、低碳环保成为室内装修基础选项

6.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篇六

一、分析背景

公司截止至目前,公司的培训体系不健全,公司的培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和解决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实施公司2013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推进公司的战略化持续发展,特向公司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真实有效的确定本的培训计划和员工的培训需求。

二、分析目的1、为了完善公司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司的培训内容;

2、为了进一步明确2013年培训计划,使培训内容切实有效;

3、为了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满足公司的发展的用人需求;

三、调查对象

公司部分员工

四、调查方法

1、访谈法

通过访谈提纲对公司的各层级部分员工进行培训需求的访谈,访谈对象主要为各部门经理、主管、班组长和组员,通过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的了解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确定各层级员工所需求的培训内容,从而确定本的培训计划。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的方法以开放性问题问卷的形式,对各层级员工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方法,是访谈法的一种补充和问题的细化,通过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司的培训情况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以及详细的培训课程进行详细的定位和选择,从而确定培训课程的具体安排和课时安排。

3、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是通过日常观察确定公司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和技能上的不足,以及要达到公司的绩效目标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以及须具备的行为习惯,通过这种现实反应的问题以及需求从而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安排,进而具体细化的安排培训计划和完善培训体系。

五、调查内容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共有五个调查群体和培训层次员工,分为岗前培训、试用期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基层班组长管理培训以及中层管理培训。

根据各个员工层级的不同,对培训时间、课时时长、培训课时、培训课程

设置、培训方法、培训频率、授课风格、员工情况、部门情况、企业文化等做出了详细的培训需求调查。

六、培训分析

1、岗前培训

根据新入职员工的特点和各用人部门对新入职员工的基本要求,使新入职

员工必须具备对公司、部门和公司的规章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知,并且具备公司 的基本行为规范礼仪,以及开展工作所具备的技能工作技能;

因此岗前员工培训内容主要为公司简介、发展历史、部门介绍、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礼仪。

2、试用员工培训

根据试用期员工在试用期内遇到的工作问题以及态度方面的问题,以及试用 期员工转正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技巧和心态素质,试用期员工在这一阶段内通过对工作的深入了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工作的发展压力比较大,并且这一阶 段内的实现转正、实现公司绩效目标所具备的技能

因此试用期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压力与情绪管理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 划。

3、基层班组长管理培训

基层班组长管理培训,主要是针对班组长在管理员工工作和日常行为规范过程中,所存在的管理知识认识上的不到位、管理技巧运用上的不足、和上下级沟 通过程中出现的沟通不畅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以及各种工作执行不到位,出 现折扣现象。

因此针对基层班组长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基础知识、管理技巧、沟 通技巧、执行力和高绩效团队的打造。

4、在职员工培训

在职员工是公司的基层力量也算是中坚力量,员工在经过试用期后,对公司的业务、工作的划分、工作职责有着详细的了解,也过了试用期的考核,因为对

公司的情况了解更进一步、加上对公司部分的管理方法的不认可,也就失去了刚 进公司的对工作的热情、积极性、以及对自己在公司的职业发展目标的放弃 或者失去信心,而造成心态上的不稳定。这一阶段的员工也是目前各层级员工 中离职率比较高的。

因此针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做公司最需要 的人。

5、中层管理培训

中层管理着是公司战略目标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和核心价值观之所 在。对公司而言是公司战略的实施者,对部门而言是部门工作的核心和纽带所在、对工作而言是公司发展战略的推动者、对员工而言是与公司与员工的桥梁,是员 工学习和工作模仿的榜样,因此中层管理者的素质以及技能决定了员工的素质和 技能以及员工的性格行为,也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因此针对中层关管理者的培训内容目前主要是:大型团队训练沙盘模拟之沙 漠掘金。

七、培训重点

7.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七

2009年2月19日, 唐山市“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正式启动, 市政府以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满足人民需要, 以健康为主题, 使全市人人具有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体魄, 人人拥有健康环境, 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 为了这一行动的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情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需求由以物质需求为主, 逐渐转变为以精神文化需求为主。健身需求作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基础, 越来越受到广大居民的重视。居民对体育健身有何需求, 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服务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已成为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幸福之都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唐山市中心区路南、路北两个行政区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从两个行政区中抽取8个 (路北5个, 路南3个) 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本人通过中国数字期刊网, 各高校图书馆等多种渠道, 查阅了大量有关于社区体育、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等多方面文献资料及相关方针政策, 为本研究的深入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2.2.2. 1、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 本文对8个社区650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中尽量做到性别和年龄平衡。共发放问卷650份, 回收596份, 回收率93.1%, 有效卷550份, 有效率92.3%。

2.2.2. 2、问卷效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调查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发放前, 聘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唐山师范学院12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N=12

2.2.2. 3、问卷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居民健身需求观念现状与分析

在对参加锻炼人群调查中发现:每周进行3次及以上活动的人群, 从年龄分布上看,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最多, 占43.7%;其次是25岁以下, 占30.9%;25-50岁中青年人数量最少, 只占25.4%。这主要由于25岁以下主要是学生, 学习环境相对单纯、校园内健身氛围较强、学生体育意识相对较强;其次中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 且身体状况较差, 其需求较为强烈;大多数中青年认为他们一天的学习、工作就够辛苦的, 无须再进行锻炼, 因此, 他们体育需求的欲望较低。

3.2、居民对社区体育场地的需求

社区体育场地是居民参加锻炼的物质保障。通过对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场所的调查来看, 目前居民体育活动场所选择在公路街道边最多, 占47.6%;其次是公园、广场, 占42.3%;本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占36%;收费场馆人数较少占10.7%, 这说明目前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还不是很强, 大多数还不愿意花钱健身。在附近学校或单位锻炼人数最少只占6.8%。据统计, 社会体育场地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和单位系统, 而在那里进行锻炼的人数却最少。如何利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居民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需求

调查显示, 乐于散步、跑步人数最多, 占样53.5%;其次舞蹈、健美操类, 占33.6%;健身器活动占20.5%;气功、太极拳占19.6%。此外对球类, 游泳等都有需求。这说明居民对锻炼项目的需求多元化特征明显。

3.4、居民对社区体育指导员需求及满意程度分析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宣传者, 科学健身的指导者, 据统计:63.49%的居民认为锻炼中需要有人指导, 有79.36%的居民反映健身锻炼中没有人给予指导。可见指导员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3.5、居民对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满意度及需求调查

社区体育组织是居民参加锻炼的管理机构, 有了这一组织居民在锻炼时就有了一定制度和组织保障。然而通过调查分别有15.6%和27.5%的居民是通过参加体育团体、松散型组织来进行活动的, 56.9%的居民未参加任何组织。72.3%的居民对管理不满意。在回答“健身运动是否需要有关部门或人员组织”这一问题时, 回答需要和很需要的占92.5%, 回答不需要仅占7.5%。这说明我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还不完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调查分析发现:中青年体育需求观念不强;居民对免费体育场所的需求量较大;对锻炼项目的需求呈多元化特征, 大部分喜欢方便易行的健身项目;居民对体育指导员及其组织管理满意程度较差, 对社区体育指导员及社区体育组织管理表现出强烈需求。

4.2、建议

4.2.1、加强健身场地、设施的完善与建设。

居民健身场地、设施应与小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并纳入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工程”中去, 尽快改变目前许多小区健身器材短缺, 健身场地不足的现状。

4.2.2、加大体育健身宣传力度。

政府或社区有关部门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开办健身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 引导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利用报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等形式, 加强健身知识教育, 提高居民健身意识。

4.2.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制。

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指导员数量和质量, 制定相应政策激励和督促体育指导员使他们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防止流失。

4.2.4、加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大力发展适合居民健身的体育组织、体育团体, 逐步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 具有产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相如.城市社区建设、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0) .

[3]司荣贵.常熟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现状及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8.

8.考虑教学需求,改革体育教学 篇八

面对这样严峻的数据,体育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体育教学的现状?思考体育课程教学是否应该与学生的课余锻炼接轨呢?

一、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许多难题,因为体育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催生出“不出汗、不脏衣、不气喘、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七不三无”体育课,体育教学中出现“考什么、练什么”的做法,让学生喜欢体育又不喜欢体育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有效掌握锻炼技能,教学效果不佳。

二、改革体育教学的机遇

1.相关部门重视体育教学

党和政府历来注重青少年学生体质工作,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是做到了事无巨细。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虽然总课时减少,但增加了体育课时。如把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体育课课时从每周3节增加至每周4节,高中体育课课时从每周2节增加至每周3节,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保证学生有一个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课时的增加一定会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大数据时代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在《大数据时代》中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除了原本的因果关系以外,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思考和决策。当我们拥有了全局性大量的数据样本之后,就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做出判断。

最近几年,“顶层设计”这个词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阵热潮。体育教师是否应该跳出局部环境的束缚和影响,统揽全局地进行思维和决策呢?大数据时代为此提供了可能。过去,我们可能无法统计全国体育锻炼的状况,但是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三、考虑学生需要,改革体育教学

教学有法,但是“学”远比“法”重要。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当没有体育考试压力时,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育运动兴趣,才是推动他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

怎样能让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多关注课堂的根本问题,即课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是学生喜欢的课。每一节课前后,教师都要自问:“今天教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學生还有其他问题吗?”

说到底,体育教学就是应该在大数据的分析与指导下,更加清晰地设计课程目标,减少“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在看到不足的同时,我们更应效仿江苏省锡山中学“巅峰体育课程”的做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锡山中学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把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用在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高度相关的运动项目上,既贯彻实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意见,又让学生掌握了一至两项终身受用的健身技能。

体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体育教学只有回归社会,融入生活,才能还原体育课堂教学社会化的本质,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取舍教材,让体育课堂变成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如果体育教师脱离了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强迫他们进行锻炼与学习,过于循规蹈矩,必然导致课堂封闭、严肃、单调,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只有关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让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余锻炼接轨,才能改善被动体育的尴尬局面。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如果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终身体育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从而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9.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篇九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民用航空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各大航空公司连连亏损,受此牵连我校05级毕业生今年的就业情况较之往年不太理想。

面临即将升入大四找工作,面临不太好的就业形势的我,为了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大四校园招聘中获得成功,通过与辅导员交流沟通了解到学院组织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加入进来,希望通过实地调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机务工作。

二.实践具体内容

中国东方航空维修基地20xx年8月19日

从成都到昆明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时已是19日上午8点,下了火车我们团队便在昆明机场附近的梦都宾馆住下,这里便成为了我们之后的几天社会实践的基地,在此书写整理资料、与各方进行联系、计划第二天行程安排等。

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后,下午2点我们便向中国东方航空维修基地进发。在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报告

地门口我们遇到了之前便联系好的03级学长陈武,看得出来,经过快两年时间的机务生涯,他已脱离了稚气,变得非常成熟稳重。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引领我们到了人力资源部,也许之前没有协调好,领导没有来,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之一陈师接待了我们。

在与陈师的交流当中我们了解到东航现在对机务的需求量在60—70人之间,这个情况比我之前的料想要好得多,当谈到东航在招聘机务时对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时,他提到几点硬性条件:1、户口在公司所在地;2、成绩优异;3、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身体健壮。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了户口方面的问题,可见东航很注重员工能否长期服务于公司,对于员工的忠诚度要求极高,另外就是成绩与英语水平,这两项都反应了我们在校的学习情况,当然这反应了我们对于工作的一种态度,最后机务工作是一项体力与技术相互协调与支持的工作,两者皆不可抛。

可能是第一次做访问,可能陈师很忙,尽管之前准备了很多,谈话也没能持续多长时间便匆忙结束。之后学长带我们参观了整个基地,停机坪我们是进不去的,我们只参观了维修基地的一个小车间,车间很宽敞,整齐地摆放着一些飞机零件,里面有几个穿着酷似空军制服的机务正有条不紊地装配飞机轮胎。

在员工活动室里我们碰到了我校05级刚签到这里的十多位学长,他们报到不久,正领军训服装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军训,看着各个都多兴奋开心的样子,我不禁开始幻想我具有丰富色彩的机务生涯。

10.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十

杨俊琛09714003

3现今随着城市不断的扩大,学历的高低关系着你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特别是农村青年,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我党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青年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农村青年的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除学习之外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经分析后给与以下的总结。

一、调查内容

1、受教育程度

在本次的所以调查对象中,高中(含职高)学历的占66%,大专学历的占33%.在这些农村青年中,2人从事个体企业,1人在乡镇企业工作、1人在外资企业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收入。

2、对教育需求的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100%表求,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100%表示希望通过业余的时间来学习,他们希望学习的机构为:广播电视大学,高等职业学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对学历的高低有了新的认识,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及内容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66%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33%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培训内容分别为:市场营销、管理、建材、会计。

4、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3-5万的占66%,8-10万的占33%,说明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有高收入才有高的家庭生活水平。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家庭生计问题,其次是子女升学和就业问题,及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6、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受调查的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份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思路清楚,有一定的人生目标。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以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环境及国家政策原因,直接导致农村教育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三、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孩子是我国款来的建设者,只有真正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将对未来农村的建设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四、调查结论

11.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十一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民体育场地的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对于体育场地具有滞后性、强依赖性、形态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性和需求的高层次性等特征,而影响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村体育场地的公共属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体育文化等。

关键词:农村体育;体育场地;需求特征;需求影响

长期以来,公共体育场地在规划与布局时忽视了场地供求的群体特征,使得在体育场地建设后的使用过程中门前罗雀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民是我国基数最大的群体,也是我国国民体育活动基数最大的群体。农村体育作为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同样备受关注。农民作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使用主体,清楚认识农民场地需求有何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处理好了,能有效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中去,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反之,则会导致农民对于体育健身参与性不高,致使体育场地的低效使用和闲置浪费。

1农民对体育场地的需求特征

1.1具有滞后性和强依赖性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滞后性和强依赖性特征是多方面原因决定的,主要是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情况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从制度分析层面来看,导致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具有滞后性和强依赖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制度外供给这一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即通过提留统筹、集资摊派等方式提供农村公共产品[1]。另一方面,是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变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制度依赖性。此处谈到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滞后性和强依赖性特征认识并不是说农村体育发展的滞后和依赖,而是阐明这本身就是农村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要符合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在合适的时间,科学的评估农村、农民体育需求的现状,并做出合适的决定是关键中的关键。

1.2具有形态的地域性和文化的传承性

农村居民的生活活动范围具有地域上的限制,即地方性,农村体育活动内容的地域性和文化传承性特征也正是取决于此。首先,自然地理环境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形成的生态基础。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又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变迁。生活在草原、高原等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地区的民族,孕育出的传统体育具有显著的竞技性。反之,生活在盆地、平原地区的民族,孕育出的传统体育则带有明显的娱乐性特点。其次,生产方式是体育活动内容地域性特征的决定因素。如蒙古族的体育活动主要是赛马、射箭,汉族的体育活动主要是舞狮、踏青、赛龙舟等。最后农村文化具有流动性弱的特征,其传承仅限于家族家庭或熟人介绍,对收徒有严格要求,使得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具有显著的文化传承性特征。

1.3需求具有高层次性特征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龙新民在研究中按照不同农村公共产品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层次将其分为生存满足型和发展满足型两种农村公共产品[2]。其将水利设施、道路、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归为生存满足型(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消费需求;将民主参与政治、义务教育、公共文化设施等归为发展满足型(满足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消费需求。按照这一分类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属于发展满足型公共产品,对于现阶段中国农民来说是相对的高层次需求。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经济水平是农村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前提。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民最为迫切的需要是生存满足型需求,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物质生活的需求。农村体育产品此类公共产品不仅是在公共产品需求中具有高层次特征,而且在农民公共文化产品需求中也表现出高层次特征。李文龙的观点也佐证了这一点,其将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分为初级文化需求、中级文化需求和高级文化需求三类。而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属于高级文化需求[3]。由此可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此类公共产品就农民需求而言是具有高层次特征的。

2影响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的主要因素

2.1农村体育场地的公共属性

依据公共产品理论,来判断农村体育场地的性质标准是属于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其标准就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在消费上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一个人的使用是不会妨碍到其他人同时使用的,或者是说一个人对体育场地的使用是不会影响排斥他人的使用和减少他人对体育场地使用的。甚至在体育团体项目中,还需要人们一起共同努力和团结合作。因此,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具有非竞争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虽然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可行,而且也有悖于体育场地社会效益的发挥。也就是说,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在经济上的排他是不可行、不成立的。因此,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也具有非排他性。所以,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符合公共产品的判断标准,其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属于公共产品范畴[4]。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产品的本质属性是公共产品属性,其具有的无偿性、非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等特征,使得国家在建设过程初就陷入了误区。国家体育场地的建设路线是首先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民需要何种、何类体育场地,然后进行数据统计,最后统一推出建设场地的大致类型。按照常规产品的需求调查来说,这是个很中肯也是最有保障的调查方法,但不能忽视的是常规产品是建立在支付消费能力上的,是自身付出了一定经济代价而获得产品的使用能力。反观农村体育产品整个建设过程,不正是忽视了产品的价格因素,即农村体育产品的公共的属性。产品价格的缺失,致使国家的调查陷入虚假需求的误区,而无法获得农民真实有效的需求信息。正如萨缪尔逊(1954)所言,由于供给方的政府往往难以获得人们对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信息,促使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成为了一条虚假的需求曲线[5]。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投资几乎由国家一力承担,整个过程农民无需承担任何经济压力和物力压力,使用也不需要承担任何支付消费。这就使得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村体育场地变味了,因为农民自身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体育场地的使用权,非必需品自然而然成为了可能必需品,而可能必需品则成为了必需品。而在这个转换过程中,非必需品成为可能必需品是对国家资源的最大浪费,因为这个阶段农民的需求反观其自身而言,其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体育对其自身而言本就是非必需品,可以说是根本就不需要的产品,即使拥有了体育场地对其而言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而这个阶段却占据国家调查的绝大比例,这就导致了场地设施建成后的极大浪费。

2.2农民的收入水平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这是建立在整个社会都在提高改善的基础上,农民的经济消费主要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为主,更有部分贫困农村地区还处于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根本没有过多的经济能力来支付体育消费。因此,国家在向农民提供体育场地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民情的复杂性,不同的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高低不一。即使在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地区建设场地,也需要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能否支撑其相应的体育消费,当地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有多大,再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体育场地,保障场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不浪费。而不是采取“一刀切”政策提供体育场地,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供应体育场地。

国家在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过剩现象不可避免[6]。对于供给过剩而言,存在着绝对供给过剩和相对供给过剩两种可能。绝对供给过剩是由于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结构远远超过了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出现的消费不足现象,最为常见的现象就场地设施闲置,没有达到被消费使用的效果;而相对供给过剩的出现是由于国家所提供公共产品种类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相符,或是对于该公共产品的消费远远超出了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所致,如国家在农村发展篮球、羽毛球类城市体育项目,而农民参与此类运动项目就会产生必需体育消费,如购买球、球鞋、球拍等,而这种消费超出了农民对体育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导致农民健身积极性降低,而场地也遭到闲置荒废的现象。基于公共需求的扩张程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7],研究分析认为,当前农村体育场地过剩现象的出现与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关联,而农民的收入水平又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农民的收入能够直接影响到其对体育产地的需求数量和种类结构。

同时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农民的实际需求决定了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种类和数量,而农民的需求由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所决定。换而言之,即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此地区需要何种何类的公共产品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农民对于公共产品需求的本质是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需求[8]。因此说,在影响农民对于公共产品需求的诸多因素中,农民收入水平是较为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相关研究学者[9]的广泛认同。而又基于当前农村公共产品过剩现象的本质认识,研究认为,当前农民对于体育场地的需求主要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而在使用体育场地参与体育健身的过程中,产生的诸如运动器材、运动服等超过其实际支付能力的体育消费时,场地荒废闲置现象便会随之出现。并且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主体往往是政府或代表政府投资行为的集体。而又由于公共体育场地的公共产品特性或准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政府或集体投资的公有行为。

2.3农村体育文化

首先,农村文化孕育了农村体育文化,其根植于农村文化土壤中,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容易被当地人民接受。其往往和传统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征,如蒙古族的赛马射箭、黎族的竹竿舞、汉族的高跷秧歌等,都是不同地区的特色体育项目,渗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而诸如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更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在这一天,人们穿上特定的服装,用特有的体育文化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其次,农村体育项目有着浓厚的娱乐性和兴趣性,如踢毽子、扭秧歌、坝坝舞等。这些体育项目具有简单易学,且不会受限于场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而深受农民的喜爱。最后,受限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体育项目的经济造价一般不高,对于场地器材并无过高要求,农民很容易就可以参加到体育健身中来。大型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热播和高收视率就是得益于其立足于农村文化土壤中,整部电视剧渗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让农民大众感到亲切而自然,受到人们热捧就不足为奇了。《乡村爱情》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农民体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农村文化土壤,因地制宜才能被广大的农民接受并得到发展。因此,要有效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就必须得立足于其自身文化,占据其所需体育文化的制高点,充分把握农村体育发展过程和方向的主动权。目前,我国在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植入城市体育文化,以城市文化作为导向来发展农村体育,而忽视了农村体育文化自身的表率作用,致使国家发展的城市体育项目在农村遇冷,场地设施荒废无人问津成常象。

在城市文化引导下的农村体育,难以适应其城市化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体育文化也与其格格不入。当然这并不是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完全否定,城市体育文化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化和当前主流文化,其优秀性、科学性、时尚性毋庸置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文化。但是用城市文化强行取代或者压挤农村文化的发展空间是肯定不可取的,文化之精彩就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才是文化繁荣的真义,才是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两种异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就必然产生文化碰撞,而文化碰撞恰恰就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这是一个交流融合的过程,但就目前农村体育发展情况而言,农村体育文化与城市体育文化发生碰撞产生的负极效应是远大于积极效应的。农民对于这种城市体育项目缺乏足够的了解,内心接受程度(认可性)也较低,导致其对于城市体育项目并不热衷,参与程度也并不高,农村体育发展陷入瓶颈就可想而知。

参考文献:

[1]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经济研究,1997(6):36-40.

[2]龙新民.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6):16-17;48-49.

[3]李文龙.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7.

[4]侯斌,陈元欣,雷哲.公共财政视角下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投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9.

[5]孔庆波,崔瑞华.基于供求理论反思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布局[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32-36.

[6]苏晓艳,范兆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与公共产品供给[J].统计与决策,2006,(10):90-92.

[7]叶可新,邓智团,徐靖.中国城市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发展趋势[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5):8-14.

[8]张素罗,张义珍.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基于河北保定120个农户的调查[J].经济问题,2007,(4):76-78.

[9]赵海燕,尚杰.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相关性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08,(1):75-77.

基金项目:

12.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十二

1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分析

1.1 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经济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 江西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据江西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仅2007年第一季度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支出为2909.16元, 其中消费性支出占70.8%。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 居民收入得以增加, 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众多城市居民特别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的一种共识。

1.2 体育健身消费动机

消费动机是诱发和维持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以达到个人对体育需求目的的内在动力。体育消费行为则是这种内在动力的结果。通过对江西省各年龄组城市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结果统计发现, 江西省城市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动机的排序依次为:身心健康动机;休闲娱乐动机;调整心情动机;健美体形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体验乐趣动机。其中, 前四项平均选择率达到86.92%。这一点充分说明城市居民的思想进步, 思维活跃, 体育消费动机和态度是积极的, 这种积极态度将为全面健身计划实施、参与体育的人口增加及诱发体育消费和促进体育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1.3 体育健身消费动机水平的比较

江西省城市居民在体育消费动机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其一, 男性的休闲娱乐动机和健美体形动机明显高于女性, 且消费价值观也存在性别差异。其二, 不同年龄群体在健身娱乐消费的金额上明显不同, 中青年群体明显高于老年群体, 老年群体更讲究消费需求的实效性, 他们进行体育消费主要是追求健身效果, 自娱自乐, 并不存在多少货币支付行为, 而中青年群体既追求健身效果, 同时也追求娱乐休闲。其三, 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在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价值量上也存在差异。

2 各年龄组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形式的特点分析

从居民的体育消费形式上来看, 24~45岁城市居民消费比例较其他年龄段要高, 首先是体育实物消费, 实物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西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目的、形式、水平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旨在为城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市场提供参考, 为促进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发展提供地方性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江西省

参考文献

[1]肖沛雄.论体育市场和大众传播[J].体育科学, 2001 (21) :5.8.

[2]李松海, 等.试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 (综述)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4.8.

[3]左从现, 等.试论体育需求和体育供给[J].体育科学, 2000, 6 (20) :19.21.

[4]于振峰, 等.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 2001 (21) :9.11.

13.农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十三

为了切实的了解农村青年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了解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进行了本次调查。调查实地在农村展开,除了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长时间的访谈,就他们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和困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相关的数据结果,以下的分析均建立在调查结果的数据之上。

一、调查对象概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正在上学的农村青年,以及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青年。参与调查的一共4名,1男3女。年龄分布跨度较大,都是农村户口。2人为高中文凭,2人为大专文凭。目前主要在单位上班或还在上学,大多家庭人数较多。

二、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概况

75%农村青年都认为在目前的社会压力和就业形势下,他们都还很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虽这样比较节省时间,而且学习技术能够尽早的到工作岗位,赚钱养家糊口。其中2名选择了家电维修和计算机应用,另外两名选择了学习服装加工和社区家政服务。并希望当地政府能够组织这样的短期培训,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减少开销。

三、农村青年在学习方面面临的问题

1、政府未能组织先关的短期培训

4名调查对象之所以没有选择进入到高校学习,与他们的经济条件、已有的学历水平和个人学习能力都有关系。不过,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经济条件。在这些农村青年的眼中,如果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技术,肯定需要很大一笔开销,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这样一大笔开销对他们的家庭承受力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形下,调查对象便想到,政府如果组织这样的职业培训、技术培训,肯定会在学费上减免一些,而且要是能到他们当地就地办学,更能为他们节省吃住的开销,对他们来说就会是很大的帮助。不过,当地政府还从未针对他们这样的青年组织过相关的技术和职业培训,这是政府工作在这方面的缺失。

2、缺乏对未来的明确规划

虽然4名调查对象都有学习的热情,希望能通过参加职业培训获得相关的技术知识,但对于学习完成之后,却没有明确的规划。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没有明确的导向,只是想先学,等学完了再考虑剩下的问题。他们很想找份好的工作,赚钱养家,但问到具体想做怎样的工种时,又都承认大多考虑的是薪水的高低,对于工作的方面并没有想太多,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一方面。可以说,在对未来和对职业的规划上,这部分青年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成熟的思考。

四、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部分青年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人群,政

府工作繁复。不过,当地的领导层面也没有跟上级领导层反映过此类问题,总体来说,还是当地领导层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不够。长期在农村生活,让这些本可以大有作为的青年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甚至采取放任的态度,不能积极主动的为自己的未来采取行动,长期这样发展下去,这部分青年的发展将会成为一个难题。

五、对策

1、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开展深入到农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

对于农村青年来说,本来就没有工作,也就谈不上丰厚的收入,家庭收入也不多,基本上不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上的投入,于是参加培训的经费对他们来说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如果政府能够组织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深入到农村,不仅是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能为他们节省大笔的吃住方面的开支。而且这些青年在家一般也都没有太多的太累的事要做,深入到农村办学,无疑是给他们带去新的曙光,待去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2、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目前农村青年在对自己个人的人生规划方面很不成熟,甚至完全没有进行相关的思考,对于未来的生活只有一些模糊的大概的憧憬,却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于是这些憧憬几乎是很难变为现实的。再加上长期在农村生活,令他们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不了解时下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闭塞,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都对他们的发展之路充满了很多的障碍。这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青年加强思想观念上的教育,给他们带去关于社会发展的新信息,新动向,让他们了解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个人发展规划,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加入到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浪潮中,适应并取得良好的发展。

六、结论建议

14.校园网需求调查报告 篇十四

基本功能:

1、为教育信息的及时、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等提供工具和网络环境。

2、为学校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手段和网络环境,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和决策水平。

3、为备课、课件制作、授课、学习、练习、辅导、交流、考试和统计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提供网络平台和环境。

4、为使用网络通信、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技术,提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

5、为科学研究的资料检索、收集和分析;成果的交流、研讨;模拟实验等提供环境和手段。

校园网的市场定位:

帮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手上的设备,在网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中间不需要服务器的管制。

校园网的商业定位:

通过整合大量的.商业应用产品合作共赢,让公司自身优势产品发挥更大的商业潜力;将流量聚合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聚合。

校园网的技术定位:

全新创造设计,避免SNS的同质化,接口完全开放式,尽可能多的吸纳第三方技术合作加盟。

校园网的产品定位:

提供满足社会化需求的所有基础功能型产品(如:博客日志、相册、邮箱、网盘、音乐、活动、聊天、个人空间、好友、群组、分享、贴吧话题、校友录),同时加大P2P、流媒体的开发力度,休闲网页互动游戏产品集成开发以及教育教学视频点播产品的研究。

校园网的用户定位:

所有在校学生和曾经是学生的群体,每个网民都将是校园网的潜在用户。

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迅猛。统计数据显示,教育部已批准67所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设了覆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理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哲学10大学科门类共140多种专业,设立了近2000个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累计注册网络教育学生160多万人。此外,我国有近70%的高校建立了校园网,并利用校园网开展了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

目的:

校园网是一个基于校园学习、生活、娱乐、游戏、创业为主题的SNS网络平台,是整合基于博客、空间、社区论坛、校友录、群组、话题、相册、音乐、WEB游戏、网络教学、P2P、流媒体、威客等众多web2。0应用于一体的开放WEB操作系统,并采用最先进的WEB桌面操作系统技术实现。

15.体育用品需求调查报告 篇十五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支系统, 它由体育教师管理、体育体制管理、体育后勤服务管理、体育教学管理等子系统组成。体育管理目标与学校体育目标相一致,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措施, 亦是实现学校教育整体目标的具体措施。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 学校各项体育工作成效的决定因数。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 是体育教师积极工作的主观心理基础, 它对体育教师工作实效有着重要的主观制约影响。因此, 开展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研究, 对体育教师管理和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具有重要的实效意义。

2 体育教师心理需求分析

需求是满足个人或社会生活必需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渴求倾向。需求产生的表现形式是个人的愿望、兴趣、动机等。它具有推动人通过一定的方式, 朝一定方向活动, 以求得心理需求满足的鼓动性特点。体育教师心理需求, 它包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两大类。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仍然客观存在。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在不同地区, 甚至相同地区的城乡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学校体育教师年龄、经历、心理素质、思想水平等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 体育教师心理需求存在着差异性。有的体育教师重视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作为一般基本需求;有的体育教师较重视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在心理需求中处于次要地位;有的体育教师看中的双重需求, 两种需求占而有之。

2.1 体育教师工作特点与自我完善心理需求关系。

体育教师工作特点, 主要表现在劳动的复杂性、艰苦性、创造性三方面。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这是教师的工作的共同特性, 但是, 体育教师的劳动不仅在脑力劳动方面, 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应是脑力和体力双重劳动的劳动者。体育教学从制订目标、计划到具体的实施的整个过程, 体现着体育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实施中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 抓住教育机遇, 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传授体育知识、技能, 发展学生体育活动能力,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整体的教学过程既是身体练习过程、思想教育过程, 又是开发学生智力过程。体育教师劳动的特点, 决定了有别于其它科任教师的心理需求或心理满足。学生体质的增强, 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课余训练成就的取得, 是体育教师心理满足的主要需求。满足的过程是逐步胜任工作, 取得成就, 并能显示才能的自我完善过程。这是复杂的、艰苦的、创造性的过程。2.2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内容。2.2.1社会尊重。学校系统隶属于社会系统之中, 必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社会体育意识状况, 对体育教师尊重心理需求产生影响。我国目前的升学考试制度, 基本上是传统的以文化成绩决定一切的办法, 这对社会重智轻体的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起促激作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尊重有别于其它科任教师。体育教师需求尊重心理, 在社会环境中难以得到满足。2.2.2学校尊重。在学校内部环境中, 教师的需求, 最敏感、最强烈的是要求受到尊重, 特别是要受到从事学校管理主要领导人的尊重。体育教师至高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在社会难能满足的情况下, 越是需要在学校得到满足。学校管理主要领导人, 在政治荣誉、生活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 切实关心体育教师, 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 体育教师心理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工作效率就能得到不断提高。2.2.3自我尊重。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尊重, 是体育教师尊重心理满足的客观方面, 自我尊重是满足尊重心理的主观方面, 对客观尊重的转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工作能否得到社会和学校的承认和支持, 与本身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学历水平、工作能力、资历职称等有相关联系。在目前社会体育意识比较单薄的时期, 体育教师尤为要重视自我修养。学校重视智育是普遍现象, 但体育教师本身不能因为自己在目前社会和学校中所处的实际地位而感到自卑, 自卑心理对本职工作、学校体育事业有重要的影响, 难以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尊重。2.3物质需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教师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和保障。它具体表现在职业、生活、医疗等得到保障。人的物质需求除了生存本能的基本需求外, 还具有更高的物质需求渴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善。体育教师需求与其它科任教师同等待遇, 这种需求的倾向程度与环境条件有关, 与本身精神活动有关。教育决策部门应尽可能满足体育教师合理的物质需求。

3 需求与管理

体育教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骨干力量, 抓好体育教师管理, 就是抓住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重视体育教师内在因素的激励, 了解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 满足体育教师的合理要求, 是体育教师管理的关键。3.1学校环境的客观因素与体育教师的主观需求相统一。学校管理主要领导人, 把学校体育摆到应有的位置来抓和管。理解和尊重体育教师工作。关心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 抓好心理平衡是满足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重要条件。3.1.1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体育教师管理目标是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工作质量,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把体育工作摆在一定的位置, 重视、支持和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 满足他们的合理心理需求。这就需求学校管理主要领导人, 切实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明确体育管理体制, 积极参与体育工作, 而不是形式上的重视, 或口头上的重视, 不仅仅停留在“管”字上, 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 逐步增强师生的体育意识。这对满足体育教师的尊重心理, 稳定体育教师献身于与体育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心理是非常必要的。3.1.2关心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学校领导在对体育教师政治关心的同时, 应在生活上关注和帮助解决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评优等因素会打破体育教师的心理平衡, 这对体育教师管理有制约影响。3.1.3满足体育教师的基本权利。体育教师管理是民主管理。体育教师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计划、制度、考评等管理环节上, 允许体育教师发表意见和提出批评, 采纳体育教师合理化建议, 增强体育教师主人翁意识, 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共同做好工作。3.2体育管理与体育教师实际相结合。体育教师队伍由于历史原因, 在资历水平上、思想和文化修养上、工作能力上有着差异。另外, 体育教师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存在着区别, 这就构成了体育教师不同层次。学校在制定具体体育工作目标、计划、岗位职责时, 应考虑体育教师不同层次和特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使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 业务进修是教师权利和义务, 它与晋级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因此, 业务进修是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统一的形式, 能使教师自我完善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措施。3.3奖励制度与体育教师的实际劳动相统一。奖励制度是在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的。学校在制定相应的制度时, 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体育教师在完成本岗位职责任务的情况下, 应与其它教师同等享受一切待遇, 对于取得重大成果的体育教师, 在评优、晋级等方面, 应享受应有的特殊待遇。奖励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不是以制度约束体育教师、限制活动范围、监督体育教师为目的, 它是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措施。所以, 对待体育教师应立足于鼓励为主, 提倡奉献精神,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精神, 使个人需求服从于社会需求。

4 建议

4.1 学校管理主要领导人, 应该根据学校的客

观条件和体育教师的心理特点, 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潜在能力。4.2体育职业需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体力, 而体力是以旺盛的精力为基础的, 所以, 学校领导要爱护体育教师, 安排工作适当, 负担合理, 劳逸结合。4.3体育教师管理是体系性管理, 是以管理具体事项为管理内容, 不仅仅是以管理人为目的, 在管理过程中, 方法和手段应科学合理, 各种制度是硬件, 执行制度是人为的软件, 应做好软件工作, 逐步与硬件相统一。4.4充分发挥各种有利条件, 把体育意识从学校向社会环境伸展, 积极造成全社会都关心学校体育的局面。

摘要:体育教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 开展对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研究, 对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具有实效意义。

上一篇:学生营养餐物流配送环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定下一篇: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