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2024-10-21

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共11篇)(共11篇)

1.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一

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是机械加工领域的巨大进步,也为机械加工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3.1高速、精加工。对于机械数控技术加工领域来说,加工的精度和质量是其发展的根本,所以机械数控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强烈的高速和精加工的趋势。高速、精加工不仅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加工精度方面,精密加工的精度已经可以达到纳米级的标准,这也使得机械数控技术可以在航空、电子等精加工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2轴联动加工与复合加工机床。运用5轴联动加工技术可以满足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要求,运用刀具完成不同几何形状的零件加工,极大的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通常情况下,一台5轴联动加工机床的效率可以等同甚至超过两台3轴联动机床,尤其是进行零件的高速切割时,可以发挥更高的切割效益。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5轴联动加工机床的技术也逐渐完善,可以完成更大难度的零件加工需求。轴联动加工技术与复合加工机床的有效结合也可以简化复合机床的运行效率,在满足同样加工需求的同时可以降低数控系统的运行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

3.3智能化与开放化的加工技术。机械数控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因此也提高了机械数控技术的智能化与开放化的趋势,促进了各方面性能的提升,实现了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功能,促进加工效率的显著提升。结束语综上所述,数控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机械数控技术的有效增强,进而实现我国工业加工水平的提升。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机械数控技术也将日益完善,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栾中华.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创业家,(7).

[2]姚建邦.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世界,(5).

[3]梁晓哲,谢荣.数控技术在传统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5).

[4]郑明杨,王清超,钱庆镇.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6).

[5]许金梅,迟振香.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应用[J].煤炭技术,2010(8).

2.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二

1 套筒挤压连接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中央电视塔施工中粗直径钢筋焊接难的问题,参照日本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开发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其施工工艺为:划线→套筒试套→设备挤压→质量检验→完成。

该技术的优点是:接头质量稳定可靠,接头性能容易达到标准中A级要求,实现钢筋等强度连接;对钢筋的适应性强;与螺纹连接相比对不能转动的钢筋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可靠连接。不足之处是:现场施工劳动强度大;液压油有污染钢筋现象,清理比较麻烦;生产效率不如螺纹连接高。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已在国内数百项大型工程中应用,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机场航站楼工程、电视塔工程等。

2 锥螺纹连接技术

锥螺纹连接技术的诞生克服了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存在的不足,锥螺纹丝头完全是提前预制,现场连接占用工期短,现场只需要力矩扳手操作,不需搬动设备和拉扯电线,深受施工单位的好评。

其施工工艺为:平头→套丝→丝头质量检验→连接施工→质量检验→完成。

锥螺纹连接和挤压连接相比,接头质量不够稳定。由于加工螺纹的小径削弱了母材截面积,从而降低了接头强度,一般只能达到母材实际抗拉强度的85%~95%。我国的锥螺纹连接技术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螺距单一,多数厂家为了追求设备的简单化,从直径16~40mm钢筋都采用螺距为2.5mm,这在通常的螺纹连接中应该说是相当忌讳的,2.5mm螺距最适合于22mm钢筋的连接,太粗或太细钢筋连接的强度都不理想,尤其是直径为36、40mm钢筋的锥螺纹连接,很难达到母材实际强度的0.9倍(A级接头要求)。之所以大家认为锥螺纹可以达到A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实际上是在利用钢筋母材的超强而使接头的性能达到钢筋母材标准强度。由于锥螺纹连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接头成本低的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推广应用以来也得到大范围使用。

3 直螺纹连接技术

等强度直螺纹接头是20世纪90年代钢筋连接的国际最新潮流,不仅接头质量稳定可靠、连接强度高,可与挤压接头质量相媲美,而且又有锥螺纹接头施工方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出现给钢筋连接技术带来了质的飞跃。目前,我国直螺纹连接技术出现了多种连接形式,常见的主要有镦粗直螺纹连接和滚压直螺纹连接。这两种工艺是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增强钢筋端头螺纹承载能力,达到接头与钢筋母材等强的目的。

3.1 镦粗直螺纹连接。

接头是通过镦粗设备,先将钢筋端头镦粗,再加工出使螺纹小径不小于钢筋母材直径的螺纹,使接头与母材等强。国外镦粗直螺纹连接既有热镦粗又有冷镦粗,热镦粗主要是消除镦粗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但加热设备投入费用高。而我国的镦粗直螺纹连接主要是冷镦粗,要求钢筋的延性要好,对于延性连接较低的钢筋,镦粗质量较难控制,易产生脆断现象。

其施工工艺为:平头→镦粗→切削螺纹→丝头检验→连接施工→检验→完成。

该技术优点是:接头强度高;现场施工速度快;工人劳动强度低;钢筋直螺纹丝头提前全部预制,现场连接装配作业。不足的是:镦头过程中易出现镦偏现象,一旦镦偏必须切掉重镦;镦粗过程中产生内应力,钢筋镦粗部分延性降低,易产生脆断现象;螺纹加工需要两道工序、两套设备完成。

3.2 滚压直螺纹连接。

滚压直螺纹连接是利用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后冷作硬化增强金属材料强度的特性,使接头与母材等强。目前,国内常见的有直接滚压螺纹、挤(碾)压肋滚压螺纹、剥肋滚压螺纹3种类型,其连接获得的螺纹精度及尺寸不同,接头质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3.2.1 直接滚压直螺纹连接。

施工工艺为:平头→直接滚压螺纹→丝头检验→利用套筒连接→接头检验→完成。该技术优点是:螺纹加工简单;设备投入少。不足的是:螺纹精度差,存在虚假螺纹现象;由于钢筋粗细不均,加工的螺纹直径大小不一,给现场施工造成困难。有的接头套筒与丝头配合很松,有接头拉脱现象;有的因配合太紧不能如扣。钢筋直径变化使滚丝轮寿命降低,增加接头附加成本。

3.2.2 挤(碾)压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用专用挤压设备滚轮先将钢筋的横肋和纵肋进行预压平处理,然后再滚压螺纹。其目的是减轻钢筋肋对成型螺纹精度的影响。施工工艺为:平头→挤(碾)钢筋横纵肋(反复数次)→滚压螺纹→丝头检验利用套筒连接→接头检验→完成。该技术成型螺纹精度相对直接滚压有一定提高,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钢筋直径大小不一致对成型螺纹精度的影响;螺纹加工需要两道工序、两套设备完成,给丝头加工带来麻烦。

3.2.3 钢筋等强度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从根本上解决了钢筋粗细不均对螺纹精度的影响,简化丝头加工工序,方便现场施工。先将钢筋的横肋和纵肋进行剥切处理后,使钢筋滚丝前的柱体直径达到同一尺寸,然后再进行螺纹滚压成型。通过对现有Ⅱ级钢筋和新Ⅲ级钢筋的型式试验、疲劳试验、耐低温试验以及大量工程应用,证明接头性能不仅达到了JGJ107-9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中A级接头性能要求,实现了等强度连接,而且接头还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及抗低温性能,通过200万次疲劳试验接头处无破坏,在-40℃低温下试验,接头仍能达到与母材等强连接。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适用于直径为16~40mmⅡ、Ⅲ级钢筋在任意方向和位置的同、异径连接,可应用于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接头延性要求高的混凝土结构、对疲劳性能要求高的混凝土结构、以及低温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结构。

其施工工艺为:平头→剥肋滚压螺纹→丝头检验→利用套筒连接→接头检验→完成。

丝头加工过程是:将待加工钢筋夹持在设备的台钳上,开动机器,扳动进给装置,动力头向前移动,开始剥肋滚压螺纹,待滚压到调定位置后,设备自动停机并反转,将钢筋端部退出动力头,扳动进给装置将设备复位,钢筋丝头即加工完成。

连接套筒有4种形式,分别是标准型套筒、正反丝扣型套筒、变径型套筒、可调型套筒。标准型套筒主要用于相同直径可转动钢筋的连接;正反丝扣型套筒用于两端钢筋不能转动但至少有一根钢筋可以轴向移动的钢筋连接,如拐铁钢筋的施工;变径型套筒用于不同直径钢筋的连接;可调型套筒用于两端不能转动的钢筋连接,也可用于拐铁处钢筋的连接,当两端钢筋轴向位置不能移动时,只能使用此种接头形式(见图1)。

该技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研究开发,于1999年12月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鉴定。自鉴定以来,已在中科院信息网络中心工程、北京SOHO现代城、洛三高速公路工程、包头二炼钢等工程中应用。应用部位有工程主体结构中基础、梁、柱、墙、板,高速公路桩、桥面或桥墩以及山区地带高速公路护坡锚杆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综合经济对比分析及钢筋机械连接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的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综合优势比较强,与其他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与套筒挤压连接技术相比,接头性能与挤压接头相当,但套筒耗钢量少,仅为挤压套筒重量的30%~40%,且劳动强度小、连接速度快,钢筋连接接头成本降低;(2)与锥螺纹套筒连接技术相比,套筒重量相近,但连接强度高,对钢筋端部的外观要求低,质量容易保证,且扭矩值的大小对接头影响小,给现场施工带来方便;(3)与镦粗直螺纹连接技术相比,操作工序少,设备投入费用少,钢筋连接附加成本低;(4)与直接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相比,成型螺纹精度高,滚丝轮寿命长,等强度连接可靠性高。

3.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三

管理机构就是一个企业的大脑,有着足够优秀和完善的管理机构才能促进企业包括工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当下对比一些国外的企业,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制度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管理模式的运行也是漏洞百出,这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1]。而且一些企业在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制度上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却视而不见,这也是导致我国机械制造工艺无法的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1.2设定方法落后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然也就包括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设定方法的影响。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新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替代传统的图纸进行机械制造工艺方法的设定几乎成为了一个趋势,计算机设定方法有着简便易操作,而且也不用担心一旦发生错误的后果,而且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可以极大地缩短时间,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然而纵观当下我国的一些机械制造工艺的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图纸方法进行工艺设计的仍然不是少数。因此如何让这些企业脱离图纸,而是使用更为高科技的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提高效率,这也是机械制造工艺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1.3制造技术落后

之前所说的管理制度和设定方法的问题说到底也只是一些侧面的问题,然而制造技术的落后则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无法跟上世界潮流的一个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如果不能实现制造技术的发展,纳闷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机械制造所要提起重视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我国重农轻商的理念就根深蒂固了,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对于制造技术的重视程度仍旧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制造业在以激光制造技术为代表一些轻加工微加工领域与西方的先进技术相比全面处于劣势,这也是我们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中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1.4自动化技术运用欠佳

4.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四

[摘 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四化”: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5.建材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五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时期,建筑行业发展非常快,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建材机械工业。建材机械工业属于建材工业的范畴,是其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必要基础。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世界上建材生产大国,各种建材如水泥、陶瓷等的年常量长年位居世界第一,建材生产企业的数量以及从事该行业工作人员的数年非常庞大,不过建材生产所消耗的各类资源、能源也十分惊人,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前国内的建材机械行业还无法为建材工业生产提供先进的、足够数量且物美价廉的生产设备,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以目前最常用到的几种建材设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对象进行分析和介绍。

1水泥生产设备

我国的水泥产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而且水泥生产工艺与以前相比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不过,在一些地区仍有不少水泥生产企业沿用过去的生产工艺来生产水泥,这些企业往往都是环境污染的主体,它们生产出的水泥不仅能耗高、污染大,而且质量和采用先进工艺的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相比也差距不小,使用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即使这样,当前那些采用先进水泥生产工艺的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的水泥产量仍然占不到总产量的一半,这与水泥生产设备总体产量还有待提高不无关系。即使国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力度,并从国外先后引进了不少生产工艺,但由于成本以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采用新型方法技术所占的水泥产量所占比重还是有限,中小企业甚至非法水泥生产厂家用传统落后工艺生产出来的水泥仍然占大部分。

而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于当前的现实,不断研发出技术先进、造价低的中小型方法技术装备,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中小型水泥制造企业的需求,取代它们原有的设备,使制造出的水泥质量更高,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为做到这一点,水泥装备生产企业要加人这方面的投入,不断进行设备的研发和改造,以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这样才能确保生产出来的水泥机械装备物美价廉,为广大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水泥生产企业所使用。

2玻璃生产设备

当前我国生产的玻璃主要还是以平板玻璃为主,所使用的.玻璃生产工艺有很多种,如浮法、平拉法、槽法等。随着当前生产生活对玻璃的需求不断增大,国内的玻璃设备生产企业也随之越来越多。不过总体上,在玻璃设备的制造水平以及自动控制方面与国外先进玻璃设备生产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些国际先进企业中,它们已经普遍将计算机和工业电视应用于主要的生产和管理环节中,所生产出来的设备制造出的玻璃质量远超国内。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玻璃生产设备的水平,未来应该继续加人这方面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尤其是针对玻璃深加工设备薄弱的情况,更是要集中精力开发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各玻璃设备制造企业要加人与相关科研和设计部门的合作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更新当前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两者结合、多方齐下,才能有效确保玻璃制造设备的生产质量稳步提升。

3墙体材料设备

当前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以及装修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的墙体材料不断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上。不过由于新型墙体材料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其推广应用自然也比较慢。再加之,生产设备不少都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了,机械化程度和以往相比仍没有明显改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仍有部分人对新型墙材认识不多,对它带来的好处了解不深,同时也由于新型墙材生产设备的投资对人部分生产厂家而言仍然偏人,尤其是那些乡镇级的中小厂家,更是普遍负担不起,出于成本投入的考虑,它们仍然沿用着旧有的生产设备。为有效改变这种现状,各相关企业要联合高校及先关科研单位加人技术革新和改进力度,研发出更先进的墙体材料制造设备,尤其是要注重于设备成本的控制,多使用新的材料,更好地降低生成。另外,对于国外的比较成熟,同时价格也比较合理的生产工艺也要及时引进和消化、吸收,多管齐下,更好地推动墙体材料设备的改进和革新。

4陶瓷设备

我国陶瓷生产工艺有数千年之久,技术可谓相当成熟了,而且陶瓷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有不短的历史了。当前我国建筑和卫生方面的陶瓷产量长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经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的需求,但在品种以及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另外陶瓷设备生产企业数量虽有增长,但总体上还偏少,价格也居高不下,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国内的人部分中小型陶瓷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往往使用了十几年而得不到更换,所生产出的陶瓷品质可想而知。随着这些年建筑业的吃速发展,对陶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应对和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陶瓷设备生产企业应该做到一方面引入国外先进的陶瓷地砖生产线的先关设计及制造工艺,将其本土化,并学习其中的先进工艺,通过不断借鉴、模仿,最终实现对原有技术的超越。同时自身也要花费必要的投入在旧有生产设备的改进和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上,这样才能掌握自主生产的技术,不用受制于人。

6.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六

在当今社会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世界产业结构与分工正处于不断变化与调整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实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生产各种必需物质所使用的一切生产技术的总称, 通过将原材料和其它生产要素经济合理的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成品、半成品或技术服务。在人类历史上, 制造业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每次革命都带动了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 同时人类的不断进步和人类需求不断变化也大大推进动了制造业的不断发展, 促进了制造业的不断进步。

近两百年来, 由于市场经济需求的不断变化, 直接驱动了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从小批量、少品种发展到大批量、多品种。在高科技的带动下, 制造业的资源配置也朝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 而制造技术也从简单的手工发展到机械化最终发展到现在的柔性自动化和智能自动化。自18世纪以来, 制造技术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1、工场式生产时期2、工业化规模生产时期3、刚性自动化发展时期4、柔性自动化发展时期5、综合自动化发展时期。

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机械制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了, 它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等最新成就为一体的一个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的集合体。

通过引入工业工程、系统管理和系统生产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经过一定的系统化及某种形式和程度的结合集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技术体制, 既机械制造技术系统, 它具备了“自动化、柔性化、高效化”的综合效果和特征。具备当代先进机械制造技术面向全球、面向21世纪、面向工业应用等各种领域的特点。

2、现代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

在当代社会,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电子、信息等及现代管理高新技术的成果, 并将其优化集成综合和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管理、使用的制造全过程, 并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总称。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能够带动企业实现良性的经济循环, 对提高产品档次、发挥企业余力、降低生产成本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先进制造技术这个多学科体系当中包含了创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过程组织、市场信息反馈等多种系统工程, 为机械制造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3、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随着科技的进步,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的制造业虽然排名世界前列, 但都是以轻工业为主, 中国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产品只是机械装备和交通行业中的“低档”产品, 那些为高技术产业提供的装备以及重大成套装备仍是我们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可以说机械装备制造业不发展, 制造业的水平就上不去, 就缺乏竞争优势。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应用CIMS技术, 但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 因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 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 还没有正真发挥作用, 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

同时在管理、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技术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 例如: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广泛的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了, 大胆的进行各种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的更新和改革, 而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传统经验的管理阶段, 限制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等采用了CAD/CAM等设计, 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设计和生产, 而我国采用这些方法、技术的比例很低。

所以, 我们在看到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时,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方能为机械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我国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战略

(1)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进一步完善与开拓, 改革开放以来, 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也从一个低水平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并且我们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逐渐走向自主研究开发的道路, 这大大促进了新产品的出现, 从整体上提高了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水平。

(2) 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制造自动化的出现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 从而间接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利润。而我国目前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 所以加大力度大力投资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等高科技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我国制造技术发展的主体方向。

三、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带动下,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 机械制造技术广泛的吸收了高科技技术的优秀成果, 并且相互渗透、融合和衍生, 从而产生了急剧变化, 而世界各国都把先进制造技术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极重要地位,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方面的开发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更新。所以我们要敏锐的吸取重大趋势的基本思想, 主动顺应机械科技的发展潮流。

1、随着时间的发展,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了加工精度向着微加工方向发展, 并且微加工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利润, 所以微加工在未来几十年将成为通常制造技术, 制造业的常规性尺度将由微米级精度下移一两个数量级, 亚微米及纳米级制造及测量将成为制造科技和制造工艺的主流。微纳制造将是发达国家21世纪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一个重大方向,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和技术将成为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2、光制造技术广泛应用, 光加工、光化学加工、光电加工变得越来越重要, 光科学在制造业当中显得尤为关键, 所以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光制造将成为一个主流。

3、生物工程成为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加工和为生物技术提供仪器设备将成为制造业的核心内容, 对生物体、柔性体的处置加工将成为加工金属体和刚性体同样普遍的制造方式,

4、尺度效应将成为机械制造科学领域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宏观领域作用微小的力和现象, 在微观领域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微机械学将成为机械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机械工程研究的领域迅速扩展到微运动学、微结构学、微动力学、微流体学等。

5、绿色制造技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众所周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减少耗能及对环境污染的降低将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 如何使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最小, 如何才能对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这就衍生出了绿色制造。所以, 绿色制造技术将在今后的机械制造业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绿色制造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将使产品在生命周期符合环保、人类健康、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等要求。

当今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正面临市场经济和集约型经营的双重挑战, 但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还面临很多的困难, 所以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 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 并加大力度加以实施, 才能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向更高的技术领域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在当今社会机械制造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日益成熟与完善, 出现了很多新的高科技制造模式和新的研究领域。现代制造业已是现代技术和工业新的集成, 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标志, 更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和支柱。本文简述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 并阐述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7.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篇七

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董佑福

提要:本文通过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诣在探索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途径。

关键词:玉米收获 机械化 可持续发展

玉米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我国年种植面积3.67亿亩。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40%;二是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播种面积占25%;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贵等省,约占播种面积15%。三大玉米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80%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玉米机械收获是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关键一环。机械收获是指通过机械手段,完成摘穗、输送、装箱和秸秆还田等工序,这些工序一次完成称为联合收获。世界上第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文巴的艾伦(George Hand)于1921年设计出来,又经过多次完善和改进,随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便逐步开始生产和使用,至50-60年代已完成玉米收获机械化。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比世界发达国家至少滞后三十年,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制起始于1960年,先后进行了长达6年,“文革”期间被迫中断,197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以后,玉米收获机械化掀起高潮,经历了从引进、使用、仿制、改进国外样机到基础理论研究和自行设计两个阶段。截止到1983年,通过省级鉴定的玉米收获机械有14种,地市级鉴定的有5种,其中仅有一种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从1961年开始研制,到1988年28年来,累计生产的各种类型的玉米收获机1143台,其中只有两种机型生产量超过了100台;中国农机院与佳木斯农机厂研制的牵引式三行立辊玉米摘穗机,累计生产178台。中国农机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的4YW-2型牵引式卧辊玉米摘穗机在1975年研制成功,这种机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玉米收获机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80年代开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营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因玉米生产规模过小,曾一度使玉米生产机械化进入低潮。90年代初全国再次掀起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高潮,到目前为止,玉米收获机械已生产几千台,主要机型是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牌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天津、新疆、石家庄、邯郸等地生产的4YZ-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北京生产的4YZ-4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山东兖州、淄博、潍坊生产的4YW-2型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郑州农具厂生产的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但全国市场上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并不多,玉米收获基本上仍靠人畜力完成,国家农机化统计指标中还没有列入玉米机械收获这个指标。远远落后于小麦75%,水稻15%的机械化水平。山东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示范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牌4YW-2型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十几年的推广应用,到目前仅100余台,加上近几年引进原苏联生产的赫尔松人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及兖州、淄博、潍坊等地生产的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仍不到3000台,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仅为6%左右,而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已达91.4%以上,由此可见,玉米收获机械化与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相差甚远。

二、玉米收获机械开发生产的现状

随着小麦收获机械逐步成熟,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开发已成为新的开发热点,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高潮已经来临。据调查,我国目前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和制造的单位有30多家,已开发研制出样机或小批量生产的有14个企业约20个产品。

从型式上看,有自走式、悬挂式(前悬挂和侧悬挂)、牵引式3种。配套主机包括四轮拖拉机和东方红-75及802履带式拖拉机。收割行数分为单行、2行、3行、4行。单行机一般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能完成摘穗、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多行收获机既有与上海-50、铁牛-55及东方红-75等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2行、3行机型,也有自走式的2行、3行及4行的机型。这些机型均能完成摘穗、输送、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等项作业。

从开发情况看,目前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初步定型,已有一些企业小批量生产,但由于作业效率低,推广速度并不快。而多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除黑龙江赵光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4YW-2型牵引式联合收获机外,山东兖州、淄博、潍坊产的悬挂式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三行以上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虽已生产,但由于价格和适应性问题,还未形成生产批量。

目前从事该项产品研究的有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河北省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机院、山东理工大学、天津市农机所、上海市农机所、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山东农机所、淄博市农机所等单位。另外,一些企业也在加紧进行该产品的开发研制。

现已出样机或小批量生产的单位有: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天津市玉米收割机厂、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张家口探矿机械厂、郑州农具厂、陕西宝鸡渭滨农机厂、天津宁河水泵厂、天津蓟县下仓脱粒机厂、河北大厂县农机局等单位。

2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黑龙江赵光机械厂(4YW-2系列牵引式)、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配东方红-75拖拉机)、河北赵县农机修造厂(自走式)、山东兖州国丰机械厂和玉丰厂(配上海-50拖拉机,前悬挂)、淄博第二轻工机械厂(配上海-50拖拉机)、北汽福田潍坊农业装备公司(配欧豹-70)。

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北京机械设备厂(自走式)、新疆联合收获机总厂(自走式)、黑龙江佳木斯联合收获机厂(配802拖拉机前悬挂、JL3060型小麦联合收割更换玉米割台)、北京永乐店机械总厂(配铁牛拖拉机)、石家庄农业机械厂(自走式)、邯郸纺织机械厂(自走式)等单位。

4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黑龙江赵光机械厂(自走式)、北京联合收获机厂(自走式)等。就其价格而言,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在0.85-1万元,而悬挂式2行收获机在2.5-3万元。3行自走式在10-13万元,4行自走式在18-20万元。

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由于其收获行数少,因此拖拉机反复在地里行走,易压实土地。2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有发展前途,一是减少对土地的压实,二是生产效率较高,三是完成的工序多,并且也有可能形成类似小麦机收“南征北战”的局面。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价格如果下降到8万以下,玉米机收市场将十分火爆。但是,目前的价格偏高,将对其推广应用形成制约。因此,生产企业必须上批量,降成本,使其下调到8万元左右,这样才能使用户很快的予以接受。

从应用范围来看,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销售使用的主战场与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基本相同。还是以河南、河北、山东、京、津及东北地区为主。

三、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意义

1、解决粮食自给,是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一项国策。我国有13亿人口,7亿多是农民,由于每年人口纯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减少,形势十分严峻。有人甚至预言21世纪中国的粮食难以自给,为了使外国某些人的预言破产,我国采取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玉米单产两项措施,提高单产主要靠选用高产优良品种、紧凑型玉米种植模式、覆盖、移栽、机械收获等措施。我国粮食问题从长远看不是口粮问题,主要是饲料问题,其中更主要的是玉米问题。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变化,人均口量不断下降,需要更多的饲料粮,而饲料粮首选作物是玉米。玉米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2、对玉米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是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动力。玉米是高产之王。玉米最高单产达1548公斤/亩(23.2吨/公顷),其潜在理论单产可达3765公斤/亩(56.34吨/公顷),增产潜力极大。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产比美国低56%,列居世界第28位,是粮食增产希望之所在。粮食的增产,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必将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获作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环节,也是玉米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牛鼻子。基于以上认识,玉米收获机械化必将成为玉米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的突破口。

3、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必然,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农业生产的急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瓶颈。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一般在3700万亩左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山东省小麦生产各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从种到收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程度更低。由于收获基本靠人工和旧式工具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三秋”时间拖得很长,有些地区影响适时种麦。特别是由于秸秆不能粉碎还田,不少地方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做好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已迫在眉捷。

4、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由于联合收获同时解决了玉米的秸秆还田问题,减少了秸秆占地和环境污染。增肥了地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决了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难点,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向承包大户集中,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使农村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出来,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利用玉米成熟 的时间差,进行跨区作业,既提高机具利用率,也增加机手的收入。

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对策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农作物中,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最为缓慢,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乃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以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为主攻方向。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的状况,研制开发玉米联合收获机时,应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正在生产的几种机型,适用性和可靠性较低,一般是性能检测时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而批量生产时,制造质量和工艺水平下降,使用中可靠性较差,故障率较高,阻碍了推广的步伐。为此,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农机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组织农机科研、生产、推广部门联合攻关,强化中间试验,考核机具整体性能,开发出既性能先进,而使用性又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2、坚持大中小结合,分层次研究开发与推广。在研究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利用现有的农机动力开发与50-6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性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还田、破茬等工序。三行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整体结构可采取优化设计,功率在80马力左右,以自走式为最好。四行以上的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应消化国外技术,走组装生产之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京津郊区、东北国营农场,地块相对集中,可优先示范推广三、四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经济发达地区应以三行自走式为主,二行悬挂式作补充;经济一般地区,以二行悬挂式为主,以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的不同的需要。

3、换装割台,一机多用,提高机具利用率。利用现有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将割台换装玉米收获割台,既可收获小麦也可收获玉米。本着互换容易、作业时互不影响的原则,将动力系统、行走驾驶系统及部分动力系统共用。这样做可以提高收获机的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收期,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目前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厂、新疆联合收获机厂正在开发试验两用机型。从试验情况看,还需要进一步减化结构,提高使用可靠性。如果换装割台成功,必将加快我国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销售与推广。

4、探索玉米生产机械化模式。我国玉米种植制度采用直播和套种两种模式。直播玉米一般是等行距种植,而套种玉米多采用小麦行间人工种植,种植方式大小行者较多,不利于实行机械收获。根据我国气候特点,东北地区一年一作,不需要间套作,易实现机械化作业;京津地区已实行机械化直播多年,也便于机械化收获;黄河流域也已试验出玉米机械化直播的模式,但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末推广开。为此,应对玉米生产从整地、播种(移栽)、育秧、追肥、收获进行机具配备,搞好定点示范,总结出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扩大宣传,提高认识,以加快玉米机械收获的实现。

8.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八

刘 飞

〔内容摘要〕 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的问题,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工业对壮大我市经济实力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有裨益。

〔关 键 词〕机械制造业问题建议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六盘水市机械工业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机械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煤炭、冶金机械为主体,尤以冶金机械制造业为优势。

1、我市机械加工企业概况。地方机械工业有盘县农机厂、水城县农机厂和六枝农机厂,均始建于1958年。盘县农机厂的铸造、加工实力较强,曾制造过拖拉机曲轴、凸轮轴。各县农机厂都曾生产过玉米脱粒机、压面机、水泵、拖车和农用汽车等机械产品。现六枝农机厂已不存在,盘县农机厂1992年与盘县运输公司合并,更名为盘县运输公司机械厂,水城县农机厂曾因生产农用汽车更名为水城汽车制造厂。

煤矿机械工业有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宏狮机械制造公司始建于1958年,原为六枝矿务局总机厂,现有9个分厂。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始建于1966年,现有8个分厂。水城矿业(集团)博力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2年,原为水城矿务局机电总厂,下设8个车间。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机电分公司,始建于1979年,原为盘江矿务局机电修配厂,下设10个车间。

冶金机械工业有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始建于1966年,现有金属加工、金属结构、铸钢、铸造四个分厂。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金厂成立于1973年。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运输公司始建于1981年。

2、机械制造行业的人员及技术结构。全市从事机械加工、制造工人总数3843人,其中:煤炭机械制造2987人,冶金机械制造689人,地方机械167人(盘县运输公司机械厂59人,贵州好思嘉有限公司108人)。人员结构:在3843人中有专业技术人员477人,其中:高级61人(煤炭42人、冶金19人),中级142人(煤炭107人、冶金35人),初级274人(煤炭210人、冶金59人、地方5人)。

3、机械制造行业技术装备能力。全市机械加工和制造设备2046台(套),其中:冶金机械制造设备235台(套),即水钢(集团)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150台(套)、水钢(集团)公司五金厂39台(套)、水钢(集团)公司汽车运输公司46台(套);煤矿机械制造设备1797台(套),分别为六盘水煤机厂386台(套)、六枝工矿(集团)公司宏狮机械制造公司145台(套)、水矿(集团)博力机电设备制造公司779(套)、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机电分公司487台(套);盘县运输公司机械厂14台(套)。

在这些设备中,有先进水平的数控车床4台,数显卧式镗床1台。其中:数车水钢机械制造公司2台、六盘水煤机厂2台。数显在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机电分公司。

二、我市机械制造行业存在问题

一是设备老化、机加工能力低下;二是融资困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改造力度不够;三是工资待遇低,专业技术人员外流,影响机械制造业发展。由两组数据可见,六枝煤机厂专业技术人员:顶盛时期142人,其中:高级32人、中级48人、初级62人;现状87人,其中:高级20人,中级34人、初级33人。水矿博力机电设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顶盛时期148人,其中:高级10人、中级39人、初级99人;现状68人,其中:高级8人,中级16人、初级44人。四是机器加工技术落后,如“攻丝”,外地70年代就已解决的机攻问题,六枝煤机厂至今还是手工操作。五是生产原材料多源于北方,价高、运费也高。六是产品销路不畅,本市产品多销外地甚至国外,而本地煤炭企业却到外地购买矿用机械。

此外,各企业还存在各自的困难和问题。如水钢机制公司厂房分散,厂内运输成本高。盘江机电分公司厂房规模满足不了大型设备的维修与起吊、大型设备进厂维修运距远、缺电机相位平衡实验台和负载实验台。贵州好思嘉公司机械设备被卖光,职工生活无着落,上访事件严重,职工普遍要求恢复机械制造等。

三、对我市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建议

机械工业对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但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设备,还可以从维修、维护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从而增强整个地区的工业竞争力。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的问题,而2005年机械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工业对壮大我市经济实力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都大有裨益。现在我市发展机械工业发展有一些有利因素:

一是国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我们指明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流的加快,将带动我市机械工业发展。

三是六盘水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各业发展。煤炭、冶金、电力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带来商机。四是中央省属企业已具备较强的机械加工基础和技术实力。

五是本市地处云国两省交界,滇有重机厂、黔有航天航空工业、毗邻安顺有飞机制造厂、轴承厂、柴油机厂、齿轮厂等高精技术机械工业,他们将为我市发展机械工业产生优势互补。

针对以上我市发展机械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建议: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六盘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在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矿山、电力、炼焦、液压机械及元器件和气动元件。我市的机械工业应该紧紧依托这些产业,从维修、维护到加工生产循序渐进得形成有我市特色的加工、生产、销售的机械基地,所以生产和维修这些机械设备将是我市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市要发展机械工业应以煤矿机械起步,相比较六枝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充分利用六枝的煤矿机械方面的人才、技术和地理优势,把六枝发展成为我市乃至辐射周遍地区的机械加工基地。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六盘水市机械工业基础落后,但我们可借鉴外地先进的机械工业发展经验,走新型工业化和实现机械工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要按高科技、高技术、高起点的要求来建设和发展机械工业。我们规划机械工业,需从机、电、液、气等方面科学地考虑、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质量的产品生产。

(三)调整结构、协调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为,目前的产品结构需要认真思考,一台机车用50年不坏,产品销路从何而来?而煤矿机械中大型的刮板机、液压支护系统,我们还无力生产,均源于郑州等地,这就为我们发展机械制造业留有市场。应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10年内达到生产液压支护能力。机械制造业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在5年内着手规划发展工业链群,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的售后服务,全过程实行产业链群管理和大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模式。水钢要研发冶金、煤矿机械生产原材料。各大企业要在机械零部件制造上进行分工协作,提高产品加工质量。还要组织强有力的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队伍。

地方机械工业不发展将制约其它行业发展。地方机械工业虽然倒闭,但人员和技术尚存,在5年内考虑恢复地方机械制造业。方案是集中过去的所有技术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装备,借用省属大企业的技术支持,先起步,再逐步发展壮大。

(四)培养机械技术人员,培育科研教育事业。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实施人才战略计划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要充分利用本市现有高等院校的条件,加强基础教育。教育要分层次和档次设置专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技术人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着重于应用,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主。高等技术教育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主,开设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从自动化发展的角度增设电、液、气压传动,自动控制理论和高分子材料运用等课程。教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

地方机械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必需要有科研、开发、设计或引进吸收消化能力的科技队伍。针对六盘水市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机械专业人才资源,组建机械研究与设计机构,研究机械工业的发展,研制和开发新产品,为发展机械工业奠定基础。将科研机构并入大专院校,形成科研、教学、生产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五)依托境外企业,紧抓龙头产品。在我市周边有重机厂、航天航空工业、飞机制造厂、轴承厂、柴油机厂、齿轮厂等高精技术机械工业。地方机械制造业要与大企业协作,为大机械生产某一零部件。15年内,形成机、液、电、气、齿轮、轴承等专业性配套生产的经营格局。形成以液压、气动元器件为龙头产品,带动铸、锻,车、磨和高精度的机器加工格局。在新增设备资金有困难的情况下,应考虑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大企业的机械工业要具备专用设备和非标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机器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靠其它行业来带动。要不断开发和研制其它行业所需的产品。如:轻工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小型山地农机具和电瓶车等。

四、发展机械工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给于优惠政策扶持。如在项目贴息,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信贷资金给予扶持,在技术创新、开发研制、资源节约、能源再生、环保节能等方面解决资金和减免税收,真正有效促进我市机械工业发展壮大。

2.在地企共建工作中,协调好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抓好各部门的行风建设,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机械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和谐发展。

9.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九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节能,现状,发展

0 引言

工程机械目前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需要针对其环保、节能问题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 以现代的液压系统为主线, 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和新型材料, 围绕节能减排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 最终在原有的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其功效。

1 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1) 变量泵的工作方式。工程机械由于其操作及构造的复杂性, 往往在工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这就为施工带来了不少的阻碍。目前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变量泵常常采用调节排量的工作方式来积极配合其工作需求。调节排量工作方式中, 发动机的功率主要通过压力感应控制来实现, 从而以节流调速的途径来降低能量的消耗。变量泵的这种控制工作方式目前已经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由于这种变量泵在工作时只服务于单独的被控制的对象, 所以其控制方式有多重选择性, 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 来选择合适的控制形式。

2) 电液比例参数控制更加智能化。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工程机械控制电液比例实现智能化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工程机械中电液比例实现控制智能化可自动监测机械柴油机的运行参数 (如转速等) 和液压系统, 在这个监测过程中, 计算机会以参数为标准, 实现自动控制整个机械的动力系统, 保持机械始终运行在高效、节能的良好状态。

3) 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应用。就前期的技术角度来看, 对于挖掘机来说, 若想大幅提高其智能化程度, 就要依赖于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的综合应用。但是二者的使用又会导致挖掘机内大量线头和导线的囤积, 直接提高了挖掘机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而目前嵌入式系统以及现场总线在提高挖掘机控制智能化方面的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其控制系统过于复杂的问题。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不仅能够保留控制系统原有的强大功能, 还能在此基础上缩小其体积, 从而大幅提高挖掘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简单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 控制系统所用的控制芯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体积越来越小, 功能却越来越多, 性能也越来越稳定, 因此, 工程机械应用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完全能够达到理想的功效。

4) 多功能组合控制。目前大部分的工程机械运用最多的路阀基本是四、六两种通道。工程机械中采用的多路阀系统通过直通供油路来构成优先回路, 中位时的直通回油联立其并联供油路来构成相应的并联回路, 两种回路组合功率、压力等信号的变化构成工程机械系统的反馈系统。当前已经有一些类型的挖掘机, 对回转优先功能及液压节能控制等功能实现了有效组合。

2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节能的发展趋势

1)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提高。工程机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这将同时带动其液压节能技术朝向智能化不断更新发展。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更加充分运用计算机有关技术来提高其自动检测功能, 从而实现更加可靠、精准、系统化地监测、控制各项参数, 始终保持发动机运行在高效节能的良好工作状态。这将有利于实现液压挖掘机在不同的工作环境自动控制, 并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这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对于其自动控制和修复功能进行更为严密、安全级别更高的设计, 从而推动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2) 依据功率匹配实现液压节能。对于工程机械来说, 影响液压节能技术的最关键的因素是系统的功率匹配问题。在调节的过程当中, 若想有效匹配发动机与泵, 需要合理调节泵的排量, 而系统的负载与泵的有效匹配也依赖于泵排量的调节。这就为二者的调节提出了难题。目前, 绝大部分挖掘机常采用负载敏感系统和变量泵两个系统。负载敏感系统要求泵对于系统流量和来自于负载压力具备良好的自适应功能, 从而实现泵与负载之间的有效匹配, 由此得到匹配的功率来确定发动机的工作点, 然后实现自动调节工程机械中发动机油门大小的功能, 最终实现系统全局功率的匹配。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当前工程机械中液压节能技术实现方式较多, 每种实现方式都具备各自相应的优点, 并且能够较好地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未来工程机械中的液压节能技术, 需要在当前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发展、研究和改革, 对当前工程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而在不断提高工程机械运行效率的同时, 最大程度上满足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飞, 张林海, 张斌.挤压式脱水机液压系统的节能改进[J].液压与气动, 2009 (10) :68-69.

[2]汪世益, 方勇, 满忠伟.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 2010 (9) :51-57.

10.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十

农业机械指的是动力机、与动力机搭配在一起使用的多种农机具的总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以及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依旧把农业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就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环境来说,是十分稳定和宽松的,国家不仅在政策上给予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和自动化企业以扶持,还在财政上给与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能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此外,21世纪以来,我国计算机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社会各界也十分支持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是比较好的。

1.2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虽然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比较好的,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土地经营规模小,而农机作业规模不宜小,这是我国农机发展过程中将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另外还有如农业自动化水平较低、农业设备较为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科技含量低等,只有一一解决这些难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落后。与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以色列相比,我中的农业机械设备就显得较为落后,难以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农场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操作,而在我国,很多地方受地形的影响,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地机械化生产与收割,只能依靠传统的人力畜力,这是较为落后的;以色列十分注重发展灌溉技术,而在我国,农业灌溉主要是喷灌、洒水灌溉为主,既不能节省水资源,而且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作物对水源的需要,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科技含量较低。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现代网络技术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农业机械发展方面,现代科技并没有与农业机械设备实现完美的结合,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不能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除此之外,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大多是模仿借鉴其他国家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真正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研发和制造,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地区发展不均衡。我国地域辽阔,地形条件也是十分复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等各种地形相互交错,农业生产的气候、土壤、水源、交通、技术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我国各地区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生产条件、经济条件下农作物的种植也存在差异,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更加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自网络技术诞生以来,其发展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它不仅仅是自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广泛运用与其他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对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超高集成电路及微电脑等电子产品性能、可靠性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装置的研究开发。”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它使得计算机可以利用微型、超微型芯片等实现对农业机械的控制,能够获取与农作物或者是当地地形、天气等相关信息,实现智能化和多维控制。

2.2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投入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各朝各代一直将农业作为立国之本,政府也在农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当前,我国仍旧注重发展农业,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也是有增无减,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在购买农业机械时还会有相应的补贴,同时政府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农业科研人员,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虽然我国政府相当重视农业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发展,但是要想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目标能够真正实现,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更需要联合社会各企业,吸引商业企业投资研发,促进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和自动化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农业机械设备的换代升级,能够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

3结语

11.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 篇十一

1 我国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现状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经历了曲折过程。上世纪70年代,为装备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载货车)组织了130多个机床生产科研单位研发了117条自动线和1 004种5 500台高效专用设备,汽车制造国产化率达到96%。上世纪8 0年代,我们汽车工业重点转入轿车,国内机床工业很不适应,产品及制造技术和装备多数为国外引进。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每年投资超过1 000亿元RMB,2007年总产量达888.24万辆,生产能力超过1 000万辆。动力总成制造工厂中大部分为机械加工设备,主要精加工设备为欧美及日本等国产品,齿轮加工设备国产机床占了大半江山,沈阳机床集团、北京机电院、北京第三机床厂等已经为一些汽车厂提供了立式加工中心生产线,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设备制造厂也为东风本部、东风康明斯、东风本田、神龙汽车公司及其他国内汽车发动机及总成厂提供了大量的专用机床生产线、中小型加工中心。目前数千台国产数控车床在汽车行业应用并获好评,大连机床集团并购INGERSOLL公司后,近几年为汽车发动机工厂提供了上百台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自动线,这些汽车厂家与机床厂家联手开发制造工艺及装备,其生产线的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但大部分机械加工设备的刀具(高精度的磨具)及数控元器件依赖进口。

总体来说,我国机械加工设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硬件。主要是数控机床无法满足汽车对精度、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寿命的需要。

(2)软件。缺乏将工艺系统、物流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为制造单元或流水生产线的技术。

(3)自主创新。我们基本没有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在现代发动机制造技术、高速加工技术中,由高级复合化机床组成的制造单元等方面差距很大,对现代汽车制造装备特别强调“解决方案”方面差距更大。

2 国外先进机械加工技术动向

(1)柔性制造技术。采用CNC机床和自动化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和制造工厂,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同时生产多个结构不同的产品。

(2)高速加工技术。应用高速机床及高速刀具技术等大幅提高切削效率,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及系统工程技术。

(3)高速高效刀具技术。主要表现在高性能刀具材料的研发(含表面涂层材料),刀具制造工艺技术、刀具安全技术及刀具使用技术等领域。

(4)工序集中化,流程简捷化。采用一工位多工序、一刀多刃,或车、铰、铣削替代磨削,以拉削、搓、挤、滚压加工方式替代滚、插、铣削的方式,采用复合工艺,尽可能缩短整条线的工艺流程。

(5)干式切削技术。干式切削分为两种,一种为完全不使用切削液,另一种为用气体混合微量润滑剂的准干式切削,减少切削液对环境和人的不利影响。

(6)珩磨新技术。如发动机缸体缸孔激光造型珩磨、模块化珩磨、柔性夹具、珩磨头自动更换等。

3 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特征

3.1 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技术特征

一个多世纪以来,流水生产线一直是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方式的主体,其根本技术是集成技术——将工艺系统、物流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为流水生产线。

(1)工艺系统,即机床-工具-工件系统。现代汽车制造(特别是轿车)生产线的工艺装备已经进入柔性化时代,它由数控机床和智能工具组成。

对机床的主要要求是高速度、高精度、高精度保持性(高机床工程能力指数Cm/Cmk值和高可靠性)。用于发动机生产线的高速加工中心,快移速度已达60~100 m/min,加速度达0.6~1.5 g,主轴最高转速达8 000~15 000 r/min,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台在1 m以下为8µm/4µm(VDⅠ标准)、工作台1 m以上为10µm/5µm(VDⅠ标准),主轴普遍应用电主轴,进给运动普遍采用直线电机,同时普遍运用三坐标模块化和箱中箱结构,机床非常简约,外购件(配套件)比例增加,交货期大大缩短。如我公司大功率发动机生产线引进的CINCINNTI LAMB公司的HPC80hp加工中心、CROSS HULLER公司的“啄木鸟”加工中心,以及MAZAK公司新一代UH“瘦身”型加工中心等。

目前国际上的数控机床的工程能力指数Cm/Cmk值≥2.0/1.67,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达5 000~8 000 h(受夹具和刀具的影响,该值实际有所降低)。

(2)物流系统,由原材料处理、存贮、上下料装置和机床间传输装置组成。在单台数控机床配备工件库或原材料库以及自动上下料(系统)装置(含机械手、机器人)的条件下,即在与物料存储与传输及其自动控制集成的条件下,构成柔性制造单元(FMC)。在多台数控机床配备自动上下料与物料存储和传输与生产计划调度用计算机集成的条件下,构成柔性制造系统(FMS),在不含计划调度系统和工件单向流动时,组成柔性生产线。

(3)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控制、刀具更换、工装及附件更换、工件调度、自动编程、自动监控、自动补偿、工件质量自动控制、刀具磨损或破损后的自动更换和自动报警等。最新要求是具备CAD/CAM功能,运程生产线管理和维护功能,故障诊断和自动修复功能等。

3.2 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汽车面世以来,发动机制造技术已经经历了两次变革,现在正酝酿着第三次革命。第一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美国FORD汽车公司发明了大量生产流水线。其主要方式是由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组成的自动生产线TL,也称传统自动线,最大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和价格低,最大缺点是柔性差,我国汽车行业从诞生起至上世纪90年代一直沿用TL,一汽和东风的载货车发动机厂都是如此,目前我国轿车行业大多不采用TL,但国外大量生产稳定产品的生产线中,TL仍是最佳选择。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高转速、高快移速度、高加速度、快速换刀的高速加工中心,由其组成的高速柔性生产线FTL是发动机制造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其突出特点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柔性和低效率的矛盾,缺点是投资大、效率受局限,目前是轿车的热点生产线,商用车发动机生产厂也有局部采用,并采用有简单柔性的数控专用(可交换多轴头和夹具)机床组成的TL。

为进一步提高高速柔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FTL的最新发展的敏捷高速柔性生产线AFTL,其目标是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快速作出反应,满足汽车发动机多品种、大中批量、高效率、低成本生产的需要,符合“精益生产”原则。其主要特点:由通用高速加工中心和专用/组合机床组成的混合型柔性生产线(HSMC+SPM/TM),按照工序流程排列设备并由自动输送装置连接,全部生产线上机床、输送和工件识别均在一个控制系统中;采用敏捷夹具(柔性夹具可控、可调),采用智能刀具——为特定工件加工设计的一系列专用高速刀具。这种生产线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同时又具有相当的柔性,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和变型产品生产,投资较小。缺点是柔性受局限,不能加工不可预见的任意品种的零件。目前,混合型柔性生产线在国外应用广泛,国内一些发动机厂家通过引进国外设备,同时增加部分国产设备组成生产线的应用较多。

现在发动机制造技术正酝酿着第三次革命。发动机研发越来越快,新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从3 0个月缩短到1 3个月),车型数量多,生产批量不确定。目前的柔性生产线价格昂贵、投资风险大,同时产能过剩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我国更加突出。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解决多样性与经济性日益突出的矛盾,以满足变品种、变批量的需要,且兼顾高柔性、高效率、低投资的要求和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也在探讨通过制造系统的革命来解决产能过剩的矛盾。

美国提出了可重构制造系统RMS,原理是通过对制造系统中机床配置的调整和机床功能模块的增减,迅速构成适应新品生产和生产批量变化。为此,研制了由标准化模块组成的可重构机床RMT。RMS的结构和布置可按需要在用户现场快速重组。RMS的应用基础之一是柔性夹具。美国GM公司已经开发出柔性夹具系统,可以快速(在15 min内把一种夹具变成第一种夹具配置)更换以生产不同的发动机缸体或缸盖。日本MAZAK公司开发出市场响应型自独立制造系统MSM,其实质是“单台套件生产”。

目前该项目是国际上热门话题,我国已列入科技发展规划。RMS和MSM投入发动机实际使用虽为时尚早,但却是未来发动机制造的方向。

3.3 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国内主要轿车工厂引进国外高速加工机床及刀具情况

目前,国内汽车发动机及总成工厂大多引进欧美及日本等国厂商的数控生产自动线,处于国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应用了较多、较突出的高速加工技术(高速加工机床及高速加工刀具技术)。其典型技术特点简要分述如下。

a.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反映了当代轿车制造业中最先进的水平,生产节拍30~40 s,生产线部分采用风冷干式切削加工技术。

b.刀具材料的选用。以超硬刀具材料为主。采用CBN、Si N陶瓷、Ti基陶瓷、Ti CN涂层刀具材料加工高强度铸铁件,铣削速度达2 200 m/min;采用PCD、超细Si-Al铸造件,铣削速度达2 200 m/min,钻、铰速度达80~240 m/min;采用Si N陶瓷、Ti基陶瓷及Ti CN涂层刀具加工精锻结构钢零件,车削速度达200 m/min;采用高Co粉末冶金表面涂覆Ti CN的高速钢整体拉刀、滚刀、剃齿刀以及硬质合金机夹组成专用拉刀,加工各种精锻钢件、铸铁件,拉削速度10~25 m/min,滚削速度110 m/min,剃齿速度170 m/min。

c.刀具典型结构与加工工艺。零件孔加工刀具采用多刀复合式结构,以铰、挤削替代磨削,在一次性走刀过程中完成孔的精加工;平面铣削刀具采用密齿,过定位、重复夹紧结构,径、轴向双向可调的高速密齿面铣刀;曲轴颈加工采用双工位车-拉削专用刀具。缸体缸孔镗削采用双工位、机床主轴内置式、轴向往复运动推拉杆结构,往走刀-粗镗、复走刀-精镗,切削速度达800 m/min。高速、高效刀具结构不胜枚举。

d.高速专用数控机床。现用于加工轿车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件的多数加工工艺,突破了传统的加工理念,机床也突破传统的结构型式。概括讲,其机床结构设计以各种高速多刀、专用成型刀具和加工工艺为主导,以满足整条生产线各加工工位、加工工序生产节拍均衡及稳定的质量与精度要求,在一次往复走刀过程中,高速加工发动机、变速器各种零部件而构成设计和制造的。对机床数控系统、质量与精度、零部件的材料性能等技术参数,根据各加工工位、工序的具体要求,分解成各个单一的指标,因而机床的结构相对简捷,数控系统稳定可靠。其加工技艺(Know How)数据库固化在数控系统中,因而这些机床一般都具有动态刚度好、主轴回转和行程定位精度高的特性。机床主轴一般在6 000 r/min以下,快进在20 m/min以内。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些高速加工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没有优化、集成和推广应用。国内企业大都从外国引进高速加工设备(技术),存在差距理所当然。主要表现在零件毛坯制造技术、高速刀具技术、高速机床技术以及生产技艺数据库等方面的差距。

(2)高速加工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机床技术的发展,就是满足零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关零件精度(质量)、生产率、生产成本、刀具(工具)轨迹及其他特种性能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机制科技领域里,零件、刀具与机床三者技术连体,研讨高速加工技术时要三位一体系统分析、考察;在当今信息时代,研讨高速加工技术必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及系统工程技术。

在全球一体制造环境里,高速加工系统工程技术必然在各类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a.零件毛坯制造技术:快速成型,少、无切削加工。

b.刀具技术:超硬、高速、干式切削、复合刀具。

c.机床技术:高速、复合加工中心模块化。

d.自动生产线:柔性、敏捷制造工程技术。

e.测量技术:数字化、图形处理,随机高速测量技术。

f.网络技术:宽带网及网络安全技术。

4 结束语

近几十年来,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很快,各种新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应用。尤其是以数控机床发展为先导,即以数控机床专机化或者是以专用机床数控化来解决柔性和高效率的矛盾。目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大多采用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敏捷生产系统。欧美及日本等国不仅掌握了设备制造的专用技术,而且都非常重视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开发,他们能够实现交钥匙工程,拥有自己的系统开发能力,机床可靠性指标极为先进,制造成本不断降低,新产品投放周期大大缩短。

上一篇:sheisverynice教案下一篇:汉语拼音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