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学习心得

2024-10-02

会计学原理学习心得(共13篇)

1.会计学原理学习心得 篇一

会计学原理项目化教学教案

适用课程:《初级会计学》、《会计基础与应用》、《会计学原理》

学习情境一 认识企业经营业务和会计

任务一 认识企业经营业务

[案例引入]: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乐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一、企业的分类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1.按出资方式不同分类

(1)个人独资企业—私人小超市、木工厂、食品加工厂(2)合伙企业—两个人合伙办的小厂,承担连带无限责任(3)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按经营活动不同分类(1)工业企业(2)商品流通企业(3)服务型企业

二、不同企业的经营业务

1工业企业:

筹集资金——购置没备、购进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形成财务成果并分配

2商品流通企业:

筹集资金——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形成财务成果并分配 3服务型企业:

筹集资金——购进设备等——提供劳务——形成财务成果并分配

思考:

1、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有哪些?

2、为什么工企业经营业务最为全面和复杂?

任务二

认识会计

【导入新课】

上课前作一个调查,在坐的有没有做过生意的?有没有买过东西的?大家来读书,父母给的钱要不要做计划用?有没有“月光族”?班里要搞活动开晚会,去买东西花了多少钱要不要记录?怎样记录呢?

会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会计呢?在接触会计前看过魔鬼词典对会计的解释:会计就是整天算计老板的钱又被老板算计的人。学了会计之后才对会计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有人说会计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一.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

远古时期,人们通常将“结绳记事、刻木计数”作为会计的萌芽。此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过程简单,它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2)会计的发展。

①古代会计。

主要表现为官厅会计,会计从业人员多为各级官厅、衙门服务 ②近代会计

又称企业会计,标志是14、15世纪复式记账体系的形成。③现代会计

又称预测会计、决策会计。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会计分成两个领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又出现了电算化会计。我国会计的发展较为缓慢,1992年的会计改革,力求与国际会计接轨,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改革目前还在进行,与时俱进,力求与国际会计趋同。因此,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会计的发展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条件;第三,社会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

三、会计的职能(会计任务):

(1)核算。1+1等于几?(2)监督。(3)参与经济决策。

四、会计的对象与目的

1会计的对象: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的目的: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五、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算 7编制会计报表 8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

任务三 理解会计核算的前提和质量要求及会计计量

[案例引入]东方综合加工厂是一个小型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在2008年底承包给该厂职工张斌经营,张斌在承包期2009年1-6月经营期内,根据经营所得,预交了两个季度的所得税。由于张斌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了急功近利的措施,如超强使用设备而不对其进行应有的保养,因此当后任承包者继续经营该企业时,企业发生了较大亏损,亏损额超过了2009年1-6月净亏损,该企业全年出现净亏损。按照税法规定,税务部门退回了该企业2009年上半年预交的所得税。对于这笔退税款,张斌认为税款是自己承包期所交,应归其个人所有,后任承包者认为应归企业所有,发生了较大的争议。

上述退税款,应当归谁所有?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会计服务的单位,为谁核算,核算谁的企业。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学校、医院、机关团体,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虽然不是法人,但照样是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继续存在并完成现有的各项目标。3会计分期——将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为一定的时期,建立在持续经营上,一般以年为单位

4货币计量——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假设市值不变,只有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才能计量一切经济活动。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权责发生制 2借贷记账法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真实可靠性。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资料可靠

2相关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各方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3明晰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选用。

4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赁的资产形式上不属于本业资产,实质上作为本企业资产入账。5重要性。反应重要交易或事项,对重要业务应单独反映。6谨慎性。不可高估收益和低估成本,应充分考虑风险损失。7及时性。会计业务处理要及时,会计信息传递要及时。

四、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企业买入一辆汽车20万元,则该辆汽车的历史成本或原始价值为20万。如果该辆汽车可以使用10年,残值为2万元,则三年后折余价值为多少?

200000-20000=180000(元)180000/10=18000(元)18000*3=54000(元)200000-54000=146000(元)这个折余价值146000元就是按照历史成本20万计算的 2重置成本。

重新购买相同设备所花费的金额,就是重置成本。上例汽车三年后重新买过一辆新车才15万,则重置成本是15万。上海一栋楼房倒塌后,开发商答应退回购房款,业主不同意,希望赔偿相等面积的楼房,为什么? 3可变现净值

处理一台全新的设备,按售价减去相关费用后所得的金额就是可变现净值 4现值

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值,最终所得金额为终值,现投入的金额为现值。5公允价值

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任务四 认识会计职业及其管理

[问题引入]小张毕业于某重点大学会计专业,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但由于她当初不想从事会计职业加上要考其他的证书等多种原因,没有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也就没有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小张在人才市场发现招会计员岗位的企业特别多,于是就去华为公司面试会计员,主考官是华为的财务总监,他对小张的专业知识深感佩服,认为小张是个难得的人才。请问:小张能否从事会计工作?

一、会计职业

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一般有三类:企业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注册会计师。

二、会计机构与任职资格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需职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

会计资格证书由财政部制定,由人事部和财政厅颁发和管理。

2、会计专业职务考试制度

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四种。3会计机构与总会计师制

我国长期以来财务与会计不分设机构,只在会计机构中做适当的内部分工。会计机构一般分设会计主管、出纳、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内部审计、综合分析等岗位。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1、敬业爱岗

2、熟悉法规

3、依法办事

4、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

6、保守秘密

四、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法规体系构成:

1会计法;2企业会计准则;3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学原理学习心得 篇二

一、统计学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课程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概念多、公式多。有许多概念往往一字之差, 但意义却完全不同,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不容易分辨, 正因为如此, 很多针对概念的公式也有着其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计算中很容易混淆。二是内容抽象性。统计学中的很多概念都非常抽象, 如果不和实践相联系, 往往很难理解, 如置信区间等。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 关键是让学生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 强调以理解和实践为核心进行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是顺应很多非统计学学科自身发展需要的。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教学方式单调, 学生理解和记忆较困难, 制约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 学生记笔记、背笔记, 理解记忆很有限, 自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二是课程学习静态, 制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讲, 接受静态的理论知识, 很少接触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就将背过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根本无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待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更谈不上能结合统计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了。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

统计学课程学习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般认为前两个阶段所占比重较小, 真正的难点在第三阶段, 其实不然, 这三个阶段在重要性上不分伯仲。许多行业都涉及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许多国家都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因此这两个部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对其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统计学的意义。而且在学习统计分析前, 也必须弄清相关基础概念。统计分析的过程在实际中往往能够用软件实现, 但是由于统计分析放的多样性, 实践中涉及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 因此对于统计分析的基础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本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进。

1、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特点与实际结合组织教学内容

现行的教科书基本是采用先介绍理论, 即概念、意义、作用、特点、公式等, 再举实例对理论进行解释。对于统计学的实际教学, 如果全部按照这个顺序来讲解, 有一些章节学生会出现看完例子才明白前面讲的概念和公式的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先举例, 后理论”的方法。利用一个简单的案例, 尽可能多的包含本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在理解例子的同时, 对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进而引出理论部分。使同学进一步明确统计学学习的作用, 不仅解决了学生要死记硬背概念的苦恼, 而且使得学生感觉到统计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具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管理学方向经常用到的调查问卷, 即统计学中的调查表时, 里面有关于调查问卷问题的格式较多, 特别是限定式问题, 其包括填空式、二项式、多项式、直线式等, 同学记忆很麻烦。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现在同学普遍使用较多的网上购物为例进行举例讲解。例如利用某网站的购物过程及其评价机制来简单讲解什么是填空式、二项式、多项式、直线式, 简单易懂, 也方便记忆, 如图1。

结合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学教学, 能使得学生对概念理解和记忆水到渠成。这种“先举例, 后理论”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使学生由消极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减轻学生课余学习压力, 并且能让同学们觉得统计学的内容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作用。

2、适时采用形象式教学方式

统计学原理课程具有连贯性, 而且课程内容涉及概念较多, 有些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意义却相差甚远, 例如“时期数列”、“时点数列”, 那么相应的对于涉及这些概念的计算也是不同的。因此, 如果学生前面的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 后面的内容就很难深入的学习下去。因此为了给学生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区分上, 本文利用了形象教学的方法, 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积极运用图表进行教学归纳

利用图表和表格将各个知识点进新区分成体系或系统化, 具有形象具体一目了然的特点。特别是在章节开始时, 利用图标的形式对章节的内容进行划分和归纳, 并在章节教学中对开始的图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细化, 章节结束后, 得到详细表格, 使得同学能对比较生硬的章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 便于系统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 缩短认知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 用自己的方法记忆。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 同时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例如:在讲授统计指数这个章节时, 可以根据教材小节的安排, 将整章内容按小节进行了图形的归纳, 并在章节内容结束后, 对归纳的图形进行完善, 填入各类指数的计算公式, 得到一个很直观的整章内容总结, 如图3。该图便于学生学习及记忆各类指数的计算方法, 并对各类指数的类别层次有清楚的界定, 不易混淆。在此基础上, 授课过程中提议让学生自建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自己对各个章节的总结,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小结与展望

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复合型”人才, 期望达到“宽知识、厚基础、实践型与创新型”要求, 本研究通过实例教学, 期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结合实际的能力。而且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不仅局限于本门课程的学习认知, 学生走向社会后有许多知识需要他们自己学习,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现今教师的主要职责, 本研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 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融入了教学过程。本研究针对统计学教学在非统计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初步探索, 还有较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今后将围绕教学案例的选取、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 将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系统化。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海午:《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

[3]邬丽萍: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4]陈福军:经营模拟对生产计划教学的促进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 2004 (1) .

[5]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2) .

[6]陈文捷、杨永德、林轶: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 2008 (4) .

[7]莫维冰: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 2008 (4) .

[8]李立清、张珺:管理类专业统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J].统计教育, 2006 (6) .

3.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篇三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班级:13园林A班

学号:20134708007

姓名:刘龙飞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且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课程是指导建筑设计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城市建成环境的认识以及掌握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的内容及其方法。要求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认识,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

本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与各门专业主干科均有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原理、中、大型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对城市的整体认识以及总体规划规划研究和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认识城市、组织城市以及改造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规划手段,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过程以及方法。因此,在课程的组织上,首先介绍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做什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城市的总体概念,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的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城市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手段,然后通过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等方面认识城市发展和对城市发展的安排,确立城市发展的多维视角,最后从城市总体布局和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等方面阐述城市总体的空间布局的原理,从而保证学生将对城市的认识、对城市发展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城市空间的安排上,同时也将影响城市空间发展和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能够融贯到城市空间的组织上。在课程过程中,在各个阶段都强调多学科知识对城市认识和城市规划的作用并具体阐述这些知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运用,使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成为城市规划知识的综合体现。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因此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4.《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过,我也常说,但也就是一说,从来没有深究过为什么人皆有爱美之心。虽然自学过程很艰辛,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是能学到点东西的。

就拿《美学原理》来讲,通过学习,首先,我了解了中西方的美学史,了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及他们的一些美学理论。在之前,我认为美就是美,美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学了美学原理之后,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质”(即“产生美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有很多美学家的许多不同的理论。比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无序和缺乏比例是丑的和无用的”。在他那里,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而狄德罗则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他认为“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主张“美在生活”说,他认为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当然还有其他美学家的不同观点,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所有的这些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学学科直到1750年才诞生。但是,就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源头而言,则十分古老久远。”早在原始人类那里就已萌发了对美的追求。

5.《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心得 篇五

我觉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这门课,有很多较难的知识点,到后来的课程我觉得有困难了,比如:中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微指令的执行等等,对于我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我努力了,尽自己努力的学习和理解老师的课程,也认真的完成作业。但我觉得收获的知识很容易忘记。

虽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是考察科目,但王老师还是很认真的来教,特别是当同学有问题时老师能够很仔细地一一讲解。

上计算机结构与组成,开始是与计算机相关的计算。我很喜欢计算,因为我觉的计算机原来是这样进行计算的,计算原码补码的加减乘除运算,也让我认识到计算机其实就是很多异或门开关的组合,因为计算机中传递的数只能是1、0,而这又是由电路中只能传递正和负造成的。这门课学到的东西,是我能够更加了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怎样执行一个命令,怎样识别,以及计算机中断,王老师将中断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说是他正在上课,有同学来打扰就是一个中断。同样的王老师上课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有趣的比喻,这也是老师的特点,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能够让我们在笑的过程理解,并记住学习的内容。所以上王老师的课总是笑声一片。

6.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 篇六

关键词:高职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一) 教学手段单一

所谓的案例教学指的并不是单一的老师课堂讲授及学生课上讨论, 而应该是很多种会计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多数教师在进行有关《会计学原理》课程案例的教学时, 通常都是选择编制案例,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 但是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 并没有将现如今发展的先进技术, 如多媒体、实验室等教学设备充分地加以运用, 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参与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影响。

(二) 应用的程度不够广泛

在我国,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限制, 包括教学理念的限制, 教学课时的限制, 教学设施的限制, 以及部分学校师资水平的限制, 等等, 这些限制导致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的授课中使用得不够广泛。

二、如何改善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使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更加丰富

案例教学要和其他的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在案例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入很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包括实验室教学、PPT教学等, 把这么多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能够加大信息的输出量, 另一方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二) 加强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程度

要做到加大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程度, 首先就要改变会计学教学的传统理念, 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的模式为课堂上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的授课模式, 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案例教学在会计原理课程当中的应用。只有案例教学的应用得到加强, 才能让更多学生真正学到会计知识, 才能培养出大批会计专业人才。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如何选择教学的案例

学会运用综合方法做出自己的选择, 不仅可以引入已有实例, 而且可以选择使用自主研制的案例, 同时要学会建立相对应的资料库。首先, 自主研发的一些案例是促进教学进步的一个深远的战略选择, 我们应该鼓励老师多和社会中的企业合作, 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际运用中, 把实践、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其次, 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引用外国先进的案例。有了这样一个资源库, 会计学的理论课就会有所转变, 变为以专项的案例研究为主要方面, 即抓住一个主要知识点, 有针对性地研究, 体现出这门课程具有指导意义, 有教育和启蒙意义的重要特点, 从而更好地使教育的模式由生教硬套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过渡。

(二) 案例的具体教学步骤

首先, 要把握好案例讲解的时间。尽量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合理安排。在课堂的45分钟内, 关于专项的案例可以有规划地穿插其中, 如有需要也可以单独拿出少数课时进行讲解;而如果要讲解的是综合性较强的案例, 则一般会根据案例的大小规划课时。其次, 要设计合理的案例分析步骤。通常来讲可以把它大致分为:教学目标的引入, 老师对主要内容的相关提示, 引导学生进行的讨论交流, 以及老师最后的总结环节。具体来讲就是: 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到所学案例的主要内容以及就其中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大概的感知, 让学生根据所看所想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和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最后, 把握好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老师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最大限度地利用照片、视频、软件、互联网等多种方式, 生动形象地把所需掌握的知识和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图片信息及文字信息联系起来, 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和综合掌握, 并在全方位的教学体验中, 加深他们的认识。

四、结语

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点是十分抽象的,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这种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原理的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可操作能力, 并且能够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会计人才。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把案例教学应用到高职的会计学原理课程中,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德林.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财会通讯, 2005 (9) .

[2]杨同芝.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9) .

7.“学理论 悟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书中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为什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把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精神内涵、实践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央行人,我们要立足于政治意识、金融工作和履职能力等三方面,坚持以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以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调查研究持续提高个人业务履职能力三个“持续提高”服务党和国家经济事业发展大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朝着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砥砺前行。

“学理论 悟原理”学习心得体会(2)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完善安全保卫工作体制机制,提升安全防卫能力建设,有效维护我行守库、押运以及各项任务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安全保卫工作实践中,一是要坚持内外兼顾,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安全保卫工作始终。既要看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安防压力,又要看到内生原因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既要配合促进业务发展、提供便企便民服务,又要维护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坚持维护军事安全,保卫干部与武警部队一道,形成安全保卫工作合力。做好发行库守卫工作,维护发行基金的绝对安全,是保卫干部的光荣职责;为发行库站岗放哨,协助发行基金武装押运,是驻行武警中队的神圣使命。三是要坚持提升技防水平,奋力开创安全保卫工作新局面。做好基层央行安全保卫工作,向科技要生产力,向技术要安全感。要将技防手段向纵深推进,探索新思路、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提高技防终端设备的稳定性,全面提升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学理论 悟原理”学习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内容,有以下学习体会。

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二是部署有方,举措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包括加快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等。

三是效果突出,群众满意。随着党中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明显向好的感受;老百姓普遍感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获得感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四是切实感受到了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势。历史实践表明,党中央总是能从全局出发,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及时判断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结合国情,提出科学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各种制度安排确保执行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学理论 悟原理”学习心得体会(4)

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作为基层央行的员工,我们也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期,银行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开展“深入社区稳企业保就业”金融支持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金融政策触达率,促进政银企对接更加充分高效,促进金融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8.会计学原理学习心得 篇八

电网公司员工学习“木桶原理”心得体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而教育培训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根本途径。国际上许多著名企业都很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据美国教育机构统计,企业对培训投入1美元,产出达3美元。惠普公司内部有一项关于管理规范的教育项目,仅仅这一个培训项目,研究经费每年就高达数百万美元。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教育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是立足现有资源,通过教育与培训

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而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对企业员工培训有着深刻的启示。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其核心思想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根据这一核心思想,“木桶原理”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长度一样,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桶壁上有一块木板长度不够,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通常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若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实力比喻成木桶的容量,那么企业要想成为结实耐用并能盛满水的木桶,要想增大这个木桶的容量,一是提升短板,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所有木板的长度。

“劣势影响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短板带来的损失

是无法弥补的,很多时候,给组织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美国曾发生过宇宙飞船失事的事件,可以肯定地说,飞船升空前进行过多次仔细检查,认为合格后才进行发射的,但升空后还是有极其细微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纵观电网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人生伤亡、电气误操作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既然员工中存在“短板”,就应该尽快把它补长。只有及时发现并不断激励企业员工中的“短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问题。

就电网公司而言,公司员工队伍的现状是:总量多,人才少,结构不合理;近3万县级企业员工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达30%,中级工及以上不足3%,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实操型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重要生产岗位已经出现人才断层,与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员工的整体素质还有较大差距。面对电网企业员工队伍庞大,层次结构参差不齐的现状,要达到企业整体优化的目的,首要任务是分清组织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增大木桶的容量,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

根据木桶原理,企业员工培训只有及时发现并不断激励企业员工中的“短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问题。要想增大木桶的容量,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同时加长每一块木板的长度;其二,只加长最短木板的长度。显然,增加同等容量的前提下,第二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更经济。实际 工作中,对所有员工采取统一的培训模式,结果是使员工中的“长板”更加长,“短板”还是依然短,培训效果不明显,与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初衷背道而驰。事实上,电网企业员工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培训过程像学校上课一样,采取统一的进度,必然缺乏针对性,徒增培训投入而效果不理想。因此,按需施教,分层培训突出针对性。要建立一个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个性化的培训档案,这个档案应该包括:员工所在岗位要求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员工能力现状是怎么样的、培训需求有哪些、参加过什么样的培训、通过培训有哪些提高,让员工和单位随时明了目前的能力差距和培训动态。此外,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对“短板”的开发和激励也很重要,在识别“短板”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晕轮效应”,即不能仅看到“短板”的短处而忽略它的长处。因此,及时发现企业员工中的“短板”,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同时不断激励他们,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就是员工培训应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如果将每一位员工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那些木板就是该员工所掌握 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而该木桶的最大容量就是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某个具体的员工来说,除非岗位知识和技能是他的薄弱环节否则单纯的岗位培训对于提高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现代社会是协作性社会,以合作求竞争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员工培训的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

9.浅谈会计学原理专业课教学体会 篇九

中职院校学生很多只具备初中毕业证书, 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学习会计吃力。刚入学时因为中考失利, 没有进入高中学习, 以为上大学是遥不可待事物。尤其跟其他上高中同学比较, 我们中职学生心理上往往觉得低人一等, 而且中职学生学习负担轻, 没有升学压力。在学习和生活极有可能放松自己, 放任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更多理解和关怀。但是, 他们也有自己优点:动手能力强, 接受新事物快, 具有强烈求知欲, 进入社会有更大发展空间。中职院校的教师抓住这个时期学生特点, 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样能培养出优秀毕业生。

2 会计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滞后

中职学校理论学习结束后, 一般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但没有安排教师接触会计实物工作。只有依赖教科书教学, 大部教师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 缺少会计实践经历, 本身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有的教师虽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但也只熟悉某一行业会计工作, 并符合现代会计教学需要。

会计核算内容日新月益, 教师知识结构如不及时更新,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并非师资毕业生, 对于《教学学》、《心理学》认识较少, 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滞后。

2.2 考核评价体系相对陈旧

目前会计课程考核体系仍然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 学生成绩评价多采用闭卷形式, 题型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型, 包括单选、多选、判断。体现学生应试能力, 难于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且还助长学生死记硬背错误学习方法。这种考核违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 不能真实反映以能力为本位, 不能体现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会计学原理》专业课教学措施

针对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缺陷, 怎样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解决教学之间矛盾?促进教学整体优化, 提高教学效率, 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问题。下面就五个方面谈谈我在《会计学原理》专业课教学一些体会和想法。

3.1 巧用多媒体, 博得大精彩

《会计学原理》课程第三章复式记账运用, 介绍:供应过程核算、生产过程核算、销售过程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其他等。现实会计教学很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只能通过教师讲解分析, 缺乏直观性, 枯燥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 造成厌学情绪。尤其提不起学习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 建议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难以理解概念、勾稽关系等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达到传统教学所达不到教学效果。例如:讲授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时, 利用动漫课件, 让学生在电脑上观看帐、证填制过程, 在电脑上练习帐、证填制。整个过程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形象, 提高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动力。通过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会计教学关键是掌握工作方法, 而上课讲授最有效手段就是演示及动手操作, 合理、适时、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写作业都根据文字表达经济业务将会计分录写在空白作业纸上, 我建议采用通用记账凭证代替作业本格式, 所有经济业务处理需填制摘要、会计科目、金额、合计、登记总账、登记明细账、填制报表。完全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作业练习, 缩短与实际工作距离。

3.2 图表列示, 清晰表达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紧密结合的课程, 文字与语言表述很难使学生掌握好会计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要把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做到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角色教学法、扮演教学法、课堂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图表列示教学法等。其中我认为图表列示教学法综合各教学法优点, 体现新课程现代教学方法。具有过程简明、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学生听课效率高等优点。例1:讲授第一章会计核算方法时, 首先用编制口诀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七, 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 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 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 编制报表工作齐。

其次图表列示法 (见图1)

例2讲授第一章会计的对象时, 将文字时采用图表列示法 (见图2)

通过图表列示法, 使学生对经济过程一目了然, 加深印象。

3.3 深入浅出, 化抽象为具体

在讲授第一章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时,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关系是学生比较难掌握和理解的。如何让学生能够尽快记忆和掌握两者关系呢?首先文字说明: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法人) 并非是对等概念, 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 而会计主体并非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是独立法人, 也可以是非法人, 可以是一个企业, 出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或企业中一个特定部分, 可以是一个单一企业, 也可是由几个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其次将以上文字列表演示 (见表1) 。

再次, 在学生背诵基础上布置以下两题作业。

单选:一般来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关系 ()

A) 并非对等B) 相互一致C) 是不相关D) 相互一致

答案: (A)

多选:下列属于会计主体的是 ()

A) 母公司B) 车间C) 企业集团D) 销售部门

答案: (ABCD)

在开放教学环境中, 通过深入浅出, 化抽象为具体。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遇到此类问题, 自己可以归纳总结, 增强其消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还能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才干。

3.4 发挥背和记, 取得大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记公式、记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如第三章复式记账运用三个需计算业务流程:1) 供应过程材料采购成本计算;2) 生产过程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结转;3) 销售过程主营业务成果计算.把以上内容通过一个小节一个小节记忆, 再组合成一个企业所有可能出现经济业务。运用背诵及组合, 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件轻松、自然、快乐的事。

3.5 合理考核, 优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必不可少环节。我认为应打破过去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考试方法。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体、学习过程与考核过程一体化、采用多标准、多目标、多内容、多方式、多方法、多主体、多时段七多评价体系。七结合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能力与动手能力相结合、职业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课堂表现与课堂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团队与课学考勤相结合、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等以此建立考核, 优化评价。传统评价与七多、七结合评价体系对照图 (见图3) 。

《会学原理》是一门重要专业课, 内容繁多抽象,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业务处理能力, 我们过去一直强调学让学生掌握讲授过的内容,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才是我们中职技术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追求目标。

摘要:对中职院校学生来说《会计学原理》是一门有相当难度专业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时总反映抽象、难懂, 抱怨甚多, 针对会计课程特点, 我从课堂上重点难点把握、课堂总结、课堂教学方法、课后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入手, 努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心得,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D].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1年院级教研课题究成果 (编号2011006) .

[2]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会计实训教学实践探讨[OL].中国劳动力市场网, 2009-10-29.

[3]商业会计专业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下探讨[A].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获奖论文展示.

[4]谈谈《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A].中国劳动力市场网, 2009-11-3.

10.学习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篇十

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去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企业的管理,要有计划、决策、生产、技术、质量、设备、财务等管理,他们之间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如何在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把这许多不同的职能工作综合组织起来,达到管理最佳化。这就必须应用管理原理,紧紧抓住三个环节:

一、目标性。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标性,混淆了目标必然是混乱的管理。具体来说,每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总目标,把国家大政方针具体化和明确化。

二、相关性。企业是组成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基本单位。企业系统,又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认识系统各要素的相关性,从而寻求最佳管理。

三、层次性。系统之间有效运动决定于层次性。企业系统内部的管理,即有整体性,又有层次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让各自的管理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司其职,才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经过对这次培训让大家系统地从理论学习了企业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实践。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大学生比较重要的一门政治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不乏枯燥与乏味,但是这门课却让我们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甚至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不仅有利于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走,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呢?是不是再原路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学习的机会,主动并积极的去做,或者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对同事了解的渠道,或者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啊,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像个硬币,喻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待,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不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人和事物。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而且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这个要求,认识才能紧随着变化着的客观的实际,符合真理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如一”。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但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却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一刚入学时,校园都在流传着“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这样或那样的话,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就很不服气。但经过几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继续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的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做到“坚定不移”和“始终如一”,一切的艰难和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我们应当自觉的培养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从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从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前进。”这具体到我们大学生就要改变我们旧的观念,比如就业观念。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要盲目的崇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被外物所左右;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要有创新思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来解决事情,这就是我们能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的根本所在。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因此,要做大事就得要学会做好小事。

我对这点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交谊舞的学习,因为我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都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到大学时有交谊舞协会,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时还觉得挺新鲜的,可每周周末最少得练四个小时,不能中断,真心没办法坚持下去,而且听说至少要学一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没去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既省力又见效快呢?交谊舞得学一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学不好吧;英语就更不用说了,这都学了十几年了还不都是那样吗?后来我认真思考,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要慢慢地积累,不能太过于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静下心来认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一分钟,还就得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不要太苛刻,那样会让人觉得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当然也不愿意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不要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些有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点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那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采取量变和质变的形式。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和界限,全体事物的发展都是量与质的统一,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了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概念。由俭入奢易,可由奢入俭难。每每看到电视剧中落魄公子的形象,这都给我一些启发,对我的行动有些指导。我们的校园里,看到的教授不是银装素裹,而最受到同学们的尊敬;教授骑自行车上课不被同学笑话,而是被我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所折服。一个民族也应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奢侈浪费,不注意量入为出,毫无忧患意识,只顾一味的骄奢淫逸,那么这个民族也会渐渐地走向灭亡之路。因此,我们要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样民族才能走向复兴之路。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就是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光线时,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的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是以我们眼睛所造成的直觉基础,这就证明人的眼睛的特殊结构并不是我们认识的绝对界线”,所以,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袖手旁观”,而应“动手动脚”。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知识所具有的价值,才能重新的认识和积累更深层次的经验,从而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以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数”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高数”最主要的是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先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题意,然后考虑属于哪些知识点,找出关键问题,再搜索一下大脑中有几种方案可以解题,判断一下哪种方案最简便,之后便是具体解题过程,最后再检查一下就可以了。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说话办事的逻辑性、条理性。

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解决好这个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由于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成长、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呢?

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也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反而会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正如“不打不相识”!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必然能够了解它的部分内心活动。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的分析各种现象,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不要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明白了这个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有用武之地的“英雄”们,在放电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充电;没机会放电的同志们更应该抓紧机会充电。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发展的黄金时期,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期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年大学时间。

12.会计学原理的参与型教学法探微 篇十二

一 参与型教学法的内容及形式

参与型教学是指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积极地互动, 从而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 是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1]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使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型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型教学法, 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型教学法的元素。正规的参与型教学法的特点是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 以学习者和教学内容为中心, 鼓励学习者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 最终设计出项目的研究或实施方案。每个小讲课后, 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用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教学者要求制定研究计划或实施方案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 学生小组活动后, 对活动结果进行互相评论, 并由教学者或专家进行评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 适当地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例如教学过程中应包含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即除了讲授该学科已经有定论的内容外, 还要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人未能解决的或者教师正在研究中的课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入一些解题方式和最终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 使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 探讨新的结论。在课堂讲授中可以穿插辩论、小组讨论、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二 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运用参与型教学法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填鸭式教学法只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学,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 可以存在学生教的方式, 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章节内容等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通过有丰富趣味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性的内容, 或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参与型学习”转变,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参与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章节特点, 有些内容可以以自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地提出问题, 并能够自觉地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提问、和同学讨论、总结, 最终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见解, 并与老师进行交流, 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 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 部分教学将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恰当地表达自己, 又要倾听其他组员的想法, 同时与小组成员进行协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会倾听、理解、分享,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学会分工、合作、协调、互相帮助。学生在主体参与的频繁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从而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 参与型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选用参与型会计学原理教材

教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 一本好的教材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教材会让读者流连忘返, 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实施参与型教学法,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应选用一本适合参与型教学法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参与型教学法特点之一是开放式, 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开放式的习题。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中应包含一些前沿性的知识, 或未成定论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知识, 有部分教材本章习题后有一部分阅读材料, 其中包含大量和本章内容相关的管理知识或管理常识,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丰富学生的知识, 对实施参与型教学颇有益处。有部分教材章首和章尾都有相关案例, 章首案例作为本章的引导案例, 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本章内容, 有趣、发人深省的案例往往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章后的课后习题中, 除了客观题还应有案例分析, 会计学原理和实际操作结合紧密, 以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既拉近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距离, 又可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为本章学习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另外, 在章节内容中可随时穿插小贴士、小阅读资料, 让学生感觉阅读教材的过程趣味横生, 学习兴趣自然会更加浓厚。

2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参与型教学模式

在大学本科教育中, 既可运用正规的参与型教学法, 又可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加入参与型教学法的元素。根据会计学原理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的课程特点, 选择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加入参与型教学法的元素模式较合理。参与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 可以是学前引导, 也可以是过程引导或学后跟踪[2], 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目的进行选择。

在总论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为会计的含义、产生、种类等会计基本知识, 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学原理, 所以这部分适合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 学生不用预习和复习。

会计循环属于基本理论部分重点内容。会计前提、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均属于约束会计具体工作的大前提, 属于会计核算的指导性指标, 如果这部分不懂, 以后会计学原理的学习会遇到很大困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前引导,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帮助学生把握方向和学习的重点、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 学生自学后, 必然对部分内容心存疑惑, 他们带着问题来到课堂, 听到教师的讲解之后, 对得到的解答将更加印象深刻, 自然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强调重点的作用。

会计要素、等式、科目、账户、复式记账部分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这部分是“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基础, 也属于本书的难点, 学生需要在课堂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本部分主要是纯理论知识, 学生课前预习效果较差, 所以应主要对学生进行“过程引导”, 即注重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 针对这部分理论性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应尤为注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参与,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课后设置一些小问题, 将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作答, 另一组对回答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最后对答和评进行总结和评分, 两组答与评的角色可时常对换, 并对两组进行得分累计。这样, 最终选出胜利的一组并给与奖励。在这样的参与型教学模式中, 学生既是答题者又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 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两组进行竞赛的方式又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 增进教学效果。最核心的具体核算部分只是一个充分运用基本方法的过程, 在基本方法部分打好基础后, 核心部分的教学将非常轻松。

实务中的核算程序部分主要是将之前的理论部分和实际的会计工作相联系, 也比较适合使用过程引导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讲授过程中, 应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会计核算工具, 例如学习会计凭证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凭证实物, 讲会计账簿时让学生传阅生活中的帐页, 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实务教学结束后, 应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 例如给学生一套基本的经济业务, 让学生进行实际核算, 最终编制会计报表,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由证到账、由账到表的具体核算过程。通过实训, 学生对会计学原理的框架可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并且能够深入地理解实际的会计工作。

对于会计人员、法规、机构等较易理解的会计知识, 完全可以采用学后追踪的方式, 即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 有不理解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 或者教师介绍一些阅读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3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心准备, 课前引导时需要把讲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掌握学习思考方向。过程引导时教师需随时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疑问进行解答、点拨和启发, 运用适当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 并且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学后追踪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地追踪, 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并帮助学生总结、回顾, 加深印象。参与型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 对教学过程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例如可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可派遣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 学习教育教学方法, 可举办参与型教学大赛, 激发教师创造力, 可鼓励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熟悉会计实务等。

参考文献

[1]李森, 李霞.论参与性教学的背景内涵及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13.会计学原理学习心得 篇十三

通过一周课程,学到很多,悟到很多。

一、学理论,强信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强政治上认同、思想上认同、情感上认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由生理到安全到社交到尊重再到自我实现,一步步阶梯式的跨越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时间段: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阶梯式跨越的发展进步。可以说我们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深刻理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的历史和理论基础,更是我们坚定信心的源泉。

二、悟原理,提能力

戴总提出的新时代领导干部需具备的“政治坚强、意志顽强、本领高强”与领导者核心能力(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相辅相成,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干好本职工作必须增强这四种能力。一政治坚强就是增强政治辨别力。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清醒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判断力、形势把握力、政策运用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有信仰的领导者,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站稳立场,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二本领高强就是增强工作推动力和持续创新力。作为一名国企领导干部,只有娴熟运作内外资源,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利用效能最大化,才能确保企业有效运营,必须善于统筹兼顾、抓重点、顾大局,善于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才能控制处理复杂局面;在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上下功夫,通过不断扩宽眼界,创新方法,推动创新文化形成,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应变力、学习力,成为有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能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干部。三意志顽强就是增强自我提升力。持之以恒加强自我修养、自我修炼、自我修正,完善自我身心构建,培养人格力量,树立良好形象,做一名有修养、有纪律、有担当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石油系统的一名青年干部,更应该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作风,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自身的素质。

三、识风险,促发展

上一篇:初中责任的作文下一篇: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