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2024-07-18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精选8篇)

1.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篇一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云南省马关县八寨镇浪桥中心学校 蔡治焕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后,小学生毕业生全部进入了初中,在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加上受班级授课形式的制约,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到评价,不能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大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常常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来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从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来说,分层教学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根据我多年从教初中数学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探索。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问题分层 教学练习分层 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辅导分层

正 文: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初入中学的学生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是他们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分别表现在考试成绩、课堂接受能力、适应初中生生活、对社会的认知等方面。就课程学习能力差异来说,在数学、英语这二科的接受能力表现最为明显。当然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目前农村传统教法大多受大教学班(我校每班50人以上)、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很多教师的教学切入点是中等学生(学习成绩、接掌能力中等),只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教法,这种教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势必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而且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分层教学,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这里我谈的主要是指班内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其次,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来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分层档案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标准

1、课堂接受能力为主要分层标准

2、学习成绩为次要分层标准。

3、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分层标准。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材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

(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

较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4、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我上的班级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5、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2)强化A(B)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二、分层教学效果及长处

(一)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

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一编班时4个班级数学平均分相差在0.4以内,及格人数相差1~2个,优良率0.3%,因素也做到尽量均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任课的两个班(50班和51班共99人)2006~20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高出其他二班平均分8.35分,及格率高出7.63%、优良率高出8.41%、较差率低于其他各班平均的3.28%。

(三)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升降级制度,自律目标的制订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

(四)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兴趣、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讲“你行,你有进步”;包括在作业中、测试时的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的深入思考.东方艺术: 2004;09 2.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02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附: 作者简介:

蔡治焕,1976年8月出生,女,汉族,云南马关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云南省马关县浪桥中学,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14年,历任班主任,数学教研组长,基层工会委员等工作。联系地址:云南省马关县浪桥中学 邮编:663709 电话:***

2.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篇二

一、人文数学——提倡人本观念,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数学, 本质上虽是一门自然学科, 但也肩负着文化传播使命。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数学严肃的外表下也蕴含着人文美学。例如, 数字表达的简洁之美、公式定理的逻辑之美、几何图形的协调之美, 等等。数学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使其在内心产生愉悦感和亲切感, 特别是逻辑推理后的成就感, 实现其内在的审美价值。而老师就充当了学生探索知识奥妙的那双明眸, 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品味数学之美。

1.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文视野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要重视学生独立人格主体意识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恰到好处地渗透人文关怀。这一点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尤为重要, 完善的知识体系, 高雅的文化熏陶, 完满的性格塑造都需要情感滋润与人文关照。教师应将自由、平等、博爱的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 为之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心境。在数学教育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 使学生既成为一个“科学人”又成为一个“文化人”。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价值观

(1) 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人认知事物都会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由表象到本质的过程。小学生受身心发育速度和身心现状的限制, 自主发展的潜能还十分低下, 自主实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轨道。教师可借助直观演示与例证,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与落脚点, 感知事物相对的规律与变异的特点, 让学生在“做”中去发现, 总结完善数学的认知功能, 全程地亲历数学相关知识体系, 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本质特征与变异的规律, 使课堂成为学生掌握技能、自我修炼的平台。

(2) 尊重学生个性, 不吝啬表扬与鼓励

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更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洞悉学生内心世界, 把握教学节奏。通过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与学生真诚沟通, 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形成愉悦轻松的教学状态。课堂中我们应该做到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对于表现力过强, 不太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不要一味批评、以偏概全;对于性格内向, 惧怕公开发言的同学, 要适时地给予机会, 锻炼其勇气。总之, 课堂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共情, 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体察学生当时的思想与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人文环境。

二、和谐数学——自主探究与师生互动

1.师生关系的双向互动化

整个数学教学活动, 实则是师生共同探讨, 共同切磋, 共同进步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师生的互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双方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来建立一种彼此沟通的模式。互动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好的交流, 教学活动参与者双方的目标差异的减小, 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知识结构的生成自动化

布鲁纳认为,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 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 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 而每一片断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先天禀赋、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 导致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教师与个性各异的学生应该针对彼此共同关注的话题展开争鸣与探讨, 这样教学就会变得更具针对性, 既使优等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又使学困生的困惑得以消解。

三、实用数学——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

1.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素材

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万事万物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生活中的各类物种不仅可以为初中数学提供教学素材, 使之生动形象, 而且可以扩展和启发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生活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数学奥妙, 不仅为数学教学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囊宝库, 也激发了初中生探索数学因子的无限兴趣。人类利用大自然创造出的各种产品不仅丰富了数学研究手段, 也不断提升着数学发展质量。

2.初中数学应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价值

数学通常以模式化、程式化的形态呈现, 似乎与多姿多彩、丰富多变的生活现象相去甚远。但通过探讨生活元素的数学内涵可以发现:生活既是数学赖以存在的根基, 又是数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数学的标准定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可见, 将数学见诸实践乃是数学这门科学本身的应有之义。数学的广义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现象, 描述生活;二是解决难题, 便利生活;三是发展生产力, 造福生活。人类分饰两角, 既是生活与数学的中介, 又是数学作用于生活的造福对象。如果抛开了生活谈论其他, 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从谈起。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革的成果已初见端倪。例如, 九年一贯的综合课程设置已经基本普及;“难、繁、偏、旧”的书本知识已基本清除;课程评价更加实际和多元, 等等。然而, 改革核心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鉴于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教学现状, 笔者结合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 提出了“人文数学”“和谐数学”“实用数学”三点改革建议, 以供参考。

摘要:怎样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契合, 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命题。提出“人文数学”“和谐数学”“实用数学”三个改革方向及详细建议, 以求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人文数学,和谐数学,实用数学

参考文献

[1]章建跃.中学数学目的——变革与完善.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1.

[2]程玮.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科教文汇, 2011, (04) .

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三

我们学校也投入这股轰轰烈烈的学习、实践杜郎口模式教学改革的大潮。我亲身经历这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感受颇深。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真正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氛围中去学会学习。没有虚华的场面,没有看似呆板的程序,只是实实在在的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

从教学模式上看,分析比照杜朗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和我们学校现行的“学案导学+成果展示+结果反馈” 的教学模式,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学生上课以学为主,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做作业,研究课堂上没听懂的。杜朗口的学生是课外时间主要是预习,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大部分,课堂主要是展示预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教师解惑答疑、点拨、抛砖引玉,效果上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作用,教学难点上能让学生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从教育思想上看,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丰富、紧凑严密的展示课中,我们不难觉察出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

从学生层面上看,课堂成为张扬自我的舞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使每个同学都有了发展自我的机会,学生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一、“三三六”模式下的课堂奇观:灵动起来

所谓“灵动起来”即是动态的课堂,是指课堂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地互动起来。这种互动的教学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有的在写黑板,有的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有的还蹲下身子写写画画,有的在向不懂的同学耐心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然后就是相互间的检查、提问、解答或点评。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有些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整个教学活动中,全是学生们主动在“动”:主动讨论、主动解答、主动展示、主动检查、主动加强。尤其是精彩处还情不自禁,同时又是不约而同的鼓起喝彩的掌声……此时此刻,身为教师的我才感到什么是欣慰,什么是高兴、什么是骄傲、什么是自豪!“原来,我的学生这么了不起!”我不禁发自内心地赞叹。

回想以前的课堂,同样是这班的学生,可是上课时,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前刻苦钻研教材,深入细致地备课,在课堂上又辛辛苦苦地传授知识,而有些学生就是听不进耳,更有甚者在打瞌睡。当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时,点了几次名字,学生都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有些是勉强站起来,回答时还是用手遮住嘴吧说话。但是,自从实行“杜郎口模式”教学以后,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帮助者。而实施和策划的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

二、课堂容量大,对知识的巩固十分到位

这样一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课下来,由于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解决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无论从难度还是广度上讲,都堪称经典。无论是学习还是应考,都是重中之重。通过不同方位的解答,又可以衍生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我任教的两个班的数学科目,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学生都按照我所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学习,先是自主学习,再是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然后是展现提升,接着便是穿插巩固,最后是达标检测,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十分到位。

三、这样的课堂效率高

实行“杜郎口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到课堂,环环紧扣,学生根本不可能有打瞌睡的现象。在整个课堂内,学生是一支生力军,他们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个个都千方百计地争着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们,以博得同学的喝彩,品尝成功的喜悦。整个场面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的45分钟,赛过传统的课堂90分钟,课堂效率之高,实属罕见。由于有这样高效率课堂作保障,我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在刚过去的期末考试中,同学们的成绩居同年级首位,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这难道不是神奇?时时处处充满着“魔法”,点点滴滴散发着“神奇”!

总之,杜朗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质上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练习、学生讲解、学生评价等学生自主活动,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4.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 篇四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科学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辅设备对于优化、提升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有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及积极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概念教学”及“合作探究”两个方面切入,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存在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媒体教学 概念教学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7-0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灵活将多媒体教辅设备运用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大量的教育实践,笔者发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科学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辅设备对于优化、提升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有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及积极作用。具体可体现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初中数学涉及到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点,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直接抛出”的教学方式,即将教材上总结好的数学概念照本宣科的转述给学生。此概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畏怯心理,而且还为他们实现对具体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与挑战。从整体上来讲,上述死板式的概念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获取高质量的数学概念学习效果。

而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合理利用却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教学难题。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涉及到“相交”、“相切”、“相离”这三个类似却又具备明显区别的数学概念,学生在记忆时更是非常容易出现混淆、分辨不清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特意采用了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向学生分别出示了如下三张幻灯片:

直线与圆相交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

如此,借助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们便对直线与圆的具体位置关系形成了直观的认知与了解,明确了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这般一来,就将抽象的“相交”、“相切”、“相离”这三个数学概念变得简单,更易于初中学生的理解与吸收,从而轻松突破了该节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合作,推动学生合作探究。

传统背景下,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具体表现在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来的具体内容及知识点。长期以往,不仅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被大大磨灭,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其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进步与发展。此种状态下,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质量之低之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将数学新课标的上述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中心对称图形是九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单靠教师理论式的讲解,不仅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发展。在考虑到这一情况之后,笔者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即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几何画板”功能分别对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几何平面图形进行180°的旋转,并观察旋转后得出的图形是否能同原几何平面图形实现完全重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两者的对比。以下即为某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

将某一平面图形进行180°的旋转之后,其得出的新图形若能同原几何平面图形实现完全重合,便证明该几何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不一定就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也并不一定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联系(像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正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却并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这一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形成、得出的,因此其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在轻松掌握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大大促进了自身团队合作精神及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利用多媒体推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活动存在着切实的可实施性。

纵然,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目标的构建与落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必须时刻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须知,现代多媒体设备再好,其终究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设备,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望广大初中教学同仁都能对现代教辅设备进行科学且合理的运用,如此,方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辅设备之于初中数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5版

5.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1 篇五

作者姓名:赵东梅.工作单位: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通讯地址:新疆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邮编:836400.电话:***.个人简介:赵东梅,女,出身年月:1972年10月

籍贯:甘肃,民族:汉,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央电大,中教一级,教师,初中数学。

摘要: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讲求数学教学的灵活性,然而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本质要求是不断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了响应这些号召,关键在于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环节。初中数学是以后学习的基础环节,学好初中数学对于以后更深数学的学习埋下伏笔。教师要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这是提高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有效措施。我认为应从“转变教法方式、巧设课文导入、组建学习小组”三种途径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讲求素质化教育的当今社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中心环节,其对于整个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教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据调查显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特殊性等,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安排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是否对该种教学方式感兴趣、接受情况如何等,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很难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同时,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繁难偏旧问题依然出现在教学课堂上,以致于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了畏惧、厌倦感。比如在讲授公式、定理以及练习题时,单纯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以及乏味。

(二)教学活动严重脱离了生活实践

研究表明,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产生抵抗心理或者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体制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几乎完全脱离,一味地背公式、讲理论,使得教学与学习非常乏味,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甚至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为此失去了信心。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初中数学是比较容易拉大分数差距的学科。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抓住数学课堂这一重要教学阵地。初中数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来实现的,数学课堂的效率如何成为了老师和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做好知识点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学思路的局限,对课堂的45分钟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数学课堂上只是传授了基本的数学内容,而没有时间进行习题的训练和数学难点的探讨。新课标实施以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这不但是基于长期实践的教学总结,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促使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三、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对当前出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构建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

应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而言,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还是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实践中可以看到,初中数学教学阶段,通常会涉及到诸多的定义、定理和公式,这些枯燥乏味的抽象事物,容易导致学生感到厌倦,产生抵抗的心理。针对这一问

题,笔者建议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生动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五感能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不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数学的题型千变万化,如果仅靠课堂讲授所有的课堂知识,那就达不到教学的目标,把知识学死,出现效率低下,随着高效课堂的提出,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宗旨,用教材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做好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或者难题,能够迎刃而上,不畏困难,敢于尝试,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意味着减轻数学教师的负担,使数学教师在付出同样精力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初中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目的。所以,活跃课堂气氛是第一

位的。为此,我们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比较欠缺的就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因此,要想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四)巧设导入环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老师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在准备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初体验。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引用教学导人,关注学生所学内容和知识,从而使教学情景更加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五)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合作交流

新课标要求学生加强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对大家面临共同的难题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思索,对于疑难问题互相争论,在争论中能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智力状况,将学习小

组进行合理的分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开始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让每一组的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弄清楚合作学习的流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讨论和学习,教师也要随时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过程中,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有序进行。

例如:在讲授“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将其分为角、线段、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四个部分,然后根据这四个部分,分为四个小组,由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总结出课本中的知识点。在这个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通过网络的形式对“轴对称图形”的资料进行搜索,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求知识,最后在一起汇总,由一个代表进行总结。通过这样小组的形式,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道出了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重点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个目标明确的模式,它要求老

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实现初中数学高校课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规律,使学生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去享受数学知识的奥秘,有着师生共同的配合,建立初中数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徐利国,徐占祥.学习行动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动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20).

[2]张彩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改革与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孙朝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2(09).[4]侯文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l(04).[5]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法研究,2012,(4):179—180.

[6]刘光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课堂教学,2013,(1):56—56.

6.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篇六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优”的学生。即学生没有差差之分,个个都是平等的。从教育的思路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兴趣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1.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学没有兴趣,就会入门无路,课堂上无事可做,导致上课思想开小差、乱讲话、玩东西、打瞌睡、捣乱课堂纪律等等。教师的讲课内容等于对牛弹琴,更谈不上有效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课堂气氛就会活泼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去发挥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优带差,进行合作交流教学。

学生有了兴趣还不够,因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不同,基础差的学生会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差一些。如果我们不能想方设法去延伸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就会导致这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减下来,造成恶性循环,差的更差。怎样才能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呢?我们必须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的同时,让“最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内容,其实《勾股定理》的内容在课本已有,等他们答对后就鼓励他们说:“你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让我们全班同学向你们学习吧!”这样“最差”的学生获得鼓励后会继续保持兴趣学好《勾股定理》知识,从而达到把“最差”学生转化“最好”的学生。如果有些“最差”的学生说不出来,可以让中等生说出来,然后加以评定。对“最好”生,让他们去证明难度比较大一些的《勾股定理》,带动“差生”共同进步,防止“最好”生的骄傲情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平等自由地均衡发展,这样达到以优带差,学生共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3.以鼓励为主。

“最差”的学生变成“最优”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个个有成功,人人有进步。这也是创意法教育的精髓。要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机会让他们成功,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尽量让他们进步。学习他们那种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他们得到表扬后学习兴趣大增,然后在小组讨论后又让他们分别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结果,最后带着鼓励的语气说:“你们真行,是全班最好的同学。”这样可以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

4.以学生为主,促进数学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改变过去一些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各个环节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化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改变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形成,在课堂中创设新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教师在黑板上直接教给学生的标准答案,而是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实验,每人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四条边的长度和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分组讨论比较各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各边有什么关系,各角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实验和讨论,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各人所画的平行四边形都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最后,又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探究如何运用几何语言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和对角相等的性质,教师在课堂上巡回主导。这样让学生个个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个个有机会发言,有机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教学,只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进行指导,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这样的教学,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那么学生对知识就会掌握更加牢固。全过程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创意法教学的创造新意之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7.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篇七

一、转变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之一, 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直接的因素, 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个性, 能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

数学本身充满了无穷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数学学习中逻辑推理的缜密性、公理的准确性都给学生以美的体验。教师应充满展示数学的无穷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著名的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直观性是一种发展注意力和思维的力量, 能使认识带有感情色彩”。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才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 需要通过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教学, 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之一,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 我们也不能一概的抛弃传统, 而是要推陈出新以适应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启发式的讨论法改变了以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局面, 而是教师启发学生提问, 或者是主动汇报通过自学, 学到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内容是这样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书本的知识, 而是产生怀疑后去探析为什么。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启发学生提问, 无论学生的问题如何, 教师都应一一解答, 通过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 增强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 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氛围

90年代以来, 多媒体技术迅速的兴起、发展, 其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改革。与此同时, 多媒体技术也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师的教学也更多的借助多媒体来实现, 不仅节约了教师的上课时间, 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也使课堂逐渐向简单化和智能化发展。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音响于一体, 对于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将教学内容形象化,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 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讲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 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设计动画的形式来展现。两个半径不同的圆进行平移运动, 突出两个圆的圆心的轨迹, 在平移的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的感受到两个圆形位置的变化和圆心距有关系。

如今的计算机越来越普遍化, 学生家长也开始为孩子配备电脑, 同时, 教师也应该考虑制作对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或者将设计制作的课件交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消化课堂上有疑问的知识和方法, 亦可以帮助学习形成自学的能力,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 也需要关注先进的教学理论, 理论与技术双管齐下,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 和谐、健康的课堂环境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才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学习。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师需要加倍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鼓励他们提出疑问, 并指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题思路和答案。同时, 教师亦不能吝啬肯定与表扬, 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进行恰当的鼓励,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然教师在措辞上也需注意, 可以多使用“很棒”、“很聪明”、“想象力很丰富”、“回答很精彩”等语言来表扬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特别注意的是, 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的, 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主要以合作学习的机制实现, 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互动小组等, 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讨论等方式进行, 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条件对学生组建小组提出适当的建议,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激励小组之间进行学习竞争,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教学的大纲强调数学要紧密联系实际, 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而且学生最好受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换, 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例如, 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时候, 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测量楼层的高度、不过和测量河宽等, 让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智力, 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箭双雕。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的成功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智力超群”,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培养, 教师的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非智力因素, 从广义上来看主要包括智力以外的因素, 比如环境、生理、道德等, 狭义上主要指那些不参与认识过程, 但是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比如兴趣、理智、个性等。在学习的过程中, 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培养, 因此, 学生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和谐、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 只有让学生能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 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切忌一味的指责, 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避免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教师必须热爱和关心学生, 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通过真诚沟通和情感的交融, 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

教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同时, 重视个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爱好, 养成言必行、行必果, 一丝不苟、坚持真理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教师亦可以通过队我国数学史上出现的成就的介绍, 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信心,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综上所述,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长期的工作, 任重而道远。教师需要逐渐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对于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教学实践中, 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蓝汉云:《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11期。

[2]徐速、朱燕:《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 2001年第01期。

8.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篇八

摘要: “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它主张“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它强调“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使优等生更优,使多数学生进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再根据《课标》要求进行因材施教。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结果也就不同,而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从而造成优等生学习没动力,不能更优;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失去学习兴趣;也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分层教学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讲究策略,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者或者是差者,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不断进步,能向更高一层靠近。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三、分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自主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让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熟悉《课标》的前提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C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A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组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组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组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A、B组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C组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探究。对C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完成《课标》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的拔高。

(四)分层练习、作业

分层练习和作业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检测反馈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和作业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五)分层测评

分层测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学期总结下一篇:高三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